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建档案管理论文

基建档案管理论文

时间:2022-11-26 02:47:28

基建档案管理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基层事业单位的基建档案,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损失,因此,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要在组织领导、建章立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做到领导重视、相关人员通力协作、及时收集、按时归档、严格交接,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建设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又是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建档案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基建档案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基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基建工程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机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好多部门,给收集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就此对基建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档案组织

抓好基建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建设项目开始,就积极介入。

2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编制分类方案和规则

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基建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它所包括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档案、基本建设施工档案和以竣工图为核心的工程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基建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基建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基建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工程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建部门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性文件、基础性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验收及文件、基建财务文件、监理文件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建竣工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基建工程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基建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工程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跟踪到哪个阶段。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基建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基建文件材料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工程项目组卷,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

一个单位基建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资料的组织者对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基建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与负责基建人员工作不协调、缺乏基建方面专职人才、施工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工程质量和进度等现状,一是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加强对基建管理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项目设计及建设施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引起参建单位的足够重视,自项目建设开始,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要求做到统一的要求、标准与格式,严把档案质量关,要求做到技监与基建档案同步进行、工程建设与档案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同步进行,系统掌握项目开工前、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竣工后档案工作的不同点与侧重点,既瞻前顾后,又紧抓过程;二是要组织本单位档案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及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办法,在各部门间形成档案共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做到主动出击、提前拟定计划,实行跟踪收集、动态收集、严把质量,同时要求档案人员,要根据工程进度,紧密与参建单位的经理、施工人员等联系,争取配合,做到边施工、边检查、边记录、边收集资料。

第2篇

关键词:基建档案;规范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和地方对水文工程建设的投入日益加大,水文工程建设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基础建设。近年来,长江委水文局进行了包括水文巡测基地在内的一系列水文工程建设。这些水文工程项目具有高度分散、单位建设工程复杂、专业性强且各项目相对独立的特点给水文工程基建档案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加强水文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是提高水文基建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水文工程基建档案的管理主要是依据水办【2005】48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8】366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及水建管【2008】38号(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这些管理文件从管理制度、收集归档范围、归档责任人员、验收等方面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为水文基建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文基建档案的特点

(一)水文基建点多面广、小而散

水文基建项目投资从几十万到上千万,分布在房屋、堤防、设备设施、测报系统建设等方面。

(二)系统成套性强

水文基建项目,大多是独立的项目,从前期设计、施工、验收及后续使用的资料均可完整收集归档。

(三)专业性强

水文基建,涉及面广,专业不一。要求资料收集责任人员具备较广的专业知识。

二、水文基建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机制欠完善

水文局下辖7个勘测局,机关有项目办,主要负责项目的申报、管理、验收等,而项目的实施多在7个勘测局。项目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资料收集的力度不够,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要求的“同步管理”还有待加强,材料收集、整理的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归档材料不齐全

水文基建项目有的建设年度跨度长,中间经手的人较多,收集、归档的材料不齐全,不能反映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如有的缺乏相应的声像资料和照片档案,竣工图收集不全、标准也不一。

(三)档案资料归档质量不高

归档材料中,有的缺少原件,复印件较多,而很多复印件没法补盖单位印章,整理装订不符合组卷要求,页码编制也不符合有关规定。

三、加强水文基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为使水文基建项目的归档资料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提高水文基建项目的建设质量,改进和规范档案管理,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水文基建项目档案质量取决于相应制度保障和组织领导。必须完善有关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的有关规定,明确相关归档责任人,从源头规范归档质量,从制度上保障归档质量。

(二)建章立制,明确岗位职责

根据有关管理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对每一个项目层层指定相应层次的归档责任人,明确其归档责任,跟踪项目,实行项目建设和档案管理同步进行。做到项目完成,须归档的资料也收集完毕。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归档工作质量

水文基建档案质量同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职业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了解有关档案规定及操作规程,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责。

1.强化监督检查,加强指导

专职档案人员应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对资料收集、归档人员定期指导,提出归档的有关详细要求,对资料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处理。

第3篇

在建设结构合理、格式规范、便于共享的档案数据库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数据库理论是不能胜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本质上就是管理所用的工具和平台,其数据结构、类型、内容范围等关键要素都必须依靠档案基本管理理论提供的营养来进行保障,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业务支撑。

一、档案分类理论对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从管理学上讲,任何管理活动,抛开其最终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或者基本要求都是要使被管理对象有序化,档案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使档案有序化,包括档案实体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有序化。将数量庞大、内容形式复杂多样的档案有序化的具体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分类,即“对档案总体进行分割、划分,将其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部分或门类、种类、类别,然后对这些不同的部分、门类、类别等实施分别管理。”“这实质上也是人类社会所有管理活动乃至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正因为如此,“说得笼统一点,档案管理理论上的所有能称得上‘重大’的分歧和争论,大都围绕着分类方法展开。”①

由是,笔者将档案分类作为影响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基础理论,该理论直接影响着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方向。在档案理论界中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分类思路得到普遍认可。逻辑主义的分类思路是根据档案的一般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和依据,根据严格的形式逻辑进行划分的分类思想,比如按照保管期限、密级等进行划分。历史主义的分类思路是按照事物的现实存在状态与界线对事物进行区分的,强调根据事物的现状进行把握,尽可能接近事物的真实状态,是一种客观主义的分类思路。历史主义方法在档案实体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全宗原则,在分类时首先按照档案所属的全宗进行归类。逻辑主义分类思想有助于从某一具体特征进行划分,便于对档案进行多角度的灵活定位;历史主义则强调了档案来源属性这个根本特征,有助于完整理解档案内容,这也是档案数据库区别于其他文献数据库的关键要素。事实上,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这两种分类思想都是需要的,彼此是不可取代的。

