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气压强实验

大气压强实验

时间:2022-05-14 14:5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气压强实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气压强实验

第1篇

首先是对覆杯实验的两个改进,覆杯实验直观的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实验简单易做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演示环节常做的实验,但多年来大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将实验演示一遍,缺乏创新,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已经很少出现老师预料中的诧异和惊奇。由于这个实验主要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对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演示则不容易成功,因此根据现在孩子的身心特点,对这个实验做了一点改进,改进方法一:实验器材是:果冻杯、硬塑料片(一面固定一段棉线),水。实验过程是:

(1)将果冻杯灌满水,用塑料片把果冻杯杯口盖住,一只手拿住杯子底部,另一只手压住杯口上的明信片,迅速将杯子翻转过来,塑料片不会掉下来,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将杯子在手中正放,用手将塑料片上的棉线提起,观察杯子竟然没有脱落,被塑料片提了起来,这个实验效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会对大气压的大小和方向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这些小的改进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随手可得,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对覆杯实验改进二:

需要的实验器材是,一个饮料瓶,一个乒乓球,烧杯和水。实验过程:

(1)将乒乓球置于空饮料瓶口,倒置观察乒乓球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掉下来。

(2)将饮料瓶灌满水,再将乒乓球放在瓶口,倒置观察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说明了大气对乒乓球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3)将饮料瓶旋转,观察在任意方向乒乓球均不会掉下来,说明了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本实验的创新点:实验器材来自日常生活,实验简单易做,成功率高,学生在玩中就了解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认识到大气压类似液体压强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效果好。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实验室配发的马德堡半球模拟仪器做试验,将两个半球对在一起,然后用抽气机将中间的空气抽出,这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仪器老化,半球的密封性变差,使得球内的空气也不易抽尽,导致学生在拉球时不用费很大的力就把半球拉开了,有时因为密封的问题半球内的空气抽了很长时间,学生用手一提,两个半球就分开了;实验成功率不高,不能反映大气压有很大压力的物理事实;而且成本高,不宜做学生实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想对这个实验做一些改进,比如如何解决密封性的问题,但是效果一直不好,现在采用以下的方法,简单方便,很好地说明了大气压是很大的这样的一个物理事实。

本演示实验需要的实验仪器是:两个同样大小的不锈钢碗,两个带拉钩的吸盘,硬纸板或为厚度为2mm左右的塑料密封圈,绳子,餐巾纸。具体的实验过程是:

(1)塑料密封圈置于碗的边沿,将餐巾纸放入碗内。

(2)将餐巾纸点燃,当燃烧最旺时将另一只碗紧扣在这只碗上。

(3)用湿抹布给碗降温,待碗的温度降到人手感觉不烫的时候,把吸盘吸在碗的底部。

(4)请两个同学用吸盘上的绳子向左右两边用力拉,体验大气压的大小。

这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感受大气压力的大小。

实验原理是:纸张燃烧消耗了密封碗中的氧气,并排出了一部分空气,火熄灭后,空气的温度下降,因为空气具有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收缩的性质,所以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内外形成压强差,压力差。

这个实验的创新在于:

(1)取材简单,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2)容易操作,相对于实验室配发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仪器成本低,成功率高。

第2篇

关键词:演示实验 验证 大气压强 存在 研究

1.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物理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2]。演示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干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原有的实验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有些章节涉及的实验也很少。选择适当的时机增加演示实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2.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演示实验的设计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物理教材《大气压强》一节的演示实验采用如图1所示演示[3]。第一和第二个演示实验是日常生活所见到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能够成功的设计和演示好大气压强的实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解释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突出了教学重点[4]。在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得到如下几个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

2.1 瓶中喷泉

找一根废旧的输液管和胶塞盐水瓶,用锥子在瓶塞中心钻一个小孔,再将输液管插入瓶内。注意小孔要小,当输液管插入后会紧紧扣在笔杆周围而不漏气,为了更好的保证密合,可在瓶盖的内侧滴一些石蜡或用橡皮泥密封。如图2所示。在敞口瓶中装入半杯清水,在水中放入几滴红墨水并摇匀,使水变成红色。在盐水瓶中倒入半瓶开水,摇一摇,使整个瓶子加热,瓶内的气体因温度升高而排除瓶外,倒去瓶中开水,迅速将瓶塞盖紧,把盐水瓶竖直放在敞口杯上,输液管一端浸入红色水中。为了保证演示效果更好,可以在玻璃瓶的底部叫上冷水,使瓶内的气体迅速冷却,压强徐素降低。少许时间,一股红色的喷泉在瓶内由输液管喷射出来。

2.2 水中开花

在诊所找一个废旧的输液瓶和输液管,在瓶塞上扎商量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两根废旧的输液软管,用黏胶把软管与瓶塞之间固定密封使之不漏气其中一根软管的一端系上一个气球。在输液瓶中装满水,盖上瓶塞,如图3所示将瓶子倒立起来,水就从没有系气球的另一根软管流出,由于瓶内没有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气体就从系上气球的软管的管口流入气球,使气球膨胀起来。在进行该实验时应注意观察,在瓶内水面比软管口略高时立即将滴水软管的管口堵住,避免气体进入瓶内,影响实验效果。

2.3 不用吹的气球

如图4所示,找一个透明密闭的空瓶子,在其盖上钻两个孔,在两个孔中分别插入一根细管子。一根管子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管子与注射器相连。管子与注射器之间用一个夹子夹住,控制瓶内的气体与外界的联系。用注射器抽出瓶内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个管口的小气球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的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平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是气球膨胀起来。

2.4 不用扎口的气球

在平时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将气球吹胀以后要将气球口扎紧以防漏气。但是如果将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先将气球吹胀,将瓶内的部分气体排出瓶外,瓶内的压强减小,再将原来的抽气口堵住,外面的气体就不能进入瓶内,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从而瓶内的气球仍然处于膨胀状态。

2.5 小瓶吞鸡蛋

如图5所示,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瓶口要略小于鸡蛋,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内。这是因为棉球在广口瓶燃烧的过程中,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排除部分气体和消耗掉部分气体,使瓶内的气体减少,在温度降低时压强减少,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达起亚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就被压入瓶内。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及演示实验所用时间短,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酒精棉球可以穿在细铁丝尖端或放在燃烧匙内点燃,由瓶口缓慢的放入瓶底,增加瓶内空气的温度;二是鸡蛋堵住瓶口后,用半干半湿的毛巾握住瓶子,再放入冷水中,让热空气迅速冷却。

3. 结束语

本文所设计的演示实验中,材料的选取方便,不受学校条件的限制,而且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喷泉、吹气球等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演示效果明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该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使学生不但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物理知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帅厚梅,王华.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 物理实验,2008,28(4):18-22

[2]田晓波. 试论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5(8)22-23

[3]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物理(九年级)[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6

第3篇

大气压是怎么被发现的

在17世纪中叶,意大利的矿工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台抽水机至多能把水抽到距水面10m高处,无论怎样改进抽水机,也不能把水抽得更高了.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反复分析了这一现象后猜想:空气可能是有质量的,会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而这个压强有一定的大小,迫使水所能达到的高度有一个限度,它还可以使密度不同的液体上升到不同的高度.他想到水银的密度是水的13.6倍,猜想在同样的压力条件下,水银上升的高度应该是水的13.6.于是,他把一支Im长、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堵住管口,倒过来放进水银槽里,放开手指,发现无论这个管子是粗还是细,是长还是短,是斜放还是直放,最后水银柱都停留在距离槽内水银表面76cm高的地方,正好是抽水机所抽水的高度的13.6.托里拆利实验不但揭示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例1 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气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现提供下列器材:A.塑料吸盘两个;B.玻璃片一块;C.玻璃杯一个;D.带吸管的纸盒饮料一盒;E.水.请你选择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写出你所选用的器材,并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

(2)请举出一个在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例子.

