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2-07 18:3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第1篇

为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将结合学校实际和自身情况,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充分发挥处教师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能,切实完成好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工作,多听课学习、课前备好课,全面优化教育教学管理。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要本着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总结并反思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学生情况分析,有针对的对往后工作争取更加完善,发扬以往的优点,尽可能弥补之前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好自己的学生做好准备。依据学校工作计划,我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抓好教学常规为辅,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坚持"塑班风,促学风,展个性,提质量"的管理思路,以促进学生形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依据学校各处室工作安排落实到实处,其次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教师无私奉献、乐于学习、乐于从教的工作态度。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突出以深化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对教材、课标的驾驭与处理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效率提升;以加强常规教学为指导,寻求教学质量的突破、教研特色的突破;以树名师、抓骨干来带领教师成长;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展示教师风采。

二、工作目标:

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再接再励,在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前提上,提升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成绩。我会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从抓常规管理、抓教研教改入手,力求实效、狠抓落实,完成教务处各块工作,并更好的落实到学校各块工作上。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转变教育观念,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开足开齐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在教科研工作中以优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以完善教学评价为抓手,切实把平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几个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检查考核、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提升班风学风的培养、培养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等。

三、主要工作:

1.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了解学生是否存有辍学倾向,及时落实并做好家访劝学工作,结合乡(镇)和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控辍保学工作方案,依照工作方案扎实有效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到校日报制度,让学校辍学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

2.重视教学研究,抓好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开展学校的教研活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将问题解决在平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工作岗位及课程安排,做好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分配和落实到位。加大平时的常规工作检查力度,随时检查教师的到岗情况、尽职尽责,做好检查记录,总之要不遗余力地将教学常规工作抓得实在有效,让教学常规在全体教师心中有足够重要的位置,认识基础是备课,重点是上课,落实是辅导。

3.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抓好午晚休纪律,抓好各班班风班级,保证好学生睡眠质量,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效率;抓好课堂纪律、安全工作排查,保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从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

4.配合学校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使之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保证每周收假第一次班主任会议的本周工作任务传达,班会课的执行和效率保障,针对上周情况总结和反思,班主任之间的团结协作。

5.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抓好教学进度,提升教学质量。做好课前一分钟,提前一分钟进教室清点学生人数、做好上课准备,维持好课前及课上纪律,抓好年级教师教学进度、备课、听课、工作纪律、作业批阅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6.开足开齐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来开足开齐课程,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多渠道开展课外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

7.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研水平。抓好课程标准的学习,学校制定学习计划,有序组织自学、教研组学习、备课组学习等,学完后学校自制试卷组织教师进行测试,并把测试成绩上交到中心校教务处备案;抓好教材的学习,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材,抓实备课的质量,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教案书写要规范实用;抓好试题命题研究,收集近五年小考试卷,各校组织相应学科的教师做题或者统一测试,研究试题命题的依据、类型,梳理知识点,掌握教学的重点和考点。抓课题研究,改进教法,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各校要设置组织机构,精心设计组织教研活动,认真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本校有序、有特色,可推广的教研模式。组织教师撰写优秀教学设计及制作课件,编写优秀教学设计集及课件集,积累校本教研材料。

第2篇

一、教师个体层面

教师个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教师个体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呢?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不管是愿做“越老越香的南瓜”的朱照红老师,还是被NFTE带来职业幸福的刘瞳老师,还是怕落伍的商联红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有一份强烈的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正是这种需要和意识引导着他们走向成功。因此,教师个人要具备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要不断自觉地发掘各种机会与条件,以获得自我专业的发展,真正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

其次,教师要制订自我专业生涯发展规划。专业生涯发展规划给出了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导航仪。刘瞳老师从2007年第一次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到2012年获得全球优秀创业教师荣誉,无不体现出其生涯发展设计的轨迹。教师设计与制订生涯发展规划要注重三个环节:一是要充分认识自我和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环境;二是要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三是要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执行。

第三,教师自身的努力在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自身的勤奋与努力,这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需要有意识、有规划,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勤奋与努力。靖江中专教师群体里已有多个成例。

二、学校管理层面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有责任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逐步凝练出自己的师资培训文化。

首先,要系统设计教师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是学校师资培养的蓝图,其目标要同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同教师生涯发展相结合。要把“名师工程”、“双师工程”、“青蓝工程”纳入规划目标,使每一位教师既有长远发展目标,又有阶段性发展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其次,创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形成一套激励与督导相结合的师资培训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二是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师资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三是建立一支名师队伍,发挥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四是创建相互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氛围,为问题探讨、观念共享、互助学习提供保障。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当师资培训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变成一种师资培训文化。

第三,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生产实践。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培养的难点在于其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学校要敢于放手让专业课教师投身到生产实践中。一般的教师要以实践的形式到企业考察调研、顶岗工作、学习技术。有能力的教师要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搞产品开发,做兼职技术顾问。再有能力的,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搞产业,以更好地带动专业的发展。专业课教师只有投身生产实践,才能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政府行政层面

这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方面起着顶层设计的作用,重点任务是创新制度和机制,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实施素质提高计划。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建立教师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机制,把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基本资格条件;规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任教前必须获得必要的实践技能,必须具备企业生产实践经验,或者取得由权威机构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3篇

一、教师在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职前期、入职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笔者从学校的角度,对入职期与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进行阐述。

(一)入职期教师专业发展

入职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能走多远。刚入职教师的特点对工作充满激情,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在经验、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方面比较欠缺。一般的入职期即从参加工作到成长为合格教师大约要经过三至五年,在这个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一般从以下几点入手:

1.寻找优势制造成功,形成初步的专业态度。入职前,师范生看到的都是优秀教师的光环,缺少对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内容繁琐等困难的预见,所以,入职期的教师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建立克服困难的良好心态。同时要在教学尝试中寻找自已的优势,哪些方面有可能让你取得成功,就要积极地去尝试。要学会选择,学会判断,给自已制造一些小的成功和感动,积累自已的“第一桶金”,从而保持工作激情,并把对工作的激情转化成理性的热爱,在工作中形成一种专业态度。

