时间:2022-02-06 22:5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教学实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创新 开放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一、无主题美术教学内涵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以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还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的艺术,都给人类文明带来质的飞跃,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终身兴趣。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甚至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点和兴奋时间不同。所以,传统单一主题的实践课会导致学生学习暂无兴趣或兴奋点、兴奋时间不合拍,实践活动被动、消极和懈怠现象的时有发生,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教育资源。为了改变和扭转这一现象,让美术实践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让教育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发挥,进行“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研究,展开一些较为具体的、作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试图探索出更加符合本地美术教育的新路。
这里的“无主题”并不是没有主题,而是不确定主题或多主题,是相对于单一主题而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并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单一主题而进行。“无主题”美术实践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开放式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性理念上。
二、无主题美术教学研究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无主题”美术实践活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有选择性地实践学习。通过“无主题”美术实践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得以体现,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与共性、差别与个性,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舞台。
“无主题”美术实践研究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进行小范围尝试,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范围选定为一个班,四十三位同学。
“无主题”实践活动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各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并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编撰出分册,包括《素描课题手册》、《折纸课题手册》、《卡通人物课题手册》、《简笔画课题手册》、《黑板报设计课题手册》等。《“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及分册的撰写都是各位参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这种来自日常实践的总结,反过来作用于教学,从而形成一种新模式。
在“无主题”实践过程中,试点班级的同学们依照自己的选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各自实践。教师对于同学们的提问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并且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发掘专业教师的优势与特长,努力寻求学校方方面面对研究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无主题”实践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原则,这样既保证了各个分科项目的个性特征,又保证了各分科项目在整体意义上的协调与共性。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探讨与争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征求学生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中将课题研究引向纵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回避态度,对研究中蕴含的诸多未知因素做好思想准备,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在“无主题”美术实践中,学生翻阅《“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实用手册》,以确定本堂实践课自己的实践内容,依照自己的选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各自实践。选择素描课题的学生有的在画几何形体,研讨透视规律,有的在画静物,研讨调子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选择折纸课题的同学有的在折纸,有的通过对折好的作品进行装饰;选择黑板报课题的同学则进行着构图实践……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自信,不时托腮思索,不时笑逐颜开;不时俩俩商谈,不时提疑发问。这和常规的美术实践课上,有的学生被动地跟着实践,有的学生表现出懈怠,部分学生干脆打着哈欠,甚至埋头大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上,教师阐述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并游走于同学之间,对于同学们的发问及时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优秀作业及时予以表扬。
三、无主题美术实践课优点总结
【关键词】师资;教学设备;工具材料;本土资源
一、乡村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身处乡镇中学担任美术教学多年,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些许教学总结。以期同一教学岗位上的同仁们共勉,作为农村美术教师会有一些尴尬的事实存在,这是无法避免的。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成绩决定一切的学校教学背景下,美术科教师指标往往被其他主课占用。这样造成一个学校美术老师奇缺,大都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挑大梁。这样的结果就是学校有的年段没有开美术课 还有老师之间的教学研讨成为空谈。没有交流就没有促进。至于走出去跟外界交流的机会也会因为学校有限的活动经费而搁浅。
(2)硬件条件的不具备对美术教学开展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一定的场地,具备一定的工具材料以及进一步的展示平台。这些往往在乡村学校显的有点奢侈。就是学生去准备一些老师布置的平常的做画工具,也会因为乡下缺乏专业的绘画用品商店,不是配备的不完全就是质量有问题。更何况在农村经济相对不宽裕,让每个学生配备复杂、齐全的工具材料是不现实的。乡村美术教学要在从小极少参与美术活动,极少参观美术展览,没有其全的做画工具的学生间,没有更多的教学配套,没有更多的教学交流的情况下开展工作。
然而述说困难不是目的,向现实妥协也不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所具备的心态。毕竟那样有负于自己的专业,也愧对那高高在上的三尺讲台。在一个集体里,地位是靠自己创造的,你拿自己当回事,你才是那么回事谁也不能忽略了你。让乡村的学生能够接受跟城里的孩子一样的美术教育,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坚持。
二、乡村美术教育思考
1.自己要有一种求知心态至关重要
学习无止境,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积极给自己填充新的血液,我想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心态。学习的渠道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有心就会有路。在认真对待每学年的岗位培训的前提下,互联网的运用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便捷,直观,内容丰富。针对每个阶段所教的课程,通过网页授索理论与教学案列,以及网络视频的观摩。尽可能在课前做足功课以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吸取更多的知识。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见多才会识广,利用多媒体的直观 ,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开眼,再开展教学 不管是对理解力的提高还是后面的美术作业的完成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2.给学生提供平台,深化课程设置
美术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这样可以施展手脚进行绘画,制作,书写等等学科内容,以及进行后期的作品展示平台。美术作品集学生的创意,探求,时间精力为一体的产品。是学生的心爱的物品同时也是老师教学的努力付出的成果结晶,所以展示环节不容忽视。那样不仅有助于肯定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也可以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学质量。当教师看见那些出自自己的学生优秀作品,心中那种充实又欣慰的感觉是最好的教学总结。当然画室不仅仅是学校唯一的做画平台,每个班级每期的黑板报也是可以开展为美术课题的。从版面的编排,报头的设计,插图的点缀,字体的搭配都可以作为评元素,这样每期在学校设定的同一主题的前提下展开评比。这样不仅可以让黑板报这一教室的组成部分更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竞争意识。还有每学年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也是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在气氛热烈,激情飞扬的赛场上飘动着自己班级同学共同制作的海报。色彩鲜艳的,内容激励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的海报于是成的班级大本营的标志,成为全班同学为班级争的荣誉,体现自我的动力。赛场上放眼望去,显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还有对于各种各样的美术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大胆参与,那是学生学习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教学成绩的体现也同时为学校争的荣誉。
