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教育专业论文

美术教育专业论文

时间:2022-08-16 12:2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教育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术教育专业论文

第1篇

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教育叙事评选活动”,在广大美术教师和各地教研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共收到参评文章近4000篇,经过评审专家数月的认真评选,评出—等奖35篇、二等奖97篇、三等奖149篇。本次参评文章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研究内容上,都展现了新课程改革后美术教育的新面貌,整体水平与前几届相比有所提高,具体评审意见综述如下:

一、选题富有时代性与地域特色

本次参评论文的选题呈现多样化趋势。有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美术教育目的的论述,有关于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有美术教学及评价改革成果的展示,也有对当前美术新课程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质疑或反思:有中小学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有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研究,涉及美术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此外,参评作者的地区分布较广。有沿海发达地区的,也有内地的,其中,不乏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选题凸显地域特色,紧紧围绕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保护、继承与发展当地本土美术文化的课题进行探讨,富有时代性与地域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充实且有推广价值

由于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美术教育、教学的行为,因此,针对所发现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深度的问题,能否提出可行与有效的对策,是研究能否获得成功、论文内容是否充实的关键。本次参评文章中,有不少是围绕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或校外教学展开论述的,提出了具有独创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研究和写作方法比较规范

一些论文或教育叙事的作者善于发现真问题,并能紧紧围绕美术教学的某一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在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规范性上比以往有明显提高,体现出较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学术含量。在凸显美术教育研究学科特点的同时,一些论文的作者力求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开展美术教育学与心理学、美术教育学与科学、美术教育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从而产生一些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四、今后的期望

总之,与以往相比,本次参加评选活动的美术教师的研究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推广价值。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部分论文的选题过于陈旧,内容比较空泛,提出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原创性。另一方面,部分论文的写作方法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教育叙事的写作还不够成熟,多篇教育叙事的作者在叙述一个美术教育现象或故事后,对这些现象或故事的提炼不够,缺乏学理分析,学术研究价值不高。此外,从参赛及获奖文章两个方面的数字来看,地区间的水平差异还比较明显。

今后,美术教师应进—步充分吸取国内外美术教育研究的先进经验,根据时代、地域以及美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在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改进,有所突破,不断提高研究及成果呈现的质量,为我国美术教育及其研究开拓更加灿烂与广阔的前景。

第2篇

1 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是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地方院校生源的专业基础相对于美院、省级的艺术院系而言是薄弱的。美术专业院校是以培养优秀的美术创作、美术研究人才为宗旨,但地方院校则是以为当地输送美术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旅游大省”和经济建设十大支柱产业中“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建设目标,结合地方院校具备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将“大力开发具有地域优势的旅游产品”作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方向教学改革”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学改革方案。具体而言,学校教学针对当地旅游产品文化品位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以及全国旅游产品一条街等诸多现实问题,结合学校教育以及跨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进行当地原生态旅游产品的区域意识和经济价值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对美术人才的实际需要,首先,必须根据所处区域经济建设及地域资源特点、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调整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围绕相关企业及地方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革。因为用人单位是高校人才的“消费者”,毕业生质量的优劣,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学校经常召开用人单位与各教学系交流会,征求用人单位(如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普通高中以及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等)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大幅调整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及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古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以及丰厚的民族美术的文化资源。各地相继开设有“民间艺术文化产业”、“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等相关公司。但由于缺乏美术专业的设计人才,公司只能照搬民族民间美术的原有纹样,产品设计缺乏新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变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多数设计人员对原生态的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了解,只能依样画葫芦,产品的文化品位只能停留在低端的民间工艺品的水平。其经济价值和文化品位难以达到新的高度。介于此,美术专业将“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最具地域特设的美术课程,在保证其教学时数[(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为每周2学时的基础上,增设“外国民间美术”、“地域美术与文化”、“民间工艺美术制作(蜡染工艺制作、刺绣工艺制作、银饰工艺制作、泥塑工艺制作)”等选修课程。着眼于多元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关注本学科专业的发展与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提供给学生个体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改革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整合美术教学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实习的学时数,并灵活调整实习时间。美术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总学时数在120左右,实习时间8周,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但是,毕业生求职也集中在这一时段,学生实习和找工作难以兼顾,实习效果较差。考虑学生的实习跟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设计相结合,灵活安排在第6学期(大三下学期)、第7学期(大四的上学期)教学时段,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专业流程和兴趣所在,从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市场意识、商业意识。要改变“学院化”教学模式,使设计教育和社会项目、企业产品开发结合。美术专业成立不同的设计小组,主动去当地的企业或设计公司联系一些有具体要求的命题设计来做,寻求美术专业设计与生产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公司搞设计、做项目,企业给学生真正的设计实践,让设计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商品。让设计活动在实践中创造价值,才可以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这样不仅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的创意、决策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适应与客户实际沟通的能力。全面塑造作为设计师的素质。而且,企业或广告公司也愿意出钱来购买学校设计的优秀作品,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为地方、企业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创业人才。

