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1:0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教师剖析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幼儿教师 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31
Kindergarten -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LU Na
(Kaifeng Basic Education Department,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The kindergarten is the cradl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produced, but also the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boosters, but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into action intermediary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pending 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t can be divided into a learning and research model and research Lesson Three typ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each typ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focus is not the same. Learning and research, focusing o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thought; Lesson research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cusing o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research and research,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reflection.
Keywords: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共同研讨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改进教学实践活动方式、提升教学实践活动效果的行动研究。根据教研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学习型、课例研讨型和研究型三种教研类型,而每种教研类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1 学习型教研,促进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幼儿教育发展基础在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学思想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任何教学行为都不可避免地受教学思想的支配。教学思想是幼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目的、教学功能等一些列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是文化氛围、个人学习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与升华,是一种长时间的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因此,促进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成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学习型教研是指为解决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通过个人自学、组内导学、专题讲座、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创设自主学习、充分交流、共同分享的学习平台,促进教师在学习中不断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观念的研讨活动。教师通过参加学习型教研活动,可以从知识的被动消费者到知识的主动创造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成为儿童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到“侧重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个人自学要求幼儿教师要按照幼儿园列出的学习清单,认真研读教育理论读物,并按照要求自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理论文章,并写好自评总结。
组内导学要求各学科教研组每周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教研组长导学幼儿教育教学理论,课改新理念等,幼儿教师要记好学习笔记,并积极进行讨论,幼儿园教务处要每月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公开。
专题讲座要求幼儿园根据当前的教育热点和幼儿园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教研员、科研员或高校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让全体教师集中参加学习,认真倾听和研讨讲座、报告的信息,从中开阔视野,接受新知、丰富自我。
外出培训要求幼儿园要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让幼儿教师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先进幼儿园,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另外,通过做报告、谈体会等形式,把自己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带到全园幼儿教师中间,为园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全园幼儿教师的发展和改变。
2 课例研讨型教研,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幼儿教师教学行为是指幼儿教师“教”的行为,即幼儿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言语、动作行为。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幼儿教师讲授知识、直观说明与演示、向幼儿提出问题、启发幼儿的想法与看法、观察幼儿的表现、聆听幼儿的发言、对幼儿活动的反馈等。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核心与关键,是全面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纲要》,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
课例研讨型园本教研是指幼儿教师围绕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开展的讨论、交流活动。这种教研方式以同伴互助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问题针对性,有利于幼儿教师平等参与,有利于幼儿教师在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中相互启迪智慧,吸取他人经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教学前的备课,还是教学后的评课,无论是教研活动中给予支持、肯定与强化,还是给予反对、否定与意见,都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保障,集体备课是课例教研的有效平台。集体备课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互动式”备课,由教研组长牵头,大家对同一节课,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策划,最后由专人整理出比较统一的方案,然后每人拿着同一教案进行教学,这种备课能博采众长,提高课堂效率;第二种是“带动式”个性备课,确定某一骨干教师为主备人,由主备人提前一周拟定好教案初稿,并将其设计的教案复印给组内教师,主备人介绍教案初稿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难点等,然后由组内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使教案更加完善,主备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和再创造,写出复备教案,最后各教师结合本班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第三种是“改动式”探究备课,选定某一教师执教某一堂课,全组参与听课,评议反思,再进行二度设计,再次执教,再次反思,直到较为满意为止。集体备课使每位教师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教学实施中体验和感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改进自己的备课方式,从而影响到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
听课、评课是幼儿园课例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幼儿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可分为一课一次性听评课活动和一课多轮式听评课活动。一课一次性听评课活动是指一位或多位幼儿教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施教,经过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以达到改进其教学行为的教研活动。一课多轮式听评课活动是指一位或多位幼儿教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施教,经过多轮的集体听课、评课以达到改进其教学行为的教研活动,它强调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循环往复、不断攀升的过程。
在听评课教研活动中,如何听?怎么评?是要讲究策略的。
首先,可以从活动方案的研究入手,分析其教学目标的设计有没有寻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没有涵盖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有没有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活动的流程是否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点是否根据教材的核心任务来制定,教学难点对幼儿是否具有挑战性?教具的使用是否符合幼儿形象性占主体的心理特点,是否具有层次性,能否最大限度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其次,要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入手,分析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多样化,有没有个性化,是否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的语言对幼儿有没有吸引力,教师的体态是自然适宜还是呆板乏味或是矫揉造作?教师对幼儿的回应是否合理?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层次性、开放性、挑战性,是否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否激活幼儿的思维?
第三,可以从幼儿的表现入手,分析教师是否给孩子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时间和材料,是否为幼儿创设了比较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否在活动材料、空间等方面给了幼儿一定的自由度,是否给予幼儿一定的发问的机会,是否关注到了幼儿的活动、操作的亲身体验。
最后,从分析活动的效果入手,分析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氛围是否轻松、愉悦,是否能够“面向全体,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等等。
听、评课教研活动有利于对幼儿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全面、准确剖析,科学决策,都有利于激发幼儿教师寻找不足、向更高水平提升的进取意识,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
3 研究型教研,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果和素质的过程。无论是林崇德提出的“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还是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都充分表达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研究型园本教研是以幼儿教师为研究者的身份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问题解决办法的一种教研方式。研究型园本教研强调幼儿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对权威的观点不盲从,对现有的方法策略不满足,不断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寻找到问题。同时,幼儿教师不管是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还是调查分析的过程,不管是总结经验的过程,还是开展教育实验的过程,其实都是在进行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对比、判断、鉴别、综合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不管哪种教研类型,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既有侧重点,又有整体性。同时,这些教研类型的划分也并非是完全绝对的,随着教研活动的开展,他们的类型也会相互转化、交叉、渗透。
参考文献
[1] 银小贵.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以湖南大学南校区幼儿园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车言勇.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以海阳市为例.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蒲汝玲.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一、实践式研讨――发挥园本培训实际效能
以往我们更倾向于开展各类高强度、集中式、层层落实的集体培训,但这或许并不是落实《标准》和《指南》的最佳培训方式。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落实园本培训的有效性要以实践为基础,使教师在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中通过有效的实践感知增强理性认知。
案例:结合《指南》与《标准》,我园于2013年9月~2014年3月开展了“关于主题课程背景下游戏”的实践式研讨活动。全园教师经历了重新认识游戏、思考游戏现状、设计组织游戏、反思游戏价值的过程,经历了许多次思维的碰撞和观念的扭转。如在第一阶段“重新认识游戏”时,大家一起思考以下问题:1.我们能在有限的游戏时间里给予幼儿什么?2.主题游戏的意义是什么?3.在游戏中应培养幼儿哪些品质?4.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对组织游戏的要求是什么?在第三阶段“设计组织游戏”时,大家发现自己设计的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控制太多,预设环节太多,缺少给予幼儿发现、讨论的时间,这与《标准》与《指南》中表达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大家进行了游戏环节的调整,逐渐从“高控制”向“高开放”转变。随着环节的不断完善,游戏中幼儿表现出来的专注力、创造力越来越强。
教师们通过真实有效的实践体验,有了更多关于游戏活动的理性思考,游戏中所利用的材料虽然是常见的,但是教师正是利用这些常见而有限的资源给幼儿带来无限的创意和能量。这还原了教师心中对儿童游戏价值追求的本真,同时使大家通过对实践研讨中自身行为的反思,加深了对《标准》与《指南》中教育理念的理解。
二、示范岗引领――体现分层培养互补作用
把《标准》和《指南》的培训一致起来的文化创生,会使我们园本培训更具价值和创新视角。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标准》和《指南》的推出是一个契机,也是一柄双刃剑。在开展园本培训时,我们注意到这两点:1.如果照本宣科,把其变成致力于让教师和幼儿达标的工具,那么就会违背《标准》和《指南》推出的初衷。2.针对成熟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以及刚入职的新教师,我们的培训应体现不同侧重点。
案例:结合《指南》与《标准》的培训要求,在2013下半年4个月内,我园8名市、区骨干、学科带头人分四组在园内开展了“骨干示范岗”活动。骨干教师两人一组,先在园内开展关于指南和标准学习情况的前期调查,而后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一系列园本培训活动。根据幼儿园培训总活动的主旨,骨干教师们承担了各自培训活动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开展任务,在培训对象上关注到分层培养、各有侧重,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设计了不同培训主题,开展了“新教师学专业标准”、“青年教师谈指南中的领域和年段标准”、“成熟教师说3―6岁儿童的学习品质”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在活动中,骨干教师们意识到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重点关注“培养教师的学习、理解、实践能力”,包括准确理解各领域及各年段标准的能力,将其运用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对儿童学习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评价能力;对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尝试开展基于指南的家园沟通能力等学习、理解、实践等能力。
