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2 05:0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校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职校生在校期间应多掌握一些从业能力,这更有利于毕业后尽快就业。这里说到的从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有关的基础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又包含了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竞争的加剧,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劳动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都会使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要求从业者以稳定的心理适应职业的变迁。即将毕业的学子们必须学会做事,学会从业。必须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综合职业群的知识、技能,既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娴熟,又注重新时期对从业人员的心智、方法的训练,以过硬的从业能力从业、生存。
二、职校生就业,应首先保证自食其力,然后再谋求发展。职校生给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应起点太高。我认为,职校生就业首先要保证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份正经事。人生之路,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职校毕业开始谋生,最大的光荣是养活自己,最大的成功是自食其力。所以,即将毕业的职校生一定要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首先以当好一名普通单位职工为荣,相信人生之旅处处都有机遇。作为一名普通职工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需要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有所认识并加强学习积累:一是要品行端正,乐于奉献;二是专业过硬,独当一面;三是要诚信做人,坚持习惯。俗话说:“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志”。对工作全身心投入,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把个人的能力发挥至极致,就没有做不好的事。作为一名职校学生,一名即将成为的公司员工,就应把自己工作岗位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托付,看成是个人的经济源泉,立身扬名之所在,看成是个人自身价值的平台,以充满激情的心态,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成功的捷径就是认真敬业和付出,良好的品行,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作风,甘愿付出的必胜信念,就是成功的捷径,用快乐阐释工作,人生就远离了怅恨和烦恼,用柔情去打磨工作,岁月将赠予你无比丰富的回馈。
三、实践是就业水平提高的基础。实践会充分检验职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充分暴露出来,实践再实践,才会有进步,尤其对青年学生更为重要。因为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和提高。对新就业的职校生来说,因为没有经验基础,晋升会较慢,但如果你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可能进步就会来得很快。
实践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人。职校生从普通工人做起是没错的!希望职校生能从容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饶的前进,不经磨练何以成才?
也有的职校生回母校反馈信息,说经常会遇到不公平待遇,可以坦白告诫他们的是,公司没有真正的公平与公正,也就是真正的公平是没有的,刚毕业的职校生对这方面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是均等的。懂得抓住机遇的人,即使被别人踩在脚下,也能拽住那人的鞋带爬起来。要承受的起做好事反而受委屈,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又如何能做大做强呢?
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生活的评价有时是会有误差的,担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要养成健康的职业心态,保持进取的职业精神。
四、丢掉速成的幻想,养成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生活中真正能把某一项技术做精通是十分不易的,要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如果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精通。任何一件事对学生来说都是做初工,要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业精于勤,形成于思,机会
多偏向于踏踏实实的工作者。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职校英语教学;影响
当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已把校企合作看作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职校毕业生如要顺利就业,其素质必定须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就须时刻关注招聘职校毕业生的各类企业的员工需求情况。在21世纪,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我国企业当前和未来都需要有国际化的员工。所以,从校企合作中我们明显看出——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必须注重英语教学。
《福州日报》2010年4月刊登了一则报道,在招聘会上,某公司收到的简历寥寥,尽管该公司为一般技术工人开出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给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甚至超过7000元。该公司主要制作绿化工具,机械设备都从国外进口,技术先进,但本地没有技校能培养出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学生为什么不能立即上岗呢?恐怕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国际先进的设备往往会配有英语操作说明。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离不开英语的,如国际商业谈判、国际商业文书撰写和阅读等活动都可谓离开英语就寸步难行。因此,越来越的国际化企业必然需要越来越多具备英语素质的职校毕业生。所以,如果能够培养出很好地满足企业对英语素质需要的职校生,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必定会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2005年,我校成立了立信职教集团,并使集团日益发展壮大。从职教集团成立至今,我校已经顺利地展开了与红豆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等50多个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的多方面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学的巨大影响,如对职校英语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内容的转变等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在经历了校企合作风暴洗礼后在教学质量上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好评。
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影响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观念向“为国家、为学生、为企业而教英语”转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也无发言权,国家对职校英语教学很失望。因此,在我校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每次合作内容之一就是诚恳地请企业了解并点评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以使我们尽量了解并满足企业的需求,从思想上让企业感受到我校的英语教学是重视企业需求的,是为企业开展英语教学的。所以,与我校合作的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英语素质越来越满意,学生学习也越来越积极,我校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机关的肯定。
促进职校英语教科研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很多企业英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校发挥英语教师团队的英语教科研优势,在签署了保密协议后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旨在方便企业参加各类国际性产品交易会的英语口语培训教程、产品英语说明书、企业网站英语版等,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由此看出,职校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国际化、销售国际化。
丰富了职校英语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英语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我校英语教师逐步认识到必须在改进职校英语教学内容方面有所作为,要使英语教学内容鲜明地体现出企业的真实场景,体现专业内容和职业特点,为学生的职业前途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于是,在和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后,我们尝试开发了一些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专门服务于特定的企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英语课程改革,将原有的每周四节英语课变为“2+1+1”模式:两节课用于学习“苏教版”英语教材每单元的核心节选内容,学生主要学习单词、语法和课文;一节课学习企业常用英语口语;一节课要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相应的、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新的教学内容深受职校生和合作企业的好评。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逐渐形成有职教特色的“企业化”英语情境教学法在校企合作中,我校逐渐积累了大量有关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音像和文本资料。在和企业达成使用这些资料的权限协议后,我校英语教师团队在权限内利用这些音像文本资料开发了大量“企业化”的英语课件,在课件中把英语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于模拟的企业情境中(包括企业工作现场、员工一天的工作内容、会计工作环境等)。此后,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增,企业也感觉和英语课堂的距离大大缩短,更加愿意录用我校的毕业生了。
