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30 04:3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艺术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

第1篇

(一)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追求一种知情结合、文质兼美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够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情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在充分再现语言所描绘的山水之美的基础上,可把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引入课堂,并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作解说词。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他们心旷神怡,领略了山水的自然美。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其受到了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

(二)数学教学中的艺术美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利用艺术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美的特点,让学生乐学、爱学,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如,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充满情趣美的数学游戏,有“夺红旗”、“小动物找家家”、“动物餐厅”、“小邮递员”、“数学医院”等。这些数学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美、学习乐的氛围中提高了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还编写了大量的数学歌谣、顺口溜、儿歌等,为数学教学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三)音乐、美术中的艺术美

音乐、美术中的艺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国外的优秀作品,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方法、形象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来向学生展示艺术美,让学生感受艺术美、欣赏艺术美、理解艺术美,进而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教学过程变成艺术审美的过程,就一定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美所带来的愉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

二、兴趣活动,创造艺术美

艺术教育兴趣活动是现代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我校开设的兴趣活动项目内容广泛,贴近生活,不仅体现了兴趣活动课的情趣性、知识性、创造性特点,而且还为兴趣活动课教学的实施、提高和发展架设了桥梁。

(一)遍地开花式的兴趣培训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兴趣培训活动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学生班级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计算机、编导、剪纸、无土栽培、柔力球操、合唱团、田径等10余个社团活动,实现了个个有兴趣,人人有活动的兴趣培训。此外,我校还将兴趣活动嵌入学校教学计划,将其在课堂上落实,营造了积极、健康、进取的校园艺术氛围。同时,我校还开发了《植物探秘》《书韵留香》《乐在炫舞》《七色神笔》《快乐在e》《HappyABC》等多元特色的选修课程,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个性需求,锻炼了师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师生的素质。

(二)满园春色式的培训活动

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是兴趣的保持和发展。学校以“冠音乐团管乐队”为载体,将一些拥有艺术技能特长,又爱好艺术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提高式培训。这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艺术需要,又有利于稳定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我校的“冠音乐团管乐队”成立于2007年12月,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冠音琴行的支持下,该乐队已小有名气。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管乐队的成员每天早晚都坚持训练。每周,冠音琴行的专业老师都会来校作两次辅导。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区艺术节展演中,管乐队一直都摘得桂冠。电视台也播出过冠音乐团管乐队的精彩演出。该乐队还频频走向校外,在庆典慰问演出、街道居委宣传、艺术节展示中斩露头角。

(三)一支独秀式的兴趣培训活动

这是在学校艺术培养的基础上将优秀的学生选送到校外的专业培训活动,它是对学校所开设的艺术兴趣培养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学校积极将有艺术特长发展潜力的学生推荐给一些专业艺术团队,让他们参加学习和培训,为其日后的成长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三、社会活动,展示艺术美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古建园林赏析,素质课,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素质课程的建设是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针对高校开设艺术类素质课,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艺术类素质课可以使学生健身娱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挖掘想象力、开拓形象思维、、增强创造力,同时也是当今高校教育发展方向。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建园林欣赏作为一门精神产品的艺术类素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领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活动。课程主要是从传统建筑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浅出,以提高大学生艺术情操等综合素质为目的,从旅游鉴赏的角度阐述了中西方古典建筑、城市、园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从文化渊源、典型案例、历史典故中,提供给学生可以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的并带有趣味性艺术知识和精神粮食[1]。古建园林赏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类素质课,针对大学素质课教学的现状,怎样提高这种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下面多年的素质课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讨论艺术类素质课程的教学。

1 艺术类素质课程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素质

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相对滞后,大学生在艺术上的文化品位不够浑厚可能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理解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应该有更高的审美修养教育论文,特别是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都应更加得体。艺术类素质课程的开设是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如古建园林赏析课程,是一门具有景观鉴赏价值和体验自然真谛的综合艺术。课程介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演变、特征、美学思想,配制大量鉴赏价值较高的经典案例。

1.2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育家早已意识到教育需要多一点引导、激励及自我潜能研发,少一点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期刊网。而约翰·海瑞思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发现,而真正的教师是勘探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相互理解、相互促进。所以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清华大学早就实行了“大学生艺术素质必备”,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没有艺术选修课学分的学生不允许毕业,艺术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最高境界,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园林赏析本身就是对东西方艺术的一种鉴赏,而经典园林却是设计者创新能力的体现。

2 素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素质课是大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是指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的,按照因材和因需培养的原则,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方法,能够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多种科学的教育。近些年,大学课堂素质课的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但同时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2.1 素质课程选择受到限制

综合素质课,顾名思义其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尽可能地塑造相对完善的个体。学校应在综合素质课选修过程中的科学性、计划性问题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避免“盲目放羊”状况的出现。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有些教师为了生计去挣“工分”而拣轻避重讲求“效益” 变得更加现实, ,而许多大学生也不是认真规划、合理选择素质课,或者是学校素质课本身就少,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导致学生如何拿够规定的学分,如何能轻松拿到学分,怎样不去上课也可以拿到学分还能取得好成绩成为他们追逐和选课的依据。所以像电影欣赏、音乐欣赏就成了学生素质课的首选,而有些真正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却无人问津。

2.2课堂教学质量较差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少部分老师对待素质课的敷衍态度对课堂来说是个致命的伤害。据调查,高校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教育课程的学习,有些教师可能专业学术能力强却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讲课沉闷无趣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些教师可能在讲课内容把握上没有抓住重点热点,或者所讲内容太专业化,其所讲并非学生所想听或者能听懂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课堂是学生自身原因,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生动也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种种情况势必造成师生双方配合不够默契。

3 提高素质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针对高校素质课教学现状,以古建园林赏析素质课的教学实践出发,本人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入手教育论文,为提高大学素质课程的教学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3.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素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古建园林赏析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课时如果像针对专业学生一样讲解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采用理论与经典案例相结合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如“挖湖堆山”“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以四大名园之一皇家园林颐和园为案例,而讲到“欲扬先抑”“开门见山”的艺术法则却用私家园林代表拙政园为案例来分析,用高清图片说明,同学们的记忆深刻,比纯粹理论授课的效果显著。针对古建园林赏析课还可以采用“直观法”教学,把学生带到城市公园实地上课,把公园当作教室,另外“互动式”教学在素质课也应该经常使用,由于素质课多为外专业教师上课,相互交流较少而经常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要让学生搜集阅读一定量的信息、参加些社会实践活动、搞一些调查研究、写一些小论文等等,来锻炼学生观察、认识社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手段的多样可提高艺术类素质课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课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神,教学手段单一很容易使学生审美疲劳,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各种媒体的组合应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在教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古建园林赏析课程知识丰富,如果单凭课堂的泛泛讲授,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很难使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精华产生深刻的认识,上课时除了用大量经典的图片,还可以用高清的视频图像来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不能胜任对各种多媒体资料的快速传递,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会较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上关于古建园林的知识很多,因此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手段,积极推广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反思,批判、追问意识以及相应多种能力的养成期刊网。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来思考,思考要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而且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思路和办法,之后还要进行交流。总之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提高艺术类素质课的教学效果的保障。