抓住地方经济规划与学校教学改革的契合点,学校教育服务于地方建设,既解决了地方企业设计人才资源匮乏的困难,也适当补充了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的不足。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必然变革,也是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巨大市场。

2 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

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资源设备优势,使校企双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美术教育的改革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积极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解决我省长期以来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匮乏,以及学校美术教学没有教学实践平台的现状。目前,我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建立校企合作项目2项,教学实践基地3个、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推广实践合作学校3个。即美术专业与沿河 土家酒厂、松桃苗族工艺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如今,美术专业已成功为沿河土家苦荞酒厂设计了“蛮王”系列包装产品,使企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院校合作的意识。

美术专业教学面向社会、面向民族地区的文化市场,从设计小型商标、广告到大型的环艺、企业形象设计等现已初见成效。目前,正积极与当地“大明边城”旅游企业联合,为其提供旅游市场的定位论证和旅游文化品牌的策划。

学校把企业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地方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包装设计、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经费供美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学校利用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拓展和强化美术专业学科发展的方向,同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并作为美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学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提供平台。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实际制作[(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得到提高。

只有重新认识高校美术教学的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安排方面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体系,才能契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到民族工艺研究所,为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的图案设计、后期包装设计等提供技术指导,部分教师还提供创作的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作品作为民间工艺产品的制作蓝本,全面提升苗绣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区域品牌的经济价值。只有通过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学校才有可能在地方和企业联合建立具有活力的教学基地。

地方院校美术专业的介入必将促进民族地区艺术市场向着正规化、体制化的方向迈进,以全新的姿态探索出“产”、“学”、“研”相互促进,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另外,结合地方经济,把好的规划方案与设想推荐给政府,力争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学校与政府之间协调互助,产业与教育结合,产业与科技结合,这一切必将促进民族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与美术相关的地域产业文化品位的提升。近十年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充分证明了美术教育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丰富和繁荣了地方艺术市场。在具体实践或者项目中,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目标,拓展美术专业学生的视野,这不只局限于美术专业的深度,还力求具有整体文化的广度。训练把握艺术品质与市场效用的平衡力。

3 重视地方美术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

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学不仅肩负着为地方培养美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为当地基础教育培养教师队伍的责任。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通过走出去,准确把握当代美术教育学科前沿信息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研究水平。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讲学,使学生能够分享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其次,将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请进课堂,向学生传授民间艺术的制作技术,将民间艺术作坊、民间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我校现有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基地2个,每学期邀请本地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来我校进行民间艺术的技法演示。例如,学校先后邀请傩面具雕刻艺人、民间泥雕艺人为学生传授苗族傩面具的手工制作工艺和民间泥塑的塑造流程。使学生认识到本土美术的文化价值,培养其对本土艺术热爱和文化认同;自觉地参与到地域美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去。

再次,依托美术系培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大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教育体系,为民间艺术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例如,与地方中小学建立了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合作关系。将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资源和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纳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地方院校美术专业教师在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小学一线的美术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推广。反过来,中小学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研究者,以修订和完善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高校美术专业不仅注重教学团队自身梯队的建设,还应致力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系统化建设。

面对当代广阔的艺术市场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综合性高校还是地方院校,因其所处的地域环境、资源优势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些不同的优势与特色,能满足各种类型美术人才的不同要求,甚至特殊要求,所以应提倡多元化办学模式。

当然,地方院校的美术专业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美感和情操教育力求,在教学中渗入美学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研究和健全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真正发挥美术专业的创造力,使之转[(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最终落实为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知觉和美的创造力,构建跨学科的新型课程体系。从当代教育的宏观视角,深度挖掘的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拓展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空间、将民间工艺转化为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强化本土地域文化的符号特征,开发具有贵州区域特色的美术文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少数民族原生态视觉艺术图形文化的地域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商品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为推动区域性经济建设和发展“旅游大省”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4 结语

