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厂家考察报告

厂家考察报告

时间:2022-03-10 07:5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厂家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厂家考察报告

第1篇

超声波流量计供应商的入围资质要求1)必须具备的资质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9000及以上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计量器具形式批准证书等。2)参考的资质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防爆证书、专利证书、设计证书,企业荣誉及获奖荣誉证书等。3)其他要求:入围供应商的国内商须提供或具备:生产厂商的生产资质,生产厂商出具的该项目或者年度授权书;近三年国家干线、山西省主要相关业绩;近三年相关业绩合同;近三年财务报表等。调压撬供应商的入围资质要求1)必须具备的资质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9000及以上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进口)/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国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第五组元件组合装置)等。2)参考的资质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利证书、设计证书,企业荣誉及获奖荣誉证书等。3)其他要求:进口设备入围供应商的国内商须具备:生产厂商的生产资质,生产厂商出具的该项目或者年度授权书;近三年国家干线、山西省主要相关业绩;近三年相关业绩合同;近三年财务报表等。国产供应商须具备:为供应商直接投标,不接受中间商;近三年国家干线、山西省主要相关业绩;近三年相关业绩合同;同类产品检测报告;近三年财务报表等。

旋流(风)分离器、汇管等非标压力容器供应商的入围资质要求1)必须具备的资质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9000及以上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A2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A2及以上)等。2)参考的资质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利证书、设计证书,企业荣誉及获奖荣誉证书等。加臭设备供应商的入围资质要求1)必须具备的资质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9000及以上认证,加药机防爆证书、计量证书等。2)参考的资质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利证书、设计证书,企业荣誉及获奖荣誉证书等。采购人员应尽量收集相关资料,以寻找潜在的供应商。通常有以下渠道:1)行业报刊、年鉴:可获取制造、产能或产品等信息。2)黄页及互联网:可获取潜在供应商介绍、产品信息及联系方式等。3)上市公司年报:可以提供潜在供应商的产品和财务评价方面的信息。4)行业性展销会:可获得潜在供应商及产品介绍并可进行直接的沟通。5)销售代表:可直接获得产品和潜在供应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6)商业咨询公司:当必要时,可通过专业公司获取潜在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信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信息。

物资供应商的选择应建立在充分的考察与评价的基础之上;原则上应对拟入围厂家进行考察,并需填写《供应商考察报告》,考察厂家须遵守以下规定:a.首先应根据相应资质要求明确生产厂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资质不符合厂家不予考察;b.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工厂基本资质、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试验设备、人员资质、业绩等。还应了解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销售价格、供货周期、售后服务等;c.考察结束一周内应根据实际考察结果填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评价将作为是否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一种物资的合格供应商应不少于三家,并做好备用供应商的储备与联络,以保证供应商的及时更新与应急供货之需。管材、热煨弯头、管件,阀门、流量、调压设备等工程物资必须保持3家及以上的供应商。根据对供应商的评审、公司发展策略和采购策略,对供应商进行适当的管理可以监督供应商遵守公司的采购政策、促进供应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合作关系。1)让供应商清楚的知道公司的采购政策和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鼓励供应商提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可行且必要时,鼓励供应商参与公司相关设计与施工计划,或公司参与供应商新产品的设计开发。3)对于长期表现优秀的,或配合公司紧急需求、及时解决较大困难的、或在协助公司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的供应商,可以赞赏信、增加采购比例等方式予以鼓励。4)对于及时交货率较低、质量状况较差、数量短缺等供应商,应视情况向其口头或书面投诉、要求整改乃至索赔扣款等。建立供应商资料库,记录每个供应商的名称、地址、供货范围、性质、联系人、联系方式、开户行信息、开始或停止使用的时间等信息,并定期维护、及时更新。

作者:徐志杰 单位:山西压缩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第2篇

程序是保证招投标工作规范开展的必要条件,工程量清单准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要让招标工作不仅能选择好的队伍、控制成本,同时,更应在招标工作中建立项目品质控制的防线,培养一支有评标能力的团队,也是招标工作应关注的。

本着如上原则,我们对招标工作的如下环节予以重点监控:编制招标工作时间计划表(根据工程进度动态调整)、确定招标中的设备参数及材料品质、拟选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上报推荐、组织联合考察、招标文件编制准确、确定拟投标单位、评标小组成员。

关键词:招标,计划,沟通,评分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许多人看来,招标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竞争降低成本,同时选择好的施工队伍。大家对工作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无非是找几个投标单位、编个投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通过评标确定中标单位。只要按照程序,并通过竞争手段,控制并降低成本,则完成招标的工作了。我们认为,如果这样解读工程建设中的招标工作,则有点浅薄了,难免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1、因在招标前对招标图纸的会审不仔细,将造成工程量计算不准确,为工程建设实施中的成本控制及工期管理带来隐患;

2、因在编制工程量清单中仅仅关注了工程量的准确性,未对设备的选型参数准确制定;未对材料的标准、等级清晰要求,则容易造成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的理解错误,为日后工程管理、品质管理留下隐患;招标工作和后期管理工作脱节,不能做到成本、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契合、紧密衔接以及综合控制;

3、尽管招标工作按程序开展,但由于参与的各部门或各位员工经验、能力参差不齐,对招标工作流程执行不力、对评标办法制定不慎,则反而被“有心人”利用流程掩盖了串标、围标的恶劣后果,损害公司的利益;

4、每项的招标工作都是跨部门的工作,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也有协同性,还有相互的牵制性。当招标工作开展时沟通不足,则易造成部门间的不和谐、不信任,甚至产生相互的抱怨和指责。

在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方面,鉴于各地的招标制度有所差别(如天津开发区实行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下面仅就前四项内容作以重点阐述。

编制招标计划时间表方面

在编制招标工作时间计划表前,房地产开发公司开相关的工作部署会。时间计划表由工程部编制、工程部、合同预算部、技术中心、开发部、销售策划部、财务部参与讨论、修订与完善。在工程建设开展的时间把握上,工程部考虑各分包工程是否需要预留预埋、最适宜的招标时间、组织施工承包商、设备厂家、材料、相关楼盘等考察需要的时间等事宜;合同预算部考虑编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和材料(设备)的询价需要的时间等;而技术中心考虑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技术参数论证时间等。对于一些专项工程是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还是设计、施工分离,公司也召集了专门论证,务必做到时间计划表的完整、前后工作的衔接、各项招标不打乱架等,评估时间计划表与工程建设的吻合程度。我们认为,招标时间计划表与工程建设的吻合度不仅是不能影响到预留预埋,还应关注到分项工程与主体工程的相互关系。由于同样的设备对于不同的厂家,其规格、沉降、工艺要求存在差异,生产安装厂家提前介入,有助于对土建施工图的完善,减少对已施工的土建部分实施整改而费时费力,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选择优秀的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方面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工程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对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业主舒心、放心、省心;而选择不当,除了带来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管理的隐患外,情况严重的还会产生纠纷甚至诉讼法律,给项目的开发建设、销售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发生,公司从资质预审这一基础工作做起,确立了由工程部组织实施、合同预算部和技术中心参与完成共同参与全部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决定与决策由经营班子统一决策的招标管理模式,将协作配合、各尽职责、相互监督、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贯穿在整个招标过程。

在分包工程的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上报推荐环节

每一项招标工作启动时,首先由工程部以内部联系单的形式征集公司内部推荐供方,按照企业资质。施工(研发)和技术能力、工程业绩、社会认同程度等基本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筛选,择优挑选出符合本次招标要求的单位6到8家,经另两个部门联合确认后上报公司领导批准。

