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思路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思路

时间:2022-01-28 02:4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思路

第1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060-01

一、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类企业均经历了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并在某些层面形成了独特的自身特点,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我国现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却依然存在明显差异性。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传统产权制度及理论令股东、经营管理者与基层员工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现有管理内容及财务理论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投资决策需求、风险理财环节薄弱、现有配备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阻碍了企业实现知识化、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实践进程等。

二、重新调整战略、科学树立财务管理目标

当前行业内普遍赞同企业财务的综合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股东或管理者财富最大化,该目标的定位是以业主产权论为基点的,仅单纯的考虑了财务资本产权所有者即股东的根本利益。相反我们如果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观点理论出发,则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进行重新定位。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要求我们,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不仅应追求股东相关利益,同时还应合理追求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综合利益及社会利益,即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企业必须将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看做为一个良性的有机整体,将其作为企业主力追求的综合财务目标,这一科学实践策略与美国的公司法观点理论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只有在追求股东利益的同时,兼顾员工利益、顾客利益,才能真正令优质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依据我国社会体制、发展现状及科学价值观念,现代化企业在努力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全面创造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脱离了社会环境,企业活动便毫无价值可言。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针对市场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转变,他们不讲究适用,而更倾向于良好的消费、工作与生活环境,注重健康的精神风貌与消费观念,关注自身消费及社会进步发展的统一协调。这些转变给企业财务管理、营销产品、服务水平的优质性、企业形象的健康树立、综合社会信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丰富拓展财务管理内容,确定无形资产为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各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将以物质运动为根本的资本运动作为管理对象,其管理内容则主体包含对物质资本的投入、筹集、收回及分配、对实物资产实施的日常管理等。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知识资本取代了物质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目前以知识为本的商标权、专利权、商誉等多重无形资产比重已上升至一半比例以上,这充分表明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总量资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综合内容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当今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对象。因此现代化企业应充分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投资,对原有传统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调整,有针对性增加映射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使用及收益情况相关指标体系,同时合理提升该指标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将其作为衡量企业公众形象及产品品牌优质性,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四、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自身经济活动的多重性、变化性以及人们对未来认识及控制的局限性,令企业在理财、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其会对企业的发展生存产生较大影响。当前企业在实践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体现为,虚拟化、网络化的经济活动令快速的信息传播、处理及反馈给企业带来较大挑战,倘若企业内外无法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翔实的披露、或企业当局不能有效、及时的选择及利用内外部信息,均会令企业各类决策风险不良提升。同时,各类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产品周期寿命不良缩短,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存贷风险、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等。媒体空间的持续性扩展、网络银行、虚拟、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令国际间资本流动迅速加快,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货币风险。在高收益追求驱动之下,企业会将大量资金投入无形资产建设与高新技术产业中,令投资风险不良加剧。由此可见强化风险管理已迫在眉睫,我们只有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认真研究各类风险问题,科学应用管理方式清晰识别风险、分析衡量风险,才能真正防治风险,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风险管理首先应从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强化入手,合理调整他们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衡量风险的防范能力。同时我们应有效选择与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及时披露企业内部及外部财务信息,降低决策风险及机会成本。再者我们应不断创新决策与预测方式,利加强财务研究调查,对企业投资项目实施科学预测,合理提升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基于无形资产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性,因此我们应科学采用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式进行风险摊销管理。同时我们应激励财务工作人员不断汲取新知识、创新开发企业丰富信息,依据理财环境的变化掌握风险评估技能,并依据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及资本形态特征,能自主开发财务融资工具,提升综合财务管理水平。

结束语:市场环境的日益更新令各类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只有创新管理思路,真正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建立广泛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财务管理体制,并全面创造经济、生态与社会等多重效益。

作者单位:宁夏凯宝商贸有限公司

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一、引言

内部控制(英文:Internal Control),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将内部控制体系在全行总/分/支三级机构中建立内部控制标准并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本文以国内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客户为分析对象,对如何开展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做出了研究。

二、项目背景介绍及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措施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某行内部控制评价项目,研究目的是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监管规定,结合该行既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对该年度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与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本文根据工作的先后顺序,具体评价措施化分为10个可执行步骤阶段:①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②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③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④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⑤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⑥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⑦执行内部控制评价;⑧汇总内部控制发现问题;⑨给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⑩提出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三、项目阶段化及具体工作描述

基于上述实施方法,将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工作阶段具体化,各个阶段工作为:

第一阶段是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阶段,其基本目标是:落实内部控制监管要求,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完善各项业务内控制度,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各级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增强贯彻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益,协助实现战略发展和经营目标。

第二阶段是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阶段,经研究及认真分析,开展本次内部控制评价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原则;②重要性原则;③可操作性原则;④成本效益原则;⑤持续性原则。

第三阶段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阶段,依据包括:①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②该行内部控制体系及其他相关规定。

第四阶段是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阶段,该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根据相关规范,结合该行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在具体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时,该行采用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

