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00:0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然而,教师在为课堂教学准备的实际过程中,往往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或忽略了整个教材的体系。那么,应该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教材呢?
一、教材处理中的“瞻前”
瞻前,是指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既要着眼于该部分教材,又要考虑以前学过的知识,促进学生对已教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孩子和家长一起到公园玩,为什么孩子很快就失去了玩的兴趣?徐斌老师认为原因之一就是家长的步法太快,孩子跟不上节奏自然就失去了兴趣。同样,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也关注到这个问题,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非是线性的,所以我认为教者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
1.释疑性“瞻前”
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形成的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从大量表象中感悟物理知识,进而在后续学习中逐步了解其本质。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在第一节“透镜”中教材先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感性上知道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不同作用,然后在第五节“光的折射”中让学生通过对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现象的“联想”,让学生从理性上知道“透镜的奥秘”。所以教师在处理第五节教材的时候,要意识到这是进行释疑性“瞻前”的契机,通过释疑性“瞻前”,常常能让学生茅塞顿开。
2.递进性“瞻前”
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是以“能量”为主线的,教材中分四个阶段来逐步去认识“能”。第一阶段:从个别的事例中认识能量,如利用某些声音能用来粉碎人身体内结石的实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第二个阶段:对各种能量作进一步的认识,如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第三个阶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能量及有关知识,如从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角度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问题;第四个阶段:从整个自然界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能量转化与守恒的问题。这四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在对每个阶段的教材进行处理时要考虑到引导学生感受“积跬步致千里”的历程。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处理好这种递进性“瞻前”,能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山高人为峰”的良好情感态度,为他们增添学好物理的动力。
3.归纳性“瞻前”
归纳性“瞻前”是可能且必要的一种处理教材的方法,教材中分散着许多物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这些知识点及时归类。如苏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物态变化最后一节“水循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然界中的各种水循环方式总结到“物态变化”这个知识框架中去,从而建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处理教材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统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二、教材处理中的“顾后”
既然教材编写是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所以每部分教材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在后续学习中做进一步的探究,因此处理教材时还要考虑到“顾后”。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内容,而且要放眼于后续教材中的内容,以便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深化,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教材处理中我认为要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1.明确方法
明确方法能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裨益,如在八年级引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时注意观察器材的特点、实验现象的细节等等。引言中也系统指出“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些都为学生以后“做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后置疑点
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简化概念,用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内涵,把着眼点放在对有关现象,特别是学生熟悉现象的描述上,不过分纠缠概念的抽象定义,不追求“一步到位”。如在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光通过三棱镜会改变传播方向?学到光的折射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可又有学生问为什么七种色光通过同一个三棱镜偏折程度不同?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懂得“学海无涯”的道理。
3.渗透知识
与后置疑点相反,后面教材中的难点也可以适当前移,把与后面教学难点相关的知识预先在前面的教学内容中加以渗透。如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得出的物像之间诸多规律的同时可以渗透照相机、投影仪的使用技巧,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以致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精神。
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中的“瞻前”与“顾后”是对教材进行处理的两种方法。处理教材时,教者既要能“顾后”,又要能“瞻前”,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优化物理教学进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关键词】分层选择题 学生学业成就 诊断性评价
分层选择题(Ordered Multiple-Choice,简称OMC )是由美国“伯克利评价和评估研究(Berkeley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Research,简称BEAR)”评估系统的研究学者布里格斯(Briggs)、阿朗佐(Alonzo)和威尔逊(Wilson)等人于2006年提出的一种新的选择题形式。[1] 研究者将分层选择题的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联系起来,分层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的设计能体现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或教育研究者根据学生对选项做出的反应,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诊断性评价。分层选择题与一般用于诊断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传统选择题相比,除了能够保持与传统选择题相似的信度,还能帮助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诊断性评价,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以及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从而使学校、教师和教育决策者掌握更可靠的关于学生理解力发展水平的信息。
一、分层选择题的理论基础
“伯克利评价和评估研究”评估系统所持的最基本的理念是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发展看成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如果理解能力是逐渐发展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测量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隐的理解能力逐渐建构的过程――无论这种建构是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学生学会设计一项科学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威尔逊等人提出了建构图(construct map)的概念。
建构图是一种由不同水平构成的线性连续统一体。研究者假设学生头脑中对某个知识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的。每一个水平代表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当学生通过低水平进入高一水平后,代表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2] 如果能够设计出体现学生理解水平逐级上升的建构图,那么以建构图中不同水平为参照,就能够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选择题――分层选择题,其各个选项体现出学生不同的理解水平。
二、分层选择题设计实例
为了更加清晰地介绍和分析分层选择题,布里格斯等人选取了一个科学主题――“地球与太阳系(Earth in the Solar System,简称ESS)”,以此为例分析分层选择题的应用。
