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27 05:1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实训

1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其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的内容,其中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混凝土结构知识的理解而增设的相关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的练习应能进一步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后续的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实际指导以及对兄弟院校相关院系的调研发现,目前混凝土课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2.1选题相对单一,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存有差距

目前大部分土木相关院校的混凝土课程设计选用的是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这一题目,大部分土木院校为督促学生自行设计而采取的手段是通过改变跨度、混凝土强度、荷载等参数,保证学生们一人一题,最大程度避免重复和抄袭。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善思考的弊病,网络上纷繁的模板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简单的数字替换就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同时,题目要求学生对一民用或工业建筑的楼盖进行设计,建筑平面图一般给定为四周砖墙的内框架结构[1]。然而内框架结构由于种种弊端,在现今的实际设计中已经被框架结构取而代之。如果仍然在教学实践环节对老旧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这将使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

2.2学生对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够熟悉。

通过理论学习,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梁、板的承载力计算以及相关的配筋,但对于梁板节点,墙梁节点,梁柱节点等具置的钢筋绑扎的施工工艺流程存有疑虑,对构件一般的构造要求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目前大部分教材对于梁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仍采用截面注写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直观,便于初学者掌握梁内具体钢筋的布置形式,但在实际工程中,平面注写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论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应用存有一定的偏差。

2.3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尚可进一步完善

由于课程设计的灵活度较高,学生的自由度较大,因此教师想对学生设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是不现实的,目前多数院校对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仍是以学生所提交的设计成果为主,结合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本次课程实践给定相应的考核分数。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对设计过程的监管,会导致部分善于“搭便车”的学生通过抄袭模板或成绩较好同学的设计内容而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极有可能出现抄袭者比自行完成设计的学生成绩还要高。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客观与公正,会导致学生学习倦怠,同时不能达到课程设计的预期效果。

3改革的初步探讨与实践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

3.1优化选题内容,扩大选题范围

我们首先从题目的选题着手,摒弃了老旧的内框架结构的内容,选取往年若干的优秀毕业设计中,与实际工程相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设计背景。同时,不再以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作为单一要求,而是将设计内容扩展为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板式楼梯设计。增加学生的选题范围,扩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3.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改革,将以个人为单位的模式改变为以小组为单位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前将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每组成员又进一步细化成3小组,其中一组内2人共同完成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人共同双向板梁楼盖设计,2人共同完成板式楼梯设计,分组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与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可以替代教师对设计过程的监控作用,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更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3.3增加学生互评机制与设计成果答辩环节

为了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我们在现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实行了学生互评机制,共同完成某项设计任务的学生,对彼此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态度,协作能力以及完成的设计成果进行互评,教师参考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作为学生设计过程的平时成绩,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由于情感因素而包庇他人,我们引入了答辩环节。共同设计某一题目的一组成员对设计过程进行自述,同时,教师根据设计成果对两位同学分别提问,最终根据学生互评,设计自述以及答辩情况,给定学生最终成绩。

3.4将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训相结合

为解决学生对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够熟悉这一难题,我们选取部分优秀的设计成果,进行二次优化,并将优化后的结果用平法表示,形成可进行实际施工操作的设计图纸,结合学校现有设施,在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内,在师傅带领下,以学生为主力,按照设计图纸,对相应的设计内容进行实际施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措施,我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调动,由于我校实践实训基地仍在建设当中,下一阶段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上面,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建筑结构基础 零距离 教学改革

一、把握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

(一)、根据专业的岗位特点,把握课程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分工越细化,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支出来的一个专业,其核心岗位是造价员,其核心能力是工程计量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基础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构造等课程,其后修课程有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及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的准则,将原来《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和结构施工图(含平法识读)的识读部分整合成《建筑结构基础》。该课程内容多、符号多,构造规定多,涉及国家规范也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精选教学内容。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主要是学生要具备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所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基本能力模块,主要涉及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单项能力模块,主要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块、地基基础模块、砌体结构模块及钢结构模块,又根据目前学生就业岗位重点放在钢筋混凝土模块,通过这样的模块让学生从材料性能、结构组成、简单受力分析及构造的规定等方面对每个工程有系统掌握。三综合能力模块,主要涉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综合提升学生的识读能力,为工程计量计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建筑技术规范应贯穿于整个教

学过程,只有给学生树立建筑技术规范意识,才能给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且本课程涉及到的规范很多,而各类规范随时在改进,教材的建设滞后于各类规范的执行。如在08年新版《抗震设计规范》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在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中,增加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在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中,对“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做了较大调整。所以要随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运用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有教学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的联系,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体力写板书、画示意图,教学效果不理想、效率低等弊病。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现场观摩、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仿真与模拟功能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更充实、形象且更具有吸引力,增加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钢筋混凝土梁板内钢筋时,先进行现场参观认识,再用多媒体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类钢筋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能根据图纸想象整个构件或结构的钢筋骨架图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采用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去思考、总结和归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基本概念、构造要求等都很多,运用对比法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对受弯构件计算部分,对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对矩形截面的单筋与双筋进行对比教学;在框架结构这一节,首先对比各类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的不同,然后再对比各节点在抗震和非抗震下的不同,让学生明白了在不同情况下的节点构造,能根据具体的条件确定节点的具体构造要求。

(三)采用分组讨论、小组自评、互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在进行平法结构施工图的综合实训时,以具体工程的真实图纸为载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任务,小组各成员共同完成,各小组先自评,然后各小组互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综合识读能力大大提高。