3.2引导学生科学地选修素质课,加强素质课课程建设管理

艺术类素质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味和趣味,同样也可强化其专业及未来职业的针对性教育论文,在课程学习态度上要努力让学生树立这样的理念,认真对待各门课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国家、社会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高素质公民的教育理念的积极回应,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塑造一种积极的印象。学校应该尽量多开设门类齐全的素质课,在学科专业上加以限制,让学生每学期都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

加强综合素质课课程建设,切实满足师生综合素质课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教材、教学资源及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扶植、建设一些具有代表现的课程。把地方文化教育和宏阔的视野相结合,这样的教学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教学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每门课程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攀登到所学学科的高峰。因此,最好的教材就是要使学生以最短的路径到达学科学科前沿。若没有适当的教材可以选用,学校应当考虑编写适合素质课教学要求的特色教材。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学校要加强素质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引导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实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素质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托.园林艺术[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2]苏志翠.大学生选修综合素质课中的问题、原因和建议[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9

第3篇

教学上,本人连续5年担任初三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兼任初三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科研的探索,不断汲取语文教育理论的营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任现职以来,连续五年担任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考语文平均分和优秀率连续多年均名列学校前茅,负责的初三语文教研组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组。

本人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为分配来的新教师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每学期为三年未达标的新教师作讲座、上示范课,热情指导他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张建军多年来先后被评为江阴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参加江阴市领导干部教学大比武,荣获二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余勇也已成为教学骨干,并且在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撰写文章多次发表在《江阴日报》《江阴教育信息网》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担任政教主任来,积极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加强年级组、班集体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热情教育,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三者并举,学生行为规范低起点,严要求,勤检查,切实做到管理时间无空隙,管理空间无空缺,管理环节无空档,管理职责无空位,学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本人积极组织下,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为学生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计有:“知心姐姐”杂志社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王翠华教授作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级学习法讲座》等主题讲座。20*年,本人负责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获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03年度、*年度学校获江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年度,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学生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较好荣誉。

在分管年级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狠抓年级组建设,组内班风、学风积极规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个班级荣获*市、江阴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位教师获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组内被评为镇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占73.3%。所负责两届初三各四个班级,中考优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级。

在教科研方面,本人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江阴市、*市、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年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并评为“培训班优秀学员”。任现职以来,撰写论文5篇。论文《浅论班主任的心理保健与调适》在20*年*市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中学(中师、中专组)三等奖,《刺激?交流?运用》荣获20*年*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论文《语文教学中自主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诚信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本人负责主持的《自主学习心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的立项论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研究》已获准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

对照今年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已全部符合,特提出申报。

第4篇

斯宾塞 教育思想 校外教育

一、关于斯宾塞教育思想

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在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1861年,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著作《教育论》正式出版,该书是集合其最为重要的四篇教育论文,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和《体育》。在《教育论》中,他继承并发展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政治思想,全面阐述了科学的教育思想。

1.斯宾塞《教育论》主要内容

(1)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斯宾塞将个人生物体的生存、繁衍与生活的安乐舒适概括为“保全自己的活动”“获得生活必需品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共五种活动,以此建立了科学课程体系,并总结性回答了“科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论点。

(2)在《智育》中,根据对人类心理发展规律,提出“快乐教育”思想,建立四条基本教育原则和四种学习方法,即循序渐进原则、自我教育原则、自然教育原则、快乐学习原则,归纳法、实物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这些原则和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使整个教学成为一种“愉快的教育过程”,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提出了科学性、艺术性的要求。

(3)在《德育》中,斯宾塞借鉴了卢梭的思想,提出了“用当时或者日后的整个结果是否有益来判别当时行为是否良好的‘自然后果法’”,以此判别正确与错误行为,最终达到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4)在《体育》中,斯宾塞依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提出了科学的体育原则和实现方法,从而使幼儿园和学校的生活制度符合了近代科学上确认的真理。

2.斯宾塞教育思想对当前校外科技教育的价值

斯宾塞《教育论》中的科学教育思想则反映了近代科学教育的趋势,他强调建立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重视学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自我教育,主张教学过程应当适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并使整个过程充满“温馨”和“快乐”。

校外科技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侧重对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培养,在课余时间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关注青少年在科技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发展,这些教育目标与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有相同的观点。

因此,借鉴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精髓对发展当前校外科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有价值。

二、在我区校外科技教育中实施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原因

1.我区校外科技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需要

“科技教育以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深化科技活动内涵为指导……培育优秀青少年科技人才……”这是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索我区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我尝试在信息科技教育中实践斯宾塞的教育理论,以更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来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斯宾塞《教育论》的《智育》中所提及的归纳法、实物教学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这四种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2.学科发展的需要

信息科技学科比较受学生的喜爱,这门学科最能直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因此要保持学科活力,就必须总体规划课程体系,使体系中的课程能够相互支持,并建立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这样就能使学生相对稳定地在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参加学习,课程内容也会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斯宾塞《教育论》中提出的构建一个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教育课程体系,为此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外信息科技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不再受学校学科教学内容的局限,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发展,通过培训、参加科普活动、竞赛等方法,逐步成为这一领域中学有专长的学生。斯宾塞在《教育论》中,集中探究了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这为校外科技教育开展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教育过程,指明了发展方向。

4.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作为研究者,经常要进行教学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个过程既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逐步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斯宾塞《教育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校外信息科技教育的尝试

校外信息科技学科是校外科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有学校信息科技学科的特性,又有校外教育的特点。我将所理解的斯宾塞教育思想运用到校外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中,以此推进我区校外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

