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计算机教案

小学计算机教案

时间:2023-02-05 22:51: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计算机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计算机教案

第1篇

伴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再加上我国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小学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必然课程,近些年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一些教育环节中仍然存在问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提升小学计算机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小学生参与计算机课堂的积极性。本文中,笔者就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探析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 小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硬件设备陈旧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必须要有与教学配套的教学设备,如果不能保证硬件设备,也无法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购买和更换计算机硬件设备需要资金量很大,但是,学校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投入却比较少。因为学校不能及时更换计算机设备,设备越来越陈旧,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设备的配置甚至比不上学生自己家的计算机,这就从本质上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降低,阻碍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2 授课标准不统一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和发展非常快,因此,并没有统一的小学计算机教材,虽然小学计算机教材的版本比较多,但是这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学来说,这已经成为阻碍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标准,教师只能参照课程大纲来选择教学的内容,这对计算机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1.3 积极性有待提升

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还承担很多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比如计算机日常维护和修理等。这些与教育教学不相关的任务使得教师不能专心进行知识讲解。再加上计算机教师在自身专业素养比较低,有些教师是非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已经比较困难,更何况还要顾及其他工作,这从本质上降低了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

2 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与其他学科既相同又不同,相同之处在于,计算机教学同样需要教师进行备课,不同之处在于,备课不仅要准备讲授的知识、准备整个教材的内容,清楚教材特点、重点难点、难易程度,明确哪些知识适合哪些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备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小学生的特征。对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控制计算机课堂纪律十分有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备硬件,计算机正常工作意味着学生可以正常接受知识,想要提升有效的课堂效率,就需要备好计算机,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工作,教师还要备多媒体课件,以保证课堂能够顺利进行,完成教学目标。

2.2 创新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计算机教师要抓住课堂开端,先声夺人,组织好课堂的秩序。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开始时用“昨天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下一节课”这样的导入语,这一类导入语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想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就要利用新颖的导语。例如,在开展第一节课“认识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课堂开始我便让学生阐述人体组成,学生很好奇地讨论着,接着我用计算机的各个部分来比喻人体的各个器官,学生表示出很高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很好地控制了课堂秩序,更使计算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再如,我在教授学生插入声音和影片的时候,课堂刚开始我便用计算机为学生演奏学生们喜欢的歌曲,紧接着我向学生提问“为何教室里面没有乐器、没有VCD、没有录音机,同学们却可以听到音乐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计算机在歌唱”,接着我便说“为什么计算机可以演奏出你们喜欢的歌曲呢?”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也很浓厚。

2.3 教学方法要多变

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是让学生纯粹地跟着老师走,很多时候需要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操作实践中,因此,传统的演示法、讲授法和谈话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要求,这便要求计算机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将整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都选出一名“小老师”,“小老师”不仅要维持小组秩序,同时引导小组的其他同学开展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骨干作用,使计算机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中。有些时候,我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积极思考,发挥小组整体的智慧来完成布置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协调、提高、启发和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自学法,自学法的效果也很好,教师不仅要带着教材走向小学生,还要带着小学生走向教材。

2.4 开展课后延伸

教师不仅要对课堂工作负责,还要实施课后延伸,教师和学生都要开展课后延伸。首先,教师在上完课以后会发现还有一些问题,为了避免下一次授课再出现这个问题,要求计算机教师要在课后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反思,不断完善教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计算机教学效果。其次,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会在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学生会在课堂上操作,因此,课后作业通常具有实践性。比如,我布置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互联网上找资料,这个作业为开展下一节课做准备工作。再比如,在教授完演示文稿的知识后,我布置学生观看海报和校刊,观察校刊和海报上所使用的艺术字和字体,区别字体和艺术字的概念,同时,学生在无意间又接受了审美教育。这样的作业不需要学生太努力,但需要学生用心。

第2篇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进入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恰当地使用这一教学手段则成为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心理学认为: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面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荧幕,学生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之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备好课才能进入课堂,教案则是对于一节还没有进行的课的预设,但不是每一堂课就会按照每位教师所设计的那样照单拿下,因此在某些细节上就会产生许多的变动,教师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某方面的加深或拓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中用手工制作的教具已经不复存在了,都是用新式教具或者计算机的设计所代替,传统教学在表现形式上都着重于口说,那么发展到现在,就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语言能力。例如:编应用题,在认识应用题的题型之后,让学生来编应用题就会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可以在计算机给出一点实物或做出一些与现实有关的假设,再让学生说,老师补充说,这样的话,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就会让学生掌握应用题。传统教学中都有着许多好的经验,只要我们把它与现代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里,要

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正好能够源源不断地传递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满足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学过程的弊端。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做出反应,对的会出示一个小孩子哈哈笑的声音,或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说话;做错时,那小孩子会难过得流泪,或发出沉沉的声音表示再动脑筋,重做一次;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五、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

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的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功能,能满足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的接触面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不断加深,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

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第3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My Views on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Yu xinJian

(North University,Weifang261041,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for many years,computer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ubjects teaching in computer teaching.During process, we should emphasize that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In additio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ombined age of the students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nomy of poor students, more appropriate section of line with the game of teaching materials.students are like independently access to knowledge, so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o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of the creative space, so as to make the computer as they are really an application of the test will not become a burden on students. Then,how to make students to quickly master in short period of time, combined with my valueable experience,to talk about my own views.

