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天然气调查报告

天然气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28 02:2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天然气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天然气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运输;特点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液化天然气运输方式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天然气以其清洁、高效、环保、便利等诸多优点在工业、农业和民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血脉,其在能源利用的比重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天然气进行预处理,脱除其自身的杂质,并将其冷却至特定的温度,可实现天然气的液化。液化天然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且在运输和储存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近年来液化天然气工业发展非常快速。目前,液化天然气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开采、液化、储存、运输、装卸、液化再气化、销售等环节都实现了有效的衔接,而在这一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是液化天然气的安全运输,安全运输作为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链接上游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点,而在当前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方式中,主要有管道、公路、海上三种运输方式,通过对这三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推动液化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加快液化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液化天然气运输的特点

1、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

1.1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

利用管道进行长距离的低温天然气输送是当前液化天然气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且随着当前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为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运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为了使液化天然气保持良好的低温液化形态,这就需要在管道的沿线设置加压泵站和冷却站等设施。由于受管道沿线外部温度的影响及输送本身的摩擦受热,液化天然气容易因受热而发生气化现象,从而导致管道内的天然气呈现两相流动,而且沿线输送压力也会相应的增加,严重影响管道输送能力,同时也使得管道输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利用管道进行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过程中,不但要确保其液体呈现单相流动,同时还要防止外部热量的入侵因此在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过程中,采用密相输送工艺,使管道内的操作压力控制在冷凝临界压力点之上,流体液体温度控制在临界点之下,确保管道内的运行工况处于液相密相区,同时设置加压站和冷却站,避免管道内液体流动过程中因摩擦及剪切等导致温度升高发生气化,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

1.2液化天然气管道输送成本

在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中,需要运行的状态保持在“密相区”,温度较低,这就需要采用性能较好的低温隔热材料,同时还要在管道沿线建立天然气加压站和冷却站等设施,所以相对来讲,管道运输需要在初期投入较大的成本。但液化后的天然气体积与气态时的体积相比要小几百倍之多,所以只需要较小的管径就可以实现高效的运输,这对于管材成本的节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3液化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

液化天然气在进行管道运输时,为了确保其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则需要选择性能良好的低温隔热材料,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镍钢作为液化天然气的管材。在管道焊接时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同时还要在管道内应用内涂层减损技术。由于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需要确保低温输送,这就需要利用良好的低温输送工艺来确保液态天然气运输的高效性,所以需要在正式输送前对管道进行预冷,对管道内温度进行冷却,使其达到工作温度,同时确保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能达到稳定的工况。而当液化天然气管道停输时,在外界温度作用下,管道内的余液将会发生气化现象,在进出站处设置安全阀和放空罐等安全防护设施可有效的控制管道内的压力,防止超压事故的发生。

2、液化天然气的公路运输

2.1 液化天然气站及城市液化天然气供气站

液化天然气站作为公路运输的上游,承载着资源供应和天然气的加工处理,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天然气液化站分为基本负荷型和调峰型两种。基本负荷型液化站的任务是将天然气以液态形式运输到消费地,完成对天然气预处理、液化、储存等重要工作,其特点是全年连续运行且产量比较均衡。调峰型液化站的任务是为天然气供气系统提供一种储气调峰方式,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城市液化天然气供气站作为公路运输的下游,主要负责接收、储存、气化以及城市管输工作。主要工艺技术:将卸载的液化气储存进储罐,通过中间介质(一般为空温式汽化器)进行换热气化天然气,再经加热器(一般为水浴式加热器)提高温度,经调压、计量、加臭后外输至城市中压管网。

2.2液化天然气槽车运输及安全技术

公路运输采用的主要设备是低温液化天然气罐车也称LNG 槽车,为天然气非管网运输的主要形式,LNG槽车在液化站或者液化气终端接收站充装液化的天然气,再根据地区的需求进行分配运输,其多数应用于缺乏天然气资源以及管道仍未铺设到的偏远地区,且由于液化天然气具有超低温(-1620C)和易燃易爆双重特性,而槽车罐体作为运输储存载体,其隔热方式及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主流的LNG槽车隔热方式主要分为真空粉末隔热、真空纤维隔热和高真空多层隔热三种技术,采用不同的隔热技术,其性能指标也不同,根据实际运输情况选用合适的隔热方式,可确保安全高效地运输。安全设计的重点在于防止超压和消除燃烧的可能性(比如禁火、禁油、消除静电等),防止槽车超压的手段主要是设置安全阀、爆破片等超压泄放装置以及装备完善的压力、液位、温度监控系统;消除燃烧的可能性:当LNG气化的天然气体积浓度为5%~15%时就可以被引爆,因此在运输途中,严格的禁烟、禁火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天然气燃烧的可能性,提高槽车安全运输系统。

2.3国内液化天然气槽车的现状

目前,我国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槽车主要有两种形式:LNG半挂式运输槽车和LNG集装箱式罐车,有效容积均达到36m3。且随着液化天然气被广泛地应用,技术的进步和改善,运输设备的大型化是必然趋势,例如:新兴能源装备自主研发的 55.7 立方 LNG 移动加注车为目前国内最大,其不但有效提高了一次运输、加液的效率,同时也节约了运输成本。但是根据长春华润《中国LNG槽车运输市场调查报告》[1],由于LNG运输车造价昂贵(200万左右),物流企业一般又附属于燃气供应公司以及强的业务依赖性,使得全国拥有上百台运输车的企业十分少见,仅武汉绿能、新疆广汇等大型企业拥有,但同期CNG(压缩天然气)物流企业则规模较大,百台车的大型企业有数十家之多。但相信,随着这几年各地LNG项目的大量新建,LNG终端的公路物流将会逐渐发展起来,不适宜在LNG接收站附近铺射管网的地区,LNG物流将大有作为。

3、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

3.1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类型及特点

目前,世界上正在服役的LNG船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MOSS型LNG船、GTT型LNG船以及SPB型LNG船。MOSS型LNG船属于球型舱船,一般装载4~5个球形储罐,舱体选用耐低温的铝合金或含镍9%的厚钢板为舱体材料,储液球罐独立于船体,而是通过支撑装置进行安置;GTT型LNG船属于薄膜舱,一般也装载4~5个薄膜舱,薄膜的维护系统由内双层船壳、主薄膜、次薄膜和低温隔热材料组成,绝热层中充满氮气,并装有温度和压力监控器系统。SPB型LNG船的前身是棱型Conch,该型大多应用在LPG(液化石油气)船上,在LNG船中应用较少,但其船舱数较多,大型船只可达到8个储液舱位,主要特点是液舱与船内壁留有较大空间,独立角型舱用支承块和制动块垫块固定在船内,舱的上下方向载荷有支承承受,纵向和横向的移动由制动垫块承受,从而有效提高了维修的便利性和舱体的安全性。

3.2LNG船运的风险以及可靠性

风险性,由于液化天然气进行海上运输时需要利用低温绝热材料来进行罐船的建造,建造费用较高,这就导致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成本的增加,而且液化天然气罐船由于用途较单一,再加之在经营上无法灵活变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投资风险加大,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投资成本进行回收,风险性较高。

可靠性,在进行液化天然气运输过程中,由于其航线和港口都具有固定性,而且班期也较为准确,无论是停泊还是运输都会严格按照计划来进行,非计划性较少,所以运输的可靠性较高,收入也较为稳定。

3.3我国LNG船舶现状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以及能源战略的调整,海运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其便利性、运量大、经济性获得我国的青睐,也间接的促进了我国LNG船建造需求。并将“高技术性能船舶设计制造工程”项目列为十二大高技术工程项目之一,将LNG船列为该项目中的主要新船型之一。

在2004年,上海中华沪东造船厂通过和法国GTT公司、法国大西洋船厂的合作,掌握了14.5万m3薄膜型LNG船舶的建造技术,并于2008年4月3日交付,船舶全长292米,宽43.35米,吃水11.45米,9.8万总吨,设计航速19.5节,配蒸气涡轮主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接着第二艘LNG船“大鹏月”于2008年7月10日在上海交付船东,该船同“大鹏昊”属同一级别[2]。第三艘“大鹏星”于2009年12月11日交付,装载量为14.721万立方米,全部汽化后可以形成9000万立方米的容量,相当于上海全市居民1个月的天然气使用量。

结束语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天然气的利用率较低,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不能够满足当期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情况。但随着国际能源局势的严峻,绿色清洁的天然气资源也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而通过研究改善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方式及特点,可极大的提高天然气运输效率和节约运输成本,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会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天然气市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LNG运输也将承担更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LNG槽车运输市场调查报告.长春华润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2010年.

[2]陈叔平、谢福寿、马志鹏、金树峰.LNG船运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届中国LNG论坛,2012.

[1]范锦涛.液化天然气运输的方式及特点分析[J].化工管理,2014,05:199.

[2]何立胜.液化天然气储存及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9:42+21.