1.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信息科技学科课程内容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将人类生活划分了五种教育类别和五大类课程,从而推导出综合的科学课程体系,这就可以成为我们构建课程体系的参考标准。因此,结合学校一线教师的建议,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发展出发,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调整,现将我区校外信息科技类课程分为4个大类(16个子类),即程序设计类、应用设计类、硬件动手类和课题研究类。在动手类、应用设计类等基础性课程的设置,倾向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有关课题研究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侧重于高年级同学,同时兼顾中、低年级学生。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形式

斯宾塞提出了自我教育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推论、发现知识。根据这个原则,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更多让学生自主实践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以实现鼓励个人发展的目标。例如,在程序设计类和应用类课程中,我让学生来做“一分钟IT名词解释”,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坐在学生之间,每次请1位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IT名词进行解释,让学生成为1分钟小老师。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发挥主体作用。

3.问题设计的生活化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说,学生从教育中获取的知识是用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找出课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切合点,将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学习的知识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如,在教授“选择语句结构”(程序类课程)时,就会尽力将例题组织成为“今天你和妈妈在超市购买日用品……”类的生活情景题,学生经常会遇到,有亲切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例题中所引出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对这些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获得科学的解决方案,一举两得。

4.问题设计情景化

在教学过程中,长时间、单纯的知识灌输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感。斯宾塞在《智育》中表述,“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对某些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智慧活动和道德水平成长。因此,我尝试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故事,让学生参与其中角色出演,以此来提高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程序类课程中“枚举算法”的时候,引入名侦探柯南遇到命案的情节,教师做案情演示,请学生来做侦探团成员判断结果,并将推理结果演绎得最好的同学称为“小柯南”。这样情景化设计创设了乐学和愉快的教学情景,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情景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5.增加走出课堂的教学形式

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教学原则”,在《智育》中指出“没有任何一个成功且具备良好品行的人,不是大自然这位导师的受益者”。他认为,体验自然可以培养儿童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儿童的悟性。处在初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如果校外课程的学习与校内课程一样,一味采取坐在课堂中听老师讲授的教学形式,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课程也缺乏生命力。校外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可以灵活地组织课程和教学内容,因此增加学生进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普场馆,就能使学生亲自演练课堂上了解的理论知识,得到体验科学的机会。例如,本学期组织某校兴趣小组学生参观上海科技馆,科技馆中“信息传递模拟器”,对网络传输信息有很好的模拟,它用实体来表现信息传递的过程,对学生理解信息传递有很大的帮助。

6.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斯宾塞在《智育》中,对古典课程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实物教学原则,其表述为“科学训练的最大特点是使心智能直接和事物接触,并运用科学归纳法从直接的自然观察的知道的特殊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因此在“课堂听讲”或者“动手实践”的学习环境时,大多数学生都愿意选择后者来获取知识。如果采用实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学生就能感性地得到事物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习效果更显著。例如,在动手类的硬件组装课程中,主要安排学生打开计算机机箱,用手来实实在在地接触硬件设备,通过看、摸、装来感受硬件的不同,并归纳出组装的方法和步骤。

7.制定“等级评测”来衡量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中信息科技学科有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补充,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这样的情况不利开展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斯宾塞在阐述“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过程中,提出了知识的实用价值、比较价值、训练价值和教育价值,根据这个观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参考知识的价值来制定衡量标准。因此,我根据当期课程的大纲和参考教材,将知识的实用价值、训练价值作为参考依据,提出了阶段性的等级评测标准。例如,在第五期解题类程序设计课程的评测中有这样的综合题“从1开始的自然数中,把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则这列数中,第98个数、第198个数、第1998个数分别是几,请写出该题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并设计程序求出这三个数字?”在这题中出现的知识点就是检验学习的实用价值,在平时有相类似的题目曾经让学生练习过,这就是在检验学习的比较价值、训练价值,最终以测评结果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所开设课程价值。

四、结束语

在以斯宾塞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建立的课程体系、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逐步受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最直接的表现为我们开设多达4个大类16个子类30个科技常规班,每年约500人次左右的学生参加培训,这说明课程内容符合社会的需要。其次表现为,常规多期班的学生巩固率逐年提高,现已达到85%左右,学生对课程内容喜欢,学习的忠诚度也会提高了。再次表现为,经过统计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习的学生中,50%左右在各级竞赛中获得等第奖项。

在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后,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发现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哪些地方?教师专业化发展如何体现和衡量?诸如这些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数据的比较来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珍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校外科技教师更有机会创造“快乐”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学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科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和谐交流、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英]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英]斯宾塞著.方舟编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11.

[4]刘黎明.论斯宾塞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观.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6).

第5篇

一、大规模、大规格

本届学术论坛可谓盛况空前,在规模、规格上创国内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之最,教育部办公厅主任刘家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任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任名誉主席。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文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兆泉等领导也出席盛会。前来出席本次论坛的机构有全国多所音乐艺术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以及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和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担当本次论文评选组的评委有: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易柯、《人民音乐》副主编于庆新、《音乐周报》副总编陈志音、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专家赵世民、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主任曾遂今、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李罡。“学院杯”决赛评委可谓业内精英:四川音协主席兼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协会常务副主席付林、词曲作家林明阳、中国唱片总公司音乐总监兰斋、橙天娱乐集团副总裁霍绍文、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陈小奇、橙天歌歌数码科技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欧丁玉、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流行音乐学院院长乌多达门。

本次“学院杯”决赛选手为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和设有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的艺术、师范院校通过严格选拔,各派两名选手参加最终角逐。邀请赛通过层层严格选拔,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歌手奖、最佳男女歌手奖及伯乐奖。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学院杯”区别于其他流行音乐比赛的主旨特征,上海音乐学院获得伯乐奖。论坛组委会共收到27篇论文,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和投票,共评出10篇获奖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为余政仪、施涛;二等奖获得者为施涛、王建元;三等奖获得者为邹亚非、尤静波、黄山;优秀论文奖获得者为刘柱喜、刘继斌、孟光、梅梅、黄德俊。

二、高峰论坛精彩纷呈

近20年来,流行音乐在我国发展尤其迅速。如今,我国的专业艺术院校、师范院校中开设流行音乐相关专业已相当普及,如何构建流行音乐的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加本次论坛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从根本目的上看,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是为了促使学术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各院校之间交流与沟通,共同努力使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走向完善。