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首先厘清科目的针对性,不能不负责地任盲目扩大专业的涵盖范围。其次,课程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单门课程的结果,也不是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课程选择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既要体现教育主体的目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在当今市场化、商业化越来越浓的社会中,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逃避“时效性”。因此,地方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当地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来实现;针对学生需要去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打造一个可发展的基础。在教学安排中能充分关注学生特点,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发挥师、生、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改变现状。探索具体的、可实际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威廉F.派纳(美),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藤守尧.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道一,廉小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5] 林钰源.课堂教学延伸模式探索[J].高校艺术教育,

2003(1).

[6] 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第3篇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1 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1.1 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1.2 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

2 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总之,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必备素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3-01

1.应有一定的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2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美术教师一定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还要通晓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因为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是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种交往是双向互动的。面对新时代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师生共同面对互联网,完全是开放的、平等的信息资源,教师所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要有一定的指导,避免迷失方向、浪费精力,又要避免学生对信息的过分依赖,滋长惰性,抹杀创造力。

美术教育最能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一个懂得艺术心理学的教师,一定不会忽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通过感性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内在兴趣,发展知、情、意。有效把握学生在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让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既不能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滞后,没有新鲜感,同样会没有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的内容较以往有更大的灵活性,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展开教学,但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有更多的认识。

3.应有学术修养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术精神促进美术教师成长。学术精神包括学习精神、敏锐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学习精神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有限的师范教育学习跨入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的是众多的信息资源和视觉文化,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终生学习,在美术领域和教育领域中继续深入的研究,才能给自己补充新鲜给养,把握住时代的脉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美术教师要有创造精神。美术本身是极富创造力的科学,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创造空间,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和资源,如何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新的知识,是富有挑战性的。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教师都是这项工作的工程师,需要通过合作,相互团结,共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这也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具有这种师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处理领导和被领导、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相互不团结协作,文人相轻,必定导致工作相互扯皮拆台,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5篇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 衔接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唐山师范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001024

高师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本论文希望探究方法对策,实现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

一、对美术学科性质及价值功能的认识要转变

高师美术教育囿于专业式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对美术学科性质和价值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学科本位上,其具体表现有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局限于狭隘的程式化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等。且与其他学科发展相比,美术教育又被推到一个边缘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师缺乏动力。由于强调学科本位,美术教育应该发挥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被忽略掉了。

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艺术的崇高使命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性,这应该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①美术课程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总之,它的立足点是“学生本位”。

高师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出满足中小学美术教育要求的合格师资,就必须改 “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实行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它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有为人、为艺和为师的素质,而且是三种素质有机统一于一体,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突显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和示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的特点就是师范性, “事实上,正像医生、律师、工程师一样,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就必须有相应于这一职业的知识、才能、态度要求,开设教育课程,体现师范性,正是有助于大批的师范生尽快地系统地满足这些要求,有效地适应教育工作”。②那么怎么突显这种师范性呢?

具体做法就是高师美术教育要从侧重“学科专业性”向“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并重发展。首先,高师美术教育本身要对大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所谓“堪为人师而模范之”,高师的学生们,正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想象着自己未来作为教师的样子,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对他们具有职业示范性。所以大学教师自己先要有师范意识,注意自己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教育改革和实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能、善于了解与联系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中小学美术教育、注意指导特殊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等等。

事实上,很多高师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在大学里所学,从方式方法的运用到所传授的内容、教育教学的态度等都如此。到他真正适应和完全熟悉中小学美术教育,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唐山一所小学,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和从事本年级数学、语文教学工作,上课时他却一时难以从大学所耳濡目染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所以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他说感觉大学学的东西离这个课堂太远了,一切都要从头来,看似简单的东西却不知道怎样传授给学生,所以有时他上课上着上着就上不下去了,只好临时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这位大学生身上折射出高师缺乏师范性带来的弊端,也是高师教育忽略师范性的必然,它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从教师职业的技能层面还是从知识层面都呈现出捉襟见肘的窘态,可以说是不合格的。

