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业务考核方案

业务考核方案

时间:2022-12-10 11:2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业务考核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业务考核方案

第1篇

第一条 为配合我行工资制度改革,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化商业银行运作的科学、合理、规范的内部绩效工资考核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其宗旨在于把职工工资同经营业绩挂钩,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突出“向一线倾斜、向业务类倾斜”的主导思想。

第三条 本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是支行对各科、室、处、所的考核,不再细分到个人。对个人的考核由各部门依照本处的内部考核方案再行考核。

第四条 本方案实行百分制考核方式。所涉及的定量考核数据均以XX年3季度的旬平均数为基数,按季度进行环比考核。

第五条 本方案适用于我行全体在岗的员工(含柜员合同工)。

第二章 指标设定

第六条 参与考核的指标有四大类,分别是:业务性指标、安全保卫指标、内部管理指标及服务质量指标。

第七条 每类指标针对于各部门自身的业务特点分别在各自的指标体系中占不同的权重(即分值)。

第八条 为贯彻安全性、从严性原则,本方案所涉及的安全保卫指标,通过支行《安全保卫工作考核办法及细则》进行考核后,所得正分不得超过该指标在各部门考核体系中的占比,但考核不合格则可以扣负分,挤占别的指标分值。

第九条 为加强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本方案所涉及的服务质量指标,除在本方案中进行扣分外,还要并罚上级行处罚数。

第三章 业务网点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第十条 分理处及储蓄所分两大类指标参与考核:即业务类指标和其它指标。其中,业务类指标占40%,其它指标占60%。

第十一条 业务类指标是指:①各项存款,占比为35%;其中,分理处对公存款占比15%,储蓄存款占比20%;②中间业务,占比为5%。

第十二条 其它指标是指:①安全保卫,占比为25%;②内部管理,占比为25%;③服务质量,占比为10%。

第四章 内部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第十三条 内部科室分业务发展类、业务支持类和业务保障类进行考核。其中,业务发展类科室包括:个金金融业务科和公司业务科;业务支持类科室包括:计财结算科和技术保障科;业务保障类科室包括:办公室和保卫科。

第一节 业务发展类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第十四条 业务发展类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其中定性指标占比为40%,定量指标占比为60%。

第十五条 定性指标细分为:①内部管理指标,占比为25%;②服务质量指标,占比为10%;③安全保卫指标,占比为5%。

第十六条 定量指标细分为:①存款指标,占比为15%;②贷款指标,占比为15%;③资产质量指标,占比为15%;(注:资产质量指标按五级分类进行考核,公司业务科取绝对数,破产企业贷款清偿不在考核之列;个金业务科取相对数。)④收息率指标,占比为10%;⑤其它指标,占比为5%。(其它指标是指,中间业务和新型业务的管理和推广。)

以上四项指标,除第②项贷款指标外,其它指标两个科室要综合进行考核。

第二节 业务支持类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第十七条 业务支持类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其中定性指标占比为45%,定量指标占比为55%。《1》

第十八条 定性指标细分为:①内部管理指标,占比为15%;②服务质量指标,占比为20%;③安全保卫指标,占比为5%;④其它指标,占比为5%。

第十九条 定量指标是指,各科室的本职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节 业务保障类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第二十条 业务保障类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其中定性指标占比为40%,定量指标占比为60%。

第二十一条 定性指标细分为:①内部管理指标,占比为15%;②服务质量指标,占比为20%;③安全保卫指标,占比为5%。

第二十二条 定量指标是指,各科室的本职工作完成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方案解释权在支行绩效工资考核领导小组。

第2篇

县信用联社综合业务柜员制实施方案

各营业网点:

综合业务柜员制,是指营业网点的柜员在其业务范围和操作权限内,由单个柜员或多个柜员组合,为客户提供储蓄业务、对公业务、业务的全部或部分金融服务,并独立或共同承担相应职责、享有相关权限的一种劳动组织方式。综合柜员实行单人临柜,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担风险。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围绕客户中心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我县信用社劳动组合,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依据《安康市农村信用社综合柜员制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将于今年八月份以前在业务量较大的城关、营业部、江口推行综合柜员制,现将实施方案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本次综合柜员制在联社主任的领导下,财务部牵头,计划推行单位参与推广实施。联社财务部制定实施方案、维护柜员信息,网点做好宣传动员、提交具体柜员设置方案。

二、时间进度:

1、8月30日以前全面完成已确定三个网点的实施,其中城关社在6月20日以前实施,营业部在7月20日以前实施,江口在8月20日以前实施。

2、5月31日以前为城关社宣传动员阶段:联社组织相关网点召开动员会议,网点组织学习《安康市农村信用社综合柜员制管理指导意见》,并结合网点情况,提出柜员设置方案(含但不限于统计本网点10至3月的业务量、设置几个柜员、几个对外窗口、柜员权限、钱箱额度等);联社财务部制定实施方案。营业部、江口社在6月25日以前完成此项工作。

3、6月1日至6月9日为城关社信息设置阶段:网点在6月5日前根据上一阶段统计的业务量计算出每个柜员每月保底业务笔数、向财务部书面提交本网点柜组及柜员设置情况;财务部信息人员6月9日前完成柜员权限、钱箱额度维护,机具管理人员及时订购相关机具(含但不限于终端机、点钞机、打印机、密码键盘、刷卡器、图像终端),雕刻业务印章。营业部、江口社在7月9日以前完成此项工作。

4、6月10日至6月20日为城关社实施运行阶段:网点综合柜员制对外营业,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柜员每月保底业务笔数制定本网点综合柜员考核办法并报联社,三季度起联社将网点综合柜员的不与网点绩效挂钩部分的工资(含柜员业务风险资金、岗位职责资金、柜员业务量考核资金)全部划入网点,由网点根据柜员业务量进行考核兑现;财务部财会、信息人员现场指导操作。营业部在7月20日以前完成此项工作,江口社在8月20日以前完成此项工作。

5、8月21日至9月10日为总结汇报阶段:各实施网点注意收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全面总结实施情况,并于实施完成后10个工作日将总结上报联社财务部,联社财务部汇总上报。

三、柜组、柜员设置

1、实施网点均设置两个柜组对外营业;

2、根据网点具体情况设置单位领导、网点主管、主办会计、主出纳、综合柜员、联行柜员等岗位,单位领导、网点主管、主办会计、主出纳负责机构签到、签退、事中复核授权,综合柜员负责除管理业务之外的所有业务。其他设置及操作规定、职责范围遵循《安康市农村信用社综合柜员制管理指导意见》相关规定。

对外营业柜员设置为综合柜员,各网点在现有人员基础上合理安排设置人员。城关、营业部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对外营业柜员,每天上两个柜员,每个柜员上两天班休息一天轮换,轮换情况可参考如下: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

a柜员上班上班休息上班上班休息上班上班休息……

b柜员休息上班上班休息上班上班休息上班上班……

c柜员上班休息上班上班休息上班上班休息上班……

江口设置三个柜员,每天上两个柜员,社内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柜员换休。

网点必须每天安排授权人员跟班监督授权,每个柜员必须建立授权登记表,凡发生授权业务要即时登记,授权人员授权后必须在所授权的业务清单上签章。每日授权人员必须对前一日柜员办理的业务进行事后复核,实现对柜员操作的复核与监督。柜员每办完一笔业务,必须根据业务性质,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有关业务印章(对外凭证加盖柜员业务章、内部凭证加盖业务清讫章)和柜员名章;事后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后必须在每一笔经手复核过的原始凭证上加盖名章,在交易凭证上加盖业务公章及名章。

事后复核人员在复核之后要对前一日柜员业务量进行统计,分柜员建立业务量统计登记表:事中复核业务为操作员、复核员各计算一笔业务量;残损币兑换任务应分解到各柜员,每兑换100张以内残损币计算一笔业务量,100-200张计算两笔业务量,300-400张计算三笔业务量,以此类推,残损币任务未完成的,比例扣减履行岗位职责分值;大额现金缴存20万元以内计算一笔业务量,20-40万元计算两笔业务量,40-60万元计算三笔业务量,以此类推,残损币兑换及大额现金缴存业务量由柜员提示授 权人员现场计算统计。柜员不得办理柜员自己的存取款业务,严格抹帐授权,严禁多次重复抹帐和化整为零办理业务,对无故抹帐和一笔多办业务,在业务量统计时要作为差错计算,并剔除后统计,差错过多扣减业务质量得分。

重空由主出纳管理,所有现金及重空的调拨必须通过主出纳办理;借据、抵质押物品可由主出纳或事后复核人员管理。

3、柜员因换休、出差、请假、换岗(含但不限于)时,钱箱及重空必须进行交接,交接双方当面点清所有实物,并在交接登记簿中登记签章。每日营业终了,柜员保管的现金、重空单证、各类印章,在授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盘存,准确无误后装箱加双锁,其中由柜员加一把、主出纳或授权人员加一把,钥匙分别由柜员和主出纳或授权人员保管,城关社款箱交主出纳或授权人员送交押钞车,营业部、江口社款箱交主出纳或授权人员,与当日管库人员一道送库房,并做好款箱的交接登记。

4、柜员配备的各类业务印章,按网点编列序号,专人专用,并在业务保管使用及印模登记簿中登记,领用人员签收。柜员因换休、出差、请假、换岗(含但不限于)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登记相关登记簿。

5、根据网点人员结构和实际情况,在确保相互制约和业务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一人多岗。但综合柜员不得兼任其他柜员,主办会计不能兼任主出纳,管理类柜员不能兼任营业类柜员。

四、业务考核管理

综合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质量,及时办理客户提交的各项业务。根据联社相关考核办法,将实行柜员制网点柜员的绩效工资划分为任务考核资金、柜员业务风险资金、岗位职责资金、柜员业务量考核资金等四个方面,按照2、1、3、4的比例分别考核: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的20%随社内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绩效工资的10%作为综合柜员制柜员业务办理风险金,每月不做考核,按季计发;绩效工资的30%作为履行岗位职责考核:其中柜员保底业务量占绩效工资的20%,完成计分,柜面服务、atm加钞、残损币兑换、大额现金登记、反洗钱以及其他临时性工作占绩效工资的10%,由社内考核;绩效工资的40%作为柜员业务量考核,将当月所有柜员制柜员绩效工资的40%全部汇总,除以本机构当月业务总量(剔除保底业务量)计算出每笔超保底业务量的分值,再乘以柜员超保底业务量计算出柜员当月应得超保底业务量考核工资。网点可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并上报联社,每月对柜员进行考核,按季将考核资料上报联社;联社每季度除将柜员任务考核资金随社内完成情况考核外,其余资金依据社内考核资料情况划转网点,由网点向柜员考核兑现。

五、实施要求

第3篇

·业务人员年终考评

常见问题:企业对业务人员年终考评的奖惩力度把握不清。

原因分析:

1. 企业对于业务人员年终考评的实际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高估其实际作用的企业会盲目加大年终奖励的力度,而低估的企业则会过于弱化。

2. 企业对于考评奖励力度失衡的负面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力度过大不但会增加企业的费用负担,还会加大管理难度,更有甚者,由于调低不合理的奖励力度而造成严重的人员管理危机;力度过小则不但会影响当期业绩,还会降低员工的满意程度,影响企业的长期绩效。

解决建议:

1. 企业必须清楚年终考评是业务人员的激励手段之一,同时具备相应的优点和缺点,因此,企业既不能过于夸大年度考评的作用,也不能过于轻视其应有的作用。

2. 在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年终考评及奖励手段的激励效果不一致。

以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为例,按照笔者的经验,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产品的市场表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业务人员的个人努力时,企业应当选择比较高的年度奖励力度,但不宜超过各月收入的总和,即总和的100%;而在成熟阶段,企业产品的市场表现更多取决于市场营销整体作用效率时,企业应当选择比较低的年度奖励力度,但不宜低于各月收入总和的15%。