教育部办公厅主任刘家富在发言中指出,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我们高校的领导、专家、教授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当代文化工作主题,加强东西方艺术的大融汇,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十七大”确立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从通俗音乐唱法的角度谈了自己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流行音乐对国家发展建设有很强的凝聚力,是大众喜爱的一种音乐体裁。他阐述了学校培养对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柴永柏指出,本次论坛是为我国的流行音乐建设与发展有关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积极推进流行音乐的教学理念、教材建设、培养目标的研究讨论,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体系,加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长期学术交流。四川音协主席、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指出,这次论坛将本着探讨研究的精神展望中国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的未来前景,将建立中国特色流行音乐体系。期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新星诞生。他预祝为中国特色流行音乐呐喊的媒体和制作机构更加蓬勃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川音乐学院施涛在11月9日的交流大会发言中谈到,在艺术类高等教育中,流行歌曲演唱专业不适合分级教学,把音域作为衡量标准,那是对演唱者个性特征的抹杀。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尤静波作了“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他从中国流行音乐80诞辰作为引言展开发言,从文化需要引导、教材需要统一、创作需要质量、乐坛缺少评论等方面对中国当今流行音乐现状作了分析。天津音乐学院刘柱喜在发言中,以团队协作式乐队组合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多元文化背景下流行乐队组合为题,谈及该院的教学成果。南京艺术学院王建元在发言中谈到自己对流行音乐学科建设的个人见解,他认为流行音乐教学必须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沈阳音乐学院杨维忠从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研讨方面谈了该院的教学心得。武汉音乐学院朱爱国从拓展教学外的思路和模式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三、专家讲学博采众览

11月10日的论坛从流行音乐的专业建设、流行音乐学院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探讨,表达了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展望和期待,即理论与实践并重。共安排了六位有关方面专家作重要的学术报告,这六个专题报告分别是:来自橙天歌歌数码娱乐公司总经理欧丁玉的《流行音乐的人才培养》,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流行音乐学院院长乌多达门的《流行音乐的教学要与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相结合》,匈牙利音乐舞蹈联合艺术大学埃贡・泊卡的《匈牙利的流行音乐教学》,荷兰芬提斯摇滚音乐学院玛丽安・托塞安特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专家赵世民谈了《从流行音乐看中国甲骨文》,他认为中国甲骨文有很深的哲学内涵,他重点解释了“乐、泰、奏、通、和”的甲骨文涵义。他指出,中国流行音乐教育要与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相结合。中国传媒大学曾遂今谈到了《网络音乐及其对流行音乐教育的影响》,他认为,新出现的网络音乐给中国音乐带来了巨大冲击。从音乐创作到音乐传播再到音乐爱好者的音乐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开放性、互动性、低成本的优势,给越来越多喜欢唱歌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运用就需要从事流行音乐教学的老师引导。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构建科学、规范、独立的流行音乐教育体系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工作,这对流行音乐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它包含了教育思想、学科建设、课程设置、艺术实践、科研创作等多个方面,从前期建设到后期的不断完善,这可能是需要几代人来完成的一个巨大工程。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我们认真、谨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数字音乐时代的来临给中国流行歌坛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中国流行音乐如果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通过优秀作品的发表和流行优秀歌手的走红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音乐院校应该站在全新的思维上考虑和制定流行音乐的教育方针,院校教育一定要和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相结合,使得教育成为唱片业的产业基础。同时,中国享有目前全世界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拥有由老中青几代人构成的音乐从业队伍,所以必须给年轻人补上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课,只有让他们学习、了解到我们祖国丰富的音乐资源,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与会专家们还认为,首届“学院杯”流行音乐邀请赛将是本次论坛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打破现今流行音乐的比赛模式,建立流行演唱比赛的全新机制,建立流行演唱比赛的全新的专业评判标准和审美导向,逐渐达到与国际流行趋势的对接。

结语

此次流行音乐论坛旨在更好地开展流行音乐理论研究和活动,促进高等院校音乐艺术和教育的交流、繁荣创作,提高高等院校流行音乐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论坛为期三天,主要内容包括专家论坛、原创音乐评比、教育交流以及流行音乐展演等活动,与会专家们就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与发展、流行音乐在高校的教育现状和专业定位、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研讨、流行音乐演唱中的唱法、流行乐器与流行乐队演奏技法、作曲技法、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关系、流行音乐的产业化运作与营销、流行音乐经纪人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详细的研讨。

此次论坛虽然只有三天,但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活动并卓有成效!全国近百名学者专家和业内精英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带来了流行音乐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音乐产业界的思维动向、流行音乐教育的第一手经验。由于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的积极参与,使得我们搭建了流行音乐教育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盛会将会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6篇

XX年7月,我毕业于浙江省师范学校,同年8月,我分配建德市姚村中心学校。这里三县市交界之处,离建德县城新安江有70多公里,四面环山,一条蜿蜒曲折的20省道攀爬过谷中。学校现共有学生150多人,教师10多人。我们学校里,没有热城闹市的喧嚣,只有偏远山区的宁静。教师们对生活的豪情没有澎湃激越,只是有着对工作的安心和执著,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自从踏入小学教师这个岗位起,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从教4年来,面向全体学生,管教管导,为人师表,有良好师德,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同时,我注意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积极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艺术教育默默地奉献着。工作第一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同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虽然这和我先前的想法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抱着要么不做,要做就作得最好的心理,很快就投入到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去。

由于我细致的班主任工作,第二年,学校领导就让我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毕竟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还很欠缺。于是我更加注重自身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常常学习到深夜。当然,对班级的工作也不会因此而有所松懈。对于学生的教育,我更加一丝不苟。举个例子吧:我班的翁某某在班里是劳动委员,学习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但是他有个坏习惯有小偷小摸行为。发现的当晚我就去了他家进行了家访,与他的父亲进行了一番长谈,决定立足于教育翁某某的角度来处理这件事情。先由家长出钱来赔偿班里其他同学的损失。之后我又我与翁某某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谈话,彻底得了解他的思想,同时教育他。经过这件事之后他学习比以前认真了许多。毕业考试转眼间到了,他以全班第二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他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道了歉,并保证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我为他的行为而高兴,同时也自己高兴。

XX年8月,我接任了学校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很辛苦,经常要送工资报表出差,这里的山路弯弯,到国道上就有150多个弯,坐车人常常会晕车呕吐,加上路过的车辆少很不方便,有时候光光等车就要两、三个小时,但我没有叫过苦,也没有因此而对工作松懈过。我明白这项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的根本工作,是校长决策的依据,因此我会一如既往的做好这项工作,而且还会做的更好。在这深山工作,每周要两、三次进进出出的跑,扎根深山、服务深山,我无怨无悔。

