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时间:2023-01-25 10:23: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第1篇

一、设计目标具有合理性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二要实际化,三要分层化。

二、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

三、板书设计具有网络性

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性,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设计板书还要做到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赅,充分体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四、应用媒体具有适时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难懂为易懂,能让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应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应使其既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提高层面;二应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使其既具有必要性,又有典型性,从而达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学习主体具有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中产生学的冲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地紧张思维,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七、课堂教师的指导性

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首先必须具备适时性;其次,教师的指导还应具备关键性;最后,教师的指导还要具备灵活性。

搞清楚了语文高效课堂的七大标准后,下面我谈一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2.用新的科技手段创设情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当然,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在“辅助”,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生的差异,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

三、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新课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2篇

关键词:评价策略;即时性;战略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科学高效地将评价执行下去,对于评价的教育功能,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挖掘,构建完整健全的评价体系,为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奠定基础。

一、他人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工作,评价方面缺乏必要的依据,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开发不足,教师的授课态度以及授课情感问题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而且教师的主观方面对于评价影响很大。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首先在教学情感上有所转变,由过去的教师为主导向学生为主导进行转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制订评价标准时,首先应该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吸收率为基础,以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每个阶段进行一些即时性的评价,以便能够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纠正。对于一个阶段的结束,还要进行一次结果评价,以此检验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最常见的评价模式是周考和月考,另外,还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课堂测验以及作业情况。此外,还有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等,都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具体实施措施。

三、即时评价和长久评价相结合

即时评价是对整个课堂教学价值判断的一个及时有效地短期评价战略,即时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对进度和质量进行即时评价,以便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细节问题及时做出纠正,对影响进度的问题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对于教学中的环节进行一些系统性的评价,并制订具有调节、完善,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期性的评价标准保证每个环节的评价实施。

总而言之,教学评价的策略是对于整个评价标准的战略性的政策研究,是对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的研究和挖掘,也是所有评价标准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

1.导言

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一些职业学校,它将理论与实习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是一种“边做边学”双向程序的教学模式。

没有标准或者说没有合理的标准,就无所谓优劣、是非或好坏,教学或教改成果也无从谈起,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操作技能、智力技能为中心,有其固有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别于以知识、方法、价值观和思维能力开发为中心的专业理论教学、文化课教学。目前流行的范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生搬硬套地应用到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去,会大大制约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因而,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2.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理性思考

2.1 再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目的

教改新理念下提提出,评价的行为目标是多维度地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历程,激励学习者有效地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的评价观是:从评教到评学,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

2.2 课堂评价标准的指向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们对课堂教学评价指向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见表1)。

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向不同,评价标准的视角和维度也就不同。在我国先后出现了与上表中对评价指向的理解相对应的以下几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见表2)。

2.3 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具有不同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教育研究者,就会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当前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可以归结为两类:

(1)社会本位: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大多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2)个人本位: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国流行的发展性评价,就十分重视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个人发展的价值。

(3)我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观:当代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是寻求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二者之间的统一。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2.4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

不同的评价指向、不同的教育评价理念和价值取向,会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具有共性:

(1)评价指向从关注“教”的过程和要素转向关注“学”的过程和要素。

(2)从只关注知识意义构建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终身学习能力。

(3)既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4)评价标准多元化,注重预设评价指标与生成性指标的评价。

(5)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与效率的统一。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3.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方案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具有企业化的实训环境、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项目化的配套教材、双师型的师资、社会化的质量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因此,技能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其固有的标准及其指标体系。笔者认为,要科学、规范地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方案。

(1)实施方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为了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应针对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或教学阶段进行评价。

(2)实施方案要体现教学评价的动态特征。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要关注知识的意义构建,关注技能教学的动态性,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3)实施方案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要有有效的激励作用,同时,评价标准要有多元性,评价形式要多样性。

3.2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学业水平评价体系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障。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与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两部分。

3.2.1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新教学理念对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本位”的理念下评价,注重学生在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学与做一体化”、“学生徒弟一体化”的转变。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职校生走上工作岗位学习能力必不可少,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帮助下要构建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才有可能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做人。职业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要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树立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会做人,成为有个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

(4)要重视继承,更要重视创新。

职业教育既要求学生学会专业技能的继承,又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向创新教育方向转变,教师由技术技能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3.2.2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见表1)

3.3.3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业水平评价指标(见表2)

参考文献:

[1]李子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取向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6).