根据美国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文献,八年级的学生应该理解三种自然现象:(a)昼夜交替;(b)月相;(c)季节更替。这三种自然现象都与太阳系中行星和卫星的运动有关。在研究者所设计的建构图中,八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理解水平是能够完全理解这三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这个建构图也可用于描述五至八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要确定建构图中其他较低的水平,这就需要对学生迷思概念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一个关于学生理解“地球与太阳系”的建构图的一般性框架,这个框架有助于了解学生理解水平之间的差异。表1中各个水平中的“常见错误”代表处在该水平的学生易出现的迷思概念。
该建构图除了能够确定学生的理解水平处在哪一水平,通过“常见错误”,还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在低一水平的“常见错误”中出现的迷思概念,在建构图的高一水平中往往已经解决。建构图是设计和解释分层选择题选项的关键的参照。“地球与太阳系”建构图体现了学生对太阳系统各个天体的运动的理解,并能解释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月相、季节更替等)。因此,“地球与太阳系”选项的设计集中在学生对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以及与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干扰选项的设计可以来源于:(a)建构图中不同水平中出现的常见错误;(b)根据学生在开放式问答题中可能做出的答案。
表2中列举了两个分层选择题的例子,选择题的选项之后描述的是该选项处于建构图中何种水平。因此,分层选择题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学生的答案与“地球与太阳系”建构图联系起来。学生选择哪一个选项表明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了建构图的哪一个水平。
“地球与太阳系”建构图和分层选择题的设计经过研究人员的反复修订,如“地球与太阳系”中涉及的专业科学知识和选择题的选项设计等。在2002年,有140名五、六、七年级的学生和156名八、九年级的学生接受了分层选择题模式的测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分层选择题的反应可以依据“地球与太阳系”建构图的各个水平进行划分。经过分层选择题和传统选择题之间的信度对比,研究者发现分层选择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三、分层选择题的应用前提
分层选择题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诊断性评价――不论是在小规模的班级学业水平测试中还是在大规模的标准化评估中。用分层选择题进行诊断性评价,要有一些重要的前提。第一,任何一个分层选择题的选项必须以建构图为依据,这就需要以大量的研究为基础,并且还要对所评价的主题的建构图有理论上的了解,因为有时候设计的建构图无法体现出学生理解水平的层次变化。第二,当关于某一主题的建构图确定后,如何根据建构图设计分层选择题的选项,使其能够体现学生不同的理解水平,这也是一项具有难度的任务。第三,虽然分层选择题的诊断性价值较高,但如果要在课堂上完成测试,只有当教师非常了解设计的建构图,并且能够以建构图为依据,解释学生的各项反映。第四,虽然分层选择题相比保持传统选择题诊断性价值更高,但它也不能像开放式问题那样,提供更多关于学生理解水平的信息。因此,将分层选择题完全取代开放式问题作为课堂评价的模式并不十分可取,但是可以将这种模式作为开放式问题的补充形式。[4] 分层选择题或许在未来能够成为一种帮助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杭州,310036)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材比较;教育思想;教材内容布局
一、教育思想改变,实施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旧的物理学教育中的满堂灌与题海战术仍然被一些教师沿用,这样做依然使学生认为物理是枯燥、乏味的。新教材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大的改进,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有了重新认识,它不仅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还是一门来自于生活更能指导应用于生活的课程。[1]
新教材的一大看点是它加入了“信息窗”“活动”“实践活动”“交流与讨论”等诸多内容,改变了物理的学习方法。
例如“信息窗”中关于编钟的介绍、哈哈镜的简单介绍等这些都是旧教材没有的,它给了学生更多关于物理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促使学生对物理感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思考。“活动”与“实践活动”这一块如制作模型,教材的要求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之下也是多方面发展学生能力的一项新内容。“迷你实验室”中的内容如小制作的抛掷装置和冰块的浮力探究,学生根据课本步骤完成小实验,这些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有趣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所以,新教材不管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还是思考能力上,都是从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入手,真正使学生成为主体。[3]
二、教材的布局与难易程度
旧版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从测量、光、声、热、运动和简单的磁电等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然后到力与运动、分子与原子电路特点等抽象的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在内容编排上侧重于知识内容,对教材的学习是为了获得物理知识而学习。新教材的编排是将声、光、热、力、电的基础部分放在八年级,而力、电的提高部分放在九年级。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成长和知识的掌握,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识规律;新教材的章节篇幅较小,包括的知识点少,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材难度明显降低,旧版教材由两本教材组成,在内容编排上,由于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主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因感到物理知识太难而失去学习兴趣。
新教材相对旧教材的内容编排,更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让学生“由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吸引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三、实验部分的改进
物理实验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新教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改动:
1.注重实验的可行性,注意实验材料获取的可能性。在新教材“迷你实验室”等部分体现得较明显,只需要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的一些简单材料就可以完成小实验,学生不再停留在理论的认知上,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在旧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要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则很少。
2.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物理相关的实践能力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按照规范进行物理学的科学实验的能力。例如:量筒量杯的使用操作,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是物理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另一种是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处理生产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3.注重过程理解,放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以天平使用为例,旧教材按部就班给出所有步骤。新教材要求学生先熟悉基本操作和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再讨论解决。课本对于操作介绍篇幅不多,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牢记自己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而且还能通过这种使学生“犯错”的方法记住操作方法。[4]
四、小结
新教材根据初中生的智力、生理特点以及现在初中生的知识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在编写过程中力图体现《标准》改革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同学;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
参考文献:
[1]李继秀.教育理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71-72.
[2]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物理第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013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迄今为止,已在基层默默耕耘了三个春秋。任教以来,我始终坚持“身正为范”的教育精神;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意识;认真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努力践行新课程的教学思维理念,踏实进取、勇于探索,经过三年的磨练,也在教育战线上慢慢地成长起来。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将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潜心学习,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三年来,本人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踏上工作岗位后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请教研究业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同事的关心下,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真对待学生,争取早日向优秀教师队伍迈进!