一般来说,对档案的实体管理基本采用了历史主义的分类方法,大体都按全宗进行排架整理;而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则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方法,一般以逻辑主义分类方法为主。在档案数据库建设中,一般是在来源单位层次上建立实体数据库,实际上是将一个全宗(一般是档案室层次)或全宗群(一般是档案馆层次)作为建库范围,同时利用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对内容实施逻辑管理,使档案管理理论中的“二元主义”得以在数据库建设中融合。

二、全宗原则及其理论发展对档案数据库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档案管理基本理论认为档案的实体管理必须维护和尊重档案的本质特性,必须采用历史主义的方法,遵守全宗原则,这一思路对于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全宗原则是档案实体分类的基本方法,是人们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以全宗为基本单位建设档案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实体单位的历史记录,保证了档案数据具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立足点,这是单纯地依靠逻辑分类方法所达不到的。

其次,采用全宗原则指导建设档案数据库,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因为全宗作为一个独立组织或个人形成档案的全部,是一个不可分散、不可打乱混淆的有机整体,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持档案的本质特性——原始记录性,这也是档案信息在管理组织上独树一帜、不同于图书、资料、情报等文献的根本原因。档案数据库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必须服从这一更高的管理目的。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将全宗原则的诸多思想在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实现,包括全宗内部管理层次、管理联系等。像文书立卷工作中要求的“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科技档案管理中的“成套性原则”等思想都可以通过数据库的设计得以体现。

第三,依据全宗理论进行档案数据库建设,有利于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档案数据库建设在多数情况下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者、管理者、拥有者、维护者是统一的,数据库建设各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有助于保证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动力、资金以及作用的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宗原则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它并不能解决档案管理的所有问题。由于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全宗原则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也因此得到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对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同样产生了具体的影响。

1、全宗内部档案的差异化管理需求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档案数据库。

虽然全宗原则强调一个来源单位的档案应当集中保管,但也没有忽视对同一来源档案之间的差异化管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同一全宗内档案的种类、载体类型及其管理要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专门化,这使得对全宗的集中统一保管难以实施。在档案实体管理范畴,同一全宗内就有可能出现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多种载体,其中相当一部分特殊载体的档案在保管利用上都有特殊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将其组织为一个单独的管理体系,设置专门机构,提供专门的库房和设备,虽然可以在编号系统中设置它们与全宗的关系,但在实体管理层面上已经不具有严格的不可分散性。在档案信息管理范畴,由于不同门类档案的管理差异,同一全宗内不同类别的档案也多采取分别管理的措施,比较典型的像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等由于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管理要求,采取由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单独保管的管理方式。

与此相对应,基于全宗的档案数据库在建设时都会考虑到这些差异的存在,通过建立多媒体档案数据库来存储管理照片、录音、录像等专门载体档案,通过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会计档案数据库对这些业务性较强的档案实施专门化管理。

2、自由来源原则为专门档案的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自由来源原则认为全宗不仅是历史性、客观性的,也可以是逻辑性的,这是对全宗理论的重大发展。像许多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档案就要求打破传统全宗范围的限制,而按照行业或专业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比如城建档案、项目档案虽然破坏了各项目参与组织全宗的完整性,但却有效地维护了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在多数情况下保证后者的完整性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的工程项目就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全宗单位,由此可见,全宗理论在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分合的演化过程,并不完全拘泥于狭义的全宗概念。

自由来源原则等理论为城建档案数据库、项目档案数据库等专门档案数据库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它们以逻辑全宗为单位进行创建,符合其管理要求。

三、逻辑主义分类思路适合档案数据库的内容管理

历史上最著名的逻辑主义分类方法应该就是法国国家档案馆馆长卡缪和多努坚持的事由原则,该原则在法国大革命前就应用于各国的国家档案机构,但这些国家档案机构所保管的大都是来源单一的档案,所以事由原则尚能发挥作用。但面对改革后法国国家档案馆中来源、内容、形式、种类、数量各不相同的档案,这种分类方法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这两任馆长使用统一的事由原则对全部馆藏进行统一分类,即使他们根据档案复杂性的增加将事由大类由4类拓展到24类,也不能将所有档案都划分清楚。很明显,在综合性档案馆内按照统一事由原则对档案实体进行分类是典型的“刻舟求剑”的行为。但这并不能说明逻辑分类方法不能用于实体分类,而是它更多地适用于档案的内容分类。

逻辑分类法在档案数据库的内容管理中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我们知道,档案的实体整理必须按照其形成时的本来面貌去管理,但档案内容信息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人们对这些内容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但和现实世界中档案实体的排序只能有一种一样,在数据库中我们一般通过有限的基本表来反映档案实体的记录信息。我们绝没有必要根据用户的每一个需求重建数据库,在表达逻辑需求方面,数据库拥有强大的管理手段,我们可以依据我们感兴趣的特征(或特征组合)通过索引、视图、查询等数据库对象很方便地对档案数据库进行逻辑重组,好像魔方一样,可以变换出我们需要展现的内容。比如视图在数据库理论中有个绰号叫“虚表”,就形象地表达了视图具有的逻辑力量,它可以将用户关心的属性从若干个基本表中抽取出来进行组合,满足用户的查询和使用要求。而且在计算机环境中,由于软硬件屏蔽了许多对用户无关的内容,使得用户可以像操纵基本表一样操纵视图,就好像档案实体真的是按照我们指定的特征进行分类一样。

