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02:5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前教育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重视学前教育”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目前有0~2岁幼儿97820名,3岁~5岁幼儿109660名。现有61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17所,村办幼儿园359所,民办幼儿园210所,企业办幼儿园26所。在园适龄幼儿78530名,3~5周岁幼儿入园率71.4%,5周岁幼儿入园率88%。全市共有幼儿教师5723名,其中公办教师1337名,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62%。目前全市有8个县市区通过了省政府“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验收。
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力度。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将学前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整体范畴,统筹规划,统筹管理,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多次到幼儿园实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工作,专门组织了专题调研,重点研究和督促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幼儿园准入、安全、保教、收费等工作的监管,学前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办园条件明显改善。我们除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外,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企业、个人兴办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办园数量迅速增长,城市里“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幼儿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及办园单位努力拓宽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明显改善了全市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保教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积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了园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积极加强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了全市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施幼儿素质教育,重视幼儿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注重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有效地防止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学前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学前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是全市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不够。目前国家还未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在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都缺少相关政策。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幼儿园教师没有新增编制。全市公办幼儿园仅占全部幼儿园的2.78%,公办幼儿教师仅占全部幼儿教师的23%。对公办幼儿园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投入,村办、民办幼儿园完全靠收费来维持正常运转,部分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陈旧。
(二)民办幼儿园管理亟待加强。部分民办幼儿园不能做到依法办园,以盈利为目的,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教师素质低。不能把握正确的办园方向,有“小学化”倾向。并且存在着个别因体制不顺而无法办证的幼儿园。
(三)幼儿教师待遇差、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公办幼儿教师没有绩效工资,待遇较低。村办、民办幼儿教师待遇更差,没有养老、医疗保险,有的甚至不能按月足额发放工资,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今后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关于2015年学前教育的指标为:幼儿在园人数达到74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0%,学前二年毛入园率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5%。我们的工作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幼儿在园人数达到8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二年毛入园率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全市建设150所标准化幼儿园,主城区建设1~2所可容纳1000名幼儿的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每个县城建设1~2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园。
(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必须列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改扩建和新建一批幼儿园。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取向,加大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助力度,逐步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向公办转轨。“十二五”期间,全市所有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三)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办园,加快幼儿园基本建设步伐。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及个人出资兴办幼儿园。完善民办学前教育扶持奖励机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优扶强力度。顺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城市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工作。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见习;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教育见习是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学生零距离接触幼儿园,形成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第一印象,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及训练实践技能的契机。本人组织学前教育学生到各个幼儿园见习,以个别和集体的形式与见习生、幼儿园管理者、指导老师、见习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在见习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指导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见习的目的性不强;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并在此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一、教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缺乏指导教师的有效引导
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反映被分到幼儿园某班之后,老师就很少指导,尤其是对于男生。觉得男生是本科生以后会进国办园,看不起民办幼儿教师的身份及大中专的学历,从而产生心理隔阂,在实际交往和互动中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加之,见习学生不主动询问或请教指导老师,且幼儿老师要组织和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比较繁忙,疏忽对见习生的指导。
(二)学生对教育见习认识不清
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见习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有些同学认为见习仅是院系布置的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按时来按时回就行。有人认为见习只是在某个学期院系集体组织下进行,其他时间不用见习。也有人这样看待见习,见习就是完全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自己不主动争取锻炼的机会,于是便成了一个没有主动融入这个班级的旁观者。也有的同学反映,见习的确让大家见识了幼儿园教师的多才多艺,同时也反衬出自己的五项技能和组织活动能力的薄弱,滋生出自卑感。受前面经历过见习、实习与支教过的同学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见习不如实习支教重要。
(三)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文科师范生认为教育见习学校安排的不合理或有限、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师范生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见习时机安排不恰当。许多学生见习后反映,他们去幼儿园见习,真正学习和观摩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学校安排的见习时间正遇上幼儿园忙碌的时期。以往见习都是安排在12月前后,此阶段幼儿园正进入年末的总结评估阶段,处在忙碌期的幼儿老师们忙于准备年终总结汇报和迎接各种考核,忙于组织孩子们编排和训练元旦节目,幼儿园管理者则忙于准备接受上级教育部门领导的检查工作及年终的工作汇总工作,因此无暇顾及对见习学生的指导和培训。
其次,见习时间太短。学前教育专业集体教育见习只在大二和大三各安排一次,大一和大四不安排集体见习。且每次见习从周一到周五,学生只能对自己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幼儿园,及自己未来可能担任的角色――幼儿教师有粗略的了解和体验。
(四)教育见结工作有待改进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生普遍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较重视教育见习前的宣传和要求,忽视对教育见习的有效评估及总结。学生普遍在教育见习前期待很多,比如,以前都是在课堂中零星地接触到一些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终于有机会亲自进入幼儿园感受和体验真实的幼儿教育。但是教育见习以后感觉并没有太多的收获,有的甚至只看到当幼儿园老师的负面,看不到其积极的一面。见结的主要以学校指导教师个人组织的报告会的形式进行,缺乏集体形式多种性的汇报总结活动。学生的见结也只是上交,并没有针对见习中的一些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和个别访谈。
二、提高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见习的对策
(一)建立院系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幼儿园的合作关系
高师和实习基地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加强了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而且还促进了双方的共同进步。因此,应努力建立院系与幼儿园之间的广泛、长期而稳定的联系,建立起平等互利、互帮互助、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院系主动邀请当地主管幼教的部门负责人,幼儿园园长及骨干幼儿教师以座谈会的形式共同协商讨论。在学前教育课题申报、中期检查及结题方面,及近期出台的一些新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的学习方面,院系可以以讲座、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输送新鲜的知识和信息及提供理论和技术上支持与保障。针对教育见习这一部分,建议可以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
(二)完善教育见习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见习
遇到学生正确看待教育见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调动其参与见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明确教育见习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明确教育见习的内容,包括观察幼儿教师在来园接待,一日生活活动、自由活动及离园等各个环节如何组织和开展的,并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组织一些游戏或活动。第三,明确见习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灵活的,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体见习外,自己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分散见习。
第二,明确指导教师的权责
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以文本的形式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加入教育见习的相关制度中。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职责与义务着重落在实践上对见习生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与常规,五大领域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老师所具备的基本才艺与技能。院系专业指导教师的职责与义务重点是培训学前教育学生记录并观察教育见习的内容并进行反思,每天与学生交流并检查布置的见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疑答惑。
第三,适宜地安排并延长见习时间
建议将教育见习常态化,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即在大学四年每学期都开展教育见习活动。见习的时间尽量避开幼儿园忙碌的时期。比如可以在开学的第三个星期组织和开展见习工作,那时开学迎接新生工作刚结束,正式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步入正轨的时候安排见习的时机最佳。除了集体的教育见习外,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分散见习,多利用空闲时间去幼儿园观摩学习。
(三)做好教育见结及评价工作
(一)幼儿教师的含义
