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保医生论文

儿保医生论文

时间:2023-02-22 12:0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保医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保医生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 不当出生 侵权责任 损害赔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因缺陷儿的出生而将医疗机构推向被告席的案例屡见不鲜。“不当出生”,这个首先在美国司法判例中出现的概念也日益引起我国民法学界的关注。所谓不当出生,顾名思义,就是非出于父母本身的生育意愿,而是由于医院的过错,包括未尽到符合当时医疗水平的检查义务与合理的告知义务等,造成非期待缺陷儿的出生。缺陷儿父母基于这个原因向医院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称为不当出生之诉。不当出生责任不同于普通的医疗事故责任,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胎儿的缺陷不是医院造成的,而是先天存在的,即使医院尽到了合理的检查与告知义务也无法改变胎儿先天缺陷这一事实;二是缺陷胎儿的出生不是其父母的主观意愿,而是基于对医院的信任而产生的本应可以避免的后果;三是不当出生之诉的起诉人只能是缺陷儿的父母而非缺陷儿自身。美国有个相关概念叫“不当生命之诉”,该诉讼是由缺陷儿自身提起的对于医院过失造成本不应该出生的自己出生了这一结果的诉讼。但这类诉讼在美国是不被承认的,因为这一做法不仅有悖伦理,而且这样一来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将自己的不幸诉诸于法律。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目前尚未承认“不当出生”这个概念,学界关于“不当出生”之诉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医院的过失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构成侵权,侵害的又是何种权利,谁的权利?该权利又该如何得以实现?笔者就以上几点疑问,结合现有法律规定以及中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不当出生”请求权基础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英美法系主要采用侵权之诉,认为其属于侵权责任。大陆法系主要采用违约之诉,认为其属于违约责任。我国台湾地区法院则倾向于大陆法系中将其认定为违约之诉的做法。而在我国大陆地区,对该诉讼的性质没有明确的定论,多数学者认为其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任一请求权进行起诉。

(一)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

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从该条规定来看,我国合同法采用了严格责任说,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只包括违约行为和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而无需考虑违约方主观是否存在故意或者过失。不当出生案件中,可以明确医疗机构与怀孕妇女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在我国大多数的省市的医疗机构都按照卫生部的相关条例与怀孕的妇女之间签订“母婴保健保偿合同”,根据该医疗合同,医生负有按照合同约定对怀孕妇女进行产前诊断并及时告知该孕妇检查结果的义务,并且在实施医疗行为之前要履行说明义务,严格遵守医疗程序,保障医疗后果。没有履行上述义务,则构成债务的不履行,且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符合了违约责任的两个构成要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如果仅通过合同法这种救济方式,将不当出生定性为违约之诉,存在着诸多局限:首先,若将其作为违约之诉,起诉人就只限于合同相对人即缺陷儿的母亲,其父亲无权提起诉讼;其次,违约之诉无法使受害方的精神损失得到应有的补偿。

(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要将“不当出生”定性为侵权案件,其前提就是被侵犯的客体必须属于侵权法所保护的客体。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情况来看,“不当出生”之诉中多数受害者主张的是其知情选择权受到损害。

我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在发现胎儿异常情况下,经治医师必须将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进一步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孕妇,由孕妇夫妻双方自行选择处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18条规定:“经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三)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根据上述规定,接受诊断的一方有被告知胎儿真实健康情况的权利,医院的错误告知或者不告知行为,都是对缺陷儿父母知情选择权的侵犯。

笔者认为,不当出生案件适用侵权责任能更好的保护不当出生案件中父母及残障儿的权益,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它既能够保证不当出生儿儿父母的实际损失得到赔偿,也可以使他们的精神损害赔偿主张得到支持。同时使医院方为自己的主观过失与不作为承担比较高的赔偿责任将有利于医疗机构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

三、“不当出生”之诉损害赔偿问题分析

(一)不当出生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从我国现有的侵权行为学说来看,构成侵权责任必须同时符合四个要件。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依据《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生进行产前诊断和将诊断结果及进一步处理意见告知孕妇是其法定义务,无论诊断结果本身是否受“合理的医疗风险”因素影响,医院都有将诊断结果告知产妇并由产妇自己决定是否终止妊娠的义务。医生违反该义务的行为当然具有违法性。第二,存在损害的事实。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损害事实”并不是指缺陷儿“缺陷”这一事实,而是指因医院过失照成其非期待出生,该“出生”给缺陷儿父母带来的一系列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抚养有缺陷的孩子,需要付出比抚养正常孩子更多的医疗费、照顾费和教育费。缺陷儿的成长过程及其艰辛,而且缺陷严重的随时可能有死亡的危险,这都给其父母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此外,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产前检查也是基于此政策而进行的,如果缺陷儿出生不算是损害的话,那么为了优生优育而做的种种措施都变成没有必要的了。第三,损害事实与侵权行为人过错直接存在因果关系。医院在产前诊断时的过失,使缺陷儿父母错误地认为胎儿是健康的,从而产下有缺陷的孩子。医院虽然没有决定孩子的生理缺陷,但其过失是造成其“意外”出生的重要原因。正是基于对医院诊断结果的信任,缺陷儿父母才放弃了终止妊娠的权利,因此缺陷儿父母只要能证明医院的诊断过失导致了缺陷儿的出生,就能说明医院的过失与缺陷儿的出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存在过失。《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诊疗义务的内容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母婴保健法》已明确说明,任何有违诊疗义务的行为都应认定为行为人存在过失。

(二)“不当出生”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我国的《侵权责任法》明确了对医疗侵权责任采取在一般情况下的过错责任和特殊情况下的过错推定责任。笔者认为,“不当出生”作为医疗侵权的一种,也应适用这种归责方式,而且过错推定原则在医疗侵权领域的适用比普通过错原则更为普遍,也更容易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原因是医疗领域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普通人在就诊过程中很难注意具体细节,并作为证明医院存在过失的证据予以保留,如果适用严格的过错责任就不利于患者权益的保护。而过错推定责任不仅能减轻患者的举证负担,又不至于像严格责任那样给医院以过重的责任。然而,目前国内一些学者鉴于医疗活动的专业性和高度危险性,并常常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积极主张医疗侵权责任应适用严责责任制度,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得到实现,而且对医院也有威慑作用,可以提高其服务质量。并且将医疗侵权适用于严格责任的做法在美国的一些地区已有成功的实践,社会反响颇佳。如美国的维吉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对于新生儿的脑伤害采取了无过错赔偿制度。医生参加相关的保险,损害发生时,不论医师有无过错,由保险公司负责支付赔偿金。不可否认,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分散医疗机构的执业风险,同时也能确保受害者的损害得到赔偿,但就我国目前的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水平来看,适用这样的严格责任制度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医院采取过度治疗或防御性治疗等手段,严重扰乱医疗活动秩序。

(三)“不当出生”侵权损害的赔偿范围

既然将“不当出生”定性为侵权损害,那么“不当出生”之诉中原告的损失就应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两个部分。其中财产损害包括因生育支出的医疗费,包括安胎、产检、生产的费用;特殊抚养费用包括治疗缺陷儿残疾的医疗费用、护理或者照顾费用、特殊的教育费用以及残疾辅助器具费等;日常的一般抚养费用。国外的判决大部分支持赔偿缺陷儿的特殊抚养费,包括治疗残疾医疗费、特殊护理费、特殊教育费等与缺陷相关的费用,而对一般抚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一般不予支持。在国内判决中,大多数都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笔者认为,由医院赔偿因生育支出的医疗费、特殊抚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要求应该得到支持,而一般抚养费应由缺陷儿父母自己承担。

首先,医疗费用支出的对价是医生进行了合理的产前诊断和事后的告知义务。医生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地履行该义务,父母完全有理由要求其赔偿生育医疗费用。

其次,缺陷儿的一般抚养费之所以不应得到支持,是因为抚养未成年子女本是其父母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即使产下的是健康的婴儿,抚养其长大也必须负担这一费用。如果在这里对缺陷儿区别对待,不仅是对缺陷儿人格价值和生命价值的贬低,同时也无理加重了医院的负担,对两者都是不公平的。

最后关于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第22条明确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患者享有知情权的目的在于作出与其人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决定与判断,因此患者知情权具有人格权的特征,在不当出生诉讼中原告以侵犯知情权为由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法院应当支持。

第2篇

晶晶妈:20个孩子竟然有19个缺钙,这血钙检查到底准不准?

分析:严格地讲,血钙测定并不是反应机体钙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因为血钙浓度受严格的机体自身调控而相对稳定。只有在严重钙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时,血钙才会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此时临床上往往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肌肉痉挛、抽搐或组织内异常的钙沉淀等。钙是人体内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矿物质,占体重2%,其中99%固定于骨骼和牙齿中,仅1%游离在血液和软组织里。血液中的钙离子必须维持一定的浓度,通常沉积在骨组织内的钙盐,会经常不断地通过骨组织液与血液内的钙离子进行交换,使骨钙与血钙间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钙摄入不足时,一些激素将调节机体从骨骼释放钙来保持正常血钙浓度,维持整体生理功能。

由于骨骼是人体的一个巨大钙库,故测定骨钙可直接反映机体的钙营养状况。目前主要方法是骨质量和骨密度法,由于相关的测试技术很多,家长应该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接受骨钙检测。

特别注意:由于骨质状况是反映较长时期钙摄入情况的结果,因此骨钙测试时得知的骨含量,不代表测试期间的钙摄入量,而是对钙在体内储备情况的评价。

佳佳妈:佳佳这次被判为“中度缺钙”,可她不挑食,每天喝500毫升奶,身高体重也都达标,到底要不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分析:其实,要想知道自己小孩是否缺钙,也可以通过日常钙摄入情况来进行评价。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钙日供给量为:1岁以内婴儿300?400毫克,幼儿600毫克,儿童800毫克,青少年1000毫克。日常膳食中以乳类和海产品中含钙较多,每100克牛奶中含钙100?120毫克,因此500毫升奶便可满足3岁以下孩子一天的需用要量。但最近一次(2002年)全国膳食营养调查资料显示,2岁以上的居民钙实际摄入量仅达推荐量的40%?50%。,平均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仍很低。正是基于这一点,现在对补钙的宣传比较重视,而国外小儿普遍奶制品摄入较足,所以他们的营养保健医生并不一定强调额外补钙。如果佳佳已经养成了每天喝牛奶的习惯,你就不必过分担心。

炳炳爸:小时候带儿子看儿保门诊,医生说只要每天奶量足够,有合适的运动和光照,就没必要补钙。可是这次体检说他“轻度缺钙”,而且我发现班里其他同学都在补钙,我到底该怎么办?

分析:刚才已经给佳佳妈分析过,确实如儿保医生所说,孩子每天奶量足够一般没必要补钙。这里,再给你解释一下“有合适的运动和光照”的意思。炳炳小时候一定服用过维生素D3(鱼肝油制剂),而现在已经不服了,是吗?维生素D3能促进肠道钙的吸收,减少肾脏钙的排出,帮助骨钙储存。因此如果只知道单纯补钙而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3,仍然可引起骨钙缺乏,严重时甚至可发生佝偻病(即软骨病)。一般地说,两岁以前的小儿由于膳食中相当一部分是奶类(含维生素D3不足),且户外暴露日照的机会少,体内自身合成维生素D3不足,因此通常建议给予补充。反之,两岁以上孩子户外活动开始增加,皮肤日照后自身合成维生素D3增加,而且此时食物品种增多,钙和维生素D的来源较丰富,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小渔妈:小渔的体检报告是“重度缺钙”,可是他从满月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补钙,怎么会这样?

分析:撇开你们这次检查的准确性不谈,如果一个孩子“重度缺钙”,通常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夜惊、头部易出汗、烦躁、方颅、出牙迟、枕秃、漏斗胸等。如果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表现,就有必要去医院接受骨钙测定,制定合理有效的补钙治疗计划。

重度缺钙常见表现

* 夜惊、夜啼:经常于睡中或轻微刺激后惊醒、哭闹

* 头部经常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湿枕头,与白天黑夜、室温、季节、衣着等无关。

* 烦躁不安: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和好奇心。

* 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边缘变软,或顶部按之如乒乓球感。

* 方颅: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呈鞍形。

* 出牙延迟:出生10个月未出牙。

* 囟门晚闭:18个月后前囟仍未闭合。

* 枕秃:因多年汗刺激枕部经常摩擦形成环形脱发区。

* 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样组织增生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

* 肋软骨沟:肋骨软化受膈肌牵拉向胸壁内陷形成郝氏沟。⑻鸡胸:胸骨软化向前突出如“鸡胸”。

* 漏斗胸:剑突内陷呈漏斗状,脊柱畸形,严重者脊柱向后突或明显侧弯。

* 手镯样变:腕部骨样组织增生呈纯圆形隆起,似带手镯。

* “X”形腿或“O”形腿:因下肢骨软化而形成“X”形腿或“O”形腿,两足跟并拢,膝关节间距3―6厘米以上为“O”形腿,膝关节并拢,两踝骨(脚腕)间距3―6厘米以上为“X”形腿。

康康爸:我一直相信合理的饮食是孩子钙摄入的主要来源,可孩子妈不这样认为。这次幼儿园说孩子“缺钙”,就应该服补钙品,她收集了各种补钙品资料,准备筛选出精华给儿子用。我该怎么说服她?

分析:康康爸的想法是正确的,日常饮食应该是孩子营养素摄入的主要保证,包括钙元素。如果膳食中原有钙摄入量不足,才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的方法来满足。而且,补钙计划是一长期过程,坚持钙营养的足够摄入之外,还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运动和晒太阳。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3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在饮食方面,家长可多给孩子食用一些含钙量较高的食品,并避免与含鞣酸、草酸、植酸、枸缘酸较多的食物(菠菜、蕹菜、芹菜、小麦粉等)同时食用,因为这些物质会妨碍钙质的吸收。大豆的表皮中含有较多的植酸,去皮后食用钙的吸收率大大增加。此外,维生素C对钙的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橙汁等有利于钙的吸收。

含钙量较高的食物

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虾皮、带骨小鱼、海带、紫菜、柑桔、田螺等。

钙的生理作用

第3篇

〔论文摘要以湖南省涟源市某村32人为访谈对象,说明:村民对养老责任的认知不够清晰,基本上意识不到养老中国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大概可归纳为养老是个人、子女、村集体、政府责任四种认识。年龄、性别、婚姻、谋生职业、经济状况、子女等自身因素与区域经济、文化传统、农村政策等社会因素,对农村村民养老责任的认知有相应的影响。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必须重视传统的个人养老责任和子女养老责任,强调个人、集体、国家责任并存互补。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获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是宪法赋予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者所认同。因此,国家有责任将老年农民纳人社会养老保障的范围。那么,农民自身对养老责任的认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选择了湖南省涟源市的一个村(以下简称S村)进行了个案调查。

一、S村概况及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一)S村概况

S村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经济水平属中等偏下。村民大都姓李,总人口938人,13个村民小组,298户,耕地872亩(资料来源:涟源市政府网站)。村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大部分中青年农民外出广东、长沙等地务工。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在家养老的约十来人,还有中小学任教、乡镇上班的约六人,五保户四人。因为大部分是空巢家庭,老人大都肩负着农业生产、照顾孙辈的重任。

(二)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在全村村民中采取主观抽样的方式选取32个样本深度访谈,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二、村民对养老责任认知情况概述

S村在社会转型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群体结构在变动,这种变化触动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通过调查,归纳起来,S村村民养老责任的认知情况可以归纳为主要以下四种情况:

(一)养老是个人责任

访谈的三十二位村民中,有九位认为养老是自己个人的责任,占访谈总体的28% 。

个案1:毛某,男,62岁,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孙辈七人。早在五年前,他已张罗完最小的儿子的婚事,现在养鱼、种田、喂猪,还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带小孩,最多时带六人。毛某坦言,自己能干活,找得到钱,生活不需案子女,在生日、过节、过年随他们的心意,拿多拿少不计较,当然为了平衡子女间的矛盾,照顾他们的小孩要给同样的生活费。他说在外打工不容易,有时拿不到工钱,子女嫌房子落伍了,太小了,要新建流行的套间房,以后小孩读书费用也高,还不能得病,因此,子女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这代表了村民的心声。可以看出,毛某在自己力所能及时,尽量做到替子女分优,其中包含着一片爱心,只要子女幸福自己就满足了。

个案2:周某,女,54岁,在家开个体诊所,曾是乡村老赤脚医生,丈夫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木匠,儿子在外学医后回家协助母亲经营。周医生说:“家里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子女大了,女婿家条件都不错。丈夫每年做木工收入不低,有时还承包村民的住宅建筑。村里只有一家个体诊所,村民小病大都在此诊疗,乡里乡村的可以计帐,年底大都会归还。至于老了,经济上不用子女负担,寿器(指棺材)已办好,百年之后(指死去)只须他们硅硅头。”一女婿在城里做商业保险,对此有了了解,在女婿的鼓动下老俩口各办了一份人寿保险。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周某认为自己有条件,养老应该自己早做准备,养老责任在自己。

个案3:忠哥,39岁,前年新建了住房,一儿一女在家读小学由父母带,妻子在广东一家玩具厂做工。他说:“在外打工收入相对家里务农要高且稳定,只要身体好,送子女读书没问题。年老后就不出去了,攒些钱自己养老。”他认为沿海等地集体为村民购买了养老保险,国家政策也好,年老后不担忧,但在自己老家不现实,没这样的条件。

忠哥处在社会发展的好时代,子女数少,外出务工,见识广,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意识到集体和政府责任,但认为现阶段暂时是个人责任。

(二)养老是子女责任

访谈对象中有十六位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占访谈总数的50%,这说明养儿防老的思想占了较大的比例。

个案4:周某,女,78岁,四个女儿出嫁离家较远,跟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儿子在广东打工,大孙女在外读大学,二孙在广东学室内装溃手艺,第三个孙子在本镇上读初三,媳妇种家里的四亩多田,喂了两头猪。她说:“老伴七年前去世后,我就和儿子、媳妇一起过(原来老两口与儿子分家不分屋),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媳妇去田里土里时,我就在家煮饭、喂猪,早晨给孙子煮早饭,喊他上学,不要迟到。女儿给点钱我就攒起来,在家不用花什么,有时给家里买些豆腐、肉,给孙子一点零花钱,反正我离黄土不远了(离去世不远),自己动不了了还得他们(指儿子媳妇)照顾,只要他们过得好,孙子女有出息,我就放心,闭得眼了。”

周某是传统的农村女性形象,操劳一辈子,为后辈倾力付出,只图在生活不能自理时给予照顾。认为自己付出得多,理当得到回报。

个案5:李大爷,男,84岁,七个子女,大儿子出丰祸去世了,老六单身现检养一男孩,老伴几年前去世,现在大孙子家搭伙吃饭,每月给150元伙食费(农村认为孙子没有赡养爷爷的义务)。老人辛劳一世,腿脚不太方便,已不能劳动,主要是串门聊天,偶尔打打骨牌、字牌或麻将,行走要拄拐杖。他说:“女儿给多给少随便,儿子每人每年必须给几百元,读书多的儿子要多给点,当年借钱送他高考复读,考上大学后又欠了许多债,现他在外工作,其余的务农打工,家里困难些。他们当然要养我,摊派养老钱的事,是我堂弟召集他们开家庭会定下来的,子女都同意出,拿不拿当然也要看他们自己搞得好不好,幸好他们都还孝顺。”

4李大爷认为自己把精力都放在了子女身上,现在动不了了,子女有责任来赡养自己。

个案6:李某,男,45岁,儿子今年考上大学本科,女儿上高二。李某外出打工是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妻子在家种两亩多田维持口粮。李某说:“家里底子一直较薄,父母办丧事欠了债,这几年小孩上学开支大,特别是儿子高三复读一届,心情不太好。今年考上了开学要带近七千元,每月还要生活费,女儿读高中费用也高,一年两个要一万六千元以上。他娘身体不太好,看病要花钱。现在住的是老土砖房,别人家都已建了红砖房,我根本没办法想建房的事,眼前的难关还不知怎么过。养老的事,以后再说,但愿小孩以后过得好,就靠他们了。”

李某认为没办法自我养老,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

个案7:毛奶奶,四个女儿都已出嫁,没有儿子,老伴1984年出世了,现住在老宅里。她明确表明要靠四个女儿养老,粮食、零用钱要按月给,她说总算把她们养大,不找女儿找谁去。

这些子女多的老人,总有经济条件好的子女自愿多赡养一点,老年生活就不愁了。

(三)养老是村集体的责任

有五位村民认为养老的责任在村集体,占笔者访谈总数的15%。

个案8;毛支书是1998年离任的老村干部,现66岁,在任21年,在当年的村干部换届选举中落选了。在访谈中,他认为自己为S村集体、为村民操劳付出很多,一心为公,现在镇政府应该关心他的老年生活,镇里领导说只有象征性表示一点。结果他扣留了当年村里要上墩的部分农业税,经过协调,后来镇里给他一次性发放养老补贴一万元,其他村干部也照此比例发放了养老补贴。在镇政府了解到,离任的一些老村干部镇里都进行了一定的补贴,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协助完成了许多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农经营,也没外出务工,影响经济收入。