解析: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很多,例如选择A、E,将两个吸盘沾一下水,将它们正对并挤压在一起,结果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因为经过挤压.吸盘里的气体被挤出,吸盘外的大气压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了一起.我们平时用吸管喝牛奶、医生用针筒抽药水等都是应用大气压的例子.

答案:(1)实验器材:A、E.实验方法:将两个吸盘沾一下水,将它们正对并挤压在一起,然后用力将它们拉开.实验现象: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2)医生用针管抽药水时,先要排出针管内的空气,才能将药水抽入针管中.

大气压的特点

空气有质量,对浸在它里面的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压强.空气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例2周末,小明在家里利用矿泉水瓶做了有关大气压强的实验.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再将矿泉水瓶瓶口朝左、朝右等方向放置,纸片都不会落下,如图1.该现象说明了___.

解析: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将矿泉水瓶倒置,水不流出,纸片不会落下,说明纸片始终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将瓶口朝左、朝右等方向放置,纸片也不会落下.水不会流出,说明了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答案:大气有压强且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例3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水气压计,现在让他拿着这个装置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六楼,则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化是().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由图2可知,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p大与水气压计中液柱产生的压强pgh之和,即p内=p大+pgh.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将水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六楼,大气压减小了,而瓶内的空气压强保持不变,所以pgh会增大,由于水的密度不变,故水柱h会升高.

答案:A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初巾阶段接触到的测量大气压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托里拆利实验,这是人们第一次精确测量出大气压的方法;第二种是利用p=F/S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这种方法产生的误差较大:第三种是自制气压计,它只能看出大气压的变化,不能精确测出大气压的值;第四种是现在用得最多的无液气压计,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

例4 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lo5Pa.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沾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如图3:记录刚刚拉脱吸盘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量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即可算出大气压值.他选择的实验器材是: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塑料挂钩的吸盘底面积为5cm2.

(1)这种通过测量拉力和接触面积来计算大气压强的方法是否可行?

(2)如果上述实验方案可行,小明同学选择的实验器材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请你进行分析和评估.

解析:(1)塑料挂钩的吸盘是靠大气压紧紧地压在玻璃板上的,用弹簧测力计拉塑料挂钩的吸盘时,若拉力小于大气压力,吸盘不能被拉开;若拉力大干大气压力,吸盘能被拉开.因此,刚刚拉脱吸盘时的拉力等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若知道吸盘的面积,根据p=等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大小,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losPa,根据F=pS可以算出实验中的拉力约为多少.如果算出的拉力小于5N,就可以用量程为SN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大气压力:若算出的拉力大干5N,因为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则用量程为SN的弹簧测力计无法测出大气压力,也就无法测出大气压的值.

答案:(1)方法可行.(2)不能,根据l标准大气压的值可算出大气压力F=pS=lO5Pax5xlO-4 m2=50N>5N,所以不能用量程为SN的弹簧测力计测I叶1大气压的值.

大气压的应用

我们的生活是与大气压息息相关的,日常牛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对大气压的利用非常多.

例5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即可被吸进橡皮管内,原因是().

A.弹簧片弹力作用的结果

B.橡皮管有吸引力

C.手对橡皮管有压力

D.管外墨水面上的大气压大于橡皮管内的气压

解析:当把自来水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挤出了橡皮管内的一部分空气,松开弹簧片后,橡皮管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小于管外墨水面上的大气压,管外大气压将墨水压进自来水笔的橡皮管内.

答案:D

例6 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其方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人广口瓶中烧一会儿后,立刻将广口瓶瓶口扣在痛处,广口瓶就会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第4篇

关键词:大气压强;思维方法;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8-0032-2

1 问题背景

“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中的内容。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学生学习本课前有很多生活经验,但并不系统化、清晰化。很多经验仍停留在表象,比如,认为用吸管吸水,是靠嘴的“吸力”将水吸上来;不少学生看到课上的相关实验,知道大气压是存在的,但仍不理解大气压强是怎样工作的,所以不能很好地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研究大气压的关键思维方法。

2 关键思维方法的建构及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每两人为一小组。

每组器材准备:针管、钢笔、吸管、火罐、皮搋子、真空收纳袋、吸盘、胶头滴管、试管(配相应纸片)。

教师再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秤、钩码(若干)。

(1)回顾证明液体有压强的实验,抽象出其证明过程的思维方法

通过“液体压强”教学中证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实验(如图1)。提问学生:本实验证明液体有压强的思路是什么?

在一容器内有液体,容器外没有液体,两部分空间用橡皮膜(易形变)隔开。如果液体有压强就会挤压橡皮膜,使其发生形变,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形变,我们得出液体是有压强的。

思维方法:

即将空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内有液体(研究对象),另外一部分没有液体(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有液体(研究对象)的一方与没有液体的一方分界面的形变情况来判断液体(研究对象)是否有压强。

(2)思维方法迁移到大气压强的证明

启发学生借助现有器材,利用刚才的思维方式来证明大气是否有压强。即,将空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内有气体(研究对象),另外一部分没有气体(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有气体(研究对象)的一方与没有气体的一方分界面的形变情况来判断气体(研究对象)是否有压强。

小组合作,利用关键思维方法,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小组一:将吸盘中的空气挤出形成真空区。观察外界的空气是否对吸盘有压强,将其压住。

小组二:将针管口堵住,抽出活塞形成真空区。观察松手后,如果空气将活塞压入针管,即证明大气有压强。

小组三:用抽气筒将真空收纳袋中的空气抽出。如果外界空气有压强,就会将收纳袋压扁。

小组四:挤压胶头滴管,使其内部空气排出,将其插入水中。如果空气有压强,就会进入滴管,但由于两者之间有水分隔,会看到有水进入滴管。

小组五:将试管中灌满水,挤出试管内的空气,在试管口堵上纸片。如果空气有压强,就会挤压纸片将水顶住(即,覆杯实验)。

小组六:将针管口插入水中,抽出活塞形成真空区。如果空气有压强,会将水压入针管中。即,证明大气有压强。

教师小结:利用抽气机或挤压吸盘等动作,将空气挤容器的实验归为一类。进而介绍、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利用水将容器空间占据,从而排出容器内空气的实验归为一类(覆杯实验)。