幼儿教师是指在托幼机构中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专职人员。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他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幼儿教师在托幼教育机构中的作用
在托幼机构中,幼儿园班级是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主要环境和场所。班级由人员和物质两部分构成。其中,幼儿教师又是最重要的因素。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主要作用是:(1)创设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幼儿教师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具有发展适宜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而丰富的物质环境。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可选性,如果幼儿无事可做,则表明材料是不可选的;如果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高,则表明材料是可选的。而文化适宜性主要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和尊重。(2)组织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既是幼儿学习的环境,又是幼儿生活的环境,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都要由幼儿教师组织。
2.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的任务
幼儿教师对所在班级的工作负责,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并指导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4)参加业务学习和学前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院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幼儿教师的工作场所是专门化的托幼机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幼儿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幼儿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发展水平不高,具有形象思维、好奇、情绪不稳定等。幼稚而又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学前儿童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照顾、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其中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对学前期儿童有特殊的意义,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养护、照料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儿童进行教育。从早晨入园时的晨检到下午离园时的叮嘱,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关心、照顾和指导。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穿和玩,还要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总之,幼儿教师的工作十分琐碎、具体,这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和细心。
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幼儿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主要受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幼儿本身的特点。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入园前有不同的教养经历,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的学前儿童。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特点,考虑儿童的兴趣、本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创造性地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因材施教。二是学前教育的特点。由于幼儿不断地发展变化,幼儿教师的工作就要不断地调整内容和速度,以跟上幼儿发展的步伐。幼儿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创新,实行弹性计划,计划依幼儿而变,依环境而调整。
二、与幼儿互动的策略与方式
(一)有效的师幼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幼师关系必然是有效的,所谓师幼关系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正困惑,找到幼儿发展的真正增长点。针对幼儿实际,引导幼儿与环境、与老师、与同伴积极互动。通过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目前师幼关系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角色定位上,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幼儿发起的互动信号注意不到或反应淡漠,这种经常的低敏感反应会抑制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师幼互动的整体性质。
其次,在互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由幼儿发起的下对上的请求、征询、展示、汇报、求助和告状等较多,具有明显的上行型特点,而平行的、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如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共同游戏、主动替教师做事等较少;由教师发起的上对下的要求、提醒、帮助、指导较多,具有明显的下行型特点,而对幼儿的关心、抚慰、平等的交流、征询和让幼儿帮助做事较少;对幼儿生活照顾较多,留给幼儿自理、自立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独立、自主较少;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较多,适时、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引领幼儿进行自我建构较少;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互动较多,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与幼儿集体发生的互动较多,与个别幼儿发生的互动较少等。
2.利用日常生活时机和幼儿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时刻”,利用这些机会与幼儿进行生活中的教育,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容易让幼儿接受。
(二)有效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
1.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
幼儿走出他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可谓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所以建立幼稚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的师幼关系的性质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
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教师可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幼儿擦擦鼻涕、眼泪,抱一抱幼儿,和幼儿一起玩一会儿。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离开,还要注意解释离开的原因。同时,教师对幼儿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到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会使幼儿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幼儿能够接纳教师,把教师当作陌生环境中可依靠的保护者,为良好关系的形成奠定最初的基础。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良好的师幼关系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在心理上消除对教师的隔阂,接受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注,密切师幼关系与情感,并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能从老师和小朋友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幼儿理解的方式,使幼儿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幼儿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幼儿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与情感,并注意对幼儿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
4.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教师要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你们是重要的。对幼儿活动的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其外在表现是教师与幼儿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他的身体朝向、手势、面部表情,甚至所用的感叹词。
5.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身心发育还未成熟的幼儿,但是教师批评幼儿时的态度及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仅影响实际的教育效果,而且影响所建立师幼关系的性质。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地批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或者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
6.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群体生活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也有利于教师的组织和教育,使教师有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幼儿对话、沟通,倾听幼儿并理解幼儿,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观点和见解,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幼儿同伴的相互作用,为幼儿同伴交往与合作创造条件,鼓励、指导、帮助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营造师幼间和谐、宽松和支持的氛围,为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7.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性格、认知能力,尤其是行为特征往往是师幼关系形成的前因。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识,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每个幼儿建立师幼关系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某些幼儿建立的是不良的师幼关系时,应从改变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入手对不良师幼关系进行主动调整。
三、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1.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
学前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受各种与其产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因素和系统的影响。家园的充分合作才能形成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以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
2.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容易造成大部分儿童的片面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指导。另一方面,儿童刚柔相济、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男性家长的参与,以弥补幼儿园女性一统天下的格局。因此,幼儿园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3.有利于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为儿童创造最佳发展坏境
每个儿童被送进幼儿园的那一刻都是一张白纸,是受其各自家庭背景影响的个性不同的个体。同时,家长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也不同,若没有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则会导致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4.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家庭资源为学前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个别幼儿教育问题的沟通以及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上,还体现在家长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职业状况方面,这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比如,可以让高学历的家长给幼儿教师开展不同学科领域的“家长进课堂”,让当警察的家长给幼儿园孩子讲一堂安全知识教育的课等。
总之,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没有家园之间良好的合作、衔接,会损害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学前教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2-096-3
一、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办园数量少、规模小,但家长认可度高
就兰州市来说,324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占不到30%,民办园的“贫民与贵族”两极分化,让家长心里有许多纠结。
(二)对师资培训不够,使幼儿教师素质达不到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对幼儿师范院校的撤并,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观念,以及执教者敬业精神的缺失,教育素质问题等等,出现了幼儿教育队伍的流失,还出现个别教师对幼儿揪耳朵、封嘴巴等虐童事件,当事者还认为是“好玩”的严重问题。
