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

时间:2022-03-23 02:49:41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

第1篇

计划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习计划的设计方法正是学习掌握计划制定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就未来事业的根本保证。

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 ,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三、计划时间的安排 第一、按计划项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的原则。重要的计划项多分配些时间,反之则相对少分配些时间。第二、计划可支配的时间,忽略不可支配的时间。第三、连续累计满30分钟的时间,最好把它纳入计划之中。第四、不要忽视零碎的短小时间,可将某些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些零碎时间中解决,如背咏外语单词,思考问题等。我国古代先哲们在时间的利用上总结的“三上”即鞍上、枕上和厕上的著名经验,值得借鉴。第五、留有余地的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计划的丝丝相扣,每天都应有适当的机动时间,每周留有一段机动的时间,以处理预想不到的某些事务,才能更有益于保证计划的实施,更多学习计划请查看。

第2篇

记者从主管此项工作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课程设置学校有了自

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实行一级管理,即由教育部颁布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课程的门类、开设的年级、每一门课程的总课时数及周课时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齐课程和开足课时。因此,中小学的课程基本上均为国家课程,学校根据统一的课程计划即可编排课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作慈介绍,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从一级课程管理变为三级课程管理,也就是说,中小学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部分。国家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在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各门类课程,但是教育部仅规定这些课程应在哪个年级开设和各门课程在九年总学时中的比例范围,而不再具体规定各门课程的总课时数和周课时数。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开发和设置的课程,供本地区学生选择学习;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置的课程,供本校学生选择学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占总学时的10%左右。

综合课程品德科学是必修课

据钟作慈介绍,新课程计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传统的分科课程,如语文、外语、数学之外,增加了综合性课程,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其中,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以及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都是将原思想品德、社会综合在一起;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是将历史、人文地理综合在一起并增加了有关社会知识;初中的科学课则是将原先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综合在一起;而艺术课是将原音乐、美术综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则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这些课程都是以前中小学所没有的课程。

据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必修课。

小学英语暂停读写先练听说

新课程计划充分体现了北京特色,钟作慈介绍,新课程计划给予了“外语”特别的关注,教育部提出外语可以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根据北京市两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情况,特别是考虑到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新课程计划规定自今年秋季起全市均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外国语学校和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用地方课时安排,供学生选修。此外,北京市教委还在中小学进行多语种教学的实验,并在外教、教材、建立友谊学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钟作慈告诉记者,从一年级起就开设外语课程,最担心的是如何处理外语与母语的关系,如同时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极易使学生产生混淆,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新课程计划规定在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先不进行字母的读、写,而是进行听、说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英语的语感。

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两门课也受到重视,在新课程计划中,这门课被单独设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内,北京市教委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利用劳动教育基地和信息技术中心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课时,集中进行教学。

毛笔书法每周保证一课时

新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要把写好硬笔字作为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小学三至六年级要利用地方课程课时安排毛笔字教学,每周一课时。而关于“预防艾滋专题教育”、“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和自救互救教育”等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

作为新生事物,如何设置和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了许多学校首先面对的“难题”,对此,钟作慈告诉记者,新课程计划规定,学校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既可开设与国家课程相关的选修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也可开设时事政策教育、国防、环境、人口等专题人,开设有关本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内容的专题研究,还可开展校、班、:请记住我站域名团等集体活动,开展校外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活动。钟作

慈特别提醒,在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要盲目跟从,看到其他区县和学校开发什么课程,自己也一定开发什么课程,既力不从心,又脱离学生实际。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变成全体学生必须同步学习的课程,而要在设置少量的全体学生必须统一修习的课程之外,更多地设置可选修的课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培训照本宣科必须革除

第3篇

一、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师资队伍的培训,有两个途径:

1.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市教育局教研室在高一级开设“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课程,共30学时。其主要内容有:

主要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大纲,部领导、专家的讲话;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省教育厅的文件,市教育局的文件和材料。

介绍教育部培训计划的内容,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内容,以及各地的经验。

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教程的体会、听课和观摩。

教师继续教育,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社会从精英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我们的社会将要进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传统的教育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会接受和自觉地投入这场教育的改革中去。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一个全新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介绍学习最优化的几种理念,即:动脑、动手、动口的“三动式”创新学习;全脑学习(即左脑与右脑协调、大脑与小脑协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的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我们着重指出,这些理念是分别站在不同的层面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适应不同对象。我们学习之后可以找到与自己相近的一点来尝试,体验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的关系。

