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

时间:2022-03-14 20:2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横山第三中学虽是所县办初级中学,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主要来于农民工家庭和边远山区贫困家庭。学生的数学学业整体呈现出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比例较大的特征。而这部分学困生因数学基础差、数学能力弱、数学知识断层、数学兴趣淡薄,就大多放弃了数学学习。这种现象在国家废止初中升学考试以后,愈演愈烈。中学教师感慨道:这课实在没法上了,于是便抱怨家长,抱怨小学教师。但感慨归感慨,抱怨归抱怨,我们还要面对现实。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转化学困生对策小组。

我们认为,初中生智力发展差异不是很大,智力因素不是拉开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学业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初中生小学基础有差距,情商发展不均衡,才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学生基础差,可以通过个别辅导、降低坡度、家庭配合等多种办法,综合用力得以解决。

学生情商低下,才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更需要我们花大力气集大智慧解决。找出病根,还需“对症下药”。我们总结出了几条基本经验,即树立动机、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培养感情。具体做法如下:

一、帮助学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获取成绩为目标定向,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不理想的成绩是在乎的,但他们只关心分数,不会从考试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对考试紧张害怕的不良情绪又促使他们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形成了“紧张害怕―得不到好成绩―在乎却不会总结”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

1.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意识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中考,也不是单一地为了获得某些知识,而是培养一种思维能力,甚至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

2.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在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观念,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力、承受力等。

3.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要及时反馈,如果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提高学业水平的愿望。

二、激发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学困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特长,采取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策略,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多多鼓励学困生。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经验不丰富、知识面有断层,等等,所以学起来很困难、很吃力。教师要在课堂上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对新课一开始要尽量讲得浅而易懂,然后再层层递进,包括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练习的设计,等等,也要照顾学困生。

三、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般是:不能完整地听完一堂课,对教师讲解内容感兴趣的就听,相反,就不听;对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有应付差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对症下药”,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做到“四多”,上课时,视线多在他们的脸上停留一会儿,使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提问时,多向他们提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当他们想回答但又不敢回答时,老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仿佛向学生传递“你真行”,当他们把问题回答正确时,老师能够亲切地说:“你回答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使其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在批改作业时,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多写几句鼓励的话语,使其体会到老师的诚心;上辅导课时,在他们身边多呆一会儿,使其体会到老师的耐心。同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向他们介绍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养成“每课一复习、每章一整理”的习惯;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养成重视“每一个错误”的习惯。

四、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加强个别辅导,增强实践锻炼。除了对他们降低迁移坡度外,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个别辅导,在对学生辅导的过程中,可以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听课、记忆、复习。

五、和学困生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学困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关注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多年来,我坚持帮助学困生补习,并不断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和他人一样取得好成绩。

总之,对待学困生我们要以公正的态度、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定能巩固转化的成果。同时,教师要明白,给予爱心是转化的前题;挖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是转化工作的突破口;沟通感情以心交心是转化工作的催化剂;严格要求则是转化工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学习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3]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把初中数学内容学习得很好,特别是到了九年级,情况更为严重。而数学这门学科又是比较特殊的。它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那么如何利用九年级这一年时间转化数学困难生,这是学校、家长、数学学困生本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数学学困生的基本共性

(一)数学基础差

因为长期处于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下,所以有不多向思考、不问问题、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等情况。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正常地用数学语言再现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定理和说明概念之间的结构体系。

(二)作业完成不及时或者抄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遵循该有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三)缺乏数学学习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依赖性强

上课精神恍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毫不搭理。对于课堂练习马虎了事,不积极思考。缺乏自我学习能力,不能独立找出问题的重点,不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速度慢且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无自觉性。

二、课堂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转化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从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来讲,传统教学方法过分追求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特别是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显得比较枯燥,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到厌烦。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在课堂的设计上,应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数学和生活严密集合,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而这些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好奇心,开展探究性活动,调动学生思维功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烦学习为喜欢学习。

(二)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针对数学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特征,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不是强硬的压制,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既能直接参与又能观察和评价,乐在其中。

(三)进行学法指导,改变学习习惯

数学学困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一般不愿自己思考问题,一切知识等着老师教或者遇到问题马上丢到旁边不闻不问。在此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逐步让其独立地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当不能独立解决时,再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可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发现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当然在这过程中必须有老师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不仅如此,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要督促学困生认真完成并注意检查完成情况,教学中也要提出严格要求。

为了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学生探讨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如何做作业。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四)适当开设第二课堂,给学困生找回信心

由于七年级、八年级成绩不佳的原因,九年级入学开始,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数学一般都会失去信心。开学之初,为学生找回学习信心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开学之初对学困生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采取低起点、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再受到挫折,使学困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为学困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家庭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家长辅导小学数学内容

