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餐饮业调研报告

餐饮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31 15:0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餐饮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餐饮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关键词:雨花区;餐饮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雨花区餐饮企业共有2,669家,其中星级宾馆19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26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是指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及以上,从业人员在40人以上的餐饮企业),限额以下餐饮企业32家,餐饮店2,592家。2006年、2007年雨花区餐饮企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亿元、22.9亿元。今年上半年星级宾馆及限额以上餐饮单位餐饮营业额同比增长34%。2006年、2007年餐饮业营业税分别为2,543万元、2,943万元,星级宾馆及限额以上餐饮单位就业人员近万人。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雨花区餐饮业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1、整体规模偏小。雨花区餐饮业无论与其他城市还是长沙其他区相比,规模都比较小。2007年雨花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26个,只比岳鹿区多一点,而天心区有39个、芙蓉区43个、开福区44个。2007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从业人员,雨花区4,000人,也只比岳鹿区多一点,芙蓉区5,900人、开福区6,200人、天心区达12,000人。2007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面积雨花区95,800m2、芙蓉区146,000m2、开福区141,000m2,天心区达112,000m2,而江西九江一家鱼馆近12,000m2,上下6层楼的四合院式;湖南郴州得月楼餐饮营业面积17,600m2。

2、知名企业不多。长沙餐饮界大众点评网《好评专栏》,近期对吸引大众的餐饮业进行了评比,并对菜系、环境、服务质量、停车场地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全市网上有名的30多家单位,雨花区仅有九禧、戴家村家之味酒楼、神农大酒店、和一大酒店等6家,有影响的企业在长较少。

3、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餐饮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资源、知识和能力。餐饮业由于是低门槛进入、可复制性强的行业,因此其核心竞争力比别的行业难确定可打造。雨花区餐饮业的大部分企业没有拳头产品,有拳头产品的也进行标准化操作。管理方面仅仅把制度当作管理,把处罚当作管理,而没有从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文件、管理文化,甚至人力资源方面的招聘、培养、提升、稳定等进行完善。

4、口味创新不够。餐饮业内有句行话:“眼光是金,特色是宝”,要敢为天下“鲜”。虽然经营者进入的形式各有不同,但不管其背景如何,要想在餐饮行业中独树一帜,找到立足之地、找对特色项目永远是最关键的。如,重庆福寿螺设立自己的配料基地和福寿螺养殖基地,首先防止了菜品可能出现的“变味”,也体现了对目标市场客户的尊重。而雨花区餐饮在口味创新方面还做得不够。如菩提树酒家,凭“剁椒鱼头”打开局面,后被群起的效仿,加之该店其他菜式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生意在五年内就从顶峰走到了最低谷,最终停业。

5、经营模式不合理。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未来餐饮业做大做强的主导经营模式,内蒙古、北京、重庆、上海等省市的限额以上餐饮连锁企业零售额已占当地餐饮业零售额的10%以上。重庆的福寿螺,以新品种打开市场,在全国拥有53家连锁店,7,000多名员工。而雨花区目前仅有一家连锁餐饮企业――长沙金牛角中西餐厅有限公司,位于东塘商圈东北角,在雨花区有两家店面,其他区有四家店面。其他餐饮企业均不是连锁企业,零散的经营模式不利于餐饮企业的长远发展。

6、快餐层次较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业越来越流行。目前,东部省市快餐的营业规模明显超过正餐,广东快餐的市场份额高达90%,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山东等东部省市也已达到50%以上;与此相反,中西部省份,除四川外,仍以正餐为主。雨花区只有小餐馆提供快餐,到目前还没有大的快餐店,普通餐馆

过剩与快餐真空的局面并存。

二、对策建议

1、提升行业发展意识,把餐饮业纳入区域发展战略。随着餐饮消费社会化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餐饮市场对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餐饮业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吸纳大量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对于拉动农业、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餐饮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餐饮业也是地方经济的窗口行业,在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展现民风民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加强餐饮行业的自身发展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只有餐饮行业有了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化的经营才会客观上为雨花区的发展提供最佳的帮助和支持。区政府应把发展餐饮业列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战略、网点规划、政策扶持、人员培训等方面加以认真研究,切实改变目前餐饮业的放任自流、无序发展、盲目竞争的状况。

2、科学引导,大力发展美食特色街市。餐饮业投资有三方面的优点:一是投资可大可小,既可独立经营,也可联营、加盟;二是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挤入市场后,短短几年就能完成从单店到连锁的整个发展过程,做到资金的快速增值;三是门槛不高,进退自如。因此,做餐饮也就成为众多创业者首次创业的最佳选择。政府需加强引导,减少餐饮企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行为。目前,雨花区应重点扶持大型餐饮企业的发展,大力打造雨花区曙光路餐饮一条街、二环线雅塘村美食走廊。

3、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餐饮业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好住宿餐饮企业经营的根本出路,强调“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而这个人由管理者、员工和顾客三者组成,基本观念是理顺这三者关系。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企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多途径、多渠道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餐饮业激烈的竞争已迫使单纯满足顾客嘴巴的需求发展到全身心的需求,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细节,无不处心积虑来谋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的竞争优势。不同的经营模式其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有所区别的。比如,集中公司资源从事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形成核心竞争力。如大蓉和酒楼、湘水人家东塘店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十年来,生意一直兴隆。大蓉和的进步,一是融合了川菜、赣菜的优点,川菜湘做、赣菜湘做,让人感受口味的多样化;二是注重器皿的个性化,个性化器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湘水人家的兴起,是借鉴了大排档的口味与价格,在环境、出品和服务上有所提升。抓住理念创新,为了保证竞争优势,餐饮企业应该不断地进行理念创新,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秦皇食府,其突出文化主题,不仅停留在视觉上,在行为和理念上都有所突破,服务员文化水平都不高,但通过灌输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加强培训和教化,较好地体现了企业文化品位,这也是雨花区餐饮企业值得引导和借鉴的发展方向。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相对优势,并且形成企业潜在核心能力。

5、培育和发展集团化连锁,大力推行品牌化经营。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住宿餐饮业,通过市场调节整合资源、加强创新,发展壮大住宿餐饮业的市场主体;通过评选认定名菜、名店、名厨等措施,树立一批标杆企业和产品品牌,对其他企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全行业整体水平和实力得以提升,尽快形成如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屋等统一性的连锁餐饮集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餐饮企业就可以利用品牌的优势扩大市场,促使销售者在竞争中得到某些保护,并使他们在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时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第2篇

【关键词】餐饮业 人力资源 嘉兴市

近些年来,餐饮企业在嘉兴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末,嘉兴市共有餐饮法人单位数415家,从业人员1.17万人;餐饮个体经营户1.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5万人。“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面对从此庞大的餐饮从业人员队伍,餐饮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嘉兴市当前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在嘉兴市区范围内选取规模不等的10家餐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与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卷调查的样本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5份,收回有效问卷197 份,回收率91.6 %。

(一)餐饮业发展现状

调查发现,我市餐饮市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基本形成了正餐服务为主,快餐、饮料及冷饮服务和其他餐饮服务为辅的市场格局,据《嘉兴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截止2013年末,嘉兴市共有餐饮企业(不含个体经营户)415家,从业人员1.17万人,资产总计36.47亿元。纵观餐饮业发展历程,在经历过去十多年快速发展壮大的“黄金期”后,现阶段特别是近两三年已经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有高成本、低利润的现实压力,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原材料、劳动力、水电气、房租等经营成本持续快速上涨,以及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另一方面有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日益重视等政策环境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使得餐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调查发现,餐饮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轻,18-25岁年龄段的从业人员占55.7%,25-30岁年龄段从业人员占25.9%,因此,18-30岁年龄段的从业人员是餐饮业的生力军。

2、学历结构。调查发现,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总人数的48.1%,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总人数的41.2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10.7%。

3、本单位工作年限及跳槽次数。调查显示,本单位工作年限1年以下的从业人员占54.2%,1-5年工作年限的从业人员占34.4%,5-10年工作年限的从业人员占11.4%,尚未发现一名员工在同一家企业工作10年以上。81%的餐饮从业人员有1-4次的跳槽经历,且跳槽次数与薪资水平、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等因素正相关。

4、薪资水平。占餐饮从业人员比重最大的服务员的工资水平较低,73.5%服务员的工资处于2千-3千元区间,行政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相对较高,在3千-5千元区间。

二、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从业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调查显示,餐饮业从业人员老中青比例为1:4:21。年轻人(年龄低于30岁)比例过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年轻人工作经验不足、不稳定、随意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调查也显示餐饮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大部分是初高中学历,而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基本上都在管理层。

