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18:0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德育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由于课时紧,内容庞杂等原因,我们的老师很容易忽视德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新教材依据“学会求知”的基本精神,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入到语言材料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案例正是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三年级英语“Colours"这一课中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旗、国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过程:
“ Colours”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掌握七个颜色单词:red、yellow、blue、green、orange、purple、pink.在进行完新知识的教授后,学生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认读这几个单词,并且能反映出单词的中文意思。然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这几个颜色单词的掌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因为这节课学习的是颜色单词,我家里正好有各个国家的国旗图,这些国旗颜色很鲜艳,很丰富。我想:如果利用这些国旗设计一些活动,既能巩固学到的颜色单词,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我用图片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国旗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提问:what colour is it?然后引导学生用所学单词和举行回答。当出示中国国旗时,先告诉学生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旗,我们是中国人,这是中国国旗,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告诉学生: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in it. It is yellow and red.它的名字叫五星红旗。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都会把这面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蓝天,国旗代表一个国家,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在升旗仪式上要庄严、肃穆,立正站好,不能嬉笑打闹。告诉学生在任何地方看到国旗都应该立正、敬礼。
再简单介绍国旗的知识,如:国旗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一颗大的星星代表什么,五颗小星星代表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国家的象征不仅有国旗,还有国歌、国徽。放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出示国徽,让学生初步了解。让学生知道热爱国旗、国歌、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最后让学生拿处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纸,学画国旗。
案例评析:
在语文教学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还有真正能领悟语文教材中的真正内涵。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感悟案例中人物的情感,从中领会到真、善、美,增强对世界的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传承古老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当前进行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辨别意识、良好行为养成的阶段,在语文课堂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过程中展开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为什么要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培养中的作用
(1)语文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接受知识,同时包括思想的升华。语文课程中不乏有优秀的德行操守的案例,不论古今,都是加强德育教育的好的素材。通过教材中的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对此有所感悟。语文课程中的案例是现成的教学材料,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便可以达到德育的效果。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利于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2)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的重要场合。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加强德行的培养便是传道的过程。教师传播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课程决定了教学情境更适合进行小学生德育的培养。
三、怎样在语文课程加强德育培养
(1)利用语文课程中的优秀德育案例说明。语文课本中不仅有古代品德典范的例子也有近代优秀人物的事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不H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也潜移默化的接受精神的洗礼。不但有提高自身修养的优秀文章、名言警句,也有增强爱国意识、感恩意识的直观素材。这位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媒介。
(2)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要求。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个是模仿力强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差,但模仿、学习能力极强。身为教师,要加强自身要求,提高自身素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严于律己,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尤其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正能量的传播。
(3)从实际生活取材,提高课堂趣味性。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注重生活中的点滴,多以身边的人或事为例,通过各种善行义举,缩短学生与人物的距离。学生可以近距离感知品德高尚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以身边真实题材为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安排学生适当的进行善举的活动。从小培养学生感恩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善行义举活动,不仅提高自身德行,也是回馈社会的良好行为。例如:关爱社区老人、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团结同学等行为。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友爱他人,在潜移默化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结论
通过语文教材案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世界真、善、美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播与德行的培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使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行为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缺失。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险,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谢雪冬.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考试与评价,2016,08:10.
关键词:新农村;德育;现状;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新农村学生的特点,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现笔者简单地分析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一些策略。
一、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农村问题。很多城里的潮流思想涌进农村,一些不良的思想占据着农民的脑子。因为父辈曾经的生活很艰辛,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重复他们走过的路,更希望子女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所以他们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几乎不让孩子做什么家务;而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也不愿意让孩子跟着自己下地干活或者做家务。以前,农村流传着“读书改变命运”这样的座右铭,而如今,农村坚持“读书无用论”,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因此,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现在的一些农村学生贪婪、自私、任性、好逸恶劳。在农村学校里,我们碰上了如下案例。[案例1]三年级学生滕某,在课堂上拿玩具出来玩耍。教师口头提醒无效,只好暂时没收他的玩具。他马上把书本往课桌底下一扔,趴在桌上睡觉,一天不听课。[案例2]三年级学生黄某,因为在课堂上多次主动与周围的同学说话,造成恶劣的影响。教师批评了他,他就把笔和作业本扔到课桌抽屉里面,坐在座位上不停地用余光瞪教师,脸上写满了仇恨。[案例3]五年级学生黄某和滕某,下课时间在走廊上因一件小事打架,教师见状站在他俩中间劝架。他们不顾教师在场,仍然冲向对方拼命撕打,一副誓要把对方打死的样子。笔者在农村教学中,发现以上的3个案例在农村小学每周都会上演。教师在德育方面也努力做了疏导,然而效果甚微。教师采用道理说服法,但学生并不吃这一套;教师采用榜样示范法,学生则嘲笑树立榜样者,甚至拉帮结派,疏远品德较好的学生;教师希望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学生,而多数家长以农活繁忙为由,不愿意来学校见教师,或者直接在电话里回应教师说他的小孩很犟,他们管不了。更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境:某教师批评了一位学生,第二天早上,该生的父亲来到学校,站在操场上破口大骂学校的教师。之后再有教师批评学生,学生便这样回应教师“:你敢骂我!等下我回去告诉爸爸来骂你!”于是就造成了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是学生打不得、骂不得、不服管。
二、分析造成新农村学校难以开展德育工作的原因
1.新农村、新思想促成了教育的新观念
如今的农民不再愁生活的温饱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些农民把自家的种植地承包给了土地种植专业户,而一些有技术、有经验的农民则自己开发种植地,大搞农业建设。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反过来这样理解教育:当年我读书也是一窍不通,现在我不也发达了,生活过得很好吗?