第五阶段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阶段,其评价全面覆盖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遵循原则的具体体现为:

全面性原则:包括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了该行的各类业务和管理事项。

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了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综合运用访谈、穿行测试、抽样等多种方法,准确地揭示了经营管理的风险现状,如实地反映了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第六阶段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阶段,针对该程序,本文分为四个子步骤完成。各子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内控评价体系建设阶段,对该行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流程目录。②内控中期评价阶段,评价小组综合考虑被评价对象的风险、业务频次、复杂程度、重要性等相关因素,涉及科学的选样方法,用个别访谈、专题讨论、穿行测试、抽样等评价方法,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③内控整改阶段,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整改建议,逐条与部门和分支机构进行沟通确认,就主要发现和建议的整改措施达成一致意见,并要求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整改。④内控更新评价和报告阶段。

第七阶段是执行内部控制评价阶段,即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对该行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第八阶段是汇总内部控制发现问题阶段,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发现结合了中期评价和年末更新评价的工作成果。在中期评价发现内控缺陷的项数基础上,确认已整改项数、尚未完成整改项数。根据年末更新评价识别内控缺陷相数,确认与中期测试类型相同的问题项数、新增问题项数。通过把两次评价发现进行合并整理,剔出已经整改完成的问题,最终确定截至该年度年末该行内部控制存在各类问题的项数、控制设计缺陷项数、控制执行缺陷项数与控制优化建议项数。第九阶段是给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阶段,通过依据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所有内部控制评价发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发现可能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第十阶段是提出内部控制优化建议阶段,针对现有内部控制缺陷,采取以下优化改进措施:①重点加强信贷业务、国际业务、资金业务和运营板块管理力度,细化制度规范,积极落实缺陷整改,加大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②明确岗位分工,划清职责界限,理顺业务关系,并建立健全各业务领域的不相容职责分离与岗位轮换机制;③进一步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尽快改善信息科技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的同时积极探索将手工控制固化为自动控制,利用信息系统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④继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的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和报告程序,推动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同时,将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三位一体”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式,促进三道防线间的工作互补与信息共享,提高全行风险管理效率和效果。

四、项目实施总结

本文按照项目工作的先后顺序,通过将银行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划分为10个阶段,并对其中的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阶段按4个子步骤完成;经过实践验证,其成功高效、顺利地完成了该行开展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满足五部委对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的要求,加强和规范了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同时满足了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并为该行今后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全面、细致地工作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

第3篇

一、当前农业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单一,削弱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1993年组建,1994年开始运作,是国家为配合粮食购销政策改革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各级政策性银行建立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支农方针政策,尽职尽责做好支农资金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1998年实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各级政策性银行被指定专门承担粮棉油收购资金的管理业务,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管理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也取得较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特殊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使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业务也仅仅局限于农业粮棉油流通环节。对农业的生产环节基本上没有涉足,这使政策性银行成为实质上的粮棉油收购银行,农发行既无法根据市场需要开拓自身的业务,也无法对农业所需的项目给予及时支持,职能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国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均为多功能的综合性机构,以美国为例,其农业政策性银行不仅从事政府扶持的政策性业务,还进行债券发行、农业直接投资等,业务范围涉及到农业的各个方面。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将是外国农业全方位的竞争,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也将是全方位渗透,这时农业政策性银行仍保持现有的业务功能和状况,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农业全方位的支持。

(二)粮棉收购市场多元化,造成收购份额下降,贷款投放减少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浙江等8省市粮食购销市场全部放开,粮食主产区购销正在逐步走向市场,棉花购销已走向市场,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收购都可以进入收购市场,收购主体增加,市场收购渠道呈多元化。这些情况都造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棉麻企业的收购量急剧下降,致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收购贷款业务逐步萎缩。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收购价格市场化和收购渠道多元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和棉麻企业棉花收购市场的垄断份额被逐步分割,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据调查统计,农业政策性银行1999年支持收购粮食2900亿斤,收购棉花5090万担;2000年收购粮食2700亿斤,收购棉花5160万担;2001年收购粮食2200亿斤,收购棉花5540万担;2002年收购粮食2100亿斤,收购棉花4553万担。从近4年粮棉收购量情况来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棉麻企业收购份额已在逐步下降,从而也导致各项贷款增量逐步减少,1999年贷款净增加178亿元,2000年贷款净增加126亿元,2001年贷款净增加32亿元;2002年贷款净下降66亿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棉麻企业的购销活动与政策性银行的收购资金供应是密切相关的,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和棉麻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减少,将直接导致政策性银行粮油收购贷款投放的减少,粮油收购信贷业务逐步萎缩。

