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修总结与反思

研修总结与反思

时间:2022-10-10 06:04:50

研修总结与反思

第1篇

教师研修是教师教学水平进步的一种有效方法,那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潜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潜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用心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潜力。用心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忙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齐备课,一齐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潜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能够是备课心得,也能够是教学体会,能够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能够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必须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必须能更上一层楼。

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报告做为一位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学校修建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本校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借助同伴互助的提升教育理念,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我将个人的校本研修情况总结以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进步自己的理论素养。

1、展开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进步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展开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以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收获颇丰。

2、积极听评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渐进步,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进步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是碰到了甚么困难,是否是调剂了教材,为甚么调剂教材;

反思上课时是否是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题目,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切把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而且,留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自我反思也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检讨、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 各个方面的题目。按教学的进程,我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仰仗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哪一部份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哪一部份难度大,需要小组合作交换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中,又有哪一部份需要引导。小组合作交换时采取怎样的方式合适。教学中的反思,对发生在教学进程中的题目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学生独立思考时,对学困生多加关注,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及时观察采取的方式是否是最好。

4、同伴互助,在共享经验中成长。

同伴互助是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在研修活动中,我们在反思的同时,开放自我,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商讨、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熟悉和思考,并对自己感爱好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换,增长自己的见识,开辟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

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本身不足,进步本身能力的方式。

3、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

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遵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总之,在工作中,通过个人研修,使我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很大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为这最光辉的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教师研修个人总结时间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20__――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在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教师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第3篇

一、“两体六互”模式的提出与构建

“影子研修”,也称为“体验式培训”“跟岗培训”“贴身培训”“影子工作”,是一种针对专业人员的现场培训方式。

在实施“国培计划(2012)”重庆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名师异地脱产研修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影子研修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原因有二:其一,重庆市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尚在成长之中,据统计,目前仅特级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80余人,可以担任名师研修指导教师的人选严重不足。其二,名师班的学员是从各区县遴选出来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基础,普通骨干教师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必须创新原有的“师徒”模式,改变影子学员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两体”即构建“合作研修共同体”,确立“导师学员双主体”。“合作研修共同体”是指导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在名师影子研修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指导教师和影子学员都是学习者,是一种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关系。 “六互”即“互学——互研——互构——互助——互动——互进”。

二、“两体六互”模式的实践

我们针对指导教师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变“师徒结对”的教学关系为“强强联手”的合作研修关系,让学员和导师在研修的过程中携手共进。

(一)“两体”模式的构建

首先对指导教师进行了选拔和培训。我们制订了指导教师选拔标准:第一,指导教师须具有市级或区级骨干教师资格,在教学或教研中有一定的特色或优势;第二,须有持续改善教学的愿望,较强的课堂研究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我们主要围绕影子研修的目的和任务、“合作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导师学员双主体”的职责、“六互”模式的操作与运用来进行。

同时,我们召开影子研修动员大会,让学员明确影子研修目标,提出“四个一”的研修任务:学员与导师共同研制每一节课的教案,共同上好凝结集体智慧的每一节课;学员要上一节体现前期培训成果、体现出教学行为转变的高质量的汇报课;学员要策划、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在研修期间,要确定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实证研究,并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学习与研究、观摩与实践的融合,我们提出,学员和导师在研修中应树立六个意识:课程意识、教学意识、目标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成果意识。学员与导师应共同经历观课互学——备课互助——改课互研——上课互听——评课互动——研课互进的过程。

(二)“六互”模式的实践

1. 互学

即相互学习。“合作研修共同体”成员通过观察、思考,追问等手段,发现“操作者”的教学特色、优势和亮点,并深入探究教学活动背后隐藏的教学原理,全面总结、提炼某一教学行为蕴含的理念、策略。

2. 互研

即共同研究。“合作研修共同体”,就是一个课堂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可以将自己学到的某一理念或具体操作方法放到课堂中加以验证,也可以在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开展实证研究。

3. 互构

即相互构建。“互构”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导师和学员齐心协力,构建“合作研修共同体”;其二是群策群力,共同构建合理的课堂流程结构。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同课再构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论证,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4. 互助

即相互帮助。影子研修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各“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共同完成研修任务。“共同体”成员要通过观察、记录、对照、反思、查证等方式相互查找不足,探求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5. 互动

即多向互动。我们为学员搭建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每天早晨开展前一天的研修总结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和说课活动,听完课后开展集体评课活动;每两天举办一次学员论坛,每周举行一次全校教研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同时,学员还可通过远程交流平台,把研修中的所思、所感、所悟、以及发现的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和空间里进行互动交流。

6. 互进

即相互促进。“共同体”成员通过课堂互构学会了优化课堂的技能和本领,通过课堂观察丰富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互动交流改进了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互学互助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采取“听、观、问、议、思、做”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导师与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两体六互”模式的效果

影子研修“两体六互模式”,关注学员和导师已有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把握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了研修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转化

