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17:3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社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9年3月,广州市萝岗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夏港街道试点,进而在全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2010年11月,萝岗区夏港街道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2012年,萝岗区东区、联和、萝岗、永和4个街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2013年7月,萝岗区九龙镇通过评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农村乡镇型“全国安全社区”。至此,萝岗区五街一镇都成为了“全国安全社区”,在广东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2012年11月,萝岗区夏港街道被评定为广州市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2014年3月,萝岗区萝岗街道、永和街道被评定为“国际安全社区”。至此,萝岗区50%的街镇都成为了“国际安全社区”,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安全社区”数量最多的行政区。
2014年3月,广州市萝岗区安监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谷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详细介绍了萝岗区安监局是如何动员一切资源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并一再强调萝岗区要做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领先者”和“研究者”。
不甘人后敢当先
“安全社区建设是萝岗区安全监管工作的特色,已经连续5年写入了区委和区政府的工作报告。”谷林开门见山地指出安全社区建设在全区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安全社区是如何在萝岗区从“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到“硕果满枝”的呢?
2009年3月9日,在萝岗区安监局局务会议上,时任局长严志明拿着一份报纸向大家扬了扬,指着上面的一则关于安全社区建设的新闻报道说:“当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进的安全社区建设,对于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工作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借鉴。”随后,萝岗区成立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统筹实施工作由区安监局综合法规科负责。领导小组定下的原则就是:边学边干、以学促干。
夏港街坚持边学边干,根据风险辨识的情况,对工作场所等9个领域开展伤害干预工作,尝试性地开展干预工作探索,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例如,在资源整合方面,力量较多地依靠安监中队,没有有效地整合街道内部职能部门、辖区企业和居民资源,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导致工作局面迟迟打不开。针对这些问题,谷林提出,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应以党委政府为“舵主”,整合各类社会单位,有效配置政府内外各种资源,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从而使伤害干预和社会管理效果达到整体最优。谷林还认为,萝岗街镇安全促进委员会应只负责长远战略,不干涉具体事务。目标设定、决策、资源配置和实施由最基层一线专项工作组实现。
2010年6月2日,萝岗区举行全区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仪式,标志着全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2011年,萝岗区安监局获得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颁发的“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014年3月3-6日,萝岗区萝岗街道、永和街道先后接受了来自瑞典的国际安全社区评审专家谷尔邦・琼斯伯格的现场评审。参观之后,谷尔邦对萝岗街道和永和街道的安全促进项目“竖起了大拇指”,并在评审意见中写道:“强烈推荐两个街道成为国际安全社区”。这位瑞典专家还叮嘱谷林,一定要把“八小时以外安全”“外来工安全”“儿童安全”和“荔枝采摘”等安全促进项目的经验写成论文,在国际安全社区大会上进行交流。
谷林说,2009年开始创建安全社区时,主要从抓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入手,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安全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有效的载体。安全社区的推广,使萝岗区各街道社区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的愿望得到激发。群众通过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康园工疗站、义务治安队、社区各类社会团体、专业社工组织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事务中来,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格局初步形成,社区工作活力初现。
谷林在回顾了萝岗区近几年安全社区建设的历程后,欣慰地说,在获得荣誉的同时,萝岗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的认可。谷林和他的同事们,分别成为专家组组长和成员,多次主持和参加了各地“全国安全社区”的评审。
“三剂”合力促安全
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县(区)等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定位呢?谷林给出的答案是:要做安全社区创建的“催化剂”“剂”和“添加剂”。萝岗区非常注重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统筹和指导作用,加速资源整合,推动共同治理。
如何做好“催化剂”
萝岗区安监局摒弃了安全社区是对社区安全的认证、是安全的“达标”工程的错误认识,各任领导始终认为,安全社区建设是安全社区能力的建设,可以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状况。安全社区建设强调整合资源,需要借助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工作,经费、资源的渠道要多样化。因此,萝岗区安监局协调政府及财政部门加大经费投入。2013年起,萝岗区安全社区建设经费实现了翻番,每个街道每年50万元,各街道还从机动财力里至少按1:1配套。
谷林坦言,刚开始建设安全社区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会做”。怎么办呢?只有先培训。“明白人”是安全社区建设的关键,培训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建设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步骤。萝岗区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安全社区专家和建设经验丰富的同行请到本地培训,从概念到实施,手把手地教。萝岗区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多批次组织街镇到建设成功的地区学习。
如何做好“剂”
安全社区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整合资源,萝岗区安监局作为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依靠安委会这个平台,积极协调萝岗区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去。
萝岗区利用安委会考核机制,将安全社区工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组成部分,用考核“指挥棒”督促有关部门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谷林举例道,如果街道获得了“国际安全社区”命名,将在年终考核时直接加5分,而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则加3分(总分100分)。
如何做好“添加剂”
萝岗区安监局积极参与到街镇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直接提升了各街镇安全社区具体促进项目的工作质量。萝岗区安监局局长赖曦东经常带队到街镇指导安全社区建设,上任3个月就下到街镇14次。萝岗区各街镇在安全社区建设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区安监局综合法规科工作人员和街镇一起“战斗”。谷林说,他经常直接到街镇上班,针对安全社区建设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与辅导,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如:伤害分析、干预项目设置与实施、评价及报告撰写等。
持续改进无止境
2014年1月22日,萝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创建目标为:到2015年底,基本形成有效的安全社区建设体系,健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等。谷林说,安全社区建设体系位居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区“六大体系”第一的排序,足见萝岗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萝岗区在广东省第一个实现了所有街镇“全国安全社区”全覆盖,并有一半的街镇获得了“国际安全社区”命名。谷林信心满满地说,在巩固创建成功的基础上,萝岗区将继续向着力争2015年底全区“国际安全社区”全覆盖的目标迈进。
通过中国知网用“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社会”“成人教育、文化”“成人教育、公平”等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得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发现,1990年到“十五”末期(2005年)的15年间,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相关度大的论文才90余篇;而“十一五”到“十二五”中期的7年间,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相关度大的论文数量已达100余篇,呈现出论文数量不断递增的态势。此外,不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成人教育问题,诸如《成人教育功能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视野下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主体研究》等,充分显示了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被逐步关注。