(3)贯彻关键思维方法,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的数值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结合已有压强知识(p=F/S,p=ρgh),贯彻思维方法,探寻大气给真空区的压强有多大。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数值并交流评估(表1)。

(4)利用关键思维方法,应用大气压强

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利用外界大气压工作的实例。

学生举例:针管、钢笔、吸管、火罐、皮搋子、真空收纳袋、吸盘、胶头滴管、真空包装食品等。

(5)课堂练习,小结及布置作业

3 小 结

本课重点在于开头对于研究大气压的关键思维方法的建构。关键思维方法的建构充分和迁移得当,对于大气压存在的验证、测量和应用都会起到很大的理解、引领作用,从而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使其理解大气压的工作原理。本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逐个完成每个具有递增逻辑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全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从实验设计、操作、交流、评估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大气压;气压计;教具

Abstract:A kind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easy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simple atmospheric pressure meter, can be used as a teaching aid, make students feel directly from the senses to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re the size of products is the best teaching aids and explain the atmospheric science and curriculum content knowledg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occupation technical college.

Key words:atmospheric pressure;barometer; teaching aids

中图分类号:P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075-01

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秤之为大气层。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可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

1 大气压常用教具

在教学课本中主要提到的是: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理解比较抽象。为了证明大气压存在,常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进行讲解。然而马德堡半球实验只能解释大气压的存在,不能测量其大小;托里拆利实验尽管可以解释大气压的存在并测量出其大小,但是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大气压的大小仅为水银液柱高度,还需换算,才能得到大气压强数值,并且托里拆利实验需要使用水银,水银在常温下即能蒸发,其蒸气具有很大的毒性,通过人的呼吸道可进入神经系统,使人中毒,如果接触到皮肤上,也能进入人体,使人中毒,危害人体的健康。目前在市场上还有的如指针式气压计、数显式气压计,一般只能作为一种测量仪器,不适于用来作为讲解大气压知识的科普用品和教学用具。

2 一种简易大气压计

一种简易大气压计[1]见图1。由U形管、胶塞、活塞、活塞U、手秤组成,其特征是:U形管底部有一个小孔,胶塞塞在小孔上,活塞设置在U形管内,活塞通过活塞杆与手秤连接。使用时,先拔出胶塞,将活塞顶至形管底部,再将胶塞塞上,然后手秤通过活塞杆将活塞拉起,至手秤最大测量读数,将这个读数除以活塞的横截面积,即得到当时所处位置的大气压强。

计算方法举例:

设:活塞横截面积为2cm2,手秤最大测量读数为2kg,

则:此处、此时的大气压强P=2kg/2cm2

=1kg/cm2;

(注:活塞重量及活塞与U形管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3 结语

一种简易大气压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原理通俗易懂,使学生直接从感官上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是中小学及职业技术院校讲解有关大气压内容知识课程时的最佳教具。

第6篇

压强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知识难度较大。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中的压强试题,注重考查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的辨析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从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新的变化有:试题内容紧紧围绕中考考查的基本知识点,大量涉及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新鲜事物、社会热点问题。命题趋势:结合重大事件、新鲜事物、社会热点问题,渗透压强知识,渗透科学探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点例析

考点1压力概念

【例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压力就是重力

D.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不变

【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压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产生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重力和压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只有当孤立的物体水平放置时,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因此选项A、B、C均是错误的。把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根据二力平衡,地面支持力大小等于砖块重力大小,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压力大小等于支持力大小,故同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力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

【答案】D

考点2压强概念

【例2】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上所受的重力叫压强

B.压强大小跟重力和受力面积均有关

C.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D.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大

【解析】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所以压强大小跟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公式为p=FS。故受力面积相同,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相同,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答案】C

考点3压强计算

【例3】(2013•德州)星期天小明和小慧到德州开发区减河湿地去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小明突发奇想对小慧说:“我的体重是50kg,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cm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N,压强是Pa。(g取10N/kg)

【解析】(1)踩在沙滩上,压力等于重力,F=G=mg=50kg×10N/kg=500N

(2)压强p=FS,行走时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面积,故S=200cm2=2×10-2m2

所以p=FS=GS=500N2×10-2m2=2.5×104Pa

【答案】5002.5×104Pa

【点评】本题含三个细节:一是质量与重力的一个转化,G=mg;二是走路是一只脚触地,而站立则是两只脚触地;三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与平方米的转化,1cm2=1×10-4m2。

考点4增大、减小压强方法

【例4】(2013•宜昌)如图91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B.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较薄

C.铁轨铺在枕木上D.火星车模型轮子大而宽

图91

【解析】根据压强公式p=FS,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增大受力面积,故为减小压强;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较薄是减小受力面积,故为增大压强;铁轨铺在枕木上、火星车模型轮子大而宽均是为了防止火车、火星车陷入路面,而采取的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

【答案】B

考点5液体压强特点

图92【例5】(2013•泉州)如图92所示,容器装有水,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解析】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本题中a、b、c三点处在同种液体里且a、b、c三点在同一深度,故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相等。

【答案】C

考点6液体压强计算

图93【例6】如图93所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制的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于2012年6月顺利完成工作设计深度7000m的海试任务。(海水密度取ρ海水=1.0×103kg/m3,g取10N/kg)“蛟龙号”长、宽、高分别是8.2m、3.0m与3.4m,自身重量不超过22t,最大荷载是240kg。

(1)当“蛟龙号”下潜到达7000m深度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当“蛟龙号”下潜到达7000m深度时,其表面1m2面积上受到海水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解析】(1)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p=ρ水gh=1×103kg/m3×10N/kg×7000m=7×107Pa

(2)根据p=FS可得:F=pS=7×107Pa×1m2=7×107N

【答案】7×107Pa7×107N

图94【点评】计算液体的压力、压强时的一般解题步骤是:一般先根据p=ρgh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再根据F=pS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力。需要注意的是: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力在数值上一般不等于液体重力。对于直壁柱体类容器(如图94甲),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液体重力,即F1=G液,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强可用公式p=FS=G液S=ρgVS进行计算,而其他形状的容器,如图乙、丙,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力在数值上不等于液体重力,图乙:F2<G液,图丙:F3>G液,这不能混淆。

考点7连通器

【例7】(2013•黑河)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95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活塞式抽水机B.茶壶

C.锅炉水位计D.三峡船闸

图95

【解析】连通器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连通器在生活中应用很广,茶壶就是一个连通器,壶嘴和壶里的液面是相平的,轻轻一倾斜,茶水就从壶嘴中流出,所以制作时壶嘴不能高于壶口,若壶嘴太高,倒水时,水会从壶口处流出,壶嘴也不能低于壶口,否则茶壶装不满;锅炉水位计也是一个连通器,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内水的多少;供船只通过的船闸也是连通器,下游闸门和阀门都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和闸室就构成连通器,或当上游闸门和阀门都关闭,下游阀门打开,下游和闸室就构成连通器。本题中活塞式抽水机不是连通器。