影子研修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验证、深化的过程。学员在影子研修总结中写到:“在影子研修过程中,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清晰、升华”、“在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坚持的很多教学原则,背后都有着相关的理论依据。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或者在实践中发现了学到过的理论知识,都充满着快乐。我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发现者、研究者。”

(二)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实施“两体六互”模式,提高了“共同体”成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灵活利用教学资源、恰当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调控与评价能力和课堂用语与板书设计的水平。

(三)提升了研究与反思能力

培养了学员和导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员和导师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文章的能力。

第4篇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

组 别

片属学校

组长学校

教研员

负责人

备注

城区组

高中组

一中、二中、苏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

贺艳萍

赵媛媛

吴志清

初中组

一中分校、二中、苏中、四中、五中、七中、十二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分校

高岳成

陈文文

常艳珍

小学组

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小、星小、逸夫小学、原榆阳镇小学、特教、民办小学

一小

常秋梅

段 静

谢海雄

幼儿组

一幼、二幼、民办幼儿园

一幼

孙 娥

常艳芳

杜治礼

农村组

南片1组

镇川、上盐湾、鱼河、鱼河峁、清泉

鱼河峁

赵媛媛

张曼亭

谢海雄

南片2组

古塔、余兴庄、青云、刘千河、刘官寨

古塔

杜邦友

常秋梅

贾美丽

赵英炳

东片组

麻黄梁、安崖、大河塔、牛家梁、金鸡滩

麻黄梁

高岳成

张 艳

罗 慧

北片组

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

岔河则

段 静

陈文文

孙 娥

吴志清

西片组

补浪河、红石桥、巴拉素、小纪汗、芹河

小纪汗

贺艳萍常艳芳

杜治礼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

第5篇

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知识传授才会精准,教学技巧才会精湛,教学艺术才会高超,教书育人效果才会优秀;相反,教学实践经验贫瘠的教师,无论是教学操作技能、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知识的传授过程都会“乏味”。所以,丰富的有效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当然,教师有效教学经验建构不能只等教师的专业自然觉醒。架构促进教师学习、生长、积淀、鉴别和交流分享的有效教学经验的区域研修模式,有利于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启迪教师的专业智慧,激发教师的专业情操,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实现有效教学。

一、互动交流模式:促进教师有效学习“核心经验”

教师互动交流是以参与式研修为主,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参研教师参与各项研修活动,发挥参研教师的主体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从而形成属于教师自己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有效学习经验体系。基本思路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有效学习经验。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专家讲座。由教育专家或学科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选择一个教育教学主题,讲授有关的理论观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帮助教师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这是“互动交流”中的专业引领部分,侧重于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

2.课例实践。根据专家专题讲座的主要思想和核心理论,组织课程培训团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选拔一位优秀教师现场授课,通过授课把专家的专题讲座内化为实际操作层面的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利用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参研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

3.辩课互动。参研教师围绕专家的讲座,结合授课教师的课例,正反双方各选数量相同的辩手(两位以上),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正反双方从不同角度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寻找课堂教学的真谛,使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怎样围绕主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清晰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其目的在于让教师明晰不同教学策略的不同效果,厘清认识上的差异,改善教育行为,从而更有效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4.点评提升。由名师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使教师更好地领会理论的精髓,掌握课堂教学的艺术。目的是让参研教师进一步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有效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有利于把研修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

5.研修反思。由参研教师结合现场学习,归纳收获和启发,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研修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活动体验模式:促进教师有效生长“我的经验”

所谓活动体验,是指在组织者引导和创设的各种专门活动中,参研者在民主宽松的气氛中,围绕特定目标,主动有效地亲身参与、操作活动,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最后通过反思与体验达到创造自己的经验,有效生长“我的经验”。活动体验模式按照“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活动流程,依次循环,从而形成体验学习圈。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情境体验。在研修模式的开始初期,通过教师亲身参与活动,在情境之中体验感悟研修过程、完成任务。

2.观点阐述。在面临任务和问题的情况下,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激发每个人思考的欲望,畅所欲言,敞开心扉,采用头脑风暴、个人演讲等手段发表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即时评价。评价是修正个人观点、纠正自己偏见和接受别人思想的活动,更是有效提高思路的手段之一。在阐述分享之后,集体团队及时对各种思想进行客观、理性、科学的评价,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动任务的完成。

4.抽象概括。概括是参研教师、各自团队,通过抽象、归纳、推理,在大量问题情境中发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出一般法则或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的过程。

5.实证检验。在对观点与行为进行评价、概念抽象、建构体系之后进行的实际检验,通过具体的操作证明检验行为是否有效、概念是否准确、理论体系是否合理的活动。

6.系统反思。研修教师针对实际操作的检验结果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不仅包括在逻辑层面的“检查错误”与“总结经验”,分正反两个方面的全面分析与反思,也包含时间层面的“行动中反思”与“行动后反思”,按任务行动的先后顺序思考,最终得到有效生长经验。

三、“三格”研修模式:促进教师积淀“有效经验”