二、“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主要内容
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还不十分丰富,但研究已广泛借鉴了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中主要理论流派的经典理论,也积极运用了新兴的社会学理论。李峰从教育社会学中经典的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对成人教育问题进行了述评,并提倡研究的多元取向,兼容三者所长。知识社会学尤其是许茨的知识社会学也开始被运用于成人教育研究,叶剑结合了一些实例展现了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和创新、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等问题进行讨论,彰显了许茨知识社会学在成人教育领域的价值。崔爱林,薛滩则以新兴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为启发,全方位看待成人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出打破原来孤立封闭、各自分离的成人教育状态,通过资源重组达到优势互补;重视成人教育专家系统的建立;运用信息技术使在场和缺场学习方式相互结合等。而李苏娟着重研究了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中的自我认同理论,并提出成人教育研究应该走进成人“生活世界”,积极促进成人的“自我反思性建构”。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内涵的不断扩充,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域也日益拓展,各领域研究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成人教育社会学框架日益完善。
(一)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十一五”以来的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更加具体细化,主要涉及四个面向:一是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诸如社区成人教育对“城市新市民”的继续社会化功能的研究;二是再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也引起关注,于金翠指出成人教育可以激发进城就业农民参与再社会化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成功进行职业、社会规范和角色的再社会化;三是正、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得到重视,如谷文华从博弈论角度对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进行宏观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成人的社会化实际提出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因应策略。何爱霞则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下,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阐释了反向社会化即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社会化,提出反向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区来实施成人教育,并指出反向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另有研究提出的“文化反哺”的概念即是反向社会化的另一提法。此外,关于高校成人教育社会化或成人教育社会化的论文中的“社会化”概念更多的是指构建成人教育办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不同于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的成人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二)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发展的,而优秀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又是通过各类教育的发展得到实现。因此,关于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向来是成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十一五”以来的相关研究在对之前研究成果吸纳提炼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如高志敏认为,我国成人教育内部文化方面存在理念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的脆弱问题,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成人教育的“由弱变强”的趋势;在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关系问题上,他特别强调社会文化施与成人教育的影响作用,认为社会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激励、规定、供给作用”;反过来,成人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扬弃、调合及创造功能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多元文化与成人教育方面,他指出多元文化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五个“约定”的规制,并提出了回应“约定”挑战的文化选择。何爱霞则指出多元文化在为成人教育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成人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乃至评价提出了全面性挑战。此外,她还提出了“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尤其是前喻式成人教育对成人教育的独特作用。另有学者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以宏大的成人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如曾青云、郭凌雁基本梳理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脉络、文化动因、文化诉求的基础上,努力追索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蕴义、文化价值、文化路径。郑义寅,丁昶玮引入文化资本理念,廓清中国成人教育变革的理念与思维,反思与叩问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指出文化资本重构理念对我国成人教育未来变革的影响。
(三)社会分层和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而社会流动则主要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变化。社会分层体现了社会群体的结构性差异,反映在成人教育方面,体现出了成人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十一五”以来对成人教育公平的研究方兴未艾。晋银峰对改革开放前后的成人教育公平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从教育权利差异的群体化、教育价值取向的精英化、教育实现途径的正规化向教育权利实现的社会化、教育价值取向的普及化、教育实现途径的非正规化转变。罗永彬和李康林则分别基于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我国“成人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此外,不少硕士研究生直接把“成人教育公平”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社会流动作为社会分层研究的延伸和深化,其与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十一五”以来的成人教育学专著及相关的立项课题都重点关注了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社会流动串起了成人教育社会学诸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社会流动、成人群体尤其弱势群体社会流动、职业流动等。如林文广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了包括城乡流动、地域流动和水平流动等,为社会成员寻求工作岗位和社会位置提供了公平的机制,并提出必须不断健全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更好的利用它为我国社会合理、良性的社会流动服务。曾荣青、贺义梅则特别关注了外来女工的流动,指出外来女工自身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传统的性别意识和社会职业歧视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外来女工只停留在水平流动的基础上,而垂直流动的发展性较小。成人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教育性质,能帮助外来女工获得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高,成为她们实现垂直流动的最佳渠道。
(四)成人教育背景下的社会群体研究