第2篇

合作开发大幕将启

6月30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透露,中国“十二五页岩气规划”已上报国务院,中国将加大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同时引进更多的市场竞争机制参与开发。

此前,中国国土资源部始终没有将初步探明的页岩气资源向市场开放。国土资源部的公告明确指出,只有大型国有能源企业才有资格参与竞标。但此次页岩气探矿权首度招标出让,意味着中国油气生产首次打破垄断,民营企业有机会进入页岩气领域,分享油气盛宴。

种种迹象表明,当年在美国引发一轮天然气革命的页岩气开发即将在中国大举铺开。业内人士指出,上述举措将加快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步伐,形成新的产业,有利于建立页岩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制度。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此次招标出让的页岩气探矿权区块共计4个,主要位于贵州、重庆等省市,面积共约1.1万平方公里;而受邀竞标的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外,还包括延长石油、中联煤层气及河南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探索油气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新尝试,国土资源部举办首次油气探矿权开展公开招标。目前招标工作已转入专家评标阶段。

与世界能源巨头合作页岩气项目成为目前我国能源巨头的主要选择。2009年11月,中国与美国签署了页岩气联合研究和技术合作的协议书。随后两年,在北京平均每个月至少有一两场与页岩气相关的会议。

目前,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做着开发页岩气的各种技术准备,独立或与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完成了数口试验井,有的已获得工业气流;民营公司社会资本也在密切关注政策和技术的走向,随时准备进入这一行业;国外的石油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也都跃跃欲试,试图参与中国的勘探开发业务。

美国是技术领跑者

页岩气是被封在岩层中的天然气,在一个多世纪之前被首次发现。但是,这种资源往往以吸附、游离、溶解等多种形式残留于泥页岩内部。受开采技术的制约,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开始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进行经济开采,并逐渐成为一种商业化的能源。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生产页岩气的国家,已经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开采。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从事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充分的竞争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一种社会化的开采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而这一体系为美国找到了巨额的页岩气资源,足以支撑美国经济的清洁持续发展。

十年前,页岩气还仅仅是美国天然气供应总量的1%,如今已经提高到25%,并且在未来二十年内将增至50%。研究预测,随着页岩气的持续开采,美国的天然气供应可以满足一百多年的需求。这种一度被认为开采成本过高的能源,近来已开始改变美国能源业格局。

近三年来,美国页岩气快速发展,短时间内从天然气的贫乏国成为了富盛国。曾经是天然气主要进口国的美国,现已实现自给自足,并戏剧性地降低了天然气价格,从一个天然气进口国一夜之间成为了出口国,页岩气让奥巴马实现“能源独立”不再是梦想。世界著名的剑桥能源研究所认为,页岩气资源足以改变游戏规则。

“页岩气革命”不仅在美国发生,在东欧、中国等传统上缺乏能源的地区都已经发现大量页岩气,这场革命很快将会波及全世界。可以预见,由煤炭和石油建立起的超级企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导经济的时代即将远去,世界将因为信息智能技术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而变得更加清洁和谐。

但是,页岩气开采作为新兴学科,合作与研究并非易事。受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上的瓶颈制约,目前,国际上除了美国对页岩气大量商业化开发利用外,其他国家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中国地质大学张金川教授认为,“美国发展页岩气起步很早,但也只是近几年来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后,才实现了大规模开发。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旦制约中国页岩气发展的关键问题获得解决,页岩气在中国将具有良好的前景,并将迅速成为天然气资源接替的主要类型。”

“美国之所以能成功,其主要经验是:技术突破,技术进步;政策扶持,优惠补贴;开放竞争,市场监管;设施完善,管网发达。”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家底不清,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政策支持,投资主体单一,管网设施不足。”

重塑世界能源市场

《福布斯》近日刊文称,未来数十年,中美两国的页岩气开采将会大大提高两国能源消费的独立性,降低对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这个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而且将改变整个世界。

页岩气正在重塑世界能源市场。目前,世界天然气年均消费增长24%,预计2030年以前,天然气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国际燃气联盟等多家知名的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在更注重环保的情况下,天然气2030年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上升到26%28%,有望超过煤炭和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

据预测,在制度、政策的鼓励下,2030年,中国天然气的需求年增长可能会在15%左右,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2020年约达到30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000亿立方米。届时,天然气将可以从一种补充能源转变为中国的主力能源,进口量也将占不少比例,中国与世界天然气市场的融合度,以及国际天然气市场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影响都将显著上升。页岩气将成为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资源。

据《金融时报》报道,最近,美国能源情报署了一份谨慎但权威的调查报告,首次公布了对32个国家技术上可开采页岩气储量的估值。

美国能源情报署并未评估页岩气更广泛的商业可行性。但是,页岩气的潜在供应量显示出了它的潜力。世界页岩气总储量高达6600万亿立方英尺,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和北欧的储量都相当丰富,仅仅是报告中提到的国家的已探明页岩气储量,就将使全球可开采的天然气资源总量增加40%,而在中东、俄罗斯和地中海国家还可能发现更多的储量。

根据美国能源资料协会今年四月公布的数据,中国拥有1275万亿立方尺可探明储量的页岩气,比美国高出将近50%。如果这些页岩气全部被开采利用,规模将是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000多倍。据此看来,中国页岩气资源量丰富,开发前景好,具有加快勘探开发的巨大资源基础。

第3篇

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原油1.09亿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6.3%。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油品消费国,40%的油品依赖进口。据统计,作为我国原油进口的最大口岸之一的广东口岸,1~9月进口原油2020万吨,价值92.5亿美元,分别大幅增长15.7%和51.6%,分别占我国原油进口量、值的18.5%和18%,量增价升。

石油需求增大,国际油价又依然处于高位,让中国原油进口的花销不断增大。广州海关表示,1~9月经广东口岸进口原油均价为458美元/吨,大幅上涨31%,若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计算,由于价格上涨因素使经广东口岸进口原油多花成本超过170亿元人民币,加大了石油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压力。

近期国际油价高位回落,进口原油有加速趋势。受此影响,8、9两月经广东口岸进口原油持续大幅增长,增幅分别高达21.2%和65.4%,其中9月份进口量更创出年内新高。

――羊城晚报

资源告急各地天然气面临涨价难题

我国“被迫”接受天然气涨价,说到底是由于各地缺气导致的。

专家表示,冬天的到来导致各地开始缺“气”,为了环保,缺“气”的现实促使政府被迫接受高价进口天然气,进口价的上涨又将导致居民用气价格的上升。

缺气:各地开始告急

每年岁末都是资源紧张的时期。据统计,我国今年将有600万千瓦的新建天然气发电机组因燃气供应不能保证而无法投入生产运行。

交通行业的用气状况也日益紧张。随着10月用气高峰到来,四川、长春等地每天供应给加气站的天然气减少了几千立方米,当地出租车和公交车的运能开始受到影响。

告急:政府接受涨价

我国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已探明资源总量的1%,严峻的形势促成了我国在今年内陆续达成了数个进口天然气的协议,被迫接受“高价”天然气。

进口天然气成本的涨价,将带来居民天然气使用价格的上升。我国各地已经陆续上调了天然气的价格,一些地方也正在陆续召开涨价的听证会。而天然气涨价的更深层含义,是它促进了资源类价格调整的速度。专家表示,石油、水、电等资源价格的上升,都将使居民从腰包里掏出更多的钱。

涨价:应有新思路

中石油西南天然气研究所研究员白兰君认为,由于我国一开始就没有通过价格杠杆很好地把LNG的真实价值反映出来,导致民众已经习惯于接受便宜的价格了,当然不愿意支付真正的商品价值。

为此,发改委价格司人士表示,目前计划将每年燃气价格逐步上浮5%~8%,直到大致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为止。

――上海证券报

我国将开展世界最大规模农业普查摸清“三农”家底

一场动员700多万名普查员、涉及2亿多家农户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农业普查将于今年12月31日起在我国正式展开。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11月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农村、农民、农业“家底”,是国家为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以利于农村更好地发展,让农民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在这次普查中,诸如不同部门统计的农村耕地面积差异较大等问题将得到解决,农村经济活动等数据将更加齐全、准确。

――新华网

中国有望成为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普华永道最新的《全球汽车行业财务回顾》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并预计于2006年超越德国。

报告指出,2005年,中国为世界汽车行业贡献了23%的总增长。国内汽车市场可持续增长的基本驱动因素是“中产阶层”(年收入约在7400~14800美元)的收入增长。目前这个阶层约有5000万人群,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量将三倍于此。

而今后4年,在全球几个成熟的汽车市场将继续增长的同时,最大的突破性增长将来自四个新兴经济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它们将占全球轻型汽车产量预计总增长的40%以上,并占该行业全球预计产能增长的52%。

