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16:2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指导老师实习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课堂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课堂实习主要是实习高一(班级)的地理课教学课堂实习工作主要是对地理课进行听课备课讲课课后评课课外知道批改作业等。
1听课
听指导老师在不同班级上课的情况学习指导教师的讲课方法和教学模式流程同时在听课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工作报告听课后设想假如自己上会怎样设计前后进行对比。
2备课
参考之前的听课记录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预测教学课堂中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参考配套练习册结合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流程及教学标准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写出教案后给指导老师评价在指导老师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后进行修改最后充分熟悉教案。
3讲课
经过充分的备课之后进行的是讲课讲课是根据自己的备课本来讲的同时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处理各种预测不到的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讲课是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教态自然仪表大方教学语言简洁声音洪亮语速语调适中讲课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课程内容还要在课堂上布置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的听课效果为课后的评课做做准备也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经验。
4评课
上完课之后对所上的课进行评价免费范文记下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提出的意见并再完善和调整教案课后反思争取每一次出现的问题下次不再出现。
5课外辅导
课后结合课堂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不懂的问题。
6批改作业
收课外作业进行批改对每一本作业本都细心批改找出学生出错的地方并改正让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在作业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接下的课堂上做相应的改变进。
再整个实习期间总共完成:听课()讲课()修改作业()。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班主任,电教组,教学工作.而我想: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工作报告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实习期间,班主任李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
教学工作上,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与合作伙伴一同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尝试。尽管,有的时候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但也获取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在上了6节课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的重要性。一个老师在上课时,论文参考一定要围绕着“学生能否学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题,而不是从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课出发。可见,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次的实习,让我从实践中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教组工作,与其说在这里工作,不如说在这里学习。我接触一个学校较完备的电教设备,了解了一个学校信息中心的大致运作。一个月来,参加了多次的录课工作,一次外拍工作,学会了有关摄制,录像,编辑等实际操作。电教工作有很多繁琐的细节工作,但它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或者说推动者与宣传者。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有了这些经验,我会更加容易上手,也能更好地把握工作。
实习,是师范生重要的一课,付出了便有收获。我很幸运地在大三就参加了教育实习,通过一个月来和大四的师兄师姐的合作,让我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迈进了一步,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这对我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帮助是巨大的。
在**银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招聘筛选、理论培训以后,我有幸被分配到了**支行实习,这两个多月以来,在师傅的细心教导下,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受益匪浅。
那天一早,我跟随经理来到了****工业区门口的**支行,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把我介绍给了同事们,看着他们亲切的笑容,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接着,过来交接班的我的指导老师出现了,她是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平时做事有条不紊,工作成效、服务态度等都很不错,我默默发誓要跟她好好学习。
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我们是被安排观摩学习为主的,师傅在做每项业务的时候,都不忘跟我详细讲解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我总会很认真地听取,并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虽然还没有临柜操作,但对大部分常见业务有了一定的认识,碰到这些业务时,能很快反映出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而对于整天的工作流程,从班前准备,到日结打印、签退等都有了了解。我师傅交接班休息时,我就跟着颖颖姐她们继续学习,他们也会毫无保留地给我传授知识,这让我很开心。看到姐姐们忙得不可开交时,我总会主动过去帮忙,但是一开始,由于一些基本技能不扎实,反而有点越帮越忙,姐姐们会耐心地教我,非常平易近人,还给了我很多练习的机会。为了不让她们失望,午休或空闲的时候,我会巩固各项理论知识,还有点钞、捆把等,但是数字录入似乎给了我下马威,速度之慢让我脸红,本来以为银行业务相当简单,却发现我有这么多基本技能都不会操作。师傅鼓励我说“中文和数字录入的速度不快,就很难提高业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要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成效的。”从此,我每天回家的功课除了点钞外,还有数字录入和五笔练习。我们的经理和领导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经常跟我交流,了解我的学习进度与碰到的困难,还会给我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我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六月下旬,我忙完学校毕业和总行培训的事情后,经理安排我第一时间进行临柜实习操作,指导老师跟班指导。我负责的是贵宾窗口,主要负责1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和本票、支票、承兑汇票等业务。这整个跟学培训期间,师傅全程跟踪指导,全面掌握我的表现,并根据我的进步情况做好过程控制。师傅毫不遗漏地传授给我知识,还使我的一些行为偏差得到了及时校正,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姐妹,而非同事,我们很好地交流,对于疑惑的、不清楚的,师傅会第一时间给我答疑、讲解。一个多月下来,我已经能比较熟练地为客户办理存款业务、中间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等我行大部分已经开办的业务,同时包括班前准备、班后整理工作及规范化服务等。
在我实习即将结束之际,行了组织了消防知识的学习和演习,让我们全行职工都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之后我们召开了全行的职工大会,行长跟我们一起学习了总行行长及董事会工作报告,接下来对支行这半年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不足做了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大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一些整改措施以及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工作部署。最后我们支行全体员工一起聚餐,大家一起坐下来聊天、增进感情,大家都在计划着如何更好地建设**支行。正像行长说的“只要每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精神,只要每个人都尽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换来支行更美好的明天。
