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工作的意义

扶贫工作的意义

时间:2022-12-06 20:5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工作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扶贫工作的意义

第1篇

(一)扶贫资源不足

我国扶贫政策的推动主体一直都是政府在扮演主角,社会力量只是做一些小范围的慈善类辅助,这就导致了有限的扶贫资源相对于基数庞大的贫困人群显得微不足道。另外一个表现是扶贫的人力资源上,扶贫政策的执行主体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很难克服传统思想,使得扶贫局面僵化。再加上具体参与政策执行的工作人员文化基础薄弱,造成了在农村地区缺乏依法执行的环境,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等思想严重。

(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广大农村,民众是缺少了解扶贫政策的环境的,扶贫的大多数受众只是被政策执行人员告知自己被选为扶贫的对象。很少会出现,困难群众能够把自身及家庭的处境和相关的扶贫政策进行对照,从而去主动的申请政府救助或者其他组织的照顾。这种局面对于贫困人群来说是被动的,是不了解政策的内容酿成的,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的直接体现。

(三)忽视贫困人群增能

历来的扶贫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障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或者是暂时性的度过人生重大变故造成的困境。采用的手段也仅仅是给予物质的帮助或者金钱的补贴。而把心理的疏导、再生产能力的培养、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触及到。这就严重影响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以及贫困人群的再生产能力。

(四)公众参与程度低

第一点是民众对扶贫资源的贡献度比较低,扶贫资源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组织的贡献也主要是针对突发性、临时性、灾难性的事件,比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缺乏长效性的扶贫支持。另一个方面是指农村扶贫政策执行中能够鼓励民众利用其监督权利的制度不完善,不能调动民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积极性,民众的一贯态度是:只要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或者对自己的伤害还在承受范围内,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根本不会把问题反映上去。

二、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扶贫政策正朝着社会工作的理念方向发展

从发展的源头上看,反贫困是社会工作专业诞生的开始。以贫穷人群为核心的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天然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在解决服务对象的贫穷问题时,与现行的扶贫政策理念不同的地方是,其着力于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能力和社会的容纳程度。即是社会工作专业一直倡导的“助人自助”原则和“人本主义”价值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为代表的人文扶贫政策的实施,让原有的以满足贫困人群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农村扶贫政策在理念得到了改变,在功能上得到了扩展。服务型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开发性扶贫模式的建立,让传统的扶贫制度在理念上逐渐与社会工作趋同。这就推动了我国政府允许社会工作参与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进程,给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政策执行提供了平台。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成为扶贫政策执行的新手段

可以说,现代扶贫制度和社会工作在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服务对象上具有相通性,其区别只是在采取的工作方法上,社会工作会显得更加专业性、人性化。随着扶贫政策执行方法多元化,以及扶贫对象需求多样化的发展,社会工作必将成为我国农村扶贫事业中的新手段。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等在政策执行方面的宣传、贫困人群增能、执行人员增质、以及建立多方参与扶贫制度上必定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社会工作能够克服传统扶贫制度由于补助标准统一性、救助对象整体性所带来的无法针对性的解决贫困个人及家庭特殊需要的弱点,能够使得到照顾的群体更加细化。在资源的募集上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能够赋予这一行动以专业性的意义,使资源的供给渠道更加广阔。

三、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介入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政策宣传体系

第一个介入策略是建立完善的政策宣传体系。所谓宣传就是是把扶贫政策清晰的传达到目标人群当中,让他们了解政策的内容、目的、意义。这个体系包括政策的公开透明、开拓贫困人群申请帮扶的通道、及时主动的处理民众意见并通告处理结果。

社会工作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连接政府和民众的桥梁,作为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方存在,用列宁的观点就是社会工作能够发挥其社会组织的自觉性,能够主动呼吁政府公开扶贫政策,透明扶贫过程。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处理民众贫困信息方面能够把处理结果及时有效的告知对方,以增加了民众对政策的认知和政府的公信力。

社会工作的介入还能给扶贫政策的宣传提供一条间接性的道路,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把扶贫政策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相结合,传达给受助人一种自决、自助等积极向上的观念,这就调动了受助对象的积极性,去主动了解相关的扶贫政策,也就直接开拓了贫困人群主动申请帮扶的通道,对政策的宣传意义重大。

(二)建立专业的政策执行人员培训体系

第二点介入策略就是建立专业的人员培训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政策执行主体掌握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等工作方法,理解社会工作反贫困的理念以及社会工作在助人服务活动中的伦理价值观。

拥有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参与扶贫政策的执行,能够提升执行主体的整体素质,能够改变传统的“恩赐式”扶贫的现状,就会促进政策执行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的长期性。所以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一个重大策略就是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武装政策执行人员。

(三)建立扶贫对象的增能体系

第三点介入策略是注重扶贫对象的增能。社会工作在反贫困的道路上一直受到“曾权理论”的指导,注重服务对象通过自身的发展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建立增能体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增强贫困人群克服贫困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贫困人群的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的重构、可动用资源的整合都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社区工作中的社区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地区的物质建设和人的发展双重推动。给整体上促使农村地区走出贫困提供了可靠的思路。