――中华工商时报

国土部官员表示:应减少政府收入对土地的依赖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日前表示,我国土地政策在土地管理手段方面,应该由注重计划指标约束向注重利益机制激励转变;不断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继续加大土地保有环节的调控力度,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财税体制,减少政府收入对土地的过度依赖。

甘藏春认为,在耕地保护思路上,应该由注重保护耕地总量向注重保护耕地总量和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并重转变;耕地保护应始终处于优先地位,坚持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死守18亿亩耕地。在土地调控内容上,由注重关注总量向关注总量与注重结构和布局并重转变。要根据不同区域土地承载功能实行不同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积极完善城乡土地政策和产业土地政策,平衡好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投入关系。

此外,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由主要用于城市向更多倾斜于“三农”和弱势群体转变。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和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规范土地出让价款使用用途。

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内地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5500亿元,有的地方财政成为事实上的“土地财政”。财政部、国土部等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预计将于年内出台。

――中国证券报

韩国前9个月对中国直接投资同比增24%

据韩通社报道,韩国财政部当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韩国今年前9个月的对外直接投资较去年同期猛增87%,其中对中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4%。

报告显示,今年前9个月,韩国对中国(韩国去年在海外的最大直接投资国)的直接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4%,达到32亿美元,但占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8.4%下降到25.5%。同期,韩国对美国和欧洲的直接投资额分别为15亿美元和19.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9.4亿美元和5.7亿美元。

报告同时指出,今年前9个月,韩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达5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4亿美元。另外,由于私人投资增加,该国在海外的房地产直接投资同比扩大了近4倍,从去年的2.2亿美元猛增至11亿美元。

――新华网

六部委将重点抽查农民负担

由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及教育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将于11月分别到山东、河南、湖南、福建4省,重点抽查农民负担情况。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31日介绍说,检查组将在省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直接深入到乡村和中小学校,实地了解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将责令地方和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和查处。凡违反规定出台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擅自提高的收费标准要坚决降低,违反规定加重农民负担的文件要坚决废止,不该收或多收的钱物要如数退还给农民,挪用、克扣或拖欠的补助、补偿款要如数兑现给农民或村集体。对情节严重的,建议地方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金融时报

报告称2020年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超过石油需求

总部位于科威特的环球投资机构日前发表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能源市场每年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比对石油的需求量高出4.4%。

报告还认为,2003年至2030年间,在中东地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能源构成中,天然气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能源选项,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4篇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中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自2017年5月10日点火测试,至6月10日14时52分,此次试采已连续产气31天,总产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平均日产6800立方米。最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天然气产量稳定,实现了预定目标。随着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满月,这种过去“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规能源被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人们距离开采一种储量明显超过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更近一步。

认识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

可燃冰来之不易,它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温度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二是压力要足够大,越深的海底压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稳定;三是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

可燃冰在全球主要分布在两类地区:一类是水深300-3000米的海底;另一类是陆上冻土区,尤其是南北极冻土区。目前已发现的海底可燃冰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周边、大西洋西岸、印度洋北部、南极近海及北冰洋周边,地中海、黑海、里海等内陆海,贝加尔湖等湖底也有零星分布。陆上可燃冰则主要分布于环北冰洋的高纬度冻土区和中国青藏高原冻土区。

巨量新能源沉睡海底

可燃冰的最大特点就是占用体积小、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大。可燃冰的天然气含量约为80%-99%,比常规天然气纯净度高出约10%,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被誉为清洁能源,而且能量高于煤、石油、天然气数倍。举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理想条件)。

科学家们认为它是今后替代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首选,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潜在替代能源。可燃冰储量究竟有多大,各方统计存在差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储量巨大,甚至可能超过了其他所有已知化石燃料所含有的能源总量。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测,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年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相比之下,2015年全球天然气开采量约为35亿立方米,还不足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的1‰。据2016年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可燃冰预测远景资源量超1000亿吨油当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可燃冰却似“镜中花、水中月”。一是其赋存于尚未石化的海底、湖底等砂层中,赋存空间犹如用砂构筑的蜂巢,开采时可燃冰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后,“蜂巢壁”极可能坍塌并被带走,进而堵塞采气管道。二是只要温度、压力条件一变,可燃冰即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瞬间变成环境杀手。因开采难度极大,故开采也一直无重大进展。

下一场页岩气革命

对于能源行业而言,可燃冰战略意义重大,其重要性可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相媲美。可燃冰在全球分布非常广,资源量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和试开采工作,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都在科研攻关,国际竞争非常激烈。日本是最早进行可燃冰试开采的国家之一。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被迫中断。另一次试验持续12天后也因出砂问题被迫中断,未能完成连续三周稳定生产的原计划目标,12天产气量只有3.5万立方米。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对进口石油依赖度高。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3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升至近92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远超预期。这一数据已经超越美国,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所以,对中国而言,开采可燃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的突破,对于全世界而言具有可参考和借鉴的价值。而且它将可能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中国的开采历史

中国对可燃冰的研究从1995年开始,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通过国家级开发项目发现可燃冰的国家。中国开展可燃冰试采技术研究储备始于2011年。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属于泥质粉砂型储层类型,该类型资源量在世界上占比超过90%,是中国主要的储集类型。此类储层的开采难度非常大。在此之前,对海域可燃冰的试采仅在日本实施过。与日本试采区相比,中国南海的试采区具有储层水深、埋藏浅、渗透性差、饱和度低、储层粒度更细、水合物类型更复杂等特点。所以,中国较日本的开采难度更高,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

针对中国水合物储层主要为泥质粉砂,并且渗透性差的情况,此次试采,采用了水力割缝的方法进行储层改造。连续几天的测试表明,割缝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地层渗透性。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

此次水合物试采作业,首先要点赞的是试采作业最重要的“大国重器”――中国最新研制成功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蓝L一号”。这是目前世界唯一的、两座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钻井深度已达到海面以下15公里,面对12级飓风仍可保持岿然不动,可适用于全球任何深海作业。

其次,掌握了钻井核心技术,研发了特殊的平衡钻井、井口稳定性增强等技术,构建了深水浅层钻完井技术体系等。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具的成功应用表明,中国已具有深水工艺及设备研发能力,如防砂完井工艺,已远远超过石油工业的防砂极限。本次试采成功打破了中国在可燃冰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推动可燃冰的地质勘探、钻井、开采工艺、试采平台等20余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水合物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数据。

产业化任重道远

可燃冰试采虽然已获成功,但仍面临许多难题需要攻克,市场化之路还有很多坎要过。想要实现可燃冰开采产业化,前面还有巨大的障碍。在受到扰动时,该物质反应极其敏感。如果水分子形成的晶格结构被破坏,其中包含的甲烷极易逸出。这种反应机制隐藏着风险。而且,虽然天然气比煤炭更清洁,但是依然会排放二氧化碳。

第5篇

1、来源

氡主要来自铀、钋,钍等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室内空气中的氡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房屋的地基、建筑装修材料、富氡水、天然气及烟草的燃烧等。

2、影响氧气测量的因素

2.1建筑物所在位置和地质特点

(1)大量资料表明,土壤氡来自土壤本身和深层的地质断裂构造两方面。土壤中氡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地基土壤中铀、镭的浓度、地基土壤的透气能力、孔隙率和渗透性以及水汽含量等。在测量时我们发现,同一台机器,在非地质断裂带的同一地区内测量沙质土地和亚粘土型土地时,结果差了很多,沙土地氡浓度平均在1000Bq/3以上,可是亚粘土却很少有超过100Bq/m3的,可见土壤粘结程度低、湿度小、孔隙率大,氡浓度就大,粘接强度高、湿度大、孔隙率小,氡浓度就小。

(2)有地质断裂的地方,氡浓度也较大。由于断裂的存在,深郝氡气易上升而析出地面,故氡浓度较高。据部分地区的调查报告称,在有地质构造断层的区域,其地表土壤氡水平往往要比非地质构造断层的区域高出几倍。

2.2材料类型

建筑材料种类、性质和产地不同使氡含量有很大差异。通常花岗岩、页岩、浮岩等岩石类建材的放射性含量相对较高,砂子、水泥、混凝土、红砖次之,石灰、大理石较低,天然石膏、木材最低。

任何混合建材按我国住宅楼和宿舍每100m2用材指标计算:用料平均百分率为砖46.5%,水泥5.1%,石灰3.1%,砂34.8%和碎石lO.4%。

2.3建筑物结构,楼层高低:房屋的结构可以影响氡的浓度,如装修设计不利于通风;为了保暖,室内空间过于密闭;地下室或首层基础设计与施工不合理,管道沟、穿墙管孔、地下部分的墙体和基础回填不密实,出现裂缝造成地下析出的氡集中大量涌出等都将使得室内氡浓度增加,另外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主要取材于放射性很高的土壤,房间狭窄却又很长,有一面没有门窗,里面的氡浓度也非常高。楼层高低主要受土壤影响,一般在10米范围内(主要是地下室,一层、二层、三层楼)影响较大。