两个多月来,我拼命地学习、工作,我在全心全意地投入一种职业、一种工业。我想,哪怕将来我不在这里工作,我这两个多月的实习也会让我体验到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我的生命中多了一种经历。感谢**银行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实习条件,也感谢**支行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帮助和指导,他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给我的生命留下了惊喜,让我在刚刚步入社会之际感受到了最暖心的温情。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PBL),是以项目为对象,将学生分组,然后各组学生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项目,教师根据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1项目教学起源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欧洲,是由意大利建筑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的设计教堂、纪念碑、宫殿等建筑的“竞赛”演变而来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改进,到1763年,项目教学观念正式成为学院派的教学方法。1765-1880年,项目教学法成为常规的教学方法,并且由欧洲传入美国,从最初的仅在建筑学中应用发展到在工程学中广泛应用,从而掀起了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次发展浪潮。1880-1915年间,项目教学法在手工培训、工艺美术等学校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学校中,学生必须完成“毕业项目”,并且获得学校教师的认可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1915-1965年,美国的教育家Kilpatrick发表了题为《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论文,重新定义了项目教学法,引发了世界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掀起了第二次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浪潮。1965年以后,项目教学法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家凯兹与查德撰写了题为《启迪孩童的心智:项目教学法》的专著,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儿童教育领域,掀开了项目教学法第三次研究的浪潮的序幕。在这一时期,项目教学法逐渐完善,成为了一种重要教育模式,并成为一种探究式学习形式被大力推广,其学习理念从大学教育推广到中小学教育。
2项目教学法在国内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时间比较晚,到本世纪初才开始研究,但是发展及其迅速。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却有很多优点。下面我们以乙醇生产工艺设计为例来讨论项目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发酵法生产乙醇工艺一般包括原料粉碎,糊化,糖化,发酵,蒸馏五个主要工段,我们将每班30个学生分成A~E5组,每个组拿到的设计任务都不相同,比如A组设计以木薯为原料年产10000吨乙醇的工艺,B组设计以玉米为原料年产8000吨乙醇的工艺。每组6名学生,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讨论方案,任务分工,把握工作进度,定期汇报等工作。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按工段分工或按单元操作分工,组长组织组员列出完成本项目所需的所有工作,尽可能列的详细,周全,然后提出任务分配方案供大家讨论,根据组员意见做适当修正,最终确定任务方案,如果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预算外任务,组长负责合理的安排下去。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组长的领导组织能力,锻炼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在意见不一致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为了分工清晰,学生会选择按工段分配任务,五名学生各负责一个工段,组长负责辅助工段及各个工段直接的衔接工作,鉴于蒸馏工段任务量比较重,一般组长会帮忙做一部分辅助设计工作,比如再沸器,冷凝器的设计选型等。任务分配完毕以后,每个学生花费1天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提出设计方案,以及一些自己没法解决或把握不准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第二天开工前组长组织讨论各个工段的设计方案,组员积极参与讨论,找出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有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找老师讨论。经过论证,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后与指导教师讨论方案,并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从第三天开始进入常规设计工作状态,按计划2周的课程设计通常有7天处于常规设计工作状态。在这期间,每天开工前组长要组织半小时的开工会,每天工作结束前1小时各组组长向指导老师做当天的工作汇报。开工会时讨论当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及头一天遇到的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开工会结束后各成员进入工作状态,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查资料文献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则自由找人讨论,可以找本组成员也可以找其他组成员讨论。到收工前1.5小时仍然没解决的问题组长汇总,在向指导导师做当天组内工作进展报告时提出来。每天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组组员需要向组长做一个工作进展报告,汇报当天自己所做的工作,包括设计方案,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需要提供的帮助等。之后,各组组长需要向指导老师做一个工作报告,汇报整个组的工作进展,那些工作正按计划进行,那些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哪些工作遇到问题比预期需要多花费多少时间,明天准备做哪些工作,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等。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各组需要整理计算书、图纸、工艺方案,然后总结本次设计所用到的知识如塔板计算理论,哪些设计理念如精馏塔选型时要综合考虑效率、成本和技术实现难度等问题,秉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对精馏塔选型。最后,各组组长要向指导老师做这两周实习的工作汇报,包括设计成果,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值借鉴推广的处理问题的方案等。
3结束语
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义,以便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同时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利用,融会贯通,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同学间感情。因每个同学的任务都不同,必须独立完成,所以能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宜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作者:张建峰 朱学军 梁静 张洁婧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水利工程专业 综合实习 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就业市场和社会对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实践性教学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也都突显紧迫。综合实习是水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别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实际工作能力最为重要的学习过程。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水利工程专业的综合实习工作面临了一些困难,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如何抓好综合实习这一实践环节,采取合适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综合实习形式单一
目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水利工程专业的综合实习采用集中式实习。即相同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某一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实习基地,由直接参与该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师讲授实习工程的专业工作报告,与实习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讨论、座谈,然后进行施工工地的参观。实习期间学生只能通过工地现场的工程师所提供的工程资料,对水利工程施工生产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体会。学生由于无法直接参与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生产操作或生产技术管理,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从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1.2 实习经费短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各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物价不断上涨,交通、住宿、伙食等费用也持续上涨,加上实习单位不同程度地提高实习相关费用,学生综合实习期间所需的经费也就越来越多。而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财力不足,在综合实习方面上的投入也很有限,许多院校的综合实习学生人均费用大都很低,这必然导致实习经费的短缺,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实习的质量。
