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活动教案

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2-10-17 17:22: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言活动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活动教案

第1篇

1.尝试清楚的描绘鱼的外形,如颜色、大小、花纹等。

2.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并产生探索鱼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并产生探索鱼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来一张鱼的彩色图片。(家长提前帮忙准备把鱼的轮廓剪出来)

2.教学电子资源:《鱼儿多多》。

3.教师在大海报纸上绘制蓝色海的背景图。

4.胶棒。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引导幼儿从鱼的颜色、大小、花纹等方面向大家介绍鱼的样子。

1.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鱼?它长什么样子?

2.它和别的鱼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鱼的大小、颜色、外形特征等角度进行讲述。)

三、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鱼的图片。

四、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鱼的图片粘贴到海洋背景图上。

五、全班幼儿一起分享海洋背景图上的鱼,引导幼儿讨论关于鱼的一些问题,如鱼生活在哪里,鱼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1.图上有这么多的鱼,看看都有什么样的鱼?

2.真正的鱼儿生活在哪里?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鱼?(鱼缸、河里、小溪、池塘、海里……)

第2篇

一、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我校结合xx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召开语言文字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实际,讨论决定由教务处牵头,各部门配合,结合各年级、各学科情况,制定出切实的活动方案, 由教务处大队部联合开展本周活动。9月12日,自检自查了学校语言文字宣传专栏,定做宣传条幅3副,利用网络、校园广播宣传《第一小学第18届推普宣传周活动方案》,利用双休日结合语文教学做好宣传周准备活动。

9月15日,利用升旗仪式举行了“说好普通话,梦圆你我他”第一小学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负责人、教务主任白新爱老师做了“说好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的国旗下讲话,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效结合,倡导全校师生利用上课学习、 “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广普通话,提升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参与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六年级一班学生代表xx同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希望各教研组教师、各班级同学能积极响应,师生共同观看推普周视频,张贴宣传标语和图片,并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校园内外不规范用字,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红领巾”广播站认真组织早晨十分钟集中诵读活动,在朗朗的书声中将语言的魅力彰显得淋漓尽致,大队部组织值周班级认真检查督促午间写字时间专时专用;要求同学们积极地向家长宣传讲普通话的意义,并纠正家长一些不正确的发音,提高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忱。希望通过一周的推普活动使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重要性,一定要将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行动起来,坚持下去。

利用广播、网络和课堂教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xq维吾我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文明家园、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二教师基本功领衔,引领示范为主。

借助本月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基本功训练。 广泛在教师中推广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教师”、“说普通话,从我做起”等活动。

XX年9月17日举办了“教师硬笔书法比赛”。这次比赛活动由学校教务处和工会联合举办,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比赛中,教师们兴致高昂、秩序井然、坐姿端正、握笔正确,认真地在统一印制的文稿纸中书写着教务处规定的书写内容,有写教师条例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有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有写经典诗文《爱莲说》。老师们在一笔一划中认真地品味着汉字的艺术魅力。经过半个小时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教师们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些字或清秀、或刚劲……通过本次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教师们进一步端正了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帮助和促进老师提升个人形象及文化素养。

本周,教务处还借助开学常规检查的平台,认真落实语言文字工作,检查教案96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行文格式和汉字书写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指导,青年教师手写教案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具体,操作性强;机打教案重点查看是否二次备课,表格教案行文是否正确,语言表述是否正确完整。利用教职工大会对优秀教案进行表扬,对问题教案进行点评,规范行文格式,纠正语言文字错误,增强教师的语言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普通话应用水平,让老师们的言行切实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3篇

洗课就是对教案进行再思考。这一过程江苏省新课标教材主编杨九俊教授把它形象地称为“洗课”,就是说像洗衣去除灰尘油渍,洗菜去除泥沙,淘米去除杂质一样,教师在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同时,还要明确“不教什么”。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经过“洗课”,教师将课后反思的过程置前,减少课堂的“冗余”,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

二.如何“洗课”

(一)集思广益,生成预定教案

洗课要有课可洗。洗课就是对预定教案进行再思考再修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像要有米可炊一样,我们首先要积攒很多的教学素材。教学的资源要丰富、充裕,才能容许你来删删减减,所以在洗课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这种备课包括个人的初备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形成预定教案,这个预定教案就相当于我们要洗的米。因为在预定教案中囤了足够的“米”,才让“洗米”成为了一种可能。

(二)去杂取纯,洗出本真课堂

任何一个预定教案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反复修改,形成符合教情与学情的个性化教案,就很难发挥它的功效。因此,我们可以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清洗。

1、“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了、具体、可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充分地备教材,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把握要准确;备课程标准,对课标的要求要吃透;备学情,对学生的了解要深刻,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洗”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才会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才能增强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才能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走向知识、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增强感悟,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2、“洗”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永远是最基础的,第一位的。新课改明确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时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舍去学生预习中已掌握的内容,舍去与课文主题无关紧要的内容等等。杨九俊先生曾说过:“对学生发展没有益处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上不要讲;学生自学容易理解的内容,老师课堂上不必讲;老师再怎么讲,学生也接受不了的内容,课堂上也不应讲。”这与当前提倡的“三教三不教”中的“三不教”的内涵是一致的。

3、“洗”冗杂噜嗦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4、“洗”表演式的教学形式。教师“满堂灌”、“满堂问”、“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固然不好,但“满堂转”、“满堂论”、“满堂闹”的表演式教学也未必就好。我们需要的是思维的活跃,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不能为“活跃”而活跃,为“讨论”而讨论。

