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0:17: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馆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与城建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前提下,2005年已圆满完成了馆内计划的工作任务,下面将明年的工作任务计划如下:
第一、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维护好城建档案的完整与安全,馆内网站已经建立,不断做好日常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做好网站内容和信息的补充工作。
第二、抓好馆内的基本建设工作为主要目标。保证各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工作运行正常,做好馆内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在馆内已建成使用的局域网和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辅助完成好城建档案收集、审核、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等日常业务工作。
第三、加强验收与指导,提高基础业务工作效率。在实行建设工程档案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制度中,一如既往的严格推行《城市建设工程档案资料验收合格证制度》、《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整理报送制度》。在验收审核、接收、整理工作环节中,坚持履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城市建设档案案卷质量规定》,坚持实行多次指导、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等主动服务形式来提高工程档案资料的入馆质量。
第四、在认真执行和落实好各项管理法规和制度的同时,做好城区建设工程档案审核和接收。要求馆内人员在不断学习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好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法制、法规的实施和应用,以及其它业务相关的条例、制度,依法治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快档案的审核、归档、整理、输入、入库的速度,完成好年度的岗位责任制任务。版权所有
第五、按照自治区建设厅10月12日下发的新建办[2004]14号文“关于贯彻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意见”的通知,我馆已根据通知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三年的发展计划及目标,根据《通知》精神的统筹规划,贯彻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颁布后的实施,全面实现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积极落实好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第六、执行馆内制定的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做好份内的日常工作。坚守机关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制度,认真参加和完成机关的政治学习任务,完成好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配合和协调好与其它业务部门关联的工作。
一、自我加压,高起点谋划全年工作任务,高质量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突出档案馆工作主体,推进县(区)档案馆建设步伐
档案馆工作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窗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市档案馆搬迁新馆后,我们始终本着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突出利用的原则,狠抓档案资源建设。
2、加大馆藏档案目录计算机著录的力度(即职能目标第8项)。档案目录计算机著录是打造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今后方便人民群众查询档案的发展方向。在政府未投入经费,自行配置部分必要设备,面对人手少、任务重、馆藏档案目录远超300万条以上的情况下,按照省档案局《关于做到建国后档案目录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快档案目录计算机著录的力度,我们先后派出4名干部到省档案馆跟班学习,弄懂弄通档案著录的要求和具体操作要领。截至11月底,已基本完成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的著录工作,完成了17个全宗的文件级目录著录共49467条。
5、加大重点档案抢救力度。重点档案是明清、民国时期和建国前的革命历史档案,这些档案既是镇馆之宝,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资源。今年,我们组织全局干部加班加点,对馆藏的1万多卷民国档案进行裱糊、消毒、著录等技术性抢救工作,受到省档案局的好评。
三、强化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提升全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档案业务基础工作是档案事业的“生命线”,也是档案部门围绕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服务中心大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我们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勤勉务实、一丝不苟,狠抓落实、不留余地,真正做到了行之有声、行之有果。
(吴海琰 师伟)
社区志愿者走进西城区档案馆 前不久,西城区档案馆邀请白纸坊街道30余名学雷锋志愿者走进档案馆,走进档案库房,近距离接触档案,切身感受西城悠久深厚的历史和全区的发展变化,加深社区志愿者对区情区史的了解。
(石丽芝)
朝阳区档案局加强统计年报表指导 日前,朝阳区档案局以新增加的数字档案统计内容为重点,对全区140家单位进行统计年报业务指导,帮助其正确理解指标涵义,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张一)
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召开2012年度档案工作会 会议总结2012年工作同时部署了2013年工作重点,传达了区档案局对我街道进行“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的初查情况,进一步强调了加强规范立卷归档的要求。
(高京育)
市档案局到通州区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工作 前不久,市档案局到通州区档案馆调研。副区长刘佳参加并表示区档案工作一定按市局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创造亮点,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张钰丛)
石景山区召开2013年全区档案工作会 会议总结了上一年全区档案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工作形势和问题,并明确了2013年全区档案工作在基础业务、档案服务、档案文化、行政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等五方面的具体任务。
(武小影 糜栋炜)
大兴区档案局积极服务新机场建设 前不久,大兴区档案局与机场办联系协调帮助其建立完善档案工作各项管理制度,确定档案归档范围。同时针对其工作特点开展业务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大兴机场建设档案齐全完整和规范管理。
(曲良亮)
房山区副区长曹蕾到区档案局调研 前不久,房山区副区长曹蕾到区档案局调研。她在听取2013年工作计划和当前工作面临问题及“十二五”时期档案馆建设规划情况的汇报后,提出要认真思考创新档案工作模式,要加大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何涛)
密云县档案馆建章立制保证数据安全 日前,密云县档案馆出台了《档案数据光盘存储规范》,详细规定了数据光盘的制作要求和管理存放的注意事项等各方面事宜。并以此为依据对馆藏土地房产证数字化副本进行了光盘刻录,充分保障了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刘静)
平谷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问题研究》课题通过市局验收 该课题提出的档案资源整合方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利用措施,对全市其他涉农区县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杨有启)
顺义区2月份民生档案利用量显著提高 2月份,顺义区档案馆共接待146人次查阅各类民生档案199卷,其中:婚姻档案174卷,土地档案4卷,知青档案15卷,工作查考利用档案4卷,编史修志利用档案1卷。
(刘英楠)
怀柔区政协主席武占刚到区档案馆视察 3月1日,怀柔区政协主席武占刚等一行5人到区档案馆视察工作,在实地查看库房,了解馆藏及利用情况后对我馆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区政协将继续支持档案工作,共同推进我区档案事业发展。
(丛丽红)
延庆县档案局荣获“法治延庆”建设先进单位 在“法治延庆”建设工作中,延庆县档案局通过深入学习、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广泛宣传等多项措施,得到了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高度认可,被评为建设先进单位。
(李挺)
丰台区档案馆征集优秀摄影作品进馆前不久,丰台区南苑乡犇牛摄影协会将24幅摄影作品无偿捐赠给区档案馆,这是区档案馆首次集中接受群众团体捐赠的摄影作品,这批作品将纳入区档案馆的记忆专题档案。
(刘岳)
门头沟区加强档案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近日,门头沟区档案局与消防支队联合对馆内电源、消防设备等直接关系档案安全的各种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整理汇总,联系相关部门消除安全隐患。
(安宏清)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实践
一、档案管理创新离不开实践基础