四、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为档案数据库的未来发展提供营养

电子文件管理已经成为目前档案信息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电子文件是信息化环境中业务过程和业务成果的真实记录,因此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电子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保管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对电子文件生命全程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应当前置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之中,包括对其运动全程的状态记录。档案数据库在电子文件管理环境中如何发挥作用,需要电子文件管理理论提供支持。

与传统档案进行事后管理不同,现代文件档案管理倡导的前端控制原则要求将整个文件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规则等进行系统分析,将需要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的功能尽可能进行整合。这就要求对文件数据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个文件管理活动的需要,实时收集需要进行前期控制的数据元素,为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完整安全、长期可读提供保障。换言之,档案数据库不能像传统方式那样,在档案文件接收完毕、文件的真实性有案可查的情况下开始数据建设,而是要在第一时间规划完毕,伴随文件生命周期进行动态跟踪,将各个环节需要记录的数据各就其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为该文件的描述、利用、验证、保存等提供信息。美国当代著名的电子文件管理专家戴维·比尔曼指出“必须根据文件保管系统的功能需求、文件种类以及业务活动的证据性需求,提前界定著录信息。在电子文件环境中,对元数据予以明确规定,有助于设计和实施在文件生成之际自动截获元数据的系统,确保文件在转载、传输过程中相伴产生的元数据的完整。”②

紧接着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用于描述的元素,元数据理论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元数据就是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what)、覆盖范围(where, when)、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who)、数据的提供方式(how)等信息,是数据与数据用户之间的桥梁。元数据通过描述信息资源的属性,用于识别、评价、追踪资源,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一体化的组织和有效管理。根据对电子资源管理的需要,元数据可以分为描述型、管理型、技术型和使用型、保存型。事实上,电子文件是多种不同类型信息的一个集合概念,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形式,其描述、管理、保存方式都具有不同的属性集。元数据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数据元素集定义资源对象的各类属性,这些属性的大量实例可以表达为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或者以XML等形式进行置标,从而能够利用数据库系统或各类应用软件进行管理。可见,以元数据为中间对象,可以利用数据库实现电子文件的有效管理。

注释: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对策

 

高校基建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至今,高校档案管理基本按照这两个“蓝本”执行,而社会上档案观念的转变、监理制度的实施、对基建工程审计的加强,使基建档案的特点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也导致目前基建档案的库存状况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所以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亟须改进。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的扩建、新建;后勤服务中心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理、危房鉴定、房产部门办理房产证,以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经济纠纷的调解等方面,由此可见基建档案的重要性。

要更进一步科学化地管理好基建档案,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目前高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元化也必然带来管理的多重性,从而增添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对高校基建档案自身的质量、项目的齐全性、数据的准确性、查找的方便性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抓住基建档案的特点,是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主要有以下七点:

①专业性,集中表现在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

②成套性,基建工程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的,规律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科技文件。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包含了从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文件、进行地质勘查、设计招标、签订合同等全过程文件,要把整个工程的来龙去脉清楚显现。

③现实性,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其它文件材料归档后,基本上完成了现行功能,多半是用来历史查考,而基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是在较长时期内发挥现行效用。

④广泛性,档案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从工程项目建议书到竣工验收,档案材料来源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设计部门论证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建设、监理单位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质量评定以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的合格证书、检验报告等等都使基建档案材料具备了广泛性特点。

⑤复杂性,基建档案涉及地质、气象、环保、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供变电、消防等多种专业内容,这些专业有机地融合才能完成一个建筑单位工程,也带来了专业内容的复杂性。

⑥庞大性,基本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往往较大,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以及项目归档文件套数多等因素,使得最终形成的基建档案数量远比其他技术活动行程的档案多。硕士论文,档案管理。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施工图纸的变更部分没有重新绘制到竣工图纸上;项目文件涉及单位多,收集不齐全;学校立卷制度不细致等等;从大方面讲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①档案意识不强,归档材料质量不高。高校基建部门以及主管领导对基建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建管理人员严重存在着“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能经常发现有些工程项目档案内容丢失,图物不符,不少材料分散在承办人和技术人员手中,其中设计变更、施工记录等的遗失最为常见。严重者还有管理人不交接、不存档,“人在资料在,人换资料失”的现象。一般情况,高校仅能做到目录级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没有相应的材料和电子资料。具体材料又常常是复印件或者用铅笔、圆珠笔书写等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地下管网工程等也普遍存在没有及时记录和编制准确的资料、数据等竣工档案。

②管理制度不严格,缺少制度保障。硕士论文,档案管理。虽然国家自1994年1月1日全面要求实施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但由于基建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导致档案工作难落实,管理人员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归档滞后、拖拉甚至遥遥无期。除此之外,在人员、设备经费保障上也不能满足,对专(兼)职人员不能进行定期培训,在这些需要经费支持的工作中,学校往往投入的专项费用很少甚至没有,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机制造成的。

③ 缺乏档案专业人员。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基建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较少,能分配给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严重不足,既熟悉基建业务又熟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一名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能在了解基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文字信息处理技能和熟悉数据库技术,因为“新校区”建设工程浩大,没有相应地信息化管理手段易导致资料的遗失,这一点普遍存在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办法

①制度要健全,约束机制要完善。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细则实施是不够的,要根据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好符合学校或者基建部门特点的制度,它并不是按部就班。基建档案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集科学性、严谨性、特定性于一体,力求完整、齐全、系统、准确。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组织结构和明确岗位职责,不仅在校级有管理机构,而且基建部门也应设立专人负责,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才能提高档案收集的准确性,减少收档人员工作强度。

