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时间:2022-08-17 15:3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第1篇

写人记叙文,通过运用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形象特点。

写人,旨在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同学们想要把人物清晰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定要借助必要的描段。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描摹和刻画。成功的描写会使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站立起来,对塑造人物形象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描写就是写出人物说的话,写出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的语言。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从这闪光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高尔基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着眼于人物在大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更应注意观察人物在平凡小事中的一举手、一投足。如,《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这段文字中的动作描写很有特色。“挺胸叠肚、指手画脚”者高人一等,与刘姥姥“掸”“教”“溜”“蹭”等动作所体现出的窘态形成对比。在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鲜明揭示中,我们不难看出刘姥姥身份的卑贱和地位的低下。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进行描写,其目的是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让读者看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洞悉人物的内心隐秘和感情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得不到幸福和温暖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心中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这种心理描写的笔法是很独到的。

中外名著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其鲜明的外貌特征和他们独特的内在品质一样,深深印在读者心里。一提起阿Q,我们就会想到他头上的癞疮疤和小辫子;一提起孔乙己,我们就会想到他身上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在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姿态、穿着打扮上下工夫。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人物的语言不符合身份、年龄特征等。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其说话的措辞、语态一般是各有特色的,文章中一定要注意区别,不要都是“学生腔”。

2.描写人物行动,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还应该突出他是怎么做的。选用动词时,同学们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

3.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同学们要交代清楚心理变化的原因,写出心理变化的轨迹。如果直接交代人物心理变化,会给人突兀、不知所云的感觉。

4.进行外貌描写时,不能只苛求周全、详尽,而忽视外貌与性格的关系。不必追求从头写到脚,毫发毕现,关键要能抓住突显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的方面。

“百变”老爸

李 梦

他,有时风和日丽,有时雷雨大作;他,有时和蔼可亲,有时令人望而生畏;他,有时满心童稚,有时又满腹哲学……你若问我他是谁,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他就是我的“百变”老爸!

老爸变玩伴

“哈哈!你又输了!快点背我!快点!”看着老爸那骄傲的神情,我只好脚底抹油――开溜。老爸就是这样,经常和我玩背人游戏,而且输得很惨的总是我。别以为我是个女孩他就会饶了我,他的童心迫使他命令我接受惩罚,而最终的结局就是我和老爸一起摔倒。

老爸变“玉米”

“李宇春!李宇春!……”我是一个疯狂的“玉米”,对李宇春的崇拜几乎达到了顶峰。就在全家人都对我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时,老爸像救世主般站了出来:“我支持我女儿喜欢李宇春!”从那以后,老爸会陪我一起看“春春”的演唱会,会和我一起高呼“李宇春”,会和我一起去商场买“春春”的巨幅海报!

老爸变严师

“你再细心点!这样马马虎虎,何时能出息?”拿着作业本的老爸像狮子一样冲我大吼。泪水无声地从我眼中搬了家。老爸总是不定期地检查我的作业。每看到我因马虎做错题时,他便会收起脸上的阳光,让云雾布满他的脸庞。

老爸变勇士

“不疼,你爸我是谁呀!记住:任何的苦痛都将消失,只要你有一颗勇于战胜困难的心。”这是老爸被烧伤,我问老爸疼不疼时,他回答我的一句话。不只那一次,老爸受伤或是遇到挫折时,我从没见过他悲观失望。我坚信,我的老爸是个勇士,是个血气方刚的男人!

“爸!你是我最爱、最崇敬的人。”这是我很想对“百变”老爸说的话。时间的无情流逝染白了老爸的头发。我明白,老爸会一天天地变老,所以,我不想让我的任性再在老爸脸上刻下皱纹。我永远不想让“百变”老爸失望,因为他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最爱我的人!

技巧解密

“老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形象。文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点:“玩伴”的语言充满童稚,“玉米”的语言写满支持,“严师”的语言露出严厉,“勇士”的语言突显坚毅……老爸“百变”的特点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刻画生动地展现出来。

为更好地表现老爸的形象特点,作者在文中还适当地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高呼“李宇春”、脸庞上云雾满布、坚信老爸是勇士……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老爸“百变”的形象跃然纸上!