经常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告知:“孩子已经上九年级了,马上就要升入高中,但是数学学习成绩很差。肯定是七年级、八年级的数学基础没有学好,希望老师给辅导辅导。”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很多学困生不仅七年级八年级没有学好,小学数学知识都没有搞明白,特别是分数运算、几何图形、方程与应用题和统计,而这四个方面又恰恰和初中数学联系很紧密。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对于现在的70后家长而言,完全可以自己辅导。

(二)家长督促学困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由于学困生做作业比较困难,难免为了应付交作业而抄袭,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督促其独立完成。如果有能力辅导九年级数学的家庭,可以自己检查作业对错,并和学生探讨。如果没有能力辅导,建议家长保管参考答案书。

(三)家长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适当为学困生买参考书

对于给学困生的参考书,内容不能太复杂,题目不能太多,并且对题目要有很详尽的答案解析,这样可以培养解题思路。

综上,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悉心努力下,一定能够让数学学困生学好数学,让学生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更好地参加中考,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芝霞,刘江洲. “四多四少” 培养自信心[J].教育,2009(29).

[2] 张海燕. 让学困生走出心理阴影的教学策略[J] .教育革新,2008(11).

[3] 吴柱香. 以人为本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青海教育,2007(4).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对策;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如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等,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呢?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转化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学困生的形成并非朝夕,那么学困生的转化也并非朝夕。所以老师在进行转化时,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有针对的进行因材施教,要从根源处着手,进行对症下药,进而消除学生形成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帮助他们走出学困生的困境。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尤其不能丢下一个“学困生”。事实证明,“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下面浅谈几点“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的个人魅力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他就会对老师所教的科目非常感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之中要想方设法的使学生喜欢上自己。老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为学困生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引导他们逐渐具有学习的信心,愿意自主的去探索和教学,进而在此过程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由此句话可知,老师不可以忽视学困生,只要老师善于引导,随着教学环境、氛围、方式等的改变,便可以引导学生逐渐的爱上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付出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三、实施分层教学,善于鼓励

在教学之中可以发现许多学困生在课中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这样可以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和指导,可以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学困生,从而让他们可以关注课堂,认真听讲和学习。比如在解决计算题之时,老师可以从基础知识讲起,帮助学困生可以循循渐进的进步;进行随堂练习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递进式的题目。老师要运用好课堂有限的时间,安排好各项活动时间。同时老师在备课之时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使优等生学有所获,还要使学困生逐渐进步,使学困生保持好学习的动力。

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之中存在学困生是必然的现象,但是老师要做到平等看待所有的学生,对待学困生要多一些关心和爱心,使学困生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不断进步。老师要做到尽最大努力去转化学困生。

【参考文献】

[1]李金年.论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

第4篇

开题报告条件保障

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由景县安陵中学马英申报的课题《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经衡水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立项为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第二批课题,属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课题,课题批准号:0904179。

我校在全县农村初级中学里是条件比较差的,学困生在我校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流失率较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差,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然而,当前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学困生,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消除它们的学习心理障碍的,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教育合格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学生正处在生命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

本课题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症结,有利于构建新的

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通过此项研究,重建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立足于应用探索,立足于全面实践。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预期取得成果易于推广,而且能突破学困生教育的瓶颈,让每个学困生都找回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能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这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的。

(四)省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将学困生作为专门的教育研究对象始于80年代初。十多年来,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专业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公开出版了近十部有关的专著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开题报告条件保障。虽然在学困生心理障碍方面已有好多研究,但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国外有关理论和做法的移植较多,结合我国国情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以调查和经验总结法为主,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再有,对学困生教育干预的实验以个案研究为主,在正常的班级教学中渗透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还很少。

(五)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1、课堂教学中渗透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2、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来分析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3、把缓解、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一)研究内容1、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生学生心理障碍的家庭、社会、学校因素,并

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个案研究档案。 2、研究分析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具体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3、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中的动态关系。

4、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来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二)研究目标,围绕教育的培养目标,矫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清除或减轻学困生身上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重塑他们健全的人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适应初中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 研究思路 1、研究视角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新认识,探索这类学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规律,帮助他们找回“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心态。具体任务是,a、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现状的调查。b、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c、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2、研究方法 a、调查研究法: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观察、测试等手段,有

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b、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上升到理论,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

困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c、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的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d、经验总结法:依照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

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我们将在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三、研究基础

近几年,我们学校对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较为关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点经

验,使一部分学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征文。

课题负责人马英,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研究能力,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2007年被评为衡水市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衡水市优秀班主任。被聘为衡水市初中数学学科教研核心组成员曾参与课题“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的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吴铁新在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

物上多次发表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学校领导对此课题非常重视,课题组成员敬业精神强,科研水平相对较高,对本课题有自

