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02:4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自主地发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同时,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师生关系上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引路人,他们之间是一种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对于知识的获取,正如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建构主义认为的那样,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充分地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即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现代教育理论在许多方面对传统教育观进行了再认识和重新定位,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中小学新近开设的课程,与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中,我们应如何秉承传统教育优秀的一面,而又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呢?笔者认为,“以学促教”是现代教育理论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支撑的最好诠释。
二、“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背景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促教”教学理念是以初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决定教师教学,教师的教学紧密围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展开的一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辅助手段的采纳,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教学评价的处理等都需要根据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来决定,而不仅仅是根据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内容来决定,即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展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体现出用“教材教”的理念,摒弃“教教材”的思想。“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它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这决定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些特征迫使该课程必须紧紧跟随当今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步伐,否则该课程也就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比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是以命令行的DOS操作系统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以Win-dowsXP等为代表的以图形界面为主的操作系统。在Windows8流行的当今时代,如果我们依然教学如Win-dows98、WindowsXP这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对学生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基本能力以及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传统学科具有本质的区别。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在公开课或常态课中,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摒弃了“教教材”的思想。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动画教学中,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弃用了教材中的Flash8动画制作软件,改用最新的Flas制作软件;又如,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或新增教学内容等,均体现出了信息技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行动,这是因为即使是信息技术教科书也未必能紧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认为,“以学促教”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进步。
三、“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以学促教”是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重要的现实意义:
⒈“以学促教”使教学真正遵循“双主”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最基本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帮助他们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即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学促教”可以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真正遵循“双主”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评价等都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能力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设计课程内容和展开教学,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全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顺应和满足了学生自然发展的需要,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⒉“以学促教”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体现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都具有瞬息万变的特点,作为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紧密联系的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能力培养比知识获得更加重要,因为学生根本不可能获得一生受用的知识,甚至于今天学习的知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已经变得毫无价值,这一切都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仅仅根据信息技术教科书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脉搏,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根据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所需选择教学内容,体现学以致用才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学促教”的教学内容选择源于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需要,体现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目前所需,学生的信息技术所需往往与当下流行的应用和技术是紧密结合的。因此,“以学促教”不但可以传授学生目前需要的应用和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实际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⒊“以学促教”是对教材的有力补充和完善,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时代特征
1.以实践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把教学任务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的环境和气氛下,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反馈和评价学习效果,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教学形式不再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学生是活动中心,实践应用是导向,学生参与的程度更强,表现为学生主动要学;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内在喜悦满意的心理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小组成员的活动与小组的学习结果息息相关。学生间的合作快乐且有趣,能有效地改善枯燥乏味的个体学习。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在这过程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赏识和包容异类学习同伴的精神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2.实践应用任务驱动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编排,把要讲的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中,在案例中完成教学目的。在案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课堂教学的气氛才会生动形象,不会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活动都以实践应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始,所选用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关,问题也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具有一定实用性,跟生活或今后工作紧密相关,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因此,当他们解决问题后,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又会激发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随着他们不断地深入探究,获取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强,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更新教材,因材施教
在以就业为导向并结合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制定满足社会需求的校本教材内容,不为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所束缚,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的知识体系,自己以模块知识结构编写新教材。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专业不同施教,了解每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其专业要求、专业应用方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之有用,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比如我在学前专业只教学生使用系统自带画图软件,而在旅游专业我教学生用Photoshop修改美化照片。
三、带学生深入企业——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带学生到企业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平时多对企业的接触,课本知识就不会这么抽象了,也可以让学生更平缓地转型成企业员工,让学生对今后进入企业实习更有信心。学生实习或走向工作岗位,在企业里不敢求教主管或老板,企业人员也不会像老师这样耐心对待学生、理解学生,而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解惑。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多数时候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面对的问题,最多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学生必须在已有的资料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确定解决办法,从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有了选择、探究和创新能力,和探索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总结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识记汉字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面向的是一批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自理的低年级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耐力、理解能力均处在尚未开发的阶段,还不能很好的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和知识,单纯依靠老师的授课或者学生自己的想象,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汉字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增加难度,只能简单的停留在汉字表面的识记层面上。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们识记汉字,可以将抽象难懂的汉字转化为具体直观且简单易懂的图画,将没有生命的汉字以一种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也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内涵。
