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学本科论文

药学本科论文

时间:2022-09-26 00:3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本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学本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第2篇

关键词:药学;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61-02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但在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整体下滑趋势。为此教育部曾于2004年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2]。近十年来,高等院校为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选题、论文格式、论文内容、论文答辩的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得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得以强化[3]。但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通过抄录、拼凑、剪贴等手段对现有的文档资料进行简单编辑而成,没有学术价值,根本不具备参考意义,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依旧是高校教育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潍坊医学院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药学专业近几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药学专业毕业本科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学生人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生的人数均较多。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80人和250人,而我学院教师人数仅仅大约为60人,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人,精力上无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自身指导论文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设计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授课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文章撰写、课题结题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每生一题的形势下,与学生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在一起共同解决论文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是大四上学期进行开题,这时学生仍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生面临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重心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上,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完成,使毕业论文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目的。次年1月至5月是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研究生面试的时间,也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黄金时间,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而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而我学院学生真正的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大多面临资金的压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上以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而毕业论文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是毕业论文完成的前提保障。实际很多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以我学院为例,在保证在校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固定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只能挑选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造成实验仓促,师生普遍感觉不合理。此外,我学院在论文方面没有经费的投入,这样在论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药品等均需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解决。以上原因从根本上又大大降低了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无法保证。

4.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扩招政策的出现,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录取门槛降低,造成部分大学学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两方面因素均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质量不高,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存在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论文的设计、材料组织等进行构思,写出的论文内容不规范、论据不充分、表达不清晰。更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论文只要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程度,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资料,更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造成撰写论文时粗制滥造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设置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课程尽量安排在前六个学期,第七个学期专门设置为毕业论文时间,也可安排一些与毕业论文工作有关的查阅文献课程以及科研论文撰写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前期查找资料以及开展文献调研活动提供帮助。

2.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需要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我学院现在推行的本科生“助研”活动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助研”中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了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此项活动目前参与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将“助研”活动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得到科研锻炼,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改革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多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年论文的撰写,可以从对某一专题写综述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推行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未培养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均需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如果这个关把不好,论文质量层次是上不去的。首先,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可主要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在操作时可将课题分解为小的子项目,降低本科生难以胜任的问题。对于无课题的老师,要明确论文选题不能盲目,不能缺乏创新性,更不能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操作。其次,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跟踪实验,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并且可固定教师与学生联系时间,例如隔一天汇报一次结果。在最重要的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可首先安排一名研究生对四五名本科生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上交之后,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通读几遍,大到论文整体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进程。学院及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实行两级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该项工作可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初期检查工作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报送完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学院及教研室应就教师申报的论文选题的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可操作性进行检查,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学院及教研室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等,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主要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文献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逐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当即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并明确不合格不予论文答辩的政策。

5.完善毕业论文评定体系和表彰制度。毕业论文成绩可由指导老师评分、院系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综合组成,从而确保成绩的客观性。除了评选本科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学校更要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可作为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的首推对象,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通过对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论文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四个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相信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会得到有效保证和提高。做好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其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不断总结,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11):69-71.

第3篇

 

毕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习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刻苦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实际工作本领;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项文体活动,不断增强体质,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从事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圆满完成毕业实习以及论文工作,我校成立了教务处宏观管理,院系具体落实的实习管理机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习工作的安排、落实。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考勤,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由专人负责实习工作。

 

二、不断完善教学大纲,紧跟时展

 

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话题,为了保证专业的领先性,根据专业发展要求,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完善修订了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10.2%,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其中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地教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共17周,其中毕业实习12周,最后5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实习主要在医院药剂科、药厂、药检所、药学院各研究所及校内外科研单位进行。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一个实习单位,在此基础上,药学院再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

 

三、不断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严格实习考核

 

针对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实习与考研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实习单位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遵守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指定带教老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实习内容(包括课题)的拟定及业务指导。带教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细心指导。随时检查工作及进度,及时提出建议或意见。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定期了解实习情况,必要时协助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做业务指导。学生实习中应按要求书写实习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实习内容、操作方法、经验体会,并作为实习考核的内容之一。

 

考核包括政治思想和劳动纪律考核、业务考核两个方面。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劳动表现、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等,结合生产实践,按“优、良、中、差”给予评定。

 

四、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校本着“严格选题方向,强化训练指导,加强过程监控,规范论文答辩,认真分析总结”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了新乡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毕业实习专题题目确定后,统一填写“开题报告”,正式拉开了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的帷幕,为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习和论文的撰写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我院经常与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课题进度和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步的工作。针对论文的规范性问题,按照研究生论文要求,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用多媒体逐项对学生进行讲解。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明确要求加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对论文指导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每一位教师严肃认真地进行指导。针对论文指导教师,在我院制定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中,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职责以及论文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认真组织答辩,及时总结归档

 

成立专家答辩小组,即药物化学组、药物分析组、药剂组、药理组和中药组,邀请省内外的知名学者担任答辩主席。参加答辩的学生首先多媒体汇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结论等,然后由答辩小组进行提问,最后答辩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六、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药学专业的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毕业论文管理有关规定得到落实,同时,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2)论文答辩组织严谨,答辩过程规范。(3)论文写作比较规范,并不断趋于完善。(4)论文成绩的评定比较客观、合理。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有的学生论文在格式上还不能完全按要求撰写。(2)少数学生论文参考文献偏少。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制度和措施,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把实习工作以及毕业论文工作做得更好。