(四)建立多方参与的扶贫推动机制

第2篇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确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安排部署我县的扶贫任务,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把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刚才,李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扶贫开发的四个重点乡镇作了表态发言,最后县委孙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孙书记的讲话和李县长讲的意见,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目标、政策规定和工作措施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四个乡镇的表态发言也都很好。为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抓好扶贫工作的落实,下面再强调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关注的是弱势群体,事关贫困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是我们党在贫困地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农民共同致富的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孙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李县长讲的意见要求,回去后要将今天的会议精神原原本本的向党委、政府作一次全面的汇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要充分认识这次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被扶贫的乡镇要把这次扶贫开发作为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重要措施和难得机遇,其他乡镇要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认识和对待这次扶贫开发,没有四个贫困乡镇4.6万人的脱贫致富,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要思想上再发动,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落实,要把握好机遇,利用好政策,营造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目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目标已经明确,政策措施已经确定,下步关键就是看大家如何抓好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围绕各自的职能,进一步明确责任,把扶贫任务细化量化到部门到人。特别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围绕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地“上跑下联”,对上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对下要多联系、多深入基层,对扶贫乡镇村多帮助、多指导,搞好扶贫方式的创新。四个乡镇要围绕扶贫开发项目,制定详细的扶贫规划,把扶贫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凡是没有落实到村到户的扶贫项目,县里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拨款。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严格,特别是扶贫资金更是一条“高压线”,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严格资金管理,认真执行“专款、专人、专账”管理和报账拨款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县有关部门要严把验收环节,简化程序。各有关乡镇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确保能使扶贫资金培育出一批脱贫致富的专业村、专业户,培育出一批脱贫致富的产业。

四、转变作风,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加强组织领导。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竭其所能;各有关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其他乡镇也要成立领导组织,采取积极措施,抓好本乡镇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总之,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力争早日使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第3篇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

(一)绩效审计被重视程度还显得不足够

我国财政扶贫的资金审计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管理,从而使财政扶贫资金得以有效落实。但现阶段,很多审计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其绩效审计力度也随之大打折扣。例如对于扶贫资金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效或者是不是取得了预期效果,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绩效审计。目前,随着我国政府部门的改革,扶贫资金的收支真实性已经得到了基本保障,但是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

(二)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

对于绩效的管理止于事后的总结,缺乏事先的计划和事中的控制。因为事后的总结从方法上来看更加方便,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的采集也较为容易,因此很多的审计部门主要进行的是时候的管理工作。但是对于资金使用的事先规划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导致资金虽然支付了出去,但可能并不能起到实效。这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扶贫资金使用成果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忽视了政策和制度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由于审计部门的一些限制或者审计人员的观念问题,审计人员更偏向于对资金的使用上来对资金的运用效率进行考量,而非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情况和相关管理方式对扶贫资金利用效率的影响方面考虑。比如说,当地政府对于特定产业的市场没有引导和管理,那么扶贫资金用即使投入到位,也难以取得投入实效。更多的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和社会发展。对于那些显得较为长远的扶贫效益如环境保护、地区文化建设等这些情况,一方面难以对其效益和投资的成果加以评价,另一方面产生经济效益的速度又非常慢,由于目前审计部门的通常工作模式的原因,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就会更多的考虑那些关于直接的经济效益的问题,而不重视那些为长远利益而服务的项目。

(三)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不高,社会影响力相对偏弱

目前来说,我国的财务活动公开化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之中,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的公开了自身的财务情况,让人民大众来进行监督。然而对于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公开的审计报告内容不多。报告提出的问题不多,涉及到实际情况之处也显得比较少。很多审计活动对相关管理部门的提议和建议都不够有可行性,很多都不贴合实际政府工作的情况,缺乏价值。其次,审计机关是受到当地政府所领导的,审计报告是否要披露也要在政府核准,这样很多的问题实际上是不能够在被公开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最后,审计部门的报告结果难以取得成效。在很多时候,由于政府部门的体系或其他原因,审计部门在审计报告的制定中显得比较困扰,同时很多对策都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与实行,导致审计人员缺乏制定报告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和改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强化绩效审计意识

对扶贫基金使用的审核与监督能有效提高扶贫基金的运用效率。扶贫基金是有限的,但是却承担着诸多的责任,这就需要审计机关用监督和报告制作的方式,来对扶贫资金的运用做出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审计报告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审计内容的分析与评判,得出对扶贫资金的分配建议与意见。最后,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经之路。扶贫基金使用过程的公正,有效,透明,干净,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没有审计部门的监督与规范,这一切就无从说起。审计部门只有进行审计和监督,政府部门的资金运用才能提高效率,变得更加透明,同时也减少了可能出现的腐败行径。

(二)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和评价,深化绩效审计深度和力度

首先是要提高事先预测与事中监督的比重,使审计过程覆盖到整个的扶贫资金运用过程之中,对各项资金的使用目的和使用的情况进行观测,全面的发现资金运用之中的各项问题,在项目实施之前就预先提出那些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从而尽早的作出改进。其次是对于改进方法的建议全面化,对于资金的利用和运作,不能简单的只考虑资金问题,更要更多的从政府的政策与当地整体的大环境的方面来进行考量,很多的资金运作方案,很可能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关系而变得效益过低或者不大便利,考虑到这一点,才能够全面的得出改进资金运用方法的建议。最后,对于长远利益也展开工作,对长远利益的投资必要性加以关注。就如今的情况来说,事实上对短期利益的扶贫资金使用方法已经非常完善。因此就需要审计机构加强对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注与支持让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的衡量更加立体化全面化,这样才能正确的对扶贫方案进行衡量。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真实的反映审计的结果和政府机构对资金的运用情况。而后也要提高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和真实化,政府部门要跟随政务工作公开化的要求,将政府行为透明化,公开真实的审计报告结果,让人民群众能得到真实的扶贫资金使用结果。之后也要注意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加强,在这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上级部门加强沟通,与纪委或者其他相关监管部门建设消息渠道,让审计的意见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最后,可以由审计署定期将各级审计机关全年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进行汇总梳理和深度分析,由此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倾向性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力求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合理化的、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形成年度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汇总专题报告,上交给上级的政府机构来进行核对和工作成果的评价。

三、结束语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我镇辖...个村,总人口...人,婴幼儿...人.