2.新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难以开展德育工作
新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农民的月均收入超过了当地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很多农民盖起了漂亮的小楼房,家里买上了小汽车,装上了电脑,拉了宽带。所以在农村,经常能听到农民这样评论教师:一个小学教师有什么了不起,那么一点工资,都不够我一个月化肥钱的一半。当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时,学生居然能够用“读书有什么用,我家有小汽车,你家还是电动车”之类的话语来回应教师。卑微的社会地位让教师的德育言论是如此的苍白!以前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很多人认为是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低;而现在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大家都认为是因为小学教师的收入低。
三、加强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
1.陶冶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小学生极易受到整个新农村、新环境和新思想的影响,尤其易受到父辈教育态度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利用好校园环境资源,达到熏陶和感染学生良好情感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很多农村学校不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学生走进校园,除了看到教学楼、宿舍楼、饭堂、几条宣传语、几棵常见的树和一些草坪之外,很难见到有意义的墙壁画、美丽的花儿、有文化气息的宣传栏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有意义的图画、标语,每班种植各种不同的花儿,或者让学生利用DIY作品,装饰校园各个角落,以此丰富校园文化,达到熏陶学生情感的目的。
2.晒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农村学生的思想贫瘠源自于单调的生活。在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各种娱乐设施,他们在学校也只是单调地学习语文、数学,而对于很多像美术、音乐、科学等副科,教师很少按课程安排表来授课(因为缺乏相应的教师),学生没有施展才华、特长的平台。这就造成了一种局面:农村学生的生活追求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学生的爱好广泛,而学校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现有的条件又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以至于农村学生常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对学习、生活都失去热情。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教师可以从晒学生的特长做起,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固定一个校园宣传牌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比付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德育;微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095-02
“德育微课”的定义
微课程,最早是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来的,有人将这种课程称之为“知识脉冲”,它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其核心是“微视频”,因此也称“微型视频课程”。
“德育微课”主要是以“微课”的形式为基础,但承载的内容则是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价值观成长的德育元素。它围绕某个德育主题,通过情境陈述、诠释分析、点评反思等手段,把德育主题中的教育观点正确地归纳并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与思考。比如,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微课,主讲人以“卧冰求鲤”的典故为情境进行陈述,配以画面、音效等。引用经典国学《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的故事将感恩孝顺这一主题凸显出来,能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感悟“感恩”教育的内涵所在。
因此,“德育微课”也可以说是专题微课,是将德育内容以主题形式融入“微课”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德育微课”的特点优势
“德育微课”基于“微课”的形式进行设计,所以具备“微课”的特点。同时,在制作和应用上又不同于专业学科,它的特点和优势更明显。
“德育微课”以音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易操作、易传播的特点。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基本已覆盖数字化载体。将德育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听化处理,学生既可以在家中观看,也可以在校园里集体学习,只要通过视频、网络等数字化载体都可以进行观看学习,十分便捷。
“德育微课”时间短、篇幅小,符合学生观看学习的特点。一般认为中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约在10~15分钟左右。精短的“德育微课”能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情境展示,可以让学生高效率地接收教育资讯。另外,因为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对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接受程度明显强于传统说教的特点,“德育微课”是通过精心剪辑设计而成的德育视频,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德育微课”内容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德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在此背景下,凡是有利于学生提升品质和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成为“德育微课”的重要题材,并且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更能够引起思想启示和共鸣。
“德育微课”的开发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不局限于教师讲课,主讲人也可以是警察、法官甚至普通人。主要的是其能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情境展示出来,对学生的成长给以启迪。听不同的人讲述道理是“德育微课”的重要特点,也说明了德育不仅仅在学校课堂,也在社会各个阶层;不仅仅存在于大是大非的大道理中,也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
“德育微课”的设计开发
高品质的“德育微课”,应在吸引学生关注微课视频的同时,使德育影响渗透于欣赏观看的过程之中,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对于“德育微课”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题和脚本设计,二是微课的制作。
首先“德育微课”的选题和脚本设计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素材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要从中小学生的视角来选择他们可以理解的实际典型案例。比如,关于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的主题,在案例中最好能针对青少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普法教育,这样更有角色渗透感,能更好地引起中小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主题鲜明,适于中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既然是“微课”,就要求主题不宜太大,要求精心解读一个问题。例如,“文明礼仪”作为微课主题就显得太大了,可以用更小些的“语言文明”这一主题来代替,这样在设计和解读上也有利于更清晰全面地分析和理解。同时,在分析解读时要注意符合这一年龄阶段青少年的思辨能力,切忌“高、大、深”,否则学生难以理解。