②执行要坚决,归档管理要同步。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因此,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和交接制度。按章管理,能使基建档案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基建档案资料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提高档案的卷宗质量,应坚持基建档案“三纳入”、“三同步”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加入比如:每月技术例会检查,重点工作归咎;档案管理部门参加成果鉴定,工程竣工验收,专家会谈等活动。做到边施工边整理,软硬件同步进行,保证竣工时,竣工档案完整齐全,从而使归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③领导观念更新,硬件投入加大。搞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实实在在的支持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工作关键,只有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才能将基建档案纳入工作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分配各科室工作,形成网络,责任到人。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同时,逐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提高学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和立卷归档单位的工作效率,把繁重的组卷、调卷、抄写卷内目录等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逐步变手工操作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管理,添加必要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等。

④多方协作,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流程。由于基建档案牵扯单位较多,常涉及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等,因此需多方密切合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基建投资日益增大,建设工程也逐年增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为学校基本建设做好重要的历史记录,适应形势,满足学校的整体需求。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2010年第二版

[2]黄福如.高校合并后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8)

[3]刘梅.关于高校新校区基建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

第5篇

【关键词】 医院;基建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硬件设施的更新已经成为了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过程中,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确保基建档案的准确、完整、归档与建设的同步,是每个基建档案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也是需要每位基建档案管理者不断的学习和改进的。

1 加强管理意识

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搞好基建档案管理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医院领导首先应具备较强的档案意识, 将档案工作列入到医院的管理日程, 纳入到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纳入到年终考核目标, 建立专门档案机构, 配置专门档案人员,制订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收集、整理、保管、登记、使用等行为。

2 严谨收集管理

确保档案真实完整基建档案资料种类多而且复杂, 包括土建、水暖、电气、电讯、安全等设备, 有表面的、隐蔽的, 有临时的、永久的, 有文字的和图纸的, 对待每类材料, 首先都必须认真核实、登记, 造册立卷, 保证做到案卷质量的完整、准确。一项基建工程都是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的, 形成的材料都有其规律性, 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即/ 依据性文件材料0、/ 基础性文件材料0、/ 施工文件材料与竣工图0 和/ 竣工验收文件材料0。归档的重点是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形成不同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 特别是全套的图纸, 只有把握其档案的规律性, 才能保证档案的真实、准确。

收集阶段是档案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 由于基建档案的数量大、种类多、形式复杂, 需要细心和耐心收集。每个工程项目都包含由事先论证、报批、批复、计划安排、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和验收使用等九个阶段, 每个阶段形成的档案材料都是有规律性的, 表现在时间的延续性和内容的关联性, 抓住时间和内容这两个特性是保证基建档案完整齐全的重点。

(1) 必须及时收集基建档案材料。近几年, 各级医院的改建、扩建工程逐渐增多, 边报批、边设计、边建设的事情经常发生, 这就给档案的收集带来很多困难, 如果档案工作人员不了解情况, 不及时进行收集、整理, 文件材料就可能导致分散、零乱, 甚至遗失。

(2) 必须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医院的档案部门应与基建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监督, 严把基建项目材料的质量关, 要求施工部门先出图再施工, 以保证项目材料的完整性, 使其不漏页、不缺项,做到有物必有图文, 图物相符。充分做好基建前期的收集、核实工作, 力求后期的整档工作完整、齐全、真实。

(3) 必须把握基建档案材料的阶段性。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指导收集工作, 工程初始阶段, 档案部门要求施工方先出图再施工, 以保证图纸资料的完整性, 做到有物必有图, 图物并且相符。工程施工阶段,要对工程技术资料实行/ 动态管理0, 档案人员应该走出档案室, 深入到工地, 了解施工的进度, 统计施工、设备安装和实验活动的原始记录, 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变更和设计通知单等系列文件材料。竣工前阶段, 把基建项目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在竣工前,做好竣工图纸和资料的初步验收和整理工作, 逐一登记, 发现漏洞及时补缺, 以便于归档资料的完整和准确。

工程验收阶段, 必须要求具备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资料。一项工程在交付使用之前, 认真做好工程竣工档案验收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是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的需要, 也是为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提供依据。因此建设单位在收到施工

单位递交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 在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前, 必须会同档案人员事先审查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资料是否完整, 如果不完整就按照国务院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6的要求, 不予验收, 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竣工审核阶段, 基建档案经过医院基建部门严格审核后签字, 再报上级有关监督部门审核, 在确认无误后交城建档案馆一套, 医院档案部门留置一套。

3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规范服务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信息资源之一, 使用才能体现出它的独有的价值。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主动参加医院的工程建设管理, 加强依法治档的力度, 规范档案的统一管理, 使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 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对推动医院 经济 可持续 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医整理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医院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涉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 研究 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也有利于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级建设单位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5 结束语

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的财富 随着医院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这就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和 社会 的财富。收集、管理和保护好这种资源是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张星黔. 浅谈医院基建档案管理[J] . 贵州档案, 2002(4):34

[2] 徐 震.医院档案管理达标工作浅讨[J].中华医学论坛,2003,2(8):64.