[2]陈志明.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探究[J].教师,2011(5).

[3]龚孝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探索,2002(11).

第4篇

关键词:课改;评价标准;评价目标

课改难,难在对师生、生生科学的评价定位,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滞后,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喉舌”。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十几年,从最初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现行力求高效为主的课堂改革,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是要有一套全新的学习评价标准。课改难,难在对师生、生生科学的评价定位。建立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改成功的重要保障。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当前课改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突破评价的瓶颈呢?

一、改变评价的主体,建立“以学评教”的评价标准

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传统教学评价以教为中心,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定位多在教师,整节课关注的是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是否到位,讲解是否清晰,板书是否工整等等。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定位点在如何“教”上下功夫,课堂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学校领导在评课时也多从教师层面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效果,有了这样的评价导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好多教师仍充当了演员的角色,很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评价观,课堂教学改革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那就是“以学评教”。就是从要评教师“教”(教态、语言、板书、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转向学生怎样“学”,看学生学习的情绪是否饱满,是否动脑、动手、动口,学习的效果如何等等。评价的重点在于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有了这样的评价观,就能使教师的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二、改变评价的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实施“以学评教”评价标准的首要手段是改变评价的重点,评价的重点应从“形式”转向“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不应是教师教学技艺的展示,而更多的是展示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学习效果应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的就是好课。在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曾借鉴洋思中学的做法,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看成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我们明确规定评价一节课要三看:(1)看终结性效果。即学生当堂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下课前学生该理解的都弄明白了,该记忆的都背熟了,该掌握的都能当堂做完、做对,这样的课就是好课。(2)看阶段性效果。评课主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过程,在课堂上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在交流时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甄别,畅所欲言;在练习时能得心应手;质疑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课就是好课。(3)看课堂作业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中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独立地完成作业,能对本节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真正懂得并找到运用的规律,这样的课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

三、改变评价的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评价的目标多数是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目标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评价目标的单一化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倡导评价目标要多向性,课堂中不但要关注学生习得了多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态和努力程度,关注学生是否全面发展。课堂中教师的评价目标要扩散,评价要做到包罗万象,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创新实践、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习惯等各个方面的优点,适时给予评价,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知识之外综合素质的发展,以适应当前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促使评价内容综合化。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促使教师认真确定课堂目标,依照“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爱学、乐学。

四、改变评价的方式,从师评转向生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过多地注重师评的作用,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判断,“好!”“对!”“你真棒!”“你太聪明了!”学生完全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评判,对与错与自己无关。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最有发言权的可能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又恰恰是评价中不能丢失的最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直接让学生在评价中说话,让学生自评、互评、群评、师生互评,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学生参与的评价更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5篇

新的学生评价观――表现性评价。本文以学生课堂展示为载体,通过分析学生课堂展示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试构建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

关键字:“表现性评价”;“学生课堂展示”;“评价标准”

一、引言

学生课堂展示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活动在我国逐渐兴起,该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英语,目前已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中,学生经常存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明明很努力的做了课前准备,课堂效果也自觉良好,为什么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馈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本项研究的作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师生之间都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在课堂展示中,学生认为老师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更侧重于或内容或表达或流利度,等等,而老师却可能恰恰关注了评价标准的其他方面。这种差异导致了课堂展示中教与学的不同步,对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论文尝试构建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

二、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在对传统测验方式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学生评价观一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表现性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之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在学生课堂展示中,对学生展示能力的评价正是表现性评价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语言行为表现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其目的不是甄别学生的优劣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对整个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善于分析和运用知识、富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人。

三、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表现性评价的兴起,不仅是教育评价发展的产物,也是人本主义和多元智力等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是当前西方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情感、需要及人际的交流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在教学中,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和情感型师生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拥有主体性的人,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友好关系,两者之间需要沟通、理解和协作:评价者要关注被评价者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被评价者每个个体能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拥有自信,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能力非常重要,只有使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2.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

多元智力学习理论对表现性评价也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1983)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人类至少拥有七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包括: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与自我等。不同的人会运用不同的符号系统,透过文字、图画、手势、数字、音乐和其它象征符号来传达意念,那么以单一的评定方法、从单一的维度来评定学生的成就与能力就是不科学的。表现性评价以任务为载体,采取多元方法来评价,学习者不仅可以选择完成任务的方式,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所表现出的其它方面也受到评价。

