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3-19 05:58:21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

第1篇

信息活动贯穿管理的全过程。高校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担负着制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及中长期规划任务,引导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科学、合理地制定重要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高校管理部门的信息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信息需求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及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比较固定,信息需求较为稳定,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信息推送等工作较为系统、稳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是富于变化的,受突发任务、行政命令等的影响,所需要的信息相对较散杂,对信息的需求是随时变化的和不确定的。

1.2信息表达方式客观、简洁

信息不足会使决策缺乏依据,但信息量过载同样会影响决策。高校的正常运转与管理工作的有效组织和执行密切相关。管理工作琐碎、繁杂,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管理者最需要的信息不是从各种途径搜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而是经过系统加工处理的。特别是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各项数据,要求经过处理后的信息,直截了当的信息可直接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做出决策或调整决策内容提供依据。

1.3信息内容宏观、综合

高校的管理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到教学、科研、人才建设等。与科研、教学人员的需求不同,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并不要求高、精、尖,大多需要宏观的、综合性的各类信息。如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涉及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及评价方式等;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涉及国家、地方科技政策,前沿学科的发展,各类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等。

2我馆为学校管理部门服务的实践

2.1为教学管理提供事实参考

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模式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深化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近几年,我校教学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计划及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在与教学管理部门交流的基础上,我馆组织人员对其所需信息进行了搜集、整理。如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我们在搜集国内医学院校相应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图书、期刊及网络信息,查找了哈佛、剑桥、麻省理工、约翰斯霍普金斯等世界著名大学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信息以及教材选择情况,整理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我馆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军医学院的管理、课程、训练等基本情况供管理部门参考。这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受到了教学管理人员及部门领导的欢迎和好评,为他们制定和实施教学改革措施提供了依据。

2.2为科研管理开展主动服务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技创新与推动国家科技发展进程的重任,是国家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中的主体力量。科研管理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目标的完成与科研战略的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图书馆与科研管理部门联系极为密切,已持续开展了20多年的查新工作,早期图书馆是被动接受任务,现在图书馆通过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提前掌握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及成果评价方面的信息,预先做好准备,使查新高峰期工作高效有序,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保障。此外,为使我校科研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我馆利用SCI、ESI、F1000等数据库,统计我校各科室及科研人员论文数量,并列出同期北大、复旦等地方医学院校以及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军队院校的情况,同时精选ESI及F1000中较有影响的、高质量的热点论文以及科研管理方面的论文提供给科管部门配合翻译Nature、Science、Lancet、NEJM等权威医学期刊每期重点内容的摘要,编制成册,每月1-2期,为科研及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最新医学研究热点和前沿。最为突出的是为管理部门的临时应急任务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如2010年11月,我校医疗队参加了我国与秘鲁在利马开展的为期13天的“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我校医疗管理部门在任务开始前一周联系我馆,要求提供有关秘鲁当地的医疗情况及流行病等方面的资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馆组织人员精心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比对分析,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

2.3为人才管理提供学术依据

引进一些海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成为学校的学术、学科带头人,从而进一步带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无疑是高校向前发展的强大助力。高校对于人才的遴选一般包括政治素质、学术素质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其中学术素质主要是通过量化指标评价测评的,如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都要求其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这些工作也正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2010年以来,我馆承担了学校引进人才、职称评审、导师聘任等教学工作中学术成果的核实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从2012年起,我们还根据人事部门的要求,为更合理地评价不同学科领域人员的学术水平,在参照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单位制定的SCI期刊分区表的基础上,协同多个部门的专家,以JCR学科分类为参照,以我国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为框架,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情况,对生物医学相关SCI期刊进行学科分类分区,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生物医学相关SCI期刊分级分区排序目录》。该目录每年更新一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校管理部门进行人才评价提供了参考。

3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需要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变。

3.1拓宽管理类信息资源的来源途径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本条件。管理类信息来源较为广泛,包括报纸、图书、期刊以及网络资源等,对于多数高校,特别是学科较为单一的学校而言,在购买图书、数据库等资源时主要侧重于与其专业设置相关的内容,管理类的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管理类信息的需求。为更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应不断拓宽管理类信息资源和来源途径,在管理类信息资源的建设中,除了常规的采访工作外,还应开辟多元化的管理类信息源。例如建立管理类网络资源的导航系统,加强对网络上管理类信息的收集、组织和保存;建立管理类网络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针对本校管理人员需求特点,进行有序组织和加工整理,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便捷的利用网络资源。此外,图书馆有限的经费不可能满足全面的资源,需要借助馆际联盟,走资源共享之路。

3.2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第2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

0引言

学校图书馆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图书馆员工和广大师生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只有我们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发展等各项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和管理,才能为构建和谐的学校图书馆贡献力量。

1学校图书馆应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放大图书馆功能,满足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各种需求。“放大图书馆功能”是针对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直接目的,而满足社会各界不断发展变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是间接的、面向社会的目的,为此图书馆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实施以人为本管理。

首先,在图书馆建筑布局上,从读者和图书馆员工出发,将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既达到方便读者的目的,又能让馆员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体现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其次,传统的图书馆“坐等读者”,好些的最多做到“有求必应”。但是在信息时代,这种模式是适应不了发展的。唯有发扬光大图书馆宗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让他们依赖图书馆,热爱图书馆,支持图书馆事业;而且图书馆员工因此增强信心和责任感,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

2提高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传统图书馆在服务形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在图书馆不断被推广运用,正逐渐改变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认识和要求,如果在不断提高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和档次的同时,还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素质,加强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重视为读者创造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气氛融洽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健全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态度,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这无疑会对提高读者满意度。

3实行学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措施

3.1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服务读者来实现的,服务观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贯穿于图书馆整个实践过程中。人性化服务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人的需求。

首先,尊重读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理念,尊重读者的平等人格、理解读者、方便读者,对读者一视同仁。不对读者设置不符合政策、不尊重人权的障碍,给读者提供对文献信息自由选择和平等获取的权利,实行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

其次,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图书馆员工在为读者服务中,应谦虚和气、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动作稳重、作风严谨、工作细致,具有百问不厌、百拿不烦、百跑不倦的精神。工作上做到热心、精心、耐心、细心、专心。对读者充满关怀、友谊、谅解、温暖,以诚实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去感染、影响读者,让读者从内心对图书馆员工产生真挚的敬意和谢意。

3.2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进入图书馆,变为通过电子网络间接进入信息空间的时代,这便向图书馆员工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员工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要求,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馆藏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方便读者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进行交流,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实现图书馆员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及时为读者(师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主动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师生)独特的信息需求。

闭架借阅的方式,给读者借阅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馆员增加繁重的工作负担。学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实行开放式大空间格局,图书资料做到超市化大开架服务,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藏、借、阅一体化。开架服务使读者获得与藏书零距离的自由接触,让读者感到自由利用图书馆的乐趣,使“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体现。

最大限度延长开放时间延长开馆时间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最具体的措施之一。许多教师、学生在假期里也要继续工作和学习的需求。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增加开放时间,寒暑假也应适当开放。