(三)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不灵活,影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后,国家虽然规定实行企业化经营,并按一级法人、分级经营的模式管理,但是在实践中,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一方面是两权不分,即经营权和所有权未能完全分离,另一方面是经营自主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目前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中,自上而下仍然是以国家行政主体代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企业主体,国家决策取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决策,如有关业务的开展,在国家指定范围内,农业政策性银行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情况,造成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开展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经营往往难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开展。在内部管理方面,目前农业政策性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后虽然建立了不少制度,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但是在管理手段和办法上,仍然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和过去专业银行管理的一套做法,表现在资金营运、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仍未能形成以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约束的新型管理机制。特别是在资金的运作上,如何有效地实施风险控制和调节,目前农业政策性银行仍然缺乏严密的管理体系。在业务开展中,缺乏创新机制,业务种类单一、服务单一,在金融业务的竞争中难以立脚。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取向

(一)继续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支持粮棉收购不动摇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把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支持粮食安全体系的建立。又要积极支持棉花收购,保护棉农的利益。这既是贯彻、深化粮棉改革政策的要求,也是政策性银行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粮棉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选择。在粮棉购销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国有粮食企业和棉麻企业的市场占有额下降,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万农民仍然要以粮棉油的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国有粮棉企业在粮棉流通过程中主渠道的作用必将、也必需继续发挥,信贷支持在粮棉流通过程的支持同样将必不可少。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任务繁重,同时它作为完全的商业化经营目标,也很难有动力使它涉及粮棉流通领域,而政策性银行经过几年的粮食、棉花收购资金管理,已经积累了较好的资金供应和管理经验,从稳定农业,稳定农民的大局出发,尽管粮棉购销走向市场,但政策性银行短期内还不能从支持粮棉流通渠道退出,还必需在这一关系重大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尽管对退出保护价的粮食和棉花购销资金供应,随着购销活动的市场化,已逐步失去政策性资金供应的刚性约束。但粮棉收购资金的信贷支持,毕竟与其它商业贷款有着根本的区别,政策性银行目前还不能在面对此业务的政策性变化时,产生徘徊不前的顾虑,应该做的只能是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继续做好粮棉购销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

(二)开拓农业政策性业务,确保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农业政策性银行成立近10年来,在信贷支持粮棉流通领域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农业政策性资金的独特经验,这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在10年的中,农业政策性银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业金融体系,它的机构已经遍布全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按照现行的政策界定,从总体上看,它的业务发展将从减少走向稳定。一面是我国大农业的发展,急需增加政策性资金的扶持,而作为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却没有承担农业政策性信贷对大农业生产支持的任务;而另一面是已经自成体系的完整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有遍布全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机构和人力,只承担了单一的粮棉收购业务,这种状况是无论如何不应长期存在的,因此,农业政策性银行应当、而且有能力,走出单纯的服务粮棉流通的窄小圈子,重点把政策性银行目前局限于农业流通环节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要把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扶持伸延到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和推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一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应把水利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的改良作为扶持重点,使我国农业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农业技术推广,应把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农业生产的改进作为重点,加大投入,逐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含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对农业综合开发,应把它作为扶持重点,当前特别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在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治旱、治水、治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四是对农副产品加工,应围绕粮食产业化经营,在目前支持粮食购销环节向粮食产前、前后领域适当延伸,支持粮食购销与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经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提高效益。五是开办扶贫贷款,应把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特别是就业增长,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通过以上方面,使我国农业得到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同时又能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和服务得到不断的完善,最终保证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调整管理理念,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业政策性银行要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和强化内控机制,规范和严格内部管理,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信贷商业化管理方式。一是增强责任意识,在保障信贷资产安全上形成共识。政策性银行代表国家利益,农业政策性银行风险是国家风险,防范信贷风险就是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信用。在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保障农业政策性银行资产安全。二是增强风险意识,在改进管理方法上形成共识。封闭管理以实物监管过程为主,以执行政策为目标,过程和结果均有政策保护;风险管理重在结果,以资金流动增值,收回贷款本息为目标,自担经营风险,封闭管理的一些操作要求需要加以改进。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在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上形成共识。正确处理好积极信贷支持与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把握好两者的结合点,做到两兼顾、两加强。四是增强联动意识,在取得各级党政支持和企业配合上形成共识。要积极向地方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宣传“以销以效定贷”、顺价销售、非保护价粮棉油贷款按规定年度结零和全面执行有效资产抵押、担保等政策,使政府和粮食主管部门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农业政策性银行,共同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

第4篇

“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实现了银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为“十一五”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至2005年末,全市存贷款余额(本外币)分别达到977亿元和530亿元,分别比2000年末增加498亿元和218亿元,增长104%和70%,其中居民储蓄余额616亿元,人均储蓄达1.35万元。银行机构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银行机构实现利润6.2亿元。

一、银行机构门类齐全,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十五”期间,扬州市银行业机构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机构种类增多,服务功能相对完善,初步形成以人民银行和银监分局为主体的贯彻落实货币政策、实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调控和管理体系,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法人银行业机构以及邮政储蓄为主要经营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功能相对齐全,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及一般性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非利息收入业务,个人信贷、理财服务,银行卡业务等商业性金融业务全面开展,适应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服务需求。截止2005年末,全辖拥有储蓄所以上银行业机构总数864家,银行业机构从业人员10732人。