第4篇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大学实验与高中实验的不同,认识到进行主动学习对其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然后再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将带教班级的学生分为两组,其中实验改革组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对照组按照普通教学法进行。

1.1课前预习与小组讨论:

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时以教材为主,以网络资料和图书馆课外书为补充。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报告内容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问题、可改进操作,引导学生尤其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问题的收集。在课前两天,自由组合的几个小组一起进行探讨,尤其是实验注意事项、实验问题和可改进操作的讨论。对照组学生只需参考实验教材写出普通实验预习报告。

1.2课堂学生讲解和教师补充相结合,教师演示和学生体验相结合: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主动预习习惯,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每次课堂开始时叫1名学生上台讲解实验,讲解完后,先由学生自愿主动补充。然后再由教师补充讲解学生未讲到位的部分。同时教师进行关键操作的演示,可以叫学生上台配合体验实验操作过程。特别强调让学生提出对实验部分操作过程的改进,对可行的部分将允许学生按照新操作过程进行实验。对照组学生不需上台进行实验讲解。

1.3学生实验:

生按照讲解和演示的过程完成实验内容。对于部分小组提出设计的可行的部分操作的改进方案,鼓励引导学生按照新方案进行实验。如果实验课堂不能够满足新方案的要求,将给学生提供教师药物化学科研实验室和相应实验条件,在课后时间完成。对照组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方案进行实验。第四,讨论总结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改进方案:实验完成后,在课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对于部分实验,鼓励引导学生提出并上交实验改进方案。在下次实验课堂前,教师将针对实验报告和实验改进方案进行评述。对照组学生只需递交普通实验报告,而实验组的实验报告形式和内容形式自由。上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未参与改革组相比,实验改革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要好,学习积极性也要高,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明显要强,同时也让部分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设计实验的成就感,激发了其对科研的兴趣爱好。

2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

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2010R413019,2011R413025,12R413020)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3小结

第5篇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为实验研究类课题,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多种仪器、生化试剂和其他耗材,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试剂,价格非常昂贵。对于一些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生物院系,教学资源会相对不足,如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不全、少药品等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对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经费的拨付是通过折算成课时(每位按28学时)以课时酬金的形式拨给指导教师。但许多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经费的投入非常低,如有的高校生平均经费只有100元[3]。因此,大部分经费只能从指导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拨付。加上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其研究结果发表的价值不大。因此,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考虑,部分指导教师不太情愿投入过多的经费,而这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2提高南华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2.1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许多综合性大学生物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以考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提前,在大三甚至大二时学生即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郑增娟等对某医学院校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2.6%受调查的学生都希望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提前至大三[4]。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创新性和探索性较高的课题,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我校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已开展了尝试,在新生入校起,所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就实行导师制,一般每位导师指导2-4名本科生。这样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有充足的时间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选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责任感的教师承担论文的指导

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细则来实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制度化[5]。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意义。同时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品行操守对学生会有深刻的影响。

2.3全程监控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管理为保障[6]。从任务书的下达、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论文的准备、开题、实施、中期检查、论文撰写阶段教师均要全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学校教务部门应制定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制度,全程监控论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学校还应为学生建立完整的论文档案,如学生的任务书、开提报告、实验记录、论文等。指导教师在论文全程中的指导和监督是指强调指导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布置任务似的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于指导教师,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规范论文写作、严格答辩程序、客观评定成绩

论文写作要按正式期刊的发表要求来规范,从科学术语、文献引用、标点符号使用、图表绘制、图表说明等方面都应规范化。学校从2012年起实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规定重复率在30%以上的必须修改后才能参加答辩,重复率在60%以上的推迟一年答辩。对答辩过程应严格监督,如采取的教研室小组答辩、院级公开答辩和校级公开答辩三种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尝试。小组答辩以教研室为单位分组进行,导师一概回避,互相答辩对方评委的学生,严格规定答辩程序和时间(如学校规定陈述和答辩时间必须控制在15min左右)。成绩的评定应采用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最好是能量化的指标,如从论文的创新性、理论知识的掌握、论文工作量、实验结果、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给出具体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的主体可采用指导老师、论文评阅教师、答辩评委三级评分相结合。随机抽取30%左右参加院级公开答辩,被评为优秀的再参加校级公开答辩。这样能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进行监控。

2.5建立本科毕业论文的激励制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应建立完善的本科毕业论文激励制度,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在学术刊物上、获得了某些等级的奖励与表彰、获得了国家专利等,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鼓励或以增加综合素质测评绩点、评优、评先、评奖学金、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形式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2.6加大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投入

第6篇

关键词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88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port

LIN Guibing, GE Fei, LIU Yong, LIU Youer

(School of Pharmacy,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Objectiv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on the employment, the time arrangement, the ratio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factors and explore the reason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Conclusio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rs and decision-maker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业设计(论文)是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1]为了较好地把握本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情况,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文从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考研的影响、时间安排合理性、师生比例、是否申请优秀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反映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现状和问题,分析研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1 毕业设计(论文)抽样调查基本情况

本调查问卷设计指标包括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的影响,时间合理性、满意程度、师生率、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作参考,也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依据。本次抽查范围是本校药学院2016届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26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0份,无效调查问卷9份,未收回调查问卷11份。本调查问卷选择根据不同专业,按照不同专业人数比例发放相应地问卷数量,调查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