常见问题:对业务人员年终与月度考核的关系处理不当,甚至简单采用月度考核方式考核。

原因分析:

企业对业务人员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的目标认识不清。业务人员月度考核的目标在于企业对年度业绩实现过程的管理及控制,因此,考核重点应当侧重于业绩;而年度考核的目标则在于对其能力及潜力的总体评估,因此,应侧重于市场表现及能力评估。

解决建议:

业务人员的年度考核应当以其综合业务能力评估及全年市场表现为重点,考核项目相对较多,主观评估的比例相对较大;月度考核重点则主要集中与销售业绩的当月表现,考核内容简单,多以客观数据评价。

举例:下表是笔者2004年为某企业设计的省级经理月度及年度考核内容:

月度考核 年度考核

指标 权重 说明 指标 权重 说明

发货完成率 30% 比较当月目标 发货增长率 10% 比较上年实际

退货完成率 30% 比较当月目标 退货增长率 10% 比较上年实际

回款完成率 30% 比较应收帐款 回款完成率 10% 比较应收帐款

当月重点工作 5% 随机确定 业务技能测评 15% 年终业务技能考评

主管综合评价 5% 主管调整 主管评估 10% 评估表评估

支持部门评估 15% 评估表评估

下属评估 10% 评估表评估

客户满意度 20% 客户调查

综合调整系数 不同市场设定不同乘数

备注:

1. 由于本企业尚处于非完全市场化行业,因此,暂时未将市场占有率、品牌认知度等市场化指标列入考核项目;

2. 年终考核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能考评:业务技能测评;二是3600评估:主管评估,支持部门评估,下属评估,客户满意度。

3. 综合调整系数主要依据市场基础,竞争对手状况等因素主管确定。这是一个主观因数。

4. 从操作性角度考虑,年终考评的项目当然也不能过于复杂。笔者经验,原则上不要超过10项。

常见问题:业务人员年终考评及奖惩的公平性、透明度不足。

原因分析:

企业在年终考评方案制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事前沟通及讨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对于营销工作认识的缺乏造成考核方案的执行性不足;另一方面,对于不同部门及不同区域间业务人员工作性质不了解,造成考核方案的平衡性不足。

解决建议:

1、 公平性、透明性是影响企业年终考评及奖惩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在考评方案制定过程中,尤其是方案制订的初期,必须充分开展由各相关部门参与的讨论会议,同时在方案制定前,还应当积极调研一线员工的具体意见。

2、 考核方案正式执行前后,企业还应当采取合适的宣传和讲解方式增加一线员工对方案的理解程度,增加方案执行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业务人员集中培训

常见问题:企业对于年终集中培训与年中培训的关系不清。

原因分析:企业对于年终集中培训与年中培训的认识不全面。年终培训是一种阶段性的强化培训,年终培训与年中培训应当是构成企业培训机制的两个不同部分。

解决建议:

年终集中培训与年中培训其实是一个相互辅助的两种方式。集中培训的重点在于对普遍性问题和信息的集中传递和突击提高,此外集中培训还有其他显著功能。年中培训的重点通常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因此,完整的企业培训机制应当同时包括这两种方式。

常见问题:企业每年年终集中培训的具体目标不明确。

原因分析:

1、 企业对于培训本身能够达成的目标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妥善规划业务人员集中培训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多方面的目标:

a) 可以系统培训业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业务人员的战斗力;

b) 可以有针对性的分析过去以及宣传下年度主要政策,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

c) 可以提高业务人员的企业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d) 可以强化业务人员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团队的竞争力;

e) 为业务人员创造的彼此沟通和学习好机会,是企业福利体现形式;

2、 企业年终培训方案的准备过程比较仓促,沟通缺乏,因此,年终培训方案的针对性不强。针对性程度是决定企业年终集中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解决建议:

年终培训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沟通及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企业必须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以及明确培训目标的前提下提前制定年终集中培训计划。

常见问题:企业对年终集中培训的时间及容量把握不当,培训时间常常过长,内容量过大。

原因分析:

1. 企业对于培训的基本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成年人的培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时间过长,内容过于集中事实上反而不利于培训效果的体现。

2. 企业提高团队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过于迫切,常常希望通过一次培训解决所有的问题

解决建议:

笔者经验,企业采用业务人员年终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最好能够控制在1周以内,最长不要超过2周。

课程的搭配应当采用不同目标课程交叉搭配的方式,并且每一堂培训课程,尤其是技能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点(知识点)不要超过3个。

常见问题:高层主管对于培训的参与及重视程度不足。

高层主管的参与及重视程度往往是决定企业业务人员年终集中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这里主要是指企业高层主管在行动及舆论方面对于培训的实际支持程度。

原因分析:

时间缺乏和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企业高层主管参与及关注业务人员培训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解决建议:

企业高层体现对培训关注所需要花费的实际时间并不长,并且亲身参与及关注是体现重视的关键。如果企业高层的关注仅仅停留于口头,那么不管高层的实际关注程度有多高,传达到业务人员的信息就是高层对于年终培训并不重视,这会根本性的影响企业的集中培训效果。

常见问题: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过程与企业的工作实际相脱节,培训针对性和实践作用不强。

原因分析:

培训机构和组织者在内容选择及设置的过程当中没有针对企业现状做详细调研和分析。

解决建议:

高效的业务人员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在对以下三个方面调研与分析工作的基础上:

1. 对上一年销售绩效及过程的汇总分析,目的是获取影响企业营销质量的主要问题;

2. 开展对培训对象认识及需求的前期调研工作,目的是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水平及状态,提高培训过程的针对性;

3. 分析下年度企业营销工作的方向及重点,目的是提前预测及分析在下一年度可能影响企业营销质量的潜在问题,提高对企业实际工作的服务作用。

常见问题:集中培训时,培训的方式运用不当。

例如:培训的对象过多,简单采用笔试的方式评价培训的效果,等等。

原因分析:

1. 企业对于培训规律缺乏正确认识;

2. 企业追求成本节约的本能愿望。

解决建议:

培训可以被简单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传递,目标仅仅是传达相关信息,例如下一年度工作重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预测;另一类则是技能提高,目标是要求被培训者能够掌握培训知识,例如销售技能的培训。

由于成年人学习具有互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对于需要被培训人员掌握的知识,保证其参与的机会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些课程最多只能有不超过30个人同时培训,也就是,这些课程参与的人员太多事实上是增加了企业成本。

另外,对于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成年人学习的重点应当集中在方法的学习,而不是结果或者答案的了解,因此,对于这些内容简单采用笔试的方法评估培训的效果反而会误导被培训对象,增加企业培训成本。

常见问题: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采用相同的培训内容。

原因分析:

企业对于不同层面业务人员需要有差异的具体工作技能缺乏了解。

解决建议:

事实上,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所需要的工作技能要求不同,例如:一线的销售员主要需要销售执行的能力,而销售经理不但需要销售执行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知识。因此,企业在制定年终培训计划时必须对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做区别的分析及评估,并且针对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准备重点不同的培训内容。

常见问题:企业年终培训应当选择怎样的培训师,并且应当如何提高培训效果呢?

原因分析:

企业对于培训师的认识以及对于培训师作用的理解不足是造成以上困惑的最主要原因。

解决建议:

业务人员培训的培训师有四种来源,他们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培训公司的专职讲师。他们通常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并且培训的经验比较丰富,除了对公司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外,他们培训的内容通常可操作性比较强。只是,这些人的培训费用通常比较高;

2. 先进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通常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整理的时间,因此,他们的内容理论性相对不够严密,并且现场培训的经验不足。他们培训的内容可操作性非常强。但是这些人的时间比较紧张,并且其现场培训的能力差异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培训的效果;

3. 高校教师。他们通常具有前瞻性和逻辑性严密的理论知识,但是企业培训与教学的差异性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是他们的不足。当然,目前也有部分老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不过这样的老师可遇而不可求。

4. 公司内部员工。他们的经验通常对于企业的其他人员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但是理论性以及培训经验是他们的不足,而对于企业缺乏建设性的启发则是他们最大的不足。当然,他们通常不需要额外的费用。

企业在选择培训师时,一方面应当根据相关的培训内容选择相应的培训师。例如,对于完全操作性的培训可以选择内部员工,而对于创新性问题的讨论则可以选择专职讲师或者专业人士。另一方面应当依据不同层面选择不同的培训师,例如,通常企业的业务高层选择专职讲师、专业人士或者教授,而一线操作人员则可以更多使用内部员工。

另外,企业要想提高培训的效果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到不同培训师的核心价值。一般来说,专业讲师的核心价值在于知识的宽度;先进行业专业人士的核心价值在于知识的深度;学院老师的核心价值在于知识的前瞻性和启发性;内部培训师的核心价值则在于知识的可复制性。因此,企业应当有针对性的配合相关培训师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例如,企业在配合专业培训师时应当重点关注对其理念的吸取及对其实践的思考,而不要过分纠缠于讨论企业内部问题的具体解决。

常见问题: 企业不重视集中培训时环境及场地的塑造。

原因分析:

1. 企业对于培训环境对于集中培训效果影响的认识不足;

2. 企业出于费用节约的考虑,不愿意改善培训的环境。

解决建议:

培训环境和场地对于培训的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作用,企业应当依据培训内容以及不同层面的培训对象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的场地,创造合适的培训环境。

常见问题:缺乏对于培训后期实际运用状况及运用效果的追踪和评估。

原因分析:

1. 企业对于培训实际运用状况的追踪和评估意识缺乏;

2. 企业缺乏完善的培训以及培训效果管理机制。

第4篇

周峰(2009)提出在该课程中引入完整的工作流程,并以实际工作带动学习。周宏敏(2010)根据市场调研工作流程设计了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李红强、马晓琨(2010)阐述了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指导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和相应的课改措施。徐龙志、袁淑清(2011)探讨了基于真实项目的体验式课程设计与教学项目的教学流程设计,并指出了该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王晓娜(2012)认为该课程需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将调研知识和实践性教学有机相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陈学忠(2012)提出市场调研课程教学的“三大目标”和应培养的“四项专业技能”与“九方面社会能力”,并以市场调研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了相应的课程内容。目前市场调研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从“基于行动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基于能力培养”、“基于社会需求”等角度展开的。由于思考角度不一,导致很多研究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能具体深入到实践深度,或者实践未能达到公司岗位职责要求和业务要求。因此,本文欲将公司运作模式应用到《市场调研》课程教学中,设计完整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可操作性较强,可应用于所有经管类院校。

二、市场调研公司运作模式与业务流程分析

本文讨论的公司运作模式是指市场调研公司在接收客户委托的市场调研项目后,为完成该项目所设置的公司结构,及业务运行方式。

(一)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公司项目运作模式显示,市场调研公司中和项目运作相关的部分主要分为三块:研发部、访问部和数据部,这三个部门由项目管理部运筹管理。研发部主要负责在项目前期面对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调研意向,为客户设计完整的市场调研方案。访问部的工作主要是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和资料,访问部人员需要根据研发部设计的抽样方式,寻找和选取合适的被访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或访问。数据部的主要职责是在收到问卷以后,将问卷答案录入数据库,然后对调研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市场调研报告。

(二)公司项目业务流程分析

根据对调研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和部门职责的分析,结合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简化归纳项目业务流程如表1所示。