归纳分析正确,要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这是“德育微课”设计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对于开发者来说,要反复斟酌和思考,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方向把握其“德育微课”的真正内涵和用意。
其次,从“德育微课”制作要求上来讲大致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德育微课”在制作模块上应该具备四个步骤:①情境创设。就是德育微课主题涉及范围,该模块中要点明微课的德育元素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的引入部分。②主题呈现。微课所涉及的典型案例或者主讲人对情境完整的叙述,是整个微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主题展现的重要承载体。③分析点评。主讲人对该微课情境的理解,并从德育角度的解读分析。④启迪引导。总结微课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点,并结合联系学生群体和实际背景,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微课本身内容精悍,因此在叙述解读时要在文字措辞上多下点功夫,通俗易懂,能够让学生理解。
视频画面清晰。在选择制作工具或软件上尽可能考虑到画面质量。清晰的画面展现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更能增加感官冲击力,增强德育微课的效果。
“德育微课”的应用价值与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开始了“德育微课”的开发规划和试点,它的应用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总结“德育微课”在应用中的作用,可以概述为:
“德育微课”制作成形后,它的教育实效性长,可以循环利用,只要它的核心价值体现符合现代道德教育,那么“德育微课”可以成为高效的教育资源。
“德育微课”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无疑将会成为德育教师上好德育课的“利器”,结合教学引入德育微课,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活力和德育渗透力。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样本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60-01
在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一个叫做《扶不扶》的小品节目,讲述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的事情,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在你面前摔倒了,那么你要不要去扶起来呢?按照我们做人的良心来说,肯定是扶起来。但是人们都被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了,扶着怕被扶着粘上自己不放,真正被摔倒了又没人敢去扶,进而导致恶性循环。这种现象说到底,还是人们的品德观念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又被重新提到了小学教育的日程上来,并且放到了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本文就以小学德育教育校本建设的目的和实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德育教育始终存在于我国教育体制中,但因为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德育教育也一度成为了形式化,和流程化,甚至是很大程度上的缺失。就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和问题。
1、德育课程不被重视
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学校和家长只是过多的关注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忽略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近而也造成了近年来多发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承受能力不够跳楼,自我伤害的案件发生。以及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因为一些本可以忽略的矛盾,引发了一起起不可挽回的血案,这就都德育教育的缺失引发的案例。
在学校教育中,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德育教育特别是作为副课的思品课来说,更是不被重视,因为考试中德育教育不作为必考科目,也不会计入考试成绩,因此无论是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组织教学和家长的来说,各方面都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2、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单一
在调查中笔者也发现,虽然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实施起来。而一些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内容,一般都会是课堂上一笔带过,学生缺乏体验,和进一步的认知。
3、德育课程流于形式
实现德育教育的成果的途径就是班会、少先队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但现在很多学校的德育课程都是流于形式。课堂教育匆匆带过,而班队活动基本上也流于形式。如在每年的“学雷锋日”,基本上就是搞搞宣传活动,或者到某个敬老院慰问等等,看起来十分热闹,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为什么要学雷锋,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也是德育教育的失败之处。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思想成长的阶段,现在我们给他们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成果。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比较单纯,极易学习和模仿,在他们的成长阶段如果没有正面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教育,极容易形成歪曲的人生观念。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子不满伤害至亲,路上遇见有人有难不敢伸手相帮,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生命来达到满足私欲的案例发生,可见,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重点
1、开放式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将要从其他基础学科出发,一方面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一方面进行德育培养。这也是小学德育课程样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德育中,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一带而过,多是流于形式。开放式德育教育,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更懂得尊重和关心别人,愿意与人合作,改新道德观念。在教育方法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鼓励他们吸纳和接收更为先进的思想,并且愿意将这些德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准则中去,真实的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制定实际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同,在制定德育教育目标和计划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思品课以及语文、数学都其他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课程,要与自己的生活相关,与自己的思想贴近,才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和认可。切记,不要生搬硬套的灌输和外来不合适的教材运用。