2 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分析

2.1 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的影响

调查问卷设计中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的影响,包括有很大影响、有一定影响、没有影响和不清楚四个层次。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有一定影响的人数占抽查总人数的48.33%,有很大影响的占总人数的25%;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与考研、就业有矛盾冲突,在抽样调查中比例达到73.33%。占调查总数的21.67%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影响其考研、就业。有极少数毕业生(占总人数5%)表示不清楚是否影响到考研、就业,表明对毕业设计(论文)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2.2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是实验研究性质的,论文的撰写和时间分配对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对于考研的毕业生在临近毕业答辩时才匆匆忙忙赶写毕业设计(论文),经常出现格式五花八门、错别字多、数据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且不论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完成怎样,但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撰写这一环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毕业生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本调查问卷将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研究完成时间、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所需时间等问题。在问卷结果分析中,占调查总人数36.67%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环节用了近1个月,有46.67%的毕业生用了2-3个月时间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有11.67%的毕业生用了仅1周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也存在极少数(占5%)的毕业生用了超过4个月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实验过程。调查分析中,完成毕业设计实验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用4-5个月,占总人数的58.33%;有35%的毕业生用了2-3个月完成毕业设计实验。极少数学生用1个月左右时间完成,占人数6.67%。在时间安排上,有73.33%的毕业生在大学三年级开始毕业设计实验,有21.67%的学生更早;这与从调查问卷中占43.33%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实验的调查情况吻合,有40%毕业生利用学校安排的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实验。部分人在寒暑假期,特别是暑假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实验,这部分人占抽查总人数的31.67%。因在调查问卷表中,有些学生既用了毕业实习安排时间,又利用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实验。即便如此,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时间不够,占调查总人数的33.33%;很少人认为时间有多余,约占总数的6.67%。

2.3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以及满意度的抽查分析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有少数毕业生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占抽查总人数的10%。由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很严格,答辩前后往往需要修改多次,甚至毕业后还有要求修改的情况,所以许多学生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临近毕业这段时间活动多,时间紧等,影响了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热情,这不利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调查问卷中存在有对毕业设计(论文)非常满意的,但没有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毕业生。在教师指导毕业生人数上,有占56.67%的教师本届指导2-4名毕业生,有26.67%的指导5-8名毕业生,极少数教师指导1名毕业生或9名以上本科毕业生。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的指导教师一届指导5-8名学生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与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有一定比例要求有关。抽查数据表明,申请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所有毕业生对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态度是满意甚至非常满意的。

3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策略及建议

3.1 科学合理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模式

鉴于多数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时间与精力不足影响到其考研、就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下,适当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论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暑寒假,在本校“双惟摇篮班”培养模式就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是规模人数有限。在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利用二、三年级课余、部分寒暑假时间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环境,参与老师课题,为自己独立开展课题奠定基础,这部分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上准备充分、时间精力足,课题开展、论文撰写技巧等都有一定的基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对较高,也为后面考研、就业等争取到更多时间精力。当然针对这部分学生如果能高质量、高效率提前完成任务,已经达到本科毕业生水平要求,可适当允许其提前1-2个月答辩,提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避开答辩“高峰期”。或者在毕业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在毕业答辩时间段分批次答辩,让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毕业生先答辩,为后面答辩的毕业生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低的情况,有老师带教的毕业生较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指导,这样指导老师与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缓解了后期时间紧、任务重、事情繁杂,影响学生毕业、就业和考研从而被迫降低质量的现象。

3.2 建设指导老师团队,注重过程指导,以培养能力为中心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教师任务重,时间较长。通过以学科组教师为基础的指导团队,在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如选题、任务书的填写指导、审核、中期检查)由教师指导团队完成,达到了老教授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的帮、带作用,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避免指导教师单打独斗,精力有限等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在学生毕业设计一开始,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思想上引起师生重视,并讲解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制定指导教师团队与学生之间定期集体讨论、及时沟通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这既可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也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从而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奠定基础。

3.3 建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师生激励机制

通过申请、选拔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制度,把符合规范、创新性强的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评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这可以提高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程度,有利于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整体提高。不但要对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师生实行精神鼓励,予以表彰,还要在优秀指导老师的绩效考核上适当地体现更高权重;对优秀学生也实行一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在毕业最后一项重要综合性任务中展现他们的风采,令人印象深刻、难忘。这样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也有助于形成教师都愿意而且都能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学生积极主动、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良性循环。

3.4 其他建议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意见和建议。笔者统计了反映较多的两点:(1)毕业论文格式。有较多学生反映了统一的格式不清楚或说明不够详细。这导致毕业论文后期修改格式上消耗时间和精力不少。部门管理者均发放有统一的毕业论文设计(论文)格式,而许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后来发现格式不符合要求时才引起重视。因此在上交毕业设计(论文)之前需要特别强调格式模板和标准。(2)毕业论文软件系统。论文软件系统困扰部分毕业生,有建议最好开放,方便大家自己论文,自己修改。同时网络上存在乱收费情况,权威性不够。毕业论文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影响。

4 结束语

近年来,大规模扩招给高校有关部门和学生带来了较大压力,也是许多普通高校要面对解决好的问题。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环节,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此抽查分析中,调查问卷设计存在欠缺与不足,抽样的数据不够全面、详细,有待深入、补充和完善。但也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依据,也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通讯作者:刘友儿

基金支持: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NO: 2013jzzy-5)

第7篇

根据《2018年10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公告》知悉,2018年10月辽宁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为:考前一周。