己的见解,并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其成员中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张秀良、教导处主任吴铁新、有经验丰富的教研组长马英、徐红旗,并且文理学科老师兼备,中、高级职称都有,课题组成员四十岁左右,均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能力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 学校有互联网、图书室、阅览室等可用资源;并有一定的经费做支持;学校将尽最大努力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五、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某种(些)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习惯等缺陷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行为不当,学业成绩不良。学困生在农村初中存在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六、实施方案

(一)、研究对象

在2009学年,各年级学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中,每班随机抽取2名“单科”、3名“全科”学困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与重点

目的:对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实施干预,促使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整体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研究重点:

1.诊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寻求有效教育干预对策,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

a、提出课题,成立中心课题组。

b、以期末考试的学习成绩为准,筛选出尾端学生,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每班确定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准确、全面收集学困生的个案资料,用测试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学困生个体进行现状评定,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开题报告条件保障。

c、对研究对象实施跟踪观察,做好学困生个体观察笔记。

d、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知识和有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a、整理分析资料,在初步掌握学困生个体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学困

生一般学习心理障碍。

b、运用各种方式来探究学困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收集整理资料,积极撰写研究计划。

c、探求出学困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疏导和转化的途径策略及有效方法。制定学困生转化培养计划。

d、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教学个案和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a、对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检测与评估。对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课题的得与失。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研究报告。

c、编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清除研究”的教学个案集和论文集。

(四)、研究预期成果

1.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研究报告。

2.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干预策略。

3.个案研究报告。

(五)、研究组织管理与措施

1.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马英担任,课题研究的主研人员为学科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参研人员为有关班级的任课教师。

2.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学困生的认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自我反思与教育主体功能开题报告条件保障征文

3.坚持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有效探索学困生学习心理障成因与对策,将课题研究过程落到实处。

4.强化行动反思研究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将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5.增强成果意识,及时总结交流研究心得,物化研究成果。做好阶段性成果的验证与推广运用工作。 研究时间:两年 。

资料(主要参考文献): 1、赖小林,《广东省汕头市学习困难儿童生理心理调查研究[J]》,心理探究,2002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探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李正洪、徐学俊主编:《中小学生偏常心理与行为辅导》,武汉出版社,2000

4、《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郑信雄著,九洲图书出版社

5、《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沃建中主编,科学出版社

6、刘英琦 《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的研究》,科学教育,2006

7、马桂佳编著:《青少年学习障碍及其调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

扩展阅读: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一)课题研究的学术保障

1、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

我校先后承担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文学“教育研究,子课题:“古诗词教学与文学教育”》、 《 现代德育理念探微》等课题,有《如何做好和谐社会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浅谈中职学生的德育建设的着眼点》等大量的德育研究成果,因此我校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丰富经验。

2、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队伍基础。

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由校长挂帅、主管教学副校长,政教处、教科处以及各个教研组的科组长,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中级教师职称,多人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其论文多次在国家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书籍上发表。课题组还将聘请应城市教科所科研人员担任课题研究的顾问,组建由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学教研主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确保课题研究得到科学、协调、顺利的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保障

1、专家培训引领、夯实理论基础。

通过邀请专家作报告、教师大会、骨干队伍学习班、专业部会议、教研组活动、教师自学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拓宽眼界,提高思想,形成共识:调动全体教师开发德育课程教学方案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丰富资料设备、建立网络科研平台

配足配齐资料设备,建立网络科研平台。我校是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已构建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各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较为完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完成这项研究;

3、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第5篇

关键词:学困现象;解决策略;尊重;鼓励;体验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正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尊重个体差异,实施有效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热的话题之一。“学习困难”现象其实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数学学困现象?这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二、高中生数学学困现象的原因分析

数学学困生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学困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学困生。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学困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学困生。而且,学习困难也不是单纯以最终阶段的结果为判定标准,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进行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状态或某一方面的状况。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对不同学科及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的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也不同。

三、数学学习困难现象的解决策略

对数学学困生的帮助、教育与转化,是每一个中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以上成因进行分析,针对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我认为要转困、脱困可以从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逐步消除学困现象。

1.提高教师素养,准确把握教材与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要防止学困生大量出现,以及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地帮助和转化。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目标分层,提出不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努力实践新课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降低教学难度,加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减轻数学学困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实际上,很多学困生是在高一阶段产生的。对高一学生而言,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对数、幂函数)、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和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是较难掌握的内容,而且高一要学四本书,内容多、范围广,如果不降低难度,势必会造成大面积的学困生。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跨度大,主要还体现在代数方面从数与式的运算上升到集合基础理论、几何方面从平面几何的二维上升到了立体几何的三维。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跨越初高中的一个个桥梁,在教学中应更注重与初中的衔接,适当降低难度,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精”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旧引新、以新复旧,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参与,让学困生在课堂中不断体验数学