(二)从业人员流动性大,薪酬普遍较低。调查显示,薪资福利、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成为餐饮业员工跳槽的主要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薪酬水平。当前餐饮行业薪酬普遍较低,最底层的从业人员基本是拿当地的最低工资。尽管企业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工资增长机制,但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政府每年一次的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平均工资这2个指标的公布而被动进行调整,缺乏企业内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落后,建设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些中小餐饮企业员工招聘、培训、薪资之类的管理工作,通常是老板亲自进行;一部分企业的财务(或者会计)往往又承担着招聘等人力资源工作,实行“双肩挑”。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素养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落后,使得餐饮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力、培训开发能力、薪酬设计能力、绩效管理能力、人员配置能力、制度建设能力、劳动关系管理等一系列建设能力不足。

三、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餐饮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餐饮企业要走出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误区,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对外形象和整体竞争力。

(二)完善分层管理的培训机制。餐饮企业用工一直存在着“梭子现象”。一方面是服务员、厨师等基层从业人员入职门槛低,员工流动性大;另一方面是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富有运营经验的管理者稀缺,存在“用工荒”。因此,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将人的劳动能力作为一种资本投资,针对基层服务员、生产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等三大类完善不同分层培训机制。

第3篇

关键词:SWOT;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

SWOT是英文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的简称,SWOT组合法是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方式,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战略分析和规划工具。这一战略分析模式的基本运行出发点就是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都应该坚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原则,利用各种可能存在机会,避开企业经营中的潜在威胁,使企业在发展中既能够积极进攻,也能够退而防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运用SWOT对大众化经营的酒店餐饮业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优势和劣势,在经营中把握机会,扬长避短,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优势

近几年,我国酒店餐饮业迅速发展,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优势主要有:

(一)成本优势

由于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以大众化经营酒店为依托,主要硬件建设实用性相对较强,装饰性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建设成本[1]。同时,高级酒店一般会为了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中央空调,产生了数量巨大的使用费用和维护费用,而大众化经营性酒店则一般采用壁挂式空调,节约成本。此外,高级酒店一般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各项素质要求较高,员工的薪资水平也必然偏高,而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没有较高的要求,员工整体需求也相对偏低,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

(二)价格优势

相较于高级酒店餐饮业,大众化经营酒店受成本影响,一般餐饮费用设置偏低,能够迎合我国一般性公务、商务以及大众消费的内在需求,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客源供给优势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交通的便利性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2]。特别是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成为世界上首选商务目的地之一,而这些商务游客中必然也包含着一般性社会普通旅游人士和群众。这样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较之于高级酒店就受价格优势的影响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市场客源,具有一定的经营优势。

二、我国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的经营劣势

从目前我国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发展趋势看,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存在价格竞争混乱、管理不够专业以及管理模式单一、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等诸多问题,在市场竞争中也缺乏一定的名牌效应,制约了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深化发展。下面本文就针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劣势进行分析。

(一)经营管理缺乏专业性

在中国酒店餐饮业的前20年发展中,主要表现出对国外客源的适应。业内人士则更为关注高级酒店的国际化标准以及发展趋势,从理论研究到具体操作实践,从经营管理模式到酒店建筑、餐饮用具的设计,均受到酒店经济研究界的广泛关注[3]。而对大众化经营的酒店餐饮则有所忽视,大众化经营酒店在建设中不能固定在准确的位置上,产权关系相对复杂,经营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虽然整体规模庞大,但是整体上依然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发展状态。

(二)相关餐饮产品价格竞争过于混乱

我国高档酒店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发展中创建了削价竞争方式,打破了酒店餐饮业的整体经营结构与客源结构之间的对应规律,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酒店餐饮行业的整体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餐饮业的竞争秩序,以至于一部分高档酒店餐饮业对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的边际利润进行了相应的剥削,造成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价格竞争过于混乱。

(三)缺乏餐饮品牌效应

酒店餐饮以酒店为依托,其自身品牌受到酒店品牌的影响[4]。而我国大众化经营的酒店管理不够专业,一般无法在大范围内产生相应的品牌影响力,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品牌效应也就相对较低,不利于酒店餐饮业的长足发展。

三、我国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的发展机遇

(一)国内市场机遇

首先,政府机构改革所带来的机遇。相关附属部门与政府部门的脱钩管理是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部门的招待所餐饮走向市场,为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其次,民营资本快速进入到酒店餐饮行业中,促成酒店餐饮业不断改组和改制,成为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业的主流发展方向。第三,我国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友人在我国的旅游和商务发展也随之增多,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努力调整接待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网上预订系统,扩大了旅游供应网络的服务范围,为我国大众酒店餐饮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国际市场机遇

世界相关旅游组织在社会经济调研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在21世纪20年代成为世界头号旅游接待大国,届时境外游客将急剧增加。可见,在未来20年内,大批游客的涌入必然会促进我国旅游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大众经营酒店餐饮业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所面临的威胁

其一,国际酒店餐饮业纷纷入驻中国。当国内大众化经营酒店餐饮处于起步阶段时,外资酒店就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优势和商机,纷纷入驻中国抢占中国大众经营酒店餐饮业市场。如进入上海的美国酒店“美兴”以及入驻天津的欧美酒店“宜必思”等。国外低档酒店的进入对我国大众经营酒店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自然也影响着大众经营酒店餐饮业的发展[5]。其二,政府部门实行的行政干预政策。大众化经营酒店的餐饮业在中国酒店餐饮业中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位置上,由于中国大众化经营酒店中存在一部分国有体制,因此酒店餐饮业的发展过程中,小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大到产权的转移,都极易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对大众经营酒店的餐饮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结语:

通过以上运用SWOT战略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大众消费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酒店餐饮市场的主流。面对这一市场形势的变化,大众经营酒店应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扬长避短,规避各种风险和威胁,满足餐饮市场的变化发展需求,进而实现自身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哲琳.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餐饮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9):225-226.

[2] 谢宗福.基于SWOT模型的餐饮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J].现代商业,2013(19):49.

[3] 张强.麦当劳、肯德基和真功夫的SWOT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43-46.

[4] 陈小庆.用SWOT分析海底捞[J].现代营销,2013(10):52-53.

[5] 周耀进,曾凡琪.新城区酒店餐饮业SWOT分新及战略定位――以武汉市东西湖区为例[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3):159-160.

第4篇

关键词:烹饪教学;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做法;启示与思考;政策建议

在烹饪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学校所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课程设计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等现象。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烹饪专业的学生学习理论时,学生往往感到很空洞、抽象,不感兴趣,上课常打磕睡。学生在实训课上学到的技能,到了实习单位感觉没用处。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职业学校也同样存在;不仅烹饪专业存在,其它专业同样也存在。这个现象充分反映了当前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状况,那就是学生难学,学得低效;教师难教,教得低效。而就是那些经过教师努力“教”、学生努力“学”,好不容易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往往并不为企业所认可,企业抱怨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要求关系不大。这都是教学背离了岗位工作任务过程所造成的。

一、传统烹饪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严重背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通常被称为“三段式课程”。这种是根据我国普教的课程模式演变而来的课程结构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难以摆脱自身的责任。“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我省烹饪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之一,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中。

2、专业教学内容落后于现代餐饮的发展需求

目前各个烹饪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高速发展变化的餐饮市场,许多专业教师对目前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总体满意度不高,尤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对师生的吸引力方面满意度不高。许多专业教师感觉到自身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有些技能在行业已不再应用,但学校依然进行教学,导致毕业学生走上岗位学而无法致用。

3、学科型教材制约课堂教学形式

从烹饪教材看,良莠不齐,教材大多注重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且中职、高职甚至本科教材区别不大,只在深度上有所差别,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而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往往对教学形式起决定作用。课程教材其学科本位、文本为主的引导方式也就决定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维定式。

4、落后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餐饮企业技术工人实际岗位要求

目前各个职业学校大都采用学科理论考试加专业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但是专业理论的内容是以专业学科体系内容为主体,缺少与专业操作技能的相关性;而反映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等级鉴定要求又不能反映现代烹饪技术工人的实际岗位要求。缺乏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二、基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研究做法

1.做好人才需求和专业教学改革调研基础性工作。

每年组织同类同专业学校及骨干教师共同对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等进行调研。主要内容分为“行业企业”、“毕业生调查”、“在校生”、“专业教师”以及“学校招生和就业推荐部门关于烹饪专业学生招生和就业情况”五个部分,并细致做好了统计与分析,为下一阶段工作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2.梳理并撰写中职烹饪专业调研报告。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梳理材料,撰写完成调研报告,对于烹饪专业办学环境、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与评价、课程、师资、生源等进行了详尽的数据调查分析,并对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调整、教学方法、实训条件配置、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发展方向进行论证和阐述。

3.召开烹饪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会议。

研究小组邀请知名餐饮企业的行政总厨、厨师长等活跃在一线的“行业专家”,在课程专家的组织引领下,围绕烹饪专业的岗位群特征,按照“职业群”―“职业”―“岗位”―“任务”―“任务行为”―“职业能力”程序,把烹饪专业中对职业任务逐层分解,对烹饪专业进行“核心技能”分析,充分的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界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最大优势解决了烹饪专业的技能学习的逻辑线路,为进一步确立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修定奠定基础。