获得批准后,由工程部组织联合考察

在考察环节,坚决避免“一哄而上、走马观花、例行公事”的敷衍作风,三个部门独立履行各自的职责,进行评审打分并形成考察报告,汇总分析、存档并上报。

三、在确保和优化材料(设备)的产品品质方面

我们公司强调对价格的评判是必须建立在对品质的要求上,即必须关注性价比,而不是没有性价比的最低价。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必须充分认识我们要求的产品品质内涵。我们通过公司内部讨论、联合考察、邀请物业服务顾问、邀请监理、设计单位、其他专业人士论证等形式,对要求的技术参数从规格、等级、部件及备件、功率、频率、驱动要求、运行速度、型材要求、保护装置、警告装置、控制系统、施工工艺要求等等,不仅从性能、价格、维修便宜进行评价,还对各参数组合后的优劣进行评价,评价的最后结果经设计院确认后,作为招标的技术依据。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务求在招标中对各技术参数把握准确、对品质要求界定清晰,使投标报价的最低价格是建立在品质最优的前提下。

招标文件编制方面

在招标工作中,资格预审及评分均基于对承包商能力、实力的评价,因此,评分办法制定的合理是正确体现承包商实力的依据。除了符合性外,价格、质量、工期、付款阶段及方式等是我们关注的要点,技术清单的符合、准确也是产品品质把握的要点。另外,我们还必须十分重视:

对于设计一体化的招标中设计能力、设计合理性、经济性的评价;

对施工组织方案合理性、完整的评价;维修保养时间的符合性、差异性、维修保养服务的及时性评价。

在评分办法中,我们通过加大竞争性的分值,使各投标人不仅在商务报价中体现显著差异,在设计、施工能力上也体现显著差异。同时,我们通过“投标人的优惠条件”作为补充分值,鼓励投标人在新材料、环保节能、服务等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

一项招标工作完成了,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疏忽和遗漏,也不能保证我们的管理和操作、能力和经验能够胜任所有条件和环境、万无一失。每一次的总结与回顾,让团队的同事们都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讨论时充分民主,决策时高度集中,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从制度、流程上规范招标工作,从细微入手,精益求精,才能使招标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龚维丽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年

袁代君&周志刚 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若干问题探讨[A] 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 2007年

赵卓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评标研究[D] 河北工业大学 2007年

王红勃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 郑州大学 2007年

第3篇

博州纺织产业有啥发展

博州精河工业园区纺织服装城建设已被自治区列入“三城七园”的规划之中,目前,全州落地纺织服装类企业36家(精河县23家、博乐市10家、阿拉山口市3家),其中纺织企业19家,全部建成投产可形成105万锭环锭纺、43352头气流纺的纺纱规模,形成4500吨羊毛纱线、9000吨化纤纱线规模。

服装家纺企业9家,已投产企业3家,形成50万件服装生产规模;全部建成投产可形成年产830万件(套)服装、90万床绒被、20万件羊毛衫、2000万件针织家纺生产规模。地毯类企业2家,已投产1家,形成100万平米机织地毯规模;全部建成投产可形成400万平米机织地毯和250万平米印花地毯生产规模;织布企业2家,已投产1家,形成1000万米棉坯布生产规模;全部建成投产可形成4000万米棉坯布和2350万米服装面料生产规模。产业用企业4家,建成投产可形成80万平米无纺布生产规模、7500万只球类内胆体育用品生产规模、20条食品包装袋生产线规模以及8000万米医用纱布生产规模。

2016年上半年,全州10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增加值12297万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13.5%,拉动全州工业增长10.66个百分点。

纤检机构为啥不能缺席

随着博州产业用纺织品、服装、土工材料、机织地毯、手工地毯项目的建设,实验室纺织品、纱线以及服装原料及其制品等的检验检测能力与产业用纺织品、服装等新建设项目发展的需求不协调,检测项目及能力满足不了博州当前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用纺织品、土工材料、医用防护用品、纺织品、纱线以及功能性服装等项目的检测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博州纤检所正在积极准备申报自治区级产业用纺织品检验检测中心,这不仅能快捷迅速地反映棉纺织、服装业的品质,而且通过自治区级产业用纺织品、服装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能够促进博州棉纺织产业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博州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4月,在分管副州长巴音克西的安排下,博州质监局局长温岭带领纤检所负责人对安徽省纤检局、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纺标集团公司、辽宁省纤检局产业用纺织品国家检测中心等4家机构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在安徽期间还参观了一些纺纱企业和服装生产企业。通过考察学习,对产业用纺织品有了初步的认知,对检验有了感性的认识。

考察一结束,便将考察情况及时上报至州政府。考察报告内容中对我州发展纺织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企业建设方面,一是引进的企业还是要以高端技术企业为主,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对企业的吸引力仅仅是一个方面,企业长期生存发展要有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首先要根据本地企业的实际产品情况确认项目。其次博州的检验项目要以通用设备为主,投资相对较少,但覆盖的面较广,比如说各种力学指标,但也要走设备专精之路。第三是要有效地利用外地的强势资源搭建服务平台,解决当地企业的需求,避免投入产出的严重失衡。最后是政府必备的检测服务项目,必须要列入财政的长期预算,确保做得长期持久。在机制管理方面,一是要有好的机制促进机构的可成长性。二是好的机制可有效激励职工创新工作。三是良好的激励机构可获得几方面共赢的局面。

做啥准备才能“举手发言”

针对当地纺织产业迅猛发展势头,如何发挥纤检机构职能,更好地助推纺织产业发展,为纺织产业后续发展服务,是摆在博州纤检所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博州纤检所在当地党委政府及质监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加强验室建设。博州质监检验检测基地于2013年开工建设,博州纺织品检测中心作为检测基地建设的一部分,主体工程已竣工,建筑面积2513平方米,计划今年8月完成搬迁并投入使用。纺织品检测中心集纺织品、服装、羊毛、絮用纤维制品于一体,覆盖全州纤维及其制品的检验检测。

第二,认清形势、提前谋划。针对目前全州大力发展纺织园区建设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严峻形势,博州纤检所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面履行好纤检职责,充分发挥纤检职能才是应对机构改革的有效途径。一是服务前移,提前谋划。积极派人前往精河县纺织产业园与相关负责人接洽,及时掌握和了解工业园区的规划、规模及建设进度。二是深入辖区部分纺织企业调研,及时了解纺织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三是选派人员连续3年前往湖北、山东、安徽、福建纤检局及当地纺织企业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第三,提升软件、硬件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纺织品服装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2015年投入资金33万元,新增纺织品相关检测设备13台(件);自2014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47万余元,新增纺织品、纱线等纤维检验检测设备39台(件)。在提升硬件能力的基础上,还积极加大人员能力的提升,专门邀请设备厂家人员来对检验人员进行了为期9天的培训,对新扩项纱线、纺织品服装织物断裂强力、织物透气性能、织物起毛起球、织物防紫外线、织物渗水性能、耐摩擦、色牢度、缩水、织物阻燃、防辐射等仪器操作进行了现场指导。自2014年开始,连续3年选派检验人员前往内地学习纺织品检验技能。

第4篇

关键字中药产业物料供应商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是我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然而这一优势正逐渐被打破,据统计,在如今的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的份额高达90%;国内市场上,“洋中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中药所占比率不足5%。中药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由于中药生产原料供应的链条比较长,因此原料供应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目前由于人们对于中药越来越重视,一方面,中药治疗对病人的副作用比较小,另一方面,中药是天然药物,对当今追求“天然产品”的人们讲,中药治疗肯定是最佳的途径。随着中药产业规模的扩大,中药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一方面,天然原料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工种植的中药在环保标准上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中药材的供应成为影响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原料的利用情况