对于课程的设置,在参考教材和教参的前提下,要结合实际设定相宜的课。相宜体现在学生感兴趣的,工具材料简单的,既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能完成的, 又能体现美术教学功能的课程。诸如雕塑,工艺,摄影摄像,电脑美术这些因为设备与时间的因素显的开课难度不小。我经过实践得出结论,以下课程是适合开展的教学内容:创意线描,拼贴画,素描,书法,美术字,图案,国画,泥塑,写生等。用一根线去散步,创意线描画使用简单的工具,用线进行平面的,意象的,想象的,表现的,装饰性的描绘。它尊重自我的表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全新的艺术图示,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用一支笔一张纸,用点,线,面构成黑,白,灰,画面意味无全创意无限,何乐不为呢!拼贴画教学:树叶、豆粒、种子、蛋壳、碎布、麦秆等材料对农村学生来说既经济又易取,用这些材料自制出富有装饰味道的,色彩艳丽的,有质感的手工作品,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素描是造型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何况工具和素材都是信手拈来的。书法和国画是国粹,是我们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书画愧为国人。书画本同源,工具材料可以一次到位也不复杂。起先可以用班级里过期的报纸拿来练笔,废物利用经济环保。美术字和图案也是趣味无穷又是实用性强的课程。黑报报和校园海报都要用到它了,也适合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泥塑和写生课程可以很好地利用本土资源,在乡村有大自然赋予人们的芬芳的泥土,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这是区别于城市的喧嚣和繁荣,大自然对乡村人的另一种馈赠。美术课可以因地制宜加以利用开发。泥土有田里的黄泥和山上的红泥,粘性都不错。加水调和就是很好的塑造材料,质朴天真,其乐无全。在让学生了解和泥,粘合固定,配色,肌理质感的形成的基础上,先给学生提供一些造型图片做参考。再推进下一阶段自我发挥想象的创造过程。这样就有了那些具像的妙趣横生的泥塑作品。可以在美术作品陈列台上占一席之地,也可以成为学生书桌上一道风景。写生课程也是学生最有兴趣最让他们兴奋的课程。想想整天七节课呆教室里面对着枯燥的课本,单一的黑板。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放飞眼睛,放飞心情,有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的课堂。在这个特殊的教室里有花,草,树,房子,小路,飞鸟,小狗,篱笆,稻田……,无全尽的描绘对象可以捕捉。可以是线描,素描,色彩,描绘的手法丰富多样,只要有颗敢于表现的心。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从单个的事物画起,随着课程的推进再最后完成完整的画面。这样有目的性也会让学生避免面对缤纷复杂的世界无从下手的局面。
[关键词]高校 美术 大课堂 综合 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10-02
一、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的必要性
在研究当中人们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曾经展开过不同角度的讨论,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背景以及需求的不同,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关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尽相同,有人强调美术是一种基础性的工具,是付诸于其他行业和专业的,另外一些人则强调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类对于美的欣赏和感受,总之关于美术教育的需求众说纷纭,但是纵观美术教育对人类不同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美术对于人类智慧的发展,人类美术的起源应该早于文字,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是采用一些符号在记录事情并且表达情绪的,所以美术对于人类文明的源头作用要比文字更重要,经过实践也证明了美术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能够提升个体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促进个体智力的提升。另外,关于美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净化心灵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美的观察、想象以及对美的描绘,最终会影响到人的内心,从而提升个体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美术大课堂教学的目的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首先是从学生的基本审美理论和美术技能入手,希望通过教学的目的能够使得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能够很好地运用美术这一工具,使得美术在其他的学科当中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另外,作为大课堂的美术教育还具有强烈的德育性质,美术大课堂教育让学生从美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体验周围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美术教学当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美术心理素质。最后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注重美术这一基础学科的学习,认为这种学习是枯燥乏味而且没有任何作用的。在个人的教学实践当中,需要让学生们摆脱这种狭隘的思想,美术虽然是一种基础性的教学,对学生们将来的就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美术的关联学科却非常多,尤其是对于设计等相关专业而言,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就等于是在建立空中楼阁一样。在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的同时,在个人的美术大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丰富的教学知识,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之后,激发学生们的美学创作热情。
第二,在现代美术教育当中,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地延伸,美术并不是一个纯粹而独立的学科,它不仅跟其他的艺术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美术本身是来源于文化和文明的,因此在大课堂教育过程中,应该从美术的教学延伸到文化和文明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描绘当中,了解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给了学生们一个开拓个人视野、了解世界文明和各民族文化的良好机会、
第三,美术大课堂教育同样应该遵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学生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评论的阶段,同样需要利用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思维意识当中的美,通过美术行为的表述,才能够将美学的鉴赏内化的美转化成为一种外显的创造性成果,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就能够体会到欣赏美与创造美的心灵体验。
三、如何开展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
(一)目前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的现状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以及评价能力,而较少进行美术文化和文明教育的延伸。另外,因为大课堂教育条件的局限性导致大部分的课堂对于美术实践的忽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来完成美术实践,因此美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技术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我在个人的研究当中同样借鉴了国外的美术大课堂教育理念,在大部分的国外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课堂教育以美术为核心,有着很强的综合性。美术教学延伸到了文学、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很好地实现了美术与其他多个学科门类的整合,引导学生将美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以及艺术实践当中,并且将美带到生活中,成就美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