(三)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没有纳入培训计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是“拔苗助长”。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个观念在家长心里生根发芽,但学前教育是教什么?如何教?发展幼儿的什么?培养什么?等等,家长知之甚少。
经调查近50名大班幼儿家长,有72%的家长希望在幼儿园就让孩子学习拼音、写字、珠心算、英语以及背诵古典诗词,并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对“学前班”和“大班”理解不清,认为学前班是搞幼小衔接教育,而不知道《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三年制幼儿园大班要做好“幼小衔接”的要求,严重忽视对幼儿健全人格、规则意识等良好行为习惯及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对园长的培训指导不够,使园长的教育管理理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管理者因资金受限,参加学习培训不够,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课程的设置,部分幼儿园教育为满足家长需要着力找寻家长和自己需要的特色致使有“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园长的教育理念不切合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健全人格培养、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培养和发展;二是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没有形成园本课程,忽视接近幼儿生活的、比较熟悉的教育资源;三是对体育锻炼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重视不够,甚至认为传承民间游戏的文化是落后的思想,没有思考传承民间体育游戏并促其优化,运用于幼儿肌体锻炼发展中,是幼儿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的问题。
(五)教材不规范,部分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
纵观目前学前教育,教学内容开设了拼音、写字、珠心算等课程,认为是在更好地做幼小衔接;有的则冠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名引入古典诗词,要求孩子每天背诵大量的经典诗词等等,而没有围绕《纲要》规定的五大领域形成园本教育模式。
(六)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不够。
一是在行政管理体系规范化方面,存在对各种类型的园所教育投资、教育指导、培训机构等的责任划分和归属管理问题;二是教育体制的延续性、一致性问题;三是对教职工的细化考核问题;四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明文规定,可幼儿入小学时,有变相测试知识点的问题,无形中对幼儿教育进行主观评价或比对,造成家长选择孩子入园的思维偏差,误导幼儿园的教育管理。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
(一)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抓共管
1.增加学前教育投资。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十精神,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有所教”等精神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结合起,重视幼儿园教育投资的必要性。3-6岁的孩子可塑性大,是人一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初步培养形成的重要时期。
同时,重视规范各类名目的培训机构,制定幼、小、中的衔接,让幼儿可持续发展,政府既然对低保、医疗、营养等民生问题如此重视,为什么就不能积极投资建设规范的幼儿园及培养幼儿教师的机构?所以,政府要规范、引导学前教育,重视儿童真正的感受,态度是关键。
2.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制定相关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规程。一是把幼儿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管理范围,制定细化的管理制度;二是将学前教育教学绩效考评纳入到党政年度考核,严格督导、考评幼儿园规范办园、依法办园;三是积极给予扶持办园。这是解决问题的组织保障。
3.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者和师资队伍的培训。一是幼儿园工作因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其它学校教育不同,国家要重视幼儿教师在专业技能、人格品质方面的培养教育;二是教育内容也随着时代变化而需要与时俱进,只靠园所筹资培训将是困难重重,因为幼儿教育是靠大量的操作材料和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因此:
(1)加强管理者的培养。园长的人生和职业发展定位只有指向好园长、专家型园长、教育家型园长,才会从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作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才能带领队伍按照幼儿发展规律和本园实际,把办“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园,提高幼儿素质当作事业来干,无愧于管理者的神圣使命。
(2)强化教师培养。在不断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成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才能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游戏活动,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4.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上世纪80至90年代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幼儿教师曾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但目前随着个别教师价值观的改变、社会对幼儿教育不重视、对幼儿教师不尊重,工资待遇相对比其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低,但工作责任大、琐碎繁杂等等原因,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转行或流失。同时,幼儿教师的老龄化也不容忽视,所以,提高教师待遇,是解决问题的经济保障。
5.将培训家长纳入培训计划,营造学前教育良好的育人环境。要解决家长对孩子教育思路是拔苗助长,助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必须对适龄幼儿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明白《中国教育报》专家所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进入小学阶段的重复学习会让孩子感到:小学的学习没有挑战性,很容易应付,不用特别用心,这种认识和‘经验’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动机和习惯的养成,当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习难度加大时,这部分孩子会出现畏难和厌烦情绪,学习成绩滑坡,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也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盲目“‘抢跑’赢得了一时却可能输了一世”、“超前学习知识不如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家长的态度对孩子自信心很重要”等道理。目前,家长乃至全社会只“重成就、重学业、重知识”的观念倾向左右着幼儿园教育,导致在幼儿园的空间资源、人力资源方面不足,活动空间小,老师只能与小学一样组织教育活动,而无法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细化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使学前教育欠账太多,是“入园难”和“小学化”的重要原因是之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因此,学前教育应该唤起幼儿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培养孩子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能以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加活动、游戏,在心灵深处播下渴望求知的种子。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伤害行为,所以,唯有政府履责,提供和保障幼儿园的育人环境和师资队伍,社区积极参与支持,幼儿园严格履职,家长积极配合,才能促进“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和教育环境,这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政治保障。
(二)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规范办园行为
幼儿园必须依据《纲要》、《指南》等,把握教育教学的理念和目标任务,强化管理,带领教师铭记“将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生命”的思路,思考“远离自然的生活是不健康的生活,远离田园的生活是令人焦虑和充满压抑的生活,没有美感的心灵,就没有健全的心灵;没有对自然的热爱之心,就没有健康的人格”的问题,倡导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使幼儿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修正不足,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干预。在“玩的游戏”中让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动手、创造能力得到初步培养,形成幼儿鲜明的个性和独特风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要思考的严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和迎合家长。
1.规范制度,激励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抓好幼儿园管理工作,确保幼儿健康安全的保证。
(1)狠抓师德制度建设。
(2)常抓教研制度建设。
(3)抓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4)抓常规管理,努力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重视本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本土资源教育活动”是将幼儿园存在的教育资源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和优化创造性地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适合本地区条件及教育对象的课程,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1)结合本园实际和本地资源组织园本教研活动。根据《纲要》的要求确定以特色课程活动为主体,充分挖掘与利用本地人文环境及本土资源,组织有科学性目标性的园本教研活动,使教育活动切近幼儿生活。
(2)充分运用本土资源让区角活动更富吸引力。重视“动手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理念,让活动区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出幼儿选择材料的自主性、操作性以及对粗浅知识的自我发现。
(3)全方位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4)创设互动墙面,让环境成重要的教育资源。
3.关注健康教育,重视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等都将幼儿健康放在第一位,“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因体育游戏活动没有引起部分幼儿园的重视,或者用高档游戏材料而使老鹰捉小鸡、踢毽子、打沙包等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的幼儿游戏逐渐丢失。其实民间游戏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除达到《指南》目标外,还可培养幼儿机智勇敢、团结友爱、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
4.以教育活动为中心抓家园共育。
(1)召开家长会,让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充分交流。
(2)实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目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感受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艰辛并积极配合。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4)进行亲子互动活动。
(5)展示幼儿作品。把每个幼儿的作品在园内的走廊或宣传栏内、活动室主题墙创建文化墙,让家长参观、欣赏,使幼儿有成功感,家长有自豪感。
(6)组织学期教育成果展示。在学期末以班为单位,邀请全班家长参加教学成果汇报活动,当家长看到孩子经过一学期在幼儿园的生活,取得较好的进步时,满意感就写在脸上。
参考文献:
[1]邓江,张莉.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12,(4).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法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63-03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和问题或任务挂钩,通过设计真实性的任务,着重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分工合作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该研究过程中采用唐林兰教授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教材,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PBL教学模式研究。
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选用PBL教学模式有何优势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最大特点便是通熟易懂,贴近生活,对于部分学习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好的认知和体验。例如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与保健”的内容,大二学生已具备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结合对自身的了解,课程开始导入问题:在某教育局的网站上报道了某幼儿园开展幼儿拔河比赛活动的新闻。透过“热烈的场面”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吗?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幼儿园是否适宜开展诸如拔河、踢球、长跑等剧烈运动,原因是什么?对儿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里?再如课程第三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的内容,课程开始导入问题:对于偏瘦的孩子,怎样调理才能让他身体更结实?对于偏胖的孩子又怎样让他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控制好体型呢?无论是“豆芽菜”还是“小胖墩儿”在调理时都要重视营养膳食,那么什么样的营养膳食才能保证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呢?