有付出,也有收获:XX学年辅导学生邱艳青、翁伟成、邱周军参加建德市小学数学竞赛获三等奖;XX学年任教毕业班数学,在XX年初一新生文化素质测试中超建德市平均分;XX、 XX连续两个学年,我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XX年9月,我还被评为乾潭镇优秀教育工作者;XX学年,教师年度考核优秀;。XX年5月我撰写的教育论文《偷窃的背后一位学生的思想教育个案分析及反思》获建德市合格论文;XX年5月我撰写的教学论文《让思考题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获建德市三等奖。当然我也有很多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更加出色的完成工作。今天要做的事没有去做,明天再早去做也是迟了。这是我的工作格言。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只要有汗水,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此话自勉。

第7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科学发展观教育现代化

2006年是我市实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全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教育内涵逐步提升。教育发展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良好互动关系进一步形成。市教育学会在过去的一年中,紧密结合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和实际需要,积极发挥学术团体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中的组织、指导、服务作用,全年工作显现了“适应改革,中心突出,有所开拓,成效较好”的特点。去年,市教育学会做了十件有意义的工作,其中不乏“亮点”。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行业协会和学会改革发展的意见》,完成了学会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实行“政会脱钩,自主办会”的新体制;二是首次和市陶研会合作,向政府部门购买《制定或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编写无锡市志(教育卷)》这两个服务项目,并完成了年度计划;三是扩大民间的对外教育交流,组织会员代表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考察基础教育,与有关部门一起承办了江苏省首届东南亚小学华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和第三届朝阳杯中小学生国际朗诵比赛;四是基本完成了学会系统“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任务,并对88个省市级“十一五”学会立项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五是组织省、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推荐工作,参赛论文、案例、课件达到5000多篇(件),为年度历史之最;六是出版会刊《教改与科研》6期,为宣传、推广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七是制定了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校工作规范,新增基地校13所;八是成功举办了初中课堂教学创新课评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九是重新组织了学会学术指导小组,12位教育专家的加盟,增强了对我市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指导力量;十是学会所属业余文化艺术学校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学会一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是广大会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的必然结果,充分体现了学会对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工作价值,同时也为学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一年。教育学会的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工作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南,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的正确方向,不断激发新体制的活力,集聚人才优势,活跃学术研究,培育科研品牌,使学会的工作质量和办会水平有新的提高,以为发展我市的基础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今年学会主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定位于“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繁荣教育科研。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这一中心,继续滚动发展一批省市级“十一五”课题,对正在进行的“十一五”学会课题的研究要加强“五环式”过程管理,帮助教师提高目标意识、研究意识、过程意识、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年内要精心组织省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和教学案例的有关推荐评审工作,精心办好会刊,开好科研工作交流会,宣传推广有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使学会的学术研究能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在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上有序展开,并逐步形成一些研究的亮点。

二是进一步构建教育服务平台。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会员构建各种服务平台就能为各类学术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和支撑。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依然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要精心做好省教育学会主办、我会承办的全省初中优质课的赛课工作。学会应为素质教育基地校的群众性科研提供必要的服务。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学会要继续组织对外教育交流活动,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同时,要进一步拓展学会系统的信息化平台,积极开发网络资源,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此外,要开展高中课程改革情况的调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并与市陶研会通力合作,完成政府部门交给的服务项目,使学会的工作能更直接地为行政决策服务,并在有效的服务中得到行政更多的支持。

三是进一步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办好学会必须以人为本。市学会理事会人员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努力使学会组织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要善抓机遇,敞开大门,多做工作,重点吸收青年教育骨干加入学会组织,不断壮大我市的学术队伍。年内,争取成立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符合学会特点的一些新的管理机制,继续推动各地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实验基地校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学术建设和制度建设,以进一步改变群众性科研某些不适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007年学会的工作催人奋进,任务艰巨。只要我们能找准定位,热心参与,潜心研究,学会工作一定会有新的进步。

第8篇

一、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与基础理论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34篇,主要涉及音乐审美、音乐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研究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等问题。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一文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情感解放的根本途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寻求人的审美发展、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任恺《基于“相册”的动力学习范式与艺术学习中元认知的形成》探求了艺术学习中“学习主体――‘相册’――学习客体”的新学习范式。该专题的论文还有杨立梅《以大艺术教育观建设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学科”》、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张媛《浅谈音乐教育与青少年EQ的培养――从青少年心理问题看音乐教学》、郑斌《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宋蓓《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的启示》、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等。

二、音乐教育的文化与历史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4篇,主要涉及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文化传承及中国音乐教育历史研究等问题。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一文通过“传统文化”、“现代教育”与“后现代传媒”三个概念,透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问题。文中指出要解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唯有将文化与教育两方面统一于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余丹红《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一文通过对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分析,阐述了该教材中蕴含的全球化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守望姿态的完美结合。这一专题的论文还有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林琳《哈尔滨早期俄侨音乐教育研究》、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李望霞、赵昕《在国际交流中直面中国大陆音乐教育问题――音乐教育研究问题的国际论坛交锋》等。

三、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涉及基础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等问题。金亚文《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回顾》一文通过回顾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得出启示:在纵向上思考,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与革新;从横向上梳理,是对国外经验的参考和借鉴。李冠莲《有关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从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方面入手,分析、反思现行音乐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偏颇,探求导向有效生成的种种途径。本专题论文还有方楠《走进网络社会的高等音乐教育》、孙梅《网络音乐资源的缺陷与教育对策》、刘琨《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新课改背景下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陈栋《国乐飘香飘香国乐――论高师民族乐器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许冰《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等。

四、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42篇,是所有参会论文中数量最多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始终是最受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郁正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音乐课目标教学实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依据教学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立足国内众多的实践模式中抽取出共同的、最能体现目标教学本质特征的、具有多种应变能力的结构因素和结构方式,组成最一般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音乐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形式。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一文通过对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考查,使音乐基础课教学工作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决策依赖的是哪一些心理学原理,以便更有效地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本专题论文还有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陈玉丹《在〈音乐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音乐智能的策略》等。