按照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保持20分以上的高度注意力,学困生可能更少。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每堂课可设计几个兴奋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体验数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作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由中上生一起指导学困生进行动手操作,由中上生指导学困生一起观察、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然后鼓励每个小组都由学困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在学困生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指点、鼓励,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4.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学困生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由挫折或失败累积造成的。让学生不断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可以消除学生心理中的数学障碍,树立学习数学的坚定信念。分层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采取分层次教学,将学生分成A、B、C三类,进行滚动式教学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大成功。但这只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思考,在同一班级、同一节课中也可以采用分层次方法进行教学。

5.加强个别辅导,重视落实数学双基

第6篇

一、生物学困生的现状

1.课前不预习

生物是理科,但是生物课本的理科逻辑比较弱,一部分同学上课的时候,经常抓不住本节课的主脉线,导致听课天马行空,抓不住重点,更抓不住考点。

2.课堂随波逐流

生物的有些章节非常有意思,例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跟我们的身体联系非常紧密,老师经常会举一些生活实例,但是有的同学上课只是听故事了,也参与了故事,课后却不知道这节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课后不复习

知识经过学习后,便成为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及时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对于有的同学,对生物课的学习依然停留在初中水平,即上课时学生物,做练习,下课之后从来不看生物。

4.一看就懂,做题就错

好多同学都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平时学习中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由于学习由低到高有三个能力层次:一是“懂”,只要教师讲解清楚,解题策略选取适当,学生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二是

“会”,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三是“通”,在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后,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解决其他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现代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是,采用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学困生的特点出发进行适合教育。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生物的良好习惯是:上课前先预习,晚上睡觉前先回忆,做题前先复习,讨论前先独立思考。

3.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深入辅导学困生

课堂时间有限,对于普通中学的生物教学,课外时间的充分有效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生物课本身学时就少,因此教师就需要构建高效课堂。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吸收消化的知识有限,教师若能每天坚持课外辅导学生,对学困生的转化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但辅导需要注意提高效率,本人认为课外辅导不是简单地给个别学生重复课堂的知识,而是针对当天的课堂反馈,出一些基础的题目让一些学困生完成,然后集中进行点评。当然教师的精力也有限,这时候可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小组学习形式,出题让优生来给学困生批改、讲评。

4.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都要关心爱护学生,作学生的朋友,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等等,目的都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可依赖的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5.采用“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扬,对于后进生来说,这

显得更为重要。对于经常被训斥、讽刺的学困生,抓住他们的一丁点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他们将会得到很大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知道“我能行”。主宰命运的是积极的心态,成功的自信。为了维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在上课时首先应该让学习的内容尽量简单一点、浅显一些,使问题通俗易懂,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思考,去动手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6.家校联合

家庭是学困生活动的第一场所,在父母的培护与教师的哺育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收获更多的希望。但很多学困生的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子女方略全无,我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块主阵地,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实现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通过本研究,力争纠正学生的学习现状,利用一线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直接接触,通过找学生谈话、讲座等,进行学法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先喜欢生物,再认真对待生物,最终迷恋生物。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生 学困生 合作学习

引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源于美国,合作学习的具体开展形式是分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合作学习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激发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初中生语文学习成绩。本文就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分析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数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共同探讨,共同学习,遇到困难共同解决,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功能。就初中语文学习而言,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就是将若干学困生与优生分成一组共同学习,在优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逐步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

二、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

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开展之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制定整体学习目标,比如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寻找最佳学习方法,让小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再按照自己的目标细分任务。具体做法是:合作学习之前明确讨论主题是寻找学习方法,然后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享自己的语文学习体会,之后由其余同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轮到下一个同学继续分享,每个小组5个人,其中优生2人,学困生3人轮流进行分享,使得每个同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确定适合所有同学使用的语文学习方法。

2.科学规划合作时间

初中语文教师组织优生和学困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有效把握合作学习时机,使合作学习发挥最佳效果。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讲解试卷的课程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很多学困生往往不能够发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优生和学困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优生能够帮助学困生指出错误原因,很容易帮助学困生发现错`的真正原因,此外,对于优生和学困生都解答正确的题目,由于解答角度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优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能够让学困生向优生学习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便于自己以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3.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优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也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合作秩序混乱,还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在优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充当引导者就足够了,让优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过多地干涉反而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可以让学习委员进行分组,根据语文学习成绩,每个学习小组安排二名或者是由学生共同选举二名优生为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每个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此后由副组长负责记录合作过程,整个过程由初中语文教师监督进行。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副组长负责统计,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提交给教师帮助解决。

4.优生和学困生要加强互动交流

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合作,每个同学不只是为了完成设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要加强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一组的优生和学困生的的互动来有效带动其他小组的互动,小组内需要互动交流,小组之间也需要互动交流,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学困生之所以是学困生,说明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多,碰到的困难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学习困难,以便其他优生和学困生共同探讨,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的时间为课堂时间的2/3,剩余1/3的时间留给小组之间互动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优生和学困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困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还能够促进优生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初中语文学习中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在于能够通过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方面,在合作学习之后,学困生都能够获得很大改善,这不仅在语文学习方面有利,同样有助于学困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玉红.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学周刊,2012(27):10-15.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学困生 成因 类型 转化