二、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着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合格的中学生,并用各种细节引领他们学会做人,做事。给学生做好表率的同时,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把很多好书推介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其中,连续三年师德师风考核为良好等次。
三、辛勤耕耘,努力钻研业务工作
2013年9月,我被分配至铁佛高峰小学,承担全校的语文教学和一、三年级班主任工作;10月,调入铁佛中心小学,承担四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11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整到铁佛初级中学,承担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承担学校的宣传工作及七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15年9月调整到实验中学,承担八年级6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教学过程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身不足。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在引领学生把握课本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以身作则,让学生恪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口号。树立团结、守纪、求实、进取的班级风气,以整体环境来影响每一个班级成员。我所带的班学生有三多:留守儿童多,家庭贫困的多,问题学生多。在虚心向其他班主任学习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方法,对待留守儿童我也做到“三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我先后走访四个村共26户人家);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带头遵守班级纪律,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同学,用鼓励和微笑来使同学自信、热爱生活、热爱班级,拉近心理距离,和学生成为交心的朋友。积极督促学生学习,履行学生在校的学习使命,利用活动课等课余时间,开展主题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利用闲余时间多读、多写、多思、多问,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学习;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严肃批评不交作业,上课违反纪律的学生;成立“优秀成员团”,对他们进行精心辅导,成为班级的学习骨干,然后“一帮一”,辅导后进生督促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不要放弃学习,教会学生懂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维护本身的面子,学会维护本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四、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
三年来,我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落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精神饱满的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能认真参加每一次的业务学习、教研学习;平时参考成功教案结合本班特点创造性的备课,认真开展教育活动。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别人,努力和大家处在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之中。
五、用点滴成绩,作为前行的动力
关键词:浅谈;情感教育;思想品德;研究;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10-02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教”。因此,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增强教育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学的原则最起码有三条:即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原则、师生情感交融原则。
一、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1.整和教育资源,挖掘情感因素。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七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九年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我们在利用课文教材时,必须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与提炼,整合教育的资源,善于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我校办学性质特殊,既要肩负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更要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证新疆长治久安的政治上过硬的少数民族人才。如讲到中华文化这一课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祖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题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拓展与各方面因素的整合,经过艺术性的加工与处理,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也获得情感上的陶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了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感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使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成为情知互促并茂的学习境界。
2.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感 。学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在教学中也有许多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老师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二、教师真情相呼,激发求知欲望
1.教师真情流露,激发学生情感。初中学生都具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他们在学习时,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不能完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摆脱具体情节去理解教材的含义和中心,鉴于此,创造一个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接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甚至会使学生与教材融为一体,就好象教材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中间一样,这样学生受到的感染才深,对文章的理解才透。因此教师必须创设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如讲到八年级关于的正义这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相关小品“某种学生见义勇为,却身中数刀,险些失去生命。” 就这个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其中正误及对我们的启示。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增强正义感并学会自我保护。
2.多种方式激励,稳定学生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体态语的运用非常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面部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因此,当我们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应该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去暗示,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这样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倾注真情爱心,激励学生进步。任何教师想获得教学的成功,树立对科学知识的满腔热情的态度与信心,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用自己的爱心,创设与营造激发师爱的场景,为学生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世界,在教师的热情与用心的呵护下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与体验,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树立自信、自强从容的信念,这就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与本质。也使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得以升华,使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实现。