二、银行业改革进展顺利,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一)逐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转换基层央行职能

“十五”期间,伴随中央银行职能逐步强化以及央行改革进程加快,我市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健全。一是成立了扬州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取得初步进展;二是积极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和信用村(镇)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至2005年末全市已建成信用村镇580家。四是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人民银行发行3.5亿元专项票据用以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将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降到15%以内。五是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工作全面启动。

央行“窗口指导”力度逐渐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得到较好的执行。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指导意见》、《扬州市农村信用社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扬州市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实施意见》等等,使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得到有效传导。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贷款品种,开展信贷营销,优化信贷结构。三是管好用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再贴现总量,满足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促进票据业务的发展。五年间全市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共办理再贴现28亿元,发放农村信用社再贷款32亿元。同时还增加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其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二)金融监管能力显著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银行监管工作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随着监管队伍建设日益加快,银行监管水平也日益提高,并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积极转变监管理念,提升了监管工作效率。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扬州市商业银行和各农村信用联社已初步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有效开展增资扩股,资本实力不断壮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披露工作有序渐进。三是不良资产实现“双降”,强化了不良资产的动态监测与考核,建立了不良资产降比情况按月统计、按季考核通报制度等。四是加强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综合治理和分类处置,化解了金融风险。协助市政府做好扬州市信托投资公司的处置与清算,完成农村合作基金会资产负债业务的划转与接受,撤消了35个低效高风险信用社,完成了兴仪城市信用社和兴邮城市信用社的处置工作等。五是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了金融秩序的稳定。

(三)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外汇服务

“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积极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外汇服务,以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宗旨,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市各外汇指定银行着力增设服务窗口,提升服务层次,有力地推动了扬州银行业外汇业务的迅猛发展。全市外汇指定银行(开办结售汇业务银行机构)由2001年末的23家增加到42家。与此同时,银行业外汇业务总量步步攀升。至2005年末外汇存款余额3.06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2.09亿美元,2005年银行办理的跨境外汇收支34.1亿美元,结售汇业务总量达到25.1亿美元。外汇业务产品创新步伐加快,业务品种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推出了代客(对私)外汇买卖,个人外汇理财、福费廷、出口保理融资、远期结售汇、进口押汇、进口汇款T/T融资、“假”远期进口信用证等外汇业务新产品。新产品的开拓覆盖对公、对私各类服务对象;产品范围包括信贷、结算、理财等各类服务品种,极大地方便了涉汇企业和个人,也拓宽了银行的盈利渠道。

(四)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顺利。中行、建行按照上级行有关改革工作的部署,从清产核资入手,按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经营效益的总体要求积极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银行财务状况显著改善,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组织机构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也基本形成,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了明显加强,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管理改革稳步推进。

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进展较快,交行顺利上市。交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的工作,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剥离不良资产,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和信贷管理体系改革。成立放款中心,实行“贷、审、放”分离,以防范贷款操作风险。将贷款五级分类细分为十级,并引进一套财务分析工具,为信贷决策提供分析帮助。

三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扬州市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不断完善,同时积极开展相应的改革,整合资源,延伸了营业网点,并按照“扁平化”管理理论,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经营效率,实行“分账分表、授权经营、单独考核、单独核算”的管理体制。全市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建设,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稳步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投入。在实现由二级法人核算向统一法人核算的基础上,郊区、邗江联社顺利实现合并,升格为市区联社,进一步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2005年末全市信用社资本净额合计9.45亿元,比年初增加2.8亿元。不良贷款下降幅度明显。2005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比2000年末下降9亿元和30.4个百分点。

三、信贷投入稳定增加,资产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信贷投向打破原先集中于了制造业、流通领域的格局,在消费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信贷投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贷增长由慢到快,总体适应了经济增长需要。2001-2005年累计新增本外币贷款218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2003年信贷增幅超过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进入2004年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各家银行的上级行都加大了新增贷款的管理力度,贷款增速有所减缓,但仍比2001年高出5.3个百分点。截止2005年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0亿元,每百元GDP占用贷款57.5元。以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为主体的个人信贷业务突飞猛进。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由2001年年初9.7亿元上升至2005年末59.7亿元,是2000年末的6.2倍。农业贷款稳定增加,夯实了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2005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41.85亿元,比2000年末增加29.58亿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贷款投入力度加大,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05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5亿元。

与此同时,全市银行业机构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在通过剥离不良贷款、现金清收、呆账核销、还款免息等一系列手段压降不良贷款的同时,全市银行机构注意兼顾银行受偿、职工安置和企业发展等三方面利益,积极支持国企改革,大大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为企业改制重组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至2005年末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42.5亿元,不良率8.37%,分别比2000年末下降19.3亿元和17.8个百分点。其中中行、建行、交行、中信银行不良率均在5%以内。2001-2005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核销各类不良贷款70.8亿元。

