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09:3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63
“预设”和“生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预设”和“生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详细的设计教学计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预设”促进“生成”,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预设”的有效性,通过课前预设,使教学活动可以有序的进行,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把学生更快的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更要注重“生成”效果,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的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预设”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也可以说是进行课前“预设”。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课堂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顺利的开展。“预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目的性,教学过程更具有条理性和计划性,以保障顺利完成教学过程,并且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益,最终使学生真正的获得知识。
(二)合理的开展初中语文“预设”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计划进行,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学习比较机械化,思维活动受到了限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初中语文教师如果太过于依赖“预设”,学生机械式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容易觉得枯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没有开发出来,学习效率不高,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正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抓住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进行精心的“预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信息。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成”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方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思维方式与教师就会有相矛盾的情况,所以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模式开展。语文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灵活的把控课堂教学,真正的做的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教学能够在动态生成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教学发展动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调整教学节奏。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中的突况是避免不了的,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突出教学的重点,加强对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新疑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每个人的思维和兴趣点都不相同,必然导致教学中各种情形的发生,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现场形势,随时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三、平衡“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关系,“预设”具有计划性和限制性,而“生成”则具有动态性和开发性,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预设”进行全面的课堂教学规划,把控教学的整体节奏,又需要“生成”即时的调整,到达更好的教学目的。语文教师要重视两者的协调统一,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互补的效果,互相促进。语文教师在进行“预设”时,要为“生成”打好基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出F的情形,进行详细的设计,在整个预设的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以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根据“生成”的动态性,以“生成”为向导,使“预设”具有灵活的可变性,把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案开展教学活动变成根据课堂教学发展情况进行教案再创造,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总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教学经验,把“预设”和“生成”协调统一,使两者的教学价值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语文;方法
初中是一个学生十分关键的阶段,语文课更是他们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初中语文课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这个问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东西、更有用的东西?本文将详细讲解。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课前
课前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备课,备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熟读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教材是要传授的知识的载体,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弄懂教材中的难点,查阅课外资料扩展教材,以便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点,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知识的能力,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工作要有规划,不能想起来什么就讲什么,有计划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
课堂可谓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精彩的课堂导入,利用这一环节抓住学生的眼球。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板书的工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提问这个环节,通过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课后
课后教师要做的就是留合理又有意义的作业。教师对课后作业的设计不要脱离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又不要过于书本化,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规避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问题 教学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04
1 语文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初中语文测试题目中甚至包括中考,写作作为和基础知识运用、阅读分析相并列的一部分内容,占有30%~40%的分值。所以,写作一直备受学生、家长、老师的重视。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状况,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体验观察生活,总结经验和感悟。初中语文写作的有效性措施是教学的效率,具体指的是运用最少的时间、精力、汗水,用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语文作文的基本知识。采用一种简单实效的教学方式,用尽可能少的精力,获得更多更有效性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贯穿到语文作文教育的各个阶段,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教育大纲来进行教学工作,以此来制定教育计划,可是对作文教学缺少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操作性很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是随心所欲,任由学生自己参考文献,然后没有进行思考就开始写作,有的同学甚至抄袭,应付了事。老师对于作文的批改往往以传统批改语言应付,甚至简单一个“阅”字结束。
2.2 注重写作数量,忽略了写作质量
如今各科教学都追求大规模的训练,因此对作文进行训练的量也不断地被加大,在训练的同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同学去写,对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没有细心地去讲解,导致作文数量多但质量差。因此,不断鼓励同学多做训练,天天写日记、一周一作文、读书笔记、每日见闻等等充斥着学生的写作生涯中,老师也拼命地修改,这就造成了师生皆忙而无获。
2.3 作文内容与实际脱节,抄袭现象严重
如今的语文教材中有无数优秀文章,特别是现代名家精品,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缺乏美文中描述的场景,学生难以切身体会美文中的意境。当下许多学生把写作看作一种负担,不积极构思、准备材料,而是消极对待,只顾翻看手头的作文参考书,从中寻找相应题材的作文进行借鉴。
3 影响语文写作教学的原因
第一,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不同于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对于一般的科目,通过考试能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后注意这些问题,下次就不会再犯。而作文就不一样,需要自己不断地修正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思维模式等等,才能够在下一次写作过程中有些许提高。而且在作文的阅卷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同样水平的作文,由于不同老师的欣赏眼光不同、看文章的角度不同等等因素,结果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得到的分数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