该课程的每一章都有这样的问题,由于此类问题都较为贴近生活,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一些自己的亲生经历和认识,对待问题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想法,各抒己见,并展开激烈的讨论,而讨论过后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并有确切理论依据,则需要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思考,最终做出总结,得出结论,从而彻底解决问题。因此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学生对问题均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的看法,开展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最终达到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开展PBL教学模式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学习体验,能对学生未来的幼教工作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的课程特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经验是开展PBL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该研究中选用的教材,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集中体现了政策理论性、时代创新性、实践应用性,以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开展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2.1 教师备课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博学,更要机智,需要对学生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评价,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灵活处理,要求教师必须能达到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在整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完成任务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确定问题。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起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意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等相关方面提出的问题。如是首次进行PBL教学,教师确定的问题应不必太大,太深,应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实施PBL的根本保障。随着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后,对学习成果提出具体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学习结束后,必须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学结材料。
2.2 教学实施过程
(1)导入问题:问题确定后一般在教学活动开展前的2~3周提供给学生,一边其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和整理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引导,如帮助学生列出问题的研究提纲、相应的参考目录, 以方便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性研究。
(2)小组讨论:分组一般按照班级实际人数进行,以每班30人为例,5~6人分为一小组较为合适,这样即方便组内讨论,又可避免有人偷懒。学生可以自行结伴成组,并选出本组的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将具体的“小问题”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工研究。组员要拟定出自己负责问题的解决方案,积极搜集和整理资料,做好读书笔记。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相互交流,分享获得的学习资料。学习讨论中着重应注意几个问题:其一,把握好讨论的重点, 应紧扣主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发现偏离主题的,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其二,强调每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并要努力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其三,为了保证讨论的质量,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一般一小时为宜。其四,要有专人负责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2]。
(3)小组成果汇报:在充分讨论后, 一般由组长将本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 每组要提供一份该组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该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的结论。并将其中最有价值的观点或成果呈现给大家。成果汇报的方式可多样化,汇报的内容可以是该小组学习心得体会、介绍研究的过程、研究方法,汇报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情境表演、现场操作等。汇报完毕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回答不完善的地方,组内成员可继续补充。
2.3 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主要包括小组内总结、自我评价和教师整体总结、评价。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自组内的总结、反思及自我评价。小组内每个成员均要发表意见和建议,主要陈述在此教学研究过程中自己的主要收获和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并有专人负责记录整理。接下来,将汇总起来的收获和不足,在各小组成员间共同交流讨论,在整个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或重要的观点,并将此观点在课堂上加以强调, 发现错误的观点则要及时的纠正,并分析错误观点的原因所在,纠正错误,澄清事实[3]。最后,教师要对该次专题研究的情况做一个整体梳理和总结,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歧义点重新组织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讲解,并着重讲解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某些知识点的对点案例,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确保PBL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两个要点
(1)PBL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主体。从教学研究的开始就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获得问题开始,学生就需要分工协作,分头收集整理资料,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共同研究讨论最终得出结论[4]。这样的一种学习模式,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多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因此需要学生们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由于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的“分数”,所以对PBL教学模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这也是一种依赖于以往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表现,因此,在PBL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求学生积极转变观念,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保障PBL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2)PBL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上,要求教师不但对该专业、该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5]。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最后,PBL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除正常上课时间外,教师可通过建立研究工作群(QQ群、微信群),BBS论坛,打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和研究进展,研究的成效等,并能及时给予帮助。
4 结语
PBL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在于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灌输,有效地创造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全新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运用课程知识理论。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此教学模式应用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课程中,有效地解决了该课程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过程和技能脱节的问题,使理论和实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闰平,马祥凯.PBL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评估),2012(10):25-26.
[2] 严碧芳.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5):85-88.
[3] 符兆英,田红英,高峰.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要素与方法及利弊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1):69-71.
