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学习汇报

网络学习汇报

时间:2022-07-12 21:5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学习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学习汇报

第1篇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笔者目前主持的市级课题就是对信息技术下项目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目前研究及实验情况看,信息化教学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效果,促进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以笔者参加江苏省信息化大赛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一、信息技术提升了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准备

1、教师准备

①利用网络资源准备有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制作成制学课件;

②将教学课件、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仿真加工全过程的视频录像挂在数控仿真实训室局域网的服务器上。

③后台设置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并将学生的用户名及密码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以便上课时使用。

④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机房计算机呈六角配置方式,每组一般6人,设定技术员四名(A、B、C、D四名同学)、质检员一名(E同学)、车间主任一名(F同学,即生产小组的组长),安排各自任务;少于6人的由车间主任或质检员兼技术员。

2、学生准备

巩固G71指令,预习G73指令,通过网络访问数控精品课程或其他相关资源,进行G73指令的相关学习,为本节课做好相关准备。

(二)项目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球头短轴类零件的生活应用----门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共同确立项目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课件展示门吸零件;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电子点名及组织学生讨论,安排技术员A代表小组汇报

教学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一 初识G73

演示刀具轨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G73指令格式。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利用FLASH动画演示;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及小组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FLASH动画演示生动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使用网络平台的教学评价系统,便于学生评价和教师统计,实现了教学的实时评价,解决了以往教学结束后才能评价、评价后教师难以统计的现象,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任务二 分析图纸

组织学生结合五大问题分析零件图,做好编程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展示;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 FLASH动画演示走刀路线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教师展示分析过程,便于结合学生小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

4、任务三 编制程序

组织学生先独立编程,再小组讨论出最优化的程序。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展示;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使用记事本编程便于小组讨论修改,和导入仿真系统;展示参考程序,便于讲解注意事项及对学生编程点评总结。

5、任务四 仿真加工

组织学生仿真加工出球头短轴并进行质量检测。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教学系统进行零件的仿真加工和质量检测;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虚拟数控零件,弥补数控设备不足,场地有限的劣势,避免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和设备的危害,提高学生数控学习的自信心;仿真软件直观生动并能调整速度,学生可细致观察加工过程行,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项目总结

1、经验交流知识拓展

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学生结合三大问题总结汇报;布置作业对知识适当拓展。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帮助学生讨论及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给各组打分,评出项目学习优胜小组;使用邮箱收集学生作业。

教学设计意图:使用评价系统汇总学生评价,及时评出优胜小组,表彰及时,激励功能最大化;知识适当拓展为后续项目做好辅垫。

2、课后助学助教

组织学生课后交流讨论,巩固本课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运用:建立QQ群,在个人网站开辟讨论论坛;将上课视频及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使用;提供相关数控精品课程网站给学生参考。

教学设计意图:便于课后师生间加强交流,使学生课后的个性化无限学习成为可能,方便了课后的助学助教,提高了学习成效。

二、信息化项目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生在《仿真加工球头短轴》项目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从理论分析到技能应用,最后自我总结、拓展创新,每个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其中起助推器作用的无疑便是信息技术。

1、根据数控专业岗位分析(学生必须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及数控编程的能力)设计本项目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方式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资源辅助教学,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汇报展示反馈评价总结提高”的方式,利用仿真软件模拟企业情境,体现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和“低起点、小步子、多反复”的教学特点,分解了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2、依据“组内强弱搭配,组间能力均衡,个人职责明确”的原则进行“异质分组”,结合仿真机房计算机按六角配置的特点,按6名同学组成一个生产小组,模拟企业情境角色扮演,每组设车间主任一名、质检员一名、技术员四名。虚拟数控加工企业环境,利用仿真软件仿真加工零件,弥补学校数控设备不足,教学场地有限的劣势,避免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和设备的危害,提高学生数控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真实数车实训奠定良好基础。

3、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问题为纽带,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仿真加工零件,直观生动,为指令的理解提供方便,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强化技能,提高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自主设计本课网络评价系统,轻易实现了实时评价及统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利用网络平台,方便了师生课后讨论交流,使学生课后延伸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方便实现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小组成员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展示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过程。

第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阅读教学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的强劲冲击下,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更是与网络相见恨晚。面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挑战,我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为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使校园网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在语文学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验。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