2.4微小气象条件

大量实验表明,气温、气压、湿度,风量对氡浓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1)温度。湿度对氡气的影响很大,图为同一房间不同湿度下的测量结果,使用仪器是DAD7专业氡气探测器。

结果显示:湿度越大,测量值就越小。这是-因为湿度越大,氡气在空气中所形成的气溶胶的表面的水分子层越厚,氡气的吸附力就越弱,所以氡气浓度越低。土壤中氡浓度也是随着湿度的增大而降低。如雨后,湿度增加,土壤颗粒吸收水分膨胀,孔隙率变小,透气性变差,氡浓度就低。所以《规范》要求要在雨后24h后进行测量。

(2)温度。温度对氧气的影响一般不太明显。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氡释放粒子过程加快,但是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温度在几百度以上效果才明显,所以在《规范》要求的-10~40℃范围内,温度影响不大,但是温度却影响仪器.尤其北方的冬天,影响是很大的,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是测不了土壤氡的。

(3)风量。风量对氡影响也很大,风量小,室内外的氡气得不到有效的稀释,含量就大,风量大,氡聚集的就少,含量就低。一般地下室的氡浓度很大,原因就是得不到有效的通风。

2.5时间和季节。房间里氡的浓度很不稳定,随时间、季节而变化。不同的地区氡浓度的变化规律相同。一般来说,日变化规律是白天低,凌晨高,变化的幅度与气温、气压层的厚度等气象因素有关。月变化规律就是,一般夏天低,冬天高,春秋两季氡浓度的水平与年均值接近。

《规范》要求对外门窗关闭24h后或保持空调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氡气的测定。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关闭24h以后进行测量的原因与氡气的半衰期有关。氡的半衰期为3.82天,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释放氡气是均衡、持续、不间断进行的,室内空气中的氡气浓度在开始的几天内持续增加,但不是一直增加,在15天后达到平衡.但工程实践中等待15天是不实际的,所以《规范》要求关闭24h,这样不影响工程验收的时间安排,氡气也有了一定积累。

2.6富氡水和燃料

富氡水是指含氡浓度较高的水,其主要来源于含有机物、碳酸盐较多的土壤中。由于铀很容易形成可溶性铬化物,而这些可溶性铬化物可随着雨水的冲刷师流失,从而使得岩土中的放射性物质向水环境转移形成了富氡水。通常,地下水中的氡的浓度要比地表水(如河水、湖水)中氡的浓度要高。

使用天然气也是室内氡的来源之一。我国许多城市已实施燃气管道化,天然气在燃烧的过程中,氡气会全部释放到室内。进入室内的氡与天然气中的氡含量和用量有关。一般情况下,天然气中氡浓度的范围为(40-200)Bq/m3。

2.7仪器

在使用仪器上,由于精密度的不同,也是有所不同的,本实验采用的仪器是RAD-7专业氧气探测器和FD216环境氡测量仪,比较而言,前者比后者的实验数据更稳定些。

3、治理

关于氡污染超标的处理措施,针对性要强。

(1)通风排氡。开窗自然通风是降低室内氡及其子体浓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机械通风提高室内通风率可稀释氡的浓度,但应注意在建筑物内通风率已高于居住者所希望的水平,而进一步通风会增加收取暖或降温的代价时,则该方法有限。

(2)控制和隔离氡源。氡污染如果来自地面裂缝、空隙等处,可使用水泥、防水涂料等材料密封;如果来自墙体材料,可在内墙面采取涂覆防水材料、粘贴面砖、覆盖板材等。

第6篇

2011年,巴基斯坦派出阿伯塔巴德委员会进行调查,通过走访地方官员、警察、拉登保镖等200多人,试图还原事件的全貌。

巴基斯坦政府最初没有公布长达337页的调查报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报道使人们有机会了解这份报告的内容。“现在你们来了,但一切都结束了”

半岛电视台的报道,从与以往不同的角度,还原了拉登遇袭的前前后后。

2011年5月1日晚11点10分,29岁的也门女人萨达抱着3岁的儿子侯赛因,和丈夫奥萨马·本·拉登坐在二楼的卧室里,准备休息。

大约250公里外,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市的美军基地里,两架“黑鹰”隐形直升机的螺旋桨开始转动。

1小时10分钟后,直升机到达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海豹突击队队员沿着绳索悄悄下滑。一些人面朝一幢白色建筑物,其他人迅速围成警戒线,用乌尔都语和普什图语警告当地人离开。

这座建筑二楼的房间里,拉登和萨达被枪声惊醒。起初,他们以为听到了暴风雨的声音,还走到阳台上去看天气。那天没有月光,外面一片漆黑。

萨达跑去开灯,她的丈夫意识到危险来临,大喊“不要”,并呼唤住在一楼的儿子哈立德。萨达去安抚另一个孩子,片刻后返回时,拉登已带着两个女儿——21岁的玛利亚姆和22岁的苏玛雅——背诵《古兰经》。

保镖易卜拉欣·科威特正与妻儿酣睡。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但接通后对方什么话都不说。随后,易卜拉欣听到敲门声。“是你吗,阿布拉尔?”他对着手机说。阿布拉尔是他的同胞兄弟,也是拉登忠诚的守卫,“我听不到,来开门了。”说着,他打开门。一颗子弹飞来,他倒在地上。

二楼的人清晰地听到屋顶和楼梯上的脚步声。家^拒绝离开,拉登向自己的武器走去。

一个美国士兵出现在卧室外,瞄准了拉登。萨达向士兵冲过去,想堵住枪口,士兵击中了她的膝盖。

正在与美国士兵扭打的苏玛雅没注意到父亲何时倒下,转瞬在地板上看到了他的尸体:子弹击中额头,一道血迹流向脑后。

拉登的另两位妻子沙巴和哈西姆·萨巴尔在赶来的途中被美军截获。萨巴尔在楼梯上看到儿子哈立德倒在血泊中,忍不住跪下,亲吻死去儿子的额头。

整个行动持续约36分钟。

看到火焰和滚滚浓烟,正在巡逻的警察纳扎尔·通知了警方,快速反应部队赶到,在现场拉起警戒线。随后,高级警员和副检察长进入屋内,只看到4具尸体。

61岁的沙巴愤怒地用蹩脚的英语冲纳扎尔吼道:“现在你们来了,但一切都结束了!”

身边人不知道拉登的真实身份

2002年,马尔亚姆和丈夫易卜拉欣一道,跟着一个“个子很高”的阿拉伯人,从巴基斯坦白沙瓦出发,向斯瓦特山谷长途跋涉,那里是科威特兄弟的家乡。

在斯瓦特山谷,拉登与妻子萨达及女儿重逢,萨达再次怀孕。阿布拉尔娶了妻子卜士拉,她也加入了这个规模不大的“逃亡组织”。

2003年年初,化名“哈菲兹”的哈立德·谢赫·带着妻子和7个孩子拜访拉登,在斯瓦特住了两周。一个月后,拉登在半岛电视台的节目中看到,被美国中央情报局逮捕。

这个消息使拉登震惊。3天后,他带着科威特兄弟离开斯瓦特,下落不明。

大约3个月后,在阿伯塔巴德郊外哈利普尔镇一栋二层小楼中,拉登的妻子萨巴尔和3个儿女来了。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两年,期间,萨达生了两个孩子。

此时,忠心耿耿的科威特兄弟已在阿伯塔巴德物色了新的落脚点,并监工建了房屋。2005年8月,拉登搬进了新家。

当年10月,该地区附近发生一场地震。他们以灾后重建的名义加盖了三楼,大量灾民涌入也让拉登一家“外来人”不再那么显眼。

在当地人口中,这栋神秘豪华的小楼被称为“瓦基里斯坦庄园”或“大房子”,里面的住客从不露面。

在妻子们口中,拉登生活“非常节俭”。搬到阿伯塔巴德之前,他冬夏各有3套长衫,还有一件夹克和两件毛衣。逃亡过程中,他总是戴一顶牛仔帽,以免被无人机发现。他有肾病,有时心跳缓慢,但从不就医,只是吃些巧克力或苹果。

孩子们与父亲一样,过着“克己慎行而与世隔绝的生活”,女儿们从三四岁就开始戴面纱。拉登给孙子们上宗教课,还监督他们“玩游戏”——在园子里种菜,最擅照料农作物的孩子可以得到“简单的奖赏”。

即使是科威特兄弟的家人,也与拉登一家隔离。易卜拉欣9岁的女儿拉赫玛曾问父亲,为什么“楼上的叔叔”从未离家去过集市。易卜拉欣告诉她,这人太穷,买不起任何东西。从此,拉登便被称为“可怜的叔叔”。

一次,拉赫玛跟着苏玛雅上宗教课时,偶然遇到了“可怜的叔叔”。2011年1月,拉赫玛在电视上看到了拉登的照片,立刻认出这是“可怜的叔叔”。这件事让易卜拉欣勃然大怒,立刻禁止家里所有的女人看电视,拉登的家人和科威特的家人再也没有过直接接触。