2.理论回归实践,建立符合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教育理想。原来所有的理论知识是笼统的,没入职之前,这些理论只是一些不同形状的骨架,经过实践后,这些骨架才能在头脑中变得丰满。这时要给自已设计一个蓝图,描绘一下未来成功的自已,自已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忠诚教育的原则是什么,教出来的学生具备什么素质?这样初步形成自已的教育理念,建立起符合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理想。

3.拜师提高实践能力,锻造合格教师。入职期实践能力的提高,拜师很关键。找到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为人热情、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指导自已的教学,是快速成长的捷径,这就是所谓的师徒结对。新教师每周都要和师傅互相听课,对于课堂中导入、提问、观察、调控、小结等各项技能都要灵活地运用。这个时期可以将不同的技能设定计划逐个提高,也可以多找几位指导者。比如这个月重点和这位老师学提问,下个月重点和那位老师学导入等。新教师要快速融入到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教师成为合格教师。

(二)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

进入成熟期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自已在某一方面的成功,要理性、客观地制定专业发展整体规划,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根据自已的教育理想,设定长期和短期规划。这个时期的规划就要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全面制定,设定不同时期要达到哪些目标,在不同时期完成哪些对自已非常重要的关键事件等。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客观进行自我评价,理性分析优劣。现在国外一些教育部门和我国一些私立教育部门,比如学大教育、新东方教育等,都有关于教师评价的专业化软件,由系统进行问卷,进而测出个人的优势与不足,这也是义务教育专业发展测试的趋势。目前中小学教师一般按照源于台湾的swot分析,对自已的优、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分析并与其他教师单项比较,从而正确认识自已。每个教师都有自已相对擅长的一面,而一般情况下,教师经常看到的都会是自已的长处。自我评价就是让教师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方面和专业能力方面逐一去分析自已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从而正视自已的不足,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想要提高的愿望,做到有意识地发挥特长,取长补短,稳步提高。

2.制定个人发展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增强自我效能感。班杜拉(A.Bandura)在其教师效能感研究中强调:“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和信念。”有专家称现在不再是“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而是“行动才有结果”的时代。因此,制订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教师轻松地完成看似艰难的任务。一般长期规划设定到五至十年,短期规划则是一个月、一个学期或一年,根据内容具体设定。长期规划和学校愿景结合起来,短期规划目标不要太高,要依据“最近发展区”制定可行的规划。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会让教师不断产生一种自我效能感,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读书规划,长期规划是在五年内读完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皮亚杰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二十本书,写六万字的读书笔记;短期计划就是每年读四本,每学期读两本,每本读书笔记三千字,还可以再缩短到一天读多少页,写多少字。看起来比较庞大的工程,分解后变得只要稍微坚持一下就能实现。教师定期回顾自已的行动,会发现有很大的成果,自我效能感就会大大增强,从而促使教师不断进步,走进优秀教师的行列。

二、学校创设教师自主发展的外部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校的文化和学校的管理,学校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那么,学校如何创设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校建立愿景文化,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学校建立起美好的愿景文化,让教师从教育的核心理念、办学宗旨和使命、师生发展目标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的规划等方面,感受到学校的美好的前途,而自已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并希望借助于学校的发展,创造自已美好的未来,将个人的目标、价值观、使命感融入到学校的愿景当中,促使教师主动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个人专业发展的愿景规划。

2.学校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专题化管理,实现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有序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行为,但是想要达成教师专业发展却一定要依靠集体的力量。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个人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要想方设法让教师感受到合作带给教师的幸福,给教师提供让合作生长的土壤。教师的工作有很多共性的地方,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能够减轻教师负担,因此,把教师备课、上课、听评课、反思及校本课程开发等常规工作设定为不同专题,由年级组或学科组统一进行管理,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这实际上就是把教师个人工作时刻放在了集体当中,以整体的规划促进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有序提升。

比如,在集体备课中将计算教学作为一个专题后,所有数学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这个课题中,各个年段的数学教师都来研究计算教学的本质,在实践中关注什么,怎样实施,并且都要围绕计算的专题进行课堂研讨。通过理论学习得出结论:无论哪种计算,都要把握好算理,灵活采用计算方法,各年段教师再根据自已所教授的年级,做关于计算的研讨课。在共同研究中,无论新老教师,都会用比较高的站位去实践,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3.学校建立开放式评价考核制度,促进教师间竞争与深度合作。对于中小学校管理者来说,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如果借用哈格里夫斯关于教育改革的三维评判标准来衡量教师合作之于教师发展的价值的话,可以说它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有长度,因为它注重教师持续发展意愿的激发、强化与能力的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二,有宽度,因为它关注的是超越教师个体发展的教师集体发展;第三,有深度,因为它强调教师发展与学校教育革新改善的一体化。没有教师合作文化的深层次支撑,任何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革新改善都将是表面和临时的。开放式的评价制度,让教师参与每项常规工作的考核与管理,教师要进行自评、互评,表层是在检查别人工作,是教师之间的竞争,深层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处在集体中,就会产生一种被集体认同的需要,教师经常处于自评与被评的状态下,要不断的否定自我、完善自我,进而超越自我,才能保持在集体中的地位。因此,开放式评价考核制度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进行不断完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理念。

第4篇

一、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教育战线的一线战斗员。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直接阻碍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明确培训目的与任务,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加校本培训力度,让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教学上。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的工作,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争取培训名额,努力让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的积极性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形成校领导、骨干教师、教师、学生共建的新课程文化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教研工作效率。加强教学资源共享。

新课改是一个创新过程,学校教研应建立一个制度完善的科研领导机构,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发挥教研的领导作用,提高教研的工作效率。加强教学资源共享,鼓励让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交流。并积累、分析、研究、总结经验。让可行的理论进行升华,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从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班主任工作,加强三教的互补性。

班主任是学校核心部门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特殊地位要求班主任必须把指导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因此学校的领导大力抓好班主任工作。善于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提高机会增加培训力度。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与责任感。努力创设班主任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促进班主任的成长。加强三教的互补性,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① 学校教育应视当地的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普及程度。结合地方的传统与优势。大力发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开发或选用合适的教育技能,做好学校教育。

② 有目的,有计划地作家访工作。通过形成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③ 理清社会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逐步获得某些必要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良好教育关系。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中,按照新理念与新思路, 使学生发挥主体性,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尝试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加强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流畅性、严谨性。进一步鼓励学生在思维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转变领导角色,加强合理使用人才资源