Keywords:Vocational schools;Computer teaching

一、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职业中学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2000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果微软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的实践。又不能只讲不上机这样就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就我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有条件者可安排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驾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对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

三、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们面前说过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

四、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化。

五、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已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已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不单纯的灌输知识、而应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ro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了上机作业;自已上机设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的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已去彩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官就要让她们根据自已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努力去实现她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必须懂得其激发其积极思考,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六、小结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而且教学的内容灵活多样、美观实用。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些较感兴趣的作业,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就是在较长的一些课间或活动课的时间也乐于上机完成他们的作业。在长期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课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们长远的任务,每个教学设计之中,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

教师的“教”:基本本讲解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

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已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记创造。

第4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906-03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Rethink

FU Yuan-yuan

(Hunan art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omputer teaching main purpose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but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we should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master the content of the material, but als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lf update learning ability.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work smoothly and quickly in adapt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高职学校的公共课计算机基础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生自身的素质。但是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少学生把计算机课当成上网课,把计算机房当成网吧,只喜欢上网聊天,而对计算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更重要的是是,不少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根本不能适应社会要求。还需要重新进行计算机培训。其原因何在?

1 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首先,目前虽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已经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据调查,小学计算机教学就教一些开机关机知识,然后再教一些打字知识。初中计算机教学也主要是围绕打字训练。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在大多学校更是摆设。在高考的重压下,没几个老师学生认认真真学习复杂一点的计算机知识。而且,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累累重复,学生进入高职前已有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其次,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实际操作少,而导致学生计算机总体知识水平不高,甚至有的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城市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也仅限于玩游戏、上网聊天。最后,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其他问题。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应用脱节,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每个专业都有安排,这时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还是不甚了解,无法把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与自身的专业结合起来,因此学得比较被动。还有,计算机教学也不能与最新知识最新软件结合。比如现在Office一般用的都是2007版,而有些教材还是Offce 97,知识新旧相隔差不多十年。此外,课程体系不适合专业特点和需求,教学知识点多而分散,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难安排等。

2 社会上需求方向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两三个月就会有软件的更新,技术的创新,而教材的编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而要计算机教材能时时刻刻跟上时代潮流,在操作上有一定困难。但是计算机老师需要把握社会需求方向,教学中时刻渗透最新最实用知识。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教学目标

虽然说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但是作为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大可能面面俱到。应侧重与基础,只有基础扎实,学生才能有自由发挥深入的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

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 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主要是要学习office办公软件,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三套件,以及复印机,速印机,打印机的使用方法。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2) 网页制作:学习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当前更需要学习动态网页制作,包含各种网页制作语音,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 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包含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知识,要能组建网络,维护网络。主要目的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 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5) 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4 教材的问题的解决

高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目的提高整个高职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而不是让人人成为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计算机方面大量的操作类岗位启示我们,计算机专业设置完全可以向更多应用技能型方向拓展,如网络专业、维修专业、软件专业、动漫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教材由于其特殊情况,一般很难紧跟当前。当前最流行最新的软件很难在教材上体现出来。因此,建议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购买各种教辅教材。然后,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材。教学中加入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5 教学方法探讨

5.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改变以前的传统模式,应当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答疑。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笔者认为可以效仿正在全国推广的“高效课堂”,可以由老师上课前一天写出导学教案,导学案包含内容应该有,上节课内容的延伸,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当然这个教学目标最好能具体化,具体到任务和题目,分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然后由学生互相检查。然后在课堂上请每组的代表解答。当然具体操作过程可由每个老师视情况而定。

5.2 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笔者曾经先后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 在教室上理论课,上完理论课然后去机房上机。在以前DOS时代,这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讲几条DOS命令,解释它的含义和作用。学生去验证。但是进入到Windows时代后,很难讲清楚,先点那里,再点那里。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要是在黑板上画图,更是浪费时间也不准确。

2) 在多媒体投影仪上上课。这样可以把每步操作详细讲解。学生也能看清楚操作过程。但是问题在于,很多操作的过程,学生能看明白,不一定能记下来,如果等上了几节理论指导课,学生再去上机,很可能就忘记了操作步骤。效果也不是很好。

3) 在机房架设投影仪,直接在机房上课,讲几步学生操作几步。这样效果是最好,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根本不按照老师指导进行,而是在下面偷偷聊QQ,玩游戏。后来,笔者在机房装上多媒体教学系统,老师可以在教师机控制和查看学生屏幕。这样效果最好,学生既可以看老师操作,也不能随意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5.3 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又可以把难以描述的操作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生动明聊。优秀的课件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同时,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需要掌握各种多媒体技术。特别需要能熟练的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在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软件有:Power Point、方正奥思(Founder Author Tool)、Authorware和Flash等。其特点如下:

1) 微软公司的Office Powerpoint(又称ppt):在 Ppt制作的课件中,可以添加表格和知识结构图,添加图形,加入声音和视频。可以设置各种对象的进入退出强调方式;还可以设置动画的运动路径等等;如果对vb语言熟练,也可以利用视图下拉菜单中工具栏的“控件工具箱”,制作复杂的人机交互课件。

PowerPoint 2003可以说是目前用得最广的课件制作软件,它简单方便,易于上手,但是交互性较差。

2) 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Founder Author Tool)是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精心研制的一个可视化、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软件。

3) Authorware:

Authorware是一款专业的多媒体合成软件,它采用了基于图标的方法,图标决定程序的功能,流程则决定程序的走向。它采用的是基于图标的方法,整个课件制作过程以流程图为运行顺序。图标包含了程序功能,流程图的上下、层次方向就是程序的运行顺序。它有比较强大的文字和图像处理功能,还能够方便地引用已经处理好的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然后根据创造者的创作思想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加以变化,形成交互,制作成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