三、基于公司运作模式的《市场调研》课程设计

(一)教学整体思路

本课程欲通过基于调研公司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市场调研公司主体部门的岗位职责与分工,并能参与设计市场调研方案、实地调研、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等实际调研工作,完成调研项目。教学整体设计以理论教学与实践相交叉完成的模式。其中理论教学以公司项目组织的部门岗位职责分专题授课。实践过程模拟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实施,由老师团队构成的项目管理部,组建学生团队,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划分,其中研发部成员由乐于钻研、文笔较好的学生组成;访问部成员由喜欢社交、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数据部由细致认真、对数据较为敏感的学生组成,由专题老师对这三个部门分别进行强化指导。从研发部、访问部、数据部各派一名成员组成一个项目小组,项目由三名成员共同完成。

(二)专题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将参照公司项目部门的职责和业务流程分为四个专题授课,如表2所示。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学会各实践流程如何操作,学生需掌握设计调研方案,包括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抽样方案的设计,学会如何组织实施调研,录入与分析数据,进行市场预测,撰写调研报告,为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拟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实施,让学生全程参照此模式和流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项目。经强化培训的各部门团队,各派出一位成员组建一个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将按照公司业务流程从调研方案设计、实地调研、数据录入与分析到撰写市场调研报告依次进行,最后完成项目答辩,每项业务流程由其对应部门的学生担任组长,主要负责,详细如图1所示。其中各流程都有其输出结果,需经有关部门审核,才能继续下一流程,审核部门参照公司业务流程,具体见表1。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体系是基于公司运作模式设计的,分为部门考核、项目考核和平时表现三部分。其中部门考核由教师组建的项目管理部评定,部门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采用实践考核的形式。项目考核分业务流程,根据已给定的考核权重,由项目管理部和各流程负责的部门共同考核各流程的实践成果,主要考核学生项目实践成果和实践能力。平时表现的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种形式。详细如图2所示。

四、教学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分析

第5篇

关键词:财务核算;财务管理;

1. 做好企业精细化会计核算是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的关键

工作

(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选用。 企业财务部门在做会计核算之前,

首先必须选择采用何种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企业应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性质和经营管理特点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一般选用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较为合适。 采用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可以减少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一部分工作量。

(2) 企业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是企业采用精细化的会计核算方

法。做好精细化会讨 核算是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的关键工作,能够进一步明晰企业内部并考核部门的经营业绩,为搞好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会计信息资料。会计卡戋算精细化方法如下:

①首先,要按考核部门设置的二级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要正确

选定明细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 假如某公司内部设置了业务一部、 业务二部和业务三部三个考核部门, 那么收入、成本、 费用、 利润、 往来等项目明细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就是以上三个业务部门了。例如:某公司在进行核算该公司业务一部营业收入时,作借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 同时, 贷记 “主营业务收入/业务一部”(该会计分录的二级会计科目即为 “业务一部” )等科目。该公司成本、 费用、 利润、 往来结算等明细会计核算与收入会计核算方法相同。

②其次,涉及企业公共部分的经济业务应单独设置二级明细账

进行会计核算。企业公共部分的经济业务,是指在同一法人企业里,除了能够明确把该企业的收入、成本、 费用、 利润、 往来结算等项目经济业务列入具体考核部门之外, 发生的其他经济业务。 前者经济业务可直接归集到具体的考核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后者经济业务则全部归集到该企业公共部分进行会计核算, 需设置 “公共部分” 二级明细账进行核算。例如: 当某公司发生一笔公共管理费用支出时, 作借记“管理费用/公共部分” (该会计分录的二级会计科目即为“公共部分” )科目, 贷记 “银行存款” 等科目的账务处理。企业公共部分的收入、成本、 利润和往来等明细会计核算与上例的公共管理费用会计核

算方法相同。 在同一法人企业里, 凡涉及无法明确归集于企业具体考核部门的收入、成本、 费用、 利润、 往来结算等经济业务, 则统一归集列入企业的公共部分进行会计核算。

③ 企业应在 “本年利润” 一级科目下面分别设置 “公共管理费用” 和 “公共财务费用” 二级会计科目, 分别用于单独核算企业的公共管理费用、 公共财务费用支出的经济业务。其账务处理方法是: 月末结转时, 作借记 “本年利润/公共管理费用” 科目和借记 “本年利润/公共财务费用” 科目, 作贷记 “管理费用/公共管理费用” 科目和贷记“财务费用/公共财务费用” 科目(若当月 “公共财务费用” 发生额为负数, 则用 “-” 号表示, 仍从贷方科目转出, 便于“利润表” 的自动汇总生成), 月末, 后者两二级科目一般无余额。

(3)企业如何才能搞好精细化的会计核算。其主要方法: 一是合

理设置企业考核部门。一般企业可按业务部门来设置考核部门。 设立子公司的, 应把每一个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考核部门进行考核。同时,把各业务部门经理或子公司法人代表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 二是明确划分各考核部门的经营业务范围, 明确划定经营区域。这样, 可以避免考核部门之间为了竞争客户而产生经营内部混乱的局面。三是会计核算人员要认真地、 准确地把企业的收入、成本、 费用、 利润、往来等经济业务归集到具体的考核部门,或者归集到企业公共部分进行会计核算。

2.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及对策

2.1 建立企业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是指,企业内部对考核责任部门的经

营业绩考核, 采用制订考核指标、 核定主要经营业绩基数任务指标,对超额完成基数指标任务的给予超产奖励,对未完成基数指标任务的给予相应扣减或取消企业基本奖金的一种考核制度。其考核指标的内容、 应扣除的项目、 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奖惩办法、 指标制定办法是:

(1)企业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财务指标内容及范围。企业

应根据各自的经营业务范围、性质特点来设定经营业绩的考核财务指标。一般来说, 财务指标主要包括: “营业收入” 、 “创利额” 、 “催收长期应收账款额度” 、 “部分费用开支额度” 等财务指标。其中考核部门的 “创利额” 应作为最重要的考核业绩指标, 因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企业对考核部门 “创利额” 业绩财务指标应扣除的项目一般包括: 一是考核部门存在当年 “业务招待费” 超限额开支的,相应给予扣减其超支额所应缴纳税金的创利额;二是按考核部门当年新增的逾期应收账款金额(一般按逾期欠款长达二年以上时间)的适当比例,相应给予扣减其当年创利额(作暂扣款项处理,在该考核部门收回部分或全部逾期应收账款的年度再给予相应调增当年的创利额);三是扣减应由考核部门承担的因主观原因造成的企业经济损失及其他损失。

(3)企业实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优缺点是什么?其优点是:把经营主要业绩财务指标直接分解下达到企业各考核部门,使各考核部门负责人明确了本部门当年应完成的基本目标任务, 积极带领本部门工作团队, 努力开拓市场, 增收节支,能够比较充分地调动企业经营人员的积极性,树立起经营效益与规避经营风险同样重要之理念,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其缺点是:不能具体体现出在同一考核部门内每个经营人员的个人业绩,且个人业绩不能直接与其个人奖金挂钩,对个人经营积极性的调动产生不利影响。

(4)企业实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奖惩办法。

① 企业奖金的分配办法。企业考核部门奖金的分配办法: 考核

部门完成考核基数指标任务的, 则分配给基本奖金额。 考核部门超额完成考核基数指标任务的, 则分配给超产奖金额。 应分配的超产奖金额为考核部门超产利润额乘以超产奖金提成比率的乘积。考核部门未完成考核基数指标任务的, 则扣减或取消分配给基本奖金额。 企业后勤管理部门奖金的分配办法: 企业未完成考核基数总任务的, 则分配给基本奖金额。 企业超额完成考核基数总任务的, 分配给超产奖金额。应分配的超产奖金额为企业总超产利润额乘以总超产奖金提成比率的乘积。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奖金的分配办法: 按企业平均基本奖金额度的若干倍数分别分配给每位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奖金额。应分配给每位高级管理人员的超产奖金额为企业总超产利润额乘以总超产奖金提成比率的乘积。

②企业奖金的提取与发放办法。 财务部门依据当年制定的 “企业基本奖金分配方案” 和基本奖金总额度, 给予提取、发放执行。 财务部门依据当年应分配企业超产奖金总额度给予提取现金。超产奖金的发放方式:一是考核部门和企业后勤管理部门的超产奖金分配权应归属于各部门负责人,即财务部门把超产奖金以现金形式交给各部门负责人, 由其在本部门内制订具体分配方案, 并付诸实施。 同时, 企业在制定奖金分配方案时可作出特别规定,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和其部门副职按不低于该部门的超产奖金额的一定比例待遇给予享受。二是属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超产奖金, 由财务部门直接发放即可。

(5)企业实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业绩指标制定办法。业绩指

标制定的原则: ①合理性原则。业绩指标制定要做到尽量合理一些,如果考核主要指标(如 “创利额”指标)制订得偏高,使大部分考核部门不能完成基数任务,这样会打击业务人员积极性, 反之, 指标制订得偏低, 可能会产生企业账面利润为亏损的情况下, 面临承受支付较多超产奖励金的压力。 ②公平性原则。 制订指标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要一视同仁, 尽量做到公平, 不可采用 “鞭打快牛” 的做法, 否则,可能会引起业绩做得较好考核部门由于指标制订偏高而不满。③ 平衡性原则。在核定 “创利额”指标时,一般情况下, 企业所有考核部门

“创利额”核定基数总合计金额与企业公共费用金额要基本平衡,即两个金额要相接近, 这样, 才能满足企业年度利润保本经营的要求。

(6)业绩指标的制定方法与步骤: ①确定设置考核部门个数, 分配各考核部门的员工人数。 ②确定各考核部门的经营范围、 业务性质和经营区域。③ 财务部门编制单位公共费用总额预算。公共费用主要包括公共管理费用和公共财务费用等。④财务部门制订业绩考核指标初步方案。制订初步方案时,需要考虑各考核部门前三年业绩平均数、各考核部门人员结构素质以及市场情况的变化等相关因素。

⑤ 业绩考核指标初步方案上报企业领导集体审定。 ⑥ 经审定通过的业绩考核指标方案下达通知到企业各部门、 科室, 并加以认真实施。

2.2 搞好对变动成本费用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企业

成本费用的管理重点是,企业对变动成本费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所谓企业变动成本费用,是指可用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意愿来调整的而非固定不变的成本费用支出。其管理目标是:堵塞管理漏洞, 降低成本费用支出, 增加企业利润,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的变动成本费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业务招待费、 差旅费、 办公费(含车辆使用费)等。对变动成本费用实行有效控制的

具体措施如下:

(1)制订相关变动费用的管理办法。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本单位

的具体情况制订各项变动费用的财务管理办法,比如,要制订 《本单位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管理办法》 、 《本单位福利费教育经费管理办法》 等相关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审批人员要严格按内部财务制

度规定, 按照各自权限、 职责范围给予审批,比如, 企业员工出差应按规定经过哪些审批程序, 员工教育经费支出使用如何审批。 属于超标准费用开支的, 应经授权审批人批准同意后, 财务部门方可给予办理报销支付手续。

(3)明确划分各种费用的责任管理部门。一般来说, 属于考核部门的费用开支,由各自部门负责管理, 如考核部门的业务招待费、 差旅费等费用开支, 可由考核部门负责控制管理, 凡涉及购买办公用品、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等费用开支的, 则由单位办公室负责控制管理。防止费用管理部门越权进行费用开支。

(4)建立备查登记、 领用登记等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员工通讯费、

交通费的使用,可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专项补贴费用报销备查记录工作。企业日常办公用品的领用, 由办公室指定专人办理发放、领用登记等手续。

(5)建立车辆统一管理制度。 企业应把所有车辆(包括子公司车辆) 实行统一管理,应由单位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统一安排与统一维护。比如,对车辆油料使用的管理, 可由办公室负责到中石化办理 IC加油卡, 按 “一车一卡” 给予使用,对车辆维护的管理, 可实行定点维修与保养。