三、热情评价,升华师生情感
本人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在传授文化知识过程中将有关知识点运用提问的方法,对学生所作出的反映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评价的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评价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环境、形式与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认知与情感两类信息的沟通。教师如何开展教学评价,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认知与情感双赢发展呢?
1.以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世界。情感教学植根于教学活动始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与途径,因为在教学评价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需要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情感修养,去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唤起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形成师生情感交融、温馨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思想情感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教师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情,并延伸为对学生的热爱,随时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更注重满足学生心理情感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断升华师生的情感基础,为实现师生知情互动、课堂评价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以高尚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与感召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情感,实现知情互促并茂的学习效果有深刻意义。
3.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
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实施显形与隐形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所谓显形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有准备地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问题教学,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就是显形的评价方法。而隐形的评价方法,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随时关爱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表现在细微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动作,充满激励的眼神,这样引起师生情感交融的行为就是隐形的方法。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识,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关键词: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目标,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114-01
高效的数学课堂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了,但是一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将本来应该是十分生动的内容,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讲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知识时多考虑一下自己讲授的知识以及教授的方法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符号、枯燥的数学定理、复杂的证明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感性思维。
(3)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数学的小知识或者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教师在讲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发现勾股定理的,或者是向学生讲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再比如,第十五章的知识点是轴对称,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体现轴对称特点的中国古代建筑物,比如说故宫的建筑模式。
2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双方在教学内容上是传递与接受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有学生认为教师有的地方讲得不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给教师提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大度宽容,首先应该表扬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其次,仔细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出错了;最后,如果有错要及时改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
3 设置多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导向、评价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置数学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问题的解决,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4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1】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七年级八年级共八个班生物课,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周例会,从不缺勤。
二、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从今年这届八年级开始改用人教版教材,这就需要我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把握三维目标教学。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
认真实施学校推行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本学期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业务学习方面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及时组织教研活动,对学校实施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交流探讨,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其它方面
除紧张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参与学校的英语竞赛监考等工作,有人可能认为做一个科任教师太清闲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充实了。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在教学上下功夫,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抓实教研工作,组织好生物实验教学。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2】 初一上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做为一名年轻教师,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积极改善我的教学方法。课前认真备课,积极从网上、报刊上搜索各种相关知识,努力使课堂知识能够联系实际,使学生有主观上的印象,更利于他们记忆,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讲课时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重难点要着重讲,因为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所以要教师帮助他们理解一些比较难的东西,通常我会努力找一些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或在电视报纸里都见过的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一开始他们对某一知识点都不知所以然,一举例后他们都开始恍然大悟,我也感到比较舒心。学生能够学会知识,这是老师感到最高兴的事情。