规章制度各种标识设计要人性化服务语言、规章制度、警示标语等都要有人情味。人们曾习以为常的“损坏图书加倍罚款”、“严惩偷书者”等标语体现了“人性恶”的假定,是一种完全背离“人性化”的人文理念,而“珍惜图书,爱护你的良师益友!”、“珍惜图书,就是崇尚知识!”、“珍爱图书,阅过无痕!”等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温馨提示,可以使读者在潜意识中觉得,爱护图书、遵守制度首先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涵养和品位,而不是为了避免惩罚。

3.3创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图书馆的库房分布和设施安放应充分考虑读者对其利用的方便程度,应体现出人性的一面。把最适用的图书资料放在读者最方便的地方。搞好新书介绍宣传栏,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借阅。阅览座位充足,设备完整齐全,查阅快捷方便,借阅手续简单,空间宽敞明亮等。一个现代图书馆应该拥有满足读者在借阅、检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服务设施。应建立完善、稳定的电子检索系统,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检索途径,如关键词、书名、作者、索引号等查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另外,除了为普通的读者提供充满人情味的服务外,还应关照老、弱、病、残、孕、贫困者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设施,充分体现现代图书馆的关爱精神和平等意识。阮冈纳赞图书馆五项原则中第二项:“书是供所有人用的”和列宁曾经说过“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中第二句都强调了图书馆是为一切读者服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读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因此,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设施,让他们能像正常人那样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是体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语:学校的图书馆应重视为读者创造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气氛融洽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态度,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以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和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两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以利于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

l图书馆知识管理

1.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是:(1)知识管理者既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2)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3)由于隐性知识储存于人的大脑,所以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物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4)知识管理强调动态的过程管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升值。尤其强调该过程中知识的共享。并以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业绩的改善为最终目标。

1.2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2.1科学文化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知识管理,图书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文献知识的大仓库,并不是仅限于文献的借、还、藏的管理。而是科学的、新型的信息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推动知识传播创新。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高校图书馆要发展。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知识传播创新的重要性。

1.2.2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是当今形势发展的要求,图书馆是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其服务宗旨是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把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的利用者、信息与信息产生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的同时.更创造了一种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切正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引入知识管理的管理模式。

1.2.3知识管理模式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实现有效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和发展,重视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管理,重视效益模式转变。

2知识管理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

2.1知识管理是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支撑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发利用现有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并将其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图书馆知识联盟。形成资源共享网络。不仅要以馆藏文献为载体。还要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知识传播质量。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本馆实际出发,强化采访工作。如对价格较贵的国内外网络文献,可以自己购买(包括只购买使用权1.也可以采取数据库共享的方法获取,还可以以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形式收藏。处理好数字化文献与纸质文献拥有与共享的关系,这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

同过去相比.文献的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外,各种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光盘等大量涌现。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尤其要重视收集和开发光盘、电子图书、联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文献等数字化信息产品。

2.2知识管理时文献资源建设有促进作用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它包括知识开发、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知识管理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创造性收集、分类、存储以及利用信息变为现实,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快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3.1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纸质文献历史悠久并且保存寿命长,仍然是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师大馆)在购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以及专业需求,以最少的投入满足读者最大的需求。截至2008年6月,师大馆馆藏纸质文献1681948册(中文1609777册。外文72171册),馆藏线装书75000册:馆藏期刊合订本121183册(截至2oo7年12月)。2008年订购中文期刊2483种,报纸129种,外文期刊36种。该馆与学校院系在纸质文献建设方面形成了互补。图书馆重点采购图书和中文期刊。各院系主要订购专业针强的外文期刊,图书馆主要订购综合性的外文期刊.如科学、自然、读者文摘等杂志。20o7年底江西师范大学各院系图书馆藏书总量达694835册。师大馆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另外。该校在2007年调整了两个校区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整合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文献40.2139万册,对1985年以前出版的图书进行整理(近1O万册),并向读者开放。2007年新增读者11458人。全年借还图书量为830839册。馆藏结构调整,管理手段更新及服务模式的转变。使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上了_一个新台阶。

3.2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3.2.1师大馆电子文献利用现状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不但可以增大馆藏容量。还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读者通过自助式服务快速获取文献信息。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读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是存储空间小。信息传递快,利用方便。如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每天按5万人次接待读者,每天会有6万人得到有价值的资料。它是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师大馆现有电子资源l8种.其中全文数据库16种。文摘数据库2种,自建数据库4种,电子图书1079428册。该馆测试了多个试用数据库及多个vpn远程访问系统的评测.极大地方便了全校师生查询各种数字资源。2007年读者浏览“师大馆”电子资源的情况.详见表l。

从表1可以看出,浏览中国知网的人次最多,其次是超星(远程)和龙源电子期刊(远程)。

3.2.2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根据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现状,师大馆要加强本校特色数据库建设。2007年,师大馆将馆藏61120种普通古籍题录进行数字化,并按照古籍整理的规则进行整理,完善了古籍书目。馆藏线装书特色库也已初具规模。自建的硕士学位论文库中收录硕士论文l329篇。本校专家学者论文2800篇。在创建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还要向别的高校学习。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建有教育文献数据库、港澳文献数据库、珠江三角洲文献数据库、孙中山数字图书馆等特色数据库,受到教育部的多次好评[5]。由于经费不足。师大馆收藏国际性检索刊物不多,尤其是四大检索工具(SCI、El、ISTP、ISR)都没有收藏。外文资料收藏少。标准文献和会议文献收藏还有待加强。要把江西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有国际影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加强重点学科电子文献资源建设。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体系。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行政管理;研究综述

一、资料统计与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以“图书馆行政管理”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共得到文献73篇,其中相关文献60篇,起止时间是1982年至2012年,其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

从检索结果来看,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主题的文章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论文数量并不多。1982年至1992年间,我国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文章陆续出现,但数量有限,且绝大多数是来自图书馆实践部门的作者对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现状的介绍与经验总结、同其他图书馆进行行政管理交流的总结,缺乏对图书馆行政管理进行整体性认识的理论思考。1993年至2002年间的文章数量上没有增长,但是已经开始从理论层面对图书馆行政管理进行探讨研究。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2003年至2012年,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研究深入、发展迅速,涉及面也越来越宽。这说明人们相信科学高效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对于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图书馆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内涵

关于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概念,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图书馆行政管理作为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另一类则是将图书馆行政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看待。

第一类概念比较少见,只有马书堂明确提出“图书馆行政管理”应是一个专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领导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事务的活动。”[1]。

第二类概念是目前图书馆界普遍接受认可的。李普杰等人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图书馆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工程。[2]苏斌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就是要遵循高校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及其运作规律,通过管理者采取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创新等行为,最合理地使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等资源的作用,以达到办馆的目标和最佳效益的过程。[3]李源江认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简单的说,是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工作;具体的讲,是上级机关赋予图书馆领导群体的职权,来保证上级指令和图书馆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对上级机关则具有执行性的特点。[4]郝建军则提出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规范图书馆行政职能部门的关系,并确定责、权、力,实现图书馆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助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创新。[5]欧阳剑等人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总体上分成了两种: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其中图书馆行政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馆内部的人事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管理、上级及本馆里的相关文件档案管理、使用设备及科研管理等。[6]

由上可见,人们对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定义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的。虽然图书馆行政管理曾被认为是管理图书馆的活动,但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图书馆行政管理是图书馆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讨论和研究也都是基于此定义展开的。

(二)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于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者们主要是以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为对象展开论述。