五、音乐教师教育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主要针对我国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中外音乐教师培养比较等展开探讨。周世斌《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之虞――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引发的思考》一文以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为借鉴,提出“素质教育的实施,决不意味着精英教育从教育舞台的退出。两种教育模式必将是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形成民族和国家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所需之坚实金字塔”的观点。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对德国音乐教育专业的三种形式――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门音乐教师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理论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可资借鉴的方式与方法。本专题论文还有蔡世贤《音乐教师教育的重要构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迎《苏格拉底“助产术”对我国音乐学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启示》、尹爱青、金顺爱《“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王昌奎《试论高校〈钢琴文献与教法〉课程的性质与教学模式设计》、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李飞飞《从课程对比看音乐教师的培养》、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文化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吕志芳《对音乐学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学习方法的几点思考》、张小鸥《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参加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有感》等。

六、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与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9篇。其中,涉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3篇,涉及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的论文6篇。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论述了行动研究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步骤,并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阐述了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音乐教育研究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研究必须注重方法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专题的论文还有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冯洁《马来西亚第27届ISME大会的创造性教学教育观――对创造性教育论文及实践的评述》、吴珍《从〈2020视野〉展望美国音乐教育价值的新理念》、宋裴裴的《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音乐――15届国际学校音乐教育和教师教育研讨会初探》、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等。

七、其他方面

此次大会还安排了三场重要的学术报告,这三场专题报告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前主席BennettGary博士的《音乐教育的全球展望与评价》,美国纽约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系主任、著名的实践哲学的倡导者David J .Elliott教授的《实践的音乐教育》,香港教育学院体艺系主任梁信慕博士的《教育改革中的技术与本土化教学:音乐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新趋势》。三位国际音乐教育界专家的到来使会议具有了国际性的对话色彩。

在大会专门设置的workshop的教学实践研究会场中,许卓娅、李妲娜、杨立梅、郑莉、余丹红等分别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综合艺术课堂教学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课题作了精彩的现场教学示范。

音乐教育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年轻的新学科,199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成立后,在曹理教授等一批音乐教育学者的带领下,平均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这些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吸纳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为团体会员,同年8月两个学会第一次在大连联合举办全国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本次长春会议是两个学会第二次的合作。从本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来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较前几届研讨会有了一定的提高,拓宽了研究领域,运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看问题,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文化、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论文。近年举办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动态,本次会议邀请国外音乐教育专家介绍当前国际音乐教育发展情况,使与会者获得不少新信息。本次大会还有一个特点,即来自全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共70余人参与了会议。研讨会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召开了研究生座谈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师生就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研究生培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大会还评选出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

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不少成就,相信此次长春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第9篇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其美育思想内涵值得人们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给当今美育思想以及音乐教育带来良好的现实启示。

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17世纪上半叶它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人们不仅对世界和自然美有了崭新的认识.人性也得到了复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人们尽情地歌颂美、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时自然科学哲学探索、文艺创作等都空前活跃、繁荣。笔者旨在阐释该时期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对当今美育和音乐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文艺复兴时期羹育观的特点

1美育思想核心和美育教育目标

人文主义是当时美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精髓是对现世人生的重视把个性自由人生幸福,甚至感官快乐看成是人性的理想。人们提倡人性人权和个性自由,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情感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出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赞美人、歌颂人和培养全知全能的完美的人是当时文学艺术美学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与主要职责。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并顺应自然本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一系列的思考带来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美育教育途径和方式

(1)注重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该时期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理论家深切感受到文艺的强烈美感教育作用并善于运用文学艺术的特点来宣传和培育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作有《巨人传》《抒情诗集》《十日谈》《愚神颂》《堂吉珂德》等这些作品有的鞭挞了经院教育思想的弊端,有的热情歌颂了大自然以及人世间真挚美好的情感,有的塑造了向往自由世界,具有斗争精神的青年形象,很好地浸染了人们的心灵。wwW.133229.cOM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既有趣又有益.既可以娱人又可以教人它们应该是人生的镜鉴风俗的范型和真理的假象”。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则更是创造了人类文学艺术史的高峰.他通过诗歌及悲、喜剧等多种形式尽情抒发对美的感受以及人类高尚而美好的情感。

(2)把文艺的认识、教益作用融合于”和娱乐、消遣之中德智体美结合采用直观生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悲剧有和“净化”作用指出诗是模仿的艺术.是一种指向教益的娱乐,能够娱情悦性。他们注意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尽可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并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培养,认为学习音乐、舞蹈等知识和技能尽管看不出直接的使用价值.却可以给人们带来奇特的享乐,并得到丰硕的成果,也即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文艺复兴时期美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美育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笔者认为,进行美育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日益提升美育教育的地位,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推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而又全面的哲学认识。如果说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是对人性的复苏和回归,那么现在的以人为本就是这一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如我国的政治教材中已明确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的效应主要在两个方面,即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设,可以看出其与文艺复兴思想的渊源关系。艺术教育因其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集中而成为实施美育的最根本或主要的形式它涉及人生的各个层面和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中有不少对音乐教育有着较高的评价和认识。维多里诺就非常重视音乐的美育教育作用.认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提高感觉和知性的能力都有好处维尔吉利奥则认为音乐这类学问是超脱于实际的利益而自身成为自由的科学,弗莱佛认为.音乐舞蹈对发展人的身心健美有重要意义今天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多地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让生活变得非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的内在目的.它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和教育的愉悦性,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推进和改革的实施日益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再思考

1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中人文主义倾向十分明显,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自由化、分工化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音乐教育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提出了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音乐教育只有和其他姐妹艺术结盟,才能够朝学校的核心课程迈进,更好地发挥美育教育的作用。美育教育也离不开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养料,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已给我们启示。例如他们认为音乐与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达·芬奇丢勒等艺术家们把艺术作为~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历代音乐流派众多很多都得益于其他学科或是人文哲学思想的启示.如德彪西创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来自于印象主义诗歌和绘画的启示:中国古琴艺术讲究清、微.淡远的意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今天环境音乐医疗音乐等概念的出现也证明了不同学科领域间的融合渗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性。

2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是美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文艺复兴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今天“寓教于乐思想的前身,同时,我们今天讲求寓教于乐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审视音乐课程价值时指出音乐课程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人类的巨大潜能,当今世界创造潜能的开发被日益得到重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随之而发生着改变。创造能力与美育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方面美育教育能开发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需在感受和创造性实践中培养,另方面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有待于人们将时代精神给予创新性的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好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营养、升华心灵,并从中获得灵感,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距今已经过去了3o0多年的时间.但它的美育思想精华却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值得我们不断去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1]涂途西方美育史话[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8