产业链条长,环节众多,每个环节的生产要求都非常高,因此,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药的生产如果从原料供应至产成品到消费者手中,纵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果按照国际GMP规范生产,可以想象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中药产业其产品对患者的作用机理目前并不是非常清楚,其理论依据多是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而国际市场上对药品的要求必须有产品的成分、作用机理的说明,否则是不能够作为治病的药物出现的,而只能作为普通的保健品,因此中国的中药生产面临相当大的药理知识的障碍,使得中药产品多以保健品的形式出现在国外的超市中。

中药产业其产品多是复合制剂,其原料为许多种中药材,因此其生产过程中多种原料之间的数量的协调和质量的控制都显得非常困难,再加上医药生产本身就特别严格,因此,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中药材生产的特点

中药材的栽培,既有和农作物、果树、蔬菜栽培一致的方面,也存在有别于这些植物栽培的一面。由于种类繁多,生长地区的不同,各种中药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药材栽培方式的多样性。总的来说,中药材生产应注意以下特点:

中药材生产讲究产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栽培的中药材,最终是用来防病治病。如果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低或者完全没有,就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产量过低,又影响了药农的收入。药材的质量主要由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疗效决定的。此外,药材的形态、大小、色泽,即商品性状(俗称“卖相”)也是质量的一个方面。

中药材栽培有忌连作的特点。很多中药材,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材如白术、、地黄、丹参等都不宜连作。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肥力、土壤结构改变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病虫害严重。此外,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在土壤中,也使得连作的效果不好。这就使得原料的总供应量受到限制。

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由于不同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栽培年限的不同,形成了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中药生产企业物料供应商的选择

根据中药生产的现状和中药材的生产特点,结合供应商的选择理论,提出如下的选择方法:

根据ABC法粗选供应商。根据表1所列数据对中药材供应商进行分类,在保证供应方面,对这三类供应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A类供应商,为生产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且数量少,对其加强管理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潜力所在,所以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而对于BC类供应商,因其所提供的物资比重小、数量多,他们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可以作一般管理。我们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将A类供应商作为主要的供应商。

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构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内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次各目标的权重。计算组合权重,即得到各方案的相对权重。根据相对权重,选出最优供应商。

集团对物料供应商的管理

建立供应商的竞争机制。根据中药材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制定响应指标的阈值,供应商们在这个阈值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只有进入ABC法粗选出的供应商才有资格进行有关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交货期等方面的竞争。这样,一方面使管理工作得到简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主要的供应商感到有压力,督促他们做好物料供应方面的工作。

做好物料供应的质量审验工作。中药的质量与中药材收购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GMP明确规定:“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得,企业应确立定点采购并依规程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的基本原则。

审验的内容。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包括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和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内容有:供应商基本材料审核,样品检测、验证,实地考察,结论与信息反馈等;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内容有:物料质量状况回顾,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调查,供应商业绩综合考评等。

审验的程序和方法。对新选择供应商的审验。

成立审验小组。企业以规程形式,明确规定对新选择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时,审验小组由供应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物料使用部门、科研技术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中,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协同质量审验工作。审验小组成立后,依规程确定一名组长并由其对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部署。

材料审核。对供应商基本倩况的掌握和了解是进行供应商质量审验的第一步,一般通过对其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审核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供应商材料审核包括两部分,即: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材料的审核和法定材料的审核。

样品检测、验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确定:审验小组应明确所采购物料的质量标准,此标准可为法定标准或高于法定标准的药厂内控标准,需注意,有内控标准的必须执行内控标准。

实地考察。审验小组在对供应商所提供物料表示满意后,应安排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有时实地考察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在何种前提下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需提供哪些补替材料等,企业在规程中予以明确规定。

信息反馈及跟踪审验。对供应商所提供样品的检测、验证情况及实地考察情况,审验小组应做好向供应商的反馈工作,对于某些检测指标和结果可能还需同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和确定,供应商也可通过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改进,使其产品达到要求或提高质量水平。对质量审验存在问题需做整改的,审验小组应进行跟踪审验并随时记录。

起草审验报告,批准审验结论。审验小组在进行以上工作后,应由组长根据审验情况起草审验报告。药厂应规定审验报告的书写内容和格式。审验报告应对所进行的审验活动进行总结性说明并做出质量审验结论,由审验小组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提交总工批准。

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审验。

供应商确定后,在其少量供货及长期供货过程中,应对该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审验的周期和内容应依据供应商的不同和所供物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可围绕如下方面进行:物料质量回顾,包括合格率、退货率、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供货的及时性;质量保证体系或生产设备、设施。发生重要变化时,定期、不定期审验可成立审验小组,或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验应有报告。

质量审验档案。从事质量审验活动的所有材料归入质量审验档案,作为供应商档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审验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或调查表);供应商法定材料复印件;供方质量标准及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本药厂物料采购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及本厂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物料正式采购后三批进厂检验报告单复印件;物料均一性验证“评价及结论”复印件;现场考察报告;质量审验报告;定期、不定期审验材料及报告。供应商质量审验档案应由企业规定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和管理。

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联盟关系。正如在前面看到的那样,中药行业的物料供应商与其他行业有明显的不同,其所提供的中药原料质量及价格差别也非常大,究其原因在于:其产业链条太长,供应商就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来看,是非常难以做好的,为此作为生产厂家,中药生产企业采用中药产业化生产的模式,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物料供应的畅通和安全。

中药产业化发展就是根据中药生产GMP规定,从中药的种植一直到加工、销售,采取规范化操作,在中药种植领域实行GAP规范种植,并在每个生产环节尽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中药价值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集团公司+供应商+农户”这样的发展模式。

生产企业主要在市场信息的搜集、资金支持、技术咨询等方面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使供应商有实力能够带动中药基地的建设,通过规范化的基地建设,才能够保证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

对于加强供应商管理的政策建议

由于行业特点,目前中药生产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大都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比较低,大都停留在中药材的收购、批发等业务领域,真正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的供应商还比较少,而且,供应的原料质量和数量极不稳定,对生产企业的稳产优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时,应当立足于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应当着眼于未来。

正因为目前供应商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生产企业应当立足于加强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供应商的原料基地建设。目前虽然大多数地区都在进行中药产业化基地建设。但是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项目往往都中途流产。按照现代医药GMP管理的相关规定,建设一个GAP中药材基地,无论在技术、资金还是管理等方面都要求非常高,实力弱小的供应商想完成这样的项目几乎不可能,因此中药生产企业必须与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精心培育一两个大型的供应商,按照国家GAP中药材规范化建设的标准,生产合乎产业发展的原料。

供应商的市场反应体系建设。由于传统中医药大都是以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的,但是现在随着野生动植物的减少,中药产业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通过原料供应的影响,市场的波动加大了,因此供应商对市场的反应体系建设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加强供应商同产学研的结合。正如前面论述的那样,中药产业在新世纪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想使这些好的机遇变成经济优势,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来武装传统的中药产业。在中药的种植行业里,着力用现代的育种技术开发新的医药品种,用现代的栽培技术,人工培育产业化生产所需的大量药材。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人工中药材代替野生药材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的广泛参与,最终实现原料的安全供应。

参考资料:

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利关系研究,经济学研究,1994.10-12

2.赵希男等,供应结构与供应商的选择,决策与借鉴,2001.240-43

第5篇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s for drugs, so as to analyze the main causes tha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rug prices is difficult. At last, it summarizes the regulation method for drug price,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drug price,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to control effectively the drug prices, and prevent drug price out of control.