该系列培训活动为我园开展园本培训的模式探究打开了思路,不仅为基于《标准》和《指南》的教师培训落实了帮带指导的长效机制建设,还满足了幼儿园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熟教师分层培养的需求,体现了园本培训中的互补作用。
三、团队式探究――实现教师团队智慧共生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园本培训模式及价值的思考越来越多。如《指南》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各年龄段典型表现及教育建议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如何在培训中帮助教师群体建立“整体看指南”意识,防止片面孤立地看待儿童发展及目标系统?这需要我们更慎重地思考。
案例:在2014年上半年,我园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了主题为“解读科学领域,探寻学习品质”的团队式探究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组自主选择,设计各年段活动方案。小中大年级组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在解读、剖析指南精神的基础上,选择科学领域活动题材进行设计。第二阶段为组团试教,剖析活动方案。各组教师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活动开展试教,组内共同磨课,寻找能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最佳设计思路。第三阶段为团队对话,开展思辨分析。在三个团队展示完教学现场之后,分别由各组教师代表阐述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思路,再由团队内其他教师分析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活动中有争论、有共鸣,大家都深切感知到两份文件中提到的“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价值导向。我们意识到这种团队式探究培训活动体现了教师在园本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为大家充分交流、思维碰撞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团队间的质疑、反思、对话构建了属于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性智慧。
促进幼儿教师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进一步转变,这将是我园开展园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究多元有效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注释:
①《指南》和《标准》是指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论文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教与学;双边关系
幼儿园教育教学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以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动作;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又要注意教育的侧重点。从确定和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既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制约,又受人类的认识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约,是一个复杂的有规律的过程。一次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包含以下内容:内容选择和活动分析、备课、活动实施及课后反思。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幼教经验来浅析以上内容:
1. 幼儿教育的内容选择和活动分析
1.1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
在选择活动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幼儿。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我们只有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才能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主题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例如,什么内容可以开展个别化的活动,哪些点可以合在一起设计成一个活动。
1.2要关注活动的教育价值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周边环境等因素思考活动能给幼儿什么,想要幼儿发展什么能力和品质。不能盲目的迎合幼儿兴趣,从而失去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2. 备课(其间包括目标定位、教材分析、课前准备、活动过程)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和各领域的特点,紧密结合幼儿的具体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安排最科学的顺序,以保证幼儿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充分体现。作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备课工作,因为只有首先备好课,然后才能上好课。
2.1目标定位
教育目的是培养合乎质量的人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着教育工作的方向,支配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的大问题。教育目的不是由个人随意制定的,在备课中,教学目标制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制订、达成以及目标的明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不到位,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或者缺乏完整性、全面性,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不能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系,确定好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教学安排就要乱套,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受到影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2.2教材分析
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又要挖掘教材内在的价值。摆在我们面前的教材,有很多都是有现成的教案,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照本宣科呢?当然不行,教材只是给这个年龄的幼儿编的书,而如何针对不同的幼儿,让他们学会,学懂,就需要老师进一步的研究。抓住切入点,把精华传授给孩子。
2.3课前准备
一次好的活动,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包括教师的知识准备和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两方面。首先教师对活动内容充分了解后必须做好相应的、充足的知识准备。每一个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如孩子的提问有可能难倒我们,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如果我们做足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就能够应付自如,把正确的知识教给孩子。其次在教学准备中,教师还要通过出示、投放材料,规划布置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中,教学中的材料准备又是一种教育手段,通常包括教育活动所需的教具、学具、器械、器材、设施设备等等,从一个头饰到一个多媒体课件都属于它的范畴。在教学准备中我们必须为幼儿的学习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教辅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
2.4活动过程
即教师在做好以上工作,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幼儿”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合理设计安排好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即要能寻找出教材内容与幼儿学习的联结点、结合点、兴奋点和生长点。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寻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开发和挖掘出幼儿的潜能,不仅能让幼儿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学教材内容,而且能让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注重活动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教学过程安排要妥当。新课改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善于把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合,要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幼儿最容易吸收的知识结构,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化抽象为形象。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指导幼儿掌握学习重点、难点,能对疑点进行剖析,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与学双方最佳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备活动过程时,我们要做到多思多想,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必须考虑全体幼儿,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因材施教。
3. 活动实施
即使是再完整的备课,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如教师的提问要注意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有趣的昆虫”的主题进行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昆虫有六条腿的特征,如果仅仅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瓢虫和蜘蛛有什么不同?”那么有的幼儿的注意力就不会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仅仅是迫于教师的指令而看而想,如果换一种说法:“瓢虫宝宝和蜘蛛宝宝都躲在叶子里,请小朋友来看看它们两个有什么不同。”那么拟人化的语言配上教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必然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两位“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也就产生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另外,教师在提问时不可能让每一个幼儿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4. 课后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欣赏;幼儿教育
音乐欣赏既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也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是一门艺术活动,是表演艺术、情感艺术和听觉艺术相互结合的艺术活动。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师缺乏主动性、活动内容无序、音乐形式单一、多媒体运用过多等。可以看出,幼儿园音乐中的欣赏教育还没有能适当地融入到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中。
本文对淮南市某幼儿园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存在的具体问题。基于问题,深入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初步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以淮南市某幼儿园的教师和一部分幼儿家长和幼儿为主,开展访谈活动,初步了解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活动中重视点偏离、素质参差不齐。通过走访笔者发现,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了幼儿的认知,而忽视了幼儿审美的过程。在每个活动开始之前,即使教师制订了认知和审美两方面的目标,但是往往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偏向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有没有理解音乐本身。此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按照计划组织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幼儿教师只有少部分,而这部分教师中对此感兴趣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占大多数。
2.音乐片段化、形式单一。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还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模式中,把音乐知识作为活动内容,把听教师讲解和展示音乐作为活动方法。教师在教学音乐作品的选择上缺乏创造性,在教学的形式上未能融合多种方法。在走访的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经常把音乐片段化和局部化,结果导致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经常是片面的。
3.多媒体运用过多。在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资源,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意无意地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如在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小蝌蚪在跳舞》中,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一些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并进行了讲解,然后播放音乐。幼儿的注意早已被图片和动画所吸引,忽视了音乐的审美和欣赏。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其已经拥有的音乐欣赏的经验,然后对欣赏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对欣赏作品是否适合幼儿欣赏做出决定。此外,还需加强教学中的组织能力,在欢快的环境中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如在自发欣赏的活动中,主要体现的是幼儿在感受周围音乐的时候,能够自发探索,并能够运用舞蹈、绘画、角色扮演等不同方式进行表达,体验感受音乐的过程。
2.幼儿音乐欣赏的材料选择要适宜。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材料时要考虑到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上,因此选材要把重点放在简单易懂和幼儿熟知的优美好听的乐曲和歌曲上;对中班的幼儿的培养,需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初步的审美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听力的培养上;大班则重点培养幼儿运用多角度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创设音乐欣赏的意境。教师必须用高度的热情激发幼儿直接参与欣赏活动的情趣,然后再用形象化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调和游戏化的情境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在欣赏音乐前,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语言、玩教具和图片等,使幼儿能够轻松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4.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有些家长忽视了幼儿园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的作用,更多地看重幼儿技能的学习。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以幼儿园要多开展一些家长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幼儿更好成长。
四、结论
当前的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被人们所忽视,常常受不到重视。本文经过对淮南市某幼儿园的调查研究,初步发现了一些现状和问题,根据发现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和其他的音乐活动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幼儿高尚的品德,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值得不断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陆君.幼儿园音乐欣赏综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蔡红梅.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6(5):5-8.
