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装设计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

时间:2023-01-06 19:4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装设计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装设计专业

第1篇

姓名:穆XX

性别:女

学历:大专

工作年龄:0 年

出生年月:1994-7

民族:汉

籍贯:浙平登记时间:20xx-8-31 17:55:37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学校:XX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所学专业:服装设计掌握外语:英语(一般)政治面貌:群众登记时间:20xx-8-31 17:55:37

教育经历:

20xx-20xxXX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

工作年龄:0 年

能力与专长:

会一点photoshop和coreldraw计算机一级,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工作经历:

20xx年10月-11月促销

20xx年3月-4月淘宝客服

20xx年6月-8月兼职文员

20xx年10月-20xx年6月保险内勤

个人简介:

我是个有责任心,品行端正,能吃苦耐劳,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强具有上进心

希望工作类型壹:办公室文员/电脑打字员

希望工资待遇:面议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敖江镇意向提交时间:20xx/8/4

其它工作要求:

我的自荐书:

本人性格开朗,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好,适应能力强。

希望工作类型贰:保险人/业务员

希望工资待遇:面议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敖江镇意向提交时间:20xx/8/4

其它工作要求:

我的自荐书:

曾经做过一段时本人性格开朗,吃苦耐劳。

希望工作类型叁:行政/人事文员

希望工资待遇:面议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敖江镇意向提交时间:20xx/8/4

其它工作要求:

我的自荐书:

本人性格开朗,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好,适应能力强。

服装设计专业求职简历二: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62 cm 47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19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服装/纺织/皮革/制鞋类:服装设计助理   服装/纺织/皮革/制鞋类 服装设计助理   服装/纺织/皮革/制鞋类 服装设计助理

工作年限: 2 职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XX.5-XX.5 在杰克公司任设计师助理。主要工作协助主设计师绘图。进行面、辅料的跟进,图案设计以及色彩的搭配等。

XX.6到20xx.11 维纳服饰任女装设计助理 日韩风格。

20xx.12到现在 兴典 任设计助理

在每个季度产品开发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再结合企业本身所走路线,最后整理。

开发过程中定期安排审稿、试板。及时做好与板房的沟通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每个季度开发工作完毕后,讨论新款的复板事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白云学院

最高学历: 中专 毕业- XX-05-01

所学专业一: 服装设计 所学专业二: 服装设计

受教育培训经历: 服装设计/工程学中专

广州白云学院服装设计大专

色彩/素描技法

服装工艺制作

服装工业打板

服装结构设计

板房技术(排板放码)

服装立体剪裁

服装平面剪裁技术

高级成衣打板工艺服装面料应用

服装品牌设计 服装效果图技法

服装图案设计

服装面料辅料学

服装面料特殊造型纺织服装英语 纺织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专题设计

服装营销学

服装配饰设计

服装CAD

PHOTOSHOP

CorelDraw

服装色彩学

形象设计与服装展示服装美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熟练操作电脑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IDRAW、富仪CAD和服装常用软件

2:能把握流行趋势。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以及判断力。

3:熟悉中大的面辅料市场。熟悉各类服装装饰工艺。对服装工艺洗水、印花、绣花、钉珠等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成衣的生产运作。 服装效果图技法全面,能综合运用各种绘图工具进行设计 和手绘

知识全面、思维活跃,对服装具有较强洞察力及创新意识式设计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第2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新形势;教学改革

近两年来我国服装出口率下降,而国内传统服装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模式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与改革,从服装设计理念到服装设计思路以及服装设计实践都必须紧跟时代总趋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也应当与互联网、自动化服装生产相吻合,这样才能为我国服装市场源源不断的输送血液,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服装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衰退,我国服装行业也从鼎盛时期逐渐转冷,面临着向国际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国内服装市场受电子商务的影响其传统经营模式饱受挑战,电子商务的极大便利性致使服装的流行周期极大的缩短,服装设计的时效与寿命也不断锐减。当前高校却并未能在短时间内结合服装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做出有效的调整,尽管大部分服装设计院校都试图迎合当前服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服装设计教学采取更接地气的教学调整,但这些调整无疑是艰难而浅薄的。仅仅从教学时间、课程安排以及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方面做出较小的调整依然难以满足未来服装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新时期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拥有敏锐的设计的思路和新颖的设计理念,同时拥有深厚的设计功底和熟稔的设计技巧,更需要具备独立完成设计创新的实力。这就要求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给予学生思维上、实践上、服装相关流程熟悉程度上适当的教育,否则,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将成为未来服装市场的硬伤,严重阻碍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显然,当前,我国服装设计院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无从谈教学实践。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服装设计专业是非常注重创新与实践的一门专业,只重视理论讲解而轻视实践无疑是难以满足服装行业发展需求的,纵观国内外优秀的服装设计大师无不是设计理念新颖、设计作品经典、设计细节精美的行家里手。因此要培养出真正优秀的设计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既然要进行改革,就需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解析,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般人看来服装设计就是裁缝、衣服样式的制造者。事实上服装设计是技术、艺术、潮流的高度融合,服装设计师与裁缝千差万别。但略有在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对设计理论过分重视,而对设计思维、设计实践则只是略有涉及。服装设计院校的课程安排往往也是理论课程占绝大多数课时,而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启发、动手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则少之又少。这不仅难以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设计技能,甚至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是莫大的打击,而该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往往与社会脱节,进入社会后也难以成为有用的设计人才,极大程度的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第二,教学内容传统守旧。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倾向理论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但就其理论内容来看,十年如一日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不分阶层的教学模式简直味同嚼蜡。理论教学内容过分枯燥传统,而新教学内容又十分缺乏,特别是对流行性服装行业相关技术与内容的教学十分匮乏,这导致高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与服装企业难以对口接轨,在就业阶段备受打击。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服装设计院校的教学方法是单一而传统的,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讲台夸夸其谈,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严重不符的。学生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难以独立进行服装设计,也难以获得设计创造性,换言之,在这样的教育摇篮里难以产生优秀的服装社人才,这又与服装设计院校开展服装设计专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第四,教学成果验收体系缺乏。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是传授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校接受几年的专业教育,到底收获几何?有没根据教学目标如期的获得教学知识?这需要高校定期的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学校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从中发掘教学的不足之处。然而,当前多数高校的考核也仅仅是以理论考核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考核严重缺乏。这容易给院校和学生双方都造成教学成果的假象,本专业教学更难进步,对院校专业教育的改革是即为不利的。