此外,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改革还认真贯彻落实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至2005年末,已审批发放贷款累计2694人,实际发放贷款金额2500万元。农村信用社共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额1422万元,为1468名农家贫困子弟提供了经济援助。积极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至2005年12月末全市有263名下岗职工获得599万元贷款,其中市区有139名下岗职工获得292万元贷款,一批下岗失业人员以及由下岗职工创办的个体企业得到了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业务领域持续扩大

“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不断重视和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努力拓宽业务领域,金融服务品种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一是存款业务品种突破单纯的储蓄界限,与个人理财服务兼收并蓄。个人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尤其在外汇理财产品的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二是贷款方式日趋灵活,与市场接轨日渐紧密。市各银行业机构不断开拓新思路,从制度安排、流程设计和授权管理等多方面建立和完善与市场形势相适应的信贷管理体制。三是信贷品种日益增多。市各银行业机构加强市场分析评价和产品创新能力,推出了一些新的贷款业务品种。如仓单质押、保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法人账户透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新的业务种类。四是票据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全市银行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98亿元,办理票据贴现650亿元;到2005年末,余额分别达到31亿元和65.4亿元。票据市场的发展,不仅在缓解企业流动资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推动了商业信用向更高层次发展。部分企业通过直接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不仅降低了负债成本,而且增强了信用意识,社会信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五、中间业务品种增多,业务收入渠道拓宽

在继续做好结算性、性、担保性业务的基础上,市各银行积极利用理财产品推出的机遇,提供一些财经方面的资讯以及与商家联手提供消费方面的优惠措施,激发广大市民的理财意识,成为中间业务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大力发展融资性业务。主要是银行机构相互间的业务增多。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结算业务以及如LIBOR在内的累计型赎回权结构性存款等业务,促进双方合作迈向深层次发展。中间业务收入逐年增多。“十五”期间,全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逐年递增,2001-2005年分别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400万元、4100万元、5800万元、10200万元和14700万元,年均增长34%。

六、金融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多方位提高服务质量

全市银行机构积极转变观念,将传统的银行服务局限于柜台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等各个环节中,并坚持以改善金融服务手段为抓手,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一是银行卡“一卡通”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扬州POS机联网通用,用卡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二是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建设加速发展,银行服务的自动化有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研制并开发了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目前,该系统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并于2005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切实加强现金管理,有效控制现金投放。全辖累计投放现金208亿元,比“九五”期间减少43亿元。市场流通现金票面整洁率明显提高,基本保持在七成新以上现金流通。版权所有

“十五”期间,虽然我市银行业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均获得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有些还很紧迫。突出的有:

(一)资产结构不尽合理,金融稳定仍有隐患。一是资金运用期限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较大的流动忧。一方面是存款短期化,另一方面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客观上增加了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集中度相对过高,既不符合分散风险的经营原则,也不利于形成差别化经营和异质化竞争的格局。三是不良资产出现反弹,比例高、损失重。2005年末,全市8家商业性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总额中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为24.01亿元,占不良贷款比重高达70.09%;5家农联社不良贷款总额中“两呆”贷款为8.06亿元,占比高达97.71%。2005年,全市银行业机构累计新发生不良贷款14.72亿元。四是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005年末,全辖县域贷款余额192.7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少增14.9亿元。

(二)金融服务创新不够,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是支付结算服务产品创新不够,产品相对传统、陈旧。二是中间业务综合营销能力不强。多数银行由于中间业务产品设计和执行部门不能直接面对客户,在产品开发与维护方面缺乏灵敏的市场嗅觉,市场营销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营销理念还未形成。三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三)金融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同业竞争尚需规范。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经营机制的改革更显得迫切,创新能力提高不够。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特别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增资扩股过程中还存在不规范行为以及不良贷款实际清降效果不明显、债券投资规模过大,压降进度不快。三是金融竞争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相对无序。行业自律组织难以真正发挥有效作用,在中间业务中无偿服务现象普遍,甚至违反相关规定,互相压价招揽客户,少数银行机构在吸收存款中仍然存在“贴水”或者在给付正常利息外,以物质利益等不正当手段参与市场竞争。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中,存在信息采集渠道不畅、信息收集的覆盖面不广、采集的数据准确率还有待提高等等;二是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未有实质性进展,不能充分适应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形势需要;三是征信市场管理难以形成有效体系,征信机构存在小散乱的特点,资信评估和收费标准各异,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存在人为设定资信级别的现象,给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留下了较大的债务陷阱。

第5篇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负债业务增势明显。6月末自营存款余额为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6%。对公存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54%;日均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99%;对公日均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161%。

2、资产业务快速发展。6月末自营贷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其中个人资产业务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90%,对公资产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贴现累计发生额X亿元。

3、中间业务稳步推进。上半年已实现中间业务收入近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8%;完成国际结算量近XX万美元;信用卡发卡XX张;期缴保险XX万元,趸缴保险XX万元。

二、总结上半年各项业务发展和管理,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明确任务,早抓落实,为全年工作打基础。