优秀的课件,不能仅仅只限于成为展示平台,还需要有丰富的人机交互。Authorware的交互功能强大,在Authorware中提供了十几种交互。并且方便实现,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编码。正是由于交互功能的存在,使得教师能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它们在多媒体演示过程按照作者的意图运行。

4) Flash:Flash它是一个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它可以制作出声色俱佳,互动性高的动画效果,但是它的制作需要较高的美工专业知识,一般flash 更适合是作为动画素材制作软件,应用在课件制作中表现极佳,成为课件制作软件的主流。

5) 几何画板:

美国著名的教育软件,特别适用制作数学几何软件。画出有几何约束条件的点、线、圆构成几何图形,当改变图形的某一部分时,所有相关部分随之变分,各几何约束关系不变,因此可以动态地一系列相关变化情况。几何测量、变换、作图记录,简单动画按钮。无网络功能。在初高中使用率高,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5.4 利用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则是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优点在于一是它的实时交互性,二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实现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软件的共享是核心,网上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多媒体信息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四是教学方式的先进性,网络教学的中心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是学生的学。

5.5 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换代的速度飞快,也许你刚刚学会这个软件这个版本,马上又会有新的版本,也许你刚刚学会一门技术,又会出现新的技术取而代之。如果我们没有快速掌握新软件新技术的能力,那我们将注定在计算机世界里无法得心应手自由翱翔。那么我们将注定在计算机领域中追赶别人脚步,时时刻刻刻辛苦劳累。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在原理,重在引导。比如在Word教学中,可以先展示排版后效果,让学生自主去寻找命令和操作方法。在讲述计算机结构和硬件的时候,可以多用不同的品牌电脑。让学生组装和维护。讲述flash的时候,可以讲述动画形成的原理,让学生明白flash只能在有规律的情况下帮我们完成过渡帧。讲网络的时候,可以借助交通图,让学生明白数据传输的过程。结合学校的网络,带领学生排除网络故障。

6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高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能学好。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高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蓝领”或“灰领”。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吴,汪晓菲.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33).

第5篇

1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1.1教育地位提高及教学条件日趋改善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多数高校的领导与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对这门课程的认真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思路,并就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改革与创新。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设计、更新机房设备,扩建拓展多媒体教学环境,加强网络建设,设置必修课与技能考试等方式,都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1.2教育对象水平参差不齐、兴趣不一尽管中小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情况有所进展,但效果仍不理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象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在一些地方十分普遍。城镇周边地区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基本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但仍有部分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受限,没机会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这就导致了高校新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参差不齐,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也有学生仅对网络知识感兴趣,而对繁琐的程序设计不感兴趣。

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满意根据调查显示,多数社会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好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能,熟练应用文字编辑、数据管理、演示文稿等内容,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素养及信息再学习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掌握能力明显不足,许多单位招不到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出现“学用脱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可能与高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脱离,还不能够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的这一现状问题有关。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与改革

2.1提升起点教育水平,因材施教若从根源上改变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注重计算机基础小学起点教育水平的普及,中学进一步知识提升和强化。为高校中的计算机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实现高校新生计算机学习水平的均等化。针对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需要丰富和完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技能基础知识学习,同时设置面向不同专业、层次、需求的计算机课程,来满足多层次的学习需要,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专业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课程的紧密结合。

2.2优化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计算机基础课教材的编制要紧密贴合时展,充分结合各层次学生的特点,注重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1)教材中可以设置阅读材料、练习与实践等类的栏目,通过设置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人点,提供相关网站、期刊等资料,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加工整理,以论文、调研报告、图示、动画、网站等形式提交调研结果,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来自教材,并超越教材的教学效果。(2)教材可以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硬盘结构、读写数据的过程、计算机工作过程、碎片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直观的图示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理论较多的章节还可采用结合实际问题讲述相关知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优化计算机教材编制,结合本院校自身办学特色,有针对性的选取难易适中的教材内容。一方面做好主要教材编制,另一方面要注重辅助计算机教材、教案的编制,以此促进立体化计算机教材的构成。

2.3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计算思维现代计算机的应用是指在多领域中的广泛综合性应用。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要求,了解社会具体需要,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完善。高校中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计算思维方法,这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计算机基础教育还应培养学生认识大数据的价值,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处理,获取不少指导企业运营的知识,提高效率。

3结语

目前,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升起点教育水平,坚持面向应用,强化培养能力与科学计算思维。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与专业等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应用人才。

作者:夏金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第6篇

目前,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视为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关键。然而,很多中小学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不完整,仅停留在底层的硬件环境阶段,所以难免造成今天我们看见的种种问题。如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资源建设;缺乏网络专业技术人员;校园网的使用效率低下。

二、校园网的资源建设策略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等各类资源;图书情报信息库;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这么庞大的资源到底如何建设?从国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中发现,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链接。将学校的WWW服务器与Intemet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第二是镜像。通过与Intemet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者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第三是自主建设。它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心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的优秀的CAI课件。资源建设中还应该考虑创建良好的资源搜索引擎,使建好的资源库发挥充分的作用。总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三、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策略

1 校园网的管理策略。校园网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来负责,需要2-3名专职技术人员及若干计算机教师来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校园网的管理包括网管人员、网络及电教设备、相关资料等的常规管理。

2 日常维护策略。随着校园网功能的不断拓展。日常的维护工作变得十分庞杂,网站上所有栏目都需要定期更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由计算机教师带队的课外活动小组来完成部分维护工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适当减轻了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有利于校园网能长期发挥作用。