二、项目实施

我院通过现场宣教、微信入群、村里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奶扶贫工程开展的目的、意义、申领入组流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率。截至目前全年共发放奶粉:...罐(慈善捐赠45罐、差额资助270罐)。

三、存在问题

1. 认识不足:多数儿童家长不重视国产奶粉,认为进口的比国产的好;

2. 政策冲突:在公卫项目管理中,0-3岁儿童享有免费发放营养包项目,给国奶扶贫项目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3. 宣传不足:虽然通过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预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四、工作计划

1.强化领导组织,提高思想认识。成立“国奶扶贫工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扶贫副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整合接种门诊、儿保医师、村卫生室人员为宣传队伍,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负责指导“国奶扶贫项目”的网上申报工作,消除广大群众的思想疑虑,高质量推进此项民生工程。

2.是强化政策宣传。利用村广播、微信、等形式,主要就“国奶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资助对象、资助主要内容、资助标准、资助申请方式、实施步骤等进行精准解读,确保该项社会帮扶公益性项目在该镇得到全面落实。创建微信工作群,将万堤镇符合条件的“宝妈”和老百姓拉入微信工作群,为其讲解“国奶扶贫项目”相关政策,真正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适龄婴幼儿(0-3周岁)捐赠捐助国产婴幼儿配方公益奶粉,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5篇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 扶贫

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新的形势下,还需要开展其他多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也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的表现,在此,本研究将探索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扶贫工作的意义和相关措施。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心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扶贫是指对高校贫困生因贫而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关辅导,保证其心理健康、精神面貌良好的相关工作。目前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报告说,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为贫困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同时,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也不断发现有贫困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对社会的危害和自身的毁灭。例如,2004年云南大学贫困生马加爵杀害四位同学;同年,东北林业大学贫困生付新彬因找不到工作而在毕业前夕自杀。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必须关注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贫困并不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相比起非贫困生,贫困生更容易具有以下心理问题:受挫感、自卑感、畸形自尊、抑郁、交际障碍、盲目攀比、不安全感、偏激和心态等。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来自其贫困家庭的影响、贫困生源地的影响、学生群体的影响、高校改革的影响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针对贫困生开展的各项工作,要注意两个重点:一是解决其经济贫困问题,二是解决其精神贫困问题,这两个问题同等重要。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扶贫,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顾名思义,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应该承担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工作。辅导员需要指导大学生成才,保护大学生权益,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大学生的生活。其中,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如果不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如果思政工作者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就业、经济困难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则思政工作会被学生误认为是讲大话、讲空话、讲假话,被认为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泛泛说教,则不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实质上的建设性影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则起不到应有的模范作用,思政工作就无从谈起。在目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思政辅导员要认真对待这一挑战,将其视为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近的。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绝不是简单之事,但其解决途径恰如思政工作,都是心灵与思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不涉及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解决也恰似政治工作中思想疙瘩的解决,思政工作的开展本质上就类似于一个心理辅导的过程。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出现心理问题的贫困生不可能具有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树立了良好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贫困生也不会因贫困而滋生心理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既是相关的,其工作方式也是相近的。解决贫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们的应尽义务。

(3)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和培养其人格。在新形势下,将大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是思政工作的切实目标。如果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带着心理疾病和思想问题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则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就是失败的、无效的。所以,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两者都属于辅导员工作的范畴。

3、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职责由高校思政辅导员承担

如果说对贫困生的经济扶贫需要靠政府、社会、校方和思政辅导员的多方努力的话,那么对贫困生的心理扶贫则主要是辅导员的职责。

(1)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其中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可以说,如果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最大的功劳应归于其思政辅导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最大的责任也应归于其思政辅导员。

(2)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就工作条件而言,辅导员与学生是直接联系、密切联系的。大学生集体住宿、远离家庭,很大程度上也与社会有一定距离,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大学教师和同学们。由于工作安排不同,专业课教师一般与学生直接接触少,更不会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是内在的,而贫困生的心理倾向也偏于自闭,所以专业课教师一般难于接触到贫困生的心理隐私。而其他同学与贫困生年龄相仿、阅历不足,难以承担心理辅导的重任。所以最能了解和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只能是其思政辅导员。

(3)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党、政府、社会和校方无疑都是关心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但最终落实这些关怀只能是通过学生的思政辅导员。没有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与贫困生直接频繁接触的辅导员,一切关心都难以落实。经济上扶贫相对较容易,这一点银行和政府就可以联手办到,社会其他各界也可以做很多工作,但心理扶贫却是极其艰巨而又极其细致的工作。笔者担任辅导员工作五年来,挽回过8个试图自杀的贫困生,其自杀倾向往往是日积月累、突然爆发,如果没有长期干预和快速反应,如果不能把握其心路、不能及时发现苗头,则8个宝贵的年轻生命就会无奈消逝。所以,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思政辅导员才能得到最终完成。

二、如何开展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扶贫工作

1、建立心理扶贫工作的目标管理机制

心理扶贫是高校思政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应被纳入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中。应在各高校推广专项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目标管理机制,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设定来整合相关工作。该目标管理机制应明确贫困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目标、手段、方式和奖惩等,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解决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按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持续监控、预防为主,有效消除和减少贫困生的不良心理,确保其心理安全。