平时我喜欢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通常是上完课后,还有中午放学去车站的路上同行的学生也很多,他们也很愿意和我说说自己学习上的事,还有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今天中午我和两个七年级八班的学生一起走的,我记得她俩这次期终考试考得不是很好,我就询问她们原因,有一个女孩告诉我她比较喜欢数学,对生物只有一点点兴趣,我就乘机教育他们要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自己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确实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做为学生有些东西是你必须去学的,并不是每个人他做的事都是他感兴趣的。看着她们并没有多大反应,我又接着说,就像你的父母他们也不喜欢洗衣服啊,但是这是必须做的啊,她们终于呵呵笑出了声,并且表示赞同。我又继续说初中阶段是不能太偏科的,每门都要兼顾到,她们表示同意我的说法,看来后面就要看她们是否真的想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愿意付出努力了。我会进一步关注她们的学习情况,并且试着与更多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并且关注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实施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巧设情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力争使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得到发展。生物一定要注重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尽量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注重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生物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首先接触到的一门实验学科,在课堂中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为教育事业更多更好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125班的生物课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由于七年级学生才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对生物还比较陌生,因此我在学期开始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认真制定计划,注重课堂内容的兴趣性,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生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去进行教学,对于个别差生,能利用课间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生物学》老师,明白现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多媒体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针对新课标要求打造新颖课堂
初中地理科目作为基础教育的副科,在整个课时安排方面,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地位,经常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个时间段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地课这门学科的兴趣,地理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从一开课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传授教材内容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把握好学生的兴趣与心理,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较好地激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渴望。例如: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通过精彩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法、运用猜谜引导学生思考法、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解析法、图片导读法、游戏互动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入听讲与互动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把握关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包括一些关于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图像都是比较繁杂的概念,而且比较抽象,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规定,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新出更多的教学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将教学内容概要化、图像化(地图化)、趣味化,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轻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开发学生潜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教学方法。
1.模块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分成几个模块,逐一解决问题,层层递进。比如在讲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长江》时,可设计成“知长江—爱长江—颂长江—忧长江—治长江”几个模块,由了解长江—歌颂长江—忧长江—我为长江献计策四个层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跳跃性较大,但教学空间往往比较小,这时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空间小的问题,使繁杂和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课件,从感官上感受地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这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无法通过书面完全理解,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地球公转、自转和昼夜变化的动画,学生通过对动画课件的观察,从各个感观感受并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五带的景观图片。传统的教学形式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图表对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展示,这样的形式比较呆板,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动画活化图表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讲我国的水系图时,用不同的颜色,依次闪现长江、黄河、珠江等。讲中国政区图时,也可以逐项变化闪动各省区,使静态图活化并呈动态化。谈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酸雨等问题时,用计算机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影响,植物在不断枯萎,水被污染,鱼类数量不断减少乃至绝迹等制作成漫画式动画,这样的教学形式除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之外,还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动手动脑,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多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师生进行互动,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
4.采用角色扮演法,如讲述“土地资源”保护时,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行业人士(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出对策、出高招,学生兴致盎然。又如,学习“交通”时,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铁路运输队、公路运输队、航空运输队、水路运输队,探讨各自所代表的运输方式的优点、缺点,用角色的视角发现“课本知识”,用“心”体会。
5.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当中。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的同时,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传授地球自转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泡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认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变化,感受时差变化的特性。
6.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往往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游戏结合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各种精心设计好的游戏学到地理知识,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例如:传授“经纬网的定位”知识点时,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简单就能解决了难以通过书面图表理解“经纬网定位”这个知识点的难题。在教学形式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既开拓了思维,又提高了兴趣和积极性。
7.创设情境,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传统的课本中表现的非实物性课程进行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采用较多的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地理事物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静与动、虚与实之间转换,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既有化虚为实的功能,又有交互功能,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8.采用合作学习法,即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一些比较简单内容,其次进行合理分组,并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职责分工,最后组织合作学习时采取“阅读教材—落实基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七个步骤。初中地理老师采用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归纳总结优质的板书,提高教学质量