所谓“三格”研修,就是把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专业培训形式,突出以研代训,重心是研,目的是训,帮助教师积淀“有效经验”。通过入格培训转变观念,形成新课程理念,完善和提升教师判断自我教学行为的标尺,从而自觉地改善教学行为;通过升格培训,让教师掌握适应新课标需要的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风格培训,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把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入格”激活。这主要针对新教师和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运用通识性研修唤醒、激活和解放教师观念,通过新旧理念比较,让教师置身于鲜活的、动态的课程文化之中,受到精神上的熏陶与感染,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课程的热情度与责任感。在研修组织上区域集中研修、片区集体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在研修形式上专家讲座、骨干引导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着重突出研修对象的全员性、研修内容的全面性和研修过程的全程性。

2.“升格”拓展。这里的对象主要是合格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诸如请教学专家、名优教师就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和跟踪性指导,或集体同备一节和多人同上一节课,或就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理论学习、课题实验、困惑研讨等方面同伴互助或相互帮扶,拓展研修渠道,有效促进资源共享,促进合格教师“升格”。

3.“风格”创新。成立名优教师团队,建立名优教师教学困惑上报制,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等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上报汇集后,由团队帮助解惑释疑;为初具风格的骨干教师提供机遇,让他们与名师和教研员“牵手”,达到开眼界、上台阶的目的;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通过讲课、评课和讲座展示风格,尝试成功,促进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教研共同体模式:促进教师有效鉴别“我的经验”,提炼“核心经验”

所谓“教研共同体”研修,就是具有共同目标和相同志向的教师主动参与和开展的互助的、自然的共同研讨、培训过程。共同体以课堂为场域开展共同研究,深度沟通,分享各种课堂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经验,促进教师有效鉴别“我的经验”,提炼“核心经验”。这是一种横向的自主、合作、互助的教学研究形式。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课堂研讨。以校际教研为主题,以“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为方式,广泛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1)同校研讨。根据计划预定的研修学科,推荐出2~3堂练兵课,执教教师在活动前期进行校内和校际合作磨课,兼职教研员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开展合作反思与案例分析。

(2)异校研讨。推荐出2~3堂练兵课或展示课,然后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或名师全程参与,课后点评,专题讲座。

(3)名师引领。推荐出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再邀请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示范、对比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专家点评并做相关课题讲座。

(4)争议观点。根据现阶段某学科的教学观点争议,结合争议观点推荐出的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进行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争议观点案例研讨沙龙。

2.校际培训。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研业务培训,从中解决校际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快速同步发展。

(1)学习型培训。主要是各学科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前的前沿观点与理念解读培训,加快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的快速养成。

(2)实践型培训。主要有名师课堂教学范式,师徒结对对比教学,分年龄层赛课等实践类培训项目,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和技能。

(3)科研型培训。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行动研究中的实践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以建立并研究子课题为形式,使“行动者与研究者”协作,完善校际教师发展的功能,让教师学会教学、学会研究。

(4)发展型培训。主要有案例、教例撰写,案例、教例剖析沙龙,管理层岗位培训等项目,努力提高教师教研中的典型案例的自我剖析和教研问题的反思能力等,逐步培训学科骨干与带头人。

3.技能比武。在校际“教研”与“培训”的共同促进下,通过教师间的技能比武活动,激发教师成长的热情,培训共同体自己的专业骨干和优秀,优化校际教研共同体的师资结构和内涵。

(1)赛课堂。按计划定期开展分层面的教师赛课堂活动。如,中年教师课堂常规比武,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评比等。借此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战能力。

(2)赛文笔。按计划开展案例、教例、随笔、记事、教案、论文等多种文体的撰写评比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部过程写成“教例”,通过分析、取得发现、教例归纳、新教例创设及专题研究五个环节开展研究活动,并形成理论。通过赛文笔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五、虚拟网络模式:促进教师交流分享“核心经验”

所谓虚拟网络教研,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教研模式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分享“核心经验”。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主题确定。主要由区域学科教研员收集教育教学过程反映比较集中,需要经过实践或讨论的教育热点、难点、盲点问题,并在小范围内经过讨论交流,寻求并确定问题初步的解决办法及形式。接下来就是选取或征集网络教研群体中某个个体或小团体承担问题解决所确定的实践内容。在这个环节,学科教研员在有必要时,与任务承担者进行交流、讨论并设计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案例或方案。然后通过网络教开平台相关信息。

2.个人学习。网络教研参与者根据活动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网络教研参与者要明白活动主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阅读主题承担者提供的资料,梳理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是否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若能,其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最优,能否改进;若不能,确定需要努力学习的方向,收集相关的信息或进行实践,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集体交流讨论。活动组织者根据前两个阶段的活动情况,确定需要活动参与者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内,利用语音、视频或文字等信息载体,通过在线实时交流,更加明确或将活动成果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首先,要阐明活动主题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与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等内容。其次,活动参与者根据活动主题后,个人或小团体的活动情况,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及其取得相关成果,重点提出或阐述问题解决的独特方式与方法,与活动参与者进行交流与讨论。最后,由参与活动过程的秘书(每次活动指定1~2位活动参与者作为秘书)整理交流与讨论过程与结果,然后到网络教研平台相关的栏目中,供活动参与者学习、内化。