4.制定与完善烹饪专业课程标准。

在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核心技能相对应的烹饪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烹饪原料初步加工技术》《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盘制作技术》《食品雕刻》等项目化的核心课程,依据岗位、任务、产品流程,注重理实一体、注重实战型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得到行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们的鉴定认可。

5.开展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烹饪专业教学项目设计征集与评比活动。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教学项目设计的开发也是教学改革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新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做好铺垫。对推动和推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6.做好烹饪专业教师教改专项培训。

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另一方面要组织专业教师下到企业熟悉餐饮企业的岗位,分析了解胜任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教师深入对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烹饪教学进行理解。

三、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1、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职业素养

多数餐饮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较高。因此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艺要先学做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强化对学生的责任心、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同时要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2、以烹饪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重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

烹饪专业教学改体现以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以烹饪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项目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鲜明的烹饪专业教学特色。合理选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专业建设内涵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烹饪专业教师要努力做到“市场上流行的菜品,是我们重点教的内容;饭店企业的工作重点,就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烹饪技术,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促使烹饪专业教师能够“进得课堂、下得酒店”,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双师型”优秀师资队伍。通过专业教改,“走出去”――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新工艺、新设备、新菜品等知识和技能,构建实实在在的能力结构。“请进来”――把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大师请到学校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以此把餐饮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工艺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从而确保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零距离接轨。

四、基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的政策建议

1、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非常频繁,毕业生不能只适合在一定狭窄的职业领域里工作,他们应该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因此,在职业能力的内涵中,将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局限于单一的上岗技能的训练上,既不符合现代烹饪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烹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上既要让学生掌握烹饪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又要十分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竞争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以及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发展后劲。

2、关于专业设置的方向问题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餐饮业发展正在发生转型和升级,“大餐饮、大市场和大产业”的特征日趋明显,烹饪专业的内涵也日趋丰富,已经由单一的纯粹的中式烹饪发展到西餐、海鲜、鲍翅、煲仔、烧烤等多种专业性更强的方向,毕业生除了面向宾馆饭店,也逐渐向休闲度假村、商务会展中心、购物娱乐美食城以及茶楼茶吧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场所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餐饮业产品和烹饪专业设置同样具有多样性。

因此烹饪专业在专业设置特别在专业结构和布局方面需要重新定位。中职烹饪专业要努力实现发展方向和内涵的转变。目前,伴随着餐饮业的深度开发,烹饪行业的新型职业如公共营养师、美食节策划师、厨政管理师等受到市场青睐。中职烹饪专业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餐饮业发展趋势,既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原有烹饪专业的建设水平,又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拓展更为广泛的培养方向。

3、关于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问题

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应该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手段、校企合作、产学教结合等方面的创新。

目前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仍以学校为主体,烹饪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大多仅局限于接收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实习活动和接受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缺乏深度合作。与职业学校建立“订单培养”,参与职业学校专业改革等方面比例较低。然而,走依托行业、结合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从封闭办学到开放办学,一定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和提升内涵的重要途径。

4、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问题

各地应该逐步加大烹饪专业建设专项设备经费的投入,高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加大烹饪专业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积极探索产教研学结合的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坚持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努力通过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特色,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研究对专业建设一个实践过程。这些探索与实践,不仅丰富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也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希望对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业专业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价值。(作者单位: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

参考文献:

[1]吴登军.项目教学法在《中餐烹调》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04期.

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型劳动力,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产物。他们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领域,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餐饮娱乐等行业。调查显示他们的总体生活质量较普通人群偏低,劳动强度偏大,工作环境较恶劣,工资待遇偏低。农民工群体对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外资流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收入对我国部分农村的经济起着维持作用。我国农民工的生命质量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与进程,对农民工群体生命质量的研究意义重大。

就目前我国农民工生命质量(QOL)的研究方法、现状、和近几年生活条件的提高加以比较,探讨农民工生命质量现状的成因与影响因素,并从社会、经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几个方面比较分布在我国各地的农民工群体存在的差异加以讨论。最后对我国农民工生命质量的改善提高提出综合建议。

农民工的产生背景及概念

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的经济和人口政策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我国农村实行的将广大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涌进城市寻找工作。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因此大多被当做廉价的劳动力从事体力劳动较为密集的行业。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定义农民工为持农业户口并在城市居住时间≥3个月的农民,城市居民为持城市户口并生活和工作在户口所在地的城市的居民。

农民工生命质量的现状

基本特征:①以青年男性为主,已婚者占多数。2009年深圳市的调查中,男50.1%。2007年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对全国31个省的调研报告中 ,男64.66%,已婚61.82%,均高于2009年统计数字。同年在厦门市的调查中,16~35岁的农民工81.1%。2005年威海市调查资料显示,男54.62%,己婚89.13%。同年湖州市调查中,男70.3%。2004年珠海市调研中,男54.8%,已婚41.6%。排除样本数量和选择的限制,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农民工在年龄,男性比例和已婚率上均高于中部地区。②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2009年深圳市调查中,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64.5%,高中或中专27.7%,大专以上仅2.5%。2005年武汉城区调查中,建筑业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88.1%。总体上我国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主要受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和政策影响,也从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对农民工关注程度大大增加。③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变化: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建筑业、批零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均有所增长。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受其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程度的制约,但由于近年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农民工开始重新选择自己从事的行业。

经济层面:①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长5.7%。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其收入情况应该与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达程度相关。②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收入增长较快。据2009年统计,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422元,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350元,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378元。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1569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1425元,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分别为1402元、1359元和1348元。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西部地区的增长要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③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据2009年统计,农民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业、采矿业和建筑业,月均收入分别为1671元、1640元和1625元;收入较低的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月均收入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收入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是住宿餐饮业和建筑业,增幅分别为8.1%和5.9%;收入增幅较低的是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分别增长3.3%和4.5%。交通运输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的农民工体力劳动相对较大,劳动也较为繁重,因此相对于餐饮服务业等劳动量相对较小的行业收入也相对较高。

社会层面:①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据2009年统计,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42.8%。农民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高达74%,制造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49.3%,服务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63.9%,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分别为65.2%和66%。农民工对相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和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的相关概念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改善当前的状况应从广大农民工的教育做起,使农民工自觉想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主动要求与雇用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更好地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②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水平较低:据2009年统计,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12.2%、3.9%和2.3%。从输入情况看,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但明显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虽然今年来针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重偏低,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要解决农民工的参保率问题还需要更多更合理的方法和社会的支持。

健康状况与生命质量:①生理健康状况:根据统计发现每日工作时间越长,每个月工作日数越多,工作环境越恶劣,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会越差。由于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同以及各地对于农民工的重视和实施政策的不同,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也可以反映不同地区在农民工健康保护政策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宏观调控。②心理健康状况与总体生命质量:在过去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农民工“两低一高”即参保率低,社会保障待遇低,农民工退保率高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命质量。根据近年调查显示1/3以上青年农民工对自己的总体生活质量表示满意。37%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9.9%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另有53.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在社会学领域对与于生命质量的定义中,“质量”同时是描述性的和价值性的。它对描述和评价人类的存在至关重要。生命质量包括了生活满意度和客观的良好状态,代表了个人的总体满意度和幸福感。农民工的总体生存适量和健康状况都处在中等水平,而社会支持总分较低,这也是造成农民工心理落差和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权益因素、就业因素、健康因素的缺失与不完善成为农民工生活质量提升的阻碍,而建立起与农民工特殊性质相符的,适用于农民工的养老、工伤、社会保障制度将对农民工生命质量、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提升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讨 论

中国农村向城市转化的进程是一个谨慎而创新的过程。农民工是一个相对庞大而又复杂的群体,在对农民工的调查研究中,大部分集中在对于中部和东部农民工的调查研究上,而对于西部农民工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只在全国统计调查数据当中有所体现,因为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情况变化也比较复杂,因此,在对农民工群体进行调查研究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总体上看,中部与东部地区农民工的生命质量状况相差不是十分悬殊,东部地区农民工年龄、已婚率和男性比例相对偏高,收入上东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在社会保障等方面东部地区也相对较好。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对农民工生命质量的评价。农民工的生活状态与生命质量所产生的地域性差异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可能由于随着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收入、社会关注度等因素的提高,农民工自身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生活质量的提高速度与其他方面脱节时,抑郁和未完成感就会上升,因此农民工对其生命质量水平的评价就会相对的下降,这也是为什么有调查显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工其生命质量的评价反而相对较好。

综上所述,对于农民工的生命质量的研究意义重大,应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强对西部农民工的关注,更应加强对全国农民工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研究,全方位的提高农民工的生命质量,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衔华,罗军.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42-3344.

2 简新华,黄锟.中国农民工最新状况调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6(17):1-6.

3 Jiaosheng He,Jim Pooler.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Flows.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2002,24(2):149-182.

4 Lu Li,Hongmei Wang,Xue-jun Ye etc.Therese Hesketh,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rural-urban migrant workers.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7,(42):716-722.