1.3 实习单位难以确定和稳定
水利工程专业综合生产实习基地的建立和稳定在全国各个有水利专业的高等院校中都是极为困难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一是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工地大都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困难,吃住困难,学生的出行安全更是责任重大;二是由于我国水利行业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往往很快,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建筑物施工期也就为三年左右,这就造成每过两三年,原有的实习工程已不适合学生再次实习了,这时又需要重新寻找实习基地;三是各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很多,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工地很难接纳;四是很多水利工程业主企业生产和管理任务繁重,而学生实习的时间一般在3周左右,且实习学生众多,企业因为担心学生生产实习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承担培养大学生实践教育的社会责任。五是我国正在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的数量是越来越少,能适合学生进行水利工程专业实习的工程也是越来越少,确定综合生产实习单位的难度也是逐年加大。这些都给综合生产实习基地的建立和稳定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1.4 实习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一是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往往采取了压缩综合实习时间来节约实习教学开支,这就造成学生往往得不到多次长时间的实践机会,在专业素质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只通过一两次短时间的实习机会,就使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二是实习带队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实习单位和如何保证学生纪律与安全等问题上,而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这也影响了学生实习质量。三是部分学生没有珍惜这种难得的实践学习机会,实习不积极主动,实习中总是被动地去应付实习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实习态度影响了学生实习质量。四是其他种种原因,影响了学生实习质量。
2 解决综合实习问题的对策
2.1 采取多种综合生产实习形式
综合生产实习可采用了校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校外集中实习地点、实习工程类别、实习内容和实习标准均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习前实地考察确定,分散实习地点、实习工程类别、实习内容和实习标准针对学生及水利工程现状做出切实可行的实习指导方案,在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之后,组织建立综合实习指导小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确定实习方式,通过阅读工程图纸和资料、多媒体教学、听报告、讨论、工程参观、现场教学、编写实习报告、工地现场施工操作、工地现场试验操作、参加工地现场会议、编写工程资料等方式认真进行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习。如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就采取上述模式,组织综合实习小分队,分赴四川、云南、湖北和新疆等地的水利工程工地进行实习,同时允许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反映很好。
2.2 增加实习经费投入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是我国奋斗目标的重大方针之一,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加,相信还会进一步增加。高等院校除由国家拨款外,应多方面筹措资金。高校在每年的经费分配上可适当向综合生产实习倾斜,增加实习经费投入,严格标准,保证开支。另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用人单位、利用社会关系等方式进行实习,这样也可以适当减少高校的综合实习经费开支。
2.3 建立多方结合的综合生产实习基地
高等院校或学院应与同意建立综合生产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加强合作,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调动实习单位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高等院校可以给实习单位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服务,学校或学院可以经常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建设工程的生产工作中,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利用学校的科研能力为企业提供必要支持。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彼此的合作基础,利于双方工作的发展。
2.4 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大学生综合生产实习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也需要付出额外的工作量来管理实习学生。高等学校应主动承担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吃住、安全出行等方面的管理,尽量减少对实习企业的干扰,尤其是减少对工地现场施工生产的干扰,减少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另外,政府也应对这些企业,根据每年接纳的实习人数,减免一定比例的税额,或由政府补贴给企业一定的实习费用,促使企业在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
2.5 加强综合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综合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应重视综合实习指导老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水利工程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普遍性问题。很难想象,自身对水利工程生产环节和实际问题一知半解的教师能够有能力和信心去有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践活动。所以,教师的实践训练也是关系到学生实习问题解决的重要方面,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效果。当然,制约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目前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还存在问题,重科研轻实践,这方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恐怕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2.6 引导学生端正实习态度
高等院校应从制度安排上进行引导,对学生实习安排要注重实效性,使学生学有所获,同时应加重实习环节在所修学分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的实习教育,促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生产实习在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和对以后踏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珍惜社会、家庭、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实习机会,刻苦学习,努力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真正地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
2.7 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实习质量
高校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主动式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束语
综合生产实习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衔接的重要过程,它既能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进一步指导生产过程,进而又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生产实习需要高等学校和实习企业的密切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只要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占主导,坚持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英.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171-173.