个案9:李立生,原来的镇办水泥厂负责人。他说:“我在水泥厂工作十多年,企业红火时为镇上创造了效益,但没办理养老保险,也没退休工资,在离任后镇里应该要考虑我的养老问题。”因此镇领导与水泥厂负责人商量一次性发给一笔养老金。

个案10:李建国,“五保”对象,现已六十四岁,有残疾,一直未成家。几年前申请得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每年补助五百元。所以他认为自己养老靠的是集体。

从这些访谈中可以说,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孤寡老人等人认为养老是集体的责任。在访谈中也发现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如忠哥等因接触到发达地方的社会保障现状,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集体责任。

(四)养老是政府责任

访谈中有两人认为养老是政府责任,占访谈对象总数的6%。

个案11:李金贵,本镇的干部,即将退休,现居住在老家。他说:“我当干部一辈子,国家政策上已考虑了我们的养老问题,退休后在这里生活退休工资足够花的。”

个案12:杨青,小学教师,年近五十,她认为养老方面国家现有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就依幸国家到时发放的退休金了。

这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养老是政府的责任。访谈中还了解到S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如忠哥等人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政府责任。

三、影响村民养老责任观念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层面

1.性别与养老责任认知

在以农业为主、靠体力劳动的农村,男性往往是家庭的主心骨,决定家庭的重要事务。男性低龄老人如果在身体健朗时完成了一生中的要务,即送子女完成学业,为子女建好新房,操办子女婚事,送走长辈,则认为这辈子大事基本完成。这些老人现在尚能劳动,通过种田、养鱼、喂猪、种蔬菜等自我供养。到高龄期不能劳动了,可以靠自己积蓄养老,只需子女的精神慰籍,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予以照料。如个案1毛某,做为男性,独立意识较强,子女在外务工,自己只62岁,尚能劳动,努力做到自食其力,还要为子女分优。

老龄女性认为自己主持不了家庭大事,依靠丈夫生活(实际这是互相扶养),即个人养老;丈夫去世时,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老龄女性社会活动较少,大多在家操持家务,自己对养老问题不够重视,更多的是考虑子女、孙辈的利益。如个案4周某,女儿的供养足够她物质上的养老,愿意与后辈生活在一起。这是老年女性的代表,很少考虑自己的独立,养老上也认识到是子女的责任。

2、年龄与养老责任认知

高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如果没有老伴,生活自理就极为困难。这类人认为养老的责任应该是子女,老人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会很伤心,说自己年纪大了,动不了了,儿子不养我那是没良心。老人朴实的“养儿防老”思想极为明显。如个案5李大爷已84岁,是高龄老人的代表。

低龄老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整个农村的经济大大发展,子女成家、建房自己也出了大力气,现在还能劳动,照料孙辈,认为子女谋生不容易,尽可能自己供养自己。个案1中的毛某就是这类人的代表,认为养老是自己的责任。

中年人对养老的预期,认为要靠自己。如前文个案3忠哥。他们从周围老人的养老现状看,子女大都在外谋生,子女数较少,假如儿子生活不宽裕,更指望不上了,还要看和媳妇相处好不好,况且上有老人需要赡养,死后丧事操办费用大。他们想在完成家庭大事后攒钱,以后经济上不依赖子女,只求在动不了时有个照顾。

青年人在养老的问题上尚未考虑,认为离自己还很遥远,会变化大,到时再考虑。

3.文化程度与养老责任认知

农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与小学毕业的在务农谋生能力方面无显著相关关系,许多村民文化低但人聪明,懂手艺,综合能力强,家庭收人就高;而高中毕业务农或从事农业生产并不一定比别人强。在S村的访谈中发现,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小学的不同村民对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关系。

4.婚姻与养老责任认知

有配偶的村民在S村占大多数,对养老责任的认知体现在其他的变量上。

孤老人员一般享受“五保”待遇,在问及碰到困难找谁时,回答说请邻居照应,吃穿住方面有困难时会去找村干部、或通过村里去找镇政府,请求解决,如个案10“五保老人”李建国就是这样的。五保对象认为养老责任在于集体。 丧偶和离婚的老人生活照料依靠子女,在儿子家吃饭,能劳动时是闲不住的,当问及养老责任时,如果经济独立,他们认为是个人的责任;没积蓄则认为是子女责任,如个案5李大爷和个案4周某,他们认为应该要子女赡养。可以说,丧偶的老人即使自己有经济来源,还是倾向于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愉快,又能为子女帮忙。配偶健在可以互相照顾,不分彼此,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

5.谋生职业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村民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长期的传统习惯都意识不到养老上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当问到自己老年困难时是否找集体或政府,他们都说没想过,以前上头也没有这样的政策。在家务农的村民“养儿防老”想法很突出,计划生育政策再严也想方设法生了男孩。外出务工村民与外界接触多,见识了外界的养老方式,他们虽然意识到养老中集体的责任和政府的责任,但现实是老家集体经济落后,仍认为养老要靠自己,至于子女以后能否赡养,那有许多变数,也就是说更倾向于养老责任是自己。

S村有几人曾任村基层干部,他们认为在任时为村民服务是做了贡献的,所以离任后都向镇政府要求发放养老补贴,最好是一次性补贴一笔钱,如个案8毛支书,镇里补贴的钱是他养老的经济后盾。

镇办集体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企业时为乡镇经济做出了贡献,没办理养老保险,退休后也没退休工资,因此集体要承担起养老的责任,如个案9企业负责人李立生的是这类人的代表。

国家工作人员,享受国家养老保障,年老后有退休工资,这体现了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责任。个案11镇干部李金贵和个案12小学教师杨青就是这么想的。这些人深受普通村民羡慕,但并没不满和嫉妒的想法,说明国家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已深人人心,城乡二元体制的养老方针,村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正如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所认为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形塑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

6.经济状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经济状况好的村民对养老问题不太愁,基本的家庭建设完成后,积蓄了养老钱,如个案2个体诊所医生周某。

经济条件一般仅够日常开支的家庭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还在为生计奔波。如个案6李某,子女教育开支极大,没条件考虑存钱养老,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只希望子女以后有出息,晚年日子有保障。

7.子女情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子女多的老人家庭负担重,送子读书、建房、办婚事,付出投人很多,自己没有积蓄,所以认为子女应该赡养老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即使是纯女户也这么认为。如个案7毛奶奶要求四个女儿来养老。前面个案4五个子女的周某与个案5七个子女的李大爷也是这样典型的代表,认为子女养老是应该的。

子女在两个以下的村民,家庭负担轻多了。这些村民现在一般还未进人老年,国家重视维护农民权益,取消了农业税,关注农民工的待遇。如个案3在广东打工的忠哥,子女少,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

在调查中发现,子女是否孝顺与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

(二)社会因素层面

1.区域经济

S村所在涟源市(县级市)为湖南省省定贫困县(市),人均年收人1400多元,普通村民外出务工收人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园艺场已老化,以20年共1500元的租金承包给村民;村林场的大树原来砍伐过,自从封山育林后不得再砍伐,可以说,村里集体经济接近于无。

S村村民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直以来认为养老是家庭的事,除了五保对象,大家不认为集体和政府有责任重视农民的养老保障。只有一些困难家庭遇到大病时才打报告向村里与镇政府求助,得到的也只是象征性的温暖。由于地方经济状况差的原因,访谈对象中大都认为养老责任在子女,意识不到集体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

2.文化传统

S村村民以李姓大宗族为主,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浓厚,村民大都自觉赡养老人,认为养老是子女的必然责任。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背景下,老人与儿子媳妇的纠纷渐渐多起来了,甚至发生了几起老人因后辈不孝顺而寻短见的事件。村民家庭内部的许多矛盾,基本是经济困难造成的,不是儿子、媳妇不想孝敬老人,而是他们无力孝敬老人。当老人身患重病,如果医师说难以治好时,家里一般是选择不治的。所以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在现阶段受到了冲击,赡养老人的重要性让位于对下代的抚养的。

3.国家政策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国家实施了许多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如社会救济、五保供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等。但目前S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缺乏制度化。

(1)土地保障。S村人均耕地初分到户时约0.9亩,略高于国际警戒线0.8亩。原来许多的山边田现在已退田还林,修村级公路占了些田,村民建房也占用了一部分耕田,因此实际人均耕田是没有0.9亩的。农产品投人大,产出低。土地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变卖土地来养老,且地处偏僻也没人租用购买。

(2)“五保”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本镇没有建立敬老院,S村就更没有了,五保供养经费难以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济制度水平更低,面更窄,村民完全不抱希望。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模式。S村在1996年时发动,但村民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现在已停滞。

(4)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下半年在涟源市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里在卫生局下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副科级),镇里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站。每人每年交10元,政府再补40元,门诊挂号可用7元,没用的转到来年。但实际从200年开始,村民每年只交3元。S村村民参合率达87%,但在运行过程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村民认为没得到实惠,更多的是医院得了好处,当然交了也不盼望生病而得到补助。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仅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在S村还未实行。

S村现行的针对农民养老的国家政策极少,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多大变化,政府在养老中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些社会因素表明我国在农村推行体现福利性质的社会养老保险,政府部门工作没有到位,政策宣传力度不大,制度设计欠合理,政府保障性不突出。农民因自身的局限也看不到现有国家政策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不健全,没有这种保险意识,这方面成了一个盲区。

四、中国农村养老责任的定位思考

目前,由于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强调个人的养老责任和子女的养老责任,特别是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农村集体养老制度能否建立,也说明了养老的集体责任能否体现。经济条件好而没有实行的地方,固然有所欠缺,但是超越农村集体经济水平而勉强实行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第4篇

荣誉和奖牌写满了这位普通检察官的不平凡经历:杜东翔先后被省检察院授予河南省第三届优秀公诉人、全省优秀检察官;被市、区检察院授予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优秀公诉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作为检察官。没有娴熟的业务知识,就很难驾驭复杂的案情,只有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办出精品案件。

1984年2月,杜东翔由南阳劳教所调入南阳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按学历,杜东翔毕业于内乡师范学校,属于“正规军”。但从专业上讲,杜东翔确实感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依照原来的知识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生性倔强、从不服输的他,不甘于向困难低头:不懂,问,不会,学。1985年9月,杜东翔考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主攻法律专业。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法律理论和法规知识。“在电大期间,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谈起那段时光,杜东翔感到很充实。

23年的检察官职业跋涉中,杜东翔的文字功底、专业知识、处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提升,源自于一个最好的老师――自学。他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对待任何一种新鲜事物。在办案中,只要遇到有疑问的法律条文,他都要认真查找资料,翻阅相关书籍,熟练记诵,灵活运用。平时一遇到报纸上有好的论文,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剪贴下来,认真保存,一有空就进行学习和研究。在长期的办案实践中,杜东翔认识到,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是不能办出精品案件的。为此,他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国税、交通、烟草等行业的专业知识,并深入分析了这些部门易发的犯罪情况,并结合案例,帮助这些部门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开办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讲座。

杜东翔没有其他爱好,唯一的乐趣是学习。“只要我到他办公室去请示工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翻阅法律条文,写心得,记笔记。”公诉科副科长王新颜说,“东翔把学习理念贯穿到生活和工作的自始至终。每年人大、‘两高’出台的新法律、司法解释,他都在第一时间学习研究,并以最快时间到院内的局域网上。”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诉法进行了修改,出现了许多新的罪名,有的罪名如没有娴熟的法律知识是很难分辨的。但善于学习的杜东翔却能“明辨是非”。这年夏天,河南油田出现了大批“地下血站”,检察机关在对这一犯罪事实进行定性时,出现了“非法采集血液制品罪”和“非法组织卖血罪”之争。杜东翔根据自己对新刑法的研究,很快认定这是一起“非法采集血液制品罪”,并撰写了调研文章,随后刊登在《检察日报》上。

“杜东翔业务精通。”这是全院领导和干警公认的。每年省市检察系统举行的业务技能知识竞赛,他总是全院公推的首选尖子。2004年,杜东翔带队参加了南阳市检察院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

2005年5月,在住院期间,杜东翔对前来看望他的反贪局局长张鹏云说:“躺在床上太闷燥,我想在这里学学电脑,日后若还能走上工作岗位也好派得上用场。”硬是在病床上,杜东翔完全掌握了微机操作,并成为院内的“电脑通”。把每起案件办成铁案,是杜东翔的一贯追求。参加检察工作20多年来,经他办理的案件数万卷,没有一件是错案。

把每起案件办成铁案,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是杜东翔的一贯追求;办案细、定性准、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是杜东翔的一贯作风。

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时任河南油田石油二机厂某站站长的魏某,采取多开购货发票少供货等手段,先后40余次从本公司财务处提取“回扣”款1373110元,并把630730元据为己有。1996年4月10日,魏某因涉嫌贪污犯罪被宛城区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对于“回扣”资金是奖励魏某还是归属单位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导致数次退查、数次、两次开庭。最后经省、市检察院审查后,做出了存疑不处理。被撤销取保候审后,魏某以宛城区检察院错将他立案侦查为由,要求予以赔偿,并先后数年赴省进京上访,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关注的一个重点涉检上访案件。

参与审理此案的杜东翔始终坚持认为:魏某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不正当手段,侵占国家财产,其行为涉嫌犯罪(职务侵占罪)已毋庸置疑。“如此审理,岂不是对法律的藐视和践踏吗?”面对“结茧”的案件,杜东翔忍无可忍。

2005年9月份,魏某再一次赴京上访。“我以人格作保证,一定要把此案查个水落石出,决不能再让逍遥法外的人无理取闹,得寸进尺。”杜东翔向宛城区检察院党组立下了“军令状”。面对错综复杂的“魏某贪污案件”,杜东翔又一次出发了,因为他坚信自己认定的那个理。

10月2日起,连续5个日落日出,杜东翔对魏某的罪行进行了全面考查取证,写出了长达2万字的调查案宗,澄清了魏某的犯罪事实。10月8日国庆长假刚上班,他立即向班子进行了详细、认真的汇报。杜东翔翔实的材料,缜密的逻辑,让魏某的犯罪事实跃然纸上,宛城区检察院完全接受他的意见。遂与公安机关进行沟通,建议逮捕魏某。2007年2月5日,宛城区法院一审以魏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使这一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案件终于有了结果。

最高人民检查院副检察长胡克慧对此案给与了高度评价。

吃苦受累,担当风险,是每一个检察官办案的“家常便饭”。杜东翔总是吃苦在前,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检察官的奉献精神。

十几年来,杜东翔敢于顶住各方压力,甘冒风险,办重案,攻难案,严惩要犯,打击邪恶。

2003年初,南阳市纪检监察部门多次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市林业部门某些领导,在长江防护林项目中,有贪污、挪用公款等不法行。8月初,南阳市纪委将该案移交宛城区检察院,由杜东翔负责办理。因该案涉及“高层领导”,非常棘手。杜东翔顶着压力,耐心细致地研究案情,深入到各县市区了解长江防护林项目的落实情况,调查取证。国庆节期间,案件到了攻坚阶段。10月2日,吃过早饭,像往日一样正要出门访查,女儿拦住他说:“爸爸,不是说好了国庆节你带我出去玩吗?”杜东翔这才想起曾经对女儿的“许诺”,不好意思地说:“好闺女,爸爸有一个重大的案子要办,等忙完了一定带你出去玩。”看到女儿失望的眼神,杜东翔的内心掠过一丝愧疚,但一想到自己肩头的重任,他又释 然了。在这年国庆假日里,杜东翔共跑了3个县、行程200余公里,获取有价值证据30多条。

从立案侦查到案件侦结,杜东翔多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连续预审,并到有关部门调查取证。他经常使在夜晚分析证据材料、寻找突破口,准备询问提纲、调查提纲。困了,伏案休息,饿了,吃包方便面,那一段时间他每天几乎休息不到三个小时。

2003年12月2日,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交待了贪污公款的全部犯罪事实,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起影响南阳一方的贪污受贿案,历时五个多月,终于侦查终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真正让人棘手的并不是贪污受贿案,而是黑恶势力的案件。那些人心狠手辣,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有时我是在提着脑袋办案子。”杜东翔告诉记者。2001年2月,吕某黑恶势力团伙多次手持凶器,在南阳市区数家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酗酒闹事,砸毁设施,拦路抢劫,横行霸道。2001年3月,在“打黑除恶”行动中,吕某犯罪团伙被我公安机关一网打尽,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后,院领导将此案交给了杜东翔。“东翔呀,这个案子你千万不能接,这帮人可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呀。”家人劝说他,朋友开导他。然而,杜东翔没有退却。他多次出现在酒吧、街头,周旋在犯罪分子之间,认真收集证据。

“姓杜的,你不要再多管闲事了,当心你的小命。”杜东翔不止一次地接到威胁电话。“怕你我还叫杜东翔!”他冷言相对。在法庭上,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十几双虎视眈眈的眼睛,杜东翔毫不畏惧,理直气壮地陈述了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罪行,最终使吕某团伙得以伏法,这个祸害一方的黑恶势力在南阳彻底被铲除。

道是无情却有情。杜东翔铁面无私,办案坚持原则。然而,在杜东翔看似冰冷的面孔后面却涌动着对老百姓无限的真情。

铁面无私,不循私情,杜东翔是出了名的,在机关被人们称为“杜闷子”、“黑包公”。“干检察官这个行当,如果过不了人情关,那么你什么案件也办不成。”杜东翔如是说。每当在办案中遇有人说情时,他那平时就不苟言笑的面孔更是冷若冰霜。

1996年9月,南阳油田二机厂校办工厂经理艾某受贿一案由杜东翔受理。一天晚上,杜家的门铃突然响起,正在家中研究案情的杜东翔开门相迎。“你是杜科长吧?我是艾的家属,来看看你。”来人提着礼品,进门就说:“这个案子想让您高抬责手,这是点小意思。”

来人说着从身上取出一个鼓囊囊的信封,放在桌子上。杜东翔严肃地对来人说:“你来我家玩可以,如果搞这一套,你趁早收拾。不过有一点你放心,无罪的我不会冤枉,有罪的我坚决按照法律来办。”最终艾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1999年,杜东翔老家的杜某涉嫌盗窃罪被刑拘,家乡的人找到了杜东翔,要求在办案过程中能“照顾”一下。杜东翔说:“做为老家人你们l应该支持我工作才对,咋能让我执法犯法。案子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法律是公正的。”一席话说得老乡无言以对。杜东翔也从没向相关办案人员提及此案,后来杜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杜东翔因患肾功能衰竭进行了换肾手术,是到“鬼门关”里走过一遭的人。生命线上挺过来的他,重新走上了他所挚爱的工作岗位。

2004年11月,杜东翔经常感到头疼、恶心,两腿出现浮肿。11月20日,实在挺不住的杜东翔才在同事们的劝说下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并化验了血脂:肌酐值900mg,超出正常人的10倍,属于典型的肾功能衰竭。“开些药方吧,还有许多案子在等着我呢,”杜东翔向医生请求。“你不要命了,还不快住院?”南阳中心医院医生陶亚飞“警告”杜东翔。2004年11月26日杜东翔第一次“被迫”住进了医院。2005年1月3日,杜东翔开始进行每周两次的血液透析治疗。1月28日,院反贪局局长张鹏云到医院去看望他。杜东翔见面就伺:“这几天又交了什么案件,进展得怎么样了?”张鹏云含着眼泪说:“你都病成啥样了,还谈工作干啥。东翔,把病治好再干工作也不迟呀。”2005年春节刚过,杜东翔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边“透析”边上班。

2005年初,杜东翔的身体已经到了难以支持的地步,腿脚明显浮肿。2月13日,雨后初晴。吃早饭时,他几次恶心。妻子关心地说,“今天在家歇歇吧,你不能再不要命地干工作了。”“好吧。”杜东翔答应得很爽快。妻子一上班,他就跑到单位,准备下乡调查一件计划生育案件。“东翔,你身体不好,就不去了吧?”同事们说。但杜东翔毅然带人下了乡。由于道路泥泞,杜东翔每走一步都异常吃力,几次险些摔倒。晚上妻子得知他又去上班,心疼得憋气没理他。杜东翔到卫生间里,暗暗掉泪。第二天一早,在收拾房间时,妻子才看到杜东翔的鞋袜满是脓血,顿时哽咽了。“看你病成啥样了,东翔。你这是为了啥呀!”妻子伏在杜东翔身上失声痛哭。

2005年3月7日,杜东翔正在某单位审查一个贪污案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难受。他又一次到南阳市中心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已合并为心衰。专家说,肾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相当严重,将引发多种病症,危及生命。“要想保住性命,必须立即实施换肾手术。”医生向杜东翔下了最后“通牒”。

2005年4月2 5日,肾移植配型工作开始。杜东翔开始了肾器管的等待和配型。5月26日,一个比较合适的肾脏被选中:血型相符。“没有等待余地,就用这个吧!”专家建议。5月27日,杜东翔肾脏移植手术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晚上9点,杜东翔被推进了手术室。麻醉、消毒、换肾、缝合………足足6个小时后,杜东翔从“鬼门关”里走了出来。得到杜东翔进行换肾手术的消息后,原检察长张科说:“杜东翔是为工作而累倒的,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并发出了向杜东翔奉献爱心的号召。当院领导把同志们捐献的20800元现金亲自交给杜东翔时,他感动得泣不成声。

