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经济学论文

金融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2-12-25 07:1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经济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经济学论文

第1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2400字(一):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论文

摘要: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金融大数据爆炸性发展要求金融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计量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核心课程,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金融大数据视野的责任。

关键词: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实践结合

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非常强调应用性的学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应用型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在当前教育新常态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也应该被重新赋予新的属性。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问题

(1)传统计量经济学教学强调回归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设及相关内容,但现代经验研究强调因果关系。因此,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分强调对随机扰动项分布、异方差及自相关的长篇讨论,显得不合时宜,而对国内外广泛流行的新颖工具较少提及,其结果是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应用仍是一知半解。(2)由于现有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师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而轻视实际应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中主要讲授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讨论得较少。(3)由于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实验课时,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特别难以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金融数据建模与处理。(4)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缺乏将计量经济学方法与金融数据相融合的缺陷。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中,着重讲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没有将计量方法与金融大数据的获取与加工处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导致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但面对查找和处理金融数据时却束手无策。(5)已有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安排上,一般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和现代时间序列方法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由于教学内容过多而教学课时有限,其结果是导致无法详细讲解金融时间序列部分,金融学专业学生对金融大数据处理及建模能力不强。

二、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的优化措施

(一)突出案例教学

丰富多彩又符合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重视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取一定要突出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多搜集一些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

就金融数学专业学生而言,在为这些学生开展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时,需要注重将金融理论和具体的金融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来研究金融相关实践问题。金融市场相关实践知识更倾向于股票投资和资金资本等的利用,不能仅仅依靠消费-收入这一知识以偏概全,这就要求计量经济学老师在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拓展到相关金融领域,通过讲解相关金融理论和具体的市场实践数据来开展课程教学。

(三)“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提高金融专业本科生金融大数据处理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拟重点对《计量经济学(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了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重在教,逼学生学”的缺陷,我们将使用“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计量经济学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模式(杨汭华,2005;黄佐钘,2008;张玲,2014)。与传统的案例教学不同:(1)项目强调针对金融大数据开发相关案例,并以“微课”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激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兴趣,更加生动和直观地将金融大数据处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案例+微课”模式能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案例+微课”进一步巩固与提高课堂知识。(2)传统计量经济学经验案例强调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应用,重点介绍数学与统计技术,而忽视其内在的经济问题与变量间的内生关系。项目强调以真实的金融大数据为载体,在案例分析中,更加注重因果关系的讨论,从而案例分析更加接近现实。因此,相比于传统的案例分析,项目经验分析更接近现代研究范式,故而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四)完善考核体系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尝试采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课程论文可以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突出学生所在学科属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不能将试卷考核的方式抛弃,例如可以将纸质试卷改为上机考试,增加操作题的比重。完善的考核方式会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强化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只有明确清晰教学定位,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重点解决好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支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的问题,才能提供更多有选择的本科教育,建成更有竞争力的本科教育,开创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发展更加公平的本科教育。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决策实证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电力建设在不断的完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电力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推动电力工业的进步。处于新时代的电力企业需要具备超前的思维与意识,在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备清晰的预判,在内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建设,针对未来长远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要做好这几点,就离不开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的分析以及数学建模工具的运用。本文选取2001-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社会用电量数据以及典型电力企业华电国际年度报告数据,分析了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与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时间序列非平稳角度出发,利用协整理论并通过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关系检验对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建立了长期均衡模型。再对模型进行短期误差修正,在证明了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所建模型对提升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预测。最后对以华电国际为代表的中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对华电国际而言其供电成本、管理与财务及人力资源成本的完善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其短期内经济效益主要受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全社会用电量需求的影响。该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为其他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对企业未来的管理决策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决策

经济研究的方法在于总结典型的经验特征与收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经济研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的可验证性,即能否通过数据实证检验相关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来解释事实,并预测未来的经济变动趋势以及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则犹如硬币的双面,从不同的角度为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计量经济学以实际经济数据的建模与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当实际数据不可得,或实际数据过于复杂而导致因果关系不易梳理时,实验经济学则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通过可控的实验数据代替实际数据,成为实证经济分析的又一个有力工具。

一、協整理论概述

协整的概念是由恩格尔一格兰杰(Engle-Granger)在1987年“协整与误差修正,描述、估计与检验”中正式提出的,协整的基本思想认为,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中的每一个都是非平稳的,但他们的线性组合可能会相互抵消趋势项的影响,使该组合是平稳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经济时间序列分析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之所以协整理论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与一协整理论所具有的深厚的经济学背景密不可分的。

二、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决策实证

(一)非均衡博弈论框架的建立和实验验证

策略性思考是博弈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纳什均衡以及相关均衡的概念过去一直是描述策略性思考的核心内容,其定义为每个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在给定其他方策略下的最优反应。显然这种均衡的定义内在要求每个博弈参与者在决策信念上达到均衡,即每个参与者对其他方的策略持有正确的信念。在过去的研究中,经济学者通常假定均衡框架存在从而做出对参与者行为的预测。尽管在一些博弈场景下,基于均衡概念的行为预测是准确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实验经济学研究结果表明博弈参与者的行为会系统性地偏离基于均衡概念的行为预测。由于来自实验经济学数据对原有理论框架的挑战,经济学研究人员逐渐提出了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论框架并且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收集数据来检验这些新理论。这些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论框架的核心在于继续假定博弈参与者在决策时仍然有策略性思考的因素在里面,但放弃了均衡的概念以及嵌入在均衡概念里面的很强的理性假设。

(二)ECM误差修正

通过Granger定理易知,具有协整关系的一系列变量会对应一个包含误差修正的表达形式。可以进一步通过误差修正来研究华电国际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具体而言可根据由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理论,逐步剔除从三阶滞后变量及误差修正项开始的不显著量,从而得到最终的误差修正模型:(见下面公式)式中:ECMt-1代表协整回归厚的一阶滞后误差,括号内的数字代表不拒绝相应零假设的概率。从该方程式以及统计结果的数据可以发现,文中所进行的统计检验在置信水平上表现显著。这一结果也证明了文中构建的误差修正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图中给出了LY的实际数据与拟合结果以及残差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协整以及误差修正之后的模型具有较为理想的结果。

(三)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常用的回归分析中,当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时,常会对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模的过程中,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及消除多重共线性问题是很重要的环节。部分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存在对多重共线性问题处理不恰当的现象。某篇研究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章,以计量方法中的回归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单纯依靠方差膨胀因子VIl的临界值,来判断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便直接将模型中的其中一个变量删掉。模型中是否应该包含某个解释变量,应该以实际经济理论分析为基础,不能单纯以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来判断。