[2] 李美荣.浅谈工科高校毕业实习[J].交通高教研究,1997(1):29-32.
[3] 文海超,段辉.全面构建大学生实习制度促进人才供求平衡[J].教育随笔,2010(19):233-234.
[4] 武杨.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152-153.
[5]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2-114.
[6] 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44-149.
[关键词]职业信息;采集;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85 — 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2008至201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分别为559万、611万、630万、660万和680万,这种井喷式的增长超出了社会就业容纳能力,加之受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职业信息是职业指导的基础,职业指导者获得的信息越广泛,信息的质量越高,职业指导的把握性就越大,成功率就越高〔1〕。信息时代,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多渠道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工作,掌握大量、准确的职业信息,才能有效提升职业指导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职业信息的涵义与作用
职业信息通常是指与个人职业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资料,其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反映整个就业市场职业状况方面的资料,也包括反映特定职业的性质、任务、要求、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等和职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包括与职业资格有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信息〔2〕。其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职业信息是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根据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了解自我与认识工作世界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职业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于即将迈入社会舞台的90后大学生群体,如何利用现有的职业信息引导他们树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价值观,是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大学生了解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的基础上,利用职业信息引导他们探索工作世界,并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实习实践、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相关职业特点,不断完善职业信息,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并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信息是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依据
当前,谁能在第一时间拥有更广泛、有效的职业信息,谁就有可能找到专业对口、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人职匹配”。职业信息包括招聘单位的生产经营信息、产品信息、企业文化、企业环境、薪资待遇等,这些都是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如果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及职业需求信息占有量匮乏,将直接影响笔试、面试的效果及职业决策水平,继而使就业成功率大打折扣。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猴子掰玉米”的情况,有的甚至在毕业后与多家用人单位违约,这些均反映出其对职业信息了解不充分。
(三)职业信息为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
当前高校专业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方面,理论教学课程较多,实践教学内容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甚至造成学非所用,与社会实际的技能需要脱节。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对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细化,并将其应用到专业建设中,使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未来实际工作需要相吻合。高校应深入企业,与企业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就业部门应该与教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及时将企业的需求信息增加到课程建设中,并定期邀请企业反馈人才培养需求。
二、当前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采集工作,是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的先决条件,而职业信息的应用,直接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职业信息的作用虽然被广泛认同,但许多高校的职业信息采集只是停留在招聘信息、相关政策传达等较低的层面上,没有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开展职业信息采集,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一)职业信息采集面窄
从大学生职业指导以及就业过程分析,职业信息的全面采集对于向大学生推荐就业岗位、促进和稳定就业、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当前,很多高校仅对职业信息中的需求信息重视,对学生在该单位发展空间、该单位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所需专业技能等信息极少采集和处理,甚至往往只以提供了用人单位数量、岗位数量、需求人数的多少作为就业指导部门工作的考核指标,就业服务工作流于形式,忽略了大学生对这些用人单位信息的有效需求,继而影响其职业决策。为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大多数高校仍停留在职业信息数据库库建立的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解约率的上升。
(二)职业信息采集渠道窄
目前,大多数高校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用人单位主动来访、来电;二是用人单位在高校就业信息网、邮箱招聘信息;三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寻求招聘信息;四是利用互联网主动筛选相关需求信息;五是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企业需求信息。这五种途径在目前大学生就业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占据优势,高校普遍缺乏与各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机构、兄弟院校、职业招聘网站的联系,以共享和利用职业信息,形成双赢的合作机制。同时高校也因人力、物力受限,很少对录用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回访,以致遗漏了不少用人单位上下游企业及整个行业的相关信息,未能做到多渠道收集职业信息。
(三)职业信息利用率低
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企业的用人需求信息往往有效期只有几天,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早一分钟得到信息就意味着多一个职业选择的机会。很多高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及时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同时,高校信息基本按照“校就业主管部门二级学院就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的传递环节进行,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收到信息具有滞后性。目前,高校都在积极搭建供需平台——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求职及时提供信息,但是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职业信息并未完全被开发和利用,就业信息网的功能多数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主管部门并未将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没有将分析后的有效信息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更没有将这些信息融入到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
三、完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搭建完善的职业信息平台
高校应善于利用采集的职业信息积极搭建职业信息平台,加大职业信息的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单位和机构掌握职业信息。搭建职业信息网络平台,一方面提供学校情况、专业设置、生源等信息,另一方面及时为企业招聘需求信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对称;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室,开架陈列国家的就业政策文件以及与职业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各省(区)职业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情况介绍等各种资料,并不断充实、更新,以供学生查阅和了解;建立职业信息电子查询室,提供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就业指导部门网站、主要企业网站、各大型招聘信息网等网址信息,方便学生及时查找了解最新职业信息;积极创新信息方式,善于利用校园职业信息公告栏、短信平台、QQ工作群、班级信息员等方式,实现职业信息多角度、多层面的传递。此外,职业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讲座、个别咨询、授课或网络方式将职业信息提供给学生。