三、形成考评内容、方式多样化的全过程考核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为后续专业核心课奠定基础,其核心能力是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原来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已不适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需采取考评方式多样化、考试题型多样化、考核内容多元化、成绩评定多元化等措施,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如识图综合实训占20% ,而这20%又由小组自评5%、小组互评10%和老师评定5%组成。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下,必须要改革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全过程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天庭 主编 《建筑结构》。

[2]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李萌、杨倩 浅谈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2009

作者简介:

张小军(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第3篇

教学过程中,开展立体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立体化教学追求理论与实践全面而深入的融合,可以借助纸质教材、实物教具、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成果导向、注重持续改进,探索《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立体化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建立学生工程设计与应用的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冶金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1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对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解读与分解,《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冶金工厂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以及内容,掌握冶金工厂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设计、平衡计算、设备的选型与设计以及工厂布局与车间设计,了解有色冶金厂设计的经济分析,建立工程设计与应用的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从事冶金工厂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计算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梳理本课程的知识脉络,优化教学内容。

(1)构建知识框架,抓住课程教学主线、突出重难点内容。《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是有色金属冶金方向本科生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旨在为有色冶金专业学生在有色厂设计、技术改造及有色冶金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工厂设计涵盖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施工、试车及验收等,课程内容侧重于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主线为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以及工艺设计。其中工艺设计内容丰富,除了工艺流程选择与设计、物料与能量衡算、设备选型与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外,还包括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安全与环保等。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主线,采用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看似枯燥的内容中寻找其内在联系与规律,形象生动、逐层深入、重点突出,使学生有效掌握有色冶金工厂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及计算。

(2)突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实践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冶金现场生产实例,体现课程专业性与实践性特点。在讲授章节内容时,合理编排实例并引用典型案例和工程实例,从工程??用中抽取典型过程单元实施案例教学。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主动参与性与工程意识。

(3)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发展。《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中涉及的内容以传统冶金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实际生产涉及到很多的冶金新技术新工艺,在授课时也需有所体现,如加压湿法冶金、生物湿法冶金、富氧闪速炼铜、直接炼铅等均已实现工业化。每一章教学内容都应关注学科前沿,介绍冶金新技术新工艺,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时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它强调的是学生学到什么。因此,授课应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基准点,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合理的考核。

《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学习、课堂及课外作业、ppt分组汇报为辅。内容涉及大量的设备图、工厂布局图、平衡计算和工艺设计参数等。课堂教学时,可嵌入CAD制图展示设备主体图、设备链接图、平面布局图等;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冶金工厂平面布局,展示工艺流程虚拟场景,自主上机冶炼操作等;纳入flash解析设备工作原理、演示工艺流程等;并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对比式”、“讨论式”、“小结式”等多种方法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安排专门的课堂讨论环节,并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强化及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此外,选取一些典型案例或知识点,让学生组成团队自制课件上台讲解,教师跟其他学生可以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及补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非技术性能力,使得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课外开辟第二课堂,教师、学生可以以微信/QQ群以及网络平台等进行课件资源共享、质疑答疑交流、习题辅导讲解和网上测试自评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总结,加深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以及平衡计算等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受益,促进所有学生达成毕业要求。

3寻找目标短板,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课程质量

基于OBE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并兼顾平时作业、学生提问、QQ/微信答疑、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督导听课等反映的问题,寻找课程目标短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有目的的加入到教学与训练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指标点薄弱环节的训练。如基于OBE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于不同概念及具体知识点的区分及应用存在一定欠缺。(2)部分学生基本理论掌握不全,计算方法失当。(3)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全面。鉴于此,课题组经过讨论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后续教学中进行适度地对比分析,区分不同概念,强化学生对于设计中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2)采用当堂作业、开辟第二课堂、阶段小测试,强化学生对于计算理论及方法的实时掌握。(3)继续加强工程案例教学与分析。通过“评价-改进-再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强化成果导向教学,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教学质量必能持续不断地提高。

第4篇

通过实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会计凭证、帐簿等实物,并运用所掌握的基本会计知识和理论对企业的基本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从而熟练掌握账户和复试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明确财务工作组织方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以后的专业学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了解企业财务工作概况;财务工作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分工;

了解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情况;了解企业会计准则;

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组织程序;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工作;

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认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

正确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登记记帐凭证;认识三种记帐凭证;根据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注意选用正确的记帐凭证;

开设账簿,并结转上个月的账户余额;登记各种会计帐簿;了解不同类型的会计帐簿的格式、功能;掌握不同类型帐簿的登记要领;掌握帐簿的结帐方法;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错帐进行更正;

学会对帐;财产清查;了解财产清查的方法;

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写资产负债表,编写利润表。

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结或体会

我是一名来自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首先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会计实习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有帮助的。本次实习让我们把之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会计这门学科,同时也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实习经验。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正确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开设账簿,同时掌握账簿的结账方法,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错账进行更正,学会了对账,了解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前,我总以为,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只要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可以了。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实践,我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离开操作和实践,理论只能成为一种空壳。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做账。刚到会计部时我是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学习熟悉公司一贯的会计做账做法。由于以前在学校上过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并不是凭着记忆再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就可以完全轻轻松松地熟练掌握会计凭证。因为我们很容易疏忽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在各项经济业务登记到账户之前,都要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确定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因为会计分录不够熟悉,在尝试制单的时候,我感觉有点力不从心,除了多问李会计相关知识,我还得在晚上时加班补课。首先我认真读透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做好笔记,随身带在身上,有空就看看。虽然有很多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是现实工作中的一些银行账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领悟,这时候我对会计实操的印象更加深刻了。除此之外,李会计还叮嘱我平时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见习一个星期之后,我开始学习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必须要注意到以下三点:

(一)、合规性审核:这就要求审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合规、合法,对于弄虚作假、涂改或经济业务不合法的凭证,应拒受理,并报请上级有关人员处理。

(二)、完整性审核:审核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若填写不全,手续不完备,应退经办人员补办完整后,才予与受理。

(三)、技术性审核:主要审核原始凭证的摘要和数字及其项目是否填写正确,数量、单价、金额、合计是否填写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若有差异,应退经办人员予以更正。根据以上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我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开始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账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账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到了审核凭证时就会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账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编制记账凭证,我还得熟悉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包括记账、打印所需要的账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的操作。从制单到记账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有的账都记好了,接下来就要对账和结账了。对账的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账证核对,二是账账核对,三是账实核对。结账于各会计期末进行,所以,我们有月结、季结、和年结。除此之外,结账时每一账页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先用铅笔写数据,确保无误之后才用黑色签字笔填上去。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经历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事,就比如一次小的责任担当,我懂得责任与职责相匹配,但这却是我认识到我以前的缺点,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参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亦然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到时融入社会,也可以从学生时代借鉴一些理论和知识,不至于融入社会时无从下手。

实习是为以后工作学习打基础,珍惜每一个锻炼自己的工作机会,不论什么人,他有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各项素质怎么样,其实他都有我可以学习借鉴的优点。没有哪一件事情是可以轻轻松松的解决,但是我们认真对待,理论联系实际,相信,不能解决也能从中学到各项知识。完成每一件任务都是让人成长的,经历一段过程,喜悦或是艰辛,尽管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成长。

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总之,此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跟紧科技步伐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储备,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训培养了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做账实务处理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一周的会计实习训练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继续好好地学习会计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积累经验。在此也要真心的感谢指导老师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尽心尽力的指导和帮助!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这样的实习机会,能让我们在大学期间得到更多的锻炼。

专业认知实习报告(二)

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我们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理解,学校在开学之初就安排我们进行维持四天的专业认识实习。这个实习不仅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同时也让我巩固和深入理解了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以后的课程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和和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实习流程:

实习内容:

1、观看房屋的结构

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学习,我了解到建筑结构主要分为2大类。按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木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等。按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组合结构等。这次实习中,B二综合楼、B一综合楼、食堂、科学会堂都是框架结构;建工馆由于年代久远,是砌体结构;老师住宅区由于是33层,是剪力墙结构;2个土木工程实验室是排架结构。老师讲解到说,如果是单层厂房,为了经济合理,一般是排架结构,这样利于大空间的处理;多层建筑可以是框架结构,高层为了抗震的要求且经济合理,一般是剪力墙结构。通过实习时的理解和资料的查看,我简要介绍一下实习过程中见到的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砌体结构———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

排架结构———由两边的柱子,有一个屋架支撑在柱子上,形成了这样的一排,下面又是一排,在这两排上面上屋架之间放上一个板子形成个空架连续的房子。排架的特点是在自身的平面内承载力和刚度都较大,而排架间的承载能力则较弱,通常在两个支架之间应该加上相应的支撑,避免风荷载的一个推动,发生侧向的移动。

框架结构———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剪力墙结构———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并用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

观察房屋的细部处理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我领会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任何事情都如此,建造房子也不例外,在施工过程和技术处理上常有一些细节应该注意。这决定了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结构师的必要条件。下面我讲一些我在实习中学到的细节知识。

1、施工时的应注意的缝及其功能

在B二综合楼中,了解到裙楼与主楼之间是没有连接的,之间有缝,是沉降缝、收缩缝,抗震缝的三缝合一。

伸缩缝指的是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

沉降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

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2、屋顶与柱子的衔接处理

在食堂这幢建筑中,老师讲解道,屋顶和柱子之间是铰接的,有缝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了抗震的能力。当房子偏移时,屋盖的移动柱子的移动是各自独立的,这样有利于保证房子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当柱子间距比较大时,还可以设置构造柱,这样不仅划分了空间,也可以加强整栋楼的稳定。在结构实验室中,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这也应注意铰接的处理。

3、钢筋混凝土成型问题

在观看施工施工视频时了解到: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依靠握裹力与混凝土结合成整体。钢筋加工制作时,结构施工图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钢筋加工,经加工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钢筋连接与安装时,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在钢筋捆绑时,需要注意交接点的扎接要牢固,不能使结点产生错位,否则会引起房屋稳定性问题。

当捆绑好钢筋后,就要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时,最重要的是混凝土的均匀、密实性问题。因此,要求工人严格捣平并仔细检查。当遇到下大雨时,要用帆布遮住,防止雨水稀释水泥,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4、砌砖时应注意的细节

当然,以上都列举了一些主要的,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作为一个施工人员必须掌握这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施工员,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5、了解施工的主要的流程

这个主要是通过观看“广州新电视塔”的施工过程理解到得。该电视搭的建成又为广州的添加了一个标志性建筑。

首先,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正如在施工时看到的一句横幅:“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我们去工地实习时,都每人发了一个安全帽。任何一个施工单位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

然后,由施工单位安排施工流程,管理制度。从上到下都有严格的管理,明确的分工。任何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施工技术也非常强硬,不懂得问题,马上开研讨会及时得到解决,这样就缩短了施工时间,到达提前竣工的目的。

这个环节,应体现人人有责的思想,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则,才能建筑造出安全、经济、耐久的建筑!