[3] . 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医院管理论坛,2007(3):58

[4] 王传宇. 科技档案管理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主要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其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1.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3.档案的标准和规范建设。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逐步形成关于中国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

4.档案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建设。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关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途径

应该遵循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改进思路,从各方面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1.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大致包括档案馆库房建设、档案馆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及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等等。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2.加快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

3.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i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二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用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索、查询服务;三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邮电信息网络等,将档案信息出去,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四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并向公众。

4.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课程的课时。

5.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关联性,如果不在制度上和文件管理要素上对业务系统提出要求,比如提出元数据要求,就可能使业务系统自然生成的电子文件无法长久保存。所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的整体系统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国的电子文件管理中提出的全程管理、前端控制思想,就是对这种理论的合理诠释。但是,档案有档案的价值取向,对电子文件的管理要素的控制,不能取代对档案价值的判断和对文件的取舍。特别是在信息膨胀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正在积极建设网络文件中心。这种热潮的基本出发点是,对分布在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中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管理,有的采取集中存储、集中利用的模式,有的采用备份中心的模式,有的采用存储目录、逻辑归档的模式。网络建立的广泛联系,为各种模式都提供了支持条件。无论是物理集中,还是逻辑集中,电子文件中心都不能以文件的集中取代文件的档案化过程。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电子文件的大量堆积的局面。无论采用何种理论模式作为指导,在电子文件运动整体环节中都不能取消“档案化”的环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档案 信息化建设

Abstract :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thinking on strengthening the college archives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1.正确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管理,保护档案资料,提高档案利用率。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重新认识档案管理的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信息社会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

1.1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涌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高校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 体制的变化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问题、档案工作参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高校档案界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回答。

1.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人类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公开与信息利用的社会公平。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认真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1.3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提高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确立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阶段和电子档案工程阶段。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阶段主要是对已归档的传统档案采用计算机模拟传统手工工作方式进行管理,目的是开发信息资源,保护档案原件。电子档案工程阶段标志着档案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在新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完成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它改变了传统观念对电子档案的理解,有着自身特有的概念与特征。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有新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档案管理的管理对象、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服务形式等都会区别于传统档案,并形成档案管理与服务网络化的基本框架。

2.新时期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2.1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

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部门要以国家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依据,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的实时接受、归档、管理和利用,确保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及时、完整、真实、有效的保存在档案部门,为“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2.2加快馆藏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要从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方便利用这出发,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录及的检索和下载一个表格等,而应当提到新的高度,要适应信息化的需要、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利用效率的需要,保证查得快、准、全。要在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上下功夫,做好原有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强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加快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全文检索的全面过渡,为档案利用提供最大方便。作为实施的领导要充分意识到数字信息资源是根本而硬件是手段,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全文录入、系统设计等环节上,特别要优先对一些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

2.3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包括两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二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要增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加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利用安全上既不能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密,将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公开或未设置访问权限,又不能只强调保密而限制利用,使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过少,应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的原则。

3.有效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3.1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整体水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包括了档案信息化的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网络,关键在软件。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包括: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语言翻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是解决某些具体应用问题的程序,如: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软件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平衡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务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只有做好基础建设,才能稳步、健康、高效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3.2高校档案馆的经费投入

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学校领导对现代化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通过Internet、CERnet网可以看到,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的重视,预示着经费的加大投入。档案馆自身也要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造血功能。近年来,许多高校拨专款给档案馆购置了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3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如何,关系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档案人员是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相互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档案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现代化的管理和应用,否则就无法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根本无法介入到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管理中去,更不可能高质量地实现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和服务。所以,高校不但要为档案部门配备计算机专业人才,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及业务水平适应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优化档案队伍整体结构,为创建高校档案工作新模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薛四新.电子校务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J].行业,2003,(3).

[2]郝晓艳,王桂芳.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飞跃式的成长,科教兴国,教育的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入与高校现代化要求的加大,高校基建工作大跨步地展开,高校基建档案是对它的全程记录,在基建工程的统筹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从我从事这个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以来,根据我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各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现状的了解,目前高校基建档案工作不尽如人意,管理不系统,有些资料严重缺失,这不仅对基建工作历史记录的完整性的严重破坏,也不能为今后基建基础设施的实施提供合理的资料,使得基建工作依旧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成为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很难实现行之有效且符合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自身特点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也成为空谈。基于此种情况,我对高校基建档案的思考与讨论工作就此谈一下看法。 1高校基建档案内容概述及特性 所谓的高校基建档案就是指高校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从筹备、决策、立项、审批、勘察、招投标、设计、实施、监理到竣工交付过程中,直接、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图纸及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资料。它是校园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检修等活动的直接记录,也作为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扩建的依据和凭证,成为高校档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分为依据性文件、基础性文件、工程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验收文件、基建财务文件、监理文件等类。 从定义和内容看,除了具有一般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信息性、价值性等普遍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这些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基建档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历史资料的作用

高校基建档案用大量的文字和数据,如实地记载了校园基建工程从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及运行管理全过程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项目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构建设计、组织施工、后期改建等方面的情况,真实地提供了投资计划、预算、决算等落实情况。一套完整的基建工程档案,除了有大量的文字、数据记录外,还有相应的一系列的图纸、表格,给人以具体、直观、形象的展现。因此,在具有一套完整基建档案前提下,再现某项基建工程全面貌的工作就显得轻而易举。 1.2历史凭证的作用

基建档案在记载一项项基建工程的同时,还记载着学校的总体布局和远景规划。记录历史的文字、数据、图纸、照片等不仅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的历史反映,也是考究高校基建工作历史和研究高校基建工作前景的科学依据。通过连续的、整套的高校基建档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高校基建状况,并从中描绘出基建工程的发展历程,是对前期基建工作历史概述的有效凭证。 1.3对以后的基建工作起到参照作用