(二)确立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目标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属于基础学科,首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关于美术的基本理论和尝试。然后是关于美的欣赏和感知,在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形成个人独特的美术欣赏角度和欣赏眼光,并且能够用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美术理论去进行美的剖析和解释。另外,在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延伸进行民族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们深刻的理解美术作品背后所承载的巨大文化力量。最后是关于美术教学实践问题,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实践当中去,根据自己的思路去重新创造美。这个过程是学生们将自己对美的欣赏和理解重新阐述和外化的过程,并在此期间学会运用美术这一工具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整个成熟的美术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完成美从内在的感知到外在的表现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进行综合性的美术大课堂教育
美术课程本身都属于基础性的课程,同时现在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艺术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一个问题不可能只依靠一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所以,大学课堂教育越来越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来解决未来的趋势,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同时建构一种学科之间互通的联系是美术课堂教育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美术实践当中,通过综合性的教学实现学生从思想道德情感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共同提升,这样才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综合基础素质。
作为以设计为主的专业而言,我个人认为在综合性美术教学的基础上面,应该加大对于美术大课堂的教育比重,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在美术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设计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一个美术教学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可以展开美术理论探讨,历史和文化的讨论,同时美术作品绘画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让学生对某一类艺术形式产生整体性的理解和印象,并且个人能够在这一艺术风格当中获得启示,从而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围绕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教学,比如某个获奖的设计作品,某个著名的雕塑,等等,围绕这个案例共同分析其在美术方面的价值,教师和学生处在同样的鉴赏者的位置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和评判,并且从中吸取创作者对美的表达方式,这样还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角度的理解。在案例教育中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美术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四、结论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引入了一种模糊学科界限的教学理念,将美术看做是最基础和广泛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进,对学生进行以美术为核心的综合性教学。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美的概念和意识,并且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聂振斌.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素描教学是美术造型的基础,国画、水粉等更上层次的美术教学,首先要实现素描教学的成功。学生素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等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创作艺术品质量的高低。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素描教学至关重要。针对中专美术课素描教学这个特殊阶段,笔者认为,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素描教学教学方法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中专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
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其次,进行教师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品味。教师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思维的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三、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1.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2.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四、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到“艺术真谛”的过程。这种领悟多次地、不规律的到来,就会使学生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不是教师所能给予或替代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高校;艺术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24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59
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国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在开展社会活动与劳动的同时,利用艺术形式来体现精神生活,对中国民族美术艺术进行了展现,在此其中,包含了中国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审美观,体现了劳动者的情感气质。在现代美术形式中,民间美术的基层内容为现代艺术创作供应了管理灵感,在现代艺术创作过程中使用民间艺术有效加强了艺术为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加强了表现作用,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为民间艺术供应了历史厚度,是中国现代艺术生命力的保证。
一、高校艺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艺术学习者的研究方法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中不单单是绘画,还可以经过绘画来了解艺术与文化内在。现如今,中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大部分集中在西方艺术的透视方法上,然而,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民间艺术有自己独特的绘画方法,它和西方的透视方式与传统绘画透视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民间艺术的观察方式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的制约,实际上在进行作画的时候,作者不但要有效地体现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还需要利用自身的情感来体现事物的美。深入学习民间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各个角度的观察方式,推动学生感知各种各样的生活。
(二)对高校艺术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补充
民间美术的审美角度具有独特性,其最大的特征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元素拥有一定的主观精神与强烈的时代性。中国的高校艺术教育主要是将西方理论当成基础,对民间艺术的艺术性进行了忽视,缺少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与系统研究。所以,学生的艺术学习内容具有限制,使得知识是片面的,对中国本土艺术缺少一定的了解。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添加民间艺术,能够有效弥补课程教学的单一性,与此同时,民间艺术具有特色的审美视角与表现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当地艺术文化进行传承。
(三)改变高校艺术学生对创作色彩的认知
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受到了文化的深远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和中国的民间艺术相比较,西方艺术创作的色彩更加重视灯光下的色彩。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色彩理念让学生更加容易忽视对色彩自身的了解,被更加客观的色彩和形态所约束。中国地方民间艺术强调阴阳的概念,集成了独特的五行八股融入其中,这就表示中国的民间艺术是基于最原始的颜色的材料如金、木、水、火、土。
(四)丰富艺术教育的人文资源