[3]吴文艳.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J].音乐天地,2013(1):24-25.
[4]李岩.幼师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1):124.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效应;幼儿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幼教机构实施的幼儿教育存在随意性、主观性、片面性等特点,幼师对幼儿可塑性的理解从自身角度出发,单方面开展“灌输式教育”,从而导致教育偏离幼儿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轨迹。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能代表他们的心理,预示他们以后的成长。因此,科学的幼儿教育应从幼儿角度出发,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材料投放或环境创设引发幼儿的“心理效应”,引导幼儿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对此,本文在剖析“心理效应”理论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其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幼教质量献计献策。
一、心理效应的理论概念
心理效应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仅就人的心理来说,心理效应是外界环境中一切因素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并由此产生连锁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效应的传播媒介是心理与行动,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从心理到行动的连锁反应,而在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则是从个体行动到群体行动的连锁反应。因此,心理效应具有两个核心属性,即心理与行动,它的形成规律是由心理驱动行动表现。严格来说,心理效应仅是心理现象或规律的统称,现实生活中心理效应具有很多种不同类型,如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蝴蝶效应和名片效应等。以蝴蝶效应为例,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室外的墙壁上曾经张贴过这样一张漫画:A被单位领导训斥,因为恼火,则向下属B发脾气;B很生气,偏偏下班路上遇到一只狗向他狂吠,于是踢了狗一脚,受惊的狗一路狂奔穿过马路,将一位老人撞倒,导致老人头部受伤,最后不治身亡。这则漫画说明了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够带动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因此,心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及时引导、调节,就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重大危害。
二、心理效应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深入了解幼儿心理特点
家庭与幼教机构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不同环境下,幼儿心理会受到不同影响,产生的心理效应也不尽相同,同样,外在的行动表现也是各异的。例如,在家庭里,幼儿受到家长的关爱,因而家庭环境给幼儿带来的心理效应可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这种心理势必会在幼儿园群体生活中通过言行表现出来,进而对其他幼儿产生影响,形成连锁反应。因此,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前提。幼师需要将每一名幼儿平时的言行习惯都记录下来,制作表单,通过对比进行分类,总结每一类的特点。通过倒推法及日常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找出能够对幼儿产生心理效应的外在因素,最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或消除、或优化,从而打造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2、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
心理变化是心理效应形成的初级阶段,无论心理效应对幼儿的影响是好是坏,幼师都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提取环境影响中的积极因素,使“良性”外界因素与幼儿心理产生互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学会耐心地倾听,与幼儿建立起信任,让幼儿可以像在父母面前一样不设防,愿意向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当幼儿与教师交流时,对于其所说的教师要给予及时反应,如对他们的痛苦表示出适当的,帮助他们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消除紧张与焦虑情绪。对于在有些场合表现出胆怯心理的幼儿,教师给予幼儿最好的心理支持就是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如有意识地让幼儿有更多表达语言的机会,同他一起进入区域游戏,或邀请他做“值日委员”,负责给其他孩子交代每天的学习要求,如此,逐步消除和缓解幼儿因过于紧张产生的沉默、自闭等心理障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3、帮助幼儿建立起强大自信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积极的环境因素会使幼儿形成良性的心理效应,反之,消极的环境因素会对幼儿心理造成很大冲击,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为此,幼师要帮助幼儿增强心理“抵抗力”,使幼儿能够对环境影响中的消极因素产生“免疫力”,这需要幼师帮助幼儿建立起强大自信。严格来说,幼师的呵护、体贴、安慰及鼓励都会成为幼儿心理和精神的一种引领,帮助他们减少活动环境中消极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因此,幼师无论对幼儿有怎样的看法,都不要表露在幼儿面前,更切忌简单粗暴的指责、批评,甚至体罚,避免更多外界因素对幼儿心理形成刺激。尤其幼儿犯错误或者情绪激动时,更要柔声细语,耐心劝导,用饱含鼓励的语言和表情让幼儿慢慢走出焦虑的心境,逐渐增强信心,从而不被外界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总之,心理效应是影响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幼儿家庭、幼教机构和幼儿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理论,使其成为开展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引领一线教师从幼儿心理入手,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杨晓慧 单位:丰县大沙河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有效的岗位培训,帮助教师适应工作
每年暑假都是教师的变化时期,教师退休、调动、辞退招聘教师,在开学时又有各种身份的教师来到幼儿园,分别为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临时招聘到幼儿园、刚刚考上在编到幼儿园上班,她们多数心里对新环境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作为幼儿园不急于让她们组织活动,而是通过有目的、计划的岗前培训和见习活动,让她们对新的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每学期前,要发放各种文字材料,让教师了解园所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教学模式、活动计划书写格式等,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空余的时间先进行解读。然后各负责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如:园长紧紧围绕教师的角色转换、学园所规章制度、安全工作等进行培训;业务园长则围绕一日活动的安排、计划的书写、常规的建立等进行培训;而后勤园长则就从如何做好幼儿保育工作入手进行培训。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地为适应岗位要求,做好充足准备工作。在开学的第一周则有计划有指导地安排见习活动,就这样通过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更好更快地适应每一个工作岗位。
2.详实的问卷调查,帮助教师自我剖析
为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针对教师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包含四大方面内容。第一是基本情况,包括学历、专业、实践经验、个人优势等。旨在通过问卷进一步了解新教师的个人情况,以便进一步针对个案制定相应的培训策略。第二是近期目标,主要了解教师对自身近期成长目标的把握并给予支持指导,充分调动全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每一名教师挖掘自身最近发展区,让她们体验成长的乐趣。第三是培训需求,主要调查了解教师的盲点,从而有的放矢地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教师多看、多听、多说、多评、多互动,为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培训活动。第四是培训建议:让教师各抒己见,通过这样,可以了解到教师有的期待通过讲座观摩获得提升,有的希望通过交流互动促进提高,还有的渴望通过拜师学习获得指导。
问卷调查让幼儿园进一步了解了每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需求现状,从整体和个体的视角探索幼儿园教师培训行之有效的活动内容和实施策略,促使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岗位工作,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切实的工作手册,帮助教师导航前行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生说:“管理是现代化机构的特殊器官,正是这种器官的成就决定着机构的成就和生存”。然而每一名敬岗爱业的教师,最关注如何能赢得一群个性不同的幼儿的尊重与喜爱,如何与同事和家长建立互相信任、尊重的关系,如何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为此,作为幼儿园应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幼儿园教师工作手册”这样一个集实用性与导向性为一体的工作指南,为教师提供工作模板,但又不硬性要求他们一定照做,而是激发她们思考,为们她在专业舞台上大展身手提供一个助推器。
“幼儿园教师工作手册”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师行为规范、幼儿园一日作息、一日教育活动安排、保教要求、幼儿安全与身心健康、如何处理与同事、家长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时刻提示教师该做哪些事,如何做好这些事,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等,帮助教师尽快地熟悉和了解孩子,协调好与家长和同事的关系,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要求,保障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并获得最初的成就感。通过学习使每位教师以手册为行为准则,以“人人是管理者”为自勉,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宗旨,树立“园荣我荣,园衰我耻”的主人翁思想,殚精竭虑,团结合作,求真务实,恪尽职守,发扬奉献精神,争创一流业绩,争做合格的幼儿教师。
4.真实的成长档案,帮助教师记录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为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增强我园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本着“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宗旨,从而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成长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两大部分:一是个人信息:包括专业、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专业技术资格、从教年限、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和喜好等。二是个人成长系列:包括专业成长系列、教育教学技能成长系列、个性化发展系列等内容。让每位教师自行设计、自主安排。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对上述内容加以完善并设置细化栏目。每学期让教师把工作中的点滴记录下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讨论,放眼教师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讨论教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因此,它的操作性极强,对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发现、感悟、反思、回馈也十分切合实际,并将资料充实到成长档案。由于每位教师设计的风格各不相同,结果制作的成长档案既张扬了个性,又展示了风采。它既能清晰地反映教师一段时期内在某一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又能实现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和谐统一,它有利于教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也有利于教师自己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从经验中学习,从同行中学习。
1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从东西方文化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含蓄内敛,然而西方文化崇尚的是自由和个性。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大多比较乖巧、听话,而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幼儿大多个性比较鲜明。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具有独立个性的同时,也能够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秩序。由此可见,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于西方幼儿的教育,可以对幼儿独立自由的个性进行约束,使幼儿自由却不散漫。但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蒙台梭利刻板、程序化的教具操作模式显然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使幼儿过于拘谨,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充分解放,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在我国的蒙台梭利幼儿园中,蒙氏教育方法培养下的幼儿与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培养下的幼儿相比,虽女孩儿文静,男孩儿绅士,却少了几分本属于幼儿的天真和烂漫,活泼和开朗。