    ——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

    ——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

    ——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小学语文的网络化教学,在内容上体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与传统的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有着显着的不同,网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面,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来,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下面,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课本第九册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三、实践课例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对于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学生而言,时间和空间都较远因而不被学生所了解,而学生又一时难以掌握和收集这么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查找、收集、整理、加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将为学生创设一个可拓展和交互的网络环境,为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学中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集声、光、影、像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们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将事先搜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珍贵的文物以及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以、图片及相关的网站制成网页放到资源库中,并将其放到校园网上。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浏览器播放在线自制影片《圆明园在哭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因为虚拟的网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屈辱的历史,这样就可以迅速把学生从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勇于提问是教学的前提,善于提问是教学的关键,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归宿。它倡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提出问题,并将自己提出的问题输入电脑,与全体师生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疏理,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和主要目标。

    在本节课中,经过师生共同整理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   毁灭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 是谁犯下了这样的滔天大罪?是谁践踏了人类历史的文明?园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

    (4) 这个被世人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3.网上浏览,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还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而信息查询则是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教师必须为学生预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上述问题中,对于问题1、2学生通过自学课文不难说出,但问题3、4课文中并没有很具体地写出来,且学生对于我们国家近代的历史了解得还不够,因此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如何能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那段黑暗时间里的屈辱史?网络技术它可以有效地突破时空的界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而又无限的空间。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中的搜索引擎,点击鼠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探求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BBS到网上,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网上协作,汇报交流

    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面临的又一大挑战。教学研究表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在网络教学中,汇报交流同样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它是学生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话与交流,迸射思维与情感的火花,将其在网上获得的知识通过交流、同化和异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精神的过程。此环节,学生通过与协作组成员及老师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的方式,取长补短;尤其是与老师交流,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教学时,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引导学生利用BBS和其他同学、老师进行网上交流。

    第二步:教师通过BBS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导。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有它的优越性,但也有它的弊端,在此环节中,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BBS在网上进行交流,务必会造成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传统的汇报交流形式:

    第三步:个人和小组口头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经的提炼后在全班汇报。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学习成果,达成共识;老师则可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并通过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汇报交流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5.扩展资料,延伸拓展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

    如果说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那么,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教学时,我们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1.想更多地了解园明园吗?课后请认真搜集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写下来。

第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由古到今安排了六首诗歌,借助网络,从这些诗歌入手,带领孩子们叩响诗歌的大门,进入诗歌的海洋,上至诗经,下至现代诗歌,由点到面,系统感受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诗歌鉴赏学习,建构了网络环境背景下古典诗歌的基本框架,建立一个丰富多彩的诗歌学习资源库,促进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一、利用网络资源,由点到面地进入诗的世界

(一)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诗人及写作背景

上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采薇》一诗时,通过网络,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从《诗经》这部诗集入手,了解大量资料,并结合《采薇》原诗的朗读来加深理解。这样,靠网络的学习,学生理解了《采薇》的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二)运用网络,以“一诗”带“数诗”

学《采薇》时,引领孩子们上网查询,了解《诗经》这部诗歌总集,感受我国诗歌的源远流长。学到杜甫的《春夜喜雨》时,借助网络做一次“走近杜甫”的诗歌鉴赏。先让学生从网络上了解杜甫的相关资料,再鉴赏他的一系列诗歌,如《望岳》《登高》《赠花卿》等。有了网络,我们快速地由“一个点”推开“一个面”,张开诗歌学习的大网,学生收获的是累累硕果。

二、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诗歌活动

我们主要借助网络,在班级网站这个平台上,通过“网上学习”和“网络交流”两种形式来进行操作。

(一)网上学习诗歌,尽情遨游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个大组研究一个板块,每组自主地学习,学生上网时,围绕自己的主题下载有关资料并加以保存,通过讨论之后,由各组组长收集、归整。

以宋词部分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宋词”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抛弃了传统的讲读教学过程,设计出了如下的学习过程:

1.选择内容:学生凭兴趣从自己喜欢的一个角度去自由选择内容,选择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以便分工协作,发挥团体优势;

2.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汇集所有资料,进行有效选择,组内进行集体讨论;

3.成果汇报:由各组选出一名代表整理本组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汇报材料制作成PPT或者网页等,展示给同学,到班级网站的专门页面中和同学们交流。