朱纯琳等人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图书馆人才建设问题,即知识层次低的人员无法满足图书馆数字化的要求;三是图书馆管理问题,即图书馆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管理为主。社会缺少对图书馆的必要监控机制,人员缺乏动态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图书馆缺乏特色。[7]

万玉荣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应对准备不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快速向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复合型图书馆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对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全新的图书馆模式,现行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由于管理的惯性思维定势延缓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复合型图书馆的到来应对每每陷入被动。这种应对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不足,对复合型图书馆的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文献数字化方面,或者更浅显的层次上。二是人力资源不足,是指由于超编人员无法适应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求而复合需求的人员却不能到岗造成的结构性人才缺乏,这直接导致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一些研究性较强的工作,因为缺乏专业的开拓型人才,许多优质服务项目无法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费的增长赶不上书刊价格的上涨速度;二是作为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一项硬指标,生均纸本书刊的保障率可能造成书刊购置经费挤占电子文献经费的状况。特别是对那些规模小、人员少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这种情形更为严重。四是管理方式落后,高校图书馆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管理和静态的制度管理为主,缺乏动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致使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8]

袁思本则总结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规模小、人员少、职能多而乱,这直接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工作效率与对外声誉。二是资金少、条件弱,信息化不足。由于自身办馆经费不足,馆办工作也常常缺乏信息化的系统管理来辅助工作。三是头绪多,素质欠,办事效率低。[9]

综上所述,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其行政管理工作中共存一些,如经费问题、人才问题、管理方式问题。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够深入且存在重复,除此之外又没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究。

(三)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为解决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对策和措施。

朱纯琳等人提出了解决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的两大对策,一是公共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培养职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加强人才管理,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完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馆。二是公共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引进产业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主辅业分离,合理开展业务外包;积极寻求外部支持,革新管理体制。[10]

对于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很多学者都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郝建军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注重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发展,包括馆员和读者。从馆员角度看,重视馆员的精神、价值观在工作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且有效用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二是减少管理层次以及增加横向协作原则。三是按图书馆发展目标同时结合组织功能设置行政机构的原则。[11]

万玉荣提出了解决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的五项措施,一是思想上做足准备,调整工作服务观念,迎接新形势挑战。二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加强人力管理。三是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管理。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经费管理:1.经费应专款专用;2.严把图书采购质量关;3.统筹兼顾。做到既要节约利用经费,也要拓宽经费来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四是改革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五是开展科学管理研究。实行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同时也要体现人文关(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怀,开展业务研究工作。[12]

袁思本将办公室作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心,提出了针对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改进措施。一是明确服务本位,理顺职能定位;二是制定科学目标,完善科学管理;三是加强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坚持日常学习,提升人员素质。[13]

马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改革的三项措施,一是加强人才管理,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二是加强经费管理;三是改革图书馆管理体制,努力改变传统的以重经验、轻创新为主的管理体制,逐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进行取代。特别是积极运用科学管理中的目标管理、人员聘任制、职称评审制。同时,加强图书馆现代化方式的运用。[14]

刑中芳强化了办公室在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了重要作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办公室工作特点出发,重点抓好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三项办公室基础工作。二是加强管理,强化办公室的枢纽作用,促进办公室工作上新台阶。三是从根本上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15]

陈洁认为,搞好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人的管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题);三是搞好经费管理(确保业务建设的根本保证);四是加强自动化设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16]杨秀珍则提出要强化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17]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案,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措施。但是,这些建议和措施还是存在着很多重复且缺乏针对性,并且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学者们需要进一步结合实践,探索规律,从实践上升至理论。

三、总结

图书馆行政管理对图书馆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是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提炼相关理论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研究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的不断丰富,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探讨和研究也会愈加深入。如何全面、深入地理解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内涵,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如何具体、有效地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马书堂.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涵义[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1(3):10-12.

[2]李普杰.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科学化[J].图书馆学刊,1990(1):30-31.

[3]苏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之我见[J].图书馆界,2003(1):50-53.

[4]李源.搞好图书馆行政管理与后勤工作初探[J].现代情报,2002(12):111-112.

[5][13]郝建军.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7):28-30.

[6]欧阳剑.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行政管理系统的设计[J].图书馆界,2006(2):47-52.

[7][10]朱纯琳.谈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图书馆纵横,2009(3):142.

[8][12]万玉荣.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04-106.

[9][13]袁思本.试谈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4):130-131.

[11]郝建军.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7):28-30.

[14]马佳.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25):199.

[15]刑中芳.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探讨[J].图书馆论坛,1999(1):38-39.

[16]陈洁.谈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157-158.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本思想;管理;创新

一、引言

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同时高校也一直都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区域,我国的图书馆也正是诞生于高校当中的,同时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在新时期图书馆在高校与社会当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也有许多专家与学者对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都是集中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手段方面,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思想以及服务思想的研究总体上来说还不多。同时许多研究也忽视了在图书馆当中,人是一种与物完全不同的资源,人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当中,占据了很大的主动权。同时在网络的冲击之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人本思想的最基本核心内容以人为核心的基本思想,这是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思想存在着极大地区别,这也是时代的发展宝贵产物,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宝贵成果。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所谓的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高校的图书馆并不是各种物的堆积,而是一种人的集合,是人在其中进行信息搜集以及知识传播的一种特殊的机构。由此可见,图书馆是通过对人的管理,从而达到知识与信息的有效传播,最终使得自己的服务目标被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是一种人本的管理,同时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基于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图书馆当中的人本思想可以分为以下两层不同的内涵:

第一,在高校图书馆中工作的图书馆管理员,在接受相关的管理过程当中,自己的思想觉悟、智力水平、能力以及体力等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人本思想的发展性的最根本w现,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技能以及知识水平。

第二,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的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对人的因素具有充分的认识,必须要认识到人不仅具有本质因素,同时还具有首要因素,因此,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以人为管理的核心内容,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并让图书馆管理员创造性的去服务于图书馆。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首先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运用时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一次思想革命。在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已经发现,图书馆在我国的高校当中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注重对于物的管理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各种文献与参考资料进行有效地保护,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处理好借书与还书的工作,其中并不涉及到许多人的因素,这种思维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当中普遍存在。从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方面来看,高校图书馆往往具有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整体运行是自上而下的,下级的管理人员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上级领导的相关指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热情都被充分的磨灭了,每天仅仅是进行机械的重复劳动,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根本得到不到充分的发挥。尽管后来出现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合理化建议等新的管理方式,但还没有达到人本管理的理念层次。而将人、人才看成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源,是中国当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思想的一大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本管理思想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另一方面,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人本思想具有非常现实的基础。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本管理就是要结合图书馆组织和系统工作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图书馆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即重视馆员的全面需要和个人发展,树立主人翁精神,使馆员充满高昂的士气并产生出色的工作效率。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体制、模式、方法和手段,都落后于西方,但管理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人本观,这就为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推广和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要求

无论是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还是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学术活动或者是其服务与社会与读者的实际功能来看,高校图书馆在当前阶段的社会发展当中都要求采用人本思想的相关发展理念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前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重新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对系统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有效控制,向读者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准确、经济的服务。回顾中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历史,面对管理现状,也驱使我们去探寻更切合人性,更符合时代,更能推动图书馆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吻合的人本管理的奥秘。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主体与内容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实际内容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要 进行必要的创新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阶段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第一,实现主体的创新,即图书馆馆的管理人员、馆员、读者的创新;第二,实现文化的创新,即图书馆的形象、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管理目标等。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