支行在去年末就对XX年年工作目标进行了规划,明确负债新增X个亿,对私存款X亿,对公存款X亿;资产新增X亿,个人资产X亿,公营贷款X亿。年初支行再次召开工作会,就XX年度全年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对XX年取得的成绩,行长室要求全行员工戒骄戒躁,防止“小富即安”的思想。同时,针对支行目标任务制订了全面的考核制度,将分解到每位客户经理头上,业绩完成情况以邮件方式对全行进行每周、每月、每季通报,有效地激励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热情。在分行开门红竞赛活动中,支行的负债业务、个人资产业务在全分行均处于领先位置,取得较好成绩。

(二)、 强化市场营销机制。

1、公司业务基础营销工作首先是抓新开户,支行公司部年初即明确:每位对公客户经理每月必须新开有效户达到X户。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支行共计实现新开户XX户,实现新户存款新增XX万元。其次是通过政府平台,加强对周边园区客户的营销力度,通过上门拜访、制订理财方案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我行对公产品。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已和多个优质企业建立了合作意向。其中,XX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已经成功开立,存款余额近X个亿。

2、在零售银行业务日常工作中,对X区“富人区”进行了区域定位,实施精准营销和分层次营销,注重基础营销、中端客户营销、大户营销并重。一是大户营销:将X万以上的客户界定为大户,针对这部分客户专门制定了“理财秘书”服务。分行发行各种币种的理财产品、各种基金、信托产品、国债、外汇市场行情等金融信息,根据客户的类型、投资需求有选择性的分别发送短消息或者提供理财方案,让客户及时地了解银行的动态发展,同时让贵宾客户感受到银行对他们不只是单纯的存款需求,而且有帮助他们投资理财,使其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将客户与银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对个人银行部战线上的客户经理要求更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重要。针对这部分客户,客户经理团结起来,根据客户特色讨论,制定出几套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方案,针对客户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做足前位准备,实现给客户百分百满意的专业服务,让这部分客户更信任我们,依赖我们,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二是小区营销:由于支行地理环境,小区营销成为我们的特色,频繁且高质量的户外宣传对支行提高知名度是最有效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开展多样的小区活动和宣传,通过在高档小区XX山庄的联益活动,对我行产品的大力推荐,使我行的形象深入人心,山庄业主中成为我行XXX客户的便有10户。支行通过“物管收费站”的有效宣传,进驻周遍优质小区,例如XX花园等通过现场开卡、开功能,既达到我行电子业务的宣传,也成功实现揽存XX多万元;三是大堂营销:大堂经理将大厅精心布置,营造舒适的营业环境和温馨的节日气氛,狠抓服务,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主动引导,对普通客户主要介绍消费积分、自助缴费、消费有奖、网上银行等日常功能,使客户在使用这些功能的同时感受到一卡通的方便。对中、高端客户主要介绍XX卡、XX白金卡、信用卡、外汇宝、电子银行、人民币、外币的理财产品。通过平时存款有礼、节假日行庆的抽奖活动来带动自然增长,增添节日气氛,聚集大堂的人气。大堂是最有效的阵地营销,安排客户经理轮流在大堂值班,对大厅的客户进行梳理,达到提升的效果。

3、公私联动组合营销:零售银行部与公司银行部通过一对一的接对子形式,互帮互助,互通信息,从对私大客户中发掘对公客户,从对公客户中寻找对私大客户,年初就通过对私大客户拓展了一户对公客户,吸收对公存款XX万元。同时还公私联动,落实了XX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资。 共3页,当前第1页1

(三)针对弱点,狠抓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

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一直都是XX区支行的弱势业务。XX年支行下大力开拓这三方面工作。资产方面:结合分行今年大力扩展信贷资产规模的工作思路,支行通过“立足园区辐射周边”,积极进行资产项目营销。目前已经成功和XX等一批优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内即可对项目进行上报。贴现方面:一方面对支行已有的客户进行挖潜,另一方面积极对外营销新户。对贴现跟踪票据源头企业,积极拓展收款下家,成功拓展了XX等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贴现X亿元,与XX年同期相比增加了XX万元。国际业务方面:对区域内的外贸企业逐一上门拜访,目前已和XX制药公司等达成和合作意向。此外,对于提前终止授信额度的XX公司,支行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对其进行积极的跟踪,随时关注公司的生产进行情况,同时和银监局、XX区政府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以便最快时间内了解政策方面的动向,在银监局和XX区政府对公司的态度明确后,支行拟再度与其展开合作,将成为下半年国际业务的亮点。

