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03:1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一新生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提高他们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自主学习内涵的介绍和对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探索;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和调动其学习动力,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和学习信心,给予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其数量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80%以上,占全国高等院校的1/3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非常庞大,远远地超过了重点类本科院校的数量。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也与重点本科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它们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并担负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类本科院校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处于地级市,相对于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来说要偏远。它们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度等方面都比重点本科院校和省会城市的其他本科院校要落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积极性必然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一的新生在这方面就更为明显。随着全球的国际合作和发展,英语在当今社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已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大学英语这门基础必修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的现状是“费时低效”,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较差,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明确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个要求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由Holec提出。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社会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五个学习过程:?(1)确定学习目标;(2)确定内容进度;(3)选择方法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进程。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力。Littlewood认为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和主要驱动力。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会情感指社会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接触语言的机会。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的新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已习惯于中学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主要依靠老师,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能力非常差。进入到大学后,失去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内心比较迷茫,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对英语的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都不太好,能读大学已经是他们读书的最终目标。只有少数学生打算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因此,大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内心很迷茫,没有新的英语学习目标。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不强。
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前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和升学,很少有学生是真正想把英语学好,来满足未来职业中的英语需要。然而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他们就没有了新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自我约束的能力又差,思想一放松,学业就开始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远远不足,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不足。
很多新生觉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不好和学校名气小,容易出现不自信和自暴自弃的现象。而且又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认为自己英语基础不太好,所以一般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进行英语学习。甚至有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几乎要放弃英语学习,平常课堂上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他们认为考英语四、六级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干脆直接放弃,在整个大学期间,他们都不报名参加任何英语相关的考试,更别提英语的自主学习了。
(四)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缺乏。
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具备一些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大部分新生习惯于中学老师指导下学习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后,他们只是在上课时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进度,被动地学习,课后几乎没有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而大学英语不管是从难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远远高于中学英语水平,但他们课后很少自觉地操练英语,更不会去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通过网络和其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来扩展自己的知识,也不知道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即使有部分新生有一些学习计划,但他们没有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来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导致有时目标定得太高,最后实现不了。再加上手机和网络的影响,新生经常边玩手机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无法自控,学习策略比较缺乏,英语自主学习较难进行。
三、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存在很多原因和问题。而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影响整个四年大学英语学习。因此,通过对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以此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索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调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突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所需要的英语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更明确,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新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意识到大学英语学习和中学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英语老师传授的方法的指导下,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学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只有按照具体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才能不断地向学习目标前进,也才能不断地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了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上的英语资源,让新生真正地喜欢英语学习,以此来提高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灵活利用互动式、任务型、以学生为中心、PBL(基于问题的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话题展示、口头播报、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增加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在课后可进行英语歌唱比赛、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口语协会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发自内心地想要学好英语,为整个大学的英语学习和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四)帮助新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针对有些新生对地方本科院校不满而产生不自信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优势和文化底蕴,使他们能够对学校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需保持耐心,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对其表现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认识,激励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
(五)指导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
事实上有很多新生已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因为自己英语基础比较差,又不懂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在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对新生进行指导,不仅要帮助指导学生树立适合的英语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而且要引导学生监控和正确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同时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听力、阅读和口语训练等,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观赏经典的英文电影和学唱英文歌曲,给他们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网站,达到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自己知识面和扩展视野的目的。
作者:习鸿燕 付娜 单位:宜春学院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2]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
[3]王玉芬.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4(9).
第一,要转变大一新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学习观念。引导新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觉钻研、自觉预习复习、主动思考,培养新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建议高校举办大型的新生宣讲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大二、大三优秀学生为新生面对面地进行宣讲,不但要介绍校情校史、校纪校规、入党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等,而且还要对新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第三,对于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新生应该建立“一对一”的配对帮扶制度。邀请大二、大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新生,不仅可以提高高年级同学的志愿服务意识,而且可以让新生快速地跟上大学的学习节拍。
(二)加强大一新生的自我管理教育
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对校园的环境都比较陌生,辅导员应及时地对新生进行必要地指导和帮助。(1)带领新生熟悉了解图书馆、教室、食堂、校医院、校博物馆、体育馆、校内邮局、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等。(2)鼓励新生参加课外活动、社团招新、各种比赛竞赛、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让新生在中小学时的兴趣爱好能够得到展示和锻炼,而且还能够提升新生的综合拓展能力和竞争意识。(3)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宣传国家对于贫困生的有关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指导和帮助新生申请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4)向新生介绍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其它各类奖学金,鼓励新生通过刻苦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而减轻父母的家庭经济负担。(5)培养新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
(三)加强大一新生的人际交往教育
大一新生来自全国的天南海北,在生活环境、成长过程、风俗习惯、兴趣爱好、沟通方式、性格脾气、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大多数的大一新生都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些都有可能构成大一新生人际交往的阻碍因素。加强大一新生人际交往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新生要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和睦相处、宽容友爱、互帮互助、用真心换真情,培养新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可聘请相关人士为新生作大学生人际交往专题讲座,介绍大学生交往特点、交往障碍及预防措施等,帮助他们主动克服自身不足,发展人际适应能力[2]。
(四)加强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
由于大一新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校后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辅导员或班主任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1)开展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新生如何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2)帮助新生树立自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培养新生独立自主地面对和解决问题。(3)培养新生的自信精神,教育新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4)开展一些比赛、竞赛等新生交流活动,加强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升集体凝聚力。
(五)加强大一新生的宿舍文化教育
宿舍被一些大学生誉为“大学的温床”。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除去上课的时间都愿意蜗居宿舍。宿舍成员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消费习惯、审美观念、恋爱观念、道德观念、与人沟通交流交往方式等,都在相互影响。良好、健康的宿舍文化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1)建立建全新生宿舍的卫生制度、安全制度、熄灯制度。(2)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学习讨论小组,把每天课堂上和作业中不会或不懂的知识内容一起讨论分析解决。(3)教育新生宿舍要养成“早睡、早起、早读、晚自习”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4)组织开展以宿舍集体为参赛队的比赛、竞赛活动,增强宿舍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加强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 大一新生 大学英语学习 教学模式
新学年伊始,又有许多高中毕业生即将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英语是各高校的必修课之一,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学生需要用相当长时间去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学习,是广大英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如果英语教师能从第一堂课开始,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就可以帮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学习,使他们开好局,为今后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此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1.培养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但并非每个英语学得好的人一开始就对英语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英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阐明在大学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意义。同时,要因势利导,使一些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逐渐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使学生明白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能有好的学习行为,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2.合理利用时间
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的不同,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习惯了由老师和父母安排一切的学生,此时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英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和训练学生制定详尽的周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益。
3.学会记好笔记
记好笔记是一种学习策略。它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大都认同笔记的重要性,却缺乏足够的方法指导,笔记的作用和利用率较低。鉴于记好笔记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在授课的开始给学生介绍记笔记的必要性、作用,特别是方法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科学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课堂和课余笔记学习英语。
4.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语言教学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语言教育界在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技巧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学生自主能力(autonomy)的教学方向。因为一门语言的学习仅在课堂上单靠老师的教是不可能学好的,学生必须在课堂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配合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语言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指导能力。
5.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策略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语学习是一种技能训练。它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参考一些论述语言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书籍,向学生作介绍。
6.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环境无疑对语言学习有很大影响。学校和英语教师如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能够补充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而且可培养和激励学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或参加各种英语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竞赛和讲座,有条件的还可定期在校园广播中每天定时为学生播送英语听力材料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潜移默化中提高和加强语言学习的动力。
7.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语言学习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艰苦过程。它不可能速成,一蹴而就。英语语言学专家胡壮麟将一般情况下学好英语的规则描述为“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所以,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戒骄戒躁,坚持多读、多听、多写、多说,用自己的勤奋刻苦和不懈的努力来收获英语学习的累累硕果。
8.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俗语说,修行靠个人。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不能闭门造车,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经验之中,有必要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要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并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9.结论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大一新生成功转型,尽快从高中的英语学习模式过渡到大学的英语学习,使他们少一份困惑迷茫,多一份自信,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成丽芳,温力亚.就大学英语课堂笔记进行的调查[J].中国英语教学,2003,VOL.26 NO.1.