长期以来,初中学困生的薄弱学科主要是英语,致使学生总体发展滞后,本文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解决初中英语学困生的问题。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英语学科较难,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基础原因、策略原因、认识特点,等等。种种原因造成了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学习目的不明确性、学习方法不当型、学习习惯不良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了学困生的类型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学困生的相应的实践与探索。首先,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动力;其次,依据成绩,进行分层指导;再次,注意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指导学法,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

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初中阶段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学困生,而英语学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当然,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远非人们想象中那样轻松,也非朝夕之功,而是一项涉及转化起点、进展、略见收效、新起点螺旋式上升的长期系统工程。因此,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不懈的努力。但只要我们在学生及其家长的大力配合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上述的工作,解决学困生就将不再是难题。

1.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类型

1.1学科特点的原因。

现代语言习得理论启示我们:对于已掌握了某一门语言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词汇和语义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和语义知识的影响;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母语中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必然会以种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新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的习得。英语与汉语之间在发音、语调、语法、句式、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如英语是表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动词有时态的变化,而汉语的动词则没有时态变化,等等。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学习者难以自如地在截然不同或差异极大的两个文化氛围和思维模式之间转换,因而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所以英语学科的特点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1.2学生自身的原因。

除智力因素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构成其学习内驱力、毅力,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虽然这些因素不直接影响其学习成效,但它们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动力因素,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对任教班级学困生的形成进行了多年调查和分析,发现虽然同样是学困生,表现形式却迥异,自然形成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2.1基础原因。所有学科成绩都差,英语成绩也很差。这部分学生大约占我校学困生总人数的40%。他们英语学科成绩差主要是历史原因――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刚上初中时对英语重视不够,导致在学习基础上欠账,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他们开始分化,逐渐掉队,最后成了学困生。

1.2.2认识原因。英语学科成绩相对较差,其他学科成绩好。这部分学生约占学困生总人数的30%,他们往往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理轻文,偏科严重,总认为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就是“背多分”,不必过早、过多在上面花时间,考试前夕突击一下就行了。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不理想主要在于认识上的问题,其中男生占大部分。

1.2.3策略原因。部分学困生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视,在平日的英语学习中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或表现为英语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或表现为成绩始终无任何起色,这部分学生约占学困生总数的30%。他们进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班级、新的学习要求等不了解、不适应,又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凭着惯性思考和学习,虽然时间、精力投入多,产出却低,久而久之,就成了学困生。

1.3学困生的类型。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累积过程,必须不断地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掌握更多的词汇、句式句法、语法。只有扎扎实实地学,才能逐步提高。因此,要想学习好英语,必须首先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者缺一不可。概括起来初中英语的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3.1学习目的不明确型。有的学困生学习英语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出于无奈的选择,因为英语属于考试科目,不得已而学之;还有的是初次接触英语觉得“新鲜好玩”,他们学习英语多半是出于一时的热情。这类学生往往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随意,一遇挫折,就自暴自弃,丧失兴趣和信心,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1.3.2学习方法不当型。英语如同其他各科一样,各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不一样,学习方法自然有所差异。但有的学困生学习方法呆板、机械,不善于反思和调整学习方法,单词、句型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语言表达不遵循英语习惯,中式英语比比皆是,甚至以此为乐;有的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表现为学习无计划,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对英语学习食而不化,囫囵吞枣,导致理解慢、效率低。

1.3.3学习习惯不良型。有的表现为上课时注意点时常转换,思维时常“开小差”,听课效率低,日积月累,其学习成绩必然与习惯良好的学生拉开距离;有的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及时复习;有的惰性较强,没有坚强的意志,学习不主动,课内课外只是消极应付;有的作业自我要求不高,得过且过,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有的只做不用怎么动脑的抄写作业,碰到知识运用的内容就抄他人现成的;有的做错不认真订正,重复出错;有的不分析测验、考试的错误原因,对于问题或错题,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而是不断地累积,知识缺陷越积越多。

2.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与探索

2.1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动力。

热爱学生,不歧视每一位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对外语不感兴趣或缺乏信心,产生了听之任之,甚至是“破罐子破摔”和“无所谓”的想法。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坚持用“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的态度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可通过面谈了解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所产生的焦虑、失落等消极情绪并进行及时疏导,从而消除其畏难、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和强化学习英语的信心;把微笑带入课堂,不板着面孔上课,耐心细致,厚爱他们,尊重其人格,重燃他们学习的热情。