学校的档案工作是学校工作计划管理的重要部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学校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列入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考核内容之中,做到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也就是说,学校一旦将档案工作列人学校工作计划及各处室计划管理中,依据计划抓落实,形成习惯了,档案工作也就能够正常开展了。笔者认为档案管理的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必须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要真实、全面地留住历史,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实践真实面貌。档案管理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保证档案管理机制正常运转,必须加强领导。在近几年档案交流中发现,学校校级领导档案意识强,处室和学院领导档案重视,表现为最基本的归档。如年度计划和总结、会议记录本、各类花名册等归档过程中井井有条,就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由于档案归档工作通常一年为一至二次,年终要整理材料了,这时许多环节已忘记或模糊不清。因此,平时搞好档案管理材料的归类工作是关键。
二、信息网络与档案管理的拓展工作
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老师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已成为档案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
学校档案网页是学校档案资料的信息中心,应积极开创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新局面,努力做到档案信息为学校工作服务,为师生查阅档案资料者服务。学校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献资料,它是学校的组织和个人直接使用原始文件材料的转化物,不是随意或事后编写出来的。因此,教育教学评价必须依赖于档案,并以档案为可靠的依据。学校档案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反映出学校各个方面的历史真实面貌,在评估工作中发挥凭证参考作用。利用学校档案,为社会和各方面提供毕业生原始的学籍信息和学历证明。学校历年来在各种科研、教学和竞赛中所取得的实物档案材料(如奖牌、荣誉证书、奖杯、锦旗、照片等)也应整理归档。如果这些档案材料能及时收集归档,对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开展对外宣传等方面加强了力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评估调查工作中,档案中心与各有关处和学院室密切配合,通过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等环节形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依据作用的档案材料,提供评估专家组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档案来源广泛,内容丰富,门类多样,又真实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和变化,从中得到的信息是最基本、最准确和最有依据性的。
三、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的产业化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高校档案管理不再单纯是档案保管,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高校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面对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另外,应该注重信息“反馈”,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如教学科研档案经过教师使用之后,提出查找麻烦或利用不高、哪些需要改进等。通过对档案管理质量的反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档案管理部门进行自我调节,评判改进,对促进现代信息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具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倩.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机电兵船档案,2009(3).
2、谢小红.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独特性[J].北京档案,2010(8).
一、规章制度建设
开放档案工作依据的现行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规。开放档案鉴定工作规章制度是档案馆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对档案开放法规的细化和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的准则。为杜绝工作的随意性,规范和细化档案馆的开放档案行为,依据有关法规,档案馆应制订程序类、职责类、标准类等制度规定。
1、《档案馆开放档案实施细则》。以工作程序为主、兼有工作职责上的要求。其具体内容有:规定实施开放档案鉴定初审工作的责任科室和具体职责;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工作的组成人员及其职责:开放档案鉴定终审的会议形式和职责;开放档案履行批准、备案程序的有关要求;开放档案整理、编目、标识的内容;开放档案对外公布的要求等等(开放档案利用工作的有关要求,在利用规章制度中作出规定)。
2、《开放档案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类规定。它对开放档案工作从工作目的、范围、职责、程序内容、依据的相关文件和形成的记录表格等方面对开放鉴定工作的各个程序进行细化说明,对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进行规范。
3、《开放档案鉴定初审人员工作职责》和《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职责类规定。它对实施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初审人员、复审人员和复审小组的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4、《开放档案鉴定控制使用档案的标准》。标准类规定。依据《暂行规定》第七条中规定的控制使用档案的二十条内容,根据馆藏档案的情况,制订适合本馆馆藏档案内容的、作为控制使用档案的细化标准,便于开放档案鉴定人员的依照,实施鉴定工作的操作。此标准应根据档案内容的变化、遇到的新情况及时修订,以便开放鉴定人员参照。
二、决策形式和人员组织
为慎重决策,确保质量,在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过程中,应组织开放鉴定人员和科室初审、复审小组对开放鉴定的档案逐件讨论复审,对难以把握的档案内容,提交局务会终审、做出最后的决策的形式。避免了因个人不同判断而造成不同的开放鉴定结果。
从事开放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开放档案的质量。从朝阳区档案馆几年来的实践来看,可以由一至两名具有馆员及其以上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较丰富机关、社会等知识的人员作为开放档案鉴定初审人员,将开放鉴定工作作为年度常规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予以安排。成立由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员。以及主管科长、副局馆长五人以上组成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在初审后、终审前,对拟开放档案逐件进行详细复审,可以确保开放档案的质量。
三、实施的具体步骤、程序
1、制订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开放鉴定档案(形成满30年、或拟提前开放的)的全宗、所属年度、数量,开放鉴定工作完成的时间、人员分工等内容。
2、建立初审数据库。内容包括开放档案的序号、档号、全宗名称、案卷题名和卷内文件题名、形成时间、件数、保管期限、开放与否、不开放的原因和依据、档案的密级。由初审人员边初审,边录入。
3、初审。在科长的组织下,初审人员通过阅读档案原文,逐卷逐件对拟开放档案进行初审。进行此步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八十年代以前的文件形成不规范。有的文件的标题不能完全反映文件的内容,初审人员绝对不能仅通过卷内文件目录就确定档案文件是否开放。同时。对保密期满的原档案,履行解密手续。
4、初审总结。初审完毕后,工作人员要总结说明开放档案鉴定初审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
5、复审。初审完毕后,交复审小组成员对初审结果进行逐件复审。通过召开复审小组会讨论、形成复审意见。
6、局务会终审。开放鉴定人员向局务会汇报初审情况、复审小组的意见。经过局务会讨论,形成终审意见。
7、开放鉴定结果修订。根据局务会终审决定,对开放档案鉴定的结果进行修改。
8、形成终审报告、填写终审表。说明开放档案鉴定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鉴定审查的详细情况。初审、复审人员和局(馆)长在终审表格上履行签字手续。
9、报区政府批准。形成《关于馆藏××××年度部分档案向社会开放的请示》,内容包括开放档案鉴定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主要内容和意见、数量和所占比例等。
10、向市档案局备案。说明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主要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将控制使用档案文件级目录附后,以便审查。
11、开放标识。根据上级批复情况,进行开放档案标识,在已经获准开放的档案上加盖“已开放”标识。在相应全宗的全宗卷中加入开放鉴定情况说明材料:在相应案卷的备考表内填写说明开放档案情况。
12、履行解密手续,标注解密标识。在已解密的原档案上原标注的密级上加盖双杠(表示原标注密级作废)标识,在下面加盖“已解密”标识。同时,依据《暂行规定》第五条“提前开放馆藏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类档案。应当向原档案形成机关、单位发出要求提前解密的通知”的规定。履行确认该部分档案予以解密的手续。
13、编制开放档案目录。编制电子、纸质开放档案目录。方便利用者在阅览室和网络的利用。
14、开放公告。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向社会开放档案的内容、所属年代、数量等信息。在政务网、档案信息网上开放档案的目录及其档案原文。