实结:

经过四天的专业认识实习,我感受颇深。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近距离的观察了房屋的建造过程,以及观看相关的施工知识教学视频,我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这次专业认识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实践是大学学习的第二次课堂,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通过这个实习,我也更近一步的了解了自己的专业;也深刻体会到,做结构这一行,需要严谨的态度及创新的思维,同时应借鉴他人的设计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不是很懂,但这并没有消沉我的学习兴趣,反而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奋进!

总之,这次实习我收获很大。同时,希望学校多开一些这样的实践课程。

专业认知实习报告(三)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作为一名准备转向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

于是我利用暑期时间为自己创造机会参加了一次实习,以检验自己的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通过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会计职业,为将来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通过对《会计学原理》的学习,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熟悉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于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坚定信念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厦门市美士达食品有限公司地处经济特区,是一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全套先进的生产设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的经营理念,以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公司在获得“20**年全国质量服务消费者满意企业”、“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的同时,“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热切期盼与各地同行业人士建立亲密合作关系。公司财务部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名出纳,四名会计员。

20XX年7月19日,经过熟人介绍,我来到厦门市美士达食品有限公司的财务部实习。我被分到财务部陈会计下当了一个“小徒弟”。到了财务部,师傅把公司及财务部的一些基本情况给我介绍理一下,我也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简单的汇报了一下。

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经验,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可以,正如象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会计人员,应该总没事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他一切都为零。

其次,就是会计的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账凭证,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等。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越错越烦,越烦越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去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联系以外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试想在寒冷的冬天或炎炎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的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在,这些工作都已经进入电算化。我们课本上学习的手工账是巩固我们的知识。电算化已投入全面的工作之中,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原理。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一颗谨慎的心,在我们精算之后还需要反复的核实。虽然这样加大了工作量。但是对以后的报表制作也提供方便,要是错误持续的累积。月底结算就真的是复杂的大型工程量。

另外,在工作中,知识是相互交错的编织网。在电脑课上学的OFFICE软件也是需要确实掌握的。有时候要写业绩报告给经理,有时候要用EXCEL做销售代表。有时候总觉得一些知识是用不上的,正式性操作的时候才发现知识是永远不够用的。在这次实习中,也深刻认识到学习是一生都要发展的事业。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该荒废四年光阴,应该刻苦学习知识,积累四年的知识是足以让一个人彻头彻尾的改变的,我深信,知识的创造力是巨大的。

在工作单位里,一个人成功不表示集体就是成功的。成功是要带动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集体,乃至整个社会。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然后共同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中无处不存在着竞争,也只有竞争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提高。在良性的竞争环境里,我们与社会和谐同步发展。

虽然这次只有为期四周的实习时间,但是收获的却是不可计量的。这次实习结束了,但还没有结束的是我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无限憧憬。于我而言,这次实习是一个标志性的阶段,这是我第一次完全脱离课本完成实践工作,虽然中间经常有挫败感,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值得骄傲的。

实习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只有亲身体验才认识其中深刻的蕴意。在这个难就业的社会,处处都充满着竞争。而且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这就使得临毕业的学子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像我们这种还未步入社会的学子,参加社会实践虽然着实不简单,但却又是十分必须的。

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或是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所谓“适者生存”,要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书本知识,面对如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生存”不下来的人肯定是没有准备的人。

第5篇

――北京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精品课程共建新模式

2.创新继教形式培训企业高管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新兴铸管集团合作培养企业高管

3.精诚合作 互惠双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践

4.巨人肩头站 手可摘星辰

――高校与IBM合作培养面向实践的高素质IT人才

5.名校名企傲视同群

――华东理工大学与西门子公司开展多领域、高效率合作

6.多种模式实践合作促进双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全方位校企合作育人实践

7.强强联手 各尽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人才合作培养战略

8.产学互动校企双赢

――电子科技大学与德州仪器公司开展DSP技术研究与教学

9.因“需”施教培养创新人才

――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硕士

10.省略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一

合作铸精品 联手塑英才

――北京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精品课程共建新模式

北京大学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始于2000年,当时,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把北京大学等若干国内优秀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教育部为达到这一目标,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响应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精神,支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建设,教育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实施“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共建精品课程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特别是在操作系统等传统基础学科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基础研究机构,在致力于世界一流计算机研究的同时,还通过和微软总部核心产品部门的密切联系,帮助中国高校在课程、特别是与微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方面的建设。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也有利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通过双方的合作,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合作编写精品教材

为解决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有关的大量技术问题,教材与实际发生了严重的脱节问题,2000年,微软公司参加主办的首届高等院校计算机系系主任座谈会上,提出希望能有一本更多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的教材。同年10月在第六届全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许多教师也提出希望更多地了解Windows内核原理,以供教学需要。基于此,校企双方决定共同组织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教材的写作班子。目前一套围绕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教学平台已经基本建立,包括了三本教材(《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Windows内核实验教程》、《系统分析及实验教程》), 一套教学课件(《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课件),上述教材已经多次印刷,累计出版了55900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数十所高等学校采用这些教材作为教学参考用书。