四、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

Skehan和Forster在评价学生口语表现能力时,提出了三个标准,准确性(accuracy)、流利性(fluency)和复杂性(complexity)。本研究结合学生课堂展示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了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1.前期准备(Preparation)――展示主题的选择、提前进入教室检查所需设备、交给老师展示大纲;2.组织结构(Organization)――主题引入、逻辑发展、总结能力;3.展示内容(Content)――内容的丰富性、有无实证研究、有无独创性;4.口语表达(Oral expression)――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5.展示技巧(Presentation skills)――吸引听众注意力、眼神交流、时间掌控、音量掌控、承接过渡、带动听众。

五、结语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或学业成果判断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展示和证明自己的学业进步提供了机会,而且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该研究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展示应该遵循的评价标准,构建了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从而使师生对于课堂展示中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参考文献

1.Genesee, Fred & Upshur, John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Morley, N.Assessing Oral Presentations [M]. Higher Education Subject Centre for History, Classics and Archaeology.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Briefing Paper, 2006.

3.李小英. 表现性评价与学生发展之研究[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6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误区 对策 理性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打造高质、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当今的主旋律。然而,热潮之下,对于什么是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高效,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评价并不关注,并且对此问题也存在不少误区。

一、高效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

误区1:时间利用率高就是高效课堂

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惜时如金,以较小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投入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的课堂;还有的引用经济学的术语用投入和产出的对应关系,把教学效率定义为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投入的比率,即投入越少,教学效率越高。还有的老师在备课时把每一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都精确到分,以严格的时间利用观念来完成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就达到了高效。

对策1:重视课前的有效预设。课堂的高效是依赖于课前备课的精心预设。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在学生的学习探究上和创新上多投入,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获得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让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以使少投入、多产出不成为一句空话。

对策2:加强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遵循由感性活动提升到理性知识,再将理性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学生这种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运用得如何,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后花费时间好好总结,做批评性地反思,从理性的高度去统领教学,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高效、有序。

误区2: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的简单堆积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策略,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科学性。而有人却认为,要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就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跃;课堂越活跃,形式越丰富多样,教学就越具有高效性。一句话,教学策略就是最大化地采用教学方法。

对策:定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进行有效乃至高效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灵魂。其实质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艺术。因此,作为教师无论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都应该贯穿这个基本理念,理念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自主参与教学策略、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自我提高升华的教学策略。

误区3: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当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由“所教”向“所学”转化。以往评价一节课,评价者往往较多地关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以此作为评价授课老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效果好坏的基本尺度。近年来,“以学论教”的呼声渐起,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视角由教师转变到学生身上了。

但是,在“以学论教”的尺度下,有些评价者却以学生对本节课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标准。有的评价者,当堂拿出试题对课堂所教内容进行检测,学生做得好、准确率高就认为教学效率高,认为这是高效课堂,否则是无效或者是低效的。

对策: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要坚持多元化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过程,如从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自信心、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多元化地进行评价,看在教学氛围上是否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学生是否乐于合作学习;在学习兴趣上,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体学生能否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在学习自信心上,教师是否让学生尝试在学习中来体验成功,并在不断进步中认识自我,逐步建立自信心;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师生情感交流是否自然等。

二、高效课堂教学成效的理性思考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堂高效评价的根本尺度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高效课堂教学对课堂的组织和形成是相得益彰的,具体对高效课堂教学成效可作如下思考:

1.有助于形成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既是承载课堂活动的环境载体,又是师生共同行为的产物。其体现了一定的课堂文化倾向。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文化即民主和谐环境下,能积极主动并进行知识和情感交流互动,师生尊重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能产生鼓励和被赏识的体验。

2.建构知识体系能力的提升

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联系和对比相关联的知识,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结构和体系的完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也为学生自身奠定了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的基础。

3.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发展自己的方法。同样,在课堂上学科的基本技能、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也都会得到提高。

4.师生互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运用多样互动的教学方法。以往教学只是流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当前提倡的多样性的师生互动表现为:从形式上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类别;从互动的深度上分为情感互动、思维互动(高层次性互动);从互动的过程分为课堂教学互动和课后延续互动。

5.学生反思与反馈意识的增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探究、质疑,学生的反思、反省意识得到不断的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加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我们不仅要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角度来理解,更要从学生的积极发展、终生获益的高度来把握,全面纠正在高效课堂教学上存在的误区,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以科学、高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使高效课堂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杰.为学生和谐发展构建高效课堂[N].大连日报(教育.人才)第B01版,2009.1.12.