(三)融入感情,打造精彩课堂

第4篇

1.电子教案的主要特点

(1)高效率

(2)便交流

(3)多媒体

2.电子教案的制作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2)逐步引入原则

(3)简洁实用原则

3.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

(1)制作教案演示稿

(2)输入幻灯片的备注

(3)将演示文稿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所谓电子教案,是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息格式后存储子记录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等)中的一种形态。因此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不是通过普通的纸和笔,而是将教案内容经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利用适当的工具软件编辑存储而成的,其最终的形式是计算机能读取的文件。

二、电子教案的主要特点

1.高效率

有经验的教师都要经常修改和订正教案,特别是在新的一轮课开始,更要对原有教案仔细推敲,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案的部分内容加以调整,甚至重写教案。因此,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能会有很多内容相近的教案。

而电子教案,对于内容的插入、删除、复制和改写非常方便,尤其是对文字块的编辑操作。对占有资料较多的教师来说,更是提供了方便。原本要几个小时来准备的教案,只要几分钟便可完成了,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真正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2.方便交流

磁盘、光盘与纸张相比,存贮信息的容量要大得多。一张1.44 MB、

3.5英寸大小的软磁盘可存储汉字(纯文本)大约75万字,相当于500页的16开书籍的文本内容,光盘就更大了。

因此,在进行教学研讨或学术交流时,携带存储于磁盘上的电子教案,显然要比携带纸张幻灯胶片形式的资料更方便,而且可以在与会者需要时,方便地进行拷贝,大大方便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3.多媒体

一般的教案或板书,主要通过一维方式,依靠语言、文字、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电子教案由于可以借助一些使用方便的软件工具,很容易编辑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平的动画图形、图像,并且可以配上语言和音乐,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电子教案的制作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电子教案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文字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以暗色为主。对于文字内容中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可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

2.逐步引入原则

对于一屏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引入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应随着教师的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3.简洁实用原则

名词解释、数据资料、图表等文字资料,可采用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学生可能一次没看清时,可重复播放,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控制操作。

四、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

1.制作教案演示文稿

运行PowerPoint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的“常用”选项卡中,选择“空白文稿”选项。当“新幻灯片”对话框出现时,为文稿中的幻灯片选择一种适当的教案版式,并单击“确定”按钮,按课程设置将相关内容输入到每一张幻灯片中,便可获得该课程的演示文稿。 .

2.输入幻灯片的备注

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需要通过投影机,显示其内容。因此,这种演示文稿还不为真正的电子教案,要制作真正的电子教案,必须加入一些注释内容,如重点提示、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等,供讲解时参考。这些内容可输入PowerPoint备注页视图的“演讲者备注”中。

具体做法是:在PowerPoint中显示要输入备注的幻灯片,“视图”

菜单选择“备注页”,输入注释内容,然后更换幻灯片,继续输入相应的注释内容。

3.将演示文稿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由于PowerPoint的备注功能不能进行字、段落等格式设置,因此,如果想将演示文稿及其备注打印出来,可将其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将PowerPoint演示文稿保存后,单击“文件”菜单下“发送”命令中的“Microsoft Word”项,并按“确定”按钮,系统自动运行Word,可通过鼠标来调整:幻灯片编号区、演示文稿内容区、备注内容区三部分的大小,对备注进行格式等的编辑后保存,用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就是打印文稿。

第5篇

一、 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语文教师们课堂教学能力。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教研组,争取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相互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每次听课后尽量多交换些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二、 工作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教育素质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交际。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尽量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

2、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年。不仅要熟知本年段和整个学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提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学生学生明白《课标》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自觉朝着《课标》规定的目标奋进。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无论是教学多年的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a、 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

b、知识、技能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

c、 教法安排和语文实践活动及学法指导实在可行;

d、重、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

e、 版书设计使用、清晰、明了。

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原学,不勤学、不会学的观念”力求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其次,训练要落实:

a、 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训练题,做到每课有练习,单元有检测;

b、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做;

c、 所有训练教师都必须收、查、改、评,不得简单的公布答案了事;

d、加强阅读导引,切实提高能力。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的点拨,重视质疑、批判精神的倡导。

e、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做好教案定期检查工作。

f、 高度重视研究课学习,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新课改面前,要甘当小学生,潜心研究,相互学习,公开课教学就是一个很好交流的平台,本期在5、6周进行优质课评比。

三、 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计划,收交各类计划。

2、检查教案。

3、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期中考试。

3、检查教案。

4、校园读书活动。

五月份:

检查教案。

写字比赛。

六月份:

检查教案。

七月份:

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列。

2、期末复习及考试。

3、收交资料。

第6篇

关键词:教师 教学方法 教案 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37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它包括教学方法、目的、时间、内容、组织等。而武功课的教案,又有其专业性和特色性。因此,要想写好武功课的教案,除了懂得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和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教案写得好坏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水平。

过去的老艺人大都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低,不可能把一节课的安排用文字的形式写下来,而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在教学中,有他们独到的教学方法、内容、目的和组织能力。因此说,他们也是有“教案”的,只不过没有用文字表现出来。作为新时代戏曲教育工作者,写好教案,上课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1 内容