新课程是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资源的开拓者、教学手段的创新者。因此学校领导应转变领导角色,克服官本位的思想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少一些指令性的东西,多一些指导。让教师在宽松的环境里。去学习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并渗透到教育教学上,鼓励教师发挥出创设性的。

思维,去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并应用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合理使用人才资源。

校领导则给教师提出更高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组织活动,换位思考、多启发多引导并合

理调动教师同时善于适当的减轻教师的压力,发挥出教师自我的特色,实现教师在多元

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者。

不辱使命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山西省永济中学 刘彦学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也必须有能力关注青年教师发展成长,因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方针要靠教师去贯彻,教育思想要靠教师去传输,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活动都必须依靠教师来完成,可见教师队伍的强弱对学校生存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再者、教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领路人、导航灯、教师会有“以素质提高素质、以品德熏陶品德、以人才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同时,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时时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不勤勉好学,与时俱进,势必会被历史淘汰,看来教师专业发展又有深厚的现实意义,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我主动要求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从策划到实施,从理念到实践,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教师队伍各种素质明显提升。我认为要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做好下列几件大事。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组,组织骨干人员负责指导制定实施方案,督导教师个人专业规划的实施进展,真正让规划变为行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工作组对已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合规定者,将要求其重新修正。

3.对新分配大学生和从外校新调入教师组织学习,指导其按规范制定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4.假期教师培训时要安排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生涯设计的专题讲座,使所有教师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5.规范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真正让规划人人关注,条条落实、起到提升教师素质、启迪教师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6.每学期结束,要求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以利再战。

7.每学年根据教学实际组织一次经验交流表彰大会,由先进

年级、先进个人介绍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典型范例,指导激励所有人员积极参与,长足进步。

8.教师专业发展要树立“五心”,过“五关”抓“五点”。

通过专业培训,要使每位教师树立“五心”。

①良心:要有教育良知,不误人子弟。

②实心: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

③爱心:爱岗、爱业、爱生、爱校。

④静心:不浮躁,坐好学,做研究性、哲学性教师。

⑤雄心:不言输,争第一。犯其至难,图其至远。

通过发展道路,要使所有教师顺利通过“五关”。

①思想品德关:爱岗敬业、尊重学生、自尊自爱、遵规守纪、

严谨从教、一心扑在教学上。

②教学技能关:厚积成雄,博览做精,夯实底功,与时俱进,

练就一身硬本领。

③教材教法关:吃透教材、深钻细研、把握尺寸,见贤思齐、

做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④教育管理关: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发扬民主、爱生善诱,以管理促教学。

⑤教育科研关:潜心教改,致力教研、移植创新、从小做起,

树立科研也是生产力的观念。

教导处拟定教师典型成长路,抓紧“五点”。

①从教学模仿开始,集名师之经——成长的“着力点”。

听课、参观、拜师,上网不乏为好的举措。

②从读书开始,取他山之石——成长的“发展点”。

读好书,常读书,厚积薄发。

③从合作学习开始,大兴研究之风——成长的“契入点”。

同行互动,相辅相成,帮携成长。

④从教学反思开始,积优累经——成长的“充气点”。

多思考,常总结,日积月累,定会成功。

⑤从双研开始,让双研反哺教学——成长的“支撑点”。

教研、教科研是教育理念素养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中介和桥梁,肯定是教学迈向现代化的原动力。

9.为规范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科研处拟定规划之大框架

①首先应该明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从内心认为应该认真制定,与个人生涯价值息息相关。

②要有个人奋斗目标,二年胜任,五年达优,八年成家,要有做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的雄心壮志。做学生、家长、社会自己满意的老师。

③要有基本技能、学术研究、创新发展诸方面实实在在指标体系。

④要有完成指标体系的具体得力措施

⑤应有自己实施过程的评价方案和阶段性总结,以完善自己的规划。

10.从08年秋季开始,我校荣幸承担山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为此在教师专业规划中也需要突显如下几点:

①积极主动承担学科课改实验

②参与校本教材编写,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生选向,做到要什么,学什么,就选编什么。

③主攻专业,兼学多样,要做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不拘一格,培养各种有用人才。

11、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三个途径、三样对话、达到三种成果。

专家引领:理论与实践对话,成长达标。

同伴互动:同行与同行对话,成才优秀。

自我反思:自己与自己对话,成器名家。

总之,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真正让教师一专多能,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职前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可以说,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不会取得成效。从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角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范生从进校学习到毕业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过程。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职前教师教育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然而,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职前教师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学计划的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不匹配,实施的专业发展途径偏窄,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发展的意愿等。所以,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亟需改革,需要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使信息技术职前教师发展取得实效。

一、改革课程设置。适应教师专业发展

叶澜教授在《新世纪教师专业索养初探》一文中提出:要建设一支能胜任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重任的新型教师队伍,必须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深入研究对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但涉及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论文在逐年递减,涉及教师在职教育阶段的论文却以较大的幅度在递增。这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前与职后及其不平衡。没有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脱离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缺乏科学发展性,这体现在教师培养方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师观去设计,或者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移植其他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忽视地方经济和资源优势,忽视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脱离基础教育实际;有的则是采用公共教育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教学法+教育实习的模式设计教学计划;过分偏重信息技术专业学科特点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性的问题,课程结构比例不尽合理等,致使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素养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所以需要研究和改革课程设置,更好地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科特点。以促进职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应用地方经济和优势资源,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建构培养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能力、教育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新课程体系。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应把其作为一个系统,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设置,研究其要素即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之间的地位、结构比例和相互联系,处理好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特色性、应用性及前瞻性,从而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满足地方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的需求。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近期和未来发展。

二、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系统和完善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但我们认为,教学中培养学生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充分挖掘其教师发展的个人潜能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构建教师专业愿景,学生一入学就应对其进行教师专业愿景的指导,使学生尽早树立自己的教师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在自主发展中寻找体现自己专业发展价值的幸福点,从而产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要特别重视指导职前教师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其制订和实施过程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还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具有共性和个性化特点,其设计需要学习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及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找准努力方向,作出有效安排和计划,设计出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远景规划可以是抽象不具体的,但应该有实现其规划的具体的可实施的小目标,还应该结合学校、地方等具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与同学、老师、专家和家长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持续的反思和动态的规划。关于职业规划可以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