3、实施和评价的善始善终
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注重培养的过程。不能为了追求效果,做表面文章。而是要真正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校本建设的各个方面。一是学科教育的日常渗透。二是问卷调查、访谈、日常观察等方式实施。坚持以学生的品德教育成果,和学生的行为反馈为德育教学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智平.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实效性探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2.26(07)
[2] 王秀凤.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现状及改进对策.[J]学周刊. 2013,52(32)
中国德育:冯局长,您好!我们知道教育实践需要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请问昆明市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冯皓:这些年,大家都在讲教育理念,但对“教育理念”本身并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概念,从学术角度来说,很难去归纳。从昆明市这些年发展教育的过程看,昆明的教育工作非常注重整体性和基础性,我们过去几年的工作思路,基本体现了这个理念。
对昆明教育工作科学定位是整体工作的基础。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让所有受教育者能成人、成材,要能够就业,甚至要能够创业,这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昆明市是我国面向东南亚乃至南亚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是边陲云南的首府,教育要为整个昆明市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的支持和保障,成为城市发展的智库。对昆明教育定位我们有这么几个标签:西部、边疆、民族、贫困,昆明多山区,平地只占7%~8%,底子不好,基础比较薄弱。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大决策、大力气加强了中小学校的基础建设,解决了农村学生的就学条件问题,现在到昆明的农村或者县里面,你会发现教学楼是校园最好的建筑。我们从2007年开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不含土地,投入的实际资金逾40亿元。
当然,标准化建设是结合“校安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来进行的,这是一种整体考虑。还有一个考虑,是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教育均衡发展要实现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昆明教育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效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标准化改造,初步解决了就学条件不均衡的问题。
除了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也需要均衡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行职业教育“十一五”攻坚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昆明职业教育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比例有很大提升。2008年昆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约是0.8∶1,现在大概是1.1∶1。
随着学校物质条件的提升,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又推出了“普通高中强基提质计划”,最核心的问题是提高优质高中的比例。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五年前相比,甚至十年前相比,都几倍于以前的规模。
为了响应国家推行学前教育的政策,昆明市提前制订了学前教育的三项行动方案,每年安排3000万的专项资金专门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我们的农村幼儿园存在条件差、入园率参差不齐的问题,运行上也存在相应的困难,尤其在我们西部地区。今年我们推出了一项新举措,在农村公办幼儿园推行市级特岗教师计划,今年招聘200多个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既补充硬件,也补充软件,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瓶颈问题。
教育事业是一个整体,学生成人和成材是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必须均衡发展。我们的工作必须整体考虑,教育事业才能科学发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普通高中强基提质计划、学前教育三项行动方案等,或许谈不上政策,但都是昆明过去几年里的一些重要工作举措,这些主题不同的工作举措相互之间都协调、配合得很好。
中国德育:在“2012年昆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昆明市教育局提出“创新德育制度建设首推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请问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是如何运转的?对德育制度的完善有何作用?
冯皓:教育事业要科学发展,德育也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升工作的高度和深度。这些工作光凭我们教育局、学校校长、教师来操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外力。昆明市中小学德育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一个智囊机构,为非常设的公益性专家指导、咨询和服务机构,旨在加强昆明市中小学德育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对中小学德育的指导作用,促进昆明中小学校德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昆明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专家委员会在昆明市教育局领导下,对昆明中小学德育的决策咨询、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督导评估、成果鉴定、队伍培养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工作进行指导,从而对德育工作进行系统化设计,形成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
指导委员会成立时借鉴了大学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但是德育不是一个学科概念,它是一个工作范畴概念,因此不能完全把它当成学术去理解,完全用学科化的概念会限制我们的工作。
德育指导委员会怎么发挥作用?这通过我们顾问的组成可以看出端倪。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主抓全省教育系统德育工作,昆明要符合国家和省里面关于德育的要求,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陶晴书记能给昆明德育工作把关,鼓励我们创新。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抓青少年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他可以指导我们把团队活动跟德育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云南省委党史办的副主任,他可以指导我们把国情、省情、市情、乡情结合起来。云南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领导他能关注全省高校青少年思想发展状况。昆明市的老领导、市关工委主任,他了解市里各方面的情况,能帮助协调工作。通过这五个人能够把昆明的德育工作更好地覆盖到各个方面,而且便于昆明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调动不同的工作资源。
中国德育:教师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昆明市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可以与全国德育工作者分享?