所谓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管理者用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对图书馆系统或系统的某一方面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人是创造一切财富的主体,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高校图书馆的最高管理者(馆长)及各级管理者(部主任等),还应该包括:高校图书馆全体馆员和广大读者群体(教师、科研人员等)及图书馆内部管理组织机构。

四、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人本思想是确保全馆人员参与到办馆中的基础思想

人本思想是高校图书馆进行相关工作开展的基本舆论导向,同时还可以让图书馆馆员已经读者认识到自己也是图书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图书馆馆员以及读者的主人翁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人本思想还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体制方面,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通过人本思想可以向馆员传输一些体制上的关怀,同时也可以让其明白,职位没有高低,图书馆管理员也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当中来。最后人本思想可以将相关的政策传授给更多的人,通过政策的宣传,官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政策,这对于馆员的工作积极性的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采用人本思想进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需要领导深入到图书馆官员的当中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当中领导还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工作人员打成一片,在这样的工作氛围当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工作作风的转变,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相关工作当中去。

(二)人本思想是创建团队精神以及和谐工作氛围的重要前提

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同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有处理好各种与人相关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目前阶段随着图书馆功能的不断完善,图书馆整体系统与规模也变得原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与多个部门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具体的事物处理,同时不同的人在性格以及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出现对于图书馆的团队精神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将人本思想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人本思想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心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于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当中,往往会体现出亲善与友好的一面,这就使得目前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氛围得到显著地提升,并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人本思想是促进高校图书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思想保障

在上文当中,笔者已经论述了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来说,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对于人的管理,而在人的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采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工作人员的潜能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得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得到显著地提高,这对于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人本思想进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的策略研究

(一)运用激励措施提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人本思想的最本质核心内容要求采用一种内在的柔性策略不断的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理想进行激励,不断加强对于图书馆馆员的理想教育,同时在进行理想的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将个人的理想与组织的理想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组织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理想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为高校的师生服务,而对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来说,其个人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着矛盾,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让工作人员彻底的明白,只有其通过认真的工作才能充分的体现自我的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的服务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个人的理想与组织的理想是结合在一起的。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设立榜样的做法,将部分工作人员设为员工榜样,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实现。

(二)利用人本思想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创新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往往是以工作的具体内容为中心,将相关的工作定位于一种行政工作,通过管理图书与资料的借出与还入对图书馆进行必要的管理。但是在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发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从本质上并不是ξ锏墓芾恚而是对人的管理,基于此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将人本思想的相关内容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的制度创新过程当中。

(三)利用人本思想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氛围的提升

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工作氛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天生活在一个压抑的环境当中,则其工作效率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将人们思想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氛围的提升当中。首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将工作人员的体验放在首要地位,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工作人员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感情,使得图书馆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进图书馆工作氛围的提升。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增强其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出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最终不断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正雯. 民办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制度的建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视角[J]. 学理论,2014,(03):160-162.

[2]陈秀菊. 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高校图书馆流程式组织结构优化设计[J]. 图书馆,2013,(04):108-109+112.

[3]余昭芬. 人本化绩效管理的辩证观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29-31.

[4]刘继辉.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概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203.

[5]刘丽英.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模型的测度研究――以贺州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9):84-86.

[6]肖晓. 人本管理思想对少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5):116-117.

[7]郑志彬. 从“书本”到“人本”――建构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210-212.

[8]吕淮湘. 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新探――基于人本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J]. 兰州学刊,2009,(05):154-156.

[9]毛良玉. 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的管理新理念――人本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62-63.

[10]罗继. 图书馆聘任制与人本管理思想的结合[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86-189.

[11]赵静. 理性、开放、和谐的图书馆――人本思想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3):135-137.

[12]余勤. 人本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崛起――试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 图书情报工作,2005,(S1):88-91+87.

[13]靳^国. 提高馆员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1):102-104.

第6篇

关键词:绩效技术(HPT);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

摘要:文章基于绩效技术理论,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的实

>> 绩效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论绩效积分制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对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ColorBit标签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体系 浅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高校图书馆绩效考评探微 论高校图书馆绩效考评 高校图书馆技术型馆员情绪管理、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关于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主体的评析 资源意识诉求下的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测度研究 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图书馆绩效管理的执行环节 RFID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国外图书馆管理优势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企业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浅析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任秀华,何克抗,马宁.基于绩效技术的企业培训[J].继续教育,2005(10):48-50.

[3]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4]赖辉荣.绩效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野[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1):22-24.

[5]沈玉兰.图书馆绩效管理的研究和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2):213-216.

[6](英)理查德・威廉姆斯.组织绩效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编校:崔萌)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09-02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作为学校的重要支柱的图书馆也成为了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图书馆是除课堂教育以外,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大途径,图书馆馆藏量、信息化程度以及文献资源的二级开发等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由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图书管理已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发展的特征,而传统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服务理念等层面上都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然而,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进程来看,高校图书管理依旧陈旧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也日益严重。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培训,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今后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就必然落在如何将图书馆管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一落脚点之上。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近年来得益于高校扩招政策,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招生规模上不断扩大,且学校基础场地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集中体现在二级院校的开发数量和实训基地建设上。然而,作为高职院校另一大教育基地——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却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仍不完善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责,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致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却未得到相应的扩大,无论是在图书馆馆舍建设还是管理服务水平上,都得不到完善。现代高职院校有许多是刚从中职学校专制而来或者由多所高职学校合并形成,其内部图书馆始终处于待发展的阶段,学校原来的图书馆面积小、设施陈旧,管内座位十分有限,远远达不到普通高校图书馆的要求。另外,图书馆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长期以来都没有进行更新,制度陈旧、规章也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需求。

2.图书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为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和能力。然而,在现实中,高职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辅机构却始终的不到相应的重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不少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图书馆管理培训,部分管理人员是直接从教学岗位转过来的教师,甚至包括大学生兼职管理,其业务能力较差,仅能重复进行简单的服务工作,对于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科研、教研工作意义并不大。长期低端型的管理远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要求,管理人才以及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3.图书资源量少,结构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储量丰富、涉及范围广泛的图书资源是评估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存在合并、专制的现象,其校内图书馆资源本就稀缺,而升格以后,其更加缺乏高等专业教育方面的书籍资源,在校学生人均图书和新书册数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阅读需要,并且,文献资源的品种及数量也较为单一和稀少,各文献结构存在大量重复,藏书仅为凑够数量,而对一些高精尖的书籍以及适合高职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书籍却少之又少,部分图书馆内充斥着大量的教科书籍和教学参考书籍,难以体现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

4.对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主动开发意识和力度薄弱

高校图书馆内部文献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还具备较强的二次实践开发价值,尤其是跟专业教育相关的书籍,教师可以将其进行延伸研发,开发出具有更深刻现实和理论意义的教学内容与校本课程。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普遍存在重储藏、轻开发的现象,图书资源的其他教育教学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学校对于一些珍贵文献的主动研究力度也远远不够,文献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5.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在教学上大多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图书馆的管理虽然也进行了网络化、数字化尝试,但是,其数字化程度并不高,并且对于学生有诸多的限制。图书管理在借书、还书等部分程序上多已实现了网络化、自动化,但是,对于图书馆的电子化处理及联网远程借阅等方面还明显较为落后。另外,馆藏资源对校内外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也并不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是今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趋势,这也是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之一。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高职院校图书馆承载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虽然在现实中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图书管理以及文献开发等方面仍不完善,并且其建设过程与发展方向明显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背离。但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又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其知识面不可获取的平台,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方向进行调整,不断总结高职图书馆发展的经验,使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高职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却又任重道远的工作,在调整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如下方面来进行:

1.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通过对图书馆各个要素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此来实现图书馆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理念;其二,图书馆资源开发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脚踏实地地服务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未来的图书馆必定是集教育教学、文化传播以及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传播平台,无论是现实平台还是虚拟网络平台,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发展,同时,还要着眼于未来,将职业教育理念植根于图书馆建设之中。在调整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图书馆各藏书体系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处理好文献知识面的覆盖,严格把好图书的质量关,避免重复浪费,以使图书馆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2.更多地参与高校的教研活动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其需要承担较大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传统的图书馆在职能定位上往往只承担着一种被动的信息传递功能之上,为其他部门或者学生被动地提供单一的信息服务。而现代高校图书馆早已超脱出这种被动的工作模式,更多地是以一种主动参与、动态服务为主的工作态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蕴含丰富的、深刻的知识信息,我们在对高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行调整时,必须要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优势,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与图书馆建设相结合,将全校的教学资源与图书馆资源联网,使其全面介入教学过程之中,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课题资源支持,并收集与科研、教研活动相关的动态研究资料,从更大程度上开发高职图书馆的潜在教育功能,将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3.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即为社会培养专业性、实践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受社会岗位的欢迎程度也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职图书馆在信息收集、跟踪服务、动态资源反馈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为提高学校的综合就业服务水平,我们有必要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就业的指导职能。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就业信息以及社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并实时反馈给学校与学生,并且可以在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网络通道,使二者之间的供需信息更加透明、有针对性。同时,图书馆要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服务,及时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了解学员各学科的就业和需求动态,以及相关科研、新设备、新材料等信息,以此来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提升其与社会实际岗位的衔接灵敏度。

4.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软硬件环境

现代图书馆建设必须将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处理,在管理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标准化,从而提高检索效率以及服务读者的效率。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其软硬件环境的现代化,尤其是图书馆功能不完善的转制学院,其在图书馆场馆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等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在馆内配备相应的现代化设备,使馆藏资源实现电脑化管理。另外,高职院校还要根据本校的学科发展规律以及方向来制定一套系统的、可行的藏书计划,确保图书馆资源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及时优化馆藏资源的结构。

5.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即是根据读者的个性特点以及特定需求向读者主动提供经过信息处理以及调整的内容,在个性化服务中,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各种特殊机构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并结合读者的相关需求变化,在图书馆平台上给予反馈,以此来为读者设计一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块。同时,图书馆要整合科学课有用知识信息,为师生提供网络信息的专业导航和数字化咨询活动,使高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6.提高高职图书馆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现代图书馆管理虽说大多是通过电脑和网络信息来运行的,在运行过程中人为干预成分并不多,但是,图书馆管理却必须依赖于人的操作,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图书馆现代化的程度。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大力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馆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学校学科动态及市场信息动态,在图书文献编制、日常管理规范、借书规范以及主动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彻底转变,以适应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中会.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第8篇

[关键词]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

21世纪伊始,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更新,开启了新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图书馆储藏信息的方式以及对信息资源查找的方式俨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以及人们发展需求。人们越来越希望信息的汲取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乃至地点和借阅等条件限制,由于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极大的节省人们查找信息资源的时间,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到需要的信息,被人们所期待。这是传统的图书馆所不及的,更是单纯档案部门的工作无法实现的。所以,尽快将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是快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作为高职院校获取信息最主要渠道的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部门,也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走一体化管理之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拓展其生存发展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都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一、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具有相关的理论依据

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于1985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意见中不仅提出了“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档案、图书、情报的发展规划。学界和业界皆对图书、档案一体化从理论上进行了诸多讨论和分析,在实践中,各国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图书、档案具有同源、同根性

远古结绳记事,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档案萌芽。后来中华先民把这些档案加以汇辑,传播到外界,流传于后世,是原始档案功能升级,从而形成最早的图书[1]。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使得这两个学科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2、图书、档案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图书和档案都是记录和传达某种信息的一种形式或者介质。信息是二者的共有本质,是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共同的起点和基础。图书档案都是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都承担着被存储、传递和利用的职能。它们都来源于实践,又可脱离产生它的实践活动而被存储和传递;都有现实的实用性;都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2]。

3、图书、档案具有相同的职能和发展方向,管理手段高度相似

图书、档案工作的核心问题都是信息及其载体的搜集、选择、整序、存储、传播及利用。管理手段主要是分类、编目、归档、主题、索引等,在过去都是手工操作,现今大都是自动化管理。广泛采用现代化技术是图书、档案管理的共同发展方向,它可以使信息传递网络化,从而达到高速、高层次、高效的使用目的。

4、贝塔朗菲定律指出:整体系统的属大于各孤立子系统的总和

我们把这一定律应用到图书、档案一体化的研究中,就可以得出将图书和档案合起来的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图书、档案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的功能。因此,图书、档案一体化的本质就是整体内各个子系统在物质、能量、信息的合理流通中,向着“合”的方向发展,促进系统属性和功能的增加[3]。

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1、能够全面满足在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进步和发展,通过互联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到档案馆或者图书馆查询信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对于原始档案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参考资料的查询非常不便。然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说都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都具有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保障的职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信息都具有为不同读者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信息在利用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其价值,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会反过来促进图书和档案发展的一体化。

2、能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节约成本

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4],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和档案的价值,将图书和档案纳入高校的数据库是重要举措。第一,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料的共享、方便管理,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好的服务;第二,网络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检索体系和检索平台,将图书信息、档案信息电子化,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使用网络链接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另外,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为早日实现图书档案的一体化提供条件;第三,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积极使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图书、档案有机联系,加快图书信息与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和专题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服务,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科研需要。

3、能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馆藏丰富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与档案结合起来,借助科研等档案资料举办各种科技知识讲座、科技成果奖、评选师生优秀论文等,使广大师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运用知识,从图书、档案中获取新知识,新思路,创造新才能,进而汲取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师生创新的热情。档案的编研与图书馆建设的一体化更是积累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校史档案的人文建设,能够挖掘学校的人文精华,增加文化特色,更大限度地把图书馆与档案馆建设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使高校校园文化通过这二者得以更完好的保存与传承,有助于高校从中总结办学规律、办学经验,最终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三、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制约因素

1、缺乏坚实而正确的理论指导

在我国,设置有档案专业的高校一共33所,但图书、档案学专业在院系归属上不是很统一,不够明确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如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设在管理学院,有的如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设在信息学院,有的如辽宁大学、上海大学、南昌大学等设在人文学院,还有的如山东大学、辽宁大学、湖北大学等设置在历史学院等等。这说明这些专业目前还依然处于一种依附状态,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独立的专业定位,其发展和走向也未能形成学明确的思路,这样的结果往往就导致其理论水平也处于一种滞后状态。学科建设现状无法为一体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2、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宏观管理的一体化”是一种战略管理的过程,是图书、档案两个独立的系统改变封闭、孤立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横向联系和纵向扩展,重新组成一个统一协作网络的过程。目前,这两个系统从各个角度来说还处于互不相干的孤立状态,缺乏横向交流联络。图书馆系统基本上归属于文化部和教育部管理,档案系统则由国家档案局指导与协调。因此,成立全国性的以及各省市、各行业的图、档协调机构和统一的规章制度是一体化的重要核心问题[5]。