2.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如导入、演示、指导、提问、分组活动、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和补救等技巧)和教师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能力)。

3.教师的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如学者型、艺术型、社会型等)和专业自我(如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的阶段目标主要包括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实施的目标和入职后才可实现的目标。而“学习”则是贯穿发展规划始终的也是终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现代教育发展观。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合理地规划和有效地调整规划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潜能和努力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师形象和教育愿景,向更高层次发展,并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其中体验其五味人生,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这里的至真、至善、至美是体现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把其升华成人生境界。

三、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信息技术职前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然而教学中又是问题最多的课程。首先是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匮乏,二是教师在把握学生学习内容和形式要么偏重于理论知识,忽视教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要么抛开理论知识的学习。纯粹训练教师基本功。此外,脱离基础教育,没有与新课程联系起来,不走出校门深入地方经济和中小学的教学实际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建设,开发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需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教学模式,使其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基础理论、先进的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设计实践、课堂教学实践等,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还应拓展教学时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中小学课堂资源,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发展空间和拓展课堂教学。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教师素质训练周活动,并把周活动贯穿于教学论课程的始终,活动内容主要是教师技能训练和教学能力培养。小组活动开展的成效可通过课堂上进行活动交流和评价,并建立小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及评价记录档案,指导小组开展活动,使其真正取得实效。教学中强调实践性,倡导“做中学”的同时,通过活动交流、评价、指导、小组活动总结和反思,上升到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笔者教学中采用这种小组活动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探究性强,一学期后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教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教学中应融人鲜活的教学实例,使理论课教学从“抽象”走向“生动”,并把教学设计、试讲、试教、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整合起来,让学生亲历和体验教学实践,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理念。还可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论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培训,在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对职前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就是一个很有好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通过职前培训,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使未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岗前接受有关培训,具备就业需求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研究能力和水平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是职前教师将所学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得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教育实践形式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育实习,这种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所以,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学好专业课程,训练教师技能培养教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未来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主动创造教学实践机会,使教育实践多元化。如进行教育调研、教学观摩、模拟教学及教育实习等活动不断获得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6篇

关键词 专业标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31-04

1 前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全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纷纷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项目。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建设规范标准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新要求,而这些新要求的贯彻实施需要以一系列的研究为先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探索出科学的途径、方式与策略。

2 调查结果分析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外部条件与内部动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过程,既包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包括幼儿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过程[1]。《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

1)素质全面:专业的幼儿教师应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统一体[2]。

2)利用条件: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善于在幼教事业的“春天”抓住发展的机遇,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

3)自主发展: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从而提升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青岛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园长共200名(分别来自城市、乡镇、农村)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91%,具体分析如下。

1)专业理念落后,专业能力偏低。

①专业理念与师德。如图1所示,近八成的教师对学前教育工作持一种较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但据调查,在师生比失衡的情况下,近四成的教师不能做到关注每一名幼儿;近九成的教师能做到保教结合,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但五成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不能以游戏为主要活动。

②专业知识。如图2所示,有七成教师能够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开展保教工作,也掌握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保教工作的知识,能够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幼儿。据调查,青岛市幼儿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这说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工作比较到位,但还存在教育课程与方式的改进空间。有三成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太熟悉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及防范、救助的方法,这说明教师在职后培训中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其他在问卷中没有涉及的问题也应如此。

③专业能力。如图3所示,有五成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创设环境,支持幼儿学习、评价、沟通的能力。据调查,青岛市有六成以上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但近五成的教师没有资格证,五成以上教师在30岁以下,六成以上的教师为大专学历。这些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工作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社会地位偏低,工资待遇不高。如图4所示,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还没被看作一门专业。据调查,大部分被试群体的工资待遇处于3000元/月以下。

3)外在发展条件欠缺,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如图5所示,近四成教师认为幼儿园对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够,近五成教师认为自己很少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结合访谈,多数教师认为虽然幼儿园教研活动频繁,但缺乏理论提升、专家指导、高校的合作等。

如图6所示,有八成以上的教师经常改进幼儿教育措施和方法,但只有两成教师为自己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据调查,青岛市近三成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六成以上教师没有职级,这说明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性。

3 对策与建议

《专业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唤醒功能[4],但要完成这一功能还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分担。

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规划和制度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就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身份编制、培养培训、职称评聘等作出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同时,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应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幼儿师范教育经费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专业;建立一批规范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和能力水平。

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推进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

1)明确统一目标。根据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幼儿教师教育可划分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是连续的、相互联系的,又是有区别的。职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掌握综合知识、多元能力,主要由幼儿师范院校承担。职后培训应结合教师本身及幼儿园乃至整个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是一个不断调整、适应、提高和加深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教育应多方协作,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和幼儿园、名师和专家等的优势,并根据教师成长的不同时期确定目标开展教育[3]。

2)合理设置课程。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应该相互衔接,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对于职前培养课程,幼师院校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层次,结合社会需求、学前教育发展形势等外部因素及时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同时,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非师范类毕业生补充到幼儿教师行列中,资格证考试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后培训课程应该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设置课程,要既符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既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又要做好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前后衔接,避免盲目培训和资源浪费[3]。

3)探索多元实践。对在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幼儿师范院校应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延长见习、实习时间,并将实习教学化,成立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对在职幼儿教师而言,幼儿师范院校作为承担幼儿教师培训任务的主体,除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理论课程外,还应提供在不同幼儿园“挂职”的机会,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对幼儿师范院校而言,有效将职前、职后实践模式统一的途径是校、园合作,协同育人,学校和幼儿园从不同的侧面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

幼儿园:多措并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1)提供专业发展的环境。

一是建立本园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包括教师简介、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自我学习进展、参加园本研修情况、参加培训情况、个人教研成果等。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显著成果给予奖励,并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是构建共享平台,可以是面对面的集中沟通共享,也可以是借助网络技术的在线沟通分享。