3 技术人员培训策略。专业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完成建网工作后,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都需要由学校内部人员负责。学校可以选拔1~2名优秀计算机教师送去参加由网络专家执教的培训班,作为将来网络中心的技术骨干。而技术骨干学习完成后,以师徒方式带出第二批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由其来完成日常的维护工作。

4 技术人员保障策略。由于社会对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十分迫切,学校往往面临网络技术人员严重流失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一方面,通过提高酬金、政策倾斜等优惠条件保证留住至少1名技术骨干;另一方面,依托专业网络公司、高等学校或聘请的专家顾问,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技术支持的保障。网络技术人员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学校应该有正确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来对待这类问题,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四、有效应用校园网络的策略

1 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改革管理的机制,奖励那些在教学中应用校园网的教师,并对日常教学实行管理网络化,创造一个网络应用的气氛,从而建立起教师应用校园网的外部动机;另外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培训,树立起教师新的教育观念,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即教师真正认识到校园网对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的作用,自觉的将校园网应用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2 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学校一方面要对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和internet应用的培训,其目的是通过他们带头进行应用校园网的教学科研活动,为校园网的应用发展进行探索工作,另一方面借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让广大教师参加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目的是让所有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的教学应用中。对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他们应用网络辅助学习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05-01

1 课前有准备

计算机教学它既相同于其它学科,又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备课。然而,这里的“备”却包含既要备软件又要备硬件。备软件,即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掌握小学阶段整个的教材内容,更要清楚课时教材所在的章节(位置)、内容、教材特点、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备教法,要明确上课过程中使用什么合适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教学中,我总要对不同年级以及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作一了解,这样,对于控制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果都很有帮助。据于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教学过程还有第三者――计算机的参与。所以必须对它也要备一备,即备硬件。一台计算机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每个学生能正常地接受学习,要提高35分钟的教学效率,备好计算机,让计算机在课堂上正常工作,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十分重要。最后还得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备的课能顺利进行,完成目标。

2 课中有方法

备课是前提,上课是关键。如何使备好的课上好,有效率,贵在有法,且得法。而稳定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出来。”如何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

2.1 导入要新颖。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定要先声夺人,抓住课的开端,组织好课堂秩序。以往的“昨天我们学了XX,今天我们来学XX”的导语已远远不够了。导语一定要新颖,要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教学《第1课认识计算机》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来说人体的组成,学生一下子就从好奇地看着、讨论着眼前的计算机转移到我的话题上。这样,不仅控制了课堂秩序,还通过跟人体作比较为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的组成打下了基础。又如在教学《插入声音和影片》时,我一上课就让计算机演奏学生们熟悉的奥运会主题曲,接着我说:“为什么教室里没有录音机、VCD、没有钢琴,会有音乐呢?”“噢,原来是计算机在演奏,你们想不想,也让你们的计算机奏出你们想听的音乐?”。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上来,兴趣也一下子提高了,上课就顺理成章了。

2.2 方法要多变:注意,不是纯粹让学生集中跟着老师走,而往往很多时候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到操作实践中去。所以一般的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已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的方法要变。而我采用的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把全班分成小小组,一台机器为一组的“二人一机”,操作、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先上机,充分发挥“小老师”的骨干作用,使教师能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时我也会出一些面比校广的题,让学生们思考、自由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它,这样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协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另外,我还采用自学法,效果也很明显。《课堂教学论》中谈到教学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另一种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后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现在主张第二种。可是我觉得在计算机教学中尝试一下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的做法,效果也很好,而且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搜索奥运图片》一课时,对于如何搜索奥运图片,我使用讲解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操作。而对于后面“搜索奥运歌曲和节目”我就布置大家看书自学,利用以上方法,举一反三,自己学习,遇到问题,再由老师讨论解决。这样,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学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兴趣倍增,而且也避免了老师类似问题的反复讲,师累,生厌。

2.3 要学会调控: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这门课程。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全部都得通过计算机,计算机既是学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工具,而它却又偏最会出现问题,遇到问题,就要学会调控。方法也很多。如果是普遍的问题,脆拿出来,集体指导解决,中间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看对话框,学会分析,判断,最后做出正确处理。如果是特殊问题,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的,切忌停下上着的课,一定要在安排好其他学生的同时,再去解决,而且安排内容最好有关本课内容,有针对性,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其它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也能尽量减少对课程进度的影响。

3 课后有延伸

课后的工作我认为还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教师,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往往在上完之后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现在同轨班比较多,为避免在下个班出现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不断反思和改进,以使教案不断趋于完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针对学生,计算机教学也应该有作业,但这作业不是死抄硬背之类的。操作作业一般都是放在课上完成的,而课后我布置的总是有针对性的实践性作业。例如,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上网收集一些资料,这个作业主要是为下一课做准备。又如,学习演示文稿,我布置学生多注意一下校刊、海报之类的设计,以此来强化课上对于字体、艺术字正确设置的概念,同时也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审美教育。这样的作业,无需学生太大的努力,只要有心,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但对于上课、学生知识的掌握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4 素质的培养

第8篇

下面就近年来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级领导历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研员,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担任主任和理事长,许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版权所有

同时,市教委还为加快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于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三个统一(统一管理、材,统一考试),二个提高(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目标(使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双丰收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全市每年要举办六次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版权所有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市在参加全省全国的gdoi、noi以及电视大奖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近十个,省级以上奖励更多达余人次,拱北中学今年还在全中noi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获某省赛区团体一等奖(全省第四名),并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称号,我市在参加全省的gdoi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也获得团体第七名,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市教委从年开始,就每年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充实我市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市教委还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优秀软件的评比、优秀论文的评比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使这批教师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个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教案、软件等达余篇(件)。