2.创造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局限在一本薄薄的教科书中,在一定程度上将现实生活同语文课堂教学分离开,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与教科书这本“小书”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但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有效渗透,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在创造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实践机会,创造性的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语文知识加以巩固和创新。同时,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的即时信息。此外,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更多的层次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知识。
3.利用多样的方式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
采取信息技术化进行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多样化的知识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方式将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具体、感性的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样化方式更为直观的领悟课本中的内容,营造学生与课本间一种更为良性的氛围,为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疑难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中表达的是对北京首都的向往之情,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学生们对北京是否了解,有没有在北京游玩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学生已经掌握关于北京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课前调查,可以确保教师心中对学生的知识面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继而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学习到他们还不曾接触到的北京,并在一定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讲诉的故事,播放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的旅游宣传片,并在播放过程中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诉,让学生们对北京的独特及美好有更为深入的认知,确保学生们也能随着作者的情感对北京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之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化下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可以在更多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扩充学生的学习资源,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学校以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更为直观的教学,丰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作者:梅晓莉 单位: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学
一、前言
首先,课时不足,导致教学任务不能真正完成。我们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容量上是非常大的,需要较多的课时来有效的落实教学任务,但是很多学校一周往往就安排一节微机课,这就导致实际微机教师掌握的课时仅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半,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增加每节课的教学容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学生消化难的问题,学生消化不了所学的知识就导致了我们教学的无效。最后,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我们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之前都教授过微机课程,基本上是采用的之前微机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来看,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微机教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变化,基本上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因为太习惯反而会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下降,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所谓时效性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上具有很大性质上的差异,教学实效性是指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高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使学生能够切实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们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这不利于我们学科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存这些方面着手。
二、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我们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主要参照,学生是我们落实教学任务的出发点。就目前来看我们确实难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教材内容的准确分析,来有效的整合教材,精简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教师教好。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
三、联系实际,深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和学生的生活是联系非常密切的,生活中学生有经历、有感受的东西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为感兴趣的,也最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经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学“上网络搜索”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搜搜自己的网络知名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这堂课的的第一个任务,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看一下搜索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姓名搜索,发现网上与自己同名的人有好多。搜出来的人,有当领导的,也有各种明星,同时也可能有犯罪分子,五花八门,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关注了自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还很好地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渗透。
四、合理采用组内协作,建立合理的帮助体系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了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建立一个完整的帮助体系,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帮助体系。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调整,如何在现有的时间内提升我们的学科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多反思、多实践,一定会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赵秀娟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实验;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更确切的说是一门“技术”课,而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呢?这也正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些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这种灵活与自由并不是漫无目的任学生我行我素,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寻快乐。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爱动,爱问个为什么,爱探究个所以然,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灵活性也正是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所在。喜欢这门课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呢?这也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求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是很难让他做好这件事情的。同样,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兴趣之上。我在讲授flash“逐帧动画”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小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来了,开始询问是如何做出来的,很迫切的希望自己也动手去做,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虽然学生刚一接触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决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既然有了学习兴趣,再大的困难也要让学生想办法去克服。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这种乐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可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整个结果的呈现却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更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课素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美誉,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复习“图文的混合编排”这一章的时候,我让学生为二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此话一出,学生积极性突增,马上开始动手设计了起来,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学生的作品有公司经理,有房地产老板,有演员,有IT总裁……而设计的版面更是丰富多彩。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一下图像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以及文字的编排与修饰。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复习了本章的相关知识点。这就比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反复练习效果要好的多,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而在整节课中,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学生所做设计中的不足和建议,当然,仅仅是建议而已,更大的自由性还在于学生自己。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了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一些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制作的名片相当漂亮,而学生这些能力的挖掘与呈现是其它课程所难以发现的。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了名片,并在小组内互相做了交流、展示与学习,最后我们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实用奖”等多个奖项,不仅鼓励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规划。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更多体现的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一个问题就有多种方法解决。在讲授word中改变字体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一口气说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对话框来完成;一种是通过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来完成;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快捷键,选择“字体”命令。正是由于计算机的灵活性、计算机的特点,才使学生善于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并且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也正是计算机的神奇之处。条条道路通罗马,信息技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有利于这门技术课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索、探究、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使这门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性与趣味性。