三、新形势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呼应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艺术能力的高质量设计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适应服装行业对于服装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开发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让本院校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即可成为各服装企业的热门人才。基于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训,并开展服装设计赛事,积极促进学生动脑、动手、动用一切技能,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进程中成为未来服装行业的中流砥柱。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服装设计院校课程设置并不是越复杂、越多样越好,应当通过与服装企业的深度接触,同时对服装行业当前发展趋势充分了解,以调研、考察为手段,根据当前服装行业与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的服装设计人才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而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当开设不同深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避免各方知识的重复教授,是学生产生疲乏情绪。3、加强教学实践教学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将来面临的岗位是多样性的,从服装设计到服装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和岗位都对服装设计人才有所需求。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服装设计相关岗位又有了新变动。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到各服装行业的岗位进行实践,充分了解服装行业的每一个流程。这里所指的深入服装行业的岗位了解服装行业流程并非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进入服装企业进行见习,而是应当由学校与服装企业进行接洽,教师带领学生在企业内进行细致的教学讲解,甚至进行动手实践。通过不断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服装设计的生命力,对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切实的体会,才不会在走出校门的瞬间茫然失措。此类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方向提供指导,学生在具有就业方向与目标后,学习状态更积极。因此,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可观的。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分流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服装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更趋向个性化,对服装新颖度的需求也更旺盛,服装的流行周期极大的缩短。高职院校面对日新月异的服装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造性、实践性、艺术性的优秀设计人才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服装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紧随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才能不断进步,顺应时代积极的进行改革,才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杨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纺织报告,2016,04:54-56.

[2]梁燕.行业新趋势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21-128.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 专业教学 策略

随着服装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行业环境对我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强调本土化、品牌化的大格局下,进一步更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项服装设计,重应用、重实训、让学生在创作及表现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设计的内涵,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

一、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对高职服装设计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为萌芽阶段。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开出服装设计专业,拉开了高等院校服装设计学科教育的序幕。当时教学尚未形成体系,课程在探索中进行,时装设计还处于染织和裁缝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为发展期。服装设计教学基本上是一种重视理论型和绘画型的教育,对服装的设计开发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明显不足,没有形成校企对接与合作。“时装设计师”没有明确的职业内涵,尚处在时装设计师职业探索和群体形成时期;90年代中后期为升级阶段。国内市场服装供大于求,衣着消费和产业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和价格让利、企业进入以“营销”为中心的成本竞争时代。供求双方市场地位的转换,促使衣着消费日趋理性;竞争的加剧和加工利润“缩水”,迫使企业转向“品牌经营”。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企业开始高薪聘请设计师或选择与院校合作;进人21世纪为蜕变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服装消费个性化趋势明显,商品生命周期缩短。于是,对现代服装教育和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审美趣味,而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具备了解和把握服装从产品设计到商品销售的整个流程的能力。??? ?为了实现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目标,必须打破服装教学封闭化的格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既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效整合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将服装设计、服装美学、服装工艺、服装面料和市场经济等知识融会贯通,又要注重服装设计教学的实用性,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高等教育传统的“学科型”教学,纸上谈兵、孤芳自赏,游离于市场之外;二是服装行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设计和绘画,忽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作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经费短缺,投入不足,教学基本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训、实习环节薄弱。难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其人才规格与企业不相匹配,与企业真实的生产、制度环境相差甚远。许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艺术素养、动手能力又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要求相去甚远,高职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却比较差,折射出当前高职教育技能培养不足的“软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与就业岗位严重脱节,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难以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有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学生的设计是准理念型的,思维无法拓展,市场应变能力差,不少高职生毕业后都感受到所学难以所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需要经过相当的磨合过程,就业压力很大。