2005年11月,手术后不足6个月,杜东翔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2006年,考虑到杜东翔的身体状况,院党组把他调入案件管理中心工作。这项工作,不常下乡,自然“轻闲”。然而,杜东翔没有享这个福。宛城区检察院的案件管理工作曾在全国推广,是该院的品牌工程,弄不好会砸了宛城检察院的牌子,来不得半点松懈,社东翔深知担子的重量。对每一个案卷,他都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有些案件的审查,时间紧,任务重,杜东翔就夜以继日,加班加点。2007年4月底,宛城检察院正式启动“三位一体”管理机制试行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科室需要起草和修改的各种文件达几十个。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杜东翔经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哪个忠诚男儿不爱自己的妻儿老小,不爱自己的家,但为了所热爱的事业,为了头顶这枚检徽,杜东翔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杜东翔却很少在这里停泊。宛城检察院政治部主任赵英宝告诉记者:“杜东翔上班总是早到晚归。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也没有影响过工作。为了所挚爱的事业,他是舍小家顾大家呀”。

说起杜东翔干工作不要命,妻子深有体会。2003年4月,在审理中南公司一案时,杜东翔一连四五天都是晚上12点才回到家里,并说“身体不舒服,很累。”好几次妻子说带他到医院检查一下,都因“太忙”而搁浅。“如果能把手头的案件放一下,早些检查,也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了。”说起杜东翔现在的身体状况,妻子的眼睛有些湿润。

“父亲也是一名检察官,工作一直很忙,很少料理家务,照顾家庭”。在杜东翔的记忆里,他的童年是在母亲的脊背上长大的。从小学到初中的衣食住行,也全由母亲料理。在杜东翔眼里,母亲是她最亲爱的人。母亲操持着家务,又患有高血压症,身体一直不好。母亲晚年后,杜东,翔原本打算多抽空回家好好孝敬一下她老人家,但每一次启程表,都因手头案件而“改写”。1993年5月31日,杜东翔接到消息:母亲病危,速回家。“当时东翔正在外边办案,我们几个将他母亲送到了医院。”副检察长杨一萍回忆说。当杜东翔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高度昏迷,不省人事。6月1日,母亲溘然辞世。

杜东翔扑在母亲冰冷的身上,失声痛哭。

第5篇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痹病欲叮恢幸奖嬷危恢瘟凭验;阎小萍

阎小萍教授是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享受国务院津贴,在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研制出补肾强督方、补肾舒脊颗粒、清热舒脊颗粒、寒痹外用方、热痹外用方等协定处方及院内制剂,并创立风湿病“五连环”(健康教育、体育医疗、中药为主、内外兼治、中西合璧)及“综合强化序贯疗法”两种治疗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疑难风湿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有很深的造诣。

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因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具有高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侗浴笔且怨亟谥淄础⒈湫挝特征的一类疾病的统称。RA属中医学“侗浴狈冻耄阎小萍教授认为,RA尚未出现关节变形时正处于一种特殊阶段,或变形成叮或稳定好转,该阶段(即“痹病欲丁保┦羌膊》⑸转归的关键时期,若能早期识别、诊断并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延缓发展为侗缘慕程。现将阎小萍教授治疗RA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痹”的渊源

1.1 痹 病 痹病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甚或畸形、强直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在既往痹证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专篇论述,《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按邪气偏胜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著痹三大类。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多以行痹、痛痹、著痹及热痹等论之,随着“痹病学”的发展,历代医家逐渐认识到尚有区别于上述四类痹证而以关节受损变形为特点,能使人致残的一种痹病,并将其命名为“骨痹”“肾痹”“历节”“历节风”“顽痹”“鹤膝风”“鼓槌风”等,但缺乏统一的名称和论述[2-3]。

1.2 痹 “侗浴敝“丁弊掷丛从凇督鹭岩略》:“诸肢节疼痛,身体顿,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丁笔侵干硖迨萑酰关节肿大之义。《辞源》中注解说:“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丁!薄断执汉语字典》中“丁庇辛揭澹一是指胫、背、胸弯曲的疾病;二是指瘦弱[3]。焦树德教授根据《内经》《金匮要略》《医门统旨》《医学入门》等论述,结合临床实践于1981年首创“侗浴辈∶[4],提出诸如RA、强直性脊柱炎等有关节变形的骨病均可称之为侗浴:笾鸾ケ恢疃嘁郊胰峡桑并经专家论证将“侗浴蹦扇牍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

、1995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并明确指出本病主指RA。自此RA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归属为“侗浴狈冻搿

阎小萍教授在全国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上作题为“治侗砸抓住辨治欲妒奔浯啊钡谋ǜ媸保对《标准》中提及的“本病主指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主指”二字做了详细解读,并特别强调:“主指”意在说明侗远嗉于RA,但并不特指RA,而是对关节肿痛变形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可致关节肿痛、变形的风湿性疾病亦可归属于“侗浴狈冻[4]。

2 病因病机特点

侗晕痹病之关节肿痛、变形者,由痹病之轻证发展而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其基本病因病机,而寒湿之邪深侵入肾是其病因病机之关键。肾藏精、生髓、主骨,肝肾同源,共养筋骨。肾虚则髓不能满,真气虚衰,风寒湿三气杂至,与肾同气相感,深袭入骨,痹阻经络,血气不行,关节闭涩,肾为肝母,筋骨失养,渐致筋挛骨松,关节变形不得屈伸,甚至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几成废人。常见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以下4种:素体肾虚,寒湿深侵入肾;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肾气应之,寒袭入肾;复感三邪,内舍肾肝;因热贪凉,寒从热化。

阎小萍教授在阐明侗圆∫虿时继承焦树德教授对“合而为痹”之“合”字的理解,特别提出痹病不仅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一侵入而为痹,而且还要与皮、肉、筋、骨、血脉、脏腑的形气相“合”才能为痹;风寒湿三气杂至不但可与皮、肉、筋、骨、血脉、脏腑之形气相“合”而为痹,并且还因与四季各脏所主之不同的时气相合而为不同的痹。侗运淙灰院湿之邪深侵入肾为主要病机,但再结合“从化理论”来分析,有的“从阴化寒”而见寒盛证,有的“从阳化热”而见化热证。

3 痹病欲

侗允潜圆≈关节肿痛、变形者,属痹病之重者,痹病的发展至侗缘男纬桑即“痹病欲丁保┦且桓龈丛拥墓程,疾病进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征象,阎小萍教授在临证过程中强调“治未病”思想,不断探寻“痹病欲丁钡拇变规律,总结出了“痹病欲丁钡奶卣餍愿谋洹

3.1 “痹病欲”概念的提出 阎小萍教授在长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侗砸训RA的中晚期,并指出一旦出现“骨损、筋挛、肉削、形丁钡奶卣鳎疾病将变得缠绵难愈、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出“痹病欲丁钡母拍睿意在强化痹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3.2 “痹病欲”的传变条件和途径 阎小萍教授认为,痹病的发生与进展是有条件的,据《素问・痹论》篇:“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认为若没有“内舍于合”和“复感于邪”,痹病便不会进一步发展为繁裕提出“内舍于合”与“复感于邪”为痹病发生与进展的必要条件,并指出这两条线路即是“痹病欲丁钡拇变途径,可作为治疗的关键靶点。

3.3 “痹病欲”的传变特征 阎小萍教授在临证过程中擅于观察总结,创新性地引用现代诊断技术,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和微观辨证依据,经初步观察发现“痹病欲丁钡囊恍┍硐止媛伞

3.3.1 “痹病欲丁敝宏观表现 ①痹病患者出现关节持续性肿胀、痛发骨内、屈伸不能、夜间疼痛剧烈等症时,将来演变为侗缘目赡苄约大;

②另有少部分以腕、踝部以上大关节为首发部位的患者,其出现骨侵蚀的时间较早,预后不良,极易发展为侗浴

3.3.2 “痹病欲丁敝微观征象 ①实验室指标: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某些临床症状控制尚可、关节无明显肿痛的患者若出现自身抗体(如抗AKA、APF、CCP抗体等)或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炎性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持续居高不下者,后期关节发生变形的可能性极大,更容易发展成侗浴"诠亟诔声表现:阎小萍教授将关节超声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发现当RA患者的GSUS(灰阶滑膜炎)评分及PDUS(能量多普勒)评分为阳性时,提示其发展为侗缘目赡苄越洗蟆4送獠糠RA患者虽无明显关节不适,但关节超声可见滑膜增生、渗出及血流信号,亦提示欲兜目赡苄裕临床上一旦出现上述征象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4 辨治特点

阎小萍教授辨治早期RA独具特色,谨守病因病机,以补肾壮骨为本,寒热辨治为纲,运用现代医学诊查技术,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提高中医辨证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重视“治未病”思想,一旦出现“痹病欲丁敝征象,及时干预治疗,根据邪气深侵入肾的特点,加强补肾和祛风寒湿力度,切断传变途径,使其不与肾合,不复感于邪,不致骨损、筋挛、肉削,从而改善预后,延缓“痹病欲丁钡慕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1 补肾壮骨为本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RA的发病与肾虚密切相关,肾虚在先,风寒湿热之邪才得以趁虚侵入而发痹病。阎小萍教授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侗缘男纬晒程中,不同证型临床表现各异,但肾虚为其本质,医生必须详细观察、综合分析,擅于透过现象分析并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RA补肾是关键,临床上善用生地黄、熟地黄、杜仲、骨碎补、补骨脂、桑寄生、川续断等补肾壮骨之中药,使肾阳得温、肾精得蕴、脏腑得充、气机得畅方可痹去身安。

4.2 寒热辨治为纲 在风湿病的辨治中,阎小萍教授提倡应以“寒热为纲”统领中医辨证,可提纲挈领、执简驭繁,临床疗效显著[5-10],“痹病欲丁苯锥沃RA辨治亦可遵循同样的原则。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喜暖怕凉,膝踝、足趾、肘、腕、手指等关节疼痛、肿胀,舌苔白,脉沉弦、沉滑、沉细弦、尺部弱小沉细等”一派寒象者,在补肾的基础上加用独活、防风、麻黄、苍术、威灵仙、伸筋草、牛膝、干姜、炙穿山甲、土鳖虫等祛风寒除湿、通络止痛之中药。表现为“疼痛关节或微有发热,但皮肤不红,时感手足心热,肢体乏力,口干便涩,舌质微红,舌苔微黄,脉象沉细略数”等热象者,予桑枝、赤芍、秦艽、知母、炒黄柏、威灵仙、忍冬藤、透骨草、络石藤等祛风清热、通络止痛之中药。临床上亦可见寒热错杂者,应辨识寒热之轻重,临证加减治疗。

4.3 结合微观辨证 关节超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技术,阎小萍教授在诊治RA的过程中,将关节超声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探究关节超声与RA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发现RA腕关节超声的关节积液和PD参数在不同寒热证候间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双腕关节积液或PD积分超过1.5分时可提示属于RA热证[11]。这种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了中医辨证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尤其对临床上寒热证候表现不明显者,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4.4 提倡“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起源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七十七难》亦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层含义。阎小萍教授提出“痹病欲丁钡母拍睿提倡“治未病”思想。疾病发展过程中时刻警惕从阳化热的可能,在运用温热药物补肾祛风散寒或因患者年轻阳气尚足时往往配合寒性药物知母,防止诸药过热;缓解期注重顾护脾胃,补肾的同时善用脾肾双调之砂仁、莲子和既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又能芳香健脾和胃的千年健。此外,阎小萍教授认为,对RA患者要重视情志及生活调护,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过食辛辣,慎用人参、鹿茸等温热之品,避免久居寒湿之地,防止复感三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66岁,2010年12月16日初诊。主因全身多关节疼痛1年余就诊。患者自述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多个近端指间关节、腕、肘、肩、膝、踝、足趾等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RF) 323 IU・mL-1,CRP 26.2 mg・dL-1,

ESR 45 mm・h-1。诊断为RA,服用中草药(具体不详)及药酒治疗,效果不佳,近1个月关节疼痛加重,有时呈游走性窜痛,遇风加重,自觉低热,体温最高37.5 ℃,多于夜间发作和加重。患者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来阎小萍教授门诊就诊,检查:抗CCP抗体170 U・mL-1,余ANA + ENA 7项、

AKA、APF均阴性,双腕、肩X线检查示符合RA改变。现症见双手多个近端指间关节、腕、肘、肩、膝、踝、足趾等关节疼痛,遇风加重,自觉低热,有时周身疼痛,口干喜饮,纳可,眠差,大便干,每日2~3次。查体见双手指间关节有压痛,双肘、肩关节活动受限,双手握拳不利,双膝下蹲困难。舌淡红略黯,薄白苔,脉沉细略弦滑。西医诊断为RA。中医诊断为侗裕ㄉ鲂楸耆戎ぃ。予滋补肝肾、清热祛风、通络止痛之中药口服,药用狗脊30 g、

川续断25 g、桑寄生30 g、杜仲25 g、生地黄6 g、熟地黄6 g、砂仁10 g、羌活15 g、独活10 g、防风15 g、青风藤20 g、秦艽20 g、络石藤20 g、桑枝20 g、片姜黄12 g、制延胡索15 g、g莶草15 g、

徐长卿15 g、炙山甲15 g、炙鳖甲25 g。14剂,水煎服。

2011年1月6日二诊,患者全身多关节窜痛略减轻,仍双肩、肘、腕、膝及双手小关节疼痛不适,无明显肿胀,夜间发热消失,仍口眼干,但出现畏寒、乏力,纳可,二便调。舌淡红黯,白苔少津,脉沉略滑细。在前方基础上去秦艽、g莶草,改川续断30 g、青风藤25 g、络石藤25 g、桑枝25 g、片姜黄15 g、制延胡索18 g,加鸡血藤25 g、海风藤15 g、山萸肉15 g。21剂,水煎服。

2011年1月26日三诊,患者各关节痛较前明显减轻,以VAS评估减至原来的3/10。现双腕、膝发酸,无肿胀,不怕冷,纳可,大便每日1~

2次。舌淡红略黯,白薄苔少津,脉沉细弦。上方去海风藤、生地黄,改杜仲30 g、熟地黄10 g、制延胡索15 g、鸡血藤20 g、山萸肉20 g,加g莶草15 g、羊藿10 g。14剂,水煎服。

2011年2月10日四诊,患者各关节疼痛基本缓解,无其他明显不适,饮食可,二便调。复查:ESR 21 mm・h-1,CRP 0.1 mg・dL-1。诸证缓解,改服侗钥帕!⑴练蛄旨绦巩固治疗。

按语:本例患者为痹病肾虚标热之轻证,属于“痹病欲丁苯锥沃RA,患者周身关节窜痛,虽未见明确的关节肿胀及变形,但关节痛涉及范围广,抗CCP抗体阳性,X线提示已有骨质侵蚀,处于RA活动期,极易发展为侗浴F渖鲂槲本,寒湿之邪从阳化热,故方中采用狗脊、川续断、桑寄生、杜仲、生地黄、熟地黄等大剂量的补肾药为主,兼以羌活、独活、防风、青风藤、络石藤、桑枝、g莶草等祛风湿热,砂仁顾护脾胃。同时配伍炙鳖甲,其味甘性寒,可滋阴潜阳、退虚热、熄内风,并能软坚散结,使内外风不相引动,以致关节疼痛迅速缓解。炙山甲味咸微寒,性善走窜,内达脏腑,外通经络,活血祛瘀,在通利经脉,透达关节的同时,使“血行风自灭”,有助于炙鳖甲滋阴熄风。诸药合用,滋阴潜阳、补肾壮骨、祛风湿清热兼以顾护脾胃,二诊即见成效,加大补肾祛风湿热、通络止痛之力度后,三诊疗效显著,再据症状、寒热偏胜等随证加减治疗后诸症缓解,后期巩固治疗。全程以补肾壮骨为本,以寒热辨治为纲领,始终贯穿“治未病”思想,多方面切断其传变途径,使得痹病诸症得解,未致成丁

6 参考文献

[1] 阎小萍.常见风湿病诊治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

[2]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病名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37-41.

[3] 朱俊岭,阎小萍.阎小萍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12-13.

[4] 阎小萍.治侗砸抓住辨治“欲丁钡氖奔浯[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14:3.

[5] 阎小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频数统计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3):356-357.

[6] 王建明,陶庆文,张英泽,等.补肾祛寒治短懒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盛证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5):614-618.

[7] 陶庆文,徐愿,金笛儿,等.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3):336-338.

[8] 陶庆文,徐愿,阎小萍.治燥痹三途[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2903-2906.

[9] 阎小萍,陶庆文,孔维萍,等.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实验系列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10-18.

[10] 陶庆文,王建明,徐愿,等.基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寒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7):730-733.

第6篇

关键词:清代江南人痘牛痘接种率

种痘术的出现与发展是明清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亮点之一,无论在中医或历史学界,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经过范行准、梁其姿等学者研究,清代种痘的大致情形已基本明了(详见下文),不过在不少具体问题上的模糊乃至误会之处仍在在多有,特别是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对此展开的研究还比较少见,而从将其置于近世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所作的考察则更为缺乏。清代江南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种痘较早出现并开展最为普及的地区。故,这里谨就江南一隅,对清代的种痘事业作一社会史的考察,以期对这一研究有所推动。

一、研究起点

种痘在现代属于人工免疫的范畴,一般来说,人工免疫这一近代科学源起于19世纪末的欧洲。不过在中国古代,在“以毒攻毒”理念的指导下,较早就出现了一些重要免疫史迹,特别是16世纪以来出现并不断取得发展的人痘术更是给中国古代预防医学史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1]。关于人痘术的发明,清代广泛流传着宋代峨嵋山人为太平宰相王旦之子接种的传说,不过经过范行准的细密考证,基本可以确定种痘始于明隆庆年间,即16世纪中叶[2]。对于人痘术的发明和发展以及嘉庆年间西洋牛痘术的传入和传播等情况,目前的学术界已有相当多的论述,综合已有的研究[3],可概略地表述如下:种痘术最初于晚明出现在皖南和江西的弋阳等地,大约在清初传入江南,之后又逐渐流布大江南北,不过南方的普及程度远高于北方,种痘技艺也较北方精良。当时的种痘之法,根据钦定的《医宗金鉴》总结,主要有四种:1.痘衣法:将痘疮患者的衣服给需要接种的人穿,以引起感染。2.痘浆法:用棉花蘸上痘疮的浆液,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3.旱苗法:将收集的痘痂阴干研成细末,用细管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孔。4.水苗法:用棉花蘸上水调的痘痂细末后,塞入被接种者的鼻孔。对这几种方法,《金鉴》评论道:“然即四者而较之,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故古法独用水苗,盖取其和平稳当也。近世始用旱苗,法虽捷径,微觉迅烈。若痘衣、痘浆之说,则断不可从。夫水苗之所以善者,以其势甚和平,不疾不徐,渐次而入,接种之后,小儿无受伤之处,胎毒有斯发之机,百发百中,捷于影响,尽善尽美,可法可传,为种痘之最优者。其次则旱苗虽烈,犹与水苗之法相近,儿体壮盛,犹或可施。”[4]到了18世纪晚期,江南的人痘种法又发展出所谓的“湖州派”和“松江派”,前者选取出痘过程较为顺利的病人之痘痂为苗,后者则利用经贮存、药力提炼、传种多次的“熟苗”,两者相较,湖州派的方法危险性较大,人工感染后常出现病情严重的例子,所以渐为松江派所取代。而且对于选苗,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练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如能连续接种7次,则成为“熟苗”[5],使用起来较为安全可靠。表明当时的种痘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痘在绅宦之家已有相当高的普及率,据日本的平泽元恺在《琼浦纪行》中的说法,已到达“十之八九”[6],民间也有相当的普及,不过主要限于南方。牛痘接种法是由英国医生琴纳(EdwardJenner,1749-1823)于1796年所发明的,国内一般认为这一发明乃是在中国传入的人痘接种法的启示下出现的,不过,在世界医学史界,欧洲的人痘术是否真的是从中国传入,似乎还不算是定论[7]。但不管怎样,牛痘很快为国人接受应该与人痘接种术在当时已比较成熟和普及有关,牛痘发明后不久,就于嘉庆十年春(1805年)由澳门葡商将这一技术带到中国,并迅速为国人接受和推广。最早的推动者是广东的邱熹和郑崇谦等人。牛痘传入的当年,郑崇谦就设立牛痘局推广此术,并同斯当东一道,将英国广州领事馆医生皮尔逊口授的种痘方法,译成中文刊行,题为《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内题《新订种痘奇书详悉》)。当时,适在澳门的邱熹,在“身试果验”后,随即进入牛痘局学习其术,终身以传种牛痘为业,并于嘉庆二十二年撰成并刊布了《引痘略》。之后,牛痘由南向北逐步传遍大江南北,道光初年以后,北京、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天津、河南等地都先后设立了牛痘局。

由此可见,有关人痘和牛痘的发明、引入和传播的基本史迹,目前的研究也已有基本清晰的勾勒,不过关于它们在江南引入、推广的具体、细致的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另外,对以上过程中,国家、官府和乡贤所起不同的作用,以及牛痘局设立的历史传承和演进以及从中反映出的近世社会变迁等问题,已有的研究除梁其姿等人个别论及外,基本还缺乏关注。以下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上述等问题谈点一孔之见。