四是启动阅读工程,通过园内与园外相结合、自读与导读相结合等形式,将读书与教科研相结合,助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4]。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一是开展便捷式班本教研活动。引导幼儿教师以班级为基点进行在岗学习,这种教研以班级为活动场所,以班级经常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内容,以班级师幼互动合作为方式,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开展常态式园本培训活动。首先,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观摩、评析、跟踪教育活动,进行深度教研,努力打造园本特色;再根据教研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荐专业文章让全体教师有目的地研读,深化园本特色。其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采用行动研究法,全员参与,在专家的合作下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4]。

幼儿园教师:自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应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幼儿教师应在终生学习过程中,拥有先进理念,具备综合知识,掌握多种能力 [5]。同时,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能力。

一是对幼儿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专业的幼儿教师能够觉察到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和变化,并能通过活动的组织使幼儿活跃起来,并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去。

二是对幼儿教育经验的自我反思。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笔记、观察记录、教案书写、课题研究等途径和方式,对自身的教育经验加以自我反思,从而把握幼儿教育教学规律,得到自我发展。同时,教师在取得一定的幼儿教育经验和成功后,还要对幼儿教育经验进行继续反思,避免出现停滞性的“高原现象”,促进自身可持续性专业发展。 ■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12(7):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S].北京:2011.

[3]张根健.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特征与构建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36-44.

第7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校长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49-01

校长与教师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校长的管理策略与教师的行为对教师实现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实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整合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整体发展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在小学阶段,由于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受教育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由于年龄较小,情感、认知、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没有定型、对任何外在的事物存在好奇心与期待,并具备某方面的潜在特质,因此,小学阶段的学校发展规划应该体现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体现一种个性化的培养思想,即全面加特长的办学思想。如某些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学校应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音乐特长教育,开设音乐班;某些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学校应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计算机教育,开设计算班等。要达到这样的教育要求,必须整合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专业教学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胜任该层次的教学工作,而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也由此有效地将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

二、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关键环节,校长应该结合本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具备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课程。目前, 小学阶段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如果学校只满足于这些课程,则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开设校本课程。如我校有优秀的漫画教师资源和规模巨大的生源,很多学生喜欢漫画, 开设漫画课程就具有强烈的校本特色。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课程教师有兴趣教、学生有兴趣学, 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内容方面找到了契合点,充分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进而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了教师的学习动机,教师也将在教学中不断得到发展。

2.课程实施

小学校长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主要任务是依据目标规划教学计划,并带动学校成员落实教学目标;统合协调课程与教学事宜,均衡安排师资,确保各科教学正常进行。在目前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 语文周课时为6~8 节, 数学周课时为4~5节,英语周课时为2~3 节,一般安排在上午,其他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周课时为2~4 节,且一般安排在下午,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 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整体得到重视、得到发展,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在课程实施方面则体现在不仅要在量上保证实施教学计划,还要通过课程的质和量、以及时间的合理安排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所谓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从概念上来说,要把握团队必须做到3 点:一是团队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团队成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三是团队成员能够相互协作。教学团队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体现在建立教学团队的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

1.建立教学团队的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培养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阶段的发展规划应该是一个体现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规划, 体现个性化培养思想的规划,教学团队的长远目标应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而短期目标应是实现长远目标的具体步骤。小学阶段现有的教研组就是教学团队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其短期目标应该是打造一支校级、县区级、市级、省级以及全国既具有学科特色又体现学科整合、既具备教学技能又具备研究能力、既突显教师个人特性又充分体现相互协作的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所谓专业技能是指某一群体具备某一领域的特有的一种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则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培训内容可分为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培训,具体表现为学生身心特点方面的教育心理学培训、新课程观、新教学观的培训以及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知识的培训; 培训形式可分为学校内部与学校外部的培训,学校内部的培训主要体现在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的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学校外部的培训主要是“请进来”、“走出去”, 即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校讲学、做课,组织教师到全国、省市级示范学校参观学习等。

(2)教师自我学习

如果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途径,自我学习则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内在的动力源泉,教师自我学习的方法很多, 有两点至关重要。

第一, 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提到阅读,很多教师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就是教师,以前所学的知识足以应付日常教学, 不愿意主动阅读相关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殊不知阅读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阅读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更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

第8篇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有两句话大家很清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引路人。什么是高素质专业化?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这十六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搞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是一条主要途径。为此,《刘希平同志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启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质量根本在于教师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根本在于教师水平。哪个地方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肯下力气、下大力气,哪个地方教育发展的潜力就会更大,未来就会更美好。在提高教育水平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步地抓教师培训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抓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才可能达到目的。靠抢夺好生源,那只能是暂时的,只有全面深入持久有效地抓好教师培训,才是根本所在。”因此,搞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对当前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全面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

二、要把握好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里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面实现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认定标准》中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五项为一级指标,实际上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方针。因此,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必须朝着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注意科学性。科学性可以解决二个问题,一是确保我们做正确的事;二是确保我们把正确的事做正确。那么,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呢?

1.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安排教师培训工作时要合理,要向农村,向薄弱领域、薄弱学科倾斜;结构要全面,既要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又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培训模式上要不断完善,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做好内外协调工作。既要重视内部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想方设法增强协同力;又要重视与省教育厅师范处、市教育局、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各中小学校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形成上下协同的工作局面,把工作做好。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既满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又能促进今后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处理好长远与眼前的关系,重视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要重点做好培训内容的确定和授课教师的聘请等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实际上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就是要求把所处理的事物看做一个系统,既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整体出发把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加以处理和协调。因此,我们要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要统筹安排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相关工作,突出针对性、有效性、竞争性和选择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即《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及本校在职教师个人成长计划、需求,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各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任务与要求,按计划实施好本校的校本培训,统筹部署各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要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和个人成长需求,认真制定个人5年成长规划和年度学习进修计划,按时完成报名、培训和考核等工作,服从任职学校的总体安排;各学科研究小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需要制定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各年度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年度和一周期的专业发展培训任务。