(6)建立定额或限额开支费用的管理制度。 若产生超限额开支的,

则给予扣减责任部门考核业绩指标。采用定额管理的变动费用主要有员工的通讯费、 交通费补贴费等项目, 企业员工的通讯费(如电话费)、 交通费实行定额包干管理。企业按照员工不同岗位, 设定为若干档次的通讯费补贴、 交通费补贴标准。享受费用补贴的员工, 需要提供相关发票作为费用报销凭证。采用限额管理的变动费用主要有考核部门的业务招待费、 车辆油料费等项目。比如, 企业可把考核部门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权交给考核部门负责人, 实行限额管理即可。 考核部门超限额开支的业务招待费, 须缴纳的税金(所得税等)扣减其创利额指标。

(7)把好变动费用支出的财务审核关。财务部门在审核各项变动

费用报销时,在审核费用报销发票内容的真实性、 完整性、 合法性的基础上, 同时还要审核费用开支是否存在超标准、 超范围情况, 费用报销程序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情况,对费用报销不符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 财务部门则不予办理支付手续。

第6篇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规定所称医师定期考核是指医院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进行的考核。

第三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在我院执业的医师的定期考核工作适用本制度。

第四条

医师定期考核应当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五条

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其中第二年为考核年度。考核工作应在本考核年度内完成。

第六条

医院成立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员会”),负责本院医师定期考核的日常监督管理,拟定医师考核工作制度,制定考核方案,对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结果评定,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考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师定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第七条

医师定期考核包括职业道德评定、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测评。

职业道德、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委员会进行考核。

第八条

考核委员会应当于定期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要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也可通过医师所在科室通知医师。

第九条

科室应当按要求对本科室医师进行职业道德评定和工作业绩考核,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将评定意见报考核委员会。

第十条

医师职业道德考核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医师执业中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以及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状况等。

以我院医德考评相关规定作为对医师进行职业道德评定的依据。

第十一条

医师工作成绩考核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考核周期内完成工作量和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和本机构的安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的情况。

第十二条

业务水平包括医师掌握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科室按临床医师的专业、级别考核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

第十三条

考核委员会根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并于下一考核周期第一年的1月底前将医师考核结果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医师及其所在科室。

第十四条

医师行为记录作为医师考核的依据之一。医师行为记录分为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院级以上的奖励和表彰、完成各级政府部门指令性任务、取得院级以上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和诊疗规范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第十五条

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者有因违反执业医师法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提前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职业道德、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第十七条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考试考核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考核时仅考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

第十八条

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在确定考核时间的前十天公布考核人员名单,医师认为考核人员与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考核客观公正的,可以在考核前以书面形式向考核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回避。理由正当的,考核委员会应当予以同意。考核人员与接受考核的医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第十九条

被考核医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在收到考核结果之日起30日内,向考核委员会提出复核申请。考核委员会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医师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书面通知医师本人。

第二十条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可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暂停其独立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委员会再次进行考核。再次考核合格者,可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再次考核不合格并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者,停止其医疗工作。

第二十一条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有本办法规定的不合格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委员会应当直接认定为考核不合格,并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说明:

(一)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

(二)未经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在院外医疗机构进行执业活动的,但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实施紧急医学措施的除外;

(三)跨执业类别进行执业活动的,但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实施紧急医学措施的除外;

(四)代他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五)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六)索要或者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其工作人员给予的回扣、提成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七)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者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者提成的;

(八)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

(九)未按照规定执行医院感染控制任务,未有效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造成疾病传播、流行的;

(十)故意泄漏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十一)考核周期内,有一次以上医德考评结果为医德较差的;

(十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或者扰乱考核秩序的;

(十三)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被行政处罚的。

第二十二条

医师的考核结果纳入所在科室的年终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之日起实施。

根据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为稳妥有序地开展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本院执业的执业医师。

二、考核原则: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

三、考核内容: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及业务水平测评。

(一)医师工作成绩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能认真履行有关法规规定的职责;

能坚持日常工作,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并确保工作质量;能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和本机构的安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二)医师职业道德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医师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医德规范情况,工作作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情况等。

(三)医师业务水平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熟悉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种和常用专业技术问题;相应的外语水平等。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国家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的,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仅进行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四、考核程序:分为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

(一)一般程序:

1.条件:除符合简易考核程序条件之外的其他医师,均执行一般考核程序。

2.流程:由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般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对医师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签署初步评定意见,报我院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员会”)进行复核。所在科室和考核委员会对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项目包括医师个人述职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对其本人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检查。

(二)简易程序:

1.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①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并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②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2.流程: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简易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考核组长和科主任在医师考核表中签署考核意见,报我院医师考核委员会审核。

五、考核结论形成

1.考核委员会根据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意见和业务测评结果,做出考核结论。

2.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有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六、考核周期

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全部考核工作在每个考核周期第二年的十月底前完成。对因变更执业地点的或者因违反执业医师法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提前进行考核。

七、考核工作接受北京市卫生局的委托和监督,并向北京市卫生局报告考核工作情况及医师考核结果。

八、本方案未涉及的其它相关规定按照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执行。

九、本方案自之日起实施。

医师定期考核实施方案

根据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为稳妥有序地开展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本院执业的执业医师。

二、考核原则: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

三、考核内容: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及业务水平测评。

(一)医师工作成绩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能认真履行有关法规规定的职责;

能坚持日常工作,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并确保工作质量;能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和本机构的安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二)医师职业道德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医师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医德规范情况,工作作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情况等。

(三)医师业务水平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熟悉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种和常用专业技术问题;相应的外语水平等。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国家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的,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仅进行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四、考核程序:分为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

(一)一般程序:

1.条件:除符合简易考核程序条件之外的其他医师,均执行一般考核程序。

2.流程:由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般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对医师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签署初步评定意见,报我院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员会”)进行复核。所在科室和考核委员会对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项目包括医师个人述职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对其本人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检查。

(二)简易程序:

1.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①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并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②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2.流程: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简易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考核组长和科主任在医师考核表中签署考核意见,报我院医师考核委员会审核。

五、考核结论形成

1.考核委员会根据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意见和业务测评结果,做出考核结论。

2.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有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六、考核周期

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全部考核工作在每个考核周期第二年的十月底前完成。对因变更执业地点的或者因违反执业医师法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提前进行考核。

七、考核工作接受北京市卫生局的委托和监督,并向北京市卫生局报告考核工作情况及医师考核结果。

八、本方案未涉及的其它相关规定按照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执行。

九、本方案自之日起实施。

第7篇

〔摘要〕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业扩报装工作专业化管理水平迅速提升,但不同专业间协调难度大、工作相互推诿、责权不对等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制约着业扩报装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实施“目标”管理,促进业扩报装提质提速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方案。即建立“客户经理”全流程纵向监管与各环节业务横向三级监管相结合的全覆盖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减少受理资料种类、简化业务流程、时限超期预警等措施最大限度压缩业扩报装时长,实现业扩报装流程时限“零”超期;通过岗位互审与重点环节复审等措施,提升系统参数准确率,实现系统参数“零”失误;通过重点工程预验收、部门领导参与联合验收、送电后公司领导定期走访等措施严把工程质量关,实现工程质量“零”缺陷;通过在建工程实时电话沟通、送电工程专业业务回访以及满意度测评等措施,提升对业扩报装服务工作的管控力度,实现报装服务“零”投诉。

一、管理目标

建立“客户经理”全流程纵向监管与各环节业务横向三级监管相结合的业扩报装全覆盖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业扩报装流程时限“零”超期、系统参数“零”失误、工程质量“零”、报装服务“零”投诉。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

(一)流程时限“零”超期管理工作

1.进一步压缩可控环节工作时限,明确关联企业设计、施工时长,实施全流程时限管控。

依据客户分类,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居民客户从受理到接电2个工作日;低压非居民客户8个工作日(其中无工程的4个工作日);高压客户各可控环节时限进一步压缩,高压单电源客户考核时限较以前缩短24天,高压单电源客户考核时限较以前缩短30天。

如客户委托供电企业关联单位设计、施工,明确关联企业工作时限并纳入公司内部考核。如:10千伏箱变工程设计为5个工作日,施工为25个工作日,较以前最少缩短45个工作日。

2.简化手续,同城异地化受理业务,为客户提供方便的同时,缩短业务受理时长。

按照客户类型,重新梳理客户提交申请资料,减少客户需提交的资料种类及数量。同时,对于一般高压用户,申请阶段只要提交申请报告与设备明细清单即可先行受理,并按时限开展后期工作,缺少的申请资料可在竣工验收前补齐。若客户前期提交资料或资质证件尚在有效期内,则无需再次提供。对于营口地区的客户,可就近到供电公司任何营业厅,减少客户提报申请资料时间。

3.简化供电方案编审,实行会议审批制度,串行改并行,加快报装接电速度。

(1)0.4千伏业扩项目:直接由承办部门依照典型供电方案直接答复客户;10千伏及以上业扩项目:由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客户经理组织协同部门共同开展现场勘查工作,10千伏项由客户经理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供电方案,直接取消了接入系统方案的编制与会签环节。

(2)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业扩报装供电方案会签会,方案汇签部门同时参会,对供电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签字,避免逐个部门会汇意见不统一,时限过长问题。

(3)保障措施:客户经理按日跟踪监管业扩工程各环节运行时长,承办部门变更及时通过短信告知,对于即将超期业务通过电子邮件、网上通告等形式发出超期预警。每周利用电力邮件及时转发各承办部门的待办业务,提醒、督促各部门加快工作进程。每月对各承办部门的业务完成时限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纳入业务考核。

截止14年9月未,营口供电公司连续一年实现业扩工程可控环节时限“零”超期。

(二)系统参数“零”失误管理工作

1.统一管理标准。进一步整理业扩报装各环节系统录入信息,明确各项参数的重要性等级,分析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与制约关系,编写并下发《营口供电公司系统参数管理标准》,在业扩报装各岗位中推广应用。

2.可回退环节实施参数互审。对于系统内可实现回退功能的环节,如登记环节、方案拟定环节,实施系统参数互审制,由下一环节人员对前期系统参数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回退系统,立即更正。

3.重点环节实施参数复审。验收意见汇总环节与信息归档环节是业扩流程中设计的可以修改前期参数的两个重要环节,分别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与供电分公司设置专人进行双重复审,进一步校系统参数,审核结果形成参数审核记录。

4.保障措施:设专人每日通过稽查系统筛查归档系统参数是否准确,发现错误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及时修正,同时汇总形成数据准确性考核记录,按月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截止14年9月未,营口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连续10个月实现系统参数“零”失误,为公司管理对标排名、准确算费提供基础保证。

(三)工程质量“零”缺陷管理工作

1.统一技术标准。营口公司在工程质量“零”缺陷管理工作推行初期,就深刻认识到技术标准的统一是最大的难点,也是该项目标管理工作的核心。为此,营口供电公司多次召开跨专业研讨会,制订、修改并完善《营口地区客户受电工程技术标准》,并在公司内部涉及到的专业与岗位全面推行,统一方案制订、设计、施工等环节技术标准,也使工程验收工程有据可依。

2.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客户经理接收工程竣工报告后,依据工程重要程度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工程质量验收。对于重点工程,提前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预验收,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所有高压工程实施联合验收制,并依据客户重要程度确定验收人员,承办部门领导全程参与现场验收,为工程质量把好关。工程验收合格投运后,公司领导定期走访,了解后期运行情况,对送电工程实施再管控。

3.保障措施:公司营销部按月对全公司高压送电工程组织复查,发现问题立即转交责任部门协调处理,并形成工程质量月检查考核记录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纳入绩效考核。

截止目前,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连续10个月实现工程质量“零”差错。全公司业扩工程质量合格率明显提升,设备故障维护量迅速降低,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

(四)业扩服务“零”投诉管理工作

1.随着企业内、外部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业扩报装服务工作越来越被关注,业扩报装优质服务水平已成为评价业扩报装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目标”管理,将业扩报装业务协同岗位全部纳入服务质量考评范围,开创业扩报装服务管理工作新局面。