一堂课的任务,首先以前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发展身体素质,并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这几方面内容要定的具体,切合实际。学习新课,是一节课的重点,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要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完成。一节课45分钟,除去准备活动,旧项目的练习和结束部分所占用的时间外,一般只有20分钟的时间学习新教材,在这20分钟里教师要对新教材进行讲解,做示范和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学生实际练习最多也不过10分钟左右,所以,一节课只能要求学生掌握某一动作的重点、要领,或某一技术环节,太多了只能是空谈。复习旧项目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内容进一步巩固提高,检查一下学生掌握的情况,在授课的任务中要明确定出巩固、提高到什么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什么措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笼统地写巩固提高几个字了事。

对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循序渐进地发展身体素质是每堂课应进行的内容。没有较强的素质和体能是不可能完成高难度技巧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每堂课的基本任务来完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是在学习新内容和复习旧内容中得到提高,二是任课教师有目的安排一些专项训练。通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不断提高训练难度,变化练习项目,实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显然,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这方面需要教师有计划的,系统地安排在教案中,落实到课堂上。

2 方法

每堂课的内容各不相同,首先要把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再根据每节课内容的安排,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的方法,达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紧张艰苦的训练中,愉快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走飞脚过桌,翻跟头时,用摄像机把整个过程录下来,等到休息时,把它放给学生看,并根据整个动作过程进行点评纠正。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做的不好看,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还可以利用电教的特点,把翻跟头的过程分解开来,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挑腰,什么时候推手,抬手等,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以前上课,走动作,老师就在一边喊:“推手、挑腰、挺胸”等要领。学生只能听到老师讲,不能看到自己到底做什么样子,有了音像教学,学生的学习练功兴趣大大提高。

专业课(基功,武功等)和文化课的区别之一就是技术动作占有很大比重,学生除了要付出智力外,还要付出体力,痛苦和胆量。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引导学生联想。并结合教学实际和内容特点,恰当巧妙地运用提问,暗示,点拨,比喻等语言功能启发学生,在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武功课教师的语言节奏感,鼓动性,应更重于文化课教师。尤其在要领提醒,指错等方面的运用最为突出。用不好或不是恰如其分,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概念,甚至有生命危险。在翻跟头时,老师要放慢节奏,讲要领,落地时,要说“好”,“有进步”,以鼓励下一次做的更好。千万不要说“做的什么”,“一个比一个差”,再加上摇头,不耐烦的表情,学生一下子就没了劲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通,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一事实。准确,出色的语言表达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组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 时间和顺序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一般都要安排几个不同的训练项目,怎样排列好这几个内容,常被一些教师忽视,因而影响教学效果。比如:耐力性的项目放在一节课的开始,大量消耗体能后再进行技术性项目的训练,结果由于体能达不到而影响技术发挥,在学生思想上还容易对要领产生疑问,因此,在教案中,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地安排项目的顺序,做到有张有弛,即准备活动、技术性、兴奋性、耐力性,放松活动。我的教学程序是:准备活动后进行腕、肩、腰、胯的软开度训练,然后进行软毯子功的综合训练,再转入速度力量型的毯子功的基础训练,当学生兴奋度达到时,转入耐力性的素质训练,然后放松。每节课的训练强度是由时间,密度和数量来决定的。练习的密度大小、数量多少、时间长短,与运动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在教案中,清楚地写明白每一个项目训练的次数和所用的时间,力求做到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步上升,这样即符合青少年的自身发育条件和能力的变化规律,又不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

第7篇

关键词:课程准备 全要素准备 课堂教学 自然互动元素 “差异化”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3

课程准备与课堂教学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两个关键过程,课程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现实中,好的课堂教学表现在教师知识精熟、讲解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准确且富有感染力、教法手段运用自如、互动自然、课堂管理有效等诸多方面,这不仅体现了教师良好的课堂发挥,更重要的是充分的课程准备的集中显现。好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知识理解而增强能力,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课堂教学效果与课程准备密不可分,课堂教学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多源于课程准备的疏漏而致。可见,完善课程准备和强化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研究工作,不容忽视。其中,课程准备的重点应放在影响课堂教学的要素准备,而课堂教学应侧重有效传授知识、组织教学互动、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

1 课程准备着眼于全要素准备

课程准备要素含备课(备课含备课程知识和备学生)、编写对课堂教学可用性和指导性强的教案、课前准备因素调动等。

(1)备课中教师应精熟课程知识、设计适宜教法手段,以增进学生理解为目标

教师应长期研习课程知识、教法和手段,精通课程知识体系和精髓,简单知识缩减凝炼,重点难点知识要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层次清晰的课程内容并精熟掌握。研习课程知识应遵循认知―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运用研读、思考、理解、记忆、讨论、调研、归纳和精炼等学习手段,领会课程知识体系内涵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密切跟踪学科知识更新,吸纳新知识。关注相关学科发展动态,丰富自身综合知识储备。“凝练精华,动态更新”以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实现“备课”先“备教师”。

此外,设计讲解方法和教法手段,诸如选用“情景法”展现工程场景,营造工程环境;选用“案例法”讲解综合技术应用要领等。衡量方法手段对课程知识的表达效果,以听课者(学生)的认知度评估其有效性。如,模拟课堂教学过程备课,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发现知识讲解和教法手段方面的缺陷,及时地予以纠正和完善。特别是课后征询学生意见及时纠正,实现备课“备学生”。

制定课堂突况的预案,如: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在备课时应做好多种准备,能熟练地换用板书等其他教学手段授课,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备课心得与经验应认真总结并写入教案,再运用于教学以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2)教案应明示知识脉络层次、方法手段运用组织和教学内容更新,对课堂教学起到“顶层设计”和指导作用