第2篇

1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阈限概念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估计量的理论,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将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具体可归结为以下3组概念:第一,回归假设。回归假设是为分析回归结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设,在不同数量的假设下能够得到回归系数估计量的不同性质。回归假设是整个回归方法的基础,一切回归有关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和回归假设紧密相关,同时违反回归假设的情形也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点,因此回归假设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一。第二,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评价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回归理论的核心,整个初级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最终都归结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这3个性质,同时,这3个性质又与回归假设紧密相关,故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二。第三,异方差。异方差是违背回归同方差假设时的回归结果表现,无论对于横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的出现是回归分析的常态,因此对于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是初级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故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三。以上三个阈限概念是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同时在概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下文将基于此探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2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

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4结论

回归假设、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和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三大阈限概念。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在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以及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方式对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学生满意度。

作者:孙钰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第3篇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大学生生活经济学大作业

一、浅析课上学过的某个理论(马太效应,破窗理论除外),并举例说明。 因为本人属于第六组对第六次课的前景理论印象深刻,故而愿意回顾一下学过的前景理论,下面分别从课上理解和所查的专业资料两方面解释该理论。

我所理解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大致有三个特点,(一)大多数人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我们都是经济人,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前景理论中可以表现成五点,A确定效应 B反射效应 C损失规避 D迷恋小概率事件 E参照依赖。

专业名词解释: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他带给人们一个新的理论前景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确定效应。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反射效应。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当然是专业的解释更清楚,不过举几个例子活学活用才是王道,下面是由此理论解释的种种现象。

确定效应:比如你有两个选择,1:一定能拿到1000块 。2: 50%的概率拿到2000块,50%的概率什么也拿不到。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在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在股票投资中应用最明显,当获利时会及时抽身,多数人表现出赢必走,赔则拖。

反射效应:还是两个选择,1:一定会损失1000块。2: 50%的概率损失1000块,50%的概率什么都不损失。这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虽然与传统的经济人有所背离,但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

损失规避: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1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多数人是不愿意玩这个游戏的,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1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10000元的快乐。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迷恋小概率事件:全世界每年都有因客机失事造成伤亡的事件,但仍然有许多人选择乘坐飞机,这是因为根据统计,客机失事的发生概率约为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客机失事事件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很多乘客都认为自己乘坐飞机这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失事事件,规避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这其中包含着侥幸心理以及对运气的迷恋。从正面看,彩票和保险业的大行其道都和人们迷恋小概率事件密切相关,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参照依赖:大一一年下来小明拿了二等奖学金,而他室友小光拿了一等奖学金,这样得来的幸福感绝对不如他拿三等奖学金而小光拿不到奖学金的幸福感强。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一样东西可以说成是得,也可以说成是失,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

前景理论的缺陷:一是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前景理论具有描述性模型共有的缺点,和规范性模型(具有严格数学推导的模型)相比,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换句话说它只是说明了人们会怎样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二是前景理论的应用研究,尤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足,前景理论作为风险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其应用价值非常大,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而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上,因此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

二、大学生涯中我的财富之路在何方。

(一)现实版我的大学理财计划

作为海南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学的专业又是经济管理类型,因此对经济的浓厚兴趣只增不减。大的方面来说,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有迹可循,个人的经济也是有技可依的。我们大学生正在知识储备阶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当然也要更加重视个人理财,好的理财方式的养成需要我们在明哲大家给建议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会理财的人生一定更加精彩。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支持,在主要任务是学习的情况下,四个字经营我们的理财比较好,节流开源。

谈及节流,在支出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形成节俭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积累净资产。具体可以做到(一)每月做个支出计划,这样心里就会有数这个月大致怎么花销。(二)不贪便宜,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要因为商场打折促销就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每月也能省下一笔财富,尤其是女孩子,买衣服和化妆品不能促销就买,品质好适合自己才去选择。

(三)身上不带大额钞票,据有关的科学统计称,一旦身上带了大额钞票,很容易促进消费。大额变小额,小额变借钱,不知不觉口袋就空了。(四)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学会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 像我是一名大二女学生,每月就会做预算,父母每月提供1200元的生活费,我会把200存起来,5个月的话就有1000,利用假期去外地旅行,丰富阅历,扩展视野;剩下的1000元中300元冲饭卡,300元应酬学生会协会的各种聚会,200块钱买衣服鞋子之类的(当然不是每个月都会买,因为我还是比较追求好一点的衣服,有时候买一次下次的这个钱就没了),100元冲话费交电费以及水费,剩下的100元用来吃水果,买小饰品之类的,要是遇上朋友过生日送礼物就少参加次聚会把攒的钱用来买礼物。这样下来生活也挺充实的,不奢侈又能享受该有的乐趣,仅仅是我的个例而已,我也期待更合理的消费方式。

至于开源,在海南大学这块风水宝地里更是一展身手的好时机。方法如下(一)、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名利双收。(二)、做与人打交道的销售服务类兼职,如宾馆快餐店服务员,手机家电促销员等。(三)、做家教类文职,文笔好的也可以投稿给杂志社,当网络。(四)、学计算机技术的可以在网上开网店,利用专业知识管理网店。(五)适当了解金融方面的知识,买买彩票如刮刮乐,双色球,权当娱乐就好,不用太迷恋小概率事件;还可以买买国债,基金,股票,但是量力而为不要陷得太深;保险起见也可以每月省200元存入存折,弄个整存整取的活期存款。本人已经做过前三项了,第一项会一直坚持努力的,马上要大三了,尝试第四项和第五项很有必要,因此我会好好研究经济学相关书籍,为个人的科学可持续理财打下良好基础。

(二)虚拟版在校期间,我的五万元投资项目

如果我能得到天使投资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五万元资助的话,当然是开个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名字就叫呵呵,倩影。本人比较擅长创意而不擅长厨艺,虽然校园里的餐饮业火爆,打印店也比较赚钱,饰品店也很流行,我明白容易进入的行业竞争就会很残酷,我们应该有蓝海战略的思想,在红海里苦苦挣扎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与其争夺日益减少的利益额,不如另辟蹊径,虽然我不懂专业摄影,以外行的眼光看问题,以内行的眼光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下面详解一下我的创意摄影店的投资创业项目。

开店背景:大学生喜欢用照片记录青春年华,很多大学生选择去拍艺术照,而外面的摄影店比较贵并且有泄露隐私风险,虽然海大校园内也有两家图片社,但是他们主营证件照和冲印照片,涉及艺术照领域比较少。并且海大商业街在扩建,人数也在稳中有增,我们可以把握商机,与外面的商家合作,主要客户群定位为大学生,顺便给附近的居民提供照相服务,并提供租借衣物的服务。学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以在学校里面创业会相对容易,有利于营销企划的开展,这个行业的前途充满光明。