2、为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高校思政辅导员肩负着贫困生心理扶贫的最主要责任,但是该工作的开展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辅导员创造良好条件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提。

(1)各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正规化和科学化,保证经费和办公条件。

(2)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专项课程,系统而全面地提高包括贫困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要为贫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有必要为贫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供帮助,防患于未然;针对贫困生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做好预防、干预、救助工作,使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专门化。

3、辅导员相关素质的培养

思政辅导员自身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毕竟大部分并非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而且心理扶贫只是辅导员众多工作任务中的一项,其前期的知识结构、能力储备、技能培养也许并不能使之马上胜任相关工作。因此,素质培训就是思政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一个必要准备,而且应该贯穿其工作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心理扶贫既是一项日常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学习型、研究型的工作。辅导员既要以高度的热情、爱心、政治觉悟和责任感来开展心理扶贫,又要做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辅导员相关素质的培训和相关科研的探索,将是心理扶贫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目前必须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解决相关问题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基层思政辅导员的肩上。相信在党、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之下,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能够得到逐步改善,使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得到推动。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心理扶贫目标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培养相关的素质和能力,会使思政辅导员的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柳君:贫困生更需心理扶贫[N].北京青年报,2007-4-28.

第6篇

一、20*年扶贫宣传工作回顾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领导到位。全市扶贫部门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宣传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与扶贫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发挥参谋职能、凝聚社会资源、打造扶贫文化、锤炼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来抓。各级都成立了宣传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明确了分管领导和骨干宣传员,形成了“领导重视、专班负责、人人参与”的扶贫宣传调研工作格局。竹溪县扶贫办高度重视扶贫宣传工作,成立了由办主任任组长的扶贫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安排了具体人员负责,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落实。4月份,该办组织机关有关人员参加了全县新闻信息宣传报送通讯员培训班,并聘请了一名特约信息员,建立了扶贫信息网络,加强了通讯员队伍建设,使扶贫宣传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到位。年初全市扶贫系统会议对20*年扶贫宣传工作进行了表彰,对20*年扶贫宣传调研工作明确了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将宣传调研纳入对各县市区扶贫办和市办全体干部职工20*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考核兑现。房县和郧西县扶贫办为充分调动全办干部职工的热情,制订和完善了宣传工作计划和奖励办法,年初根据每个同志的岗位责任和基本素质,将宣传任务明确到每一名干部,并纳入年终岗位责任考核,严格考核兑现,鼓励全办干部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扶贫典型,报道扶贫工作动态,展示扶贫开发成果。郧西县全年共有135余篇通讯稿件被国家《老区建设》杂志、《*扶贫简报》、《*日报》、《*论坛》、《*扶贫简报》、《*扶贫开发信息网》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用,其中在市级以上媒体上采用达135篇,为该县扶贫开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重点突出,推进措施到位。市县紧紧围绕全市扶贫工作的主线,突出政策宣传、工作宣传,狠抓重点和难点问题调研,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为同级党委、政府当好决策参谋。在宣传内容上,重点突出政策宣传、动态宣传、经验宣传和问题调研,及时宣传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报道了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了一批先进典型,开展了一批课题调研,形成了《郧西县实施回归工程,惠泽贫困群众》、《*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调研与思考》、《关于我市新阶段扶贫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等一批调研成果,并先后被省市刊物采用,部分调研成果得到了及时转化,为服务决策、推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争取主动,营造氛围到位。今年,市人大将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纳入专项视察内容,组织4名专职常委、16名县市区人大代表,历时1个月,深入到8县市区的23个乡镇、30个村,先后对78个扶贫项目进行了视察,市人大三届第22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的专题报告,与会人大常委对全市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及推进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了意见建议,市政府及时拿出了整改报告。丹江口市、郧西县、郧县、竹溪县人大也分别组织了扶贫专项视察活动,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任务,更加关注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并通过他们来宣传、推介扶贫开发工作,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收到了较好效果。

5、完善机制,激励引导到位。坚持以创新激励机制为手段,通过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宣传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一是实行目标考评机制。将扶贫宣传调研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扶贫办、市办各科室及宣传组成员的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范围,明确了具体任务目标和考核方式标准,年终考核兑现。二是实行定期督办通报机制。加强了系统上下沟通,及时反馈情况,引导各单位针对性做好扶贫宣传工作,以此达到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实行奖励激励机制。在全市扶贫系统会议上,市办对20*年度扶贫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1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20*年用稿情况进行了通报。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筹资、分级奖励”的原则,市扶贫办、竹山县扶贫办、房县扶贫办、茅箭区扶贫办等单位,对干部职工发表的稿件都进行了奖励兑现。通过这些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过去一年扶贫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是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办党组向全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在座各位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单位重视不够,人员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宣传组织领导工作还不够主动。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市办内部科室之间和县市区扶贫办之间工作不平衡,在各级媒体上用稿不平衡。三是稿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影响力、高质量的稿件不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问题总结不够,经验典型的挖掘深度不够,对当前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不够。

二、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扶贫宣传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的重要保证。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是发挥好决策参谋职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凝聚社会扶贫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打造扶贫文化的有效途径、是锤炼干部队伍素质的良好载体。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确立和科学发展观的,以及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标的确立,对新阶段扶贫开发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好扶贫宣传调研工作的意义更加重大。