关键词: 药品;价格调控

Key words: drugs;pric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18-01

1药品经济学特征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方面它和大多数的商品一样,由大量的企业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但另一方面由于它是治病救人必要的产品,在需求上的价格弹性很小,患者对药品的选择权大部分情况下也被医生所,容易产生市场失效。同时,药品具有利他的外部性,以及不确定的风险和效益,因此,药品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规律来进行调节。政府的调控,在药品的生产、销售、流通、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加强质量的监督工作[1]。

这种既遵照市场规律又背离市场规律的特征集中到同一样商品身上。给政府对药品进行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政府调控药价主要难点

2.1 市场手段与政府调控两难药品的以上特征造成政府对药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两难困境。如果政府如同对待大多数商品一样只是借助市场的自我调节来管理药品的价格,则可能由于在流通和销售环节上市场失效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但是如果政府对药品的价格进行管制,就容易回到计划经济,干扰药品供应环节上的市场机制,有可能引起减产、供应不足和药品质量下降等负作用。[2]

2.2 政府调控药价工作量大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商分散,政府参与调控这些药品价格任务很重,工作量大。有些省份药品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范围的药品品种达1000多种,而且所涉及的品规数量特别繁多,参与药品生产经营的厂家数量也是巨大。

3政府调控药价办法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特别是物价管理部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药价调控的主要原则和办法如下。

3.1 科学管理虽然政府药品调控表现形式之一是制定各类药品价格。但是价格的制订既要替群众谋福利,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药品价格,必须成为政府调控药价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为此,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外脑,邀请来自不同专业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库,各种重要决策请专家库的专家一起参与讨论和论证。同时,决策前要重视调研工作,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事先进行细致充分的调研,保证采集到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才能据此做出决策。

3.2 组织建设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人才建设,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对于物价管理部门来说,要招聘既懂行政管理,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3 依法行政政府和相应物价管理部门应摒弃之前的以行政代法律的思维模式,要从法制化的轨道来处理问题。因此必须对物价管理的合法性寻找相应的法理依据,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行政管理。

3.4 程序合理为了保障对药价的调控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公平性,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可执行的药品定价程序,把专家论证、集体评审和社会公示这三个环节引入程序中。

3.5 阳光监督建议政府建立完善专家论证,药品评审委员会等第三方监督机制,药品价格的调整方案由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每次论证组成的专家采取随机从专家库抽取的方式,并采取超过三分之二专家同意方认可结果的方法。同时,要积极引入党内监督,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部门等单位人员组成监督机构,对专家的论证结果尤其对有争议的品种进行认定和再次论证。最后定价结果要主动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3.6 差别定价为了促进药品研发创新和有利于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政府在药品定价时不应该只考虑到药品价格,而应该根据药品品质拉开价格差距,这样才能实现产品优胜劣汰。

3.7 动态监控此外,药品价格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政府在调控政策出台后,仍应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总结,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修正。

3.8 加强横向沟通由于药品价格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因此每一个政策的出台影响面都大。因此,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是调控能否顺利实行的前提。

4政府调控可进一步加强的措施

4.1 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定价体系①建立并完备药品价格检测体系。由于现阶段缺乏科学的定价方法,多数药品价格还需要市场形成价格,物价部门可以依据市场形成的价格进行分析,进而对药品进行定价。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高效、快捷、准确的掌握药品市场供求、价格动态。应当建立专门的药品价格检测机构,通过专门的调研,把这项工作做好,为政府价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②药品定价规则科学化。药品价格的制定既要考虑药品的成本因素,同时也考虑比价关系和竞争因素,并且能够鼓励药品创新。价格制定的方法要由按成本定价转向按药品“价效比”定价。合理的定价应借鉴药物经济学原理,从按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定价公式过渡到依据治疗费用的节约程度来定价,从而实现降低总费用的目标。③扩大药品定价范围。目前,我国仅对医疗保险目录中的药品的价格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医保范围以外的药品则采取指导价或企业自主定价。目前,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约为1500种,从销售额看,仅占市场份额的40%左右,大部分药品的价格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因此,必须扩大政府对药品的定价范围,定价范围应立足于全部处方药品,这样才能保证广大患者能够经济实惠的用药。

4.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体系医疗保险方作为医疗费用的偿付者,缺乏服务成本、补偿费用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信息,使得服务提供方这一费用控制的关键点处在责任范围之外。最终结果,就是医疗费用的失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制约机制来规避这种不正当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药品价格管理谁来调控.中国百科网.

第6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 比较 降低

物流成本是物流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降低物流成本,能够挖掘企业盈利潜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其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对降低我国的物流成本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

美国的物流管理大约可以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管理和外部一体化管理4个阶段。如今美国正处于外部一体化管理阶段,其管理范围从单个企业扩展到了整条供应链。采用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成本的指标――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对中美两国近十年来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比较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的物流管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我国1996年至2005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直停留在20%左右;而美国十年来却相对稳定,保持在10%左右,2002年以后更是降低到了9%以下;此外,我国的期间平均值比美国多十个百分点。因此,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从物流成本的构成来看,美国物流总成本按照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划分为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部分。库存费用,指为保存货物而的发生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保险、税收费用外,与传统的计算方式不同,美国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也加入物流成本,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资金周转速度从根本上统一起来。运输费用,是直接从美国ENO运输基金会出版的《美国年度运输报告》中得到的货运数据,包括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与货主费用三部分。管理费用取自经验数据,按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得出。美国的物流管理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大体在4%左右。我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物流成本也包含这三部分费用。对近年来两国物流总成本的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库存费用占GDP的比例降低最快,2002年和2003年更是达到了3%以下;而我国的这一比例持续停留在6%左右,说明我国的库存费用过高,应作为重点降低的对象。美国的运输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体为6%,有缓慢下降,说明运输费用与经济水平大体保持同步增长。此外,中美两国的管理费用比例差别也较大。

二、美国物流成本降低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

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只负责掌控企业的设立及其行为的合法性,而对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等很少干预,物流管理的有序性依赖于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市场自身的调节。7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新法规放宽了对交通运输的管制,如1976年通过的《铁路复兴与管制改革》、1980年通过的《汽车承运人法》、1984年通过的《水路货运人解除管制法》等。这些制度和法律创造了美国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了企业的自由竞争和物流专业化,使美国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物流产业迅速发展。

(二)高新技术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渐渐兴起,微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美国的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一方面促使物流供应链不断延伸,使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够对货物实时跟踪,及时、精确地管理物流的各个环节,减少流通环节和库存量,降低物流成本和流通成本。如美国已经开始应用的RFID技术,能够全程跟踪从生产点到最终消费点的供应链,对物流操作及其工具自动标识,实现库存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商品管理的自动化。

(三)经济结构的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服务业已逐步取代钢铁、汽车、建筑等传统支柱产业,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产业。服务业快速发展致使实物产品比重下降,其所需要的物流成本随之减少。此外,由于顾客对制造企业柔性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因此技术含量等无形价值所占产品成本比例不断升高,而实物部分所需要的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不断下降。所以,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是美国物流成本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美国物流成本降低对我国的启示

在对美国物流成本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物流环境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降低物流成本:

(一)明确微观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模糊,大部分被隐藏在“材料采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科目之中。因此管理人员无法获取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对企业物流水平难以评价,这就形成了物流成本降低的一个障碍。可以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报告,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二)加强库存费用的控制

表2的比较分析说明,我国的库存费用偏高,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在美国,大部分企业都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标准化作业、厂家到客户的直接付运方式、重新规划仓库与选择运输路线、使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等措施来减少库存费用。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如: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减少闲置仓库,使之充分利用;对仓库物品分级管理,即按物品的品种、性质、价值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有重点的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协调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费用等。