三、及时转变观念,有序推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服装专业教学实行主线式教学,课程设置根据从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制作到服装展示营销的完整流程,有效调整专业课程开设的顺序,注意各专业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上下承接性。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对相关基础课程和理论课进行精简和重组,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引入企业内容,实行课程项目化。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育者要在合理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专业教学时,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以人才质量为生命,创新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特色、注重品牌,质量、特色、品牌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为了顺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订单式培养”、“ 人才立交桥”、“2+1”教学模式、“前校后厂”教育、顶岗实习等都是职业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实现从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才为目标,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好的职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4、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企业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最好平台。将企业技术人才请进来,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学校、企业间交互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积累和提高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入厂实习,明确具体实习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拓展学习内容,展现自我,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需求无缝对接,为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创造了条件。邀请企业行家能手参与教学工作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提高就业质量。

高职服装设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要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围绕培养目标,贴近市场,服务社会,创新教学模式,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服装设计实效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近些年,我国的服装市场正在不断地壮大,因此,对服装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抓住就业的机遇,教师要以教学的实效性为中心,不断地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然而,在现在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局面,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服装专业的教学效率。

1实现教学中的以生为本,体验设计的乐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刀切”以及“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中职服装设计教学需求了,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充分的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要积极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只有当学生摆正自己的学习位置时,学生才能以主人的姿态去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主动、积极的一面。例如,在进行服装结构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讲课,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讲课的乐趣,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生为本,是教师帮助学生学好服装设计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当然,在实现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从实践中获取经验、熟练技艺。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集思广益,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找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在这种独立思考、积极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服装设计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去获得更多学习的乐趣与自信,去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是极其适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的。

2实现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促进能力的提升

中职的服装设计是一门对审美体验要求极高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为此,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活跃教学的氛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入具有创新性的服装设计理念,使服装设计教学变得活泼不死板。例如,在服装缝制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五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安排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服装缝制的任务。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出小组相应的评分,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探讨,总结出改进的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小组缝制的服装进行改进,最后,教师再给出相应的评分。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探究、不断改进、不断思考、不断发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还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

3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是分层教学。何为“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不仅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划分,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层次的划分。按照实际情况划分出积极性高、积极性一般、积极性差这三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那些积极性差的学生,教师还要记性额外的鼓励,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对于那些积极性高的学生,教师则要在服装设计创新等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导。其次是游戏教学。学生都有着好玩的天性,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最后是差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像是在服装设计的实践课中,就常常会出现“男强女弱”的现象,为此,教师就要具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同学的辅导和讲授,但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女同学的感受,不能急于教学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这样,将不同的教学方式适时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更可以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这两者之间,因此,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地了解学生,深入分析现阶段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雯.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服装设计方向为例[J].广西教育,2014,14:80-81.

[2]冯苏.如何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4,81:175.

第5篇

一、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出现差异性。服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该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之前不具备扎实的基础。同时,部分高校设计的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创造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是依据服装设计图纸和基础绘画实施教学工作,不关注美术基础,导致学生只具备简单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第二,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流行的代表,所以其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流行元素。大部分学校会指定美术基础较扎实的教师实施基础美术教学工作,同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实际美术基础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会忽视一些流行因素,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第三,原始的调查反馈、评估与教学脱节。目前,部分高校实施的教学评价往往是在学期末实施匿名调查,这种调查的形式较为单一,实施的完善性得不到保障。

二、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目标和方法

1.创新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要让学生系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法等,满足课程系统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基础,为美术基础教学自然过渡到之后的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在美术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依据美术基础知识的应用要求,教师要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集中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考察,走进市场中寻找、发现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理念。

2.培养有审美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

依据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教师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服装设计观念,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如,关注多种等级的服装效果图创作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信息,系统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良好的氛围会影响参赛人员整体能力的发挥。同时,在比赛之后,学生可以彼此交流观点,拓展自己的设计方向,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基础。3.完善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案教师研究教学活动形式和构成,可以有效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4.全面考核评价的标准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特点,不断创造与课程相符的考核形式,加强考核工作后的信息管理和研究,不断完善考核工作。教师还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从而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5.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

在实施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托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形式在学校网络大平台中构建系统化的评估、反馈小平台。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有效掌控教学方向,为实际教学工作创新提供依据,还可以满足学校评估工作的要求。结语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为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培养具备较高审美能力的设计型专业人才。

作者:王芬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凤.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艺术研究,2015(4).