教案是对知识传授要素的总体规划,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方案,也是备课的依据。编写、完善教案,精熟掌握教案和运用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应合理选择教案内容并进行层次设计,编写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的教法手段,也要随知识的更新而修改完善。

第一,教案内容应涵盖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课程知识体系,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在“提炼”教材。

在大纲课程知识框架内,教师应反复研读教材,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加工“提炼”出清晰的课程知识脉络(骨架)和层次编入教案。教案应纲目层次明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遵从学生的理解习惯并兼顾教师的讲解顺序。知识层次编写应体现“纵向成线,横向分层”。如:章节知识的编排顺序可选为:概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或原理综合应用。概述介绍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转入基本概念的学习,然后进入方法和原理的研究,最终进行方法和原理的综合应用训练,使知识升华。顺序主线清晰,层次递进由浅入深且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理解习惯。教案可按这种顺序编写。但要简约且突出重点。又如:某些重要而复杂的理论和综合技术应用问题在教材内被潜含于大篇幅的介绍性章节里,即知识的主要脉络(骨架)“潜含”。需耐心细致的筛选提炼,揭示并归纳出清晰而严密的知识主线(骨架),即把“潜知识”再现写入教案向学生传授,提炼和归纳需长期的研习和感悟。重要概念、原理分析、和综合案例(或例题)的分析和应用过程应在教案中按层次侧重详写,并写明应用要领、分析思路和要点。便于教师依教案讲解时再现清晰的知识体系,并抓住主线讲清要点,增进学生理解。

第二,教案的教学内容应与选择的教法和手段合理衔接

教案应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教法和手段的组织顺序。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内容讲解时,何内容采用“情景法”释讲,何内容选用“研讨法”或“启发法”引导,何内容采用“原理法”分析等,应在教案中相应内容处注释;又如:“多媒体”、“挂图”、“动画”等手段的运用,也应在教案中注明。教案知识内容应和相应的教法手段形成规则有序,承接严密的知识讲解体统,强化教师的整体授课思路,利于教师备课和在课堂上熟练衔接和运用,提高整体授课效果。

第三,教案内容应与课件内容协调一致

随多媒体技术成熟运用,较普遍的是全部课程内容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课件制作时,对课程知识的提炼选择、层次编排、效果创意等过程与教案创作编写过程相同,即课件的知识主线和编排顺序应与教案保持一致,课件也是教案。课程内容更新时,教案和课件也需同时更新,使教师备课和授课活动有统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同多媒体一样,板书、挂图手段,均能各自独立承载全部课程知识,形成独立的教学效果,也可互为合理穿插运用,形成组合教学效果。教案编写也应和挂图或板书内容一致,其中板书方案要在教案中写清。若穿插使用时,按穿插顺序写入教案;动画、视频、模型等手段,均不能单独承载全部教学内容,只能作为释讲单一知识点、原理、工艺过程而穿插于整个知识讲解体系中,但他们是教案的组成元素,教案中应写清使用这些手段的环节和要点,以指导教学。

第四,教案内容应随学科知识更新动态改进

课程专业知识更新时需调整教案内容。如: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要适时纳入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使学生的知识跟上时展。应精炼归纳这些新知识,融入课程知识体系写入教案,用于课堂

教学。

教案是对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方案。课程内容更新和教法手段的改进及教学经验的总结,均以教案为载体。精心编制教案、熟练掌握教案、合理使用教案和修改完善教案是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之一,也是重要的备课

过程。

(3)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全因素准备,不能以偏盖全

课前准备是与授课有关的全因素准备。首先,教师应调整情绪,保持精神状态饱满,心态平和,完成心理调整准备。第二,温习课程内容,在头脑中进一步巩固知识轮廓和主线,思考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法,预演教法和手段;第三,准备教材、教案、课件、教具、模型、挂图等,温习其用法。第四,预估课堂容量,按知识的难易程度把握时间分配。第五,若用多媒体授课,提早检查调试多媒体设备工作状态,若有故障提早申报修复。这项工作至关重要,设备故障出现会严重打乱教师的授课准备,临时改用其他手段而仓促应对,授课效果必受影响。可见,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状态关系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稳定。采取一切保障措施保证正常运转,是教学资源保障的基础工作,应常态化管理。若用板书教学,提前进入教室按板面设计方案进行实际布局,复杂的图表事先在黑板上绘制,选择有表现色的粉笔书写和绘图(如:选用黄、白色粉笔),以提高视觉效果和效率。足见,课前准备是围绕课堂教学的全因素准备。

2 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调动互动元素实施自然教学互动;从课堂管理要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按课程准备的教学内容有效传授,组织教学互动,监控课堂纪律,创建整体学习氛围。

①课堂教学有效传授课程知识,恰当组织教学互动。

课堂有效传授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成效。应挖掘有效的讲解方法。其一,新知识引入恰当。对新理论、概念、技术、方法的释讲,应结合学生既有知识和熟悉的生产生活事件引入,诠释新知识和类似知识和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有效理解。其二,表达贴切。专业知识语言(如:术语)用通俗语言讲解,学生理解后再回归专业语言,使学生自然接受。其三,表达知识的教法和手段有效。运用课程准备设计的教法手段讲解知识,观察学生的理解效果,及时纠偏。其四,讲解过程中,要精神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头脑中随时勾画出清晰的讲解思路,活跃思维,挖掘潜能,即要把课程准备的知识内容清晰的讲解出来,也要“有效发挥”。教师在扎实的知识功底下的超水平发挥对学生理解知识产会生奇效;把握好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放缓揭示重要知识或概念的讲解语速,语言表达务求精准且突出引导性,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用合理的提问和亲和的神态与学生沟通,教师的一个恰当鼓励和赞许的眼神会增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益的。