二、人痘出现与推广

现有的研究虽已表明,人痘术在明隆万年间已在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而且至迟到18世纪中叶,江南的人痘接种术已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8]。但对其究竟何时传入江南却没有揭示。范行准和梁其姿的论著,都提到同治《湖州府志》中有关胡璞(美中)的记载,范著意在表明是胡璞编造散布11世纪峨眉山人发明种痘术的谣言[9],梁文则说这一记载意味“崇祯时代的胡璞是人痘种法的创始人”[10]。《湖州府志》的原文是这样的:

胡美中,名璞,以字行,诸生,崇祯后佯狂弃家,而精于医。……时无种痘法,美中托名峨眉山人创为之,后遂传播。康熙壬辰(五十一年)后,不知所往,雍正初有于金陵见之者[11]。

仅仅根据这一非常简略并认为存有疑点[12]的记载就断言胡璞是峨嵋山人谣言编播者,似乎有些勉强,至少证据不够充分,毕竟托名以取重是古人常有的做法,何况这则记载还出自同治时期的文献,那时这类传说早已为众所习闻[13]。同时,若认可这则记载所说的胡璞崇祯后弃家,创种痘术,那创种痘术的时间应该是清初,而非崇祯时。由于这是则地方文献,其所说的“创为之”,可能只是表明其在当地最早开展种痘术,并不一定是说这种办法是胡所发明的。明亡后胡佯狂弃家,文献中没有交待所去何方,不过根据皖南的宁国和徽州等地是种痘书开展最早的地区,而且又离地理上又毗邻湖州,我想应该有理由推测胡弃家后到了这些地方,在那里学会种痘术,然后回乡传种。因此这则记载实则表明了在江南至少在湖州,种痘术到清初才传入[14]。

此后,自顺治初到康熙中期以前,就不断有传种的痘师到江南及周边各地种痘。康熙丙午(五年),丰城王翁以其术游遂昌,“人始闻而疑之,继而信之,久乃大服”[15]。康熙戊申(七年),黄宗羲之幼子百家“读书涌上,由暨阳(诸暨)挟此术至,吾友陈夔献笃奉之,号之同志”[16]。从中可见宁波的种痘术始于康熙七年,而绍兴府诸暨当在康熙初之前,已有人痘接种了。在浙东南部的台州,在康熙十一年前,尚无接种人种痘者,当年,洪若皋请人,“在家设坛下种,两儿两女俱按期收功无恙。人或疑其将来重发,及十余年后,台痘疫连年,予儿女竟不再出。今台城家家种痘矣。每痘疫年,种者不下数百人”[17]。康熙二十年,浦阳的傅尚霖,以种痘抵余姚,黄百家的“孙辈七人俱得安全,其未信者,邻里同舍多罹此厄”[18]。由此看来,种痘术传入江南及周边地区后,由于其效果明显,推广甚速。所以,苏州的张璐在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的《张氏医通》中说:“迩年有种痘之说,始自江右,达于燕齐,近则遍行南北。”[19]从以上记载,似乎可以大致推测,人痘术约在清初传入邻近皖南的浙西和苏南地区,然后渐趋传入浙东地区,并继续向南传布。省垣、府城等大城市传入的时间可能要早于县城和乡镇。

值得指出的是,当时较早接受种痘术的都是当地的乡绅,是他们的勇于尝试,极大地加快了人痘术的推广。除了勇于尝试,有些善人还想方设法宣传普种痘苗,比如,范行准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中刊布的他本人收藏的一份道光八年《力劝普种痘花法》的揭帖,就是自题为江南云峰居士为推广种痘法而撰写、散布的宣传品。其中云:

且近京师王公大人家常用种痘之法,因少痘殇之惨,何庶民之家,反疑畏而不种痘乎?若婴儿果能一生躲出此症,则已。既不能躲,与其听之天时自出,痘之轻重,则权不能自主;如能行种痘之法,痘之轻重,其权在人。有识之士,依法行之,则保全婴儿,良不少矣![20]

这类行为应该也是当时江南众多善人之善行的一分子。庶民之家较绅宦之家“反疑畏而不种痘”,除了观念因素外,恐怕还不无费用问题。据《痘科金镜赋集解》记载,雍正年间需三金才能买到“一枝丹苗”(上等的熟苗)[21]。不过,若多家一起请人集体施种,则要便宜一些。比如在徽州,康熙中后期,集体种痘,每人需交银八分,其中,“扦苗每位三分,外五分点药,并卖香油、红布”[22]。这费用,负担得起的家庭应该不少,不过在孩子较多,生活又不甚宽裕的家庭,吝于费用而对孩子生命顺其自然的情况应该是很常见的。所以,此类既无强制力,又不能承诺免费接种的宣传推广,效果恐怕难免差强人意。相对而言,一些慈善机构对种痘的规定,更具实效一些,不过其出现多在嘉道以后。比如,无锡青城乡成立于道光二十三年的保婴会规定:“出痘为婴儿最紧要事,而天花尤易传染,故须每年正二月或八九月种痘。”[23]光绪初,苏州的育婴堂规条也指出:“堂婴出天花,最易传染,故必须请人种痘,每年以冬腊两月及正月为期。”[24]当然,人痘术的普及和推广最主要的动力,还应该是种痘所获得的利益驱动,从前引詹元相《畏斋日记》中,可以看到,痘师不仅可以得到非常丰厚的报酬,而且还可获得较高的礼遇。清初痘师的四出传种,似为优厚的利益所吸引。牛痘传入后,医界的一些既得利益者极力反对和阻碍牛痘的推行,原因也正在此[25]。相对于民间对施种人痘的积极态度,清代国家和官府却殊少作为。对种痘,虽然满清朝廷曾有相关的指令,但几乎完全是针对皇族和喀尔喀诸藩的[26],对地方社会并无任何硬性的规定。而且,就管见所及,江南的地方官府也很少关心人痘施种之类的事情。因此,清代人痘的施种,基本处于民间自为状态,缺乏官府和组织介入。

三、牛痘的传入与推广

牛痘传入江南的时间,范行准根据蒯德模《序引痘集要》的记载,认为江南要到同治二年才有牛痘局之设,当时清军克复苏州后,由官设局于此[27]。但后来梁其姿和廖育群则找到了更早的例子,梁其姿从《江宁府重修普育堂志》(卷五,《牛痘局章程》)中得悉,南京在道光十四至十五年间就在两江总督陶澍的命令下设立了牛痘局[28];廖育群则从《增补牛痘三要·自序》(赵兰亭著)勾沉出道光二十八年,杭州知府邀请天台医生赵兰亭至杭州设局施种的史实[29]。此外,梁其姿还指出,句容县也于道光二十三年成立的保婴局施种牛痘[30]。不过总体上,当时施种牛痘还是比较稀罕的事。这方面史迹较少,像萧山的王端履在道光二十六年前,对牛痘只是“余未尝亲验,故妄听之而已”[31]。

咸丰以后,由于战争的爆发,这项事业被搁置了,直到同治初年战争结束后,牛痘局才在江南各地纷然兴起。除了梁其姿在文中提到的宝山(光绪二年)、昆山(光绪三年)和江阴(光绪十三年)等地设有牛痘局外,就笔者所知,开设牛痘局的县至少还有:上海(同治初)[32]、靖江(同治三年)[33]、太仓州镇洋县(同治八年)[34]、娄县(光绪三年)[35]、江宁(战后恢复,光绪五年)[36]、江浦(光绪五年)[37]、宜荆(光绪六年)[38]、海宁(光绪十二年)[39]、上虞(光绪十二年)[40]、余姚(光绪十五年)[41]、镇海(光绪十五年)[42]、桐乡青镇(光绪十八年)[43]、溧阳(光绪二十五年)[44]、奉化(光绪间)[45]、青浦(光绪间)[46]。从以上肯定不够全面的搜罗中,可以看出,开设牛痘局的出现在光绪朝的前二十年间。当然,这仅是最早开设的时间,实际上,不少地方创办后,还不断增设施种牛痘的设施,比如,上海在同治初设立牛痘局后,宣统二年,广肇医院又在海界桥设痘科分院[47]。余姚牛痘局设立不久,该县乾隆间捐建的恤阴堂,在李衣源等人的主持下,于光绪二十年重订条约八则,“每年除施材外,增种痘、施药、恤灾三事”[48]。所以,各县初创的时间多集中在光绪前二十年间,但牛痘的普及事业,此后并未停止。

牛痘局的广泛设立自然会对牛痘的推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牛痘局的施种一般是免费,比如,道光年间句容县的牛痘局,“凡种痘,县城当官设局,有医学训导主之,以牛痘为苗,……不受分文酬谢。”[49]光绪初年,葛元熙谈及上海种牛痘的情况时说:“邑庙园内官设牛痘局,贫民无力种痘者至局施种。”[50]这似乎又说明,虽然官设的牛痘局一般是免费的,但可能不能保证经常举行,所以前去求种的多为贫民无力者。有钱之人往往会请人有偿施种。况且痘局多设于城市,也给民间的私种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另据周作人的回忆,官设的牛痘局有时也派人外出施种,不过并不经常。他说:“据说在那偏僻的地方,也有打官话的医官有时出张,施种牛痘,……”[51]另外,牛痘施种的方法也与人痘不同,人痘法一般是将痘苗塞入或吹入鼻子,故当时多称“鼻苗法”或“吹种法”[52]。而牛痘种法,“以极薄小刀微剔儿左右臂,以他人痘浆点入,不过两三处,越七八日即见点。”[53]

应该指出,牛痘传入后,人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流行,从前举的例子中,我们已经看到,直到光绪初年,在一些慈善机构中,仍然施种牛痘。而且作为一种新事物,在传入之初,遭受一些疑惧和某些人群的排斥也是必然的[54]。不过,就总体而言,牛痘在中国的被接受和推广,应该算是非常顺利的[55]。人痘虽然没有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但随着牛痘局的普遍设立、官方和民间力量的支持推广以及对人痘的压制,到光绪以后,牛痘取代人痘实际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比如,晚清昆山的王德森言“近年(光绪年间)牛痘盛行,痘科专家,几同绝响。”[56]另据马伯英根据1980年所作的回归调查统计,“人痘与牛痘二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明显呈此消彼长趋势。”[57]

对牛痘的施种,在国家方面一仍其旧,依然没有制订专门具体的政令。不过,颇出人意料,与对待人痘的消极态度完全不同,地方官府对此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积极性。像前面提到的较早的江宁、句容、杭州、苏州等地的牛痘局,都是在地方官员的直接介入下设立的。以上所举完全未见官府参与的只有江浦、宝山、海宁、宜荆和青浦等地的牛痘局。地方官员除了自己动手创办外,有些级别较高的官员还通饬下属官员捐廉举办。比如,薛福成在任宁绍台道时,在地方绅士的建议下,自光绪十二年始,每年认捐两百两,用于创设牛痘局,并饬下属各县每年拨款六十两,延痘科设局施种[58]。光绪十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应泰兴县郝令所请,“通饬各州县仿办牛痘局”[59]。此外,官府还通过张贴告示、刊刻相关书籍的办法广泛宣传、劝说民众种牛痘。这在范行准的著作已有多种例证,于此不赘[60]。在推广牛痘的同时,不少官员还主张废止人痘,比如,句容知县在延医传种牛痘的同时,以“鼻苗为害至烈,逐种于境外”[61]。“若有私种之徒,在乡招摇撞骗,以误孩童者,立拿究治。报信者亦赏钱一千,拿获者赏钱二千。”[62]还有官员专门条陈请求大府“饬县禁止吹种”[63]。地方官府在对待牛痘和人痘的态度方面出现如此强烈的对照,笔者一时也不能完全理解。不过可以肯定,官府的积极态度始自道光时期,当时西方的影响还无足轻重,这种转变并非西化的结果。根据初步的揣摩,原因大概在于,牛痘与人痘相比,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这使地方官比较容易取得明显的政效;另一方面,国家虽然没有此类的政令,但勤政爱民、关心民生确是国家和儒教传统一贯宣扬和主张的,地方官府在这方面的主动,不过是这一传统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而已。这种主动也基本只是一些较为优秀的地方官员的个人行为,并不具备强制和政策性。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忽略社会力量在推广牛痘中能动而重要的作用。牛痘的最初引入和推广,基本是邱熹和郑崇谦等民间人士的功劳。即使是在地方官府在见其有效而介入后,社会力量在其中的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些牛痘局直接由乡贤创办,比如,“光绪六年,邑人周家楣……创设牛痘局,捐资开办,复与邑人任道镕各捐制钱三百千存典生息,即以息款为每岁春夏延医种痘之费,至今赖之。”[64]二是在一些官府参与的牛痘局中,乡贤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有的建议,有的延医,还有的出资。比如,“清光绪十八年(青镇)里人沈善兼、沈京荣呈请桐乡县知县李绳祺岁拨钱粮平余(名票余)钱二百千文正,在圣寿寺张仙殿设局施种牛痘苗,迨至二十二年停办。”[65]“光绪三年绅士张礽杰等禀延医生一人(种牛痘),月给修膳洋银二十圆,由华娄两县捐廉致送。”[66]又如,光绪二十五年,溧阳知县杨家騵延医所设之局,经费来源为,“存庄洋二百三十元,钱一千六百七千零,又年捐钱一百三十二千”[67]。三是牛痘局的开办往往借助一些社会力量创办的慈善设施。比如宝山县的保婴局“春季并延医施种牛痘,均由公善堂董理,其费取给于全县典捐”[68]。海宁州的牛痘局也附设于由接婴所改建而成的保婴局[69]。余姚的临山牛痘局,“附设凤山义庄,清光绪十五年马有衔等创办,经费由义庄拨助”[70]。由此可见,牛痘局的设立虽有地方官府的全面介入,但创设的主要动力,似乎还是来自以某些医生、善人及慈善机构为主体的地方社会力量。而且即使在某些较为偏僻地区首先由地官员以个人的行为主动引入,其行为依据的理念和目的可能与那些慈善家也并无实质性的差异[71]。因此,在官员籍贯地的方志中,也是将这种行为视作义举来称颂的,比如,上海的汪龙珠,“后署泰顺知县,……又多购牛痘苗及用器以教泰邑之知医者,保婴无算,泰人诵之”[72]。

四、接种率及效果

人痘或牛痘的足迹到清末已遍及江南城乡各地,不过遍及各地不等于普遍接种,实际上,由于种痘设施的有限以及国家在这方面缺乏强制性措施,实际的接种率可能不会太高,特别是在偏僻的乡村。那么其实际接种率呢?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了,只能作一些可能的估算。

已有的研究揭示的多种史料虽均说到乾隆中后期以降,人痘在南方已非常普遍,但实际上,这种普遍可能只是说明种痘现象在南方各地都已出现,并不表明它具有多高的接种率。乾隆年间,杭州徽商汪鹏曾言:“种痘之法,由来以久,中土高贵之家,种者十之八九。”[73]这似乎表明当时中国的人痘接种率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但实际并不尽然,首先这仅代表绅富阶层的情况,而绅富阶层在全民中的比例甚低[74]。而且,即使接种现象在某个家庭存在,也未必一定表明该家庭的孩子各个接种。实际上,由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存在,决定当时的种痘率不可能有多高。一是种痘的费用较高,首先有很大一部分家庭难以负担,其次,较大一部分家庭即使拿得出这笔钱,但在溺婴现象普遍存在的社会中,吝于费用而对孩子生命顺其自然的情况应该是很常见的。而且,对于人痘,一直缺乏官方和社会力量的介入,至少在嘉道以前,一直不存在免费的施种机构。所以才会出现“且近京师王公大人家常用种痘之法,因少痘殇之惨,何庶民之家,反疑畏而不种痘乎”[75]这样的现象。二是种人痘有一定的危险性。关于人痘的成功率,张琰曾言:“经余种者不下八九千人,屈指计之,所莫救者不过二三十耳。”[76]高达千分之五以上。这样的业绩,大概只有极高明的种痘师才能达到。正常情况下,苏州文人彭翊所说“南方多种痘,死者百无一二”[77],也就是说,成功率在98~99%之间,大概更符合实际的。因为嘉道以后,一些宣扬牛痘反对人痘的人士基本也持这样估计,比如首先推介牛痘的邱熹曾言,种人痘虽事捷而功巨,“然尤失十一于千百”[78]。主张禁止人痘的金东也说,“每见素业吹种者,虽号称国手,但种至百人,即不能不失一二。”[79]不过,由于选苗不当等一些因素的存在[80],实际死亡高过这一比例是完全可能的。但成功率若低于95%,恐怕就不能见容于当时社会了。乾隆中期的郑望颐指出:

今若种百儿之痘,设或损伤四五个,则必责罚种师,并不容其托足于此一村矣[81]。

不管怎样,施种人痘存在一定的危险是无可争议的。这一点在当时的一些医案中亦有反映,比如,《王孟英医案》中就记录了数例引种痘而罹难的案例[82]。他本人在三岁种痘时也差点遭遇不幸[83]。可能正因如此,所以即使到了嘉道时期,反对种痘的仍大有人在,比如洪亮吉就说:

近世又有种豆之法,皆病未萌而先以药劫之,往往病未至而矫揉造作以猝至,于死者无异于兵杀者也。……不妨时其饮食寒暖以待其气机之自发,何必矫揉造作使可以死、可以不死者之必至于死,且必至于速死乎?[84]

著名医家王士雄亦“劝人勿种痘”。由此我们不难想见,当时种痘虽然非常普遍,但实际的接种率却应该是比较低的。这在当时可能作为常识而不被注意,因而很难得到文献上直接的证明,不过从当时仍不断有痘疫流行等一些事实中,还是可以给予间接地证实。绍兴的许思湄,长期在外做幕,嘉庆十六年,时在直隶总督署任幕[86],“自七小儿痘殇之后,大儿、八女、九女,均因出花而夭。”[87]可见当时他的几个孩子均未种痘。道咸年间,杭州曾发生天花流行,“十不救五,小儿殇于是者,日以百计”[88]。于此更可见未接种人痘人数之多。而尤其显著的是,在乾隆末至嘉庆初的这段时期内,宁波府的象山和慈溪等地仍有不完全规则的周期性痘疫的出现,大约每隔10年左右的时间,发生一次大范围的天花流行[89]。这表明,当时的种痘并没有对天花这一疫病的流行模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尽管它可能在上层社会有较高的接种率。

牛痘传入后,由于其本身必人痘更为安全有效,而且又有官府和社会力量的介入和积极推广,大范围地施行免费施种,因此,光绪以降,牛痘地接种率和实际效果较人痘为好是可以想见的。据民国《定海县志》:

孩童患痘,避忌极多,常以烛代灯,停止针刀,并忌油煎食物,非至亲不得看视。近年牛痘盛行,此风稍杀[90]。

该县志刊于民国13年(1924年),所以反映的应是清末民初的情况。牛痘的盛行导致了民俗的变化,显现出牛痘已经对孩童的疾病模式产生某种根本性的影响。根据马伯英1984年所作的回顾性调查,90岁以上老人(1894年以前出生者)未种痘率10%,80-89岁(1895-1904年出生者)和70-79岁(1905-1914年出生者)则分别为5.4%和3.53%。[91]从中可以看到晚清牛痘的施种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而且呈迅速提升的态势。不过我们也不能仅仅据此而作过高的估计。实际上,由于未种痘者有相当高的死亡率,故这里反映出的未种痘率必然远远低于实际数字。而且,我们不知道这些被调查者的出生地,因现在是上海人,估计多数在上海,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种痘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尚且有不在少数的人没有接种,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周作人在回忆录中谈到,他出生的光绪十年前后,绍兴已开始施种牛痘,种痘的医官不时外出施种,早他出生两年的鲁迅就种过牛痘,但这种施种并不是经常性的,他出生后的三四年中,就未赶上,所以他还是出了天花,并还波及了只有一岁左右的妹妹,结果他有幸不死,而其妹却未能躲过劫难[92]。作人的出生地是有名的绍兴府城,周家又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之家,种痘不够普及,就此可见一斑。因此,就整个江南地区来说,到清末有三四成以上的婴儿接种痘苗,应该已是一种乐观的估计。而此前乾嘉道时期牛痘的接种率必然就更低了,能达到一成就算不错了。

所以,相对于过去完全顺乎自然的情况相比,清代江南种痘术的出现和一定程度的推广,挽救了不知凡几的小生命,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事件。由于人痘施种主要出现在清代,而清代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历史时期,所以,不少研究者就自然地推测人痘接种术出现和推广对清代人口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93]。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自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关键是种痘术对人口增长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依笔者的考量,我们对此不宜估计过高。首先,就时空范围来说,江南是种痘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但江南的人口,康熙到道光年间却呈是低速增长态势,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4]。其次,我们再具体估算一下种痘对人口增长的贡献率。天花主要是小儿病,种痘也基本是面向小儿,5岁以下的孩子应该是种痘的主要对象。5岁以下的小孩在一个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95]。这样,我们假设某人群有10,000,其中5岁以下小孩为1,000人。接种率按我们前面估计的一成,则有100人接种,接种的成功率以通常的98%计(参见上文)。未接种者通常因患痘症的死亡率,郑望颐言:

假使一村之中有百儿出天花,未尝不延医服药,若能八九十收功,人咸称太平痘矣。甚有竭力调治,而损者几及一半者[96]。

也就是说死亡率在8%-50%之间。范围有些过宽。又据邱熹言,“婴儿之患天花,十损二三,甚者不存五六。”[97]可以看出死亡率百分之二三十是正常的情况。另外梁其姿根据某些个案估计出痘的夭亡率为近四分之一[98],应该是一个比较可信的数字。这里就以这一数字即24%为准。这样若没有天花接种,该1,000名儿童将有240人死于天花,而接种的话,死亡人数将将至218人。这样,若抛开其他因素,若不接种,该人群将有9760人,而接种,则为9782人。由于这一增长要五年才能实现,故而年均增长率则为0.045%[99]。即使将接种率提高一倍,即20%,也不过0.091%。由此可见,人痘的施种,对清代人口的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这一点,与杜家骥关于种痘对清代皇族人口的影响的研究是一致的,他认为占皇族人口90%以上的闲散宗室、觉罗,种(人)痘率的普及率低。在道光年间牛痘传入以前,人痘接种术的主要功绩就在于使“天花的危害对象,已缩小到主要是婴儿的范围之内了。一部分婴儿也因为接种人痘得以保全”[100]。也就是说,人痘接种对当时的皇族人口并没有产生重要的影响。至于牛痘接种,一者接种率要高,二者也相对更安全些,所以其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无疑就要大得多。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人痘接种术大约在清初由皖南等地传入邻近的浙西和苏南地区,然后渐趋传入浙东地区,并继续向南传布。省垣、府城等大城市传入的时间可能要早于县城和乡镇。到康熙三十年前后,已基本遍及江南各地。其推广主要得力于种痘可获的较大的利益驱动。与民众相比,乡绅对推广种痘的态度更为积极。不过总体上,清代人痘的施种,基本处于民间自为状态,缺乏官府和组织介入。

第二,江南施种牛痘的历史始于道光年间,太平战争的爆发使这一事业一度被搁置。光绪朝始,各地掀起了开设牛痘局的,到光绪二十年前后,江南大多数县份都创设了牛痘局,不过其普及事业,此后仍在继续。牛痘传入后,人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流行,不过,到光绪以后,牛痘取代人痘实际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第三,与接种人痘不同,牛痘传入后,官府很快介入,积极加以推广。牛痘局的设立虽有地方官府的全面介入,但创设的主要动力,似乎还是来自以某些医生、善人及慈善机构为主体的地方社会力量。而且即使在某些较为偏僻地区首先由地官员以个人的行为主动引入,其行为依据的理念和目的可能与那些慈善家也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因此,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性指令,但借助国家和官府职能在理念上的宽泛和模糊以及地方社会力量及官员作为士人的能动力,仍可以使这类事业取得相当大的发展。于此亦可见,国家、官府和社会在整个社会管理和秩序维护方面,并不存在根本和体制性的矛盾和对抗,即使其间存在各自不同的利益关系并出现某种冲突,也不意味着社会的进步[101]。当然,这种发展虽然可观,但离现代普遍具有一定强制性的预防接种仍有相当大距离,这种突破显然不能仅仅依靠官员个人和乡贤的力量,还有待于国家具体职能的明确和制度化。就如同卫生等公益事业的举办,尽管地方社会力量的创新、主动和活跃非常重要,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若没有国家相应职能的变化,就很难使广大民众获得普遍而切实的利益。这种变化还需西方文明的影响,不过19世纪地方官府在施种牛痘表现出的积极态度,也为这种转变在观念和行为上提供了某些必要的铺垫。可以说,牛痘局这一一般被视为近代事业的设施,依靠的几乎完全是传统的资源。

第四,人痘或牛痘的足迹到清末已遍及江南城乡各地,不过遍及各地不等于普遍接种,实际上,由于种痘设施的有限以及国家在这方面缺乏强制性措施,实际的接种率并不会有多高。大致说来,就整个江南地区来说,到清末有三四成以上的婴儿接种痘苗,应该已是一种乐观的估计。而此前乾嘉道时期牛痘的接种率必然就更低了,能达到一成就算不错了。由于人痘施种主要出现在清代,而清代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历史时期,所以,不少研究者就自然地推测人痘接种术出现和推广对清代人口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实际上,接种的出现与普及虽对清代江南人口的增长自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贡献率,特别是人痘的贡献率并不高。由此我们亦可进一步联想到,对于某些时间上相合的历史现象,仅仅作简单的联想和推测,往往会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只有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才能对历史作出恰当合理的认识。

注释

[1]除了人痘术外,中国在3世纪时就出现了类似狂犬病和丛林斑疹伤寒的接种的思想和实践。(参阅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年,第101-105页;刘锡琎:《中国古代的免疫思想和人痘苗的发展》,《微生物学报》,1978年第1期,第3页)不过这两种所谓的接种法可能因为实际效果不彰,在此后似乎并未取得什么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影响也微乎其微。

[2]参阅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13-116页。不过在医史学界仍有不少著作相信种痘11世纪就已出现的,比如马伯英说:“看来11世纪前后四川及河南一带已有种人痘法实行,比较可信。”不过其所根据的只是范已经注意到的两则清代的文献,殊难有说服力。(《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10-811页)

[3]以下内容非特殊注明者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06-153页,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陶稀圣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国史释论——陶稀圣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食货出版社,1987年)第240-246、249-252页,廖育群《岐黄医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25-233页,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第809-827页,杜家骥《清代天花病之流行、防治及其对皇族人口的影响》(李中清、郭松义编《清代清代皇族的人口行为与社会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55-157页,杨家茂:《牛痘初传我国史略及其意义》,刘锡琎《中国古代的免疫思想和人痘苗的发展》第4-7页。

[4]吴谦等:《医宗金鉴》卷60《幼科种痘要旨·种痘要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年,第3分册,总第1543-1544页。

[5]朱奕梁:《种痘心法·审时熟苗》,转引自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21页。

[6]转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29页。

[7]参阅麦克尼尔著《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杨玉龄译,天下远见出版公司,1998年)第289-291、293-297页。

[8]根据朱奕梁《种痘心法》的记载,至少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痘种法已发展成所谓的“湖州派”和“松江派”(参阅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15-122页,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第242页,杜家骥《清代天花炳之流行、防治及其对皇族人口的影响》第157页),这显然表明,种痘术的中心已移至江南。

[9]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13-114页。

[10]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第241页。

[11]同治《湖州府志》卷80《人物传·艺术》,“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以下简称“丛书·华中”),第37种,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1974·1983年,第5册,第1547页。

[12]范认为胡璞明亡时应为三十岁左右,到雍正初已是一百四五十岁的人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14页)人活到如此高龄,纵是有些可疑。不过,范似乎有些误会了,胡1644年是三十岁左右,雍正初(1723——),最多也不过一百一十余岁。而且,胡是明的诸生,诸生的年龄一二十岁者大有人在,若其入学较早,那雍正初就是百余岁,就不奇怪了。

[13]最早记载北宋峨嵋神医为王素种痘之事的《痘疹定论》(朱纯嘏著)首刊于康熙五十二年。

[14]梁其姿在前揭文中提到了桐乡李乐在万历年间完成的《见闻杂记》中两则有关嘉兴和松江“中痘”的故事,她认为当时患天花一般称“出痘”、“患痘”或“痘”,从不用“中痘”,故所谓“中痘”,可能是指“种痘”。(第244页)然从文义上看,李乐所说的“中痘”似更象是出痘而非种痘。大概正是如此,梁比较谨慎地说是“可能”。因此,要证明明末江南就已出现种痘术,还有待进一步的证据。

[15]方象瑛:《健松斋集》卷16,“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以下简称四库存目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241册,第259页。

[16]黄百家:《学箕初稿》卷2《天花仁术序》,四库存目集部,第257册,第784页。

[17]洪若皋:《南沙文集》卷7,四库存目集部,第225册,第350-351页。

[18]黄百家:《学箕初稿》卷2《天花仁术序》,四库存目集部,第257册,第784页。

[19]张璐:《张氏医通》卷12《附种痘说》,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年,第697页。

[20]转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30页后附图。

[21]参阅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第823页。

[22]詹元相:《畏斋日记》,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27页。

[23]余治:《得一录》卷2,光绪十三年四川臬署重刊本,第67a页。

[24]余治:《得一录》卷2,第55b页。

[25]当时的部分人士反对牛痘的情况,参阅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43-145页,廖育群《岐黄医道》第241页。

[26]有关情况参阅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28-129页。

[27]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37页。

[28]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第250页。

[29]廖育群:《岐黄医道》,第229页。

[30]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第250页。

[31]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1,道光丙午(二十六年)刊本,第7b-8a页。

[32]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8《人物》,“丛书·华中”,第14种,第3册,第992页。

[33]《靖江卫生志》编纂委员会:《靖江卫生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页。

[34]民国《太仓州志》附录《自治》,“丛书·华中”,第176种,第2册,第641页。

[35]光绪《娄县续志》卷2《建置·义局》,“丛书·华中”,第138种,第1册,第84页。

[36]光绪《续纂江宁府志》卷14《人物》义举附,“丛书·华中”,第1种,第1册,第301页。

[37]光绪《江浦埤乘》卷6《建置下》,“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专辑”(以下简称“集成·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册,第82页。

[38]民国《光宣宜荆续志》卷6《善举·善堂》,“丛书·华中”,第23种,第1册,第209-210页。

[39]民国《海宁州志稿》卷6《恤政》,“丛书·华中”,第562种,第1册,第758页。

[40]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35《建置志·义产》,“丛书·华中”,第201种,第八册,第2536页。

[41]民国《余姚六仓志》卷16《义举》,“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以下简称乡镇志专辑),上海书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5册,第297页;光绪《余姚县志》卷13《义举》,“丛书·华中”,第500种,第1册,第255页。

[42]民国《镇海县志》卷27《人物传》,“丛书·华中”,第478种,第6册,第1874页。

[43]民国《乌青镇志》卷23《任恤》,乡镇志专辑,第23册,第614页。

[44]光绪《溧阳县续志》卷4《食货志·养育》,“丛书·华中”,第471种,第54页。

[45]光绪《奉化县志》卷3《建置志·善举》,“丛书·华中”,第204种,第1册,第202页。

[46]民国《青浦县续志》卷18《人物·艺术》,“丛书·华中”,第167种,第3册,第619页。

[47]民国《上海县续志》卷2,上海府县志专辑,第1册,第236页。

[48]光绪《余姚县志》卷13《义举》,第1册,第255页。

[49]郑光祖:《一斑录杂述七》,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道光二十五年刊本,第5a-5b页。

[50]葛元煦:《沪游杂记》卷1,葛元煦等著《沪游杂记·凇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点校本,第11页。

[51]周作人:《知堂回想录·老人转世》,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3页。

[52]关于比较成熟的人痘种法,郑望颐在《临证指南医案》的附论中有甚为详悉的描述,可参看。(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卷10《痘》,刘更生主编《医案医论医话名著集成》,华夏出版社,1997年,第285-286页)

[53]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4,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点校本,第264-265页。

[54]参阅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43-145页。

[55]参阅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第249-252页。

[56]王德森:《市隐庐医学杂著·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曹炳章校刊《中国医学大成》本(以下简称医学大成本),中国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年点校本,第9册,第714页。

[57]马伯英:《以史为镜,可明兴替——19世纪末20世纪初抗天花预防接种的回顾调查》,《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年第1期,转引自氏著《中国医学文化史》,第826页。

[58]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35《建置志·义产》,第8册,第2536页;光绪《余姚县志》卷13《义举》,第1册,第255页。

[59]光绪《溧阳县续志》卷4《食货志·养育》,第54页。

[60]参阅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45-147页。

[61]光绪《续句容县志》卷8上《人物·官迹》,江苏府县志专辑,第35册,第154页。

[62]郑光祖:《一斑录杂述七》,第5b页。

[63]金东:《条陈大府通行牛痘章程》,盛康编《清代经世文续編》卷32《戶政四养民》。

[64]民国《光宣宜荆续志》卷6《善举·善堂》,第1册,第209-210页。

[65]民国《乌青镇志》卷23《任恤》,乡镇志专辑,第23册,第614页。

[66]光绪《娄县续志》卷2《建置·义局》,第1册,第84页。

[67]光绪《溧阳县续志》卷4《食货志·养育》,第54页。

[68]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1《救助》,“丛书·华中”,第172种,第2册,第621页。

[69]民国《海宁州志稿》卷6《恤政》,第1册,第758页。

[70]民国《余姚六仓志》卷16《义举》,乡镇志专辑,第25册,第297页。

[71]社会力量的慈善行为有着实现自身修齐治平抱负、维护地方社会治安和自身利益尽可能地少受侵害以及扩大自身在地方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参阅拙稿《清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第68页)官员的行为自然有乡贤不曾有的追求政绩的目的,但乡贤同样可能有扩展自己在地方社会的影响的私心,另外在实现理想和抱负方面,两者的区别大概只在于“康济天下”和“为善一乡”而已。

[72]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8《人物》,第3册,第937页。

[73]平泽元恺:《琼浦纪行》,转引自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29页。范著并未言及说此话者为汪鹏,此据王振忠说法。参阅氏著《徽州文书所见种痘及相关习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社会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第434页。王在该文称该材料转引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实际上马著很可能也是转引自范著。

[74]据张仲礼的研究,19世纪初,包括生监在内所有绅士在全部人口的比例江浙两省分别为1.3和1.4%。(氏著《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李荣昌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12页)

[75]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30页后附图。

[76]张琰:《种痘新书》卷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乾隆六年刊本,第1012册,第117页。

[77]彭翊:《无近名斋文钞二编》卷下,光绪十年重刊本(道光二十七年首刊),第28b页。

[78]邱熹:《引痘略·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丁亥刊本,第1012册,第403页。

[79]金东:《条陈大府通行牛痘章程》,盛康编《清代经世文续編》卷32《戶政四养民》。

[80]比如,萧山的王端履指出:“端履见近日痘医吝惜养苗之费,不复传种,及至种痘之时,多辗转购买,贻害无穷。又有黠者以水痘充数,亦能灌浆结靥,诓人酬谢。其父母方以儿痘已出,可保无虞,不知一遇天灾,仍罹劫数,仍心害理,莫此为甚。”(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1,第7b页)

[81]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卷10《痘》附论,刘更生主编《医案医论医话名著集成》,第285页。

[82]王士雄著、陆士谔辑《王孟英医案》卷1《痘疫》,达美君等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第127-128页。

[83]王士雄:《归砚录》卷4,刘更生主编《医案医论医话名著集成》,第677页。

[84]洪亮吉:《更生斋文甲集》卷3,第17a-17b页,《洪北江全集》,光绪三年重刊本。

[85]王士雄著、陆士谔辑《王孟英医案》卷1《痘疫》,达美君等校注,第128页。

[86]参阅冯尔康师《幕宾许思湄年谱——据〈秋水轩尺牍〉制作》,(韩国)《东洋学研究》第4辑(1998年6月),第310页。

[87]许思湄:《与陈笠山》,房日晰校点《白话注释秋水轩尺牍》,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402页。

[88]王士雄著、陆士谔辑《王孟英医案》卷1,达美君等校注,第125页。

[89]参阅拙稿《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51页。

[90]民国《定海县志·方俗志二·风俗》,“丛书·华中”,第75种,第2册,第585页。

[91]马伯英:《以史为镜,可明兴替——19世纪末20世纪初抗天花预防接种的回顾调查》,《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年第1期,转引自氏著《中国医学文化史》第816-817页。

[92]周作人:《知堂回想录·老人转世》,第3-4页。

[93]比如马伯英说:“中国人口何以在清代剧增,目前也没有可靠的答案。个人意见是与人痘接种术推广有较大关系。”(氏著《中国医学文化史》,第566页)虽然他没有明说,但从其措辞上可以看出他实际上认为人痘接种术的推广是清代人口剧增的主因之一。

[94]参阅李伯重《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低速增长及其原因》(《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第11-14页。

[95]据姜涛的研究,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人口中比重大约为三分之一(氏著《人口与历史——中国传统人口结构研究》,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5-256页),据此大致估算5岁以下小孩约为10%。

[96]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卷10《痘》附论,刘更生主编《医案医论医话名著集成》,第285页。

[97]邱熹:《引痘略·序》,第1012册,第403页。

[98]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第239页。

[99]据人口年均增长率公式计算。

第7篇

一、学年概况

2015年是非常充实的一年,结合幼儿园新一轮的三年发展规划,我园以学习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主线,树立了“真彩、合彩、出彩”的办园理念,贯彻群而不同力行至善的办园目标,凸显传承影视文化-润泽生命亮色的办园特色,以省二级幼儿园评估标准为具体行动导向,创造了净化、美化、儿童化的教育环境,营造了健康、团结、活力的校园氛围,树立了敬业、爱岗、创造、奉献的优良教风,保教结合,以规范园务管理促进幼儿和谐的发展。

现开设大、中、小、托班共11个班级,328名幼儿。全园教职工43人,其中园长1名,书记1名,业务园长1名,后勤园长1名,专任教师22名,保育员7名,保健医生2名,其他人员9名。专任教师持证率100%、学前教育专业合格率达95.5%、大专以上学历教师的合格率为90.9%。

近年来,在政府高度重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下,幼儿园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素质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先后通过 “宁波市示范学校食堂”、“县家长示范学校”、“县工会先进集体”、“宁波市4A级平安校园”等荣誉,每年指导幼儿七巧板活动均获县、市团体一等奖,两项课题均获得了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0余名教师在论文写作、各项比赛均获得好成绩,幼儿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三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1.美化校园环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幼儿对环境审美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整洁,二要绚丽多彩。为此,我们始终遵循“环境育人”的实施原则,重视隐形环境的影响,以孩子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注重环境创设的序、美、趣、意,让环境成为课程的展示窗口。经过精心规划,幼儿园保持原有的干净整洁,创设了游戏场、种植园,门口草坪以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经典造型及各种卡通动物等摆放,结合城堡设计,充满童趣。二楼醒目的米奇造型配上孩子们天真的卡通设计,更吸引孩子们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在细节上洗手台的兔子一家、棒棒糖转盘、伞蘑菇等精雕细琢、美观和谐。

在班级环境布置上,我园很多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较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内容比较简单、零散、色彩搭配混乱,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通过整体规划,由园长、业务园长进行跟班调研,对各班级环境创设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做一一调整与分析,将园内各楼层及班级主色调进行统一,确定了黄绿蓝为主色调环境创设。并购置了户外材料蓬、班级储藏柜、厕所吊柜、清洁用品隔板等,有效解决了班级内空间狭窄、设施设备缺乏、活动场所缺失等困难,将原本易丢放、无处放、乱堆放的物品有效的进行了整理,使幼儿一进入园内就置身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怡怀愉性,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2.“绿化”分层管理

针对新手管理,更多融入了情感管理和自主管理等人性化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如形成健全的管理网络,每两周一次的“班子例会”,行政团队团结一致,每次会议细化园务工作,对所有工作的贯彻、落实、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控和完善,力促即时性问题的及时解决,使问题不发酵不变质;每月一次的“分线例会”,达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力促新手上路有支撑,为幼儿园下阶段发展作好充分规划设想;每月一次的“职工例会”,梳理经验和亮点,反思不足与困惑,群策群力,为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通过园务会认真研讨,并立足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修订了各级各类规章制度,把全园的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准则编制成册,使教职工时时、处处、事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实行教职工每月考核制度、每日考勤制度,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对全园各部门工作人员从多方面进行量化考评,并通过自评、他评、考评等多种形式结合按考评成绩发放奖金,充分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原则,使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全园各项工作协调运转。

在建立科学、规范、精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根据幼儿园师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充实中层干部,落实环境组、活动组、安全组、宣传组等各项目组组长,发挥好园内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各项目组的分工明确职责,给她们提供广阔的舞台,以点带面,凝聚组团力量,引领全园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3.感化师德师风

我园一直以来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扎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首先,利用每月一次的教职工大会上的政治学习,让教师们了解最新县内外的教育政策、教改动向,并通过读案例、学文件的形式时时提醒教师要谨记师德规范;其次,组织学习教师礼仪,就教师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进行规范,树立教师形象。再是,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感人事迹”交流活动、“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四有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活动、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承诺书签订、爱心募捐、环境整治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园集体的凝聚力,发扬团结奉献的优良园风。

三、“三关”引领,助力教育教学研修

1.关注保教细节   优化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规范实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思想,我们从各项工作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细化与规范。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中、大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对照细则,重申自身的工作要求及教育行为。其次,通过观看优秀教育活动录像、跟班蹲点观摩、教研交流反思,从晨间接待、晨间活动、早操、生活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各环节进行了有效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更规范保教人员细节操作。最后,增添了幼儿小茶壶、点心夹、茶杯架、小书袋等,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服务的机会,提高一日活动保教质量。