(三)为新实施新技术做好准备

现代物流技术是提高物流绩效、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美国先进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之改变了传统物流的运作模式,缩短了企业之间的距离。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能够把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联结,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节约成本。对我国而言,应做好实施物流新技术的准备,提高供应链信息化工程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加快网络平台的建设,培养高质量的物流人才。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对于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们在建立企业物流服务链条和网络时的不尽完善,如果也在内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削弱了企业对核心生产能力的关注,而且宏观上也不能发挥社会化物流的规模经济优势。所以,剥离企业中的物流功能,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五)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美国政府的宽松管制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其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仅仅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所以,应当树立政府的正确地位,减少其对企业合法竞争的干预。此外,由于我国涉及物流的部门和系统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乏同一性和协调性,所以需要改变目前物流系统分立、物流资源重复配置的格局。

同时,宽松的政府管制要求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出台。尽管我国颁布的涉及物流业的法律法规有多达数万余个,但这些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方保护的色彩,物流市场的竞争规则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规则遵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因此,加快物流方面的法律建设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06年上半年中国物流运行情况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17):60-61

[2]宋则,常东亮.中国物流成本前沿问题考察报告.财贸经济,2005;(1):43-47

[3]张弘.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4;(6):17-20

[4]蒋惠园,杨,谢五洲,王珍.美国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分析与国内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7(1):56-58

第7篇

关键词 500kV变电站 运行管理 模式

一、500kV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特点

500kV变电站运行管理是指保障变电站连续、安全、稳定运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有人值班,二是无人值班。有人值班变电站,是指采用多人在变电站就地值班的变电站,一般采用轮换值班的方式,每班都要对设备进行巡视和表计抄录。无人值班变电站,一般指没有固定值班人员在变电站就地进行同常监视与操作的变电站,变电站日常操作与监视由上级调度或集控中心通过综合自动化设施的四遥(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进行。500kV变电站具有高电压、高场强、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技术先进、设备多和配置复杂等特点,500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是电网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500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运行管理上,根据500kV变电站的特点,目前均采用有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有人值班是我国500kV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特点。值班工作包括日常运行监视、交接班管理、设备巡视维护管理、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工作内容。

二、500kV变电站运行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变电站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不高

由于变电站距离超高压局本部较远,变电站的管理基本依靠站长管理,形成变电站管理不统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考核标准执行不一致,变电站管理水平严重依赖站长个人的管理能力,存在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效率不高,信息传递失真等现象。由于变电站分布点多面广,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基本上是依靠上级人员到现场跟踪、检查、督促,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运行人员数量增长过快

因超高压电网快速发展,每年新投运500kV变电站约3~4个,按每个变电站18人的定员计算,每年需新增运行值班人员60人左右。再者,运行人员培养速度跟不上,变电运行岗位熟练工缺员严重。由于超高压技术含量高,电网设备配置复杂,要培养一个熟练的超高压运行人员,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因而,熟练的、高水平的运行人员培养跟不上电网建设的发展速度,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三、500kV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无人值班及集控中心运行新模式的建议

改革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实施无人值班及集控中心运行新模式,使变电站由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方式转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人增效方面取得明显成果的同时,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促进安全运行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建议超高压变电站尽快实施运行管理模式改革,尽快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集控中心功能完善,应与500kV变综合自动化改造同步建设。集控中心建成后,各变电站的信号将不断接入,随着变电站数量和设备的迅速增加,显然给无人值班监控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原来的变电站信息处理方式将不再适应实际情况。优化无人值班监控系统后台分析处理软件,对集控中心的遥信量进一步加以规范,进行分层、分类处理和显示,开发后台专家分析系统,保证在大规模事故情况下,运行人员能有条不紊地处理,不遗漏任何一台跳闸开关,不遗漏任何一条异常信息。

对集控中心所管辖的变电站,应能全部实现基本的四遥功能,即: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集控中心SCADA系统对变电站传送的信息要能够分析、处理和显示。集控中心与变电站、中调之间要建设可靠的通信通道,利用光纤通道,实现对变电站实时信息数据采集、处理、监视和控制,实现数据库的生成,实时显示电网主接线图,实时反映变电站的电气运行工况,能够远方控制操作和事故异常处理。断路器及主要隔离开关要采用电动操作机构并可在集控中心遥控操作。电力电容器、电抗器可实现远方自动投切。要能够实现远方查询、投停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功能。要装设变电站远程电视监控系统,实现对变压器、开关、刀闸、站用变等一次设备以及对继电保护、蓄电池、直流系统、通讯等二次重要设备的实时监视,利用红外探测技术,与电视监控系统配合联动,防范火灾、爆炸、泄漏、失窃以及恶意破坏事件,并将图像、声音等信息远程传送至集控中心并向MIS系统开放。同时,完善防火、防盗远方报警系统,扩展安防遥视系统功能,使集控中心的各项功能更加完善。

(二)加强人员培训和事故处理

现代科学飞速发展,使得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成为可能。变电一次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如变压器分接头的电动调节机构。开关、刀闸、接地刀闸等设备的电气操作机构可靠完善,使远方控制及操作安全可靠,为实现变电站远方控制及操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微机保护的广泛应用,使变电站自动化水平取终了实质性的进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广使得远程监视和控制成为可能,光缆工程的建成使用,为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及交换提供了高速公路,保证能够更好地实现变电站遥测、遥信、遥视、遥控、遥调的功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减少变电站的基建投资,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并为推广变电站无人值班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事故处理和恢复系统提供了基础条件,并将最终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管理水平,因而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电力工业推行技术进步的重点技术之一。集控中心成立后,运行人员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变电站的设备,而是面对着多个不同变电站、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各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运行方式、电网潮流各不相同。因此,运行人员能否尽快熟悉业务,尽快适应新岗位,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是推行无人值班和集控中心模式的关键。因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加强运行人员培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总的培训计划,集控中心根据总培训计划,负责培训的安排及落实工作。二是成立内部培训中心,在内部选聘兼职讲师,内部讲师由各专业带头人担任。三是立足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熟悉设备、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四是注重技能培训,应侧重于实际工作中应知、应会和日常工作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五是各专业技术骨干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做好传、帮、带工作。六是编制各专业的应知应会手册,以便组织学习。通过成立操作队,以往调度联系运作方式应作相应的变化。①正常停送电操作:操作预告由省调下达给监控中心(操作队),操作队根据操作预告准备操作票后前往变电站,在变电站现场直接接收省调的操作命令并进行倒闸操作,操作结束后向省调进行操作汇报。②事故异常:发生事故和异常时,由监控中心(操作队)向省调汇报,操作队人员现场后可直接向省调汇报,由省调通知安排有关单位进行处理。③若进行拉台开关的单一操作,停用重合闸、高频保护掉闸的简单操作可由操作队接受省调命令,遥控进行。

四、结束语

500kV变电站推行无人值班及集控中心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国内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管理改革。随着无人值班及集控中心的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我们相信,各种问题将一一解决,500kV变电站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同益显现。

参考文献:

[1]刘生艳.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收口的教学策略.大家参考·基础教育新课程研究.2010,(01):111-112.

[2]王立龙.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依靠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安徽科技.2010(01):45-46.