(二)拓展职业信息采集渠道
高校应注重从以下渠道采集职业信息:一是政府渠道。从中央、地方政府部门的政府规划、经济形势、产业政策,促进就业方面的方针以及各种人才流动政策中获取职业方针政策等信息。二是职业指导部门渠道。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省市区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等专业机构获取职业信息。三是人才市场渠道。重点关注其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定期诸如就业形势、职业供给和需求情况、酬薪待遇等信息。四是大众传媒渠道。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现在已经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介绍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信息的重要途径,且该类信息传播面广、时效快、影响力大;网络、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3G网络等信息渠道,近年来发展迅猛,很多企事业单位均开设单位网站,通过自身网站或者就业信息网站相关职业信息,这些新媒体代表着未来职业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五是校友信息反馈渠道。通过调查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或者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可以直接反映本校毕业生在社会的适用性情况,了解社会职位对从业者知识、技能、职业规范等的要求。高校还应不断拓展职业信息源,积极利用各种途径采集信息。
(三)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单位采集信息,相对其他渠道来说更稳定、更直接。通过加强校企互动交流,聘请专业人士到校开设讲座、制定长期的回访制度等,可以了解就业形势,较好地掌握企业性质、岗位需求、劳动报酬、员工培训、行业发展等信息,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学生实习期间,将学生派到合作单位,用人单位能够较为全面了解到学生的理论素养及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直观的实习体验,验证之前个人职业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积累职业经验,从而实现在职业选择上“人职匹配”的目的,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共赢。
(四)充分利用职业信息进行职业指导
职业信息全面准确的采集后,需要充分开展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利用职业信息统计指标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变职业指导方式,适当采用预防性职业指导,加大为求职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和解释的力度,为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创造性的意见。比如,对于就业观迷茫、就业自信心不足的大学生,通过对该学生求职信息的分析,指出其观念上的误区,同时根据该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供一些与其求职条件相符的就业案例,以更好地帮助其梳理就业观念;对于低年级大学生,通过引导其认识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激发其就业主动性,进而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要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201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7.8%〔3〕,2012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能否保持并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责任。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任务,高校应切实加强职业信息的采集工作,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内容丰富的职业信息并利用科学手段加以处理,建立应用职业信息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应用职业信息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张瑞棋,杜艳辉.论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 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是对高校本科生4年学习效果的检查[1-2]。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大学生可以对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梳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3]。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需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采用书本所学原理、公式、方法,将复杂多因素的现实案例合理简化为具备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这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学习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团队意识和学术交流能力。
1 毕业设计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终成果体现,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兵场,不仅是对本科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手段,也为进入工作环境做好铺垫,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毕业设计有别于普通专业课,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要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需要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通过主动把握事物的规律来研究问题,去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大学生的培养更多的着重于综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吸收和运用,难以达到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则体现了学生主动开展科学研究,接受科学训练,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一项真正的科研工作,体现在科学问题的提出,文献资料的搜集,明确的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科研成果的撰写以及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这些工作在毕业设计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之后,能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开展方法,树立起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1.3 提高大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毕业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最终成稿的文章字数一般都在15000字以上。如此大篇幅的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在开始阶段根本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要求组织材料,分析数据,谋篇布局,讲求条理,以达到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可以很好的锻炼大学生的论文布局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文风和学风,为进入工作单位,完成有水平、有深度的工作报告,打下深厚的基础。
2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和实战练兵,然而,这一过程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存在,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招聘面试,研究生复试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参与了毕业设计,无论结果好坏,最终都会顺利毕业。惯性思维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基础课学习,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基础及专业课知识,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是知识的运用和思考,更应该强调自己的动手和动脑。如果仅仅将毕业设计当作是一门课程,只在最后几周集中突击,其最终完成质量可想而知,甚至还不如一门基础理论课。
2.2 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
毕业设计是对4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量和应用。对大多数学校而言,每年的毕业设计都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教师的指导内容和学生的选题范围多年不变,惯用的选题范围对应课本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本身也无可厚非。可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再以10年前的毕业设计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一边是大量的未就业学生,一边是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一直处于10年之前的水平,没有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更无法在科技领域创新突破,引领世界潮流。