[2]郭平建,郑建凤.合理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益――训练学生制定周学习计划的尝试[J].中国英语教学,2003,VOL.26 NO.3.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学;学习;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91-02
在我国,大学教育强调德才兼备,大学教育是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统一体,法学专业教育更是如此。初入大学的学生就像一叶小舟初入知识的海洋,如果方向不正确就很难到达知识的彼岸,此时导航的作用尤为重要。新生入学初期是对学生进行导航的最好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思想修养和学习方法的探讨和教育,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大学里如何学习专业知识如何更快的成长进步,对于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业乃至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学习、成长和进步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专业知识的掌握来看,法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法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法律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三是法律规范的学习和法律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民办高校学生入学分数不高,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法学专业相对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畏难情绪,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指导,及时导航,能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成才。
一、提高修养、提升素质,养成良好习惯
(一)学法要有好品德,才能造福社会
1.重视道德修养。法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是一门兼容的学科,学习法学的人多半是希望从事司法领域及其相关工作的,而司法系统用人对专业素养和法律职业道德修养都有更高标准。要求不但要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法律技能,具备法律思维能力,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还要有具备法律职业道德,重视品格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党的十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英明决定必然要求执法者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信仰,才能平等公正地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2.明确奋斗目标。一个人只有目标坚定才能不断的沿着目标前行。目标包括确定阶段学习目标,制订不同时期的学习计划,掌握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等。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在法学学习上要坚定信念,执着追求,胜不骄,败不馁,这种教育要从大一抓起。入学后即要进行学习目标的引导,把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使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习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强调学习要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才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对某个方面产生兴趣,就会不断地去专研,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容忽视,要充分利用大一新生的新鲜好奇和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展示专业优势,加强培养教育,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热爱专业学习。
(二)学法要有好习惯,才能服务他人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习,则是巩固知识的实践活动。是人提高技能,举一反三的过程,兼有行的意思。学习是“学、思、习、行”的总称。将几者合理的结合统一长期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根据学生特点和院校特点准确定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为有益的。有调查表明,民办高校95%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即会选择就业,有80%的法学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参加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又称司法考试)。在大一初期就注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将来迎接司法考试有很大帮助。
指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过程,首先,教育他们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从小事做起,重视细节,按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等,要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去实施,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其次,要吸收借鉴有经验者的好做法。第三,要摒弃不良学习习惯,避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做法。持之以恒,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由质到量,不急于求成,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既要有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教师的关注指导。
(三)学法要有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方法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纳知识的过程。任何一门专业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最佳的学习方法,有利于理清学习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对法学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法学是一个一级学科,下面有二级学科如民法,刑法等,接下来还有三级学科。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法学新生而言,要逐项地去接受、学习、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方法上,一要坚持自己已成型的学习方法继续努力,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二要不断学习更新并完善现有的学习方法,取他人所长为自己所用。学生要从教师那里学习成型的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学习,以便形成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 完善方法、勤学苦练、铸就法律精英
(一)夯实法学基础,培养法律思维
新生伊始,掌握基本的法学知识,培养法律思维是法学学习的重要任务。大一阶段,要指导学生重视学好法学基础知识和法学方法论,打好理论基础,熟悉法言法语,培养法律思维能力。练好法学基本功,认真学习并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夯实基础。目前学校法学教育多属于基本功教学,这是法学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司法考试中可以体现,司法考试第一卷法理篇就足以看出法学学习中理论知识的分量。初学者要充分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打牢基础,逐步培养法律思维能力和水平。
对专业知识而言,大多数学生是零起点,此阶段的学习,首先是课前要做好预习,以便于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然后是注重课堂学习,保质保量完成听课任务;再次是认真完成课后作业,重点记忆的知识要牢记。
(二)勤学苦练,全面掌握学科知识
所谓“书读百变,其义自见”,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逐渐活学活用。司法考试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含了以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三大法为主的十四门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数都是在大二、大三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此阶段是全面系统进行法学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法学学习的关键所在。同时,此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在这一时期勤学苦练,扎实掌握知识,并逐步学会灵活运用融贯贯通。这方面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要熟悉法律条文,对学习的新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记忆;轻数量,重质量,反复学习,不能贪多。要了解立法者的用意,准确记忆每一个学习到的知识点。
其次要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弄清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熟悉法律条文的常规用法,掌握其特殊用法。针对重点法律条文要熟记,达到背诵的程度,对非重点法律条文,要知道其用法。
再次要认真学习相关司法解释及其他,清楚司法解释和法律条文的具体区别和如何使用。如刑法的学习上,不仅要重视刑法典、单行刑法的学习,更要重视相关司法解释和八个刑法修正案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全面和更新。
第四,在学习教材、熟悉法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材内容、法典规定、相关法律修正案和司法解释的完美结合,逐步完善知识体系。
(三)术业专攻,明确专业努力方向
大三、大四阶段,要确定努力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已求达成所愿。自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政策调整为本科生在大四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司法考试。要在司法考试中一举成功,不但要有大学其一阶段的夯实基础,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争取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建议如下。
一要完善基础理论学习,掌握法理精髓和考试大纲。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分重点分层次学习。对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要逐一解决。合理使用教材、法条和真题,使其逐渐融为一体,抓住相关学科的规律性和司法考试的重点进行再学习、反复学习,把握重点,突出学习难点和分值较高的知识点,对复习备考将有更大的裨益。
二要重视案例分析,增强实践能力。不但要认真吸取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案例分析,也要对来自于报纸及身边等法律案例感兴趣;仿真学习,利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或司法实践中多发的案件和问题,这样的做法更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成绩的提高。
三要重视实习实践,提高实战水平。尽可能多参加法律实践活动,到校外听取庭审,到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实践或参加法律援助等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在校内,积极参加模拟法庭,辩论赛,法学会或其他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运用法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要关注法制时事,注重法律更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法律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合理化。养成关注时事,注重知识更新对于法学的学习更是极为重要、必要和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教材中未出现的最新知识点,这些知识都是社会热点,并会高概率地成为当年司法考试的内容。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国家加快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民办高校更要重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要树立法治精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在法治化建设的社会进程中,不断努力使其早日成为真正的法律人。
参考文献:
[1]吕林海,龚放.大学学习方法研究:缘起、观点及发展趋
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2]范祥.法学学习方法浅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3).