一、本次培训的特点:
1、专家团队专业。承担本次培训的专家团队都是西北地区知名的幼教专家。如以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郑名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程秀兰教授、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刘迎接副教授、陕西省教育厅基教三处的王恒斌处长以及陕师大和文理学院的各领域优秀专家。
2、培训形式特色。本期培训人数达100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指南培训的要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将培训班级又分为俩个班,这样每班都能够顺利的开展分组教学,让每一位培训学员都有充分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有效保证了培训效果。
3、培训形式多样。本次培训理论紧密结合实际,每培训两天就根据实际安排下园实践学习,先后到陕师大幼儿园、高新一幼、西工大幼儿园进行游戏活动观摩。每天都根据当天的培训内容布置不同的作业。有时是独立完成的,有时则是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的,如小组6、7人合作完成一期简报、现场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合作完成创意折拼以及实践返岗后的论文作业等等。
培训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1、通过学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2、《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3、《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学前教育;特点;应用;辩论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28-0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意识到此前在课程评价中占主导地位的量化评价方式是受工具理性支配的,仅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非计划性结果、价值的多元性等。于是,学者们开始对量化课程评价进行系统反思与批判,在课程领域开始尝试质性评价方式。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就是质性评价的一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逐渐成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在制定课程政策时所青睐的一种评价模式。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可以被应用在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领域,以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一、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含义及其特征
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包括了各种评价活动,人们可以在这些评价活动中安排时间听取相反观点,从评价工作者中选出一个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正方,提出支持课程计划的正面意见,而其他的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反方,指出课程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具有五个特征。第一,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非常像法庭审判,强调人证,注重评价中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每一个受到课程影响的人,包括政策决定者、教育机构管理者、研究人员、教师、家长、其他相关公众人员以及受教育者等,都有机会在“法庭”上发表对课程的正反两方面意见,从而为家长、教师、受教育者、社会公众、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立法人员及其他利益群体提供参与机会。通过辩论,正反双方都可以获得对课程的更加客观、全面、准确的认识,并作为判断课程采纳与否的依据。第二,深入的调查在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评价者要为每一个被评价的问题准备充分的证据。没有足够的案例,没有深入的访谈、观察、分析,没有对定性、定量资料的充分评估,就无法保证证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因此,参与评价的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深入调查。第三,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包括了各种评价方式,评价人员可以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第四,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过程的情境性。在举证过程中要通过人证、实际案例的呈现等将教育情境搬进“法庭”。第五,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模拟司法审判的形式,将不同观点呈现在参与者面前,使得评价过程本身成为一个提供综合信息的途径,让在场的参与者都能从中吸收到新信息。在评价结束后,评价过程中的现场观察记录等都可以被用作培训材料,发挥其教育意义。
二、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实施阶段
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实施大致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问题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旨在通过一些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和谈话法、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等发现问题所在。这一阶段的成功为后三个阶段的开展打下坚固基础。第二,问题的取舍阶段。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这一阶段要通过广泛分析、逻辑推理等抓住关键问题,确保问题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所选择的问题不仅要适合以司法的形式展开辩论,还要符合旁听者的需要。在这一阶段,同样需要广泛运用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和谈话法。第三,寻找证据阶段。这一阶段涉及到案例的搜集以及为呈现案例作两方面准备。辩论双方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准备充分的证据,以便亮出独特的、有说服力的观点。可以被当作证据的材料形式不限,包括研究报告、检测数据、教师的言论、专门的人证等。这一阶段至关重要的工作是要选择证人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得更多证据。寻找证据的目的不是用来与对手抗衡,而是为了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第四,开庭阶段。像法庭审判一样,每一个受到课程影响的人都有机会在“法庭”上发表对课程的正反两方面意见。
在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有六个关键角色。第一,调查团队。调查团队负责从不同角度对每一个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他们要寻找证人以及相关资料,并对证人进行深入访谈,最后将所有资料汇总,确保资料具有说服力。第二,证据分析者。证据分析者是整个调查团队的管理者,对整个团队的活动负责,不定期地听取成员的进展汇报。第三,证据呈现者。证据呈现者就像“法庭”中的律师一样,可以在“法庭”上有技巧地盘问、举证。第四,主持人。主持人相当于法官,负责规则、程序以及日程表的制定,组织旁听人员以及判断证据等。第五,旁听人员。每一个受到课程影响的人都可以成为旁听人员,也都有权利在“法庭”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向证人提问,通过匿名的方式提出建议等。第六,旁听调解员。旁听调解员是辅助主持人的人员,负责维持秩序等工作。
三、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优势如下。第一,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为参与评价的人员提供了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机会,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再依赖于某一团体或阶层的价值观,而是在评价过程中借助正反双方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多元化标准。第二,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为家长、教师、受教育者等受到课程影响的人提供了参与课程评价的机会。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法庭”辩论团队的一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的决定权不再是掌握在少数行政管理者或教师手里,而是注重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第三,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强调举证广泛。研究报告、具体教育案例等都可以成为采信的证据。第四,传统评价方式过于追求统一的量化标准,重视评价结果,而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则考虑到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强调举证要贴切、有效、可靠,具有情境性,能调动教师、家长、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各相关利益团体主动探索与反思。着眼于教师与儿童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家园合作搭建了平台。
四、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启示
评价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问题和核心环节。审判法课程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评价模式,为课程评价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 强调多元主体互动
在传统课程评价中,评价者往往是教师或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强调多元主体互动。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那样,“管理人员、
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在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中应用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可以在搜集评价材料、举证、正反双方辩论等阶段为幼儿、家长等提供参与课程决策的机会。学前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课程的看法。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则可以调动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园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课程,更注重观察、引导幼儿。家长也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从而使评价材料更详细,证据更有说服力。
2 强调评价标准多元
传统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确立更多的是依赖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观,标准统一,缺乏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强调听取与幼儿园课程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不同利益主体受各自立场等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往往不一致。例如,对“幼儿园应不应该实施园本课程”这一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主持人可以确定一个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正方,提出支持园本课程实施的意见。其他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则充当反方,指出目前实施园本课程存在的困难。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主持人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实施的利弊,以利科学决策。
3 强调评价的情境性、动态性
传统的课程评价多注重量化评价,是静态的评价方式。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则注重过程,强调证据的动态性、情境性,以使证据更具有说服力。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关注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作好记录,以使评价材料更完整。例如,对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评价应通过具体案例描述来揭示幼儿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反思,同时听取其他相关利益团体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中艺术类学科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已不断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中的沥粉贴金彩绘是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盛唐时期才被广泛使用,沥粉贴金彩绘是汉族建筑彩画中传统的技艺之一。沥粉贴金彩绘作为美术艺术的一种,希望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但是要想不断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沥粉贴金彩绘课程学习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沥粉贴金彩绘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一、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设计内容