2.客户经理对在建工程实施全程监控,及时向客户反馈工程最新进展情况,收集客户的意见及建议,形成各岗位服务质量改进建议卡,经主管领导审核后转发整改。同时,业扩工程送电后,实施专项电话回访,对重点工程开展现场回访,收集客户意见并对工程整体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纳入责任部门绩效考核。

3.保障措施:向所有报装客户发放满意度测评卡,并在工程送电后收回,使业扩工程全程处于客户监督状态。同时,营销部按月开展客户满意度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客户对业扩报装服务质量评价信息与满意度测评卡上的评价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形成考核记录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纳入考核。

三、实施效果

(一)提高业扩报装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实行目标管理模式后,对业扩时限、系统参数、工程质量以及业扩服务四个方面加强管理,统一管理标准与考核标准,通过实时监控,严格考核,使全公司业扩报装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8月份,公司业扩报装规范化管理指标进入省公司考核指标A段。

(二)规范用电信息,避免电费差错

创新管理方案实施后,全公司对业扩报装系统参数实施“零”差错管理,使系统参数准确率迅速提升,尤其是系统内算费参数达到100%的正确率,确保电费计算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避免了因系统参数错误导致的电费错算、漏算、错收、漏收现象,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减少了企业欠费风险。

(三)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售电量

实行流程时限“零”超期管理模式后,明确各个业务环节工作时限,并通过简化办理流程、供电方案会议会签以及协同办公将串行环节改为并行环节等措施,压缩业扩报装工作时长,为客户投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售电量与售电收入的正增长。

(四)提升了企业的服务品质

业扩报装工作作为企业营销管理的核心业务,是公司优质服务工作的前沿阵地。业扩报装工作服务质量的好与差对客户的影响范围不是最广的,但其影响程度却是最深远的。公司实施业扩报装服务“零”投诉管理措施后,业扩报装相关岗位人员服务更积极,更主动,也更规范,业扩报装综合服务满意率达到100%,促进公司“感动式”服务品牌的进一步推广。

第8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绩效考核;薪酬福利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024-02

1 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发展现状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在内蒙古地区发展比较迅速,2015年内蒙古新增各类物流企业49家,相较于2014年增长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2 700人,除传统配送物流以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2015年上半年物流量合计超过12 000 t,对内蒙古地区生鲜产品、农产品、矿物产品的出口贸易做出巨大贡献。

快递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快递业务量增长超过53.7%,快递业务收入增长达到23.9%,新增快递企业12家,逐渐打破了圆通、中通等快递行业的垄断,大型国有物流企业稳步发展,2015年内蒙古地区国有物流企业业务量增长13%,除传统国有物流以外,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与国有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

然而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水平与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不匹配,绩效考核方式落后,仅有外资物流企业利用KPI、360度等科学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内的物流企业只通过传统方式考核,员工薪酬福利与工作积极性都受到影响,2015年上半年,内蒙古地区物流工作人员离职率达到17%,大量复合型物流人才流向北上广地区,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不完善制约了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

由于绩效考核相关工作的开展与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在内蒙古地区相对薄弱,内蒙古地区大部分物流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认识还停留在以经济奖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上,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局限性,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计件计费的工作模式,对于其他权重指标重视程度不高,造成绩效考核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无法实现,同时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不够明确,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开展绩效考核主要目的是辅助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考核目的的不明确造成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2 考核模式不够科学

除国龙等大型物流企业,现阶段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绩效考核方案落后,无法根据企业实际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也没有根据岗位运行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中小物流企业直接照抄大型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而具体内容、权重指标设定方面与中小企业发展不相匹配,造成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落后的绩效考核方案也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由于权重指标设置的不合理性,员工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认同,部分权重指标设置过高,中小企业的物流资源使员工无法达成指标,使员工的工作信心受到消极影响,管理层也会盲目根据考核方案加强对员工的工作压力,绩效考核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反而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2.3 考核结果公示不足

现阶段绝大部分内蒙古物流企业已经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但是考核结果一般只通过薪酬福利的方式反馈给员工个人,结果的推算过程与最终结果的反馈一般是人力资源或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机密”文件,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的基础信息,而且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盲目效仿大型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大型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目的,以为只要通过“计件薪酬”的模式就能够满足物流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忽略了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反馈对于员工精神激励的重要性,考核结果的公开反馈也是企业员工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反馈结果的缺失也无法在物流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模式,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2.4 考核内容比较单一

现代绩效考核模式要求内蒙古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指标,传统的“计件算钱”与“业务完成”虽然能够有效提升物流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物流企业都能够提供上述绩效考核内容,物流企业员工很容易跳槽到绩效考核奖励更高的企业中,这也是内蒙古地区物流行业人员流动明显的重要因素,考核主体的单一还体现在物流企业对于文职工作人员如财务、商务的考核相对缺失,没有准确的权重指标来衡量员工工作执行力,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绩效考核主要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忽略了客户评价等软性指标,造成员工在工作中对于上级的失误决策不敢进行反驳,降低物流企业的流转效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3 完善内蒙古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3.1 结合物流战略制定考核目标

针对现阶段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的状况,物流企业管理层要明确绩效考核实施的主要目标,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应该以提升物流企业综合实力为主要目的,要求员工提升服务态度与业务能力,为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基础;而大型物流企业则应该以维持物流企业市场公信力与自身业务的拓展为主要激励目的,明确绩效考核目的能够促使物流企业有的方式的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方式,同时在绩效考核的执行过程中,根据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针对性的进行绩效考核内容、力度、方式的整改,可以说绩效考核目的是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物流企业内员工也明确自身工作的主要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与员工激励的影响力能够得到提升,由于物流企业的工作相对繁琐,基层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明确的绩效考核激励目的在客观上也能够为员工的职业规划做出贡献,提高员工对物流企业的认同感,实现物流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2 健全物流企业考核模式

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绩效考核的效率,针对现阶段内蒙古物流企业绩效考核方式不够合理,应该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利用KPI、360平衡积分法等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工作的完善,物流企业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找出适宜自身绩效考核方式,考核方案的实施应该循序渐进,同时积极与员工进行交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直观感受,再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也有其固有的弊端,需要物流企业管理层不断进行绩效考核模式的优化,制定更适用于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案,并在执行中不断进行优化。同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还需提升考核者的综合实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由管理者直接进行考核,大型物流企业则通过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考核,这要求考核者充分学习绩效考核的相关知识,能够制定完善的考核计划并提高执行效率,使考核者能够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定期公开物流业务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的反馈除能够体现出员工的薪酬绩效以外,还能够让员工准确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缺失与管理层的期冀,对于拥有自身职业规划、上进心的员工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内蒙古物流企业管理层应该充分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在物流企业内的公示,而非传统的“内部信息”,随着内蒙古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内容已由传统的“记件、记运输里程”转变成考虑员工综合工作能力,而在此基础上,信息的反馈能够让员工充分体会到自身在物流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同时考核结果反馈应该与员工的晋升挂钩,对于考核优秀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予以在结果反馈以后赋予其更高的职位,对于销售人员应该提高薪酬并制定额外销售任务,在物流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也让物流企业内员工意识到通过积极工作除劳动报酬以外还能提高在物流企业内的职位,由此形成绩效考核与激励模式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考核结果的反馈也有利于管理层进行留档,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完善打好信息基础。

3.4 充实物流业务考核内容

拓宽绩效考核主体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除对销售与配送人员进行考核以外,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仓储工作人员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形成整个物流企业良好的考核氛围,避免过去事不关己的情况出现,同时各部门都纳进绩效考核模式中,也有利于管理层的统一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绩效考核增加自身的薪酬福利,实现物流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其次,对销售与配送人员的绩效考核也应该由传统的硬性指标考核转变成综合考核,例如销售人员的市场开拓能力,配送人员的客户投诉率降低等因素都应该成为绩效考核的内容,避免工作人员过于关注传统指标而忽略了物流企业的潜在发展机遇,同时差异化的考核主体也能够使物流企业与其他物流企业产生区别,降低物流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结 语

对任何企业来说绩效考核体系的搭建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随着内蒙古物流企业的做大做强,绩效考核体系也必须随之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物流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的职业规划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培训,提高自身物流业务的掌握能力,推动物流行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情况的改善,实现整个内蒙古地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妮娜.基于财务视角的物流企业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方法谈[J].现代 商业,2015,(30).

第9篇

[关键词]职工薪酬 绩效考核 贡献的可量化性 经济附加价值 工资率

一、前提条件及基本假设

本文主要讨论实践过程中,对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如商业银行分行)职工薪酬考核分配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与研究。

假定企业、职工符合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同时,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即各种指标、参数(如工资率、调节系数)是公开的。最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本文中对于各项指标、参数(包括主要考核指标、工资率、调节系数)、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是基于边际情况分析,也就是鼓励员工发展业务情况下的分析。

二、职工薪酬分配方案的基本框架

在企业中,员工通常分为前台营销人员(含营销单位负责人)A与中后台管理支持人员B。由于员工贡献的可量化性不同,在制定薪酬方案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前台人员薪酬与业绩关联度高,中后台人员收入相对平均。原因在于前台人员的贡献一般比较直接,且可量化性高。例如,通过管理会计的工具我们相对容易的可取得商业银行中客户经理的存贷款、并由此计算收入、成本、净收入、经济利润等相应指标,因此多采用如下基本公式,薪酬Sa=底薪C+工资率G*贡献P*考核系数X的基本形式,而中后台人员的贡献相对间接,较难客观取得,较难横向比较,没有很好的考核手段,因此一般采用薪酬Sb=基本薪酬S0*考核系数X,基本薪酬一般根据岗位、级别等因素参考同业标准制定。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模型选择是合理的。

对于前台人员的薪酬制定,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贡献度量方式和工资率水平,理顺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多劳多得,鼓励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在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控制相应的风险,下文将详细分析。而对中后台人员,一般工作需通过合作并需由前台部门来实现其价值,有些工作是无形的,贡献不可简单量化的,但其效用却有时会很大,有些是正向的,有些是负向的。举例来说,一个优秀产品的设计能极大的调高销售量,一个合理方案的修订提高员工积极性,一个流程的改进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利润。而发生一些人为疏忽因素的造成的火灾、盗窃却会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失。而由于考核定量难度的存在,对于属于本职工作基本要求还是额外付出往往难以界定,往往额外的付出或改进行为提出者、执行者在付出改进实施过程中的代价后,最终收到的回报很小或基本没有,造成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在边际投入小于边际回报的情况下,出于理性人的假设,通常积极性不高。因此,要落实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发挥绝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需完善专项绩效考核,改进薪酬分配方案,完善岗位晋升机制,对合理改进予以鼓励。当所有员工都积极工作时,企业也受益;而任何一方消极怠工,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任何员工的违规行为会造成很大的风险,也应重视对其有所约束。

三、指标的选择与参数的测定

指标的选择与参数的测定涉及方方面面,这里主要讨论关键考核指标的选择,工资率测定、调节系数设置方面的问题,着重分析其变化率。

(一)薪酬总来源

下面以某商业银行分行为例进行分析。在银行分行层面,总行核定总的职工薪酬计算一般比较复杂,基本形式如下S=C+(G0*P0+G*(P-P0))*X+Z=C+P0*(G0-G)*X+G*P*X+Z,

其中S为总薪酬,C为基本人员费用,一般为一个常数,年初由机构数,员工人数等确定,P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一般为考核利润(经济利润),P0为上年经济利润,P-P0为当年经济利润增量,G为增量工资率,G0为存量工资率,X为调节系数,如由考核得分(平衡计分卡BSI得分)、规模(等级行系数)等折算的系数之积,Z为专项奖励(为鼓励特定的产品,发展战略而配置)。这里主要讨论分行层面的职工薪酬进一步分解分配。