直到那时,马尔亚姆才意识到,她追随并与之共同生活了近9年的雇主,竟是大名鼎鼎的拉登。

拉登被袭揭示阿伯塔巴德“集体失败”

调查报告的特别讲述部分总结道:“要么是拉登极其幸运,从未遇到认真工作的政府官员,要么是地方治理已彻底崩溃。”

9年来,拉登过着“极其低调”的生活,如果细究,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2002年,一辆车因超速被交警拦下,拉登就在车里。然而,交警没能认出刮了胡子的拉登,易卜拉欣“迅速摆平此事”,世界头号通缉犯继续逍遥法外。

2004年,科威特兄弟以商人“·阿沙德”和“塔里克汗”的身份,用伪造的身份证件购买土地。该国已在前一年用电脑芯片卡取代了所有此类文件。工作人员没有依照程序到国家数据注册中心核实科威特兄弟的身份。税收部门的一位官员表示,这样的失误“没什么异常”。

无论是违章修建房屋、拖欠房产税长达6年,还是为了掩盖实际生活人数安装4个电表和天然气表,都没有人调查“瓦基里斯坦庄园”。在一次土地测量中,这栋住了27人的房屋被登记为“无人”。

科威特兄弟偶尔出门采购食物,到当地清真寺祈祷,但这所房子从来没有过访客,没有电话线、网线,房子周围有高约5.5米的围墙,覆盖着重重铁网,却从未引起警方怀疑。

当地警方表示,这座房子周围没有任何“不寻常的活动”,“不值得特别调查”。

2003年哈立德·谢赫·被捕后,拉登切断了与其他成员的接触,但仍然通过其他通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积极规划未来的行动”。

科威特兄弟每次都会到150公里之外的白沙瓦或65公里之外的拉瓦尔品第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仍然被美国情报机构追踪到了住处。

直到美军的突袭行动结束、乘直升机离开巴基斯坦领空,当地军队和警方才发现这一“令人震惊的事态”。

“拉登住在阿伯塔巴德,是军事部门、情报部门、警方的集体失败,包括过失和无能,也有可能存在同谋。”调查报告指出,正是政府的“集体不负责任”和“”,导致拉登在该国生活多年,“这个疏忽不一定意味着默许,但至少是重大过失”。

美军这一被调查委员会认定为“战争行为”的袭击行动,反映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非常脆弱。“我们非常脆弱。也非常害怕。”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总干事艾哈迈德·舒贾·帕夏告诉半岛电视台,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能够“穿透”巴基斯坦社会。

第7篇

公司称,本次交易旨在改善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风险,保护上市公司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然而,记者发现,公司当前的总股本仅为7.678亿股,若定增成功实施,则定增后股本将扩大到18.138亿股,是此前的2.36倍,可谓天量增发。由于纯碱和小苏打产品市场价格的下降,拟购买资产2011年以来盈利下滑,纯碱行业的前景也难言乐观。曾为苏尼特股权的转让对手方中源化学此次再度被注入上市公司,并且在不同报告中表述自相矛盾,被收购资产增值潜力存在夸大的嫌疑。公司资产重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说法值得怀疑。

成本上升主营业务承压

根据公告,本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的底价为4.56元/股,而公司当前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在4.2元/股左右。事实上,由于公司业绩下滑,2011年以来,公司股价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中。

半年报显示,2013年1-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15.0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63.48%。首次陷入亏损的境地。公司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的售价下跌,收入降低。

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的甲醇和煤产品的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同比上年分别下滑18.21%和9.16%。只有小苏打和纯碱的毛利率同比上年增长了33.82%。但是,当期小苏打和纯碱的营业收入仅有236万,占总营收的0.157%。

报告期内,甲醇营业收入8.66亿,占总营收的57.5%。公司在公告中称,公司主要产品甲醇原料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甲醇成本增加,利润降低。但未来天然气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原料成本的提升必将进一步压缩公司主业的毛利率。公司预计今年1-9月份净利亏损1.6亿元。

纯碱行业竞争白热化

公司在定向增发预案中称,本次交易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对远兴能源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注入盈利能力强的天然碱化工类资产。本次交易完成后,远兴能源将形成煤炭、甲醇、化肥、纯碱和小苏打的多元化业务结构以及煤炭采选和煤化工的一体化产业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小股东的利益将得到有效保障。

公司此次拟购买资产中源化学主要开采、加工及销售纯碱和小苏打。产品主要用于玻璃、日用化学、化工、搪瓷、造纸、医药、纺织、制革相关的工业部门。产品价格易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而波动。纯碱和小苏打产品市场价格的下降,导致拟购买资产2011年以来盈利下滑。2011年、2012年、2013年1-5月份,拟购买资产模拟合并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5233.25万元、35159.68万元、9266.49万元,业绩下滑严重。

公开信息显示,国内其他纯碱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也非常严重。半年报显示,年产纯碱180万吨的双环科技上半年净利亏损9200万,同比下滑241.74%。年产纯碱80万吨的青岛碱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11.63%,净利亏损1.07亿,同时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亏损1.8亿左右。主营业务为纯碱的山东海化上半年亏损2.54亿,同时预计今年7-9月亏损1.55亿元至1.6亿元。国内最大的纯碱生产企业三友化工,上半年实现净利1.86亿元,同比增长213.98%。但是,记者注意到公司纯碱产品的毛利率同比上年减少11.10%,公司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16万吨/年差别化粘胶短纤维扩建项目投产,兴达化纤合并口径(含远达纤维)净利润占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的73.82%。

由于2011年的暴利,纯碱行业产能急速扩张,当前库存高企,社会保有量巨大和下游需求增速缓慢的矛盾尖锐。据纯碱协会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青海碱业、昆仑碱业和四川和邦3个厂库存量合计约30万吨,其他厂家库存量合计44万吨,全国纯碱厂产成品库存量已超过70万吨。

尚普咨询的《2013-2017年中国纯碱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纯碱行业困难重重,经济效益下降将是必然。由于产品的差异很小,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趋于完全竞争,你死我活的现象明显。

远兴能源拟100%收购的中源化学业绩的下滑非常明显,但公司给予拟收购资产的预估值50%左右的溢价。综合公司原有业务以及拟收购公司的业绩下滑速度,即使最终收购成功,公司前景也不容乐观。

被收购资产增值潜力夸大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中源化学曾是苏尼特股权的转让对手方,公司此次拟100%收购中源化学则意味着苏尼特也成为了注入资产的一部分。

虽然公司并未披露苏尼特股权的最终注入对价明细,不过从预估结果来看,本次拟购买资产于2013年5月31日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合计约27.44亿元,预估值约为38.64亿元,预估值较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增值约11.20亿元,增值率约为40.82%。

第8篇

“这些公司将带来约2500万美元的投资,在两年内就能为墨西哥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杰米对《财经》记者说。

在蒙受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衰退之后,墨西哥经济从2010年开始强劲反弹,2011年GDP同比增长3.9%。相较之下,拉美最大经济体、金砖五国之一的巴西增速只有2.7%;2012年,墨西哥的经济增速预计仍会保持在4%左右,而巴西只有1%出头。

经济复苏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墨西哥生机勃勃的制造业,其产值在2011年增加了5.1%。墨西哥曾是上世纪90年代初北美制造业明星,但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近十年中,墨西哥占美国进口制成品的比重一直停滞在11%上下。

从2010年开始,这一比重首次出现重涨势头,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2年墨西哥贡献了美国进口制成品的12.7%;而中国的比重则从2009年的高峰时期下降6个百分点至23.3%。

如今,墨西哥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和门冰箱出口国,高科技产品及汽车的出口量也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在美洲范围内,这个出口大国的地位就更难撼动,其制成品出口额比拉美其余国家的总和还多。尤其是在占有地利的美国市场,货架上带有“墨西哥制造”标签的商品日益增多,甚至开始挤兑赫赫有名的“中国制造”。

崛起的动力

曾代表墨西哥参与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墨西哥经济学家卡莱博士(Dr. Luis de la Calle)认为,中美两国自身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带动了墨西哥制造业的复兴。

首先是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这其中不但有工资的上涨,也包括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2010年中国的工资和福利年平均增速高达19%,且预计未来五年内仍将以接近的速度增长;从2005年起,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达33%。反观墨西哥比索的汇率以及国内工资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定。根据汇丰银行的调研,2000年,中墨两国的时薪比为0.3美元∶1.5美元,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则为1.6美元∶2.1美元。

越来越多的分析家开始相信,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高企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提升,许多制造业公司——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以北美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将从中国流出,转移到北美。杰米表示,他的一部分客户已经或正考虑把工厂从中国迁至墨西哥。

墨西哥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当下所力推的“制造业复兴”政策又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动力。