考生须在考前一周内登录服务平台*打印《2018年10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准考证》。考生在考前须熟记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等信息,以免耽误考试,参加考试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和网上打印准考证方可入场。

辽宁自考准考证打印网站:辽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服务平台,网址:zk.lnzsks.com/lnzk.wb。

2018年10月辽宁自考准考证打印入口 点击进入

【10月辽宁自考报考注意事项】

1.老考生报名过程中如发现本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等信息)有错误,可于6月26日-7月4日(周六周日除外),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到报考所在地招考机构申请更改,除身份证号从15位自然升级为18位外,办理更正其他信息的,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具体详见《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个人信息更正办理指南》)

2.考生报考课程后,需网上支付费用。缴费平台为易宝支付。报考成功的标志是所报考课程的缴费状态为“已缴费”,考生应及时核实银行成功扣款情况。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课程,确认无误后再网上支付。支付成功后,考生不得修改报考课程,所支付的报考费用一律不退。考生尽可能提前完成课程报考和缴费,避免在结束的最后一天,因网络拥堵等错过报考课程和缴费。网上报考课程期间,考生如果报考或缴费不成功,可咨询所选报考区的招考机构。

3.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须在完成该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方可报考。但是,凡是符合以下三个报考条件之一的老考生,可以到市、区(县)招考办提出报考申请并上交相关证明材料,可不通过服务平台,报考论文或毕业综合考试课程。

①报考停考本科专业的老考生,从停止接纳新生报名起的三年过渡期内,可以申报毕业论文;②报考专业中除可以免考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已取得合格成绩(包括实践课程)的老考生,可以申报毕业论文。(包括报考本科二学历考生);③报考专业计划有调整的老考生,包含符合顶替原则的所有课程都已取得合格成绩的,可以申报毕业论文。

4.停考过渡阶段的专业,将不再接纳新生报名。

5.选择沈阳市、大连市等地报考的考生,需注意两地下设考区的开考专业设置(详见附件2、3)。

6.考生报考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护理专业专科、护理专业本科、药学本科、中药学本科、公安管理本科等5个专业),考生须符合《报考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7.考生须妥善设置和保管个人密码,以免因密码外泄造成报考信息被非法篡改。考生如忘记密码,无法正常登陆服务平台,可通过密码重置页面或通过所在考区招考机构重置密码。

8.考生须在考前一周内登录服务平台*打印《2018年10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准考证》。考生在考前须熟记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等信息,以免耽误考试,参加考试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和网上打印准考证方可入场。

9.考生要诚信考试,遵守考场纪律。考生参加考试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罚,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其中,考生违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规定,将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8篇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54-02

随着药学新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尤为重要[1]。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一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一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及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2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学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本人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 年,实际上最后1 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3 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 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 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们编制了包括临床药学、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处方调剂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 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 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 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 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 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 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 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 周,熟悉药品GMP 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 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 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 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 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 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 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 实结。

第14~15 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4 小结

4.1 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 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 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4],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5],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6]。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三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 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3]吴永佩,颜青,蒋学华,曾仁杰,甄健存。医疗机构药剂师任职技术(准入)条件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6;17(19):1444-1447.

[4]王玉和,何勇,张文志。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医院药房实习教学中的实践[J]. 中国药房,2007;18 (25):1992-1993.

第9篇

1.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知识的综合体现。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思想上不够重视,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真正属于自己原创的论文不多,缺少亲身实践、病例资料不详实。从近几年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发现,许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较薄弱,缺乏规范的中医术语,没有完整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思路,毕业论文的立题依据、中医机理阐释不明确,仅一笔带过,大片幅的是西医内容。这种中医理念逐渐淡化现象必须予以纠正。同时论文引文数量少、吸收信息能力不足。引文数量是衡量论文作者吸收信息能力的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引文量愈大,说明作者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就愈强,引文内容反映作者的研究动向和理论依据,引文数量则反映出作者的研究环境和所掌握的相关信息量,引文年代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但大多数论文引文数量太少,有的只有3~4个,综述引文也不足10个,说明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太少,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没有全面了解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当然也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综述的意义不大。

由于缺少相应激励奖罚政策,指导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对一般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合格与优秀对毕业证、学位证的获得影响不大,从这点来说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认真撰写。个别指导教师临床工作较忙,指导力度不够,对指导教师也缺少相应奖励政策,指导毕业论文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没有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也是影响指导教师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思考与对策

2.1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经。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加深了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熟悉和初步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撰写过程,锻炼了文字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对中医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实践,是对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对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责任意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要强调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2 强化中医基础知识教育、增强中医药研究信念

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才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中医药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医基础知识教育奠定了学生今后从事中医学的基石,应该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增加基础课比重,注重挖掘、提练中医宝库的精华。因为只有在领会透彻、掌握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中医创新思维有所启发,也才有可能找到发展中医质的飞跃之起点。

从跨入中医药院校大门开始就要让学生树立中医理念,热爱中医药学,对新生进行中医药辉煌历史及未来发展的形势教育,让其有信心、有责任从事中医药研究。在中医理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西医课程最好晚些加入,一方面在强化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一方面又溶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会使学生思维混乱,相信其一,难解其二。要求学生必须重点掌握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基础课程,适当延长教学课时,以便学生理解记忆,有些内容强迫背诵也是必须的,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不但强化了中医理念,也有益于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中医学研究思维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本门课程熟悉的基础上,要有自信,充满热情,对中医药研究充满希望,要让学生对中医学有骄傲感和使命感。强调中医药研究的优异成绩,客观认识中医药的优势及中西医的差别,不要片面扩大、过多流露中医学的不足。每门课程可根据学科人员研究优势重点讲授部分章节,更好地达到熟练自信,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更加有兴趣、有热情,也可能从此就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终身为之奋斗。