第二,教科书上所表现的美文大多数是之前的一些的场景,随着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所谓的“碧水蓝天”早已不知所踪,只能靠图片来了解。然而写作要求依然根据教材中的课文设计,这就出现了写作内容与现实分离的现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生活环境里缺乏写作中所需要的真情实感和场景,学生就被迫从书本上抄袭借鉴。
4 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
第一,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计划,并且认真按照计划做。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是需要比较高的语言素养,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坚持不懈,吸收优秀的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是需要不断进行积累的,可以经常地读那些经典的文章或者一些国内外的名著,通过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具有生命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只有不断地补充知识能量,增添一些新鲜的语言信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让知识的积累为自己的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第二,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想顺应作文写作规律,摆脱数量的束缚,首先应该训练作文基本功。对于作文的基本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加强指导和训练,文章的立意、写作的题材、文章的观点等等写作的基本技巧都应该反复地利用例文,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基本套路,使学生一提笔就有话可说。其次,阅读量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开篇立题,将自己的感悟认真记录反复翻看,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试着下笔作文,并积极要求老师评改。长之以往,学生就会积累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写作技巧,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新课标中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表达。为此,老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上课推门进教室和学生互相致敬的这个过程向学生提问,以此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5 总结
当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写作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悉心指导。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作文的教学计划,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将其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香.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1,(7).
[2]黄合成.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1,8(2).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革理论;转变观念;改变课堂;优化反馈
现在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依然是以中考为指向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依然是以“灌输法”与“题海战术”为主。这些问题都让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师面临重大挑战,改革依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但是,对初中语文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优化课后反馈体系三个方面,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理论。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教师所开展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因此,要想改革初中语文,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新课改所倡导的现代教育理念。首先,教师要转变师生角色,由传统的“统治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由“被统治者”转变为课堂主体。其次,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情境。很多教师虽然嘴里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他们依然习惯“控制”学生,课堂氛围依然严肃、乏味,这不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自觉树立主体意识,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良师”,初中生真正成为“益友”,使学生乐于参与语文教学。再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以及真实需求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新课标表明,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才能够让他们自觉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并且愿意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自愿学习语文。最后,教师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使其能够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实语文课堂。
二、改变传统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教育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估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改革初中语文课堂必须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开展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认真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和“学困生做得了,中等生做得好,优生做得巧”的规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学习语文,在语文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重新树立自信心,真正喜欢上语文。在现代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关爱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人文
关怀。
三、优化课后反馈体系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课堂小结的作用。还有很多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不敢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能默默接受与自己的认知体系不相符的语文教育。这些问题都使得语文教学活动脱离了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违背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初中语文课堂要优化反馈体系,使学生与教师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出改正,促进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主要是以考试为评价标准的,尤其是初中生直接面临中考,使得中考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加重了全体师生的教学负担,忽视了语文在培养师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除了要及时收集课堂的反馈意见之外,还要放弃“唯分论”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师时,要以教师讲的课好不好,指导方法是否正确等为主;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是否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所增强等。
综上所述,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迎接改革为所有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及全体学生带来的挑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以生为本”的新型理念为指导思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改变“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涨”的局面,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氛围;优化反馈体系,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使语文课堂真正满足学生所需,建立以师生的发展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有效性教学的定义是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测性量化,并进行反思教学,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个人追求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主要途径。重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理所当然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必须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诸如教学计划不全面、教学环境差、教学目标不清晰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正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显得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十分具有必要。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开展有效性教学。