2008年后,美国经济开始从“金融化”到“再工业化”转型。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2月12日在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中,他又进一步强调了制造业复兴对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性,并宣布将新建多个制造业创新基地,以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再度升空。

墨西哥是美国制造业的外包首选国家,而更多的美国企业回流也将给下游的墨西哥配套生产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常务董事辛泽(Michael Zinser)对《财经》记者表示,鉴于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毗邻美国的地缘和物流优势,墨西哥将在这轮产业转移中获利,“墨西哥制造业在本地和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验将会得到持续的增强”。

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墨西哥制造”,美国更多将其视为机会而非风险。墨西哥的制造业非常依赖美国生产的零部件,墨西哥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美国公司就能从中赚取37美分,美国公司在墨西哥投资设厂意味着更多的利益共享;反观中国,很多零部件都已经实现自产,使得海外零件制造商无利可图。

与此同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给墨西哥制造业带来新的曙光。美国近年来对于页岩气的大力开采使其天然气价格降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纽约交易所Henry Hub天然气的价格已从2005年高峰时期的13.42美元/MMBtu跌落到今年1月的3.33美元/MMBtu。与石油相比,天然气远程出口至日本和欧洲等地更为困难,但作为邻国以及NAFTA的成员,墨西哥则比较容易分享到廉价天然气的好处。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年报预计,2012年美国对墨西哥天然气出口量为5700亿立方英尺,并将在未来25年内增长近300%。

“墨西哥之前不具备能源优势,这也将使其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卡莱说。

阴晴两面

墨西哥在1994年与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NAFTA之后,曾经历一段经济大踏步前进,并成为北美地区的制造业出口重镇。1996年到2002年间,墨西哥经济一直保持着4%的高增长,远超过其他拉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对美国的出口额由1994年的51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1430亿美元,比重从6.9%上涨到11%。

但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的十年内,墨西哥的制造业一蹶不振,丢失了约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计算机与配套产品减产一半,行业中的大部分内资工厂惨遭淘汰。纺织品行业的竞争更是以墨西哥惨败而告终:2001年时,墨西哥还是美国的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但次年这把交椅就被中国取代,目前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额仅为中国的九分之一。然而,现在随着中国成本优势被日渐侵蚀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愈发频繁,分析家认为NAFTA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将再次显现出来。

此外,NAFTA还帮助墨西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美国商会去年公布了一份关于11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报告,在满分为25分的评估中,墨西哥得到12.38分,排名第五,而中国仅为9.13分,排名第十,仅好于垫底的印度(6.24分)。

当然,墨西哥的制造业也并非一片坦途。

虽然对美国零部件的大量进口与制成品的再出口加强了美墨的经济共生纽带,但也导致墨西哥制造业出口利润率低下,沦为其北部富裕邻居的打工仔。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教授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告诉《财经》记者,80%的墨西哥出口仍旧停留在这种临时性进口、再加工出口的阶段,本国仍没有生产这些零部件的能力,“虽然现在墨西哥出口的产品比以往要复杂得多,但这种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制造业出口的利润还不到5%。”

此外,墨西哥的出口结构过于单一,有近八成的出口流向美国,致使该国经济常常受美国经济的阴晴所累:受到美国去年末财政悬崖以及经济复苏放缓的影响,墨西哥2012年四季度的工业产值环比萎缩了2.1%,为2009年5月以来之最;美国2013年的经济形势依旧前途未卜,也多少动摇了墨西哥今年经济的增长脚步。

对于财团垄断、暴力犯罪和泛滥等长期拖累墨西哥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墨西哥也仍未找到应对之策。

未来的竞争

不过,这些困难却并未太过影响外界对于墨西哥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墨西哥央行最新的一次预测显示,这个拉丁美洲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仍能保持3.5%以上的增长率。

卡莱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墨西哥在美国进口制成品总量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从目前的12.5%提升到15%,而中国将会回落到17.5%左右。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将是墨西哥的汽车制造业。

当前,在美国街头行驶的每十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在墨西哥生产的,并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中;奥迪、通用、大众、日产、马自达等大型汽车制造商仍在追加投资墨西哥并开设新厂。

英国人力资源招聘及咨询公司Antal International拉美部高级顾问伊娃(Eva Piqué)对《财经》记者表示,2012年到2014年间,墨西哥汽车产业总共将投资82亿美元用于设立新厂及增加供应商的数量。

虽然在直接竞争的电子产品和纺织品领域,中国仍具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墨西哥已表现出相当的赶超势头。由于墨西哥生产的部分车型在中国尚未实现国产化,这些汽车也正开始出口中国。“去年墨西哥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0亿美元的汽车。”卡莱说,“这是史上第一次,令人惊叹!”

彼得斯指出,由于中国汽车的消费量仍比产量略高,中国与墨西哥在北美汽车市场的正面交锋在短期内还不会来临。“但长期来看,中国一定会出口汽车,届时中国同墨西哥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

中国国内有关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国际咨询机构毕马威去年调查报告称,2011年中国汽车闲置产能高达600万辆,相当于两个德国汽车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16年,闲置产能还将上升至900万辆。国内已有专家建议,应通过开拓海外市场,释放过剩产能。

中墨两国汽车业未来的竞争走势将取决于中国汽车业是否有能力扩张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以及美国汽车行业是否会通过墨西哥在中国扩大其市场份额。

第9篇

为雾霾天气买单

2015年12月16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环保局制定了《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上海开始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污收费。排污收费试点行业包括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个大类行业中的71个中小类行业。“雾霾费”一时间成为今年入冬以来最热的词。

在世界其他国家,“雾霾费”一般被列入“环境税”,因为环境污染严重而征收的通常被称作“排污税”,即对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征收的税收。逐步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垃圾污染税、噪音污染税等。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筹集环保资金,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调节而征收的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环境税、也是最先使用税收手段治理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之一。根据毕马威的一份环境调查报告,英国是世界上利用税收手段强迫企业采取可持续措施达到一定的绿色指标目标最积极的国家之一。英国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之一,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现有的高碳经济机工的开创者,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应该负有的历史责任,所以率先在世界上高举发展低碳经济的旗帜,成为最早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践者。自2001年4月起,英国开征气候变化税旨在节能和保护环境。

目前英国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税、气候变化税、英国机场旅客税、机动车环境税、购房出租环保税、垃圾填埋税、石方税等。近年来,英国政府将环境税不断细化。2011年4月1日,开征气候变化税,尚属全球首创的新税种,主要针对电力、煤炭、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销售,向企业和公共部门征收。

目前,英国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将气候变化税的收入返还给企业;一是将所有被征收气候变化税的企业为雇员交纳的国民保险金调低0.3个百分点;二是通过“强化投资补贴”项目鼓励企业投资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或设备;三是成立碳基金,为产业与公共部门的能源效率咨询提供免费服务、现场勘察与设计建议等,并为中小企业在促进能源效率方面提供贷款。在英国,气候变化税一年大约筹措11亿?12亿英镑,其中,8.76亿英镑以减免社会保险税的方式返还给企业,1亿英镑成为节能投资的补贴,0.66亿英镑拨给了碳基金。据测算,至2010年,英国每年可减少250多成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万吨煤炭燃烧的排放量)。

此外,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即所有注册的电力供应商都制约于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定配额:生产的电力中有一定比例是来自可再生能源,配额是逐年增加的。实现配额政策的主要方式,是向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购买电力的同购买可再生能源配额证书,或是从发电商、独立供电方那里只购买可再生能源配额证书。而购买证书这项政策,目的在于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

征收碳税阻力重重

已开征碳税的国家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丹麦、荷兰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它们较早开始推行碳税,力度也比较大,并且实施得都比较坚决,所以到20世纪末,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碳税制度;第二类是像澳大利亚、法国、欧盟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在全球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下决心开征了碳税,但由于各种原因,有起有落;第三类国家是以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征收碳税来减少碳排放的阻力仍然不断。

美国政府想要通过税收补贴治理环境污染的开支,遇到重重阻力。最近几年一种直接对污染排放收费的税项――碳税逐渐被提上日程。出于对全球变暖成因的认识分歧,美国人对这个税项的争论极大,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开征。

征收的对象也是一个难题,因为许多复杂的环境污染情况无法认定污染源。更重要的是,某些环境污染对人类短期危害不很明显,长期危害不敢打包票,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无从界定,税收便无从收起。

2013年6月底美国科学院出炉的 《美国税收政策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报告》还没公布,便已遭到诸多怀疑全球变暖人士的炮轰,说这是一起利用科学研究追求政治目的的计划。可见,美国的环境税仍然将是一个长期较量的项目。但是,美国政府拟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大公司(共有将近三十多家企业,包括主要的石油公司)那里征收碳污染税,作为控制全球变暖的一种方式,已经实行,将碳税包括在未来的财政计划中。