2.关注教师需求   促进专业成长

首先,针对我园都是新教师现象,推出 “按需培训”。通过问卷收集,了解教师期望得到的培训内容,然后根据信息安排外出培训;投放专业书籍、杂志,开展每月一读活动,让老师们随时随地都能触及书籍,为教师支招解围。针对教师写作难、一日常规抓不牢等问题,邀请专家来园讲座、集团园参与互动,利用QQ群、微信群等聊天工具创建即时交流平台,有效解决了集体教研时间有限、教师参与率低等问题,帮助教师通过学习改变理念,在专家的引领下运用有效策略解决日常教育教学问题。其次,定期由业务园长组织教师进行常规听课,促使教师对课堂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提升,使公开课教学常态化。并优化集中培训内容,并开展专题教研,围绕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或围绕某一教学领域进行实践探究,保障了每一次研讨活动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最后,采用分层培训、技能跟进的方式。按照教师梯队培养需要,开展“一课三研”活动,实习生汇报课、新教师半日活动研讨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开展自制教玩具制作、区角环境创设、主题墙创设等系统性的专业技能培训。

3.关注课题引领   绽放童真童彩

统筹实施----让项目深入人心

以幼儿园特色化建设为契机,发放以田园文化与影视文化为创建的调查统计表,召开全园创建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动员教职工、幼儿、家长积极参与,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人人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幼儿园根据新制定的三年发展项目,创建以园长领导工作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指导全园的创建工作,把分阶段工作纳入到园务管理中,比如大到各附属用房的重新定位与布置,小到洗手台的设计,都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各线分解落实。

多方助力---让项目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开阔、丰富教师对于课程建设经验,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首先,园本教研拟定了以影视文化为专题的研究内容,多渠道了解影视城的环境创建,并作记录调查,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学期通过交流研讨、反思调整等连环式教研,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其次,借助于专家的力量,深入交流、反思,探讨关于影视文化背景下的环境创设理念。如邀请影视城设计部人员来我园进行实地勘察,就我园场地设计做相关指导,就影视环境创设通过网络随时进行反馈、跟进。再次,多次组织教师去实地观摩、学习,并不定期根据我园创设进程进行辅导交流。有了专家的点拨、集团园的帮扶,我们的环境创设不断得以完善。

环境育人---- 让课程鲜活亮相

首先在大环境创设上重渲染:整个大环境创设以局部为切入口,我们力求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教育目标物化到环境的角角落落,尽力体现“净化、美化、儿童化”的要求。其次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亲融合:结合优秀童话作品,每个班级以特定童话打造班级环境,更将班级常规区域名称与童话相结合,让孩子玩在区域,爱上童话。再次在长廊环境创设上促互动:一楼走廊以介绍优秀童话作品为主,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了解童话,在借阅中喜欢童话。二楼走廊以张贴童话棋为主,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玩转童话。三楼以影视城互动作品为主,孩子在涂涂、画画中更加了解本地影视城的发展经历,了解童话的发展。最后在特色区域环境创设上助体验:各特色区域中以看童话-说童话-做童话-画童话-演童话流线式穿插,所有的孩子在各个游戏体验场馆真实、自主开展游戏,尽情玩转童话。

附特色区域活动表:

游戏区

主题

重点

环境

流程

羊羊电影院

看电影

欣赏优秀影视作品

创设耳濡目染的影视学景

今日影视播报-购票-验票-入座-观看-评选影视人物

黑猫警长智慧社

说电影

能利用各种手偶、头饰、图片等大胆交流影视对白,巩固对影视作品的印象

张贴丰富多彩的影视素材

学习分工-明确角色-还原创编-对话演绎

米奇妙妙屋

做电影

能参与制作影视道具

提供丰富便利的创作环境

挑选道具-设计制作

蜡笔小新七彩廊

画电影

体验涂画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作品的乐趣

布置童话背景及涂鸦墙

选素材-涂画或直接涂画

哆啦A梦魔幻坊

演电影

乐意走向舞台,表演影视作品

打造星光闪耀的场景布置

角色分工-化妆-选服饰-表演

四、“三细”管理,搭建基础保障平台

1.细化后勤队伍管理

后勤管理是幼儿园发展的保障,为做到保教合一,首先在人员配备上进行了调整,招聘了专职的卫生保健医护人员,从原先一位兼职保健员提高到两位专职保健员,招聘了年轻的保育员,托班从原来的2教半保提高到2教一保。其次,在制度管理的基础更分线、分工加强了业务培训。如定期召开后勤例会,落实各项工作及反馈;进行岗位练兵活动,针对保育员一日生活流程的操作、如何与教师有效配合、幼儿一日护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加强跟岗学习,由后勤副园长带头跟班调研,规范了各岗位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保教合一新局面。

2.细化包干实效管理

所有后勤人员进行包干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保健人员重点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落实幼儿膳食的品种安排营养配比,做好肥胖儿、体弱儿等的个案建立与矫治工作,接受家长督查,确保幼儿在园健康。通过卫生宣教,幼儿来园带药率明显下降、家长对每日公示的幼儿食谱满意率高、肥胖儿控制良好。保育员实行班级包干及环境包干,要求物品归类存放、毛巾色标管理、环境整洁卫生。食堂人员重点做好食品配送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调整,确保幼儿食品安全。财务人员实行节能管理,严格实行幼儿园财产登记、领取制度,规范所有货物进出库。

3.细化责任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我园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制订了安全手册,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建立校园警务室,门卫放置全套防暴物品、应急物资,一键式报警按钮,做到全园监控无盲点。特别针于我园处于交通要道,安全隐患难处理问题,多次走访各部门进行协调,清理里居民前两边遮挡视线的大树、增设了警示标示、标明限速、减速带,缓解了我园交通安全隐患。在做好常规工作下更注重安全教育。每次教师例会上都会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安全案例分析,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并通过一系列演练让全体师生通过实际演练,进一步了解遇到紧急危险时应该怎样沉着应变和逃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技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增强了师幼的安全防范意识。经过全园教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与落实,我园获4A“平安校园”称号。

五、“三邀”互动,架起共育桥梁

1.邀请家长参与校园管理

每学期全园家长会,由园长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理念、课题特色,让更多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宣传幼儿园。我园的第一套园服制定由家委会参与讨论设计,并货比两家,制作而成。成立家长护卫队,每周五上下学时段,轮流值日执勤确保幼儿安全入园、离园关,并与交警部门协商将一位协警爷爷基本安排于我园执勤工作,使家长们真正走进幼儿园、感受集体、参与管理。

2.邀请家长共育亲子互动

每学期邀请各类专家来园讲座,向农村家长及祖辈们们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传授科学的育儿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开展新生亲子游园活动、中秋团圆共享活动、家长开放日、重阳老少同乐系列活动、迎新大手牵小手活动、冬季运动会、非遗风筝放飞等幼儿活动,让家长真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参与幼儿的活动,积极推送我们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逐渐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新型的家园关系。

3.邀请家长体验助教游戏

根据三年发展项目需求,建立家长信息资源库,组建“家长社团”,邀请有特长的家长不定期来园助教,在“米奇妙妙屋”妈妈们各显其能,打样、缝纫、刺绣等活灵活现;在哆啦A梦魔幻坊更有在影视城定期当群众演员的爷爷带着孩子们解说表演;在蜡笔小新七彩廊内更有家长带着孩子们尽情挥洒。“家长社团”的助教活动给家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家长的育儿观念得到改变,家园合作更趋利落、更富成效、更有特色。

五、存在不足及反思

学年度已接近尾声,在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足:

1. 年轻的管理人员,给幼儿园管理带来了挑战,“管理团队”如何以创新为基点,以人性化管理为目标,实现岗位创新, 形成更为系统的管理体制还须进一步思考。

2.地理位置偏远,教师资源紧缺、流动性大,园内大部分教师是二级和未定级年轻教师,在工作管理、师资结构分配、骨干教师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8篇

医学研究证实,孤独者下丘脑活动增强,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血压、心跳和情绪,降低机体免疫力,使人多病体衰。然而,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有多少老人正在孤独着?很有可能,您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那么,来听听心理医师的忠告吧,或许对改善您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会有意义。

案例1

讲述:李知秋(化名),男,69岁,退休教授。

从学院退休后,我马上又被返聘了回去。说句实话,我还真没觉得自己老。所以当时我表态,只要身体允许、学院需要,我会一直工作下去。

返聘后,院领导安排我带着几位新来的年轻同事一起搞课题研究。可在工作中我发现,这些年轻人和我们这辈人真不一样,做事欠考虑、不严谨,也没有钻研精神,个性还张扬得很,总想着一步登天做大事。我实在看不惯这些年轻人!于是,只工作了3个月,我便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出了解聘。

我的大半辈子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突然停歇了下来,还真有些不知所措。我这个人又喜静不喜动,老伴儿想让我和她一起跳跳舞,我不感兴趣;想让我和她一起买买菜、做做家务,我也不感兴趣。看看电视吧,什么“超女好男”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综艺节目,就更不感兴趣了。因此,我整天呆在书房里,翻翻书,想想过去,感觉自己的人生正在慢慢地终结,内心很失落。

前些日子,女儿送给我一台电脑,想让我用它上网,顺便整理整理以前的学术论文。可是,我不喜欢用电脑,因为打字太慢,没有手写快捷顺畅。现在,这台电脑唯一的用处就是玩“空当接龙”游戏。有时我一玩儿就是大半天,并不是因为入了迷,而是为了消磨时间。

专家点评:要学会享受退休

青壮年时期一心扑在工作上,甚至业余时间都用于钻研业务,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中颇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当年,这是很受赞许的。但是,由于多年来他们已形成了对工作的依赖,就像本例中的这位老先生,如今一旦闲下来便感到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除了自己的业务,其他一无所好,也一无所长。

像这样的老年人,尽管当年的确是单位的栋梁、业务的骨干,但面对今日却不知如何打发时光。两相对照,更是无限怅惘。长此以往,身心健康将大受影响。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只有尽快地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避免因退休带来的失落和孤独。其实,退休后可做的事情很多,今天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多种多样的文艺、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中总能找到适于自己发展的项目。人的潜能是无可估量的,也许自己在某方面的才华多年来被深深地埋没了,一旦被发掘,培养出新的兴趣,可能会作出另一番成就呢!开发兴趣不同于课题研究,也没有必要设计得井井有条,不妨先来一个“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精神自然也就有了寄托,那种无所亭亭、百无聊赖的感觉也就丢到爪哇国去了。

这一事例也提醒了正在工作岗位上奋斗的中青年人,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既为了充实丰富自己的现实生活,也为了避免年老后失落和寂寞。

案例2

讲述:朱琴(化名),女,60岁,退休职工。

两年前,儿子结婚时,我和老伴儿软磨硬劝,才说服了他和儿媳与我们住在了一起。要知道,我们老两口就这么个独生子,所以,当时觉得住在一起,既能相互照顾,又不至于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孤独。

可这两年来,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都是我们老两口在照顾他们小两口不说,也没有得到想要的那份热闹生活,反而闹心的事不少。比如,每个星期天,儿子把早餐端到床上,侍候儿媳吃好后,让她继续睡觉。我气得嘟囔两句,儿子还为儿媳开脱:“妈,她平时工作累,星期天就让她多睡会儿!”瞧瞧,一个大男人这样侍候老婆,还有理?又比如,隔个十天半月,儿媳总要买束鲜花回来,摆在他们的房间里。又不逢年过节,总买花干什么?这不是白糟蹋钱嘛!儿媳却说:“妈,鲜花美化家里的环境,还能让人心情愉快。”嗯,她是愉快了,可我心疼了。

老伴儿总是劝我忍着点,我就尽量忍着。可是,他们小两口从不陪我说说话儿,这让我实在忍受不了。两人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吃了饭,把饭碗一推,就躲进了自己的房间。有时候,好不容易逮到机会,想和儿子和儿媳聊聊天儿,可还没等我说完呢,就被儿子不耐烦地打断:“妈,这都讲了几百遍了,还讲啊,真唠叨!”说完,就拉着儿媳离开了,留下我们老两口四目相对,直叹气。

专家点评:用理解填平代沟

在这一例中,老两口是一家,儿子、儿媳又是一家。虽然大家住在一起,但老两口依然感觉孤独,这实际是两家人之间与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了。老一代人数十年的生活习惯,早已形成自己的生活规律和方式,可儿子、儿媳也有自己与时俱进的生活价值观。谁对谁错?如果非要较真的话,也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年轻人不尊重老年人,老年人不理解年轻人。或者干脆说这是代沟惹的祸。

代沟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总是随着新一代的成长而存在。而要解决代沟问题也只有一个永恒的方法――理解和沟通。因此,作为老人应先从理解做起。老年人要充分认识到,时代不同了,老年人不能再用当年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年轻人:孩子长大了,要允许小两口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要允许他们营造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感情空间和生活空间。小两口的一些做法我们可能看不惯,例如,儿子把早饭端到床上给妻子吃,那正是他心疼媳妇的表现,是小两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恩爱的感情。那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有一方受了委屈,自然会向您倾诉的:如果没有,说明人家乐意这样,您又着的哪门子急?小两口刚建立家庭,缺乏生活经验,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传授一些生活经验,但不要强迫他们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更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不干预他们的生活。如果实在看不过去了,可以试着分开一段时间。有时,距离也产生美。总之,只要理解和沟通多一些,温暖的感觉就会多,孤独的感慨也就少一些了。

案例3

讲述:张国强(化名),男,78岁,离休干部。

我和老伴儿都是离休干部,离休金不少,日子过得很宽裕。两个儿子呢,事业也都小有成就。前些年,小儿子还移民去了美国。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别人都羡慕我们。孩子们有出息了,可是我们老两口却寂寞了。一年到头,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是冷冷清清的,就连呼吸到的空气也感觉冷清。

在美国的小儿子,几年都难见一面。老伴儿比我更想念他,有时躲在房间里偷偷抹眼泪。也不是孩子不孝顺,几年前,小儿

子曾动员我们老两口去美国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我们到了美国以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听不懂、看不懂,并且,儿子和儿媳都忙于各自的事业,很少能有时间陪我们。所以,在美国,连个和我们讲讲话的人都没有,我和老伴儿就像两个既聋又哑的睁眼瞎。虽说和儿子住在了一起,但感觉更孤独。因此,我和老伴儿在那儿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回国了。

大儿子虽然和我们住在同一座城市里,但因为工作忙,也不能常回家看看。以前,我和老伴儿有事没事总想给孩子打个电话。给小儿子打越洋电话,费用太昂贵,那就给大儿子打。可大儿子正在上班,忙着呢,一听没什么要紧事,三言两语就挂掉了。后来,我们也就不打了,怕影响孩子工作。现在,我和老伴儿最怕的是过节,因为好几年一家人都没有吃过一顿真正的团圆饭了。

专家点评:空巢老人须自强

这一例是典型的空巢家庭的生活缩影。空巢家庭是对孩子已经独立生活,家中只剩老人的形象比喻:昔日的小鸟如今已远走高飞,巢中只剩下老鸟苦度残年。于是空巢家庭的老人也就被称之为“空巢老人”。

儿女长大离家,自己也告别了繁忙的职业生涯,昔日的欢乐家庭,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感、失落感甚至怨气便油然而生:孤独惆怅,心情抑郁,抱怨儿女不够体贴自己。有不少老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适应这种空虚感,严重者以致患了老年抑郁症、然而,空巢现象不可避免,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长大成人,这种现象将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想改变空巢老人孤独状况,只能从老人自身做起,从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做起。

从认知角度来看,儿女长大成人离开原生家庭、自己年老退休,都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既然如此,就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有位心理学家曾这样比喻孩子的长大成人:一棵大树飘落下许多树籽,落在树根周围的树籽长出的幼苗,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所以长得弱小,经不起风雨。而飘向远方的树籽,却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同样的道理,有些老人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保障,总想把儿女拴在身边,实际上却束缚、限制了子女的发展。

因此,要消除依赖儿女的思想,更不要抱怨他们。作为成人,他们同当年的自己一样,有繁忙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忠孝很难两全:作为儿女,他们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就是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哪一个老人不愿意看到儿女的独立自强呢?这难道不是自己最大的骄傲吗?有的老人在情感上对儿女的依赖非常强,总是抱怨儿女不来看自己,这反而容易引起儿女的反感。换一个角度说,老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体谅子女的难处,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更能赢得儿女的尊重和感激。

所以,要想消除孤独感,就要正视现实,主动地在新生活中寻找新的乐趣。想通了以上的道理,就不要再把心思都放在儿女身上了――为他们忙碌大半辈子了,此时该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好好谋划一番了。现在退休老人自发组织的团体有很多,活动相当丰富。走进他们中间,经常和朋友一起串串门、聊聊天,倾诉一下内心的压抑与不快,是老年人放松身心的最佳良药。而在这一实例中,两位老人过于沉浸在想念儿女的思绪当中,把子女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以至于因此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甚至失去了自我,这是大可不必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此牵挂何时了?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乐趣,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天地,何苦把自己的晚年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案例4

讲述:王秀丽(化名),女,63岁,退休工程师。

老伴儿去世已经六七年了。前几年吧,我过得还算充实,白天带带孙女,晚上看看电视,一天忙忙碌碌的就过去了。可是,自从前年孙女上了寄宿学校,不用我照顾了,我的生活一下子就变了样:一天到晚,一个人守在三室一厅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翻报纸,再有就是坐在沙发上打盹儿。后来,为了排遣寂寞,我养了一只小狗,起名“伴伴”。每天傍晚,我都要带着伴伴出去溜达溜达,这是我一天当中最愉快的事。

有一次,我带着伴伴出去溜达时,认识了一位丧偶的退休教师陆先生,他因为寂寞,也养了只小狗。从此,我俩经常在一起遛狗,彼此有什么烦心事,也都愿意向对方倾诉。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决定结婚,相伴晚年生活。

不料,我的子女坚决反对。他们都觉得我吃穿不愁,何必还找个老伴儿?儿媳说“妈妈,您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再婚,会被别人耻笑‘老不正经’的,我们子女脸上也挂不住。”当时,我被气得血压往上窜,还住进了医院。出院后,为了彻底了断我的再婚念头,女儿还回家陪我住了一段时间。

经过这次风波之后,我的日子又恢复了以往的死寂。每天的遛狗活动,我也没兴致了。一天到晚,我就抱着伴伴和电视做伴儿,不管什么节目,电视机都开着,其实就是想让家里有个声响,甚至有时晚上睡着了,电视还开着。

专家点评:儿女莫阻黄昏恋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婚姻欲望主要由、亲子欲、伴欲组成。在中青年时期,、亲子欲这两个欲望比较突出,也大都得到了满足。而人到晚年,减退,子女也已成人,于是伴欲便逐渐上升为最主要的因素。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这个道理。当人到晚年,最怕孤独、最需要老伴的时候,却失去了生活的伴侣,单身老人面临的凄凉和孤独可想而知。因此,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一致主张丧偶老人再婚。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这既可以大大减轻丧偶带来的悲伤和孤独感,还可以使破碎的心灵得到补偿。老年人再婚不仅能在生活上互相照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新的寄托和慰藉。

然而,不少单身老人在寻求新的生活伴侣的时候,儿女的阻拦往往是他们再婚的最大障碍。儿女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担心遗产落入他人之手:不愿愧对已故的父(母):不想照顾护理后母(继父),更怕别人笑话丢了自己的脸面等等。但是仔细想想这些理由,实际上都是这些子女在为自己考虑。他们想到了自己的脸面,想到了财产的继承,想到了自己将来的负担……唯独没有替他们的父亲或母亲想一想:岁月剩余不多,却充满了孤独与凄凉,一个孤寡老人将如何度过?他们想来想去也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条:父母同自己一样,是一个需要有感情寄托的活生生的人,更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因此,在这里我们奉劝那些阻拦老人再婚的子女们:在人的一生当中,只有一个亲人是可以自己选择的,那就是自己的生活伴侣。因此,老人选择再婚是个人的绝对权利,他人无权干涉!能让在世的父(母)晚年幸福,应该是儿女以及已经过世的父(母)的共同心愿。在出言干涉之前,请你回想

一下自己当初选择伴侣受到他人干涉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想一想:如果儿女之爱能够保障老人的晚年幸福,老人为什么还会有再婚的念头?你真的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吗?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阻碍乃至断送老人的晚年幸福,孝心又何在?