关注学生的反应,调动各种互动元素,恰当组织教学互动以提升学习效果。教学互动宜侧重调动以下元素以求其效:①恰当地运用“提问”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②运用“情景法”、“原理法”、“案例法”等教法,对技术原理和工艺展开分析,讲解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创意及解决办法。营造工程环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工程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③合理选择“动画”、“视频”、“挂图”、“模型”等手段讲解“难”、“奇”、“特”知识,使学生耳目一新,问题研讨有的放矢,提高互动兴致,轻松接受知识。④教师应注重自身学识和品格修养。教师渊博的学识和高尚品格塑就的个人魅力,会产生很强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学生爱戴老师,才会关注他(她)的言行,重视他所传授的知识、理论、观点及学术思想,自然产生互动的信任基础和情感基础,即所谓的“爱屋及乌”。

教师是引领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有效调动各种互动元素,创造良性教学互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集中到知识学习上来,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服务。

②实行“差异化”课堂管理,监控课堂纪律,从管理中要学习效果

学生个体的学习品质是存在差异的,也表现在听课状态和效果的差异性。高校扩招后,部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低的学生进入高校,此群体学习品质的差异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听课状态上。对这一群体,强化课堂管理可缩小差异。管理点应放在学生听课出勤率、听课专注度、研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课内练习完成质量和速度等方面。长期观察统计显示,班级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效果的总体分布可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约有1/3(常多于1/3)学生学习自主性强,表现为出勤率高,时间观念强,听课专注度高。遵守课堂纪律。虚心好学,善于求教,有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知识上手快。该层次学习品质属上游水平;第二层次:另有1/3学生课堂纪律尚可,偶有缺课,经监督能坚持上课。但听课注意力一般,不善求教,学习主动性不强。该层次学习品质属中游水平;第三层次:剩余1/3(有时少于1/3)学生如不加管理,会经常旷课,严格管理能来上课,而稍有松懈还会旷课。他们学习毅力不坚定,基础薄弱。表现为上课思想游移,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接受知识慢,动手能力弱。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常束手无策而放弃。自身行为懒散,得过且过。该层次学习品质属于下游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实行“差异化”课堂管理办法如下:对第一层次较好的同学要以鼓励为主,高标准要求,挖掘其潜力。持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带头学习、遵守纪律的示范群体;对第二层次密切关注,教师应加强课前考勤点名,培养他们的自觉性。经常提问,有进步予以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向第一层次靠近。第三层次学生群体要重点管理,监督点名应常态化,使之认识到出勤听课是铁的纪律。同时,监控并修正他们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提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问题,回答正确要充分肯定并予以鼓励,对错误回答要给予耐心的讲解和纠正,然后逐步向深层次的知识引导,逐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与学生交流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用歧视性语言且态度和蔼,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使其跟上正常水平。“差异化”管理在学期内应常态进行,以提高学生总体学习效果。

4 结语

课程准备与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两个关键过程。围绕课堂教学的影响要素进行全要素准备,做到上课“有备而来”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而课堂教学除按课程准备内容有效传授外,更要寻求对知识的有效发挥,组织自然的教学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加强课堂管理,追求综合管理的组合效应,以提升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贡献。针对课程知识特点和专业发展,强化课程准备和课堂教学,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

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唐安国.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8篇

关键词:学教案;优点;应用

一、学教案的优点

学教案是集教案、学案、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教后反思于一体的教学文本,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学教案在应用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教师的教学设计,先学后讲,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奉献的精神,在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学习效率得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理科的属性,又有文科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教案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将课本、资料上的图文重新整合,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学教案的内容――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1.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即教学的目的,三维目标,在设置目标时不能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因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一堂课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学生提前得知目标,可以有目的、主动地学,让课堂充满动力。故将本节课知识目标设置如下:

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结合板画对其进行解释,学生可进行简单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②了解等高线及特点。

③结合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形图绘制。

④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和实践运用。

结合知识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与情感目标的实现:

①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②读图分析能力

能够对地形图进行彻底地分析,能够对各种地形图进行判读。

③科学的读图方法

2.精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预习阶段、新课活动阶段、精讲点拨阶段以及小结阶段。在这些过程中,学生活动是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尽量不讲或者少讲,要讲得精;在学生方面,应该学会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对于小组合作,应将有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可以做到每个小组均有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欲。本节课课堂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①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在课件上的图,自主学习并得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通过道具的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等高线的特征。

③教师展示相关示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并能够总结出山脊和山谷的具体判断方法。

④通过例子展示,可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和进行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做到举一反三。

⑤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自主总结出等高线的应用问题。

3.课堂练习的难度掌握

一般情况下,例题的难度应有所保留,最好选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梯度的习题,要满足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学情需要,让他们在练习中感觉学有所得,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对于基本地形的巩固,可先用六种等高线地形图的变式来进行。在此,选取了2009年上海高考的一道题,该题只要掌握基本的地形知识即可完成,难度较低。

(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在对基础知识比较熟悉之后,就可以去做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比如相对高度的计算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此题并非一眼就能解答,有的小题需要稍作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例如:

(3)“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地为_____地形区,判断理由是______。

A地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②a,b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

③B河上拟建一水电站,请在图上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由______。

④计划在甲、乙两村间修一条公路,应该在丙处还是丁处?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总结,省去了教师一直在讲授的这种传统方法,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思,从而更加高效。

4.课后练习的批改与评讲

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而且每个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往往与教师设想的有所不同,只有精心备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并将错误率高的题进行整理,变个方式再次出现,讲解起来方能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才能更有目标,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5.课堂反思的作用

一节课下来,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值得反思的内容,教师总是在思考,本节课是否成功,哪里设置得很好,而哪一块又存在不足。学生要反思的是,本节课我获得了什么,哪些东西我依然一知半解,学生将这些得失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讲授和学习。

三、学教案使用中的问题

学教案虽然是一个可以容纳多种方式的辅助教学工具,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可完全依赖学教案,有些好的课堂环节切不可丢。

1.板书

板书是教师课堂的灵魂所在,板书应该是重要的教学提纲,教师边讲授、边书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并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对板书的应用。

2.板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纵观近几年会考及高考,无图不成题。教师在课堂上绘图,学生也可以模仿,进行画图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绘图兴趣,从而更好地读图、析图。

3.记笔记

第9篇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上有关“排队论”的教案产生了疑问,虽多方求索,终无法释疑。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115页上例3:船1卸完货要8小时,船2卸完货要4小时,船3卸完货只要1小时,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要使三艘船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我借鉴的是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良师教案》,该教案上提示:

综合以上的观察分析,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需要19小时。在此不得不说中国语言之广义,在这个例题中,我认为“等候”应该是“等待卸货”,而不是“等候卸货后离开”。但是参考教案中所表示的“等候”,却是等候卸货完成后离开码头的时间。对此,我保留不同的意见。毕竟,语言上的歧意让人难以适从,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创设了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学习中研究,探索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我将“等候卸货”和“等候卸货后离开”两种思考模式都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学生掌握“等候卸货后离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了“等候卸货”的具体方案:

从该方案可以看出,如果只是等候卸货的话,那么总体等候的时间最少是6小时。

如同此理,在该例题后的“做一做”中,同样涉及到“等候就诊”和“等候就诊后离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小明、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就诊,小明包扎需要5分钟,小亮打针需要3分钟,小叶检查口腔需要1分钟,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在解答中,我个人倾向于“等候就诊”这个方案,遵循统筹思想,从优化的角度上,把事情按所用时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小叶首先就诊,小明和小亮各等候1分钟,接着小亮就诊,小明等候3分钟,最后小明就诊,等候就诊的时间总和最少为:1+1+3=5分钟。

在教学活动中,我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对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10篇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授技能、锻炼身体、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主要阵地。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也是教育政策的体现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工作。一堂体育课时间并不长,活动范围不大,虽然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局限,但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增强。如何在这个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学得更好,达到高质、高效的要求,应该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最终目标和教学向往。因此,着眼现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体育备课质量

体育课堂不再让教师一人“垄断”,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是学生展现活力的场所。教师不能总是让学生一言一行听命令,以往机械式的教案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教师“一案在手,事事无愁”的日子已经告一段落。首先要改革传统教案,培育特色教案。传统教案的模式主要侧重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在教师如何教学生上下工夫。教学内容上,增设了许多技术性很强的内容;教学环节上,严格控制学生的练习时间,甚至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计算。它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特色,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教学效率低,学生很难获得学习乐趣。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少不了特色教案的牵引,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多种形式的教案,在省时高效的前提下,实现体育备课呈现方式多元化,由目标统领教材,备课简洁明了,蕴涵特色。

二、立足新课改,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倾注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了“健身第一”的体育思想,人文与科学融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体育课教些什么,如何教?这里就涉及观念问题,要改变教学观念,首先就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学习者和应用者,二者密不可分,缺少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教学行为的完整实施就无法完成。新课改要求教师深刻认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之一,教材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最终还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学习教材的活动,新课改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教师应由主宰者的角色身份转变为辅导辅助者。

三、应用低耗时、高收效“人文式教学”课堂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在学生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平等,阻碍了学生主动的发展。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一言决定一切”,浪费了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完成任务”式执行命令。学生总想自己的动作形式是否得到教师的满意,不满意会不会受到“惩罚”,很少发挥想象,怎样使动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完全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动作难度和学生掌握技能的差异展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可以学、步步学、多能学。例如,在投篮教学中,有的学生不敢投,尤其是女同学,可以降低要求,投篮击中篮板即可。若投中篮筐或是将球投进,则教师给予必要的赞赏和表扬,学生更有自信,同时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这时只是击中篮板的同学群体也会受到感染,尽量将球投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投篮技能,而且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增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灵活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保持定型状态,教学需要灵活。在深刻认识教材的基础上,面临学生差异或其他出入点时,前提是确保师生感情融洽,才能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1.巧用语言

语言是最能表达教师意图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最能打动学生具体行为的有效方式,一句话或一段不恰当的言语完全可以让一个学生失去行动潜力,相反可以让学生动力增强。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恰当使用赞美语言,赞美语言需要提取精华,当然适当的批评也不可或缺,以批评让学生体会到表扬和激发上进的含义,例如,教师本应说的“你对了”不妨换成“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和我做的一模一样。”“大家再看边上这位同学经过一指导,马上就很不错了嘛!”“大家让我真是大开眼界呀”等语言进行表扬激励。这样不仅可融洽师生关系,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形象使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表达含义比口头表述更深刻,能让学生感觉到与教师的距离更近一步。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的形态动作,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从微笑过渡到鼓掌、从鼓掌变成竖大拇指,学生肯定了自己的进步,达到了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除此以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下课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完成”,更要灵活指导与关注利用课外活动。

