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文化旅游工作思路

乡镇文化旅游工作思路

时间:2022-08-28 11:4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文化旅游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文化旅游工作思路

第1篇

这次会议安排我述职,既是人大常委会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鞭策,又是一次我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极好机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恳请各位领导指出我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以便我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履行责任和义务,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是20*年12月担任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职务的。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局领导班子和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下,我始终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干事,圆满完成了本职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促进了文化旅游名县的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深入调研,理清思路

走上文化旅游工作岗位前,由于自己多年在乡镇工作,对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知之甚少。上任后,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唯恐有负组织、领导和人民的重托。如何尽快完成由乡镇工作到部门工作的转化,如何使自己出色的干好这一岗位上的工作、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何实现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新跨越,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首要课题。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从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入手,深入基层,吃透情况,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材料。一是深入系统12个单位和两个业务相近的市管单位进行座谈走访,与单位领导、一般职工、离退休干部分别交谈,了解单位工作、领导班子状况和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二是深入全县14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出路;三是深入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明查暗访,掌握全县文化市场的总量、结构及现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基本情况,找准了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要害,并集思广益,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四项工作,即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繁荣文化、多出精品和旅游宣传开发、多出效益两个重点;实现重点项目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特色旅游开发“三个突破”,抓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文化旅游队伍的建设、文化旅游系统的改革等“四项工作”,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俗村建设的意见》、《岐山县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规划》(20*-20*)、《岐山县“文化旅游开发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等等,为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强化措施,重点突破

两年多来,自己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人大及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我县是周文化的摇篮和故乡,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省文物大县,文化积淀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文化旅游局长,我深谙此道。两年来,以发掘周文化和三国文化内涵为突破口,以特色旅游为主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深度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抓宣传,提高知名度。两年来,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宣传牌、省市旅游活动、网上宣传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周公庙、诸葛亮庙等景点先后接受了中央、省、市电视台、浙江卫视和福建东南卫视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策划印刷了著名作家贾平凹书写的宣传岐山旅游和臊子面的宣传画,扩大了岐山知名度。每年策划召开全县旅游促销推介会,邀请省、市多家旅行社参加。去年9月份,组织周公庙、诸葛亮庙等单位参加了全市“旅游宣传大篷车”活动,远赴甘肃、宁夏、山西等4省9市进行宣传推介。特别是今年3月份,我还主持编印了《岐山之旅》大型宣传画册,并精心策划在西安召开了全县旅游推介会,盛况空前,全面提升了景区形象和旅游品位,最近旅游收入明显增长。20*年,两庙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门票收入15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亿元;20*年,虽受“非典”及汛情影响,两庙共接待游客40.5万人次,门票收入165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二是抓开发,打造文化旅游名牌。两年来,我始终把景区开发及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大事来抓,以创一流景区为目标,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共自筹资金140多万元,先后对周公庙及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周原凤雏遗址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对周公庙太公正殿和献殿、诸葛亮庙钟鼓楼及山门等进行了维修和彩绘,诸葛亮庙、周公庙和县宾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2A”和“3A”景区及“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全面提升了我县旅游景区的档次和旅游品位。

三是抓旅游环境治理。为了使全县旅游业能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自20*年以来,我们采取定期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旅游环境的整治力度,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和春节期间,与县公安、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全县旅游景区管理。针对周公庙过去欠账多,讨债户干扰旅游秩序和景区与周边村、组地权纠纷及两庙停车场乱收费屡禁不止的问题,我多次深入两庙及景区周围的庙王、五丈原等村进行调查了解,耐心做工作,在县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使这一影响我县旅游形象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

(二)高度重视,强化安全,抓好文物工作

近两年来,自己坚持“预防为主、保护第一、安全第一、有效利用”的原则,加强文物安全,连续三年实现了馆藏文物和田野文物的绝对安全。

一是健全机制。20*年以来,局机关和各文博单位都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物安全机构,落实了安全人员,每年对全县文物保护通讯员进行培训,健全完善了文物保护的“双轨一体”制。每年年初,我还与各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逐级分解责任,定期主持召开文物安全专题会议,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二是加强宣传。两年来,组织各文博单位坚持开展文物警钟日和宣传月活动,查漏洞、添措施,开展防范演练,警钟长鸣,特别是新《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组织各文博单位专题学习,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全方位宣传,强化全民责任意识。我们还组织我县馆藏文物在市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地展出,提高了我县知名度。我积极主动争取省市支持,给周原博物馆配置了全自动报警系统,并先后争取文物方面资金20多万元,促进了文物事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发掘。去年年底,我县祝家巷遗址发现甲骨文后,其字数38字和龟背甲骨为全国之最,产生了轰动效应。为了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发掘工作,打响我县周文化之乡的品牌,我多次与省文物局、北大考古队、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联系试掘工作,目前试掘工作全面开始,试掘成效和意义非常之大,这对于进一步证实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源头,提高我县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真抓实干,突出重点,繁荣文化事业

近两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为重点,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狠抓文艺精品创作。任职以来,自己一直把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拿在手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重视专业和业余文艺人才的创作。上任伊始,我就主持修订完善了《岐山县文艺创作规划》(20*-20*)、《岐山县戏剧创作奖励办法》等政策,为繁荣文艺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年以来,全县共有诗歌、小说、散文、书画、摄影等作品400多件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有些还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大奖。剧本《照儿画爸》、《县令包丞》分获全省电视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和全市新剧目创作二等奖,《凤鸣岐山》经省戏曲研究院专家改稿和该院秦腔团排练上演后,在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获一等奖;索王锣鼓队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大赛中获银奖,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同时,我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及扶持工作,多次去县戏校及民间艺人家中关心指导工作。去年7月,县戏校小演员张鹏超在中国第七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中获金奖;在去年市“两节一会”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中,我县21位民间艺人的皮影、面花等300多件作品喜获大奖。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我县被市政府评为“优秀组织奖”。重视优秀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陕西省楹联学会岐山分会,正积极筹备成立岐山县书画院和文学创作学会。

二是积极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在工作中,自己十分注重发挥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效应,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宣传为龙头带动文化事业繁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两年多来,共先后策划举办三次元宵节社火锣鼓游演、两届全县锣鼓大赛、一次全市青年歌手大赛、一次全县青年歌手大赛、两次民间工艺品大赛、两届“岐山之夏”文化活动周和“党旗颂”庆祝建党81周年晚会、迎“十六大”群众秦腔大赛、周文化书画名家联谊笔会、“华祥杯”交谊舞大赛、罗贯生“渭北山水”美术作品展、文化旅游系统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20多场次,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抓基层文化建设。上任后,针对乡镇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薄弱,基层文化网络不健全的现状,自己多次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以贯彻国办[20*]7号和陕政办发[20*]1*号文件为契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以创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为切入点,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同时,每年还集中组织文化各单位,坚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进村活动,丰富偏远群众的文化生活。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全县基层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安乐、蔡家坡、益店等乡镇已创建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大营、枣林、五丈原、青化、京当等乡镇落实了文化站站址,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文化室120多个,民间文化协会组织19个,农村电影队87个,文化户300多户,文化经营单位16个。

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两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自己从加强重点市场的监管和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入手,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活动,加强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先后对印刷业、音像业、网吧等业主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使其守法经营。并亲自带队,由我局牵头,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配合,开展文化市场集中突击行动30多次,没收非法VCD光盘2400多张,书刊600多本,处罚违规单位53家,有效地净化了全县文化环境,局稽查队被命名为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我县被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县。