(一)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有利于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掌握党的方针、政策,能够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的状况和贫困群众的呼声。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提升扶贫工作成效,争取社会各方支持,离不开扶贫宣传工作。扶贫宣传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扶贫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社会了解扶贫、认识扶贫、参与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扶贫政策和“兴建创”的思路,可以扩大群众知情权,引导群众参与扶贫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通过推介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好典型、好做法,可以反映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体现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根本宗旨,更好的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通过总结宣传扶贫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可以争取领导支持,争取政策投入。同时,中央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拉动内需的举措,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扩大扶贫政策覆盖范围,贫困地区必将在政策环境、资金投入、项目争取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要求扶贫部门适应新形势,顺应贫困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做好扶贫宣传工作,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抓住机遇,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加快建设步伐;调动各种因素,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工作平台,为推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程和全面实现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提供更有力、更有效的服务,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思路、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宣传调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密切联系群众,制定扶贫政策的重要基础,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关键性措施。扶贫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扶贫开发工作的行政机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党委、政府当好决策参谋。能否参在点上、谋在关键,取决于我们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我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委、市政府把扶贫开发确立为全市三大历史性任务之一,说明已经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切入点来抓,这是对扶贫部门的新要求和新考验。扶贫开发任务越重,扶贫宣传鼓劲工作越要跟上。扶贫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新观念,改进和加强扶贫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扩大宣传效果,更好地发挥宣传调研工作的鼓劲、助威、探路作用,服务和促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有利于及时总结交流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新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成效。扶贫宣传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和交流扶贫开发经验的重要平台。通过扶贫宣传,有利于坚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搞好扶好开发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及时反映扶贫开发的新思路、工作的新举措,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及时总结推广各县市区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扶贫开发的成效。各县市区紧紧围绕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抓住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开展扶贫宣传,就是为了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增强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为了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推进工作创新,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

(四)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营造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扶贫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我市是国家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与农民之间发展差别大,贫困面大,低收入人口存量多,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力量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社会力量已经成为扶贫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宣传是一种沟通的桥梁,宣传是一种回报的方式,宣传更是一种推动的力量。用事实说话,用真情感人,通过深入不断地加大对农村贫困状况的宣传、对扶贫工作过程的宣传,对社会帮扶工作的宣传,可以吸引社会更多的人来关注扶贫事业,参与扶贫事业,支持扶贫工作,为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动员更多的资源、凝聚更大的力量、形成更好的合力。实践证明,在公共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宣传工作在扩大扶贫工作影响,动员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地区、支持扶贫事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烟草局之所以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帮扶我市,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郧西县和竹溪县的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感激之情,留住了国家烟草局的心,与他们建立了真感情。

第7篇

成为王虎屯乡寺沟村驻村队员以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寺沟村“两委”成员帮助下,寺沟村第一书记指导下,积极落实驻村工作,现将本人驻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走村入户,摸清村情民况。驻村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连同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民况调研。首先是参加村两委班子工作推进会,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掌握寺沟村的基本情况。再是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看法,坚持问题导向。三是通过谈心、座谈会等形式与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村两委”班子紧密联系,在王虎屯乡党委的领导下,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的基础。

(二)严于律己,遵守组织纪律。作为驻村干部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次驻村工作的意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深入群众,体察村情、民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情。驻村以来,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5天,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坚持在村工作,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管理制度。

(三)聚焦重点,落实驻村工作。驻村以来,本人紧紧围绕驻村工作目标和任务,聚焦工作重心,有力推进驻村工作的落实。

在驻村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协助第一书记进行扶贫资料的制作、整理、完善工作;2、协助第一书记、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掌握贫困户详细信息,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手段;3、协助村“两委”完成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4、协助第一书记走访调查,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解决群众切身困难问题,听取群众建议;5、监督寺沟村扶贫工程进度;6、按照乡里的分工要求,协助参与村换届工作,全程参与选举过程;7、积极参与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实做好重中之重的扶贫相关工作,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的高度精准化,坚决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同时乡村两级积极联动,整合全村之力,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同贫困户吃“连心饭”,拉近镇村相关扶贫干部,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与贫困户的距离,消除贫困户和干部之间的生疏感。

驻村以来,虽然参与完成了许多重点工作,个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问题仍然存在。扶贫工作的开展有待完善。首先对贫困户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够,没有完全做到实时更新;另再次对结对帮扶对象的关心基本以走访慰问为主,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因而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同时进一步与贫困户沟通、交流,充分了解贫困户的诉求和困难,用实际行动为贫困户、困难群众办点实事,为脱贫攻坚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辜负党和群众的期望。

第8篇

一、整村推进工作

整村推进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整村推进项目效果如何,项目选择是关键。要充分结合各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贫困地区的自身优势项目。2013年我县共有13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参与整村推进项目。这些地区大多地处西北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且严重不足。鉴于这些当地的实际情况,计划在这14个贫困村分别开展种植、养殖、果树、棚菜等优势项目,争取做到当年的项目当年见成效,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和粘合作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提高整村推进水平。

目前已经完成蔬菜大棚建设100个,果树种植65000多株。旧果树改造完成4000株,其中包括苹果树改造3000株、梨树改造1000株。范家乡薛家村和明水乡四间房村、祝家沟村三个项目村开展特色种植项目,完成大樱桃树种植12000株。沙河乡项家村种植韩富苹果5.6万株。秋子沟乡腰岭子村完成核桃树种植2万株。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打大口井7口、塘坝2个。在引水上山工程方面完成开沟600米、铺设管道1800米。完成作业路3公里。

目前已为各项目村拨付项目启动经费每村10万元,共计140万元。

二、移民动迁工作

移民动迁工作一直都是一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快速的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离贫困地区、脱离艰苦的生活环境。2013年我县每个乡镇都分配了移民动迁指标,帮助需要改善生活环境且具有强烈脱贫欲望的贫困户移民到有发展前景生活环境良好的地区脱贫致富。