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呈现“企业问题式”特色在我校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头几年,不少企业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了和英语教学有关的意见,如职校的毕业生看不懂企业的英语招聘广告、写不好自己的英语求职信、接不好企业的英语电话业务等。抱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想法,我校的英语教学团队多年来一步步利用课外活动解决了企业反映的问题,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向“职业化和企业化”特色转变。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每个备课组开展一次持续至少两个月的英语课外专题活动;每次活动解决我校合作企业提出的一个问题;活动名称根据需要而定,如我们已经成功开展过的职校英语课外活动的名称有“职校新生企业常用英语书法大赛”、“企业英语面试用语口语大赛”、“企业常见英语标志表达式搜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信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个人简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感谢信大赛”等;活动进程为宣传发动教师讲座指导学生练习初赛决赛表彰颁发证书及奖品师生总结。通过英语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我校“企业问题式”英语课外活动开展得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多地解决了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
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不良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也是如此。我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发现合作对英语教学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造成了英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校企合作中,一些英语教师通过几年的锤炼,英语水平和某一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一些企业在外贸业务中急需这样的人才时就提出了暂时借用或长久留用这些英语教师的要求,给我校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因为如果不答应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但如果答应企业的要求,学校英语师资就会缺乏。并且这些“离去”的教师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授课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学校英语教学实际上很难离开这些教师的支撑。所以,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职校英语教学无用论”在校企合作中不时出现我校在与国内不少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合作时,因为这些企业短时期内不开展国际贸易,所以需要的员工不要求具有英语素质。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为这些国内企业培养员工时,企业提出了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职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想把节约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然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目光不够长远的要求。因为未来优秀的中国企业必将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偏见是与中国企业日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的。但是,当不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提出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英语教学时,对职校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还是有不良影响的。
研究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影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教;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幼儿教师――人生的启蒙老师,她们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主要有两条途径:即言传和身教。因此,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中职幼教专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在必行,特别是中职语文课更是责无旁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上发现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① 中职校在课程设置安排上使语文课程处于尴尬地位。
语文是中职各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大多数的中职校都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得作为基础工具――语文,在课程安排上学时不足,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两个班级均为美术专业班,学业重心放在了专业上,一周专业课上到8至10节。除此之外,其余课程安排无条件倾向于舞蹈、音乐等专业课程,而语文课课时也由原每周四课时缩减为如今的二课时,实在无法完成教学大纲中安排的教学任务。
② 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定位不准。
中职校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对本学科教学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认识模糊,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等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教师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粗枝大叶,自然偏离了中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方向。
③ 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忽视。
中职校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对待语文学科的冷漠态度,使语文课也就有意无意地被挤到一边,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在笔者所任教的中职校的一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8%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
因此,如何在中职校上好语文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而从中职校“职业性”的特点及学生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中职语文教学可重点关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方面的能力,这四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将对中职生今后的求职就业等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笔者在幼教专业语文课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提升幼教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
幼教专业的毕业生今后面对的服务群体由于年龄小,认识文字有限,要将他们引入文学世界中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说来完成。因此,幼师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引导他们去掌握必要的儿童文学理论和常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凸显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中的多数为中考落榜生,文化基础薄弱,在中学阶段就缺乏或不愿意参加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笔者所任教的幼教专业学生在新生入学后也存在以上问题,具备较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甚至在第一学期中学校组织的如演讲等各项比赛中出现了无人可选、无人可上的尴尬处境。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也有意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对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不爱思考、不主动回答问题的诟病。学生自信心提高后,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许多;其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说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能主动地参加各项比赛活动。
3、语文教学应注重与幼教专业课程的联系
在语文课教学中应注重与幼教专业的专业课程相联系,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专业背景之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与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科学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教学中就注重与美术专业课程素描的教学相联系,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讲述自己与动物、植物、山水、树林、公园等的故事。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音乐、舞蹈与语文教学中的故事角色的改编与表演、课本剧、童话剧的表演相结合。这些有效的尝试,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收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语文教学应与求职和就业联系
目前,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基本上是通过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学生到用人单位应聘或电话求职、网上递交求职信等几种途径。根据求职需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语文能力:
4.1应用文写作能力。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如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是中职生走向社会进行学习、工作的必要技能。
4.2掌握一定的实用口语与交流表达能力。交流与表达,咨询与应聘是求职中必备的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灵活应对面试中遇到的问题,如规范使用标准普通话,注意说话的礼节、语气、语调、音量、肢体语言等细节。
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小故事等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到演讲、竞聘、模拟应聘等各种比赛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
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大好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初、高中毕业生选择了技能成才之路,愉快地迈进了职业学校的大门。然而,目前职校学生的就业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职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专长,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很多同学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单位,在人生就业选择的第一步艰难徘徊着。其次,不少职校毕业生老是埋怨自己的工作不顺心,工种不如意,甚至因此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结果不是因为随意跳槽而丢掉了工作,就是因为不懂得在工作中提高和发展自己而碌碌无为。基于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对职校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以此来提高职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让学生明确职业教育的性质,设计好职业目标