(四)、大力拓展房地产企业,结合分行活动,狠抓个人资产,突出工作重点

针对XX区域内房地产企业和优质楼盘众多的优势,支行加大了对房

地产开发商的拓展力度,和XXXX等知名开发商建立了往来关系,并拟在开发贷款和按揭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同时,对原有的开发企业,如XX地产,进行了深度的挖潜拓展,目前拟增加其开发贷款至X亿元,将改变支行对公资产业务落后的状况。同时,支行将风险低、回报高的个人资产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整合资源,将个人资产业务划归公司银行部管理,充分利用公司客户经理善于与企业打交道的优势,拓展按揭业务。针对分行下达的一季度阶段性个人资产任务,支行公司部全员动员,对按揭、个人经营性贷款进行积极营销,其中成功发放了XX分行金额最大的单笔个人按揭XX万元。此外,通过直客方式,支行营销了“XXXX"等优质楼盘,为全年个人资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截止6月末,支行实现了比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分行下达的全年任务的90%。预计7月末可完成全年任务。

(五)、健全案防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1、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以预防和惩治案件为着力点,深入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社会形式,严防不法分子的侵害。从早接款晚送款,到出入通勤门,我行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一个员工遵照执行。做到人人熟悉防抢预案,定期演习。把防抢劫、防盗窃、防诈骗尤其是防票据、银行卡诈骗作为安全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防范能力。

2、认真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根据《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支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员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动员会,制定出支行的学习计划,把工作落到实处。以多种形式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XX副行长在全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视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XX银行诚信举报及奖励规定、刘明康两个讲话、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XX银行客户经理行为禁令、XX银行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XX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典型案例等内容。并组织全行员工参加了“合规守法”在线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五期合规守法活动简报,全行员工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全行员工的合规守法意识的到极大加强,在分行合规守法知识竞赛中我行代表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3、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分行会计部组织的“票据结算风险知识培训”“账户管理系统(二期)”等业务培训等有机结合,通过内控管理制度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加大了对风险隐患的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力度,建立起了前台操作,后台复核和岗位间监督三道防线,落实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卫措施,有效防止了风险。增强的员工的合规、守法与诚信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必须坚持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施其职,分工合作,扎实工作,把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做到上半年会计无票据交换差错,结算一般性差错仅一笔;并保持了储蓄柜面服务零差错的记录。

(六)、加强警队建设,开展治理三项执法监察、案件专项治理等工作,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业务发展创造和谐人文环境

支行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有关会议精神,制定了纪检监察安全保卫工作计划。年初以来,加强了对警员在保卫技能、管理制度、银行业务及服务等多方面的培训,加强了警员体能训练,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奖惩措施,警队在上半年分行监保部的体能考核中名列前茅,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按照总分行部署,支行按进度计划开展了三项执法监察、案件专项治理等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了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形成了自查报告,对查出的事项进行了整改,受到了好评。

在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生日时,及时给每一位过生日的员工当日送上一份鲜美的蛋糕,让员工充分体会到组织的关心;积极参与分行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如服务征文活动、迎春文艺表演、登山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在迎春文艺汇演中,全体演员和后勤人员体现了高度的集体荣誉感,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精心排练,使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荣获分行迎春文艺汇演第二名,为支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柜面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柜面员工处理与客户关系的技巧有待改善;

(三)、个人资产的二次营销力度弱,对市场情况未能准确把握,信息不灵;

(四)、票据业务未能寻找到大的龙头客户;

(五)、基础客户群较少,1000万元以上大客户占比不多,对我行发展形成制约;

(六)、国际业务仅限于一两个客户,不利于支行国际业务收入长期稳定发展。

(七)、信用卡业务进展缓慢。

(八)、零售业务柜台、大堂、客户经理三点没有形成有效的一线。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支行下半年要在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求各位员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再接再厉,永创辉煌;

(二)、进一步加强员工及客户经理的素质培养,作好自身学习及分支行的二、三级培训;

(三)、按照年初分行目标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工作重点放在信用卡、客户总资产管理、国际结算、票据业务、个人资产业务、企业年金等方面;

(四)、高度重视和持续进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增强员工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的认识。

(五)、照总分行的统一部署,开展好“优质服务”活动。加强员工教育,加强大堂力量,提升服务质量,重塑服务品牌。

(六)、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魅力支行”,“活力支行”,形成自己的特色氛围。

(七)、续加强纪检监察保卫工作,加强警队建设,做好每月安全检查和消防检查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XX区支行

第6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安全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全民安全科学素质。

二、活动时间

安全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时间是5月19—25日。

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结合总体要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举办各具特色的安全科技周活动。

三、活动主要内容

1.开展安全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针对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安全问题,开展专题性安全科普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普及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各级各部门可围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电器安全操作知识、防雷击、科学健身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安全生产意识。

2.开展送安全科技到基层活动。积极组织安全监管人员、安全专家和安全评价专家等,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安全知识科普活动。通过举办安全科技咨询服务、安全讲堂、和开展现场隐患诊断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

3.开展安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发动全体干部职工,采取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安全科技知识竞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工作,把举办安全科技活动周作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要及时组织制定活动方案,统筹部署,密切配合,集成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办出特色。于2012年5月24日前,将安全科技活动周方案和活动总结报市安监局综合科。

3.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要加大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深度报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大对安全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道力度。