[2]童国嘉.给“有效教学”热降点温[N].中国教育报(教学)009版,2009.7.8.

[3]朱英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N]莱芜日报第004版,2009.7.13.

[4]张德庆,张警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J].课程与教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9:30-32,58.

第7篇

摘 要:打造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教师们热切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高校的教学理念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应该进行课堂教育改革,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合作者,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育改革;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也更加深入人心,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提高教育水平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个级别的教育管理部门到教师团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探索。渴望能开拓出一条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康庄大道。高效课堂是针对低效率的课堂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正常状态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

高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超长的收获、超长的提高。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生成性、主动性、生动性。从教学目标来看,高效课堂就是把课改的三维目标现实化,也就是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从无兴趣到有兴趣。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更主要的是看课堂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高效率的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

一、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误区。有时候我们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这是大错特错的,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更是我们的一种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教的不单单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科规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学科的规律,遵循规律进行教学。要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单一的采取教学方法多元化,这只会使我们离高效课堂越来越远。简而言之,课堂是否有高的效率不在于教学方法是否多元化。好的教学策略可以知道教师高效率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让学生有超长的收获。教学策略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始终贯彻基本的教学理念,讲究基本的教学策略。

1.2时间利用率的误区。有时我们会错误的认为时间利用率高就是高效课堂,其实不然。有不少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惜时如金,以较少的时间投入,换取较大的课堂收获,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把关于投入和产出的对应关系,把课堂的教学效率定义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投入的比率。认为时间利用率越高课堂效率就越高是错误的观点,更是一种不理智、不科学的教育教学策略。

1.3评价标准的误区。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也是影响课堂效果是否高效的因素之一。以往在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时评价者大多较为关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如今,新课改倡导“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以前的关注教师转为更加的关注学生,评价的着重点由“教”转向了“学”,但是,在“以学论教”的情况下,有些评价者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为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课堂内容讲授结束后,教师拿出试题进行当堂检测,学生做的快,答得准就视为高校课堂,否则就视为低效或无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应策略研究

2.1提升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认知。要想建立真正的高效课堂,首先要对高效课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提升对高效课堂的教学的理念认知。高效课堂应该具备“高效率、好效果、好效益”三方面内容。教师在关注有效知识传递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长期学习的愿望,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成为高效率的课堂,才可能具有好的效果和好的效益。因此在考察课堂是否高效时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度,第二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路径是否优化,第三是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否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以便于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高效课堂必须遵循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主动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以及深入探究的原则。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关系着高效课堂是否能够建设成功,所以,在建设高效课堂之前,一定要深入的了解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究竟是什么。

2.2重视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当下,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虽然教师在进行讲课之前都能认真的备课,用心研究教材和考试大纲,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还只停留在对教参、教案的照搬照抄,更有甚者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去抄写他人教案,不能做到根据教学目标去精心研究教学方法,更不能深入了解教材、超越教材。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设计高质量的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由此看来,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对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2.3创造教学氛围与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氛围作为课堂活动的载体,也是师生互动的产物,课堂氛围也可以体现出课堂的文化倾向。学生在聊好的课堂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互动,毫无压力的进行知识交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求异性发散思维。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应该具备将原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联系、比较,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总结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树立“学导合一”的教学理念。“学导合一”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的高效学习方法。通过“学导合一”的教学策略,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有可能建设高效率的课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学生的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的有效调控,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而教师通过“学导合一”,这一教学策略,能够将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进行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合理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乐于学习,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效率提升到极致。“学导合一”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而是为了让学生做到会学。能够掌握自己学习的方向,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头。

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才有机会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地改进。面对诸多的课堂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要对高效课堂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学导合一、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等方法之外,还有诸多方法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所以为了使教育改革可以更深入的实施,我们要在建设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为祖国发展助力,教育乃兴国之本,除此之外,高效课堂的建设将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建设高效课堂服务。(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肖飞.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3):256-258.