【答案】A

【点评】洗手池下的弯道管,管内始终保持一定量的水可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以上这些都是连通器的应用。

考点8大气压强的存在

【例8】德国科学家奥托•格里克所设计的实验,证明了。图96甲所示,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表明;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的位置,纸片不掉,水仍不流出来,这说明大气向都有压强。

图96【解析】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把两个直径35.5cm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抽出球内空气,然后用两队人马(每队各八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当这16匹马竭尽全力终于把两个半球拉开时,竟然发出像放鞭炮一样的巨大响声,这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生活中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水和纸片不会掉下来的“覆杯实验”也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方向是垂直于纸面的,所以侧过来,还可以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答案】马德堡半球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存在各个方向

【点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考点9大气压强的测量

【例9】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图97(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97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3)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

【解析】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法很多,本题采用的是将注射器排空水平放置并拉动。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大气压力,故测出拉力和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就可算出大气压强。

若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就会导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小,故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

大气压的值约为1×105Pa,根据F=pS,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的两活塞分别对应的拉力为5N和20N,而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所以只能选择活塞横截面积为0.5cm2的甲注射器。

【答案】(1)排尽筒内的空气(2)FlV(3)偏小(4)甲拉动乙注射器筒所需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点评】此方法仅是一种粗略测大气压强的方法,实验中注射器筒内空气很难被排尽、活塞与针筒之间会漏空气、活塞与针筒之间有摩擦等均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

考点10大气压强的变化

图98【例10】(2013•新疆)如图98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的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A.上升、降低

B.下降、升高

C.上升、升高

D.下降、降低

【解析】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山上气压要比山脚下低;自制的气压计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玻璃管里水柱产生的压强,外界大气压降低,瓶内气压就会把瓶里水压入玻璃管中,使玻璃管里水柱上升。

【答案】A

【点评】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不要让手或身体直接接触这个瓶子,因为当温度变化时,瓶中水柱也会发生变化。

考点11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例11】烧瓶里封闭有100℃的水,将烧瓶倒置过来,如图99所示,然后在瓶底浇上冷水,此时瓶内的水将()

图99A.会重新沸腾

B.不能沸腾

C.可能沸腾,可能不沸腾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在瓶底浇上冷水,瓶内压强变小,瓶内水的沸点降低,所以瓶内水会重新沸腾。

【答案】A

【点评】在瓶底浇上冷水,会使瓶内压强变小,同样在瓶口接上注射器,向外抽气,也会使瓶内压强变小,同样可以看到瓶里水会重新沸腾。

(二)考点演练

【课后巩固】

1.边长10cm的正方体,重为78N,当它受到竖直向上、大小为18N的提力时,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为Pa。要在0.5cm2的面积上产生4×106Pa的压强所需压力为N。

2.你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如果想使你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可以,这是因为

3.用刀切菜时,刀钝了切不动,这时可以使劲切,这是利用的方法来;或者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就容易切了,这是利用的方法来。

4.(2013•宜昌)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910所示。

图910(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向上喷出。(均填“会”或“不会”)

5.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压强,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压强,强大的气流会。

6.下列图911四幅图中,已知G都是10N,F都是5N,则图中对支撑面MN,压力最小的是()

图9117.如图912所示,正确的是()

图9128.(2013•永州)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骆驼的脚掌长得很宽大

B.菜刀刃磨得很锋利

C.坦克装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减少汽车的载重量

图9139.如图913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物体A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物体未掉下桌子,则A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F不变,p不变

B.F不变,p变小

C.F不变,p变大

D.F变大,p变大

10.下面图914四个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图914A.甲图,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B.乙图,饮料上升到嘴里是吸力的作用

C.丙图,气体的压强与它的流速有关系

D.丁图,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1.关于大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原地区大气压比沿海地区小

B.没有大气压,橡皮吸盘就不能吸在光滑玻璃上

C.不同地点,标准大气压值不同

D.同一地点大气压随时间、季节变化也在变化

图91512.(2013•泰安)如图915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纯水和盐水(ρ盐水>ρ水),下面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其中b、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强大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pa>pb>pc

B.pc>pb>pa

C.pb>pa>pc

D.pc>pa>pb

13.(2013•乐山)如图916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图91614.物体G静止在图917所示的斜面上,画出斜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图91715.图918所示是三个相同的烧杯,甲杯放盐水,乙杯放煤油,丙杯放水,当杯底受到液体压强相等时,画出杯内液面的大概位置。(ρ盐水>ρ水>ρ煤油)

图918图91916.一静止在海面的潜水艇模型,在启动之后,4min内匀速竖直下潜20m,而后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运动4min。请在图919中画出潜水艇模型8min之内所受海水压强和时间的关系图象(ρ海水=1.03×103kg/m3,g=10N/kg,潜艇模型体积和大气压均不计)。

17.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920(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图920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18.小武正在一块平放于4m2沙地的木板上行走,已知木板重200N,木板面积为0.5m2,每只鞋底面积为200cm2,测得他在木板上行走时压强为3×104Pa,求:

(1)小武的体重是多少?

(2)沙地承受的压强是多少?

图92119.(2013•菏泽)随着时代的进步,轿车的车速和性能有了较大提升,某轿车如图921所示,它的质量是1.6t,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

(1)求它空载时,静止在地面上受到的压强。(取g=10N/kg)

(2)当轿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会(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请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能力提升】

1.手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cm2,在标准大气压下,指甲受到的大气压力是N。

图9222.如图922所示,下面挂着5N重物的吸盘吸附在天花板上,吸盘吸附在天花板上的面积为20cm2,吸盘和细钩的总重力是0.5N。吸盘没有掉下来,说明它还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大小是N,其施力物体是。

3.(2013•丽水)小云用矿泉水瓶做实验,如图923所示。

图923(1)将两瓶相同的矿泉水如图甲放置,验证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关系。

(2)如图乙,他在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看到矿泉水瓶瘪了,验证的是的存在。

图9244.图924是机翼的模型,当飞机飞行时,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因而速度,它对机翼的压强;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因而速度,它对机翼的压强。

5.如图925所示的四个碗中均盛满水,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了碗壁上所受的压力,大体来说,其中正确的应该是()

图925图9266.如图926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长

C.此装置在不同地区测出的水银柱高度是一个固定值,均为760mm

D.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7.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927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图927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8.(2013•南通)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大的原理

9.如图928所示实验现象揭示的物理原理或规律所对应的应用技术不正确的是()

图92810.(2013•广东)如图929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1>p2B.p1>p2C.p1>p2D.p1>p2

图929

图93011.如图930所示,a、b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的密度大,重力也大

B.a的密度小,重力也小

C.a的密度小,重力大

D.a的密度大,重力小

图93112.(2013•绵阳)体重60kg的张超为了估测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穿上一双平底鞋站在一张方格纸上,描画出一只鞋的鞋底边缘的轮廓如图931所示,已知小方格每边边长2cm。他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A.1.5×104Pa