第10篇

关键词: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一、高师声乐学科发展的现状

高师声乐学科是一门有着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鲜明的学科,回首高师声乐教育曾走过了一条简单模仿、学习音乐艺术院校,向音乐艺术院校看齐、攀比的道路。无论是招生方式、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施教内容、考试评分等都以学生向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一样能上舞台为标准。然而,高师的培养目标鲜明地指出应培养合格的高、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需要具备的是站好讲台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突出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性成为学界的共识。

现象一:学生在高师四年声乐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演唱技能的比赛获奖非常重视,同学乐于奔波于各种声乐赛事,以取得奖项为荣。然而,同学们对于科研创新的意识却普遍比较淡漠。

现象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高师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衡量学生是否符合学士学位标准的依据,是对学生四年来学习成果的检验。

现象三:部分高师声乐教师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平时对于本学科发展缺乏关注,认为声乐教师只要具备培养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教学能力就可以了,满足于能够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演唱比赛的奖项;或认为声乐学科不需要进行科研创新的研究工作,那都是理论学科老师的事情。这些错误的观点导致一些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理论研究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二、改变观念,正确理解高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大学科背景下理解高师声乐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高师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体现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一流的师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基础学术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笔者认为,只有在大的学科背景下理解高师声乐人才培养目标,才会使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在大学科背景下,每个具体的研究方向都会具有一定的个性,当然学科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共性。如果陷入本专业的特殊性中,对于认识当前的教育形式与潮流非常不利,也无法发现现有教学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2.声乐学科人才需要进行技巧训练及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综合培养

在高师的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成果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大学本科毕业前须完成学院认定的毕业音乐会、教育实习与本科论文答辩。毕业学生音乐会是从表演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技能技巧的运用;教育实习搭建了学生从学到教的桥梁,着重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而毕业论文写作,则是从知识创新的角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然而,从学习知识到学术研究需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才能掌握,但高师声乐教学中对声乐学科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方面并没有相应专门的课程安排。一些学校也只安排课时很少的讲座或教师指导。由于对这一工作重视不够,训练不足,声乐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水平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构建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构建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式样。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教学论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迫切课题。各国课程学者针对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致力于探索和构筑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教育效率,培养富有个性、创造性、合作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1.课程设置方面加设声乐科研方法选修课

声乐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声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应在现有声乐技能课与声乐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在声乐本科学习第三学年开设声乐科研方法选修课,为期一年,从课程上保证给予学生系统科学的训练。除了理论方法的传授外,要更为注重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锻炼与培养。在一定的理论方法学习与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学术研究的轨道,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的精神及重事实、重资料、重调查研究的品格与习惯。

尽管我们的课程建设还十分薄弱,但我们要坚信论文写作并不是不可教、不可传授的;另一方面,论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其实践性,即无论理论上如何进行学习,还必须动手写才行。

2.开设课外学术论坛,积极参加学术会议

改革一贯的课堂灌输模式,变“课堂教”为主为“课外学”为主,变“课内紧课外松”为“课内轻松,课外紧”。鼓励学生自主定期组织本科声乐学术论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广读博览,带着问题与思考来到论坛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讨论、新书阅读评论、声乐比赛观摩评价、教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交流等。

学术会议中往往汇集着一些学术热点,其中既有引起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有专属某一领域的热点。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中不乏一些学界的大家名师,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学术问题得以提出或者解决,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培养学术兴趣与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多参加学术会议,开阔视野。

3.开展教师评学工作

教师评学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具体来讲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对学生个体学习状态、效果、进展、变化进行系统分析与价值判断,以期达到一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不同于课程考试、评优评先等传统的评学方法,而是一种更加系统、全面,并且侧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师评学制度。教师评学,对于学生声乐技巧的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

4.严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关口

按照高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共安排了6~8周的时间,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研究方向选择指导教师。由于本环节是本科生四年来学术训练的总检阅,指导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选择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术训练,难度恰当适宜,具有操作性的题目,坚决杜绝把别人的论文简单生硬地拼凑,毫无个人观点的毕业论文出现。对有创见、有价值,获优秀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均应给予认可与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努力打造精品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声乐学科的确是一门有着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鲜明的学科,但我们声乐学科的教师与同学应在保有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地汇入大学科发展的潮流,而不应该拿出种种特殊性的理由回避这一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克服畏难情绪,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应当相信,通过科学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一定可以把声乐学科的学术工作做得更好。

基金项目:由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评教评学制度研究”(项目编号:JYX10010)资助。

参考文献:

[1]李晓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人民音乐,1999.

[2]杨咏.高师音乐教育与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7.

第11篇

在1997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来,我遵纪守法,热爱党坚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我十分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无愧于“教师”这一伟大的称号,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力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担任多年班主任她,以学生为本,敬业修德,无私奉献,不仅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衷心爱戴,更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关爱每一位学生。 我是敢于挑重任而对学生极付出关爱的人。这几年都从初二接任班主任,而且这些班都是吵出名的班级,其他老师没谁愿或敢去做该班的班主任,我二话不说,就担起了这些班的班主任。在XX年秋学期,04-2学生比较吵,前面连换了两个班主任,我接任04-2班的班主任后,立即投入了对学生的观察和关心中,该班有一个叫xx的学生,常在班里课堂上吵闹,我常亲自与耐心交谈并到他家进行多次家访,陈杰最终被我成功转化,我以自己的爱转化了许多2班像陈杰那样的捣蛋学生,使2班班风急剧扭转。班级量化在XX年到XX年的四个学期中,该班量化卫生评比总获年级第一,期考中该班各科成绩也总获年级同类班级第一。XX年秋学期,我担任无人敢06-2班的班主任,该班学生不但吵闹,而且多女生是单亲子女,家庭比较困难,如韦美就无钱做生活费,我亲自掏出几百块钱让其继续坚持上学读书,为太平中学的保学控辍作出了很多的贡献。XX年秋学期接任全校最吵闹的班级08-5班,经过逐一对该班学生进行谈心教导,使该班纪律明显改善,逐渐使之转化成为年级中风貌良好的班级,这是全校师生公认的事实。