关于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的简单SWOT分析。(一)、竞争优势(S),我们开店地理位置优越,在校园内,方便广大学子,并且我们能保证顾客隐私安全,价位合理适合大学生,各个项目服务也是为满足大学生的口味而量身定做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为如何弄到适合自己参赛的演出服而焦躁,我们可以帮您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我们会到外面联系可靠的商家,成为其的加盟店,让其提供衣服样本给我们,到时顾客可以选择试穿,合适的话按租赁程序租赁。个性的服务还包括订制照片秀台历,水晶里面镶照片,跟相片有关的礼物等。(二)、竞争劣势(W),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管理经验与实战经验,项目开展起来可能阻力比较大,五万块钱的项目基金需要我们精打细算,我们还需筹集资金把开头做好,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的压力还是不小的,并且我们可能租不到满意的旺铺。(三)、项目发展时所拥有的潜在机会(O),只要开始进行运营,我们就可以边学习边发展,与外面的好商家合作,加盟某些摄影组织,学习他们的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自己团队的凝聚力与综合实力,这样我们小公司的发展才会是良性的,才会有可能把事情做大,实现我们的价值。(四)、项目发展的外部威胁(T),在校内有可以冲印照片的证件照相馆,有礼品店,在校外更是有花样繁多的各种艺术照相馆,设备和环境比我们新开张的小店要好,知名度也比我们大,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保证技术的同时在价格上有优势,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经营照相以及跟相片有关的创意小玩意儿,为了跟紧并超越竞争对手,刚开始我们只能少盈利,给顾客更多的实惠,打响名声。

至于财务状况,刚开始肯定会物资紧张,人才不足,我会拉拢学会计,学经济,学计算机,学摄影的朋友加入我的团队,好多意想不到的难题都会发生,这些我们都要克服,年轻没有失败,总之有这样5万元的创业基金,我们一定会利用好这笔钱,它可是我们开创事业赢取第一桶金的资本。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二:经济学科导论论文

从报考志愿之时我就开始关注安大的经济学类专业,开始时对这一个类字不解,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包含金融、经济学、国际贸易和财政学的一个招生大类。我们经济学类的学生都面临着大二是的专业分流,在学校开设启航工程的经济学类导论课程后,通过老师们的细致分析讲解我们充分了解了大类中的四个专业,对自己一年后的选择有多了一些把握。在接下来的四年我们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然而这么多的专业课让我对四个专业也有一些迷茫。首先我先说一说在导论课后我对这四个学科的认识。

金融:

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保险精算、金融会计、国际金融管理、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在就业方面。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职业前景普遍较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分专业时大家都希望进金融专业的原因之一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验、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外贸单证实验、报关务实、报关务实实验、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地理、电子商务、合同翻译等。

财政学: 财政即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即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筹集和使用资金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税法、资产评估、比较财政学、会计学、公共支出分析、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政府预算管理等。

通过几周院系优秀教授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了解了大类中一些课程的情况,如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本论等等,并且知道了个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其构架。我同时我深刻的了解了这几个专业所学的知识和以后的就业情况。不再片面的认为金融就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专业都有其特点,门门都能学出学问,成就事业。 在学到知识了解了情况的同时十分感谢学校能够在启航工程中开设这样一门学科导论课。这项课程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在迷雾中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将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知识结构以及就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角度,谈谈学习经济学导论的重要意义:

(1)学习经济学导论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导论课程的开设,让大学生们有了更好的渠道去全面了解学习经济学。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什么是供求基本原理、什么是市场理论以及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大体的印象。从这一点上来看,学习经济学导论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

(2)学习经济学导论在大学生就业抉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树立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先进择业观,从而成就人生事业。

为什么说学习经济学导论对我们择业观的树立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呢?因为我们通过对市场知识的学习,明白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社会需求为最初动力,并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今后四年的学习中,我们会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果四处碰壁。现如今,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正是由于没有扬长避短而造成的。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应该接受启航工程的导论课程,应该以自身专业知识为择业的资本,以社会需求为努力方向,在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再说,通过对经济学导论的学习,我们对市场运行规律、企业管理运营以及劳动合同知识都有了很好的了解,这无疑给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第4篇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世界杯经济”的讨论会,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业内人士在把世界杯和经济说在一起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底气不足,鉴于“世界杯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是一个基本的共识,因此在谈论世界杯和经济的时候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用到了“类比方法”,就是从世界杯的感悟中寻找世界经济的共鸣点。平心而论,这些类比都很精彩,也同样发人深思,但业内人士似乎觉得这种类比在一个正式的经济讨论会上谈论有些不合时宜,屡屡自谦“比较牵强”,或干脆承认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戏说经济”。

如此奇怪的气氛中,笔者幡然醒悟,原来在很多市场人士的内心深处,一直觉得世界杯这样一种娱乐实在难登经济讨论之大雅殿堂。其实,在笔者看来,“正襟危坐谈经济,放下身段谈足球”多少有些“病态”,世界杯和世界经济都是人的活动,世界杯上22个球员争夺的是足球,追求的是荣耀,世界经济中各国各地区争夺的是利益,追求的是增长,无论荣耀还是利益,不过都是人类效用最大化的不同分层而已。因此从学术角度看,世界杯和世界经济同样可以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分“正经”和“不正经”,“合适”与“不合适”。

事实上,世界杯、足球,乃至网络游戏、单亲妈妈的选择等等看似“不那么经济”的另类问题,很早之前就成为了经济学的严肃研究对象,相关经济学论文大量存在于国际领域,而高盛、摩根士丹利宏观经济研究团队之类的顶尖市场研究机构在每次世界杯举办前都会正儿八经地出一期世界杯展望的研究报告,用经济视角审视四年一度的足球盛会。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很难从中国经济学顶尖学术期刊中看到这些“非经济问题”的经济学规范研究,经济学在中国就像是神龛里的供物,高贵、神秘,不可俗化,不可亵渎。以致于年轻时每每在NBER上读到研究“非经济问题”的规范论文,笔者都在叹为观止之余为外国学者们的“不务正业”胆战心惊。

现在我懂得,研究对象本无“贵贱”,所谓“正业”和“非正业”归根结底都是偏见中的幻影。但遗憾的是,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种偏见似乎根深蒂固,如影随形。

这种偏见表面上看似乎又是社会问题,与经济无关,但此时此刻,笔者恰恰认为,这与中国经济大大相关。正如副总理近期在《求是》杂志中撰文指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两个字上下功夫、见实效”。而在笔者看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迫切需要观念上的转型,扬弃对所谓“三教九流”的误解和偏见,引导市场人士像尊敬金融行业、生产制造行业一样正确理解和平等尊敬消费行业、服务行业和新兴行业。