沥粉贴金彩绘,画面呈现出一种古朴、浑厚却又不失富丽的感觉,它与其他画作的不同之处就是高出物面,起源于久远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汉族建筑彩画当中的传统工艺。沥粉彩绘工艺是用油、粉和胶混合调制成膏状,在作品上画出凸起的线条,并在上面涂上颜色,可以增强作品整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学前教育专业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美术认知程度的特点,大胆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美术教学的观点和范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画作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指导并讲解沥粉贴金彩绘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沥粉贴金彩绘的制作材料,制作出让学生满意的并且具有审美性的美术作品。
二、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教学过程
沥粉贴金彩绘工艺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陶瓷和壁画上面的装饰经常用到。很多作品经过历史的冲刷千年不坏,依然保持着当初的造型风格,气势磅礴、神韵高雅、彩绘线条刚劲有力。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沥粉贴金彩绘图案涉及的基本常识,注重了解我国传统的、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款与吉祥有关的设计草图;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涉及的图案草图加以修改和指导,作为沥粉贴金彩绘的底稿进行制作,授课教师可以先作示范,将制作过程一一演示一遍,主要讲解传统工艺的简介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再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制作,通过小组谈论和研究,制作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沥粉贴金彩绘作品;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作品比赛或是汇报展览的形式展现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作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对彩绘的喜爱程度、制作能力和团体合作等方面的状态,不断创新和完善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沥粉贴金彩绘课程对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作用
通过对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学习和制作,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通过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沥粉贴金彩绘作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集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沥粉贴金彩绘制作精美,学生会因为彩绘作品的美产生好奇,进而对其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独自创作的激情。传统的沥粉贴金彩绘的图案都过于古老,学生不感兴趣,通过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图案内容都是学生喜爱的内容,并且教师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无论是从美术艺术的发展来说,还是从学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说,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还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在彩绘的制作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可以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丰富情感,传递思想,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文化行为之一。综上所述,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实行,不但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应该侧重于动手实践能力,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沥粉贴金彩绘对美术教学效能的作用。
2012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构建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社会、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确保区级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8%的既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有关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等有关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其相关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确保各项经费的有效利用。
2.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协调开发建设部门及时交付大山宝城小区和湖岛海信小区两处配套幼儿园。交付后,将根据市有关规定新开办为公办幼儿园;完成机关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并进行园舍装修,更新办园设备,改善办园条件,扩大招生名额。
3.落实好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按照市有关要求,从区级财政安排的预算内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中,为我区公办幼儿园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公办幼儿园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建立公办幼儿园奖补资金。对新晋升为省、市十佳园、示范园的单位进行资金奖励;对园所建设投入较大的公办幼儿园,根据实际投入按比例给予奖补,提高其办园积极性。
5.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根据市有关要求和《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扶持民办园发展的具体要求,建立普惠性民办园奖补资金。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对收费低,园所类别达到相应级别标准的园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补。为部分发展良好、规模相对小一点的民办幼儿班配备部分教学设备、玩具、图书等,鼓励其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
6.进一步完善特困家庭子女资助制度。依据省、市有关资助政策,除继续对我区常驻人口特困家庭子女和孤残儿童入园按每生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资助或减免托幼费外,还将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儿童进行一定数额的资助,确保家庭困难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注重内涵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示范园创特色,民办园上规范”的办园格局
1.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制定下发《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幼儿园指导意见》,实行“渐进式开展,阶段化落实,跟进式督查”的管理办法,利用2-3年的时间,通过研讨交流,理清思路;分步实施,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交流推广等系列活动,加强指导和培育,创建一批管理有亮点、课程有特色、教学有创新、社会评价认可度高的品牌幼儿园。各园所通过精细化管理研究,树立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的理念。日常管理中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基础、注重质量、注重实效,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年内举行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讨会。
2.实施创建服务品牌工程,积极培育服务名牌。本着“幼儿受益、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服务原则,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争一流”的办园理念。公办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形式办园的新模式,通过举办半日班、托管班、延伸入托年龄等扩大招生范围,增加招生名额。可以通过输出管理服务,采取承办制、联办制、股份制等形式扩大办园规模,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服务。六一前夕,将在全区举行“区学前教育第一届教育成果展示周”活动,通过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观摩、“我是小能手”、“健康宝贝”展示活动等,引领各园所全方位向社区居民和家长展示教育成果,宣传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年内进行幼儿园优质服务品牌评选活动。
3.巩固示范园带动工程,加快幼儿园均衡发展步伐。按照“资源共享、教科研同步、管理共进”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园所发展共同体,通过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人才等方式,促进园际间的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示范园的管理经验、教学研究成果、优秀教育人才等资源向相对薄弱园辐射,促进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均衡发展。
4.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整体办园水平。新学期开始,各园要对照《省学前教育机构基本办园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高标准解决。对自身解决不了,需要主办单位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向主办单位领导汇报,争取主办单位的全力支持。对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逐一梳理上报,争取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4月份,托幼办、督导室、安全办将联手对各园所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验收,以迎接省督导室对学前教育的专项督导。
5.加强收费监管,积极倡导普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下发实施细则,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二是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督检查,将幼儿园收费作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和每年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6.加强招生工作监管。对现有各类幼儿园招生政策进行调研并适时做出调整,下发规范的招生指导意见。各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区幼儿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公平、公正。
7.加强民办园科学管理,实施民办园星级达标活动。结合我区民办园发展现状,适时出台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指导意见,从园所管理、办园行为、办园条件、师资配备、收费标准等几方面制定评估标准及细则,实施民办园星级达标活动,充分调动民办园的办园积极性,克服固有的不求发展只求生存的经营理念,确保民办园健康持续发展。
三、注重能力建设,实施分层培训,进一步构建开放多样的梯度人才发展平台
1.科学规划。制定《区幼儿园干部教师三年培训规划》,将全员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12年计划培训干部、教师200人以上,确保到2013年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2.分层培训。举行新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园长(业务园长)培训班、炊事人员培训班、安全管理与保健人员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又将细分为公办园骨干教师培训和民办园骨干教师培训,并建立双向交流制度。即每一所公办园选择1-2名骨干教师与民办园的骨干教师结为合作伙伴,公办园的骨干教师要每2周到民办园送课或活动一次,民办园的骨干教师每周至少一个半天到公办园跟踪半日活动取经。为保证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教体局将把此项活动纳入全区幼儿园的年终量化考核范围之内。
3.多形式培训。通过委托专业院校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集中进行专业培训、到优秀园所交流挂职、与全国知名园所缔结友好合作园所、专业技能比武、外出考察学习、园本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4.学用结合,以评促训。开展丰富多彩的观摩和评选活动,推动各项培训落到实处。拟计划进行的观摩和评选活动有: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讨会、业务园长指导教研活动观摩、区首批学前教育名师、名园长评选、新教师的幼教新秀评选、骨干教师的优秀教育案例评选、全体教师的优质课评选、炊事人员的专业技能比武等。