1.作为中学生,你也许经常听到妈妈(奶奶、外婆)的唠叨或爸爸(爷爷、外公)的叮嘱,请你以“妈妈(奶奶、外婆)的唠叨”或“爸爸(爷爷、外公)的叮咛”为题,写一个片段。要恰当运用语言描写,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

小露一手:“大外孙儿,快起床吧!吃饭了,要不该迟到了。”早晨刚睡醒,外婆就开始唠叨。

“今天姥姥给你做了最爱吃的炒鸡蛋,快点吧!一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我刚穿好衣服,外婆又絮叨着。

“今天天气预报说有小雨,一会儿出门带着雨伞。要不浇湿就该感冒了。”我刚端起饭碗,外婆就重复“天气预报”。

第2篇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灵魂

一、贾母的性格特征

贾母是荣国公长子贾代善的夫人,是贾府第二代嫡亲中硕果仅存的老祖宗,是荣宁二府的太上家长。纵观《红楼梦》全文,贾母在性格上可谓慈祥仁爱、善良宽厚、博爱多才。

(一)慈祥仁爱

贾母的慈祥与仁爱,主要体现在对儿孙的疼爱、关心和照顾。这是母性光辉的自然体现,是一位老年女性对晚辈的爱护的本能,是一种感性的感情。

贾母不仅对嫡亲中的迎探惜三春、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宝琴、凤姐、李纨等疼爱有加,而且对远族中的诸如喜鸾、四姐、秦钟等也是极尽一个老祖母的慈祥和关爱。宝玉挨打,贾母仍心疼不已,因此在“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面对贾政跪下含泪说道:“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老太太这话,儿子如何当的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儿就禁的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日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着。”然而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一回中,(赖嬷嬷)因又指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就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你爷爷那个打,谁没看见的!……”[1]231两段对话对比之鲜明,充分体现了贾母对宝玉没有原则的疼爱,甚至是溺爱。

(二)善良宽厚

贾母的善良宽厚首先表现在“怜贫恤老”。

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1]69她与善良幽默的刘姥姥投缘,谈话间丝毫没有富人对穷人的鄙视,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亲近如同两个年过古稀相识很久的老人在嬉戏打闹。

贾母的善良宽厚其次还表现在对家族中各种“敌对势力”的宽容与忍让。

宁、荣两府表面很统一,但实际上都在背着贾母在收集自己的利益,内部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她不喜欢的大儿子贾赦在中秋夜说笑话影射她偏心,虽然让她不快,但她也只是幽默地说了句“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作为一大家子的主人,贾母的宽厚善良值得我们学习、尊敬。

(三)博爱多才

贾母的形象,在《红楼梦》这么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作品中,是最为成功的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强大的家族背景,让她在文化,礼仪,为人处世都有着别的封建女性没有的才能,她也是封建女性顶峰的代表人物,更是封建男权统治下,三从四德威逼中,可以有权发言的成功人。[2]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1]211

二、从贾母的对人态度看其形象

分析贾母的形象不仅要从其自身性格特点入手,更要通过其对不同女性的好恶来总结概括。这些都是贾母形象的外衣,透过这些有利于我们看到更本质的内核。

(一)贾母对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态度

贾母对黛玉是极为疼爱的,这种疼爱既是来源于她对这个亲外孙女的疼爱,对这个孤女的疼惜,也是来源于宝玉对黛玉的喜爱,这种爱屋及乌的心情不难理解。

小说曹公所著部分,贾母处处维护黛玉周全,将宝玉和黛玉相提并论,以免黛玉受薄情长辈欺负,也正是对黛玉的喜爱的体现:“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也来源于对黛玉刚直、鲜明、无心计的性格的怜爱,因此处处庇佑不通世情的宝玉及黛玉。然而,贾母对黛玉的性格,也存在不甚满意的方面。另外,在说《凤求鸾》鼓书一事上的“不许”,实际上也暗含着对宝黛爱情的反对。特别要注意的是,贾母初见黛玉,问其可曾读过什么书,聪明、敏感的黛玉说不曾读过什么书,当看到黛玉房间书比较多时,表现得不甚愉快,这都说明,实际上,贾母观念里还是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

几件事例可见贾母对宝钗的态度: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去了黛玉的潇湘馆,去了探春的秋爽斋。夸黛玉、探春等姐妹“不俗”,却被宝钗的蘅芜苑吓了一跳:“及进了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言下之意,这样的布置是显得不“俗”了,甚至当下发表评论:“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贾母见到宝琴时,问宝琴生辰八字,显然有将其与宝玉婚配之意,明问宝琴,暗拒宝钗。

(二)贾母对各位女子的态度

贾母喜欢王熙凤,这是毫无疑问的。众所周知,凤姐泼辣大方,深得贾母欢心,她以精明干练作为贾府的当家人,她也以能说会道成为贾母的开心果,贾母作为贾府的统领,作为八十几岁高龄的统帅,其洞悉力是可想而知的,她并非不知道凤姐贪财妄为、心狠手辣,但偏偏精于世故的贾母,喜欢的就是凤姐在她面前所呈现的心细周到、爽朗大方的一面。