(四)把握导向,强化管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近两年来,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为目标,自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广电事业建设及广电安全工作,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一是抓新闻宣传。两年来,按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自己坚持把新闻焦点放在县上中心工作上,以宣传报道十六大和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为重点,突出宣传“兴岐富民、建设小康”主题和“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西部经济强县”等“四县”建设。自20*年以来,共组写新闻稿件9600多篇,采用编发7600多篇,省市采用380多篇,开办宣传专栏8个,同时注重加强基层通讯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全县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二是抓广电事业建设。近两年来,自己把加快信息网络化进程和乡镇有线电视发展作为事业建设的重点来抓,全县14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共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000户,实施县城地埋线改造工程3.5公里,全面整修了县城通往五里铺的广播电视传输线路,架设双绞线4.5公里,多方筹资购置了台标发生器、字幕机等设备,提高了广播电视播出质量。

三是抓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和安全工作。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我主持制定了广电安全防范预案,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同时,组织开展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治理和净化荧屏工作,加大网络整合力度,陕九、陕汽、岐星、杏园等4大厂和7个村已并入全县大网,保证了全县广电安全。

(五)想方设法,多方引资,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上任以来,自己始终树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新理念,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多渠道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两年多来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1100多万元。投资240多万元的蔡家坡儿童乐园工程已竣工使用;县电影公司综合楼和蔡家坡电影院综合楼已投入使用,两楼共投资210多万元;周公庙太公正殿、献殿维修和彩绘已完工,总投资40多万元;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建设总投资15万元;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300多万元;蔡家坡文化馆维修工程,争取省上资金8万元;广电网络乡镇杆线架设和迁址工程争取省市资金167万元;总投资100多万元的西岐民俗馆近日已破土动工;投资30万元的周公庙三星级厕所马上就要动工。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文化旅游工作。

三、重视监督,依法行政

第2篇

一、立足全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积极融入全省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争取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争取省人大支持下半年完成《山东省旅游条例》修订工作,从立法和政策层面确立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借助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旅游业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打造温带滨海旅游连绵带为目标,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重点开发滨海度假酒店集群,力争年内开工一到两个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选择一处较大岛屿或宜于封闭的半岛,争取享受国家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有关政策。利用国家准许外国籍邮轮在华多点停靠政策,加快半岛邮轮码头建设,着力构建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停靠港,逐步将青岛港打造成邮轮母港。

(二)高质量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始终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三季度召开第三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重点推动改造提升一批传统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高端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全年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个,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推动泰山、“三孔”、蓬莱阁、刘公岛、崂山、南山等著名景区,配套开发演艺、餐饮、住宿、购物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抓住国家扶持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机遇,加快发展以沂蒙老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加大旅游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和创意,参加国际性、区域性重大经贸、旅游招商活动。抓好省委、省政府去年在香港、日本、韩国举办的大型招商会签约旅游项目的跟踪落实。发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的作用,对在建、拟建、签约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月调度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国外著名旅游规划咨询公司进入山东旅游规划市场,与国内、省内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共同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城市、跨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省重大旅游项目专家评审制度。与省相关部门合作,研究制订《新文化旅游遗产标准》,引导重点旅游项目强化文化支撑,精细施工,高效管理,培育“遗产型”旅游项目。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三次产业结构性调整,着力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精品培育成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共同开发产品、培育市场、完善保障机制,引导旅游消费。围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与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培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四)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全省重点培育10个左右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选择一批规模实力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如山东银座旅游集团、烟台南山旅游集团、青岛城投旅游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支持其开展跨地区、跨行业战略重组。支持山东黄金集团、鲁信集团、青啤集团、烟台张裕集团、潍坊景芝酒业集团、德州皇明集团等,将旅游板块做大做强。支持鲁商集团利用其商业网点和销售平台,进行食、住、游、购、娱旅游要素一体化开发试点。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整合资源,组建一批以旅游为主业的综合性旅游大企业集团。

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产业

(五)推动各级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升级。以“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为抓手,一是在县级以下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利用中央和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旅游项目、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引导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突出生态、乡村、民俗特色,完善旅游要素,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力争全年新增3—5个旅游强县、30个旅游强乡镇、50个旅游特色村。二是对照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条件,指导全省35个优秀旅游城市严格按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修订城市旅游规划,重点加强城市旅游集散、咨询、救援、自驾车营地体系,城市特色街区、城市美化亮化和夜生活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要素的聚集度,加快从“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三是引导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泰安、济宁曲阜全省首批6个优秀旅游城市,学习借鉴杭州、大连、成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市的经验,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文化景观以及城市发展水平,高水平规划筹划,开展最佳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重点培育在国内外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项目,加强对唯一性、代表性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多语种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和市民的满意度。下半年,省旅游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启动创“最佳”的城市进行评估检查,择优向国家旅游局推荐,打造二至三个国际知名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县地方税务局2012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第3篇

1、协调组织好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暨“绿谷*”旅游推介会相关工作。

2、完成旅游接待人数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人民币。

3、完成*-*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加强环境整治,启动鼓城乡风貌改造。

4、启动鹿亭温泉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苍王峡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工作。

5、协助完成城景区游客中心及其配套景观建设;启动城遗址群文化旅游园建设。

6、启动鹿亭溪茶文化•温泉乡村旅游带的建设,完善基础、接待设施,发展农家乐,作整体风貌改造。

7、加强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将米仓山大酒店建成三星级旅游饭店;全力推进*宾馆创四星级旅游饭店改(扩)建工作;启动苍王峡景区接待中心创建三星级旅游饭店工作;完善鼓城乡餐饮、住宿、购

物等设施;在旺鼓公路沿线乡镇各新建二星级旅游厕所1座;在列入规划各旅游城填和汽车营地设置汽车维修点,并完善标识,公布电话;在各旅游城镇、重点旅游景区设置医疗急救,并完善标识,公布电

话;沿旺鼓旅游公路沿线发展社会餐饮店;在各旅游城镇、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各设1个旅游商品购物场所。

8、加强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在列入规划的各旅游城镇、主要景区、主题酒店、购物场所及重要交通通道设置大型三国文化旅游线路、景区广告各2块。

9、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力争开发1类10种以上旅游商品。

10、整治规范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优化旅游环境,协调相关部门、乡(镇)规范各旅游城镇、景点、乡村旅游餐饮接待点15家。

11、协助文体局在*-*景区排练一场专题节目,并设置专门演出场所。

12、完成在旅游城镇及旺鼓旅游路设置道路交通标识及公用设施标识;完成列入规划的各景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

13、完成《*县乡村旅游带》规划和米仓道资源调查、规划编制工作。

14、联系鼓城乡并帮扶元山关口联合村到位资金(含物资)3000元以上。

15、全年对饭店、景区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少于2次。

16、认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及预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17、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抓好旅游项目申报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争取工作。

1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做强旅游产业。

2、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3、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科学实施旅游产业灾后重建规划,搞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功能及设施的完善。

4、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旅游工作目标,以承办全市‘旅发’大会为契机,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设施,打造精品景区。

5、充分利用媒体和促销手段,强势推进我县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扩大*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大力支持涉旅企业搞好景区开发和旅游商品的开发

7、结合鼓城乡场镇风貌改造,启动温泉乡村旅游带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思路;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14-01

发展林下经济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1-2]。目前原州区基本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初步确立了林下经济种植业、养殖业、生态旅游及林产品加工业等林业产业经营模式,主要有生态鸡、野鸡养殖、肉牛养殖和羊只圈养、药材种植、种苗种植、经果林种植及林产品加工等,为推进林改工作,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开好头,呈现良好开端。

1 建设内容

1.1 发展模式

1.1.1 林苗模式。一是在林地行间,距树木栽植行保留1 m间距保护带,合理进行苗木繁育,以培育一至二年生小苗为主;二是在林地周边、沟坡、台地育苗。

1.1.2 林果模式。在原州区种植枸杞、桃李杏和小杂果等有比较优势,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林业后续产业的发展。一是种植经果林,发展林果产业;二是通过提升改良经果林低产园,培育生态经济兼用林。