新闻部是外语系学生会新增的部门。在学生会里,新闻部起着传播系内外工作活动的作用,新闻部是系里积极向上精神传播出去的窗口,也是外界了解系里工作活动的桥梁。
我在本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对系内。
1、制定干事培养制度
1)做事严密,纪律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做好干部的跟随者和自我的自导者。
2)主动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自我完善。
3)在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做到“眼中有话,心中有事”。
4)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想。
5)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2、分配新闻部成员的工作任务。
1)文字采编。如:外语系新生入学的感想与所遇困难:外语系新生入学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计划:外语系高年级学生学习外语的有效方法等。
2)制定学生会工作简报。将外语系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与活动安排制定成一份书面文件,让系里系外的学生了解外语系学生会的工作与活动安排,从而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3)会报编辑,出版工作。将实时动态与优秀文章进行编排出版。
二、对系外。
1、在院里打响外语系新闻部的知名度。如:开展新闻收集站;优秀文章征选;讲述个人经历等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外语系新闻部。
2、以“实效”的工作态度为第一线,本着求实创新真诚的原则对学院内的学习,生活等动态在第一时间给予准确的报道。如:某学系是如何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的;某班学生在日常对话中提高英语水平等。
3、总结外语系学习外语的经验与优秀方法,传播于院内,让更多人轻松学习外语,培养对外语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军训 新生 养成教育
近几年个别高校发生了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病倒甚至死亡的个案以后,大多高校军训开始流于形式,在军训强度、时间、内容上减少或降低,这样做确实减少发生意外的几率,但却忽视了军训的实际教育意义,尤其忽视了军训对大一新生的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十几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军训对学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效果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军训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它与养成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次成功的军训,能够帮助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整个大学生活,甚至会影响一生。
一、目前军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军训时间缩短,强度变小。以沈阳地区高校为例,07年至10年军训时间平均为16天、14天、13天、10天,时间逐年递减,部分高校在07年至09年仍有早操和晚课,10年不但取消了早操和晚课,甚至有午睡。军训中出于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取消了练军姿等必修科目,军训过程中强度时间都有所减少,草草了事,军训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军训期间,军事化管理都没有做到按时出早操、上晚课,没有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军训后再开展早操和晚课的难度会在预料之中,这无疑是养成教育的失败。
2.仅注重军训队列训练,忽视内务整理等方面的教育。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军训的重要内容是队列训练、学习军体拳、内务整理与军事理论课,相对来讲队列训练被放在最重要位置。很多高校军训内务整理只在军训开始前一小段时间内进行,甚至有高校根本就不进行内务整理练习和检查。学生甚至不知如何叠好被,整理内务,怎样才是达到要求标准,没有自律的基础,这样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四年的寝室内务管理让学生工作者们苦不堪言。
3.军训长期效果差。目前高校军训的基本模式是新生入校后集中短期军训,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的训练课目,严格按照军队的条令化要求进行活动。但大学生一旦将身上的军装脱下时,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军训任务,大学生开始出现“松口气、歇歇脚”的现象,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为显著的是宿舍日常内务管理迅速下滑。
大学生军训并非一定要以部队军训强度标准看起,军训中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但绝不是以减少训练时间和强度,减少军训内容为主要方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二、针对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措施
1.体检应该安排在新生军训前。体质差、有病史的学生和经期女生,要减少训练强度,一旦出现不适就应安排休息。需要计入学分、成绩档案的,可以安排补训。
2.保证水分营养补给。军训要消耗大量体能,没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补充不行。学校应当对食堂饭菜供应做好安排,搭配好营养,补充体能。同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群体性食源性疫病和食物中毒发生。要在训练场所准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预防药品,休息中要提醒学生多喝水,防止中暑。
3.安排专业医生跟随。很多学校军训时,教官只重训练而缺少对学生身体状况关注,校医大多没有到场应急,更不用说军医跟随,有的学生猝死就是因为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场紧急处理,延误最佳抢救时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医护人员应当到场服务,对医务、应急等要有预案,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能够立即救治处理。
4. 军训强度要循序渐进。大学新生不是当兵入伍时的筛选,体质差别大,当兵入伍的新兵也不会马上投入紧张的训练,而在一步步的基础跟上去。新兵入伍时第一要做的整理内务,起床后出操,接下来的几天里,走队列,踢正步,逐步加大训练强度,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全方位、立体式”军训。
三、军训对大一新生的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军训作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能否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为大学四年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当前世界多元价值观与社会某些不正思想并存,一些消极、不良的思想风气也在学生中不断地滋长蔓延。为此,必须以军训为契机,通过历史传统教育、军事思想教育、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以史育人、以传统育人、以先进典型育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以教官的军人气质、军人作风、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襟怀,来感染、教育学生。通过军训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成才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军事训练,可以通过现代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我国军事科技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成才目标,找准人生的坐标。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处理好学习与军训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规范军训的日常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军训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按时起床,按时参加军事训练,按时参加军事理论课学习和政治学习,按时参加各种活动,反对拖拉、散漫的作风,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同时,在繁忙的训练之余,还要学会整理内务、洗军衣、练军歌,因而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发挥学生在军训中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要达到军训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生中培养一批学生干部,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增强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军训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军训这种特殊的学习与训练,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军训的点点滴滴渗透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正奎.大学生军训的德育功能分析[J] .教育探索,2009(8).