(2)切实执行课程计划。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都有相应的计划,指导各地、各校执行新的课程。我们强调教学计划是行政机构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的手段,各校、各科教师必须坚持执行。我们发现,凡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都会理解新的教学计划,忠实执行这个计划。这恰好说明为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问题。

(3)对教师的支持。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校、教师都认为需要取得上级的支持,广州市除了介绍各地的经验,还邀请一些教师介绍他们的成果;分层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实施新课程的心得;组织教师到二中、七中、十六中参观和听课;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开展创意活动与外出交流。

2.教研活动。由物理教研会高一中心组牵头,制订高一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将开展新课程作为中心任务。主要活动包括:学习新课程的心得,教材分析,教学体会,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座谈交流,小组研究,青年教师与新教师培训,公开课、实验课介绍,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成果汇报,到外地参观与听课。

教研活动与继续教育从不同的层面为教师理解新课程提供了支持。

通过师资培训,为支持新课程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取得成绩,不断进步。

二、教学控制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教学控制,一是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宏观控制,二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对市教育局的教学计划要坚决执行。在教师培训中,帮助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宏观的控制。

2.有些教师教学的难度会超过教材的难度,不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把握不好,而是他们担心教学的难度不够,会影响质量。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们指出教材的要求适应多数学生,教学应从多数的学生出发,同时兼顾少数资优生、后进生,要求教师上课前先了解学生,“上课时面对多数、课外兼顾少数”,一定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都得到各自的发展。难度控制不应片面的降低难度,也不应片面的加大难度,而是体现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控制难度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邀请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各校相互交换资料,探索教学控制的变量与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控制。例如:变量包括学生投入的时间;教学的难度;学习兴趣。方法包括自学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调查法。一些教师说:拿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可以说是“投入少、收效快”。

第4篇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早操 课间操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22-02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对于体育课更加灵活多样,而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备受重视,因此,深入挖掘课外体育活动的内涵,活化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创造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但要承担体育课的教工作学任务,还要策划、组织和调整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体育参与信心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所从事的各种体育活动,既包括学生在校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加体育活动,又包括学生自发参与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选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保证活动质量

1.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

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既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够相互促进,又使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如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运动项目,它们既是目前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因此可以将这些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内容。

2.群体性和调节性

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项目,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

3.兴趣性

选择与学生兴趣相一致、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4.季节性

选择与季节、气候相吻合的项目,便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如在冬季,可选择拔河、长跑等项目。

5.补充性

一些没有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但易于组织竞赛或有利于终身锻炼的项目应作为选择的内容,如健美操、太极拳等。

二、制定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

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是全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包括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班级体育锻炼计划、个人锻炼计划。

1.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

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可由体育教研室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竟见、认真总结上学年或上学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设想或计划,经学校体委会讨论,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班级体育锻炼计划是以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体育锻炼计划可使班级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是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班级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班级体育锻炼的任务与目标、锻炼小组的划分、锻炼时间、锻炼内容、检查评比办法等。制定班级体育锻炼计划首先要认真学习讨论全校计划,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可由体育委员起草经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公布执行。班级体育锻炼应根据学校体育锻炼时间、项目轮流表,结合本班情况具体安排。

3.个人锻炼计划

个人锻炼计划是根据班级体育锻炼计划结合个人的实际,对个人的体育锻炼作出的具体安排。它包括每周或每次的体育锻炼计划。个人体育锻炼计划针对性强,能使个人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改变落后和不足,发展爱好和特长,锻炼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个人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步使其将参加体育锻炼变为积极自觉的行为,形成个人锻炼的特点和风格。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锻炼目标、锻炼内容、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定期自我评价的要求等。个人锻炼计划可在征得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基础上由自己制定,也可几个同学结合共同制定,以便得到帮助和督促。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1.早操

20世纪50年代,早操这一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是作为一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大学中出现的,其一出现,便被传习了50余年。这种传习也影响了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近年来,对于早操的功过是非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人说:“早操,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赋予了早操实施上硬性、僵化、缺乏人本主义内涵的最后一叹。早操的改革势在必行。