为简化研究分析,先只考虑其中主要影响因素,Z=0,X=1,则S=C+P0*(G0-G)+G*P,由于C+P0*(G0-G) 年初已确定,也是常数,因此公式进一步简化为S=C+G*P。可以看出,S与P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总行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分行全体职工的薪酬与创造的经济利润相联系,激励分行多做贡献。

(二)关键指标P的选择

总行以经济利润作为考核,即引入了内部转移价格与经济附加价值EVA。经济附加价值或经济利润简称EVA,由JoeM.Stern等人创立,是公司常用的一种新型的业绩衡量指标。

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同时由于需要进行内部考核,而每一个分支机构、业务部门、营销人员完成的工作互相有交叉,有些拉存款、有些放贷款、有些两者兼有,但量不匹配。因此,采用传统方法,存款会产生支出,贷款产生收入,两者不可比,而存款为贷款提供资金来源。引入内部转移价格后解决了对存款、贷款的利润可以单独计算。根据总行考核办法

EVA=资金价值-利息支出+利息收入*(1-税率)-资金成本+中间业务收入(1-税率)-费用-拨备-资本占用费

其中 资金价值=存款*内部转移价格,资金成本=贷款*内部转移价格

而资本占用一般用监管资本简化代替,即■风险资产*风险权重*最低资本要求

相比存贷款规模,经济利润更科学合理,更完全的反映了盈利、风险、资本占用等方面的内容。实践中,在分行以下机构非独立核算,由于部分指标不易分别取得,或存在循环计算,考核时可忽略或进行分摊,如费用等。分行在对其管辖的内部机构考核时,也这种因素进行调整。由于内部考核在确定参数前,各单位之间的相对比例而非绝对值更为重要,因此部分指标可以进行一定修正,进行均衡。如信贷资源紧张时,为平衡贷款投放的对考核的影响,可加大新增拨备的折算。这样无论分行、支行、经营部门、营销人员都可以单独计算经济利润(或相应简化指标)。因此分行对下属支行、人员考核的关键指标P的选择一般就是总行考核关键指标(经济利润)的修正或简化,即与总机构下达的关键指标相接近,或两者近似存在常数差额。

(三)工资率的测定

接下来分析分行制定对下属机构、营销人员制定底薪、存量工资率Ga0、增量工资率Ga时的相关问题,并分析这几类参数的取值范围、相应关系及其合理性、可执行性。

根据上面讲的基本框架对上述预算进行分解,制定相应方案。基本分为前台A与中后台B两个层面,暂不考虑A,B内部的分配。一般做法为,首先对前台人员底薪相对固定部分、中后台人员所需的预算预留,剩下的根据考核业绩量进行分配,并确定分行前台人员工资率。最终分配时,由于总预算约束,实际分配时,按核定的工资率兑现前台人员工资及绩效,剩余额为限分配给中后台人员。鼓励前台人员多做多得。正常情况下,目标为业务增长时,所有人员都应该有额外收益;同时,核定的工资率能满足激励前台人员的要求;所有人员都因企业业绩的提升而受益,因此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企业也最终业绩提升。

用公式表述如下,前台人员收入Sa、中后台人员收入Sb为上级机构考核关键指标P,本机构考核关键指标Pa的函数。,则前台人员薪酬合计Sa(Pa)=Ca0+Pa0*Ga0+(Pa-Pa0)*Ga=(Ca0+Pa0*(Ga0-Ga))+Pa*Ga

其中Ca0为底薪,Pa0为存量经济利润,Pa为考核关键指标Pa,参数Ga为前台人员增量工资率,Ga0为存量工资率。假设整个企业业务是有所增长的,对于作为整体的A,由于(Ca0+Pa0*(Ga0-Ga)一个是常数(在参数确定后不因业绩变动而变化),因此,存量工资率Ga0的影响只是对Ca的一个修正,真正的边际工资率就是增量工资率,我们可以把公式简化为

Sa(Pa)=Ca+Ga*Pa 公式1

由于S=Sa+Sb,则Sb(Pa,P)=S-Sa=C+G*P-(Ca+Ga*Pa)

假定上级机构与下级机构考核关键指标口径相同,即P=Pa

Sa(Pa)=C-Cb+(G-Ga)*Pa 公式2

我们分别对公式1,2求导数,Sa’(Pa)=Ga,Sb’(Pa)=G-Ga。导数Sa’,Sb’的含义分别为企业经济利润的单位增加对A,B两类人员收入情况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Ga越高,对A考核力度越大,同时对B的考核力度越小(即公司盈利变化对其正效用越小)。

在此,分如下4种情况讨论:

情况1:当Ga=0时,经济利润增加对前台销售人员无影响,所有收益归后台人员所有。

情况2:当0

情况3:当Ga=G时,经济利润增加对中后台人员无影响,所有收益归前台销售人员所有。

情况4:当Ga>G时,经济利润增长对后台人员有副作用,所有收益归前台销售人员所有,且从中后台人员处额外取得一块收益。若中后台人员薪酬需要增加,则超出预算。

从理性人的角度看,企业,A,B只有在情况2下能实现多赢。同时,Ga的选择,在情况2中恰当位置区间时,效果较好,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由于存在反馈作用,对前台人员、中后台人员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的效用都存在递减,因此,理论上,会有一个平衡点,在这个点上,对企业的总效用最大。

其他情况下都有负面影响。情况1,销售人员无积极性;情况3,中后台人员无积极性;情况4,若业绩提升,由于即使中后台人员收入零增长,仍超出预算,不可执行。由于Ga较大,前台人员内部差异过大,矛盾加大。由于信息完全,中后台人员知道业绩提升对自己将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为增加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更无积极性。

因此情况1、3、4都无可行性,由于各方博弈,一般不会被批准通过,而即使通过后也对企业实现考核目标、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无益,只是进一步增加内部矛盾。

若定义边际收益分配因子B表示,B=Ga:G,表示业绩增加产生的收益中前台人员A所占的比例。这里的分配与双方人数比例有关,若剔除人数影响,定义人均边际收益分配因子■,则

■=(Ga/人数A)/((G-Ga)/人数B+(Ga/人数A))

=Ga*人数B/(G*人数A-Ga*人数A+Ga*人数B) 公式3

从常理看,人均边际收益分配因子在0.7-0.85左右比较合适,即销售人员与中后台人员收入变动率之比约2.7-5.7倍。

从理论上,也可倒过来求营销人员A的边际工资率,在人数相对稳定的前提假设下,A,B分别表示前台、中后台人员的人数,

Ga=G*■*A/(B+■*(A-B)) 公式4

例如,假设总工资率G=5%,■=0.7,人数比A:B=1:2,则Ga=2.69%

接下来,分析实践中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的制定过程中来分析几种常见误区。

在做方案时,由于参数的测定通常以本单位以前年度员工收入组成情况、同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结合上级单位核定的预算,进行预测,并设定参数。因此一般会有一个预期的总收入。因此,固定部分底薪Ca与工资率、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之间都存在反方向变动情况,如固定底薪的高,考核工资率就定低些;增量工资率定的高,存量工资率就需要定低一些。

误区1 底薪制定过高,存量工资率、增量工资率都设置过低,导致前台人员差异过小,提高业绩的激励不够,无法调动起积极性,不利于业务的发展。

误区2 存量工资率过高,增量工资率定的过低(即增量工资率与存量工资率差别不大)。这时,原有规模较大的支行则无积极性,不新增业务也可获得较高收入,不利于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误区3 存量工资率过低,增量工资率定的过高。两者比例相差过大。若制定方案时,薪酬中很小部分反映存量,绩效考核时仅考虑增量。这样,一方面,存量的贡献可能就被过度忽略了,同时考核力度就会较大,但也会有较大的执行风险。对于较大的机构,如分行级别,由于成员间有的业务增长较好,有的业务增长交叉,但由于互相叠加,风险被分散了。但对个人来说差异较大,部分人员可能为0增长或负增长,这时,对其收入情况影响较大,可能会引起一些波动甚至人动,进而影响存量客户。若人数比例较小,则影响不大,属于正常的优胜劣汰,是有利于业务发展的。但若涉及受损人数比例过大,则可能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另一方面,过高的前台人员增量工资率Ga会影响中后台人员积极性。

假设某企业业务(经济利润)增长率A=20%,上年经济利润20000万,上级机构核定的工资率存量5%,增量10%,基本人员费C=1000,则S=C+G*P=2400,测定后其中800万用于营销人员根据增量考核分配。由于分母新增经济利润较小,最终确定工资率Ga=800/(20000*20%)=20%,远大于上级机构核定的工资率10%,即出现情况4的现象,由于最终无法兑现或人心不和,且前台人员内部差别过大,最终不利于业务的发展。

因此,分支机构在设定存量与增量工资率的时候,需均衡考虑,寻找均衡点。一般情况下,两者合理比例与行业或产品特点有关,也与存量客户的维护难度以及人动对存量客户的影响大小有关系。如通常情况下,银行业与财险业由于维护老客户成本较高,客户可以换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也可以换保险公司办理财产保险;同时,这类业务人才流失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对存量应给予一定的支持,避免存量与增量差别过大。相反,寿险业务一般维护成本较低,客户在签订合同后一般不会变更、取消合同(取消保险的客户损失较大)。银行业中也有部分特殊产品、岗位可以设定工资率时,存量基本不考虑,如信用卡发卡,一般采用直销团队的组织架构,按发卡量考核。一方面,发卡后的维护由其他人员完成,与销售人员无关。同时,发卡人员在同一银行的发卡资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反,通过人员流动,可引进新的资源。同时,发卡人员也通过更换工作单位完成更多的发卡量。

有时,为了减轻对前台人员的边际工资率仍高于总的边际工资率Ga>G时的负作用,可对原有分配模型进行一定修正,引入一定的缓冲因子Y,即预留足够的预算,保证业务增长后两类人员收入都有所增长,对最终剩余部分统筹兼顾后进行分配或留存下期分配。即Sa=Ca+P*Ga,Sb=Sb0*Xb,S=Sa+Sb+Y

当GaG时,业务增长与剩余数是负相关的,从最终看,业务增长对中后台人员仍很可能是不利的。

因此,在信息完全的时候,是效果有限的。在信息不透明,中后台人员只知道前台人员工资率Ga,不知道总机构核定的工资率G时,消极心态可能会较小。但明显,这样的设置对其有失公平。

因此,设置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的比例及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及限制,同时与政策导向、客户维护难易度等有关,但有应有一定的度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不易设置过高或过低。同时,工资率(存量、增量)的设定也必须综合考虑,包括其他方面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固定部分收入等,全局统筹。

(一)调节系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为了对考核数据进行修正或进行额外的业务引导,鼓励部分关键业务、战略业务、薄弱业务,往往会增加调节系数X,克服了单一计算公式的不足。设置系数时应考虑全面、严格测试。设置过小起不到调节作用,过大则可能由于被再次放大而有违本意。应做好充分的测试,避免某一因素被反复考虑而过分的放大,使之与原本的调节、鼓励、引导目标一致。同时,要避免调节系数引起的差异过大而超出预算无法兑现。

(二)权衡总量

由于以上分析都是基于边际的,也就是说,是考虑实际与预算存在偏差的。但各类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也是必须考虑的。差异过大,则有违公平,可能导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间矛盾激化;差异过小,则无法体现效率优先以及岗位的区别。当然,各类人员的平均收入比例是否合理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岗位平均收入水平是由行业平均水平决定的,同时,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与偏向,上年历史数据也是较大的影响因素。