1.2 实践中严重的形式主义
蒙氏教育主要是借助于一系列由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对幼儿进行训练,因此,教育体系相对系统化,似乎更容易被学习和引进。与理解和应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相比,幼儿园更重视的是如何选购足够多的蒙氏教具,布置温馨舒适的蒙氏教室。有的幼儿园只是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有些材料甚至很少被幼儿摆弄、操作。实质上,蒙氏教育思想的体系庞大、内容深厚,包含着深刻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即便学会了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也不意味着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方法。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①很多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重视的是教具和活动材料,而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重视的是幼儿有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会材料操作的步骤,而并不关注幼儿是否掌握了材料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价值。
1.3 忽视蒙氏教育的局限性
很多幼儿园盲目效仿和复制蒙台梭利教育法,只看到蒙氏教育的先进性,而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因此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1)限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在操作步骤和方法上是固定的,幼儿只能遵守这个操作规则进行教具的操作,她强调的是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重复练习。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虽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但是需要严格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进行操作。这样的模式显然容易使幼儿形成呆板、机械的个性,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2)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教育法虽然试图培养幼儿多方面的才能,但是却没有给幼儿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其教育训练中注重的是幼儿独立的活动,专注的自我训练,大部分时候,幼儿都是独自活动的过程,幼儿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和互动,以及互相合作和协作的机会。这虽然有利于幼儿独立个性的养成,却显然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1.4 缺乏专业的蒙台梭利教师
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得以实行的有效前提就是拥有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否能够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本身影响的。在实际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自己本身扮演的重要角色,没能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如:对于蒙台梭利教育中“自由”的理解有失偏颇,对幼儿放任不管,不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幼儿的干预方面,还存在着干预不当的现象,在幼儿专心地操作教具时,教师认为其有错误便上前干预指正,当幼儿遇到困难犹豫不决时,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帮助解答。②教师的这些做法显然都是对幼儿“自由”的一种干涉和侵犯,不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而且,很多蒙氏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些教师只是懂得教具的操作,而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一无所知。
2 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的有效策略
2.1 充分考虑移植蒙氏教育的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显然更符合西方对幼儿的培养模式。要想使蒙氏教育真正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蒙氏教育中国化的过程中,在我们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时,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幼儿的具体特点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在教具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需求,其次,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过程适当加以改良,改变它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部分,使之更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同时,在幼儿选择教具和教具操作时间上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在教具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独立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想象力,真正解放幼儿的天性,突显幼儿的个性,让幼儿自由探究,充分发展。
2.2 正确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思想精髓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只有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思想精髓与丰富的内涵,才能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应用到我国的幼儿教育当中。首先,明确幼儿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里的“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也包括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包括各种教具和材料。③其次,遵循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同时,了解幼儿发展的敏感期,使教育与敏感期相结合,避免由于延误时机带来的幼儿心理发展的障碍,使幼儿又快又好地发展。还要正确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理解蒙氏教育中关于自由的主张,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因此,蒙台梭利教育的开展,一定要在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脱离形式主义。
2.3 正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的课程结构较高以及教具操作过程过于机械与程式化,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在移植蒙氏教育,对幼儿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给予幼儿更多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模式化的教具操作可以适当进行改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其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部分。同时,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也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喜欢与人分享,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并建立良好联系。同时,也应教会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应对和处理,更好地使之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所以引进蒙氏教育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蒙氏教育本身的局限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地发挥蒙氏教育的价值。
2.4 加强蒙台梭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准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建立与职业需求相适宜的职业人格,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历史分析、古今中外纵横比较、尊重事实史实、多元比较等特质恰好能促进学生养成理性、批判质疑、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兼容接纳、开放等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格特征,是培养其职业人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格教育、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职业人格
中图分类号:G711
人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和独立的行为模式。它与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适应当今社会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现状,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下,面对各种意识形态传入中国其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的今天,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我们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学前教育史教学这一个侧面,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对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职业人格教育认识
在学校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符合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进行职业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前教育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人格发展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受教育者在教育史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了洗礼和升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喜悦、愤怒、悲哀、崇敬、感動、震撼、宽容、痛恨等心境,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学习,他们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其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拥有博爱宽容的心灵、成为国家需要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人格教育除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外,还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显现出来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感知到的内在特殊性的教育引导,教师在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感受思想家、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塑造崇高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那么如何在进行学前教育史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格教育功能呢?这是我们每一位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
二、把握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的特点,因势利导
1、学前教育史课程教育具有依附性,应依史实进行人格教育,以史为鉴