基建工程的各种统计、报表、维修、扩建、改建等离开基建档案都将寸步难行。基建工程设计档案一般已经过了施工考验,承受了实践的检验。重复利用或参考这些图纸和资料,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可以加快速度,还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及经济效益。2当前高校基建档案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基建模式的转变,内容越来越繁杂。高校基建档案工作面临的瓶颈问题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依旧集中在基建档案自身收集、归档、查阅、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具体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思想上不重视一直以来,基建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是较不受重视的类别,高校的基建工程部门以及主管领导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远远不够,档案部门的宣传力度也很局限,学校基建部门也往往重视不够,在基建档案管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造成一些基建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的思想。建筑物竣工后,竣工资料随便锁进自己的柜子,以方便自己查阅。由于人员的更换,非常容易出现资料遗失、不完整、破损的现象。

2.2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

基建项目的形成是一项周期性长、专业性强、完整性高、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在每一步基建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材料产生,面对如此多且繁杂的材料,收集就需要格外的细心和专业,这就对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素养,还要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然而,目前符合这种要求的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比较缺乏,是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绊脚石。 2.3归档的基建档案质量不高

根据平时归档,整理的基建档案材料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基建档案材料普遍质量不高,如图纸的整齐程度、清洁程度等。还有一些归档材料或图纸上随意使用铅笔、圆珠笔及红色、纯蓝墨水等不符合归档要求的笔墨书写,有的材料被多次涂改,字迹模糊不清,有些图纸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竣工图编制不规范,竣工资料不全。竣工图没有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中相关责任人审核签署漏缺严重,竣工图章不符合规格,存档图纸不全,或者被磨损严重,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工程实体的实际情况。

2.4基建档案归档不够完整

基建档案缺失大体分为:一些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等依据性文件缺漏不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由于中标单位外发包或归档不及时等导致资料散失;施工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不可见性的相关档案材料,如隐蔽工程设施图、地下管网等,在收集时的疏漏或缺失;有些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忽略对全过程文件资料的完整归档,特别是忽略了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建设后期形成的交工验收文件材料、工程监理等方面的材料,造成基建档案的成套性、完整性存在缺陷;严重影响到以后的使用查阅。

3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学校主管基建的领导、基建部门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加强对基建档案建设意识,确立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二)增强学校基建部门收集档案的责任感

只有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才能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以基建处为责任主体的组织机构,明确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基建部门作为基建管理者和基建档案的形成者,应有专门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并有专职档案员负责收集资料。基建工程初始就与建立档案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过程要与竣工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与提交一整套合格的竣工图同步进行。

(三)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档案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领会现代化管理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基建专业基础知识,更要熟悉工程项目建设流程,知道基建档案中四大部分资料即工程准备阶段资料、监理资料、施工阶段资料和工程竣工阶段资料是如何收集和整理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基建部门工地代表要注意工程变更,及时查验、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变更记录和竣工图绘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把完整的、系统的、准确的施工变更数据和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工地代表,确保基建竣工档案是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四)逐步完善基建档案现代化管理

随着高校办公系统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档案馆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步现代化,基建档案归档形式必须更新。因此,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过渡。采用科学、先进的应用软件进行档案信息的存储和利用,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材料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转化为可以自动检索、网络化运用的技术。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成果除纸质的蓝图还要有电子版图纸;施工单位的工程变更可以直接在电子图纸上修改、标志,交存电子版竣工图纸;与建设有关的文件进行电子存档,建立电子目录。建筑项目的相关信息如工程名称、立项批文文件、工程规划建设许可证号、工程施工许可证号、施工单位名称、合同价、审计决算价、交付使用时间、竣工面积等内容,以建筑物为单位,逐一形成电子表格。在后期档案使用时可以直接检索、统计和查阅,同时可以实现远距离传递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农彦浅谈高校基建档案的建设

[2]林端庄,高校基建档案科学化管理探析[J]. 福建建设科技,2007(2).62-63

[3]陈晓伟,吴欣.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9(5).45-46.

第9篇

在党校日常教学和科研管理活动中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档案,这些档案是党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记录,具有较好的查考价值,能够为党校日常管理及教学提供可靠的原始依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基层党校档案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需要做好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确保党校档案工作能够更好的为党建的管理和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意义;策略

档案管理工作对专业性和政策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党校档案作为党校办学和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件资料,记载着党建的历史,对党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需要对基层党校档案资料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好党校档案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更需要努力提高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基层党校档案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展的需求。

1加强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有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

基层党校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档案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有效的降低了档案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而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档案可以实现即时查询,能够快速的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有效的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查询工作的负担。同时档案借阅过程中直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而且能够自动产生催还记录,能够及时对借阅者进行催还。而且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后,档案部门则会不仅仅是对档案进行保管,而成为整体单位内部的信息中心,档案利者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查阅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1.2实现了档案管理与信息电子化的有机结合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技术不断结合,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对档案进行整理和保管,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的推动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工作也会越来越规范化和标准化。

1.3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形势发展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基层党校对档案的管理与形势的发展要求是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运用信息化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

1.4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的操作技术,还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计算机,懂得数据传输的技术。这样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不能适应信息化进程的需要,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出现了复合型人才奇缺的尴尬局面。针对人员素质低的现象,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只有这样通过学习和熟练运用计算机业务技能来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

2做好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

2.1加强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

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需要以《档案法》为核心,进一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构建完善的档案行政法规体系,抓好地方信息化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对档案信息化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规划电子文件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格式等,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整理、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电子文件的保管和存储方面的安全制度,有效的保证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更好的促进党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加强网络及其安全系统建设

目前网络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料,而且许多带有一定的密级,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信息时,必须采取信息"管理一条线"的原则,将保密及本单位业务需求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充分实现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及文档一体化和安全保密工作和技术应用的同步。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网络的技术先进的实用性和较完善的安全保密性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在技术上要不断更新保密手段,在管理上要严禁信息上网,对已经上网的信息要做好系统和数据备份。