B.3.0×104Pa

C.1.5×103Pa

D.3.0×103Pa

图93213.(2012•天津)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锅内气体顶起放出一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如图932所示,某高压锅锅体的内底面积为S,侧壁竖直,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限压阀质量为m0,限压阀顶部面积为S1(已知大气压强为p0)

(1)写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求使用高压锅时对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

(3)为保证使用安全,不可随意增加限压阀质量。如果限压阀的质量增加m,请你计算锅体与锅盖处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大多少。

14.(2013•雅安)如图933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0.01m2,容器高50cm,分别装有2.0×10-3m3的水和3.0×10-3m3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ρ酒精=0.8×103kg/m3,g=10N/kg)。求:

图933(1)水的质量;

(2)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依据题意,下述情境是否有可能出现: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Δ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能够达到p水>p酒精?请说明理由。

【课后巩固】

1.6000200

2.抬起一只脚压力一定,受力面积减半,压强变为原来的两倍

3.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4.(1)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管内水银柱高度变高(2)不会不会

解析:(1)水银柱靠的是大气压托起来的,所以大气压的值:p=ρ水银gh,所以要测出大气压的值,必须测量h,即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矿井底部大气压较高,故托起的水银柱高度差也要变大;(2)标准大气压为1.0×105Pa,通过计算标准大气压可托起的水柱约10m高,所以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顶开一个小孔,上方就有大气压了,此时就变成了连通器了,最终玻璃管水柱和水槽液面相平。

5.流速大小流速小大把人推向火车

6.B

解析:A图:FA=G=10N;B图:FB=G-F=10N-5N=5N;C图:FC=G+F=10N+5N=15N;D图:FD=G=10N。

7.A

解析:ABCD四图均为连通器,故里面液面应该相平,只有A正确。

8.B

9.C

10.B

解析:饮料上升到嘴里是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吸力的作用。

11.C

解析:标准大气压值就是1.013×105Pa,它是一个定值,与地点无关。

12.B

解析:液体压强公式:p=ρgh,a、b两点在同种液体里,ρ相同,又因为hb>ha,所以pb>pa;b、c两点在同一深度,h相同,又因为ρ盐水>ρ水,所以pc>pb,故:pc>pb>pa。

13.B

解析: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即水翼受到向上的升力,故水翼应该“上凸下平”,水翼的上方流速快,压强小。

14.答案如图934所示

图93415.答案如图935所示

图93516.答案如图936所示

图93617.(1)大于B(2)橡皮膜漏气(不密封)(3)不可靠的因为液体内部压强由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共同决定,所以虽然图(d)金属盒所受压强较大,但图(d)中金属盒的深度也较深,故不能认为(d)杯中液体的密度一定大

18.(1)小武的体重:G=F=pS=3×104Pa×200cm2=3×104Pa×200×10-4m2=600N;

(2)沙地承受的压强:p地=F总S板=G总S板=G人+G板S板=600N+200N0.5m2=1600Pa。

19.(1)由p=FS=GS=mgS=1.6×103kg×10N/kg4×0.02m2=2×105Pa

(2)变小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的上表面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根据“流体中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汽车的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的压强大;因此,上表面受到大气的压力小于下表面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轿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会变小。

【能力提升】

1.10(或10.13)

解析:标准大气压值为1.013×105Pa,近似为1.0×105Pa,指甲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Pa×1×10-4m2=10N。

2.200(或202.6)空气(大气)

解析:本题吸盘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为大气压力,因为吸盘还可能受到吸盘内的空气对它的压力以及墙壁对它的压力,故无法根据平衡力来求解,只能根据F=pS计算。

3.(1)受力面积(2)大气压

解析:(1)两瓶相同的矿泉水,压力相同,正放、倒放,受力面积不一样,故验证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2)热的瓶子,过会儿冷却了,瓶里气压会降低,外界大气压就会把瓶子压扁。

4.长大小短小大

5.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一是压力方向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二是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本题选C。

6.D

解析:第一次利用水银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实验中将玻璃管倾斜,或将玻璃管向上提一些(向下压一些),或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都不变。不同地区大气压可能不一样,故测出的水银柱高度差也可能不一样。

7.C

解析:A选项,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故瓶中水越多,海绵凹陷越明显;B选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将变大;D选项,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同样根据水会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选项正确,p=FS,用大气对吸盘的压力除以吸盘的面积,就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8.D

解析:D选项,应该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

9.D

解析:A选项,护航编队如果并排,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大,使得中间压强小于外侧压强,会导致两船互相靠近并相撞,十分危险,所以采用前后护航形式,主要考虑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B选项,墙壁吸盘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C选项,三峡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D选项,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而上图却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正确答案为D。

10.A

解析:“流速越大,压强越小”,A选项,下面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故p1>p2;B选项,上下流速相等,压强也相等;C选项,中间流速大,压强小,p1、p2相等,均大于中间压强;D选项,上面流速大,压强小,p1<p2。

11.A

解析:实心圆柱体:p=FS=GS=mgS=ρVgS=ρShgS=ρgh,因为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ρgh相等,所以h大的,ρ小,故ρa>ρb;又因为G=F=pS,p相等,Sa>Sb,所以Ga>Gb。

12.A

图937解析:利用在方格纸上数格子的方法可方便快速测出不规则形状的鞋底的面积,具体方法是:先数出脚印所在区域的整小格数,对不满整小格但超过半格的算一格,不足半格的舍去,即可算出脚印的总格数,如图937中间整小格数为3×11=33格,四周超过半格不满整小格的数量为3+6+3+4=16格,所以每只脚印面积为:(33+16)×4cm2=196cm2=0.0196m2,站立时两只脚面积为S=0.0392m2,故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p=FS=GS=mgS=60kg×10N/kg0.0392m2=15306Pa≈1.5×104Pa,故选A。

13.(1)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液体沸点也越高

(2)当限压阀刚要被顶起时,受力平衡

F=p0S0+m0g

锅内气体最大压强

p=FS0=p0S0+m0gS0=p0+m0gS0

(3)锅内气体压强对锅盖最大压力的增加量

ΔF=Δp(S-S0)=mgS0(S-S0)=SS0mg-mg

因为S远大于S0,所以ΔF≈SS0mg

14.(1)水的质量:

m水=ρ水 V水=1.0×103kg/m3×2.0×10-3m3=2kg

(2)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A=GA总=(m水+m容)g=(2kg+0.5kg)×10N/kg=25N

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A=FASA=25N0.01m2=2500Pa

(3)A、B容器中液体深度:

hA=VAS=2×10-3m30.01m2=0.2m

hB=VBS=3×10-3m30.01m2=0.3m

若增大同一深度Δ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水>p酒精,则:

ρ水 g(hA+Δh)>ρ酒 g(hB+Δh)