三、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2013年,县扶贫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务院扶贫办的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培训方向,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全面实施“雨露计划”,加快推进扶贫开发步伐,全面提高了各培训基地的透明性,公正性,自觉性。

2013年共设3个培训基地,分别为县职业教育中心、县新源驾校和县农机校。

县职教中心2013年计划完成培训任务200人,共开设4个培训专业,分别为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焊接和电工电子。目前正处于招生中阶段。

县农机校2013年计划完成培训任务200人。共开设3个专业,分别为焊工50人、农机手50人、渔业船员100人,分为两个阶段展开培训,上半年主要集中培训渔业船员,现已培训船员100人。

县新源驾校2013年计划完成培训任务300人。主要以培训B2、C1驾驶员为为主,总学时为96课时。目前已培训128人。

四、产业化扶贫工作

产业化扶贫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的扶贫开发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具体实施产业化扶贫工作中要严把产业化扶贫基地的申报关,选择具有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产、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龙头企业。2013年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共有二家,分别是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利伟家园酒业有限公司和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县铁山食品有限公司。两家扶贫龙头企业共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五、社会帮扶工作

县扶贫办安排我县90个部门对我县80个贫困村进行分区划片、各司其职的开展社会帮扶工作。结合县贫困人口的现状采取与各部门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有能力有财力的部门挑起担子、扛起责任帮助项目贫困区老百姓开展他们的致富工程。此举不仅改变了贫困百姓的生活现状,同时也让帮扶单位的余热得以充分的发挥;又有力的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调配。在社会帮扶工作中,各帮扶单位的同志们动真情、献爱心,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给予贫困村极大的支持。

六、小额信贷工作

第9篇

一个省级贫困县,如何在短时期内一举摘掉贫困的“帽子”,变成山青、水秀、天蓝、人富的旅游名县?其中有什么“秘诀”和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为了探寻答案,本刊记者一行专访了黄龙县委书记任高飞。

《新西部》记者(下称《新西部》):我们了解到,您是第一个将黄龙县称为“黄土高原的香格里拉”的人。您是哪一年到黄龙县工作的?当时黄龙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任高飞:我是2013年到黄龙县工作的。黄龙县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5镇2乡,总人口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属于省级贫困县,当时黄龙的经济结构以核桃、苹果、玉米等传统的农村自然经济为主,工业一片空白,旅游产业处于“零起步”状态。三年来,我们遵循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思路,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按照“生态旅游的田园县城、适宜人居的美丽乡村”和“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建设目标,通过生态旅游的深度发展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缩短贫富差距;通过旅游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基础条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缩短城乡差距;通过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理念、整合发展资源、破解发展瓶颈,将小区建成景区,将街道建成街区,将田园建成公园,将民房变成客房,将农民变成股民,将上山变成上班,将资产变成资金,将政务变成服务。以生态旅游为战略支柱产业的全县社会经济呈现出全面、迅速、良性发展的喜人局面,全县GDP、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城乡两收入均较“十二五”初实现翻番目标,实现了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在旅游,正在向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高度统一的终极目标大步迈进。同时也为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4月,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要求黄龙2015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到2020年实现小康,任务艰巨,但我们黄龙绝不能落后,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于2015年底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县全面脱贫目标。

《新西部》:我们都知道,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精准扶贫对象,我们了解到黄龙县去年确定的各类贫困人口总数是1759户3843人,那么请您介绍一下,在全县的贫困人口普查过程中是如何做到精准识别的。

任高飞:在贫困人口摸底核实过程中,我们按照省市确定的家庭人均年收入2850元以下的贫困标准,严格程序,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经过居民申请、村组初选、村组核实、乡镇审核、扶贫办审查、公示等六道程序,最终确定全县贫困人口1576户3009人。同时,按照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将贫困人口划分为两大类四小类,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610户1727人;

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966户1282人:无劳动能力低保户146户239人(有一定的保障);五保户339户356人(有保障);鳏寡孤独68户76人,二级以上残疾人347户509人,三无户66户102人(尚无保障)。

2016年1月,在“回头看”过程中,退出402户776人,新纳入295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585户1610人,最终确定贫困人口1759户3843人作为精准扶贫巩固对象进行巩固扶贫。

《新西部》:据悉,黄龙县已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在延安市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请介绍一下黄龙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任高飞: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成效。一是确立了“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扶贫方略,实行“人对人”、“点对点”、“面对面”的全覆盖帮扶;二是实施“4321”帮扶机制,即:处级领导帮扶4户贫困户、正科级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副科级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后备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全县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723名帮扶“贫困少数”共计1759户3843人;三是整合行业部门项目资金,重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扶“志”、扶“技”、扶“业”、扶“主体地位”上下功夫。结合县域实际,着力推行庭院养殖、就业扶持、产业提升、生态旅游带动、土地扶贫、金融扶贫、企业带动、教育资助、搬迁扶贫、兜底保障十种扶贫模式;四是严格考核验收,按照“逐户问、整村查、全覆盖”的原则,通过看搬迁、看教育、看医疗、看收入、看档案、看政策落实、看居住环境、看发展后劲、看2016年增收措施、看群众是否认可满意等“十看”的方法进行了考核验收。验收结果为,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6946元。其中,人均纯收入最低的贫困户石堡镇安善村祝和贵一家,人均收入4350元;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贫困户石堡镇吉家河村乔家亭一家,人均收入46900元。

《新西部》:您作为黄龙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总设计师”,提出的“4321”帮扶机制的确很有新意,但如何保证精准扶贫工作不因正常的人事调整而中断,使之具有政策上的延续性?