1.1.3 林菜模式。在林地周边及树木行间套种蔬菜,如土豆、白菜、胡萝卜、豆类和瓜类等。

1.1.4 林药模式。在林区、林下套种耐荫的药用植物,实现以种养林,如:金银花、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

1.1.5 林禽模式。利用林地内的昆虫、小动物及杂草等特点,在林下自然放养或圈养生态鸡、野鸡、肉鸡、柴鸡、鹅等禽类。

1.1.6 林畜模式。在十年生以上的阔叶林区、灌木林区及周边建设养牛场、养羊场及养殖其他动物,实施圈养或放养。依托林地资源,加工利用柠条、苜蓿等作为饲草料。

1.1.7 林草模式。主要以柠条等多年生灌木林为主,在林下行间合理种植优质牧草、红豆草、禾草和苜蓿等。

1.1.8 林蜂模式。充分发挥林区树木、植物、饲草种类多,花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自然地理条件,引导农民发展林下养蜂。

1.1.9 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探索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培育香菇、蘑菇等食用菌。

1.1.10 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模式。充分发挥山区自然森林生态景观、高原风貌、丹霞地貌、空气清新、风土人情等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林产品加工制作等森林旅游业。规范发展须弥山、西海子和叠叠沟等森林旅游基地。

1.2 经营模式

一是以农民及个体和种养大户为主体,自主承包经营;二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合作组织经营;三是成立林业公司,招商引资,企业化经营;四是建立“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园区+农户、种养大户”的经营模式;五是重点扶持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国有林场、生态移民迁出区、企业自主择地和土地流转方式为主。

2 工作思路与措施

2.1 发展思路

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现代林业,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总体来讲,林下经济发展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为此,要实现林业产业化建设预期的目标效益,必须有效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并始终依靠广大群众自主经营,才能如期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规模化。以林业改革、林下经济发展政策为依据,以林改项目为带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区市林业局、林改办、市农科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以林业专家为技术依托,以林业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扎实有效,积极稳妥开展林下经济发展工作。

2.2 机构建设

林业改革、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以原州区林业局为建设管理单位,成立林业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其主要工作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市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承担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和验收工作;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关规程,指导原州区林业改革发展和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资料及档案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流转及林权管理,协调处理林地纠纷和矛盾,维护农民经营林业的合法权益。负责全区林改工作政策、技术咨询,对各乡镇林改工作协调管理,指导和监督林业森林经营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因地制宜,符合林下经济发展;坚持科学规划,林地资源合理利用;以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农民得实惠;坚持机制创新,林地综合生产效益持续提高;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林地用途不变,合理确定林下经济模式和方向;以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以及生态移民、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来进一步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实现生态改善与增加农民收入双赢。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多措并举,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一是以广大农民及个体承包经营,全社会广泛参与经营为主体;二是招商引资,企业经营,以及建立林业合作组织经营。

2.3 具体措施

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实施政府推动、政策扶持、项

目带动、科技支撑和市场引导等战略举措。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户及示范乡镇、示范村等,切实发挥示范引导带动功能。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山区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一是对于生态移民迁出区的林地、土地就近移交给国有林场或乡镇,实行属地管理,统一经营。二是对部分林地进行封育保护,先达到自然恢复生态,后经营管理。三是把集体林地承包给造林大户、企业或其他行业组织,达到治理、开发及发展林下经济的目的。四是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坡耕地、川台地用于林木育苗或造林绿化,种植经果林、中药材等,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业后续产业。五是农、林、水等相关部门要统一协作,齐抓共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指导,倡导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达到山绿民富、林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长远目标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高[3-4]。

3 参考文献

[1] 刘培生,徐军,付浩,等.2012—2015年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64.

[2] 王敏芳.加快林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J].吉林林业科技,2013(3):58,60.

第5篇

***镇位于嘉陵江、白龙江、清江三江交汇处,距广元市中心仅29公里,北与利州区盘龙镇、宝轮镇接壤,西连剑阁县剑门关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是蜀道精品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辖8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41.9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万人,镇内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古城现已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省历史文化名镇。***地少人多,制约了***粗放型农业的发展,我镇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党政一班人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产业化发展新途径,猕猴桃产业以其高收益,高附加值被确定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上级的猕猴桃产业扶持政策使***的猕猴桃产业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三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把加快猕猴桃基地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创新思路,坚持标准,重点突破,2006年9月引进**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雄、石盘两村开展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核心示范园1500亩,带动辐射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使猕猴桃产业在全镇农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极大地加快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

为使我镇猕猴桃产业上档次、上规模,我们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示范园区的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住园区,带动全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现已在天雄、石盘两村发展820亩,其中天雄村150亩,一社70亩,四社80亩;石盘村670亩,其中一社185亩,二社188亩,三社62亩,四社43亩,6社140亩,七社52亩。目前长势良好,即将挂果产生效益。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猕猴桃基地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镇加强宣传动员,走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重点宣传猕猴桃发展前景及猕猴桃种植技术,激起了群众的极大热情和干劲。协同村组落实地块,协调业主与农户关系,使业主引进来、留得住。并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会、现场会、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对猕猴桃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增强群众建设基地的热情和干劲。同时,区上在土地调整、水电供应、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极大地调动起了广大群众发展猕猴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猕猴桃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修建蓄水池,铺设管网等等。从而,为我镇猕猴桃的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提升科技含量,努力提高我镇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

第6篇

两天来,我们组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对全县12个乡镇的新型民居建设、产业开发、现代农业、生态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观摩。刚才,湛鸿县长回顾总结了今年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了秋冬农业农村工作,我完全同意。一会儿,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一并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前八个月农业农村工作

今年以来,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和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实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增收致富作为中心任务,突出重点,扎实工作,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健康发展。通过平时检查和这次现场观摩,前八个月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转变观念思路新。年初,我们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北京、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后,确定了用大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用大载体推动跨越发展、用大创业实现安居乐业、用大和谐促进平安稳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确立了跳出农业抓农业、城乡互动促农村、转移农民富农民的工作方法。通过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等几次大型会议,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明确了目标,落实了任务,安排到位,部署周密,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各部门抓有目标,干有方向。

(二)抓早动快效率高。经济工作会后,迅速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千名干部进万家,扶农惠民抓落实”活动,迅速掀起了春季工作热潮。紧接着召开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综合现场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进程。分管领导、包乡镇领导带队深入乡村调研落实工作。农工、农业、考评等部门开展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其他各部门单位也都认真履职,全力抓好各自工作落实。各乡镇迅速行动,抓早动快,工作措施得力,变化大、效率高。

(三)亮点纷呈创新多。一是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了新路子。确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完成了井坪现代农业示范园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周湾、长城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试点工作效果很好。涌现出了庙沟楼房掌惠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周湾罗涧蔬菜合作社等1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生态建设走出了新路子。先省市一步调整生态建设思路,变单一林种栽植为混交栽植,变全县栽植为重点绿化,绿化公路沿线重点部位6.2万亩,栽植以松柏、小叶杨为主的各类树种2200万株,调整林分结构2.5万亩,种植花草7200亩,春季绿化工作效果明显。三是新型民居建设走出了新路子。以“一区一线一点”为重点,启动实施第三轮新型民居建设工程,鼓励农民搬出偏远地带,到“就镇、就路、就近”,“有田、有水、有路”的地方居住,实施转移农民富农民。在县城陈子沟实施集中搬迁安置工程。五谷城、长城、铁边城等乡镇驻地的集中搬迁改造力度大、进度快。