2.2依据成绩,进行分层指导。

教师对每位学困生症结进行全面分析与把握后,可把其分成三类,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如150分制,89―75分的划为第一类,74―60分的划为第二类,60分以下的划为第三类。对第一类,着重加强辅导练习卷、测验卷中的错题;对第二类,着重加强语言知识的梳理,理清语法知识;对第三类,则着重加强作业指导,除抄写类作业外,其他英语作业要求在校内完成,从不同角度讲解课堂内容,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另外三类学困生均需强化背诵、默写核心词。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增多练习的机会,逐渐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2.3创造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法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固化,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困生尤显重要。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导演,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避免教学时冷漠、无谓、无精打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困生在英语课上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容易导致其听课质量差、收效低。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丰富教法,使讲授内容丰富、生动、趣味,持续吸引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注意力。如在低年级每次上新课前,唱歌、游戏、抢答、表演等导入形式总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在高年级则用结合课文内容的电影片段等形式使他们对新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再如,在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学困难生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对答对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回答不完全或未答好的加以引导,绝不指责。这样有利于养成他们大胆开口的习惯,不仅能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喜悦,而且能通过提醒、补充,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和完整性,提高思维水平。

2.4指导学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得法,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习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学而得法、习而有方,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很多学生由于学法不当而成绩落伍,最终失去了学好的信心,变成了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教单词时,启发并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规律性的方法记忆单词,如用音形结合、词缀的办法;重视拼读、拼写的训练;通过音标组合的发音规律来记忆单词,等等。在此基础上,做好每天单词过关检测,在复习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时,运用AAA、ABC、ABB的归类记忆方式帮助他们整理、归纳课本中的动词时态,让他们做到问题天天清,单词周周清。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是前提。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内外与学困生交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深入细致地了解和分析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满腔的热情、极大的耐心和不倦的探索,关心、关爱学困生,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法,持之以恒,抓住主要矛盾,促使他们化外部压力为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他们做到有问必答,耐心回答,细致回答,多次回答。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好英语的信心、决心。但在转化的过程中,学困生在学习成绩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等经常会有反复,这很正常。因为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远非人们想象中那样轻松,它也非朝夕之功,而是一项涉及转化起点、进展、略见收效、新起点螺旋式上升的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不懈的努力。但只要我们在学生及其家长的大力配合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这项工作,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傅贵芳.中学生学业不良的评价与干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有效性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发展正常,但是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这部分学生。在当前教学中,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学教育大部分都是追求升学率,所以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现在的高中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习积极性不高,又加上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很多学生往往适应不了这种难度较高的化学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学习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学困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成为摆在我们每位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事实和责任。

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高中化学是继初中化学教育阶段的高一层次的教育。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所以很多学生难以应付繁重的课业量,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上比较松懈,缺乏高中学习的紧迫感,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不知如何学习,也不感兴趣,贪玩、课堂上精神不集中,得过且过,对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有的学生偶尔学到一点知识,只是一知半解,未能全部掌握,学习也是浮于表面,这种学习状态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这些学困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课堂的教学质量。

2.外部条件的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高中教学和学习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再加上化学学科具有深,杂,混,逻辑性、实验性较强等特征,对学生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而且高中化学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学生只是被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几乎没有交流互动的机会,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很多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连续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积累,使他们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的分化,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三、提高学困生在化学学习中有效性的对策

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真诚的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想要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深入地充分了解这个学生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指导他的学习。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心理。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欠缺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狠抓薄弱环节。

2.对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发掘闪光点,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如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对学困生和其他的学生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得学困生更加感到学习吃力,从而放弃化学的学习,化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仔细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这些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正确地认识自己,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醛的知识时,只要求这些学困生知道银镜反应的现象以及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现象,并且知道具有醛基的物质都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就可以了。另外,对部分学困生要想一两个月或辅导三、五次就能使成绩有很大的提高是困难的,因此要进行课后的分层辅导,帮助他们尽快地赶上班级的学习进度,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开口回答问题,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蓬勃向上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产生良性循环。

3.善于反思,及时做好课后的反馈工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及时查看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其次,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的变化,从侧面折射出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还要经常邀请同事或专家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评,多交流教学经验,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总之,在各科的学习中都存在着学困生,我们能做的就是慢慢地引导、转化学困生,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尽快地赶上班级的教学进度。但是完成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并对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以便更好地辅导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化学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背景;调查研究;转化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并且相继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旨在提高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初中教育处于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此也备受关注。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提出是初中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一部分学习语文吃力的学生而言的,这些学生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自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吃力,而且成绩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里,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做一定的探讨。

一、农村语文学困生形成的背景

1.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家庭原因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笔者的实际调查,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朋友都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任其发展,导致孩子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或迫于生计不得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则成为留守儿童,与知识水平较低的祖父母一起生活。于是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良好的帮助。这样的原因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较低,不仅不能准确地掌握初中语文知识,而且在一次次的学习受挫后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变成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文学困生。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失母爱或父爱导致性格上不愿意与人交流和沟通,无心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积极性,进一步把学生推向语文学困生的队伍。