培训高校授课教师

在成功推出围绕Windows操作系统的精品课程基础上,研究院通过各种渠道,包括“2005年全国操作系统授课教师庐山培训班”,“全国第八届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以及“2006年微软亚洲峰会”等活动组织培训全国各高等学校的授课教师。该建设项目总的特点是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尽快接近和达到国际一流大学同类课程;在保持内容相对稳定基础上,加大反映当代操作系统发展和动向内容;既注重经典操作系统理论讲授,也重视分析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中的具体技术实现;结合实习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并具备从事操作系统设计的能力。

校企共建精品课程

“校企共建精品课程”是一个促进大型企业与高校之间了解与交流的好模式,可以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目前,该合作项目已经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之一。研究院将继续努力,使合作项目成为优秀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之一,并且在此基础上,争取尽早使该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并通过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把该精品课程资源推广到更多的高校中去。同时,微软公司已经决定向国内的高等学校开放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源代码,这一举措将有力地推动微软公司和国内各高等学校的合作,加快微软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院将在总结以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和全国各高等学校一起,建设微软源代码共享、实验平台,为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大批的优秀软件人才共同努力。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二

创新继教形式 培训企业高管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新兴铸管集团合作培养企业高管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189家中央企业之一,是集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集团一直以“科技兴企、科技强国”为使命,全面致力于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的锻造。为求得更快发展,集团公司决定培养储备一大批视野开阔和思路开拓,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具备先进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良好执行力的中高级企业精英,以大力提高集团公司的创新能力,适应集团公司“十一五”及长远改革发展的战略需要。清华大学是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云集了国内外各领域、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清华大学已为社会输送了数十万名各类高级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正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共同愿望使名企与名校强强联手:2006年元月20日,双方在清华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并将项目定名为“新兴铸管集团公司现代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通过合作,双方找到了适合发展的契合点。

互利合作各取所需

清华大学为了落实科技强国、服务社会的使命,在全球化新形势下帮助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新兴铸管集团希望在整个企业创建全员终身学习的环境,建成可以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创新的自主学习型企业。他们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急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这样的支持,整合国内外一流的教育资源及时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个性化专业服务,协助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优良的基因,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培养计划量身定制

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多种多样,学院打破传统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依据企业的特性、围绕企业实践和培训需求量身定制,兼顾组织收益和个人成长而“量身定制”专门计划。为达到预期合作效果,经双方多次研究和探讨最后商定,双方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经过逐步细化和优化,最终确定以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战性的 “厂长书记高级研修班,经营副厂长高级研修班,生产副厂长高级研修班,副厂级领导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高级研修班”等培训项目为依托来展开。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为新兴铸管集团定制课程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注重管理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的结合,课程方案充分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竞争环境、文化特质、人员特性和发展状况等因素,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问题研讨、经验分享和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员贡献和分享管理经验,促成企业内部的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授课教师不仅洞悉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经验,而且对企业管理有较深入的研究,是资深的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这样依据企业的特性需求灵活设置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均得到了参与培训学员的高度肯定和一致赞誉。

课程设置注重实战

通过到清华学习,不但使企业广大参训领导干部亲身感受到了清华悠久的历史传统、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博大深厚的文化魅力,比较系统地了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企业的基本规律和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学到了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文化,大大地丰富了理论和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启发了思考、启迪了创新,在学习的总结、讨论以及同专家的交流探讨中能够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与新兴铸管集团的远程教育合作不但使学院找到了自己的服务市场,找到了其教育服务社会价值的支点,而且使企业找到了培训、储备人才和提升品质值得信赖的资源,也为新兴铸管培育了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中还可以带动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三

精诚合作 互惠双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践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多元投资的商业化运营航空公司,2002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正式上市。几年来,上航在国内地方航空公司的经营业绩排名中名列前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管理、艺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尝试,合作构建起上海航空运输学院,其建构模式与成功实践获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上海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依托“朝阳产业”――民航运输业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构建起的二级学院,企业向学校直接注入资金300多万。运作十余年来,学院在办学机制、专业特色、实践创新、学生就业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截至2005年已有10届1000余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4%,学生总体质量符合民航运输业发展的要求,已有很多成长为民航运输企业的骨干。在双方的合作上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首先,体现在办学机制上:领导挂帅,院务委员会制度卓有成效。航空运输学院院长由学校委派,副院长则由校企双方各委派一人担任,学院的日常工作由这套班子主持。学院还设立了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主任委员,校企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任委员,每年召开一次院务委员会会议,就学院办学方向、发展规划、管理制度、专业设置、招生工作、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由于紧贴市场,学院发展方向明确;由于领导支持,各项决策可保落到实处。

其二,在办学理念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企业每年向学院注入一定资金,支持学院学科发展。公司建立“上航奖教金”和“上航奖学金”制度,激励教学、管理、科研和学习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师生员工,企业领导对学院的教学非常关心,亲自推荐上航的英语翻译来学院担任英语口语教学,多次担任“航空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并参加学生论文答辩,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具“实战”特点。

其三,在专业特色上: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审时度势。航空运输学院在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审时度势,你无我有,错位竞争,使目前6个专业保持了鲜明的特点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专业设置与上海其他高校相近专业形成了错位发展、多层次为民航运输发展做贡献的态势。