(四)全面发展效果好。在现代农业、生态建设、新型民居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同时,引黄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国家、省市已初步同意,正在积极和盐池、定边等邻县洽谈引水接口问题,解决水资源缺乏、安全用水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稳步发展以大棚蔬菜为主的棚栽业,采取“四抓”的办法促进了果业发展。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村围经济,种植各类经济林果54万株。同武汉凯迪公司签订了20亿元的生物质能源林项目协议,文冠果种植开发前期调研规划基本完成。土地整理、能源建设、农民教育等工作也都有了新进展。

但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作思路调整不到位。个别乡镇、部门工作部署和工作节奏跟不上县上的要求,对现代农业、村容整治、产业配套、民居建设、生态建设、人饮安全、小城镇建设和农民教育等重点工作把握不准,规划仓促,盲目建设,与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思路和要求有所偏离。二是示范带动不明显。县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各乡镇部门也积极配合,在全县建设了很多示范点,但基本上都是靠行政推动、政府投钱抓出来的,不是农民自愿干出来的,推广力度和辐射效应不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管理机制不灵活。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企业、协会加盟,缺少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带动。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乡镇和部门干部工作作风漂浮,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等靠要思想严重,不给钱不干工作,给了钱也干不好工作,有利事情抢的干,清苦工作互相推,遇到问题躲着走,有的工作只唯上、不唯实,简单应付、得过且过。五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工作思路清,面貌变化大,标准质量高,有的则动静不大,推进不力,没有特色,甚至有工作滑坡现象,乡镇之间工作参差不齐,进展极不平衡。这些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全力抓好秋冬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当前,我县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精心谋划落实好各项工作,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转变观念,理清思路

结合当前全县工作实际,我们要在坚持既定发展战略和方向不变的基础上,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城乡互动促农村、转移农民富农民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全县1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10%的从事石油生产、10%的从事社会事业、70%的搞三产经营,70%的人口居住在县城和乡镇、3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的目标。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石油、天然气、再生能源为主的工业经济,以林果业、棚栽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以红色游、生态游、民俗游为主的旅游经济,真正建立起农、工、商业结构合理、一、二、三产比例协调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石油工业一枝独秀,生态建设林种单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难,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这是今后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全力实施

1、发展现代农业。秋后,我们要继续用工业化的先进理念,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引领农业发展,要使用收割机、脱粒机、农用车、悬耕机等机械进行收割、加工、运输、土地翻耕等各项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加大投资兴建水利工程,通过新建、改建、修复等办法,加固旧坝,修建水渠,安装管线,根据不同地理条件,按照宜井则井、宜窖则窖、宜坝则坝的办法,实施打井、打坝、建窖、集雨等水利工程,全力加快引黄工程,为明年实施节水灌溉、安全用水工程奠定基础,确保丰产高产,旱涝保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开发致富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以马铃薯、药材为主的种植业。加大人才、资金、技术投入力度,使种植业实现高效率,达到高效益。要在周长涧地等地大力推行马铃薯高效试验种植,建设种植基地;坚持培育发展村围经济和庭园经济,在农户庄前屋后、脑畔硷畔大力栽植果杏桃梨枣、葡萄楸子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试验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加强与科研院所、农业生产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努力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二是大力发展以子午岭黑山羊和牛为主的养殖业。子午岭黑山羊是我县地方品种山羊,具有抗逆性强、肉质好等特点。结合我县当前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要坚持保护传统资源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子午岭黑山羊,走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的路子,全力扩大羊子生产基地,同时继续适度选育、发展白绒山羊、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羊子。鼓励农民养牛,全面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大力发展以蔬菜、花卉、苗木为主的棚栽业。通过机制创新、政策调动、制度保障等办法,鼓励引导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农业产业开发,采取企业领办、能人带动、股份合作、联户经营的办法,以“一园两带”为重点,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大量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搞好技术服务,促进棚栽业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大力发展以文冠果、沙棘为主的林果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冠果、沙棘等经济林果和小叶杨等用材林,促进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真正为老百姓兴致富产业,建绿色银行,买终身保险,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要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的办法实施文冠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用5年时间将我县建成百万亩文冠果基地县,全面推进文冠果生产加工和开发利用。通过流转沙棘等灌木林,吸引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等大企业进驻发展沙棘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有效解决沙棘纯林病虫害危机和我县沙棘亟待平茬抚育问题,使生态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发展山地苹果要搞好“四抓”,即:抓庭园、抓示范、抓改造、抓培训。开发文冠果实行“三抓”,一抓规划,林业部门要尽快拿出规划方案;二抓苗木,从现在开始抓紧实施育苗,力争实现种植苗木自给;三抓示范,在薛岔南沟集中连片搞1万亩示范园,每个乡镇抓200—500亩示范点。每项产业都要建设基地,形成规模,打造品牌。

3、加强生态建设。要继续按照年初确定的“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分工负责”的要求,扎实搞好秋季植树造林工作,要把生态建设、产业开发和林分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栽植松柏、小叶杨、木瓜等适生树种和药材,切实搞好重点部位绿化,着力打造“一川一景、一山一景”以及“花果山”、“药王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打造旅游城市和边贸城市奠定基础。要切实加快退耕还林森林公园相关工程建设,9月5日前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全部完工投入使用,确保退耕还林十周年纪念活动顺利圆满举行。

4、推进民居建设。紧紧围绕“一区一线一点”,坚持“就镇、就路、就近”和“有田、有水、有路”的原则,把新型民居建设改造的重心转移到迎川面上,距离“一区一线”5公里以外的地方坚决不考虑建设,下决心把偏远山区的农民搬出来,实施合并建大村。加快陈子沟集中安置和乡镇政府驻地村搬迁改造进度,合理规划住宅和三产用房。加大对建成村的整治完善力度和建后服务管理,全力抓好绿化美化、村容整治、产业配套工作,把每一个村都打造成精品工程,真正达到建成一批、完善一批和巩固提高一批。此项工作将列入乡镇年终综合考评,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铁边城、长城、薛岔要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5、确保用水安全。县城用水除了实施钠滤处理净化水外,要加快引黄工程项目进度,力争年内正式确定,及早启动实施。乡镇可在驻地打坝打井解决。农村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饮水安全项目机遇,采取“宜井则井、宜窖则窖、宜站则站”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6、加强能源建设。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等)”循环经济模式,做到“一池三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沼气建设、维护和管理,提高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石油伴生气项目进程,力争早日投产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7、整理开发土地。围绕“八川两涧”进行坝系建设和土地整理,在公路沿线实施“燕窝坝”建设,多淤地,多打坝,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为土地流转、移民搬迁、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8、抓好其他工作。一是要全力推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陕西省教育强县”各项创建达标工作,做好迎验准备,确保验收达标。按计划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活动。二是要精心组织好《山丹丹》进京演出工作。三是要认真搞好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力抓好“双创”巩固提高工作。四是要严格按照8月19日全县政法维稳综治工作会议安排,全力抓好维护稳定工作,

(三)完善机制,规范管理

坚持“园区辐射、龙头引领、大户带动、家庭发展”的原则,采取协会引领、民办公助的办法,用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加强农业管理。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发展创造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带动农业生产向大户、大厂集中转移,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企业领办、股份合作、能人带动、联户经营等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机械和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鼓励县内企业和能人建立农机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联合购买农机具等设施,实行公司、大户集中经营,规模发展,形成以公司经营、农户租赁承包使用为主,自备使用为辅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以企业+协会+农户为基本模式,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服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各乡镇要尽快组织调研讨论,制定农村用水、产品开发、农机具使用、新农村管护、公益事业等管理办法,完善机制,推进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措施,提供保障