在学科综合性日趋加强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也必须迎头赶上,加强学科融合。因为“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师美专的技能训练课程占到课时总量约65%―70%,其余除师范类通识课程外,美术史论课程仅占6%左右,且由于种种原因,其他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及讲座开设甚少,从课程量上难以承载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③这也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摆脱重技轻理,实现美术专业技能与美术史论课程的融合。因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在总体上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美术史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可以简明地表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水平,是预测在校师范生(未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④在此基础上,注意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营造广泛的文化情境,把美术学习当成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再就是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技能的融合。师范生要掌握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并注意把它们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尤其要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在上面三个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融合统一,实现师范生的为人、为艺和为师于一身,方能在毕业后从容应对中小学美术教育。

三、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的关键在于提供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效衔接的机会,使二者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这儿提供两种现成的模式希望对高师美术教育起到作用。

目前一些学校采用顶岗实习,为期大约一个学期。其具体模式是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教学,先由当地学校教师指导一个月,然后当地学校教师就到实习生所在学校进修,其原来工作岗位就交给这些实习生,实现其顶岗实习。这里如果在几个环节注意搞好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就能使顶岗实习避免流于形式且富有成效。一是加强高师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专业教师的沟通对话,由他们共同切磋,共同指导实习生。二是大学的顶岗实习可实行定点实习,这样便于在长期合作中摸索经验发现不足,也便于双方的合作交流逐渐深化。再一个环节就是保证实习学校教师进修的质量,使他能通过进修接触到大学的先进理念、方法等。再有,高师既可以安排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到当地中小学进行调研、锻炼,以便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改革的实际情况,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高师也可以邀请中小学教师直接参与教师培养的队伍中来,以加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澳大利亚的大学非常关注当地中小学的的课程改革,因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面向当地中小学。如果不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计划上与当地中小学保持密切的联系,那它的毕业生就有可能被当地中小学拒之门外。

总之,实现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美术教育的优质生态循环系统。所以,方法探索已成必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

[2] 周川.悉尼大学的师范教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85(1):31.

第6篇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的师范职业教育,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也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与职责所在。在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探究、更新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实现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化奠定基础。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其师范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有了全新定位,其中体现教师素质核心的师范职业素质极其重要。师范职业素质蕴涵以教师职业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学技能、教学素质等,其能力提升是教师职业素质形成的根本手段与价值观体现,是搞好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师范教育为主的师范特色上,凸显其美术教育功能;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教师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应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性功能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基拙教育双边“对话’,活动,实施‘。双实”、“双比”、“双进”工程一是成立实践教学中心,把实践课教学与教育实习结合起来,让高师美术教育实践与基础教育实际切实融合;二是开展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学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成绩、比出差距,对“双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和补训。三是进行“中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活动,实施名师互聘、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边“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

第7篇

一、高校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重技能、轻理论

目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包括基础美术教育、设计类专业和纯美术教育。无论是以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开展,高校的美术教育都呈现出重视技能训练、轻视理论学习的普遍现象,尤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美术教育的开展最为明显。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就业率成为考评学校和学科成绩的重要指标,为了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有好的工作机会,各个院校的美术教学就自然地将学生的专业训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很多高校的美术教育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现实情况下,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情理之中,但是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现代高校美术教育应该同样重视学生思维的开拓、审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便增强学生的艺术判断力,使其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而且,由重技术训练向重观念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转变已经是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师资匮乏

师资力量应当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美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不仅美术专业教师配备不到位、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而且美术专业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也是难以保证齐全。即使是在很多的艺术院校,美术教育师资都难以达到要求,在一些非传统的艺术院校,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另外,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在管理方面也有待完善,一些管理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屡屡出现,亟待妥善解决。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产业化发展,一些综合院校的美术专业也应运而生,各大高校的扩招也直接使得美术专业的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形式直接导致美术专业师资的匮乏。甚至有些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师中有许多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还未完善,而且没有实践经验,更谈不上专业素养的沉淀和积累,他们将一些固化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反复循环,缺乏创新。