其四,在学生就业上:实行订单式培养。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适时、准确的专业调整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由于专业特色明显,并且依托产业办学,学生有很好的就业保障,空乘专业毕业生至今几乎全部被上航录用。历年来,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在校内一直名列前茅,在上海市高校内亦处于领先水平,至2004年9月,已毕业804名学生中,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录用345人,占总人数的43%,其他国内外涉航企业367人,占46%,一般企业68人,占8.5%,扣除出国和专升本人员,总体就业水平为97.4%。

其五,在学科发展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十余年来,航空学院的学科发展稳步向前,师资、实验条件逐渐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日渐健全;教学、科研开始同步发展;教学手段建设全面提升和展开;学生参加市数学建模比赛等二课堂活动增多,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为求发展,校企双方进行了不懈努力:双方领导支持并促成了学院教师去上海航空公司相关部门的见习,并参加公司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实践中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定期为学院青年教师讲解飞机结构、系统和机务知识,指导青年教师熟悉飞机维护手册;学院派遣青年教师赴上航挂职锻炼;学院聘请航空院校退休的资深教授带教青年教师、编制教材和教学大纲、建设实验室。

经过多年努力,航空运输学院已初步建成了与上航所提供实训条件互补的实验设施。如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飞机部件拆装实验室等,教师队伍逐渐扩大,知识与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也基本编制完成。实践证明,这种紧密的、优势互补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使企业与高校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四

巨人肩头站 手可摘星辰

――高校与IBM合作培养面向实践的高素质IT人才

近年来,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中国软件企业在软件总体设计、项目管理和研发等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建立复合型人才架构已经迫在眉睫。面对市场在软件人才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双重需求,也源自IBM全球性的“天才孵化计划”――高校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由IBM软件部、IBM中国研究院和大学合作部联合推出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IBM“青出于蓝”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2002年4月被引入中国的。

IBM“青出于蓝”计划(Extreme Blue)是一项汇集顶尖技术和商业人才、将极具挑战性的创新技术研究与市场相结合的学生实践项目。该项目为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环境。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IBM以其雄厚的实力为学生们提供技术和商业方面的指导,并辅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在IBM中国研究院为学生们营造了一流的实践环境。IBM通过“青出于蓝计划”与中国各大高校的紧密合作,已培养出众多符合IT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科技、商业综合型,适合现代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参加IBM“青出于蓝”计划,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IBM丰富的全球资源,深入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商业模式,获得技术与商业相结合的完整的项目体验和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的经验,极大地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这一计划为各高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实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同时,高校通过了解和接触世界领先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也促进了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独具特色的“青出于蓝”计划

IBM“青出于蓝”计划是通过学生报名、高校推荐、IBM面试的方式,由IBM和高校共同选拔出最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由IBM精心设计的项目。IBM“青出于蓝”计划要求学生具备广泛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优秀的中英文沟通和表达能力、敏捷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勇于面对挑战和参与竞争,同时要有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BM为该计划组建了一支由资深专家、科研人员、高级经理组成的辅导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分享经验,帮助他们在专业环境中继续学习,掌握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全方位能力。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IBM还会为学生们组织内容丰富的技术讲座等活动,学生们也可以自行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

IBM通过“青出于蓝计划”与中国各大高校的紧密合作,已培养出众多符合IT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科技、商业综合型,适合现代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目前大多在中国的各大现代化企业里为发展、推动IT产业奉献智慧、创造价值。也有部分学员最终加入了IBM的大家庭,站在IBM这位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此外,这一计划还为各高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实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同时,高校通过了解和接触世界领先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也能为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对高素质青年一代的培养,IBM深信“青出于蓝”计划将为中国开发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成功模式,为中国本土高素质研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片沃土。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五

名校名企傲视同群

――华东理工大学与西门子公司开展多领域、高效率合作

西门子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型跨国集团,且全部业务集团都已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的业务正迅速发展成为其全球业务的基石。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是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供应商,可在生产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楼宇电气安装和电子装配系统领域提供多种创新、可靠、高效优质、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从2002年开始,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进行了全方位、高起点、综合性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合作发展模式。

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试验中心,该试验中心拥有高级过程控制系统6套装置,高级自动化实验系统6套装置和先进控制系统4套(总价值70万RMB,由西门子捐赠)。实验中心采用西门子最先进的控制技术,融合了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理念,是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系统的缩影。在教育教学方面,科研开发、技术交流与培训方面和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等方面进行合作。

设立多项奖学金

为了加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与华东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 双方特设立“西门子A&D奖学金” 和“A&D SIMATIC 奖学金”作为战略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两项奖学金均由西门子独家提供资助,旨在奖励学校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且毕业后有志加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

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自2002年起,双方将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SIAS)确定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习基地,主要用于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毕业课题(设计)和参与生产、研发项目。基地每年提供学校至少两次程度不同的集体实习机会,实习涉及参观SIAS相关部门、听取行业技术讲座等多个方面,以了解自动化与驱动行业领域的概况,特别是关于技术应用和产品应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SIAS通过系列程序选拔一定量学生,为其提供毕业课题(设计)的实践机会。在此环节中,和学校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课题(设计),结合SIAS实际和专业现状,确定“真实”的设计课题或是将SIAS的相关项目的一部分作为课题,课题一般与实习学生的岗位工作相一致或是岗位工作的一部分;在课题进行过程,指导方式采取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分工负责,共同指导。在此基础上,西门子(A&D)会选择在实习实践中的突出分子,加入集团工作。另外,西门子(A&D)还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暑期实践活动、大型展览等,为学子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加强技术信息交流与员工培训