身为工作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能够清楚感觉到,有不少职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认识偏差问题。其中,认为自己是职校生而感觉前途渺茫、没有出路、就业压力过大而造成心理失衡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种长期存在的心理负担,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观,而且还严重打击着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学校要把职业指导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各种技能成才事实说明技能人才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他们同样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够正面职业教育,直面就业,明白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直接走到生产一线,深入车间,通过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技术进行生产劳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让每一名同学从踏进职业教育的大门起,就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工作的性质,从而清楚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全面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客观地认识自我,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我们的毕业生才能沉下心来,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刻苦训练操作技能,努力提高所学工种技术水平,为将来就业提供基础资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就业面前,做到心平气和,有所准备,愉快接受工作岗位,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就业初期,学校和家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思想引导
现代职业存在着复杂性、多样性、紧张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承受能力。比如对自己的能力估计恰当,具有正视现实、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稳定的工作情绪、良好的意志品德等。因此,心理健康是适应现代职业的重要条件之_。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随时了解毕业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行为举止。当前社会五彩缤纷,对于刚走出校门、踏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讲,可谓是花花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充满了挑战和诱惑。沉迷网吧,频繁出入歌厅、迪厅,对这些年轻人来讲,仿佛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然而,我们不少的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放心,长时间不管不问,或者说是管理不严,对子女缺少足够的思想交流、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任由这些被遗忘的年轻一代在社会上闯荡。那些自制力不强,本身又经常无组织、无纪律的学生,极容易被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所危害,如果监管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在这个时期朝着坏的方向发展,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家长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精神成长,指导好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富有激情、有自己的个性是每个年轻人独有的财富。然而,正是这些个性,使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容易忽视虚心学习的机会,常以自己在校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盲目自大:殊不知,知识的增长和技术的提高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因此,我们必须教导他们要尊敬同事和领导,更要放下架子,虚心地向师傅学习。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增长技能,寻找工作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
通过对近几年已经就业的同学进行了解,我们发现,原先在校期间一直以学习为主要努力方向的一些优秀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却疏于学习,甚至是放弃了学习。安于现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目前简单的工作,致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含量逐年降低。工作时间越长,他们越觉得工作索然无味,上进心越淡,到最后就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科技突飞猛进、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如果年轻的从业者毫无创新精神,不去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新技术,长此以往,其结果不仅仅是这样的职工得不到企业的欢迎,更直接的是这样的职工终究会因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生产岗位而遭到淘汰。因此,年轻的毕业生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特别是对专业前沿技术要加强学习和钻研,用现代信息、高科技技术和教育手段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应科技的进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得到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
四、指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一名优秀的毕业生,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他们有着自己长远的奋斗目标,有着良好的择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他们不单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与坏,同时也把自身能力的发挥和价值体现融入工作岗位的选择当中:他们始终把自己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能够兢兢业业,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他们有着鲜明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组织观念,同时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要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做出成绩。从这一层面上讲,职教学生对待就业,要从经济效益、专业发挥、技能增长潜力、价值体现等多方面考虑,切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相信只要立足本专业,立足本职,职教学生就会有自己发挥才能的一片天地,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自我能力发挥的最大化。
一、认真做好期末复习考试及学期总结工作:
1.学校应按照《*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闽教基[2003]26号)的要求,认真做好期末的总复习与考试工作。学校教务处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把好期末考试的命题关,让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和复习,能够顺利通过各门学科考试。初中阶段学生期末考试单科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全科合格率达到75%以上。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学校应认真组织学习《*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性评价指导意见和*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04]71号)、《*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闽教基[20*]77号),按照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实施工作,在实施中要及时总结经验。
3.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初中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初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教基〔20*〕4号),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办法,尽快建立初中毕业生电子档案,为今后网上填报志愿,向高中招生学校提供准确、真实的初中毕业生信息做好准备。
4.中等职校期末考试要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特别要做好学生专业技能测试、评定,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各校要按省、市会考要求,认真组织学生复习,做好会考准备工作。
5.在放暑假前,学校应认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
二、各县(市、区)教育局应采取措施,确保今年初中、高中、中等职校招生任务的完成。严格执行省教育厅规定的"择校生"招收比例和收费办法。要根据各县(市、区)的具体情况,做好逐年降低高中"择校生"招收比例和收费标准的计划。加强高中"择校生"招收工作管理,加强对所属中学和中等职校收费工作的管理,严格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三、切实做好初中、高中学额巩固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学,应做好初中流生情况的调查分析,摸清流生数据,积极依靠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流生。切实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确保这些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各校初中生的年流生率,达标中学应控制在1%以内,一般完中及城镇独立初中校应控制在2%以内,农村独立初中校应控制在3%以内。中等职校流生率应控制在5%以内,对经济困难学生,可采取减、免、缓办法,帮助其完成学业。