5 饶春燕,江志荣,朱岸平,等.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需求与接受途径调查.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4):294-295.

6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统计研究,2007,24(3):13-19.

7 林慧.关爱农民工,社会更和谐.中国统计,2007,6:32-33.

8 何江江,徐凌忠,等.威海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42-944.

9 王玲凤.民工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健康状况.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6):418-423.

10 汤捷,苏胜华.珠海市某社区农民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31-734.

11 任丽新.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科学,2009,7:79-85.

12 黄远霞,李毅琳,李俊林,等.建筑业男性农民工健康知识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3):199-200.

13 刘渝琳,刘明.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人口学刊,2009,1:31-36.

14 钱胜,王文霞,王摇.232名河南省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59-461.

15 焦亚波.青年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分析.兰州学刊,2009,6:117-119.

16 M Joseph Sirgy,Alex C.Michalos etc,The Quality-of-Life(QOL)research movement:past,present,and futur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6,(76):343-466.

17 Jintao Zhang,Xiaoming Li,Xiaoyi Fang etc.Discrimination exper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China:the mediation effect of expectation-reality discrepancy.Qual Life Res,2009,(18):291-300.

第6篇

20xx年4月初至5月上旬,根据团市委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方案的安排,团市委调研组一行先后赴迎江区、桐城市、怀宁县三个区县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总体情况

团市委调研组由团市委党组成员童宏葵同志带队,团市委农青部主任科员陈付青、团市委城青部副主任科员程亮两位同志随同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深入机关、区县、乡镇等详细了解了我市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有益探索。分别在迎江区、怀宁县、桐城市召开了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座谈会,重点围绕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及如何引导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与基层各级团干部、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代表进行了工作座谈和深入探讨。

二、现状及原因

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现有劳动力300多万人,每年有110万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40%。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深受影响,许多中小私营企业纷纷倒闭或停产裁员。导致了农民工就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困难,部分提前回乡。我市作为劳务输出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加大了我市的就业压力并带来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外出务工青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广东的东莞、深圳人数最多,行业多,大多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餐饮业;在东北的主要是建筑业;在北京的主要是建筑业和饮食业;在浙江和西安主要为服装业;手机配件业分布零散而且边远。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因金融风暴返乡。这是调研的重点,按比例推算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5%左右。

2、因季节性等因素返乡。因为气候原因如在东北等从事建筑行业的提前返乡,按比例推算,因季节返乡的占15%左右。

3、受中央惠农政策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青年返乡具有吸引力。因此返乡的约占2%。

4、回乡创业。外出务工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资金的积累,很多都想回乡创业。改革开放30年,但真正大量外出务工是90年代中后期,资金的积累并没完成,所以很多人想,真正创业的大约只占3%左右。

5、自身技能。有些务工青年因文化素质过低,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还有些人因为结婚、盖房,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或解决夫妻分居,或不习惯外地生活、思念亲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选择回乡,约占5%。

三、机遇和挑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因为金融危机,工厂倒闭或裁员返乡的青年只占15%,但另一方面受访者很多都表示企业减薪了,自行创业的收入也有影响。当问及来年的打算,很多青年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家更好,这与当前的惠农政策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关,也与**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提速有关。

更多的返乡青年或不愿在外务工的青年,他们经过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洗礼”,学到了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了熟练的技能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机遇;他们带回了或多或少的资金,是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他们不再两地分居,孩子不再留守,这是和谐家庭的机遇。

但挑战远大于机遇,更多的青年在当地就业,这对**的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开发并提供更多的岗位;而新农村建设也不是青年农民重新回到一亩三分地那样的简单;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又何来和谐。

四、对策及建议

综合各种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返乡青年是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生力军,如何加以正确引导,是当前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各级团组织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后备军的作用,积极应对,主动解决青年返乡问题,努力把各种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做出贡献。

1、引导服务。各级团组织要对当前大部分务工返乡青年现象和情况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履行好职能,宣传政策法规;二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改水改厕宣传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推动农村青年健身活动,举办娱乐活动,丰富返乡青年的精神生活;四是结合扶贫慰问工作、志愿服务工作、三下乡工作真情服务返乡青年;五是尽自身所能,努力为返乡青年排忧解难,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使用好,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培训服务。提高青年农民的就业能力,必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一是利用团组织指导成立的15家农村青年培训基地以及各县市区青年中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二是要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紧密围绕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做到使农民的素质提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结合起来,使有限的农村教育投入能取得较高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提高返乡青年的致富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应届大学毕业生 农民工 收入

后危机时代,失业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就业问题成为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在中国,一个统计数字将刚毕业大学生和农民工这两大主体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公布:“刚毕业的大学生与农民工收入逐步趋向一致,水平在1400元/月人民币左右。 ”各大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招聘单位给两者的工资范围趋同,在成都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和刚毕业大学生求职者的月平均工资水平差异约为200-300元。目前他们收入水平接近的现象成为网友、专家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值钱了;有人质疑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网友提出疑问:每年花那么多钱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何在呢?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是否合理呢?等等。面对以上诸多疑问,本文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全国100多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提供)、麦可思2009-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以期找到导致农民工和应届毕业生收入趋于一致的真正原因。

原因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决定对农民工需求大于大学生

1.按行业分组的供求状况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2008-2010年行业劳动力需求统计数据看,81%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建筑业。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占第二产业需求的94.4%;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占到第三产业用人需求的75.2%。

国家统计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截止到2009年6月底对农民工从事的行业的调查统计,位于前五位的行业正好集中在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制造业(37.9%)、建筑业(18.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7%)、住宿和餐饮行业(8.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7.5%)。国务院研究室最新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中已占到68%,在建筑业中占80%,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状况

从2008-2010年“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要求”的统计数据看,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例最高(占38%,其中对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约为57%),其次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大学、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最低。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中指出,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多数,比例为76.5%,农民工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在提高,因此,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者以农民工为主体。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求人倍率从2008年4季度的0.89上升到2010年2季度的1.09,说明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转好;职高、技校和中专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说明他们供不应求,就业情况一直很好;而大专和大学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均小于1,说明大专和大学学历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一直是供大于求,就业情况不好。

3.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状况

2008-2010年“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无要求”的需求量占总需求人数的49.5%,占有较大的比重;有技术等级要求用人需求排前两位的是初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需求比为18.7%和10.5%。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较大,企业对有一定经验、掌握初级技术的农民工需求量很大。统计局在《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参加过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有74.02%的人都参加过职业技能的培训,有近三成的农民工拥有专业技术证书,其中,拥有初级证书的占59.43%、中级证书的占34.45%、高级证书的占6.12%。

通过以上三组分类的供求数据看出,中国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特别是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的需求大于刚出校门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在就业上有较大优势。中国是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的实力和世界声望和农民工分不开,据统计在发达地区GDP的增长中,有1%是农民工人口流动贡献的。

原因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大过农民工

对金融危机前后全国主要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分类供求状况和趋势分析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体)所占比重最大但呈平稳下降趋势,由2009年1季度的40.2%下降到2010年2季度的34%;新成长失业青年占总人数的21.5%,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所占比重最大(41.1%),且求职人数呈上升趋势,2009年1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总求职人数的8.8%,比2008年4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7%、1.8%,截止到2010年2季度比例又增长2.8%,可见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在不断攀升,就业压力加大。

大多数农民工采取两栖的生活方式,农民工具有较强的乡土情结,再加上回乡投资、子女上学等因素,劳动力回流情况比较明显,有一定积蓄后就返乡的农民工比例占39%。据国家人社部统计数据,我国1.5亿农民工中,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约2000万失业农民工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3.3%,截至2009年6月底,15097万外出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影响不大,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总人数在420万左右,暂未就业农民工中28.7%是由于“收入低,主动辞去工作”,接近50%是由于“刚出来打工,还没有找到工作”或“企业关停、裁员”而暂无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随着全国各大高校不断地扩招,大学生激增,据测算,不考虑2009年新增的611万大学毕业生,历年积累的就有近1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矛盾突出,就业率大大降低。图1对“211”、非“211”和高职高专三类院校2006-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非失业率进行了统计,看到从2007届到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均出现下滑,其中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降幅最大,到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虽有小幅回升,但仍低于2007届的水平。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压力远比农民工大,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对工作和待遇期望较高,另一方面不像农民工有返乡务农的退路可选择。因此,部分大学生迫于生计,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身价选择较低岗位的工作,工资待遇就会较低。通过对“211”、非“211”及高职高专院校2006-2009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月薪进行了比较,看到2007届到2008届大学毕业的月薪呈下降趋势,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月薪下降最为明显,降幅分别为14%和11%,2009届三类院校毕业生月薪均有回升,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月薪增长最多,明显高于2007届(1735元),而本科院校毕业生月薪却仍低于2007届。