案例5

讲述:郑浩(化名),男,70岁,退休医生。

我和老伴儿刚退休时,有过一小段很茫然的日子,那时候两个人整天待在家里,心里感觉没着没落的。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我们整天像木头人似的呆着,无所事事,早晚会待出病来。想明白了,这人的精神状态立马儿就不一样了。

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和老伴儿都学会了跳老年迪斯科。每天早晨和傍晚,我俩都要去附近的公园,和一些老年朋友跳跳舞、聊聊天。年轻时在宣传队里跳过舞的老伴儿,后来在老姐妹们的鼓动下,还参加了社区的秧歌队,每天都有活动,还经常出去参加比赛。我呢,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上了老年大学。

一年下来,我就喜欢上了网络世界,每天都要到网上看新闻、看帖、回帖,或到MSN里聊天,结识了一些情趣相投的老年网友。网络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能把心灵和空间的距离拉近。学了摄影以后,我还喜欢上了旅游。每年春秋两季,我都和老伴儿出游一次,用数码相机拍许多美景,回家以后通过电脑发给孩子们和网友们欣赏。

前年,我女儿一家移民去了新加坡。这不,因为有了电脑和网络,每个周末,我和老伴儿都能通过视频,和女儿一家人见个面,聊聊天。我觉得这样享受天伦之乐,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专家小结

第9篇

从事艺术行业的人与从事其它工作的人在一点上是相当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希望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找出能指导从事那一工作的规律来,从而能够更快地成为那个职业中的行家里手。比如学书法的人,会临摹颜、欧、柳、赵等不同的字体。他们甚至从描红模子开始练习。一个人最终能够建立自己的字体风格,那是以后的事情。如果连临帖的阶段也没有就想创造自己的字体,那是不可能的。又比如,唱戏也会分成梅派、马派或别的什么派,你先得“师承”一家,然后方有可能渐渐地建立自己的流派,鼓捣出点新鲜玩意儿来。前些天因为失眠,找出一本《唐五代词》来读,却发现,那时的人虽然个个想创新,写出点别人所没写过的东西,但他们却严守格律。最令我惊讶的是,所用的词汇都大体相同,有着很高的重复率。比如,词中抒发的十之八九都是离愁别恨、游子思乡之情。借以载情的经常就是西风落叶、雨打芭蕉或梧桐。而且一伤心就得上楼,隔着小窗或卷簾、画簾、绣簾什么的远眺,然后就开始了“断肠”过程……我原以为“断肠”是很高明的创造,可后来才发现,在同一本书中,隔个三五页就会有人“断肠”一回哩!细细想来,这也没什么可惊讶的,因为探求事物内部的规律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将事物成功的因素提炼成为规律,便形成了模式。

有人试图区分匠人和艺术家,他们认为,所谓匠人,就是只能按照已有模式复制产品的人;而艺术家却是在突破模式,是在创新的人。这样的说法大体上是不会有问题的,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艺术家和模式之间的关系。首先,他们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模式,之后才有可能突破模式,否则他们会自以为是突破了模式,其实却仍然在模式中转悠;再有就是,当他们创造出了全新的形式之后,那个新玩艺就会变成众人竞相摹仿和趋之若鹜的时髦,于是就形成了新的模式。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大家的头发都是黑色的时候将自己的头发染出一缕黄色是个性化的创造,但你如果去今天的韩国看看,大街上众多的女性不分老少地都染上一缕黄发,就不再是追求个性化,而是赶大众时髦了。由此可见,所谓匠人,应该理解作仅仅重复模式创作的人;而艺术家却是推进创作模式和创作出新模式的人。说来说去,一句话:创作离不开模式和对模式的研究。实际上艺术的发展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以新的模式代替就的模式的不间断的过程。

电影剧本创作是不是也应该在研究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呢?日本著名剧作家兼导演新藤兼人的说法很坦诚,他认为,一个剧作家首先要有好的“匠人气质”,他说:“要写出好的电影剧本,首先要有良好的匠人,必须发挥匠人磨炼出来的技巧。电影剧本的艺术性,可以说就在于技巧精湛的匠人想什么,选定什么样的主题。”他的观点,好象和很多鄙视模式的人相左,然而如果我们考证一下电影剧本创作的实际情况就会觉得他的看法真的是很中肯的。

电影剧作的传统模式

电影剧本创作是有模式的。我们知道,电影最初是向戏剧艺术学习叙事的。在电影成为艺术之前数千年,戏剧已经就有着很高明的叙事本领了,电影在脱离杂耍演化成为一门人们心目中认可的艺术种类的时候,首先就借助了戏剧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叙事经验。而这些经验其实就是模式。例如,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戏剧就逐渐形成了结构方面的模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的结构必须分为头、中、尾这样的三段式。后来人们感觉在一出戏里特别重要,应该强调,就出现了“启、承、转、合”的说法。是黑格尔总结出“冲突律”的结构思想的,他认为戏剧冲突是布局的依据,他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头、身、尾”的三段式说法:“合式的起点就应该在导致冲突的那一个情境里,这个冲突尽管还没有爆发,但是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必然要暴露出来。结尾则要等到冲突纠纷都已解决才能达到。落在头尾之间的中间部分则是不同的目的和相互冲突的人物之间的斗争。”其实,从那以后,直到今天,这已经成为包括电影在内的剧作艺术所普遍遵循的结构法则。例如,在著名的剧作理论家劳逊所撰《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一书中,即将以“冲突律”为核心的结构原则引入了电影剧作理论。在电影剧作的教学领域里有一本广泛流传的教材:悉德.菲尔德撰写的《电影剧本的写作基础》。其中在论述结构的部分依然将“冲突律”作为剧作家必须严格遵守的定律,他认为:一部影片的开端就是建置冲突;中段就是发展冲突并使冲突双方反复地较量;所谓就是冲突的总爆发是冲突的至高点,因此也就是冲突的决战时刻;至于结尾,无非是冲突过后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可以说,以这样的原则创作出来的电影剧本在今天仍然是电影结构类型的主流。这种被今天的人们称作“戏剧式结构”的原则依然是我们进行电影剧作教学的基础。如果不掌握这样的结构模式,人们就无法创作出《变脸》、《天地大冲撞》、《生死时速》、《离开雷锋的日子》、《三大战役》、《红河谷》……数不胜数的电影剧本来。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经常会轻视传统的东西,然而他们最终在走向社会之后便发现,传统的东西会成为看家的本事为他们谋一碗饭吃。

电影剧作情节的模式似乎比结构的模式复杂一些,但模式化的倾向却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早在18世纪末,西方的戏剧家就将剧作的情节归结为36种情节模式,这有名的36模式一直传诵到今天,它依然是人们研究剧作情节的工具。当然,今天的很多电影剧作已经超越出36模式之外,但36模式毕竟最大面积地涵盖了电影剧作的情节。人们确实追求着对传统情节模式的突破,例如那些被标榜作“新”的一次次电影运动都是以反叛模式为前提的。但是真正突破模式却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例如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主将的戈达尔,几乎终生都在干着反情节剧的事情,但直到最后他也不得不自叹未能逃出情节剧的圈子。他的作品《精疲力尽》和《疯狂的比埃罗》依然是36情节模式中的第5种“捕逃”,显然继承了警匪式的道路片。作为“新德国电影”主将的法斯宾德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更聪明一点,他非常痛快地说自己追求的是拍摄“德国式的情节剧电影”。他的代表作《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一开始就使用了一个被人们千百次使用过了的情节模式:“误以为丈夫已死而改嫁,其实未死之类。”这属于36情节模式的第18种。

电影艺术是比之戏剧更加商业化的形式。有人将好莱坞比喻作制作电影的工厂,人们在这里进行着电影的批量生产。为了观众口袋里的钱,电影制作者的天才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观众喜闻乐见的模式的研究上。一旦某种模式赢得了高票房,那种模式就会成为大量生产的样板。说来,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样式”的艺术,例如在戏剧中,你只知道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戏剧等等,却没有什么“西部戏剧”、“功夫戏剧”、“惊险戏剧”……然而,在电影艺术中,将作品分为“恐怖片”、“惊险片”、“言情片”却是天经地义的事。艺术家们可以鄙视模式化生产的电影,但是他们却无法回避模式化生产带来的奇迹。好莱坞用模式化生产的方式统治着世界电影市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另人目瞪口呆的票房神话!好莱坞最古老的叙事传统来自于戏剧的“情节剧”模式,那是一种被称作西方感伤戏剧的一个种类。剧中所讲的通常是一个弱女子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不幸,而造成这种不幸的就常常是门第观念的障碍。这种情节模式属于36种中的第28种“因为门第或地位不同而不能结为婚姻”。这样的模式创造出了一部部赚取观众眼泪的影片,不久前在全球创造出票房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便是这种模式的最新翻版。

模式与创新

人人想创新,但真正能够创新的人绝不是仅仅鄙视模式的人,而是尊重模式并研究模式的人。我在剧作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刚刚从中学校门踏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大多怀着强烈的标新立异之心,希望能搞出点惊世骇俗的东西来。他们言必称伯格曼、基耶斯罗夫斯基,写出一些哪怕是伯格曼或基耶斯罗夫斯基也无法看懂的剧本来。然而到了大学三年级,他们便会惊慌或抱怨起来,说是基础的东西都没学会,连基本叙事的技巧也没有。然而时不我待,他们常常就在恍惑之中走出了校门,面向了数亿人构成的观众……说来老师也有责任,比方说,当他们不屑一顾地说“那些东西太传统”的时候,我们如果逼问一句:“那你能说说传统的意义是什么吗?”是不是会给他们一个提醒?

事实上,我们如果踏实地研究,就会发现电影剧作观念的发展并不是对传统模式的彻底摧毁,而是对它不合乎时代要求和观众的新的审美习惯的那些部分的改革。就以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情节剧电影”的模式为例,它实际上也是随着时代而发生着变化的。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或刚刚终结时,尽管描写女人在婚姻爱情生活中历尽磨难的情节模式依然在《魂断兰桥》、《雁南飞》、《鸳梦重温》、《雨夜物语》、《一江春水向东流》、《白毛女》……一系列影片中重复着,但如果你再将阻碍两个人美好爱情的原因归结为门第观念显然就太不合时宜了。因为那时人们更加关心的是战争对人生的影响,所以在那些影片里,战争就代替了门第观念而成为制造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门第观念的影子就象没有变化完全的猴子留下了尾巴一样。

从结构模式上来看,情节剧电影太借重于巧合。千载难逢的偶然机缘几乎成为制造人物命运大起大伏的原因和形成冲突的契机。在《魂断兰桥》和《雁南飞》中,人为制造的误会决定了人物爱情的悲剧性命运;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旷世难寻的巧合使被遗弃在千里之外的妻子恰巧来到了丈夫的豪宅当女佣,并恰巧在丈夫的婚礼上认出了自己那负心汉;《鸳梦重温》更是将偶然的机缘作为情节突转的动力,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记忆的富家男子与一个歌女结婚(这里依然保留着门第观念的尾巴),但当他外出寻找工作的时候却意外地(这种意外在那时的影片里却常常是编剧滥用成癖的)被汽车撞倒,奇迹发生了——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并回到自己战前的家中当起了富翁,却把歌女忘记得一干二净!接下来便是歌女漫长的等待,等待他自己有一天能恢复记忆回到自己的身边来。终于那一天到来了,观众在大团圆的结局中被感动得泪如泉涌……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这时虽然把战争当作了间离情人的罪魁,但实际上影片对战争并没有多少批判,相反,故意制造出来的情节牵引着观众的心。现在,人们都会将法国“左岸派”电影人看作是对传统情节剧的反叛者。但如果你仔细解剖一下他们的剧作就会很容易看到那些故事与传统模式之间的亲近关系。例如玛格丽特.杜拉的《长别离》讲述的依然是一个与《鸳梦重温》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一个男人在二战中失去了记忆,一个女人努力启发他回忆过去。看来她的确是熟知那样的传统情节模式的,而且她利用了它来完成自己的创新。她摒弃了在那个男人身上制造偶然事件的情节剧方式,而是将注意力和笔墨都集中到表现女人的内心创伤上,利用平凡的动作和细节来展示她可怜的希望,甚至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有等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那男子依然没有恢复记忆。巧合没有了,人为地煽情没有了,大团圆的结局也没有了,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对战争更深刻的批判和对人物更深层次的内心的揭示。在她的另外一部名篇《广岛之恋》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传统情节模式清晰的影子:一个法国女孩在二战中爱上了一个德国士兵,女孩被家人关入地下室,德国士兵却被打死。这显然是36情节模式中的第29模式“爱恋一个仇敌”,即“被爱者为爱人的亲族所仇恨”这一款。苏联电影《第四十一》便是这样的情节,甚至在莎士比亚的《罗蜜欧与朱丽叶》时代这样的故事已经屡见不鲜了。杜拉在这里所做的无非是将情感冷漠化并将这个故事与广岛发生的恋情穿插起来,以此制造出一种跨故事和跨时代的理性思考氛围。我们很难设想,如果玛格丽特.?爬涣私獯车那榻谀J剑绾瓮瓿勺约旱拇葱隆?/P>

也许,我国电影的创新尝试更能证明创新者与情节剧电影的联系。在前的十七年中,我们的观众和电影创作者们并没有对情节剧中过于借重巧合的结构模式有什么反感,相反,人们常常会对失散多年的亲人意外相逢这种“认亲”模式感兴趣。例如《达吉和她的父亲》就是围绕着“认亲”展开情节的。甚至在《英雄儿女》这样表现战争的影片中依然会有个兄妹找到亲生父亲的情节。应该说,直到过去的八十年代初期,这样的观念依然左右着我们的电影创作,《小花》在“认亲”,《小街》在“认亲”,《樱》也在“认亲”,甚至在试图用纪实手法讲述的《女大学生宿舍》中,同宿舍的上下铺女生依然会突然发现对方竟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姊妹!《红色恋人》里,狗特务竟发现自己追捕的对象是自己的女儿!实际上,在此后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如果有所谓“第六代”的话)导演的追求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恰恰是对情节剧电影中不符合时代的部分特征的改革。例如在国产影片的创作中流行着一种情节模式:无论你歌颂的主角是医生、警察还是导弹专家,你都需要将他们放在一种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事业,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亲人或爱人所构成的个人生活。比如一位警察,他不仅常常顾及不了自己的个人安危,而且会顾不上亲人病危这样的重大事情。他无法满足老婆对生活的抱怨,甚至还要拒绝身边年轻女性的追求。而他如果是一位身在边疆的教师或医生,就一定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方面亲人希望他能调到大城市里生活,一方面他却无法离开自己的岗位。这便是36情节模式中的第20种“为了义务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渐渐地人们会感觉这样的情节模式太过说教,就希望能将人物牺牲自己个人生活的过程中设计的困境更加自然一点、感情表达更有分寸一点、最后也不要太明显的大团圆。例如:《沙鸥》写的是一个女子为了排球事业牺牲自己个人生活的故事,尽管她的男朋友之死依然有人为安排的痕迹,但比以前的影片要自然得多了,而且在沙鸥的情感处理方面也不再象情节剧电影那样声嘶力竭地煽情;张元的成名之作《妈妈》依然写了一个女人试图使她所爱的人(尽管这次是儿子)神智康复的故事,这几乎就是前边我们所提到过的杜拉的《长别离》情节的现代版,而且这依然是一个“牺牲”模式的变奏——这个母亲为作母亲的义务而牺牲了自己个人的生活。但显然他却表现得更加冷静。结局更加的冷酷——直到最终,那个母亲也没能使儿子的神智出现一点点可怜的奇迹。

电影剧作的新模式

当然,任何量变最终都有可能会带来质变。今天的影坛上肯定会有很多36种情节模式所框定不住的电影情节。例如你如果细细地查阅一下就会发现在36情节模式中没有《为戴丝小姐开车》这类影片的情节类型。也就是说,人们在创新,而且创造出了新的情节模式。

在50年代以前的战争岁月里,无论个体还是社会都处在生死攸关的激变之中。人们关心的焦点当然就是表现为你死我活的重大事件或一个人出生入死的命运。所以,那个时候真正是“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同样的“没有冲突便没有电影”。电影结构的“冲突律”模式首先是时代所赋予的。而那时的情节几乎都表现为两种突出的倾向:要么表现一个惊心动魄的、人命关天的外部事件,要么表现一个人物生生死死的坎坷道路。然而,当生活进入到50年代中期,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虽然进入了冷战时期,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社会内部都出现了相对的稳定。这时,即便西方国家,社会也在逐渐地向中产阶级社会过渡,大多数人达到温饱,失业问题不再象40年代中后期那样突出。然而新的社会矛盾却出现了,最突出的矛盾常常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人际关系的危机。物质文明常常会带来社会的异化和人类心灵的间离,尽管在繁华热闹的都市里人们依然感到难以派遣的孤独。虽然你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但真正的沟通却成为了普遍的社会障碍。人们近在咫尺,心灵却远隔天涯。二、个人心灵深处的危机。物质的满足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人是唯一一种会探求生存意义的动物。这种探求在没有衣食之忧的时代反而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只有这样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思考这样内省的问题。正因如此,电影剧作关注的生活焦点也就必然从社会外在的危机(比如战争和失业),转移到人类的内部危机中来,将镜头对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内心情感甚至不成形的潜意识。如果好莱坞在过去的岁月里编织过灰姑娘变成公主的梦,今天人们似乎更需要编织的是在任何不同的个体之间都最终能够突破障碍,结成亲密关系的梦。

于是,一种新的情节模式便应运而生了。首先,你得找来两个性格存在着差异的人物。这些差异有可能产生于如下原因:1、性别;2、种族;3、年龄;4、宗教;5、文化;6、国度;7、民族;8、生理;9、地位;10、爱好;11、气质……总之,你可以找来任何你想象得出来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会给人物与人物之间带来你死我活的冲突,相反,作者所关注的是他们如何一步步地突破这些隔膜和障碍达到真正动人的沟通和交流的。这类影片的情节线实际就是两个人物之间关系渐近的历史。例如《雨人》表现的是两兄弟间的关系发展变化线,他们不仅性格气质和价值观念有很大差异,就连生理上也差异很大(弟弟是个很机灵的人,而哥哥却是个病态的智障者);再如《为戴丝小姐开车》表现的是一个性情怪异的犹太阔老太太和她的性情温和的黑人司机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两人之间除了性情差异外,还存在着种族、地位方面的差异;捷克影片《给我一个爸》(KOLIYA)则选择了一老一少;日本影片《谈谈情,跳跳舞》则选择了一个呆板的中年男子和一个美丽的舞蹈教师……影片总是从这两个过去毫不相干的人由于偶然的机缘相遇开始的,他们的关系常常开始于相互的反感甚至对立,但影片不是通过激烈的外部事件来近一步强化和发展他们?涞某逋唬喾矗苁抢靡恍腥さ纳钕附谥鸾セ饬饺说母裟ぃ钪战侵涞墓叵瞪鞫说那酌芨星榛虬椤K裕车慕峁鼓J健俺逋宦伞痹谡饫锸チ俗饔茫蛭荨俺逋宦伞钡墓娑ǎ逋坏闹聘叩阌Ω梅⑸谟捌诮嵛驳牟糠帧H欢庵智榻谀J较碌某逋蝗闯37⑸谟捌目。缓蟪逋唤ソセ航猓钡阶詈缶寡莼汕浊椤榛蛴亚椋≌獠⒉灰馕蹲耪庵帜J嚼锩挥星榻诘母叱保歉叱辈辉偈浅逋唬乔楦械母叱薄?/P>

第10篇

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工作也告一段落了,作为幼儿园园长,为了总结经验,看到更多的不足,应该对工作进行总结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幼儿园园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5篇最新”,欢迎阅读与借鉴!