五、结语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体现,教师通过增强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和快速适应新课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准确定位自己、开拓进取、扩展思路、依据实际、放眼长远,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具备特色、灵活收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微课设计 教学

作为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体,微课成为构建兼具音频、视频等元素的形象具体而有效教学模式的支持平台。借助微课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生在没有及时完全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反复学习以跟上教学进度,巩固学习效果。然而,当前,由于关于微课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式还处在探索的阶段,相关资源仍不丰富,尤其在微课设计的实践活动有待进一步发展。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拟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策略问题作点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一、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用

首先,微课是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材料。在知识新授前,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课推送至班上的学生,让他们事先进行收看收听,从而为新课做好准备。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以微课为辅助材料,使之为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精力更加集中,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微课还可以用来进行知识的小结、拓展。三是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前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就是在课后也能继续起到作用。教师可以课前课中使用的微课推送至学生手机等通讯终端,方便他们随时随地进行收听收看而不受时空的限制。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微课应用现状

微课在国内是近几年兴起来的。尽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硬件和软件配置不完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不少学校对微课的软硬件建设要么不甚重视,强调教师对基础知识、语法、阅读等方面教学,忽视教师在微课方面设计制作技能和素养的要求;要么拘于教育资源共享、多媒体资源不足、网络运行环境和人力物力等的限制,而使微课应用成为空谈。二是微课发挥效果不明显。应用微课至高中英语教学之中是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乐于接受的新鲜事物。但是,在微课制作问题上,不少教师忽视微课实际的综合运用功能而只看重表面的形式。比如,在视频文件的制作时,侧重所选视频的视觉冲击,而不注重其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在语言制作时,过于多个内容的堆砌而不是简于内容、突出思路和着眼于深层剖析。

三、微课设计策略

首先,微课教案的优化。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案不同,微课教案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一是微课教案的资源性。微课尽管短小,可能是就某一点而进行的制作,但也要有趣味性,更应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拓展性。二是教案的完整性。其实,微课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浓缩。这就要求在进行微课设置时,要从教学步骤、问题设置、活动展开、思考与练习等进行考虑和安排。尤其注重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的可能性和方式,比如,以问题的设置带动活动的开展,以活动开展带动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互动中达成学习的目标。

其次,微课音视频的选用与制作。微课教案设计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微课音视频的选用与制作了。为了极大地发挥微课的教学效用,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中与之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也可以自己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等去拍z或录制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之后,就是将以上选用和制作好的音视频材料加以编辑、修改和美化,并在经过反复测试和改进才予以定型打包。在微课音视频制作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如果能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选用和制作,效果则更佳。毕竟,音视频的选用和制作包括了主讲人、摄像、剪辑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一个人是完不成的,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加入进来,最好以团队形式来完成。

最后,优化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一是讲究微课的导入路径。在运用微课时,要结合知识内容、教案设计和音视频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导入方式,力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善于营造激发兴趣的情境。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微课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活动化等方面和微课密切配合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三是着力搭建适合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将微课运用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要特别注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要求,既要达到知识学习的目标,又要生成和发展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能力。而微课在达成这些目标中具有构建空间场景和生活情境的独特优势。例如,在教学“Natural Disaster”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各种自然景象或场域,将洪水、泥石流、地震和海啸等通过音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将地球状况展现出来,为听说读创设真实性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切实增强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2]颜研.英语微课教学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4(12).

[3]张玉琴.浅谈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第12篇

近年来“汉语热”持续升温,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与人才质量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国际汉语推广和传播的瓶颈之一。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人”,现有的国际汉语教师和准国际汉语教师群体都亟待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

目前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模式主要为两种,其一是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的学历教育培训模式,主要针对应届学生,一般需2-4年,优点是系统化和专业化,缺陷是时间周期较长,实践性往往弱于理论性。其二是速成培训模式,主要针对社会上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人员,优点是时间短,效率高,应用性强,缺陷是不利于受训者对于相关的语言、文化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加速成培训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非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希望未来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和其他社会从业人员。

随着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仅靠学历教育培训模式难以满足目前的缺口,而速成式教育培训模式比较灵活高效,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人才需求困境,但是目前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化的课程设计,因此亟待深入研究科学高效的速成培训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

目前国际汉语教师的速成培训方法主要包括讲座法,观摩法,模拟法、实践法和微格教学法等。各培训机构有的采取讲座+研讨的方式;有的采取观摩+点评方式;有的采取讲评+实践演练的方式;有的采用微格教学法,以简化教学过程,量化所需技能,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拆为单一的技巧和方法。上述培训方法主要属于行为主义式和传统工艺式培训方法,各有所长,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都存在一定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了解国际汉语教师未来的工作环境和特点,进行清晰定位,然后进一步分析受训者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更为高效合理的培训。

在教学特点方面,国际汉语教学与面向中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有本质区别,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方面存在根本差异;也不同于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师,虽然二者都面向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但是其教学实施环境不同,前者的授课环境是汉语语境,而后者则处在海外非汉语环境,课堂外的语言和文化熏染有限。