四、推进高职院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1、改变传统思维,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解决观念上的种种偏见,在思想上明确图书、档案一体化是科学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图书、档案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件迫切的任务。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档案学二者协调发展及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信息时代的现实需要,是创新管理机制的必要手段。

2、加强宏观管理,统一制度标准

从全局出发,加强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统一的规范对工作中的各种行为加以控制和约束,改变两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封闭、孤立的状态,理顺专业系统和各方面关系,加强二者横向联系,尽快实行图书、档案实体管理的相互交叉管理[6]。只有制定了统一的、权威的机构和相应系列的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制度上的一体化,才能使两个独立但本质上又相同的工作系统在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下互相沟通、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3、研究二者共性,统一相应技术标准

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一体化管理就无从谈起。目前,作为两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它们的标准化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的任务是要以一体化为目标,重新审视已制定的各项标准,结合图书、档案工作的工作特点,寻找两者具有互换性和交融性的结合点,制定出凸显共性、适用更广的技术标准,以推动一体化的进程。

4、多渠道、全方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通用型人才

图书、档案一体化需要一支具有既掌握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经验和规律又熟悉网络技术、精通信息管理技术的新型知识结构的通用型人才队伍[7]。他们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图书、档案管理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有资源共享意识,为一体化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图书馆学、档案学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通用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孙伟江,付杰.档案、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4(4).

[2]袁素娟.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部大开发,2011(3)

[3]季晓林.图书馆办馆新模式: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天津泰达图书馆办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5).

[4]陈革.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5]韦晓燕.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0(5)

[6]黄媛.对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资料工作,2009(1).转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型管理模式

引言

目前,数字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对知识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各国的高校图书馆管理都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对于我国,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因此,在今后必须要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举措,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实现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

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一)国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西方国家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是在管理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图书馆又称为第三代图书馆,指的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图书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图书馆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处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改进为了自动化和机械化,使得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图书馆在信息交流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西方国家的图书馆正在逐渐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一些先进的管理措施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应用到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包括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决策管理理论等等。1947年,西方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马丁出版了《图书馆人员的管理》,1966年,R.M多尔蒂出版了《图书馆工作的科学管理》。在20世纪后半个时期,战略管理、企业再造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管理等一些系统的现代管理理论逐渐地兴起和扩大,并被逐渐地应用到了图书馆的管理中。1977年,美国图书馆学斯图亚特和伊斯特利克共同编著了《图书馆管理》,该书将一些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如何将其运用到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中。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几乎引进了所有的新型的管理理论,图书馆的管理趋于更加地成熟和完善。

(二)国内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我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图书馆复杂的内、外环境,社会对图书馆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也逐渐加强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视。1979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之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建立了一些地方性的图书馆学会,一些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也开始在学会的组织下进行创办,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创办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北京大学创办的《大学图书馆学报》等等。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重点逐渐向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体制等方面转移,图书馆管理者加强了对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取得了快速蓬勃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实现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跨越,首先就要认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管理体制、管理政策、管理方法三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行的管理体制都是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型管理体制,图书馆的领导都是由学校来任命,学校缺乏更多对图书馆的重视,导致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降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员相比也低得多,大部分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以及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水平都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的都是重复简单的工作,工作态度消极被动,缺乏工作动力和危机意识,因此,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就会变得十分低下。学校没有从更加长远的角度认清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是按照线性作业流程进行设置,导致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自我封闭性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不仅限制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发展,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行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二)管理政策

多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比如:195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指示》,195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情报工作暂行条例》,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等等,这些政策和法规在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程中确实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正是由于关于图书馆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存在的比较多,导致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正式的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法律法规来对图书馆与国家、读者以及一些其他的组织之间的活动来进行调节和规范,所以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和政策的实行还缺乏一定的法律标准和依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法治还比较薄弱,缺乏强制性、稳定性和概括性,人为因素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进行,需要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

(三)管理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在1983年黄宗忠在《图书馆管理科学》一书中所提出的行政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与图书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权威和服从,具有较强的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和时效性,但是这种管理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适应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实行主要还是取决于领导的管理水平,人为因素在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降低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目前,部分高校的图书馆也开始实行了一些激励制度和方法,但是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这些激励制度和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构建高校图书馆新型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要改变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观念,因循守旧、怯于挑战传统只会限制自身的发展。首先,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观念要具有系统性,要能够将图书馆的所有工作进行相互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在工作中要对图书馆的人力、物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的协调,以便于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其次,图书馆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还要本着发展性的原则,现如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的管理观念也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经验,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使得管理思想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并总结新的经验,从而实现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

(二)组织机制的创新

1、扁平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能够改善高度集权制度所带来的矛盾,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了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首先,要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其次根据具体的工作对各个部门进行重新的安排和划分,对功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并根据新的工作增设新的部门,然后要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设计合理的沟通和协商途径,从而改善图书馆工作中的信息交流、经营管理、组织规模等。

2、建立高校图书馆组织联盟

为了实现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共享,高校之间还可以实行高校图书馆组织联盟的机制。高校图书馆组织联盟可以将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优势综合到一起,对图书馆组织的整体价值链进行优化,有助于高校图书馆降低成本、减小风险。比如:在图书和信息资源采购的过程中,实行组织联盟的几个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统一地安排采购。对于数字化的资源,高校之间还可以建立局域网,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三)组织文化的创新

1、学习型组织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许多的企业都在加强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我国更是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文化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工作。学习型组织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的成员能够保持恒强的学习动力,同时具有很高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地进行突破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来培养人员进行系统的思考,改善其学习心智,促进他们勤奋工作和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2、以人文本

高校图书馆还要培育浓厚的“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宣传。高校图书馆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所有人员都要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自由、方便地享受和利用图书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各种服务。

(四)发展战略的创新

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保证图书馆健康稳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战略性谋划和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所制定的战略性目标和政策普遍缺乏控制力和执行力,因此,必须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作为信息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企业的挑战和竞争,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建立起重视高科技的发展战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扩展人们搜集和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另外,高校图书馆还要注意对设计战略时的思维逻辑进行创新,保证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在设计战略时能够对图书馆的内部、外部环境以及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样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可以设计出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新型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

结论: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同时还会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现代科技网络和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则成为了今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然途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适应我国信息资源发展趋势,努力为客户创建一个高效的信心收集、整理和传播平台。

参考文献:

[1]薛顾文,马玉华.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

[2]李顺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J].现代情报,2011,(04).

[3]盛小平.新世纪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3).

[4]张左志.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05).