在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离不开史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教育史实和思想教育观念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因此对一起历史中教育事件、政策的学习,对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的深刻剖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对将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进行深刻的思考,认知。例如在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时,学生们对蒙台梭利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感受到蒙氏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价值所在,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维,对任何人事物勇于理性评判质疑的科研态度。同时他们也被蒙台梭利的研究精神所折服,从而对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榜样,为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前教育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具有蕴含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知、行、意
在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隐性,它是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感受,不能只靠说教灌输、牵强附会,应该像春雨润物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职业人格教育,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这才是一种“无为而为,无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在这里值得注意三点:一是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流,相互启发的关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人格比较脆弱,对人性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比较低,我们更应该循循善诱;二是在学习教育史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自悟,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发表不同的观点,从而发散学生思维,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3、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要循序渐进,不断升华,不可操之过急
人格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的教育过程,教师要依据教学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点拨,滴水穿石,逐渐促进学生健全职业人格的形成。例如:学习《颜氏家训》时,对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剖析理解,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如学习陈鹤琴的教育教育思想理论,引导学生对其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学习教育家的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促进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职业人格。
三、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历史,深刻理解思想,切忌主观臆测
在学前教育史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史实,实事求是,不可主观臆测,特别是在教育事件、教育思想的学习中,要充分了解事件发生、思想产生的背景,站在历史唯物论的历史观下正确的全面的深刻的的剖析、评价历史史实、教育名家的思想,从中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树立自己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价值观、人生观,从而逐渐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格,为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外学前教育史》王莉亚麦少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人格心理学》傅文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回首即将结束的这个学期,有辛勤的汗水,也不乏工作的欢乐。说到总结才猛然感觉到,是啊,我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半年了,从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到现在已经为人师表的老师。回顾这半年,我付出了多少又收获多少呢?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即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在新学期开始,我就和田老师分到了一个班,我们共同担任中班,我们团结合作,密切配合,发挥自己的强项,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业余时间我们加强幼儿的各项锻炼,开设各个区角,丰富幼儿的业余生活。我们认真学习新纲要,用其崭新的教育理论知道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硕果累累。
1、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方面
我很重视与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热爱并尊重我们班的每一位幼儿。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有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无论活泼,顽皮或胆怯,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幼儿,给以更多的热情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则提供适合他们的展示空间。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孩子们能感觉得到。坚持热爱,尊重每一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让幼儿接受了你,就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会在课余时间与他们进行补习,使他们能跟上教学进度。还利用他们最爱的动漫进入教学中,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漫清幼儿观看,使他们更能懂得学习故事中主角的各种好习惯,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
2、常规方面
由于我班是新生,他们带着家庭中的不同习惯走到一起。许多孩子原有的生活比较无序,甚至十分的自由化。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只要将常规培养好,教学才会有序的进行。如:午餐时介绍各类饭菜所包含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午饭后进行散步,利用教育儿歌教育幼儿要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幼儿去放玩具常规:不争抢,不随意干扰别人等等。到如今,我班幼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
3、教学方面
我们开展了主题,领域教学活动,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提前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制作自制玩教具。我们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做到主题与环境相结合,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还设立了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区域,并不断丰富材料。
4、家长工作
善于与家长沟通,在幼儿园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学期,我通过了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针对每一位幼儿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家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是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通过这半年的工作,我很幸运学到了不少东西,业务上也有所提高。这一学期的成绩也是可喜的,但远远不够,在环境为教学的服务上还缺乏主动性,从事幼教工作半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是不够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有很好的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标,今后要努力把每一节课都当成锻炼自己的课堂,学会捕捉教学契机,提高自己驾驶课堂的能力和遇事的应变能力。我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多学、多思、多试。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会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继续努力,跟上社会时代的步伐。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
在xx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思路的引导下,发展中心同仁的关爱和提携下,及全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紧紧围绕幼教教研工作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围绕着“以教师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园本教研,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了各级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改善工作方法,更好地完成今后各项工作任务,现对本年度教研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1)政治理论素养高,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以党员政治学习为契机,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认真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优秀...员的标准来要求自我,有大局观念,能团结同志,有合作意识。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乐观、向上、进取、进取的态度。
(2)重视学习,调整定位
作为一名新幼教教研员,我深感自我肩上的担子不轻、压力很重,所以我加倍努力,真心诚意、求真务实地完成教学教研工作,进取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和业务学习,认真参加专家培训学习,自觉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纲要》精神,阅读专业书籍报刊,关注媒体教育话题,在理论方面提升自我。以虚心、谦逊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坚持了与省、市教研员的经常性友好联系,进取向区外专家、同行取经,虚心向区内的领导、同事们学习,重视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较快的适应教研员主角。
11月5日午时,艺术小学校长孟军和区实验小学主任宋君,在教导主任培训会上为我们做了《做一名阳光、欢乐、务实的教导主任》和《引领教师幸福的成长》专题报告;11月20——21日参加了xx区教育系统公文、信息文秘工作培训班;11月22日上午,在纬三路小学,聆听了著名的教育专家郑金洲教授为我们做的《学校教育科研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报告。在汲取与收获的同时,也写记下了自我的体会和感受。、郑州四中王中立校长的《制度+情感》、魏长领教授的《压力管理与身心健康》、任民教授的《美在和谐》四场报告。每次学习都会给我情感的触动,心灵的启迪。我都会在学习后迫不及待的写出心得体会,发在自我的博客里,我深深感到:这些学习增长了我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学无止境,不进则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学习和工作上的有心人。在与经典对话和大师的引领下,逐渐走出狭小,走出平庸。今年我还参加了中心组织的研究生的学习。
(3)本学期我能遵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各类规章制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在《纲要》精神指引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
(1)深入幼儿园,听课调研
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是教研员的本位工作。每周二上午到幼儿园听课,每次听课后,都会开展深入细致的评课活动,认真聆听任课教师的思路,聆听听课教师的体会,肯定课的优点,提出供参考的意见,共同切磋,始终坚持真诚、亲切的态度。教师们反映这种形式对她们帮忙很大,由点及面,促进了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
(2)为教师搭设了相互交流、借鉴、学习的平台。
为了使幼儿园教育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充分地、富有个性的发展。于11月18-19日开展了“幼儿一日常规观摩”活动,此次活动有省实验幼儿园、省直一幼、新建幼儿园、中方园幼儿园、牧专幼儿园、财经学院幼儿园等14所幼儿园开放,全区90多所幼儿园的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开放的幼儿园精心准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作息生活制度,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料。为了使本次活动更大的发挥效果,要求幼儿园组织教师观摩后进行交流、研讨活动,谈谈自我的收获、体会。互相交流分享的同时,又不断地反思学习,总结提炼。经过学习观摩,增强了教师对幼教信息的把握,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启迪了灵感和智慧。