笔者深刻感受到,这种观念上的转型迫在眉睫。6月29日和30日,市场已经目睹了上证指数2481点的失守和近期新低的不断诞生,中国股市的大幅下挫夹杂着欧美经济数据的零星恶化在全球市场掀起了跌跌不休的颓势。虽然股市,特别是中国股市,并不是非常精准的经济晴雨表,但毕竟也是传递了诸多未来复苏信息的晴雨表。毫无疑问,随着6月底以来美国经济“超预期”表现的终结和欧洲债务问题的不断扩散,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不减反增,而一向被视作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也在“2010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的共识之余显露出额外的阴影,6月30日,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就将4月中国经济领先指标的环比增幅从此前公布的1.7%大幅调降至0.3%,低于前期的1.2%。

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不仅如市场普遍预期那样可能将于2010年第二季度走上此轮经济复苏的增长率顶峰,并于第四季度感受到真实的增长率下行压力,还在当下面临着多重尴尬:其一,通胀压力与货币市场流动性趋紧的矛盾并存,受翘尾因素影响,6月中国CPI增幅还将高居3%以上,通胀尚存余力,而从SHIBOH利率和国债利率近期的上行走势看,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缩却不容乐观,如此矛盾将货币政策调控者置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其二,前期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尚未达到预期效果,“量跌价不跌”的格局与“价跌量不跌”的愿景相去甚远,继续加强调控力度恐将进一步放大“量跌”的增长拖累效应,而暂停调控则更会有损政策调控者的公信力,面对一个观望为主的市场,调控者在加力还是缓力之间面临尴尬;其三,外需后继乏力与内需用力透支之间存在矛盾,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回落已成共识,全球经济渐次从慷慨激昂的“超预期”复苏中理性回归,5月中国出口超预期增长的态势恐难长期为继,与此同时,受制于耐用品消费存在周期效应,中国汽车消费和家电消费在政策刺激下继续超速增长的空间已然不大,内忧外患之间,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尴尬。

面对这些尴尬,中国经济势必需要寻觅到坚实可靠的新增长点,而经济结构调整则是在摩擦中碰撞出新火花、在变革中培育出新动力的必然之举。说得更直白、更严峻一些,中国经济已然面临增长瓶颈,结构调整是唯一出路。但观念“转型”的滞后给经济结构转型蒙上了一层阴影,走出这层阴影,需要“场面上”的经济决策者放下身段,主动引导社会大众和市场人士更加真实地了解“非主流”的新兴产业,在给这些行业更多政策优惠、社会保障的同时,给予他们切切实实的存在感和荣耀感,让每一个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行业都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而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的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智能型人才为目标。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虽源远流长却成熟迟缓,理论上的厚积却在实践中难以薄发,实践上难以找到规范性的操作。尽管启发式教学的真理性和魅力,人们无不称颂、提倡和憧憬,然而和其相悖的注入式教育仍然存在,甚至仍大量地占据教坛,阻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和优化。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摘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才是启发式教学之根本所在。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学方法,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一、学生兴趣的启发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就是在学习中途,在学生遇到不断产生的各种程度的不同障碍、因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为引起兴趣而引发的,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二、学生想象力的启发

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与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

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四、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思维过程,展现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大四之前的三个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的经济运行的情况是怎样,目前的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三是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这里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章节教学为例,比如在讲博弈论的合作与竞争时.就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海盗抓黄豆”实验。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五人一组,由这5个学生分别担任5个海盗的角色,教师担任法官。故事讲述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教学方法,最少可以不抓,可以和别人抓的一样多。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由学生运用理智思考进行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思考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选20个,首先他不用担心他会是最少的(不包含所有人都拿20个的情况),因为除非所有人都拿20个,这样就一样多,只要有人拿的多于20个,就必定有人拿的少于20个,因为总共只有100个。接下来他要担心有没有可能会是最多的,因为题目的条件是可以不必把所有黄豆分光,可能会存在剩下4人拿的都小于20。接着要讨论:第一个人选了20,第二人会选小于20的数字吗?首先可以排除第二个人不能选择18及18以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后面的人只要选择19第二个人就必死,第二个人有可能选19吗?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二个人选19的话,后面的人不可能选大于20或小于19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会成为最大或最小而被处死(比如第3个人如果选21,第四第五只要选20第3个人就成最大而被处死),因此如果第二个人选19,后面的人要么选19,要么选20,可是这样一来就分出最大最小了,最小19最大20,全部处死,因此第二个人也不能选19。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二个人也只能选20。同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也都只能选20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选择20。实验结束,请学生自己来分析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同学在行为过程的实施中便理解了博弈论中体现的人的理性的重要性。

四、运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每天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学当中就不能太多依赖数学公式,而是要贴近生活。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经济现象: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和鲸鱼而不是母鸡?是因为稀缺原理。为什么超市里各个收银台前排的队都差不多长?人们的这种自发行为源于理性经济人原理。学习经济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定,提高决策质量。比如说如何运用成本收益原理去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一个理性的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去做某件事。对于玩电脑游戏,收益和成本又如何?人们每天面对的可能不是去决定是否该从事某项活动,而是如何把握它的度的问题。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分钟玩游戏获得收益小于这一分钟付出的成本,游戏就应该马上终止。学生们都面临着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的问题,如何在出国、国内读研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呢?先计算一下出国留学的显性成本是多少,隐性成本又包括哪些?如何确定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出国留学的收益又是多少?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却可以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如何解读货币政策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改变实际利率就在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但在中国却效果甚微?因为中国人储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政府想降低高储蓄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从经济因素人手,根据激励原理降低储蓄的回报,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除储蓄的心理因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总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间题。

参考文献:

[1]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39.

[2]王英姿,耿香玲.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初探[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6):99-101.

[3]黄秀猛.刍议商务经济学教学与培养经济学自然主义者[J]. 经济师,2007(12):140.

[4]高良.启发式教学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16-17

第6篇

近年来,以苹果公司在线网络商店为代表的新型双边市场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基于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对苹果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给出了双边市场模式成功的原因,并论证了我国适合采取新型双边市场模式来发展现代服务业拥有比较优势。

【关键词】

双边市场 网络外部性 平台 现代服务业。

一、引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和市场形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一个双边市场的简单定义,就是作为平台(platform)的企业,同时服务两组不同的消费者。比如,ebay、易趣网、淘宝网这类的电子交易中介平台,同时服务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珍爱网、百合网这类婚姻介绍网站,同时服务男性和女性顾客;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类的工作招聘网站,同时服务企业和求职者。

这种新兴的电子平台,成功的开发出新的双边市场,从而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事实上,双边市场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很早就出现的,那就是媒体产业,比如报纸和电视就同时服务观众和广告商。到底新兴的双边市场成功的原因何在?它与传统双边市场有什么区别?这种新兴的双边市场,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又有什么启示呢?