冯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家长,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甚至比跟家长接触的时间还要长。这种长期的接触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言语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坚持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原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广泛开展“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并印发了《昆明市人民教师誓词》《昆明市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建立教师集体宣誓制度、师德公开承诺制度、师德师风监督制度;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岗”;向社会公布《昆明市师德师风承诺书》《致全市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和师德师风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的监督和评议,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开展师德师风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师德楷模和先进典型,营造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师德建设的效果和成果。一是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昆明市政府以规范性文件正式印发了《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二是健全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出台了《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指导办法(试行)》,明确了师德考核的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的程序和步骤、考核等级的设定以及运用等。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昆明出台了班主任建设管理规定,从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入手,激励班主任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中国德育:请您介绍一下,昆明市还有哪些德育工作特色项目或成功经验?
冯皓:特色项目方面,我讲讲我们中小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通过勤工俭学,学生能够认识自然,认识劳动,认识社会,体验收获,体会自食其力,通过体力劳动学生能够加强体质。城市的学校没有能力建德育基地,但可以与农村学校结合,老师带着城区的学生去农村学校参加勤工俭学。让学生与自然近距离接触。
2012年6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昆明市中小学勤工俭学促进和管理办法》,加大了中小学校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要求,专门以市级人民政府的名义教育系统里微观工作的促进管理办法。
【关键词】低年级 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教师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传递社会文化价值。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教学则可帮助小学生形成关于人生、价值、态度等的根本观点,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开始真正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处处都渗透着思想教育,在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始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学习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 挖掘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在日常交际用语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案例一:牛津小学英语1A Unit2 Good morning 2A How are you 这两个单元介绍了早上,中午,晚上见面打招呼,互相问候,是当今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场景,通过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教育学生对人有礼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公民素养。我们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且与西方的文化进行比较。
小学英语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文明礼貌用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教师应教育和引导学生不仅掌握这些文明礼貌用语,还应要求学生在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习惯中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会文明交往,以礼相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课堂教学英语化、礼貌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几个“Please.Thank you.Sorry.”说话语气要亲切,要面带微笑,尽量用委婉的语气。
2.在单词、句型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案例二:牛津小学英语1B Unit7 Open the door ,please这一单元中介绍的是开门关窗等动词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动词的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礼貌用语,热情帮助别人做事。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的教育,使他们养成做事有条理,爱整洁的习惯。
3.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案例三:1B unit 8 I can swim 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奥运冠军,一个是孙杨,一个是申雪,教学课文时播放孙杨从小到大成长的照片,申雪则是冬奥会夺冠的滑雪视频教学swim.skate 两词,得出结论:拼搏成就梦想,努力成就中国梦。小朋友的感触非常大,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美好理想的种子,期待着终有一天开花结果。
4.在歌谣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案例四: Rhyme :wait in a queue .Good boys wait in a queue .这一段节奏教学中,学生观察图片,明确上车要排队,要遵守交通规则,很多小孩都是从外地老家过来的,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有的甚至连幼儿园也没有上过,很多生活常识都不懂,社会公德的教育也接受的很少,在懵懂的一年级阶段,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好奇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歌谣,进一步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今后的行为更有指导性。
(二)英语教学过程与方法渗透思想教育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性,而这些思想性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化为思想教育呢?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与一些德育方法有着紧密联系。
①Act it 角色扮演法是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角色扮演法让小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例如课文:What’s the matter ?的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对话,强调了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表达出医生的关切和病人的无助,对发展小学生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有着重要意义。
② Do it情景体验法是自觉地发现和创设教育情境,通过儿童直接或间接的道德体验,使他们在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Let’s go to the park 一课的教学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去旅游,带好旅游帽,带好导游旗,背好小背包,跟着老师一起出发,沿途学习 zoo,cinema ,沿途邀请见到的朋友一起参加,沿途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向善、爱美、求真的积极心。
关键词:智慧;担当;力量;专业素质
初冬的一个周一早上,我来到学校办公室,里面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只见三名男生整齐地站成一排,一名五十开外的妇女站在旁边,班主任老师在场谈话。原来,三名小学生前周双休日将这妇女家的门撬坏了,要求学生赔偿。只听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批评后说道:“这位婆婆还好,没有直接把你们送到派出所去。”又对该妇女说:“这是发生在双休日的事情,我们老师怎么管得了呢?你应该去找他们的家长解决。”一会儿,他们就走了。后来,据那位妇女讲,她找过学生家长,家长不理,她还到过派出所去反映。
一个双休日事件在班主任也是思品课教师面前得到的是这种回应。为此,本文将例谈思品课教师的几项专业素质。
一、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学校教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学生的不良表现映射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平常,一些教师重智轻德,或者出于品德教育难,效果慢,有反复性,所以出现简单、粗暴、麻木、应付甚至推卸的状况。事实上,一个学生品德上的问题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将贻误学生一生,教师就会成为罪人。
二、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智慧