15、年度开放档案工作总结。总结中要反应开放鉴定工作的全部过程,如参与的人员,鉴定的数量,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时间。开放鉴定工作的经验教训等内容。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档案履行解密手续问题。1988年《保密法》颁布前,我国各级机关普遍存在着文件材料标密过高、定密随意的问题,许多区县级及其下属机关的内部文件也被确定为机密、甚至绝密文件,因此档案馆在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包括提前开放档案鉴定)过程中,肯定涉及档案。档案馆必须按照《保密法》和《暂行规定》的规定,对已经解密的档案进行相应的标识工作,标识“已解密”,履行解密手续。
2、关于对控制使用档案“二十条”的理解和应用问题。《暂行规定》中第七条规定的控制使用的二十条的内容,总体来说内容较全面,但对涉及个人隐私类档案的种类,可操作性差、较难以把握。根据几年来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实践,主要对以下几类档案予以控制使用:涉及个人问题的调查、处理、定性、结论方面的材料;各机关、组织形成的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的表格和文件材料;招工、职工转正定级审批表;个人建房审批表及相关材料等。
不知不觉间,一年又接近尾声,一年以来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感谢领导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勇气和信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按照局领导分工,由我负责查档接待和库管股有关工作。本人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1、严格把关,档案馆建设进度。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建档案馆建设要求,关于项目建设的各种手续办理。按时上报县、市各类统计数据,圆满完成了2020年度新建档案馆的建设进度,圆满完成了入住。2、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积极参与局里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与部署,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积极协同信息化加工公司完成市考、县考年度目标任务。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做到随机抽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检查出错率,漏扫等问题,使档案信息化加工的错误率始终降到最低,给以后的档案信息化查询夯实了基础,通过抽查错误率控制在1%左右,并及时进行了修改。3.完成了领导临时交办的解密划控目录的编制,4.积极参与单位的各项中心工作,并做到了尽职尽责,参加了四城联创巡查,督查,清扫工作,参加下乡扶贫,包联贫困户的工作,并学习了国家有关扶贫政策,完成了每周例会上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几年来对业务的学习,对相关的流程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
2、在工作中,有很多新的技术问题,但是深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有时候对工作认识不够,缺乏全局观念,对档案业务知识还缺少了解和分析,对工作定位认识不足。从而对工作的最优流程认识不够,逻辑能力欠缺,结构性思维缺乏。不过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加强对工作的认知能力从而做出工作的最优流程。
三、工作计划
其中,以下几点是我下年重点要提高的地方:
1、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做事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
2、不断提高自己:抓住每一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学习,为自己的工作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虽然工作琐碎、繁杂,但是我将从多方面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任务
本文从档案馆、图书馆馆藏主体特性的差异上来分析他们的区别:
一、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差异较大
档案馆是接收机构,它是为了保存其服务主体的文件而设立的,它的藏品主要是其服务主体形成的档案材料。就档案馆的开放时间而言,图书馆和档案馆就有很大的不同。档案的开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而规定的。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有三种期限:(1)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从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2)凡是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不少于30年;(3)涉及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可以自形成之日起满50年开放。所以,档案馆开放的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档案在一定时限内秘密程度较高,只有经过降密和解密后才能向社会开放。
图书馆是搜集机构,它可以从任何地方搜集各种材料,其收藏品有档案,更多的是图书资料。图书馆的开放是全方位的、无限制的。全面开放包括资源开放、时间开放、人员开放。(1)资源开放就是把图书馆所有的馆藏资源和设施向读者开放,尽最大努力实施开架借阅;(2)时间开放是最大程度延长读者利用图书的时间,我国的国家图书馆实行“365天,天天开馆”保证开馆时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档案馆与图书馆的收藏内容不同
图书具有商品属性,其内容必须对社会大众具有吸引力,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有科技的,也有文学艺术的,社会上任何层次的读者都可以在图书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档案则不同,它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它从形成者形成的文件中直接转化而来,不是事后另行编写和随意收集的间接材料,其内容不允许有半点虚构成分,因此档案不具备任何艺术性,可读性不强,它存在的动因不是为了吸引读者,而是记录历史,以备今后查考。两者相比,档案更具研究性,图书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再者,图书是经过对档案等原始记录进行收集、归纳、提炼后形成的二手资料,对于那些只想宏观了解,不想追根溯源的人来说,看图书当然要比看档案来得实惠。馆藏主体在内容上的差异,是当前图书馆读者的人数远远多于档案馆利用者人数的主要原因。
档案馆与图书馆收藏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利用者的差异。图书馆的读者中,多数人是为了满足兴趣,丰富知识,而进行深层次研究的读者比例不大。任何一个走进图书馆的人,都可以找到他感兴趣的图书而成为图书馆的忠实读者。而档案馆的利用者或为调查取证、工作查考,或为学术研究、编史修志,绝大多数都有十分明确的查档目的,有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不同
图书是一种商品,一册图书只要市场需要,可以上百万册的印刷,在社会上广为流通。图书馆所保管的绝大多数图书都不是孤本,而是可再生的。而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作为商品存在。档案具有唯一性,多为孤本,损毁后不可再生。因此,在利用过程中,档案馆会比图书馆更多地考虑到维护保管主体的完整与安全,即便对于开放档案,在利用、复制等环节上也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图书的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在图书被读者直接、反复使用过程中不必像档案馆一样为了怕保管主体在使用时被损毁而制定很多的“条条框框”,对读者进行太多的限制。就此而言,读者当然愿意去图书馆,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
由于档案和图书在内容、存在形式上的差异,造成了档案馆利用者与图书馆读者人数上的差距。虽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档案界社会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式和设备落后也是造成人数差距的因素,但是如果只把眼光盯着后者,忽视了馆藏主体上的差异,甚至以接待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档案部门服务观念正确与否、工作得力与否的标准,那就太片面了。难道档案馆也像有些图书馆一样“365天,天天开放”,就可以真正的、长时期的门庭若市而不是门可罗雀了吗?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西平同志在视察档案工作时曾说过“我们讲档案开发利用,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不能奢望像开饭店那样有成百上千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那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因此,现阶段档案利用工作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其在增加利用人数上绞尽脑汁,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利用质量上。这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提供利用中提高查全率、查准率。
对于来馆查档的利用者,除热情的接待外,更重要的是准确快速地提供他所需要的档案。档案馆数字化是提高档案馆查全率和查准率最主要的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已成必然趋势。档案馆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阶段工作计划、落实人员、组织力量对馆藏应录入档案进行目录校对、规范内容,对馆藏档案进行条目录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档案全息扫描。条目全部录入档案专用软件后将改变延续至今的原始的手工检索状况,提高档案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将更好地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
2.了解社会需求,主动上门服务