立足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新课的导入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利用正确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思维和性格上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约束能力。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一开始,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融入学习状态中,这也是课堂最初几分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的原因所在。如果在课堂伊始教师就开展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很难学习到有效的知识,同时整个教学课堂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借助良好的课堂导入,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课堂导入,切实发挥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社戏》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中的趣事来勾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堂语文课中。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迅哥儿”和童年玩伴一起看社戏的场景,亦或是他们看完社戏去偷罗汉豆的场景,渲染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实现做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软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交流和探讨。由于大部分学生事先都不会知道课文的内容,也就不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原文,学生很快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最快的掌握住知识点,学好这篇文章,这对有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存在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调课堂重点,进行有效性教学。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内容,把教科书看做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即学生必须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是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方法,或者称之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知识。而语文教学的难点指的是学生很难完全了解的知识内容,亦或是很难掌握的技巧。教学的难点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来定,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难度也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强调课堂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作《陋室铭》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重点句子进行教学,向学生传递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水平人才。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教学。新课标改革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愈发重视能够为学生创建出更多的学习平台。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仅仅将目光放在了简单的知识传递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体现出地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上课之前的预习,并布置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来,大胆的说出对文章内容的困惑,与全班同学共同进行思考、交流、对话,得出正确的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正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并回答其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小老师”也不能回答出的问题,则可以让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或是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文章翻译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大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学审美水平,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新课标改革后的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不能将学生看做是表面上的学习主体,而是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握好教学重点、注重课堂导入,充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语文学科分层复习教学
虽然小班背景下中考语文分层教学的模式在复习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从目前的中考语文复习现状可以看出,小班背景下中考语文分层教学的模式运用使语文复习两极化的现象得到缓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很提高。但是,从整体复习情况上来看,小班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教师不断完善复习方法。
一、 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1. 教学空间有所扩大。小班教学并非只体现在学生规模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上。在小班教学背景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不变,教学对象减少,这就意味着小班中每一位学生所占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有所扩大。在同一个教室内,学生的数量如果减少15人,学生的学习空间就会扩大很多。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数量减少15人,教师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教学时间就会延长。
2. 新颖的教室布置形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按照学生的身高或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安排座位。如今,在小班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排座方式,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喜好把教室内的桌椅摆成不同的形状,比如圆形、T形等等。在传统的中学教室布置中,学生都是依次而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在小班教育背景下,学生成为教学和复习的主导,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复习自主性。
3. 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在中学语文小班分层教学中,互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学语文复习中,语文教师忽略了学生互动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班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空间,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小班中考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所提高。
4. 注重教学评价。小班教育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中考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过程做出合理的评价。语文教师在复习评价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 小班化背景,中考语文复习分层教学的具体表现
1. 教学对象分层。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分层教学计划。语文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复习测试等方式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中学生的分层不能单纯按照语文考试成绩来划分,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优等生、表现一般、表现需要改进三个层次,但是这样的划分必须是隐性的。这样的隐性分层一定不能应用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学生的层级进行定期调整。
2. 复习计划分层。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复习之前一定要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小班分层教学计划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复习计划对复习内容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小班背景下,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除了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还应该明确语文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终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一是语文知识的难度;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学生的复习方法。教师可以把语文复习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提高性知识以及扩展性知识,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为这些学生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对于语文基础较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就要采取措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3. 复习方法分层。传统的语文教学和复习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求。小班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小班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也是检测学生复习成果的关键途径,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主体性。