第6篇

一、明确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事情,更是学校的事情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均是研修活动的主体,其中校长首当其冲,校长不仅是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引导者和学习者,因而校长及其领导团队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因校制宜地健全完善校本研修规章制度,重点是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学校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师学习与反思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等。同时落实好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制度,厘清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机构在校本研修框架下的工作职责及其关系,形成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健全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机制。制定旨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办特色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并把各阶段的具体措施分解到各个相应机构,为全体教师的微观操作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好平台。决不能把校本研修简单地异化成教师为晋升职称而应做的个人事情,致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处于无政府状态而面目全非。这就需要学校把做好顶层设计与教师的努力结合起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无愧于时代要求的贡献。

二、遵循校本研修实施途径与方式,增强研修实效性

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聚焦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攻关,这就要求校本研修实施过程要形成序列,追求实效。校本研修的实施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包括个体的反思和群体的反思,它要求教师根据课改要求,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思考各自的教学行为,提出问题,研究对策,及时调整并改善教学行为。

(二)同伴互助

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本人与教学伙伴随时随地进行研讨、切磋。常采用的形式诸如相互听课、对话交流、网上交流、教学沙龙等,可达到信息共享、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校内合作

常见的校内合作形式包括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磨课、课堂观察、同课异构、案例研究、教学观摩、说课评课等,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与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校际合作

每一所学校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收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点,特别是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更应加强校际间的研修活动,积极参与同其他学校的业务合作与研讨交流活动。

(五)专家引领

通过专家引领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宽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渠道,给予不同领域和学科相应的专业指导。专家引领可采用学术报告、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其中教学现场指导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

三、明晰校本研修成果呈现形式,力促研修严谨化

校本研修的本质内涵要求学校精心做好“顶层设计”,将实施方案和具体办法分解到各部门以及全体教师,通过各种实施途径有组织、分阶段、分层次地认真研修,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这一系列研修活动及其过程中所萌发的不同体会、思路、办法等,都是校本研修成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运用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经过耐心细致的实验和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解决教育教学疑难问题和困惑的对策与措施,最后以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调查报告、微型课题等形式呈现出来。当然这些还须与教师个人校本研修的背景材料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个人研修计划、过程性资料、研修总结等材料综合起来,形成逻辑化、系统化的完整体系,努力做到:①研修目的明确,有计划性;②研修主题清楚,选题科学合理,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③研修过程扎实细致,体现明显的过程性痕迹;④研修成果呈现清晰,应用价值较强,实实在在解决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价值;⑤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反之,孤立呈现的所谓研修成果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成果。

第7篇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1通过六天的研修,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简单说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流利的英语口语。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注意情感态度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利用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这次感触很深的是分层教学的理念,以前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采用统一的要求,这样对于差一点的学生由于听不懂,便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很低,如果采用分层教学,那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有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总之本次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效果较好。尤其是是专家们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都是用现代教育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高度来认真分析教材,从确定教学目标入手,重点研讨如何使用材料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难点放在选择适应探索活动的教学方法上。整个活动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研究、学会了讨论,特别是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好多好的点子,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应运而生,这次培训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上的一次盛会,大家相互探讨、畅所欲言。因此这次培训活动对大家今后的英语教学大有好处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2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个人研修情况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3转眼间,校本研修即将结束,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表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研修,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与知识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这次网上教师培训,我深入思考了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根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常规验收为契机,完善和深化英语学科教学常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重点围绕“课例研修”通过一系例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力求英语阅读教学既扎实有效,又开拓创新,积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

二、研修目标与措施

开展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制订本校英语课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开展以观评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年我们计划以个人观评课、备课组集体观评课,教研组集体观评课等多种形式调动更多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达到课堂岗位练兵的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力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去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轻负高效的教学;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强化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完善校本研修体系。积极参加“研修一体化”,开展“区域协作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她们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让她们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快速提高。结合教研室和学校的其它工作安排,本学期有一些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评比活动。组内应落实专人进行针对性辅导。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1、继续贯彻上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有关会议精神,通过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对待苦乐观、荣辱观以及质量关。以工会活动为载体,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决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育和教师形象的现象,一经发现,即予教育,批评指正。

2、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掌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发展目标,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3、以同轨学科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同学科的教师要做到“一结合、两发挥、三定、五统一”。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内容、主讲人;统一进度、重难点、作业练习、单元测试题和教学目标。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人人上教研课,人人、参与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同时开展“一课例三讨论”活动,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5、交流个体学习感悟,包括理论学习体会自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认真研读有关新课程教育理论,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6、专业知识和课程标准学习,包括新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三、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1)网上观课、评课