【关键词】 大学生;大一新生;一日生活制度;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针对大一新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规划大一新生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养成教育,让同学们能够习惯性的早起锻炼身体,晚上认真自习,按时回宿舍就寝。本文主要针对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为什么要实行大学生一日生活制度
1、环境突然改变,大学生处在一个比较迷茫的时期
经过了高中三年高压的学习生活,新生进入大学所步入的是一个相对于高中来说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环境。学习生活上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幅度增加,接触的群体更加广泛,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强,更加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而来自外界的压力、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力瞬间减少,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也与高中有着很大的改变,学习生活也更加要求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经过了10多年的填鸭式教育的影响,思想和潜能被压榨,而进入大学以后环境和接触群体的改变,一些潜伏的诱惑也在慢慢凸显,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上急切渴求被解放,脑海中的新颖想法也都想在大学这个自由的平台上得以施展。
2、学习方式改变,大学生缺少正确的人生规划
大部分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不知所措,也不能够马上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主要表现在学习、专业与职业目标、日常生活、社会角色变化、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特别是在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大学新生往往处在一个目标缺失迷茫阶段。没有新的目标也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许多人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一些学生开始沉迷网络等。由此也产生了抑郁、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目标的缺失引发了自己生活和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从学校的方面来说,需要制定一个良好合理的生活制度来帮助同学们,在这个制度下,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自主认知能力不足,处在习惯养成阶段
在高中期间,高中老师在激励学生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错误,过度的吹嘘大学的自由和无拘无束,把大学渲染的无限美好,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一定的引导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大学四年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一年级是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四年大学生活的起点。因此抓好这一段的教育引导工作非常重要。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目标上进行实时而合理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找到新的目标,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为他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做好准备。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正确的生活制度的辅助之下,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环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这样才能逐步保障大学生在新入学阶段思想上进步的同时也伴随学业和身体上的成长。
二、大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特点
西安科技大学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贯穿学生从早起床到晚就寝,对学生一日的体育活动,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就餐时间进行了统一的分配,从而通过时间的引导,帮助学生样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早操制度
早操制度的实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每日早起的习惯,逐渐形成统一的体育锻炼也帮助一些体质水平相对较差的同学提高其自我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展现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早自习制度
早自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对知识学习和巩固的平台,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结果,同时也有助于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建优良的学风,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早上第一节课的到课率。
3、晚自习制度
晚自习制度保障了学生在一天课业活动结束以后,有一个合适的时间对一天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预习未学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侧面的督促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整个班级一起自习学习同时又有相对安静的自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晚就寝制度
晚就寝时间的安排,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洗漱之前的琐碎事务,尽快完成自己所安排的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生处理事务的效率,保障了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睡眠,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早睡的习惯,为第二天的学业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大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作用
1、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业规划
大学是所有经过高考历练后的莘莘学子进入社会的桥梁。能否把握好大学短暂的时光,寻找到自己清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今后的人生方向。所以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各方面的安排和自己适时地调节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许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校门以后,少了班主任老师的指引,慢慢的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所以如何帮助一个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大学环境,尽快的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日生活制度的存在,促使新生树立严谨的生活习惯,激发学习动力,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一步一步的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相应时间的安排下,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为之后的大二大三大四的学习生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自己在人生选择上还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对自己所想要达到的高度还没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在没有严格标准的情况下,容易轻易地放弃自己,比如旷课,活动缺勤。一日生活制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给与学生一个执行标准,对没有目标的人起到一个指引作用,逐渐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奋斗方向。同时对于明确自己目标的人来说,按照所安排的时间去完成学业和锻炼任务,去落实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不断充实和锻炼自己,还能产生超出自己预期的效果。
3、一日生活制度是大二大三学生的生活养成制度,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载体
随着高考的结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步入了大学校门。在高中,学生对大学有着美好的向往和无限的憧憬,漫步在大学的校园里,对这里充满着好奇,但也有一丝迷茫,未来的四年该如何度过,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对自己说,青春无悔。有的人在大学生活中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有的人在大学通宵达旦的玩乐,最终一事无成。
一日生活制度就是对大学生未来几年习惯养成的一个载体,尽可能的规范学生的行为,逐步让学生自己对学习生活有自己合理的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效率。是在尽力的保障学生在未来大学四年生活的一座桥梁,是帮助学生在以后能成功达到人生的彼岸。
关键词:新生 自主学习 课外培养 抱团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76-02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非常 多[1]。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学者纷纷研究讨论怎样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21世纪初已经硕果累累了。有从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角度对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策略提出建议的,如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改变评价体系等[2],当然也有从学生角度来思考的,比如明确人生目标、制定详细计划、转变学习理念、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及加强交流与探讨等[3]。但这些基本上也都是停留在对学生个体的研究上[4~5]。本课题将从课堂外、学生团队学习角度研究,探索团队合作学习对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作用,最终寻求大一新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新路径。
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刚入校不久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尚未转变学习观念,如何有效地安排课余学习是个难题。而且在高校日常的课外培养进程中, 我们会遇到如下状况:大学生活与学习中,会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也意识到了课外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学生大多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自己实际情况没有有针对性的规划,即便是开学伊始有一些计划或够想,也很难付诸行动,或者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评估实际学习效果而调整学习计划,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评估自己学习能力较差。这些都表明学生个体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弱的,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新的课外自主能力养成的途径。
2 抱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两种学习活动不是简单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6]。在个体自主学习、探究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他人的援助,团队学习就为解决这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团队学习活动中,各团队成员需要在独立探究、落实个体职责的基础上,共享学习资源、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主动性易得到强化;学生在人格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觉地承担学习责任。与传统的个体学习相比,团队学习更加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因为随着学习环境和心理水平的发展,刚刚步入大学阶段学习,新生还是普遍都有强烈的亲和动机的,他们会希望自己能够参与一定的团队而归属一定的群体中去,在群体中得到他人的认同和了解,同时,也更多地了解自己周周的人[6]。
因此,团队学习能使同伴间的观察模仿更为直接有效,有利于学生改良学习策略;同伴间的互相探讨、启发,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尤其是在大一新生中,通过组织学生以团队学习的形式即抱团学习这样的课外自主学习模式将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 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3.1 抱团学习培养模式理论阐释