二、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建议

(一)将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并重,提升综合素养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要想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高校美术教育就要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同样重视起来,要让学生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高校的美术教育不仅要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通过大量的先进文化理论、审美理论、教育理论等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融合在一起,如把讲授艺术规律、审美理想、审美要求的内容和讲授技巧、技法教学内容穿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教师可以将创作贯穿在整个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课程当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管是专业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还是综合院校的美术教育,抑或是基础美术教育,其都有各自的特点,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开展方式等都各有不同,然而,处在不同环境中的美术教育者都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层次的美感和情操教育,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及方法,为其艺术创新提供外部条件的保障,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各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按教学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教师队伍的建设。各大高校要在充分重视美术教育的同时,努力配备齐全专业素养过硬的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为人师表。对于教师队伍中的年轻教师,各大高校更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既要对其在专业素养方面加强培训,又强化其师德、师风。此外,目前各大高校对于美术教师的评价多以学历和科研成果为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却不重视,导致教师为了职称的评定把精力花费在跑课题、找项目、发论文上,而对于教学工作却投入精力不足,这与“教师的天职是教学”是背道而驰的。所以,高校要想建设好的美术教师团队,也应当重视教师考核机制的改革。其次,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媒体教学手段融入美术课堂已成为必然。传统的美术教学主要以教师初步讲解、学生单独练习、教师再予修改的模式进行,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而多媒体技术可以立体地、动态地、连续地、全面地表现和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高校美术教师利用现代媒体形、声、色并茂的传达方式,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管是对艺术专业美术教育还是基础美术教育来说,多媒体设施都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各大高校一定要尽力将其配备齐全。此外,关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画室,有条件的学校也要力求为学生配备。

作者:田亚茹 单位: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

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社会文化价值 审美能力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或者专业,它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层次和细节。从城市楼房的建筑结构设计,小区的绿地人工湖规划,到每一个居民房的室内设计。从人们穿的服装,读的书本页面设计到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水杯无一不是美术的体现。美术教育相比于美术来说,更多了一层教育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具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品位

一切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社会进入一种更加现实的速食化社会,对于效率的苛求和经济利益的追逐使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压抑,物欲被激发,精神生活出现通俗化和现实化的状态。而美术教育是以一种教育的方法在利用科学教育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又让人们免于极端物质的流弊。美术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品位,丰富人性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可以通过特有的符号语言来表达人们心中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情感。美术创作过程中需要情感的迸发和冲击,这要求创作者有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美术教育可以使人感情发达,情感更加细腻,对于美的事物更加敏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这种情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更有利于其他教育活动的进行。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们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责任感。提升审美能力和水平,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二、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中国进入知识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新精神是当下时代最需要的心理品质。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在于人可以从本心意愿出发创造性的活动,而动物则按照生物种属本能模式活动。美术教育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比其他学科和专业显得更加有效。从美术本身的特性来说,创造是美术的灵魂,美术教育的本质从某一个层面来说就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从特性上来说是自由的,无拘束的。相比于社会生活中的条条框框,美术更少收到现实中的制约。因此在美术创作中人们更多的享受到自由,很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问题,在美术的世界中都可以通过作品展现出来。相对自由的思想可以激发人们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美术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调动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有利于创作者创作性的完整发挥。从思想的创作到现实作品的完成,需要创新思维和具体技术的配合。因此美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社会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三、美术教育具有心理教育的作用

美术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目的除了传授美术知识和训练美术技能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美术教育使内心达到审美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英国心理学家宾塞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雕塑,油画,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而中国近代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心理教育作用。例如长城的蜿蜒逶迤,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曾经构思画家墙上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少女的生命等,古今中外这些艺术作品都证明,美术教育对于人们心理教育的作用。美术教育锻炼人们拥有一颗充满情感的心脏,对于这个世界的事物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抓住美好的瞬间。这些情感的训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拥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审美情感的培养可以防止产生孤独心理和封闭心理。美术教育对于心理教育的作用是其社会价值的另一体现。

中国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精神文化水平发展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美术教育则重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和品位。如何实现美术教育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这是一个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在此笔者也提出简单的几点建议。

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学校是美术教育开展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美术专业,在课程设置,美术知识授课,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努力是提高社会美术教育水平的关键。

其次,社会文化事业单位的配合。无论是各地区的美术馆还是群文活动艺术中心都应该注重互相的配合,对美术教育活动的举办要有创新性。

最后,全民美术意识的培养。这是美术教育全民化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需要各部门和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努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锻炼人们的感知能力,丰富人们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操,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美术教育的社会价值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是一种无国界的文化,世界各地都有自己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和风格的存在,美术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所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热情投入到美术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邱正伦.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过程中的视觉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第9篇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当下中学美术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对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术教育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 