第8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评价”,即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目前汉语教学评价中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1.多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少关注教师教学过程;2.多重视教师教,少关注如何指导学生学;3.多强调学科本位,少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4.多强调工具性,少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发展及完善发展自我教学行为能力,已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评价角度正趋向立体化、多维度和全方位。下面我们就来初步探讨一下口语课的教学评价方式。

一、新旧口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口语教学基本以“听说法”中的“刺激——反应”模式为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模式较为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昨天语法课学习了“年、月、日”,今天口语课就要求你说出自己的生日或者来中国、离开中国的日期。学生不仅要听懂问题,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然而,这种过分依靠一套教材、一些简单教学手段的口语课教学,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弱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评定一堂课的效果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含糊不清。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关注学生的学;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评价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而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如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否适合所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讲解的时间有多长等。这种评价体系对学习者的评价,一般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审查、评价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等,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实例和佐证。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能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三、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的关键在于制定出明确又客观的标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所以教师本人的学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既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佳,这是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案不同。因此评价教师的教,通常以教师拥有知识的多少,面宽还是面窄,渊博还是肤浅;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容易被学习者接受等为标准。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的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评价标准从知识转为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仍需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因为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的伙伴,所以评价标准相应转变为教师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能否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学习兴趣;能否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课堂讲解时间的长短等一些表面的标准已经不适用于新模式,需要彻底摒弃。

四、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方法

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评价方法一般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习者的有关信息,用来证明教学效果。这种评价方法的问题是:学习者学习的好坏固然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然而不能排除如下因素:课堂集体式的教学形式,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肯定会影响其对所灌输知识的接受能力。课堂集体授课的形式,也不适用于具有各种不同认知特性的学习者。学习者的个性、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促进了教学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把重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

五、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侧重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即搜集学习者练习、测验、考试、作业及课堂口头回答问题的成绩数据,然后运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提取出规律性结论。对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因为多是用语言加以描述的,所以多采用定性评价,评价结果是没有量化的描述性资料。

第9篇

模式;评价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81―01

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提倡课堂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走在前列。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达到厚积知识,提高能力,善学乐学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注重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一堂生动精彩的语文课是教学者精心设计教案的结果,是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肯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时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参考资料,而且要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上课用的课件。不要害怕花费时间,要知道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有讲台上的一份精彩、一份收获和喜悦。精心备课可以避免上课时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教学指向更具体,目标更明确。教案的设计要精妙,要抓住课文的重点设计问题或设计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也可设计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性意味的悬念式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发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会自觉思考,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案中巧设导语也很重要。如,笔者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笔者精心设计了导语,学生听完笔者的导语,脑海里马上蹦出思维的火花和探知的欲望,带着这种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1. 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添彩。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要一改往日的“满堂灌”或单纯的“问答式”教学模式,采用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着力构建自主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下高效学习,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课堂上运用3D自主导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评价单的作用,先设计出让学生课前预习基础知识的自学评价单,再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合学评价单,然后使学生通过预学、合学、展学的三个环节的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为教学增色。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环节的有机结合,能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荷塘旧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清幽美景,笔者准备了一些有关荷塘的图片,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通过欣赏、倾听、朗读,感受荷塘的恬静、美丽。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课堂。

三、转变课堂评价机制,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Ticking time 小学生 自我评价 真实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32

一、教学现状与分析

笔者在进行随堂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教师在教学Ticking time这一板块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将Ticking time板块作为第三课时单独来教,为评价而评价。2.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于Ticking time的处理比较简单,就是单纯的打打钩,选择一下你能得几颗星。虽然评价方式多样,有教师评、学生评、小组互评,但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3.为学生设计的评价内容比较丰富,有单词方面的、句子方面的还有语篇方面的,但缺少必要的反馈,没有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评价,于是也就没有真正发挥Ticking time这一板块的功能和意义。

总结分析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有的教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Ticking time板块的真正意义和功能,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评价。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Ticking time这一板块的功能和意义,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真实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改进方法与措施

1.解读内涵,理解意义

评价是英语课程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必须要科学合理,并能及时、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是英语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提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性。

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峰说过:“我们要培养学得特别明白的学生。”既然要让学生学得特别明白,我们教师首先就要自己特别明白。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最后的板块都是Ticking time,它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每个单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些语言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等评价的指标,每一条后面都附有相应的星级标准,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自我检测。它提炼了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设计这一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学习方向。

综上所述,学习的主体,评价的主体都是学生。在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和方式、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2.调整顺序,明确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在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才呈现Ticking time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对照书后的评价标准自己打星。虽然学生能在自我评价中了解自己对本单元所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已经没有机会和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整。但是如果我们把呈现Ticking time的顺序调换一下,将评价标准在上课前就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活动前就已经明确自己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技能和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及时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并能对自身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主动地分析和反思,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调整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发挥Ticking time的导向作用。