抱团学习是指具有同一兴趣或者同一目标的学生自主组合成学习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通过彼此间的互动而成长并达到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模式。不少研究者已经通过实践提出,这种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的合作探讨式的学习可以改善学业表现,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7]。抱团学习要求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学会在协作和沟通中为自己和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这种个人责任意识是抱团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促使每个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成绩奉献自己的一份努力。在抱团学习过程中,学生乐意并能够和其他同学合作,学生自己和小组成员一起来共同分担责任。抱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小组自主”―― 小组成员可以自己选择小组加入,并且自己管理自己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做出决定,而且使学生们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这样可以提高每个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从依赖到相互依赖再到自主学习的逐渐发展。自主学习的过程始终需要同伴的支持,尤其是对于自控力非常弱的同学,抱团学习还为有“学业求助”需求的大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渠道,使其学习效能感不断增强,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高校可以运用抱团学习这个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为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优化自己的课堂外学习过程,使他们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逐渐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抱团活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协商与讨论,使群体的智慧和思维共享。
3.2 抱团学习培养模式实践步骤
抱团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自主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课外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笔者认为抱团学习需具备以下步骤:
3.2.1 准备阶段
中国的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传统的课外学习模式―― 预习、复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尤其是新生,一时还适应不了大学课程多,范围广,自习多、教学模式的转变,导致课余时间沉迷在游戏、网络小说、网聊、睡懒觉等无聊事件中。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学生理解抱团学习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报团学习,就必须在进行这种模式之前,向学生阐述明白用这种新模式的作用与目的,通过报团学习会让学生得到怎样的益处,例如,成绩的提升,社交技巧的培养,等等,让他们对此模式产生兴趣与信心,使学生积极参加报团学习的活动。因此,在运用这个新的课外自主学习模式之前,一定要做好全面的思想动员。
3.2.2 团(小组)成立阶段
小组是抱团学习的基础,在构建小组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三个因素:小组的人数、组员的自主性以及小组持续的时间。就小组人数而言,人数太少,没有讨论的氛围,但人数太多,小组活动的时候,小组成员被忽视的机会就会越多,而且协调成本较大,影响抱团学习的效率。因此,小组人数控制在5~8人之间比较合适。抱团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因此,在学生组队的过程中,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团队。小组成立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小组持续的时间。如果时间过短,小组成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团队合作的状态,这样难免影响抱团学习的效果。为此,学习小组一旦构建,应该保证小组成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至少一个学期)不作更改。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会熟悉彼此,形成小组特性及紧密性,从而有利于他们努力协作,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2.3 团(小组)运行阶段
抱团学习的运行模式主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其内容可以是就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是针对上一节课堂内容中不清楚的地方、或是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或课后作业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等。此外,小组成员应定期集中汇报、交流近期所做的工作和心得,在相互交流讨论中,找到自我差距,提高认识。考虑到新生进入大学需要一段适应期,尤其是对大学的教学模式要有一段磨合期,因此,在抱团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担当起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以及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在这个阶段,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慢慢形成彼此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从而提高课堂外学习的自主性。当然,辅导员有必要设计一个抱团成长活动记录册、搭建小组间的研讨平台,时刻了解各个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促进小组间的交流和学习。适时加以引导,提高小组活动的高效性。
3.2.4 团(小组)成果评估阶段
当前检验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比较传统的评价方法,它所采用的主要形式就是考试。而形成性评价则比较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它需要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学习的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考虑到在抱团学习活动中,我们更注重的是对过程的评价,因此,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来进行成果评估。对每个组的表现做出客观具体的评价,应该将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评价并重。其次,在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个体的评价,尤其是团队主要负责人―― 组长的作用的肯定及有突出表现的组员的肯定。为此,辅导员可以鼓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发现各个小组抱团学习成果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全班评分。辅导员老师评价、小组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评估及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由此培养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能力。
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报团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同学间积极的相互依赖,这也是必经的阶段。在学生课外学习中有效地运用抱团学习模式,可以把学生大学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新生提供充分发展其个性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盛华.自主学习理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180-181.
[2] 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4):90-91.
[3] 邹念,卢红辉.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J].新西部,2010(4):186.
[4] 李秀萍.国内自主学习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173-178.
[5] 环敏.物理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策略[J].大理学院学报,2008(8):71-73.
[6] 马凌.大学生“团队学习”中社会心理和行为成熟度研究[J].江苏高教,2006(5):103-106.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
一、引言
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然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词汇。正如语言学家McCarthy(1990)指出的,不管一个人的语法学得多好,不管他的语音有多漂亮,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感情或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他就无法用这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然而由于外语词汇量太大,学习者如果没有系统规律的学习方法,将导致词汇学习的失败。在中国大学生中,许多学生抱怨单词太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应用它们。但根据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掌握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英语汇),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对于每周只上两次英语课的大学生来说,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研究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有其现实意义。十年多来,专家学者在词汇学习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但目前对大一新生这一过渡学习群体的词汇策略研究工作并不多。因此,我们通过对英语学习策略中词汇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和探索,设计了一份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大一新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试图通过本调查研究为大一学生找出一些适合他们的词汇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在词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策略,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京某大学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一共有71名学生,其中36名学生的专业是中医学,18名学生的专业是药学,其余17名学生的专业是药物制剂。在这71名学生中,有37名女生,34名男生。选择他们为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因为:一是他们有过高中三年的英语词汇学习经历,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策略;二是作为大一新生,迫于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压力,急切想扩大自己的英语词汇量;三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突然改变,使他们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困惑增多,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诸多问题希望被解答。
2.研究手段
本次调查是通过这71名学生回答一份调查问卷和与20名学生访谈的形式进行的。问卷主要参考顾永琦学习策略调查表改编而成,由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等几个维度构成。问卷采用利克特量表(5-point Likert-scale),要求被调查者根据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来作答,A.我从来不会这样做;B.我通常不会这样做;C.我有时会这样做,有时不会这样做;D.我通常会这样做;E.我总是会这样做。从A项到E五项分别记1、2、3、4、5分。平均分代表使用学习策略频率的高低。为了便于分析,凡选择项18为D、E的(确定为大于3),即“我通常会这样做”、“我总是会这样做”就表示该策略为学生所常用,反之,选项为A、B的(确定为小于3),表示该策略不为学生所使用。选择项为C的(确定为等于3),表示该策略为学生所不常用。本次调查发放71份问卷,共收回71份问卷,其中除去不合格的问卷,有67份有效问卷。问卷的最后结果由Excel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管理策略使用
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文秋芳,1996),如果学习者能在宏观上规划调控自己的词汇学习过程,将对词汇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表一数据可见,所有管理策略的平均值均低于3,由此得出,学生对于管理策略应用还是较少的。而在对学生的采访中,问及大学与高中英语学习的区别时,有5个同学就谈道,高中英语学习计划都是老师制订,只要跟着老师的计划行事就好。而在大学这种方式突然转变,导致他们极大地不适应,再加上没有老师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他们无法对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习有一个详细的目标和计划。
2.认知策略