民间艺术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能够良好地丰富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人文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质受到良好培养。与此同时,将民间美术资源有效融入课堂,能够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对当地文化进行了解,推动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充分认识,并认识民间美术资源的魅力。在开展民间美术资源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慢慢发現民间艺术中包含的民族气息,对民间美术资源中蕴含的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进行发掘,对民间艺术的魅力进行重新了解。民间艺术追崇宽容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都包括在人文素质中,所以,将民间艺术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中,能够有效推动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新时代教学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高校艺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于素质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是高校积极对艺术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改革,然而在实际开展艺术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具有艺术功能弱化的现象。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正确了解艺术教育,在开展教学活动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让高校艺术教学和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使得高校艺术教育中相关教育资源的使用并不理想;
其次,一些高校艺术教学还存在一些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的问题,往往将教师作为核心,并为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内容,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造成课堂教学的氛围太过烦闷,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激发,这队高校艺术教育质量形成了负面作用;
再次,现代化信息背景下,技术大部分高校教师都会应用多媒体教学,然而网络资源共享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对健全的网络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建立,这样会造成学生不能有效了解艺术教育或与其有关的美术资源,使得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最后,强化对艺术资源的渗入和宣传,需要将有关的实践与教学活动进行结合。
目前,一些高校在进行艺术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还具有一定的不足,没有结合当地的艺术资源或民间艺术资源对学生进行极为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在对传统与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方面还缺少力度,因此削弱了中国高校艺术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能最大程度展现高校教育对艺术教育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间美术资源的效用。
三、高校艺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使用措施
(一)注重对民间美术资源的使用
把高校艺术教育和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对民间美术资源的使用,积极转换自身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需求,加强民间艺术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在建设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时,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民间美术资源的文化含义与审美价值。例如在剪纸艺术方面,开展高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有关的剪纸方式,还可教育学生有关的镂空、刺绣等民间美术资源,使得学生利用对艺术作品的学习与鉴赏,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进一步了解。最后,开展高校艺术教学的工作时,教师还可为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民间美术资源故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使其能够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充分了解,以此来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资源的使用。
(二)转换教学理念
高校有必要从教学观念着手,积极应对教育的革新,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目前,在高校教育理念中还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长期以来,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一部分大学忽视了地方文化的教育,甚至忘记了教育活动中地方文化的重要价值;
其次,学生对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忽视性,并未充分了解地方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活动;
最后,教师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错误,一些教师认为,西方的艺术形式是高雅的,而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低俗的,认为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文化形式和西方相比较更为过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西方的艺术形式与文化价值,对拥有中国民族特征的民间美术资源被忽视。多年来,大学一直倡导这一理念。所以,中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并不能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高校有必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应加强对民间艺术重要性的了解,将民间艺术纳入艺术教育课程来。
(三)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开展高校艺术教学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与认知能力,教师应该与学校此应用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方法,使得民间美术资源能够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有关的民间艺术资源,并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有关的民间美术资源,为高校艺术教育增添新活力。
其次,高校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征与专业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形式的实验课程。利用在服装设计方面,开展艺术教育时,学校可创建专门的扎染实验室,根据民间美术资源以及专业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与制作有关的纺织品。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和民间美术资源实现良好结合,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现代设计技能以及文化创新的思想进行培养,从而良好推动高校艺术教育活动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发扬和宣传。
另外,在开展高校艺术教学活动时,学校还可利用聘请有关民族文化传承者与民间美术大师的方法,为学生介绍有关的民间美术资源内容,对中国高校艺术教学的形式进行丰富,只有这样,高校艺术教育才能有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并不断地挖掘学生投入民间艺术资源学习和传承的热情。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向来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这种观念,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未来与发展。
职中美术课程以艺术欣赏为主,更加关注学生人文意识的萌发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它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应该说,美术欣赏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利用美术欣赏课作为进行渗透人文精神的阵地,在美术教学课堂内外,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创设自由和谐互动氛围,引导学生萌发人文意识
我校有很多学生社团,其中由我指导的小炒智囊团专门负责学校日常讲座及校园活动的广告宣传任务。社团中的成员多数是我在平时美术课上发现的、具有很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稳定、优异,又各有所长,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活动,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尽情的发挥,同时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点滴;学会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美化生活,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任何艺术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则可以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以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萌发自我人文意识的效果。