2.课间操

一般意义上,课间操是指那种在上午二、三节课之间开展的,全校统一的,天天重复的,具有强制性的,对全体学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操作。其反复性主要表现在一套操(尤其是广播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期重复相同的内容,也就是内容“不宜常换”;整齐划一性主要是要求“全体学生做普遍一致之活动”,也就是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完全合乎操的韵律与节拍;强制性表现为以制度化的形式确保所有的中小学都重视课间操,保证课间操的有效实施;说它以制度化的形式出现,是因为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也是唯一列入课程表中的一种活动。具有这些特征的操作包括广播体操、健身操、武术操、自编操等。

3.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又称为班级体育活动,是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锻炼小组,在班干部和锻炼组长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是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发展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班级体育锻炼可以根据青少年儿童的特点对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组织纪律、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关心集体等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班级体育锻炼对于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才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形成学校的锻炼风气和传统等具有积极意义。

班级体育锻炼比早操、课间操结构分散,因此管理上较之更复杂。班级体育锻炼在管理模式上主要包括人、财务、时间和信息等方面。

①班级体育活动中参与者是核心,无论有器械还是无器械的活动,对参与者的管理是首要任务。在班级体育活动中,参与者的管理要分层落实责任,从班主任到体育委员再到活动小组组长,层层负责。在落实职责的同时,要使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发挥班主任、体育委员及活动小组组长的积极性,使班级体育活动有序地开展。

②班级体育锻炼的器材场地管理主要是针对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班级体育活动的器材使用要节约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在分配上要考虑“一材多用”。合理地分配现有场地,要在满足班级体育锻炼的需求上充分提高场地利用率,兼顾场地密度,确保安全。

③班级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内容的管理。在班级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上应灵活,兼顾体育锻炼的一般规律,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做适当的调整。在内容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班级体育锻炼,不可随意安排,班级体育锻炼应有学期和学生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器材、场地特点制定合适的内容,同时应注意针对班级体育锻炼的效果制定评价方案。

体育课作为规定的必修课,外在的约束很多,在课程设置、课的内容上,自由度明显较课外体育活动受到更多限制。因此,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环节中更有施展的空间。因此,在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同时,把课外体育活动搞活,而不拘泥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形式,能够因趣利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养成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学生因体育活动兴趣而自发组成的小组织、小俱乐部。引导这些“兴趣组织”发展壮大,以扩大在学生中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摘要: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都需要学校在运作和管理的过程中调整其管理手段和方式去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提高网络广告策划教学的效果,运用新的管理模式会对教学产生很好的影响。本文对今后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对策分析

引言

对于网络广告策划课的学习,应该培养他们学习网络广告策划课的积极态度和创新能力,初步建立学习网络广告策划课的自信心,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网络广告策划课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现状述评

1.1 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发展现状

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通过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分析,不难看出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很艰巨的。每位教师都担任多个班的授课教师,一个班级里面还有数量相当多的学生,教师真的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去用心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发、拓展网络广告策划教材内容;现有网络广告策划教材中所设置的内容看上去有弹性,但是大多数教师认为网络广告策划教材既不具体,也不明确,不能够很好的操作,导致在教学中因教材含糊不清而在教学上随意应付,这显然不能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网络广告策划学习内容的拓展和补充,如果仅靠教师通过阅读课外书或一些其他的途径来获得,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网络广告策划教学会停滞不前甚至陷入另一个误区。学生也变得越来越被动,不仅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也很可能会丧失。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网络广告策划的学习兴趣,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目前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方案较为复杂, 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

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较为复杂,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书写教案等。教师的每一次对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专业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所以要提高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这一环。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进行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通过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种特别优异的稻谷的种子,大家都来向他讨要,可是农夫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到了收割的季节,农夫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稻谷居然跟邻居的一样。原来,风把好稻子和普通稻子的花粉混在了一起,所以村子里的稻子变成一样了。后来,这个农夫把自己的优异种子分给了邻居,这样,大家都收获了丰收。学生们很容易从故事中悟出,良好环境中的个人进步是最大的,而这种良好的环境是由分享、互助造就的。