[3]程方平.探索21世纪中国教育创新之路基础教育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第8篇

杭州市萧山区曾于2005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全国民营企业管理示范区”称号。早在2004年,萧山就在工业系统中提出和坚持了“管理创新、管理强企”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管理创新单项模范及示范企业的培育、评选和管理创新成果的评选及推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初,金德水副省长曾就萧山的管理创新工作做出批示,给予充分的肯定。基于萧山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许多经营者纷纷开始摈弃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创新的自觉性逐渐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的适时加入,正确定位,创新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几年来,萧山已先后出台了《萧山区工业企业管理创新基本规范和评价标准》、《萧山区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价和申报办法(试行)》、《萧山区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评价和申报办法(试行)》,较全面地构建了以管理十大体系为内涵的基本规范体系和考核标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科技进步与信息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引导企业努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系,并将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奖励政策纳入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基本政策框架和范畴。同时还从2007年开始,与省经贸委(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杭州市经委一起,联合开展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三级联评工作,使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既有政策引导,又有工作抓手,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上台阶。近三年来,区内工业企业已有管理创新示范企业69家,其中省级示范企业22家,市级示范企业47家,每年递增30%以上。同时,已累计申报管理创新成果53项,每年递增10%以上,其中国家级成果9项、省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6项。

第二,坚持理论创新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管理创新实际上是创造一种新的或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它可以是企业的全过程管理,也可是某方面的细节管理。它是一种模式,但更是一种活的理论。不少民营企业早期常常模仿国有企业或国外管理方式,而没有从自身实际和实际效果出发,因此难免会照本照抄、流于形式,制度很多,但效果不明。萧山在大力推行管理创新的同时,明确要求既有创新点又有支撑点,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萧山政府和企业都达成了“练好内功,应对外患”的共识,明确提出:“管理创新是萧山民企危机中的出路”,并在企业战略调整、市场营销、客户管理、风险控制、降本节耗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成果,且效果明显,从而确保了近几年来全区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的势头。据粗略统计,2009年上报的29个管理创新项目已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73420万元,平均年度效益贡献率为32.56%,光是2008年贡献利润达80717万元。这其中有不少项目已邀请管理咨询机构进行了绩效评估。

第三,坚持思维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管理创新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大批观念超前、思想新颖、懂管理、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萧山在这方面已花了大的本钱。首先是努力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每年他们都会输送一批管理者去国外或国内著名大专院校培训,经常邀请国内外管理咨询机构到厂现场把脉诊断,并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服务。目前,大部分百强企业经营者都已是“ENBA”或有高级职称,“农民理论家”鲁冠球曾荣获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年青一代中,如最红集团老总带着自己撰写的《用“M”效应理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走进大学讲堂的,已为数不少。其次是抓好中层专业干部的培养,2009年萧山推荐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参加了管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试,目前已有12名通过全国管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考试。

第四,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变革相结合。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萧山民企中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成果较多。如亚太机电公司的《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制度管理的实施》、东南网架公司的《以打造世界级钢结构企业为目标的持续技术创新》、荣盛控股集团《民营化纤企业打造互利共赢的同业合作新模式》、江宁丝绸公司的《产学研促进服装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源头节能减排的多色系环保纺织新材料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介绍了企业自主研发彩色涤纶纤维及有色面料着色新工艺,省去了染前处理、高温高压染色等高耗能高排放的工序,把原来要多个厂家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整合到一家企业完成,实现了化纤纺织品染色废水的“零”排放,填补了国际空白;同时,企业采用连锁“超市”经营模式,兴建了国内技术领先省内最为先进的高智能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专门承担公司新产品和相关单位原辅材料的储存、批发、自动分栋、配送任务,属国内首创,这个“支持多企业业务协同的高智能自动化物流配送与ERP信息集成”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曾专题过考察报告,对其技术和管理创新给予高度评价。

第五,坚持制度创新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制度创新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而引入的新的制度安排,新的规范和准则。信息化管理则是将企业运行中的信息流,如资金流、物流、作业流等信息成为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具有提高效率、降低误差、节省成本、便于考核等特点,其明显效果已有许多案例实证。从人脑管理向人机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已是民企管理创新的一大趋势。这几年来萧山已有许多民企开始注重技术与管理的高度融合。传化集团《公路港物流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首创了“公路港”物流模式,早在2003年开始,传化物流就实现了公路港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其经济指标每年保持在40%左右的增长,2008年全年实现平台营业总额35亿元,上缴款1.4亿元。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建立供应商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供应商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了供货质量和及时性、有效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还有福恩纺织的《4R+E营销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应用》、泰欣实业的《基于动态控制的可重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永翔集团《现代化纺纱厂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建设》、汇林食品《基于协同商务模式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等成果,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六,坚持精细化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精、准、细、严。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因此,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万向钱潮公司在实施《基于价值流的工厂制造流程优化》的管理创新项目时,在大力加强劳动保护、提高职工劳动收入的同时,通过大量而细致的数据分析,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方法,找出多余的或重复的作业,进一步改善了工作流程。结果,试点班组的工作比以前减少了5次搬运、3次贮存、4次装斗,生产环节由25个减少到13个,物流路线缩短到161m,比原来减少40m,还减少了91万元设备投资,节省551平方厂房面积,节省人员工资及搬运费18.48万元/年,加快了物流速度,减少了在制品库存。3年中万向钱潮公司仅此一项成果就累计产生效益达23114万元。在这方面有创新成果的还有科尔集团《实施精细化管理从容应对危机挑战》、永翔纺织《大型棉纺企业精确量化管理》、柳桥集团《羽绒行业原毛检验的精细化管理》等企业。

第七,坚持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应当追求上规模上水平,有经济实力,因为“硬实力”是企业的基本骨架,但同样需要“软实力”,有品牌、有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形象和灵魂。只有两者并重和融合,企业才会有核心竞争力,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几年来,萧山的民企正是按照这一路径,从生产经营管理逐步向企业文化等深层次内涵全面迈进。最红集团的《用“M”效应理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实践研究》一文曾刊登在《包装世界》和省经贸委《浙江连锁》杂志上,受到了业界的好评。“M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满意公式、和谐法则,它研究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类关系以及和谐共生的四个必由之路,并用来指导公司的持续发展。2009年,该公司实现利润4090万元,其中此项管理创新成果的贡献率就达57%。类似的案例还有德意控股集团的《民营企业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恒逸集团的《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振亚纺织《以管理心理学为内核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红剑集团《以组织再造为基础构建规范管理提升平台》等。

第八,坚持战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一般讲,生产、财务、营销等管理是企业局部性的工作,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系统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制度安排。只有将日常的经营管理与企业近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将战术创新与战略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民营企业才能持续发展,长盛不衰。萧山在这方面的操作实务较多,但能提升为理论创新成果的还不多。许多民企业已开始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逐步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性发展和转变,从单纯追求“500强”向自觉定位“500年”转变,并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系统思考、全面变革、整体提升,通过差异化战略和细分市场发现新的商业模式,科学合理地确产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多元化或专业化,以此确立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等战术创新。2006年萧山富可达公司曾因“盲目扩张”和中高层的“内部管理”问题而导致破产重组;三弘集团成功收购了富可达公司后,对其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变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7年三弘集团及时了《企业虚拟利润期股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的管理创新成果,其直接效果就是稳定了高层管理团队,吸引了大量人才,改善了公司治理模式,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成果曾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第9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信息化;知识管理;管理创新

作者简介:张丽芬(1978-),女,江西九江人,九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资助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成果(编号:08ZD011),主持人:张丽芬。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8-0064-06

一、导言

高校教学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让我们从网上广为流传的毕业设计答辩现场出现的三个镜头开始:

镜头一:

老师:你的电动机怎么没有保护啊?

学生:这个……这个不在设计范围内。

老师:那电动机电流过大,我们就任由它烧掉?

学生:嗯,很抱歉,看来只好任由它烧掉了。

镜头二:

在毕业设计答辩会上,老师问班里一牛人——请你说说XXX的主要原理。

那同学很惊诧地反问一句:老师,这您都不知道啊?