Δh>ρ酒 hB-ρ水 hAρ水-ρ酒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大气压强 动手实验 教材

传统物理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不多,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动手实验机会少。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下面,本人结合《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借此抛砖引玉。

一、导入激趣――变讲述为实验

课改前的教学,教师大部分通过传授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大气压的存在,基本上是教师讲授为主,但课改后的教学明显改变了很多,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引入课题前,教师先拿出一支试管,把它装满水,问学生:我现在用一张小纸片盖住试管口,倒过来,水会留出来吗?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就说:肯定会,因为水有重力。一片讨论声后,教师说:见证奇迹的开始。同学们发现,小纸片盖住试管口,倒过来,水不会留下来。同学们非常之惊奇,觉得不可思议,同学们的注意力就马上集中起来了。教师接着问:什么力量把它托住的呀?部分预习过的同学就回答是大气压强。教师给予肯定说,确实是由于地球周围的空气产生了一种力量。这样,教师也很自然就引入了课题----大气压强。这个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所以在教学中,要跳出教材束缚,要充分挖掘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它,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学直观――转文字为插图

传统的教学,很多教师使用了大量文字的陈述,这样就显的枯燥乏味,学生的听课效果自然不够好。但新教材采用更多的是插图,插图注重了生活性,有些插图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在授课大气压强存在时,紧密结合教材的三个插图,通过插图增强了学生对大气压的直观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有些同学赞叹说:原来我们平时用吸管吸饮料时,靠的是大气压的力量使饮料上升到嘴里。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知识传授时,要注重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授课灵活――化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教材是要求教师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用好教材。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不同,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也就不同,导致教学设备会有差别,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层次也有差异。所以说根据各个不同特点来开展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活用教材,更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刚才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时,当时我还发现有同学还在猜疑中,接下来请看一段视频: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有这么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时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观看视频,顿时发出惊奇的声音,竟然要十几匹马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大气压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教师也简单解释一下,首先要把两个半球的空气抽出来才更能体现出大气压存在的效果。就像刚才教师要把试管装满水,目的是把里面的空气排出来。虽然教材编排把《马德堡半球实验》放在“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的练习,但教师改变了课本中仅用演示实验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教学顺序的安排,还插入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教学,这也是打破传统教学的魅力所在,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探究深入――换教师教为学生做

旧教材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单向传授,使学生单一接受课本的知识。而新教材比老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性的实验,新教材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从动手实验中寻找规律,掌握知识。

在刚才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来体验大气压的存在,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组器材:矿泉水瓶、小刀、玻璃片、烧杯、硬纸片、试管、饮料瓶、吸管、水槽、水、吸盘、火柴,弹簧测力计、热水瓶(里面有热水)。同学们看到这些实验器材非常兴奋,七嘴八舌,马上就操作起来了。刚开始,大部分同学做的是试管装满水,然后用硬纸片盖住口,倒过来,发现纸片能托住水,这样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实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非常留意学生的实验操作,真想看看实验的创新能力。接下来的各组汇报实验情况。一组是试管装满水,然后用硬纸片盖住口,倒过来,发现纸片能拖住水,这样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如图1示。二组是吸盘吸在光滑的玻璃片上,需要用比较大的力才能拉开;三组是吸管可以吸水;更令教师想不到的下面两组:四组是把热水瓶的热水装入矿泉水瓶,然后把矿泉水瓶的热水倒掉,迅速盖住瓶口,发现瓶子匾了。顿时,同学们的掌声响起来了,后来我问同学们:“你们装热水是干什么用呀?”他们回答说,我们也像老师刚才演示试管时,试管装满水的目的是把里面的空气赶跑,教师及时对同学们给予肯定:你们太棒了!接下来更有创意的是五组,如图2所示。他们先上来演示给同学们看,开始矿泉水瓶装上水,盖上盖,用手抓住矿泉水瓶,食指按住瓶盖,食指移动过程中,发现水时断时续洒出来,想让水流出来就流出来,停止就停止。这时掌声更响了,后来实验小组才解释说:矿泉水的瓶盖和瓶底各开一个小口,当手指按住其中一个口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水拖住了,当手指离开小口时,液体上下方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彼此而平衡,那么水在自身重力下就流出来了。(说明:这组学生平时也热爱学习物理,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搞些实验发明等)。同学们真的非常兴奋,教师也不由自主的说,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想不到的东西你们想到了,今天令老师大开眼界呀,谢谢你们了!当时教师也太激动了,没想到同学们的创造性太强了。临下课前,还有同学说:老师明天会有实验会让您意想不到的。下课钟声终于响了,但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挥之不去……

通过这节课,由衷地感到学生对大气压相关知识的有了一定的掌握。从教学开头的兴趣浓厚,再到最后的动手实验,学生产生的学习效果是较理想的。同时,大胆创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更加深刻感受到大气压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出潜能。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创新教学中发展,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成长。突破传统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教师们在实践素质教育中,才能创造出教学新奇迹。

第8篇

物理理念教学具体指的是在教学中,将物理教学内容结构化,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一种教学.在教学前,教师要先根据教材中章节的安排,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有一个概念化的认识,再进行之后的学习.物理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概念性的内容较多,而且各个抽象的知识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刚开始进行理念化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结构的优化、合理的处置后,学生也自然会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物理概念教学

1.1物理概念的本质

初中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全新学科,也是探索世界万物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初中物理概念的本质就是对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进行分析,让学生探秘世界万物的本质.例如物体质量、密度、熔点、沸点和导电体的电阻等.这些概念往往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对学生在之后的物理学习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并且区分这些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密度教学中,一般初中学生对于物质的属性比较陌生,无法理解密度的概念.因此,教师要根据密度的属性来引出这个概念.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不同物体会存在不同的密度,彼此之间密度不同的原因有哪些方面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注意力,使学生掌握一套学习物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物体之间的变化规律

除了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外,初中物理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揭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运动以及运动规律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到加速度、平均速度、力和功等多种内容.在实际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物质的基本属性之后,教师就要对物质之间的相互运动进行解释.例如,在进行物质运动过程概念教学时,若教师直接引出速度、相对运动的概念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诸多困惑.此时,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先让学生简单地回顾力和做功的概念,再引入物质运动,通过加速度来让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从而达到一定的速度.当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后,再进行学习就会简单很多.

2实例教学

在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时,首先通过实验引出压强的概念,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大致的了解.接着提出问题:“大气为什么会有压强?”、“大气压强有多大?”、“如何测量大气压强?”通过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实验让易拉罐形成内外压强差,造成变形,让看不见的大气压显露出来,并且体现了较大的威力,进而学生就想知道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从而继续解决测量大气压的教学问题.可以引出公式p=F/S,并让学生了解到如果在实验中可以得出某个物理量,就能相应的计算出另一个物理量.