二、整合互动有效互动教学,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科优势资源与美术相融合,我尝试通过课外活动来加强与补充职中美术课人文素养融合的实践研究,来帮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有限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乡土美术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人文元素。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使教学走入了模式化的怪圈。其实,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每一个学校,要有影响,必须有特色;一个地区的教育,也只有特色鲜明,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
美术教学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资源特色,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科技水平、地方工艺等都不一样,各地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土资源来设计特色课程。美术欣赏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借助多元思考互动元素,触发学生感悟人文内涵
美术欣赏课是一种人文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训练,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但对于职中美术欣赏课的教育目标,则需要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性的生态型知识结构,使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能够得到潜在的提高。
针对这一点,我努力做过一些尝试。
一次,我在上高二年级的最后一节美术课时,我让学生以杜甫的《绝句》为题,完成一张创意作品。题目布置下来,同学们起初颇感惊奇,接着便兴奋起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的同学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多数同学则显示出跃跃欲试的表情。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向同学提出具体要求:发挥创造性思维,展开想象,不受约束地去创作,并允许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作业可带回家去做,第二天交上来。
从课堂情绪来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而当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被同学们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开阔的思路、丰富的想象、敏捷的灵感吸引住了。
一位同学结合最近报道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创作了一组漫画:第一幅的画面上,两幅丑恶的嘴脸正在交谈,他们是三鹿主管领导和黑心奶农,正在做金钱交易(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幅画面是一行白鹭把象征受害者的婴幼儿拉向天空,国家信誉遭受质疑(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幅画面是震怒的全国人民的诉状像雪花一样飘向检察院的窗口(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幅画面是一条孤船载着罪恶飘向死亡之门(门泊东吴万里船)。整幅画面简明、精练,巧妙地运用了诗意,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与人们关注的事件结合起来。
其余同学的作品也都创意新颖,不拘一格,有的同学从地图的版块、围棋的攻守、环境的保护、祖国的统一、学校的生活等各个方面围绕这首诗展开想象,大胆地进行交换、延伸进行创作,既有情趣,又富寓意。从艺术角度看来,学生们的作品尽管还不够完美,甚至有些粗糙,但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意,确实令人叫好,也是最可贵的。在我评讲时,学生也对自己大胆想象的创作表示满意,流露出成功后的喜悦与得意,情绪非常高昂,似乎悟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一、“欣赏・评述”课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
四、“综合・探索”课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高考美术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走向专业美术教育的阶梯,它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绘画的基础组成,它直接影响考生的专业成绩。所以,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辅导值得我们实践与研究。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课程学习
对于初学者,总要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专业课程是什么?专业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但往往绝大多数学生不知专业课程为何物。这就是学习专业课程的盲点。针对这一“盲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专业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从绘画基础训练的角度讲,它是培养造型能力发挥自我能力的基础。其实,画形体应该在把握所画对象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大小比例以及捕捉其形体特征的基础上,重视体积的塑造,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色彩关系,这样才能客观地表现对象。
学生在表现对象时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作品的内在。如:在画人像时,对五官的基本形体、构成方式和解剖结构不了解,则不能表现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在作画前,应先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充分领会写生对象的基本形体组成,如何构成,特征怎样,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表现,这样才能抓住关键,做到水到渠成、胸有成竹。
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近年来,专业课程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艺术图书市场上的教材五花八门。这种状况使初学者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们难以从较高的层次认识不同方法间的联系,往往容易被“法”所困。作为专任教师应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基础教学,以基础课程为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生能力。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就更有针对性。专业课程着重研究、表现物体结构中各个部分的组合原理、规律,除去一些非本质的绘画因素,强调本身固有的转折、起伏和结构关系。在研究、表现物象的外形、体积、结构、空间的同时,也研究、表现物象的光感、质量感、色彩感及主次、强弱、虚实的节奏变化等,既有本质因素,又有非本质因素。学生对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具体的作画步骤都能熟练掌握,考试时,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形体准确,整体关系协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就考试而言,相对于一个学习时间不长、绘画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对艺术表现的诸种因素都顾及、重视的话,难度较大,如果掌握不妥往往容易酿成舍本求末。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侧重于对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使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因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考试成绩。
三、结合实际,循序渐进
高中的专业课程教学,要遵循从由基础到深入的一般程序,又要根据考生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所侧重、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要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色彩静物、速写人物的训练是在有了一定造型基础后开始进行。马克思曾说:“色彩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色彩语言比起其他绘画语言更有语言化的优势。由此可见,色彩表现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速写对培养初学者的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速写不仅是检验作画者艺术感受与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反映出画者的个性、爱好及绘画天赋等多种素质,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三者间在专业比例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
总之,教师应以正确的方法、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要明确专业提升没有任何投机取巧或侥幸的机会,学习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果!