(二)网络交流创作,尽显风采

借助网络,专门开辟一块“发表园地”,让喜欢诗歌的同学有一个施展特长的空间,也带动其他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第4篇

借鉴“英特尔未来教师”的培训方法和理念,强化教师在工作中电脑的使用能力,能独立自主的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交流作业,完成课题。我制定了以下培训计划:

1.学习使用word编写教案,课件脚本,各类计划表,各类评价量规表以及资料的收集纪录。

2.学习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汇报的讲稿,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自我介绍。

3.学习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html网页,展示收集的资料,课题的研究成果,必要时可以制作为网络型的cai课件。

4.继续学习authorware的课件制作,为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提供制作课件,展示课件的机会。

5.学习过程当中要进行阶段性汇报展示,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展示,强化完成任务式。

6.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评价、讨论,互助式的、任务式的学习。

7.学习结束时要进行总体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第5篇

1、诚实守信

设计理念:较高质量的传美课堂生活,必须拓展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获得道德认识、道德评判方面的收获,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学会合作交流等隐性教学目标的追求,那么传美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对道德认识的掌握,而应体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环境与空间,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传美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化,生活角色的选择,把时间和空间放手给学生,打破传统观念,让学生到生活中、社会中、网络中去学习,再回到课堂中经过教师的教学有机指导,相信会更加充满活力。

设计特色:乐于参与,主动汇报

教材简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小学高年级组的一课。本课列举了古今往来名人们诚实守信的事例,并且对这一美德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为培养学生的修养提供了很好材料。

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做事不踏实,缺少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人为善,做事情缺少诚信等。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这一课目。

教学目标:

1、指导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

2、懂得生活中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真正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引导如何真正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布置同学们到生活中、网络中、社会中去做调查,挖掘同学间、邻里间、商家中的典型事例;

2、从多种渠道(听到、看到书报中、网络中的)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中名人的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3、收集反面事例,分析原因及后果,谈感想;

4、收集值得讨论的事例,

(诚实守信与哥们义气的区别是什么?)

5、收集有关公益广告、名言警句、儿歌。

注:以上可自己完成也可小组内完成,自由选择,汇报时可制作课件、图表、表演等方式。

教师准备:

1、 深入到各组中了解收集情况,指导归类整理,

2、 设计汇报环节。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同学们,上次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布置了本次课的内容那就是“诚实守信”。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四个字的?(可结合资料谈、可查字典、可以从字面、从自身经历谈。)

第6篇

本学期继续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研、促教学,以市级课题的阶段性汇报为载体,充分调动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的力量,抓实抓好下属的四个分课题及子课题的实施操作工作,在全校教师中营造科研氛围,引领教师深入教科研,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让教师成长为研究者,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的学校。教科室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完善科研制度,健全网络,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本学期学校教科研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科研管理制度:重新学习了教科研例会制度、课题实施定期汇报制度、课题成果总结推广制度、教科研成果评比奖励制度等,真正落实科研兴校,使教育科研向更自觉的理性水平提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四个子课题小组,教科室责任到人,具体负责四个子课题组,并设立了新的课题组长,负责子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

二、注重学习,加强课题的研究力度,完成中期汇报:

各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科研工作的学习材料,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继续做好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工作,加强课题的研究力度,抓实研究过程,在深入实施过程中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汇总工作和资料积累工作。使课题的管理、实施、操作更规范、科学、有效。教师的研究更加主动、自觉、扎实。本学期在各教科组活动的基础上,汇编出《八一小学教科研成果集》,结合教研组团队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中期课堂教学汇报课,受到了区教科室领导的肯定。教科室还完成了08年度课题汇报。评选校教科研组及先进个人。

1 2(½ÓÉÏÒ³)¡¡ Ã÷Ä꣬ÎÒУ½Ì¿ÆÑеÄÑо¿Ë¼Â·Îª£º¼ÌÐøÒÔËĸö×Ó¿ÎÌâµÄÑо¿ÎªÊµÌ壬¼ÌÐøʵʩÒÔѧϰ¡¢Ä¥¿ÎΪÖ÷ÒªÐÎʽµÄ½Ì¿ÆÑÐÒ»Ì廯ģʽ£¬½ÌÑÐ×é¡¢¿ÆÑÐ×鹲ͬѡÔñͬÌâ²Ä¿Î³ÌΪÑо¿¶ÔÏ󣬷ÖÎöͬһÌâ²Ä£¬²»Í¬Ä꼶ҪÇóÏÂÈçºÎÉϺÃÐÂÊڿΣ¬ÒÔÒ»¿Î¶àÉϵÄÐÎʽ½øÐÐÑо¿¡£