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发展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市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实现市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全市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依据《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一级层次是要求所有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有%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初级考核,%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能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二级层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达到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达到并通过计算机高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要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为此,我市在年就根据学校教育实际编写出+了全省第一本适合教师培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书,并制作出+了配套光盘。目前此项培训计划进展顺利,已达到预期目标。现在全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四、加强课题研究,大力促进科研促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并最终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小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课题达数十项之多,如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一中承担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市二中承担的“cai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承担的“多媒体熟语识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和课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的“信息技术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于年月结题,它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我市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网上教育与远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找出了许多阻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症结,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思想、发展策略和措施保证,规划了我市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为此建立了“市实验中学”,力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教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使实验学校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信息化办学模式。因此,可以说这是我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起到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市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作为我市首批重点课题早已于年立项,为配合该课题研究,我市还在拱北中学、拱北小学和香州七小设立了三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班”,该课题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是创新工具,强调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等四个基本原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结合,给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如何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非线性的表达方式来营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尤其是创建优化的网上学习环境,来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学、实验中学、县一中、拱北小学、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小学校多年来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认真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市二中的“cai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的“多媒体熟语识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内外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对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达中说“这个实验班我非常欣赏,它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美国哈佛大学威斯汀教授也说“这种模式在美国也很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五、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我市教育城域网和“市中小学虚拟网校”的建设

第9篇

厦门第六中学 黄鸿

[内容摘要] 校园网在中小学校中能否发挥效益并被广泛使用,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对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实践探索,阐述校园网中的硬件、软件环境建设及应用这些环境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 校园网络 硬件建设 软件系统 资源库建设 应用模式 运行管理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网络的世纪"。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启动,为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建设校园网络环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对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校实践(liuzhong.xm.fj.cn),谈谈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模式的一些探索。

一、建设校园网络,打好应用基础

网络模式下的教学需要有宽敞的大"路",校园网络建设是保证今后数据流畅的基础。它包括布线、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施和系统软件平台,所需的建设资金对中小学校是一项庞大的投入,规划时就应充分考虑学校的需求,投入和产出才能成正比,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出效益。设计规划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系统要有可扩展性。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性能和价格按摩尔定律在发展(每18个月设备性能提高一倍成本却降低1/2),一步到位的想法将是永远也到不了位,还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实施中应按照当前教学应用情况分步实施,滚动更新。

1、网络建设:

⑴布线:当前中小学多采用基于交换技术星型快速以太网,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带宽需求,校园网络的物理层应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设计,校园楼寓间的主干线用光纤互联,楼内用超5类线。由于全校布线费用占总工程费用不大(约20万),若二次进场费用更大,所以同栋楼的布线应一次完成并保证有足够的节点。

⑵交换设备:交换设备采用积木式设计,分级交换,以利于今后的扩展。主交换机可先采用100Mbps 交换机(如C3524/5024),待网络规模扩大时,更新为C4006或C6006,而原交换机降为二级交换机,并不会造成浪费;教学楼、音像阅览室等教学环境需要传输多媒体信息,也应采用100Mbps交换机;办公楼信息流量较小,采用10Mbps交换机或10M共享式集线器,可降低成本。

⑶服务器选取:最重要的硬件服务器是文件服务器,它控制网络上文件及磁盘资源的访问,负责网络上用户访问的授权等工作,所有网络交互活动都要通过它来实现,所以应选用专用服务器设备(如DELL 2400/4400、IBM 3500/5100/5600等)。网络的其他服务,如数据库服务、WEB服务、E-mail服务、Video服务等可各使用一台专用服务器或高性能PC机来实现,也可由一台设备实现多种服务,但视频服务器需要有高性能的CPU、较大的内存和足够多的磁盘空间以及快速的I/O系统。 我校现使用7台专用服务器,通过光纤把我校各处室、年段、实验室、图书馆、音像阅览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的300多台计算机联成一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光纤分别用100M和2M带宽与教育网、CHINANET相联, 网络拓扑示意图如下:

2、软件系统:

当前主要网络操作系统有 Windows NT、Windows 2000、UNIX等,其他常用服务器端应用软件有:

(1) 数据库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 WWW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 (3) E-mail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4) Video 服务器软件:Software for Video Streaming (5) Web 与防火墙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Proxy Server (6)系统管理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二、网络教学模式实践

校园网应具备着教、学、管理、娱乐等多种角色,按照需求,我们使用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作了下列探索实践:

1、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为了便于现代化教学,我们将各种教学资料数字化,主要内容有: ⑴文字资料库:收集各科每学期试卷、优秀教案、教学论文、教学参考、课外读物等文字材料组成。 ⑵教学图片库:将原来的幻灯片、投影片和教学用的各种挂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以电子图片的形式存放,迄今已建成存放有六万多幅图片的教学图片库。 ⑶视频库:教学中运用一些视频小片段,仅需播出几分钟就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难点。我们从VCD或其它影像资料中截取视频小片段用MPG的模式存放在服务器上,对于一些时间较长的内容则用RM模式,目前我们已在库中存放了250多个数字视频片断和100多小时数字视频节目 ⑷音乐音效库:将中学音乐课的教材录音、参考资料转为MP3数字信号并搜集有大量的MID、WAV音乐、音效资料总计约有1000多件。 ⑸备课资料库:收集、制作供教学使用的各种类型动画或教学小片段300多件,备课时按自己的教学需求可方便组合成各种电子教案。 ⑹电脑小课件库:主要由两种方式构成:一是对市场上购来或与兄弟学校交流得来的CAI课件进行选择存入课件库;二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自己开发的CAI课件存入课件库。目前在库中已存有500多个小课件。 ⑺虚拟教室:自制、收集、购买了近百个理、化、生实验仿真软件和英语、计算机学习软件,供自学使用。