第10篇

关键词: 军校图书馆 人才培养 管理

随着全军军事训练网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军校图书馆正在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历史性根本变革。院校图书馆是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实施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支柱,那么,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取决于图书馆专业人才。笔者就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问题谈点认识,与同行商榷。

1.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的要求

21世纪的军队院校图书馆将是一个电子信息资源网络化和藏书体系逐步电子化、数字化、集多种文献于一体化的信息资源系统,成为利用最新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和机读载体信息源的独特的信息服务中心,这给图书馆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常言道,“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正常情况下,每年要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转业到地方,又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图书馆队伍中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军校图书馆现役干部受编制名额的限制,一大批专业技术干部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先后补充相当数量的非现役文职人员,这就是军校图书馆与地方院校图书馆的不同之处。所以,军校馆专业人才队伍在梯次衔接、专业配置、结构合理上,要有长远规划。这支队伍在层次结构、学科结构、职能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的比例要有比较合理的搭配,即既要有从事现代管理方面的人才,又要有用现代技术从事信息收集、加工、整理的专业人才;既要有年富力强的管理人才,又要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才能适应新世纪信息时代的需要,才不至于如遇有干部转业,造成人才梯次断档的现象。笔者认为,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1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素质

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首先应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治学严谨、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思想。

1.2全面厚实的知识智能

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是以他们的工具迎来读者,而是以他们的渊博知识迎来读者。那么在新世纪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包括军事信息结构,则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面对广大读者需要提供的知识领域,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能解答各类读者各门学科领域性的知识咨询,提供文献综述、信息分析等层次较高的信息服务,指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1.3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

图书馆专业人员各方面的知识都是通过工作能力来体现的。只有通过能力,才能服务于具体业务工作,因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3.1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的能力。根据读者的需要,把握最新动态,勤动脑、勤思索、善于研究、分析新问题。在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工作中,通过综合分析的专门研究来挖掘信息资源的各种价值,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向读者经常不断地提供专题目录、信息研究报告、课题与方案论证等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

1.3.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的表达是靠语言文字来体现的。图书馆有很多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语言文字表达尤为重要。专业人员要将搜集、筛选、深加工后的信息准确地向用户传递,则必须要求文字表达精练、流畅。

1.3.3组织、协调能力。新世纪信息服务对图书馆人员来说更高、更深化,图书馆业务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能够根据当前图书馆面临的新形势,紧密结合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的新情况,把任务落实到人头,形成组织严密、分工协作的集体行为。

1.3.4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和管理整个系统和数据库资源两个方面,强调的是要充分运用技术的手段来实现信息有效管理。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又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信息人员、技术、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组织与控制。因此,这也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手段。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

2.目前军队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军队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从总体上看政治素质是好的,也有一定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总参军训部通过不同的形式举行图书馆专业和计算机网络培训班,他们的现代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为我军院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从新世纪信息时代的要求看,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队伍的总体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队伍结构层次失调

从军校图书馆调查情况看,高学历、高职称的图书馆专业人员比例偏低,大部分为中、初级职称。有一部分同志水平达到了高级职称的水平,但由于名额受限,很难被评为高级职称,队伍结构不够合理。21世纪,军校图书馆随着院校教学深化和部队训练的不断改革,图书馆应有30%以上的高级职称专业人才作为业务工作的带头人,60%的大批中级职称专业人员作为业务骨干,一小部分初级职称作为辅助人员,形成较合理的专业队伍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2.2现代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将图书馆馆藏的文献载体发生变化,而且影响着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程序和技术的变革,图书馆大部分人员中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和陈旧的服务方式,而对现代管理知识、电子计算机和光盘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应用方面了解不多,多数人成了新技术的文盲。为此,工作需求与人才供需矛盾还比较严重。所以,应尽快在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中,更深层次地普及计算机等现代新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除此之外,计算机专业和图书馆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偏少,经调查得知,有很多馆近三年内招聘非现役文职人员5―15名不等,其中计算机和图书馆专业的也只有一至两名,30%的馆招聘的文员中100%是非图书馆专业,所以,现有的计算机专业和图书馆学专业的同志就成了“宝中之宝”,他们工作离不了,进修深造走不了,久而久之必然造成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培养新世纪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对策

近几年来,虽然总参军训部通过不同形式,分批分期培训过专业技术骨干和馆长,但参加人员还是只占少数,面对目前的形势和图书馆人员素质,还是有一定差距。图书馆专业人员只靠现有的知识来完成新世纪赋予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目前,大批淘汰低素质人员或大批引进高新技术人员都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要高度重视,并尽快地加强图书馆中、青年在职专业人员的培养教育。

3.1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教育内容

3.1.1科学管理知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技术,而且必须依靠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出效益、出人才、出成果,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军校图书馆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都没学过管理,加之平时重技术轻管理,因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加强对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技术知识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管理者――军校图书馆馆长和各业务部门主任(组长)科学管理知识的培训。

3.1.2专业理论知识。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中,占很大的比例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对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往往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工作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实践证明,他们理论基础根底较薄,所以,对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补充和更新,使其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最新发展,吸收和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尤为重要,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3.1.3情报处理技术。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掌握先进情报处理技术和方法,通常包括情报信息加工、情报信息服务、用户的研究和了解,以及计算机在情报处理方面的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及其使用,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

3.2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千差万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人员的教育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3.2.1学历、学位教育。军校图书馆每年将需要接受学历、学位正规教育的干部名单、专业、院校等情况及时上报学院干部部门,争取到指标后,将其分期分批安排到地方高校培养接受教育。考虑到军队院校图书馆人员编制较少和文献资源服务保障等因素,每年到高校学习的数量以一至两人为宜。

3.2.2在岗培训。军队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工作情况需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内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这样时间短而见效快。

3.2.3参加军队和地方学术机构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图书馆领导要与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图书情报协作联系会和军队院校所在地的省市图书馆学会保持联系,了解和掌握办班信息,及时选送馆内有关人员参加培训班。

3.2.4参加学术交流会。学术交流会是专业人员交流学术思想、科研成果的好场所,也是图书馆专业人员获取最新信息的好机会,只要条件允许,图书馆专业人员就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习借鉴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张萍.吉林省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图书馆学研究,2008,(11).

[2]刘明一.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和服务理念的定位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信息时代;创新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0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管理和传播的载体机构,对高职教学与科研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情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高职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践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介绍,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逐年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力度。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共拥有各类数据库12个,资源类型涉及20 00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刊、50万种电子图书,以及各类专业教学资源等。下面将按不同资源类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进行介绍,希望对各位老师能够有所帮助。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2年,学院作为天津市首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二本B类)试点单位,与天津理工大学联手,开设“通信技术”专业,共同开展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并由学院具体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50万册、期刊报纸近千种,以及各类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CNKI)等数字资源。学院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校园内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出口宽带达五百兆,万兆双核心交换机、高性能服务器集群、60TB大容量数据库存储可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通信和数据服务。高职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检索包括中外电子论文和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国家标准制定及专业数据库。

1.中外文电子论文、电子期刊

中文电子论文、期刊,查找中文电子论文、期刊可以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是目前国内最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现有期刊7 000余种。期刊涉及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CAJ浏览器或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简介:收录了1989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8 000余种期刊的660余万篇文章的全文,并以每年100万篇的速度递增。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外文电子论文、期刊,查找外文电子论文、期刊可以使用SpringerLink数据库和EBSCO数据库。

SpringerLink数据库简介: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

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通过SpringerLink系统在因特网上提供受版权保护的资料的电子版本。2002年起,JALIS集团采购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电子、医学、计算机等11个大类的400种期刊的电子全文。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EBSCO数据库简介:EBSCO是美国的一家私人工业公司,成立于1984年。EBSCO数据库是其出版发行的一套大型全文数据库系统,现有6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JALIS集团采购了ASP(AcademicSearchremier,学术资源数据库)/BSP(BusinessSourcePremier,综合性商业资源全文数据库)。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2.电子图书