二、双边市场相关理论研究。

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最早系统的研究双边市场的是caillaud和jullien (2001,2003),rochet和tirole (2003,2006)以及armstrong(2006)。 rochet和tirole(2003)首先给出了粗略的定义:双边(更一般的说是多边)市场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平台能使最终用户相互作用,并通过合理地向每一边收费试图把双方(或多方)维持在平台上的市场。双边市场中的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的数量。

在这样一个双边市场中,两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交叉的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网络外部性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在双边市场中,这就表现为一种交叉网络外部性,也就是每个参与者从平台获得的效用或收益,与另一组参与者的总数量有关。一组参与者的总数量越多,另一组参与者得到的效用或收益越高,这就被定义为是正的网络外部性;反之,就被认为是负外部性的情形。

在传统双边市场中,往往表现为一边参与者对另一边参与者的网络外部性为正,反之,网络外部性为负。比如在媒体市场中,该媒体的观众越多,广告商投放广告的收益就越大;反之,广告商投放的广告越多,对使用该媒体服务的观众而言,造成的干扰就越多,获得的效用也就越低。

近年来,相当多的经济学家把精力投入到对双边市场的研究中来,这也使得双边市场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国外的研究中,caillaud和jullien (2001,2003), rochet和tirole(2003,2006)以及armstrong(2006)主要分析了在双边市场中的定价策略。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双边市场中,定价策略不同于一般的单边市场。企业在定价上拥有更灵活的空间,完全可以通过对一边参与者的收费来补贴另一边,例如现实中有些报纸就选择完全免费发放给读者。还有些研究侧重于对市场失灵的分析,提出了媒体市场的这种交互网络外部性会导致媒体产品的同质性,产品不够多样性,从而减少社会福利(比 如gabszewicz等(2004),gal -or和dukes(2003))。

在我国,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关注双边市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双边市场理论以及定价策略的介绍和分析,以及对双边市场竞争的政府规制建议。主要实证分析也还是集中在媒体或银行卡市场这样的传统双边市场上。新兴的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双边市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比较缺乏。

事实上,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型双边市场的特征,并不同于传统双边市场,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双边市场所服务的两组参与者之间的网络外部性不再是一正一负,而都为正的。例如,加入淘宝网的卖家数量越多,买家就越可能找到更便宜且更适合自己的商品;使用淘宝网的买家越多,卖家就可能卖出更多商品,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区别,主要来自于参与者对于信息的获取过程是不一样的。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析重点就是信息,因为现实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了做出最优决策,市场中的微观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等)需要为信息支付额外的成本。这个成本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交易成本,而这种成本有时可能很高以至于潜在的交易不会发生。我们再以传统媒体市场为例,阅读报纸的读者越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企业就可能卖出更多的商品,所以读者对企业的网络外部性为正。但当报纸中的广告越来越多时,必将占据刊登其他新闻内容的版面,读者阅读报纸所获得的效用会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读者(潜在的消费者)在报纸上接受到的关于交易的信息,已经被报纸这个平台所限定,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不排除有部分读者因为广告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商品,但这个效应比因广告而造成的效用损失要小,所以在报纸这个平台上企业对读者的网络外部性为负。报纸能提供的关于另一组参与者的交易信息实在有限,交易成本没有被显著减少。而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双边市场中,因为有效而便捷的搜索手段,使得使用平台服务的任何一组参与者,都可以以非常小的成本迅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另一组参与者的交易信息。原来因为潜在交易成本过大而没有发生的交易,在新兴的服务平台能够以比较低的交易成本发生,这对两组参与者,平台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福利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这也是近年来新兴双边市场模式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理论上,这种交叉网络外部性都为正的双边市场,会使得交易成本下降,而这种下降的趋势,会随着参与者规模的增大而更加迅速,从而呈现一种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也就是说,参与者进入这样的双边市场的好处,会随着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呈现出几何增长的趋势。但实际中,这样的市场模式又会有什么问题,以及对我国有何启示呢,我们下面将通过双边市场的实际案例予以说明。

三、双边市场实例分析。

近年来,全世界最成功的、最引人津津乐道的双边市场的案例,莫过于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ios和服务平台itunes store了。苹果的迅速崛起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新型的双边市场关系,以itunes store中专门提供只针对苹果产品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为例,根据调研机构admob的报告,2010年app store年收入近24亿美元。每位iphone用户从苹果app store在线商店平均每月下载10.2个应用程序,ipod touch用户平均每人每月下载的则更多,达到18.4个。苹果从app store中每月平均收益近2亿美元。而考虑到消费金额,平均每位iphone用户每月在app store上会花费9.49美元,2640万iphone用户每月会给app store带来1.25亿美元的收入;ipod touch用户平均每人每月会在app store上会花费9.79美元,1860万ipod用户每月会给app store带来7300万美元的收入。截止2010年8月份,app store美国商店应用数量251007个,它们来自50304个者(个人开发者或开发商)。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iphone 4和ipad的推出和热卖,以上这些数字还在飞快的增长中。

在截至6月25日的2011财年第三季度,苹果的营收增长至285.7亿美元,净利润为73.1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7.79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2011财年第三季度,苹果售出2034万部i-phone,同比增长142%;售出925万台ipad,同比增长183%。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网络商店模式的成功又进一步带动了平台服务终端的销售。

普遍认为,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其出色的工业设计和制造理念,更加得益于这种优秀的商业模式,苹果公司将其旗下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和itunes store这个十分强大的应用平台相捆绑。 itunes store模式的意义在于为多媒体商品和软件的供给者搭建了一个方便而又高效的销售平台。对于产品的内容和质量,因为用户们对其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规模效应,使得供给者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适应了用户们对商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这是一个对用户们的正网络外部性;同时,因为苹果在线商品的产品都是音乐、书籍、应用程序这样的虚拟产品,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当商品的供给者越多时,竞争越激烈,价格可以越来越低以至于趋近于零,但低价会吸引更多用户来购买和使用他们的产品,两组参与者再次呈现出对对方的正的网络外部性。总而言之,用户们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供给者们虽然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但由于其商品的特殊性,只要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就有利可图;作为平台的苹果公司在赚取平台服务费用的同时,还能售出更多的平台服务终端。对三方而言,这种模式都是非常成功的,从而使得itunes store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相辅相成的发展轨道。在其他it领域,网络化,平台化运营也已日益成为当下it的主流商业模式。