2.3 学生缺乏系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具备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系统的进行科学阐述,达到基本具备将实际工程或社会问题转化为有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论证、求解。相比较于他们之前所碰到的单一数学难题,已经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于课堂教学,缺乏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即使教师布置了小论文,学生大多在网上查资料东拼西凑,敷衍了事,教师对小论文的批阅不够深入,也没有针对学生论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意见反馈,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成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瓶颈。
3 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3.1 从思想上加强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就难以达到学科的培养要求,这也使得他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难题之后不能深入思考,缺乏钻研的动力和耐心。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不仅针对学生,同样也需要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师需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碰到的难题悉心指导,对毕业设计进度和成果有效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优秀毕业生。
3.2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是关系该实践教学环节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对选题范围精心设计,严格把关,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差异性指导。在时间上也应该严格控制,一般选题在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初开始,但是许多学校在这期间需要组织学生现场实习,占据了部分时间,如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量,最终难免仓促收尾,效果欠佳。
3.3 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本科四年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无论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碰到新问题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进行团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应当培养小团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每一个课题小组在兴趣和课题方向上有相似之处,通过团队互助的形式,使得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获得的成果方面均有突破,每一个学生均能体现自己的团队价值,并获得团队其它成员的认可。通过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使得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的团队运营模式,增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3.4 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一份质量合格的毕业设计,绝不是在短时间内拼凑出来的,这需要严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对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为毕业设计有序的进行提供保障。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在对学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老师的管理,要仔细考察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对其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另外,对毕业设计做的好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奖励,而对于不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的最终成果,应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形成在毕业设计开展阶段的优良学风和传统,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就不抱有侥幸心理。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在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本科期间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考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解决系统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占扎君,刘文洪,单伟光,等. 教师与研究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34.
仅供参考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作为19级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按照院总支分工,今年我分管团总支、19级日常管理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注重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今年5月份以来,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委要求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了个人承诺、评诺工作,以学院教学活动为中心扎实高效地开展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兑现承诺”。11月份,按照校团委要求,认真开展了“五赛五优五在前”活动,布置召开了学院动员会、推进会,使**学院各班团支部在活动中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提高了工作水平,进一步浓厚了优良学风氛围。
分管学院团总支工作,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与引导。第一是以“团校培训”、“推优入党”、“主体团日”、“团代会”等活动为手段,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建设。10月份,通过召开全院团支书会议,经民主表决,组织审查,共推荐了46名同学入校党校学习;
团校培训和结业考试,我都到现场进行了安排组织;
组织了13个团支部开展了“庆祝祖国61周年”主体团日活动,共有2个班级获优秀组织奖;
**学院成届次化得团代会已形成特色,今年的团代会也得到了学工部和校团委的高度肯定。我深知团员思想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会议上教育、实践上推进才能为青年团员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全面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升其综合素质。
本年度扎实完成常规工作,保证日常稳定安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推进学风寝风建设,开展了通过举行各种学习座谈会以及各种竞赛活动,如“爱我中华”演讲比赛、辩论赛,开展课外阅读等,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术讲座,100%完成团费收缴,超额完成团属报刊征订任务,组织团校培训与学习,进行了素质认证的工作,精心组织了“寝室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推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于贡献社会的精神;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科技文化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具有我系特色的各项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课外科技创新方面,我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理工学院2020年寝室文明创建ppt制作竞赛三等奖;
今年4月,院团总支举办了颇具专业特色的“**学院第三届建筑文化节”,包括建筑历史文化知识竞赛,cad绘图竞赛,手工绘图竞赛,工程测量竞赛、学术讲座、测量竞赛等各项特色活动,在上届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两项专业活动,扩大规模,提高了影响力。在挑战杯中获得校“优胜杯”佳绩,其中获特等奖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在校科技创新节当中,19名同学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考赛方面,我院团总支组织了校物理竞赛、大学英语竞赛及其他专业考赛,组织承办的我校第二届结构模型创作大赛,我院27名同学获奖,选拔的两组选手在湖南省结构模型创作竞赛中,获两个二等奖;
在湖南省力学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一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
在湖南省测绘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二个二等奖;