档案工作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同步,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档案工作者不但要熟悉馆内业务,还要随时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捕捉社会热点,根据需要主动上门服务。将“你上门,我来查”和“你需要,我提供”结合起来。
3.利用多种方式,提供档案信息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多元化
1 高校档案管理的多元化发展需要
1.1 高校档案馆和管理职责的多样性
高校档案馆是高校和二级学院内之间的重要环节,但也是外界的高校相关人员、设备、项目等其他单位部门和个人的描述和保证之间沟通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在高等教育的各级组织安全工作的基础上,以政府部门为依据的工作。首先,高校的档案管理它的基本任务包括的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它被保存在高校的档案馆中,为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和后勤工作服务,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服务,提供有效的凭证。所以,从过程的基本特征的角度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本身是一项基本包含非常广泛的社会服务和责任的工作。其次,档案整理编目,鉴定统计,存储和其他相关工作完成后,为了更充分地打开档案和使用档案分类设置相应种类的搜索工具,对档案进行编辑和研究工作,根据档案管理的发展,出版了相关的历史材料,对不同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必要和有益的。最后,根据档案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的其他方面的差异,而且还可以区分机密档案和综合档案馆等,或相应的满足不同的记录、存储和管理设施的实际需求以及安全支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重新分类。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第二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第三,科学地管理档案,大力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第四,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第五,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1.2 高校档案馆多样化需求的分类
按照部门或功能上的差异可以有以下几类:(1)党群:一般包括高校党委,工会或其他团体组织的各种档案,会议记录,工作计划等;(2)行政:上级行政工作可能包括各种档案和材料纪要;(3)科研:教研以及研究结果材料;(4)教学:包括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研究,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档案;(5)设备:国产和进口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以及购买、使用或维护手册;(6)出版:期刊出版,包括高校,学术期刊和其他出版物的原始证明及发行借阅记录;(7)外事:外出参观,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等各级合作。(8)财会: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告等;(9)基建:基建项目前期形成的文字、图纸、计算材料等;(10)声像: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录音、录像带。
2 高校档案馆管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1 档案管理提前化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新的技术、新的科学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普及,推进了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在各方面的工作上,从档案的收集、整理、拷贝、保护、检索、统计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模型,可提供先进的管理档案模式。此外,电子文档,电子档案的产生,同时也达到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新要求。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对文档管理,电子文档的整个周期,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和衔接,充分发挥计算机档案管理的优势,实施档案管理的综合文档管理、存储、检索自动化。
2.2 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现代化建设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在当今的高校中,数字化档案已经普及。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即可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网上利用的开展,将会使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进入极好的良性循环之中。以往档案人员为开发档案资源,为档案利用而进行许多文献汇编、数字汇编、专题汇编等编研工作可以减少,甚至平时查阅工作中可取消,档案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档案数据整理工作。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高校档案业务工作变得方便、快捷、高效。数字化档案信息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尽快地提供利用。平时在网上文书处理部门将收文或发文都输入到计算机中,各级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在网上分组传阅自己相关的文件,并注上处理意见,年终归档时,只需向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即可,从而使档案馆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这在科研、教学、设备等各类档案管理中同样适用。在学校诸多档案中,许多档案在形成时已由计算机处理,档案馆的工作只剩下编制相应的档号,整理上架。而计算机管理方面则只需对数据进行处理,已不再需要大量的数据录入,数据录入影响档案计算机管理的“瓶颈”问题,已不复存在。
自动化是高校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必由之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2.3 部分高校档案多样化的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其中包括许多环节,如记录的信息载体,用于存储档案的布局,识别提取,传输和交换,包括订单髁管、维修、鉴定、检索和使用的所有链接,直到结束“使用”服务。换句话说,根据高校档案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档案存储布局、整理、存储、维护、识别和检索的方法是明智的,但使用高校档案的多样化必然会迫使管理高校档案馆驱动的多元化转变向其他部门,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档案管理要求使用环节的多样化,将推动其管理方面的变化。
2.4 档案管理法制化
《档案法》的颁布和实施,让档案管理依法进行。档案管理必须法制化,制度化,用档案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即档案管理),因为档案管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一,坚持合法化档案工作,加强档案馆的法制建设。“一法两令”的颁布和实施为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尤其是《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教委27号令),27号令强调丰富高校档案内涵,倡导“大档案”理念,将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工作管理范畴,使归档范围扩容为十一大类;倡导信息化管理,将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档案机构管理职责;倡导拓展高校档案服务方向,强调其社会服务职能,要求高校档案价值内涵应从“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延伸到“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倡导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高校档案教育职能等等。《档案行政处罚暂行规定》的实施,该规定是进一步将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行政执法管理标准化、法制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第二,坚持依法管理档案和依法工作。“27号令”的颁布实施,是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综合管理学校档案资源,扩大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对象,拓展学校档案服务领域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档案管理改革的风向标和催化剂。
2.5 存储,维护技术和方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存储是极其重要的高校档案管理方面的初步环节,基本上提取档案中的信息后,如何存储他们的信息载体的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高校档案已经不完全使过去的纸质档案、照片档案、胶片档案等等,现已改变了原有的档案保存方式,包括数字档案、电子档、光盘等先进科学技术。高校档案管理的存储、维护技术已经逐步向现代科学技术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小蒋. 标准化高校档案馆的发展探讨[J]. 太原科技,2009。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校档案编研的现状出发,探析了高校档案编研的基本理念,提出了高校档案编研的基本方略。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档案的要求,无论是档案的规范性,还是档案的创新性,都越来越高。如何加强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使高校档案管理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要求,这是高校档案馆及其管理部门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突破传统的档案汇编、整理、被动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开发档案资源,对高校档案进行深加工,为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进言献策,提高高校档案的社会服务性水平。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必须加强档案的编研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顺利进行。