1、加强农民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使每个青壮年劳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本领。农工部、农业局等部门单位和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年初农民教育活动安排,扎扎实实组织开展以遵纪守法、科技致富、勤劳持家、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真正培养造就一批遵法纪、懂技术、会经营、守信用的种养业能手、农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专业合作领办人,使广大群众靠勤劳持家、科技致富、诚信兴业,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2、充实专业人才,提供技术力量保障。要从西农大、北京农业大学等大学院校选聘农业、水利、林业、果业、蔬菜等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农口相关部门单位和基层站所,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业务指导。同时要通过财政补贴学费的办法鼓励现有人员进行培训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各乡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人员管理,搞好职称评定、升级晋档等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指导有方的专业技术队伍。

3、加强作风教育,提供组织纪律保障。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针对我县当前干部队伍作风不扎实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县上安排加强作风教育整顿,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漂浮、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建立干部绩效考评奖惩制度,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三、狠抓工作落实

(一)夯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年初目标任务进行一次工作盘点,进一步细化和夯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作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年目标任务按期圆满完成。要夯实领导包抓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督查力度。各分管领导都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项目、抓工作、抓落实上,深入一线加强督查,扎实推进分管领域的重点项目和难点工作。县督查考评办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采取限期整改和跟踪督办相结合的办法,对照考核指标,逐项督导检查,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努力促进工作落实。

(三)强化责任追究。监察局要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对工作进度缓慢、效率低下的乡镇和部门单位领导严格进行“三问”。督查考评办要采取阶段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严格公正考核,兑现目标责任和奖惩,够到“一票否决”的坚决“一票否决”,该追究领导责任的严肃追究责任。

四、提早谋划明年工作

(一)谋划“三农”工作,促进农村发展繁荣。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县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针对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现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调查研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提早谋划、产业开发、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等各项工作,确保明年工作及早启动,科学、规范、有序推进。

(二)谋划工业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石油国有生产经营效益是我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各乡镇、各部门一是要全力做好石油开发环境保障工作,促进石油企业健康发展,工业效益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发展天然气开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再生能源建设,努力发展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全民创业,从根本上化解财政收入结构单一的风险。

(三)谋划重点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紧扣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谋划抓好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工作。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改造、扩建、提升、完善”的原则,认真做好本乡镇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计,统筹考虑乡镇政府机关、七站八所、街道、市政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及驻地村建设。明年剩余乡镇小城镇建设必须全面启动,利用两年时间全部完成。经发局从现在开始,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单位深入谋划论证一批产业类、基础类、民生类的重点项目,抓紧筛选编制,提前做好项目论证及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明年重点项目建设早启动,早实施。

第7篇

(一)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增加农民收入

__县拥有丰富的农特资源,草莓、葡萄、苦笋、李子、枇杷、桃子、柑橘、柚子等。但长期以来,农民丰产总难以带来“丰收”,主要因为是产品附加值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达,初级农副产品被研发为特色旅游商品,附加值增加,一大批旅游商品深受游客欢迎。通过各种乡村旅游节庆,如“__苦笋节”、“__桃花节”等活动,来带动农特产品的销售。以苦笋为例,__巨峰葡萄市场价为3-6元/斤,通过游客采摘的葡萄出售价为12-20元/斤,如果做成苦笋酒、泡苦笋等旅游商品,市场价更高。有市场、有销路,作为提供初级农产品的果农也得到了相应增收。

(二)以农家乐园为平台,缓解就业压力

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为外出打工,在本地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收入低,旅游产业具有“离土不离乡”、就业方便的优势。目前__县22个乡镇,分布90余家乡村农家乐,带动农民直接就业920余人,间接就业农民2300余人。一个普通农家乐能够直接解决5人就业,规模稍大的还需要增加厨师、服务员等,能够提供8-12人就业。提倡“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题的乡村体验式消费,利用农民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走进农村,住农户房屋、吃农家饭菜、赏农村风情的休闲方式,进一步促进农家乐园的发展,缓解本地就业问题。

(三)以调整结构为抓手,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饮食业的发展,直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的增长增收,直接使城乡收入差距得到了缓解。同时有助于村容村貌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力量。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服务。规范化管理体制下,开展环境保护,建设宜居村寨、宜居乡镇。

(一)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很多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镇,因为基础配套的不到位,迟迟难以得到快速发展。如__乡以苦笋著称,但因为基本的交通条件问题,可进入性差,使得空有资源却难以发挥最大效应。

(二)扶贫政策力度有待提升。旅游业在产业扶贫中应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相关项目政策、土地政策、扶持政策缺乏足够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出台后,有针对性的、可落实的政策较少,项目配套跟进不及时。旅游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如在农家乐培训方面,没有专门的资金项目。

(三)旅游扶贫投入资金不足。我县投入旅游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之旅游扶贫项目偏少,导致一些旅游建设项目进展较慢。如当前,__旅游正处于旅游发展的机遇期,特别是在倡导旅游连片发展的模式,__旅游扶贫既有优势、又有前景。

(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旅游扶贫

认真做好项目策划,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坚持地方性、坚守乡村味、筑牢田园梦,防止大拆大建和以旅游开发为名圈占土地搞房地产开发,防止破坏村庄原有机理和整体风貌的破坏性开发,使旅游扶贫开发始终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行,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我局针对__镇、__镇、__乡、__乡、__乡优异的乡村旅游资源,特邀自贡规划设计院的专业规划师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编制,

(二)夯实基础,改善旅游扶贫环境

贫困地区面临的很重要的一个困难,就是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实施旅游扶贫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需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集中精力解决好旅游扶贫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加强培训,为旅游扶贫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主要瓶颈。要把育才引智,加大人才培训作为旅游扶贫开发的重点抓手,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按照现有乡村旅游经营点,分级分类开展培训。把加强旅游扶贫村村官、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培训,作为落实精准扶贫、到村到户要求的具体抓手,切实抓实抓好。

(四)整合力量,形成万众一心推动旅游扶贫强大合力

第8篇

XX年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农业稳乡、生态立乡、科教兴乡、工业强乡、旅游活乡”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农业为主,以旅游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基础稳固,优势突出,结构优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和格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七以内,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3%以上,计生、综合治理工作进入全县一类行列,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一个新的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一、计生工作:XX年度我乡全县排名一类乡镇第21位,今年,按照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保一类进名次(进入全县一类乡镇前十名)的工作要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计生干部待遇,配齐配强计生干部队伍。2、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重点是抓好未婚先孕、未婚先育人员的管理和处理。3、坚决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让育龄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4、转变工作职能,积极开展“5.29”和妇科疾病普查等计生服务下乡活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改变计生形象,取得育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截止目前,我乡共出生人口126人,其中计外6人(多孩一例,二孩二例,非婚三例),计划生育率达95.23%,在XX年度全县半年综合排名位居第9名。全县夏季计生突击服务活动下达我乡的任务为:四大手术措施共30例,已完成27例(结扎9例,上环16例,人流2例),社会扶养费征收任务6.5万元,已全额完成。

二、集镇建设

集镇整体搬迁是我乡发展史上难得的一次机遇,也是提升我乡集镇品位的一个突破口,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库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按照打造辰溪后花园的工作思路,高标准、高定位、高质量地稳步推进新集镇建设步伐。

一是大力加快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搬迁进度。随集镇搬迁的共有23家部门和单位,截止目前,已迁入新址办公的有10家(区工委、乡政府、卫生院、敬老院、农电站、信用社、电信所、派出所、供销社、自来水厂),正在建设的有4家(法院、邮政、畜牧、柿溪乡安置工程),还有6家(国土所、国税所、移民站、中心小学、农技站、粮站)因为资金和项目的原因还没有动工。XX年新增建设项目3个(中心汽车站、乡文化楼、市场)已完成规划、设计及落实施工队伍等前期工作,目前正组织人员准备进行施工。

二是加快移民建房进度。随集镇搬迁共涉及龚家湾村、修溪居委会两个单位147户,自XX年12月23日完成集镇宅基地的分配工作以来,目前,除自购房5户外,已完成宅基地基础部分施工的共107户,余35户因为基础超深需做处理及天气原因暂未完成。正在建房的共72户,其余部分移民户因资金和建设场地等原因暂未能施工。