5.用阅读提升教育智慧。启动“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活动,为全区幼儿园干部教师从“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的入选书目中选配推荐部分书籍,广泛开展“好书诵读”、“读书沙龙”“园长、教师书友会”等活动,让读书成为干部教师的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干部教师的工作方式,通过读书提升干部教师的精神世界、师德水准、人生品味和教育智慧。
四、注重幼儿发展,关注教育细节和薄弱环节,实现教育质量再提升
1.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学期末将开展“科学管理,绽放精彩”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二是发挥区片联动作用,全面提升各类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
2.进一步加强幼儿一日活动质量研究。一是依据《市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质量评价指导意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健康情绪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挖掘总结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二是突出我区研究特色,深入挖掘游戏材料的多重价值,优化活动区活动研究。三是进一步加强幼儿户外阳光体育活动研究。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园要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有效开发与利用小型、简便、易行、有趣、安全的各种户外活动器械,广泛开展幼儿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做到活动内容科学、形式多样、密度合理,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质。五月份将进行幼儿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展示评选。
3.进一步加强新教材的使用研究。以《纲要》为指导,强化对市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示范园要进一步完善、丰富课程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民办园要通过对新教材的培训,准确把握新教材。今年将通过开展“区幼儿园优质课评选”、“研读幼儿、研习教材、有效教学”研讨、优秀教育活动案例征集等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研究。各园要创新幼儿园家长工作机制,建立日常性家园合作、指导性家园合作和参与性家园合作制度,促使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加大幼儿园开放力度,通过组织“开放日”、“开放周”、“教育成果展示”、“亲子运动会”、“节日庆祝活动”、“家长导师”、“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实行园所全面开放,邀请家长、社会各界代表走进幼儿园,了解、关注、支持学前教育。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园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促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5.进一步加强科研引领工作研究。今年我区有十三处幼儿园承担了全国、省、市、区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托幼办将联手教科室加大对相关园所的指导力度,指导做好课题的开题、研究和总结工作,实现科研与重点难点工作同步,成果与改革实践经验同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推进的有效性。承担研究任务的幼儿园要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协同攻关、协作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学期末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不断扩大研究成果。
五、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强化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构建安全、卫生、健康的幼儿发展保障体系
1.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有序的幼儿成长环境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园要高度重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十项制度,严格责任,强化措施,建立适宜本园的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做到人防到位、物防坚固、技防可靠,筑牢安全屏障。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幼应对能力。有校车的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要求,保证车辆和司乘人员有合法的营运资质,并定期检测,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交警部门的检查监督。要建立健全严格、周密的管理和交接班制度,确保万无一失。
2.强化幼儿膳食管理。各园要认真对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常规制度科学、考核机制严格的卫生保健管理模式。特别要认真做好幼儿的膳食管理,从幼儿膳食的行政管理、账务管理、营养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索证制度,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建立规范食品台帐,并主动接受管理部门的指导,确保幼儿饮食安全。区教体局将协同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并适时对安全和保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安全卫生保健意识。
关键词:科学领域;双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一、学前英汉双语科学领域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前英汉双语科学领域教育的内容
(1)学前英汉双语科学领域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①科学性和启蒙性;②广泛性和代表性;③地方性和季节性;④时代性和民族性;⑥可探索性;⑦系统性。
(2)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自然界常见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幼儿应当尽可能多地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认识其外形特征与结构,了解它们的生活和繁衍方式;了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的教育,特别要体现与人、自然的和谐关系,可以渗透和体现在认识自然界的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内容中。
(3)探究身边事物的自然科学现象:认识气候与季节变化;观察雨、雪、雷、闪电、彩虹、冰、霜、露等自然现象;辨别春夏秋冬的四季特征;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物理现象,如多种多样的光,美妙的声音,感受冷热的现象,探究力、有趣的磁铁、电灯,等等。
三、学前英汉双语科学领域教育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教师或幼儿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设计,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
(3)实践法:实践法是指以种植、饲养、科学小制作和协助成人的辅助劳动等为载体的一种活动方法。
(4)测量法:测量法是指通过观察或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初级的测定。
四、学前英汉双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技术操作型活动是指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技产品或掌握某些工具的操作方法、技能的科学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活动类型。①技术操作型活动目标的设计:技术操作型活动中涉及的最重要的目标是技术操作能力,它包含三个方面,正确使用科技产品的能力、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能、自行设计并开展科技制作的能力。②学习使用科技产品和工具:引导幼儿采用“观察―尝试操作―交流讨论―正确操作”的模式。③科技小制作活动:引导幼儿采用“演示―设计―操作―交流讨论―展示―分享”的模式。④技术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技术操作型活动时,应该注意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明确科技制作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表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结果等。
(2)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的活动。①科学讨论型活动目标的设计:在科学讨论型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围绕某一主题的表达交流,以达到分享知识经验的目的。②科学讨论型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讨论型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基础上的科学交流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大致分为,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和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③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教师在开展科学讨论型活动时应注意引出讨论话题,激发幼儿讨论兴趣;创设“宽松、民主”的讨论氛围;帮助幼儿利用艺术手段表达他们的科学认识;利用视听媒体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帮助幼儿明确概念,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参考文献:
[1]许 东,敬瑞霞.再探社会新阶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路径[J].黑河学刊,2011,172(11):69―70.
关键词:校园网建设;新教师培训;思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幼儿教育搭建了无数的交流平台,幼儿园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园内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管理,教师则可利用校园网进行各类教学工作的探讨及资料的收集、整合,幼儿则可利用校园网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及发现。因此,校园网为幼儿园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方便。
在校园网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校园网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新事物,它不同于在学校内使用的网络聊天、视频观看,要使用它必须牵涉到许多方面,如文档的处理、课件的下载、资料的共享、图片的处理等等。为此,我们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校园网络对新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新一代的骨干力量呢?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发现,善用校园网络,能使新教师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教师现状观察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学前教育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强烈。同时,由于世界经济的起落,教师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选择就读学前教育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在进入师范学校后,第一次接触各个种类的乐器。根据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一项调查,60%~70%钢琴大赛获奖者的初次学琴年龄在6~8岁,而其中只有一人年龄最小在3岁半,其中少部分在10岁左右。因此,大师们认为,在3至6岁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是最佳时期。也因此,许多中专、大专毕业的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期间都会比较注重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理论学科方面的学习则是强硬记忆的多,对于学前教育的日趋发展了解不足。在进入幼儿园工作后,各种教育理念、纲要、指南,各种辅助教材,与学校学的理论知识的冲突,就会令新教师们无所适从,因此强烈需要各方面的帮助,使其快速成长。
二、利用校园网对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我们常将学龄前儿童称为一张白纸,任由成人在上面挥画来凸显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刚踏上教坛的新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支持,才能逐步成长。许多幼儿园常以“老带新”“上公开课”“每周听课”等形式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其实,大家都忽略了校园网的作用。要知道,校园网具有网络的所有有效性,其自由的时空性、丰富的资源性、便捷的交互性、灵活的自由性,可以为新教师的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新教师在幼教领域里快速飞翔。新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寻找解决困惑的方法,可以与同伴探讨成长中的苦恼,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与喜悦,可以避免与领导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减少对上级的“恐惧”,可以学习到更多先进的网络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利用校园网对新教师培训的做法