教师这样写到:“观摩活动对我们教师来说可谓至关重要,经过观摩能让我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有用知识,还让我在观摩他人的教育方式的同时,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不断改善自我的教育方式、理念经过观摩活动,我见识到了各位教师不一样的上课风格,新颖的上课形式,使我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今后,我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我的不足,不断地充实自我,使我的保教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此次活动的受益者,首先感激区教委教研室辛苦安排和组织,感激开放幼儿园全体教师的精心准备,为我们供给了一次很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开放的幼儿园提出了善意、忠恳的提议。
学习是短暂的,可带给教师的思考是长久的。教师会在自我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反思,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去引导每一位孩子,和可爱的孩子们同成长,共同发展。我们以后要多发现、组织这样的真正有利于教师成长活动,为一线教师供给切实的帮忙。
三、在园本经验交流活动中彰显各园特色
为促进全区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们以“园本精典经验交流”活动为契机,于文二小学开展了“园本精典经验交流”。并年20xx年11月20日上午参加了在亚星盛世幼儿园的举行了“郑州市园本精典经验交流”活动。全市推荐的9所幼儿园在会上进行了园本精典经验的交流。省实验幼儿园教研组长王霞、省委幼儿园副园长王雪梅、教工幼儿园主任陈春代表xx区在会上发言。她们根据自我的亲身体会,从不一样角度介绍了开展园本教研的经验,得到了幼教同行的赞誉。“园本教研”在教师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幼教工作者也意识到:园本教研必须结合本园实际,解决幼儿生活、学习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在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经过园本教研交流,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园园本教研构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资料更宽泛,不在盲目跟从,而是结合本园特点而开展。教师热情高了,进取主动地参与园本教研,有自我研究的问题了;研讨交流时不冷场了,教师们善于表达了;研讨时不仅仅能看出不足,还能提出改善提议,更能看到别人值得学习的长处了……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了。
四、重视教师素质,提高保教质量。
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本学期本着“教研要服务于教学,一切为一线教师着想”的理念,为幼儿园服务,为教师服务。努力解决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忙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师搭设了相互交流、借鉴、学习的平台,我们根据幼儿园实际,开展了一些活动,想方设法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研活动,从而提高整个xx区幼教水平。
1、开展幼儿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
XX年10月23日在区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举行了xx区幼儿教师基本功系列活动——看图讲述、弹唱两项的比赛。参与此项活动的有34个幼儿园,114位幼儿教师。此项活动在各园全体教师参与的基础上开展,每园推荐2名教师,并有教研室随机抽测2名教师参与。教师们对活动都十分认真,准备充分。评委们一致认为:此项活动展示了区幼儿教师的特长和风采,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是十分必要的活动。分别评出:一等奖24名,二等奖28名。
2、认真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
这次“语言”“社会”教改公开课活动各个幼儿园都十分重视,进取开展工作,每园选送一节课参加xx区评选。xx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评委认真、细致的评选,按一等奖25%的比例,二等奖40%的比例在59节课中分别评出了一等奖15节、二等奖24节。xx区教研室组织评委认真、细致的评选,并推荐郑纺机幼儿园、新建幼儿园、教工幼儿园、轻院幼儿园代表xx区参加郑州市优质课的评选。
五、其他
1、协助教育科、督导室完成市一级园、二级园的上等级验收工作。
2、参与编写海燕出版社的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材完成初稿。
3、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进取立项和结题。
4、邀请担任小学品生、品社、音乐课评委工作。这些活动的参与增长了我的见识,开阔了我的视野,领略了小学教师的风采。虽然小学和幼儿园有所不一样,但教育总是相通的,我对此作了细致的记录,这都将成为今后幼教教研工作的有效资源。
上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我并把各项活动的通知、方案、准备、各种材料、获奖情景、总结及时整理、存档。把各园参加活动情景登记总结,作为评选“教研先进单位”的条件,我想这样逐渐构成必须的制度,也有利我们的管理。
我坚信:只要想干,就有机会;只要能干,就有平台;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六、幼教教研工作尽管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各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原因在于一部分幼儿园对教研工作不够重视,不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园教研制度不健全、教研水平较低;个别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进取性、主动性不够,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园本教研工作;个别教师有得过且过的意识,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满足于现状。
七、下学年教研工作打算
1、进取配合市教研室开展有关工作,争创好成绩。
2、开展特色体育评比活动。
3、进取开展实用的教研活动,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为一线教师创造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组织开展优质教学活动评选,卓有成效的组织好优质评比活动,经过培训会、座谈会开设教师,努力构建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
4、4月份协助区活动:开展以音乐领域为突破口的“最受幼儿喜欢的各表演、律动、小舞蹈”交流活动。
5、开展"反思案例"评比活动.为加强教师反思本事的培养,帮忙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掌握反思方法,促进教师反思本事向纵深发展。使每位教师都养成反思习惯,仅有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的有创新出现。
6、重视优质教学的常态化发展,切实提高教师把握和使用教材的本事。
7、继续完善区幼儿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研工作。要求每个幼儿园每月选送1—2篇论文、案例、教研信息等材料,并发动教师进取投稿,养成上网的习惯,以便及时了解我区的幼教工作动态,确实推进我区幼教教研工作的发展。
8、开展幼儿园“庆六一”活动评比.(光盘)
9、从教研员的角度,继续虚心学习:向书本学、向姐妹单位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开拓进取,把不断学习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把好学科教学的船舵。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管理好班级,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说到总结才猛然感觉到,是啊,我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半年了,从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到现在已经为人师表的老师,回顾这半年,我付出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呢?静静的回顾一下,这短短的几个月既忙碌,又充实,有着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分到了中一班和两位有经验的老师共同搭班,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和锻炼,所以在接受这个任务时我就下决心把工作干好。因为在我实习期间就是在这个班实习的,所以对这个班的孩子也都比较熟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我的工作也很快走上了正规。
这学期我们园内的活动比较多,从“各省市区级领导的莅临指导”到“家长开放日”,从“家长会”到“书香阅读节”等等,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使我们的工作更显得繁忙,但我们的工作又是忙而有序,有条不紊的。在班内,我们三位老师团结合作、密切配合,发挥自己的强项,每一件工作都做的扎扎实实。业余时间,我注意搜集材料,阅读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每周二三四的上午,我积极参加园领导组织教师的时事政治理论的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素质的教育,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从教的水平,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保教工作
(一)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工作中虚心向从事幼儿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观摩其他教师上课,积极参加园本教研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年龄特征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月计划、周计划,并认真组织好半日活动。在活动中,能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具,重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为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还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改进教育的方式、策略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全身心的投入,保教结合,热爱尊重理解幼儿
我们两位教师轮流当保育员。这个班有28个小朋友,我们共同协商,把我们班的纪律及自立能力一起抓、同时我们班小朋友可以说进步很快,家长反映也不错。自立能力方面: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而我们老师做到适时帮助,以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就纪律方面: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我采取的是及时分析原因,该批评的批评,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做到遵守纪律。
在教学方面,幼儿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念儿歌、听故事、数学、美术等方面,有了很好的成绩。幼儿在身心愉快的气氛中,生长也特别好,出勤率较高。
在频繁的活动之中,我没有忘记对孩子最重要的养成教育。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所以我注意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积极鼓励幼儿学会做自己的事。饭前让孩子学会解便、提裤子、挽袖子、洗手、擦手。吃饭之中不掉饭、不讲话。吃完饭自己轻轻放碗、轻轻放勺子、擦嘴巴、漱口。上课的时候让幼儿自觉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不插嘴,不乱跑,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在午睡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学会解便*,把鞋子整齐的放在床下面,尽量鼓励幼儿自己*服,盖被子,睡醒后自己整理床铺。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自己整理玩具,把玩具归类放好等等。别看这些都是些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只有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自主、自强、自立的人。保证幼儿活动室、午睡室整洁、卫生,搞好幼儿毛巾、口杯、餐具的清洗和消毒。要求幼儿餐前便后洗手,并以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不乱吐乱扔,用我的爱心、耐心料理着孩子的日常生活。
(三)家园工作