贾母喜欢宝琴。宝琴“年轻心热”,十分可爱。贾母一见就欢喜非常。她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尽管薛姨妈半吐半露的告诉她宝琴已经许配人了,但从贾母的反映当中可见贾母对宝琴这个单纯、可爱、热心的女性的喜爱。

贾母喜欢鸳鸯。喜欢到希望鸳鸯能够寸步不离左右,连那样胡子斑白的做了大官的儿子,问她要鸳鸯做姨娘,她也不给。不但不给,还十分恼怒,使得贾赦大半年都不敢见她,只打发贾琏日日向她请安。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那一节,我们可见鸳鸯性格之刚烈,个性之刚强。

第3篇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著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风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风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第4篇

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围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展开了阅读。

一、 抓住“一打”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学过的名著中,有哪些故事是带“三”字的?

生1: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

生2:桃园三结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师:不错。在经典小说中有很多用数字三表示的曲折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有一个数字,叫什么?(三打白骨精)想一想,从题目里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3:我想知道孙悟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三次打这个妖精?

师:问得好。到底为什么孙悟空竟然要费那么大周折才将白骨精给打败,我们可以先从“一打白骨精”说起。圈画有关白骨精的句子和段落,想一想,白骨精在刚出现时,在唐僧师徒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生4:唐僧看她是个送斋饭的,认为她是个良善的女子。

生5:猪八戒看到的是一个美貌的村姑。

师:对。课文改编后没有写,但原文对猪八戒的动作做了描述:“他丢下钉耙,摇摇摆摆走到近前,一边迎着那女子,一边想要偷偷看那村姑的美色,看到那个女子说不尽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这说明白骨精是怎么样的?

生6:很狡猾,故意把自己变成非常美的女人。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精彩之处,就在于“三打”的一波三折。如何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深意呢?可以从题眼抓起。在小说文本解读的第一个环节追问,能够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抓住故事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学生从“一打”中看到了白骨精的变化多端,

二、 抓“二打”细节,品读人物性格

经典名著的故事描写贵在人物刻画。《三打白骨精》的“二打”是故事的部分,此时我引导学生挖掘白骨精的心理,了解猪八戒的好色,并从中体会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拥有火眼金睛的孙大圣,看到的根本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妖,它诡计多端,厚颜,居心叵测。可惜的是,这个成了精的女妖仗着自己的厚颜,变着法子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让唐僧认为她是善良的,八戒因为好色认为她是可怜的,弄得悟空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她一次次逃脱。

那么,有哪些描写能够表现白骨精的阴险狡诈呢?学生从文中找到行动描写:“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太太,闪到了唐僧的面前。”一个“闪”字,表现出白骨精的阴险毒辣,变化之快,她迫切想要吃掉唐僧,所以百般伪装。学生又从文中找到语言描写:“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果然来了!”学生一边品读白骨精的狡诈,一边通过朗读(虚读),感受白骨精的阴险。悟空是如何判断她是白骨精的呢?学生抓住环境描写:“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这里正是妖精出没的地方。”正因为悟空有火眼金睛,所以他看到了美貌背后的假、恶、丑。悟空一棍打下去之后,白骨精化成一缕青烟跑掉了。唐僧对悟空大开杀戒连伤两条人命十分愤怒,想要将悟空驱逐出队伍。那么,师徒二人的内心有什么情感变化呢?学生从细节中读到,唐僧一方面疼惜悟空跟随自己一路取经,另一方面又觉得悟空死性不改,无心向善,因而念了紧箍咒。而悟空内心却十分委屈,明明自己打杀的是个歹毒的妖精,可惜唐僧肉眼凡胎就是看不分明,反过来还指责自己,这种愤怒怎么忍受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猪八戒幸灾乐祸,煽风点火,让师傅念了紧箍咒,使悟空痛不欲生。这种痛苦既是头上的,也是心灵的。

三、 扣“三打”故事,领会作者匠心

《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精彩,完全在于情节一波三折。何谓“一波”,就是“一打白骨精”引出了风波:八戒煽风点火,唐僧肉眼凡胎,误解悟空,并一步步对悟空失望,直至愤怒,最终要将他驱逐出取经的队伍。

在这个故事里,人物性格随着这一波三折的情节得到了丰富和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情节,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悟空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特意请来了众神帮忙,终于让唐僧看到了真善美,解除了自己心头的委屈。

师:既然两次就可以打死白骨精,为何作者要安排“三打”呢?