幼儿园园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1一、面对现实,明确幼儿园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幼儿园特色

今年年初,我园领导组织幼儿园的教职工,认真分析了我园面临着的各项困难:自聘18名人员解决教职工不足问题,却又因自聘人员跳槽造成教职工队伍不稳定;社会上传言幼儿园要变卖等。幼儿园何去何从?我园领导班子组织教职工就此展开讨论,并使教职工形成这样的共识:只要有二幼存在,我们就不能使送孩子来二幼就读的家长失望,不能使孩子在他们各项能力发展的学前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我们要让在二幼就读的孩子感到二幼带给他们的是幸福和成长的快乐。在教职工明确了幼儿园的发展思路后,大家都能积极地朝着打造幼儿园特色的目标努力开展工作。

(一)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共同获得发展

以学习教育年活动为契机,促进教职工素质的提高围绕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打造幼儿园特色开学初,我园就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和研究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使大家在对我园提出的“以‘创新’为主题,以‘语言’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的口号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教材的使用,开始了我园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我园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新教材的讨论和分析,并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们首先是把一学期的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并划分为几大主题,每选择一个主题,就根据各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绘制好一个网络图,网络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中的内容,也有一些内容是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提出,还有一些内容是由幼儿生成的。其次,教师们根据每个主题积极为幼儿创设与主题相应的教育环境。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如设置活动区,组织幼儿根据教育主题布置墙饰、布置教育教学活动展版,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信息、图片、文字资料、相关的材料等,使幼儿在这种富有教育价值及隐藏一定教育目标的的环境中,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再次,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主题教育时,教师们根据活动的需要及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家园之窗”、“家园联系手册”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对一些需要家长指导孩子完成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适时的给家长一些建议。如:(1)建议家长带孩子探讨、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引导孩子收集有关的材料、图片、文字资料,指导幼儿观看相关的影碟、电视节目,带幼儿到相应的场所参观、观察。(2)把孩子的认识、看法、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孩子交给老师。(3)鼓励孩子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图片、文字资料和自己获得的信息拿出来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分享。这样的家园共育,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积极开展幼儿跨班级的晨间体育活动,让幼儿自主到自己喜欢的地方、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器械参加锻炼。

为了激发小朋友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除了开放原有的滑梯、荡椅、秋千、转盘、攀登架、浪桥、蹦蹦床、半月摇、跷跷板、水车、拉力王等大中型玩具外,又制作了滑板车、平衡木、独脚椅、摇滚跷跷板等一批中、小型体育器械,并投放了球类、高跷、废旧轮胎、沙包等器械,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以及不同兴趣的小朋友开展活动的需要。晨间活动的改革,是我园教师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体现,它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幼儿的体格,也为幼儿与不同班级的小朋友进行交往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在开展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及跨班级的幼儿晨间体育活动以来,我园教师们都觉得,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既突显了“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又满足了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它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参与中,获得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各领域的更多经验,获得更好的发展。

3、抓好教师们的观念转变,促进教师们的良好成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我园本学期在教师的学习培训和提高方面做了几项工作:一是组织全体教师到湛江第四幼儿园、第二幼儿园、铁路幼儿园参观学习,使教师们开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二是发动教师查找符合本园实际学习需要的资料,并积极尝试组织教师们的业务学习,教师们在参与找学习资料和组织学习中,教育教学观念又进一步得到了更新。三是继续围绕新教材开展一课三研活动,教师们运用教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开展以上的活动,教师们的观念、能力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教师们不再一成不变的照搬照套教参书,在使用教参书时老师发现,有的设计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新纲要的精神。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什么沉、什么浮”的活动设计,其中教参书中有一个环节让幼儿了解“水的浮力是有限度的”,其设计是由老师往碗里一勺一勺加水,使铁碗沉下去。对这样的设计,老师觉得不能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便改成由幼儿自由地探究怎样使碗沉下去,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水的浮力是有限度的”的直接经验。

4、重视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使幼儿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我园一改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使幼儿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有更多游戏的机会、有更多快乐的时光,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幼儿园也初步显示出一定的特色。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既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又向社会宣传了幼儿园

一个学期来,我园开展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一次丰富多采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积极参与了教育局举行的主题教育观摩、一次大班毕业典礼。在活动的开展中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家长认可了:我们的孩子不错。确实,在全县的幼儿创意画比赛中,五个特等奖我们幼儿园就占了三个,还获得了四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而三等奖没有我们幼儿园的份。在开展好幼儿丰富多采的活动的同时,我们又积极同电视台记者联系,电视新闻播放了我们数次的精彩活动,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我们幼儿园。

随着我园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今年的家园联系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许多家长积极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教育中来,家长的教育观念也相应起了一些变化。

(三)切实做好后勤工作,确保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本学期,我园加强了对后勤工作的研究,要求各岗位的后勤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对一些工作进行反思、改革。财务人员能地根据幼儿园的计划,及时有效地做好财务工作和一些物品的准备,工作的自主性强;炊事人员开发了一些新食谱,探讨改变了一些食物的烹调程序、调味等;资料室管理也探讨了一些管理资料、物品的的方法、改革了一些表格;卫生、保健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安全工作基本上为教职工所重视。

二、几点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幼儿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转和应有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我园发展前进的坚强后盾。

2、家长支持使我们的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也有更好的发展。

3、领导明确办园思路,富有创新性的工作是打造幼儿园特色的前提。

没有领导班子的创新,就没有教职工的创新,就没有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没有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4、团结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有了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奉献,我们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有了全体教职工的合作,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们克服了幼儿园位置太偏的困难,使幼儿园保持了应有的发展和应有的规模。

幼儿园园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220__年6月我被##处聘任为向阳幼儿园副园长。20__年元月归属公共事业处,我被公共事业处聘任为整合后的向阳幼儿园副园长。20__年8月被公共事业处党委任命为五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副园长。这一年,在处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幼儿园硕果累累,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业务管理者,在分享这份喜悦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1、20__年3月被评为##处巾帼标兵;

20__年9月被评为___优秀教师。

2、负责指导设计教师教学活动《我爱奥运》、《各行各业》在处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获二、三等奖。

幼儿绘画作品《恐龙回来了》等4____幅作品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儿童“小画家”绘画比赛活动中分别获得金奖1____、银奖2____、铜奖3____名;

3、承担并负责的《学前双语师资培训研究》课题20__年6月在___双语课题研讨中进行经验交流。

课题的开展与组织工作受到了省教委领导的一致好评。4、成功策划、组织并举办了《走进社区手拉手文艺汇演》、《幼儿秋季运动会》、《大班幼儿走进社区尊老敬老活动》、《家园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家园同步迎新年联欢活动》、《珍爱生命、远离火灾幼儿大型消防演习活动》《庆六一大型广场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

二、具体做法: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按照《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一年来,组织举办了园教师《纲要》基本知识、幼儿双语、蒙氏数学、蒙氏阅读、电教片制作和新教材培训。成功举办了《蒙氏数学》《蒙氏阅读》家长培训班。在落实《纲要》中,我每月定时或不定时深入各分园及班级做好检查与指导工作一是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指导班级教师充分利用走廊墙面、幼儿活动室墙面,将教育内容以鲜艳色彩构图,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二是注重多方面教育内容和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坚持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园幼儿实际情况,我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教研活动一是要求教师将探索型主题活动与做中学紧密结合,通过一课三研,使教师注重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让教师学会运用尝试教学法、感知操作法、情景教学法、设疑表述法,来构建“玩中学、问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的活动模式,让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乐于表达;二是加强探索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发展记录研究。尽管事务多、工作杂,但我合理安排时间,深入一线,经常和教师们一起切磋商讨,给思路、出点子,使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实用、有效的操作材料,引领教师创设探索的主题活动课程环境,环境布置不断随孩子的学习内容的变换而变化,使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起能动的作用,在幼儿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展示幼儿研习活动的各项纪录、成果和美工的作品,使学习环境具有较强的可视性。三是重点抓保育员开展“科学育儿”专题研究,和保健医生分析研究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并将每周一定为由保育员组织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一日常规培养教育活动日。四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幼儿园知名度,为创幼儿园而努力。为向外界充分展示我园的办园理念和特色,将幼儿园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幼儿园的了解和理解,提高幼儿园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和分园业务园长及总园年级主任共同商量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密切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共创育儿的大环境扩大幼儿学习空间,尝试幼儿课外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如:组织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参观小学”和“参观井场”活动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油田的教育,结合安全周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火灾”大型消防安全演习活动,走进社区开展尊老敬度欢乐重阳节活动;成功举办庆六一文艺会演和走进社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广场大型师幼文艺演出活动、“家园迎新联欢活动”、“教育教学家园交流会”参观邮局;超市购物,种植饲养等,让幼儿走近科学,亲近自然,感知社会。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品质,使孩子更加活泼开朗、富有创新精神。达到了宣传形象、扩大影响的目的。

2、规范总园与分园的教育教学统一管理。

今年初,幼儿园整体移交公共事业处后,通过集中优势,整合资源,优化内部结构,我结合总园与分园的教育教学情况,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一是规范了教师的计划制定和主题活动环境、活动区创设以及备课本和各项资料的检查进行了统一规定与要求;二是成立了教育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即制定出统一检查考核标准组织分园业务园长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总园与分园的教育教学进行检查(听评课、主题活动环境、活动区创设、幼儿测评等)。三是统一培训共同提高;即在各园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由总园统一安排集体培训:(由油建分园承担电教片制作培训、请武汉艺童早期教育中心对教师进行蒙氏数学、蒙氏阅读培训;使每位教师能持证上岗。)做到统一常规管理,统一备课要求、统一一日活动作息要求、统一考核检查。针对各园实际,成立了以业务园长和教学骨干为主的中心教研组,纵向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中心教研组——园级教研组——年级教研组),重点针对各园存在的共性问题,拟定教研重点,每月各分园承担重点课题,充分发挥各园优势,定期开展园际交流。横向成立了以学科为主的教研组,重点针对各学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拟定教研重点,每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对各班主题环境、活动区创设、幼儿能力发展情况进行统一检查——评比——反馈。今年“六一”,向阳幼儿园在文化广场举行了“快乐的生活,舞动的节日”文艺汇演。我积极组织、大胆策划并和各分园园长、副园长一起共同商讨活动方案,统一协调,演出获得了成功,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四是抓教师素质。结合工作实际采取讨论式、团体式、互动式、体验式、观摩式、小组式、反思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开展“每周一文”、“每日一题”等自学活动,组织开展了“主题反思交流活动”、“环境创设评比”、“新课程论文评比”、“电教片制作培训”、“幼儿园英语培训”、“蒙氏数学培训”“蒙氏阅读培训”“教师优质课竞赛”“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竞赛”、“保育员技能竞赛”等培训竞赛活动,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不断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深入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促进了师幼共同发展。组织分园园长、教学主任结合一日教学活动中的难点组织制定教研计划;将园本课程和生成课程有机的结合并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组织并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并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寻找出较好的解决办法。

4、狠抓班级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

一是定制度。结合《纲要》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工作常规细则》,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保教职责,对常规管理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使教师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二是定目标。结合各年龄幼儿的特点,我确定了各年龄班常规教育重点,小班重点抓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中班抓游戏活动常规,大班抓学习习惯培养。三是定内容。将各年龄幼儿的常规目标分阶段细化,将每月班级常规考核内容下发到各园,各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常规进行培养,每月末召开分园业务园长、主任会议对各园班级常规管理进行经验交流与考核,并对各园常规工作进行考核公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在我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总园及各分园教育教学质量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教育教学效果更优化,在20__年学期末幼教科教育教学质量检查和教育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中,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均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牢固树立了向阳幼儿园品牌形象。

幼儿园园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3一年来,我园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__、__年工作要点》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努力领会并认真实施了幼儿教育的新要求、新理念。进一步加强了全园安全工作及管理工作,在全园教师的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下,在本园质量管理体系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与运行过程中,按计划开展并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管理工作

1、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相关的文件、要求,坚持依法办园,依法治教,认真落实区局各项工作要求、会议精神,坚持间周一集中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意识,结合师德师风精神,组织教师学习《八荣八耻》、《十不准》等内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高尚师德,构建和谐校园,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加强了幼儿一日三查工作的管理,班级的晨午检和一日各环节检查要填好检查卡做好记录,并由主管安全的副园长定期检查,把检查结果与各班教师的年终考评挂钩。

3、加强保教工作的全方位管理,严格执行区局的教学管理工作定期报告制度。

园长和主管保教的副园长、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听课二十余节,查教案,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一日常规工作进行跟踪督查。查班人员不只是检查教学活动,还注重察看班级常规、幼儿习惯的培养。要求教保人员做到有人检查无人检查一个样,教保人员必须把教育贯穿到一日生活之中,而不是为迎接检查而作秀。结合本园的实际工作,加强园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能力,更好地落实教育过程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使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4、全面实行量化考核。

近期我们又一次对《年度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建立激励机制和科学化管理。推行园务公开,对于重大问题,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充分发扬民主,政务、财务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二、安全工作

1、进一步加强、完善、落实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按相关部门的要求健全各项安全制度,规范了各项安全工作,开学初与各类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合同,进一步明确了安全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与完成。

2、严格执行幼儿黄蓝卡接送制度,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

3、加强对设施、场地、设备的检查与及时维修工作。

开学初,我们对全园各处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焊接了脱落的玩具护栏,并对厨房进行了加固,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与完成。

4、各班加强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全教育,各年龄班根据其年龄特点制定出恰当的安全教育内容,在每周工作计划中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有效的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增加了幼儿安全知识,使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5、多次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安全问题。

定期检查幼儿灶的食品采购和操作过程,严防食物中毒发生。汛期到来前,对园内的排水渠、教学楼的落水管进行了全面检查,保证汛期的排水畅通。

6、今年4月份我园中班卧室、活动室内发现了成群的白蚁活动,我们一方面向学校报告,一方面采取临时应急措施使用杀虫剂捕杀白蚁。

学校领导获悉后高度重视,现场勘察蚁情后,专题向区局领导汇报并请局领导现场调研。区局领导现场决定立即与白蚁防治专家联系,拟定防治方案。现在白蚁防治专家的以确定,暑期里彻底根治蚁害。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幼儿园组织教师重新学习《新纲要》,激励大家争做反思型、创新型的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求新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

四月份郑艳教师对全区进行了说课,她能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教育活动始终围绕幼儿的情感态度展开,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受到同行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2、从园内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就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开展了教研活动。

近期小班组就“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中班组就“如何构建和谐班级”,大班组就“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幼小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教育教学研讨,达到了以教研促教学的目的,通过教研活动较好的解决班级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家园共育作为扩展教育时空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

为此,我园近期的家长公开课,把家长请进课堂做教师,通过家长的亲身体验,让家长既体会了幼儿教师的艰辛,又充分利用了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办家教专栏,加强了家长育儿知识的宣传与交流,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4、重视园本课程研究:设立了以《中华经典导读》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且围绕这一主题设立了教育目标,进行各种活动。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我园教师在市、区级论文和案例评选中,获奖率达100%;

在区级讲故事比赛中,我园李乐延小朋友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舞蹈节目“好朋友”在城乡办学联盟庆“六一”文艺表演中,展示了我园的风采。

四、卫生保健工作

1、加强对各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对各班卫生、消毒工作合格卫生责任区坚持每周抽查和每月大检查相结合,要求地面无纸片、桌椅无污垢,室内通风良好,幼儿被褥干净整洁,一日两餐后的餐具消毒,要求每天处理当天的垃圾,不让垃圾在我园过夜等。我园一直坚持把检查结果与教师个人考评挂钩。

2、组织幼儿灶的管理人员和炊事员认真学习了《食品卫生法》,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操作,幼儿灶房的卫生天天检查,决不允许有卫生死角,确保食品的卫生清洁。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体检,并为相关人员办理了健康证。

3、近期对保育人员进行了岗位知识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幼儿卫生保健常识的培训,让大家掌握所需的幼儿卫生保健常识及处理紧急事故的正确方法。

4、进一步健全了保健室的各项制度和设施,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幼儿预防接种工作。

五、后勤工作:

始终把提高为一线服务的效率,努力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作为后勤服务工作的宗旨,较好的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计划开支,勤俭办园,严格制定并执行计划,完成全园物品的采购与供应,及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较好地进行了各处设施、设备的检修、报修、维修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效开展。

3、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做好设施、设备的购置与更换,确保工作所需。

购置了冰柜,按要求为各班添置了各类教具、玩具等。进一步改善了办园条件,为办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例如;改修了灶房的煤场,对园内的茶水锅炉进行维修。)

4、及时向上级汇报维修的实施方案,为暑假的工程动工做好准备。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并推进民主管理和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服务精神,针对工作中的不足,继续加强管理,提高每位教职员工的素质,提高办园水平,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在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走过激动,走过欣喜,这一学年对我来说依旧是不平凡的一学年,正因为有了这一群可爱的幼教人无私无悔的投身幼教事业,使我们也甘愿在这块土地上播撒希望,执着耕耘。我们深信,当太阳再一次冉冉升起,我们又将充满希望和收获。

幼儿园园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4这个学期又过去了,用“时光飞逝”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今年,是我任园长的第一年,我以一“初生牛犊”的姿势坐在这个位置上。这期间,我从斗志昂扬到无从下手,再到隐隐失落。走到现在我学到了很多!初涉管理这一行,很多东西都不懂,这学期的工作感谢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配合。我现将幼儿园的一些管理和举措作如下汇报:

一、落实制度,明确分工

1、落实制度:

在往年的基础上,把各项制度落实、实施。该奖则奖,该罚则罚。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以及做事的积极性。

2、明确分工

将责任分时间段、分角色规化到个人,对工出现失误的教师,严格按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通过健全制度和细化分工,才使得幼儿园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从保教到保育、从环境建设到教师管理,随时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二、加强对幼儿的管理力度,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

1、对每位教师进行细致、明确的责任划分,由一个幼儿到一班幼儿,到一整个幼儿园。

逐次加强对幼儿的管理力度,力求做到有幼儿的地方必有老师。

三、多次举办大型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度

1、4月28幼儿园成功举行家长开放日,大半幼儿的家长都应邀参加。

在幼儿园,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亲子游戏;认真观看老师们上课的方法;热烈提出各项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在幼儿园陪孩子们度过了愉快而难忘的上午。

2、6月1日幼儿园举办六一文艺汇演,通过教师努力排练、合理的分工,给家长呈现了一场热情、活泼、精彩的六一文艺汇演。

赢得了家长们的广大赞赏。

四、存在问题

1、师资问题:我园现没有一个正规幼师,缺少一个教师、教学中的领头兵,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欠缺。

2、艺术班教学:艺术班相对应是一个高质量的班,但我园现有的教师并没有一位教师能成功的带领这个班。

3、班级人数相差较大:我园现有246人,但小班只有32人,学前班有80余人。

人数相差大,应加大对小班的招生力度,对开各班的升学幼儿严格按照年龄来。

4、设备不足:我园整个只有两个洗手间,两个休息室。

学前班幼儿中午不午休,安全隐患较大。楼下的洗手间也太小,小朋友容易出安全事故。

五、下期设想:

1、定好明确的学期目标,加大管理力度。

2、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3、加大对小、中班的宣传力度,做到幼儿进、退园平衡。

幼儿园园长个人学期工作总结5忙碌的____年已悄然离去,迎来新年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回望一年来走过的路。以使自己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在新的一年里确立更为明确的目标。

本年度在熟悉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领会区托幼办工作思路和学校办学精神,逐步落实规范管理,积极促进师幼发展,努力提供优质保教,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幼儿园在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现将本年度个人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快乐从教

作为幼儿园负责人,我一直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深爱着每一位老师和孩子们。并且确立了这样的办园宗旨:尽努力对幼儿实施优质的保育和教育,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让孩子健康快乐,让家长放心安心。为让办园宗旨落到实处,我潜心学习幼儿园管理理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幼儿园工作进展,积极征得各级领导对幼儿园工作的指导,虚心寻求帮扶单位的协助,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有效运用家长资源,使幼儿园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有了一定改观。本年度,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铺设了儿童乐园草坪,安装了塑钢大门,更换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门把手,增设了校园广播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幼儿园卫生保健许可证》,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区卫生保健站领导的高度赞赏。利用暑假值班时间,组织全体教师确立各班主题,分别创设了寓教育性和艺术行为一体的“水果宝宝”、“海底世界”、“森林音乐会”和“快乐图图”的班级环境,开设了“家园直通车”“明星宝宝”“家园共育”等与家长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规范的一日活动常规。看到幼儿园的发展,虽然一路辛苦,却也充实快乐。

二、规范管理,开拓创新

本学年建立健全了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做到规范管理。在此基础上,大胆开拓,取得一些工作上的进展。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全体例会制度,进行上周工作总结、本周工作布置和强调注意问题三部分内容,落实幼儿园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不断鼓励教师的进步,提醒教师的不足,达到边工作边学习边改进的目的。完善了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自己每次坚持参与其中,研究解决日常教育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每两周上交一次的备课制度,每次详细查看并及时进行书面反馈,规范备课内容,期末进行评比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坚持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评优活动,相互交流学习的同时进行六科教学的系统学科培训。本年度共召开了四次家长会,传达幼儿园工作思路,汇报幼儿园主要工作。利用“六.一”和“冬季运动会”向家长进行了两次大型的开放互动活动,期末向家长进行学期汇报两次。召开了两届家长委员会的专题会议,积极征求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建立“园长信箱”,开通”家园直通车”,学期末请家长参与评价教师和幼儿园管理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建立规范、到位的卫生消毒制度,坚持每天保持桌面地面卫生,每周进行班级环境小扫除,每月班级环境大扫除,有效预防手足口和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卫生防疫工作扎实到位。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我注重幼儿文化底蕴的积淀,进行了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幼儿接触经典图画书、进行游戏识字,开展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并进行拍球、跳绳的练习和达标活动,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强了身体素质。开展“故事大王”评选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充分利用小学有效资源,结合幼儿园实际特点和幼儿接受水平,扎实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五月份开始带领两个大班的幼儿参加小学升旗仪式,了解小学升旗仪式的神圣与庄严。通过参观小学校舍、综合活动室让幼儿了解小学教室与幼儿园的不同,激发幼儿生入小学的愿望。通过和小学生一起上课《小蝌蚪找妈妈》,感受小学以学习思维为主的课堂氛围。通过介绍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和入学后家长配合的专题经验介绍,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工作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通过改变作息时间、模拟小学课堂、整理小书包、学记作业等一些列活动让幼儿从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努力进取,初见成效

正因为有了规范管理和不断创新,幼儿园教师队伍日渐成长起来,幼儿园成绩也逐渐凸现出来。为培训教师队伍,我们分别进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学习、教研讨论和理论考核,以此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不良的教育行为。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参加了市卫生局和儿保所举办的对园长、保育员和保健员的全方位培训,提高了全体教职工对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的认识。多次到育贤一幼听课、参观环境,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环境创设提供了条件。开设“快乐10分钟大家谈”鼓励大家分析幼教事例,反思教育行为。增设“优秀园丁”栏目,每月评选一位优秀教师,由园长、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评价,促进教师成长。开设了“幼儿园里好事多”的德育阵地,表扬家长和小朋友中的好人好事。本学年先后组织教师进行环境创设评比、早操评比、边弹边唱比赛、讲述故事比赛、自制玩教具比赛等多项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评比活动,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优质教学服务。幼儿园所组织的庆“六一”家长开放日活动严谨有序丰富多彩,得到了局领导、托幼办、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幼儿冬季运动会得到全体家长的一致好评,掀起幼儿园冬季运动热潮的同时,在社区中产生良好反映,省教育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新闻报道。因工作较为突出,本年度被市教育局评为“济南市托幼先进个人”,本人所撰写的多篇幼儿教育文章在济南时报教育周刊上发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因幼儿园各项工作到位,在园家长对幼儿园进行了义务的宣传,本学年招生工作出现了爆满,家长早晨3点就来园排队报名,半天时间顺利完成了幼儿园本学年的招生计划。8月份进行了小班幼儿的试入园活动,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为新学期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本年度所开展的所有活动,均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留下过程性资料的同时为幼儿园升级升类奠定基础。

四、确立目标,继续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