一、高校档案编研的基本现状
从高校总体情况看,各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水平参差不齐,编研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党政管理决策参考的需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档案编研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确,编研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根据原国家教委6号令第三条规定:“高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各高等学校必须把档案工作纳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学校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把处理完的文件装订整齐放在铁柜内不要丢失就行了,并未重视档案机构的完善和人员配备。有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只设有档案室,配备2-3名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人员只能忙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日常借阅,根本无暇顾及档案编研;有些高校成立了档案馆,但除少数馆设立了编研部(科)外,大多数档案馆内部的职能机构设置采用按档案类别划分的形式,每个部(科)工作的主要职能与上述档案室近似。由于没有明确的编研机构和编研人员,编研工作的随意性很大,编研工作也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
2.档案编研的组织性、计划性不强,编研成果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由于受人员编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档案馆的工作重心侧重在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上,作为档案管理过程重要一环的档案编研工作往往未被纳入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时为迎接检查或升级达标就临时组织部分人员搞突击。而档案编研实质上是一个科学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仓促上阵的编研人员重负之下无暇钻研档案编研理论,也无暇进行需求调查,工作不能有的放矢。这样编研出来的成果大多是一些原始材料的简单汇总,信息含量低,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利用率不高,即使印发到一些职能部门也被束之高阁,从而给档案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3.档案编研起点低,编研成果难上水平
档案不仅要“编”,而且要“研”,编和研是既独立又联系的辩证统一体。“研”有调研和研究两层含义,它是编研的基础和前提,并贯穿于编研的全过程,能使编研进一步深化;而编又是研的目的和结果,不能只编不研,或只研不编,只有二者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目前,有不少高校的编研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只编不研或编多研少的现象较为突出,虽然编研的种类不少、数量较多,但在质量上缺乏一定的深度,学术性不强,大多局限在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编研,不次文献的编研寥寥无几,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水平和成果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4.档案编研囿于思维定势,缺乏工作预见性、前瞻性
高校的档案馆藏反映了学校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足迹,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当今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作用的价值不可低估。但档案工作人员传统的“坐等上门”、不与外界广泛联系沟通的现状仍然存在,用户与档案工作人员之间只有“你来”,没有“我往”,极具价值的档案资源“养在深闺无人晓”。因此,必须加强档案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只有深人到职能部门去调查了解他们究竟“需要什么”,编研才能出“精品”、受欢迎。
二、高校档案编研的基本理念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目前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并没有引起高校管理部门和档案馆的高度重视。为此,很有必要对高校档案编研的基本理念进行研究分析。
笔者认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档案业务知识,对收集整理的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编研,使之成为更加系统、完善、精炼、有用的档案资料,为利用者提供方便,为高校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这表明,它是一项具有创造性,预见性、前瞻性的业务活动。因此,高校档案编研的基本理念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以高校可持续发展为服务宗旨,深人研究高校管理部门及院系和社会各界对档案的要求,高校管理部门、各院系、档案馆等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档案编研工作,档案馆职员要从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这些角度来开展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比如,目前有些高校有关科研方面的档案,只是停留在历年资料的简单汇集上,对这方面资料的分析还是个空白。再如,有些高校在学生招生人数方面、高校的教学设备方面、高校师资方面等等,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汇编,至于这些方面的比例关系并没有进行认真的编研,等等。类似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工作目前在许多高校还是个空白。从2002年我省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中,评估专家在许多高校都发现了许多类似于上述的问题。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所有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档案编研的基本理念,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简单汇编和整理这个层面上。因此,一方面必须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当前高校档案编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档案编研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必须加强高校档案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以提高档案编研的水平。 三、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对策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若要全面开展起来,产生社会效益,就要调动全校各院、系的积极性,把院系的兼职档案员与专职人员组成一支编研队伍,报课题、立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项具有创造性,、预见性和前瞻性的系统工程。为此档案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和深人领会档案编研的基本思想,全面应用管理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网络、教育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围绕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1.强化档案编研思想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思想已经不适应当代高校发展的要求,不利于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不利于促进高校档案研究工作的开展。档案编研的理论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如果没有档案编研的开创性研究,档案编研工作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要从思想上强化档案编研,才能加强档案的编研工作,开创高校档案编研的新局面。高校档案馆馆长尤其要率先强化档案编研工作思想,才能组织力量,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胜极强的活动,学校在安排档案馆馆长人选上一定要选专业对口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编研队伍,深人开展编研工作。
2.专职档案员要主动与各部门接触,了解各部门对档案的需求
当前,大多数高校档案工作思路是兼职档案员每个学期期末把本部门相关档案材料移交给档案馆,然后专职档案员再进行一些整理和汇编。笔者认为,这种工作思路不适应现代高校发展要求,档案馆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档案编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档案编研成果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才能满足高校和社会的需求。因此,专职档案员必须加强与校各部门的联系,加强交流,了解他们对档案资料的实际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3.专职档案员要主动与档案查阅人进行交谈