二、初中美术教育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更充分的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课程。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 

(一)学校主观认识不够 

当今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特长爱好等发展。美术课不是重点考试科目,绝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设美术课,或者美术课只是起着点缀的作用,可有可无,存在着被其它文化课兼并的危机,美术教育根本没有它的地位,不被重视,更不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一些学校虽然开设美术课,但是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大部分都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替代,如果遇见考试等一些情况美术课往往都是先被停掉或者不上,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上也存在认识偏差。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是教师价值的体现,对学生状况的研究是专业中能比别人有更高的起点以便于在竞争中能考入上一级的院校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高昂的经济成本。他们所学习的辅导班都是以考入艺术院校的美术和与美术相关的专业为最终目标的。 

(二)教师与教育影响的缺乏 

由于经济条件、就业和环境等多种原因,缺乏专门教师和教学设备落后和供应缺乏的情况非常严重。尤其在农村就表现的更加明显,农村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很少,根本不能满足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正规的美术教学需求。中学美术教师队伍是中学实施美术教育的根本。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美术教育质量的好坏。目前,初中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镇级中学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很少,乡、村所属的学校专业艺术教师几乎是零。其次,现任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也困扰着学校。许多学校艺术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再次,艺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三)教育发展不均衡 

当前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制约了总体教育的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学美术教育也不能幸免,教育的合理投入是让全民受到均等教育的前提,也是解决目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状的重要保障。但是当今教育情况并不乐观。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不同步,教育改革力度和执行情况各地均有差异。这也是当今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美术教育的改进 

初中美术教育的问题在当前是比较突出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对于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以解决[2]。 

首先,学校应该做到最基本的几点:中学美术课一定要开设;一定要在学生中普遍的开设;合理调配中学美术教师资源,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是改善当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况的必要手段;同时,学校教育要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让美术课堂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美术学科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这个特点就决定着这个学科的知识的更新程度要比其它多数学科快得多,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够面对这种快速的知识更新并且要善于在这种更新的浪潮中完善自己。可见,建立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不仅仅是要解决落后地区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问题,它也对所有的中学美术教师提出了要求: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再次,从大方面来说,教育需要合理投入缩小地域差异。面对目前我国城乡教育投入的差异,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别已经是刻不容缓。首先,城市学校的现有教育设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现有的教育教学需求,有的学校己经超过甚至达到奢华的程度。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大乡镇和边远地区学校的经费投入,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的差别。第二,加大对乡镇和边远地区的经费投入也是为全民都受到均等教育而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3]。 

最后,合理投入改善美术教学环境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目前,中学美术教育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来保证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多年以来,中学美术教育一直延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它使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环节无法实施。当加大对中学美术学科的投入是实现中学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 

综上,初中美术教育现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认清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亟需改善的现状[4]。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育必须要确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共同重视初中美术信息的学习,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伴随教育改革的大潮流,让学校教育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隋成龙.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未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赵鑫.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广州大学, 2007. 

第10篇

“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iseverything.)”不仅是生活的规律,还是教育的规律。美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美术教学,而非美术创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教学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般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教学的热情与投入。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所散发的工作热情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而是要变为生活需要,是自己终生倾注的事业。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教育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这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一个对教学工作热心的教师,“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状态因素,而机智肯定之,鼓励之,预防之,或消除之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又能补过某些教育上的失误”[1]。教师的教学工作说到底是凭教师的责任感来完成的。教学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奉献。一个教师只要有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就会有无私的投入。事实上,那种不愿意花时间备课、画范画、做课件、做教具的美术教师只是在应付教学,这种态度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表现。二是教学的严谨与治学。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精通、能讲、善画、会做,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对教材不能似是而非,对知识不能一知半解,讲授知识更不能出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讲的一切知识都是对的或是真理,所以教师一旦出错,就将危害学生终身。教师若发现自己讲错,就要勇敢地向学生说明或更正,这并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尊严,反而会让学生更加尊敬你。

因此,教师不仅要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更要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时刻爱护学生,尤其是在面对来自校内外的貌似“科学”或“先进”的种种诱惑和“胁迫”时,要牢记自己的教育良知。只有具备了这种追求完美教育的态度,教师才能以高尚的教育道德精神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二、美术教师应该具有拓展科研的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不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美术教师也应该具备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美术教育科研并非是画出几幅好作品入选高层次展览就可以替代的,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只有懂得如何教,才能会教;只有懂得科研,才能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发展[2],也才能真正促进美术教育的进步。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收集与利用教学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能力,承担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的能力,美术创作的能力和编写教材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一)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所以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3],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二)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美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就必须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他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三、美术教师应该做到呼唤教育生活的和谐