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平台竞争,因为正的外部性和规模效应,很多企业都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然而这就可能造成重复投资,资源会被浪费。就以和苹果公司竞争的其它几个移动终端服务平台为例,除了谷歌公司的安卓(android)系统外,诺基亚公司的塞班(symbian)系统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 phone系统在市场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而标榜所有应用程序免费的安卓系统虽然市场占有率高,但相关商品的利润率却比苹果公司的低很多。这是因为在交叉网络外部性都为正的双边市场中,两边的参与者越多,就会使得整个系统的效率越高,规模报酬递增,这类似于经济学中定义的自然垄断。在这样的市场中,如果存在多个平台瓜分两组参与者,反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效应没有得到体现,资源没有达到有效配置。任由一家企业做大,成为市场中的垄断者,又会抬高商品价格,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所以适当的政府规制是必要的。

而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在我国也存在一定的困境。因为现在的相当多的新型网络平台,所提供的都是很多虚拟产品,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以及监管地相对不足,企业采取双边市场模式,如何保证商品提供者的合法权益和利润,值得思考。

双边市场为市场中的参与者提供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使得更多的交易得以发生,但如果有部分参与者提供的是虚假信息,则会造成与之交易的参与者的损失,使得整个平台的效率和社会总福利下降。这种情况下,要求作为平台企业对于平台上所有参与者的信息进行检查和辨别成本又太高,所以相关政府机关和部门的监管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双边市场的潜力,也了解到在市场任由双边市场发展会出现的问题。结合到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际,笔者认为在中国发展这种新型双边市场模式是合适的。

四、新型双边市场对发展有中国特色服务业的启示。

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十二五”规划,都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现代服务业体系中,金融业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于相关经济金融法律的保护,依赖度很高,考虑到我国相关经济金融法律制度的现状,想要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发展现代金融业,难度很大;而类似的原因也适用于法律咨询、会计师咨询、创意产业等其它相关行业。而发展新型双边市场,更加准确地为市场中各个微观个体提供相关交易信息,降低成本,在我国则更具潜力,主要理由如下:

(1)我国双边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很多跟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易信息获取不易,信息成本过高,这方面发展潜力巨大。比如,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很重要的水、电、煤气等服务往往信息不充分,查询和缴纳方式原始,交易成本过高。

(2)我国人口基数使得潜在规模效应巨大。如上所述,这样的新型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会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大,甚至会呈现几何增长的速度。如果能建立全国范围的双边市场和服务平台,消费者的福利和企业的经济利润的增长,也会相当可观。

(3)我国强大的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能够有效地调控和监管双边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前文提到了双边市场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的重复投资或者是垄断者,知识产权保护和虚假信息问题,都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制和监管。

(4)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我们发展新型双边市场有了完备的技术基础。

综上,笔者认为在我国发展新型的双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帮助,这种双边市场模式能有效减少信息成本,增加交易数量,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政策建议。

最后,根据本文之前的理论和案例分析,结合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给出如下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1)对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或者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比如水、电、煤气等市政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社保等,政府可以自己建立服务平台,整合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和国有企业、医院、学校的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使国有企业等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信息和需求。

(2)对于其他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行业,应该鼓励有潜质的企业投资设立新的服务平台,发展新的双边市场。同时注意不要重复投资和浪费。

(3)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双边市场,要注意监管,以免出现行业垄断。加强司法建设和监督,保障双边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推广互联网的建设,不断增大受众人数,包括广大农村人口,使得双边市场规模效应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陈玲。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的市场平台研究[j].商业研究,2010(4)。

[2]程贵孙,陈宏民,孙武军。双边市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行为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

[3]彭移风。双边市场定价方式及其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挑战[j].价格月刊,2007(3)。

[4]尚秀芬,陈宏民。双边市场特征的企业竞争策略与规制研究综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9(4)。

第7篇

为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发展的新兴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和双向投资状况总体良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正有序推进[1]。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为初期阶段(2000年之前),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此阶段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度较小。在初期阶段,中国对东盟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相对比较滞后,此阶段主要是东盟资金投资流向中国[2];第二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2001-2006年),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和CAFTA谈判开始后,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恢复平稳增长的趋势,2001年的OFDI从14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335亿美元;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改善,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迅速发展。2010年CAFTA的全面启动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步伐,投资额突破40亿美元。据统计,在2003-2012年之间,我国对东盟地区共新批准境外投资企业2950家(见表1),绿地投资总额高达57555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起步晚,但发展成效显著,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重要区域之一[3]。 

二 中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动因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越来越密切,经济互动交流也更加频繁。中国企业“走出去”一般首选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有: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和学习型投资[4]。 

1.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缺口较大。东盟地区如文莱、印尼、缅甸等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国内企业为寻求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利用丰富廉价自然资源而对东盟直接投资,开发和利用东盟地区矿产品、石油以及林业等资源。例如印尼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福建泛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 年在印尼投资红土镍矿,并不断收购镍矿矿山、投资建设镍铁冶炼厂等。该项目年加工矿石300万吨,每年为国内提供约30万吨镍铁等。 

2.扩宽海外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以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通过对东盟直接投资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绕开部分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进而开拓出口产品的国外市场。例如正邦集团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的农业企业,旗下有农牧、种植、金融三大产业。2005年,公司在越南设立办事处,了解并掌握当地第一手农业市场信息,利用当地的资源就地生产、加工,使“销售地”成为“生产地”,间接地避开壁垒,同时达到开拓海外市场的目标。 

3.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如家电和纺织业等在国内生产相对过剩,需要寻找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而东盟的一些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传统行业的需求较充分,且当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都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直接投资。将我国进入衰退期的产品转移到该产品正处于成长期的东盟相对落后国家,促进他国经济发展同时实现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早在1996年,中国摩托车企业如隆鑫、宗申和力帆等相继进入越南市场,并很快以价格低、外观美受到越南消费者青睐。1999 -2000年,中国摩托车占据了越南摩托车市场70%~80%的份额。仅2000年,越南从中国进口摩托车散件金额达48亿美元。力帆摩托在越南的组装厂2001年产值达117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我国摩托车占有越南市场的80%,其中力帆摩托占到60%,其品牌效应远超过日本本田。 

4.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技术学习型OFDI是通过对较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以获取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上、下游技术或新技术和非相关技术,它充分利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汲取国外最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内[5]。新加坡是东盟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和技术力量。2003年,北京华旗资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加坡分公司,充分利用新加坡的高科技人才和技术条件,不断地研发新产品,以期占领国际市场。2008年,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在当地承接水处理、可再生能源工程,该分公司旨在为国内总部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水处理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二)投资主体 