四、随着初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要继续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导和指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认真做好课程改革实验的规划。加强普通高中教研网络建设,发挥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业务指导作用,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普通高中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新课程设置方案,创造性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要高度重视新课程的培训工作,确保全体实验教师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市级师资学科培训活动,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学校应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开展新课程校本研修,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局与*中教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并监制了一套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管理系统软件,各普通高中要尽快安装、调试并使用。
五、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的用书管理。普通高中应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30号),认真做好20*年秋季普通高中教学用书征订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积极与各地新华书店联系,争取在暑假前,下学期高一年、高二年的教科书能提前发给任课教师。
六、指导学生过好暑假生活。
1.普通中学在暑假期间,除了20*届高中毕业班外,均不得安排学生进行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对于20*届高中毕业班确需利用假期进行集体补课的学校,必须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方能进行,同时应严格按规定收取补习费。
2.学校可组织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一般应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举办。
3.学校应在学生离校前,对学生进行交通、游泳、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等安全卫生教育,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应加强法制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七、20*年至20*年新学年度校历安排如下:
20*年8月24日:教师和新生到校。
8月25日--8月31日:教师学习或集体备课;新生入学训练(中等职校新生入学时间可根据实际适当推迟,但不得超过9月15日)。
9月1日:学校开学。
9月3日(星期一):新学年度第一学期正式上课。
20*年1月30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寒假开始。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
八、星期四):教师到校。
2月15日(农历正月初
九、星期五):学生到校。
2月16日:学校开学。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十
职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缺少自信,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目标,他们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又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职校学生又面临着学习文化和专业技术的双重任务,如何激发职校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职校教师任重道远,必须要把握机会,通过自己努力工作,恰当引导学生,形成人人争上进,个个讲奉献,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好班风。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和认可,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激发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具体方案
1. 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保障。教师应当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在上课时设计一个简单的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乐在其中,在玩中学,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搜集相关课外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活动,以及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
2. 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能否对教师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艺术性。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注意授课艺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会喜欢老师,喜欢这门学科,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直观教学,到生产现场参观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职校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让学生到工厂现场参观,听老师傅讲解认知后,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刺激学生口、耳、手、脑多种感觉器官,调动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师生互动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们应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换位”上课,让学生当老师,学生讲解,最后,老师总结讲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职校体育教学 实践
高职学校体育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其本质在于为健康,良好的体制服务,并且我们要立志于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所承担的重要使命远远超出了高职学校教育现状的承载范围。在当今中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学校教育愈来愈完善的状况下,高职教育不知不觉被遗忘在落寞的角落里,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没有良好的学生心理氛围的营造,这些都给职校体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职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等待着巨大的提升。
一、职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当今的职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主要在于改革课程的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要求体育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节下进行的,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心理素质的形成都要通过认识活动以及顽强的意志来实现,因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被提到一个什么重要的位置上,根据权威机构调查得知,约有百分之十六的学生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以及情感危险等心理症状,另外,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职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提升职校体育教学课堂质量的方法研究
针对职校体育学生心理存在许多的脆弱或者不安以及学生对体育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迷的现状,我国的职校体育课堂教育应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改变:首先,要紧紧围绕教材对职校体育学生提出的要求,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一定要在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尝试着多安排一些新鲜的,富于乐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完整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可以由对体育机械的理解转变成一个饱满的理解的过程。针对许多女生不爱动的特点,上课时可以尽量安排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运动,比如游戏等等,同时,可以在联系中设置一些竞争性的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比较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上课的内容,同时尽量使得他们可以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我们应该大力进行体育研究性学习,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采用提问的方式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但是对于这种形式我们要对要点进行一个一个的启发从而更好的一步一步的深入,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在提问过程中还应该积极肯定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继而可以合理的完成动作,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来,教学质量不自觉的就提高上去了。在提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严重的负担,因而,选择一些比较新颖有趣,较强诱导作用教学手段进行诱导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们要正确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心理因素,具体做法在于,课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犯的错误选用一些简单的,学生能够做到的动作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会动作的信心和迫切感,在上课期间,教师应该尽量用轻松,优美,准确的动作为学生进行示范,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避免许多因为心理因素而照成的错误动作,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增强学生的安全感,继而避免因为恐惧心理而照成的错误动作,把伤害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时也要循循善诱讲清楚道理,学生一旦练习失败也要对学生进行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帮助,这样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再次进行尝试的勇气以及改正错误的信心。从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完整的顾忌到了学生的切实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必然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职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好的抚慰学生心理上的恐惧与胆怯,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职校体育教育课堂改革所取得的明显实效分析