三是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电站大坝到乡卫生院处公路的路基改造,预计8月前完成水泥硬化工程。集镇供电、供水工程也正在逐步完善,排污管线、垃圾站场、绿化、亮化等建设工程也正在规划中。

三、稳定工作

木洲村的稳定工作一直是乡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早在XX年,县政法委就提出了“木洲稳,修溪稳、修溪稳、辰溪稳”的维稳口号,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修溪乡所面临的严重的维稳工作压力。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切实解决疑难、遗留问题为切入点,把矛盾纠纷、群体患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

1、积极组织乡、村及农电站相关人员开展木洲电费的收缴工作。木洲村自XX年底电站正式开建以来,就没有交纳过电费,截止四月,共欠缴电费达110余万元。年初,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转变木洲群众观念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周密部署,按照逐步规范的思路制订工作方案,目前全村562户已完成四月份的电费收缴共534户,未缴28户中有24户因全家外出不能收缴,仅有4户无缘由拒缴。

2、积极协同业主做好木洲村沿河水土流失的赔付工作。因木洲村二期护坡未启动,造成沿岛护坡高程过低,每遇泄洪,必使岛上部分地段受水侵袭,水土流失严重,群众意见也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及时与业主协商,对群众的受损部分给予了经济补偿,并表示及时予以启动二期防护工程。

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先后启动实施了村内道路的硬化工程、引水工程、农网改造工程,并通过县建整扶贫工作组的进驻,积极实施柑橘品改、蔬菜大棚、农家乐等项目建设,让木洲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把心思从蛮要工程当包头转变到了实实在在搞开发上来。

三是以保护性施工为抓手,全力推进集镇建设进度。修溪新集镇的建设自XX年开始“三通一平”工作以来,矛盾不断,先后发生了“1.31”打砸乡政府、“8.6”冲击县政府两次重大群体性事件。今年年初更是因少数木洲村民以征地标准过低等原因进行阻工,造成随集镇搬迁移民户不能建房,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动态,为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保护性施工的决策提供准确依据。3月24日,400余政法干警组织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保护性施工,强力推进了修溪新集镇的建设进度。

目前,全乡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四、其他各项工作

1、农业方面

重点一是抓好征溪口村750亩的国土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500余亩;二是抓好龚家湾村450亩葛根种植培育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280余亩;三是抓好库区网箱养鱼,目前全乡已有网箱824口,扶持网箱养鱼专业户82户。

2、旅游休闲业

试点起动旅游休闲业项目,充分挖掘我乡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库区旅游休闲开发为依托,抓住大洑潭电站库区开发和清波浪新集镇建设的有利契机,增强新集镇与库区发展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旅游开发“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旅游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开发,重点抓好以木洲大坝为点,沿木洲至龚家湾、木洲至黄埠库区游的“一点两线”建设,乡党委、政府在财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奖励“农家店”和“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同时组织邀请发改、旅游、规划、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专家来乡实地考察,为我乡的旅游规划及开发工作献言献策,按照将我乡打造为“辰溪后花园”的总体思路,使旅游业成为壮大我乡财政、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五、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干部、干部与干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性开展谈心活动,营造了一个团结有活力班子队伍和风清气顺的工作氛围。二是要秉着“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开展“建功创业”活动,倡导岗位建功,积极鼓励干部创业。整顿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抓好村支两委班子主要成员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6.8”洪灾受损情况

6月8日凌晨2点,我乡境内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140毫米,给我乡群众的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据统计,全乡共计房屋受损17栋54间(塌方损坏8栋,水淹9栋),受淹稻田1700余亩,其他作物受损1200余亩,其中绝收600余亩,冲毁溪堤34段XX余米,公路塌方15处800余米,高压输电线路冲断5档,冲走网箱150余口,中、小学被迫停课两天,全乡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余万元。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启动防汛预案,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加强汛期值班制度;二是加强汛期预警措施的落实;三是积极排查、消除灾害隐患;四是组织开展抗灾生产自救活动。

七、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1、按照“先稳定,再发展”的思路,重点做好全乡的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按照打造“辰溪后花园“的思路,重点加快新集镇的建设步伐和后续管理工作,完善集镇功能,确保新集镇年底前初具规模。

3、按照“保类进位“的要求,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年初所定目标的实现。

第9篇

文化自信推进改革发展

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遵义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我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李长春、刘云山等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以及中央、省文改会议精神,并邀请全国知名文化产业专家专题辅导,及时掌握和了解中央精神,指导全市的文化改革发展。

2007年遵义市被中央文改办明确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新增试点地区;2008年被中央文改办确定为工作联系点;2012年被、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改革是文化繁荣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

严格按照改革标准推进工作。按照注销事业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等改革的六条标准,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原财政拨款不设置时间界限,确保“老人”平稳过渡;对提前退休人员过渡期社保接续费用明确由社保渠道解决;对文艺院团和剧场的特殊工种放宽提前退休年限;对“中人”日后的退休待遇差通过财政拨款、社保渠道和所在企业予以弥补。目前,两局合并顺利完成,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强化。两台合并工作进一步理顺,遵义日报宣传与经营分开改革进一步深入,遵义日报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实力进一步壮大,遵义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杂技歌舞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新的市场主体基本形成,遵义市所属电影公司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遵义川剧团、娄山艺术团、凤冈茶乡艺术团等一批县区文艺院团通过改革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逐步深入,文化市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前期工作逐步展开。

改革发展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我市采取因地制宜、“一团一策”的办法推进文艺院团改革,使文艺院团改出了活力、改出了市场。遵义市文工团人员严重老化,缺乏人才支撑,难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艺精品,对此采取了“整体划转、剥离重组”的办法进行改革,组建了“遵义市歌舞剧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承办文化活动和打造舞台剧目为载体,大力发展演艺、影视、出版物交易、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原文工团人员分流充实到市群众艺术馆从事公益性文化服务工作后,增强了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公益文化活动的服务能力。遵义杂技团人员多、情况复杂,对此采取“两步走”的办法,财政划拨了107.2万元用于解决该团聘用未转正人员的三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补差和解除合同补偿金,划拨41万元用于消防设施完善,使杂技团转企改制工作顺利实施,从而稳住了市场、稳住了人才、稳妥地推进了改革。对县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明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改革。通过因地制宜、“一团一策”的改革措施,全市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迸发出空前的生机活力,精品节目不断涌现、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有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市投资5000万元建成市博物馆,投资3500万元建成市图书馆,投资4000万元建成市民健身中心,投资1200万元建成射击馆,启动了总投资2.2亿元的城南体育中心、总投资6300万元的遵义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建设,打下了文化民生的坚实基础。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14个,图书馆藏书达197.82万册,馆舍面积34166平方米;有文化馆15个,馆舍总面积35504平方米,从业人员225人;全市14个县、区(市)、228个乡镇、15个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文化体育工作机构,配有专职工作人员,注册登记的社会文化体育指导员达4168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市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点144个、村级基层服务网点1603个,覆盖率达92.08%;建成“农家书屋”1742个,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并建设了70个配备完整的现代化、数字化“农家书屋”。

全面完成纪念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和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市博物馆、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仁怀市博物馆、黎庶昌故居陈列室等实行免费开放。2011年6月,遵义市作为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城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列入全国首批28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中。

改革是文化输出和文化服务

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

坚持把转企改制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进资源相近、业务相关的文化单位整合资源,实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遵义红色旅游集团、遵义日报传媒集团、遵义广电传媒集团、遵义杂技歌舞艺术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歌舞剧团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文化骨干企业的组建和成立,切实推动了文化输出和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采取“四在农家”创建与乡村文化旅游聚合发展的模式,在乡村旅游景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到统一安排、协调推进,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这一措施,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高、中、低档互补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2011年,仅习水、桐梓两县,就接待游客近45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2.5亿元。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追求跨越