教育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针对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对试用期后的工资的预期”的问题时,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在1500-4000元,占了总数的67%;选择3000元以下的占到54%,有80%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到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说明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基层就业已经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作为一种选择。相比较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调查中没有技术等级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970元,技师则可达到1400元以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近几年农民工就业的工资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相应的缩减了一部分的工资水平,但是总体上农民工工资的水平没有降低很多,月平均工资水平在1400元左右。

原因三:岗位胜任力是企业择人的重要标准

1.学历不再成为就业初期的竞争优势

在许多行业,特别是制造、建筑、居民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学历已经不是唯一或重要的择人标准,它们强调技能水平和经验,劳动力市场各种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说明企业对持有技术资格等级证的求职者需求大,而且是供不应求。某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工资的多少与劳动者是大学生身份还是农民工身份没有关系,只与岗位有关。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与劳动者能否胜任某个岗位没有关系,尤其是某些技术性岗位,学历高不高是工资的信号,但是,这个信号常常可能失真。劳动者在一个岗位创造的价值才是决定工资的基本因素。”据某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企业月工资标准皆是依据岗位划分,待遇范围在800-2000元。但是,某些技术要求特别高的岗位,工资标准常常超过3000元、4000元,甚至达到6000-7000元。

2.刚毕业大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如农民工

目前绝大部分岗位不需要高学问,而需要特别能吃苦和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在这方面,农民工占优势。农民工基本上是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经过七八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数据表明“在制造业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而大学生则一直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中,不仅工作难找,即使找到工作能力又非常有限,很难适应岗位各方面的需要。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早日就业,不得不拿着大学文凭后又去上职业专科学校,目的就在于学上一技之长便于就业,从图1中看得出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大幅上升,且连续四年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从2006届到2009届分别为7.2、6.3、3.8和2.2,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

3.农民工有着农民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特性

农民工能吃苦耐劳,能忍受许多艰苦的考验,这一点大学生是无法企及的。因为大学生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在家中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和宠爱,娇生惯养,一直是一帆风顺,练就是一身好吃懒做的本领,这样的大学生不要说工资比不上农民工,就连工作也很难找到。但是,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并不是说知识无用,而是暂时没有用的地方,这也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无关系。其实,大学生的起点还是比农民工要高。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其掌握的知识更全面,可塑性强,可能全面开花;而农民工则可能在某一领域的技能特别突出。也不是大学生不如以前值钱了,由于刚毕业大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从事管理或较高层次的工作,只能先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按同工同酬原则,大学生所获得的工资报酬就相对较低。

总之,应届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收入趋于一致不是一个简单和单纯的现象,借助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数据我们看到,它是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择人标准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在这个“1400元/月”收入数字背后引出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升级方向和路径选择、农民工素质提升以及向产业工人转变、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政策的落实、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大学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等等。这个数字同时也提醒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审视和评价,放下身价,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适当地在求职路上受点挫折,也不失为一种锻炼,能够磨练意志和耐力,培养其在人际交往和逆境中生存等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http:///

[2]麦可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咨询网 http://.cn

第8篇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滨海路(*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青岛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滨海公路(*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年*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

第9篇

自2004年以来,中国酒店业的经营继续呈现全面上升态势,客房出租率和房价同时增长,营业额和就业人数都有所提升,中国宾馆酒店行业持续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星级酒店总数达到了13378家,同比增长11.26%。而同时,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正遭遇人才"瓶颈",人才匮乏是各大酒店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每年从各旅游院校和各综合性大学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在大量流失。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生的离开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对五所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毕业生以及工作的20家酒店进行了专题调查活动。活动采用自编的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由二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酒店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调查,共6个问题,主要了解学生工作的酒店对学生在工作期间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交际沟通能力以及他们对酒店的诚信度、对酒店职业是否热爱等;第二部分,毕业生对酒店的满意度调查,共7个问题,.主要了解毕业生对酒店职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对所在酒店是否具有先进、完善的管理机制,值得自己留下来学习;自己是否能得到领导重视,能有晋升的机会;是否对收入待遇以及工作时间满意;是否有学习培训的机会自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等等。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加收352份,回收率为88%,其中的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为91%。

本文试根据调查结果就酒店如何留住专业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关于酒店的调查报告以及建议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性毕业生82人,女性毕业生241人,毕业生均为大专学历,年龄均在21岁—25岁。调查的20家酒店有10家为四、五星的高档酒店以及高档的餐饮业;7家为三星的中档酒店,三家为二星或其它经济型酒店。

1)如表一所示,从“是否热爱酒店工作”、“忠诚度”、“是否吃苦耐劳”三项指标来看,酒店满意的程度不高,都没有达到40%。酒店认为学生并不十分热爱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特别是不愿意从事一线基层服务员的工作,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却还要去做侍候人的工作,所以虽然签订了半年的试用合同,却大多数一、二个月后甚至有的只做了几天就选择离开。能半年后继续留在酒店的学生还不到25%。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爱护,以致养成了“天子骄子”的感觉,自我定位甚高,然而大多数学生对饭店工作的严谨性、纪律性、艰苦性却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面对饭店严格的管理、高强度而又单调的工作时就显得无法适应。

2)从“业务能力”、 “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三项指标来看,通过三年专业学生的学生还是有他们的优势,酒店的满意度分别是62.6%、43.2%、72.5%:表现在第一:能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业务,别人要培训一个月才能正式上岗,而她们可能只要一个星期就能对客服务;第二:能和客人较好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客人的需要,特别是面对外宾的时候,能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为他们服务;第三: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的知识快,并能很快的运用到实际中。例如 :前台接待,需要了解每天不断变化的客人的信息、酒店各部门的信息,而且在对客服务中要做到灵活、反应快,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无法胜任的。

对酒店而言,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酒店深厚发展潜力的员工群体,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如何控制人才的流失,留住其中的优秀者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以充分发展的空间。只有酒店领导重视学生并为大学生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提高大学生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这次我们调查的北京科力准扬餐饮的限公司和浙江宁波中信中际大酒店就是在充分重视学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所以虽然这两家酒店的薪水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半年后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学生却达到了80%以上。

2)为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选择进不同的部门,让学生干有所长,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可安排他们做见习领班、主管助理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创造大学生参加酒店内部培训或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进步。

3)提高大学生待遇。酒店可在按正常员工待遇前提下,根据学历、外语水准实行特别补贴,以承认知识的价值,并鼓励后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二、关于酒店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报告以及建议

如图表二所示:

1)从毕业生对“职业认同和价值感”、“收入与待遇”、“工作时间”三个方面来看,满意程度不高。毕业生自我定位较高,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和成就动机,觉得酒店工作只是单纯的服务工作,没有创造性,不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而且酒店的工作时间长,从调查结果来看,除了浙江宁波中信国际大酒店因为是国营性质,工作时间能控制在8小时内,其余的酒店都超过了八小时工作量,特别是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事,甚至有的达到每天工作12小时;在收入与待遇方面,是纯餐饮业企业的工资相对高,星级酒店中,浙江、北京、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相对高,但总体而言,毕业生的工资都在600元—1100元左右(包含食宿)。

2)从“对毕业生重视程度”、 “公平机制”、“学习培训”三个方面来看,四、五星高档酒店会更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外资管理的酒店和集团连锁店如深圳假日大酒店、华天大酒店等,他们十分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如新员工入职后一律有为期一个月的全封闭性军训,还有人力资源部举办入职培训、各部门利用工作之余举办技能培训、外语培训等等。同时酒店在员工提职、调薪方面会有严格、完善的相关制度,体现出酒店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

就酒店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对于已把酒店作为自己择业目标的毕业生来说,想在酒店长期发展,想成为末来酒店管理精英,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工作能力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职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培养自己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熏陶。这样才能热爱酒店,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不会有自己是“侍候人”的想法。

2)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毕业生大多是80后、90后的青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经历过挫折,都是一帆风顺的从学校毕业出来,难免会心高气傲、眼高手低,而酒店又是一繁重、细致的工作,每一处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所以迎难而上

不畏艰难是毕业生必须培养的心理素质。

3)确定从零开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酒店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场所,每一个大学生不管之前学了多少知识,进了酒店就必须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一切多头学习。这样才能会以后的长久的发展。

三、旅游院校的建议

对于旅游院校而严,要培养适应时展和饭店需求的大学生,有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旅游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整个旅游教育界的共识。旅游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旅游高等院校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但现在绝大多数旅游高等院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采取的教学基本上是纯理论性的模式,从书本到书本。即使是有实习,也迫于学计划的压力,时间比较短,多数学校只有2、3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而且缺乏整体上的设计与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导致学生对实践缺乏一种感性认识,直至到行业企业面试、就业时,才发现与行业的老员工、管理者没有共同语言,沟通存在很大障碍。