2.3 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

提高质量意识、强化过程管理、抓好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措施。应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把做好此项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要经过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临床观察、编写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等几个阶段。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规范、文献资料查阅、病例收集、数据处理等提出全面的规范要求。程序勿过于形式化,真正做到选题、开题、指导、完成、答辩过程的完整性。

2.4 举办论文写作培训班,提高学生撰写论文水平

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举办中医药科研选题与设计、临床研究方法、医学统计等相关知识讲座,了解中医药研究的有关规范标准,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药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等。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书写格式,熟悉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开设图书馆和医学文献检索方法教育课,充分利用校图书馆资源,让学生了解本校图书馆、专业资料室的馆藏和服务项目,了解馆藏位置索取号、区别目录数据库,学会利用作者、题名、关键词进行检索,充分利用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维普引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电子教学参考书等,知道如何根据所选课题去调研文献、收集资料,学会如何选择和利用信息。

2.5 正确指导、启发学生科研思路

可采取双向选择,由各学科组拟定一些论文题目并对选题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召开座谈会,组织与题目相关的学术报告,使学生对选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加强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选题应该以中医学方向为主,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切忌完全西医化。

2.6 建立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提高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中医学文献,提高文字水平,不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撰写并,进行大学生论文竞赛评奖活动,并可作为奖学金评定指标之一。积极开展优秀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一定奖励,并颁发优秀毕业论文证书。

2.7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责任心

指导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增加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选拔对工作高度负责、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任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工作有具体规范的要求,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指导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举办毕业论文指导、选题思路、科研方法等相关知识讲座,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

第10篇

1我校中药学学科历史发渊源及发展现状

我校中药学专业隶属于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材学院始建于1958年的吉林特产学院,1978年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成立特产系,1992年调整更名为中药材学院。我校中药学前身为195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创于吉林农业大学的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2个本科专业[2]。经过50余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依托长白山丰富中药资源,以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药材加工与质量评价、中药资源开发利用、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为特色的学科,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建设的主要单位之一,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吉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我校中药学学科取得的具体成效

2.1师资建设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而提高办学质量最关键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3]。目前,我校中药学学科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20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1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6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44人,占7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占42%,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历20人,占35%。

2.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4]。中药学学科通过近5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其中,《中药学》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同时《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四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已形成省级优秀课程群,学科计划通过下个五年计划,在未来努力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群,1~3门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

2.3实验室与科研环境建设

我校中药学科自2005年搬迁到新的实验楼,实验室环境和科研环境大为改善。目前,我中药学科有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中药化学等3个二级实验室和1个药用植物栽培育种重点研究室,中国加拿大合作西洋参GAP实验室及4个本科教学一级实验室。本学科具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仪、气谱一电子捕捉器联机、高效制备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光谱仪,电子透射显微镜,液闪仪等分析仪器,极大的改善了本学科的科研与实验环境。

2.4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赖于明确、稳定研究方向下的系列科研课题的研究,中药学学科以长白山中药资源宝库为依托,围绕我省主要道地中药,采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的方式,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近三年来,学院在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中药天然产物开发、中药材加工与质量评价、药用经济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植物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利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与申请发明专利12项,科研成果转让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5项,获经济效益5.4亿多元。出版学术专著27部,出版译著2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等17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207篇,其中,SCI论文29篇,EI论文4篇。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部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科技厅项目18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总计科研经费1800多万元。为吉林省地方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2.5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美国、泰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与加拿大北美西洋参总会合作建立了西洋参GAP实验室,先后邀请韩国、日本、新西兰、英国等国家的学者和专家来院讲学。同时学院先后派出16名教师出国攻读学位或合作研究。为日本、韩国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院在国外的知名度,使学院教师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学院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我校中药学学科特色建设及主要研究方向

中药学学科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积淀,特别是自2000年来,中药学学科经过两次改革,确定了以中药物质基础,药理药性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与资源开发研究为总方向,以长白山丰富的中药资料开发利用和吉林省道地药材研究为重点,以振兴吉林省地方经济和北药基地建设的技术需求、创新为目标,在继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三个稳定的专业方向。

3.1药用植物栽培专业

本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用植物栽培专业始创于1958年,是我校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是我校最早建立的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要研究:①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栽培:主要研究重要药用植物野生变家植、规范化关键栽培技术等;②药用植物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以现代栽培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光、温、水、肥等环境要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建立中药材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体系;③药用植物育种:对大宗规模生产的中药材,采用传统与现代育种技术,开展优良品种系统选育,培育优质高产中药材品种。

3.2中药学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①中药活性物质与新药研制: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起到治疗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结构定性构效关系及生源途径等研究;②中药炮制与加工:结合药材栽培和产地,深入开展地道药材的传统加工炮制工艺、中药饮片炮制的规范化、新制剂研究,阐明中药炮制加工增效与减毒机理。

3.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本专业的特色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面向中医药现代化、培养中药生产、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及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的专门人才。培养具备中药材栽培、引种驯化、资源开发利用、产地加工、药材炮制及其质量评价、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中药生产、使用和研究、检验、中药材企业经营管理、开发与利用等领域从事中药材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生产管理人才。