这是获得档案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因为,档案查阅人是档案需求市场的主体,通过与他们亲切交谈,可以更加深人了解高校和社会各界对档案需求情况,从而有助于明确档案编研的方向,使档案编研成果更加具有实用性,其利用率必然会得到提高,档案工作的作用将更加充分地得到发挥。
4.加强与其他高校专职档案员的交流
高校的发展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在档案工作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各高校专职档案员相互交流有助于彼此共同进步。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参加会议、书信往来、电子邮件,电话交谈,等等。这既可以促进彼此的友谊,又可以促进彼此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5.专职档案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开发对学校、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有价值的专题档案
在这项工作中,专职档案员要具有奉献精神,责任心要强,工作热情要高,钻研劲头要足,要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能,认真对待。
6.要经常召开研讨会,商讨档案编研工作,主动将工作思路向主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汇报
一方面档案编研工作要有正确的方针指导,有校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要发挥档案编研成果在校各类决策当中的指导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7.加强档案网络化建设
档案网络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档案编研的主要手段,也是档案编研成果传播的重要渠道。档案部门应从人才、设备两方面加强档案网络化建设。但是,网络安全以及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是高校档案网络化建设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引起注意,并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区委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档案工作,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5年来的档案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表彰档案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决定召开这次全区档案工作暨先进表彰会,旨在推进全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和谐*建设。根据会议安排,我对20*年全区档案工作进行总结,对2009年工作提出意见。在此,我代表*区档案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档案工作目标任务
20*年全区档案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致力科学发展,档案馆建设取得新成效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区档案馆在晋升三星级档案馆基础上,继续以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一是认真开展档案收集、征集、接收工作,接收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吾来易地扶贫搬迁档案及党委、政府、纪委、财政等机关到期应进馆档案9016卷2513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改善了馆藏结构,同时加大了对民间珍贵档案的收集力度,收集到一批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的珍贵资料,弥补了我馆名人档案的空白;二是加大馆藏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整理和重点档案抢救力度,按标准整理馆藏各乡镇档案15364卷、资料8699册,修裱重点档案4000页,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部分濒危档案寿命;三是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利用工作。为确保档案信息既全面又安全的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一步严格档案查借阅手续,建立专用查档介绍信,做到手续不全不提供,有效杜绝失漏泄密现象,全年提供档案利用582人次1923卷36件,为资政决策、工作查考、解决纠纷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换证起到积极作用。
(二)着力协调发展,机关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0*年是档案工作“六项工程”验收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档案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各单位继续按照《*区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困难,坚持标准不放松,在管理体制、设施设备、业务建设、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全面推进机关档案管理,去年又有14个机关、8个乡镇、21个村委会社区实现了星级管理,目前全区共54个机关、4个事业、18个乡镇、38个村社区综合档案室通过星级验收,分别占总数的96.4%,80%,100%,13%,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20*年10月在市政府对各县区“七项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专项检查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三)奋力解放思想,档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年结合全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组织档案职工紧紧围绕创新服务开展讨论,集思广益,为档案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民生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与新农办协调,在新农办的支持下,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采用在金鸡乡搞试点、开现场会等形式推进新农村家庭档案建设,共建9个新农村试点档案17*户2585盒,使农户家庭中重要证件、珍贵材料等得到集中有效的管理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民主管理、乡风文明”起到积极作用。二是为林改工作服务。全力配合区林改办做好林改档案工作,针对林改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组织各阶段培训,并组成林改档案督察组深入各乡镇、村检查林改档案资料,确保齐全完整,为老百姓存史留证。三是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服务。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补换发证档案整理移交工作,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培训,统一标准、规范业务、实地指导,历经半年艰苦奋战,4102卷档案顺利接收进馆。四是强力推动农户家庭建档。以“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整乡推进”为抓手,深入瓦房乡19个行政村对村级档案实行规范整理的同时帮助其近5000农户建立起家庭档案,深受广大农户好评。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现代化管理又有新进展
为全面提高档案对社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档案馆局域网建设,加强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立共建目录数据166146条,建立馆藏档案全文数据库41152页,进一步推进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速度,为档案资源共享、向全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努力法制建设,依法治档能力明显增强
档案部门始终将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贯彻《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档案干部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定的《云南省档案条例》,做到人手一册,借《云南省档案条例》实施一周年之机,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制发手机短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培养,争取开展档案行政执检查,推动全区依法治档进程。
20*年,在全体档案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全区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但档案工作距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开展档案工作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特别是电脑、扫描仪等或老化或欠缺,阻碍了工作的发展;二是办公条件紧张,区档案馆已经饱和、部分单位无专门档案室,无法依法接收、收集应进馆(室)档案,影响了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三是档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档案工作缺乏连续性,影响了档案工作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