上述自建资源容量已达35G,加上购买一些现成的资源库,总信息资源已达70G。各资源库都在校内教学网页上链接,方便直接调用。

2、培育新型教学模式:利用windows NT的帐户管理功能,为全校师生开设个人帐户,让每个人在校园局域网中都有一个数字身份,具有不同的网络使用权限又有一定公共交流及私人空间。教师在办公室、电子备课室里利用现成的电子素材组织、制作成电子教案存放于文件服务器上,在校园中的各多媒体教室中,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资源库的支持,摆脱粉笔、黑板等传统工具,充分自如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更为灵活更为有效地教学形式。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学生在计算机教室、音像阅览室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作业可以网上提交,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和建构知识的主体。主要教学模式有:

⑴创设情境: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按教学需求,将自己的电子教案或资源库素材的教学信息展现给全体学生。该方式对教学环境要求低,适应文科类情景再现式的教学,由于图、文、声并茂,加强了对大脑的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只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学习者。

⑵虚拟实验:该方式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学软件的虚拟和交互过程,可将微观、短暂、抽象问题形象化,发现其科学规律。如数学课可利用《几何画板》研究二次曲线各参数与轨迹的关系;化学课中模拟危险实验等,由于有交互过程,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教师在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中用动画演示电解液中离子的运动;高中物理《简谐振动》中用课件分析弹簧振子位移与各物理量的关系。这些课程都获得福建省优质课一等奖。

⑶网络资源:该方式主要应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带着各自兴趣的问题在音像阅览室中查询资源库及互联网上的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研究报告。如我校政治教研组组织的《加入WTO教育面临的挑战》的讨论,学生就从国内外网站上搜集各类资料,从教育的投入、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学生的能力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如何检索、分析、组织各种信息进行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

⑷网络课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利用BBS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控制设备适时干预,可以监视、个别辅导、组织讨论等工作。我们实验开设了高中英语、信息学等课程取得较好效果,设计制作的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获教育部CIETE全国大赛一等奖。该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型学习,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⑸课外活动: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参加网上论坛等活动,我校师生在校园网主页上的发明论坛上自己的创意发明构思、提供难题供他人思考、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共获得发明专利15项,获市级以上发明创造奖项就达70多项次,校园网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目的。

上述几种应用并不是相互孤立,在使用中可根据需要互相混合,交叉使用,能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益。

3、学校信息管理:随着校园网络的逐步完善,学校教师的待印练习、试卷,实验准备申请,学生的考试成绩填写、分析等众多事务都在网上完成。学校领导和行政干部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事务,通知,各处室的许多工作,如学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此外,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的学生人格测试和政教处的学生操行评语、奖惩记录档案,到教务处的学生自然状况、每天出勤情况、各学期学习成绩情况等各处室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也都实现了数字管理和数据共享。学校还通过网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文件传输和公文审批。

三、人员培训:

校园网是一项新技术,教学及管理上的应用对广大教职员和学生都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在观念、知识上有一个更新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建设的同时要对教师、学生分层次进行技术培训。

1、网络管理人员:一支技术过关的网管队伍是数字校园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网络管理人员应参加建设的全过程,若有能力应由网管人员自己完成校园网络的系统集成,这样既锻炼了网管队伍又节省不少的经费。

2、教学人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按需求的不同,可分层次进行培训。

⑴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目的是使我校全体教职员人人都能熟悉并使用我校所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各种教学设备;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员。

⑵老教师计算机普及班:目的是使老教师能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和CAI课件脚本的写作。 

(3)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学辅助软件,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能顺利通过市教委对教师计算机考核,培训对象为全体中青年教师。

⑷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班: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开发制作本专业教学课件的骨干教师,为学校开发学科课件系列打好基础,培训对象为部分中青年教师,选择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平台作为培训课程。

3、学生:由学生会和团委会出面举办信息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学会了在网上快速查找资料,进行资料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加入网上讨论、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制作网页。通过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运行管理

校园网络可为师生提供每天24小时的服务,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就要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应规范化、制度化。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调查;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3-5666-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院IT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1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问卷调查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含程序设计思想、数据库、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和多媒体等相关基础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009年12月对全校一千多名大一新生进行了计算机课程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越来越早,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计算机零起点水平。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问卷调查显示,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等。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由于全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个省市,生源所在地计算机教育存在差异,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以什么尺度教学,兼顾不同计算机水平学生的教学,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对面向应用及基础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认识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能力认识不足。计算机技术发展快,计算机基础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频繁,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需不断的更新,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全熟悉。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须由教师自主设计。教学内容宽泛、概念多、内容杂,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不统一、不全面,考核方式单一。

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对策略

2.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目标

根据“质量工程”、“白皮书”的精神,应着重培养学生能够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应用的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基础、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和优化素质, 实施“平台+ 模块”的教学改革模式,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增强社会适应性奠定坚实的基础。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注重基础,更应注重应用。倡导创新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具体体现为:在学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对计算机应用建立起完整和清晰的轮廓,为以后学习相关知识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增强学生计算机意识,善于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2.2 课程教学改革

1)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总体上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大学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相当迅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当中,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领域知识。第一,通过考核制度确定课程主讲教师,这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老化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第二,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激励教师参加校内外交流。第三,鼓励教师申请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与先进技术,并及时将其融入理论或实践教学中。