老师:?

镜头三:

XX职业技术学院各个专业都说进行了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辨,但大部分说没有《毕业设计分析报告》,未对毕业设计进行统计分析和反思反馈。最后找到了一个,其分析如下——从参加答辩会的老师反映情况来看,学生答辩很不理想,完全答对的少,答非所问的多,一年不如一年,独立完成的少,抄袭、请的多。

二、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主观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就学生角度来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应用能力差、认识不到位、就业压力大等影响因素。扩招之后,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高职生熟■于死记硬背,应试能力有余,非应试能力(应用知识、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在毕业设计阶段,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看得不重,不能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目的,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和进度不以为然;高职生既不善于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寻找自己的设计项目,也不善于在企业实习时从自己的实习项目、工程环节中将带教人员的活生生的经验、信息中捕捉到毕业设计的选题。在毕业答辩前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多数同学在做毕业设计时,远离学校,住宿在校外,不仅作息时间不能正常,亦放松了对校纪校规的遵守,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不足。加上受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和找工作同时进行,导致不能集中精力来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空对空、重复、抄袭或请。本文呈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学生主观导致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教师方面,高职的大多数教师对知识灌输轻车熟路,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陌生。同时,由于生师比过高,导致指导力量不足,出现没有指导资格的教师(如助教)出现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名单上,因而基本上没有指导能力;大量教师因受到教学任务大、又要写文章的严重挤压,没有时间到企业、公司挂职;学校对教师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教师也就不愿意到企业、公司挂职,因而没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指导能力也十分缺乏。另外,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少,结合实际的少。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成为“无源之水”,或止于“纸上谈兵”。

(二)来自客观条件的问题

一方面,毕业设计缺乏实战场所。由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各个企业(公司)均是市场经济主体,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不愿意因接受实习生而影响自己的生产程序,不愿意承担因接受实习生而要承担的安全事故等法律责任,更不愿意看到由于接受开展毕业设计的毕业生而引发商务秘密外泄而引起的纠纷;加上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担心为对手培养了技术和管理骨干,因而普遍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开展毕业设计。

另一方面,毕业设计的硬件落后。高职院校购买或研制的毕业设计远程指导系统不能反映学生的需求,交互、即时性、人性化不够,反馈、控制不够,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一系列连锁反应,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有的对毕业设计的任务糊里糊涂,有的对选题有紧张感,有的感到困惑,有的对实际的设计过程不明,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改革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知识管理理论,是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理论基石。

知识管理理论根据知识的获取方式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存在于书本、计算机数据库、CD-ROM等介质中。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难以传播。就教师而言,尽管其隐性知识“难以得到清晰的陈述,但是却与教育实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其本身就构成了教育实践的一个环节或要素[1]。

根据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可以理解为知识分享、知识传递、经验知识的收集、知识创新的统一管理,可以采用以下四种管理模式。这四种模式也就是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模式一:从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这是一种传统的知识转化模式,各种显性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专业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专业道德等,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传递。“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对知识有极强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还要求每个人能及时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更新、提高与完善[2]。经过学习,显性知识会有意识地体现在人们的日常举止行动中。如本文开篇时叙述的第二个案例,就意味着学生应回答答辩专家关于显性知识的提问,因为此时答辩专家此时想考察学生掌握与他的毕业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应正面回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模式二: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这种知识传递方式主要发生、体现在显性知识分享和内化的过程中。 就如同我们要求学生从掌握显性的“应知”、“应会”,到将其融入熟练的实践操作技术中,这时显性知识已经开始内化和隐性化了。本文章开篇时叙述的第一个案例,学生被答辩专家假定为对电动机保护知识的应知应会,而不是“只好任由它烧掉了”。

模式三:由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经验交流、各种总结都构成隐性知识。在学校,竞赛、社团、科技文化以及三下乡活动,都有技能、经验“从隐性到隐性”的传递,良好的经验“潜移默化”培养人才,失败的教训也可以成为“成功之母。

模式四:由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人们将工作经验转化为显性的专业知识,通过传播“产品化”的显性知识,让整个社会来学习、分享。如教师个人及教研室集体开展教育教学的个案集体探讨,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总结,并积极撰写成形的文字资料。

通过以上四种模式,“实现知识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并最终又产生了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过程”[3],是知识的螺旋上升。

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创新走向:嵌入知识管理的2T4L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知识管理理论为依据,将基于知识管理的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概括提练为“2T4L教学模式”。“2T4L“的含义分为两部分:

(一)2T策略

T是"体"的汉语拼音首字母。2T:教师、学生双主体;个体、群体两个主体。知识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对物的管理。

(二)4L策略

L是"两"的汉语拼音首字母。4个"L"即在毕业设计知识管理的4个“两”策略:

——两件(硬件、软件)策略,如完善远程指导系统,个人图书馆。

——两部(内部、外部)策略,如发挥校内教师的课题以及校外专家、讲座资源。

——两性(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策略,如制定一些鼓励知识管理应用的政策,将老师的教案、课件放在网上,把指导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实习感受、印象进行交流、共享。

——两励(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策略。如,对主动到企业进行工程能力提升,又关心学生,到实习现场指导学生的老师给予更多奖励鼓励。

通过创建上述模式,达到显性、隐性这两类知识的整理、传播、应用、创造,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三、嵌入知识管理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实现

(一)2T策略的实现路径

1.既重视发挥个体的作用,又重视发挥群体的作用。知识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不仅要管理编码化的信息,更要管理存在于人脑之中的非编码化知识。因此要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把人、知识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人们的智慧加快创新。在具体做法上,则要求高职院校既重视个体,更要注重群体。有两条路径可作探索和实施。

第一,在指导过程中探索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指导方式,把所有个体以及不同群体远程登录毕业设计指导系统时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充分表达出来。

第二,在指导队伍的组织方式上,既组织本专业的专任教师,又组织其他专业的专任教师,进行跨专业的指导(如分别指导工程规划、工艺流程、工程管理、成本分析);既有理论教师指导又有“双师”指导;还要考虑把校外的工程技术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艺术设计人员,以及学生实习单位、试用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纳入指导队伍。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把实习单位、试用单位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解决选题问题,又可以大幅度提高隐性知识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使得毕业设计达到理论性、实用性、创新性、综合性兼具的最高境界,又可能解决企业技术进步中实际问题,甚至产生专利,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第三,要求学生通过虚拟或现实方式,或者“虚拟+现实”的方式,组成项目小组,合作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众人拾柴火高”,发挥个体的作用,集中多人的智慧,既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培养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既重视教师主体的作用,又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关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长期以来存在何者主体、何者主导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育学最新理论流派建构主义跳出主体主导之争,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学习以及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来发现新知识并融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从而建构自己知识系统的过程,因而是学习的主体。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环节,是一个将所学知识集中和应用的过程,因而学生应该是主体。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从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终端环节来说,教师既是参与这个过程的主体(指导学生选题、实施等),更是终端环节质量保障(指导学生答辩,给定学生成绩等)的主体。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学会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学生要了解、掌握建构主义“参与者”教学观,即由“学生是知识旁观者理论”转向为“学生是知识参与者理论”。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可以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与指导教师沟通、磋商,把一些独特的想法作为开发小软件的选题;在毕业设计的实施阶段,把自己在实习工作、顶岗工作的经验、见解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既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又把问题出现的情境、思考的过程,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以显性知识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知识参与者、创造者的作用。