小学品德课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实践性。思品教师要随时随处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事件和行为,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资源和素材。教师要多花时间去学习研究,这样德育才更具智慧。夸美纽斯说:“任何语言的解释,都不能像周围人们的行为所给予的概念来得明确。”我们应抓住这次契机,将发生在同学身上真实典型的事件作为品德课教育的素材,会收到超乎寻常的德育效果。
三、能给学生以触动心灵的力量
心理动力学认为,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生理唤起及冲突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品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面对性格各异、不断变化的孩子,思品教师在了解清楚情况后要走进孩子的心里,给予触动心灵的力量。如《一道激起心灵震撼的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中学里,有一个由二十六名有着各种劣迹的孩子组成的班级,老师和学校几乎放弃了他们。后来,一位叫菲拉的女教师接了这个班。她没有像以前老师那样先整顿纪律,而是出了一道选择题:有三个候选人:A.笃信巫师,多年吸烟,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一直吃素食,不吸烟,年轻时从未犯法。菲拉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造福人类的人。毋容置疑,大家都选择了C。老师揭开面纱:A是罗斯福总统,B是丘吉尔首相,C是希特勒。菲拉老师抓住了这些孩子紧张的心理,利用他们崇拜的人物触动其心灵,唤起他们的希望和信心,就像煤为蒸汽机车提供燃料一样,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从此,改变了这群孩子一生的命运。
四、让思品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技能
新课程标准将思品课确定为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这对教师的角色及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从实践来看,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生活大环境复杂,获取的信息量丰富,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的老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c发现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本事件发生后,教师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设计一堂德育课,基本流程为:(一)共同关注――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共同收集信息、知识;(二)身临其境――创设情景:播放类似案例片;(三)大胆超越――课堂探究:法律的、道德的、知识的;(四)接轨生活――联系实际:思想碰撞、情感体验、行为矫正;(五)成长感言――课堂小结:交流收获、赠言寄语。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情景及方式发生转变,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能促进学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促进良好品德形成。
立德树人重任在肩,思品课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帮助孩子们积累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各中小学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三进”工作。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各中小学要利用两课教学、班团队会、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列出课时计划,组织学生观看教育部下发的形势教育课光盘。要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
二、狠抓常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效果,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上,把组织学生尤其是新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市教育局制定的“十要十不要”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活动载体:“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全市征集和网上投票,市教育局制定了*市中小学生“十要十不要”。各校要认真组织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三、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要建立学校在校常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学校一日联检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班级内务管理、文体活动、课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有监督、有检查、有通报、有整改,真正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有效的监管下,并逐渐把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活动载体:第五届德育巡礼活动。本届德育巡礼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即德育督导和班主任技能大赛。
德育督导主要包括:
(1)升旗仪式,各校要按照要求和规定步骤认真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要做好各种材料的积累工作。
(2)检查常规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每日联检制度的落实情况。
(3)德育特色校验收。
四、夯实德育基础,抓好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1、加强德育主任队伍建设,实行德育主任月例会交流制度,推广“一校一品”。轮流在各校召开主任例会,为主任提供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德育主任的工作能力。组织德育主任培训,提高德育主任的理论水平。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培训、考评机制,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对全区优秀班主任进行培训。
3、丰富德育科网页的内容、完善功能,为各学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活动载体:
(1)班主任话细节案例电子版整理上传工作
(2)班主任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将分四个内容进行,分别是教学技能、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具体要求见活动方案。
五、固本培元,深化国学教育
1、推广普及国学示范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国学教育现场会、特色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学教育示范校的成功经验,普及以固定时间诵读为基础,以校本课程、思品课为主渠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国学教育模式。
2、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各校尤其是国学教育示范校要认真梳理国学教育经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教育体系,争取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骨干校。
活动载体:
(1)国学教育工作调研。根据创建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德育科将组织调研小组到各校进行国学教育工作调研,为创建示范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2)传统节日经典诵读。各校要利用传统节日等有利教育时机,举办校内国学经典赏读会。通过赏读会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典素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学修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年,教育局将举办国学经典赏读会,希望各校能够在下半年积极筹备、组织经典赏读会,选拔优秀节目,为区内经典赏读会做好准备。
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9月份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载体:
(1)组织收看《圆梦*》。为了给中小学提供教育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于9月1日开设空中课堂《圆梦*》,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全国启动。各校上网查找《圆梦*》并组织学生收看学习。
(2)奥运精神教育,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完美的组织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明、和谐、友善,展示了体育健儿顽强的拼搏精神,各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精神,使学生在文明礼仪、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方面受到教育。
(3)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组织开展“感恩与成长”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在9月底结束,各校在此之前将十篇优秀征文上交德育科进行评选。
七、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市教育局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进行我区创建工作的调研、规划和骨干校设立、方案制定等工作,争取在三年内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各校要积极开发和整合现有资源,争取成为传统美德示范区创建工作骨干校。
八、实施“十百千”活动。
在全区评选十所德育特色校、百名优秀德育工作者、千名文明学生。各校要积极申报德育特色学校,并进行相关准备活动。申报材料在九月末上报德育科,德育科将根据学校申报在德育巡礼中进行验收考评,以确定最终入选学校。具体要求见活动方案。
一、理性灌输,在理解过程中形成道德认知
课堂教学中,相对于机械的、单向的知识传递,笔者更提倡理性灌输(即以学生的主动接受和理解为前提的灌输)。小学思想品德课包含丰富的知识,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故教学时,教师必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起来。