四、要总结经验,研究对策

第9篇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976年,美国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n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的概念,这标志着教育生态学的正式诞生。教育生态学是一门交叉的边缘学科。它把教育和生态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和目标,把教育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探究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师不断与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通过对物质流的利用,对能量流与信息流的选择性传递摄取和智能流的富集,走向不断发展与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放眼于教师的成长环境,探讨教师与其生长环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考虑的是教师所处的生长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这一观点强调,应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关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社团、背景、合作和文化的教育生态取向,从文化、组织和制度层面研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学校组织的重构、网络平台的搭建,为高校教师提供理想的生态环境,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一)根据教育生态基本规律制定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育生态规律是指依据生态学基本理念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部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基本规律。其核心问题是把握教育生态平衡,从根本上揭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实质,推进教育发展,形成从教育生态系统到群体、个体的竞争机制,促进协同进化和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这一基本规律启示我们,要从国家层面对我国的高校教师队伍现状进行总体把握,从教育内外部平衡这一角度找准与国际先进高校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现实出发,制定战略性、方向性明确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这种规划要力避宣示性的大而不当,要力避在国家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其地位的无足轻重,要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和前瞻性。各高校要根据各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既为培训高校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也为高校教师自主提高、终身学习提供教材式的具体指导。这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千里之行”的基础。

(二)营造和谐、有利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

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聚焦在一个动态的、宽广的教育生长环境中,重心放在教师与其所处的生长环境中各因素彼此间相互协调、融合和交互,以获得其专业上的成长、进步和成功。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关注教师与其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和影响,注重综合平衡,系统关注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使得教师积极、健康的成长。从教育生态学宏观的角度看,良好的氛围和适宜的教育生态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在肥沃的土壤中自由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减少自身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提高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外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给予更多的生态关怀,从资金投入、设备更新、教学条件、教师工作环境、教学环境、领导控制、奖励机制等方面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一个民主、和谐、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成败的基本条件,也是改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和谐、健康、自由的教育生态环境能够使教师身心愉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三)遵循生态耐度定律,促进教师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耐度定律是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1911年,谢尔福德(Shelford)提出“耐度定律”(TheLawofTolerance)。他认为“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能够成功地生存下来,必须要依赖一种复杂的条件全盘地存在。如果要使一种生物消灭或绝种,只要对其中任何一项因子的性质加以改变,或将其含量予以增减,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之外,即可出现上述后果。”[4]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存在耐受性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当出现的影响因子超出耐受范围时,教育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换关系就会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和系统的失衡,造成教师对其环境的适应,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和消极的作用,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师系统可持续的发展。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在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制因子转化为非限制因子,保证教师对教育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保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平衡。

(四)摆脱“花盆效应”的束缚,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寻求教师专业发展

“花盆效应”也是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人为的非自然的生态环境,在环境营造上有很大的可塑性,需要人为地创造适合其生存和生长的适宜环境。花盆内的个体或群体一旦离开其赖以生存的小生态环境,就很难维持其基本生存,更不用说持续发展了。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是开放的,这样才能实现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要摆脱“花盆效应”的局限性,寻找开放的、适宜自身发展的生存环境。各高校应根据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其根本原则就是摆脱各种束缚,破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花盆效应”,让教师在宽松、民主的环境和氛围中寻求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团队之间、校际间和国际间高校的沟通与合作,开拓教师的视野,健全开放、自由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保持教育生态系统健康和谐发展,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强化整体效应,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10篇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接收新的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过程。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贯穿教师工作生涯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就目前而言,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和专业资格认定制度不健全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它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远程教育发展各方面的政策制度有待完善。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高职和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资格认定均有较为健全的制度。在远程教育教师职业标准和专业资格认定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制度,这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制度障碍。当前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资格认定基本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进行认定,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与远程教育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师的工作要求与职责也大不相同,不应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考量。由于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和专业资格认定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不是十分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领域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及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机构的开放大学,依然秉承全国电大系统办学的模式即“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分院———市级学习中心———县级教学点”,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教育办学系统里,不同层级间教师的分工与合作问题目前还没有厘清。现实中,从开放大学总部到分院,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既是课程管理教师又是专业指导教师,还是教学资源的制作者和提供者,还负责面授导学课,承担巡考或监考等临时性工作任务等等,老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各类量化的教学任务和各种繁杂事务占用,留给老师自己支配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往往忙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工作任务繁重,很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或进行学科专业研究。还有些是因为受招生专业变化的影响或受制于学校内部关于教师工作量的规定,不少老师往往要担任非专业的课程教学,有的经常处于课程教学变换之中,难以形成自己固定的核心课程教学,更谈不上做到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专业发展受限。

3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电大系统的老师参加普通高校学科专业方面的培训或研讨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学科专业的知识更新和理论前瞻方面有所欠缺,专业视野不够开阔,导致学科专业研究无法深入或难以找到研究的视角,专业素质提升较慢。即使是在电大系统内部,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之间的深层次专业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也不多,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的骨干教师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远程教育理论素质与技能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老师反映很有收获,更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够适时地开展,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参与学习。在教师进修和培训方面,针对重点专业(多年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和新开的招生前景看好的专业)教师的扶持和培养方面的规划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的进修安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教师仅仅为了“能够出去一趟”,没有考虑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或教学需要进行进修学习。

4教学团队建设薄弱在远程教育中,教学团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实训平台。教师通过教学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教学合作、针对问题商讨研究解决办法、团队成员的相互促进和启发,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的提升,也使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得到磨练,更能有效激励团队教师对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电大系统的教学虽然是按照各级电大“层层负责”的原则开展,显示出系统的协作,但远未形成团队合作,尤其是在资源建设和网上教学方面各电大基本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教学团队建设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后明确提出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在全国开放大学系统中建设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以教学团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建设,此举对团队中各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在开放大学体系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中,教学团队建设的日趋成熟及其有效运作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事物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于内部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最主要还是要看教师自身的努力。有些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受限于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有些教师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意识不强,尤其是在教学实践中,满足于固有的知识,教学只是被动地完成工作量的考核要求,觉得参加培训学习费时费劲,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够;有些教师学术研究意识淡薄,创新意识薄弱,对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远程教育教学理论缺乏探究精神,缺乏创新的眼光和视野,无法有效开展专业研究或教学研究。教师自身方面的种种原因,导致其专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二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管理机构的电大,应致力促进其教师成为符合职业特点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专家,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等,这些措施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我们应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加强教师培训学习,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自我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1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外部制度的保障和支撑。在当前远程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定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开办远程教育的院校(开展网络教育的普通高校和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电大系统)应根据《教育发展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采取政府的支持,促进政府层面制定和完善远程教师任职条件、考核评价和资格认定等方面的政策机制,为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指引远程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同时,根据《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要“办好开放大学”的良好契机,电大系统应努力争取政府对开放大学建设和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为促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进一步完善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中,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之源”,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高质量的教育将是空中楼阁。因此,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机构的电大或开放大学,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在开放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重视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在教师管理理念上,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能把老师当作一般的人事管理来对待,简单量化教师的工作和时间安排,而应承认并尊重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属于复杂劳动,专业积累性强,这种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有较多的时间自由度,要赋予教师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和创新课程教学以及推进资源建设以更大的空间;其次要完善电大系统内部的教师分类分工管理,按照远程教育的两大教学职能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完善主持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和资源制作与发送)、辅导教师(主要负责答疑、批改作业等学习支持服务)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让两大类教师专注其职,促进其专业发展;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自我发展要求,提升其专业发展的动力。