按照以上方式实施下来的多样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很明显的对比,在适当时机对学生的体制体能进行抽查和测试,其内容包括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男1000米(女800米)跑,五十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等项目,一年后,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后的学生的体质体能成绩为优良,及格(合格)等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教学,与之相对应的,成绩为不合格(不及格)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的教学,这是职校体育课堂改革值得欣慰和推广的最强有力的证据,更是职校体育课堂改革所取得的明显成效的实践砝码。
总结:职校体育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的状况是我国体育教育应该改变的重中之重,针对职校体育教育主要存在的学生运动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心理存在的一些畏惧胆怯等问题,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课堂改革,结合改革后取得的显著的成效,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大力推广与实施,争取把职校体育教育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进一步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将此作为专业教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所在学校的教改经验,从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教学形式、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教材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式与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问题的提出
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辨能力8%。能容忍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 , 6个月以内34%, 1年以内24% o
可见,在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又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着一系列巫待克服的弊病,其突出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以保证;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经常难以达到预定效果,如:部分学生在实践后仍然不懂得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工作;一些学生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填写不完整,忽视了建账、审核、记账等一些重要环节,甚至完全忘记了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不知道怎样设置账簿,登记的账簿不符合要求;不知道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不懂得怎样进行审计;不知道企业要交纳哪些税款、如何纳税,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高职校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更为注重实践性环节教学。
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总体思路
笔者认为,高职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该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根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从平时的经常性实践操作到毕业前的企业综合实习,进行系统配套、环环相扣的实跺技能训练,力争做到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基于上述教育目标,笔者在总结多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同时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使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产学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与企业应相互沟通,一方面将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实践,边实践边学习。采用“订单式”、“委托式”等多种培养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3.重构课程体系。应将应用技术能力作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
4.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应从职业分析人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提升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路径
1.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有效手段—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强化实践活动。财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高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也是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曾尝试将几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实践证明效果较为显著。
(1)参观见习。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我们应根据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企业作为见习联系点,并和这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后根据学生专业素质,优差搭配,划分见习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去参观见习。在见习的同时辅之以观看相关企业的录像资料并展开讨论。通过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财会核算与管理方法、流程的理解。
(2)专业实践报告会。专业实践报告会也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聘请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给他们介绍业务操作方法与技巧,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感性认识。
选择报告人时可以邀请在财务岗位上做得比较优秀的本校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读的优秀实习生,还可以是社会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专业人士,如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通过这些报告会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与报告人的充分交流中加深对财会工作的了解。
(3)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模拟企业为背景,演练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它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帐务处理工作,增加真实感,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主要手段包括:使用以企业真实业务为原始依据的仿真业务信息资料;建立仿真的会计凭证资料库;营造仿真会计工作环境,帮助学生熟悉业务交往的主要工作环节。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全盘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笔者所在学校在财会专业课改过程中,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课程中,增加了模拟实习的内容。模拟实习一般按会计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在校内进行,采用全真的证、账、表进行账务处理,把真实的会计业务搬进了课堂。实习形式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三种类型。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全面、系统的模拟实习,使得‘会计模拟”就像一条线,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贯穿起来,它使学生们的会计知识、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较短时间内学生就能基本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工作性质的财会业务;同时,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实验,也能感受到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另外,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并通过操作验证实验的合理性,在实验中不断修订实验方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来,模拟实习有着比课堂演示教学、社会实习更优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它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实习的最佳途径。而对财会专业模拟实习的研究必将随着实习内容的丰富、实习规模的扩大、实习手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人和拓宽。实践证明,模拟实习易于组织,又便于集中辅导,已经成为财会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普及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显示出了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计算机技术更新快、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就必须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的时间,尽可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应用中级工考证,下学期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进行手工财会模拟实习。与此同时,让学生操作应用‘用友”或‘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一方面将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大众化的应用软件相结合,缩短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软件比较手工操作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并将两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验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会计技能。