结合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理解力不足的特点,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理性灌输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深入浅出,直观明了,以小见大,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收集与讨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居住的社区”一单元,就涉及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关键词“友善”。何谓友善?友善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怎样做到友善?如果仅从理论上去解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会制约其学习兴趣;如果能够结合生活中“远亲不如近邻”的具体案例,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发动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中经历的类似事迹参与讨论,就能够帮助学生领会“友善”一词的内在含义和外在表现了。
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关于“诚信”“公平”等内容,也可以通过案例巧妙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深化学生的理解,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目的。
二、情景模拟,在体验过程中强化道德意识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一个个体性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语言、形象、感情融为一体,创设具体生动的场面或情感氛围。如互动性较强的游戏、角色扮演等,可为学生提供最接近现实的行为体验,帮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涉及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等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帮助弱势群体或者有特殊困难的人的重要性,笔者特意设计了一些体验性的环节。比如在讲述“伸出温暖的手”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愿蒙住双眼充当盲人,用多媒体模拟十字路口纷乱的交通噪声,在教室里划出小型“街道”,设置一些小障碍,让学生仅靠记忆和感觉独立通过没有盲道的“十字路口”。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体会盲人生活的艰辛,让学生自觉认识到:生活中应该多帮助盲人,多为其提供方便。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纷纷提出帮助盲人朋友的各种方法,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占用盲人过道,不在盲道上乱扔东西等。
一次深刻的体验教学,往往胜过无数次苦口婆心的说教,情景模拟越接近真实的社会环境,就越能在学生心中激发出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而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便在一次次精心设计的情景体验活动中养成。
三、分层实践,在行动过程中养成道德自觉
学校应通过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道德认知,历练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自觉,养成道德品质。
在开展品德课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分层开展。因为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内容设置E依据了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适应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体现了知识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过渡,也体现了对学生道德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
基于课程目标的差异,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比如,在低年龄段突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要以基本的生活习惯培养为着眼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对高年级段的学生,则应从培养其认识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手,开展体验性较强的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实践活动。
另外,学校除了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应与家庭、社区(社会)拉起手来,加强沟通。德育工作者必须把学校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家庭活动以及社会行为相衔接,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区(社会)三个不同的场域,并通过分阶段的行为强化形成其道德自觉。
四、针对矫正,在维持过程中固化道德品质
针对性矫正是固化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小学生出现的道德偏差体现为不同的方面,故教师在针对性矫正方面也应灵活多样,主要围绕以下三项原则来进行。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矫正的过程中以道德偏差学生的需要与发展为本,不仅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道德偏差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按照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及发展的规律,根据道德偏差学生的不同偏差,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即使他们表现出的偏差是相同的,但产生偏差的认识、思想、心理情况等因素也不可能是绝对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要做到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所谓表扬原则,就是在矫正中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使其有矫正偏差的信心。所谓批评原则,就是在矫正中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道德偏差学生的偏差,促使其认识偏差并予以矫正。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关键词:师范专科;德育;对策
作为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摇篮,师范专科学校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特别是在开展德育工作方面,应当根据学校的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结合理论和实践探索德育工作的成果。德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和方法,把握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独特性,从提高师范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做最终目的来开展工作。
一、师范专科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现实中,师范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采取一系列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工作的形式,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还应当现阶段师范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属于不够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德育工作形势严峻
作为示范专科学校,生源的素质远不及高等院校,尽管近几年素质已经有所好转,但总体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很多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由于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心理需求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提升教师工作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德育教育要形成合力
一个学校的发展,德育工作是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是否全面,更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对于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应当深刻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时刻牢记专业课程和德育教育同等重要。一所学校也应当将各部门职能密切配合,共同育人。无论是政治课的教学还是其他学科,都应当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并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
(三)德育工作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时代在不断进步,德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师范专科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
(四)德育工作要突出实效性
实效性要求师范专科学校应当将德育工作生动鲜活的一面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习德育教育内容入脑入心。
二、学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的普及是现在教育领域重点推崇的内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应当考虑应当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师范专科学校与普通中小学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别,这里的学生今后要步入学校培养学生,因此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牢记德育工作的使命,坚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德育工作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人才工作中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师范专科学校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职业教育类学校,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如果素质不佳,不注重德育工作,势必会影响他们未来教育小学及幼儿的成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关系到国家的的未来。因此,在师范专科学校应当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民教师,让他们了解肩负的重担。