2.社会环境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在学校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开设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营业性场所。但是由于农村地域的特殊性,一些黑网吧、KTV、酒吧等不适合初中生却又充满诱惑力的场所屡禁不止。加之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模仿欲,他们喜欢去模仿成年人去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年纪的事,例如,抽烟、喝酒、赌博和早恋等,想借诸如此类的行为来彰显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些不良的社会因素无疑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他们可能沉溺于其中,乐此不疲,对学习却拒而远之,望而生畏,最终使一部分学生彻底沦为初中语文学困生。

3.学生的自身原因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笔者认为学生个体对自身学习初中语文的影响是造成农村孩子成为语文学困生的一个关键原因。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及其家人的溺爱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懒惰不愿思考的恶习。怕吃苦、怕动脑、不思进取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本人对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另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小范围里取得一定的成绩就放松了自己对学习语文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找不到语文学习的语感与方法,从而变成初中语文学困生。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本质上是爱学习语文的孩子,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及技巧,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他们在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学习时间后仍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因遭受挫败而产生厌学语文的情绪,致使这部分学生也逐渐迈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群体。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的语文学习基础较差,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或者不愿意去请教老师及同学,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所欠缺的语文知识就越来越多,越来越跟不上语文老师上课的节奏,自身心理上的压力以及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会让学生更自卑,情绪更低落,最终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而沦为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实际调查

结合实际的考察,目前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数量是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几倍,这部分学困生的语文成绩长期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虽然这部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大,但是具体分析每位学困生的具体原因时,我们总是能够在之前第一部分的三个原因中找到每个人所对应的缺点。综合分析后,可以将学困生的现状归为以下几点: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没能学好语文,受到老师和父母的压力后逐渐对初中语文课程不感兴趣,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更有甚者演变为对语文老师的不喜欢,这些因素会严重阻碍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进程。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语文的基础较差,语文基础知识及语法知识还未能掌握,从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和分析出来的句子错别字与语法错误严重,这也会大大影响了他们的语文成绩。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导致其在课堂上不能紧跟着语文老师的教学思路去学习,加之对自己的课堂要求过于散漫,从而不能掌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内容,也不能学习到语文老师上课时所传授的解题方法与步骤,因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所以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符合老师培养的要求,也被划进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行列。

三、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正确的引导是转变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必要途径

由于初中语文科目知识面较为广泛,内容较为丰富的特点,学生在经历几次挫折之后就会放弃原先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加强语文学困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语文学好,让学困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机更加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把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交给语文学困生,以便让他们在圆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及技巧,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老师在讲解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可以鼓励学困生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然后老师再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不同,进而领悟诗歌朗诵的节奏及其技巧。当然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给学困生相应的鼓励与赞赏,可以让他们自己主动地站起来或举手示意老师发言。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学困生的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还可以让他们经常得到老师的点评,使语文学困生在老师的关注下和经常性的指导下获得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与技巧,逐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摆脱学困生的头衔。这一过程中需要语文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公正、平等的评价,更要让他们时刻感觉到语文老师一直在努力地帮助自己提高语文成绩,一直给予自己无私的关爱。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恢复学习语文的信心,更愿意去接受语文老师的指点,更愿意主动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2.爱的教育是开启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心智之门的钥匙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对待具有强烈自卑心理的语文学困生,我们应该用爱的教育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用爱的语言和爱的行动去拨动他们的心弦,进而让学困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曾经带过一位姓袁的学生,该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有些科目还比较优秀,唯独语文成绩极差。但综合该生各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该生学好语文并不是难事。后来经多方了解,经常受到语文老师表扬的袁某同学,在小学三年级时因生性活泼、话多好动时常违纪而被新换来的语文老师多次批评,导致该生对语文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主动放弃语文学习,逐渐步入语文学困生的行列。为了转化该生,作为其语文老师及其班主任,我决定用爱的教育去发掘该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主动与之接触,关心他的生活,关注他的学习情况,向他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课后不忘对他进行必要的辅导。最终,该生消除了对语文老师的抵触情绪,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扔掉了语文学困生的名号。他曾在一次题为《最难忘的人》的作文中写到:“感谢您,那个用爱叩开我心灵之门的语文老师;感谢您,那个让我再次感受到文学艺术魅力的语文老师;感谢您,那个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语文老师。”

3.激发学习兴趣是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内动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就像鸡蛋一样,从外界打破只是鸡蛋液,但是从内部打破就是生命。所以说,初中语文老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拥有自己学习语文的动力。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童趣》一文时,老师可以换种授课方式,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让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观察自然,认识自然,让他们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从而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面对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增无减,学习的效率自然成倍提高,学习动机也会更加强烈,学生记忆知识的速度也会相应加快,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会得到快速的提升,最终使语文学困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囹圄。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驱动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在合作,通过合作能弥补学生个人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方面的局限性,变“单枪匹马”为“人多智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既能消除同学们对语文学困生的歧视心理,又能帮助语文学困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还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一箭双雕,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近几年的语文教学,笔者都是把所带的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把语文学困生指派到特定的学习小组中,再指定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引领整个学习小组并帮助语文学困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各个学习小组都能找到适合本组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语病的辨析与修改”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根据本组合作探究的结果,以数学公式形式“两面性词+两面性词”“防止(禁止、避免、预防等)+肯定形式”等对某些语法知识及语病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如此直观形象的归纳总结,对于语文学困生,特别是那些偏爱理科的语文学困生来讲,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诱惑力的语文学习之旅。