查找、阅览电子图书,可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简介: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是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高职院校图书馆使用的是JALIS超星镜像站点,目前有电子图书近50万种。下载、阅览超星电子图书需下载安装超星浏览器。

3.国标及专业数据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除期刊、图书外,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配合本院专业建设特色,还购置了如国家标准,机械数据库等特色资源。

万方标准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包括国家标准、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内容。根据我院专业设置的情况,我院用户可使用该数据库中电工、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机械等类目下标准,共计1万余条。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机械设计与制造支持系统:该系统中包括“工程材料数据库”“机械传动设计”“通用零部件设计”“优化设计”“铸造技术支持系统”“锻压技术支持系统”“切削磨削支持系统”“焊接切割支持系统”“热处理支持系统”等内容。

4.课件资源、网络课堂等资源(畅想之星)

畅想之星非书资源管理平台,主要用于为读者提供非书资源服务。目前提供近2.5T非书资料数据,包括音频资源(mp3小说、中外文学名著欣赏、流行歌曲、经典名家名曲等)、视频资源(中外电影和电视剧、学术讲座、文化历史记录资料片、音乐演唱会、经典MTV等)、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资料如CD、VCD、磁带等)、随书资源(馆藏随书附赠的光盘和磁带等)、课件资源(教学科研方面的一些课件)、电子图书和网络课堂等各种非纸质资源。

二、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的特征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征主要包含使用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文献的载体的多元化,数字文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化。

1.文献信息的数字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的使用,高职学生使用互联网检索图书、论文、国家专利。因此,各种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体和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检索,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上。

2.文献载体的多元化

文献载体的多元化,文献信息的迅速发展,各种终端的载体进入学生的视野。传统的纸质文献无法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同学们使用个人计算机终端,平板电脑终端,手机终端。可以检索光盘影像数据,硬盘资料数据以及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数字云技术,使用互通互联,压缩储存空间,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3.数字文献的实时共享化

一般认为高职图书馆往往只是简单提供借阅图书资料服务,提供阅览图书室,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院校、劳动部门直属的技术学校升格而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的功能低下,难以发挥有效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做到了数字文献的实时共享化,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迅速地查找图书馆的网络数据,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查询和检索服务。

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管理模式观念的改革,传统图书管理服务模式的突破,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往往能够突破等等。用科学发展观去探索图书馆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高职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适应信息时代下高职教学与科研对高职图书馆的新要求,是提高高职图书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应对高职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下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着重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数字化管理模式改革

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往往以收藏传统文献,孤本、书籍等纸张文献为主。围绕藏书为目的,当然可以提高高校的文化氛围,但是对于以实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往往是不适合的,因此要重视实用,必须重视数字文献的新要求,革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观念,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创新数字化和规范化的改革。

2.突破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重点之一,文件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师在文献检索和阅读过程中,通过筛选,挖掘信息资源,从而进行科学思维论证演算,提炼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大学生自我学习也离不开信息资源的研究。因此,如何有效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资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加强信息集成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的变化到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考虑如何处理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文件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员需要改变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概念,提高管理文学创新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知识和能力素质。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下高职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扩展。文章从高职图书馆基本特征、新时代下高职图书馆新特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模式,提升高职图书馆在高职教学科研方面的服务功能,使高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信息时代下高职图书馆管理新模式,从而提高高职教学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维赞.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策略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5).

[2]任雪磊.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1).

[3]沈音乐.基于本体的高职图书馆与本科图书馆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

[4]江新,马坤.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第12篇

关键词:诚信,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道德,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诚信缺失的现象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造成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小学、中学,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是升学率,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的优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学,学校则关心学生的四、六级过关率、就业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赛获奖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不稳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能辨别其真伪。常常把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冲撞时,他们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所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的大学生之中,但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向社会证明其诚信度的凭证,是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读者的种种不良行为,会严重破坏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会在校园内形成恶劣影响。图书资料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破损丢失现象却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毕业论文,档案。图书馆每年都要开支一部分经费用于破损图书资料的修补,并对一些无法修补的图书资料进行剔旧处理,给图书馆和读者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1]

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

1、破坏性的不良行为

阅读过程中的批注。特别是一些习题类的图书,被一些同学写上了答案,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的“裁剪”。这种现象是图书借阅中较常见的图书损坏现象,给图书杂志“开天窗”,剪下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老师不注意时还回图书,使图书无法继续流通,并且在读者中造成恶劣影响。

阅读过程中的“肢解”。即将书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将书“还原”。毕业论文,档案。 使后续读者阅读中发现“断页”现象。借出时崭新的图书等读者阅毕归还时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这样不得不重新装订。

故意破坏图书借阅标识造成重复浪费。在开架书库里,每本图书都贴有条形码,这是借还图书的标识,然而某些读者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在条形码乱划,使扫描器失去检验,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更换条形码,以及相应数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违规性不良行为

长期占有图书。有些学生对一些副本少的图书,采取朋友之间交替借阅的办法,致使图书长期在少数几个人之间流通,其他同学借不到;或者在阅览室内将自己看的书“藏”到偏僻的书架上,只图自己阅览方便,使图书不在正常架位,别人无法找到,变成死书。

在图书馆内有种种不文明行为。毕业论文,档案。如大声交谈、接打手机、乱扔杂物等;在图书馆内的自习室占座,在自习室内长期堆放个人用品,因为占座问题自习室内吵架事件时有发生;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等等。

所以,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素质,加强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在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约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外图书馆进行读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经逐步展开,一些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将个人利用图书馆的信用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如果读者在图书馆内有不诚信的行为,则不单单是金钱的损失,,还会使个人信用受损。[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也为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高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可与学生处等部门直接联网,互通信息,完善的网络系统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前提条件。同时,高校图书馆具备完整的学生读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班级、学号,还有读者全部借阅历史,能查阅读者的违章行为,如借阅图书超期、损坏图书罚款、丢失图书的赔偿等等不良记录,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再者,高校图书馆都有一套完整的读者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处理学生违纪违规时有理可凭、有法可依,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就要重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与新生签订诚信协议书,读者在签订协议书时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协议书的细则,明白如何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今后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所作所为有所依据,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方法技巧,抑制减少违规行为的产生,维护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让读者感觉到做诚实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毕业论文,档案。[3] 图书馆还要与学校学生处、团委联合举办活动,提倡做诚信大学生,做文明读者,在图书馆内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毕业论文,档案。在馆内学生读者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几项内容,分别记载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如破损图书情况,超期还书次数,阅览室内违规行为记录,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行为统计,在图书馆内有无其他不文明行为等等。毕业论文,档案。学生如果有违纪行为,都要记录在案。组成学生读者代表委员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学生诚信度的评定,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计,对全学期没有违纪行为的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公示表扬,并给予增加借阅权限等奖励;对违纪次数多,性质严重的学生公开批评,并给予减少其借阅册数等相应处罚。

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强化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福文.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文因素与对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2-134.

[2]张培峰.图书馆开展读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8(7):76-78.

[3]赵洪利,宫庆艳.论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诚信教育管理.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