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进全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项事业发展都存在着诸多困难的一年,也是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档案部门将继续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快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再战,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国家档案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形式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建设“两个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区档案工作实际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监管。要在做好常规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新期待,把那些与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所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通通纳入民生档案工作的视野,列入归档和进馆范围,纳入档案资源体系,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保证该类档案应归尽归,齐全完整,抓牢抓实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二是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建设。继续推进村委会、社区星级档案室建设,健全完善村级档案管理体制,形成有人管有人做的工作格局。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让档案有装处有房住,确保档案安全存放。建立档案工作制度,严格依法按时归档案,严格档案整理标准,杜绝档案材料乱堆乱放,随意损毁现象,确保反映基层建设的一手原始资料齐全完整;三是加强家庭建档工作。认真总结瓦渡、瓦房整乡推进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们了解家庭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档案在解决山林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村庄的重要作用,争取各乡镇、有关部门的支持,发挥社区、村(居)委会基层组织作用,为有建档需要和建档条件的家庭提供建档指导,积极推进家庭建档,使这件利国利民、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成为广大百姓的自觉自愿,把档案服务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创新利用服务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人民群众了解与己有关档案的可查阅范围、查阅方法、查阅地点及时间等,加快建立和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
(二)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根据区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档案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研究工作办法、加强指导,将档案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过程,各乡镇档案人员要提前介入,及时将新农村建设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与乡镇其它档案一起保管、一起利用。
二是服务于林改工作。要把林改档案工作当作服务于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各级林改办,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按照《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乡镇、村、组林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移交工作,为全区林改顺利验收扎实工作。
三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克服档案传统方式,转变档案工作后时性为现在进行时,利用档案工作“手脚长”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特点,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参与,及时介入辖区内各项经济建设和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事件、国有和非公企业,切实抓好婚姻户籍、医疗保险、房产土地痕迹管理,把档案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使档案信息既及时、齐全、有现实价值,又有效的围绕党委、政府大局服务。
四是服务于阳光政府建设。档案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在国家档案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规定和云南省建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在区档案馆建立“*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中心”,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各档案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本地、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抓好信息化建设。要把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服务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有关方针政策,在档案数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实施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档案馆要完成馆藏95%的文件目录和5万页全文数据库建立,各综合档案室要从今年起开始全文数据库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与应用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探索电子文件管理等工作,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抓好档案馆建设。根据省档案局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的有关要求,创造条件,积极准备,以评估和测评为动力,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完成对馆藏乡镇3800卷不规范档案系统整理,开展5千页重点档案抢救和政府全宗档案开放、短期档案的鉴定销毁、珍贵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工作,继续做好现行公开文件收集和利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门的支持将档案馆新建纳入计划,改善全区档案安全保管条件。
抓好机关档案工作。各机关综合档案室分管领导要重视和关心档案工作,经常过问,将档案工作纳入本门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经费,进一步改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根据档案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星级建设成果,认真做好年度归档,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全文数字化工作。
抓好档案安全工作。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重中之重,全区档案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或无专人管理、或无专用库房、或无专门设施设备。去年汶川大地震给予了我们许多警示,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保管确保国家宝贵资源不受损失,是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首要责任。今年档案馆、各综合档案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认真执行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实行库房专人管理,要结合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档案工作抗击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紧急情况的能力,对所能设想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保护档案做好准备,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按预案办事,加强必须的安全保管设备设施建设,从制度上、人员上、基础建设上确保档案安全。
抓好队伍建设。有一支稳定、务实、能力强、作风正的队伍,是确保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区档案馆人员难流动和综合档案室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一是认真组织档案局馆职工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扎实工作作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档案工作宣传,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保证专兼职档案人员相对稳定,加强各种方式的档案业务培训,使档案人员及时掌握档案业务知识、专业技术,提高工作水平,保障档案工作连续性。
(四)以法制建设做保障,推进依法治档进程
一、高校档案管理文化的功能