四以形象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操作,去练习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可是,这样下去,会使信息技术课变得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能够穿一些实际的内容,就比单纯的讲授知识容易理解,学生也更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完成文件夹中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时候,我以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学生说:“问大家一个问题: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学生一边笑着,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学生可能都看过赵本山曾经演的这个小品,所以,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我赶紧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知道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步骤,那大家一定也知道如何在文件夹中移动与复制文件的步骤,请大家先想一下,然后试着做一下!”于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开始在小组内探讨,如何打开“冰箱门”,如何把“大象”放进去或是拿走……不一会儿,已经有学生成功的完成了“大象”的转移,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最后,我只是对本节的知识点做了个总结与强调。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高兴劲儿,我也体会到了本节课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本身也是一门很抽象的课程,如果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就能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更加形象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五以竞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之一,因为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一种活动课,把微机室当成了活动室,这种放松方式学生固然喜欢,那又如何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呢?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至于每个同学之间的竞争。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像的合成”这一节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站在了一起所深深吸引,迫切的想知道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时候,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急于求成的这一特点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余地,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与实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小组内带动其他的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合作的力量。竞争激励制度也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竞争激励、优胜劣态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此变化多端的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学生应该拥有的一种生活。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范成英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参考文献
[1]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8(Z1):73-74.
[2]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3):90-91.
[3]倪仲勋.游戏与教育能否“喜结良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63-64.
1.加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高中美术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更多知识。②美术课本中的作品和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知识进行拓展,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分享学习。③教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及与美术作品主题相符合的音乐作品制作成PPT,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
2.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分析学生在学习美术这门课程时的心理状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美术知识具有一个庞大的系统,剪纸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都属于美术的范畴,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美术的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校本资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操作绘图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构图和设计的同时学习三维动画。并将静态的课本知识与动态的三维动画结合起来,实现美术的多元化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完善。高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所以对一些美术作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很难领会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美术作品的情境再现。例如,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画家的生平及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然后运用移情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意图。
4.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体系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如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上传至论坛,并引导班级所有学生一起欣赏。教师也可以运用论坛指导学生,并通过网络论坛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语
1.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熟悉教材。作为教师,只要在课前将教材吃透,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控,使得设计出的问题更加具有价值,学生研究起来更加感兴趣,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民主。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二、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这种方式,将那些枯燥的文字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比如把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最为直观,学生理解也容易。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大大提高了。
2.充分利用交互反馈功能,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研讨效果。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信息技术课上,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流时,还是通过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互动反馈信息量明显较小,效率较低。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具有交互性强、反馈信息量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观点,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
3.充分利用信息集成控制的特点,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信息集成控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大量获取相应的信息,对于信息复杂度能够进行分解,从而使得信息从形象—抽象—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多媒体与电视相比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这也是信息集成控制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其既好看又好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课堂与课外形式进行相互的补充,精选课堂内容,补充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让学生时刻补充“新鲜血液”。多媒体的集成控制特点,使得教材的增删完善可以由教师来自行进行,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而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录像、幻灯等因为需要专业人士的制作,往往不能够与时代同步。使用多媒体就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克服过去教学中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