3多渠道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培训、学习和交流是促进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性举措。教师的培训应是持续性和终身性的,信息技术和教育以及学科专业都是不断发展的,教师要跟上教育发展形势并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或结合教育发展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就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电大应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鼓励校内外学术交流,组织或支持其考察学习电大系统、国内外先进的远程教育理念和成功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应重点培训广大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教学和辅导能力;二是完善新任教师的培训,帮助新进教师尽快解决角色定位问题,熟悉远程开放教育,促进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程进修、攻读学位、参加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的进修和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师参与外界竞争、提高业务能力的进取心;四是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考察学习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对一些远程教育取得典型成功经验的学校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可以使教师开阔视野,并能够借鉴其有效经验促进本校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快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教学团队的“老中青”相结合以及“传、帮、带”的合作机制,在推进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讨、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团队合作,可有效促进团队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开放大学全面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建设进程中,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学校教学改革工程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放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当前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大学总部(即国家开放大学)可按学科专业在全国电大系统师资的基础上组建学科专业教学团队,省级开放大学可按课程或科研项目在本省电大师资基础上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加快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搭建一个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平台,使教师通过教学团队能锤炼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并通过团队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促进远程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进而促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新教师 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伴随着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然问题,也是教师成长中最重要、最永恒的话题,英语教师,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是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一个热门而又永恒的话题。正如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1]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因为新课程的提出与实施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种种挑战,使高中英语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更紧迫。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指的是什么?

一、教师专业成长概念的界定

新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化是理解当今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如何将高中英语新教师及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促进高中英语新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本文论述的着眼点。

新教师: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师指的是高中英语学科的新教师(教龄1-5年的教师)。

教师专业化:教师是一种专业职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重要文献《学会生存》中指出了职业专业化的六大标准:专门知识、专门的职业道德、有较长时期的专业训练、有自并能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判断和决策、有组织并有行业滋生实行监督控制的约束、要终生学习[2]。国家教育部师范司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专业化做了明确的阐述,即“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3]。可见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技能、知识结构和育人能力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又被称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工作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知识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在,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升自身素质成为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即教师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成长策略探析

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需求,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发展贯穿整个教师的职业生涯,受教师自身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极深。我校英语新教师大多教龄都是1-5年,他们的特点非常鲜明,即英语语言能力较强但语言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性,并缺乏教育基础知识,渴望在教学上有长足的发展和较大的进步,但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且没有明确的方法,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不强,尤其是对教材吃得不透,重难点抓得不准,在英语教法、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研究方法通识知识上比较欠缺。基于以上分析,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学校层面,二是个体自身层面,学校层面主要是校本培训,师带徒模式,而自身层面是核心,也是本文要探究的重点。

(一)以网络和学校教育环境为载体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没有教师观念的更新,就很难有学生观念的更新。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成长尤其是新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要将其作为自己提高的阶梯,用新理念实践新教材,对新事物要满怀热情与信心,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正如叶澜等教育专家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说的“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对完美职业角色的探究和实践、思考与行动则对教育质量和教师生命质量都具有决定性意义。”[4]新课改体现的是新理念,所以教师要做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时时进行自我更新,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分析自己的优劣势,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并遵循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主的专业发展。

目前甘肃教师教育学苑、奥彭教师教育培训、各大教育网站、个人博客、微信平台、QQ空间为教师提供了无尽的资源,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源与载体,也是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新教师要经常关注这些网站,让这些良好的环境影响自己的情绪,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通过多渠道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理论内涵。积极探索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研究、了解、模仿、借鉴他人的专业发展规划,逐渐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更切实可行。

(二)以课堂为战场拓宽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课堂是教师应用专业知识的主战场,新教师要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使师生双方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与进步的喜悦。英语专业及其与之相关的知识是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是基础。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样才能不断更新和持续发展。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苛刻,但绝不会原谅教师的知识浅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师才有资格立于三尺讲台之上。中西方文化差异大,而教材中设计的内容则涉及中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人文、社科、风俗、历史、文艺、时尚等。高中英语新教师,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浏览外文网站,看英语电视频道,研读国外文学作品,听外国时事新闻积累各国文化知识,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真正领会西方国家的文化氛围及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付出与贡献的同时也在获取和发展,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即教学相长。课堂是教师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舞台,也是教师成长提高、不断壮大自己的舞台,因此,争取认真研究课堂设计教案,使自己的课堂有趣。设计的教案学习目的明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使学生要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并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会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时时想学。这些要体现在课堂上,可以说是工夫在课外,要应用以上策略,以课堂为载体设计自己独特的教案。另外,高中英语新教师还应观摩其他教师课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和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参加组内的公开课、首开课活动,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岗位练兵、优质课竞赛、大比武、录播诊断克等特殊的课堂,提升能力。当前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很多,且各具特色,高中英语新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背景及自己所任的学科特点,博览群书将这种成功教学模式的经验、模式、方法内化提升推陈出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合自己学生和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学生乐学的高效课堂”[5]。