译林版小学英语4AUnit6《At the snack bar》第三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单词的复习、句型的巩固运用、字母X的发音和语言的综合运用。围绕这一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预先告知学生:只有得到足够的星,你才能得到最终的英语之星,并获得一些奖品。那么如何才能得星呢?教师可以首先出示第一关的评价表:(1)我能读出语音部分的单词,得一颗星。(2)我可以熟练读出语音部分的小诗,得两颗星。(3)我能读出包含字母X的其他单词,得三颗星。接着学生通过师生问答、读小韵文、迁移新单词等活动进行语音板块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给自己打星。教师把评价表在学生学习活动前呈现出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通过“评价表”的指引,课堂教学更加清晰高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学习效果自然变得相当明显。

3.目标具化,分解内容

每个单元的Ticking time一般只有单词、句型、语音三个方面的评价项目,教师可以在这三个评价项目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拓展和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学生完成一个学习项目后,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始终成为自我评价的主人。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将Ticking time这一版块放在单元结束之后,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也许早就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学习过程,使得自我评价缺乏时效性。教师只有让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把评价与课堂的教学融为一体,才能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6《At the snack bar》的教学,教师以Ticking time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课的流程就是Ticking time中几个版块的学习,即字母X发音的学习,小韵文的学习以及句型的综合运用。在每一个环节都先呈现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

教师在教学小韵文版块时,首先出示了以下评价表:(1)我能正确的朗读小诗,得一星。(2)我能流利熟练有感情的朗读小诗,得二星。(3)我能改编小诗,得三星。教师承接上个片段的“Mr fox has a box,Miss Zhao has a box ,too,”然后展示盒子,让学生来猜物,以此来复习之前学的单词,并且区分可数与不可数单词,让学生加深印象,再由板贴的食物,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Anything else?”对句型进行简单的复习巩固,再由此问其余的学生,“What would he/she like?”引出小韵文的教学,通过男孩要什么,来观看小韵文并学习,接着跟读表演,PK比赛,改编小韵文进行表演,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学生兴致高昂,效果也不错。教学完成之后,根据评星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展示成果。为了避免很多学生因不想在同学面前失面子而都得三星,教师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根据得星的标准进行检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评价。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也能对自己进行公平公正的自我评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自定标准,凸显主体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要根据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评价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先出示了学习任务。当一组学生表演完后,教师问学生:“How many stars can they get?”S1:“Three.” T:“Why?” S1:“因为他们说得很熟练。”S2:“Two.”T:“What do you think of?” S2:“因为他们虽然说得很熟练,但是没有加入一定的动作,感情也不够。”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裁判,一起来制定评判标准。”学生情绪高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制定的标准:(1)小组能够正确地表演课文,得一星。(2)小组在表演时还能加上动作,得二星。(3)小组的表演语言流畅、动作自然、感情真实,得三星。根据学生自己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在表演、运用对话时比先前更加投入。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进行拓展和运用,使对话更加完整,鼓励学生向四颗星挑战。

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主动进行反思,进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明确和调整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再一次真正体现了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5.增加维度,评价多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各类评价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但学生毕竟还小,有时候单一地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可能会显得不够全面,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评价的方式,如采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多元化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如评价掌握的技能、评价学习的策略方法等,还可以增加评价的维度,即运用来自多方面的评价,使评价更加系统和全面。

例如教师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Signs》时,除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熟练认读标志并说出标志的意思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设计不同的标志,并让学生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根据展示进行评价,并说出评价的理由。这样的评价过程,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学生易于接受和改进。不单这样,教师还要求学生回到家里,向家人普及公共标志的相关知识,并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客观评价,使评价更为多元、系统和全面。

6.延伸课外,促进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三数学 生态课堂 实践与思考

引言

高三数学生态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自己的求知欲望才是真正的动力。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课堂上教师的积极引导,更多的时候需要构建生态学习平台,毕竟对于高效生态课堂的构建而言必须始终有可以展示的平台。如果只是口号,那么高效生态课堂就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对于高三数学高效生态课堂的构建不仅要这方面的构建框架,更需要生态的学习平台,接下来主要就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和含义

(一)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含义

生态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或者说只是起到保障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总结,但是也并不是说全部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生态课堂的优势在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相结合。通过现在的新型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成长统一起来。