对于马德堡半球实验,启发学生如果知道马的拉力也即所克服的大气压力,以及知道半球的面积就可求出大气压强,但是在半球面积的计算上较为困难,所以要引导学生将半球变为正方体容器,从而对面积S进行计算.虽然这种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强,但是由于拉力太大测量比较困难,而且刚好拉开半球的力比较难以测定,所以实验可行性不大.还可以通过覆杯实验等让学生进行直观的了解,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实验的可行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通过这些实验方式,引出利用针筒抽药液时也是利用大气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的拉力即为大气压力,以及利用针筒上的刻度来计算面积.当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的误差,进行误差分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实验进行观察,并运用公式对问题进行计算,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物理理念,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9篇

在老物理教材中,为了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有这样一个实验——“吞蛋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如图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点燃一团浸过酒精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

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肚中.

实验分析 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排出.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但在实验結束后,同学们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被“吞”进去的熟鸡蛋如果不是浪费式的被捣破取出,那么有没有把鸡蛋完整取出的好方法呢?这里,总結了几种巧取鸡蛋的方法,以备实验时能循环使用.同学们不妨一试:

方法一 实验做好后,将广口瓶内沙子倒出,用水洗净瓶内的鸡蛋;取一塑料瓶(625 mL规格)截取一半,在瓶盖上打一小孔一次性输液管;将广口瓶倒立接在带盖的半个饮料瓶中,注意用手压紧使广口瓶与饮料瓶接合部不漏气;另一人配合用抽气机从输液管向外抽气,由于半个饮料瓶内气体被抽出一些,致使广口瓶内的气压大于饮料瓶内的气压,所以鸡蛋就会被“吸”出广口瓶.以备在另一个班级演示使用.

方法二 完成实验后,倒出沙子,洗净鸡蛋;把瓶口向下,让鸡蛋堵在广口瓶的瓶口.用一个注射器的针头或其它细管穿过鸡蛋,伸入瓶内,再用注射器或两用气筒向瓶内打气.这时,鸡蛋便会被瓶子“吐”出来.原理是:用注射器或两用气筒向瓶子内打气,会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瓶子外面的大气压强,所以鸡蛋就会被压出来.

方法三 实验做好后,同样将广口瓶内沙子倒出,用水洗净瓶内的鸡蛋;然后把广口瓶倒立,使鸡蛋堵住广口瓶的瓶口(鸡蛋的小头向下),然后把广口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毛巾包住瓶身,并不断把热水慢慢注到毛巾上,一会广口瓶就会“吐”出鸡蛋.原理是:广口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大气压,所以广口瓶会把鸡蛋“吐”出来.

方法四 做完实验,倒出沙子,洗净鸡蛋;然后在实验台上铺设一块较厚的海绵,把广口瓶倒置,使广口瓶的瓶口朝下.手用力握住广口瓶,用力向外甩,鸡蛋即可被甩出瓶外,落到海绵上.其原理是鸡蛋借助了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瓶外的.

方法五 做完实验,倒出沙子,洗净鸡蛋;然后用较薄的橡皮塞塞紧长颈集气瓶瓶口,在瓶塞上打一小孔一次性输液管,用两用气筒向瓶内打适量的气体,然后把瓶倒置,使鸡蛋堵住广口瓶的瓶口(鸡蛋的小头向下),拔下瓶塞后,瓶子就会将鸡蛋自动“吐”出瓶外.其原理是: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使瓶内气压大于瓶外的气压,当拔下瓶塞时,鸡蛋就会被压出瓶外.

以上五种种方法都可以把鸡蛋完整的取出,从而保证鸡蛋能在下一次实验中重复使用,既节省了鸡蛋,又能说明大气压既可以把鸡蛋压入瓶里,气压又可以把鸡蛋压出瓶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又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10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转变目前单一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课本为例,学生为主体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重在“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它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设计”的执行者是学生,因此更接近“学案”。使用活动设计开展学习活动,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化、有形化,促使学生不断地自我评价和反馈,产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掌握信息提供了途径。

下面我就以“气体的压强”为例,具体谈谈学习活动设计。

1.观察实验。中学生学习物理是以“物”明“理”的,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直观感知越强烈、越深刻,形成的概念就越清晰、越牢固。因此观察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果课前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使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节课前预习部分安排了两个实验:(1)在茶杯中注满水,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小心而迅速地倒置过来,观察纸片是否会落下。(2)取一瓶口直径比鸡蛋略小的玻璃瓶,点燃一至两张纸,迅速放入瓶中,再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观察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器材选取简单,实验的现象也比较明显,易于操作。如此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思维加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从实验现象出发,让学生在了解“是什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去“寻找”、去“探究”,试着解决“为什么”。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初步建立了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知识”的主体。本节课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分析思考题:(1)分析纸片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指出各力的施力物体)。(2)分析鸡蛋落入瓶中的原因。利用已有知识判断出纸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进而分析得出:纸片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再引导学生找出压力的施力物体,为大气压强的初步建立打下基础。分析鸡蛋落入瓶中感知气压的变化。然后趁热打铁,再设置三个思考题:(1)你能将塑料吸盘贴在竖直平整的墙面上,且在挂钩上可以挂一定量的重物吗?请你试一试。(2)你听说过或见过拔火罐吗?你了解它利用了什么物理知识吗?(3)阅读书本“马德堡半球实验”,写下你的收获。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创设物理问题的情境,通过“试一试”“了解拔火罐”“写下收获”一系列的分析、思考、总结,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真实鲜活、亲身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如此设计,旨在彰显科学探究的特点——实验与思维的结合,感悟科学的本质——探究,知识的形成与建立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发现真理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3.交流讨论。本节课的重点是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估测大气压的值。在完成书本上演示“易拉罐瘪下去了”的实验前,要求学生“猜测现象”“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猜想,增加成功的快乐体验,这是对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延伸。演示实验(也可由学生完成)做完后,由学生“表述现象”,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分析综合,水到渠成地归纳概括出大气压强的概念。用教师的“讲”抓住学生的“想”,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有效性教学。在“估测大气压的值”这一环节,教师可按照书本的内容设计活动单,在“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目的是什么?”“用蜡或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底端的小孔,又是为什么?”“如何拉动注射器筒?何时开始读数?”“注射器活塞受力情况?”“用刻度尺测出哪一段的长度?”等关键部分设计了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准确作答,既把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在师生对话、生生互动交流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将学生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不断发展、不断生成、悟出真理。教师要教会学生评判“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是否正确?”“有何理论依据?”尝试把自己实验设计与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感悟、反思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演绎推理以及综合评价能力。

对于课本中学生能读懂的内容,如“大气压的测量仪器”“1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这些知识都由学生通过阅读来建立。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本中的那部分能够由学生自行学习的知识最好不要由教师代劳,不要花更多的时间“纠缠”,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4.学以致用。经过两个阶段的训练以后,这时教师还需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习题,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本环节,我主要通过设置一些简单题,达到知识的有效巩固;同时增加一些选做题,以求作业的开发度,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从而使知识有形起来,丰富起来。(1)举两个例子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2)我们都知道,大气压强很大,为什么房顶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强而没有被压垮?(3)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大小关系?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大小关系?(4)(选做)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手握住筒底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A.是空的;B.有水,但不满;C.充满水;D.无法判断。通过以上习题的练习,既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到物理学以致用的无穷魅力,增添一份自信。

活动设计,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活动设计能充分展现学生思维的轨迹和火花,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编 田彩霞】

第11篇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图1)。

由于在前面讲授力的测量时,都应用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相互平衡的知识(如测量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时,利用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以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力的大小。然而测量大气压力时,却在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认为是此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在操作时,由于是在活塞滑动的瞬间读数,活塞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这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不解?