在日本,也有名目繁多的和环境有关的税种,包括汽油税、(汽车的)重量税、电力税以及森林环境税、水源保护税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也曾酝酿征收二氧化碳税,起名“环境税”,但由于经济界反对,并未形成法律。

2012年10月1日起,日本开始对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征收“地球温暖化对策税”,即环境税。所征环境税主要用于节能环保产品补助、可再生能源普及等。

早在2004年,日本政府就开始对环境税方案进行反复修订,2005年10月方案成型,并于2007年1月正式执行征收,当时的方案规定了环境税税率为2400日元/吨碳。只不过,2012年3月,日本政府决定新设环境税,并从当年10月开征。现阶段环境税征收标准分别为每千升石油或每吨天然气、煤炭250日元(约合3.2美元)、260日元(约合3.3美元)、220日元(约合2.8美元)。2014年度和2016年度还将分阶段提高征收标准。预计到2016年度,每年可征收环境税2623亿日元(约合33.7亿美元)。

环境税由使用化石燃料的日本各电力公司和燃气公司支付,但最终将通过油价、电费和燃气费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日本环境署预计,开征环境税后,到2016年,每个家庭每年的能源开支将因此增加1228日元(约合15.8美元)。

经济学家一直认为,征收碳污染税是一种控制全球变暖的最有效方式。他们认为,如果企业认同人为因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碳污染付税,意味着这些企业就可能会将这种税收转嫁给顾客身上,导致石油和电力价格上涨,这些高昂的价格则又会将市场推向继续使用类似于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转向低碳的可再生能源。

用好“环境税”双刃剑

欧洲国家一直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之一。以荷兰为例,为了真正落实,荷兰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征收各种各样的环境费用和税金,包括排污费、噪音税、垃圾税、水污染税、超额粪便税、钓鱼税。

荷兰环保局要求所有企业工厂为每吨空气污染物排放付40欧元的费用,有害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形成烟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的排放源主要是电厂、冶炼厂、水泥厂、焚化厂及化工厂。各地方政府负责向它们收取排污费用,并对这些工厂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监督及执法。

荷兰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些公司的排污费未达标准,当地政府需上交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以证明他们有足够的费用能够支持运作。”荷兰清洁空气法案明确指出:排污费用于对企业排放及周围环境的监测、建立模型、分析与论证,并跟踪排污情况等。

燃料税也是荷兰雾霾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对汽油、液化气、煤、天然气、石油等重要燃料所设立的一个税种,纳税人为上述燃料的生产者和进口商。每年征收税率的多少,以环保部门确立的用于环境保护目标所需资金的数额来决定。

此外,荷兰为保护环境而征收的税种堪称“五花八门”。垃圾税以每个家庭为征收单位,人员少的小家庭可以获准减免。这种税专款专用,用于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水污染税由政府部门或属于非政府机构性质的水资源委员会征收,纳税人是那些把废弃物、污染物、有毒物排放到地表水及水净化厂的单位和个人。超额粪便税是对产生粪便的农场设立的一个税种,税基是根据粪便的排放量,以农场所饲养的牲畜数量,再加上一些调整因素计算出来的。钓鱼税目的在于使垂钓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垂钓者必须每月照章纳税,在当月的5号之前将上月的税款缴清;至于税额多少,则根据垂钓区域的等级而定。尽管垂钓只是一种休闲方式,不以盈利为出发点,但垂钓者必须按时纳税,不准偷税漏税。

通常情况下,税收开征具有三个原则:一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即某项税收是否能高效地实现其设立的目的;二是分配的公平性,也就是说税收是否能够促进社会财富更合理而健康地被重新分配;三是可行性,这指的是税收项目越复杂,执行起来则越难,导致越来越多的避税与逃税机会产生。

《2013年荷兰环境税与绿色增长报告》指出,从资源有效配置看,排污税可有效促进“绿色增长”,因为很少有厂家自动将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的生产标准,政府需要额外资金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收税可以限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对于绿色科研的投入。

据了解,荷兰的许多银行都提供“绿色存款服务”,虽然利率略低于普通存款形式,但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减免。作为公司,如果该公司生产拥有“绿色证书”的产品即可免税,投资绿色项目的资金都免税。荷兰还有一个能源投资津贴。国家也拨款基础科研,为绿色科技长足发展储蓄力量。

第10篇

2013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基律纳召开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批准中国和其它5个国家成为正式观察员国。这次会议得到了全球的极大关注,不仅是因为中国等国家的加入、北极“国际化”是媒体的焦点,更是因为北极和南极一样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两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资源,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研究小组指出,北冰洋的夏季海冰大部分将在今后10年内融化,并且有可能在20年内全部消失。因此在全球变暖加剧的今天,冰封的北极地区才是关注中的焦点。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总面积2 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区主要的国家有5个,分别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此外,冰岛、瑞典和芬兰也有部分领土在北极圈内。从全球来说,北极地区有很多开发优势。

(1)空间优势。北极作为地球一端,首先拥有独特的地理空间优势。如飞机从北极附近地域出发,很快就会飞抵欧、亚、北美三大洲的上空。

(2)航运优势。一份多国合作得出的北极气候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变暖将在不久的将来使北冰洋地区一年里有五个月适合航海,而这几月恰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昼长远大于夜长,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而且一旦北冰洋航道贯通,将使亚、欧和美洲之间的航线缩短6 000到8 000千米,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将无用武之地。这样,从北欧到远东地区的航线也可以取道加拿大北部诸岛,大大减少了欧洲和东亚的海上运输路程。加拿大沿岸的“西北通道”和西伯利亚的“东北通道”将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两洋之间,通过“东北通道”,将比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国际航线,节省5 000海里的航程和一周的航行时间。欧亚两大洲之间,通过“西北通道”,比经过巴拿马运河将缩短4 000海里,对航运业者而言自然有丰厚的利益诱惑。一旦这两条北极航路常年开通,将成为联系东北亚和西欧,联系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可以节约大约40%的海上运输成本,届时北极航道可能成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替代选择。而且北方航道的开通将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这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不仅影响我国海洋运输业和国际贸易,而且将带动我国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可能使北部沿海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因为海运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但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马六甲海峡过于狭窄使我国很容易受制于人,这些因素都严重威胁我国海上运输和国际贸易安全。因此北极航线开通将使长期困扰我国的马六甲海峡困局得到缓解。

(3)资源优势。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包括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与化石能源;可再生生物资源、水力以及风力等资源。据有关资料,北极地区煤炭储量高达1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1/4。这里的煤炭具有低硫等特性,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品质煤炭。北极地区待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和30%。除化石燃料外,北极地区还有镍、铅、锌、铜、钴、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北极渔业资源也相当丰富,这里是地球上尚未进行大规模商业捕捞的海域。北极地区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在世界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这里丰富的淡水资源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和经济价值。

(4)科研优势。2012年公布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层影响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大。根据相关国际条约,中国于2004年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地区建立了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研究考察高空大气物理、冰川监测、生态环境、微生物、大气化学等。此前,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已在该群岛建立了科学考察站。2012年7月至9月,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次成功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太平洋和大西洋。

总之,北极地区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世界各国应加强全球变暖控制,切实注意保护北极具体措施落实。目前受冲突的影响,环北冰洋国家本身存在“圈里斗”,同时在拒绝和阻止非北极国家进入又十分“抱团”,打造利益“围城”。实践证明,由于北极地区历史、地理比较特殊,基于国家的区域治理,不但无法有效地平息环北冰洋国家的权益之争,更有可能使冲突进一步升级。冻结各国领土要求的南极模式或许能够提供可资利用的经验。相关国家,尤其是北极圈国家,应正视北极缺乏历史的事实,摆脱地缘的束缚,放弃在“小圈子”内的无序竞争,自拆利益“围城”,以开放的姿态欢迎有能力的国家和平进入北极,用科学考察取代利益瓜分,用环境治理代替资源滥采,用全球共治代替国家治理,这才是全人类共同的利益。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渗透; 思想道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97-02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现行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师努力挖掘并从其它书报上收集相关材料,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现笔者归纳如下: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观点。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认识物质的基本性是无限可分的,但就其各个层次来说又是不可分的。这种可分与不可分,组成了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2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化工领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对人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古代在铜、钢铁、金、银、锡、铅、锌、汞等金属的冶炼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此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发明了瓷器、青铜器、漆器等的制造技术和水法炼铜方法,在酒和醋的酿造、食盐和天然染料的利用等方面也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通过这些有关内容的教学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但我们也存在重形象思维轻理性思维的不足,黑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关于爆炸的理论却是英国人提出的,借此以激励学生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和化学家中,有许多爱国者,他们从小就有理想,他们热爱科学,更热爱自己的祖国。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的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断然拒绝日本永利威逼合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而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把新发明的放射性元素叫做“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而显得更加灿烂夺目。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3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律化。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在化学课上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化学教材是最好的环境保护教材。环境污染种类繁多,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生活废弃物污染等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巧妙地穿插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知识,将会使同学们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了化学,又能促使学生加深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进一步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通过物质性质、制备的学习,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如学习卤素、氮族、氧族、碳族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时,结合化工厂、冶炼厂、水泥厂、钢铁厂、火力发电厂以及汽车、火车等排放的气体,让学生认识到氯气、氟化氢、氮氧化合物、氨气、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等对大气的污染,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对工厂的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汽车等要装尾气净化装置。学习金属元素时,认识到重金属对人的危害,如著名的“水俣病”和“痛痛病”等。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工厂去参观,了解工厂对污染物的处理。还可以回到家乡去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养成良好环保习惯。如金属汞、重金属盐、氯气、溴单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实验过程中一要注意药品的用量(尽可能少);二要设计多余气体的吸收装置,不要任意排放到空气中;三要注意废液等的处理。千万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量少没关系的错觉,老师要做出榜样,要指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12篇