4我校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

中药学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中药学科应形成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才能保证重点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药学学科队伍建设出现青黄不接的迹象,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要公开设岗,竞争上岗,定期流动,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和培养人才,以改善学术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和学缘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科发展目标的需要,创造学术环境和条件,大胆使用青年学术带头人,压担子、定任务,使他们尽快成长。

4.2改变人才培养思维方式,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首先,优化本科教育专业方向。重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传道”与“授业”并举的高度,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立足于社会重要的是综合总素的提高,这不仅需要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注重一个人的人品道德。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学生要改变天子骄子的心态,我们学科建设要本着对本科生教育以“厚积而广泛”为指导思想,拓展学生视野,科学合理地设置新专业方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调整专业设置,改造发展前景欠佳的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增强本科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同时,突出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强化学科的应用基础地位。研究生教育应是重点学科教学工作的主体,研究生教育应充分突出学科建设的特色,注重人才的创新意识[4]。对研究生教育深造,要以“大学科、广兼融”为指导思想,培养有学识,有深度,有广度的高级知识人才,为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药学;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7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学学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行业间的交叉渗透、企业间的并购融合逐步加剧。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成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1]。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保证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院在广泛调研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中山大学的资源优势,进行了有自己特色的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以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为依据

我院在人才培养总体设计上,以全球药学教育基本要求为标准,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原则,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宽厚人文底蕴、强烈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因此,改革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注重培养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规划上,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加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利用我校强大的文、理、医科的资源,努力构建药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药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药学与医学相渗透、理论与实践相贯通的培养模式。

现代药学学科的特征是:(1)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应用型和综合性很强;(2)科学技术高度集中,发展迅速;(3)已迅速转向为化学-生物学-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5]。为适应这一趋势,近年来,我们先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加总学分,体现药学专业自身的多学科特点,同时相应提高专业课学分比例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凸现药学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养。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整合以减少课程门类和减少学分。根据学生发展取向的选择,实行高年级分方向小班培养,并在小班上课中提倡个性化培养和能力培养。在原有综合性能力训练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药学知识的能力,增加综合性大实验内容和学分,课程内容涵盖文献检索、实验方案设计、多种实验技能运用、论文写作等,让学生在真正体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的同时将已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和综合运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是实习、见习以及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增设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如药学前沿讲座、药学与社会等)提升学生全面素质,适应药学人才培养需要。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群

根据药学学科特点,将所有专业课程分化成化学、生物、医学和药学四大课程群,注意每个课程群内部和群之间课程的衔接和交叉,调整不同课程的学分比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等,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2]。作为药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化学课程群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等;生物学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基础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包括:微生物与免疫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药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药理学等。打破课程间和课程群间的壁垒,召开多层次的研讨会,根据学院的培养计划和目标重新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与药学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删除各课程间的重复内容,特别关注各课程间的衔接和合理安排。

三、构建一体化、多层次、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与实习、见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搭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3]

1.将药学的基础及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以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三个层次的新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实验教学“一体化,多层次”教学新模式。在学生掌握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基础实验的基本实验(第一个层次)原理、基本实验操作基础上,通过对药物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理学实验以及药剂学实验等专业实验(第二个层次)的学习与掌握,在药学一级学科层面上统筹安排,创新性地建立与本学科发展前沿或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三门一体化药学综合与创新实验课程,即《现代制药综合大实验》、《现代药学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和《计算机在药物研究中的综合实践》,搭建综合与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第三个层次)。

2.重点建设国内领先的药学专业三大综合性实验,即《现代制药综合大实验》、《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和《计算机在药物研究中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涵盖文献检索与交流、实验方案设计、多种实验技能运用、论文写作等,让学生在真正体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的同时将已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和综合运用。通过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建设、课程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以及相关网络平台的搭建,构建高水平、示范性药学综合实践大平台。

3.通过校、院两级支撑,积极拓展与制药企业、医院等医药行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4]。学院跟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学生实习的目的、意义,定期安排学生到基地开展实习活动;学院跟优秀医药企业签订奖学金协议,在本科生中设立企业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

4.利用我校多家附属医院的优势,突出临床药学教学特色。为满足当前医药行业对于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拟在药学专业中设立临床药学方向,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临床药学人才。借助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与学校各附属医院药房的人力及资源,共同研究临床药学教学计划,集临床药学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于一体,力求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加强学生临床药学知识运用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发展高年级小班方向课程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发展志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院于2011年在高年级实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在三年级学生按志愿分流为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三个方向。学院为三个方向特设9门小班方向课程(3门双语课程、3门全英课程、3门拓展课程)。目前9门小班方向课程已经在我院本科生中运行5年,并不断改革完善,学生反馈良好。

1.全英课程(1学分18学时):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药物化学II》、《药理学II》、《药剂学II》3门全英文课程,旨在高年级本科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增加国际化视野。

2.能力培养课程(2学分36学时):在第三学年第三学期开设《药物合成策略与实例》、《药剂学案例分析》、《药物制剂设计策略与实例》3门双语文课程,以策略、案例分析为主,理论结合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3.拓展课程(2学分36学时):在第三学年第三学期开设《药物发现中的关键技术》、《药理学进展》,《药用高分子材料》3门拓展课程,拟让学生了解学科进展、前沿。

五、建立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障课程体系的实施

学院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例如课程负责人制度,年轻教师听课制度,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研究生助教制度等。本科教学中的各门课程逐步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两年一聘,在每次修订教学计划时重新产生。课程负责人组建和领导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实习等的全部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证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学院要求从教不足五年的年轻老师每学期必须听老教师的课程,希望顺利完成新老教师间教学传统和经验的传帮带。为补充师资力量,学院制定了研究生助教管理的细则,解决了分班上课,尤其是实验课程的带教老师不足的问题。这些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我院的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和教学计划的运行。

综上所述,通过改革探索,我们优化重建了符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合理调整了课程群,构建了一体化、多层次、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平台,发展了高年级小班方向课程,使我院的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谢海龙.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4,(26):348.