安监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思路

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的工作要求是: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为载体,以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为手段,健全机制,细化措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综合协调

1.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机制,健全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通报、安委会会议、联合执法、重要事项协调、联合督查等,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2.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借鉴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和外地做法,组织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将网格责任细化落实到基层和企业,加快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体系。加快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加强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网格监管的体系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3.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四次重点行动。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督促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重点行动,强化重点领域检查和整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好全年工作落实。

4.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加强督查、考核和奖惩,把问责制度贯穿安全生产监管全过程,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监管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到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通过责任追究程序前移,切实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和“一岗双责”的原则,依法追究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加强培训教育、严格监督检查、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等方式途径,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督促企业负责人严格落实现场带班和地下矿山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加强现场管理。

2.强化企业隐患自查自纠。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隐患定期自查、自评、自纠、自报制度,按时、按要求填写《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表》,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3.强化企业安全投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4.强化企业应急救援和岗位自防自救。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程序简明、易懂好记、实用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强化培训,切实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自防自救和逃生能力。

5.强化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全面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加强对粉尘、高温、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控。

6.强化企业安全培训。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一人一档”制度,督促企业强化全员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技能。

7.强化企业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好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矿山方面,要严格审核外包施工单位的资质,督促矿山企业对施工队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检查、统一奖惩。

三、进一步强化分管领域检查和整治

1.非煤矿山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67号文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核发工作。加快推进地下开采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省属企业力争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基建矿山和尾矿库的安全监管,适时组织专家开展对基建矿山、尾矿库的安全检查,进一步消除事故隐患。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力争全市70%的小型矿山和所有尾矿库达标。

继续开展采空区治理,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废弃矿井治理。继续在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机械化装岩和液压二次破碎技术,抓好安全距离、爆破和边坡管理三个重点。

2.危险化学品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上级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文件,理顺管理职责以及行政许可程序。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关键工艺、重点设备、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开展设备检修、动火、受限空间、盲板抽堵等八项作业的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活动。

3.烟花爆竹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安全设施整顿提升验收标准》,继续推进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设施的提升改造。鼓励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在涉药工序采用机械化生产,实现人药、人机隔离。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专项治理。会同公安部门建立烟花爆竹企业产品流向信息化系统,做好流向登记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继续保持“打非”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制贩、储存烟花爆竹行为。

4.工商贸企业方面,继续做好冶金煤气、有限空间作业、粉尘作业、交叉作业、检修作业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机械、轻工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职业健康方面,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加强对粉尘、高温、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的监测检验和专项整治,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四、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1.强化企业的自查自纠。建立企业自查自纠报告工作管理台账,加强对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凡是没有执行自查自纠和报告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充分发挥专家查隐患作用。组织专家深入地下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有色等重点企业的生产现场,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进行安全诊断,帮助企业发现重大隐患。

3.落实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及时下达督办通知书,实行挂牌督办,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限期责令企业整改。

4.加强执法,督促整改。对企业自查、专家现场诊断、政府挂牌督办的安全隐患,有计划的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执法和重点督查,依法督促整改。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上传、核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建立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全面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细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与分管领域企业全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督促企业将责任书签到车间、班组,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2.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综合企业多种因素,将企业评定出A、B、C、D四个等级,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的原则,强化对各类企业的动态监管。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级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

3.积极推进“科技兴安”。加强与财政、科技、经信等部门的联系,加大“科技兴安”投入,引导企业搞好安全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利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工艺和设备。推进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领域实施安全生产技术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结合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有机整合省局统一部署的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执法监察等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加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发挥安全生产专家作用,为开展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服务。

4.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本地区各种事故类型的应急救援专家库,掌握本地区应急救援物资的生产、储备等情况。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预案制定、备案及演练的指导和检查,督促企业认真制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5.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国务院40号文件、市政府63号文件,确保文件精神贯彻到基层企业。着力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在企业推行“安全教育日”制度,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培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安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和班组长等的创建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1.加强执法规范性建设。按照“可用、好用、管用”的原则,对机关制定的行政许可、项目审查、执法检查、案件处理、事故调查等工作制度和程序进行全面梳理,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研究制订企业安全生产验收标准的部署要求,结合等级评定管理,针对分管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检查表,细化到每个技术环节、每道工作流程、每处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指导检查工作。

2.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通过业务培训、执法比武、案例分析、文书点评、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牢固树立完善过程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履行程序。

3.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与执法相协调的内部工作机制,科学编制执法计划,落实检查频次和责任人,确保执法到位。严厉打击瞒报事故、非法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

七、进一步强化监管队伍自身建设

1.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以“转作风、重规范、提效能”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查摆解决“诿”、“庸”、“梗”、“浮”等问题,对业务程序进行规范,对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完善机关岗位规范,对各项工作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定时限,并实施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考核,提升办事效率和质量。

2.高度重视工作,对接到的举报,要及时到现场核实查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召开协调会议,明确部门分工,不留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