附表1显示,国内各地方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程度,沿海城市较内陆省份投资相对活跃。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沿海城市对东盟十国的投资相对积极,据统计,共获批2049家企业,约占总量70%。其中湖南对东盟投资的企业获批最多,江苏、云南、浙江次之。贵州、宁夏、西藏、新疆等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外投资投入比较少。投资主体的地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投资主体所在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产业结构、地方政府对外政策等[6]。 

(三)投资产业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早期,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领域较狭窄,主要涉及到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扩宽了投资领域,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均有涉及。双方逐渐确定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互相投资、交通、湄公河流域开发、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11大重点合作领域。随着CAFTA的启动,在执法、青年交流、非传统安全等其他20多个领域也开展了广泛合作。目前,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行业领域分布广泛,九成的投资流向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见表2。

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缅甸、印尼、菲律宾及文莱4个国家,中国对其投资领域以石油天然气和矿业开发项目为主,占全部直接投资的50%以上,同时涉及信息开发、农渔业开发、纺织服装制造业等行业;中国对泰国的直接投资分布于食品加工、金融加工、纺织橡胶制品、酒店餐饮、贸易、银行、保险、生物医药和航运等行业;对老挝的直接投资集中在商场、酒店餐饮、食品与饮料加工、家电生产、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矿产、汽车装配件及建材业等;在柬埔寨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建筑材料、纺织、服装加工、工程承包及农业开发等领域;对于马来西亚,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涉及了较广泛的产业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和资源开发、信息产业、服务贸易业、房地产等各个行业。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由以贸易型投资为主,发展为涵盖了金融、运输、家电器、IT电子等产业,形成了多产业综合投资体系。 

(四)投资区域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投资在东盟各国的分布极不平衡。长期以来,中国对东盟新成员国的直接投资额在中国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7]。2009年的《投资协议》和2010年的CAFTA启动,加快了中国对东盟新成员国的投资步伐。近十年来,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区位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新加坡和印尼,新批准的境外企业数量达1996家,占总量6766%。中国对东盟国直接投资的总趋势是逐年增长,由2003年11家企业增加到2012年的642家,中国对东盟十国新批境外企业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五)投资方式 

相对于中国而言,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工业化程度较低。创建新企业有利于东道国生产力发展和就业量的增加,同时东盟国家也能引入中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目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方式主要倾向于采取绿地投资策略。据表4显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绿地投资主要流入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3个国家,绿地投资额达3896亿美元,占绿地总额6768%。 

近几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并购方式也日渐增长,但仍占少部分。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贸易法规、市场结构、文化习俗等不尽相同,导致中国在东盟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分布也不均衡。 

(六)就业效应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增加了东道国就业机会。一方面,中国对东盟的绿地投资雇用了相当多数量的东道国居民,对东道国劳动就业的直接推动效应较明显;另一方面,在辅助行业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或者当地供应商以及跨国公司员工在当地增加消费,从而为间接就业创造效应。 

据统计,2003-2012年,仅中国对东盟国绿地投资为东盟十国创造115267人次的就业。表5显示,中国对印尼、越南、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绿地投资就业效应显著,创造99876万人次的就业贡献。中国对东盟绿地投资额相当大部分投资在菲律宾、印尼、越南三国,对这三国的就业贡献也最大。同时,对文莱、柬埔寨、缅甸和老挝等国的就业效应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是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绿地投资起步比较晚。从已有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年,中国将会积极调整对外投资战略,在充分利用东道国有效的资源的同时,促进东道国的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 推进中国直接投资东盟战略对策 

(一)加强我国政府对其宏观引导,促进中国对东盟直接对外投资。目前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决策方面缺乏经验和引导,如投资产业不合理、投资区域较集中、投资方式单一化等。因此,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指引下,政府应发挥其引导作用,重视现有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经验总结工作和拟“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培训,从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投资理念来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意识。使得企业能更好地借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经营经验,应对不同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的投资战略,增强企业在东道国的竞争力。 

(二)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简称RCEP)构建。组建 RCEP 符合我国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提高中国—东盟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我国应加强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优化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经济学论文关系,积极研究制定合适的RCEP规则,以期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惠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更好地与东盟携手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和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9]。 

(三)加强构建健全的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和完善对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如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对外投资和税收政策等。我国政府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东盟投资环境咨询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使有志“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在做出境外项目投资时,参考该国际投资环境数据库,以期从根源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使已对外投资的国内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中得到规避风险保障。 

(四)我国企业应合理配置投资东盟的方式、投资规模、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组合,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积极配合政府的引导,避免目盲投资。国内大中型企业可以到法制较为健全、市场成熟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可到市场商机较大的印尼、缅甸等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此外,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我国企业应注意劳工关系和规避工潮风险,尽可能减少再次发生越南华人工厂发生劳资纠纷,演变成工人与防暴武警流血冲突之类的负面事件。 

四 结 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需要国内国际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回顾中国对东盟区域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虽然投资规模逐年增大,但投资中仍存在完善优化空间。为了推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企业境外投资,健全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和制度,构建完善的国际投资服务咨询平台等,以确保中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国—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之际, 中国和东盟各国应加强战略沟通,凝聚共识,深化互利合作,协手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及责任共同体。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特点

在探讨人力资本对就业的影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特点。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大部分学者都接受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定义,即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一方面人力资本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所有权,它天然归属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一个拥有知识、能力和健康的人对他自己的人力资本具有唯一垄断者,只要他主观上愿意运用它,并且如果条件具备,它的潜能就能发挥出来。如果他不愿意工作,则这种资本只是潜在的,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它是内化于一个人的,它随着一个人的转移而转移,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运费,比物质资本配置起来更灵活,这样一来,就大大的方便了人力资本的转移。

二、个人就业的三种途径

纵观整个社会,现在从事着各种不同工作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来源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一)受雇于人。物质资本是稀缺的,总是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大部分人为了生存,去寻找工作,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就业渠道。比如,进入政府部门、企业等,因为这些部门拥有创造工作岗位的条件,即物质资本。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获得收入,为不同岗位上的人们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拥有了这些条件之后,就会每年从社会中招录一批符合条件的人担任公务员。对于企业来说,资本家拥有资本就可以购得土地、原材料等,但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还必须购买劳动力,这也为成千上万的人们创造了就业岗位。这种受雇于人的工作的特点是:(1)想在这些岗位上工作是有条件的,包括学历、年龄、技术等。但主要是以学历和技术为主要条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些要求会日益突现出来。(2)这种岗位往往有限,一般情况下总是供不应求。因为政府一方面要维持一定的效率,不可能太臃肿;企业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获胜,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维持并试图提高效率。(3)在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层次高的人对人力资本层次低的人存在替代效应。由于在一般人看来,人力资本层次高的人比人力资本层次低的人更能胜任工作,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限的就业岗位会被人力资本层次较高的人所占有。