生态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首先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授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相比较教师的讲授具有更好的效果。其次是生态课堂采用了现代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从更多方面进行学习具有很好的刺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觉得索然无味。最后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全发生了变化,它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比枯燥无味地被动学习更有优势。在生态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不仅要尊重学生更要注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

1.开放与包容性

对于高三数学生态课堂来说,学生需要就是开放的课堂环境和包容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学习。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的解答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思路,它的解题思路可以说非常多。因此对于生态课堂来说这时候就是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和讨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起到点拨作用。学生之间的学习就是相互之间的探讨,特别是高三数学学习中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存在谁的答案正确与否,只有谁的解题思路最简便。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几何的证明题上就是可以看出见仁见智,相同的题目不同的解法,结果是殊途同归。高三数学学习历来就是兼容并蓄,只要解题思路正确,最终结果就是会相同的。因此可以看出生态课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2.自由与平等性

高三数学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答案的研究,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思维模式的训练。也就是很多时候高三数学学习不再是简单地学习解题步骤,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思维的延展性。既然是数学思维的训练,那么就必须是自由和平等的。数学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一种自己的思考,只有自己思考问题,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生态课堂来说,各个主体之间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

3.严谨与活泼性

高三数学生态课堂上的学习,就是一种学习形式活泼但是学习内容严谨的新型学习模式。在高三数学课堂上进行学习,就是学习的课堂模式活泼,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学习模式简化,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于形式。但是学习内容确实非常严谨,相互之间进一步讨论,为了获得真理可以争吵,可以质疑,最后就是大家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高三数学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一)教学思维的转变和教师教案设计的转变

高三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多方面的合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转变,而且包括教师授课的转变。过去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因此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首先就是要转变授课模式。其次,对于教案的编写也必须让学生转变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独立思考。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上必须让学生更多地自主思考问题。

(二)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的改变

过去对于高三数学教学成果的评价,更多的时候是看学生的成绩。现在对于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更多的时候是要修正过去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多角度进行,不能只是简单的以成绩定胜负,不是成绩能代表一切。因此对于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要改变评价标准。

(三)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三数学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中,要构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自己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己肯学习,自己有兴趣学习,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应当是学生、教师、课堂三者相互学习,和谐发展,一起进步,达成高三数学课堂的生态与高效。

参考文献:

第12篇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因为无法理解词意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效率偏低。至此,为摆脱这种低效的教学状况,就要建立高效的教学体系。而以往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多为宏观层面的研究,对某一细节上的讨论就相对偏少。其次,高中文言文作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要建立高效性的教学就必须相应地提出高效性的评价体系。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性含义

新课程标准推出后,旨在强调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建立民族自豪感及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思维”。首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或者实现的程度。其中就包括文言文素养、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价值认同感等。其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某一教学活动时期,教师教学的各要素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程度。例如:教师的教学内容设置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是否吸引学生以及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否分层次的以人为本的展开教育等等。再者,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的学习反馈效果。例如: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后,成绩得到快速提高。文言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被激发学习兴趣,对文言文学习热爱无比,更加关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性是指在教学互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呈现质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热情是否高涨,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是否热情等等。

二、对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性评价标准的探索

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整体要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用历史的眼光去欣赏现代的文学作品,传递文化底蕴及民族自豪感。其次,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三个维度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再者,教学过程的体现,为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学过程的高效性。最后,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一切围绕学生出发的教学体系。倡导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活动。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价值观及民族自豪感等等,同时也要兼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效率等同步发展。

三、建立高效的教学策略分析

1.构建趣味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由于本身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安排时就要设法突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活动展开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设置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某一个角色。在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就会主动的记忆台词,而台词就是课文中的话。这就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并在游戏中背诵了课文。例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分别饰演文中人物角色,从动作形态到语言,都让学生依照原文的理解进行扮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课本,也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有更深入切实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2.多阅读、多背诵,增强主体感知

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文化载体,也承载了古人的思想底蕴。学生通过多阅读、多背诵就可以增强其主体感知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多读、多背就可以很好地锻炼语感,积累素材。当然教学中也不是简单的背诵,教师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诵,或者背诵,通过声韵顿挫感受古人的文化底蕴,通过诗意描写感受“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的魅力,以此体会当时苏轼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的博大情怀,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

3.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赏析内容

语文教材中虽然已经包含众多的文言文优秀作品,但是学习毕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文言作品。对于一些比较知名的片段或者名言锦句加以记忆、背诵。从而积累语文素材。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读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对古人文化的感知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水平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