4.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强的特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最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实验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的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问题进行设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装入预订的程序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路。这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不注重最后的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的展望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几乎天天都有新变化,所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资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有许多优秀的教育网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课件、课例以及教学软件,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下载使用。另外,在一些相关的论坛上我们也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会得到热心的帮助。当然,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切忌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资源来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因而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化组合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对于中学老师来讲课堂教育应该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门艺术。著名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就非常认同这一点,同时他也认为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过程,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将问题更加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情境当中创设问题的重要性。教师如果想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就要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之上,精心设计出想要提出的问题,借此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即兴趣。所以信息技术老师就需要预先考虑到这个时期中学生的特点:极具形象思维、拥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想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则需对这一特点作为参考。对于新鲜的事物中学生的好奇心都特别强烈,而且富于挑战意识,那么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自信心加强,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让学生回答得更加令人满意。问题情境的核心内容就是具有诱导性的提问,设计出可持续性的问题,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回答,再将问题逐步引入到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来。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问题情境的作用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普及,可中学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应试课程为基础的,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上还是最重要的,需要学生以实践性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操作,让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快速更新,与此相关的技术也随之升级,也就是说中学信息技术老师也要站在信息技术的最前沿,运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将信息技术知识传达给学生。在信息教学的内容上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本身,因为信息技术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扩展。
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如何应用问题情境教学
(1)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资料。
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想创造效果较好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就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材料。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要局限于课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加强自身学习,应用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材料。
(2)密切联系日常生活。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落实教学计划,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辅之与各种教学问题,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
(3)重视问题的解决。
信息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将训练学生解决实践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如迷你修描软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修改图片。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PhotoShop修图工具。教师应该重视讲解PhotoShop修图工具的实际操作,两张经过处理过后的图片可以利用这一软件结合在一起,然后教师将这一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要求学生依据这一图片进行实际操作。那么学生就会打开PhotoShop软件,在软件中打开图片,尝试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在网上向老师求助,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在网上给学生以解答。利用信息技术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兴趣
一、引起兴趣学习法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男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游戏,而女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电影,因为女生喜欢看电影,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告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优点,让学生不仅喜欢游戏、电影,还对计算机其他功能产生兴趣,引起好学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的兴趣一般都聚集在一些新鲜事物上,所以说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合理改善讲课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进步,节节高升。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充分喜欢上信息技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后,给学生放松的时间,让学生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等等。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想学信息技术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另外,教师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表扬,这么做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教师直接讲解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直观地演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总体把握学习的要素,自己练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记住容易忘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如果遇到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的问题,要及时询问教师。直接讲解法适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当然并不是说直接讲解法不能教授实践操作,而是说相比之下讲解理论知识比较有目的性。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直接讲解法来教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教授理论知识可以使用直接讲解法,而教授实践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操作技能。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也比较大,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特色地讲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听进去。这样教师通过对资料的搜集、筛选、归纳,制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网页,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些新的认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娱乐,还可以办公。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接讲解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完善。
三、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两两对比法,让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并将其记牢。两者不尽相同,可以对比记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改善,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新感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语言精练,并且让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会让教师与学生感到轻松自如。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后,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给学生讲解一些相似的应用,给学生讲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记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好,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充分运用到信息技术操作之中,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能让学生进步提高,就可以采纳。两两对比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所以说,使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还是比较有优越性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认识不足,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听讲,让学生自己感兴趣,寻求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学好信息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巩固,相信学好信息技术不是梦。
作者:靳志刚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海联学校
参考文献:
在现实中,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的主导技术,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双刃”作用,信息技术亦存在许多消极的影响,如网络时代的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病毒、信息渗透、文化冲突、网络信息犯罪等等。
2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了综合素质能力极强的有用人才,推动了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信息技术带给中职教学的挑战
3.1中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发生变化
传统中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文/路文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熟练掌握着各种信息技术互联网“原住民、数字土著”们的出现,使得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大力培养提高中等职业学生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拓展校外课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所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摘要优势已不再突出,即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信息技术对中职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信息技术能不能够完全或是部分的取代中职教师的工作,而是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中职教师所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2教育对象的改变