家园联系是保证。在工作中,我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园联系表、家长会、晨间午间接待时的谈话,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反馈孩子在家的信息,使家长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并结合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道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三、钻研业务,悉心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管理好班级,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之余,我经常翻阅一些有关幼教方面的书籍,看到好的信息及时摘录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使自己在授课水平上有所提高。在幼儿园轮教活动中,我积极备课,认真讲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四、认识不足,努力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家庭中对幼儿知识经验积累学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幼儿户外锻炼的机会却非常的缺乏,再加上社会的迅猛发展,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媒体信息牢牢吸引着孩子,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和空间缩水了,幼儿近视、体弱、肥胖甚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因而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一步审视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教育水平、教育方式、教育策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针对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也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问题一、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丰富健康知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为目标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对幼儿的身心保健起到规范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不经常害病,不经常感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又包括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团结友爱,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自理(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3、自我保护(要教育幼儿了解、掌握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4、体育锻炼(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掌握户外活动与游戏的玩法和注意事项,经常锻炼大小肌肉,促进动作协调、灵活)。目前,一些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实践中存在“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教师保护轻学生自我保护、重身体健康轻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只有进一步知晓和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才能在日常活动中指导幼儿健康教育的行为,不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问题二、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在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水平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健康教育的技巧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健康教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医生或专职心理教育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2、一些教师在幼儿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还欠缺,因而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要帮助幼儿增加对人的身体的认识,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充分了解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称、构造、功能及如何保护,并且能深入浅出地表达,教师还必须能够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模棱两可的回答。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目前,幼儿园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由于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4、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一些教师的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教师头脑中对“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重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等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并预先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师的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成败。为此,加强教师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健康教育水平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OK
问题三、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园没有很好地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一些幼儿园和教师都很少关注“班级氛围是否和谐、师幼关系是否平等、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是否创设”,使得幼儿难以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的学习和生活。2、健康教育方法单调。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调,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3、电教媒体很少运用到健康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错误的,由于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健康知识的教育中,只是用空乏的语言教学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教育效果不高。如果教师能够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并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就会使健康知识浅显易懂。
问题四、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当前的健康教育中,一些幼儿园和教师,由于没有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很少从幼儿兴趣出发,来建构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因而健康教育还是停留于表面化和低层次。为此,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和改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策略显得非常重要:1、健康教育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幼儿健康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等。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教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生活,萌发主动活动的情感。再如:洗手是孩子们每天要做好几次的事,而有的孩子洗手时把水龙头开得很大,还爱玩水,有时不但溅湿了别的孩子的衣服,还引发了纠纷。针对这种现象,可以组织孩子开展了“水龙头哭了”、“我的小手真干净”等活动,和孩子讨论了一系列关于水的问题,如“水的用途”“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动物、植物能不能离开水”“水从哪里来”等等,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境中了解了水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还知道了正确的洗手方法。2、健康教育环境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和良好心理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例如、通过墙饰布置、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再如、可结合“整洁的幼儿园”、“美丽的龙岩”等活动,组织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3、健康教育游戏化。幼儿在探索各种户外玩具游戏阶段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甚至不满足教师所提供的玩具,从而对所有他们感兴趣玩具的探索与创造,在多种玩具上进行大胆尝试;提高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在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快乐的交往、自发地练习来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例如:教师提供运动器械时,应充分考虑了其功能的多用性,引导孩子用同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玩法。通过游戏化的策略,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而是伴随着幼儿的认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创新能力逐步发展。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为此,只有正确认识当前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正视存在的问题,结合健康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相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中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改进和成效。
关键词:幼儿园 家长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七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要担当起教育的重要责任,必须同步调、同方向地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我园的家园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家长工作的定位不明确,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盲目性。部分班级召开家长会往往只是把它作为幼儿园工作的点缀,组织不得力,目的不明确,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多大收效。二是开展家长工作仍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处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教师只是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而家长并不十分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在园的情况,因此很难做到与幼儿园主动配合。 三是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一厢情愿地要求家长应该怎样做,很少考虑家长的想法与感受。
1 摆正位置,提高家长工作的参与性
家庭和幼儿园、家长和教师是同时作用于幼儿的客体,但是幼儿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些影响,而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反过来作用于这些客体,所以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决不能以教育者自居,而应与家长相互学习,互相尊重,建立起一种合作共育孩子的伙伴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重新思考过去家长工作只是“布置任务”和“教育家长”的形式,认为家长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某些任务:如给孩子缝沙包、飞盘、教孩子复述故事、计数等等,要不就是教育家长持某种认识,我们只满足于开设家教园地,设置家园联系栏,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等。固然,幼儿园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但我们终究没有把家教放在应有的位置和水平上,造成了家长总是被动地接受幼儿园的指令,带着抱怨勉强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为了建立起家园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伙伴关系,提高家长工作的参与性,我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让家长认识到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发展中的“双向性”:教育孩子不单单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情,不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家长就万事大吉,无所顾忌,殊不知家长的不良言行和习惯随时都会严重影响幼儿纯洁的心灵;二是让家长认识到家园应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相互沟通:对孩子的个性品德、行为习惯,家长可以如数家珍,可教师就不一定了。如对于新入园的孩子,为了达到让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来,同时教师努力做到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必然会产生信任感,从而架起家园沟通与合作的情感桥梁。教师要真挚、热忱、尊重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以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性。
2 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家园工作的针对性
家长的参与性提高了,如何让家长工作做到家长的心坎上,真正提高实效性,我们开展了调查研究。我们通过“您最关心孩子的什么?”的调查,发现有65%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28%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身体,而只有7%的家长填上了关心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里有一个例子也足以说明某些家长的教育观:中午,一个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孩子独自走进去,家长看着孩子远去的身影,大声叫嚷:“儿子!吃午点时捡个最大的!今天谁打了你,你就打谁,咱们不怕他!”