生:因为“一打”是打出风波,“二打”打出故事的,“三打”打出悟空的勇敢和智慧。

第5篇

的,基于此本文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创新教学观念,强化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语文教师承担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与导向者的角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审美能力是基础。为了使文学名著教学课堂发挥美育功能,教师务必要用一双智慧的双眸洞察并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与学生一起分享,鼓励他们深度探究作品内涵,锻炼与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例如,积极学习中外美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切身体会自然美;在影片中感悟艺术美,强化自身的文学素养。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结合文学名著内容以及学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深入研究作品之美的兴致。

二、在教学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发挥着导向作用,占据着主导作用,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教学的构成元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承担着教学主体这一角色。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为文学名著教学工作顺利运行以及审美教育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身心发展模式以及心理诉求有一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现代化教学理念融入审美教育中,打造有序、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内化美,最终实现升华情感情操的目标,此时文学名著的价值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审美教育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提升。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探究题:“在众多的水浒英雄中,现代女性最爱的人就是林冲,请同学们阅读本篇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阅读教学环境,此时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通过“天晴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以看出林冲真心改错的态度,可见其做人是优秀的;路过山神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可以推测出林冲对神明存在敬畏心理的特点。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融入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充分地认识到林冲小心谨慎、包容的性格特点,从而也体会到封建社会给人物个性发展带来的影响,深刻地认识到人物个性的形成与多样化因素相关这一道理。通过本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高中生深刻认识到坚持真理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面对危局要积极地探寻对策而不是低头,同时学生对林冲这位本不会造反的人偏偏铤而走险也萌生出崇拜与敬畏心理,这便是审美教育效果彰显的形式之一。

三、对文学名著教学施用延展对策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正因如此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也绝非是一个短期性、单一式的过程,其彰显出系统性、长久性、层次性等多样化特色,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若要借助文学名著阅读教学?_到审美教育目标,仅仅依赖教材中的节选部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教师若是想要使学生身处一个更加宽敞的文学领域,就应该对文学名著教学施以延展对策,使其延伸至书本之外。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为经典名著的精彩片段,学生在细细品读中能够对王熙凤、贾母等人物特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为了使学生深入地体会到文学名著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同时使学生在本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感受到封建主义体系下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之间的冲突,以及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最终帮助学生树立发现美、感悟美的思想观念,语文教师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播放

第6篇

关键词:红楼梦 古典 女性 性格 现代

在中国古典文学长廊中,《红楼梦》之所以独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作者曹雪芹以一个封建贵族出身的文人的立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一群脂粉裙钗立传,所谓“使闺阁昭传”,“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曹雪芹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因此,作家一路踏歌,妙笔生花,一时间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其中浓墨重彩者,当推蘅芜君薛宝钗,潇湘妃子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四局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先说薛宝钗。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钗的容貌,颇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中规中矩,丰腴含蓄。她的居所蘅芜苑,简洁素雅,和其主人“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品性是十分吻合的。

宝钗信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很多评论家认为宝钗心计过深,长期以来尊黛贬钗,笔者以为不然。

不能否认,宝钗首先是一位才女,她的才华表现在各个文化层面。

宝钗主张平实的诗风,同时讲究立意,其七言律诗云“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翁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好一个“淡极始知花更艳”,足知宝钗深谙美学原则之妙处,因此李纨评价其诗“含蓄浑厚”。

对于绘画,宝钗也颇有见地,宝钗对医道也略知一二。在谈到黛玉的嗽疾时,她说:“古人云,‘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祧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宝钗的管理才能在小说第56回中有详细的描写:“……我替你们算出手了,不过是头油、胭脂、香、纸,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不用账房去领钱,你算算,就省下多少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宝钗井井有条的管理,使贾府上下“各各欢喜异常”。

以上诸方面说明,宝钗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极高的艺术领悟力,至少在学识修养上不在黛玉之下。再看宝钗对待爱情的态度: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可见,宝钗并没有处心积虑,刻意地去接近宝玉。应该说,宝钗内心深处对宝玉也是怀有爱意的,但她并没有用所谓的“心计”和“手段”去争取这份爱情,如果把宝黛爱情的始作俑者之一归结到宝钗身上,对宝钗显然是不公正的。是宝钗以她的宽厚和顺赢得了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最终被圈定为宝二奶奶。而宝钗性格上所表现出的方方面面,也历来为一些评论家界定为“虚伪”“有心计”等等,所以,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宝钗的性格特点。

即使是在时时处处将宝钗当作情敌的拈酸吃醋的黛玉眼里,宝钗也是“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必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我想,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品格端方”“行为豁达”恐怕都应该称之为优点吧。