2.3加快档案系统数字资源建设

档案系统资源的建设是指现行应用系统归档文件的收集和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两部分内容。现行应用系统归档文件的收集主要是指电子政务和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的电子文件。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即利用专用扫描设备如工程扫描仪、文档高速扫描仪等设备对馆藏的图纸、文档、声像等档案进行扫描和处理等工作,从而实现纸质档案向电子文件的转变。档案数字化发展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以纸质档案为主体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2.4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档案知识,而且还要熟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自身的工作。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基层党校需要做好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于在职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使其在培训中能够更扎实的掌握分档案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熟练对计算机和网络管理软件进行应用。同时基层党校还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为档案管理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掌握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3结论

基层党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基地,在新形势下,需要对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基层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基层党校档案工作更好的融入到信息社会中来,培养出更多的基层党员干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鹏.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3(2):15.

[2]李丽青.试论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4(2):5.

第10篇

(一)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涌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高校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问题、档案工作参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高校档案界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回答。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人类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公开与信息利用的社会公平。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认真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二、新时期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

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部门要以国家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依据,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的实时接受、归档、管理和利用,确保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及时、完整、真实、有效的保存在档案部门,为“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二)加快馆藏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要从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方便利用这出发,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录及的检索和下载一个表格等,而应当提到新的高度,要适应信息化的需要、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利用效率的需要,保证查得快、准、全。要在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上下工夫,做好原有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强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加快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全文检索的全面过渡,为档案利用提供最大方便。作为实施的领导要充分意识到数字信息资源是根本而硬件是手段,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全文录入、系统设计等环节上,特别要优先对一些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

(三)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包括两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一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要增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加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利用安全上既不能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密,将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公开或未设置访问权限,又不能只强调保密而限制利用,使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过少,应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的原则。

三、有效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整体水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包括了档案信息化的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网络,关键在软件。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包括: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语言翻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是解决某些具体应用问题的程序,如: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软件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平衡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务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只有做好基础建设,才能稳步、健康、高效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高校档案馆的经费投入

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学校领导对现代化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通过Internet、CERnet网可以看到,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的重视,预示着经费的加大投入。档案馆自身也要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造血功能。近年来,许多高校拨专款给档案馆购置了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11篇

一、关于我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关于我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我校现有档案室两间,面积40多平方米,有各类档案、资料600多卷(册),其中文书档案160卷,教学档案360卷,资料110册,现有管理人员1名。近年来,东阿县委党校档案室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档案法》,坚持档案工作的政治性原则,从散乱丢放、灰尘密布的状态中整理出各类档案220卷,资料120册,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损失,丰富了收藏,完善了检索工具。同时以机关档案为依据,积极参与编使修志,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但是随着党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学员数量的日益增加,给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2.目前基层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2.1文件材料收集不齐

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为整理文件材料做物资准备的,没有收集工作也就没有档案。文件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直接关系着整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着档案的质量,以及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效果。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有些文件没有及时送到管理员手中,造成部分文件丢失;还有些科室为了自己查阅方便,对有些会议、文件材料藏而不送;还有些科室领导处理完文件后,没有及时把文件处理结果反馈给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文件材料不齐,有头无尾,给文件归档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2.2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基层党校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过程中,只是大致规定了一些需要归档材料的内容和项目,而没有明确规定归档的时间、要求和具体奖惩措施。特别是对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常规性的监督、检查,很少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成了一种自发的行为。制度的缺失使得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划、工作程序和工作细则,有些单位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室,最终导致党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2.3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首先党校个别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档案文件材料管理不规范,归档材料不系统不完备,甚至有些档案材料流失。其次党校教学、科研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清,对教学、科研归档工作认识不清,不能及时上交教学和科研工作档案,个别人员甚至对档案归档持抵触态度。

二、关于基层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党校档案的定义

党校档案是指党校在日常的教学、科研、行政事务以及其他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党校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声像、表格、文字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加强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提高党校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可靠原始依据,还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2.基层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1党校档案是我党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党的活动影像

通过党校档案的利用,可以了解党的过去历史,还可以规划党的未来,也是反观我党历史的一面镜子。档案可以实现历史的重现。档案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借助档案我们可以很好的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2.2党校档案具有重复利用性,对以后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各级党校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科研、社会调查等等方面的档案,其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程序,可以再工作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2.3党校档案是党校发展建设的可靠依据

党校档案是直接记述和反映党校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了党校优秀教职员工为党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记录了一批批优秀党员的发展历程,是党校发展建设的可靠依据。充分利用党校档案信息,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结合,才能实现党校档案潜在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党员干部。

三、关于基层党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党校档案涉及面较广、形成资料较多,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全校动员,合力支持。首先我校领导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为加强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我们建立健全了档案工作制度,规定档案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同时明确了主管档案工作的部门领导和分管领导,并把档案工作列入了岗位职责。其次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相关部门及人员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支持、配合、参与教学、科研、行政、培训等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存查工作,形成有利于档案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氛围。

2.转变观念,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政府开通了电子政务,企业开通了电子商务,党校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应加快党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首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由于传统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录入、扫描等形式进行数字化处理,才能作为数据库的组成信息供利用者查阅,因此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成为必须。其次注重引进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对已有的非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化的培训,让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接受新理念的培训,更新思想认识,并与时俱进。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园区、大学城、新校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蜂拥而上,每个建设新校区的高校要花几个亿或十几个亿投入到学校的征地、建设、原校区旧房的维修与改造等一系列基本建设。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教学、实验、办公、生活辅助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地下管道和环境绿化等等,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保存价值的基建档案资料,高校基建工程档案资料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高校基建工作真实记录,而且是以后高校发展过程中建设规划、管理及改扩建、维修的重要依据。它记录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其实际保存价值应该受到重视。