(5)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在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个问题找到了新的答案。无论从培养“与财会岗位‘零距离’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增强教师实践知识以及丰富案例取材的角度来看,开展校企协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专业教学的最终环节,是连接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桥梁,是从学校教学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好学生毕业前下企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一次系统、全面的检验和提升。当然,如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校外实习得到充足的保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综上所述,财会专业实践性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它们的有机结合,必将大大提高财会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效果。
2.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构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能贴近经济生活,大量吸收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新知识、新科技,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受财会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融人进社会并适应财会工作。然而,高职校现有的财会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存在‘讲不透、道不明、练不实”的问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高职校在财会专业师资培养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电脑培训、在职进修、委托企业培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人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证书;新分配来校的师范类毕业生除了应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要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设法取得会计上岗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其中,对那些没有财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进行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高职校应不惜拿出优厚的待遇,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资深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J胜,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3)面向企业,招贤纳士。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招贤纳士,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事实证明,那些“财会高尹,由于有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讲课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大,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质f保证—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教材的开发和管理。高职校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环节及模拟操作课程等。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必要的技能训练。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能像传统的本科院校那样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而要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教材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关于财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及参考资料很多,有些资料基本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有些资料需要整合后才能使用,这样就有必要强化校本实践教材的开发。一般来讲,高职教材应强调实用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关键词:生源减少;中职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57-04
近年来,中职校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既有宏观环境积极向好的一面,也有困难和挑战增多的不利一面。所以必须正确把握当前的形势,正视存在的不足,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全力攻克当前发展中的难关险隘,推动中职校发展行稳致远。
一、中职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职校的事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
1.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苏省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宿豫区委区政府态度鲜明地大力支持中职校建设,也必将成为助推中职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2.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更加明显。国家经济建设步入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维,必将对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3.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为中职校内涵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品牌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形成若干个现代化专业群,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强化特色、树立品牌,这是未来中职校专业建设乃至内涵提升的重大责任。
(二)中职校的事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
1.生源减少给中职校办学带来严峻考验。未来5年,宿豫区初中毕业生年均在3000人左右,2018年降至谷底,仅为2500人左右。与此同时,同类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直接影响到中职校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在拓宽招生路径和生源渠道、扩大社会培训规模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2.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从学历层次上来看,我们主要培养的是中专生,高职教育规模偏小;从技能等级上来看,主要以中级工培养为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培养总量偏低。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中职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3.竞争优势日渐式微。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综合办学实力一直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在专业创建、高考质量和大赛成绩等一些核心指标方面,我们都是“领跑者”。但是近几年来,各校都在积极抢抓机遇谋发展,在办学规模、办学实绩等方面已经追赶或超越了我们,我们已经从“标兵”变为了“追兵”,正面临着“标兵越来越多,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我们还应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全市共有2家技师中职校,办学资源较为分散,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在政策扶持、资金争取、资源配置等竞争中还相对处于弱势。
4.产学结合一头热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宏观政策上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w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从中职校层面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
5.中职校内涵建设还需要不断夯实。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专业优势和特色还不明显;教育教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教科研力度亟待加强;有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发展领军人物不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6.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新一轮院校间的激烈竞争将会加剧,办学条件要改善、设施设备要投入,运行成本也在日渐增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受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中职校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怎样更好地策应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内涵的量变与质变促进中职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就必须运用新的发展思维推动新的发展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中职校发展的新思路。
(一)要始终坚持“五个引领”的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引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创新是第一理念。对于事关中职校发展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我们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重点在教育教学、机制体制、政策资金等方面,用原创性、突破性的创新来解决难点问题。
2.坚持产业引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是要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目前,全市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省委、市委全委会都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三方面内容。我们要积极对接三大产业领域,建立符合产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体系。
3.坚持特色引领。职业院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要有特色。特色就是强化精品意识、强化品牌意识,集中力量办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态势。如,我们为了策应全区电商产业的发展,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系,就是坚持产业引领、特色引领的重要举措。
4.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中职校发展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核心的位置,着力打造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师、名师。
5.坚持道德引领。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就是要教书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育人的任务更加重要。我们要加强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七大工程”,全力开创中职校发展新局面