[2]陈颖,李勤耕,蒋君好.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1):19-20,28.

[3]张莉,陈振峰,牛丽红,陈莉,申去非,王晓晖.药学相关实验课程整合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16-18.

第12篇

1临床药学硕士生教育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当前,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与挑战,除了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的问题外,加快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实践与科研能力全面的高素质临床药师已成为卫生保健与教育界人士的共识[2]。为此,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并在29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92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以期为临床药学发展初期输注应急性专业人才。众多高校也在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学位培养中设置了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然而,由于教育部并没有专门设立临床药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制度,各高校也只是在原来大药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各自探索,还是秉承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位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至今尚未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致使培养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由于缺乏临床实践能力而无法完全胜任临床药师应该胜任的临床药学工作。综合来看,除学位制度之外,目前在我国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培养定位尚不精确临床药学虽然涵盖的内容很多,如临床药理、药物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等,但其核心是临床合理用药,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能够解决临床用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大多还是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定位不准,导致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均出现偏差,结果培养的学生大多只能在实验室搞科研,而一到临床就两眼茫然,束手无策。

1.2导师队伍背景复杂目前,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多为高校的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或药事管理学专家,部分高校聘请医院药学部门的高职人员作为带教导师,真正专业的临床药学带教导师极度匮乏。由于高校老师绝大多数不从事临床药学的实际工作,对临床药学工作相对陌生,带教临床药学研究生也缺乏相应的便利条件。而来自医院的专家绝大多数是自学成才,有的甚至并不直接从事一线的临床药学工作,其中多数并不具有系统的临床药学知识结构,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少带教经验。如此背景复杂的带教导师队伍,势必导致带教方式的千差万别,带教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药学硕士生的质量。

1.3学生来源有待规范正是由于培养定位不明确,导致研究生生源鱼龙混杂。有的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对于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教育背景不加详细甄别,导致所招的临床药学研究生很多并非来自药学或医学院校。由于这些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缺乏临床药学所需的较为系统的医学和药学专业背景,知识体系不完整,且缺乏临床思维模式,致使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不得不去弥补一些基础课程,在临床实践与科研中也会碰到很多实际困难,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药学高级人才的培养难度。

1.4培养模式有待改进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临床药学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五花八门。首先,课程设置缺乏临床药学特色,更缺乏临床药学专用教材,由于拿学分的需要,学生不得不选修一些与临床药学关系不大的课程,而很多应该学、必须学的课程却无处选、学不到或没有学。其次,科研选题常常偏离临床药学实际工作,很多临床药学研究生所选课题与临床脱节,是纯粹的实验室工作,如动物、细胞学实验,如此就导致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不得不花费绝大部分时间于实验室中,而缺少与临床接触的机会,更无从谈起临床药学科研工作。再者,有些高校没有附属医院,导致临床药学研究生缺少真正的临床药学实践,即使有些学生被输送到相关临床药学机构进行见习,但由于缺少正规系统的临床药学实践教育,最终导致学生仅仅初步具备了临床思维,而缺少临床药物治疗思维。

1.5考核方式尚需修善目前,很多高校还是采取理论考试的方式对临床药学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进行成绩考核,并未完善临床用药实践技能的考核。毕业评估也仅是采用科研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这就导致学生过多重视课本与科研,何况多数科研仅仅是实验室工作。最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甚至不得不减少了临床药学实践工作。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毕业的临床药学硕士生几乎成了纯药学科研型人才,而无法适应未来实际的临床药学工作。

2临床药学硕士生培养模式探讨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建立科学成熟的临床药学硕士生培养模式并非一蹴而就,尚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科教育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培养定位,即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就目前来看,临床药学硕士生的培养应该定位于培养以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师资力量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除进一步培养和选拔优秀师资之外,应建立由临床药学和医疗专家组成的导师组制度,也可吸收一些年轻的高素质临床药师和医师协助培养,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临床一线的工作。规范生源也很重要,在招生中一定要关注其教育背景、整体素质和是否对临床药学工作感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拿学位,做到宁缺毋滥。此外,高校应改变现行的考核方式,在进行毕业科研论文答辩的同时,应更多地结合临床进行临床药物治疗能力的考核,以督促导师和学生切实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当然,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建立系统科学、详细可行的教育计划和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兼具临床与科研能力的、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临床药学高级人才。