班主任工作极为负责且工作有成效。本人工作能力强,所教班级的语文科目期考总

名列年级前茅,XX年其所教学生xxx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柳州高中。其班主任工作极为负责更为出色。我所任的班级在我的任期内,无学生旷课违纪现象。这跟我工作负责有极大关系,早晚跟班督促学生,校园里总看到我忙碌的身影。由于我的努力和独特的班主任工作艺术,换取了丰厚的回报,XX年秋学期至XX年春学期我的2班量化全年第一、期考成绩各科年级同类班级第一;XX年秋学期至XX年春学期他的06-2班不但班风年级最好而且量化卫生评比也列年级第一,各科期考成绩连续三个学期在同类班级名列第一,在XX年中考中他所带的06-2班36人中有31人考取了柳城县公费高中,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给2班的指标,这也是当年全校唯一完成的班主任。在我尚未接任08-5班之前,该班除了吵闹之外,各科(除了语文第三)成绩都年级倒数第一,我接任该班班主任后,除了纪律好转之外,该班各科成绩都有了显着提高,XX年秋学期,除了英语倒数第一之外,各科成绩都名列年级第三(我教的语文科年级第一,是年级唯一超过县平均分的班级)。XX年春学期期考,该班更有大的跃进,各科都名列年级第三以上,原来样样倒数第一的班级,跳跃为年级前列的班级,这不能不说敢教青天换新颜的班主任成绩。

本人自学能力强,能自觉进行继续教育,对于教学及班主任理论丰富,常指导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教育,效果明显;对于学校的工作较为积极、能任劳任怨,为人对荣誉较为低调,但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注意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学以致用,XX年秋学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教育论文获柳城县五写评比二等奖,参加广西读书年“书香飘柳城”征文比赛获二等奖。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湖南 上海 四校 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6-02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规程》与《学校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规划》(2001-2010)实施,先后召开的以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明确了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方向,即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最大限度的让大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教育,并强调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之中。

在国家教育部的正确指导下,湖南省教育厅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高校共同努力,使湖南省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起色。表现在:1.政策性法规的完善,200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贯彻实施〈学校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规程〉评估办法》,在中部城市首屈一指; 2.建设初见成效:2005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规范了省内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更是全国首创。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是首先试验高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全国高校素质教学各项比赛和活动中,湖南省大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5年湖南省选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艺术素质教育论文科报会的120篇论文中,获得3个一等奖、26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获奖比例为54%,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9%;以上足以证明湖南省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水平在我国属于领先水平,而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两所全国211重点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更是我国中部城市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突出代表。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提升与发展中仍然有许多的不足,笔者作为湖南走出来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着意在东部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也历来是我国艺术素质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上海,选择了两所均系全国211重点大学,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普通综合性大学:百年名校复旦大学和新兴综合大学上海大学,以此四所大学为代表来对湖南与上海,高校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比较,进而对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四所高等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

1.管理监督机构:

中南大学:教务处素质教育科,校团委

湖南大学:教务处素质教育科,校团委

复旦大学:艺术素质教育中心

上海大学:艺术素质教育中心

2.音乐课程设置

中南大学:两大类,5门,具体门类:(1)音乐欣赏(2)音乐技能

湖南大学:一大类,3门,具体门类:(1)音乐欣赏

复旦大学:两大类,46门,具体们类:(1)审美体验(2)艺术创作

上海大学:三大类,63门,具体门类:(1)音乐欣赏(2)音乐技能(3)音乐历史

3.师资队伍建设

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14名老师

湖南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音乐类教师1名,另有6名毕业于音乐专业院校的院系辅导员兼课老师

复旦大学:专职音乐教师22名,先后聘请谢晋、程十发、司徒汉、谭冰若、谭盾为兼职教授或顾问教授

上海大学:专职音乐教师21名,另聘请了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指挥家曹鹏、陈燮阳,旅美小提琴家夏小曹等等十多位中外音乐家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4.社团活动开展

中南大学:目前大学生艺术团设有军乐团、声乐团、曲艺团、民乐团、舞蹈团五个音乐类艺术团。

湖南大学:校团委直属的艺术团有:铜管乐队,民乐团,舞蹈团。

复旦大学:由艺术素质教育中心培训和管理的专业艺术社团有:复华管乐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复旦剧社、合唱团、舞蹈团。

上海大学:校艺术中心成立了大学生艺术总团,下设交响乐团、弦乐团、室内吹奏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钢琴协会8个音乐类艺术团。

二、四所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状况的比较

1.在监管机构方面:

湖南的两所大学都分别有自己独立的艺术学院,他们在培养自己专业艺术类学生的同时,还会兼任起为全校的学生开设艺术素质教育的课程,而教务处素质教育科则起到了一个管理统筹的职能,同时因为艺术学院并不是专门从事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机构,素质教育科承担起了一个监管组织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的职能。同时,由校团委负责学生艺术团的组织活动。

上海两所高校则设立了专门的艺术素质教育中心,在主管艺术素质教育的副校级领导的宏观领导下,对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进行总体规划。艺术素质教育中心专门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普及素质教育选修课教学,同时,还负责学生艺术团排练及学生艺术团活动的指导工作。

2.在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湖南与上海的高校的配置明显出现了分水岭,这也正是中部城市与沿海发达城市艺术教育的真正差别所在。我们认为,加强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水平、推动艺术素质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发展的关键。高校要根据教学需要,配备一定数量、不同专业的专职艺术教师,才能开设各种特色的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较高的艺术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这两者是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看。在我国内地各高校对于艺术素质教育的师资和课程建设,还普遍不能得到很好的重视。这也是沿海城市与内地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差距最明显的表现。

3.社团活动的开展方面:

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由校团委负责组织开展,校团委直属的大学生艺术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生力军。这些学生艺术团,代表中南大学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各兄弟高校、走向境外,多次在国内外的各类比赛和展演中全面展示了中南人的音乐艺术素养和风采。有专业老师对其进行辅导和排练,但是大都为兼职教师,因此在精力和资金上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由于湖南大学有完善的特长生招收体系,而艺术团的成员又基本由特长生组成,所以艺术团专业水平还是较高的,同时为带动整个校园艺术素质修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不仅分别有20几名自己的专职教师,在打造精品团队过程中,还不断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指导训练,例如:复旦大学复华管乐团和交响乐团,是其代表性的精品乐团。乐团特邀张洁敏、张亮、林友声等知名指挥家担任指挥。上海大学交响乐团和弦乐团,特邀著名指挥家曹鹏以及旅美小提琴家夏小曹担任艺术总监。

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那些艺术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高校,往往也是经费到位、教学设施与条件齐备的学校,而经费能否到位又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学校领导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必须有统一的规划,以确保投入的经费能够满足艺术素质教育教学和活动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