开拓进取方能引领新高,重点突破方能带动全局。我们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突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能力和活力,全力推进“七大工程”建设,实现中职校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1.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规划和调整,逐步建成与生产技术同步、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要做好与电商产业园的对接工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带第三方呼叫中心)建设。二是推进专业建设。加强传统专业改造,适度开发一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急需的新兴专业,调整或撤并一些社会需求少且建设水平低的专业。切实推进由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建设,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机电工程、汽车工程、餐旅服务、财会审计、幼师艺术等6大类主干专业群或专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原则,注重系统性和融合性,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重新整合,实现教学、管理、生活全面信息化。
2.实施品牌特色打造工程。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中职校的办学品牌和特色。一是要打造中职品牌。力争创建成省首批现代化示范中等职业中职校立项建设单位;遴选1-2个基础好、实力强的专业群进行重点打造,确保建成省现代化中职专业群1个,创建省现代化实训基地1个;着力抓好对口高考和技能大赛,力争2016年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30人大关,各级技能大赛成绩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要打造高职品牌。当前,市区内职业院校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紧紧抓住目前主城区尚未有一所综合型公办高职校的有利契机,加快做好高职办学的申报工作,力争尽快加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中职校,取得高职独立办学权,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中职校的特色和品牌。
3.实施优秀人才强校工程。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两支队伍。一是要努力打造一支务实高效、勇于开拓、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干部轮岗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用人导向,强化干部实绩的综合研判,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制定和出台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谈心谈话、岗位、末位淘汰等制度,及时调整清退不胜任、不称职干部,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满足中职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积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保持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与生产技术发展同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4.实施教育科研引领工程。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实施教育科研引领工程。一是突出抓好教学研究。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完善教科研建设与管理办法,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在内涵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教学能手和高水平的业务管理者。要继续做好国家、省、市级课题申报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争取有更多的课题列入国家和省级立项,并确保按期高质量结题。同时,对在教学研究工作中真正依靠个人努力取得学术成绩的教师予以重用,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二是着力抓好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是掌握情况、打开思路、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既要“低头拉车”脚踏实地干工作,还要学会“抬头看路”谋定而动。要研究政策,引领发展。注重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解读,加强对各项工作前瞻性、规律性的研究,明确发展方向。要研究别人,壮大自己。总结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特色做法,为中职校发展抢占制高点提供借鉴。要研究自己,打造“智库”。加强对中职校自身办学经验的总结、凝炼和提升,形成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中职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有益⒖迹不断提升中职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5.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育人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把学生塑造成为“品德高尚,技术一流,勇于开拓”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技能型人才。一是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推进“6S管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二是要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力争毕业生“双证”获得率稳步提升。三是要提升学生学历层次。继续拓展“3+2”“3+4”分段人才培养联合办学的高校和专业范围;积极做好高职办学申报工作,扩大高职生规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
6.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坚持“以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进一步细化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推进校园文化、专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互为补充。一是加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以创新、创业、创造“三创”精神为核心的中职校特色文化。二是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将专业建设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一系一品”“一专业一特色”的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专业文化。三是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形成规范严谨的制度文化。四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文体、学术活动,着力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精神文化。
7.实施社会服务提升工程。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立足区内、市内,拓展市外、省外招生市场,积极开辟生源基地,在生源不断锐减的情况下,招生人数保持在年均2500人以上,在全市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就业方面,与本地的秀强玻璃、玖玖丝绸、长江润发、中粮集团、京东商城、娃哈哈以及市外的南京奥特加、江阴长电、台湾王品、上海大众等7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本地实习就业率达50%,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二是加强社会培训工作。依托自身优质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持证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在职职工培训、家政服务培训、退役士兵培训、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培训等内容丰富的社会培训,通过“送技下乡”“送教入企”、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年均培训规模达7000人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教学站、全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93-02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初中毕业就读职校,并不知道什么是职业教育,而且很多学生因为考不上高中,有不同程度的中考创伤——挫败感和自卑感。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无心向学,生事捣乱的状态。学生们的生存哲学是“随随便便又一年,六十分毕业刚刚好”。这就是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倘若学生不能转变思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必将虚度三年光阴,更不要说成长为社会所认同和接纳的职业人了。学生将荒废的是自己人生最宝贵的青春,而社会将失去的是一大批有可为的优秀职业人。
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十几年的财经专业教学,从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的角度发现,我们目前的教育更多着重于知识性的教授和讲解,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导致学生在校三年没有实现学生到准职业人身份的认同和转换,没有目标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始,主要内容是面试技巧教育,礼仪教育,推荐表的制作方法等等。笔者近几年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中发现,这种临阵磨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我们的中职学生是不够的。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职校生一进校就开始,形成长达三年的教育体系。下面笔者以本校财经专业学生为例,谈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一)认识自我,认识专业
目前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偏见,普遍认为职校生低人一等,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中考后半段考分的考生成为职校生的主流。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构成成分,相当部分的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就业中表现出诸多不适: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品行不良。以致中职校被人戏称为“垃圾回收站”。我校进校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并排挤,嘲笑那些爱学习、想上进的学生,不良的学习风气在校蔓延。