孟津县在网上提供优质课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我们积极参加学校资源库建设,毫无保留地上传备课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与组内同仁共享教学资源,在教学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校外听课、评课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英语教师集体外出听课、评课,听取经验介绍。

3)组内听课、评课

每学年每位老师开一节组内公开课,组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4)骨干教师展示课

校骨干教师每学期开一次展示课,供组内教师观摩、研讨。

四、以教学反思为基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我基本养成了“天天反思,月月总结”的习惯,每天上完课后,在备课本上做好简单的反思记录,每月月底写一个教学反思案例。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五、个人发展

1)用心读书,不断学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2)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接受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做法,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浅薄,虽然不成熟,但能用一点笔墨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也算是一项成果,我结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经验,融合在培训院学得的理论知识和跟班学得的综合知识,写了两篇研修论文,分别是《情景创设与有效教学》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点滴思考》。

3)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

八基本功训练。

第8篇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相互作用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同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与教育研究有机融合的过程与活动。核心是学校引领教师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营造学习文化:让教师在学习中发展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推进过程就是中小学教师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的改革过程。

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在培训中,学校可采取看名师录像、听专家讲座,交流研讨、读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写教后反思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网络的受益者、运用者和学习者。教师直接可以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与学生、同仁、专家互动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组建学习、研究团队。根据学校实际,组织不同层面教师组成读书团队、研究团队,培养学校学习与研究的核心力量,培育“读书中成长,研究中提升”的学校主流文化。

培育反思文化: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自我反思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可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教学随笔等途径,培养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实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师应密切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意识,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教师应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反思和学习的对象,从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在学习中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边反思、边学习、边实践、边改进,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专业素质结构。

建构行动研究文化: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校本研修也是学校的一种常态生活,人人在学习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

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但也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在教师与专家的双向互动中,在教师对理论书籍的研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以集体备课和有效教学系列主题教研为载体,开展围绕教育教学问题的听评课活动,形成组内平等对话与交流的风尚。

打造全校性教研传统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全校性或分层次的教学竞赛、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打造学校教研品牌,鼓励广大教师以大赛为平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研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071-03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是指高校高年级师范学生派到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习,暂时顶替一些教师的岗位,而被顶岗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免费进行短期学习培训。课堂教学研修即被顶岗教师(以下称学员)在集中培训期间到研修基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是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师资培训的效果,因此,探讨课堂教学研修模式,提高研修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研修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研修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是独立于教育情境的孤立存在,而是一种“情境理性”。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中才可能被激活、提取和运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在基于教学现场的领悟、知觉和体验中不断进行“重构”,成为一种超越技巧的实践智慧。由此可见,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智慧的获得必须依赖于具体课堂教学情境。如果说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那么,教师的真功夫应该是在课堂上,这种真功夫是显现在具体教学实践情境中的智慧,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事实上,在我国中小学,众多优秀教师和教改先行者都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因此,教师的真功夫是在课堂上练成的。在师资培训期间,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研修,有利于学员理清教学思绪,促进学员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有利于学员们之间的交流,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增强学员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课堂教学研修有利于提升学员的科研能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功夫,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要学会用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课堂教学研修能够促进学员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深入细致地分析研修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思考,把学到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因此,课堂教学研修恰好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科研意识,提升学员的科研能力。

二、课堂教学研修的模式

课堂教学研修的模式可概括为课前的选题与准备、课中的教学与观测、课后的分析评议与优化设计。根据研修目的确定选题,选题原则主要有典型性、研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准备包括确定执教者、研讨教学设计、制作观测工具及分工等。课堂观测包括定点观测、记录信息和录像等。分析与评议要体现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优化设计就是改进与重构,优化设计原则主要有直观性、量力性、渐进性和发展性。

(一)选题与准备

课堂教学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究活动,其基本目的是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研修的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研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

所谓典型性,是指选题具有示范意义,有参考价值,有警示作用。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典型,即选题能反映课程教学的典型课题,内容上反映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命题、原理与方法,能反映课程教材或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困惑点、变革点等。二是方法典型,即选题能反映典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或某种教学方法、学法的特殊尝试、实验或推广情况。三是特征典型,即选题能反映课程教学的典型情境、典型过程或典型情节,能反映典型的设计思路或课堂活动,以及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的处理。所谓研究性,是指选题具有时代的精神,反映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在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学研究上有一定研究的价值。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研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课题。所谓广泛性,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广泛普适性。

选题之后要着手做好准备工作,其核心的工作有:一是确定上研修课的学员,并做好研修课的教学设计;二是做好课堂录像和观测的准备,如设计各种课堂观测工具、做好课堂观测的分工等;三是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

(二)教学与观测

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同一研修小组的培训学员按照一定的要求做好听课和课堂教学观测工作,在教室内要有两台录像机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录像。

听课的学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教师的语言和表情,记录他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行为。既要看教,也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的教,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对重点的处理,对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等;看学生的学,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总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达到和谐统一。