若论心计,笔者看来,黛玉倒比宝钗心眼更多,心胸更狭窄。再看黛玉的使小性,说酸话,小说中几乎随处可见,信手拈来即成一束。湘云曾一针见血的当面批评黛玉“专挑人的不好”“见一个打趣一个”,待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哪里敢挑他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黛玉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是建立在她“目无下尘”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她自视甚高,视别人一概为“蠢物”“俗物”,往往居高临下,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如宝玉曾将北静王所赠(脊鸟)(令鸟)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随掷而不取。姐妹们在芦雪庵扫雪开径吃酒烤肉,黛玉说:“哪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好个史湘云,真乃性情中人,“假清高”三个字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黛玉对下层劳动者也是鄙薄轻视的。探春提及刘姥姥,黛玉忙笑道:“他是哪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如此看来,人若分三六九等,自己当然是上等中的上等了。而她性格中的乖僻无常,动辄落泪更是常常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累了自己,烦了别人。从本质上说,黛玉是非常自私的。他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自己可以率性而为,却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一丝不周,常常无事生非,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在自怨自艾中度过。仅仅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贾府上下的人才小心翼翼捧着她,若是平常人家,似她这样,大家早就退避三舍了。

与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钗。她从来都是温言软语,善解人意的。黛玉那种小心眼,小性子在她身上从未出现过。贾母:“喜她稳重和平”。但宝钗的品性却在评论界长时间被斥为“虚伪”,若论虚伪,黛玉当推其首。黛玉对宝玉从一开始就存了心思,所以才拈酸吃醋,处处留意,甚至担心宝玉“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对宝玉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固然也能说明宝玉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之重,但当宝玉大胆向她表白时,她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宝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她拭泪。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做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二人共读《会真记》,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黛玉表现出的“心口不一”当然与她所处的时代,所接受的封建教育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性格中的另一面。她远不如宝钗坦然自如,一方面“总是不放心,闹了一身的病”,另一方面又遮遮掩掩,口是心非。她的多愁善感,对月伤怀更是举不胜举,表现出典型的有阶级的审美趣味。

那么宝玉的态度呢?在宝玉眼里,论容貌,宝黛二人环肥燕瘦,各有千秋,甚至宝钗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论才学,一个“风流别致”,一个“含蓄浑厚”,唯一的区别在于黛玉从不劝他“立身扬名”,所以宝玉“独敬黛玉”。这也正是评论界历来所肯定的黛玉宝玉共同有的思想基础,那么这种思想基础存在的合理性有多少?笔者试究一二。

宝玉性格中的可取之处在于他对女性的爱护和尊重,但这种爱护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宝玉对女性的爱护是有条件的,必须是未婚的,年轻漂亮的女性。用他的话说,嫁了的女子,好比一颗明珠蒙了灰,变了色,这何尝不是一种占有欲在作祟呢?小说安排宝玉在梦境中与可卿行儿女之事,梦醒后邀袭人初试云雨,成婚后携宝钗共度春风,唯与黛玉始终停留在“”的境界,这是作家的有意为之。

黛玉和宝玉鄙弃仕途经济,虽然在感情上能产生共鸣,但这样的共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是必然要为社会所抛弃的。试想,设若宝黛以如此脆弱的思想基础真的结合了,他们能长久吗?黛玉的多心多疑多病将成为他们婚姻生活的隐患,宝玉纵有天大的耐心,也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好妹妹,好姐姐”的去讨好黛玉……

当然,“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我们不能用原汁原味的生活去衡量一部艺术作品,但可以肯定的是,宝黛二人的爱情神话,是曹雪芹的一种个人理想,一种至纯至美的理想。二人形象的塑造,带有典型的阶级烙印,是曹雪芹以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所构建的一种审美对象。曹雪芹的可贵在于他既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所以,曾有现代人评论说:“娶妻当如薛宝钗,黛玉嘛,做情人最好啦”。此话有一定道理。妻子是一个社会角色,社会对其有规范的要求。如同一幅画,必须有标准的尺寸,固定的画框,合乎大众审美要求的构图和色彩,必须禁得起各色人等的指手划脚。情人就不同了,那是一束花,一束妖艳的野花,她的舞台无边无际,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约束她。她沐浴着大自然的雨露,蓬蓬勃勃,率性生长,那种烂漫和野性让每一个男人怦然心动。但是,这种美丽是不被大众所承认的,尽管每一个人都在心里惊叹“美啊”,但是每一个人都在口诛笔伐这种不规则的美。

“性格即命运”,笔者深以为然。所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从这个意义上讲,宝钗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说,黛玉的悲剧和她的性格有关,那么,宝钗的悲剧又该做何解释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笔者以为,简单将其归结为社会因素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类似的悲剧在各个时代都有,包括今天仍在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