第10篇

关键词:村庄绿化;思考、对策;浙江景宁

收稿日期:2011-04-17

作者简介:梅海林(1959―),男,浙江景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131-02

1 引言

浙江省景宁县现设5个镇,1个管理区,16个乡,全县254个行政村。为进一步推进景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创建,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从2006年开始,就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建设,积极投身于增绿工程,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处处都是村民植树造林忙碌的景象。美化、亮化新农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初步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格外斜,当人们步入东坑、鸬鹚、大均、伏叶、梧桐等乡村,仿佛置身于绿的世界、花的海洋,特色生态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散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以254个行政村和良好的森林资源环境为背景,以有游憩价值的景观、景点为依托,由农户个体或股份资本、乡村集体资本、工商业主投资兴办,充分利用林区动植物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为游客提供价廉物美的吃、住、游、娱、购等旅游要素服务的生态友好型旅游产品。

浙江省景宁县近几年来,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创建绿化示范村为载体,能在资金筹集、规划设计、树种配置、长效管护等环节上下功夫,按要求严格把关,使村庄绿化工作取得明显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绿化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近几年来村庄绿化工作的实施,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都感受到村庄绿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生态文明程度,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品位,为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农村经济打下了基础,从而提高了农民村庄绿化的积极性。涌现了一批像等几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各级多部门联合参与村庄绿化工作,以形成合力,多渠道争取、落实资金,有效地推进了村庄绿化工作。在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同时,始终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实施节能减排、育林护绿等措施,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五位,充分利用生态闪亮“名片”,发展森林旅游,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等林业新型主体的培育,加快拓展全县森林旅游的发展空间,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林区农民创业就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2 村庄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村庄绿化植树造林不足

树木是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的主力军,有些村只是建设一个小公园,树木种类稀少,这样的村庄绿化对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起不了什么作用。

2.2 绿化规划实施问题

村庄房前屋后难见绿,庭院之内水泥地,道路两边只留出较少空地可以种树,可谓“见缝插针”。有的村庄可种乔木的空地只种灌草;有的庭院绿化栽植的经济型树种偏多,所选树种不理想,栽植管理也很粗放,很难形成生态效益。

2.3 管护工作不到位,重造轻管

没有明确专职管护人员,兼职的职责也不明确,植树后没有及时有效管护,以致杂草丛生;影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生长,从而挫伤群众植树的积极性。

2.4 村庄绿化工作发展不平衡

有思想认识和领导重视程度有差异等多方面原因,有的乡镇村领导对村庄绿化不够重视,村庄绿化植树造林不到位,体现不出美化程度。

2.5 补助资金低

目前浙江省景宁县村庄绿化的村,每个村只得到县财政补助2万元,而村集体经济比较贫弱,根本没有经济才力投入村庄绿化工程,乡镇又没有将村庄绿化摆在重要事情上,导致绿化村得不到乡镇财政补助。近几年,绿化苗木价格逐渐涨高,结果村庄绿化质量下降,起不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高品位等作用。

3 加强景宁县村庄绿化的对策

3.1 树立村庄绿化以植树造林为主的观念

县乡镇领导和村民应充分认识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的大部分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瑞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主体。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浙江省景宁县要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在“弘扬景宁生态文明、实现强林惠民”建设中,提高碳汇能力,村庄绿化潜力最大。为此,浙江省景宁县在村庄绿化中要坚持以种树为主,种树又以乔木为主,让村庄绿化实现既能增加绿量又能改善农村生态质量,既能优化景观,又可达到兴林富民的目的。

3.2 同步规划,统筹安排

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树种,根据要栽树种的要求预留一定栽植空间,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绿化基础好的以景观和果木经济林,防止村庄绿化出现那种“见缝插针”和栽乔木树种太少的现象,从规划开始就必须同村庄整治项目一起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在此基础上分步逐步实施。

3.3 建立村庄绿化专业苗圃

村庄“四旁” 绿化的树苗太小,又因管护差,被折断、被压倒、被拔掉的随处可见,有的成活率低、生长不良。因此,建村庄绿化专业苗圃为村庄绿化供苗,以确保绿化质量。

3.4 加强绿化管护

村庄绿化载植很重要,后期的管护更重要,俗话讲“十年树木”,就是这个道理。要建立专业或者兼职的管护队伍,制定村规民约;林业及乡镇林业技术人员要加强检查指导,加强植树造林科普宣传教育,要持之以恒。

4 结语

浙江省景宁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张后山、小金州等14个行政村,对树种配置、绿化类型进行科学规划,积极投身于村庄绿化工程建设中。目前种植有山杜英、乐昌含笑、紫薇、桂花、红叶李、垂柳、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球)、罗汉松、枣仁、杨梅、黄柿、石榴等,种类达20多种绿化树种及水干果苗木,株数12 541株。经过精心管理,景宁县的张后山、小金州等14个行政村,绿化、美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格外斜”的景象。当人们走进村庄,仿佛置身于绿的世界、花的海洋,花果飘香的特色生态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散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浙江省景宁县委、县政府在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同时,始终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实施节能减排、育林护绿等措施,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连续保持全国第5位,充分利用生态闪亮“名片”,高度重视发展森林旅游,力争通过“村庄绿化”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突破工作方法,狠抓工程建设,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加快拓展全县森林旅游的发展空间,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林区农民创业就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东跃,李晓储,黄利斌,等.无锡新农村绿化建设及模式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13~15.

[2] 孙 云.现状问题对策――对宁波市村庄绿化情况的调查和思考[J].国土绿化,2004(12):14.

第11篇

一、完善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有一个符合实际、适度超前、科学可行的思路。

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与省外发达地区和邻近的克东县、甘南县对比,主动寻找发展差距,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客观评价发展成绩,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等思想倾向,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只有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难题,才能实现财政增收、民生改善,进而把思想、智慧、力量都聚集到科学发展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其次,调研论证,科学定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们组织“四个班子”领导针对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大大深化了对县情的再认识。调研中,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实现对富裕县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确定了打造“酒城乳乡、齐市卫星城、鹤城东花园、嫩扛明珠城、旅游中转站”的发展定位和“工业立县、牧业强县、招商兴县”的发展战略,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再次,审时度势。完善思路。根据省委建设“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县里对原有工作思路进行了丰富完善,提出了“四区一带”的总体发展思路。“四区”,即规模工业区、奶牛产业区、生态农业区、商贸服务区。“一带”就是沿G111国道和S 302省道发展以休闲度假、原生态观光、民族民俗文化娱乐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民俗旅游经济带,实现旅游富县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夯实发展基础

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培育带动力明显的产业体系。

一是提升工业集群化水平。按照“提升基础产业、集群优势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开发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资源优势为支撑、龙头企业为核心、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发展十个产业集群,力争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工业功能区,真正发挥工业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这十个产业分别是:乳品产业、酒类产业、纸类产业、新能源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机械装备配套产业、畜牧业深加工产业、种植业精深加工产业和制药产业。

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奶牛产业,抢抓“乳业洗牌”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奶牛产业化升级,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牧场、奶牛示范养殖场、奶牛合作社等,推进奶牛养殖由小规模小群体粗放型向大规模大群体集约化转变;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坚持“先发展、后规范,先启动、后总结,先实践、后推进”的原则,采取“水利全覆盖、道路全贯通、良种全补贴、农机全倾斜、保险全纳入、科技全配套”的政策支持,再通过组建合作社、发展种粮大户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配套开发水稻产业,抓住尼尔基水库综合配套机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积极发展水稻生产。三年后,全县水田扩大到30万亩。同时,大力搞好稻米深加工,在提高附加值上多做文章。