早在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就提出做笔记是“必要的痛苦”。他说,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它对于理解学习内容,复习和记忆旧知识,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识有重要意义。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可一到考试时就发懵,会做的题都做不上来?”“越复习到后面,脑子越乱,这是怎么回事呢?”等等。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学生没有做好课堂笔记。因为从人类的感知规律来看,课堂记忆比较短暂,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如果再没有记笔记,记忆就会出现空缺。
198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纳特联合其他几位专家,以一群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做了一次关于记忆的研究。他们把参与测试的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一起听一段含有1800个单词的有关美国公路史的录音。三组被测试的学生分别按照下面的方法听录音:甲组,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同时摘出要点;乙组,一边听一边看已列好的要点;丙组,单纯地听录音。录音放完后,科学家们即刻进行回忆测验。结果发现成绩最好的是边听边自己动手写摘要的甲组学生,其次是边听边看摘要的乙组学生,而只听不记录的丙组学生成绩最差。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边听边动手记录对于记忆的重要性。
所以,做笔记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重要方法。有的老师认为,数学课堂不需要记笔记,一些定理、性质书上都有,课堂上只要知道题怎样做就好了,但我觉得这些想法是不可取的。数学属于理科,题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及题目的变式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熟练运用。那么,在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之前我们如何牢记这些知识点呢?数学不比其他学科,不是把一些定理、性质背诵下来就行,需要我们理解并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认真记好课堂笔记,也就是老师精心设计的部分练习及讲解过程中的一些要点。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在讲到八年级等腰梯形的时候,涉及等腰梯形中常见的两种辅助线:第一种,过上底的一个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将等腰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二种,分别过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段,将等腰梯形分成一个矩形和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要求学生亲自动笔将其画在笔记本上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几天后的复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题:一等腰梯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11,求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我请班上一个数学成绩中等偏上但平时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时,班上一个平时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举手了,我立即请她起来回答。她告诉同学们,这题需要添加辅助线,就是上次上课时老师讲到的等腰梯形的两种常见的辅助线。她以第一种为例,将等腰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腰是3或4或11,根据最后分成的三角形的三边来进行判断。如:腰为3,则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计算就分别是3,3,7,不符合三角形三边的情况,所以3不能为腰。以此类推,最后判断只能11为腰,最终得出结论。我问她,你是怎么想到的,她说:“这是老师您上课讲过的,我的笔记本上有。”原来她只是将老师上课讲的方法拿过来运用而已。我问一开始的那位男生,你没有记吗,拿来给老师看看。他很羞愧低下了头,告诉我他没有记,当时觉得很简单,没有在意,而且课上的相关练习也没有记录完整的过程。通过上述经历,说明数学课堂上做笔记还是必要的。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光凭脑袋就牢记一切东西。况且数学解题,需要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我们经常对知识点练习,进行反复推敲,从中获得更多的解题技巧与新发现。如果没有笔记,这些将无从下手,更不要说新的体会了。
二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定动笔墨”。其实,数学课和其他课都一样,都应该借助笔墨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那么,怎样让笔记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服务?老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记好笔记呢?
(一)明确课堂笔记的重要意义
有些学生认为:“理科的逻辑性笔记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做习题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而抱有这种态度的学生,不乏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甚至他们还以自己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论证。
事实上,数学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方法、思想,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等等,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强化记忆,且在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有课程的知识容量都会越来越大,思维层次也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如果单靠脑子的记忆,则要学好数学是不现实的。
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边听老师讲解边做好笔记,课后再及时适当地复习,就能加深记忆,即使因时间过长而遗忘了某些内容,只要看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笔记,也能激活记忆,重新回忆起那些知识。
因此,在让不爱记笔记的学生记笔记时,一定要事先反复地告诉他们边听课边记笔记的重要性。
(二)明确课堂笔记应记的内容
课堂笔记不是老师课堂言谈内容的拷贝,也不是课堂实录,如果这样,就会精力过分的集中于记笔记上,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听课效率,而且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课习惯。
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应该记哪些内容呢?
具体而言,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思路方法: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应让学生及时记下,以便课后消化或者及时和老师探讨。
第二是疑难问题的记录: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应及时记下来,以便课后请教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因为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因时空限制,不可能顾及每一位同学,于是有些知识点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就成了疑难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留待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究,以免出现知识链接上的断层和方法上的缺陷。
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设计的练习没有来得及完成,下课铃响了之后,他认为这节课的任务就结束了,课后也不继续将未完成的练习进行消化巩固。导致课后出现类似的题型也茫然不知,无从下手。
关键词:科学课堂;培养;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46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发出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可能会发出转换作用”。即根据已有一定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横向拓展、逆向深入、迁移转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针对教学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以八年级科学空气与生命单元第1节《空气与氧气》的教学过程设计落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设计课堂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发散,活跃课堂气氛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实践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更能突出学生主体,也能符合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思考和讨论,会呈现不同的问题答案,这样就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下面是对空气的成分教学环节中设计的课堂问题。
引入新课时问:你对空气知道多少?