(二)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根据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显示,新生在入学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非常有必要。选择师范专科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并不是十分理想,或多或少都存在过学业方面的失败经历,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入学教育的机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将身边较为成功的学生和相关事迹作为典型案例,以此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特别是让师范专科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或在读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鼓励新生热爱学业、团结进取,将更多成功的经历告诉新生,让他们通过实际案例塑造成功的信念,而不是一味的通过道理进行说教,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被新生介绍。在入学教育中,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可以召开专门的讲座或参观访问,将入学教育工作系统化,不仅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身心健康,还可以涉及到法制、纪律等方方面面,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息息相关,自己是祖国的未来,今后从事的小学或幼儿教育工作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三)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要想让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应当加强日常的教育工作,师范专科学校应当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手册,制定出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行为准则,按照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方式要求学生,对他们身心健康非常有益。从制度到行为规范,以制度管理学生。在德育工作方面,不仅要从大处教育学生,还通过细节影响学生,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还应当不断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指定校规校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他们参与度,调动主动性。
(四)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
外在环境的教育对学生固然重要,要想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呈现,估计学生自我管理,开展自我教育才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关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校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干部管理学生工作,这样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提升的机会,并且实行学生互相监管的方式,效果更好,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我要求成效显著。师范专科学校还可以利用这样的管理方式,让优秀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做好宣传教育,德育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班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
参考文献:
[1]刘均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制作和运用教具的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
[2]许家成.自制教具学具开发利用资源[J].现代特殊教育,2005,(06).
[3]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J].教育仪器设备,1999,(04).
关键词: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事业中不断推进德育课程国家建设、德育课程地区建设、德育课程校本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小学德育课程教育和教学,注重培养广大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通过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广大小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为他们日后为人处世、全面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坚持德育思想理念,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坚持德育思想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坚持和贯彻德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努力突出小学生特色教育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比如体育技能、音乐视奏技能和绘画技能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德育课程设计中要注重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努力做到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最大程度地实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可以采取“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以此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德育教师在具体的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知、情、意、行的教育与培养:使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关于社会道德关系、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理论的基本观点;感受由于事物真善美和假恶丑等所引起的爱憎的真切情绪体验;学会排除各种内部或外界的干扰,通过自己自觉顽强的努力实现某种思想品德行为和道德目标;学会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意志和思想品德情感支配下的正确行动。同时注重对小学生统一性发展的教育。注重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小学生学习德育课程书本知识和课外行动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奉献精神,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加大小学德育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就必须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地区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和坚持校本课程标准,尤其是校本德育课程标准。各个小学也必须努力加大教学队伍对德育课程教学转化与结合的熟悉程度,加大小学德育教学队伍建设。小学可以根据本校经济状况对小学德育教师进行培训,促使他们通过培训班进行思想政治知识、思想品德知识再学习,以更好地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学校也可以通过考试制提高小学德育教师对人教版德育课程的熟悉程度和专业程度,同时加大对他们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以促使小学德育教师道德示范专业和榜样作用。例如,德育教师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促进小学生教育、自我教育和思想内部矛盾运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小学生自己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并且对于涉及到社会道德规范、传统舆论教师必须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同时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发现小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道德规范或舆论相反,要予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纠正,而不是指责小学生,这样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德育教育适得其反。
三、注重小学德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
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就必须做到在德育课堂上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做到尊重差异、引导小学生在展示中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道德规范、事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氛围,重视教学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以新型的民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鼓励小学生努力掌握重点德育理论知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优秀的学生带领部分后进同学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不断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小学教育,更有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响应我国素质教育策略,提高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作者:吴东利 单位:兰州市永登县城关镇五渠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