第6篇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当前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各门课程合理设置,学生才能得到综合性培养。教师应该安排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践,分析现在企业和学生就业的客观情况,指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社会。 

 

服装设计是综合性的美学设计,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与穿着关系着人的心态、心理、品味等,以及服装的外形、色彩、材料、工艺甚至是社会文化、经济等潮流。服装设计既具有审美性,又具有实用性、经济性、独创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它属于设计美学的范畴。 

从古至今,服装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装饰品,也是人们扮演角色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流通的商品。特别是后者的壮大,使服装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新的世纪里,服装市场不断壮大发展,服装企业必须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缩短商品周期,降低库存,环保意识的增强。在这复杂的环境中,设计师要以清醒的头脑,镇定的姿态,敏锐的目光,为企业产品导航。正因如此,设计师这一职位的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服装设计教育则成了重要的后备力量。而如何培养一个迅速适应市场的设计人才,是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主要课题。 

一 

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中,各门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理解、掌握,以及毕业之后适应市场的能力。大学的课时基本上是固定的,在这固定的课时内怎么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我们要考虑的。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把握。服装设计专业应该掌握中外服装发展历程、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的搭配及摄影基础等基本知识。例如,在服装发展史中,把握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在服装的结构中,了解人体结构特征,线条的运用;在服装材料中,了解不同面料的缩水、缩热、保暖、吸湿等性能;在色彩中,掌握服装色彩的搭配方法,不同区域人们对色彩的尊崇和厌恶,等等。只有这些知识丰富了,才能够充分表现设计灵感。手头能力的练习也是基础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艺课开设和绘画课开设加强了对学生手头能力的锻炼。 

其次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第二个阶段课程设置时,在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像服装结构变换应用中分割线和省道的处理、服装面料中面料再造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要结合立体裁剪这样创造空间比较大的课程进行,使学生将基础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自然地延伸,完成设计。 

再次,在后期教育阶段应该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市场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能力的优缺点,市场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和对于设计师产品的标准。如服装商品学、服装心理学、服装卫生学、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企业管理学及服装各种软件等课程的内容。 

最后,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设计师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职业,也是一种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设计师的水平对于企业有决定作用,而设计师的素养对其作品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从学生阶段就应该抓起,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如政治、历史、哲学等学科,看起来和服装设计的关联并不大,但它们是几乎所有文化表象的底蕴和本源。服装设计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设计师除了掌握服装方面的设计理论知识,还要对艺术史论、美学、中外服装史、艺术概念,甚至包括非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艺术或设计内容,如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等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门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相同的,可以相互启发借鉴”。[1] 

二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指大学生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能力。它服从于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总体期望和要求,具有未来指向性,即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他们为未来工作、学习和社会做准备的过程”。[2] 

着眼于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其综合能力的锻炼。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并提供最新服装专业知识信息和服装市场信息,面对众多竞争对手,让学生有对知识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还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交往能力也是学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支持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做好向导和助手。不仅要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而且要让学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发现自己的价值。 

三 

作为教师,欲正人,先正己。教师这一角色甚至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有能力适应社会;而学生的表现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行得通。特别是现在很多艺术专业中,教师是刚毕业的“80后”,学生也在“80后”到“90后”的阶段,年龄相差甚少。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有限,现在学生性格多样性,年轻人与年轻人的碰撞,问题自然多。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基本上都是小课,每个班的学生不是很多,老师应该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习惯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有些性格怪癖的学生,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并在此过程中给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既丰富了自己,积累了经验,又把学生带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四 

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和服装企业是现代服装产业链上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服装企业纷纷走品牌道路的今天,现代服装产业特征之一是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运作都围绕提升品牌价值进行,服装企业是服装品牌运作的执行者,院校是提供维系服装产业运转人才的制造者。 

在供大于求的今天,学生毕业所面对的问题太多。服装业还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时期,服装企业从节约成本出发,多选择偏僻的地方落址,规模也不太大。学生刚毕业时多憧憬着去大公司就职,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给他们第一个落差。对于新手,服装公司总是先安排做一些打杂、剪样板之类的事情,这些小事淹没了学生要做设计师的愿望,这是第二落差;千元左右的工资,除去每月开销基本就没有剩余,有的企业工资要拖后几个月才发,这和每年万余元学费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第三落差。 

这样,在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学生不愿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总期待着有朝一日会到大公司就职;而平日安逸的环境让一些学生养成了自私的性格,不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要求完成的项目中,缺乏自我牺牲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付出与得到之间不能平衡,付出就认为自己吃亏,别人占便宜。一些学生觉得企业档次不高、条件苛刻、薪水太低,去一次就不想再去。这些使得企业形成了对服装院校学生的一种偏见,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眼界高、资格硬,而学生设计的东西又不理想,在接纳了第一批新人之后就不愿再接纳。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应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避免一本备课笔记讲到老的情况出现。 

总之,老师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而且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实用型的服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 专业 课程改革 市场需要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reform of the dress design specialty

He Shuqing

【Abstract】The pene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ion makes our Chinese dress enterprise have suffered the enormous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facing the wide chance and austere challenge. The dress teaching staff should resurvey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dress specialty, reorientate the cultivating object of the person with dress specialty ability, should make the dress education change to a industry, should make som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establish the special dress design characteristic with the market as the direction, should pay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rule an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ould make the cultivated students fit the market fleetly and authentically and then insure the life force and competition force of the specialty and cultivate out the applying-type and skill-type person with dress design ability.