从上表可看出,除了第九项、第十六项和第二十一项以外,其他策略平均值都高于3,说明学生对认知策略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其中最高项为通过前后句子或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这可能与阅读理解中经常会出现词汇猜测题有关。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高中老师教过他们如何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且特别重视这一学习方法,所有学生落实得较好。其次,较高的项是通过课文或句子记单词,这表明学生对语篇中学习词汇的比重加大。比起纯粹地记忆单词,这种策略更有效率。上表还显示,学生开始偏向考虑通过对比新旧词、单词分类来习得词汇。然而对于通过阅读大量英语读物来扩大词汇量这一策略,平均值只有2.20,表明该班级英语阅读量并不大。在访问中,也有学生说大学课程负担太重,无法有精力再看除教材以外的英语读物。这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地方,因为很多学者推荐通过阅读来增加词汇量的学习方法。外语教师应该加强词汇教学的时候考虑将此方法介绍给学生,并不断强化,让学生好好掌握,这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后一项的平均值为1.95,是认知策略中使用最低的一项。这说明学生对于语用知识的匮乏,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此方面的教学,以使学生真正合理恰当运用词汇。
3.元认知策略
中外很多语言学家,如O.Malley,J.,A.Chamot及文秋芳都认为元认知策略或管理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之上,对学生的学习有关键性影响。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值最高的项是第二项,做完英语作业一般都要检查且更正过来。此项平均值高的原因可能是我在该班上多次强调要检查作文的习惯。而对于其他元认知策略,平均值都低于3,证明元认知策略在学生中并不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定期复习学过的单词这项,平均值是最低的。而Nation(1990)认为,词汇的复现率与记忆相关,学习者一般要经过5―16次甚至更多的重复学习才能记住一个词。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说明:学习者对所学习知识的遗忘规律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根据以上理论,学习者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元认知策略意识。
4.社会/情感策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遇到困难时注意调整学习情绪这项的平均值最高,证明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很强,但是最后两项的平均值低于三分,说明学生不喜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如何学习、记忆单词,且不善于寻找学习伙伴,创造学习机会。这一情况反映大一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善于使用情感交际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
根据以上对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相关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大一学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还是不够的,尤其是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应用得非常少。在访谈中,学生在回答高中、大学分别有词汇学习策略的教学与否时,他们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教师都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学习策略的教授,由此导致其词汇学习情况基本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在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补充问题中问及是否希望大学教师教授相关的词汇学习策略时,所有学生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应加强对词汇学习策略的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众多研究表明词汇学习策略直接影响词汇学习效果,因而间接影响英语成绩。但并不是所有的策略都与成绩成正相关。张萍认为,虽然学习者使用了众多的词汇策略,但并不说明所有的策略都能提高词汇学习成绩。最为相关的策略有元认知策略,包括猜测、查找、阅读和联想等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中的合作策略。所以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我从学习者和教师两个角度对词汇教与学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学生应积极运用主动学习、自我计划等元认知策略,尝试更多具有深度加工性质的词汇学习策略如记用法的笔记、利用上下文、猜测等策略。同时有意识地尝试多种词汇学习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而从调查可见,目前大部分大一学生还不能正确对待使用学习策略或只是在无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因此,英语教师不能将记忆单词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使得词汇学习始终停留在一个自发的阶段。相反,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词汇策略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构建词汇学习策略,科学有效地提高词汇学习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McCarthy,M.Vocabula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J].New York:Newberry House,1990.
[3]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高校入学教育必要性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大学教育的第一课,入学教育为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影响到了大学生对待大学的最初的印象观。“从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整体来讲,将入学教育列入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其目的就是希翼通过前置性的教育手段和内容,让新生这个群体能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大学观’。”[1]因此,入学教育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1、入学教育对于大一新生的引导作用
从高中到大学,要分别经历管理制度的改变,学习环境的改变,生活条件的改变。因而,作为大学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经历一定的角色转换。而这角色转换的必要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入学教育。大学的性质类似于小型的社会,在刚入学这一阶段,学生们并不能够以成熟的心智面对众多的复杂问题。而入学教育正是从这一角度,循序渐进,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使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这一身份特点。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目标,避免新生们在大一期间容易出现的迷茫现象,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2、帮助新生明确了解规章制度
在入学之前,许多大学生对于大学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大学里的气氛都是散漫放松的,没有太大的原动力。因此,要尽早使新生们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便于学校的各项管理,也便于学生根据各项管理规定及自身特点,制定出一套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方案。也便于他们安排日后的生活和学习计划,以及长短期目标等等。这对正处在叛逆期间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3、为人才培养质量求发展
一个合格的人才的标准,不仅需要在能力上有所建树,在思想道德、为人处事方面也至关重要。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也与日后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入学教育作为大学里的第一课,也是大学里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在这期间,对懵懂的新生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会对他们的以后产生很大影响。无论是从责任、义务、基本品质,还是准则,风范,必备涵养,都需要给予深刻的提醒。对于大学来说,良好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成功的一部分,无论是从平时同学相处中,学生会工作中,甚至是以后就业之后的发展,基本的道德涵养和高度的责任感都会给整个个人形象升值加分。
4、预防、培养工作落实到细节
步入大学,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问题继踵而至。比如,有些独生子女第一次在寝室入住,并不习惯过集体生活。比如有的人受不了打击,可能经不起一次小挫折,从此一蹶不振。还比如,有的同学在从事专业课学习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的,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最后灰心丧气。这类问题总是有的,因此,做好防范工作很重要。当然,入学教育是关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入学教育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也同样会涉及到同学们的生活方面。在这些问题上,要及早想到,并及早给予提醒,及解决方案,避免因为部分学生心理过度脆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入学教育,是一段必要的磨合期。只有把这段磨合的工作做得完善,做得全面,并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度过艰难的适应期。并且成功培养大学生的“大学观”,培养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的身份,明确大学生的使命,并顺利脱离中学生的稚嫩阶段。为他们日后在学校内的四年生活打下基础,并且有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步入社会,迎接挑战。
二、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从依赖走向独立所伴随的孤独与焦虑
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第一次离开长期依赖的家庭与亲人,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强烈的思乡感加上日常很多事情需要自行处理,很容易导致焦虑、压抑、孤独、无阻感等心理障碍。也有部分高分考生,因为高考志愿填报或其他原因没有被理想或更高院校录取。总觉得有些委屈,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思乡。[2]
2、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知所措
面对新的环境、生活安排难免会顾此失彼、手足无措。新的环境,每位新生都有强烈的社交意愿,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不愿意结交朋友,从而阻碍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3、对大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都是靠自己、靠自觉。许多新生不适应大学“主动式”的学习模式,不懂得利用图书馆等有利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也不知道本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的途径及方法。另外对教学不适应,许多新生对大学课程多、课时短、速度快、听课人多、老师讲的粗教学模式不适应。
三、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针对入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入学教育工作:
1、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入学教育,做好基础工作
学校党委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合理安排新生入学教育的各项工作,为做好迎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
入学教育不要流于形式,仅仅利用几周时间学学生手册、学校规章制度等,这样几周过后,新生的入学教育就不再提起。学校应用一定的时间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从学校的制度到环境的适应、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交往和协调、学习方法、本专业的素质培养方向等等发面开展教育。
3、培养学生干部、加强班集体建设