在学生特点方面,海外汉语学生与在华汉语学生也存在不少差异:其一,就学时而言,海外汉语生往往偏好短期汉语学习,而在华汉语生中选择长期汉语学习者则比较多,而且国内短期汉语每周学习时长普遍较高;其二,就年龄而言,海外汉语学生的年龄层次比较复杂,近年更是呈现低幼化的趋势;而在华汉语学生年龄层次则相对来说比较整齐。其三,就国籍而言,海外汉语学生往往国籍单一,而在华汉语学生国籍复杂,不同国籍的学生一般混编上课。其四,就教学内容而言,海外学生更重视听说技能,而不愿意学习读写技能;而在华汉语学生接受的往往是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训练。其五,就学习偏好而言,海外汉语学生更重视学习的趣味化和成效性,而在华汉语生则相对心理期待略低,对不同教学方式方法包容度较大。

综上,进行国际汉语教师速成培训首先应针对海外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建立一套立体式的层级化教学内容体系,便于受训者根据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应用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促进其国际汉语教学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二、立体式的层级化培训内容体系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内容应建构一套科学化的体系,在面向海外教学环境的情况下,针对受训者个人教学中的短板,提供实用有效的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既学习方法,也要培养其反思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受训者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教学技能,规范教学行为,培养创新教学思维。

培训内容整体架构应以海外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为纲,分为初、中、高级,以任教国别、任教对象等为条目,根据需要从中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在纵向上应包括两部分,与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的、最为实用的教学技能;相关的系统化的汉语知识框架,便于受训者今后按图索骥。在横向上应包括七部分内容:

重要语言点的教学技能。无论海外汉语教材采取功能结构、语法结构还是主题结构,其中都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些重要词汇和语言结构,比如“了”、“把”字句、可能补语等。而这往往也是受训者在教学中感到最困难、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在培训中,应将汉语教学中必然涉及到的语法条目设计成“微语法”部分,将常用的语言点进行拆解,并由培训者有针对性地教授该语法的教学方法,使受训者直接接触日常教学环节,为受训者课外教学实践提供直接指导,保证所学即为所用。

系统化的教案编写。教案编写是落实到纸面的教学设计, 因此,在培训中,应充分考虑海外教材的编写类型,比如功能法、任务法等教材编写模式,辅导受训者针对不同的教材类型进行教案编写,并且尝试处理不同主题或者体裁的课文。学生、教师与教材是教学中的三要素,教案编写直接联结受训者和学生,使受训者既不脱离现实,又熟悉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点,有助于培养受训者的教学能力和技能。

分技能教学方法培训。应针对听说课、阅读课、汉字课、综合课等不同课型培训相应的教学模式,每类课型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培训者应着重突出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教学模式和相关技能。

教学理论培训。介绍国内外比较通用或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比如听说法、功能法、任务法、案例法等。针对这部分内容,培训者不应局限于理论本身,应通过案例形象展示不同教学理论的应用。

其他相关教学活动的培训。海外汉语教师不但要教授汉语,常常还要担任很多相关的教学工作,培训者应该帮助受训者熟悉相关内容,并进行讨论或演练,比如针对海外学生特点自主编写教材,如何组织海外学生的课外活动,如何针对海外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等。

教学管理方法培训。培训者有责任帮助受训者建构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方法,使其能够在海外教学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策略。比如如何处理学生迟到问题,如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如何批评和激励学生等。

中外文化培训。文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周健曾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有双语、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文化培训既应包括中国文化部分,也应包括外国文化部分。其中中国文化部分除介绍传统文化外,应主要侧重于中外文化差异,对外国学生常感困惑的现象进行阐释。外国文化部分则应侧重于不同文化类型的特点,特别是受训者未来将要去的国家,对于其民族心理、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禁忌等都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培训时,应根据培训时长、受训者水平、培训需求等因素在培训体系中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组合,建构恰当的内容体系,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支架式培训模式

支架搭建。支架搭建是培训的基础和关键,包括若干个案例库的建设、知识树的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教学任务的,为受训者提供《现代汉语八百词》、《实用汉语教学语法》等权威的书籍书目和参考资料以及相关教学录像、资源等。受训者依托这个平台能够自主进行比较灵活深入的个人探索以及点评交流,为整个培训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个人探索。在培训前、中、后的整个过程中,受训者的个人探索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受训者应利用支架积极进行个人探索,利用相关资源思考教学任务,并尝试撰写教案初稿,有准备地带着问题接受培训,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人教学缺陷,建构并完善个人教学能力。教案的撰写是连接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桥梁,通过教案撰写,受训者将更好地综合运用相关语言及教学知识,培养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而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通过教案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受训者的教学思路和水平,便于及时指导和交流。

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培训者应为受训者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提出教学任务,受训者根据相关教学任务撰写教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内容、性质和角度都有所不同。这个环节需要受训者与其所在团队合作完成,整个教案撰写和试讲过程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酌情分组,在个人探索阶段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审阅教案,并就教案提出个人意见,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进行小组试教。

试教与评估。每次每人试教15分钟并录像。试教结束后,先由试教者本人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培训者进行系统地点评,最后由其他受训者评价打分互评。鼓励受训者在试教后撰写个人案例,并在课外教学中进行实践和调整。相关文字资料和视频将上传到培训网络平台,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由相关专家和其他受训者进行点评交流,促进受训者对教学的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国际汉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风岚.关于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郑肇桢.教师教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

[4]赵金铭.论“教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