2 对实验进一步分析

取量程为5ml的小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总长度为4.10cm,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活塞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果是人能感觉到的刚刚滑动就读数,大约在5N左右,若将活塞明显拉动(到达0.6ml处),大约在10N左右。测量三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均有较大的差异(9.2N、10.4N、10N)。若将活塞再拉开(到达1ml),并让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示数大约在12.5N左右(12.5N、12.7N、12.5N)。若将活塞再拉开(到达3ml),并让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示数与2ml时几乎相同。为什么刚刚拉动与拉动到0.6ml时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原来注射器的前端有一个细长的孔道,即使将活塞推到底部也无法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全部排出。通过测量可知:这个小孔道的内径直径大约1mm,长大约1.2cm,那么当活塞还没有拉动时,这部分气体的压强大约为1.0×105Pa,体积大约0.009ml,刚刚拉动的瞬间,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减小,但活塞的受力面积瞬间最大为活塞的横截面积。所以内部气体对活塞会产生一个不可忽略的作用力,此时,只需要用较小的拉力就能够拉动活塞。但如果将活塞拉开一定的距离,内部气体体积增大到0.6ml,则压强减小得多,内部气体对活塞的压力也减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但此时,内部气体产生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并且影响着大气压力的测量,所以如果按照10N的拉力计算,大气压大约是0.8×105Pa,要比实际的大气压值小得多,又由于是在活塞刚刚拉动时测量,由于每位同学测量方式的不同,实验测量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能否改进实验从而减小差异呢?

因此产生误差的原因是:①注射器针端小孔内气体的无法排尽;②是人刚刚拉动活塞时,活塞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拉力的测量并不准确;③活塞和筒壁之间的摩擦不可忽略带来的偏差。

3 改进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想办法排除针端孔道内的空气,仅仅将活塞压到注射器的底部是无法排除这部分气体的,可以用液体来排除。如果我们首先在针筒内吸入一部分液体(不容易汽化的植物油),然后再将活塞推到针筒的底部,让孔道内保留植物油,那么,这部分空气就可以排出孔道,从而消除内部气体对活塞的作用。

②要尽量避开刚刚拉动时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读数,不仅拉力的大小偏差很大,对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误差也不可忽略。最好在活塞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来测量大气压力。

③减小摩擦这一步骤中,我们联系到第一步中用液体排气的方法,用植物油(食用大豆油)取代油,拔掉橡皮帽测量匀速滑动时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从0.8N降低到0.2N,大大减小的摩擦,可谓一举两得。

4 改进后的实验结果

用大豆油代替油,并用大豆油排出孔道内的气体之后,再次测量大气压力,发现:无论是让活塞拉开到0.6ml还是2ml或3ml,当活塞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几乎相等都在12.5N左右。若将活塞做缓慢移动(近似匀速直线运动)也大约在12.5N左右。于是让活塞拉开到某一位置后,让它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出大气压强大约是:

比较接近大气压的实际的值。

第12篇

1 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恰好未压到芯片),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小;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 演示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向注射器内吸入少量乙醚,用橡胶塞封闭注射口,向外拉动活塞便可看到针管内的乙醚不见了;然后用力向内推动活塞便可看到液态乙醚又出现了。这表明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3 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将注射器活塞推到底,再用橡胶塞封闭注射口,将橡皮帽将注射口堵住,让学生拔活塞,学生需用很大的力,或者在活塞下挂一重物(如学生书包),活塞能保持静止,说明大气压存在。

4 粗测大气压值

方法1 将活塞推到注射器(1 mL或2 mL)的底端,密封注射口,倒置针管然后在活塞上挂1。25 L的塑料空瓶。向瓶中缓慢注水直到活塞开始下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此时瓶和水总重力G,读出注射器的最大标注体积V,用刻度尺测出从注射器底部到最大标注体积处的长度L,可以求出大气压强为p=GLV。

方法2 把注射器活塞推到底端,密封。在活塞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沿注射器方向拉活塞,当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读出注射器的最大标注体积V,用刻度尺测出从注射器底部到最大标注体积处的长度L,则大气压为p=FLV。

5 演示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

用大的注射器,吸入沸水至针管的四分之一左右,观察到水并不沸腾;接着用橡皮塞堵严注射口,向后拉动活塞时可观察到管内的水产生大量气泡,剧烈沸腾起来;说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减少,水的沸点降低。再向前慢慢推动活塞时可发现沸腾减慢直到停止,说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6 演示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取一个大注射器,把活塞推至筒的中部,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口,这样就在注射器内封住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向筒内压活塞使筒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增大,手感到阻力很大;向外拉活塞使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手感觉很费力。这说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7 演示气体体积不固定

在用注射器封闭一定量的气体,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口,不让它漏气,推或者拔注射器的活塞,说明气体的体积是不固定的。而用注射器就可以很形象直观地演示气体的体积不固定。

8 用注射器演示饮料被大气压压进嘴里

初二物理中有一问题:塞紧的盛满水的瓶子里的饮料能否被吸进嘴里?此题可用注射器来演示,将注射器洁净后,吸入凉开水,使注射口向上,保持活塞与针管不相对滑动,嘴对注射口用力吸水,吸不到水,说明吸饮料时饮料是被大气压进嘴里的。

9 利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

取一个塑料瓶制作一个潜水艇模型,然后用橡胶管将塑料瓶和注射器相连,瓶内放入适量重物作为配重,使小塑料瓶在水中平衡。用注射器从小瓶中抽气或压气,小瓶中的水增加或减少,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下沉、上浮或悬浮。

10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水槽内放入适量的水,将注射器吸满水,将两艘轻质小船相隔10 cm并排放置在水面上,用注射器的注射口对准两艘船的中间喷水,看到两船靠拢。

11 演示内能做功实验

在广口锥形烧瓶中盛人适量的水,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把注射器的注射口插人橡皮塞的小孔中,再用橡皮塞塞紧广口锥形烧瓶。在注射器旁边竖立一把刻度尺,在注射器活塞上放一个50 g的砝码。之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时,注射器的活塞顶着砝码慢慢上升,即对砝码做功,表明内能可以做功。

12 测量液体的密度

在测量液体密度时,若手边没有量筒,可以用注射器来代替,且不需要考虑液体残留,一次完成实验。方法是:先测出注射器的质量为m1,再吸入一定质量的液体读出其体积V,再测出注射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密度为ρ=m2-m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