【Keywords】Dress designSpecialtyCourse reformDemand of market

现代信息产业的爆炸式发展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要求能力素质型人才占领和把握市场,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国际一体化的深入,我国服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面临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对于服装教育工作者而言,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掌握知识,开拓思想,为培养服装设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服装教育向产业转化,进行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快速适应市场,从而确保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显得格外重要。

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要。利用信息社会提供的种种便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已迫在眉睫。该专业,其实质就是市场化的设计,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而这正是大多服装学院的缺口、市场的急需。那么,象这样的专业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也一定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专业定位及论证。

1.1重新审视服装专业的发展现状。服装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培养大量服装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我院服装专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80年代成长阶段、90年代初辉煌阶段和前几年的退缩危机阶段三个时期。1986年我校开办了内蒙古第一个服装专业。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兴起,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专业规模随之发展壮大;90年代成为辉煌时期,班级扩大到6个,可近几年来,服装专业的招生越来越“尴尬”,办学规模也在缩小,2003年已缩减到1个班,只招到19名学生,2005年只招2个班级。考察其它兄弟学院的服装专业,其发展的历程基本与我校相同。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已经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为什么昔日的热门专业而今却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职业学校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专业,如信息技术、商贸英语、数控专业等,致使许多中学毕业生热心报考于这些专业;二是家长与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许多服装企业通过短期培训,招收了大量的外省员工,使得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三年的高职校学习还不如几个月的培训来得成效高,并认为服装工人的工作时间长、报酬低、工种单调,许多家长就不愿把自己的独生子送到服装厂“打工”,从而影响了服装专业的社会声誉;三是学校自身存在着不合实际的教学现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都会影响自身的专业形象,从而导致专业的消退。因此,服装专业如何面对现实,进行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高等职业学院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政策上优惠和大力宣传外,更重要的是要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剖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采取有效对策,从而消除发展障碍。

1.2专业定位及论证。我们在反复听取企业、专家意见、进行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服装专业培养目标。2006年经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对未来若干年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论证,论据准确,并完成了专业的论证报告,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教学计划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变化,适时调整整个方案,体现“有效性”、“全面性”、“选择性”。

为了探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发出100份问卷,收回64份问卷,其中民营企业占16.4%、三资企业占68.8%、其它占14.8%。问卷调查显示,有84.6%的企业急需要“服装制板和推板”人才,60%的企业急需“服装设计”人才,另外62.5%的企业急需“服装品牌策划与生产管理”人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服装企业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2.重新定位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以服装打板为主、服装设计、市场营销为辅。

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学院服装专业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科学合理地确立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是服装专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明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培养服装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是当今普遍公认的观点,但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含义比较模糊,也容易使许多家长认为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就是“一线生产者”或“打工者”,与培训几个月的工人没有多大差异,从而影响了服装专业的形象。因此,确立培养目标应该具体、清晰、明了。我校服装专业提出了“二品”人才培养目标。所谓“二品”就是指人品和产品。“人品”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主要包括健全的个性、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服务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等。“产品”是指学生具有做“产品”的能力和意识(最高境界是会做商品)。提出产品的要求,就是要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产品质量意识来规范学校的管理活动。人品与产品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人品好,学生的劳动态度、合作精神高,社会责任感强;产品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质量意识高。人品能促成产品的生成,产品的生成离不开人品的保障。人品是第一要素,也是许多企业招聘人才时考虑的首要条件。可见,“二品”的要求比“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来得更具体和明了。此外,我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上,改变过去只重视设计、制图和工艺等方面的业务操作类人才培养,而是有意识地根据服装市场需要,及时补充与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分析服装企业的人才需要结构,主要有二类:一是生产管理类;二是业务操作类。服装生产管理类包括质量管理、车间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会管理等。因此,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培养的是“一线工”,而是要从管理类和学生的持续发展来考虑,否则服装专业的“进口”将越来越难。

3.改革的基本思路。

3.1从职业目标分析入手,通过能力分析构建综合课程模块,减少课程门类,并避免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3.2坚持“够用”原则,减少理论课程,加强专业主干课程,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不追求深度,做到学以致用,突出实用性。

3.3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革考试制度,实行课程小模块的考核制度,并加强监督。

3.4完善以教改课题为主的教研机制,制定一系列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521世纪,服装企业生存的条件是:设计、制作(材料)、信息、营销――综合实用人才。基于此,我们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模块教学法:按照设计、制做(材料)、营销三大模块,分项目进行教学。

3.6根据服装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统计,针对内蒙古地区特点,服装企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基于此,我们在各个项目教学中,根据各自特点,将每一模块分两部分进行。例如:

①服装制作模块:相应的课程:

《服装制图与工艺》1、2、3、4,每个项目安排一定课时进行理论讲解,部分实验课课时安排到相关服装企业进行,让学生根据所学项目,进行实际操作学习。同时,配备相关的考核制度。