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小班分层教学中采用分组复习的方式。中考语文分组复习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 复习内容分层。在初中语文小班分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分层。初中语文复习内容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理解能力。
案例:《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复习的关键内容,《小石潭记》主要记录了作者柳宗元的游玩过程以及情感表达。《小石潭记》属于文言文,相对其他文章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小石潭记》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层,比如:《小石潭记》第一段总共有四句话,主要描写作者怎样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大概面貌。语文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为大家播放几副小石潭记的面貌图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大家根据理解熟记这段文字。等初中学生熟练掌握第一段的内容以后,教师再进入下一段的讲解。这样的小班分层教学和复习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和复习语文的积极性。
5. 复习作业分层。在初中语文小班分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复习作业。在传统的语文复习中,语文教师都是统一布置作业,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不利的影响。语文教师可以为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 结语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和复习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小班分层教学和复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和复习的积极性。小班教学不仅体现在学生规模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在小班教育下,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分层制订教学计划,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小班分层教学中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复习对象特点选择适合的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小班分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合理的采用课堂提问手段。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也是检测学生复习成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洁.小班化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肖艳艳.农村乡镇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 丁芸.论“拓展延伸”与语文复习\[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卢婷.大班额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5] 张亚云.高中小班环境下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6] 丁琼.形成性评价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给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很多的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亟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水平。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建议,供各位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教学 语文学习 情境教学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来创设具有一定的感彩的教学场景,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某些生态的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重视程度。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一)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语文教材所展示的情境,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领略自然的风貌,开阔他们的眼界。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单纯地向学生进行讲授,那么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就可以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情境的设置加以推进。
二、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较强的功利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使得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师都开始逐渐意识到了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将这种教学方式过分的功利化,没有将教学内容同教学情境的设计结合起来,甚至一些教学情境设计得过分累赘,这样反而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二)情境设计过于随意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将故事和情境作为重点,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引入一定的情境,可以增加教学工作的美感,提高教学工作的说服力。但是虽然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意味着任何的教学内容都适用情境教学法。这就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之前,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设计出来的情境偏离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白毛女》的讲解时,教师在白毛女居住条件以及穿着等方面的情境设置中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将文章的主旨向学生加以交代,过多的将精力放在了“境”上,而忽视了“情”,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情感的理解。
三、提升情境教学法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动着他们去探索未知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对教学的效果加以优化。在情境的创设中,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境,并且结合一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进行问题的选择时,应该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将教学情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情境设定
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定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并不是创设情境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适当的情境才能够对教学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和讲授的重点加以明确,对课文所要传达出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挖掘,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情境设计的质量。
【结 语】
初中的语文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创新教学的机制,完善教学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将我国的情境教学法应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应用水平和应用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闫学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2】王玉生.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2)
【3】巩庆民.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教师,2011(3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随笔训练 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00-01
1 教学设计目标性原则
“语文随笔教学”就这个词语的性质而言,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随笔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育人”,随笔教学既然也是“教学”,就应当以“语文育人”为终极目标。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最广泛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我们在随笔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社会上“高分低能”的现象,将应付考试的短期功利性目标改变为“教书育人”的长期战略目标,作文随笔训练的总目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作文随笔的总体目标为随笔训练目标,明确作文随笔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并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随笔作文的表达方式去写作,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
2 随笔教学有序性原则