2)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内:第一,加大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认真做好实验室开放的安排、组织和指导工作,组织好学生课外上机。第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融合到理论教学内容移到实践环境进行的课程中;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第三,增设了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可以通过科技竞赛及各类创新活动计划,完成课程培养目标的相应要求。

认识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针对高等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定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方法,主要的技能知识内容放在实验教学环节(例如OFFICE应用部分),积极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完善课堂教学。

在一些专业中,计算机教学将会更加贴近专业。计算机课程应该文理分科,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

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计划内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应该有选修计算机课程;该课程又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因此,也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之,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目前的理论教学内容通常是从概念入手,通过知识传授,配以上机练习;因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者时间间隔较长,实验课手忙脚乱,有时甚至是草草收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由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考虑做如下工作:第一,将部分理论课程转移到实践教学环境下进行,使用启发式、互动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点的同时,配合教师的实例模仿教学,不仅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第二,面向应用需求(即目标驱动)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方法,利用所学完成目标的能力,而不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所学内容本身。第三,加强案例教学、增加理论教学内容信息量。这些信息的内容应当是领域上的、相关技术层面上的,这样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对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至关重要。该环节要求教师经常优化教学内容,并及时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做相应修改。第四,引入新的互动方法。如搭建教学内容信息网站、论坛等平台,以增加师生交流。

我们应该不能只有课堂教学,在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课程的网站,教学中的高层次的需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网站的建设包含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4) 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同时应该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

第一,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力考核,开发稳定而完善的网上考试系统,创建课程试题数据库,自动化阅卷考试,每学期组织1~2次全校性能力通过考试。第二,改变以结果评价成败的传统做法,强调重在过程、重在育人理念。加强对理论教学过程(如内容预习、课内互动、课后讨论、完成结果等)及实践教学过程(如实验方案制定、相关知识预习、实验操作情况、工作态度、结果报告等)进行多元综合考核。第三,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赛事、学生自主科研、教师科研项目、创新计划等教学体系外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学分折算机制。

不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是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都要求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持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化学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72-01

一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

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从事中小学教学。进入信息社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一新手段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计算机必将成为学习及工作的重要工具。信息获取不再完全依赖图书馆、书店,互联网已逐步成为信息获取与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正逐步取代黑板成为最重要的教学展示设备。远程教育、在线答疑正蓬勃发展。为迎接这些挑战,化学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已受到普遍重视。

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依赖信息技术的科研新方向。化学学科要求的计算越来越复杂,化学信息的存储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化学机理的微观表现、化工过程的自动控制,都要求化学工作者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在化学中的特殊应用技术。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尤其是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要紧跟学科前沿就必须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二 把握专业特点,提升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专业特点,学院对教学计划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内容组织必须贴近化学教育专业特点,并充分融合化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

1.系统开设课程、厚基础、重实用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对于不同的学科形态,强调不同的专业基本能力。一方面,学院召开教研会,讨论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注重化学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选择与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最实用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orelDraw与Origin、化学信息学。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学校师资情况列出可开设的课程表,加以课程描述,供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包括AutoCAD、Web程序设计。该教学计划注重基础,突出引用,强调实践。

2.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注重效率

首先,认真准备电子教案。出于经费的考虑,学生通常只选购一本基础教材,而这本教材往往是为多个专业的学生编写,内容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备课时需更多专业特点,了解课程知识在化学教育专业中的典型应用,从而制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课件。其次,注重课堂提问、练习检查等反馈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改善上机实践。机房安装红蜘蛛多媒体教室软件,投影仪。上机环节,先教师同步示范,学生再练习。同时在教师FTP服务器上提供练习题目,实验步骤及详细的解答视频供学生下载。另外,下机前,对每位同学的上机作业做一个简单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3.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院定期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装机比赛,并给予奖励。为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提供活动场地、提供服务器,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包括增加计算机化学方向、化学教育技术方向师资队伍人员编制,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计算机课程教学,对这些教师,工作量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化学方向的中青年教师跨学科报考计算机方向、教育技术方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院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三 效果评价

实施新教学计划后,从学生到课情况看,缺课、旷课率明显降低,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通过率提高很大,学生上课能提出建设性的问题,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毕业生的就业面拓宽,毕业生在工作中承担一些新的任务。这些毕业生因知识结构新,动手能力强,能适应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被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统计表明,参加过辅修的毕业生,就业率更高,所签工作满意度更高。这些积极的信息促进了低年级学生参加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苏育志、张建华.化学教育专业计算机辅修课程的改革和实践[J].化学教育,2003(6):11~12

[2]杨光辉.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2(1):34~36

[3]黄允中.“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1):28~31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系统;任务驱动;ASP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52-02

Computer Teaching System Design Based on the "task-drive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IU Bing

(Network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ome of the computer experiment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The author has designed a Computer Teaching Systembased on the "task-drive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based on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design, and expound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 developed by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the module functions and the code of key technologies.