四、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注重专业能力培养
1.专业训练要冷静观察。考虑对象大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变化、虚实关系以及光线与大的明暗变化,色彩方面要考虑:画面总体色调、色块组成以及色调、色块之间的主次、前后、冷暖、纯度的关系。
2.专业训练要推敲构图。要考虑物体在画面上的大小、位置,力求画面均衡、匀称、舒适,确定一个理想的构图。
3.专业训练正式起稿。作画起稿要注意按照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方法。先安排好物体的大形位置,然后确定各局部形体的位置、大小,要注意透视变化。
4.铺大色调。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基础上,要把握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素描要将基本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黑、白、灰关系分析清楚,避免局部地去涂抹,从整体上去处理。色彩方面要抓住大的色块,调准颜色,主要物体的刻画应留有余地,其余部分按先暗部色、后中间色、最后亮色的次序,衬布、台面尽量一遍画好。
5.深入刻画、调整统一。考试过程要将时间用于主体的刻画上,不要平均对待。要做到认真观察,把握整体,将画面反复推敲,整体调整。
总之,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正确方法的指引,还要有大量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课程的技能技巧。所以,对考生的专业课程辅导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
[2]朱万芳.专业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5-01.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以新奇独特的形式唤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静为动的方法把兴趣激活,让其由萌动到活跃。而电教手段具有形声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绘画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易于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能够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地释疑克难。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学科中要体现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于学生阅历浅等原因,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学科内容蕴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及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传统欣赏课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等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
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地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外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态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为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可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减少常见的知识、技能、讲解、演示篇幅,加大关键要害处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在工艺与设计教学中,图案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如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我按以下步骤,构思制作了四个课件:首先安排一组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行时,学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了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了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基本纹样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上下两方面重复排列,形成的带状的连续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中当场演示的话,会费力不讨好。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我们这一代教师,与学生之间年龄差异不大,在许多方面都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也就特别希望通过良好的沟通,能为学生打开五彩缤纷美术世界的大门。在分析了教材上的局限和缺点后,我思考如何在美术教学上能很好地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上课的质量与效果。但究竟怎样才能把握两者的尺度,除了理论上的思考外,还必须通过实践的比较来加以证实。在用心记录了构思和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推敲,我挑选了七年级十个班级中的三个尝试进行了教学试验。这一试验以一个学期为考察期,期间详细记下了相关的数据,以探索何种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三种不同的教学进度与内容安排
首先,七年级一班不做任何教学上的尝试,完全依照课本来安排教学顺序。其教学进度为:素描色彩临摹与写生中国画手工与设计。
其次,七年级二班在教学进度上做了部分改动,顺序如下:手工课素描色彩中国画设计课。在内容上也稍作改动。以手工课为开端,目的是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手工作品的效果展现让学生自我挖掘缺点并加以修改;之后引入简短的素描课程,加强造型能力;接着上色彩课,但不先画在纸上,而是改为给立体的物体调色,用新奇的方式和强烈色彩冲击来加深学生的色彩感觉,再回到课本内容,在纸上作画着色。国画部分内容稍作改动,用多媒体形式介绍宣纸的制造过程以及颜料提炼步骤,并让学生加以尝试,之后才加入用笔、用墨的技法教学。最后是设计课,课时增多五周,先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商业广告、设计,开阔眼界,吸取营养,并不急于动手制作,让学生多看多动脑,再在班内以社会上新产品会方式让学生自行连贯思路,用言语表达。师生热烈讨论交流后给予充分时间,并加以指导,最终完成作业。
再次,七年级三班大胆尝试,完全改变现行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具体操作如下: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手法,从游戏方式入手。课上直接摆放实物,允许学生用任何方法,比赛谁先在纸上画出它的真实大小,并规定画完后还要着色。用这种方法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调配二十种以上的不同颜色,并做成色表备用。这也要求比赛,看哪位同学能配出更多颜色。色表完成后,再要求他们用这些色块来表现立体空间。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对色彩的感觉。之后的课程也是尽量减少教授过程,多用引导让学生自行用笔和颜色去摹仿和创作,教师只起引导管理和提供材料、设备的作用。
2 学生美术能力比较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以七年级二班的效果最为理想。这不是说七年级二班的成绩最优秀,而是他们的整体水平最佳。我们的实践目的十分明确,是要知晓哪种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七年一班坚持从绘画根本着手,确实提高了少数学生的绘画能力。但过多的理性知识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不再是喜爱画画,而把绘画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因此,使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很明显,一味地机械教学,是无法很好地提高整体水平的。