1.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对幼教理论的认识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课程同样色彩纷呈。在新课程的实施理念下,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师生关系不再只是“授”与“受”的关系,而是交互主体关系;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是生成者、创造者和建构者。这就需要高层次水平的教师。但现在许多的学前教育师范课程,教学法还是最原始的教法,虽然有了“授”“受”的理论认知,但旧教法与新思想的冲击还是让新教师们无所适从。幼儿园校园网的理论栏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都要撰写学习心得,然后将心得放在校园网里,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放在一起,让教师们更好地领略新思想的精华。新教师只要进入校园网的相应栏目里,就能解决他们有关理论方面的困惑,减少他们探索新教法的时间,让新教师更快地提升对幼教理论的认识。
2.分享心得,加速成长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所使用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一书,它的特点是结构化程度比较低,对教师要求比较高。这套教师参考用书都以“内容与要求”这一类的方式陈述活动目标,目标较为宽泛,而且不以目标是否达成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这套书以“活动建议”这一类的方式表述活动内容,内容较为宽泛,并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在教育过程中允许教师通过“选择”和“生成”,使师生互动而展开的学习活动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相契合,因此教育内容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因此,新教师在使用这套辅助用书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通过校园网的教师交流平台,就能很快地解决他们的需要。当新教师在备课时对活动的设置产生疑惑,当新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提问无法解决,当新教师对生成活动产生火花,当新教师在环境布置中缺少支持时,他们就能及时在校园网上找到支持,从而减少他们对参考用书的摸索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课程的设置上。
在校园网的交流平台上,还能看到许多新教师的教学反思,这样就能让其他的新教师避免在教学上走相同的弯路,同校毕业的可能还会在上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起到共同反思、共同成长的效果。
3.资源共享,提升工作绩效
新教师的新知识、新观念,往往在教学活动中会碰撞出新的教学火花,但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就很容易产生困难,因此校园网上的资源库就成了他们的“及时雨”。建有校园网的幼儿园都有这样的经验:将教师进行过的各个主题活动的资料分类收集,需要进行相关主题活动的教师就能在资料库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图片、课件、相关网页资料、幼儿活动时的照片、幼儿活动后的反思等等,这能让准备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的教师少走很多的弯路,从而提升工作绩效。
4.缩小同事间的隔阂,建设同心的教师队伍
由于幼儿园里女同事居多,同事间或许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在校园网的交流园地里教师就可以随意发言,把自己的开心与他人分享,把自己的苦恼加以宣泄,这样一来,就不会将不愉快带到工作中。新教师在交流园地里就能自由地与老教师交流,就会避免了新认识的尴尬,从而更快地敞开心扉,避免出现碰撞。
对于新教师而言,与领导的交流可以说是比较“恐怖”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但在自由的网络中,他们就是平等的朋友,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对领导提出的修改建议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从而建设同心的教师队伍。
5.课例分享,加强课堂应变能力
公开课是检验一个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及师德师容的途径之一,因此,新教师上公开课就成了教师成长中很重要的一环。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试教过多会让授课教师减低上课的激情,缺少试教对授课教师是很大的考验。新教师如果公开课失败了,很容易打击他们对幼教事业的自信心。此时,我们可以尝试将新教师的试教课视频放在共享网上,让别的教师提出更改的意见,对其比较易出现的错误提出改正,从而增强新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也为新教师面对全园上课打下了铺垫,从而更快地适应公开活动。
6.提升电脑知识,储备现代化教学力量
互联网的使用,牵涉许多有关的电脑知识,如图片的处理,课件的制作,声音的处理,文档的处理、下载等等。80、90后的新教师在学校内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的电脑知识,但多局限于上网聊天、观看网页等,对于一些专业的电脑知识比较缺乏。因此,校园网的使用就为提升新教师的电脑知识水平提供了方便。教师要更新班级网页上的幼儿资料,就要学习使用Photoshop、Frontpage;要交流心得,就要学习使用Word文档处理;要制作简单的汇报课件,就要学习使用PowerPoint、Flash;要在网上浏览各类理论知识,就要学习使用Adobe reader,当新教师把这些都学会后,无疑会成为一个现代化教学的高手。
“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明天,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教育的明天。”新教师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校园网是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依托。身处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21世纪,“实现教育信息化”不仅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应该成为现实。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新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成长平台,我们要善用校园网资源,让新教师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卫生保健;改革;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52-02
《幼儿卫生保健》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必修课,以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相关儿童保健知识,还要实际运用,能够在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呢?我觉得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材料贴近学生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贴近生活的补充、加深和拓宽。美国的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目前高职高专的《幼儿卫生保健》教材及参考书目版本众多,但多流于编写体例的陈旧,编写进教材的内容多注重知识点的深度剖析,而缺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单调。教师面对高职这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若照本宣科一味地去讲解知识点,会使教学变得非常乏味,学生很快就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与学生实际联系的突破口,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的有趣性。并在课堂上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如在讲到幼儿营养卫生时,我会延伸“吃虾以后吃维C是不是都会中毒?”“早餐只喝一杯牛奶,营养够吗?”同时我也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把想到的问题提出来并汇总,分到各学习小组,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以组为单位汇报。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采取得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适宜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在《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讲授的具体内容安排相关案例进行讨论。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难易适度。讨论时要以小组为单位,并进行分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写出简单的分析报告,从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常见病的典型特征和护理知识,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病例,提出该幼儿患了哪种疾病,该如何预防?教师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把它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肺循环”时,教师可以通过Flash,把动脉血和静脉血中与肺泡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景以动画形式演示出来,并配合讲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有趣性。
三、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提升
此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要在实际中会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在以后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所以,要根据所学内容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讲到“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这一章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见习,去学习一日生活制度如何安排的,每个环节都是如何操作的等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并思考幼儿园及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还应该有哪些改进措施,回来后写总结,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发现的问题和收获。考虑到去幼儿园的机会毕竟有限,所以教师也要把实践的内容安排进课堂,比如在学到“常用护理技术”时,老师不要照本宣科,而是真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际操作如何测体温,如何止鼻血等实操技能。
四、充分利用校外和课外各种资源
校外和课外也为《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我们要努力开发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眼界。如开展卫生知识竞赛、成立卫生知识宣讲团、系内板报上设卫生知识专栏。还可以请托幼机构有经验的园长、一线教师、保健医生来我系作报告,以实际案例、亲身经历介绍有关幼儿保教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在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保教的意识和责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如调查幼儿园园舍建设、设备卫生等等,充分利用校外和课外的资源为幼儿卫生保健教学服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保育实践能力。
五、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渠道反馈机制
本门课程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评定,占最终成绩的50%。根据学生的出缺勤,课堂发言次数及质量、课程见习效果、作业质量等情况确定分数;期末考试占最终成绩50%,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上,侧重考核案例分析题或实践活动设计题,考查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建立多渠道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除了充分利用课堂反馈和作业反馈机制外,还可以在班级建立教学反馈意见箱,学生可以把对此门课的意见写好放到意见箱里。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学生建立QQ联系,对学生在QQ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幼儿卫生保健》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必定是条缕万千,仁者见仁。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教育教法,多措并举,才能让学生成为幼儿卫生保健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有所获,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