语文教师都明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对学生的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作文随笔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克服作文随笔的盲目性。但是,长期以来,初中的作文随笔教学中,一直以来表现出一定A教学的盲目性,教学的随意性。不少学校学期之初,探讨语文随笔教学计划的时候,作文随笔教学通常是“靠后站”,随机的“灵活安排”,或者是“见机行事”。“写作教学计划”是一个附属环节,阅读教学计划的“附属”环节。上文所提的“灵活安排”、“见机行事”,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心中无数,而随笔的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对学生布置作业可以科学的合理的出题,如:今天让学生写记叙文,明天让学生写议论文,后天自由写作,明天来个小短文,这样的毫无计划的随笔教学,呈现无目标的作业,对学生作文的收效甚微。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假如不经过有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不尊重学习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的给予引导教学,而是盲目地凑篇数以便上级的督导检查,这是行不通的,教育系统论学家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有规律,它所表现的效能就越高,因此,随笔教学的无序状态要得到根本铲除,语文教师就必须认真科学合理的制定作文随笔教学计划。
3 作文教学随笔要遵循多样性原则
初中作文随笔训练是一项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作文随笔辅导训练。它不仅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的最佳方式。因而,在我们随笔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要体现出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样性是初中写作随笔训练的重要特点,随笔写作的多样性原则归根结底源于人的多样性,来源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用多样化的随笔教学的训练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环境,来激发学生随笔训练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 语文教学随笔的开放性原则
4.1随笔训练内容的开放性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曾说过:“写诗功夫在诗外。”作文随笔教学实践证明,作文随笔教学也是如此,科学而有效的作文随笔,不应当仅仅是随笔写作这一过程的本身,随笔写作本身是综合性的,通常包括:听,说,写,字,词,句,段,读,摘,抄,评、赏,记,写,改,编的科学合理的结合,作文随笔还可以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随笔的内容还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随笔作文又与做事,做人相结合。随笔作文教学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体结合在一起,拓展开放,随笔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包含了语文随笔作文的阅读,生活和写作实践三大要素的相结合,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的积累,社会生活实践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写作随笔实践决定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的随笔训练也应当是:大量阅读,生活提炼和写作随笔的有机结合。
4.2作文随笔训练过程的开放性
作文随笔传统的封闭式的随笔训练通常是:(1)命题,(2)写作,(3)批改,(4)讲评等主要环节,随笔训练中,学生的角色都是被动参与者,被动写作者。而开放的随笔训练更注重学生随笔训练的写作氛围的构建,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的自我发挥的权利,更多的自。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日常的随笔训练教师应当适时合理的科学的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可以进行自由的想象,发挥,探索学习的空间和合作交往的环境。德国著名教育家普斯多惠指出:“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给学生传授多买多得深奥的知识,灵魂在于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学生的作文随笔,应当鼓励学生努力的要成为,想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允许学生自己写自己想写的文章,鼓励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写自己的语言,所谓说自己的真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切记要求学生不说大话,空话,套话。让学生能够轻松,更加自由地进行随笔写作。
4.3指导评价的开放性
对语文教师来说:无论是语文随笔训练的指导,还是语文随笔的讲评,批改等,语文教师都应当精心设计,巧妙规划,甚至,在进行随笔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关注如下几点:(1)在随笔教学中,要与学生保持平时的正常沟通,和谐的师生交流关系;(2)就教师的随笔训练要给学生提供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交往的良好环境,还要给予学生之间提供合作交往的和谐友好的沟通环境,这整个一系列的过程,都应当更加和谐开放,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平等的,和谐友好的,民主的指导与科学的合理的评价环境,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去参与作文课的讲评,参与修改,因为这样的宽松的优越的学习环境,更能帮助学生积极去拓展思维,积累社会生活实践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8-01
初中语文教育新课标背景下,力求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课堂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即教学改革需求内容与时代相适应。但是,受制于中考模式的影响,在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是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主要负责记笔记,可导致作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低的情况。
一、构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前提是创新和学生兴趣,其主要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新课标教学理念,将创新元素与教学经验、教学思维相结合。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知识积累,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对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省[1]。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采用趣味教学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辅助于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平等的教学态度开展课堂教学。
二、构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
1、创设情境教学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方式,达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2]。提示创设情境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其二,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课堂教学知识的时代性;其三,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相符合,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采用鼓励式全景扫描生活教学,教导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能力发展为标准,不断从生活实际中取材教导学生了解生活中人、事、物,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理解力,但受到不完全情商发育的影响,难以完全契合教师的教学手段,而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其教学目标的设立有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正确教学目标的设立[3]。初中语文教师需具全局观,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式教学,即需做好每学段、学期、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一方面,教学课程的推进需要严格按照课标进度进行;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多数情况下,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服务,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突出教学主线,充分发挥阅读训练的服务作用。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的思想观念,即摒弃为完成应试教育以及完成教学进度的传统模式。如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词语进行多次反复讲解,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感情和写作特色,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发散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独立性、批判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其表现在,初中生不但开始学会运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还开始对教师以及书本知识所做的解释、结论提出本身独特的看法。而且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基于上述因素,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思维过程即探究式教学,以便于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深入思考,进而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诗歌时,首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情境、重点知识点讲解,其后对知识进行回顾和体验,教师主要通过讲解、回顾和体验教学过程的方式,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问题出现的环节,反思问题环节和原因的查找问题症结所在,不仅能够有效规避问题情形的出现,而且能够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4、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是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领学生探究知识,得到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作用。