2.2 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教师有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网络广告文案写作的课程特点,不能很好地发挥实践作用。随着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原有的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要想更好的满足需求,就应该解决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的教学模式正处在大变革的时期,迫切需要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来推动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的改革步伐。而目前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只是单纯的负责“进”和“出”,使得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作用凸显不出来,这对于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长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目前,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的改革多着眼于实证层面的研究,关注课程教学管理领域的事实问题,而鲜于对制度之上的伦理、文化等问题的探讨。其实,在任何的制度框架和行为范本之下,必然都有形而上的价值理念。

3、新时期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3.1 结合情境创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课堂师生互动

在网络广告策划课程中加入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感性认识的坚实基础,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与满足,它调动与调节学生左右脑同时投入学习,激发学生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学习,顺利开展认知活动。除此之外,结合情境创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课堂师生互动。此过程需要大量的在课程中进行各种交流等。

创设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向现实情景中去捕捉网络广告策划的信息,能整理概括信息,发现并提出网络广告策划以及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是模拟解决现实问题的整个过程,是以过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结合情境创设符合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和他们的认知特点,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非常有利。学生的广告策划课程教学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广告策划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广告策划课程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学生平时参与的各种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活动可以表现出自己潜在的能力、学习广告策划课程的兴趣。因此,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进行网络广告策划活动拓展

在网络广告策划教学中,老师做一些丰富有内涵的活动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广告策划教科书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制定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一些竞赛以树立他们的竞争意识。

网络广告策划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用网络广告策划知识在生活中做事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能力。在网络广告策划教学中,通常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所有的电子设备和高级技术,来为学生们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除此之外,网络广告策划应该采用在实践中和教学活动相类似的方式进行年度考察,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表现和学生在生活中的交流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自身优点,发挥网络广告策划中的特长。在网络广告策划教材设计鲜明生动,思想新颖灵动,画面生动有趣,这样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起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作用。网络广告策划的教材中提出了对技能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技能,所以网络广告策划的教学进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进行有效地调节,要始终本着“把激发学生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的原则,一步步耐心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创造性灵活用运

除了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之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删减,因为没有绝对完美的教材,教师可以适当的删减补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网络广告策划。拓展和利用网络广告策划阅读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们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同学带来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习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自信心。适当的替换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换一种学生更易接受的授课方式,集教育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材是一种完美的教学,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整合教材,要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不仅仅要考虑到网络广告策划课程自身带有的特点,更要抓住学生学习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心理,注重观察学生,从他们的生活规律中总结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当的替换、削减、拓展、补充,从而将教学内容变成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探索习惯的教材。

3.4 拓展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按照一贯的专题教学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生不积极主动学习,形成厌学的恶性循环。

围绕网络广告策划课程课本中的知识拓展课外的内容,具体用以下方法来拓展:

(1)可以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来进行拓展,在每学完一个话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情景写下来,这样既锻炼他们的思维又可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2)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类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他们创造一个拓展的平台。

(3)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些课外资料,可以进入一些学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网站进行学习或查一些与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相关的资料。

4、未来展望

经本文论证,通过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分析和研究,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吸取其中的精华,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情感丰富的人。通过合理的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有效的解决了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学习的困难,所以我们只有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进行改革,才能够实现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制定有趣的网络广告策划课程和良好的培养氛围,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亚. 广告策划活动的项目化趋势——广告策划类课程实训体系的创新前提[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1(03)

[2] 肖建春.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3] 卢华亮,王翔,陈洁. 实战情景式教学在广告策划课程中应用[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03)

第6篇

能力本位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能力是对实际工作领域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有效的理解和有效的行动,它的核心是使知识、行动和学习形成的有机的统一体。能力作为个性心理特征,它总是与人的一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依附于活动过程。因此,对有培养能力指向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和实施,成为能否达到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专业领域及社会生活中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断纠正自己的方向;为了让学生拥有灵敏的判断力,从而持续自我发展并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设计我们的课程,在课程中赋予学生这些能力,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积累这些能力。

一、能力划分

既然希望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了获得某些技术能力,还能发展其它各项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宽广知识面、有理想、有感知并能自省的人,那么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能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对于我们设计课程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对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需要具体的能力必须有细致的划分。在教学中,结合笔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调研内容,将能力划分为以下几种:

(1)应用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中英文书籍、期刊、网络、实践等)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学习、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新情况中去。

(2)批判性的分析能力,能对问题、现象及情况做出准确、客观的批判和分析。

(3)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并形成合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4)交流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书面、演说、讨论)与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5)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团队成员能有效、创新地工作。

(6)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7)创造力,有横向思考的能力。

(8)领导力。

(9)国际化、多文化的适应。

(10)社会意识和责任行为的能力。

(11)行为反思意识环保意识应对能力。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课程教学计划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让自己描述已经学到多少有用知识以及培养了哪些能力的平台。因此,为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道路有所帮助,让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满足行业的要求,好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以上对能力的划分,为了给出更详细、更确定的数据库相关工程能力培养方案,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按计划、按步骤达到既定的能力培养目标,需要有详尽的课程的教学文档。因此,在“数据库系统”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大纲、实施计划之外,笔者还设计了学生能力表、教学活动表。

1.学生能力表的设计

学生能力表中描述了课程各项学生能力目标具体的培养方案及考评方式等,更明确了通过数据库系统课程需要学生到达的能力和大致的培养方案。

学生能力培养方案中分别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辅导和课外的活动安排中达到对不同能力的培养目标,并给出相应的考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能力达到情况。

2.教学活动表的设计

教学活动表中则对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具体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及其细节,利用这些教学活动按步骤的实现在学生能力表中计划达到的能力目标。在教学活动表的安排中,以每周为一个单位进行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详细计划了一周中,教师的课堂讲授、助教的课外辅导、学生在课堂、机房、辅导及课外的具体活动安排,其教学活动的形式包括讲授、课外辅导、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上机实验、案例分析、书面报告、课后练习、考试等。针对“数据库系统”课程。

三、结论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所需各项能力为核心,以达到相关职业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为了确保在课程中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这些目标,实现预定的能力培养,本文中为课程设计了学生能力表和教学活动表,从而制定了更加详细、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证明,有了这些规范性文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具体的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及方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帮助课程教学更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寒假又来了,在这漫长的寒假中,我不能虚度,要有意义,愉快中度过。就这样,我精心地制作了一个寒假计划:

起床:7:00

洗刷:7:00——7:10

体操:7:10——7:30

早餐:7:30——8:00

听力:8:00——8:30

抄单词:8:40——9:00

读语文书:9:10——9:30

自由活动:9:30——10:00(不许玩,不许玩电脑)

做数学奥数:10:00——10:15

读英语:10:20——10:30

做寒假作业:10:40——11:30

做家务:11:30——12:00

吃午饭:12:00——12:30

自由活动:12:40——1:00(不能打电脑)

做语文阅读题:1:00——1:30

做英语阅读题:1:35——2:00(包括写英语作文的时间)

眼保健操:2:10——2:15

休息(午睡):2:30——4:00

画画:4:10——5:00

写作文:5:00——6:00

练行书:6:10——7:00

晚饭:7:00——8:00

自由活动:8:00——9:00

英语练习题:9:10——9:30

寒假作业:9:30——10:00

看书:10:00——11:00

自由活动:剩余时间(不能打电脑)

高中寒假的学习计划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

1、提高自己在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寒假生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的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

3、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家长督促: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2、家长一周三次检查学生的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和进度,及时帮助解决执行中的困难。

3、家长在帮助学生执行计划时,也要尊重学生的要求,切不可急躁。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整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高中寒假的学习计划

1、目标

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高一,高二学年,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知己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

3、要求

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

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等时间都是浪费。如六、日的时间,如果你的学习黄金时间在上午,而你却在整个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扫房间等杂事,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4、注意

①必须强调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当一个指路标的作用,是很难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②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③刚开始列计划的同学,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难易的尺度,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很快就会适应这种方法。

第8篇

1.制定合理科学的自学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控的手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如:学期计划、课程计划、单元计划、复习计划、网络平台使用计划。有了学习计划,保证自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认真听好在线学习辅导课

在上课前按自学计划预习有关课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着疑问和渴求知识的心情来听辅导课。 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认真思考,做好听课笔记。 记好重要的内容, 如果听不懂,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进度时,不要惊慌,在课后尽快地寻求辅导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