双方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不定期关于自动化与驱动领域的生产、市场、产品等方面的技术信息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西门子(A&D)每年邀请学校的学者、知名教授和学生参加自动化与驱动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并介绍产品的应用案例;同时学校也会邀请西门子(A&D)的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座,并不定期深入企业,与西门子(A&D)的工程师联系共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通过合作,双方共举办技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十几次,内容涉及自动化与驱动技术、自动化(包括PLC,DCS,ESD等)产品、自动化全集成系统(PCS7过程控制系统、WinCC人机界面、基于PC的控制系统等)及其应用、自动化培训服务等方面内容,为中国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才走向社会直接进入企业角色提供了有利保障。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六

多种模式实践 合作促进双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全方位校企合作育人实践

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为国家大型企业、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是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认定的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目前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40多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已发展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示范性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国家数控实习实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冲破传统的教育与生产的固有观念,各自从不同的领域理解产学合作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利益的相互驱动作用,从经济与社会等全方位视角理解双方合作的价值,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学校深刻体会产学合作,以为企业服务;企业深刻体会产学合作,以为教育服务。在理解和不断的自我改造中,寻找成功的合作点,多点的不断突破形成了今天的全方位合作与双赢机制。

理念的创新是双方合作的前提,共同的追求是合作的基础,时刻为合作者着想是合作的动力,模式的创新催生合作的活力。双方经过实践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合作。

“学工交替”校企互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实施了“学工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充分体现了企业(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

“半工半读” 校企渗透

该培养模式是基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的不足而提出的。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使学生能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到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企业推出的“半工半读”项目可由学生进行选择,经企业考核合格即可以参与“半工半读”教学活动。“半工半读”项目的实施主要以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企业付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学校也承认学生相应的实践学分。

“订单式(2+1)培养” 校企互利

该培养模式是学生在学校完成前2年的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等方面的学习后,第3年由海天和学校共同实施其专业教育和上岗适应性教育。与此同时,学生已经是企业的员工,享受企业员工同等待遇,企业实施的教育与企业对新员工的教育做到了有机的结合。由于该人才培养模式能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要求实施,学生在毕业时即能达到上岗的要求,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人才培养目的。

“项目化教学” 校企双赢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将设备和人力资源引入学校,学校为其提供场地和工作条件,以此推进更大范围的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企业对专业人才要求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并由企业负责全程实施。以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产品开发的流程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达到企业对各个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

经过几年的合作实践,使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学院不断突破传统的专业、学制体系的束缚,推出了各种企业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改革,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企业体会到了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也看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希望。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七

强强联手 各尽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人才合作培养战略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具有代表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汽车产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对国外百余年的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上汽意识到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而大学是人才的培养者和输送者。上海交通大学是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把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知识、强烈探索精神、具有良好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恰恰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人才需求不谋而合。为此,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开展人才战略合作,实行跨学科的工程教育,实现工程教育的一体化和系统化。

双方的人才培养合作始于1997年,他们以增强工程意识,拓展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指导思想,以迅速发展的上海汽车工业为依托,将工程研究、工程教育、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以下形式对人才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的培养。

联合进行车辆工程本科教学改革试点

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开设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试点班,已为期十年。考虑到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型人才的需要,该试点班以工程综合意识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和环境,开展研究性的工程实践。

构建培养综合工程意识的教学体系和环境

针对信息化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汽车电子的迅速发展,加强信息和控制方面的课程和实验,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的能力。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

建设研究性的工程实践环节,加强工程素质培养

学生利用暑假进行集中实践活动。校企双方认真安排每一次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导师和工作岗位,为学生提供集中的工程素质训练场地,使学生得到具有职业性的、规范的、专业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中实现知识、能力的集成和提高

车辆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依托上海汽车工业,结合科研任务,提供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且可以了解本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实施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

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组,与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学习和工作,在浓厚的学术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企业导师着重向学生介绍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形势和需求,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企业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要求。

培养研究生汽车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

上海汽车集团在交大投入固定的经费,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支持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科技攻关。通过团队合作,进一步培养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优化、自我组织的能力。

结合企业需求开展继续教育

上海交大与上汽集团合作培养在职人员工程硕士研究生已有八年。规模日益扩大,发展迅速,培养了一大批被企业认为“留得住、用得上”复合型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现在,上海交大数百名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已成为上汽集团人才资源库生生不息的源泉。学校和企业深深知道,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由上汽教育基金会提供教材建设费数十万元支持了交大教师编写“工业工程系列教材”,解决了工业工程教材短缺的困难,保证了培养工作的高质量。企业博士后在企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引入高层次人才打开了一条新的渠道。

通过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大学的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由于面对工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企业由于大学的参与,使自身的发展变革有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科研发展。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又能为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属一举两得。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八

产学互动校企双赢

――电子科技大学与德州仪器公司开展DSP技术研究与教学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成立于1930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提供创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模拟技术,是国际最大的DSP生产商,2005年占世界DSP市场份额的58%。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突出特色的大学,以彭启琮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高速信号处理和实时信号处理、DSP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同时还参与了国家项目的模拟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及重要实验任务。在双方的合作中,德州仪器公司向电子科技大学捐赠DSP器件、开发平台、相关软件和教学资料,电子科技大学则面向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开设有关DSP的课程和实验,培养了大批掌握DSP技术的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加快了DSP的广泛应用和人才本土化过程。