看到调查结果,我们找到了我园德育工作之所以不见成效真正的原因,同时也找到了家长工作的切入点,于是我们从幼儿园体、智、德、美的培养目标,从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为家长们进行了系统、耐心的剖析,并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品德、行为优劣的重要性。这样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共识,使家园工作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3 发挥家教优势,实现家园工作的互补性
家庭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有其独特性和优势。基于这一点,我们充分发挥家教的优势,首先,在培养孩子良好情感和品德、行为习惯上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并对症下药,提高了家长的思想认识,并要求家长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优势作用,在教育幼儿爱父母,爱身边的人,关心别人,尊老爱幼,爱劳动,不怕困难,讲礼貌等方面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培养。其次,采用研讨、经验交流等“家长教育家长”的方式,发挥家教优势,实现家园合作的互补。我们经常针对一些教育子女的具体问题开展小型的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做法、想法,从而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实践,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的长处和努力的方向,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家庭教育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挥这种优势,将对幼儿园教育发挥更大的补充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摆正家园位置,提高家长工作的参与性;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家园工作针对性;发挥家教优势,实现家园工作的互补性,才能真正提高家园合作的实效性,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明:《幼儿园家长工作讲座材料》。
关键词: 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 回归课堂
曾几何时,课题高高在上,成了专家学者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广大教师隔空观花转而对课题敬而远之,课题进入课堂也多为纸上谈兵,空洞,无物。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题已经从上而下滑至基层课堂,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把科研做到课堂上,课题走进课堂成为现实,许多一线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与探索,解决了一个个研究课题。然而,当课题回归课堂,课堂教学又将如何改变才能让课题真正开花结果呢?笔者认为,应从课题研究思路做法的更新、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态度、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实效等方面加以重视,课题才能在课堂上站得住脚,课堂也会因课题而生动。
一、以“新思路”换“旧做法”,让课题研究深入教师心灵
不管做什么课题都需要有一个研究的载体或平台,以往我们总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将研究建立在他人的研究结论之上,以理论支撑实践,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课题,这本无可厚非,但久而久之,就使得课题脱离了实践,研究也变得空洞苍白,这种做法体现出旧观念支配下的一切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因此,许多老师对课题有畏惧感,不敢搞课题,不知道论文该写些什么,对研究无从着手。我们在“十一五”课题研究时也走过一段弯路,对阅读的实证研究总是摆在环境、家长和绘本材料上,课题与课堂教学脱节,使得教师对绘本故事的内涵解读、对绘本角色特点的理解浮于表面,总是不能深入课题研究内容的本质。后来,我们对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水平和指导阅读的能力停摆不前的现状进行反思,回头再看我们的研究才发现原来是课题没有很好地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关联,教师在实践中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缺乏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心从阅读环境、家长资源和绘本材料等方面移位于课堂阅读教学,并组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学习和研讨、教师阅读教学展示与说课评比等活动,让广大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即为课题研究的实证课,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阵地。
如何从旧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与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相统一?如何让课题和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这需要我们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去除“旧做法”,更新课题研究的思路,即让课题从实践理论再实践再上升到理论,也就是课题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再到课堂实践中,让课题扎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这样教师就会觉得课题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课堂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与探索,经过自己的反思总结与提升,课题研究能结出累累硕果。这样能让教师从中体验到课题研究的成就感,就会从内心深处接纳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
二、变教师“教”为教师“研”,让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过程,在目前课改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越来越人本化,也就是比较多地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但笔者认为,仅有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让课题回归课堂的目的是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幼儿的学习更生动活泼,这需要变教师“教”为教师“研”。
首先是研究幼儿。教师不仅在备课中要研究幼儿,分析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分析不同幼儿能力强弱的差异性,并设计针对性的教案。教师更要在课堂中研究幼儿,而且必须是在观察的前提下研究幼儿,先观察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态度,观察幼儿个体的、集体的学习表现,观察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等的互动,观察幼儿的行为过程,等等,再由所观察到的幼儿实际情况研究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中,教师带着课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研究幼儿,课题得以自然地融入课堂。
其次是研究教法。课题回归课堂,让教师肩负课题研究与教学的双重任务,但笔者认为这二者不是平行的,相反是可以交叉,可以互补的,关键是要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才能让课堂更有效。幼儿园的课堂不同于中小学,因为我们面对的幼儿比较特别,他们只有3~6岁,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可塑期,他们懵懵懂懂但又活泼好动,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研究适宜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所以在课堂中要努力为幼儿创设玩的情境,认真为幼儿提供做的材料,精心为幼儿准备、积累和提升生活中的经验。所谓教无定法,玩有则法,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不断地研究探索,不断地实践创新。
再次是研究成败。课题回归课堂,需要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多查找课堂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多从课堂教学的实效上分析问题,多从教师、幼儿、教法、材料准备等各个方面思考分析,如:教学目标完成度如何?幼儿学会了什么?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状况?为什么?笔者在教学某个环节中的问题出在哪里?等等,经常对课堂教学中的成败进行研究与分析,这样才能触及课题研究的实质问题,也能引领自己融入课题的核心。
三、用严谨之态抵消怠之气,让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生活,推动着教育改革。学校是课题研究的主战场,教师是科研的主体。我们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同时,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题普及于课堂之中。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用严谨笃学的科研态度对待课题,走进课堂,相反,有不少教师把课题研究看得很神秘,认为搞研究是专家或领导的事,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精力或能力,科研门槛太高,能够上好课、管好班级就不错了,这种认识上的偏颇或不够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导致了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出现消极怠慢情绪。有的从形式上看课题是进课堂了,幼儿园课程中有安排,教师也有组织相应的课题研究实证课。但从研究的实质上讲也还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并没有真正地用科学的态度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现象或问题,所谓的教学反思常常只有观察性的描述,没有实质性的深入剖析,而课题研究是要找问题解决问题的,一定要从现象看本质,即从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中挖掘前因后果。例如在我园的阅读实证课中: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节阅读实证课(教案由大家集体备课备好),有的老师上下来效果不错,但有的老师上出来效果平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差异外,教师课堂价值观的缺失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对课堂教学缺乏主动的思考,因为对教材缺乏积极的研析,因为对教学对象缺乏必要的了解,等等。我们常说态度决定高度,教师如对课堂教学抱有科研的态度,常想勤思,不仅课堂教学效果能有改观,自己的科研素养也会逐渐提高。
教师需把参与课题研究不仅当成是自己的责任,而且当做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课题回归课堂,需要教师本着严谨笃学的科研态度,课题、面对课堂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不消极、不懈怠,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让课题立足课堂,教师才能从中尝到科研的甜头。
四、展课堂空间重课堂实效,让课题研究作用于课堂教学
《指南》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核心理念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也即玩中学;在实践中学习,即做中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正规的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有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有生活学习活动,幼儿园的课堂空间对于幼儿来说应该是宽广的,涵盖了幼儿在园的各项学习和生活活动。因此,教师研究的空间也会更广。就拿我园的《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实用性资源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来说,不仅要研究阅读教学中的绘本资源、教师资源,还要研究幼儿班级阅读区域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研究阅读环境资源的利用,等等。因为阅读区域活动是阅读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对于幼儿的自主阅读、阅读分享和阅读能力等的提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课题研究不能忽略的地方。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拓展课堂学习的空间,而不仅局限于狭义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课堂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我们要避免以偏概全的课题进课堂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