(一)高校档案管理具有文化积淀功能。档案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人类文化继承和传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所有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文化的积淀。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物,它不仅记录了高校的办学风格、校训、教育思想、科研成果、办学传统以及精神风貌等,而且还记录了大量的教学总结、经验、心得。高校档案管理文化的积淀功能,对于学校的发展和高校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档案管理具有文化教育功能。高校档案是高校优秀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利用档案开展教育工作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向学生宣传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存储保管功能。学校的档案室应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将收集得来的档案信息,经过分类、编号、加工做好检索目录后,做好档案保管与存放,保证完整、安全地存储好学校档案。
(四)分析评价功能。学校档案可以用来分析评价教学质量,这已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公认,只是对其分析评价结果的重视和利用力度还不够。另外,为学校今后制订工作计划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高校档案管理功能的转变
(一)观念导向功能的转变。由以实体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为主转变档案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即包括作为服务客体的用户与作为服务主体的档案人。在以往的档案管理中较多注重于服务客体的读者用户的层面,认为以人为本只是指面向用户、方便用户,以用户为中心,而对服务主体的档案人重视不够。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档案人不仅仅是收集、整理、保存、提供利用档案,更是档案信息资源建造者和维护者。
(二)管理征集功能的转变。高校的档案管理应根据学校规模和档案馆(室)所藏档案卷宗的数量设置档案馆(室),负责学校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立卷工作。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档案馆(室)征集管理功能普遍薄弱。有的还停留在各部门、单位交什么就收什么的状态。据笔者了解有的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图纸、一些重大活动的图片资料都没有收进档案馆(室),学校需用时还要到上级有关部门借用,甚至另行购买,这给学校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浪费。作为学校的档案管理机构,就其收集档案信息这一功能来讲,其管理功能应表现在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地把具有凭证作用和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全部、规范地征集到档案馆(室),这才是完全履行了自己的管理职责。
三、高校档案文化新功能的构建途径
(一)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要选择具有政治可靠、作风正派和责任心较强的人员负责,在职期间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直接关系,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才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二)改善高校档案的功能。要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对档案的功能必须重新进行定位,对传统档案的功能,应当保留的重要部分,需要加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与扩大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新时期档案的功能,不仅要满足新时期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还必须完善并丰富档案内容,在新时期,为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和广大企业,为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提供全面的档案服务。
(三)加强高校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在档案形成的整个过程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充分地发挥出高校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第一,高校档案由于涉及面较广,档案的种类繁杂,在进行档案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类模糊不清的状况。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的不同性质形成有效、条理清晰的分类,建立档案检索体系。第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宗旨创建具有本校文化特色的档案馆藏室。第三,高校应加强对于档案知识和重要性的宣传,鼓励广大学子加强档案的收藏和保护意识,同时应加大档案捐赠的宣传,鼓励师生和广大市民主动捐献,完善学校的档案收集,使档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二条普查工作档案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统计部门承办的各项普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及实物凭证等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各级普查机构和有关个人都有保护普查工作档案的义务。凡规定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四条普查工作档案的管理,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实行分级管理;普查机构负责收集归档。省以下各级统计机关和普查机构在普查工作档案业务上受上级统计机关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文件类
1.各级党政机关有关普查工作的命令、决定及批复;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题词;
2.各级普查机构的请示、报告、通知、工作计划、简报、会议文件、会议记录、汇报提纲、总结;
3.普查办法、普查方案、普查细则及重要的修改稿;
4.普查公报;
5.各级普查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工作人员名册、先进集体和先进人员名单;
6.接待外宾的日程安排、谈话记录及出国考察报告;
7.普查文件汇编。
(二)资料、表册类
1.普查登记表样表、手工汇总表、机器汇总表、普查汇总资料(含计算机软盘、光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材料),填表说明及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等;
2.行政区划代码本,地址编码本;
3.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编码员、录入人员的培训教材;
4.内部编印和公开出版的普查资料、普查分析报告及汇编;
5.普查宣传材料、宣传画和报纸杂志发表的有关社论、评论和报道等。
(三)音像、实物类
1.普查工作中及普查会议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电视片、幻灯片及整理汇编的相册、画册;
2.有纪念意义的凭证性实物,包括普查标志、调查证件、证书、奖章、纪念品、首日封、纪念邮票、资料袋、软包装袋,普查机构印章等。
(四)普查工作的其它重要相关材料
第六条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要求
(一)各级普查机构制发的文件材料(含正本、定稿)须将原件归档。
(二)翻译为少数民族文字的普查文件材料应将原文及正文一同归档。
(三)普查文件材料应一式两套归档,其中含原件的一套移交同级国家档案馆,另一套存同级统计部门。
(四)凡应归档的文件材料须保证齐全完整,做到不漏、不缺、不损。
(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参照《普查工作档案保管期限表》(见附件)和有关档案的归档整理要求,划分保管期限,统一整理归档并编制目录(附软盘),做到规范整洁;照片、声像材料、电子文件材料应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发的规定和标准整理归档;实物凭证应造册并填写说明。
第七条原始普查登记表的归档范围、要求和保管期限,在普查开始时,由国家普查领导机构与国家统计局、国家档案局协商作出具体规定,由各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
第八条地(市)、县普查机构应在普查工作结束后四个月内,将归档整理完毕的普查工作档案向同级统计机关档案部门或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中央和省(区、市)普查办公室应在普查工作结束后一年内,将普查工作档案向同级统计局档案部门移交,移交时由同级统计局档案部门按照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的要求检查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
各级统计机关档案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将到进馆年限的普查工作档案,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的普查领导机构自普查开始,应建立普查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领导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普查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的普查领导机构应建立与普查工作档案需要相适应的专项经费,用于普查工作档案的整理以及购置必要设施等所需的开支。
第十一条普查工作档案管理有关机构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加强对普查工作档案的保密管理。属于国家秘密的普查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属于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严禁对外提供。
第十二条凡违反本规定造成普查工作档案丢失、损坏,或不按规定归档、造成档案损失者,或泄露普查工作档案秘密者,按照有关法规查处。
第十三条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其它部门组织或承办的普查以及国家统计局组织进行的跨年度的各项重大统计调查(如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及其他一次性调查等),其形成档案的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