②服装设计模块:相关的课程:

《服装课题设计》、《毕业设计》。跟相关企业联系,根据其服装品牌特征,与企业共同完成其产品开发设计。

③服装市场营销模块:相关的课程:

《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广告策划》、《服装品牌运作》。每个项目安排一定课时进行理论讲解,部分课时安排到相关服装商场进行实地学习。

4.改革的思考及方案。

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原则,考虑到我区中小型企业较多,人才培育一职多岗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一职多能,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如:我们的专业培养方向是:

《服装设计与工程》――以服装制板为主、设计、营销为辅

专业定位:

•培养服装企业的服装打板、工业制板、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验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服装企业的产品策划、服装市场营销人员。

•培养服装企业的服装产品设计人员。

4.2课程体系改革。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准确定位为切入点,构建矩阵式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

基于我们学院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遵循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服装行业款式设计、制版、工艺分析、生产管理、根单、贸易、产品展示等相关工作的生产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而在课程设计时,始终以代表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为主:

《服装设计》、《服装制图与工艺》、《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课题设计》为主线贯穿三学年,构建矩阵式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每一条主线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循环往复,不断强化提升。

主线之间,每学期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设计――制版与工艺――营销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与能力链条,使学生掌握设计原则、制图方法和原理的同时,能够及时进行制作实训,最后的岗位实训课,依据企业的岗位实操要求和工作流程来仿真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从业意向选择教学实训课模块进行岗位仿真学习,从而完成从基础能力到岗位能力、职业能力的自然积累和不断提升。

以下是矩阵式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

4.3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服装专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4.3.1教学计划的改革。制订的教学计划是否合理,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传统的教学计划是由教导处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而制订的。这样做往往会使课堂教学出现“重共性教育而轻实际需要、重技巧表现而轻能力训练”的现象,并导致专业课脱离实践、实践课脱离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我们认为,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而是来自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是说,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结合企业、教研室、学科指导委员会和学生的要求而制订。主要重视以下方面:①积极开发与服装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并分析该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进而整体架构现行教学计划;②结合企业的产品要求而进行“产品化”教学,以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如做西装,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熟知做西装的全过程;③根据服装中级工考试题库搞模块式教学,达到“应知应会”。

4.3.2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上,我们倡导文化基础课为专业理论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技能课服务的理念,强调服装设计、服装工艺和服装制图等专业课程的整合,注重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形成以设计制图为先导、结构为依托、成衣为结果的组织形式,将“材料、款式、结构、成衣”作为教学主线,安排和指导“产品化”教学活动。

第8篇

关键词 中职服装教学 素质技能一体化教育 微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打破“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知识观念,树立“工作过程为核心的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理念

中等教育中传统的专业体系的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科知识体系和理论思维训练为中心构建出来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以学术知识为主的课程理念。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中等技能专门人才。要求劳动者具有中等技术水平,应用性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就不应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因此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树立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更多发言、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其主动性和表达能力。因此要改变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树立以实训为主,以学生为主,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

3建立健全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创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

要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中等技能专门人才,需要有过硬的职业综合素质和技术实践素质,发达国家中职教育起步早于中国,因此在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职业资格框架,在劳动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想找到相应的工作或者从事相应的职业就必须有相应的职业证书。因此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率就受到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的约束,这个框架不但约束中等职业学校,也约束了整个就业市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之间联系少、矛盾大,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在研究人才培养问题时候只是较多地在教育领域里面讨论问题,不与社会接触,比较单一、片面,但是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这样片面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培养了一些过剩的人才,而社会需求的人才又没有。因此为了建立健全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创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国家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岗位职能和职责制订等级证书,完善约束劳动力市场,教育部门按照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证书提出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学生参加相应的考试,合格可得到证书,然后持有资格证书、学历等相关材料,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如此循环往复,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毕业生是否能够就业,与当前社会的需求成正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里,要充分考虑技能水平的考核,大力推进技能证书制度,学生毕业前要求获取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学生毕业前还应根据自己特长和岗位需要任选获取服装缝纫工3级或以上等级证、服装设计定制工等级证,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对口就业率。

4改变传统的静态教育模式,确立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动态教育模式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教学,较长时间内基本采用的是“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一年实行理论教学,在第二年学习的是一些书本上的,与市场需要完全脱节,甚至是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基础,最后一年则进行大量的、零散的实践环节教学。由于理论和实践完全分开教学,彼此之间脱节,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时间相隔较长,而且实训时间过短,学的知识面又大,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较好、全面地转化为实践技能。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将通行的“分段式”式结构体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理实一体、阶梯式”结构体系的教学模式,经过验证,是中职教育发展中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体系较为科学的一种结构模式:在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中,贴近市场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大量实践环节课程融为一体进行学习,贯穿于五六学期的大量的实训实习内容

如校外生产性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等教学内容,大型实践性环节从课程结构体系上始终把握能力培养的主线。