在实践中,仍有许多细节,如发放结构与方式等,不再一一讨论。

综上,在修订薪酬分配方案时,需统筹兼顾。企业须要充分发挥各方面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职工薪酬分配方案,理顺付出与回报的关系,鼓励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在制定原则框架、关键考核指标选择、参数设置等方面全面考虑。设置参数、比例时要相对合理,特别是前台人员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比例应适当,考核力度与风险的兼顾,兼顾企业与各类职工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共赢,提高边际投入的产出,加强模拟测试,使最终方案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3

[2]曼昆,梁小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全面预算管理 信息系统

一、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息及时反馈和沟通问题。目前某企业集团仍采取按期拿出历史数据开会商讨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沟通不及时、解决问题滞后等问题,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信息系统预算数据分析能力不足。该企业集团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EXCEL只能对数据进行汇总排序,并没有分析功能,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也非常有限,很难达到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的效率性、准确性,亟需一个专业级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三是客户终端不够多样化。该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将智能移动终端等纳入客户终端的范围。四是缺乏对决策的指导能力。该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分析能力的欠缺,无法生成对决策层有真正指导意义的相关信息,造成全面预算管理功能缺失和效益下降。

二、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一)预算编制。某企业集团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编制预算,见图1。

1.由财务部和董事会等高层根据目前企业发展战略和经济形势制定预算目标大纲并下达。

2.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本部门详细的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3.财务部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对下级各部门上交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修编。

4.将修编后的方案与各部门商讨再做最后修改,将最终方案上交至董事会,进行最后的审议批准。

5.董事会将通过批准的方案下达执行。

(二)预算执行。某企业集团的预算执行包括预算控制、预算反馈和预算调整三部分。预算执行控制包括具体业务控制和资金控制。业务控制通过责任中心的业务流转来实现过程控制,通过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对比来实现反馈控制。资金控制则借助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实现。该企业集团对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是要求每个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都要按期上报反馈给财务部,业务部门一定要做到全面的信息上报,不能有隐瞒遗漏的情况出现。财务部进行监督和审查,跟进业务执行进度,对于出现的不良情况提出警告和改进方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解决方案提交给预算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批,将审批通过的解决方案下达给出现问题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及时作出调整,针对问题进行解决。见上页图2。

(三)预算分析。许多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往往忽视预算分析这一部分,只是简单地编制预算然后下达执行,进行监督考核,这是很片面的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往往含有大量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如果能从中进行归纳总结,从数据中总结对以后全面预算管理和公司经营有指导意义的方式方法,才是全面预算管理更高层次的意义和功能,这就要考验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模块做的好坏。但面对大量的数据分析,没有计算机的辅助是不可能完成的,而目前该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完备导致预算分析做的并不好,需要好的信息系统予以支持,做好预算分析,这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和成长至关重要。见图3。

(四)预算考核。预算考核是以预算指标、预算执行结果以及预算分析等相关资料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的综合管理活动。有效的预算考核必须建立与预算体系相匹配的核算体系,建立不同于财务会计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按不同口径归集经济业务(例如:按部门、按收入类型、按机组、按项目等)。预算考核是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是预算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一个动态的考评过程。预算考核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数据全面准确,这就对该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比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具体为:信息系统能根据历史数据,针对不同部门制定专门的指标体系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评价,判断预算执行的优劣,并且生成考核结果,作为本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执行效果评价,以此判断对部门的奖惩,并帮助预算管理委员会和财务部门生成对以后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见图4。

三、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一)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该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规范性、前瞻性、易用性、灵活性、整合性、安全性等原则。

1.规范性。系统建设应统一规范,满足业务需求、提升业务绩效,提高业务自动化、改进工作效率,保证数据质量的提升,保障决策的准确性,保证更安全、更可靠的业务信息,形成面向业务的IT组织和管控体系。

2.前瞻性。系统建设符合总体目标战略,融合行业最佳实践,应用先进、开放、经市场证明的成熟技术,在IT架构的各组成部分尽可能使用业界公开标准。

3.易用性。系统业务开发快速简便,系统易学习、易操作、易维护;供应商和平台数量最小化;IT架构层次简单、高效实用。

4.灵活性。系统能适应不同的业务环境,系统应用业务可配置、可扩展、可管理,IT架构层次化、组件化、灵活的配置数据参数化,系统数据模块化、模型可扩充。

5.整合性。IT资源集成整合(信息/模块/功能资源),IT技术集成整合(界面/信息/流程/应用集成)。

6.安全性。系统运行数据安全,接口集成安全。该企业集团信息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就是利用目前信息技术界最前沿的科技技术,将各个信息平台结合到一起,将系统设计成一个功能全面、理念先进的针对性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二)信息系统架构。信息系统功能结构设置将根据该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设置,将各部分需求功能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并且按照流程各个功能部分之间能直接过渡、前后衔接实现闭环管理。软件的权限需根据该企业集团本身的管理组织体系层级进行设置。为了方便软件的设置安装,可以把客户端直接放在浏览器上,也就是基于WEB技术省去客户端的安装。而整个系统结构应该是B/S三层技术构架,分别为展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展现层就是指客户终端展现数据的层面。应用层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层,在这一层级发挥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数据层就是储存数据的层面,一般有专门的数据服务器作为支撑。见图5。

(三)信息系统设计。见图6。

1.工作流管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分解、预算调整(按实际成本数据补录的审批流程)的设定,包括通知的设置等等;支持流程发起、流程节点、触发机制等的设置。

2.权限管理。维护组织、角色、用户,设置能够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用户,以及各用户访问系统(对应公司、部门、菜单、功能、流程等)的权限、口令;系统支持激活/停用组织,停用的组织在本系统中都处于不可用状态。

3.数据字典。维护预算科目、会计科目、资产类别、业务活动、版本、期间、币种、汇率和项目类别等项的数据,有的是从其他系统取得,有的在本系统维护;系统支持新增、修改、删除、查看等数据项;系统支持设置启用/停用数据项,及启用时间段的设定,对于有层级的数据,需要先维护累计组及层级的信息;系统支持导入功能,如从其他系统、从EXCEL文件导入。

4.映射管理。业务活动类型与成本中心、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预算科目与成本动因等之间的映射管理维护;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业务活动类别、公司、部门、战略之间的映射关系维护;可以设定映射规则,如制定范围,包含、排除的关系。可导入,也可手工维护。

5.模板管理。对各套模板各表单表项的管理,增加、减少、调整模板,调整模板里栏位数值取数逻辑及表间计算关系等,可增加、删除模板;能够从历史存在的模板中自动创建模板的草稿;可指定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部门;可调整模板里的栏位信息;可定义表间计算关系;对模板调整有历史记录并进行版本控制;可批量导入导出模板。

6.系统维护。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或恢复,系统日志的查询和清除,系统运行状况监控,用户个性化的配置,如界面颜色、字体等、系统帮助,对系统功能的解释说明及系统操作的方法。系统备份支持定期手工/自动数据清理、备份计划设定;支持数据手工/自动的清理、备份登记操作。有数据恢复功能,支持手工/自动的数据恢复机制。个性配置主要记录用户的一些个性的配置信息。例如:设定默认的显示风格,或所有查询列表中每页显示的条目及是否开通短信。系统支持对个性参数进行设置。日志管理记录从登记预算管控系统开始,用户在系统中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如项目预算申报、调整等,都会在操作日志页面中记录。关于系统日志的相关功能需求如下:系统支持对每个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系统支持查询操作记录。可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支持在操作人员定位到预算录入、调整和查询中的部分字段时,可自动显示该字段的说明信息;在预算的每个流转界面中均增加“系统帮助”栏位,通过此栏位可以直接链接到“系统帮助”模块看到帮助信息;支持对帮助信息进行归类,并可按归类主题进行查询;支持在线预览各类帮助信息,但不可下载阅览;支持用户对企业特殊问题或需求的反馈。

7.接口管理。管理与各个系统的接口,可对接口数据自动校验,对记录接口传输日志,对接口状态进行监控。

8.查询统计。按多个维度对年度预算、月度现金流预算进行明细、汇总查询;对预算的执行状态进行监控;对预算调整情况进行查询;系统可提供灵活的界面查询功能,能够支持自定义查询,包括查询维度、查询模板等。查询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导出打印。可进行多币种转换。支持查询结果的追溯:能从上级汇总数挖掘钻探查询到构成此汇总数的明细数,如:从公司汇总数挖掘钻探查询到部门明细、从部门汇总数挖掘钻探到项目明细数、从科目汇总数挖掘钻探查询到末级明细数。S

参考文献:

1.卢闯,李彤.财务管理信息化[M].北京:工业机械出版社,2009.

2.侯文龙,侯岩,何瑛.现代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第11篇

关键词: 业务流程; 仿真培训; 流程知识; 自动测评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4?0018?04

Scheme for simulation evaluation of process knowledge based on operation log

XUE Ting?yu1, L? Zheng?quan2, ZHANG Jie?ping1, XU Yan2

(1. 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2. Shanghai Municip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mplexity of the application systems, companies need to train and assess their staff who use the systems. To reduce the cost of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usiness training, a process?orien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 and automatic exam evaluation frameworks and processes for business training is put forward. With the help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log and the operation sequence, an objective training evaluation to the staff is made. The simulation evaluation scheme achieved relative objectivity and impartia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of process?oriented knowledge.

Keywords: business process; simulation training; process knowledge; automatic evaluation

0 引 言

传统针对应用系统培训考核存在诸多的弊端:

(1) 考生进行流程业务过程的考试结果无存储记录,不能审核;

(2) 流程业务操作的题型不记录考生的操作步骤和时间,无法考察考生在完成过程性知识点过程中的正确与否;

(3) 考核结果的批阅方式仍然采取人工进行批阅,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针对以上情况,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规范化、标准化培训考核,本文提出一个仿真培训考核方案,其特点是针对流程业务题型能够实现:

(1) 流程业务题型题库的管理;

(2) 题型数据的初始化;

(3) 记录考生在进行系统操作过程中的流程日志;

(4) 记录考生考试答题的操作时间;

(5) 支持仿真培训功能;

(6) 根据评分规则实现考生答案的自动评分,提高批阅效率,尤其是面对大量试卷时做到统一标准,短时间内完成批阅。

1 国内外仿真考评系统研究现状

国内外虽然拥有各种仿真考评系统,但基于流程知识的仿真培训考核操作过程中的自动评分却很少涉及。计算机自动评分(Computer Automated Scoring,CAS)是指使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工评分的标准及内部过程,对开放式题目和表现性活动进行评分及反馈。最早的CAS系统产生于教育领域,如对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认证考试,文献[1?3]就是针对教学考卷考试知识点的自动评分。随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CAS发展到多个领域,运用于航海、建筑、技能考核等,但是这些领域往往针对需要员工进行现场实地操作的业务,如文献[4?7]。自动考评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大部分考评系统只对实务型业务开展。目前,各领域操作的流程越来越重要,对业务操作的序列性也越发的重视。虽然目前有针对流程性业务的培训系统,但是流程性业务知识培训后的考评却较少涉及,虽然文献[8]提到了仿真系统的自动测评技术,但是却没有利用操作过程中系统活动日志为依据来进行判断。本文利用系统的操作痕迹即操作日志,根据仿真系统中存储的答案为每一类型流程题型设计一个自动评分规则,完成业务流程操作的仿真培训自动评分。

2 系统流程与结构模型设计

2.1 系统流程设计

针对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案,以构建新型流程知识仿真考核系统,提高现代应用程序培训考核质量为宗旨,服务于引进了新型复杂应用需要进行人员培训的电力公司。

根据图1的流程图,本文设计的流程知识仿真培训考核系统相对于传统计算机应用考试系统,其仿真试题题库存储、考试环境准备、评判试卷、成绩汇总等工作都由系统支持,提高了培训考评的公平公正。