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测,需要用到课堂观察工具。所谓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其中,观察表是听课评课中经常使用的重要工具。课堂观察工具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用于教学现场观察的;二是用于教师团队共同分析的;三是用于教师间互评或个人教学行为核查的。集体听课一般使用以下六种课堂观察工具:一是课堂提问记录分析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教师陈述性语言记录分析表,该表主要记录教师陈述性语言,即教师在强调重点教学内容、说明或总结知识点时所使用的简单扼要的语言。三是教师理答方式记录分析表,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的引导,使学生生成新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知识构架和认知水平。四是课堂教学环节记录分析表,该表是采用流程图或结构图的形式,展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所做的分析。五是师生互动记录表,师生互动是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互相促动的状态。六是教学问题分析鱼骨图,鱼骨图是对所有的分析要素加以整合,统一形成直观的既有问题主干又有原因分支的分析图。课堂观察工具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首先,确定观察的中心,也就是确定观察记录的事件和行为;其次,选择并运用课堂观察工具记录课堂情况,并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可以将多个观察工具的信息汇总,利用鱼骨图综合信息反馈,促成教师全面反思。

课堂观测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因此,设计课堂观测工具时主要考量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体现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以及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量的研究中,使用检查表或规范标记来记录特定范围内一些事件出现的情况,然后分析发生这种事件的数量及频率。比如,一节数学课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课堂中教师提问有多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各有多少;多少学生向教师提问,具体到每个学生来说,学生的回答、提问、看书、讨论、听课、做小动作、操作、准备工作等行为的次数和时间是多少;等等。例如,分析课堂师生语言互动分类可使用“弗兰德尔斯师生语言互动分类表”。分析和研究数学课的课堂提问,可以设计“数学课堂提问及反馈行为表”,由“提出问题的类型”、“挑选回答问题方式”、“教师理答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等部分组成,每部分有若干个行为类型,其中:“提出问题的类型”有“常规管理性问题”、“记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批判性问题”等;“挑选回答问题方式”有“提问后让学生思考”、“提问后让学生齐答”、“提问后让举手者答”、“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提问后改叫其他同学答”等;“教师理答方式”有“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对学生回答鼓励或称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等;“学生回答的类型”有“无回答”、“机械判断是否”、“认知记忆性回答”、“推理性回答”、“创造评价性回答”等。

在质的研究中,用一些图表或文字描述等信息来刻画课堂教学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是以座位表为基础的观察记录方法和以选择性的逐字记录方法。观察者将教室中发生的行为资料记录在一张纸上,并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将观察的焦点记录下来,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记录课堂中重要的行为。另外,也可以将焦点放在某些学生身上,同时观察全班学生的活动情况。

在课堂教学观测中,我们要关注学科教学特有的特性。如在数学课堂教学观测中,我们除了关注课堂互动的形式、类型及特点,还要关注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呈现方式等。关于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分类,可以根据常规方法解一个问题的步骤数把问题的复杂性分为低、中和高三个水平;也可以把一个数学课堂问题可分为两种水平的四种类型,即低认知水平的“记忆性问题和简单应用问题”和高认知水平的“复杂应用问题和做数学问题”。

(三)分析与评议

课后的分析评议采用整体分析评议与局部分析评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整体分析评议是对影响课堂整体进程和效果的教学要素进行分析评议。首先,从整体入手,看看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主题分别是什么,各用多少时间,这样的安排是否合适;其次,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分析评议教学各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核心概念与方法、课堂过程设计、教师教学导向、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心理环境等;最后,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进行分析。课堂局部分析评议是对课堂教学的局部特征、技术细节的分析,如课题引入、环节过度、课堂总结、教师作用、学生学习、课堂语言、课堂时间、多媒体的使用、课堂节奏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析评议的科学性。例如,表1是一节几何课提出的问题类型的数据,其教学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由表1可得如下初步结论:一是整个课堂提问总次数为91,因此,高密度提问成为此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二是教师提问中基本上是记忆性问题(79.1%),推理性问题次之(15.4%),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三是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成为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问答”,这种问答组织化程度高,有利于扫除教学障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四是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优化设计

在分析与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也体现在整体设计、局部和细节的设计上。关于优化教学设计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就数学课而言,有学者认为,数学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以直观教学实现数学知识的抽象认识;以量力性促进数学认识的严谨性;以明确的教学路线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可持续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识力。也有学者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式,提出了优化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8条拓展原则:信息打包原则、空间邻近原则、时间临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双通道原则、策略认知原则、积极情意原则和主动行为原则。我们认为,优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量力性、渐进性和发展性。

第10篇

个人园本研修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关注幼儿发展的同时,更关注教师的发展。经过入职以来一学期的个人研修,我将本学期我的园本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的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整合课程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读了一些有关学前教育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

上好一节完整的公开课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积极参加了校内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幼儿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班教师进行了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我尝试运用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还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了校内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通过实践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在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优秀教师课,做好教研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资料。

