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控感工作总结

医院控感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12 04:59:42

医院控感工作总结

第1篇

一. 在发现本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我院立即行动,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做好防控工作.

二.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根据农场党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我院领导迅速召开全员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会议.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村卫生室疫情联络员.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场散发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布置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的相关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按要求做好

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加强人员培训

进行全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使临床一线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及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医生传染病商情报告意识,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

五.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在卫生院设立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在农场、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通过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落实、控制疫情

1.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农场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报告。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病例救治:对于高危的病人,采取紧急的救护措施。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我院、防保科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自10月20日**小学的**被确定为临床病例后,我院抽调专人到**小学,中学早晚两次进行体温监测,对出现的疑似症状坚持先隔离再确认的原则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由专家组进行诊断治疗。

4.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我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5.我院、防保科指导本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6.我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积极发挥本院的专业能力,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工作所需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发病的单位。共发放连花清瘟胶囊517盒,消毒液20箱、隔离衣11套、体温计100支,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追踪和指导。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的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和发热病人的监测,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门诊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第2篇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三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6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90-02

1 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我院对医院感染管理高度重视,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诊疗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一个由上至下的三级网络,实行临床科室自我管理为基础,感染管理科负责各项制度措施的监督落实,感染管理委员会宏观调控。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联合医疗、护理、药学、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部门,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感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能科室,应该要注重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3]。

2 制定管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建立健全医院三级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一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并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制度及防控措施,通过感染管理科(二级机构)下达,监督临科室(三级机构)落实情况。半年召开一次院感总结会议,各部门将年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在总结会中相互沟通,妥善解决,使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3 各级机构紧密配合,共同阻击多重耐药菌感染

3.1 临床科室发现病原菌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指南进行操作,杜绝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暴发。每月对本科室病原菌送检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床进行分析总结。

3.2 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科室前三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为临床科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3.3 感染管理科通过医院内网每日查询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动态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时对临床科室防控措施进行督导,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在院内传播。每季度将多重耐药菌统计分析情况进行公布。院感科每半年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供医务人员实时掌握院感信息,指导临床工作。

3.4 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决策机构,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指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根据每季度药敏结果,对耐药率大于75%的抗菌药物给与停用通知。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在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生长的同时,使革兰阳性球菌过度生长,也是促使该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4]。

3.5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医院感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占重要地位,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细菌针对抗生素压力自我突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无关系[5]。医教部、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依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时更新修订抗菌药物规章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

4 总结

我院作为德阳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肩负着德阳地区四百余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医疗领域日趋关注的焦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诊疗水平的指标之一,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2] 林冠文,刘瑛,刘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

[3] 徐绍红,ICU3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J].海南医学,2011,22(14):74-75

第3篇

【关键词】医院 消毒与灭菌 效果 监测

1 方法

1.1 监测对象与内容 监测对象为A市市属和病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含从事医学美容的私利医院)。监测内容为医院内各类环境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透析液、无菌物品和医院污水。

1.2 采样与检测方法 对室内空气用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置于室内各采样点距离地面 1.5m高度,沉降5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于37℃培养18~48h,计算细菌总数;对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在消毒4小时内用浸有使用液的棉拭子进行涂抹采样;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的无菌棉拭子在规定区域内作涂抹采样,将采样棉拭子置于10ml中和剂采样液的试管中,经充分振荡洗下细菌,取样进行活菌计数培养,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使用中消毒剂取1ml加入到9ml相应中和剂溶液中混匀,进行活菌计数;取透析机的出入口液10ml,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医疗用品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抽样进行无菌检测;用无菌瓶采集消毒处理后的医院污水500ml,送实验室检测粪大肠菌群数和致病菌。

1.3 结果判定标准 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8466-2005《医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规定的指标执行进行检测和评价。

2 结果

表1 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1 不同时期监测结果 经对2009~2010年医院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证明,总体消毒灭菌效果的合格率为96.68%,不同年度依次分别为95.82%、96.68%(表1)。

2.2 不同对象监测结果 经对不同检测对象监测结果统计表明,医院总体室内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8.99%,物体表面合格率99.25%,医务人员手合格率96.89%,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94.17%,灭菌物品合格率94.20%,透析液合格率98.75%,医院污水合格率94.51%。

2.3 不同类型医院监测结果 经对各类医院的消毒灭菌监测结果表明,市属医院监测合格率为99.15%,县属医院合格率94.24%,私立医院合格率90.15%

3 讨论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近2年来,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作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A市各级医院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整体评价较好,除医院污水及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较低之外,其他检测项目合格率均较高,说明A市各级医院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领导和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消毒灭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其原因主要是个别医院对医院污水消毒工作重视不够,消毒剂投放不够或消毒设施不能有效的运转;医护人员手合格率较低主要与洗手消毒方法不正确和缺乏方便高效的洗手消毒设施有关,医院部分医护人员消毒观念淡薄,无菌操作意识还有待加强。

医院感染的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先行,没有监测依据的控制行为必然盲目,只有监测而不采取控制行动为目的的监测,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运用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科学的消毒管理制度,对消毒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灭菌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消毒设备,正确应用消毒方法。特别要重视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有效地将医院感染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吴彬.10年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07-1109.