生: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有些物质在空气中能燃烧?……
问:空气究竟有什么?
生:有二氧化碳、水、氧气。
……
问:怎么证明水蒸汽的存在?
生: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在学生描述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更正)
又如:证明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的实验时,直接引用了课本的实验设计,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很显然,实验是失败的。接着,学生出现一片的“唏嘘”声,学生感到很失望。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结果呢?学生说:可能二氧化碳太少了。再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发散,问:还有其他办法解决吗?若是实验装置有缺陷,你有什么方法改进实验器材呢?
这些都是很好的开放性问题,对更多的知识进行联想,同时对感性知识与课堂知识进行开门联接,也促进学生能主动去思考,能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解决不只一条途径或不只一种方法,从中进行筛选,选出更好的方法。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突破实验难点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受时间、条件等的限制,科学教材演示实验很多,但学生的实验很少。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对这节内容掌握得好与不好。做测定空气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采用课本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容易漏气,同时从红磷点燃后塞到集气瓶一段时间内会漏出五氧化二磷,它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所以改进了演示实验装置,引起学生好奇心,也触动学生的思维。下面是改进装置的想法: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涉及到集气瓶、红磷器材和氧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点燃等科学量。实验原理是通过燃烧红磷,消耗空气内的氧气,瓶内气压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水被压进集气瓶里,压进水的量与空气中氧气体积相等。也就是说:瓶子的体积不变,瓶内气压减小,减小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体积。改进实验装置的方法:用一个带活塞的玻璃筒替代原装置中的集气瓶,白磷替代红磷直接放在玻璃筒,火柴引燃改用用开水烫。实验装置改掉后,通过白磷自燃消耗掉玻璃筒内的氧气,空气体积也减小,温度冷却后,玻璃筒气压减小,玻璃筒内的活塞向内移。也就是说: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减小,玻璃筒内气压不变,减小的体积等于消耗掉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成功地避免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同时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索精神,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成功突破实验难点。所以,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采用对演示实验的改进,能由一点到面扩展到众多的线和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布置多角度课堂作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提高解题能力
课堂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它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和体验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业设计不能形式呆板、内容枯燥、题型单调等,这样学生会感受到疲劳和压抑,技能反而得不到发展,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发展。若能对同一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变换,得到不同新的题目,让学生重新考虑,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下面是精心设计的课堂作业。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氧气含量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为了巩固记忆,要求学生填好实验记录:
1. 燃烧的现象是 。
2. 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对这个题目课堂上也可进行题型变换为如下情况:
1. 在一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使空气中增加新的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
A. 红磷 B. 木炭 C. 硫 D. 细铁丝
通过这样变换,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题型都是围绕同一知识点的,同一知识点可以出不同的题目。
春季开学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睿羊起舞酬壮志,吉猴奋笔书新篇。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回到熟悉的校园,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征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向全体师生拜个晚年,祝各位同学和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学xxx步,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我校各年级期末考试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初一全县第二,初二全县第一,初三全县第二。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份成绩都与全体师生的顽强拼搏和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老师们,同学们,回首过去,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次闪光点总令我们欢欣和鼓舞;展望未来,宏伟的目标和历史的重托让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更是耕耘的季节。新的学期我校要力争取得更好成绩,为此,我希望同学们做好“五个心”:
一是收心。要从寒假的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二是决心。新学期有了新目标,尤其对于即将迎来中高考的毕业班同学更要有吃苦的决心。
三是恒心。在学习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取得新的成绩。
四是爱心。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团结友爱,互助互爱,孝顺父母。
五是留心。注意校内、校外和家中安全。
一个好的学校既要有优秀的教学质量,也要在体艺方面综合发展,我们的理念是把运中打造成
春季开学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起点,新征程》!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初生的太阳冉冉升起。新的学期开始了,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同学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八年级的同学将初次面对中考,九年级的同学也将面对求学路上的第一次考验——中考。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梦想将在这里展翅飞翔!
有句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对于学习来说,态度当然是最重要的。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建大事业,有大成就,但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基本的个人素质,这些是推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个人理想的基础,都与我们的学习密切相关,所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知识的第一要素,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源泉,再加上勤奋刻苦,我们一定能打败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为新学期开一个好头!