(二)自己创业。人具有能动性,可以自己创业。有些人创业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赚钱,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前一种创业方式包括想在现有的就业岗位上就业而没有合适的,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凭借一技之长进行创业。而后一种并非生活所迫,而是为了物质或精神上富有而进行的。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如果创业成功,这些人并不会导致失业人员的增加,而会引起失业人员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创业在不雇佣任何人的情况下,他们自己使自己得到了就业,他们不会再去找工作或成为失业人员。如果他们雇佣了工人,他们就为别人就业创造了就业岗位。但必须指出的是,自己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土地、厂房及创业精神等,也正是这些条件使得并非人人都能够创业。创业人员往往具有的特点是:(1)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对某行业较为熟悉,从而形成对自己所创的事业准确判断,降低失败的风险。(2)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由于创业后需要与不同的业务对象打交道,同时也要科学的管理公司的人、财、物,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3)有一定的资金。无论是法律的规定,还是现实的需要,要开一个公司,没有必要的资金是不行的。一般表现为个人积累资金创办企业,企业积累资金壮大企业,从而不断的发展。(4)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因为创业是要承受一定的风险的,没有开拓精神的人属于是风险规避型的人,比较保守,一般不轻易创业。这四点非常重要。

(三)合伙创业。实际上就是与别人合作,共同创业。这种形式的创业特点是:(1)比较灵活,大大的促进了创业的发展。如果只是靠自己单独创业,原始资本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比较缓慢。(2)风险较大。由于它的合伙人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所以重要的是合作问题。这就要求合伙人不仅要有共同的想法和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特别是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企业运转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合伙创业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工作岗位来源于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主要途径,主要特点是资本为别人所控制,与之对应的是就业者处于受约束的被动地位。第二种最具有主动性,但其成就的条件要严格一些。第三种既有一定的灵活性,也要受一定的限制。

三、人力资本对就业的影响

根据人力资本的定义,知识和能力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而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途径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通过教育,这就不可避免的把教育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正像舒尔茨指出的:“因为教育是人力资本中最大而且最容易理解的组成部分,所以教育是向人投资的合适代表”。正是基于此,把教育当作人力资本的代表来分析对就业是合理的。

(一)教育对就业人员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1、教育对供给弹性的影响。1954年阿瑟・刘易斯发表了著名的经济学论文《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指出,传统部门的劳动力边际生产力为零或者为很小,而且这部分人口数量特别大。如果我们关注现代部门,就会发现:在现代部门中,学历越高,其供给弹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图中说明,图中横坐标为劳动力的供给量,纵坐标为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图中的直线代表劳动力供给的弹性由大变小的过程中的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二元结构”模型所说的传统部门,以初中以下为例,用(图1)来说明,因为传统部门中的劳动力绝大多数部门具有较低的文化水平,其供给弹性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说明了这一点;第二种是随着学历的升高供给弹性变小,以大学为例,用(图2)来说明。供给弹性的变化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大学教育本身是分专业的,从而使不同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因此不会出现无限弹性。二是因为被划分为不同的行业,行业之间的壁垒促使替代效应减弱,从而使供给曲线趋向弹性减小;第三种是具有很高知识水平的人的供给曲线,几乎是没有弹性的。如(图3)举的院士的例子,因为从全国来讲,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比较少,所以他们的供给量几乎是不变的,供给曲线变的完全无弹性。

2、教育对供给的影响。教育会引起供给曲线的左移,即供给量的减小。其原因在于某些学历高的人本身可能在学习中掌握了技术或开发了新的产品,就可以进行独自创业或与别人合伙创业。由于自己创业,这些人自然就会减少总体的就业量。再加上学历高的人收入较高,所以原始的积累也较快,从而加速了创业队伍的发展。这会引起就业人员的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教育对需求的影响。对需求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即需求量会增大。由于创业人员的增加,使得新的行业不断的出现,从而使人们的就业岗位增多,这种增多,并非是无条件的,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人才能够从事有关行业。如搞信息技术的人必须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际上,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看,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到今天,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创新行业就是创造就业岗位。

(二)教育对三种就业途径的影响

1、教育本身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和对就业压力的缓解。由于在校学习是教育的主要方式,且学校具有人口聚集效应,因此有助于形成一定的市场。同时,学生也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必然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在客观上有助于一部分人就业。在读学生的就业时间向后推移,因此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

2、教育对受雇于人者找到工作概率的影响。在著名的托达罗模型中,提出劳动力转移与其预期收益有关,而预期收益又与未来的就业概率有关。此模型的分析对象是劳动力转移,但若稍加推广就会发现,就业概率对每个人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受教育的水平是影响这个概率的重要因素。原因是,一个人的就业空间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大。所谓就业空间,就是指一个人可以选择就业的职业范围。如下图:

图中纵横坐标轴均表示受教育程度,扇形面积AOA表示学历低的就业者的职业选择范围(就业空间)要小一些。扇形面积BOB表示学历水平上一个档次的就业空间要大一个档次,依次类推。同时,可以看到扇形面积BOB是包含扇形面积AOA的,这说明学历高的就业空间包含学历低者的就业空间。即有能力从事BOB扇面内工作的人一定有能力从事AOA扇面内所表示的工作,但对于从事扇面AOA工作的人一定没有能力从事AABB所围成的扇环内的工作。这与现在就业的学历刚性要求是相符合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历高的人对学历低的人的替代效应。而学历低的人却不可能替代学历高的人。

3、教育对创业(包括合伙创业)的影响。如前所述,已经对就业的形式进行了分析。这里主要从教育水平对生产起重要影响的几个要素,即资本、管理、技术、创业精神等着手进行分析。但对土地和劳动不进行分析,其原因在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在现代部门中与人的因素关系并不密切,另外作为生产性劳动与创业者本身关系不大,所以可以不加以分析。

(1)对资本的影响。进行创业,资本是不可少的。一个人资本的来源有三种途径:一是从长辈那里继承取得,二是从自己的收入中积累起来的。三是从金融市场或他人那里借到的。对于一个人来说租借资本也是有条件的,只有拥有相数量的自有资产,才能作为抵押借到资本。有的人继承了大量财产,当然可以作为创业的资本,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往往要靠自己的积累或者是继承一点自己再积累一点。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一个人的收入往往与学历和能力正相关。也就是讲,学历越高,积累资金越容易,从而也就越容易促成创业的资本条件。

(2)对管理的影响。随着生产的发展,管理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企业只有比较高效的劳动才能创造出较多的利润。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有进行科学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科学工程,其中交汇了多种知识。有一些人,上学的时候就是学的管理专业,经过工作一段时间,自己有积累了部分资金、经验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即便是对于一些没有学过管理的人,如果他的受教育水平较高,那么重新学习起来也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