成人教育背景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可分为成人教育者群体、成人学习者群体以及学与教组合群体。成人教育者是指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在“十一五”以前有较多论述,而“十一五”以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成人学习者群体,尤其是从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视角对成人学习群体展开研究,特别关注了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方法、手段、效果及角色定位,成人个性发展等。如姚远峰从社会学角度归纳得出:成人学习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来自社会,其目标是为了适应变动不居的知识经济社会,并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帅良余在学习型组织条件下,研究成人学习、成人个性发展。从成人个性发展的视角看,将社会学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结合进行个性理论分析,使得个性以及成人个性发展与成人学习、学习型组织之间建立联系,为分析成人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彭景阳用社会学的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网络条件下成人学习者的角色类型与冲突,提出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调适来进行协调和解决。
陈晓新指出学习型社会下的成人学习者角色对传统的学生角色提出了挑战,论述了成人学习者角色与学生的“边际人”角色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成人学习者角色的定位、影响成人学习者角色发展的因素及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不同成人群体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也是一大研究重点,这也是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方面,包括对农民、失学无业青年、老年人、工人、干部等不同群体的研究,其中研究主要针对农民,具体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农村流动劳动力、“城市新市民”(失地农民)以及农村女性等,主要是从社会流动、继续社会化及社会文化三个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研究中体现出了研究者的人文关怀。
此外,成人教育社会学还从教育的维度进行了多样化研究,包括对社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社区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有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功能等,提出对创建“生态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具体设想,以最终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主体、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性等,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展开。
三、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上述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不足。
1.课题立项少,研究队伍仍薄弱课题立项、课题成果及著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研究者对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是全国性的重大课题并不多,不能形成全国或区域联动的研究格局,总体上呈现出小而散、不系统、各自为政的研究态势,没有太多的著作或丛书出版。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队伍仍不强,研究人员不多且较集中在少数大学或科研机构,没有形成合理化的结构,年长学者大多非本学科科班出身,理论功底相对欠缺,中青年学者尚未形成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又没有促使研究队伍形成合力的科研机制,从而导致研究内容较分散、不深入、欠系统。
2.研究领域窄,关注群体较集中从研究领域看,关于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的研究已逐步往纵深处发展。继续社会化、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等在继续深化的同时,应拓宽对社区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从现有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关注的群体看,农民是研究的聚焦点。随着社会变迁,还应顺应时代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不仅要关注弱势群体,还应关注强势群体,包括是否是强势群体占据了大部分成人教育资源及成人教育对强势群体影响等,因为成人教育不只是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类型,由此可以产生强势与弱势群体的对比研究。
3.“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既有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成人教育”,更多的是探讨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模式、机制等,而对“社会学”的关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谓“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有些研究虽然冠以“社会学”研究之名,但是并没有彰显社会学研究的特色,并未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有些研究虽然运用了社会学中的理论,但是运用的较为生硬,理论分析不深入;另外还有研究简单套用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再加上“成人”二字,并未仔细辨别出不少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在借鉴这些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成果时,不可简单移植。应把握住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以显示出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独特质感及成人教育个性特色。
4.研究取向偏离,研究方法单一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两种取向,即以构建起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为目的的理论体系取向和以解决成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目的问题取向。由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很成熟,加之我国不少成人教育研究者习惯于采用问题研究取向,理论体系取向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并不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此外,研究方法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整体上研究方法仍较单一,还不太借鉴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诸多研究方法,以致研究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未能向纵深发展,这也是影响学科地位的一个原因。
(二)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回顾和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展望其良好的发展未来。
1.研究领域继续拓展,研究层次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仍然存在诸多未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方面,如成人教育办学体制、成人教育技术、强势成人群体的社会学分析等。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密切互动性。“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环境优化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重任务,“十二五”时期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会不断催生出成人教育社会学横向上更多的研究领域,也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往纵深处发展,阐释更深层次的问题。
2.研究力量持续增加,研究成果更加丰硕除以高校成人教育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专业化程度高的专家、老师为主力外,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队伍还包括: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学或社会学的研究生将研究兴趣定位于成人教育社会学,作为一股新生研究力量不断扩大研究队伍,同时也因为接受着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熏陶,将触发更多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此外,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政府机关和行政机构中成人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若能再结合相关理论,形成的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将会是更加饱满有力的。
3.注重理论研究取向,寻求多种研究方法现有研究多采用问题研究取向,而多采取理论研究取向是成人教育社会学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学科独立、学科成熟。学科地位的建立与巩固不仅依赖理论体系的构建,还与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关。在研究中可以积极采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谢维和曾指出教育社会学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除一般的社会科学分析与研究方法,还包括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本身,以知识作为基本工具研究教育活动等。现有研究已出现运用社会学分支理论以思辨方法分析成人教育,如现代性理论;也尝试用知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如运用知识社会学理论分析;也出现运用生活历史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又如田野调查法、人类学的民族志法等,是成人教育社会学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