在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数学竞赛(非专业组)中获得二个二等奖等佳绩。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院团总支配合校团委成功举办了“新余坪、新规划”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国百个重点团队之一,服务团志愿者在对余坪乡28个行政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余坪乡党委行政提供全乡“三集中”、“三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在余坪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本人也获得了湖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体育运动方面:在2020年上学期的校篮球联赛中,我学院队员刻苦训练,奋勇拼搏,取得了篮球联赛全校第一名,实现三连冠的佳绩;
乒乓球联赛全校第五名;
网球联赛全校第六名;
“阳光杯”校足球联赛获全校第二名;
校运会上,我院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此外,团总支还组织了学院08级班级足球赛、学院班级篮球赛活动等。文艺活动方面:3月底,成功举办了我院一年一度的superking歌唱比赛;
校华尔兹比赛中,我学院荣获三等奖佳绩;
校健康活力操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举办学院三.八节女生系列活动;
11月,我院团总支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精心策划准备,举办了2020年**学院迎新晚会,盛况空前,赞誉不断。
第三是搞好团总支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团总支的工作好不好,重点是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过不过硬。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不断琢磨、思考、研究。针对我院学生获奖面不高的情况,我向陈书记提议系统评选2009-2010年度院级先进班级与优秀个人,此次共评选出3个优秀班级,3名优秀班主任,205名优秀个人,评优的推行倡竖典型,极大地鼓舞了我院学生努力拼搏,勤奋学习,使我院学生的综合获奖面提高到50%,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就业竞争力。每届团总支学生会换届我都会亲自对笔试精心命题,面试时我也会找该生的年级辅导员、寝室成员、上届学生及其本人多方面谈话,了解情况后再结合其平时表现、综合素养确定名单并报党总支审议。对成立后的班子,每两周一次的工作例会我必会参加,主要是部长述职,大家共同探讨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我特别强调班子队伍的团结,并通过团学干部球赛、联谊会等活动拉近成员的距离。我还制定出台团学干部奖惩制度,鼓励团学干部进行学习竞赛,淘汰考试不及格的成员。通过这些措施,我致力形成干部队伍团结一致、奋发上进的氛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今年校团委对四个学院的团总支进行了五四表彰,在院总支、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团学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团总支被评为湖南理工学院2020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
分管19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带动引导19级学生。一是组织各项活动让学生树立目标,提升综合素质。我认真组织了全年级的职业规划大赛,让度过大一迷茫期,迈入大二选择期的学生尽快明确奋斗目标,找到工作重心。同时从抓英语四级、举办学术讲座和“英语话剧之夜”等各项专业活动等方面来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公布年级到课率、卫生寝室名单、设四级过级率专项班费奖励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寝风。
二是坚持严格管理和爱心教育相结合,通过个人方式带动影响学生。
我经常到课堂检查晚自习到课率和课堂到课率,严格考勤制度,以强调“五防”为手段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同时经常下寝室与学生交朋友,多谈心,设立家庭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学生、重大疾病学生及欠修学分学生档案,跟踪关注,实时介入,以个人经验和方式教育学生成长成人,以期通过宽严结合的方法推动优良学风养成。
关键词:高职生;新农村建设;就业导向
一、引言
就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历来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温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别指出: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同志也谈到,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着眼长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强调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个“优先”,一个“更加突出”,不难体会出就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和份量,事实上它关系着发展和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之大局,关系着党执政兴国之要务。因此,无论大学生还是高等学校都应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为国家为社会分忧解难,创新更多就业途径和模式。农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有强大优势:一是学生来源多自农村;二是专业设置可与农村需求对接,而且很多涉农专业也不影响学生在城市就业,所以只要做好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就业导向,就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就业导向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关系国家现代化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积极担当。到农村去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当属利于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双赢之举。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可以通过自身才华的发挥从农村物质、精神、文化、制度等层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因此,农业高职院校是否能做好学生就业的有效引导,能否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对于社会和大学生个人还有学校自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为新农村建设准备一支后备军,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核心,但同时也涉及到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农村基层民主、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根本就没有办法推进和实现。当前农村人才资本净流出态势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村普遍存在的人员老化现象严重,农技推广力量薄弱。虽然有些地方有些能人留在农村建设,有些地方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但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和视野的局限,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学习跟不上,直接影响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户和生产经营小区,经营者虽然初步掌握了一般的种植、养殖技术,但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模式等还缺乏技术和设施,种子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法治方面,整个乡村生态方面,政治民主的推进方面更是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急需掌握信息化、现代化的人才引领,这样的一支人才队伍正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去孕育和培养。
(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业难,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的成员应当各有其职,各获其岗,享受工作的快乐和事业的美好。但就业难问题这么多年仍然没能很好解决。据2012年最新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教育部于2011年11月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这表明国家的政策导向依然是将这些人力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据地方城乡建设需求,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积极设立地方项目。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因此,无论从就业形势,从农村的现实需求到国家的现行政策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实际,学校做好就业引导是其办学或者说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规划自己,以新农村为舞台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农业高职院校经过系统专业学习的高职生将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新技术的推广者,现代信息的使用者,绿色家园的守护者,文化文明传播者;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主力军。比如当前农业耕作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下情况普遍存在,大学生则可以根据现代农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的新情况,引进多种新型农业机械,通过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业资源创业公司,大胆实践,比如传授新种植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技知识。可成立小型读书室,将专家教授的总结和公司的实践结合,编写一些相关的指导书,供农民们借阅参考。通过推广技术,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农户充实规模化生产。