高校基建部门工程档案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但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自然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工程档案,就缺少了日常维护和以后改造的依据,基建档案不仅能反映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学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历史记录,也对学校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提供相互要求的依据;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更有利于将来,是高校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

从现在高校基建管理档案来看,高校基建部门现有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档案移交工作被动、管理滞后、归档制度不够健全、权责不明、档案意识不强、档案资料残缺不齐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制约机制。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高校基建档案作为高校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高校基本建设图纸、文字记录、工程价款结算书、审计结论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翻修改造等有关技术资料。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基本建设,从立项准备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直接形成的文件材料。一套完整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包括了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的文字或图纸记录,其主要特点是:

(一)专业性

是指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专业特征。

(二)成套性

是指每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收集和归档。

(三)现实性

是指档案有很强的现实使用价值,不同于其他档案资料归档后是用来做历史查找,而基建档案在学校将来发展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四)周期长

主要是档案要收集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结算等多个阶段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归档工作随着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才能完结,持续时间长,一般为1-2年,大型项目2年或更长时间,时间跨度不可预见。这些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基建档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记录高校建设历史

基建档案承载了高校基本建设大量的信息,它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内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上、地下各种管线等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等实际经过的详细资料。它是从征地、地质勘察、图纸设计、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到各类来往文件、变更签证、图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

(二)对高校的续建和发展具有参考作用

完整系统的基建档案会给后来的建设者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技术人员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在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图纸的设计工作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建设过程不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某高校拟在原教学大楼上加层,该楼的基础设计承载7层的荷载,当时由于资金不足仅建了4层,那么可以直接查阅原始图纸资料,根据设计图纸直接施工。

(三)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

档案的信息价值不仅是项目建设历史的真实记录,而且是工程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改造和将来学校建设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档案具备这样的特征,可以重复利用或参考。工程设计档案已经过实践的考验,通用性很强的设计标准图整理归档后,重复利用不仅可以缩短建设时间,而且还能节省劳动耗费,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益及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

基建档案涉及建设方、招投标、监理、施工等多个部门、施工程序复杂、时间跨度大,直接导致基建档案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滞后点和难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主体单位,只重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硬性指标的效果,对表示工程形象进度的阶段性资料不收集、不整理。在项目竣工接近验收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以往工作惯例编制资料,交到建设单位的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数据。例如建设单位在施工时不慎将地下管道挖断的事经常发生,不是因为技术人员不懂业务而是没有反应施工现场的真实记载资料可以参考。好多学校地下管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后,逐步丰富和错乱起来,自来水管线、天然气管线、电缆管线、暖气管线、雨污水管线等相互交错形成一个蜘蛛网,到最后没有一套完整的综合所有专业的管网图。建设历史悠久的学校,管网图成了某些技术人员脑子里的记忆,随用随想,时间久了,当年的现场技术人员退休后,这样的记忆信息就丢失了,给后期的维修和日常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档案资料编制质量不高

大多数高校对基建档案的管理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或制度可以执行,普遍存在管理意识较差的现象。如果参建的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高,工程资料归档意识薄弱,对于要归档的资料纯属应付竣工资料的要求。竣工图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它是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和记录各种地下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技术文件。许多施工单位不配备专职资料员,整理资料时也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导致归档资料质量不高。多数竣工图没有按实际施工程序进行修改,造成竣工图与实际竣工项目不相符,存在数据误差是一定的;竣工图纸上相关责任人审核没有签字,竣工图纸漏缺竣工图章,或者有竣工图章没有签名,竣工图编制不规范、标识不统一。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资料还不能及时归档,严重影响了后期档案的完整性。

(三)档案资料的数据内容缺乏准确性

施工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变更,没有将这些变更的数据及时反映到竣工资料中,变更执行的程序也不规范,导致竣工资料存在误差或失实。档案管理人员只懂档案知识,没有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技术知识,难以确定归档资料能否反映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判断不清是否图物相符,不能准确识别数据可靠性。

(四)档案资料使用手段有待更新

传统的基建档案主要以纸质、实物为载体,易损坏也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建立基建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的利用,一般是使用者到档案室查阅或借阅,使用者登记借出档案原件。这种使用方法的弊端是,原件借出不能保证安全,一旦丢失不可补救;另一方面频繁使用,原件会破损。因此,传统的档案使用手段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四、加强基建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学校主管基建的领导、基建部门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加强档案建设意识,思想上要认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有效保证基建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校基建部门收集档案的责任感

只有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才能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以基建处为责任主体的组织机构,明确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基建部门作为基建工程管理者和基建档案的形成者,应有专门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并有专职档案员负责收集资料。工作中要坚持基建档案“三个同步”原则,即基建工程一开始就与建立档案工作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过程要与竣工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与提交一整套合格的竣工图同步进行。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领会现代化管理的业务要求标准,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接收新方法、新理论,摈弃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基建专业基础知识,更要熟悉工程项目建设流程,知道基建档案中四大部分资料即工程准备阶段资料、监理资料、施工阶段资料和工程竣工阶段资料是如何收集和整理的。

(四)明确职责、及时收集,确保档案工作有效落实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高校基建部门甲方工地代表要密切注意工程变更,及时查验、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变更记录和竣工图绘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把完整的、系统的、准确的施工变更数据和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甲方工地代表,确保基建工程竣工档案是准确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