人类之所以伟大,在于只有人类能够组成社群,这使人超越了自然性而形成了社会性的本质。具备这一本质后,人已经无法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自然性的衰退使个人简直无法孤独。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人一方面发展了独具个性的才能,另一方面对他人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至于人类社会强大到足以改造自然,而作为个体的人却在生存的高压中显得无比渺小。因此,绝对的自私如今简直是不可能的,当今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生活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同事和善待领导。在这些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代教师角色的重大改变。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只有教师力行和谐教育生活的准则,学生才不会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被善待的顾客;家长是消费者,他们的权利应该获得充分的尊重和满足;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张,而是让教育生活更富有理性。否则,个体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必然会产生冲突,从而痛楚一生。

总之,现代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变换[4],不仅要具备完美的教学态度,而且要有拓展科研的能力及和谐的教育生活关系,并能利用现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

角色内涵要求美术教师在以后的教师职场中索问一生,让自己有绝活并成为学校的“稀缺资源”。教师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而要当作一种事业。为此,可以概括地说,教师应该做好三件事情:首先是认识自己,这是一生的任务;其次是了解别人,别人在变,你也得变;再次是把握时空,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教育领域里的唯一。

参考文献:

[1]王幼芳.未成曲调先有情——谈教师爱生.山东教育,1983,(1).

[2]朱洁贞.教师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17.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9.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93.

第11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J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80-01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一代代优秀人才的为社会做贡献,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作是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新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确立了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多元化价值观念,预示着现代美术教育对未来教师的全面素质要求。首先是整体思路为改革,只将自身放入社会大环境中思考,以适合基础教育的需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为主要任务去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育方式,教学才能有根本意义上的改变,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不可能把他们各各都培养成“毕加索”“达芬奇”,高师美术教育不同美术专业美术院校不同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教育对象应具备更宽泛的学科基础。传统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技术的训练,长期以来高师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大多继承专业院校培养“美术家”的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技能训练过分突出,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淡化,(据调查,大多数高师美术专业的技能训练占总课时将近70%而艺术理论仅占6%左右)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重技术轻理论”的弊端,使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偏离了为教育培养教师人才的轨道。

高师美术教育应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自身建设,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从知识技能本位到人文的重心转移是改革的首要前提,要充分利用综合院校有利的优势资源,增设艺术人类学、美术人文教育、文学、民间美术、建筑、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进修课程,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视野自然扩大了,综合素质自然提高了,这样才能实现从经验型教学到理论型教学的逐步转变。

第一,专业基础训练实践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征总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自身的艺术天赋的不同,所以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意识和心理特征。例如每个学生在审美视角、审美体验、审美理想等都存在异同,那么体现在艺术趣味、艺术创造、艺术鉴赏方面也都有异同,所以只有尊重个性化教育,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才能充分发展,更注重学生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从而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的多样化人才。因此我们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学生独立创新,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呼伦贝尔学院在专业基础课训练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并将其纳入“五段式教学”方法中,五段式教学方法中还特别注重讨论式的集中讲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不但要画画还要评画,可以运用师生互动的模式,以此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思考空间,把教与学放在平等的位置,启发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发挥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空间。

第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再原有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之外还应开设一些例如摄影、雕塑、沥粉画、纸板画、剪纸、篆刻、壁挂、设计软件等等技能选修课,真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从敢听、敢看、敢说、敢做,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技能知识,掌握技能知识,运用技能知识,利用技能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创造力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花大力气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创新,增加学生可以选择的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的启发学生的个好和兴趣。

第三,还有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的途径,就是加强学生课外的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社会上的竞争,选择社会上有意义的美术活动,同时也促进教与学的双方受益。例如笔者所在院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海拉尔冰雪文化节的雪雕比赛”,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所以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要非常重视学生课下的实践活动,在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并从中得到了乐趣,认清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为步入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柳小成,余继平.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M].艺术教育,2004.

[2]肖剑锋.论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中创作意识的培养[M].美术界,2011.