三是提升旅游业特色化水平。通过搞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建设三家子满语学校、民俗博物馆、漫画陈列馆、地工产品陈列馆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民俗风情园和集骑马射箭为一体的塔哈满族、达斡尔族跑马场,编辑印制《三家子满族风情录》和《登科达斡尔族风情录》。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筹资方式,吸引外资和民营经济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

四是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整合商业资源、改建大型综合市场、建设现代超市;规范整顿乡村大集、繁荣农村商业贸易;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配送业务交易服务中心和信息咨询中介平台,提供仓储、配送及结算服务。

三、狠抓项目,积攒发展后劲

大项目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是建设载体集聚项目。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县努力破(下转17页)(上接10页)解资金和土地两大难题,现已规划建设了26.25平方公里的招商引资园区,并按功能划分五个产业区,即轻工食品区、高新科技区、化工建材区、对俄贸易区和小企业区。采取“部门先期垫付,受益放大收回”和“参与园区建设,抵顶招商引资任务”等办法,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6.72平方公里的轻工食品区的道路硬化、雨水排水管线、供热管线和通信线路的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并被省政府批准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区之一。

二是依托资源招引项目。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环渤海”等地产业逐渐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围绕资源优势,瞄准国内“五百强”企业,采取“定位、定向、定人、定量”等方式,突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2008年就完成招商到位资金11.5亿元,同比增长12.7%。在第二十届哈洽会上成功签约了总投资28亿元的中国水利投资集团3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今年上半年,招引内资项目35项,其中亿元项目10项,已到位资金5.78亿元,同比增长14.2%。

三是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把谋划储备项目,作为争取项目的首要环节,树立“敢想、会做、能争项目”的意识,抢抓政策机遇,围绕产业优势,加大项目编制、包装、申报和争取力度。今年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7次研究项目,共编制畜牧产业、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筑材料、文化旅游等7大类50个招商项目和197个争取项目,项目库稳定在200个以上。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堤防改造等一批政策性大项目正在建设中。

四、健全机制,提供发展保障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推进工作落实、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

领导推进机制。坚持“三维分工法”,县级领导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必须抓项目、抓稳定。建立县级“四个”班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机制,加大县领导包乡、扶企和处理工作力度。全县27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由县级领导包保,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题推进组,实行倒计时,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掌握进展情况,破解工作难题,加快推进落实。今年上半年,县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36次,解决发展难题97个,协调资金3 618万元。

环境优化机制。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市最好”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洼地效应”。在城乡环境上,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推进“两改”工程,改善了城乡面貌,优化了人居环境;在融资环境上,与省开发银行合作,成立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融资平台,争取贷款5 18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务环境上,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集中审批项目169个,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

第12篇

梅河口市作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县(市),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农村人居环境、二、三产业、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造出了一大批建设标准高、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省级重点村和市级标兵村,新农村建设已经到了全面提升、整市推进阶段。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狠抓整市推进工作。

一、注重顶层设计,规划整体推进思路

梅河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工作,认真谋划工作思路和推进方式。制定出台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3年攻坚战实施方案》,规划用3年时间,围绕“圈、线、点”的布局来进行推进。“圈”就是重点改善境内高速公路沿线、围城乡镇圈的村屯,利用危旧房改造项目,重点对沿线未改造的农户房舍进行“穿衣戴帽”,加大柴草堆、破旧厕所清理和绿化美化力度,提高这一片区的环境整治标准和水平,着力提升乡村整体环境的对外形象。“线”就是重点改善国、省公路沿线,以及乡村级公路沿线村屯,以治脏、治乱为重点,对沿线村屯农户的围墙、庭院、边沟进行改造,加大道路养护、绿化管护和环境管理,达到规范干净的标准。“点”就是把打造标准高、效果好的先进村作为“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提升。3年内,在全市集中打造6个新农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3~4个乡(镇);24条精品线路,总里程845公里;每年选择100个先进村进行集中打造。通过3年努力,把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改造一遍,使农村环境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同时,把今年作为开局之年,在全市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百日攻坚战活动,全年预计投资2.4亿元,完成中西部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3个乡(镇)的整体推进、8条精品线路的重点打造和100个先进村建设。并按照庭院美、居家净的要求,集中成片打造10个美丽乡村、2000户美丽庭院和1万户干净人家。

二、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

该市在落实整体推进的具体工作中,按照“突出片、兼顾线、打造点、整治面”的总体思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实施了五项工程:一是实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道路建设上,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投资2.2亿元,修筑农村水泥路547公里,总里程将达到2249公里,实现“户户通”目标,并将该市600公里农村破损水泥路面全部修复,通过改造整体提升农村道路交通水平。在改造农村危旧房上,2016年实施危旧户改造2400户,3年内翻建维修9000户,通过农村危旧房的改造撬动乡镇、村和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实现整体提升。二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完善提升工程。主要是在村屯道路、边沟硬化、农户围墙建设等方面,实现整体统一,即在建设标准上,村屯主街路统一是沥青路面;农户院套统一是砖墙;边沟统一是浆砌石边沟;巷路统一是带地梁的铁栅栏,大门统一规格样式。计划3年内,全市建设围墙104公里、围栏302公里、浆砌石边沟265公里,力争做到整齐统一,整洁美观。三是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工程。2016年以来,结合季节性突击检查和日常保洁机制的建立,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尤其是今年春季环境综合整治,乡镇领导全部出动,亲自抓,亲自管,整治力度大、整治范围广、整治速度快、整治效果彻底,特别是在集中整治后,督促各乡镇形成保护整治效果,落实维护管理制度,加强日常保洁常态化,逐步形成村民良好保洁习惯。可以说,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本做到了日常化、全面化、制度化、习惯化。四是实施农村美化绿化工程。该市村屯美化绿化坚持以村屯外为辅、村屯内为主的原则,村屯外主要是各级公路沿线绿化,对缺株断档处进行合理补植银中杨、榆树、柳树等本地树种,村屯内主要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内栽植李子树、杏树、梨树等果树。并按照“乔灌搭配、高低错落、针阔混交、露土栽花”的原则,在各级公路屯路沿线、村内空闲地、广场周围、农户庭院四周栽种黑心菊、绣线菊、荷兰菊等宿根花卉,形成规模,提升品味。在购置树苗上乡镇政府统筹安排,采取一个模式整体推进。植树胸径最低在5公分以上,并且要求栽花要双趟密植,成规模、出效果。到目前为止,已投入绿化资金1391万元,美化资金657万元。五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按照省文化品牌打造工作要求,近年来该市积极挖掘与传承域内文化元素,共打造文化品牌村6个,建设文化墙1500延长米、文化长廊980延长米,同时依托境内的鸡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日益完善的公园景区,每年吸引各方游客1万余人次,带动山脚下农户发展农家乐20多家,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三、强化资金整合,形成推进合力

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一是制定“以奖代补”政策。2016年,市财政列支245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500万元作为金融资本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的“增信补贴”;600万元用于支付各行政村专职保洁员工资;1200万元用于奖补先进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150万元用于30个市级标兵村村党支部书记事业单位中级技术职称待遇工资。二是统筹政策效能资金。整合国、省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在农村道路工程、危旧房改造、改水改厕、绿化美化村屯等项目上给予先进村优先安排,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状况。2016年,新修筑水泥路185公里,新建围墙56000延长米、围栏82400延长米、浆砌石边沟49000延长米。三是集聚社会包保资金。深入开展部门包保帮扶活动,2016年1~8月,全市包保部门和单位累计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1120万元。同时,通过搭建感恩平台,发挥本地及原籍能人效应,募捐帮扶资金630万元。

(省新农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