七年级二班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增加教学的凝聚力和趣味性,并引入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由于手法的多样性,令大多数学生都能集中精神学习,再加上结合技法的教授,学生们只需用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二班在整体水平上有很大进步。
七年三班的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非常愉快的。一些学生的作品非常富有创意,在色彩运用上也大胆且深具感染力。但在大多学生身上反映出造型能力的缺陷和构图的混乱。这说明纯感性的教学方式,也不很适合现在的学生。因为他们本身已习惯于我们国家侧重理性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要在方式上多加推敲和尝试,还需学生在学习方式、思考方式上有所改变,这需要时间。
【摘要】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喜爱各种精美的图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这一特点,能有效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17-02
美术课是视觉传达的过程,以图片冲击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受到启发,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图例式”导引式的方法,几乎每个美术教师都会应用,并且常用。教师如何应用好“图例导引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创生性课堂的落脚点。应用得好,将会给整个课堂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应用得不好则会导致整个课堂沉闷无味。平常一些美术教师大量图片轰炸的现象,虽然每张图片本身很精致,但太多、太杂、太泛,学生接受不了,消化不了,无法明确目标,只能停留在表面。在创生性的美术课堂中,更应简化图例信息,让学生由点及面地自主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一、图例式导引教学中图例的选择要求
图例式导引教学中,图例的选择要求是典型性、针对性、强烈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针对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是最符合本课的内容、目标,一针见血、直奔主题;强烈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让人眼球一亮,耳目一新,对人的大脑等有冲激性、刺激感、兴奋,产生共鸣等。
例如,某老师上的《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的一课,一开始,教师以《旗子飘扬》的MV进行教学的导入。其画面是足球场上,观众和球员们都是热血澎湃的场景,伴随着愉快、激昂的歌声,那激情的场面,磁性高昂的歌声,无不使在场的每一位感到愉悦、兴奋、激动。由此教师便对学生进行了提问:
师: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视频?
生:兴奋,快乐,刺激。
师:而这种快乐、兴奋、刺激就伴随这我们的生活,正是这快乐足球带来的。
今天就用漫画来画一画生活中的运动——足球,出示课题《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
师:视频上是如何体现兴奋,快乐,刺激的?
生:小组讨论回顾。
师:你会如何去表现《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的兴奋,快乐,刺激?
分析:学生对一开始视频中不同的人物,体现出的兴奋、快乐、刺激进行了充分的回顾描述,而且有些学生都能细微甚至夸张地表现出视频中一些激动状态下的人物动作表情,以便接下来创作的表现需求,形成了感知—联想—再创作的良性发展。由此看出执教者在教学导入时,就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点。这个图例视频的典型性反映在它描绘的就是足球场出现的各种场景,以致球场上运动员、观众、裁判等的每个精彩的环节都有,与一般的几张图片的播放相比更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图例视频活动的场所,让学生联想到与足球有关的快乐的生活,也是小学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直接点题,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至于强烈性,学生很快就融入这精彩的画面,激昂的歌声,产生了愉悦、兴奋的状态。
二、图例式导引创作教学流程
1.图例激趣:示、探、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在创生性的课堂中,学生以兴趣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
例如,《趣味立线》一课,教师在讲到本课重难点时,应用了个百变魔术师的游戏环节。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兴趣,其出示2的卷纸,并由这单个的数字不断衍生成排变化、组合的变化、大小的变化,便让学生找一下变化在哪里。学生被这些图例产生的变化美所吸引,并逐渐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分析:学生很快被这有趣的图里的形式变化所吸引,教师将画、探、说三个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图例不同的变化组合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教师一再提问它们之间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想象。这是以“示”为辅,探索激趣。教师连环提问,学生就在不停思考、探索、回答,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回答也带有趣味性;由此语言表达的激趣(说的激趣)一直环绕着这一过程。最后学生的作品很好地呈现变换的效果,并且有些学生能很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
2.图例导引。
(1)欣赏图例。欣赏图例是为了更好地向教学目标中心递进,抓住主要的进行分析。由此在图例欣赏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欣赏的不必过多,但一定要精,处处都到点上。例如,某老师上的《青花瓷》一课中,她着重提取的是青花瓷的“青”这一元素。通过让学生在颜料中寻找“青”,感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示色相盘图)接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青花瓷中“青”之丰富。她有设置了几个环节:a.观察同学们作品中选择的不同青色(图1);b.观察对比不同朝代青花瓷器的色彩差异(图2);c.赏析不同的青料种类及其发色(图3)。
(2)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就是列举图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创作的方法、规律、要素等方面,拓宽学生的想象,培养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创作铺垫基础。例如,教学《毕加索》一课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由此延伸到寻找一幅作品中的多角度,以图解图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多角度组合的一种方式,再到另一种方式的发现。并通过图例的对比欣赏,感受毕加索的创作特点。
分析:通过引导启发式的观察发现,逐步打开学生思维。由一开始寻找一幅作品中的多角度时,全场的鸦雀无声,到老师的图片演示引导、对比欣赏的方式应用下,学生被点醒了。当第二个问题提出时,已有学生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图例的启发式应用得当,思想的禁锢就如大坝的闸门被打开,源源的江水奔涌而出。
(3)选择创作。创作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画面的效果不同,深度也会不同。提供多角度的创作要素,但依然要有侧重点,不可以面面俱到。如果都面面俱到,那么就没有亮点。