ÉÏÒ»Ò³1 2

第7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教学体系 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17-01

一、背景与意义

2016 年10月12日“2016年新疆混合式共享课程研讨会”在新疆农业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疆内高校近200人参加了研讨会。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政江率队参会,并应邀在会上做了《石河子大学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大会报告,分享了石河子大学教学信息化探索的历程。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王长新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新疆高校存在着引入高层次人才困难和优质师资流失的问题,网上共享课程或许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在线教育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不单是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蜕变,理念的转变才是关键。

二、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

1.主要思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是把网络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主要措施及经验:

(1)教学准备环节。网络资源建设的3个板块:①构建网络平台。首先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以知识单元为单位,将PPT、视频等上传构建起网络平台的素材资源库。其次设计教学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教学过程框架设计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跟踪服务等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为一个模板,每个模板要实现网上教学互动与学员互动。最后,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源服务网络的技术支持,使学员可在家中、休闲场所等场所都可以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②建立学习内容技术支持。网络学习的一大弊端是师生之间缺乏交互与沟通,学生面对枯燥的课本内容,会产生焦躁、乏味的心理。针对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创新。③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了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中迅速定位,可以通过跟踪学习者平时网上学习行为,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包”,使学生有针对性、多方面地进行学习。

(2)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形式包括课程视频库、PPT 课件、测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在线评价等。

(3)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通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作品展示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实践活动。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创新实践的内容,将世界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将传统设计理论与现代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运用创新理论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5)总结性考核评价。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线上与线下考核。线上考核包括网络教学中的测试题库、网上讨论的表现等,课堂小组讨论表现等。这些数据都会在网络平台上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了解教学和学习的情况,为之后的教与学提供参考。线下考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考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修正、修改后来的教学活动而形成的评价。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是线上与线下成绩之和。

三、主要经验及改革思路

第8篇

英语阅读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了英语阅读作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其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技能;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阅读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材编写和阅读教法牵制,目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师讲授阅读课程时多从微观层面去讲解,而忽视文章的整体主旨意义,忽视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导致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缺乏相应阅读策略,既没有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也没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王守仁[2]等(2000)也指出传统大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如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阅读量;无法检查全班学生技能操练和学习效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性无法调动;教与学之间缺乏交流等。因此《大纲》提出,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有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补充。因此,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改革针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网络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能力依然较弱,改革效果并不显著。”[3]

二理论基础

作为网络协助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构建主义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借助教师、学习同伴和网络(计算机)等辅助资源,在一定情境下根据自身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过程。学习者是主动探索式的获得知识,教师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和促进者,网络或其他资源主要是创设情境、协助学习工具。

三课程改革模式

目前,基于网络平台辅助语言学习的硬件资源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许多高校都建成校园网,某些高校也形成了资源共享网络。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尝试突破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使用多媒体软件资源和借助网络平台资源,试图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我院开设了《英语阅读网络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完成课程内容。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线上讨论网络材料

教师根据本周需要学习的主题,提供网络视频或文字材料供学生课前自主观看阅读,并以在线讨论形式同伴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这一环节既能唤醒并丰富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发挥自创力,主动构建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交流记录,判断学生自学效果,更好的调整课时内容和课后作业。

(二)线上资源共享

通过个人或小组汇报方式,教师检验学生自学成果。学生根据本学期初抽到的汇报题目,通过制作PPT课件将本小组课前预读的资源整理构建,课上汇报给教师和其他小组,并回答相关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其他小组可以从多角度更深入了解主题阅读材料。

(三)线上答疑解难

课上教师主要通过面授方式答疑解难,身为课题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通过设计多种类型练习,采取学生之间自我评价和互评方式,培养学生查找、分辨、汇总信息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线下拓展阅读