3.详细做好自学笔记

除了做听课笔记外,还应在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时,也必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对于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在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胸中有数。

4、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因为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它是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通过讨论焦点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沟通学校信息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所以,这种活动效果很好,即拓宽了我的视野,又培养了我的各方面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

第9篇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1.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 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 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 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 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 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 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

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外读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意志的完成。

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1、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第-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

基本要点:

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2、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基本要点:

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第三、 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第10篇

本节课,由于只是准备阶段的第一节课,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位在以酒的研究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生成子课题,就子课题分组,并讨论出研究计划。注重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总体上注意渗透这样一个意识:研究性学习活动轻结果、重过程。

具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让学生了解制订研究计划的方法,学会制订合理有效的研究计划,逐步培养学生制订活动计划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选定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树立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由于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常熟悉,所以我在教学前预设(课后也得到了验证),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位在两次较长的小组讨论内容:子课题的生成,研究计划的制订。具体教学流程简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一些带有酒的诗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词:酒。

(出示课题题目一幻灯片)

提醒学生“酒”只是本节课的话题,要开展的则是一项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确定课题

1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订计划。

研究阶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展示阶段:成果交流,资源共享。

总结阶段:活动评价,拓展延伸。

本节课只是开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订计划)。

2 选课题

原则:①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②可行性与开创性兼顾

总课题:酒。

子课题:学生提出,教师筛选。

3 自选课题,建立小组(推选出小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人)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合成研究小组。

自主推荐组长,完成小组分工。

4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初步讨论(完成活动记录表)

开始计划如何研究自己的子课题,讨论出研究的基本步骤。

并指出在研究活动中,预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三、教师小结,布置拓展作业,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选定和研究步骤确定,并在课外完善研究方案。

本节课上完后,受到了与会教师以及全体评委专家的高度好评,特别是评委之一、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湖北省综合实践学科优秀教师的余向红校长给予本节课极大赞誉,让笔者深受鼓舞。

我自己仔细思考了一下,本节课,如果说得上成功,那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的小组研讨活动。一次是学生自己讨论出子课题,另外一次是学生自行制订研究计划。在学生讨论中,我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在布置任务并进行指导时能够“抛去枝节,直奔主题,简明扼要地指点,充分信任学生”(余校长语)。所以最后讨论结果的展示让人由衷地佩服学生,特别是在我给出主课题“酒”之后,进行一两分钟的选题指导后,学生自己讨论课题,我本来想学生自行讨论可能就三五课题,谁知学生居然给出了多个课题,并且大多具有可研究性。这一环节让我在处理时很动了一番脑筋,但最后的确成为本课的亮点。

第11篇

然而,通过笔者多年对高一新生的实际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当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时,他们只是像安排时间表一样,罗列了几点背单词、背课文、做练习等等。其实这样的计划是毫无意义的,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就是一句空话。本文笔者将给高一新生谈谈制定和实施英语学习计划的几点具体建议,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制定计划要具体、切实可行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一新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也应该如此。计划反映的目标是理想,是一种可能性,其出发点应当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就是要解决当前的实际与未来理想之间的矛盾,将可能转化为现实。因此,计划既不能高于现实,又不能高不可攀。不少同学往往激情澎湃、豪情万丈、信心百倍,刚开始设置学习目标过高,不符合自己实际水平,尽管起初努力实施,可没两周吃不消,就自暴自弃,丧失信心。那么怎么才能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际呢?首先,客观评价自己目前储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英语技能。英语知识主要指初中学过的单词、短语、语法,要如实认识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英语技能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明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一般来说,语言知识和技能一般的同学要将复习初中的内容列入计划中,而语言知识和能力较好的同学就可以以目前的起点制定计划了。其次,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态度。高中有句口号叫“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学生自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Willing(1987)指出四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风格:具体型学习者、分析型学习者、交际型学习者和崇尚权威学习者。