任高飞:为了确保“4321”帮扶机制的落实,我们规定“不脱贫,不脱钩”,夯实部门包村、干部联户的责任,无特殊情况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不再调整,用铁的纪律保证和促使帮扶干部、驻村队员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确保了帮扶队形不变,帮扶队伍不散。

同时,成立了黄龙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实行扶贫攻坚督查问责制,对扶贫攻坚工作逐级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乡镇,严格追究责任,坚决执行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

《新西部》:扶贫工作在本届县政府中心工作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

任高飞:梁宏贤市长讲过,县域经济要做好城乡统筹工作。我认为,要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就得紧紧抓住扶贫脱贫工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揽全县工作。扶贫、脱贫工作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标志。一切工作都是为脱贫服务的,包括开展旅游,也是为脱贫致富服务的。群众没有脱贫,一切发展都是空的。

《新西部》:黄龙县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尽量减少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发生?您如何评价自己这几年的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以为社会提供服务。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使扶贫对象掌握一门技术参与到社会劳动中,从而助其脱贫。这是完成脱贫工作的重要途径,各部门必须提高重视。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状

(一)当前的扶贫定位

为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性,职业教育通过精准定位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首先,明确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贫困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适的教育培养计划。其次,做好人才需求定位,保证对贫困对象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再次,做好地方环境定位。了解地区有哪些可开发的资源,从而对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教育与培养,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工作快速完成。最后,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定位。根据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个体收入水平、备选对象的健康状况等条件,确定扶贫对象的选择标准,确保扶贫的有效性。

(二)当前的扶贫模式

第一种政企合作模式,即政府负责资源保证、政策引导等工作,企业进行实际的管理与执行。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后,企业要组织经验丰富的员工对贫困人员进行工作讲解与技能培训,或是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进工、进企学习的机会。第二种长短期培训模式,即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特征决定其教育时间的长短。对青少年可进行长期培训,对成年可进行短期培训或定期培训,使职业教育符合扶贫对象的时间要求,提高精准扶贫职业教育的灵活性。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

(一)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

当前,职业教育招生的范围过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效果甚微。所以职业教育要创新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招生对象从原来的学生群体向贫困的、需要技术的群体扩展,如农村贫困地区人员。

(二)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首先,优化人才教育方法。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即教育方法不当,教学效果较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要求教育水平必须提升,保证教育扶贫对象切实掌握技能。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践机会,确保其掌握相应的技术。通过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技能培训、经验积累的机会。既利于提高扶贫对象的专业技能,也利于为其提供入职就业机会。此外,职业院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深造机会,建立一条职校、专科、本科的升学路径,为贫困者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其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不满足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质量,有关部门要重视实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念。同时,政府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与平台,为其实现脱贫致富提供良好的机会。最后,加强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教育的内容多是固定的,不利展开专项技术教育工作,不利于精准扶贫的技能教育要求。所以,职工院校要对扶贫技能教育进行调整。首先,根据地域发展对其进行技能教育。以基层职业教育院校为例,其主要扶贫对象多是农民,所以应大力发展涉农技能培训。其次,通过公开职业教育的技术培养内容及其就业方向,让对象自行选择以实现按需施教。最后,教育人员必须保证教育质量,确保扶贫对象掌握专业技能,并通过此技术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脱贫的职业教育目标。

(三)健全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第一,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相关部门必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政府的教育扶贫经费应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其一,确保职业教育学生的补助金额与普通高校学生的补助金额一致。其二,各项教育费附加在职业教育上的应用比例要高于30%。其三,发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融资渠道,确保其教育经费充足。其四,建立资金使用监督部门,确保资金专项应用。第二,完善资源保障机制。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短缺,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效果,政府及相关院校都应促进其资源完善。一方面,完善教学的基础设施,使其向信息化、技术化方向发展,使扶贫对象掌握现代化技术,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完善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根据教育的形式与目的完善师资力量,可以聘请企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人员进行授课,更好地实现职业技术教学目标。第三,完善宣传保障机制。当前,许多贫困人员不了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工作,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影响了该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此,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正确了解职业教育及其精准扶贫工作。首先,着重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知。其次,突出宣传职业教育理念,树立良好的形象。要以实际案例为根据,提升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最后,以真实的故事为贫困者点希望,并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向,为其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第四,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目前,职业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其扶贫工作效果偏低,学员就业得不到有效保障。这需要完善就业保障机制,政府应通过保障政策与激励政策,呼吁企业关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象,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进一步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完成。

第11篇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地理位置优势,是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城市之一。但是,当前驻马店市的贫困问题依然很严重,就拿政府公布的贫困县数据来说,在国家级贫困县中,河南省共31个,驻马店就占了4个,新蔡县、确山县、平舆县和上蔡县均在列。而河南省公布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中,驻马店市的泌阳县、正阳县和汝南县3个县赫然在列。在驻马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公报中,更是将新蔡县、确山县、上蔡县和平舆县作为驻马店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因为这些县经济相对不发达,集中了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

二、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

农村公共管理是农村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对关系到农民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基本范围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以及电信、邮政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的管理。其中,农村公共管理在扶贫开发中最为重要,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

三、驻马店市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的困境

近年来,驻马店市在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村公共管理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现实的实际状况来看,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农村公共管理主体层面面临的困境