在每个学期的具体课程: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岗位群划分,将服装专业分为几大模块,每个模块划分出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按照必需够用原则确定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完全一体的一体化教学训练。各个模块根据需求可以自由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自由的动态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和服装企业专家与高校服装专业教授成立,定期进行探讨专业教学改革,把服装行业中的新动态、新规范、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机制等纳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实际生产过程,使理论与实践相符合,减少了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为尽快适应社会做好准备,培养素质技能一体化的基础复合型、技术专门化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

我是一名服装设计的学生,利用假期的机会到**服装设计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因为和我所学的专业一样,所以我非常的投入,付出了很多汗水,当然收获也非常的丰富,下面就是我对这段时间的实习鉴定。

这段经历使我懂得,在检验原型与纸样的平纹细布的准备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例如用平纹细布检验原型样板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所用织物熨烫定型,使织物的经纬纱线彼此间互成直角。若织物的上边没有沿丝缕裁剪,则通过撕布调整,或是先抽出一根纱线,再沿着抽出的纱线裁剪。织物的经纬纱如果歪斜了,平纹细布必须经熨烫定型,以使经纱与纬纱彼此完全垂直。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测量人体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因为人体测量是针对特定的造型或者个体,由于人体上的线条没有人台上的那么清楚,在人体上测量就显得更加困难。而且,人体是有弹性的,尺寸还会随着人的呼吸变化而变化。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和汗水才把握了其中的要点,之前在书本中略有所知,但实际操作情况却更加困难。重要要把握好前颈点、后颈点、侧颈点和肩点,在这些部位放置小块有色胶布,把握好腰节线等等,这些都是测量人体的准确度的基本要素。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绘制原型样板知识和测量人体的技巧之后,上司杨小姐开始让我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使我后来知道,一套准确的基本原型,对于制作辅助样板和纸样来说是必须的。一套基本原型包括:合身袖片原型样板、直身袖片原型样板、带肩省和腰省的前后片上身原型、带腰省的前片上身原型、带领省和腰省的后片上身原型、单省前后裙片原型、带两个省的前后裙片原型、带省的前后合体上衣原型、无省的前后片上衣原型、前后裤片原型、连衣裤原型、合体连衣裙原型、公主线连衣裙原型、长衣身原型、帐逢式长衣身原型、披肩式长衣身原型、卡夫坦式长衣身原型,其中卡夫坦式长衣身原型还分为有肩省和无肩省两中形式。但实际上,不同的服装企业甚至同一企业,采用的原型都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某一指定的规格,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采用相同的尺寸;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台制造的差异,使得坚持对指定规格采用同一尺寸的公司亦有不同。但绘制基本原型样板的原理并不受测量值差异的影响。得到基本原型样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标准人台或人体测量值在纸上绘制原型样板,二是将立体裁剪得到的平纹细布转移到纸张上来。不论使用哪一种绘制原型的方法,所有的原型样板均需要平纹细布试穿检验,以保证缝线的准确性、平衡性以及良好的合体性。平纹细布上所做的修正必须更改到样板上。

在短短的差不多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使我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实践的证明和经验的直觉同样重要。可以这么说,工作和做人是同一个道理,通过实习让我更加直接地了解社会、了解我的这一专业的特定性,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更加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弥补的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同时也认识到工作中要细心对待每件事,无论大小事都应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服装设计课程;中职;设计制作

一、中职服装专业课的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是中职课堂教育中一门很受欢迎且重要的专业,它包含多种知识点,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极强,其主要课程包括“服装制图”“服装设计”“服装制作工艺”等。

据调查,目前我国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学方式单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很多中职课堂在服装设计专业课上仍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演示服装缝制工艺方法,学生聚拢在一起观摩,然后再动手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不明显,没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②理论知识强,忽视实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服装设计课程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以讲授理论为主,在整堂课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理论的讲解上,而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观性得不到发挥,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③教学不全面。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包含着多种知识,然而在很多中职课堂的服装专业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服装工艺学”“服装制图”“服装CAD”等方面的课程比较重视,而“服饰美学”“图案基础”这样的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课上所占的比重很小。

二、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课上应用多媒体的积极意义

1.方便课程教学

服装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多,且动手操作能力强,有了多媒体就可以让教学方式变得多样,教学内容更丰富,且可以有效节省时间,提升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网上找到更多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2.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需要多展示服装给学生看,让学生从其中获得灵感,加强教学效果。多媒体可以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多种所需要的资源,通过网上所寻找的服装图片和影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制图更方便

在传统的服装设计课程中,学生都是用手工绘法来制图的,在制图过程中学生总是不停地反复测量、修改,这样让图纸缺乏精确性,且影响学习的效率。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让制图教学更方便,设计图更精准美观,提高图纸设计质量。

4.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传统服装设计课程上,主要是以教师在课堂上口述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单调枯燥,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沉闷无趣。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堂中,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强化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轻松愉快的课堂能使学生更快地吸收知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服装设计课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拥有多种资源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6.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服装专业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专业,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学生要想以后在这方面有一席之地,培养创新性思维必不可少。让学生的学习始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在服装设计上做出更大成就。