新生入校,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会产生许多困惑和失措。而班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一个合格的、积极向上的班委可以很好的做好老师和学生的桥梁作用,也会带动全班同学增强同学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梁芷铭《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其意义》2011-06-20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问卷调查 自主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是确保学生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国的课程观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我国对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相关实证研究对象基本上是大学生,而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成长至关重要。本研究有利于高一新生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有利于教师对高中生自主学习状况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课堂教学优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高一新生英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研设计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笔者任教的高一年级2个班共计106名学生。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主要参照了庞维国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调查于2013年10月进行,发出106份,收回104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8.1%。
3.问卷构成:调查问卷设计有六个维度共34个调查问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A我从不这样做;B有时这样做;C经常这样做;D总是这样做;E自由填写。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与教学对策
1.关于主动意识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一小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一项有61.02%选择了经常或总是“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想把英语学得更好”,这一点同60.06%的学生选择坚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是相符的,说明我校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我们也发现,一小部分学生36.91%缺乏英语学习兴趣,2.07%几乎是毫无兴趣,与此完全一致的是学习信心方面的数据,37.87%缺乏信心,2.07%毫无信心。
原因: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主要缘于基础太差、学习被动。如何有效提高基础、提升学习动机,是他们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
对策:在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下,要注重查漏补缺,要适当调整教学水平、分层补习,提高基础。另外,要多激励,少批评,尽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提升自我效能感。
(2)很大一部分学生考前焦虑,临考心理压力较大
自我效能方面,61.02%的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但72.32%存在考前忧虑,心理压力较大。
原因:应试教育只以成绩评估学生,每月模考、统考并公开排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又不会自我调节。对策:应该以生为本,开展素质教育,改变考试观,不以考分为惟一标准。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学会心理疏导、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取舍、学会自信。
(3)学生主动意识较差,学习依赖性较强
经常进行听力和阅读训练的为9.16%,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的约40.47%,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仅36.74%,显然,大部分学生主动意识较差,过度依赖教师。
原因:学生基础差,没有能力响应,渐渐失去课堂积极性。其次教学缺乏吸引力,讲得太细,学生不用动脑被动听课,难以积极配合课堂活动。对策:首先,是因生而异,实施分层教学。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与练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其次,是差异教学,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学保持活跃。第三,是课堂驾驭能力,营造语言情境,活跃课堂。
2.关于主体意识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目标,缺少计划性
高达88.6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81.6%从不或很少制定学习时间表,78.74%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目标。显然,大多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时间方面缺乏必要的自主性。
原因:为了增加升学率,学校课程安排得很满,而且课内满堂灌,课外大量补课,过重的学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学习。对策: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其次,要增加引导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要注重监督和引导,监督学生按计划学习,监督学生是否找到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不足制定目标和计划,管理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2)学生学习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习惯于被动灌输
75.51%的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甚而85.73%根本无法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习惯于被动灌输,自我钻研能力极为匮乏;81.63%不会积极开展英语交流和实践;很明显,学生过于被动,过分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
原因:在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习成为单纯的传承知识而疏远探索研究,缺少独立思考。对策: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要把发现、分析、解决、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其在自我质疑和释疑中建构知识体系,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关于自我监控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过程中抗干扰能力薄弱
62.1%难以克服外界干扰,60.39%无法集中精力听课,说明学生抗干扰能力薄弱。但值得欣慰的是75.51%懂得自我调节。
原因:首先,学生生理和心理还不稳定,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其次,满堂说教模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单纯听教状态,课堂参与度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策:首先,引导学生克服干扰,要培养他们五种心态,即企图心、静心、细心、耐心和慧心。其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模式,建立学生自主课堂模式。
(2)自我检查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能够自行检查核对作业的占24.49%,大多学生只注重教师的书面作业。能够有效管理学习时间、调整进度的占41.17%,可以参照计划自我检测的占57.39%,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的为59.5%。显然不少学生自我检查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加强。
原因:这个年龄的学生缺少自主性,不善独立思考,经常为完成任务而学习,所以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对策: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和调动他们的责任心与责任感,引导他们随时对学习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锤炼意志。
4.关于学习策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
学生缺乏把握学习策略的能力。课前预习的为11.36%,能将新旧知识结合提高学习协调性的占30.56%,能够对词汇、语法进行分类比较的占65.02%,能把握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地记笔记的占60.56%,考前复习笔记懂得复习策略的为65.31%。
原因:一方面,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记忆和积累,几乎完全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只注重教师教的方法,不善于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策:要转变学习观念,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要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2)很多学生对学习策略知之甚少
有少部分学生在这项调查上标注了不了解,甚至连概念都很混沌。教学上也发现,大多学生的学习策略比较简单,只是盲目的跟风学习或者完全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
原因: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不重视学习策略的领悟和积累。对策: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怎么学”。
5.关于自我评价与调控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中能够进行反思并采取措施的很少
从不或很少对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高达83.27%;经常自我反思和改善学习技能的只有30.58%,而52.49%即使发现了问题却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原因在于高考的影响,考分是现行惟一的评价标准。在这单一的评价模式下,教师是评价主体,不会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评价的空间,没有自主学习时间。对策: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过程和能力的评价,不应该低水平的局限于知识的记忆和存储,而应升级到对能力的评价。
(2)对学习效果不能进行有效评价、总结和强化
成绩进步时48.76%不会自我鼓励,81.26%的学生不能够识别有效的学习策略并自如运用。说明学生不能科学地、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和强化,缺乏主动总结的意识。
原因在于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监督检查,不会对学习的计划性、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学习时间的科学性做出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对策: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被动的学习态度。其次,加强学习计划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第三,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反思,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6.关于学习环境和资源利用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会主动求助
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35.56%选择自行解决或放弃解决而不会求助,偶尔进行求助的约47.96%,说明大多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原因在于高一新生缺少健康的心态和外部环境的急于求成。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尤其强,大多不愿求助。另外,学校、老师和家庭等外部环境急于求成,过于关注学习表现,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求助行为。对策:作为外部环境,自主学习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长期支持,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样需要较长周期才能见到效果,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用长远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急于求成。
(2)学生不会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64.55%的学生不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参考书、影视广播和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信息资源。
原因在于学生不注重课外资源的利用。对策: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外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质量,课外资料是提高英语学习最直接的资源。
三、结论与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和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6个方面做起:(l)注重学习内在动机的挖掘,变“要你学”为“我要学”;(2)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3)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怎么学”;(5)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6)要动态看待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 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庞维国.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 [J] .心理科学,2003,(5):882-884.