第11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队伍;素质

笔者在担任教学校长工作中,结合自身的认识与学校的基础条件,不断研究探索在校本研修的大课堂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途径,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在区校规划的指引下,建立健全一整套学校自培模式,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开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管理

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划分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并把校本研修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做到大事有策略目标,具体工作有层次、有人管。

2.确定校本研修教育的工作目标

学校结合发展规划,明确了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把教师校本研修培训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平台,实施强师兴校战略。班子成员亲自深入教师队伍,指导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并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成。

3.制订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和措施,保证工作的实施

学校制订了校本研修工作规划,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如《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相关规定》《学分考核》《骨干评定及考核》《学校考核方案》等。

二、以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为平台,创建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培训途径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本着体现学校教育发展的特色,以重个性化培训、重专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为基础,以管理途径和培训内容、方式的创新为重点,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为载体。

1.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师德研讨、交流培训。学校以教师中的典型案例为具体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教育,制订了《师德规范细则》《爱心承诺守则》,签订《师德规范责任状》等,同时还结合《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举办讲座,派送青年教师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几年来有300余人次的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互帮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学校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全面安排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工作,与教师的已有基础结合,与学以致用结合。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学期开展四次讲座。

我校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与课堂教学实际结合,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性培训。因薄弱方面是培训重点,我校研究并确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连环跟进式”校本研究培训模式。教师的能力在反复的“连环跟进式”研究培训中得到提高。

三、完善基础,形成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特点

第一,在校本研修各项培训工作中,学校注意开发自己的培训模式以适应学校教师成长的需要。在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归纳出了“连环跟进式”校本培训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校和教研组的两级培训活动。模式的建立凸显了学校的培训特点,为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

第二,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成长典型。有一位青年教师,刻苦钻研课程改革,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课方式的改革,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取得了成效,写了大量的反思总结,在区里多次上公开课,被聘为特聘高级教师。有10余位教师在学校作了经验介绍。学校一名老教师经过多年的勤奋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学校已为她筹备出版作文教学特色专集。

四、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

学校把开发人的价值、发挥教师的潜能作为校本研修管理的核心。学校依据自身的特点,首先细化管理,使“管有特色、训有成效、研有成果”,追求管而有情、管而有序、管促发展,提升管理的层次和品位。通^目标激励、典型激励、案例引导、自律反思、团队促个体、梯次推进等多元管理策略,营造目标明确、和谐竞争的工作氛围。

教师年龄段和地域的原因,使我校教师习惯于“实干+奉献”的老套工作模式,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加快科研兴校的步伐,学校从校本教学研究入手,完成教师向“科研实践型”教学的转变。

学校采取了“连环跟进式”校本研修培训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校和教研组的两级研究活动,完善了“引―探―抛―试”的教学研究模式。通过“教研―上课―诊评―反思―再上课―再反思―再诊评”这一行动研究策略,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出了同一节课的群体设计思路,真正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目的,让教师在享受研究乐趣、享受研究资源中逐步爱上校本研修活动。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健全有效校本研修管理系统――让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

让学习组织全体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即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找到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源动力。首先,学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主抓校本研修工作,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整体规划、内容确定、流程策划、过程督导和结果评估。学校先后建立了完善的校本研修的规章制度,如《青峰小学校本研修制度》、《领导与研修组联系指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研修活动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评价办法》、《读书活动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规范了校本研修行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研修效率,学校将专任教师分成两个研修小组:第一研修小组由语文、思品、音乐、英语教师组成;第二研修小组由数学、科学、体育、美术、综合实践学科教师组成。其次是进行校本研修考核。学校每月对研修小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情况进行一次月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有师德师风、教学常规(备、讲、辅、改、考五大环节)、业务学习体会、课题研究成果等。第三,建立教师研修档案。校本研修生成的文档、图片按学校研修小组、教师个人分类归档。学校校本研修档案包括校本研修规划制度及教师校本研修学分登记;研修小组档案包括研修计划、活动方案、活动记载、活动效果评估等。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包括教师每学期的计划、学习笔记、听评课记载、教学设计、论文、反思、教学案例与分析、教育叙事、教科研成果等。教师研修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历程。共同的愿景使学校管理者、教师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工作上相互联系,学习上相互依存,真正形成了一个高效务实、和谐奋进、蓬勃向上的团队。

二、落实有效校本研修保障机制――让团队学习成为可能

创建学习型学校,建立校本研修有效机制,是实现团队学习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一种职业,需要履行职业义务;教师是一种专业,需要通识专业和学科专业的双向发展;教师是一种事业,需要实视人生价值。无论是职业,还是专业,或是事业,都在学校这一块阵地里显现、体现和实现。”因此,必须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基于此,青峰小学建立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且具有学校特色的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校本研修机制:

第一,保证校本研修时间。各研修小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研修活动,第一研修小组的集体研修时间为每周星期二的下午,第二研修小组的研修时间为每周星期四的下午。教导处在编排课表时已统筹安排好了,教师不需要自己调课。