(三)以教学反思为手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先生认为优秀的教师是教育过程与教育反思的结果。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成长,每一个教师教学的成长都遵循“实践――思考――改进――反思――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路径,而反思则对高中英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的内在机制。教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之后都要运用专业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调整,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因而反思成为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策略之一,这种策略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动专业化。这包括以“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的反思”为主的课前反思;以“突发事件,学生表情,眼神教学进程顺利度的反思”为主的课中反思;以及以“教后记与教学札记”为主的课后反思。课前的反思是高中英语新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教学思维流程的综合体现,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具体方案。因此,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整个教学程序预先做出行之有效的策划。课中反思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英语课堂是一个动态、复杂、交际、互动的场所,不可预知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教师就要时时注意,随时反思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课堂。高中英语新教师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比如:撰写教学日记或教学故事,写教后记,建立课堂录像专辑,进行课堂录像回播等,记录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课堂教学得失,反思教学行为细节,发现自己及教学中的盲区与待提高区,发现自己待改进的教学情意包括不经意中流露的冷漠、厌烦、犹豫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反思是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策略,教师通过收集自己的教学数据,不断反思,寻找原因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四)以课题为契机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高质量教学和自身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不但要有反思能力,还要有科研意识、知识和能力。高中英语新教师应该在扎实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学习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自己敏锐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多了解校内外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教研活动,多了解和应用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科研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形成理性认识使自己的工作更富创造性。如果说英语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撰写教学日记、教后反思及成长日记,是对自己教学生涯素材与经验的积累,那么,课题研究则是新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升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还要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时时积累,第一手研究资料,除了积极记录教学日记、撰写教学反思外,还要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撰写教育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升华到理论层面,完成由一个教书匠向教育家的完美蜕变。

三、结语

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的过程[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要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不断反思,要从一个教书匠发展成教育家,对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经验缺乏的高中英语新教师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新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教材,从整体上把握高中英语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强化自己的反思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运用各种策略从模仿走向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模式。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发挥反思教学的强大优势,为自己的教学不断积累经验,使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发展,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白尚祯.对当前国内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的浅显认识[J].考试周刊,2014,4.

第12篇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凸显了“中国未来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的战略方针,也充分体现出各级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建立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对教师个人来讲,要从苦练内功转化为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组织层面来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近年来,海淀区名师工作站、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努力通过骨干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在2009年5月开展的一项针对本区域骨干教师群体的问卷调查中,有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统计结果:194份有效问卷中,3.1%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为“很不幸福”,52.6%为“不幸福”,41.2%为“幸福”,还有3.1%为“很幸福”。无独有偶,在另一项由上海大学研究者开展的关于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调查中,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职业幸福感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教龄在11年~20年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低,而这恰是骨干教师群体普遍所处的教龄范围。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再审视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解决“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如果用这两个基本问题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审视,那么“发展什么”对应的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维度,即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怎样发展”则对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维度,即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从内涵维度看,关键是要明确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以往的研究者从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专业结构,对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有过多种分析并建立了相关理论,如叶澜教授对教师专业素质的三元划分,即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针对骨干教师,我们认为在各基本要素内还应有所侧重,如专业精神方面,要突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崇高信仰和不懈追求;在专业知识方面,要突出系统化、整体化的知识结构;在专业能力方面,要突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辐射引领能力。

从过程维度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持续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发展特点、需求和发展目标。我们认为,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常要经过5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胜任期、提升期以及创新期。本文中的骨干教师群体特指专业发展处于后3个阶段的教师群体。

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10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万小时的课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型教师阶段。能够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人数在教师群体中只占极小的比例。随着从教年限的增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常停留于胜任期或提升期,个别教师甚至有可能在适应期便裹足不前或出现阶段回复现象。

我们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所对应的特点、优势、问题、采取措施、发展目标和促进方式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准备期。毕业两年以内的准备期教师即新任教师,他们视野宽广、思想活跃、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在思想认识、言行举止、工作方法等方面距离教师的职业规范还有很大的差距,使得他们缺乏职业安全感。

对于准备期教师来说,来自社会的正面评价信息比较少,尤其是学生家长普遍认为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支配下,不希望新教师担任自己孩子的任课教师。因此,学校最好能够采用“师徒制”的方式,分派一名资深教师对新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应期。从教两年后,教师进入职业适应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基本适应了教学生活和工作,日常教学规范习惯已经养成,但他们对教师职业角色的体验还不够深入。

对于适应期教师而言,提高教学基本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展校际之间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和交流将有助于这些教师开拓视野,对自身的实际能力有更为准确、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教师专业发展的胜任期。经过5年左右对教师工作的准备及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进入胜任期。胜任期教师对事业发展前景有明确的信念与计划,但也不排除一些教师渐渐萌生自满自足心理,专业发展就此停滞不前的可能。因此,胜任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教学能力。

胜任期教师在学校里渐渐成为教学骨干。这一时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平台更重要的是区域层面的平台搭建,如让他们承担区教研的教材教法分析课,引导他们参与各种专业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使他们能走出学校、在区域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期。提升期教师已有了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提升期的教师而言,其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即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批判性思考,探求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于提升期的教师,从学校层面讲,要考虑教师的工作量是否适当,是否有时间进行进修学习或外出参访等活动;从区域层面讲,要能够给这些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期。创新期教师是专家型教师,他们具有较佳的经验方法结构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教育教学风格。作为专家型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他们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力,发挥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价值。如果他们都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加以总结和提升,就能把自己大量的处于隐性状态的实践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状态的、比较容易被别人认识和接受的理论知识。因此,从知识获得的角度出发,专家型教师所要完成的专业发展目标就是实现实践性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转型,即教育教学理论创新。

■ 基于骨干教师成长规律的区域平台建设

基于上述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规律的认识,名师工作站协同各相关部门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区域骨干教师研修活动平台,通过导师制的研修机制,以学科组或导师小组为活动单位,打破校际界限,开展各项站内研修活动,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最终使骨干教师经历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学理论的创新几个能力提升阶段。

骨干教师在站研修的活动,一般为期3年,从时间维度上可以划分成以下3个阶段。

“团队指导,综合提升”阶段。第一年,学员了解站内整体情况,同学科组成员交流沟通,分析自身需求,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及常规站内活动,如读书、听评课、听讲座等,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及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团队合作,协同发展”阶段。第二年,学员加强同导师组成员的协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制定共同发展规划和小组活动计划,开展教学研讨、听评课比赛、学术论坛等活动,进行外出考察、参观,逐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为形成研究成果做好准备。

“团队辐射,固化成果”阶段。第三年,学员与导师共同回顾前期研修的经历,反思专业发展历程,撰写论文、读书心得、研究报告,进行教学观摩课展示,参加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积极投身“学术月”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