例如,《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一课中,漫画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夸张呢?通过一些画进行对比。可以从踢球的路线——直线、折线,踢球的动作——用头、脚、倒挂金钩,踢球的表情——尖叫、沮丧,踢球的场所——草坪、废旧工厂、网络等地方进行夸张,引发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射门大PK的创作。由此为学生总结了多角度的创作要素,为学生提供了有选择性、侧重点的想象创作的方向。
3.图例评点。
学生作品展示:
(1)说画。由学生自己阐述画面的场景、要素、想法,通过此更让别人清晰其创作意图,也让学生进一步重温自己的画面,为教师的进一步辅导做了铺垫。
(2)评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现多元性评价。
(3)引画。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以及呈现出的各个现状,有针对性的再延伸出一些好的范作,让学生更明确自己作品好的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
(4)改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画面的特点,对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修改或者进一步凸显画面的特色等。让学生的画面更生动有趣,重申、引导学生领悟要素、重点,让学生学习进一步深入,绘画方向的进一步明确。(改画小建议:为尊重学生的原有作品,改画时可以在作品上附一张透明膜,由此既达到教学目的,又不影响学生原生画面。)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新型教育环境,使数字化教学方式成为强化美术教学效果的新型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地将传统教学方法解决不了的难题变成可能,为学生创设奇特的艺术实践情境。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展。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教师可以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的教育任务,创新意识存在本末、轻重、缓急之分,要把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的出发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深刻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综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确保未来参与实践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在美术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美术教师应利用计算机与生活、计算机与社会、计算机与环境和趣味活动等有利条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指导理论、不同的课件设计原则。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计算机,需要根据理论的指导原则,将课件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展开小组讨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结合生活实践创设一些小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境、动画,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核心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提的问题精巧而不多,但学生说得多,互相讨论得多,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具体动向,认真对待小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对孩子们的热情予以鼓励和表扬。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最终目标,为强化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开拓想象空间,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任务时,自身素质、业务水平一定要高,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能力培养的想象空间。教学内容能当班做完的不推到下一班,能尽快做完的不拖沓做完。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否则学生会越来越不想学习美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引发他们自由大胆交流,可以有效教育那些碰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的学生,培养他们独立面对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积极应对的信心和能力。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态度都决定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一些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美术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下进行。语言交流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心理基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根本,只有基础牢,一切效果才有保障,确保基础扎实,工夫一定要下到实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适宜环境,教师需要以民族文化精神为核心,强化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宗旨。
三、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美术实践能力,在民族文化精神的激励下,积极开拓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教学,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以启发学生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每一次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并且利用计算机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文化情境。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优质课件设计,对本次教学活动所需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力求计算机信息资源在本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并且想办法突破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兴趣,使他们的知识积累趋向趣味化。数字化信息技术有利于把图、文、色按照奇特的设想构建成理想的美术载体,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率多角度的开发利用,更加有利于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立足民族文化精神,大胆创新。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美术规律进行科学探索,有利于加强理解和强化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学科整合为美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构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探索与学习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绘画作为辅助现代美术教学的方法,推进美术教学现代化进程,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