转贴于

其实,通过设计,实践教学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仅只是终结的实习这一环节。比如教师在讲授某一门课程时,除教材上的内容外,可以从反映即时信息的报刊上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报道、文章、案例等,到课堂上进行讲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实践结合更紧密,而不是只在图书馆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比如讲服务时也对两家饭店、酒楼或公园进行比较,作业可以分组展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学校要利用学生寒暑假返乡之际,给学生出一些调研题目,要求写调研报告,并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以上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并加大份量。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业界的交流活动,或把学生送到行业企业参与一些重大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行业企业的了解。另外,学校还应定期地从业界请一些成功人士或管理者到学校做讲座,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也可以从行业请一些有思想的基层员工或毕业时间不长的校友到学校交流经验。另外,有的课程某些章节的教学也可以尝试走出校门,把教室搬到企业,对学生的传统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

2)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意识

养成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事,大学则是其中最关键的阶段。国外的旅游高等院校对养成教育都非常重视,其中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表现最为突出。比如该校校园就是按照酒店的模式设计的,其模拟实验设施的运营管理也按酒店的要求进行。更重要的是,其实习设施和用品的质量也是按照社会上高档次酒店的标准确定的。而反观国内旅游院校的模拟设施,不仅质量不行,而且完好程度和清洁程度也较差。试想学生经常用这样的设施来实习模拟,他会有高档次的眼光吗!恐怕在他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都会形成“差一点也没关系”的思维惯性。

另外,学生能否树立牢固的专业意识,是否热爱酒店,除社会影响外,学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强化:首先是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即使是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也不要在课堂教学甚至与学生的交流中表露出来。因为如果教师瞧不起酒店,对酒店职业不屑的话,其所培养的学生必然对酒店也不会有什么好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灌输“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白,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大学生做服务工作,并不是什么大材小用,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只不过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再次,学校要多用成功的例子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同感。酒店业缺人才是不争的事实,但酒店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人才,愿意从基层干起的人才。要知道,旅游酒店教育实施以来,专业学生到其他行业就业的不少,但能成功做到较高职位的却少之又少。相反,在酒店,只要能熬过头几年,大学生到最后都能做到总监甚至总经理的位置上。比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早些年的毕业生,只要在饭店能坚持下来的,现在基本上都成为了四、五星级饭店总经理级的人物,有的甚至是国际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饭店的总经理。这说明在职业发展的历程中,前期吃不了苦,后面的发展就必然会受到制约。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该如何平衡,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

四、加强特色教育,帮助学生打造独有的就业竞争力

第10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 协整关系 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63-03

一、引言

近几年来,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和资本慢慢向第三产业转移,2013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已经超过70%,第三产业每增长1%就能创造1.56万个就业岗位,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张宝东,2007),成为吸引就业最多的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产业间收入的差异促使着第三产业优势凸显、发展更快,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载体(吴振球,2011),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产业转型和人口就业的突破口。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产业增速惊人,由于旅游资源遍布云南省,凭借本省优良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综合性产业,云南省旅游业从1995年以来经历了“观光接待”阶段到“经济产业”阶段再到“支柱产业”阶段(张尧辉,2009)。尤其对于大理、丽江等城市,基于其丰厚的旅游资源,已经发展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旅游经济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也极大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了景区居民生活水平。此外,旅游业产业带动作用强大,特别是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根据《2014-2019年云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云南省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到416.8亿元、375亿元、315亿元、122.9亿元和439.6亿元。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居民生活消费习惯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实证分析云南省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云南省居民消费的相互关系,并积极探索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之路极富研究意义,对云南省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用重大。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集合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服务于一体,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综合的综合产业,特别与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运输业息息相关,旅游业的发展将极大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并遍及全省。2009年,云南省接待游客12023万人次,2013年,接待游客上升至23972.35万人次,旅客人次增长了近两倍,且海外及我国港澳台游客数量也由2009年的284.49万人次上升至533.5万人次,云南省旅游资源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不断上升。2009年,云南省旅游收入810.73亿元,2013年上升至2111.24亿元,旅游收入以不低于20%的年增长率增长。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第三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云南省凭借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稳居西部旅游收入第一。

云南省旅游业在积极发展时同样面临诸多困境。从旅游从业人员方面看,由于旅游业本身较强的季节性,旅游业就业稳定性不够。低就业门槛也形成了低学历的就业人口组成,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4.6%,从业者缺乏基本的职业教育,从而造成就业从业年限短等不利因素(杨莹,2014)。从旅游环境方面看,个体经营和私人制企业占据旅游企业中较大比重,整体小而散的局面影响了旅游市场规范性。从交通情况看,由于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较散,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对交通基础设施要求较高,但云南省交通工具单一,交通费用较高,因此也极大影响来访游客人次。

总的来说,云南省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强劲的发展状态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甚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许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三、云南省旅游总收入与居民消费、第三产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统计描述

本文选取代表云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居民消费量(CO)、第三产业增加值(GR)、地方旅游收入总额(RE)三组变量,并选取其1994年至2012年的共18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三组数据经过物价指数平减后取绝对值(LNCO、LNGR、LNRE),使三组数据指数型增长转变为线性增长。其次,分析三组数据。从图1与中可以看出,三组数据都成增加趋势,其中,云南省居民消费增长对数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数值两项在1998年之前有明显的波动,可能与1998年经济危机对旅游业影响有关,2004滞后两项增长平稳,协同关系较强。地方地方旅游收入总额对数值增长率稳定,2008年之后增长率上升,GDP的增长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第三产业提出更高的需求,需求的扩大是旅游业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云南省也抓住地方旅游资源等优势不断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得到长足进步。

(二)平稳性检验

DLNCO为居民消费对数差分值,DLNGR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数差分值,DLNRE为地方旅游收入总额对数差分值。通过平稳性检验,LNCO、LNGR、LNRE都为一阶单整过程,即C(1)过程。其中,C为截距项,T为趋势项,L为滞后阶数,N为无该项。

(三)协整检验

通过E-G检验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将LNRE对LNGR与LNCO做OLS回归,结果如下所示(注:圆括号内系数t统计量):

LNRE=-3.29601493308+0.385014895413*LNGR

+0.905016464762*LNCO

(-8.723802) (2.497063) (4.723328)

其次,将残差做ADF检验,其结果不存在单位根(t统计量为-5.54475、概率为0.0003),LNRE、LNGR、LNCO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云南省居民消费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旅游收入存在协调增长关系。

(四)带有误差修正的向量自相关过程

Y1为LNRE,Y2为LNGR,Y3为LNCO,D为相应项差分,括号内为滞后期数。

方程一:

D(Y1)=0.044*(Y1(-1)-2.968*Y2(-1)+2.680*Y3(-1)-4.37)

+0.24015059241*D(Y1(-1))+0.276*D(Y1(-2))+0.326*D(Y2(-1))

+0.014*D(Y2(-2))-0.094*D(Y3(-1))-0.187*D(Y3(-2))+0.059

方程二:

D(Y2)=0.277*(Y1(-1)-2.968*Y2(-1)+2.680*LNCO(-1)-4.37)

0.374*D(Y1(-1))-0.874*D(Y1(-2))+0.275*D(Y2(-1))-0.118*D(Y2(-2))

-0.236*D(Y3(-1))-0.579*D(Y3(-2))+0.214

方程三:

D(Y3)=-0.074*(Y1(-1)-2.968*Y2(-1)+2.680*Y3(-1)-4.37)

+0.644*D(Y1(-1))-0.028*D(Y1(-2))+0.386*D(Y2(-1))-0.099*D(Y2(-2))

+0.173*D(Y3(-1))+0.095*D(Y3(-2))+0.042

通过VAR方程得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数值对地方旅游业收入总额对数值正向效果明显,滞后第一期系数(0.326)明显大于第二期系数(0.014),作用效果从滞后一期后逐渐递减,说明第三产业整体发展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旅游业收入总额对数值滞后一期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数值作用效果明显(系数为0.374),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数值与地方旅游业收入总额对数值相互促进。而居民消费水平的对数值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数值与地方旅游业收入总额对数值,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数值的滞后一期对居民消费水平促进作用作用较大(系数为0.386)。

(五)向量自回归的稳定性检验及残差相关性检验

AR单位根检验中9个单位根均小于1,模型稳定,如表2单位根检验结果所示。残差相关检验中滞后多期的LM检验不存在自相关,如表3滞后性检验结果所示。

(六)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地方旅游收入总额增长率可以相互解释,由于第三产业整体发展特别是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整体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居民消费增长率能够解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从而在统计上证实居民消费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明显,但是居民消费增长率不是地方旅游收入的原因。