在接受《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岑可法和他团队的教授们就当前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问题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作了介绍。他们认为,如果有好的政策引导,优秀技术会让中国的垃圾焚烧发电比欧美日发达国家更加清洁,并对节能减排贡献巨大。

在采访行将结束时,岑可法总结说:中国的生活垃圾处理,要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做到分级、高效利用,以绿色、生态、近零排放的发展思路来考虑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技术未来的发展,只有做到这样,“垃圾围城”才能真正取得突破。

在中国尤其东部,不推广垃圾焚烧没有出路

《望东方周刊》:如何评估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增长以及城市垃圾处理的情况?

岑可法:社会上很多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环保部的公报、政府官网等。由于统计难度大,县级及以下的镇、村级生活垃圾清运量,鲜有官方统计数据。而行业内的统计信息获取比较困难,我们都是去主管部门和垃圾处理厂询问。从媒体报道得知,北京六环外就有密密麻麻的垃圾填埋场,有的只能说是堆积场。不仅北京,“垃圾围城”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存在。

2012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年产0.24吨垃圾,全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有1.71亿吨,相比2008年数据增长了1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85%,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接近100%。

在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据现有城镇化增长率数据推算,2030年全国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2.6亿吨,形势不容乐观。

到2012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以填埋为主,约占73%,焚烧约占25%。甘肃、青海等地方的城市几乎都是填埋,而福建、浙江和江苏等地城市的焚烧处置率超过五成,其他处置方式很少。

我想说,垃圾焚烧发电不是洪水猛兽,在中国尤其东部不推广焚烧是没有出路的。现在还是哪里建焚烧发电厂哪里就反对,甚至一些专家也不理解,风波不断。直到国务院常务会议肯定了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向,焚烧才得到重视。

一般发达国家,人均土地很多的以掩埋为主,土地不够的都以焚烧为主。而中国人多地少,尤其东部地区,不搞焚烧怎么办?以杭州为例,哪里还有新的地方可以填埋?

垃圾填埋场一般都在城郊甚至更远,垃圾的运输距离很长,用高级的能源每天运输低级的生活垃圾,很不划算;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沼气,收集困难,沼气泄露会对环境造成温室效应,危害更大。

从我国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的比例变化看,焚烧发电处理是发展趋势。我觉得社会缺乏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需要政府重视、媒体宣传,让老百姓掌握真实的情况。

《望东方周刊》:很多城市居民也知道垃圾焚烧发电厂必不可少,但就是觉得不能建在自己家旁边。你觉得这个问题有望解决吗?国际上处理的办法是什么?

岑可法:这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政府和媒体应该做到正确地引导和宣传,既不能言之不实,也不能言过其实。企业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过程中,也要公开透明、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焚烧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在达标的基础上做到更好。只有这样,公众才会接受和理解政府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和决策。

政府补贴起关键作用

《望东方周刊》:现实中大家对二英还是比较忌讳的,你如何看?

岑可法:二英是垃圾发电污染物控制的核心问题。当然,垃圾焚烧还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作为燃烧的二次污染物,就不可能零排放,只能近零排放,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但大家也没必要过于紧张,我想说说一些事实。

这30多年,我们考察了欧洲、美、韩、日等不少地方,他们的焚烧发电厂都建在哪里?维也纳、法国鲁昂建在市中心,设计精美;广岛、京都、首尔的也很漂亮,有些地区焚烧厂烟囱上还有观光塔。他们基本都实施了欧盟标准(二英的标准限值为0.1纳克毒性当量值每标准立方米),焚烧一吨垃圾的补贴高至几百欧元,而我们是几十元至二三百元人民币。

科学证据表明,只要满足国家乃至欧盟标准,环境、人体是可以承受的。当然,污染物的排放越低越好,我们要努力向近零排放的方向发展。

我国现行的二英排放标准是1 纳克毒性当量每标准立方米,2010年了现行标准修订稿的征求意见稿,将标准提高到欧盟标准,目前还在征求意见中。

现实中,再生有色金属、电弧炉炼钢、废弃物焚烧和铁矿石烧结等4个行业占到二英总排放量的81.4%,是二英排放重点行业。露天焚烧排放也是重要来源,将27个家庭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自行露天焚烧的话,其二英排放量就与一个每天处理垃圾200 吨的现代化焚烧炉相当了,而这200吨垃圾,相当于2500余户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

从技术角度,国产技术、设备已不亚于欧美日发达国家。关键是政府的投入一定要到位,补贴要实实在在地到位。纳税人的钱就该花在该花的地方,高标准、高技术,对公众和环境负责。

垃圾能源化利用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巨大。2012年中国生活垃圾的焚烧量达3854万吨,其能量等同于38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减排700多万吨二氧化碳。中国每年1.7亿吨城市生活垃圾,蕴含的能量相当于17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我们正在和有关企业开展合作,把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做成车用生物天然气,每天8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量可以提供给1600辆车使用。

《望东方周刊》:按照你的说法,只要政府补贴足够,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焚烧发电厂排放中的有害物质?

岑可法:每个城市的垃圾处置补贴都不一样,高的两百多,低的几十元。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城市补贴相对较高,中小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城市的补贴就低很多。

政府的补贴包括:垃圾处置费、上网电价补贴等。政府补贴要到位,各种补贴和收入足够使企业有能力和信心应对焚烧发电的污染控制,企业才会尽最大可能、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确保降低焚烧发电的各种污染物排放。

垃圾分类问题实难解决

《望东方周刊》:如何看目前的垃圾分类情况?一种说法是,它是目前影响垃圾焚烧发电的主要因素?

岑可法:现在街上捡垃圾的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垃圾分类的角色,玻璃、报纸等可以卖钱的都被搜走了,其他都被拉去填埋或者焚烧发电。

垃圾分类回收还处于推广阶段,且仅限于少数大城市。2000年起,当时的建设部选定北京、上海、广州等8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实施比较困难,还在缓慢推进。因家庭厨房面积小、垃圾丢弃习惯等缘故,中国人垃圾分类意识并不高,分类后续的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也做得不好。

我们的想法,根据需要,每个城市在市区就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就近实现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效益显著又节能减排。但中国还远远没到这种程度。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意识;垃圾分类回收分片分区,有步骤地推进;政府部门要重视,健全垃圾分类和管理体制;采取法律约束,对破坏现象进行处罚。全民要放低心态,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让好技术停留在实验室中

《望东方周刊》:回到二英的问题上,国内的控制技术进展如何?

岑可法:与我们合作的很多垃圾焚烧发电厂都能做到欧盟标准。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是争取二英近零排放,比欧盟标准还要严格十倍。

国际废弃物能源化理事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Nickolas J. Themelis教授在国际动力工程会议的特邀报告中,将浙江大学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列为国际五大主流技术之一,是欧美日发达国家以外唯一列入的技术。

我们的先进技术很多,拟进行示范验证的二英在线监测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现在二英不能实时监测,一年才做一次,检测的人走了说不定又不达标了。这个技术能够为企业产业进步、公众监督提供支持,也得到了科技部门的认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中。

《望东方周刊》:为什么这么说?

岑可法:政策引导还不够合理。垃圾焚烧厂,现在不管企业排放多少,补贴都一样,谁还愿意去做更好的减排?最好建立一个弹性政策,企业做节能减排、做更高层次的减排,也是在为环境作贡献,为什么不能多补贴点?

国内的技术发展很快,最主要的排放指标都能做到欧盟标准,甚至好于国外,应该给予公平的竞争条件,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望东方周刊》:就全国所有垃圾焚烧发电厂来说,二英整体情况怎样?

岑可法:从我国已公布的二英排放源清单调查报告中来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排放量仅占我国二英排放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从环境排放总量来看,在再生有色金属、电弧炉炼钢、废弃物焚烧(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等)和铁矿石烧结等重点行业和我国实施污染控制的重点地区,要加快实施二英的有效控制和减排,这也是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要求。2010年10月19日,环境保护部、外交部等9个部门以环发〔2010〕123号印发《关于加强二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应该在各个行业加快推进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