首先,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性不强。扶贫开发涉及的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农民生活的诸多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但是,在现阶段,地方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的步伐相对较慢,导致审批层级过多,部门协调配合不一致,尤其对扶贫开发中涉及的资金、人力和项目未能发挥集中效用,也未能形成工作合力,这严重影响到了扶贫开发的顺利推进。其次,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一些基层的扶贫工作人员,缺乏公共管理的观念,在扶贫开发中,对各个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执行扶贫任务、运用扶贫资金以及具体扶贫环节的管理和权责承担方面比较散漫。此外,再加上现有的基层扶贫机构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地方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扶贫资金,导致一些扶贫资金闲置,这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影响到了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农村公共管理内容方面的困境

国家提倡扶贫开发要注重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发展,然而在现阶段的扶贫开发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偏重于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扶贫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也使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混乱。此外,还有些地方政府,没有真正的以扶贫工作为己任,只是完全的出于自身“政绩”的需要考虑,为了在短时间使扶贫出现较好的效果,将扶贫开发用于交通、基础较好近郊的农村地区。这样,那些本来特别需要扶贫支持的偏远闭塞地区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这不仅偏离了扶贫开发的初衷,更是加剧了区域性的贫富差距,也使得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更大的偏差。

(三)农村公共管理对象的困境

农村公共管理对象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扶贫开发中,扶贫对象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扶贫开发工作是以贫困人员为对象展开的,如果扶贫对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公共管理的任务也就无法实现。虽然扶贫工作开展已久,贫困人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国家给予的扶持力度较大,农民也切身享受到了一定的利益,但是有些项目较大、需要农民自筹资金的扶贫项目很难进行,农民无法积极配合,参与度比较低。因此,管理效果比较低下。

(四)农村公共管理目标方面的困境

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对管理目标的考核与控制。农村公共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扶贫开发中,如果不能确立好管理目标,缺乏对管理目标的考核与控制,不仅会影响扶贫开发的进程,更会使公共管理行为陷入混乱状态,公共管理工作也会失去方向和动力。

四、完善扶贫开发中农村公共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升扶贫人员的素质,提高农村公共管理的效率

在扶贫开发中,为了提高公共管理的实际效率,政府各部门应在扶贫管理工作中相互配合,为资源配置和服务质量优化提供有效建议。为此,必须规范管理机构,理顺各级权责。如果需要跨部门合作,需要由主办部门来协调和管理,加强对整个公共管理事务的全过程管理。此外,在扶贫开发中,还必须注重提高基层扶贫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扶贫人员的定期培训,规范扶贫开发活动。

(二)完善扶贫政策的执行机制,提升农村公共管理实施效果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有完善的扶贫政策执行机制,避免形式化行为的出现。在扶贫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给农民宣传政策的同时,接受农民的监督。通过完善扶贫政策的执行机制,提升农村公共管理的实施效果。

(三)优化扶贫动员机制,强化农村公共管理资源整合

在实际的扶贫过程当中,作为基层的扶贫人员,要确保扶贫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扶贫效率的提升。在加强各个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整合过程中,还应加快对有地方特色的扶贫机制的构建,从根本上调动贫困农户的积极性。此外,可以成立扶贫资源平台,依此提升贫困农民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水平,这有利于增强贫困农民的参与意识。

(四)明确扶贫开发目标,强化对农村公共管理过程的监控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环环相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目标体系。要切实有效分配各部门和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有效提升整个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既定目标。此外,还要实行扶贫目标责任制,并以绩效评估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在实施目标责任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相互配合使用。对于达到既定目标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应当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未达到目标或者有严重违纪的,应当予以相应的处罚。上述措施对农村公共管理的质量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总之,农村公共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公共管理所面临的压力,有效解决管理工作存在的难题,促进扶贫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探索,从而做到农村公共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殷福顺.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8):187.

第12篇

成为驻村工作队员以来,在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支两委成员帮助下,村第一书记指导下,积极落实驻村工作,现将本人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走村入户,摸清村情民况。驻村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连同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民况调研。首先是参加村两委班子工作推进会,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初步掌握了垭子口村的基本情况。再是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看法,坚持问题导向。三是通过谈心、座谈会等形式与村支两委班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村支两委班子紧密联系,在农业局的领导下,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的基础。

(二)严于律己,遵守组织纪律。作为驻村干部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次驻村工作的意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深入群众,体察村情、民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情。驻村以来,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坚持“五天四夜”驻村,与村支两委干部一道坚持在村工作,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管理制度。

(三)聚焦重点,落实驻村工作。驻村以来,本人紧紧围绕驻村工作目标和任务,聚焦工作重心,有力推进驻村工作的落实。

在驻村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协助村里进行扶贫档案的制作、整理、完善工作;2、协助第一书记、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掌握贫困户详细信息,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手段;3、协助村支两委完成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落实;4、协助第一书记走访调查,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解决群众切身困难问题,听取群众建议;5、协助村里收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6、监督垭子口村扶贫工程进度;7、按照县委要求,协助参与村换届工作,全程参与选举过程;8、积极参与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9、做好单位本职工作,如农村土地确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信息报送和档案整理工作,2018年度农经年报报送工作等。为切实做好重中之重的扶贫相关工作,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的高度精准化,坚决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

驻村以来,虽然参与完成了许多重点工作,个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与实践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和村民沟通时,不容易拉近距离,特别是上门走访贫困户,来来回回好几次才得到认可和信任。二是扶贫工作的开展还需完善。首先对贫困户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够,没有完全做到实时更新;再次对包保的7户贫困户关心基本以走访慰问为主,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因而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同时进一步与贫困户沟通、交流,充分了解贫困户的诉求和困难,用实际行动为贫困户、困难群众办点实事,为脱贫攻坚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辜负党和群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