重视教师主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教学工作上。比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前期的课程教学安排方面,可以通过增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运动会信息管理系统、家庭财务管理系统、电话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奠定毕业设计的基础。又如,在选题阶段,进行选题方式改革,改革以往“教师出题,学生选题”的单一模式为“教师出题+学生出题”的复合模式。教师要按照双主体理论,把自己的科研思路与设想,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填写科研申报书,把一些过去填报申请书的成功经验等隐性知识告诉学生,帮助学生选题;或者把自己的在研项目切入一部分难度较小的内容(如程序开发、写作的容易程序),直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再如,在毕业设计的实施阶段,应掌握校方已有及他人已有的资源,发挥教师拥有较多显性知识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为开展毕业设计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二)四L策略的实现路径

四L策略指的是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时采用两件(硬件、软件)策略、两部(内部、外部)策略、两性(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策略、两励(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策略

1.实施“两件策略”,对毕业设计所需要的两件(远程指导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进行充实和应用的策略,简言之,就是要增加硬件,完善软件。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知识的存储、传播、创造和应用。达到这一目标,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硬件是基础。在毕业设计由信息化管理走向知识管理的进程中,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硬件,如增加视频平台,提升硬件档次。

软件是关键。本文所述软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及教师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二是计算机程序软件。为了解决毕业班的学生一边承担毕业设计任务,一边又要在外找工作的矛盾,一些高职院校购买远程指导系统或研制了毕业设计在线指导软件,对毕业设计进行信息化管理,比较好解决了开展毕业设计与到校外找工作的时间、空间矛盾的同时,还比较好地克服了传统上毕业设计人工操作导致的出错度高、出错之后不易修改以及手工操作效率低等弊病,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各个阶段遇到或面临的压力感、紧张感、困惑感导致看不懂文件、听不懂指导,表达不出问题,写不好摘要都令学生郁闷、难堪。学校应改善对学生的服务。一方面,可以通过安排教师排班,远程指导毕业生开展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委派实习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实地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

在软件系统方面,高职院校的远程指导系统普遍实行的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侧重于表达记录型信息的管理,这是因为信息化管理重视显性知识的管理,而忽视隐性知识(如个人的知识、经历、经验、能力、诀窍和工作技巧等)的管理。如,在毕业设计指导中,信息化指导系统只是把学校的政策、规定以及选题指导放在信息系统上,学生的提问、在工作现场的感悟、互动的火花则没有地方表达,学生的一些活生生的隐性知识也没有办法固化、凝练为显性知识,也就更没有办法为教师所掌握并成为教师的显性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4]。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重技术手段,轻人文关怀的现象,解决信息管理仅强调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交互、即时性、人性化不够,反馈、控制不够等难题,高职院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打造毕业设计的“云服务平台”:

(1)搭建知识共享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可以上传、下载本专业优秀教师的讲课教案、授课视频、读书心得、教学心得等,也可以上传自己的教案、授课视频、心得体会,供学生学习。还可以把存储在教育者和学生大脑中解答问题的技巧和经验、教学经验等纳入远程指导系统平台,使这些教育知识资源成为知识库。

(2)建设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学图书馆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最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分类上,这也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建设好、运用好个人数字图书馆,就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使用和创新,使知识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3)启用知识交流共享工具(包括BBS、QQ、blog、微博)。在知识管理模块中, 无论专家、教师、学生, 都既是知识学习者也是知识传播者, 专家、教师、学生相互之间不断发生着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和创新, 尤其是通过BBS论坛、blog、微博等交流工具, 巩固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刻、全面的理解, 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从专家、教师的言行中获得丰富的隐性知识。

(4)将毕业设计远程指导系统链接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知识的搜索和获取是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在平台上嵌入百度、google 等成熟搜索引擎,实现全文搜索,让学生快速有效地发现并取回需要的信息。

(5)离线状态下的实时通讯。添加短消息网关, 绑定手机, 使消息通讯更加迅捷及时。离线时平台能向手机发送短消息提醒其接收邮件。当有新的邮件,电子邮件系统也能以声音视觉等形式在收件人上线时对其进行提醒。

(6)构建选题测试子系统。即学生在设计选题前期,参加平台提供的测试,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选题,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提供参考,确保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成。

2.采用“两部策略”:对毕业设计所依托的两部(高校内部、外部)资源实行开发运用策略,发挥高校内部和外部两种资源的作用。

一是要扩大兼职指导队伍。根据管理学关于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反馈”这些基本环节所展开的活动理论,有必要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队伍进行扩大、重组和创新。在毕业设计指导队伍的“组织”环节,根据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吸引校外的工程师、程序员、律师、会计师、设计师作为兼职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安排企业专家或名师在线答疑与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根据需要向专家学习,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是完善产学研基地建设。要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形式,把高校教师那些拥有科研含金量的成果,或学生创新价值的毕业设计的产品推向市场,实施毕业设计知识产品市场化、产业化战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促进高教的发展,让企业从中获得收益,走多赢(学生、教师、学校、企业)战略,实现经济建设和高职教育的共同繁荣。

3.应用“两性策略”,在毕业设计中促进两性(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相互转化。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中,若要实现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从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从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的转化,就应采取以下“四法”:

(1)内化法。主要是师生通过阅读、聆听、体验、操作、学习实践,把文档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比如,规定学生出题必须在阅读一定量文献、书籍等资料后,从中获得某种体验、体悟,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

(2)外化法。把每个人在头脑中的潜在能力通过教学中的情景化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转化为可用文档表述的显性知识。学生在与学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岗位上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之后,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或拟开发的程序,把它表达为研究问题,并申报毕业设计选题,以体现知识管理。

(3)社会化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当徒弟,通过观察、模仿,从师傅、工程师、程序设计师那里学到经验,将他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不但是学生,指导教师也应到企业去,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岗位专业人员学习,掌握隐性知识。九江学院信息学院通过定期不定期地选派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让教师们深入公司、厂家一线了解企业实际,熟悉了产业前沿、行业规则,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获得了大量的隐性知识。

(4)综合化法。综合化法指零散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综合,建成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实现增加、传递和共享知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高校,必须建设共享知识的校园文化,营造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的核心管理层应该把知识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通过制定制度来规范知识共享,并以此来建立共享机制和文化氛围。同时,注将显性知识通过文本的方式(如工作日志、研讨会资料、企业考察报告、科研项目、工程项目资料)或网络存储的形式进行积累和共享,避免出现因关键教师离职而产生的知识断裂或者专业建设倒退的情况。

4.使用“两励策略”:对在毕业设计中熟练地应用知识管理且产生成果的师生及管理者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在“社会分工细化,知识内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只有彼此间交流、共享,才可能以较高的效率实现个人知识的更新,达到的局面[4]。对于那些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智慧,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推进了知识的发展,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个体和集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一方面,要以多种方式奖励鼓励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认真学习和积极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来开展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管理工作者,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自觉、不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来积极、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高校应该广泛宣传其事迹,并且力争打破既往评职称只看论文、课题的陈腐做法,促使广大教师把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在毕业设计远程指导指导中充分展示,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当念特征、扎实专业基础、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另一方面,要以多种方式鼓励那些能够识别、获取、传播、扩散、创造知识的学生。可以举行课程设计比赛,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挂在网上,进行展览,还可以存档,给学生发一份学校、学院的存档证明(证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与开发能力,提高他们在今后毕业设计中的选题和完成能力。这份证书也许会成为学生求职、就业、创业的一块最重要的敲门砖)。对于两类知识共享的积极参与者(比如,经常参与毕业设计的讨论,共享实习期间、毕业设计完成期间提出隐性知识的学生),毕业设计给予加分。这样,便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积极性,提高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龙根,徐世浩.高校知识管理研究与实现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9(7):35-38.

[2]脱继强.国外高职的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9(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