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内学生参与的比率最大化。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例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可以设置探究问题:我们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作者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的答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展示,这对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建立正确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并且解决了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一矛盾,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教学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属于一项艰难的教学任务,其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复杂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引导,而且需要教师针对自身专业素质进行提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切实符合教学改革的目标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负责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 宋玉海,丁玉柱.浅析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3,32(33):14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感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教育模式的人性化。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感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教学课堂的情感化,要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这样,学生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因为语文具有浓郁的情感性,有道是“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字――汉字,也个个充满了感彩。所以,语文具有营造情感化课堂的极佳素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教学环境愈宽松愉悦,学生的心情就愈舒畅,其思维就愈活跃,也愈容易产生奇思妙想,愈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课堂的愉悦气氛,需要教师去营造,如果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去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只是一味地限制学生,让学生双手后背,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不大声说话,不交头接耳……孰不知,这太多的限制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枯燥、乏味。如果我们能够降低身段,放下威严,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有趣的笑话开场,以风趣的语言讲授,以幽默的故事结尾……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宽松、愉悦的氛围,那么,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就会十分通畅;如果我们能够再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与耐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再加之以合理地选择、运用语文内容中所蕴含的形形的喜、怒、哀、乐等血肉丰满的颇具情感化的素材,让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风格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融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为一体,形成与教师个性相契合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对学生的个性教育产生最大的效果。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独创式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课堂,就要努力拓宽教学资源,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轻舞飞扬,让师生的情感在课堂中感悟升华,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里被深度唤醒;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课堂,就要力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的多种思想、多种观点在激烈的碰撞下,触发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构建开放性语文教学课堂,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评价他人,敢于剖析自己,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发展独立自主与创新能力;构建开放性语文教学课堂,就要积极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努力开展第二课堂,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教学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社会接触面,扩展其知识面。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课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只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出具有个性的学生。
三、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缤纷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又是知识的海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并注重寻找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使生活成为教学的资源。比如作文教学,学生写作最有效的素材库之一便是家庭生活,但是学生由于缺乏观察或及时性的总结,常常感到无话可写,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逐步引导学生加强与亲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累积家庭生活经验,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开展一些“我爱我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地与父母交往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父母的过去,交流自己对父母的许多不解与误会,交流平时父母没有在意的微不足道却能打动学生心扉的些许小事……告诉学生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学会包容,如何学会致歉,如何拉近与父母间的距离,让学生明白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探寻语文的踪迹,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更多的活力。
四、语文教师要注重教育模式的人性化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修养和素质的学科。而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就必须让语文教育回归人性化。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根本出发拟订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其次,要变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为发展学生自身能力的教学目标模式,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来拟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再次,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从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释放,给学生心灵的梦想插上放飞的翅膀。第四,要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自由、自主、自信地发展。第五,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体现人性化教育的材料进行讲解与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立场、态度等因素的改变。第六,要以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感悟素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体现的真、善、美境界与真正的人文世界,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让学生感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和谐的、彼此相容的,而不是血腥的、争斗的、彼此仇视的。第七,极力改变长期以来对课文解读的政治化、公式化有余,而人性化不足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辨人世间假、丑、恶的思维能力,批判诸如《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坚持上述四个“注重”,教书育人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语文教学水平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就一定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冯胜明.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四化初探[J].课外阅读:中旬,2011(9).