教师推荐或学生之间互相共享,通过链接各类英语阅读网站,加大课外阅读量和扩大阅读面。如英语阅读网(www.enread.com)提供了英语新闻、散文、故事、笑话、科普、娱乐、诗歌、演讲、行业、小说和试题等类型海量阅读材料。而在爱思英语网能浏览到VoiceofAmerica、BBCnews和CNN等国外最新双语新闻。通过各类搜索引擎和知名网站,学生非常容易找到图文并茂的音、像和文字多媒体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程实践过程

为检验该网络课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际辅助作用,笔者于2014年秋季学期,针对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专业高职二年级开设“英语阅读”课程班的94名学生进行20周学时的教学试验。实际参与试验班级分为实验班(48人)和对照班(47人),两班第一学年阅读课程平均得分为71.0和69.6分,成绩相差不大,可视为平行班。在有效实验开始前,先对实验班教师进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培训和实践,并对学生进行网络平台英语阅读模式介绍和指导,通过4周课上演示和课后操练,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阅读训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测该阅读教学模式效果,笔者采用了阅读水平测试、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来收集数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全国性英语标准化测试,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因此对比分析学生阅读分数可从直观上反映学生阅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而访谈针对问卷中个别现象进行说明与解释。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对网络英语阅读接受程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内容展开。问卷选择项均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形式分级,涉及网络辅助英语阅读的四个变量,每个变量内部统一性达到了统计要求。

(一)阅读水平测试结果

在为期一个学期(20周)教学实验结束时,笔者统计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4的阅读成绩样本,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对网络英语阅读课程各方面认可情况,采取不记名形式发放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问卷分别从学生对网络英语阅读接受程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四方面展开调查。

1.学生对网络英语阅读接受程度整体来看,37%的学生比较喜欢改革后的网络阅读课程;40%持肯定态度;23%表示还是喜欢传统课堂。随后的访谈发现,学生不喜欢网络课程的原因主要是:平时不熟悉电脑操作,且较为依赖教师讲解,不能从传统的被动“接收模式”转变为自主的“自我探索”。高达50%的学生认可网络英语阅读对其阅读能力的帮助,而18%的人认为没有帮助;也有接近52%的学生说通过阅读量的扩大,词汇量的积累也有所增加。提及网络阅读课程题材,42%的人表示喜欢;35%持肯定态度;23%的人建议题材可以更丰富有趣些。因此,课改小组在开放性访谈中也收集了学生反馈意见,在今后的材料选择方面也多考虑吸收丰富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题材阅读材料。

2.教学内容谈及新教学模式,学生普遍表示比较喜欢课前视频阅读材料,线上讨论环节也能让许多学生消除当面发言的焦虑感,提高积极性参与其中,而小组汇报也使学生更好体验团队合作。有51%的学生反映网络课程学时不够,由于课后拓展材料较为丰富,学生在每周2个学时的时间里无法完成所有拓展阅读内容,许多学生需要课后自主上网(有的需要自费在网吧完成单元学习内容),因此这部分学生对完成阅读课程的接受程度和适应性稍弱。当问及课件制作、背景介绍和课后拓展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时,44%以上较为肯定课件制作;48%的人满意课后拓展材料;37%觉得要更多配以图片和注释以使内容具有吸引力;35%提出背景介绍部分需要更贴近该单元主题。

3.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虽然部分学生仍依赖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29%),大部分学生经过20周的实践也逐渐习惯了人机互动教学模式,适应了教师角色转变-作为指导者和辅助者。因此,42%以上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网络阅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网络环境;小学语文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分析

稳定的教学模式在组织小学小组合作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运用情景引入、自主学习、资源运用、展示交流等方式,在组成合作小组,分为组长、副组长、两个发言生,来表达小组的观点与看法。例如,课堂上谈论一个话题,组员由组长带领进行组织交流,组长作为主心骨首先要抓住问题,组员积极讨论进行内部交流,副组长维持组内秩序,组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副组长负责总结汇报。组长,副组长每轮话题后轮流换人任职,这样才可以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集体的智慧,给老师展现出学生间互相帮助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探讨

1.建立合作小组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分组,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分组也应灵活组合,使学生可以合作愉快,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小组分工明确