四、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全国闻名,随着旅游业的日渐发展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游客到此参观旅游,国外游客也日益增加,旅游业迅速发展,地方旅游收入也快速增加。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知,云南省旅游业、第三产业以及居民消费量之间有着明显的协同性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初见规模,不仅在第三产业中占比增大,也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中坚力量;而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也为旅游收入的增加产生持续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旅游业增收的影响举足轻重。云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对该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作用明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服务业需求的越来越大,这种倾向性刺激第三产业的扩大,展现出巨大的产业潜力。但实证结果也指出云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平并不是旅游收入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本省的消费增长并不能解释云南省旅游收入增长,原因可能是外省及国际的游客旅游消费量增长才是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地方旅游收入相互影响,该省居民消费量与第三产业也互为格兰杰原因,该省地方旅游收入与居民消费量相互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为了促进云南省旅游业收入的增长,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和建议。首先,云南省应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推进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在第三产业中,重点推进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住宿餐饮、金融等行业的发展,既可以推动云南省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又能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推进(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64页)本省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业收入,提升旅游片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快速转化。一方面,通过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技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购、乐各方面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务,如自主查询和网络预订服务、旅游汇兑支付服务等。另一方面,积极建设打造旅游品牌,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景区特色如文化背景、自然风貌等不同特征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品牌,提供独特的旅游服务,提升本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知名度。再次,积极引导旅游业从业人员基本就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特别随着国际游客的增加,应加强对旅游业相关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语言、计算机能力等的综合素质培训,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通过上述一系列综合措施可推进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省外游客,进一步增加旅游景区收入,并且,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宝东,杨兵伟.产业结构、就业贡献率与就业增长――基于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

[2] 吴振球,谢香,钟宁波.基于VAR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3] 张尧辉,许玉贵.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回顾及建议[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 杨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行业;旅游管理;教学计划;就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9-05

1旅游教学计划制订

旅游教学计划制订充分考虑旅游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为保证三年后学生顺利毕业,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奠定基础。

11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在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意见》中又将休闲服务产业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的拓展领域,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2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把休闲旅游作为北京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规划》指出,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到2015年,北京市的旅游产业力争达到“一、十、百、千、亿”的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10%,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以上。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成为我国入境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亚洲商务会展旅游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13首都休闲娱乐中心(CRD)的建设为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外高速交通体系建设、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旅游产业布局,应对“十二五”期间旅游消费市场趋势,在市域内推动以“一核一轴、两带十二板块”为重点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石景山将主要围绕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产品,打造西部文化娱乐中心和休闲服务基地。

石景山区CRD发展定位正式纳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为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14首钢搬迁所留遗址为发展工业遗产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10年12月,随着首钢最后400万吨钢铁的正式停产,如何将工业老厂房“变废为宝”,政府正在将坐落在石景山的首钢工业产业园区成功向“博物馆”类型的遗产园区转型。这次转型将会给首钢废弃工业园区重新带来活力,也为石景山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首钢工学院位于北京石景山区,隶属首钢。石景山旅游业的发展和休闲娱乐中心的定位以及首钢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前景,都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提供了优质平台。

石景山的CRD将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市场需求人才,既能满足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又能满足北京市石景山区休闲娱乐中心、首钢工业园区旅游的发展需要,最终达到校企双赢。

从目前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来看,培养方向相对集中,缺乏旅游业急需的“10个方面”的人才。现代旅游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概念,结构上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人才培养应关注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10个方面人才。而目前相关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上。从毕业生情况看,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结构太过集中,已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10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同时,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已成为旅游休闲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面对新形势,承担着培养10个方面人才的艰巨任务。

综上所述,从我国的旅游发展目标到北京市的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石景山区的旅游发展体系和首钢工业园区改造规划,培养旅游业紧缺人才,现在正是黄金时机。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培养出的学生既能满足旅游业目前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北京市“十二五”旅游规划对人才的需要,特别是还可以服务于北京园区――首钢园区规划的需要,将课程与就业岗位相适应。

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时采取以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为中轴,以北京“十二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首钢园区规划为辐射内容,构成立体的有机教学体系(见表1)。

表1课程和岗位的对应关系岗位层次具体岗位对应课程初始就业岗位导游地陪全陪领队休闲项目服务岗1全国导游基础

2导游业务

3北京主要景点与导游模拟

4首钢工业园区概括

5旅游法律与实务1休闲项目实务2旅游专业英语发展就业岗位计调与外联1计调与外联实务2旅行社经营业务旅游产品营销与策划1旅游策划实务拓展就业岗位景区服务、旅游行政管理等1旅游资源与景区管理职业提升岗位旅游(休闲)项目管理者旅游(休闲)企业管理者1旅游管理

2旅游心理学

3旅游电子商务

4旅游岗位实训

5毕业实训

3旅游管理专业各层次就业岗位分析

31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需求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由此可见,该旅游管理专业尤其是旅游休闲服务行业将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增大,休闲产业在未来的五年行业人才需求是呈上升趋势。从对旅游从业人员需求的数量来看,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8300万人,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

因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提出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提出了明确方向。

32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按照职业发展阶段分为初始就业岗位、发展就业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和职业提升就业岗位。各阶段就业岗位职业要求能力见表2~表5。

表2初始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初始就业岗位导游地陪按计划接待来本地的旅游者,为其提供相关导游服务,直至将旅游者送离本地接送服务

导游讲解

安排协调

事件处理1掌握导游接团前的准备、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送团服务、旅游团离开后的后续工作的基本技能及语言艺术

2能运用导游业务知识进行途中导游讲解、景点、景区服务、餐饮、购物、娱乐、参观及委托事宜服务、返程服务的基本技能

3能妥善安排参观游览活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4能妥善处理游客要求及投诉

5理解相关政策法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健康体魄;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讲解解说以及组织策划、团结协作、参与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备自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的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陪按计划陪同旅游者全线游览,配合、协调和监督各地的旅游服务、安排和质量,直至结束全线旅游活动协调配合

事件处理

监督反馈

讲解安排1掌握全陪接团前的准备、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送团服务、旅游团离开后的后续工作的基本技能及语言艺术

2能运用旅游交通知识进行全陪景区服务、餐饮、购物、娱乐、参观及委托事宜服务、返程服务的基本技能

3能运用相关知识安排参观游览活动、导游讲解、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4会运用导游带团技巧及有关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妥善处理游客投诉领队按计划帮助旅游者离境,配合、协调和监督异国/地的旅游服务、安排和质量,直至入境结束全线旅游活动出入境办理

告诫提醒

协调配合

事件处理

监督反馈1掌握领队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入境领队业务主要程序及内容

2能运用领队业务理论与实践知识熟练办理出入境手续

3知道客源国/地区概况并能胜任领队工作

4知道领队处理问题的程序与措施,能处理领队过程中的各项突发事件旅游

(休闲)

项目

服务

岗按照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完成本岗位的基本服务任务1提供相应岗位服务

2保持高效率的服务水准

3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要求

4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流程

5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规范

6能够运用工作规范进行规范的服务接待工作

表3发展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计调根据要求设计旅游线路、组合相关旅游服务安排,并保证旅游产品实际运作的顺利进行线路设计

产品组合

团队管理1熟悉计调部确认接待计划、落实接待计划、编制团队运行计划表、选派地接导游员、递交财务预算单掌握组团准备、组团操作、组团管理、组团结算基本知识

2能进行计调部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

3能进行计调部操作的计价和报价

4对计调部的组团准备、组团操作、组团管理、组团结算等基本技能外联销售门市接待通过市场分析确定销售群体,采取有效营销方案,最终获得稳定的购买客户市场分析

客户管理

业务拓展

营销选择1掌握外联部的市场分析方法与营销组合

2能进行外联促销策略和计划外联销售的计价和报价

3能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法进行旅行社营销策划和创意

4掌握旅行社业务市场拓展的各个环节及主要工作内容及程序

5会正确进行人际沟通,并能进行客户关系的有效建立

6进行旅行社外联部管理的能力热情迎接顾客的到来,在了解顾客旅游需求后,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介绍,达成顾客满意真诚迎送

宣传介绍

倾听建议

客户管理1掌握知道形体基本功、服务基本姿态、礼貌用语、接待不同客人基本礼节、各岗位上的礼貌服务基本技能。

2能进行门市业务操作与对客服务

3会运用门市接待技巧进行旅行社销售的促成

4理解门市顾客旅游需求与旅游动机的关系

5能分析门市顾客购买决策

6会进行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旅游产

品营销

与策划通过市场调研,精心策划,开展营销,获得企业效益市场调研

营销选择

企业宣传

广告策划1熟悉景区市场调研分析方法

2掌握景区营销策略

3熟悉广告策划、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表4拓展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拓展就业岗位景区服务、旅游行政管理等票务接待立足景区特色开展票务工作,出售给游客,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相关游览帮助票务管理

咨询服务

导游讲解

事件处理1掌握景区票务类型、设计、运作并能进行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

2掌握景区讲解服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

3会运用导游讲解的基本技巧和语言艺术进行景区讲解服务

4熟悉景点导游殊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5熟悉景区咨询对客服务技能日常管理通过对景区的日常巡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游客的游览休憩巡查安防

设施管理

游客管理

事件处理1能分析景区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

2能进行景区巡检、咨询对客服务

3掌握景区游客管理方法

4熟悉景区设施分类及维护

5了解景区安全防治和管理知识

6会处理景区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7了解景区危机管理技巧和方法表5职业提升就业岗位