[2] 谢印玲.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化”导控[J].新课堂:语文版,2012(7).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兴趣不高
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传统,在城镇同年级教师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新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设备等)的时候,农村教师仍然采用落后的板书形式,教学方式早已落伍。农村学生大多家境贫穷,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许多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学生身边,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此外,很多学生对学习本身兴致就不高,加之缺乏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基础薄弱,教学难以深入
农村学校中,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成体系,教学秩序混乱,教师水平也较为低下,因而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还存在许多学生小学阶段缺乏扎实的基础,对语文兴趣不高的现象。初中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了兼顾各个水平的学生,有时甚至只能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很难进行进阶知识的教学。
3.师生沟通不畅,教学反馈缺失
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许多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一部分学生因此不善于和父辈交流。大多数农村初中的教师正处在这个年龄阶层,导致师生之间交流较少,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无法得到学生对课堂的真实感受和意见反馈,因而无法对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课堂效率也就难以提升。
4.学科认识不清,缺乏学习动力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人文社会学科,传授的是语言表达艺术。由于语文的独特性,使得它在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能体现出其重要性。农村的村民大多务农或从事养殖业等,对语文水平的要求不高,语文的应用范围较小,因而许多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不到位。无法发掘与数学、生物等学科类似的生活应用情境,导致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不高,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二、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积极教学创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为了解决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落后问题,教师应广泛地阅读有关初中语文课堂形式改革的资料,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学习思考后,得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形式。
2.引入分层提问,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面对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教学进度难以统一的问题,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个跟上教学进度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不同难度问题的比例,面向所有学生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存在感。
3.开展周记活动,聆听学生心声
农村学生大多含蓄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此,任课教师可以布置每周2~3篇的周记,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的方式体现出来。作为回应,教师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提出建议,写下自己的看法。如此,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学生更活跃了,教师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保障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周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作文形式,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引入生活情境,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原则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05
分层教学模式作为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有助于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与培优补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获得均衡发展,对于挖掘学生潜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于督促学生进步、打造高效课堂有重要意义,下面对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做简要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理念服务于教学理念,主要是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分层。学生分层按照个人能力、语文基础、思维能力等指标,教学目标分层围绕大纲与教学进度、学生知识与能力目标等指标,教学内容分层则按照教学计划、重难点等进行划分。根据当下教学需求与情境选择合适的分层手段服务于教学,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计划性原则与激励性原则。客观性是指教学内容、目标、计划的制定要准确、客观,确保真正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能力的要求与目标,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动态性是指要根据学生能力、知识进步情况与身心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分层教学内容,做到实时动态跟进,这是分层教学应用的一大关键优势。计划性是指教学内容、节奏、分层计划的制定等要明确,以减少执行过程中的失误与盲目性。激励性是指分层教学始终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活动,在培优补差、均衡化发展的同时,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可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能力与潜力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信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教学。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
首先要对班级内部学生的知识水平、成绩、思维能力情况进行调查与熟悉,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将学生做合理的层次划分,制定A、B、C、D、E等从高到低的分层标准,并对应每个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方法、策略,凸显教学重难点。比如,A层次学生语文基础、思维能力最好,教师的授课重点是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拓展与思维发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拓展训练,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与水平,将其打造为班级的学习尖子。C层次学生语文基础与思维能力都较为一般,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针对性教学让他们向B层次学生迈进。D层次作为学生中基础与能力都有待提升的群体,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提升他们的遣词造句、阅读能力,通过调动兴趣、激发探究欲与好奇心促使他们向C层次学生转化,对这类学生要耐心解惑、辅导,让他们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与学习任务的习惯,从而逐步获得合格及以上的成绩。
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围绕这篇诗作结合学生能力分层情况笔者共设计了五个层次目标,分别是:①体味作者曹操笔下雄浑壮阔的风景图,运用个人联想与想象能力对诗句描述的风景进行口语、书面表述,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诗文的朗读与背诵;②感受诗文意境、情感,并讨论其对于个人思想情操的影响;③品味诗作中独特的意境,了解作者创作时所运用的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④掌握作者独特的构思艺术,深入了解“歌以咏志”这种艺术手法;⑤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寻找一些类似的运用“歌以咏志”手法的诗文并进行赏析、探讨,分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是如何展现的。
这五个层次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进行适当分层,其中①与②是针对全体学生,是D层次以下学生的实践重点,③、④、⑤则是针对C、B、A三个层次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层层递进。在每一层次目标中教师可运用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辅助教学,增添实践与探索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互动、合作,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完成阶段性任务目标,并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前进,在最近发展区理念指导下完成个人能力的升级锻炼与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