Key words:Teaching System; task-driven; ASP

1 引言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高校的一些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上机课是对理论课中相关理论知识的一种实践和补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一环节却往往在学校中得不到足够重视,使得学生上机学习的效果不好,造成很多上课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消化,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原因除了相关学校不重视、计算机设备陈旧等外,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学生上机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很多老师在学生上机前,只是简单地布置几个上机作业题,其难度往往缺乏层次性,造成成绩好的学生觉得太简单,做完后就无所事事;成绩差的学生又无从下手。

学生上机学习时,缺乏学习资源的有力支持。由于受学校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限制,很多高校一个机房只配备1-2名指导教师,根本就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其次,教科书或实验指导丛书等作为学生上机传统的参考学习资源,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很多学生由于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上机任务没有完成。

学生上机学习的效果难以得到及时和正确的评价与反馈。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上机作业往往是写一份实验报告,由实验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来批改。因为学生上机的过程基本上都是数字信息的处理,用传统的纸张和文字来记录很难描述清楚,所以教师单单靠实验报告是很难衡量学生上机学习效果好坏的。

学生上机学习基本上是单机操作,缺乏网络支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互不够,不能进行协作学习。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基于“任务驱动”的上机教学系统,可以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2 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以达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 提出任务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学成功与否首先很大程度上得取决于教学任务设计是否合理。一般说来,任务设计通常要满足这样几个要求:(1)任务的选择既要来源于教材,又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制定的任务要明确,可操作性强,要符合网络学习的特点;(3)要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要控制任务量和操作难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保持兴奋的持久性。

2.2 分析任务

教师必须要根据提出的任务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教学录象等等,以引导学生分解任务,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使学生能够初步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案。

2.3 协作探究

学习者确定完成任务的设计方案后,自主探索或寻求学习伙伴协作探究。网络教学环境为这一步骤的实施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BBS、聊天室、E-MAIL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沟通交流,就某项任务或目标,积极主动地应用相关学习资源,进行互动协作学习,完成既定任务。

2.4 检验和评价

学习者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必须要对其结果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建立作品提交系统,学习者将作品提交至作品库,由教师统一进行评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自己的成果,由学习小组来进行评比,并设置投票机制,根据投票结果建立优秀作品库。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2]

根据以上四个步骤,笔者得出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驱动的上机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如图1:

图1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给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它迎合了网络教学软件中的一些特性,可以解决传统网络教学的一些实际问题。

3 系统基本结构与模块功能介绍

3.1 基本结构设计

网络环境中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为上机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此,笔者所开发的上机教学系统主要包括活动任务、学习资源、互动交流、作品评价等四大模块,其系统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3.2 模块功能介绍

3.2.1 活动任务模块

本模块是上机教学系统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可以按难度对任务进行分级,使得学习任务富有层次性。学习者在学习时,按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所选任务,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学生也可以按照由简单到难的顺序来依次完成学习任务。

3.2.2 学习资源模块

主要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录象、演示课件和知识扩充等部分。电子教案主要是教师上课时用的课件,一般是由Powerpoint做成,可以为网页格式进行观看;教学录象主要是指教师的实时课堂教学视频动画,可以将它们转换为流媒体的格式来实现在线播放;对于一些象Office软件、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由于软件的操作步骤较多,学生上机操作时很难记得住,可以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如Snagit等将教师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保存为Flas,制作成教学演示课件,供学生在线观看,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则可以进入知识扩充栏目继续学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3 互动交流模块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网络教学与网络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作探究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学习中的绝大部分问题在这里都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解决。

模块由在线答疑、课内BBS及意见箱组成。学生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在线答疑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来进行解答,对于一些还有待商榷的问题或者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在课内BBS上供师生一起讨论。

3.2.4 作品评价模块

包括作品提交系统、作品库、优秀作品库、成绩系统等。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提交自己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每个学习小组对学习成员作品进行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并上传到优秀作品库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查看学生作品库,对每个学员作品进行评分,并将成绩出来,学生课后可以查看。

4 系统运行环境及关键构建技术

4.1 运行环境

本系统主要运行于校园内的局域网,系统环境对安全性能以及页面运行速度要求不是太高,系统后台数据库存储量也不大,但必须能够快速方便地安装在机房的教师机中,而且要便于维护,系统的可移植性要强。鉴于此,笔者在网站的制作中除了采用Dreamweaver8.0等网页制作工具外,还采用了ASP+数据库技术来实现网页的交互与数据的管理,在操作系统Windows2003 Server中基于微软的信息服务IIS的网络平台上,通过服务器端来运行ASP程序访问后台数据库,而对于小型数据库来说,选用Access数据库则是最恰当的选择。

4.2 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4.2.1 web访问与连接数据库技术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访问是关键的技术之一,本系统中利用了ODBC接口通过ADO对象来访问数据库,相关步骤与代码如下:

连接数据库,创建连接对象

Dim db

set db=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db.open "Dbq=" & server.mappath("#data.mdb") & ";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

建立Recordset对象

Set rs=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打开数据库中的表

sql="select * from book"

rs.open sql,conn,1,3

4.2.2 作品提交系统关键代码

出于对系统安全考虑,教师应能限制学生上传作品的格式,系统开放前应该设置好允许学生上传的文件类型。

基于以上考虑,以下是本提交系统的关键代码:

……

if FileType"" then '如果限制了上传文件类型

if Instr(FileType,GetExtendName(file.FileName)) then

TypeFlag = 1 '文件为允许的类型

else

TypeFlag = 0 '文件为不允许的类型

Response.write "不支持您所上传的文件类型:"

Response.write GetExtendName(file.FileName)

Response.write "

"

end if

else

TypeFlag = 1 '没有限制上传文件类型

end if

……

file.SaveAs Server.mappath(UpFilePath&fname) '保存文件

response.write file.FilePath&file.FileName&" ("&file.FileSize&") => 作业提交成功! "

……

5 结束语

本上机教学系统在笔者所在学校校园网运行了一年多,可靠、稳定,在一些课程的上机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检验,实践证明,通过对本系统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上机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上机教学的一些弊病,提高了学生上机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 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04,6:64.

[2]刘作平.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EB/CL]. 省略/lunwen/chuzhongqitalunwen/04003591.htm.

[3]李学军, 等. ASP Web开发教程[M]. 海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