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职业提升就业岗位旅游(休闲)项目管理者1主题公园的管理

2旅游休闲俱乐部的管理1项目范围管理

2项目时间管理

3项目费用管理

4项目质量管理

5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7项目沟通管理

8项目采购管理

9项目收尾及后评价1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2能够将相关知识运用到项目管理中

3能够对项目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旅游企业管理者1旅游度假村的经营管理

2旅游休闲的自主创业等1计划管理

2组织管理

3物资管理

4质量管理

5成本财务管理

6劳务管理

7营销管理

8文化管理1具备企业管理的管理职能

2熟悉作为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

3具有相应的企业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思想技能、业务能力、管理能力

4结论

总之,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求,而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而制订,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定会受到社会和需求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第12篇

产业集聚区“三新”调研情况情况

一、产业集聚区“三新”的现状及发展亮点

(一)产业集聚区“三新”的现状

1、企业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改变了过去劳动密集型劳作,大大降低了用工量。

2、企业生产追求从“产量”转向“质量”。从粗放式生产方式转向追求“生态、绿色、环保”的精细化产品。

3、企业生产品种从“单一”转向“多元”。生产品种由原来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品种选择。

(二)产业集聚区发展亮点

1、规划先行,规划引领,高标准制作规划,并按规划建设、管理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目前产业集聚区调规后的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四个专业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筑景观规划、绿化景观规划),主要特点:规划“一区三园”(食品产业园、装备制造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

2、主导产业更加明晰,集群逐步壮大。主导产业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及新兴配套产业。

3、招引入驻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好项目明显增多。国内汽车用弹簧排名第二的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集团红阳(社旗)工业园、赊店老酒生态产业园等优质项目。

4、优化服务环境,重点项目分包制、周例会、联审联批、项目快速推进等进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完善、创新,新办法、新方法、新招式不断推出。

二、关于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一)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发展经验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规划面积17.58

km²,规划到2020年进驻项目300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销售收入5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2万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1.1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河南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出口机械电子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8年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42亿元,同比增长35.08%,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实现税收1.32亿元;2019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8亿元,同比增长4.15%。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产业集聚区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具备一定的优势,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其一,要明确目标、争星晋位;其二,要转型升级、寻求突破;其三,要在提质增效、壮大规模的同时,追求更好效益、更好质量。多年砥砺前行,社旗县产业集群的崛起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在集聚区17.5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管委会不直接管辖所涉及的村、社区,致使在工作推进上不能形成上下合力,实权和职权不能衔接起来,不利于集聚区今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亟需建设供排水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创新平台(电子信息中心、研发中心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3、主导产业关联度不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存在“散、乱”现象、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

4、企业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完整,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快速发展。

5、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投产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

(三)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及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产业集聚区必须立足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大力实施“二次创业”提升工程,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集群集聚,扩大优质增量,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步迈向工业强县。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兴配套产业。目前已形成以赊店老酒、新联农为龙头的8家企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华纬弹簧、红阳机械为龙头的6家企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森霸光电、大朋电子为龙头的3家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区实施开放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集聚区等承接载体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先后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企业。我们要以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配套,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但是,面对新常态、新挑战,立足产业集聚区实际,我们的主导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大企业少带动性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成为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从“创业期”走到“创新期”的社旗县产业集聚区,正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调整的提升阶段,也到了“二次创业”的关口。

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社旗县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抢抓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开放招商、推动“双创”为突破口,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创新驱动,弥补短板,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努力构建链条完整、协作配套、集聚集约、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这一次,站在新的起点,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对产业集聚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社旗县产业集聚区实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四点:

1、培育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与产业相符、相适应的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完整、专业协作机制健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区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全面形成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互促共进的格局。

2、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行动,推动“二次创业”。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高端品牌。支持业态成熟的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按照企业运作、整体开发的模式新建集交易展示、物流仓储、电商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智慧园区,探索形成“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3、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区全链式发展,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推动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4、发展专业园区。大力实施专业园区发展计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聚发展中小微企业,培育产业后续发展力量。

(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攻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县域综合实力中,如何更好发挥产业集聚区引领带动作用

以龙头项目带动,抓好融资、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为促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着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创投等融资机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利用好政府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重点在产业研发、产品创新和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奖励。

(五)对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对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建议。

特色商业区“三新”调研情况

面对当前传统产业增长乏力的经济形势,为促进经济增长,县委、县政府顺应新形势,积极拓展思路,大力引进新产业、新业态、互联网经营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独特的新商业运行模式,大力发展古镇旅游业经济,把社旗古镇特色商业区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体验度假胜地。借助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依托赊店古镇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主线,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以万里茶路联合申遗为动力,推动文、商、旅、产、城一体化发展,建成一个以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为主导的商埠文化园区和特色商业区,以此带动社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以网上购物、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仅刷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汇聚起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民生改善的新兴力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赊店新经济发展现状

打造赊店古镇,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必须配套全面,功能完善,方能服务游客,造福于民。社旗紧紧围绕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全面配套,完善功能。

1、制定优惠措施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保障游客吃住有保障。先后引资兴建赊店大酒店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星级宾馆和一百多家居民家庭旅馆,还规划建设了赊店美食城、民俗文化美食街、郊区农家乐等一批特色小吃市场,商铺房租采取先交后补政策,探索美食街补贴新机制,培育了一批地方风味饭店,保障游客住的舒适,吃的有味,日接待能力可达万人以上。

2、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保障游客“行”有便利。近年来社旗投资1.2亿元修建了宛社快速通道,打开了社旗西大门,进入了南阳半小时经济圈。投资1.8亿元修建了社旗至兰南高速引线,打开了社旗北大门,周南高速、郑万高铁已开工建设,方枣高速等正在积极筹备,基本改变了社旗交通落后,区域封闭的现状,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3、原汁原味布展景点,保障游客“游”有所值。按照规划要求和历史考证,对瓷器博物馆、广盛镖局、刘记酒馆、厘金局、福建会馆、火神庙等十大景点进行了原汁原味的高品位布展,形成了文化内涵深厚,风格古朴典雅的古代商业文化旅游圈,让游客到此能看到古代官商互动文化、商业经营文化、商业金融文化、商业运输文化、商业会馆文化和商业朝拜文化,保障游客游出兴致。

4、培育特色商品市场,保障游客“购”有所爱。已开发了龙虎字画、关公像、赊店老酒、三粉制品、绿豆面条、和瓷器玉器、金银铜器、葫芦烙画、木板年画等旅游类工艺商品,建成了核心区10条街道专营区,基本保障了游客购有去处,买有所爱。

5、大力繁荣赊店文化,保障“娱”有去处。以厘金局为平台的“道台巡街”和以镖局为平台的“镖师行镖”等节目历史情景剧表演,赊店文化广场的戏曲、背哥、鼓儿词、三弦书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表演,以纺花织布、打铜打铁、下粉炮药等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表演,以大昇玉茶庄和信义轩茶庄的功夫茶艺表演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基本保障了游客“娱”有去处,玩的开心。

6、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引进互联网经济模式。目前,我县设立了电商办、电商园区、在名乡镇设立乡镇服务站,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区内企业占有三分之一己引进、或准备引进互联网经营模式,部分住宿餐饮业入驻“美团”,如赊店大酒店,社旗县同福客栈,社旗县科琳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有小部分批发零售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如恒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南赊店商业公司、社旗县碧宝斋文化产业发展公司等。虽然目前全县服务业中互联网经济比重还比较低,但发展前景广阔。

二、赊店古镇特色商业区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经济发展缓慢

由于起步晚,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产业打造成集文化观光、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商贸区,尚未达到理想成效。

(二)古建恢复建设工作进程缓慢,产业经济缺乏特色

受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古镇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融资招商工作有待加强。同时旅游文化资源不太丰富,旅游文化建设有待充实。产业经济也比较贫乏,美食街缺乏美食,步行街商品没有特色,缺少亮点和吸引力,没有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三)新的经济理念滞后,互联网营销不成规模

在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县积极的探索新的发展业态的模式,希望通过改变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缺乏拳头源头产品,整体互联网经济不成规模,网上销售比例很小,网上经济以购买消费为主。

(四)互联网等新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人才缺乏,本地大学生及有志青年大多到大城市发展,有许多企业想搞互联网营销,却找不到相关技术人才。本地商品、产品营销渠道不畅。

三、下一步建议

(一)参照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本地经济经营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的学习外地成功地区的建设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丰富本地文化内容,增强本地文化旅游经济软实力,创立特色品牌经济,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尽力做到让游人留恋忘返、不虚此行。

创新培育地方特色美食经济,培育有吸引力的特色商品经济。可以政府牵头有组织的去西安、开封、北京等地考察美食经济,引进外地名吃,加强投入创新发展本地美食等产业。

(二)组织、建设互联网销售机制,大力开拓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如粉丝,红薯,花生、芝麻、芝麻酱,鸭蛋等,但由于农民自身互联网知识薄弱,产品还主要是传统的销售模式,若政府组织拓展网上农副产品销售,将会大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销路会极大的促进全县人民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