1997年,电子科技大学和德州仪器公司通过协商,合作建设了“UESTC-TI DSP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由电子科技大学提供教学科研场地,由德州仪器公司提供全部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DSP开发设备、先进的DSP开发软件,用于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和教学,使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掌握了最先进的数字DSP技术,以满足工业界对DSP工程师和专家的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2000年,随着DSP在中国信息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产业界工程师希望有机会进修DSP的原理和系统设计的知识,为此,德州仪器公司和电子科技大学进一步协商,将“UESTC-TI DSP实验室” 升级为“UESTC-TI DSP技术中心与培训中心”,这使中心能够为产业界提供工程师培训课程,使该技术中心具有了培训中心的功能。电子科技大学和德州仪器的密切合作,使校企双方、学生、用人单位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不但培养了企业急需人才,为DSP技术的应用及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而且,通过双方的合作,中心自行开发了较为先进的DSP实验设备,不仅装备了学校的DSP实验室,还输出装备了国内数十个大学的DSP实验室,并吸引了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大学来接洽购买。同时,急需DSP技术及解决方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也纷纷来中心寻求技术支持,每年都产生了大量的合作项目。此外,也为为产业工程师提供培训课程。通过双方的合作,中心每年都举办DSP工程师培训班和大学的DSP教师培训班。数十个单位的上百位工程师和数十个大学的教师,都在这里接受过培训。中心编著和出版的教材、实验教材、以及技术参考书,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的教材和很多公司的培训教材。

德州仪器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一方面对改善中国大学DSP的科研和教学的条件做出了贡献,也为德州仪器在中国大学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不但符合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而且也符合中国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真正做到利用本土人才,打造国际一流技术。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九

因“需”施教 培养创新人才

――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硕士

长安汽车公司是具有140多年历史底蕴的军民结合大型骨干企业,在全国拥有15个汽车和发动机生产厂,拥有总资产近200亿、员工近3万名、占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的国有特大型军民结合型企业。长安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把企业的人才培训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把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求公司上下从战略高度形成共识。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并且也十分重视与企业开展合作,早在1997年重庆大学就与长安汽车公司签订了培养工程硕士的协议书。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精髓,也是人才最有价值和最宝贵的素质,它能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带动高科技新兴产业,带动经济的增长。在培养模式上,学校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与工程实际的需要制订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确立研究方向

根据工程实际,组织学院内相关学科力量和公司的技术人员,论证和确定了企业需要的若干重要研究方向,供工程硕士生挑选,并及时增补、修订研究方向。

按照实际需要设置工程硕士课程体系

本着宽口径、实用性的原则设置工程硕士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必须具有宽广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要本着多样性、灵活性的原则,充分考虑研究生自身能力、素质、基础、兴趣以及工程的客观需要,在工程领域较广的口径内,尽可能多地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此外,选修课程中必须包括管理、经济、经营、法律等方面的课程。

“分散”和“集中”结合制定教学方案

学生以“进校不离岗”的形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通过实践和摸索,利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地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以缓解矛盾。对于分布过于分散的地区集中在重庆大学校内进行教学。无论何种方式均要求学生到校本部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以接受学校学习和学术氛围的熏陶。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解决教学的矛盾

考虑工程实际需要后,带来工程硕士生选课分散,安排任课教师困难,需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办学效益。

集中教学 缓解“教学”、“工学”的矛盾

适当增加同一门课程的周学时数,相对集中教学、分散消化可以缓解教师和工程硕士生上课时间难以保障之忧。学校可以遵照企业及工程硕士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学完后,适当延后一段时间以便消化吸收然后再进行考试。

制定独具特色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

目前在我国,工程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科学”的应用研究,倾向于改造世界。工程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自己从事的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论文可以是一个完善的工程设计,也可以是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实施工程硕士的论文指导“双导师”制

学生进校后,由学校为其在工作单位或就近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从事工程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导师共同负责工程硕士生的实践环节、论文选题、课题指导,论文写作等。工程硕士生进行论文答辩时的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必须聘请企业中长期从事工程实践和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参加。

采取行之有效的课题组方式

学校在长安汽车集团挂职锻炼的教师注意把工程硕士生与工学硕士生编入同一课题组,让工程硕士生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工学硕士生发挥基础理论及计算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出色完成企业工程技术课题。

经过几年的合作中,双方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与工程实际的需要制订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工程硕士应用型人才,在长安厂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长安汽车公司近八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十

奥运号角吹响 校企共奏华章

――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培养电视体育转播专业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从50年代起就开始为我国传媒界培养各方面人才,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一直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中央电视台是我国的国家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喉舌。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乎中国在整个世界面前的形象,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电视是承载这一任务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这次2008年奥运会体育赛事的转播,中央电视台也迫切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大量的体育赛事转播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在电视摄影摄像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更为了配合国家对奥运会的整体战略,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所以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传媒大学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正是这样的缘由让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再次走到了一起,共同承担起为2008年奥运会进行体育赛事转播的任务。

作为一所以培养复合型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如何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两年后的奥运转播工作输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业务过硬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是学校目前最切实、最紧迫的任务。由于此次合作的时间长、任务重、要求严、频度高,对学校的常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的3月份一直到2008年的年底,参加合作的学生要全程服务于奥运会的赛事转播,这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要耽误近两个学期的课程。为了保证奥运会赛事转播的顺利进行,中央电视台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后,还将再淘汰一部分学生。这就必然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学校力争作到:

1.此次合作不能对本科教学的知识体系造成冲击;

2.应用型人才必须要面对它所对应的社会实践;

3.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