“生态良好”是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之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是全社会共有的建设理念。未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中,需要一批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设者。可以说,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已经建立起了生态文明的新思维,构建了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文明进步方式等新理念。此外,在乡风文明,法治农村、民主农村方面大学生同样能展示才华以实现价值。
三、就业导向工作的路径及方法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未实现优质就业。从普遍情况看,大多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由于学校过分强调就业率,导致就业存在盲目性,短期性。表象是学生跳槽频繁,成为社会上的跳蚤族。这既对企业发展不利,也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就农业高职院校来讲,为新农村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其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学校在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上应适应国家整体建设需要,特别考虑农村市场对大学生的广大需求,做好调研,为学生的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全方位做好就业导向工作。
(一)就业导向工作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领域实现全程化
1.入学就业方向教育。“去哪里?”,“干什么?”,这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向问题,学院应就培养什么人才、人才层次、今后大致从事的领域,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对学生全面阐释,让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一时间就清楚明了。从对大学生的理想与事业教育、主体责任教育、献身理想教育、成功教育等多方面全程展开。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可借鉴美国。美国的机构多层且指导深入细致,其就业指导就是职业指导,机构包括职业生涯中心、学生生涯咨询辅导部,辅导部实行职业生涯一对一辅导。美国的就业指导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由受过专门培训的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的学生讲如何写简历、如何寻找工作机会,如何应对面试等,请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经验,学生选修这门课还可以得学分;二是开展一对一的辅导,比如通过专门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对于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相距甚远的,建议学生转系或转专业。对于高年级学生,除了帮助他们修改简历外,还提供模拟面试练习等。
3.人生价值实现教育。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主客观条件。从大学生自身看,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奋斗精神,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从客观条件看,就是要顺应社会需要,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相结合,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和途径,激发学生从“小我”中跳出来追求“大我”价值的实现,做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4.新农村的情感养成教育。首先,让大学生思想扎根解决精神支柱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从家门到校门,缺乏对农村情况的深入了解,即使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也没有参加农村生产劳动的经历。学校教育中要求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变化,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责任感,以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激励学生,催生出他们在农村就业的意识和情感。从现在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扎根意识还相对淡薄,缺少对农村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深情。学校教育就要从学生对“三农”的认识和认同方面,唤起他们对乡村与土地、农业与农民的思考和关怀,促进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从而带着情感、带着热爱、带着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去;其次,进行比较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大学生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做好铺垫。社会上存在大量啃老族、校漂族、蚁族,在强大的物质社会面前,他们生存感不够,少有快乐,物质与精神方面容易感到窘迫与尴尬。如果让大学生在农村的实践中受到触动并展开思考,特别是利用一些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成功案例加以激励,他们就会感受到在农村就业和发展的空间和价值,如此情形,这种就业导向就发生了根本的意义。
(二)学校亟需加强的工作及可尝试的实践
1.改变现有狭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与做法。以美国等先进经验为借鉴,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改变过去为就业率而就业的思想和做法,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进行全方位指导,重视从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求职就业的各个环节,把社会职业教育和指导作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建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规划。
2.健全就业指导体系。许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相对滞后.就业指导不到位,不深入。虽然许多院校都已经为学生就业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并没有真正做到系统、合理安排学生就业。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相对欠缺,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因此,今后农业高职院校应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就业经费、机构编制等方面给予保证。宽裕的经费能保证使用先进的信息和手段,人员配备方面,要有讲授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和相当数量的兼职人员;还要建立起一支专家指导队伍,保证有专家定期指导教育,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引导和帮扶工作。
3.以新农村建设需求为依据,创新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学院应适应新农村现实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涉农专业,学校要和农村的用人单位一起参与这些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等教育管理,共同把握专业培养方向。改革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专业及专业选修课程,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农村社会调解问题、农村民主管理问题、农村基层建设问题、农村计划生育问题和农村治安问题等,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量身定做一些专业和研究方向。
4.共建农村实践基地模式,建立长期定点的实践实习平台。高职院校强调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时应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多跟新农村开展合作,或把校企合作点设在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新农村。让学生在这里实现就业意识、情感、职业能力的累积与提升,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就会水到渠成,一是学生就业质量发生根本改观;二是为其持续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
参考文献:
1.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大学生思想[DB/OL].光明网,2011-12-11.
2.美国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课一对一辅导[DB/OL].中国新闻网,2007-07-24.
3.高凯.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沈延兵.建设社会主义农村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