对每组责任分配,包括组长、副组长、记录生、打分员、评分员以及汇报员职位。组长是一个小组的中心人物,要给组员明确的分工,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副组长要协助组长,维持好组内的纪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讨论的结果;评分员,根据小组中组员的态度和讨论交流中发言等因素进行组员打分;汇报员,汇集小组内部研究成果,作为小组代表在班内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组内成员轮流任职以上角色,不得重复。运用这种合作形式,可以使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取长补短,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成长。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小组之间合作虽然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班级中部分学生参与机会较多,而一部分不爱说话的学生则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自己思考的机会直接从其他学生处获得答案,导致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无法得到收益,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在每个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从旁指导学生如何做以及引导学生间多多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

4.及时汇报学习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使得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更加有底气,阐述内容也更加丰富,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5.建立反馈机制,有效激励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合作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组合作涵义,并将小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需建立反馈机制,例如在班级中建立评比机制,根据每小组的表现和学习,进行评比,每星期一次,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

某小学五年级1班有48个人,均分为6组,每组8人,再把同一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根据要求,甲乙两组为合作关系,以学期为单位,更换每小组人员,在小组中担任不同职位,互相交流并留下电话、QQ等联系方式。完成分组后,开始实际演练。

教师在课堂上选取《山行》这首古诗,引导学生体会此诗意境的环节,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例如朗诵组、写作组、绘画组等,学生可以凸显自己的特长,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杜牧笔下动人的山林晚秋美景。

1.教师创设情境

用幻灯片播放个别学生寻找的晚秋美景图,以及学生找来的秋景诗词,并进行讲解,并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这首诗。

2.师生开始互动交流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喜欢秋天,《山行》这首诗讲述的是什么,是否喜欢这首诗描绘的意境,引出主题。

3.创设情境

教师以Flas的形式,充分给学生原景重现,让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看到其美景。

4.小组合作,讨论互动

每个大组甲乙两组形成辩论组,展开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每个小组互相交流心得和体会。教师进行评议总结,并评价哪一组表现最好,进行表扬奖励。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小组合作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效率,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同学交流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也有大大提高。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日常课堂上正确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基础上发挥小组合作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翻转澡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内涵及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帮助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了教学过程,并把视频上传至网络。在后来的教学中,这两位教师让学生在家先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解。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报告中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说法。同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自此,翻转课堂逐渐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实现,而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则依靠学生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在课下完成此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知识内化则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在课堂中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很受欢迎。

二、在高职阶段“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笔者对经济学教学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和课堂两部分组成。

(一)课前设计模块

1.教学视频的选取及制作。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学视频可以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上涌现了一批高校、组织或者个人进行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关经济学教学的有:哈佛公开课、可汗学院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大学资源网等。教师在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中,寻找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使学生接触到高水准教师的最新教学内容。笔者曾在经济学教学中将中国国家精品课程中厦门大学郭晔老师的《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为课程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试听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兴趣。

2.课前针对性练习。对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教师要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教学。学生看完教学录像之后,对录像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并通过留言板、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的收获,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而在课堂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

(二)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1.确定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探究题目。根据学生所选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选择同一个问题者将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规模控制在5人以内。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

2.协作学习。在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小组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活动,允许和鼓励学生以低风险、无威胁的方式有意义地参与,教师需要为参与者提供和同伴交流并随时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的机会。最后由教师组织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当堂经济学内容的理解。

第11篇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外语教学也迎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由于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多种特性,外语界尝试着将其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语言文化学习的新途径。本文将就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一、理论依据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及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知识是个体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和协作而构建的,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或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情景”、“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多维化、集成化、交互性、情景化等特点,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模态的信息呈现方式于一体,使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活泼,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此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2.突出语言的文化性,培养文化意识。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学生认识空间的局限,大量的网络资源、课件、文化类的视频可使学生大信息量、全方位地接触所学语言的相关信息,置身于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自然属性的语言交际中获取对目标语社会文化的敏感性。

3.凸显学习的交互性,培养交际能力。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外语教学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可通过网络交流、探讨、分享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和能力得以内化,促进个人认知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也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双主互动策略。“双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该教学策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在教师适时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从而达到“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在双主互动教学中,教师通过建立教学环境,引发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扮演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着、协调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把握各种课题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源,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双主互动教学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多媒体环境下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它反映了外语课堂教学的本质,体现在本文讨论的其他所有教学策略之中。