有人说:“如果你的年龄小于20岁,你就是数字土著;如果你大于20岁而小于40岁,你是数字移民;如果你大于40岁,且拒绝使用网络和数字技术,那你就是数字恐龙。”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互联网原住民、数字土著们的出现,使这个时代的教育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3.3加强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好资源并不代表好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我们必须熟悉和研究新一代学生喜欢和需要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转变教学理念、培养个性化学习、强化学习活动设计;优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学习体验。即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4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4.1信息技术在中职各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支持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学校的教师在我校新课改的大潮中,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探索,已经做了不少的尝试和实践。利用多媒体技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为重要实现手段的建模式教学、学案式教学、反馈式教学。
4.2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可以进行各种技能训练,如护理技能、学前教育教学技能、汽车摸拟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能、电器维修技能、设备操作技能、虚拟导游、虚拟财务管理、虚拟物流体验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交互式三维课件、在虚拟实验室系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场景与技能训练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4.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中职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强,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这样产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比较强。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于教育又改变着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新知。
4.4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校外课堂
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学科特点,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有关信息技术学科校外课堂:①创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即利用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资源,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在经过培训的老师以及配套的课件,就可以构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基本环境;②发展中职“微课”教学模式,对中职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可以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课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③利用博客开展中职教研教学活动,加强家长、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建设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师生互动平台,是开展网络德育和家校交流的重要载体。
5结束语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会被淘汰,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更是如此。教师的知识主要由以下层面构成:①任教学科知识。②任教学科相关知识。③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教育科学知识。优秀教师必须做到:专业知识扎实精深、教学意识现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手段高效、教学形式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机动灵活、注重实效。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瞬息万变,要想不断拓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优秀教师,就要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使自己不断进步。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想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湖泊,自己必须先成为知识的海洋;要想使学生知识、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就要有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们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鉴别能力才会更强,思想才会更加充满智慧,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游刃有余,更出色地完成我们的使命。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少讲些理论,多些技能,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他们动手操作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他们辅导与帮助。这样他们就能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就不再会感到学习是很枯燥的事情,就会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凡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三、培养兴趣。
观察力注意力与兴趣成正比,兴趣是维持注意的最好警官,也是培训观察力注意力最好的办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也就是备课的第一项工作——分析学生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想学生对所授知识有兴趣,就必须认真设计教学,即在形式上有所改进,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面。
四、培养自制能力。
在生活和学习中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干扰,这就需要学生有自我控制能力,以保持自己的注意。培训学生的自制力,需要经常地制止学生无用和不良的言行,办事养成有始有终和专心一致的习惯。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另一方面要尽量地避免能引起“分心”的课堂外刺激,避免分散注意力。
五、有效的练习。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串入一些小题目,让学生练习观察力。观察力的训练主要测重于目力和耳力的训练。看你是否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同时,也看你是否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注意力通过练习也可以提高。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听音法和盯视法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播放音频内容时,可以调小音量。此时要求环境安静,学生坐姿端正,心境平和。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否则他会听不到所播放的内容,其效果不次于放大音量。注意是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之中的,注意力水平的变化,对于学生的社会活动来说,是很关键的因素。
六、结语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就是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简化课堂教学环节,开展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教学,从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多媒体、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地理老师一般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预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完课堂知识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答疑解惑,学生明白课堂教学知识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意境来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和掌握。期间,教师对于互动讨论过程全程掌控,而学生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完成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比如,运用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课堂讲解、背景视频和配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主题解说来介绍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背景视频来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最后通过配乐来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深化课堂教学主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二、运用GIS技术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GIS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融合了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应用科学,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前沿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先天优势,其地理数据编辑和存储能够反映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利用GIS数据时必须熟练,课堂教学前必须反复练习。教师在运用GIS软件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和意见反馈,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拓展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协助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技术的丰富性、互动性和广泛性,适时地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空间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网络教学模式的时候,不能简单将学生推向网络就不管不问了,教师应该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安排网络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首先在课前准备和完善一个与当前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主题,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习主题划分成不同的版块,最后完善学生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登陆网络环境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进行了解和互动,学生也应该将不懂的问题及时通过通讯工具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应该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育信息化改革已经逐渐推向深入,此时,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由于其结合了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研究和深化了地理教学模式,对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具有深远影响而被广泛应用。我们的高中地理老师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将其深入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地理课堂知识,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
作者:宋士科 单位:鱼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