虽然我们倡导在中职服装设计的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可以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争取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应该与课本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提升课程教学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CorelDRAW课程;服装设计;项目化

目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越来越重视图像设计处理软件的应用,就以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国家技能大赛―服装设计组为例,2012年、2013年的比赛规程中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命题服装类别的款式拓展设计的分值为30%,2015年的比赛规程中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创意服装设计、服装拓展设计的分值占到70%。在创意服装设计、服装拓展设计中要求设计新颖,结合服装品牌市场定位和流行元素进行设计。由此可见,服装设计技能大赛的要求越来越向实际工作的过程转变,电脑绘图软件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CorelDRAW是平面设计中应用最广的一款软件,CorelDRAW课程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中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面对高职服装设计目前的状况,怎样把CorelDRAW课程教学更具实践性,如何根据服装设计的岗位职业要求和技能大赛要求来推动CorelDRAW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服装设计CorelDRAW课程应用项目化教学简介

服装设计CorelDRAW课程应用项目化教学主要是围绕服装企业的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借助网络,对提出的课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对这个项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立体化、全方位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为将来学生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了解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教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可能会记得;但使我参与,我将会了解。 所以在项目化教学中把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CorelDRAW课程项目设计

CorelDRAW课程项目设计围绕服装企业设计人才的需求,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对整课程进行系统化分类,进行项目化设计。本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如下:

三、CorelDRAW课程项目实施

(一)CorelDRAW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构思

CorelDRAW课程项目化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助的形式,整合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来进行项目化设计。在教学中首先引入设计岗位要求中的仿真项目(过程如图1):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实施的依据。根据设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来掌握设计项目的重难点。

2.了解项目有关的最新时尚信息,并对设定的示范项目拆解演示,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了解设计软件的命令。

3.在学生设计中,教师采用巡回指导的方式进行现场的指导教学,从学生作品的色彩应用、款式特点等方面进行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有效的作品讨论与分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分析设计作品的优缺点,并进行互评,老师在指出其亮点与不错,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各自的设计,完成整个项目,这样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5.布置真实项目,提出项目要求--独立设计―集中讲解―项目验收。以最后工业设计稿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

(二)CorelDraw 课程单元的教学程序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典型服装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各种专业设计知识和岗位核心技能,审美观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特点的综合分析,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具体的项目下面以裙装设计项目中―连衣裙款式为例,对项目化设计进行简单阐述。

1.根据课程特点和该岗位需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连衣裙流行趋势;掌握coreldraw中连衣裙款式设计的基本工具;应用coreldraw绘制连衣裙款式图。

能力目标:应用服装辅助设计软件coreldraw对连衣裙进行设计,并对其款式拓展设计。

素质目标:应用服装辅助设计软件coreldraw对连衣裙进行设计过程中,了解服装流行趋势,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重难点如下:重点:设计方法:连衣裙款式设计中应用的基本命令、操作方法、服装外形视觉效果。难点:服装色彩配色规律、服装流行色、服装图案设计的综合应用。

2.导入新课,布置项目。

上课伊始,运用激趣法导入新课,通过观看最新世界著名的时装会视频,用直观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加深对连衣裙色彩、图案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学生兴趣,进步了解最新的流行元素,并引入连衣裙款式设计项目。

3.项目拆解分析。

通过分析最新的流行款式,借鉴最新流行设计元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设计任务,引入课题连衣裙款式设计,并启发灵感、探索规律,分析其款式特点把项目转换为本节课的设计任务。

对本节课项目任务进行拆解,在CorelDraw软件中讲解其应用到的命令,让学生在设计之前,充分了解应用哪些命令进行连衣裙设计。

4.操作演示。

应用CorelDraw软件对连衣裙款式进行设计,有老师进行演示,让学习其设计的操作过程。与此同时,应用视频录制软件对其操作过程全程视频录制。演示过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熟练其操作技巧,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将录制好的演示视频放在投影仪屏幕上进行循环播放。

5.学生设计与讨论。

熟练其操作后,对其连衣裙的项目进行款式设计完成项目。并根据最新的时尚元素、流行色彩、款式、廓形进行系列拓展设计,完成连衣裙款式实际的工业设计稿。最后,学生把设计的连衣裙款式和拓展设计的工业设计稿上传到主机,在投影仪屏幕上展示学生设计作品,进行讨论、讲解,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让学生进行修改。这样在学习反馈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

四、结语

服装设计CorelDRAW课程应用项目化教学是以就业岗位需求与课程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以项目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立体化、全方位知识,注重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获取知识,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教学的理实一体化,也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关联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学生进入企业,迅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 苏: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蔡 红. 《服装造型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

[3] 虞紫英等.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1第9期.

基金项目:

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服装设计课程项目化创新教学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3jyxm378);省级特色专业(2014tszy057)。

第12篇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1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

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