[3] 庞超波,蒋振宇.学法指导与学生元认知能力 [J] .才智,2011,(05):150-151.
(上接第85页)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 when old.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the sun.
学生掌握了这些谚语表达方式,将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Pre-reading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小组讨论How can we make friends?这一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以下的一些词组就很自然地呈现在黑板上:be friendly to,smile at,respect sb.,in trouble,believe in,as long as…在接下来的Reading这一环节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文章结构的解读上,让学生了解总分总式的课文结构,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在Discussion环节中,我通过呈现What will you do if your friends are in trouble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自如地运用今天所学的词组和句型,从而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在讨论结束时,我把学生的回答做了点评,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并教育他们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帮助,从而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以情感教育为重点的文本解读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在所有的东西中,人最需要的东西是人。”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需要爱,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进行情感教育,则更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听到这样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她在这堂课上通过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进作者,走进文本,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父亲对工作的热爱,并且深深体会作者父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使得貌似枯燥的文本变得鲜活。学生的体会也比较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这位老师把本课的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了情感教育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情感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了文本体裁的分析,并呈现了以下的问题,实现了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story?(character)
What does the writer’s father do?(setting)
How does the writer develop Para3?(plot details)
What’s the story the writer never knew?(climax)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要素,对文章的构成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重视文本文化背景知识的解读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宋飞,1998)”。“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杨平,1994)。由此可见,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文本解读时,不能忽视文本文化背景知识的解读。
笔者记得第一次对的学生说:“You are a lucky dog.”这位学生听后的第一反应是很不开心,他觉得我是在骂他,经过我的一番解释才将误会消除。经过此事,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每次在拿到新的文本时,我总会有意识地把文本背后的文化知识加以解读,并通过上课渗透给学生。
记得一位老师在上2012年浙江高考卷D篇的阅读理解时,她不仅仅停留在现有的文本解读,还挖掘出文本的出处。通过查找资料,她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来至《父亲的智慧》这一本书,故事发生在美国。如果我们上课也能这样给学生补充背景故事,丰富文本内容,将更有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我们也应该多提供一些原汁原味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三、结束语
“精彩的课堂主要决定于精彩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内容又主要来源于精彩的文本。”因此,教师只有多元化解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让文本直接和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汤如琴.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初探.2011.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20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大学英语 衔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56-01
在现行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下,大学英语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必修的一门与高中学习存在衔接关系的课程。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英语知识,对其大学英语学习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大一新生的学习衔接是其进入大学后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实现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发挥高中英语教学的正面影响,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设定是不同的,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区别。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多偏重于基础知识,尤其强调语法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应试色彩较浓重。而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语用能力则要求更高。从学习目的来看,高中英语是以应试和升学作为最终判断标准,而大学英语则更偏向于实用,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做准备。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汇聚大学,大学英语教师还要面临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由于两阶段英语教学总体设置存在差异,我们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就要有适当的调整。
词汇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主要在高中阶段完成。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保持高中的学习习惯,以扩充词汇量和学习语法知识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词汇和语法具有灵活的语用意义。我们要注意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知识语法部分的重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语法基础,确保学生所写所用的英语句子和词汇正确。此外,词汇量的积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要提示学生,词汇的积累,不仅意味着数量的增加,还意味着更为适当的词汇应用,特别是结合特定语境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语言的复杂性。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里的重要内容,而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很少涉及。在大学阶段,进行翻译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已有基础知识,并且从单纯的语法词汇知识向语言应用能力转变。
听说教学方面,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由于高考科目设置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几乎没有听力和口语教学,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听力基础差、口语发音不标准等问题。在大学阶段,多数英语考查,如四六级都是包括听力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口语和听力能力也是非常实际的要求。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于英语听说教学,表现出两极化的态度。部分学生由于高中阶段长期不重视,对听说教学有一种排斥甚至畏惧的情绪。很多大学生对顺利听懂英语和流利口语表达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因为这是非常直观的语用活动。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这种热情,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增加口语听力的教学,如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教学等。此外,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力补充高中时期听说教学的缺失,实现顺利衔接。
英语语言承载着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学等许多相关知识,从大学英语的教材所选取的课文,我们能明显看到这一点。高中时期,多数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注重对句子意义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语言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补充。文化常识及社会背景知识,尤其是西方英语国家的相关人文知识,是大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必要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衔接和补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也存在衔接和培养的问题。在教学关系中,教师的指导是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得当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高中时期,多数学生是在老师的督促和安排下,在高考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英语。在大学时期,压力相对较小,就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由于不同地区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条件差异较大,因而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也体现出比高中更大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在衔接过渡阶段,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此外,高中统一的学习计划不再适用,需要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基础的词汇语法、听说、背景文化知识教学入手,正确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个性化的适当方法顺利衔接过渡到大学英语的学习当中,并为以后的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楼何英.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英玉秀.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在语法方面与中学衔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