2.1夯实系统的专业基础

2.1.1查缺补漏,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临床药学作为一门融合医学与药学的综合叉学科,熟练掌握药学与医学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导师组要根据学生的教育背景和临床实际要求,选修课程,学校未设置的必要课程,一定要督促学生进行自学,以尽量完善其必需的知识体系。药学知识方面,除药学本科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外[3],还需要深入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基因组学等专业知识;医学知识方面,除解剖病理生理外,还需要强化内科学、诊断学等专业知识[4];此外,还要掌握医学统计学及试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扎实地掌握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的临床实践与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外延内扩,加强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临床药学不仅与物(药品)打交道,还要和人(医、护、患)以及和社会打交道。因此,还要加强心理学、管理学、医药卫生特别是药事管理法规的学习,培养知识检索能力,提高“搜商”,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了解常见或重大疾病治疗指南的最新变化,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如此,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2.2了解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工作流程与内涵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应先安排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室间进行短期轮转。在药品调剂室,可了解医院现有的药物品种、药品请领发放的流程、如何进行医嘱(处方)审核与点评以及如何进行药物利用分析等;在制剂药检室,则可加深对药物制剂及质量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在临床药学室,可熟悉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咨询、药历书写与案例分析等工作。对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工作流程与内涵的了解,不仅可让学生初步掌握医院药品监督管理的整体情况与医师用药习惯,而且也可让学生对临床药学工作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临床、有的放矢去学习。

2.3深入病房,强化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2.3.1确保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临床药学的实践性很强,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了解医师护士和患者对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才能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只读书、不实践,专业知识记不住、也不会用,只有活学活用,才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才能够逐步建立起临床药物治疗思维,最终才能够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树立职业的神圣感。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有足够时间作为保证的,我个人认为,让学生在1~2个临床科室或专业直接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应在8个月以上为妥。期间,最好不要把学生交给临床医师任其“放羊”,而是要在专职临床药师和医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临床用药。

2.3.2树立正确的临床药师职业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临床药师是多专业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与医师和护士是伙伴关系,不是“助手”、也不是合理用药“指导者”,是运用所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不是顶替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是医、药、护共同承担药物治疗责任,维护患者公平、合理使用药品的权益。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药学专业知识,要参与临床用药,不掌握一些医学知识、不懂得常用医学术语,在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时只能当“旁听生”;到临床去,不是为了当临床医师,而是为了当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可做到专业互补,而不是互相替代;在临床工作的主要内容,应是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不是以临床诊断为主。

2.3.3培养建立临床药物治疗的思维模式在临床用药实践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逐渐培养临床药物治疗的思维模式,而不能仅仅具有医师的临床思维,更不能只有与临床相分离的药学思维,脱离开患者与病情的单纯的药学思维必定会使学生的药学知识在面对患者时显得苍白无力。

临床思维是指在对患者及其所患疾病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与经验,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从庞杂的线索中寻找出主要矛盾,通过已知的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及时解决临床问题的理性认识过程[5]。简言之,临床思维就是如何判断具体患者的疾病,如何实施个体化治疗,即提出临床问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医师的临床思维培养模式和内容有可鉴之处,然而,由于临床药师与医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所以思维培养的侧重点也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临床药物治疗思维的培养应围绕识别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这一核心内容展开[6]。要培养学生注重收集患者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数据资料,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或规范,结合所学药学知识,寻找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药学循证资料,分析出那些通常不被医师所关注的用药问题,将各种资料进行整合后提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与传统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评估不同方案的利益风险后,协助医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物治疗思维的要点是明确药物治疗的目的、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用法用量、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疗效不佳的原因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思维的重点放在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上。通过临床药物治疗思维模式的培养,也可减少或避免与医师的职业摩擦,获得和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产生共识,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中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2.4立足实用,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

2.4.1立足于解决临床实际用药问题,做好科研选题参与临床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识别和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亲身感受、分析思考,可提炼出较好的科研课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类课题往往更具实际应用价值,并会得到临床医师的欢迎与支持。临床药学的科研选题十分广泛,如前瞻性的用药干预研究、临床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研究等,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课题,都应该立足于解决临床用药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与临床所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能力与水平。

2.4.2着眼于提高能力与水平,进行科研设计与研究对于临床药学研究生来说,科研能力的培养亦至关重要。但是,科研的目的绝不应该仅着眼于撰写毕业论文和拿毕业证书,而应该通过立题论证、实验设计、实验准备与实施、过程控制、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论文撰写与发表等,使学生了解科研的组织实施程序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试验操作的水平,加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养。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才能在未来的临床药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5多方位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5.1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沟通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药学工作者实际工作的效果。与医师的有效沟通,可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医师乐而为之,进而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与护士的有效沟通,可掌握具体的用药流程,了解患者的最新病情变化与药物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护士是否准确地按照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实施。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不仅可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让患者对临床药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使其对临床药师产生信赖和需求,扩大临床药师的影响力。其实,在科研工作中沟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要切实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掌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并经常性地付诸于实践,使"沟通"成为必备的能力。

2.5.2自我展示能力的培养导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翻译一些外文文献、撰写综述、总结阶段性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心得体会,并让他们做成幻灯,在科内进行汇报;让学生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争取给予上台报告的机会;在案例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以上种种途径,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幻灯制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可增强他们的自我展示能力,提升其自信心,更有利于未来的临床实践与学术交流。

2.5.3带教能力的培养对于高年级的研究生,可让他们协助导师带教低年级的研究生或本科实习生,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导师的工作压力,而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进知识交流,形成一个合作紧密、相处融洽的学术团队。此外,优秀的带教能力,对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5.4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高低往往会成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名未来的临床药学工作者来说,更尤为重要。因此,导师要加强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事,淡泊名利,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法制意识,提升医学哲学素养。以促进研究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并能够胜任未来的临床药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