2.主题教学策略。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心理过程,而主题化则是实现人类认知过程中经验范畴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主题的划分可大到政治、经济、教育、宗教,小到衣食住行,社会习俗、日常社交礼仪等,也可选择抽象的思维模式或价值系统作为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某个主题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音频和视频获得感官刺激,并开展主题性讨论,作口头汇报;课后则要求进行延伸性的主题阅读或观看,开展专题性写作以完成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使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情景创设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活动应在一个真实、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从而保证学习者能从复杂的真实环境中构建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实效性、共享性及获取的便捷性等优势,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课件、光盘、影视资料等教学资源创设立体化的文化输入情景,生动展示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历史等,引导学生开展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文化差异,在文化移情中完成语言的习得。同时,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大量真实语料,针对具体场景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更接近自然语境的交际过程中,真正将语言学习、语言实践、文化习得融为一体,拓宽文化视野,加深文化理解,提高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

4.自主学习策略。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指定相关网站,引导学生网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丰富拓展文化,增加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可采集、利用在线资源建立文化学习资源库及文化学习网站,并在网站上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地点、环境通过自主学习发现信息,筛选信息、交流信息,再加工信息,成为建构信息的主体,学习和强化所需的英语文化内容,并在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和发展心智的同时,培养对目标语文化的敏感性。

5.小组合作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培养他们妥善处理人际交往的策略,这是基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策略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兴趣、学习成绩、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划分成4~6人为单位的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可由不同的学生轮流担任group leader,secretary,reporter等,每次活动由group leader主持,人人参与,分工合作:secretary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成员之间可以展开对话、讨论,reporter负责向全班汇报结果。汇报可采取多种形式:可以一人汇报、两人或三人以对话或采访形式汇报、也可是全组参与小剧表演、PPT制作等。教师则参与此过程并起组织、引导、监督的作用。小组合作方式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小组间的交际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别人做比较,有助于学习者建构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种交流也使学生将已有的语言文化知识“外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案例

以上各教学策略并不是彼此孤立,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把以上各策略恰当组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节日”这个单元主题时,教师可提前把中西方重要的节日列出,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情人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等。要求每个小组分别以不同的节日为主题,从节日的由来、含义、风俗传统、特色食品等角度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整理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翻译撰写文字材料等,并在小组成员合作下制作出PPT课件,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上前展示PPT并同时用英语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中西方节日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在此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多次碰头、协商,分工合作,锻炼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上网浏览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课件,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展示介绍活动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其他主题活动:如讨论、对比中西方节日,针对“洋节日”流行的现象展开辩论赛等。在课程结束时可布置写作任务:对年轻人中盛行西方节日的看法。通过这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以上各个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应用并展示出优势,教师由始至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积极性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调动起来,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对中西方文化有了深层的理解,培养了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 张科荣.论“多媒体”、“双主”模式与英语教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3).

[3] Fisher,G.Tourist or Explorer?Reflection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6,29(1)..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兴趣;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集声、光、影、像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们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将事先搜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珍贵的文物以及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以、图片及相关的网站制成网页放到资源库中,并将其放到校园网上。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浏览器播放在线自制影片《圆明园在哭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因为虚拟的网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屈辱的历史,这样就可以迅速把学生从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二、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勇于提问是教学的前提,善于提问是教学的关键,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归宿。它倡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提出问题,并将自己提出的问题输入电脑,与全体师生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疏理,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和主要目标。在本节课中,经过师生共同整理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①毁灭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②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是谁犯下了这样的滔天大罪?是谁践踏了人类历史的文明?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④这个被世人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三、网上浏览,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还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而信息查询则是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教师必须为学生预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上述问题中,对于问题①、②学生通过自学课文不难说出,但问题③、④课文中并没有很具体地写出来,且学生对于我们国家近代的历史了解得还不够,因此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如何能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那段黑暗时间里的屈辱史?网络技术它可以有效地突破时空的界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而又无限的空间。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中的搜索引擎,点击鼠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探求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BBS到网上,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网上协作,汇报交流

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面临的又一大挑战。教学研究表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在网络教学中,汇报交流同样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它是学生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话与交流,迸射思维与情感的火花,将其在网上获得的知识通过交流、同化和异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精神的过程。此环节,学生通过与协作组成员及老师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的方式,取长补短;尤其是与老师交流,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

五、扩展资料,延伸拓展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

如果说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那么,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教学时,我们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1)想更多地了解圆明园吗?课后请认真搜集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写下来。

(2)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还有哪些国家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磨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