第二,明确校本研修内容。主要从师德修养、教学常规、读书修身、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展开,每学期学校对校本研修内容都有一个统筹规划,各研修小组也制定了每学期的校本研修计划,每周按计划开展研修活动,个别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优化校本研修环境。一是学校图书室订有大量的业务、理论刊物,还定期按教师们学习需要购置新图书。二是新建了教师网络学习室,每两名教师有一台专用电脑,方便教师查阅资源,网上远程学习、电子备课、资源共享。三是学校对研修小组需要的文字材料、教师校本研修成果免费打印。

第四,提高校本研修激励性。学校对教师发表或获奖的校本研修成果进行物质奖励和考核加分奖励。将校本研修学分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表模、升职晋级、外出学习、交流等内容联系起来,以此来拉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内需与积极性,激发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动力。

三、丰富有效校本研修内容――提升团队成员整体素质

青峰小学校本研修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以有效的手段,切实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习―反思―跟进―监督―考核”的模式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县内外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用身边的典型感召人,用生动的事例启迪人,以爱岗敬业精神激励人,以优异成绩引领人。让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先进事迹进行自我反思,查找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制定出自我整改措施。学校还制定了《师德师风考评细则》,每学期进行“三查五评”等考核活动,同时对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进行监督和督导,使全体教师的师德素质不断提高。

2.开展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青峰小学“以校为本”、“以课堂为根”,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教研对象,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有:集体备课、同课研究、二次跟踪式课题教学研讨、案例(课例)研讨、教学反思,“青蓝”工程、媒体学习(向刊物、书籍、网络学习),竞赛活动(优质课、说课、教学设计竞赛)等。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有校本课程研究、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构建有效课堂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等。

(1)校本课程研究:青峰小学开发了“诗歌与书法”校本课程,将诗歌的诵记与硬笔字、毛笔字的练习融为一体,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学校还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008年11月,杜元江老师主讲的《蜜橘甜度探秘》,在参加湖北省综合实践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教学问题研究:在教学中,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每学期初,学校都下发一次教学问题、困惑征集表,将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汇总,每学期选择二至三个是教师共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专题。开展的专题研究有“作文材料与兴趣研讨”、“主体学习方式研讨”、“教学重点突出与突破研讨”等。每位教师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围绕问题进行析、讲、评、改等活动,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

(3)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学校每学年都要构建一至二个教学模式,现已构建的教学模式如低年级阅读课识字教学模式:互动―探究;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参与―导练―拓展―反馈;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探究、反思、应用;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激趣、互动、表达;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初读感知―互动入境―美读细品―生成运用,等等。

(4)有效课堂专题研究:从2007年秋季开始,青峰小学着力构建有效课堂活动,实施的步骤分“理论引领―问题诊断―专题研讨―课堂建模―成果推广”五个阶段,开展了“654321”活动(即六种展示平台、五步式集体备课、讲四课、三析、专题学习与专题研讨、每一学科构建多个教学模式),现以进展到第四个阶段。

在专题研讨阶段,青峰小学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流程: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峰小学探索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两套“三段式”集体备课模式。第一套模式:个体研析―集体研讨、生成预案―个性修改与反思;第二套模式:主体研析、集体研讨―生成预案―修改与反思。在课堂建模过程中,总结出了课堂建模的步骤:

(5)科研课题研究:青峰小学始终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把科研课题研究作为引领教师专业提升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早在1992年,青峰小学就成为十堰市农村自然教学实验点,参与了市“农村小学开好自然课”研究,被省授予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3年参与了省级课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获省级成果奖。2004年申请立项市级课题《新课程后教师继教内容、方法与途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获市级奖,课题已进入总结阶段。2006年申请立项的《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研究》两个课题已于2008年8月结题。2008年,所承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市级课题,已进入实施阶段。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教科研室制定了各项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人人都有子课题研究任务。每个子课题都有一名骨干教师负责,帮扶、带动、引领本组教师完成研究任务,使教师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3.与时俱进的多媒体校本研修。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青峰小学多媒体校本研修始于上个世纪末,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电教媒体学习,以投影仪的使用为主。学校为各班配地备了一台投影仪,教师学会了使用投影仪,能自制投影仪,能设计电教教案,撰写教学论文,有30多篇电教教案和论文获省、市级奖,一个电教课堂实录获省级奖。2000年被市教育局授予电教教育先进单位。

第二阶段是计算机技术学习,以计算机使用为主。学校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对每位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教师会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2003年被市是教育局授予“十堰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第三阶段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2005年学校建立了远程教育室,教师开始利用远程资源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2008年学校新建了电教室,配备了新电脑,专门用于教师网上学习、网上交流与分享。网络为教师的日常研修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让教师可以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全天候的进行学习、研讨。如今,全校100%的教师学会了网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建有自己的博客,95%以上的教师掌握了制作优质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80%的中青年教师能熟练地把多媒体与学科整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