[3]何旭.从“空间”到“空间”[M].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安玉杰.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培养[M].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于平.高师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相互衔接的研究[M].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两种艺术教育方式即正规国家美术教育、民间自发美术教育的阐述,论证了重视美术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俄罗斯是珍视美术教育的艺术大国,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成功推动了“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则推动了俄罗斯的发展壮大。2007年,本人与国家公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访问学习的妻子,共同宏观上考察调研了俄罗斯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式,发现俄的美术教育方式非常有利于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现将取得的经验在这里阐述给大家,与大家交流学习,进而促进我国的艺术教育。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是一种和谐的、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心智体现。如同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教育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专家……当下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模式发生着剧烈变化,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才能提升整体国民的素质,而艺术教育恰好可以影响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那么俄罗斯有哪些好的美术教育方式呢?它们又是怎样影响着健康的人格的形成呢?

第一、通过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学校,以及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学校的考察后得出:俄罗斯在国家政府层面就非常重视美术教育。每个人在接受完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接受大量正规的美术教育,这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主要方式。

俄罗斯艺术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艺术学科要保证学生获得关于人、社会与艺术世界的多重复杂关系的知识,关于造型艺术与影视艺术(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的知识;大纲的最低要求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大纲特别地提到了造型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即是美术艺术。在俄罗斯造型艺术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这样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有美术课。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以自由造型为主,每日课时两到三小时;在小学的美术课安排在每天的下午,因为俄小学生每日下午没有什么主课。在俄罗斯中学生的美术课也颇多;在大学中也设有诸多美术课……俄罗斯的美术课很规范,有专门的工作室或者手工坊;有专业的画具;还有专业的老师。由此可见俄罗斯的美术教育非同一般。

俄罗斯这种政府行为的美术教育方式,令全民接受了从理论到实践很系统的艺术教育。长期的艺术熏陶下,人的思维定势、审美取向、价值取向受到了深刻影,大大提升了人的审美修养、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提升了人的快乐感,而这正是健康人格的表现特征。试想俄罗斯人有大段的时间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肯定艺术的影响会沁入骨髓,这也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俄罗斯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二、俄美术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民间的、自发的美术教育

这种自发性、自觉性的美术教育形式的存在,和俄罗斯的历史有很大关系。从欧洲的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从法国印象派,再到后印象派,从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到康定斯基等先锋派;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从俄博到冬宫……整个美术史就是俄罗斯辉煌历史的一部分。这种成就感让俄罗斯人民族自豪感极强,因而他们都自发地热爱美术。

比如俄罗斯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也是自发的。在俄罗斯世界第三大博物馆冬宫里,我经常看到一批批孩童坐在地上,专注地听老师解说名画。而我们搞美术的大学生和访问学者进这里参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人的原作,也可以随时随地,并且和孩子们一样免费。且我们还可以花很少的钱申请在博物馆里临摹任何一幅大师的真迹。俄罗斯人把休息日都用在参观博物馆的名作上。俄的博物馆与艺术沙龙随处可见,所以有人戏称:俄罗斯的博物馆、艺术沙龙与公厕一样多。

还有就是这种自发性的美术教育还体现在很多很民间的生活细节上。在一个用废旧汽车轮胎围起来的花坛中你能发现,黑色的轮胎被漆成了各种美丽的色彩。2009年6月,本人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市附近一个很原始的农村写生发现,那里的小学校虽然房子很老旧,但进入其内却顿觉她是那么地有艺术感,里面房间的色彩搭配赏心悦目,走廊里挂满油画、吊兰。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竟然让我们这些从中国去的客人参观到了他们和中国小同学的绘画联展!因为他们有些可是平时连鞋也不穿的淘气包。这一切说明了俄罗斯的美术教育的民间性和普及性,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孩子们都在感染着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他们的人格肯定是健康的。

点滴小事说明即使在俄罗斯民间,人们也热爱艺术,这也体现了俄美术教育的多元性、开放性和普及性。美术教育使俄罗斯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艺术使人的内心充实,快乐,和谐;容易超越自我,创造新事物……这些正是一个健康的人格所必须的要素,由此可见艺术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俄罗斯美术教育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很多,我们适当地借鉴其优秀的艺术教育模式为我所用,进而提升我国的艺术教育水平,同时也促进我国国民健康人格的形成,提高国民的素质,让中国的名字在世界上更响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