因此在中职的第一个阶段,我们主要进行“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教育活动。(1)联合驻校社工,心理老师通过开展“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我行,我能,我突破”等一系列的专题心理讲座和心理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2)班主任开展《成长的翅膀》、《形象与礼仪》、《沟通的艺术》、《时间与我同行》、《团队合作》系列的职业素养主题班会。(3)由各专业老师在各班进行专业特色介绍。(4)个人职业潜能发展评估。协同职业测评机构对新生进行、情绪、责任表现、效率特质、合作协调等相关心理能力检测,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使学生对自身潜力有明确的认识,自我规划能力有所提高,对情绪的管理与压力的解决有明显的改善。(5)开展“以社会需要什么财经人才“为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在通过看招聘广告,访谈等方式调查社会工作单位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什么要求,要达到社会所需的专业要求,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哪些努力。调查结束要形成调查报告。(6)开展“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的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7)举办财经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大赛和实践让学生寻找自己的短板,为下一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
通过系列活动能让学生明确三年的奋斗方向,努力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有了方法就有了实施的动力。
(二)深化规划,逐步实施
一、 明确目标任务,任务有分工,人人有职责。年初人员调整后,在分管领导督办下,立即召开了股室人员分工落实会,定人定位,各尽其责,明确目标,目标是县内外各就业1300人。全年的目标是安置就业 2600人。
二、 抓重点,面对金融危机有针对性安置返乡农民工。把返乡农民工就业放在首位。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今年正月初十在英山县文化广场承办了“2010”春风行动即返乡农民工大型招聘活动,进场求职达到13150人,提供就业岗位8310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书6210人。本次活动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评价,无论规模、还是效果,可以说这次招聘活动是我县历年举办招聘会的历史之最。
三、攻难点,健全乡镇平台建设,为就业工作奠定基础。我县乡镇平台建设一直是个老大难,原来只有两个乡镇有明确劳动所长,且不是专职,大多数乡镇有事无人做,无办公场地,无办公经费,处在三无状态。今年在局党组、支部共同努力下,各乡镇政府大力配合下,为全县11个乡镇配齐了专职、精干的劳动保障服务所所长,规范了机构名称,明确了工作任务职责,争取了政府高度重视,将各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纳入以钱养事的编制,彻底改变了以前三无的状态。现各乡镇所长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上半年各乡镇共计就近就地转移返乡农民工 310人,有针对性安置就业 120人。同时在劳动部定点的五个乡镇十个村快速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基层保障工作桥梁作用,做到数据准确、及时、无误,这项工作,劳动部调研组、省厅调研组两次到英山调研,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拨付了专项调查资金3万元。乡镇平台建设健康发展,给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四、创亮点,有效拓展就业渠道。今年我们加大对现有几所职校职介管理和服务,在用活、用足政策上下功夫,扩大我们职介范围与学校联合安置毕业学生。上半年与职校联合安置学生 230人。争取财政补贴34500元。这项工作突破,既不浪费现有的人力资源,又是完成经济目标任务很好办法,从而达到互得双赢的目的。同时在针对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增多,安置就业担子重,本地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现情,加大对驻外机构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今年四个驻外机构,主要以宁波站为主,其它为辅原则,无论是挖掘就业岗位,还是春节期间接送,是管理,还是服务,都紧紧与就业连在一起,今年上半年宁波劳务管理站,春节期间接送农民工1215人次,共挖掘就业岗位 320个,安置缝纫工就业67人,收取劳务管理费2600元。
五、上半年经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现金收入:收取劳务管理费8100元;省厅争取资金3万元。申报职介补贴1174人,申报资金176100元。上半年合计毛收214200元。
六、存在主要问题。
技能计划培训与就业是紧密相连的,培训的目的为了就业,而目前我县技能培训与就业密切相对少些,培训最多的专业不一定就业,比如说暑期初高中毕业生培训,可以说现在独生女增多,初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人越来越少,绝大多数都是进高层次学校深造,就业机率更少,即使是其它能就业,培训后好就业的,有组织就业的越来越少,相返自主择业,自谋职业呈上升趋势,因此,作为就业服务机构,既不是单纯的服务还要与经济紧任务密联系在一起,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
七、下步打算。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职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有关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零件加工及机器装配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有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
一、机制工艺课教学现状
机制工艺课涉及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性强,并且与其他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本课程又是各相关工种工艺课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职校机制工艺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认为课程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教师素质
职校的理论课教师大多是本、专科毕业后直接入校教书的,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各种机加工实践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势必会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离,出现照本宣科或内容讲解不清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情况
大多数职校生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对自己要求低,自控能力差。由于前期的基础课程掌握不好,知识储备不足,势必对后续课程造成影响。
3. 教材内容
我校机械类专业一直采用劳动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材。从第一版到目前使用的第五版,虽经多次修改,但教材结构还不够完善,重理论轻技能,不能完全适应职校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滞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职校教改的不断推进,以笔者多年从教经验来看,该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都有必要加以改进。
二、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 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个合格的职校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教师应主动地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本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和新问题,注意和各学科之间的相应联系,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给予发展后劲。另外,我们从事职教的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实际生产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岗位能力而定。我校机械专业(车工、铣工、数控、模具、钳工、焊工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加工方面的工作,因此,他们应以学习机械切削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为主,辅以了解机械制造的全过程。所以,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热加工工艺铸造中的砂型制作以及锻造中的自由锻可略作介绍,教材内容可以删减。而焊接技术中的焊接等知识,对于机修钳工的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今后工作的需求,学习还是很有必要,可补充加强。同时,对于和专业课重复的内容可删去不讲。
三、改进教法、教学手段
1. 现场参观教学法
由于职校的学生多为初中生,对机械生产设备毫无认识,授课困难。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现场参观十分有必要。即带领学生走进生产实习车间,让学生到机床前具体观察、体会,现场讲解、解疑。为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因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任务,有目的性去想、去看。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参观对象,参观过程中勇于质疑问难,做好参观记录,参观结束后,获得一定感性认识,最后教师答疑解惑,进一步升华为理性知识。
2. 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的特点,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节约了空间和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前教师需要大量搜集资料,整理教学内容,将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教学。当抽象的文字、静止的物体变成具体生动的图像、动画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容易,教学质量自然得以保证。
3. 新教法综合运用
以车削为例,具体做法是:使用案例教学法并结合任务驱动法。首先将学生分组,挑选学习程度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并提出任务如卧式车床的切削运动,车床的夹具、装夹方法,刀具种类,车削加工内容等,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参观完毕,让学生按组讨论,回答问题。其他组可质疑并进行补充完善。最后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在得到感官认识的同时,又可有侧重点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车削内容的学习,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由于机械加工有许多共性知识,所以其他的切削加工方法可进行对比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任务书,要求学生通过现场参观、网络等多种渠道,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研究分析其他种类机床。最后由教师解疑答惑,重点讲解,对比归纳。这一教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日后步入社会继续学习提供了能力储备。
总之,机制工艺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改进教法并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攻克重点难点,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玉花.技工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