5.赏识教育是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就是通过赞美、鼓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赏识教育可以变学生“要我学”的学习模式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最近笔者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与笔者聊到,当年刚进初中的她,语文成绩并不及格,但她的声音较甜美,朗诵技巧也不错。该生在语文课堂上,经常被笔者点名范读课文,每次都能得到笔者的表扬及同学们的赞许,后经笔者推荐其成为校园广播主持人和元旦文艺汇演主持人。该生大受鼓舞,立志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经过三年的努力,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重点高中。所以俗语说:“泥鳅要捧,孩子要哄。”不是没有道理的。“你的声音好美哦!”“你的思维很独特!”“你的知识面很宽!”“你说得很有道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语言的无穷魅力,多说几句鼓励性的话语去解救更多的语文学困生呢?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出现受到了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结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现状与实际教学的案例,探究了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策略,希望初中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让更多的孩子摆脱学困生的“头衔”,能健康、积极地学习与成长。

第11篇

关键词:个体差异;教学要求;两极分化;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85-01

对学困生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后,教师还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看到有进步,就应加以表扬;看到学困生遇到困难,就应多加帮助、鼓励,加强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合适的学习方法,解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

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同时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

3.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通过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学困生上课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和分心,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学困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袭作业,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精心设计练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积极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尝试练习,题目以基础题为主,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到强化、调节作用,并且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青少年,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

4.融洽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困生对哪个教师有好感,就会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就会提高。所以教师要深入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学困生感到我们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亲密朋友,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认可我们,进而接受数学这门课。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理解他们的淘气与天真,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从方式的选择,到难易的程度,都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并且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丝赞赏的微笑,每一个告诫的眼神都应饱含关爱之情,使学困生产生愉悦亲和的感觉,力争使每一个学困生的心境都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更有利于我们的课改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第12篇

下面结合九年级化学教学,谈谈我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部分学生。形成的因素大致有下列三方面:

1. 教学环境因素

一是初三学生与化学的第一次接触,稍不留神,学习懒散,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就有了学习负担;二是新学期刚开始有的教师在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环节没有进入角色,有些松懈,这样导致一些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没能引起足够重视,知识基础不扎实,对后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实验室的辅助工作跟不上,许多绪言中的趣味实验、探究实验和分组实验不能得到真实体验,这样就使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的新鲜感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后续学习。

2. 家庭及社会因素

一是有的学生结交社会闲杂人员,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甚至有参与打架斗殴现象;二是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三是父母离异现象,孩子不能得到父母全面关照;四是孩子跟着爷爷和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溺爱孩子,使其养成许多坏习惯;五是有的学生父母没什么文化,却成了生意上的暴发户,学生成了富二代,在物质上比其他学生超前消费,只顾吃喝玩乐、追求时尚,他们的心态是:读书不是唯一出路,成绩虽不好,有父母金钱为我铺路,这样的学生会给班风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六是有的学生家中学习环境恶劣,父母不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还以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如抽烟、酗酒、打麻将、玩低级趣味游戏,结果孩子往往无心学习,最多混个初中文凭。

3. 学科因素

化学具有文科特色,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很多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其实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扣一环,所以一旦形成某个薄弱知识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二、转化化学学困生的对策

由于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导致化学学困生有所不同,因而我们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 对智商不低但很聪明的学困生教育教学对策

这类学生以男生居多,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少,故长期积累起来,使成绩不理想。教师一旦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成绩就会很快上去,就可以摘掉学困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激励,如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不但能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对自己更自信,更坚定了“我能学好化学”的信念。二是教师在课外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让他们喜欢化学,主动在化学上投入精力,还要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将成绩提高上去。三是一般初中学生都有表现欲,可任命多个科代表、兴趣小组长等,要利用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不要吝啬表扬。

2. 对偏科而导致的学困生教育教学对策

这类学生并非智商低下,因为他们并不是所有学科都学不好。可能由于化学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原因,导致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也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总之他们学不好化学。那么教师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方法,如怎样观察分析课堂实验,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笔记,课后怎样复习等。若由于化学教师的个人素质与个人魅力原因,那么教师就得寻找自己的原因,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增强课堂语言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

3. 对智商不足的学困生教育教学对策

这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累积太多,造成自卑心理,导致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这类学困生的转化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4. 对动力不足的学困生教育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