二、制定计划要权衡各学科、长短期、课内外的计划

首先,英语学科是高中开设的基础学科之一,尽管它很重要,但制定计划时,要把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才能保证所学习的学科全面发展。其次,制定学习计划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关系。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的安排;短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科学研究表明:将目标和任务明细化,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这就是长计划要和短安排相结合的原因。长期计划大到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小到每一年、每学期的英语学习,短期计划指的是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天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全盘考虑,注意计划的层次性、连续性、发展性,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关系。再次,要协调好课内外计划。课内一般情况下就跟着老师的计划进行,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协调。如果上一节课堂上或者课后自学出现了新问题的话,可以临时制定计划,准备在课堂上找时间及时解决问题。课外学习包括对课堂的知识及时复习、不断深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落实已定计划

长期按学习计划办事,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种习惯平时表现在每天的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上。

一方面,安排好学习时间。时间安排上一旦形成习惯,该到计划要求的学习时间就在固定地点学习。对于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在开始阶段,自己可支配的自由学习时间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因为他每天能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很不容易了。但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他的常规学习时间将会逐渐减少,而自由学习时间则相应逐渐增加。由于开始阶段自由学习时间较少,所以,一般学生往往抓不紧,这也恰恰是他被动学习局面难以改变的原因。因此,刚开始执行学习计划时,可能会觉得时间特别紧张,但这时即使需要占用一部分个人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也要确保学习计划的完全落实。只要坚持走过了开始这个阶段,过于紧张的学习状况就会逐步改变。一个学生如果能感到自己学习上与别人有差异,并且希望改变这种学习状况,那他就应该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抓个人的自由时间。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他就会努力去提高在校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从而使自己掌握的学习主动权越来越大,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也就会逐渐到来。

另一方面,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感到不预习就无法听好课,不复习就不能做好作业。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结果。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计划和顽强意志的产物。此外,选择好学习场所。要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场所的选择和时间的管理同等重要。选择课外学习场所,最好能避开过道,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位置,准备好学习所需用品,然后静下心来,训练自己按计划一次做完一段工作;如果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最好都能按习惯坐在同一位置,这样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毅力、意志力是实施计划的有力保证

大部分学生都有计划,但真正按计划实施的却不是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意志力。学好英语必须要有毅力、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英语学习者不管多么聪明,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学不好英语。所以,高一新生要分析自己学习英语的毅力和意志力的强弱。如果毅力差,意志力薄弱,制定计划时,要将提高毅力和意志力列入其中。因为他们对学好英语非常重要。

五、不断反思、评价、修整,逐步完善学习计划

第12篇

指导”等。望这些方法对有效开展农村小学科学课外

探究活动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学课外活动;探究方法

“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景中,从生活和学习实践中选定和确定喜爱的研究专题,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现实中有一部分科学教师却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忽视了这个活动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他们的经验是有限的,兴趣是易变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不予以检查、不予以指导,不予以鼓励,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或者就是不加以理睬。面对这些困惑,我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方法。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探究有价值的科学活动

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什么激发不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一旦擅自拔高了他们原由的知识和探究能力,那探究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说,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毕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究的实践者,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作为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探究。例如在上完了《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想在课后研究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多少度的水洗澡比较合适?一杯开水变凉是怎么变化的?白天的时候几点钟最热?一杯冷水变成开水到底膨胀了多少?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会融化吗?……对于这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显然有些问题是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但根据实际条件,有些问题学生要完成是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探究的问题,以达到真正有效的课外探究活动。

二、充分感受,有效实施,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学生作为课外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探究活动的主导者。

1.“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引导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好基石,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容易的课题,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探究活动。

2.“由生到熟”,制定计划

在进行探究活动前,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每次的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校园里的小动物前都制定了计划,所以探究起来就轻车熟路。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问题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3.“由独立到合作”,成立协助

即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但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完成。

4.“由校到家”,家校联合

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学生课外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查资料缺少电脑和书籍,做实验缺少器具,家长不够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发动各方力量,创设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

三、有效整理,及时反馈,注重探究活动的实效

学生的谈及活动的实施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整理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发现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分析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

1.认真倾听,搭建交流平台

我们的科学课堂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在探究之后,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营造氛围、创设空间,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科学教师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给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

2.形式多样,展示探究成果

对于探究活动,小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是小学生的天性,因为他们的恒心是有限的,即使大人,要想持之以恒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发现奥秘似的成就感。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