其次,学习贵在执着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课前有效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用心复习,扎实的掌握知识点,学过的知识牢记于心,长此以往,持之以恒,三联阅读/zl/转载请保留相信同学们会得到丰厚的丰厚的回报!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前方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平坦坦,会有很多的曲折、艰险。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渐增加,我们会面对许许多多新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只要我们抱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态度,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迈进,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所得。同学们,人生就是一艘远航的大船,我们将在老师的教授和引领下,涉浅滩,闯难关,与风雨过招,与暗礁战斗,最终扬起理想的风帆,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春季开学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金龙辞旧岁,银蛇送春来。回首过去的20**年,明***小学全体师生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在学校管理、学生德育、教学质量、体育艺术等方面挥洒汗水,彰显智慧,收获了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喜悦。值此20**年的春季开学典礼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老师、同学们致以新学期的问候与祝福:祝愿大家新学期身体健康,工作学习天天进步!
同学们,新的一年,是我们学校创品牌的关键一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爱的教育”作为我们学校创品牌的特色,开展“爱的教育”136工程,即一个中心——以爱育爱,三个方面——敬、帮、乐,六条途径——敬人、敬物、帮人、帮己、乐教、乐学,希望全体师生一定要牢记在心间,作为你每天行动的座右铭,这六条途径同时也是我们新学期的要求:
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让我们从尊敬身边的人做起,尊敬老师、父母、同学、长辈,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一个人。
敬物,敬畏自然,爱惜物品,爱护环境,怀着敬重的心善待身边的物品,大到自然环境,小到一草一木、学校公物,特别是新的学期,同学们都发了新的课本、作业本,从爱护自己的课本和作业本开始,从珍惜每天餐桌上的每一粒饭开始,继承我们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养成克己、敬物的性格。
帮人,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帮就帮”更是我们南宁市的精神,像雷锋一样,对待被人像春天般的温暖,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请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
帮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坚强自信,自立自强,爱自己,帮助自己,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乐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工作再辛苦,也希望老师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能从教育教学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乐于做下去。关爱学生,因材施教,会从辛苦中找出快乐,人生就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趣味,以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人生最大的乐事,生活才有价值。
一、创设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显然通过创设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 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原来5 = 4,你们相信吗?下面就由老师展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5x - 5 = 4x - 4.
解:化简得:5(x - 1) = 4(x - 1),再两边同除以(x - 1)得5 = 4. 同学们看,5不是等于4了吗?
(学生看后,马上会产生“5 = 4”与“5 ≠ 4”的矛盾,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 )
生:老师,你的解法是错误的,应该先移项得:5x - 4x = -4 + 5,再合并同类项得x = 1.
师:那我错在哪里呢?……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发现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认知冲突,在认知相悖中激发起了学生对问题探讨欲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应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为问题饰以背景,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为学生的思维留下点棱角,布下思维的空缺,敦促学生在交叉口处形成迫切心理,产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构建
数学复习时,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意图,大胆对知识的结构进行系统性、合理性的重组,尽量将知识点串连在题目中落实. 选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又要考虑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思维、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案例2 在复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c(a ≠ 0)的图像如图1所示,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引起对二次函数有关知识的回忆,
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得出了如下诸多结论:
学生1:a > 0,b < 0,c = -3.
学生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 1,且在y轴的右侧与y轴平行.
学生3:方程ax2 + bx + c = 0(a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 = -1,x2 = 3.
学生4:不等式x2 - 2x - 3 > 0的解集是x < -1或x > 3.
本题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给出了问题的部分信息,有效地关注了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基础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去探究,联想到函数、方程、不等式这三块知识在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知识盲点,引领学生诊断,自我探究完善
知识的“盲点”,即知识的易错点,就是指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或指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须用分类讨论解决所需要的知识点. 在教学复习课前,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应有准确的了解,能充分预测到学生复习时所暴露的错误,在教学设计时有针对性设计易错问题,以便复习中引领学生进行诊断性地探究,加强对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
案例3 在“轴对称”单元复习中,对等腰三角形有关概念这一环节的复习时,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做了如下的设计:
错题回顾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 (正确答案:1条或3条)
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周长为11. (正确答案:10或11)
3. 等腰三角形ABC中,∠A = 70°,则∠B = 55°或70°. (正确答案:55°,70°或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