流程题型业务仿真界面即流程题型考核界面与实际操作系统界面具有完全相同的操作环境;逻辑包含流程业务逻辑和评分规则,流程知识业务逻辑是与考核知识点相对应的业务流程逻辑,评分规则是题目评分的算法细则;数据域包括初始化数据,考试输入数据,期望输出结果即题目所对应的答案结果数据,考生输出结果即考生输入数据依流程逻辑所产生的结果;结果包括获取考试环境数据即获取考试场次编号、考生编号等环境数据,记录考试操作痕迹即记录考题所要求的操作过程痕迹,输出答题结果即输出考试结果和答题、操作记录。

3 基于操作日志的流程知识培训考核关键问题

3.1 基于操作日志的流程知识测评自动化模型

业务流程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按照一定时间和逻辑顺序组成的活动集合,而活动是由相应的角色通过利用各种资源来执行有相应的输入、处理规则和输出组成。流程业务题型就是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业务之间的关联以及时间或逻辑顺序在系统中进行操作的一种题型,操作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即流程知识。

本仿真系统的考核主要针对考生的流程题型的操作进行评判,考生的操作导致系统状态的变化。因此,对考生考试过程中的操作序列的提取主要通过存储考生在进行流程考试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日志到数据库中来实现。同时,将考生的操作直接定义为事件来表示考生的操作序列,用四元组表示事件E(M,D,S,P)。其中M为操作模块,D为操作日志,通过操作日志可以反映考生的操作顺序和操作时间,S为进行操作后后续模块状态,P表示进行该操作需要的参数即初始化数据。当对所有的操作都定义成事件的标准形式后,把每道题的最简正确操作序列存入数据库的评分规则库中,这样就完成了正确答案的操作序列表示。

在事件E中,日志D的结构是由考生的操作顺序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时间组成,即D可以表示为D(H,T)。H表示在日志中存储的考试的操作步骤,即各操作之间的顺序,H的存储方式是一个三维数组,为H(Iv,V,Ov),V表示业务流程活动,Iv表示活动V的输入数据,Ov表示活动V的输出数据;T表示考生操作完流程耗费的时间。如D中存储的信息可以是(((0,s,Os),(Ia,a,Oa),(Ic,c,Oc),(Ic,e,Oc)),10 min),表示考生完成流程走的步骤是sace,完成流程花费的时间为10 min,最终结果是Oc。其中,s代表start,e代表end。

本文自动测评结合操作序列和操作结果一同进行测评。因此本文提出的实操题型的自动测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中的推理机利用事先设定好的每个操作步骤的评分标准实现对考生的合理评分。动态数据库主要存储考生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初始状态、推理规则等,可以在系统推理或成绩计算过程中动态生成或删除。

3.2 基于操作日志的流程知识考评方案

在进行自动评分过程中,首先抽取待评试卷,从规则库中找出每道题对应的规则组成待用规则集存入动态数据库。待用规则即正确答案,对于基于结果或序列的操作所表示的分别是正确答案或最简操作步骤。

在确定了操作测评的自动化模型以及评分流程后,评分的算法主要是:判断正确答案的操作序列是否出现在考生的操作步骤中,根据考生操作日志判断考生的操作顺序是否正确。由于正确答案的操作序列存在多个可能,需逐个比对,只有均不符合才能判定考生的操作不全对。若答题有时间限制,查看答题时间是否有超出规定答题时间,若超出则根据评分条件进行相应的减分。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实操考核自动评分流程

3.3 基于操作日志的流程知识自动评分规则

自动评分的规则主要通过考生的操作日志,比较实际操作过程与标准过程的差异来进行。评分规则的设置原理为操作到某一步多少分,得出正确结果多少分,然后计算总得分。每一个类型的题都有自己的评分规则,即每一类型的业务操作流程都有一个评分规则,每道题的评分规则是事先定义好存放在规则库中。图5是本系统中提出的评分规则的评分过程图,根据每个题型的得分标准进行相应的评分,最终得出流程的总分。

图5 操作步骤评分过程

4 实例研究

某电力公司在系统中进行业务流程考核,用流程日志记录每个考生的操作痕迹,包括考试答题操作时间,操作先后顺序等信息。当考生完成上一步操作后,操作序列存取考生操作的事件信息,将这一步的结果传递到下一步的初始数据中进行数据装载。每一步的操作都有一个操作序列存取考生的操作题目、操作日志、操作结果和初始数据信息。之后根据自动评分流程将考生的操作序列和题目的标准操作序列进行比对,将期望输出结果跟考生实际结果比较得出考生实操的最终分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假设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为sacmge,那么对该考生该业务中考试的操作日志D中存储的操作路径H为((0,s,Os),(Ia,a,Oa),(Ic,c,Oc),(Im,m,Om),(Ig,g,Og),(Ig,e,Og)),上一活动的输出是下一活动的输入,即Os与Ia相同,而考生操作这一流程的时间为10 min,因此,D的存储信息为(H,10 min)。而规则库中存储的这一业务的正确操作路径为sacfge,即正确操作路径为H1((0,s,Os),(Ia,a,Oa),(Ic,c,Oc),(If,f,Of),(Ig,g,Og),(Ig,e,Og)),同时业务规定在进行操作花费的时间不得多于15 min。因此,该流程存于规则库中的正确答案应为(H1,15 min)。评分规则此时比较实际操作过程与标准过程的差异。根据评分规则,该考生的前两步正确,但是c之后的活动应为f,而考生的操作是c?>m,遍历考生接下来的所有操作均无f,系统扣除该步骤分。再对比标准答案中,f的下一活动为g,同时遍历考生日志得到g,遍历到e结束。而考生的操作时间为10 min<15 min,没有超出该题的时间限制,不需扣除超时分数。

因此,虽然考生最终结果跟标准答案一样,但操作过程中却有错误,没有完全掌握业务流程知识。而基于操作日志的仿真考评方案就能根据考生的操作序列进行比对,真正起到考察考生流程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熟练程度,帮助考生针对性的进行再培训。

5 结 语

本文给出了操作序列表示方法和测评的自动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考核自动评分流程。同时结合实例构建出有效的自动评分方案。该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流程性考试人工评分的不足,实现相对、客观,提高了流程业务知识点考核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业务培训考核的成本。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向流程性业务题型的自动阅卷技术也将不断成熟,必将在今后的仿真培训考核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可,胡国平,魏思,等.面向大规模英语口语机考的复述题自动评分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z1):1356?1362.

[2] 李学俊.基于人工智能的主观题自动评分算法实现[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92?295.

[3] 李莉,张太红. LSA在中文短文自动判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20):177?180.

[4] 项曙光,岳金彩,李玉刚.过程仿真培训成绩的自动评定及其实现(Ⅱ):培训成绩自动评分的实现[J].计算机仿真,1999(5):6?10.

[5] 傅,李志忠,杨宇航.基于流程图和仿真的维修培训系统[J].计算机仿真,2006(6):282?285.

[6] 王兴武,常喜茂,董青,等.基于Web的火电仿真培训系统研究及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6(11):3091?3094.

第12篇

【摘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采取岗位绩效分配工资制度充分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改革原工资分配制度弊端,并提出了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医改人事分配制度绩效工资

随着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新医改方案已逐步落实,医药分家、人才流动等原因导致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应当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公立医院现存的人事分配制度状况已严重的阻碍医院的发展。

一、原工资分配制度的弊端

1.原工资与职称评定紧密结合。众所周知,事业单位职称评定单位没有自,仍然采用过去批准指标的办法,使许多取得了专业资格,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仍无法得到晋升,翘首期盼每年下批的几个指标,使专业技术人员无法专心于本职工作,相反的已参加聘任后的人员,无论工作情况如何,有的甚至早已不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仍然拿着高级职称的薪金,这种状况严重的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还远不及工人职称的考核来的容易,工人技术职称只要熬够了年限,通过简单的考试即可晋升为高级工。现行的工资制度也不符合新医改方案下的人事制度改革,新医改方案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机构人才的交流,医生将有望成为自由职业,大医院的注册医生可多点执业。试问医院若不进行人事分配的改革,现行的僵化体制将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他们有了流动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仍会年年企盼和挣抢那几个指标吗?卫生体制的改革既是我们综合医院的危机也是我们的契机,我们要抓住机会勇于开拓,使医院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2.原工资分配制度容易让人产生一劳永逸的懈怠。只要聘任上职称以后就吃上了“皇粮”,不论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以及是否尽心提高专业技术也无所谓,毕竟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人员应当终身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这是即对病人的负责,也是医护人员的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针对现行工资分配制度的弊端,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当实行动态管理,按聘任岗位取酬,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岗变薪变,充分体现技术含量和劳动风险。向临床一线倾斜,向优秀技术人员倾斜,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留住优秀人才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着以上的改革思路,根据开封市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及要求,通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我院设计制定了如下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已实施,对个人原档案工资进行封存管理,仍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理工资调整手续,做为交纳各项社会保险金的基数。全体在职人员按改革后的绩效工资执行。

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1.实行全员聘任制。医院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制定岗位说明书,确定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本着公正、公平、择优聘用的原则在全院职工范围内全部岗位参与评聘,自上而下逐级聘任,院长聘中层,中层聘科员,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对聘用人员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实行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实现岗位的动态管理。

2.本院职工的工资分为三部分构成:岗位工资,补助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约占工资总额的50%。

(1)岗位工资

全院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业务岗位,工勤岗位三大类别。岗位基础工资均为700元,每类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系数不同。

①管理岗位,指从事院高层管理、职能科室管理、党群组织管理的岗位,管理岗位实行职务、职员制,共分6个级别。以职务名称和职员级别作为岗位名称,职员级别按以下原则确定:本科学历见习期满定九级职员,本科以下学历见习期满定十级职员;以后本科每8年、专科每10年、中专及其以下每12年晋升一个职级。每一职级对应不同的岗位工资系数。十级职员的岗位工资系数为1.1,岗位工资系数的最高差距是3倍。

②业务岗位,指医疗、医技、药剂、护理、工程、财会收费等业务技术岗位。业务岗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制,以专业技术职务为岗位名称,按照国家政策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核合格后由医院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同工资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动态管理,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士级岗位工资为1.1,岗位工资系数的最高差距是3倍。

③工勤岗位,指木泥水电维修、保洁服务、护工、专职汽车司机、文印打字、收发通迅、门卫保安、锅炉供暖、被服洗衣、院容维护等后勤保障岗位,以及以其他身份人员受聘工程、财会收费、病案统计、档案等其它业务技术岗位的人员。工勤岗位实行工人技能等级制,分工人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工五个等级,按照国家政策取得技能等级,考核合格后由医院聘任,技能等级不同工资不同。普工位工资系数为1,岗位工资系数的最高差距是2倍

在每一大类岗位中我们又设了3个小类别的工资标准即1类2类3类,以区别如同是业务岗位或管理岗位因从事的具体岗位不同,岗位工资也不同,即同样的受聘岗位类别,同样的受聘职称,因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而不同。如业务岗位的第1类别指高风险高劳动强度的岗位如ICU、病区监护岗位,3类岗位则是无夜班任务的医疗辅助科室岗位,第1类的岗位工资系数比第3类的岗位工资系数高0.7个点。

(2)补助工资

①学历补助工资。以国家认可的最后学历为准,医院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学习取得更高学历。

②职称资格补助工资。不分受聘岗位,以取得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工人技能等级证书为准。

③职级补助工资。以所受聘管理职务和上级组织依照管理权限确定的职级待遇为准。

④院龄补助工资。以本人累计在院服务年限为准。

(3)绩效工资

根据医院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考核发放各科室绩效工资分配总额。

我院岗位绩效分配工资制度自执行以来得到了开封市卫生局的好评,也被各兄弟单位广泛学习,充分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但同时也要清醒的意识到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形式的不断变化人事分配制度也应适时调整,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