[2]李军,薛青,李微.包头市10年消毒质量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43-444.

[3]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70-606.

第4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47-02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上,首先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不断完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和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与可持续改进,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抓好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培训班[2],向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给医务人员讲述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工勤人员的在职教育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类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成度普遍低,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针对性培训,深入浅出地讲解,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使用、消毒灭菌概念,到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洗手、湿式清扫及医院废物的分类。另外更注重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还与患者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患者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要对患者加强管理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健康行为宣传和住院期间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使患者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治疗,改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预防感染,早日康复出院。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5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专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6 总结经验,深入研究

有效的管理离不开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控制医院感染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医院感染的管理随着医院改革与发展、国际国内医院感染的形势、抗生素、耐药菌等因素而不断改变。多年的基础监测,基本体现出我院诸多部门环境卫生学情况,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及感染高发部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抗生素使用状况。但还存在着问题,主要是医院感染发病率处于回顾性调查阶段,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也是目前需要探索的问题。我院可以从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转向全面综合性监测,或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性监测,重视重点部门的前瞻性监测;开展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原因的调查,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总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只有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15.

[2] 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6.

[3]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0.

[4] 田继红.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品回收的使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22.

第5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一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控制

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

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六、院感知识培训

1、本年度协同医教科组织新进人员进行院感、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一次。

2、分层次开展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两次,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二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疾病的传播,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必要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现制订出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

按照“二甲”医院评审的要求检查其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内镜、小儿科、口腔科、检验科、血透室等重点部门进行感染质量督查,并协助做好院感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并定期对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二、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对全院的工作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医院感染的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操作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等知识,并组织工作人员院感知识考试1—2次。

三、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认真的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空气、无菌物品等的卫生监测和效果评价,每月抽查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的卫生学监测,督促科室做好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每半年对全院各科室的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对不合格、达不到消毒的灯管和消毒剂督促及时更换,对新购入的灯管进行强度监测,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投入科室使用。

四、对全院各科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汇总

每月对全院各科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汇总,督促临床科室对院内感染病例的报告和汇总,定期下科室了解情况,抽查病历进行漏报调查,对全院的院内感染情侣进行分析汇总,及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汇报,每季度向全院各科通报反馈,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查看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计算出使用率。

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经常下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和运送的规范性。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三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第6篇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疗养、康复为一体的军队综合性疗养院,是青岛市医保定点单位,现有床位700余张。由于老年科、康复科疗养员大都长期住院,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勤疗养科和干部疗养科疗养员集体生活、就餐,存在院内感染隐患,针对疗养院特点,我们主要从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定期监测、全员培训四个方面进行了控制院内感染的工作。

1健全组织

我院执行上级编制组建了院内感染控制科,配备了专职人员。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业务副院长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科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对各级组织提出了具体职责和要求,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体系,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感染控制科汇报全院感染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委员会成员对感染控制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证。

2 强化管理

2.1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程序和流程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以医院法规文件形式下发了一系列各岗位控制院内感染的操作规程,比如:治疗室消毒制度、疗养房物品消毒及卫生工具管理方法、营养灶餐具卫生消毒规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口腔科器械物品消毒措施、手机消毒保养措施、胃镜室消毒制度等,建立了医疗垃圾回收登记本和高压消毒、干烤消毒、紫外线消毒登记本,实行双签字制度,使各岗位明确职责和要求,工作中严格落实。

2.2量化考评将医院感染工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制定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检查细则》,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法,每月对各科室和营养灶在制度落实、各项监测结果达标情况、教育培训三方面量化打分,纳入医院《全面建设考核标准1 000分》中,根据总得分情况,奖优罚劣。

3定期监测

3.1对人员监测疗养员入院前查体,凡是患有传染性疾病者列为疗养禁忌证;对炊事人员每半年体检一次,凡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患有肠道炎性疾病者调离营养灶工作岗位;建立疗养员院内感染上报制度,通过查阅疗养员出院病历监测医院感染漏报率。

3.2对科室监测感染控制科每半年监测一次各科治疗(处置)室紫外线消毒灯管强度,凡是低于70 UW/cm2通知科室立即更换;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胃镜、环境卫生学、医用冰箱、氧气湿化瓶水生物监测;每月对供应室和使用科室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和干烤灭菌箱生物监测。

3.3 对营养灶监测凉菜间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30~60 min/次,紫外线灯管强度定期监测;餐具和熟食刀板每餐消毒,感控科每月不定期采样做细菌培养,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未检出大肠杆菌为合格。

4全员培训

感染控制科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比如:对保洁人员示范讲解消毒液的配制,如何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无尘;对炊事人员讲解餐具消毒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基础卫生学知识;对新分配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采取全院讲座和科室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内容列入年终业务考核内容,各科考试成绩纳入医院《全面建设考评标准1 000分》。

第7篇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2、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3、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4、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2、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4、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第8篇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2、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3、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4、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2、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4、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第9篇

关键词:感染监控小组;医院感染;住院治疗

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体系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防控的一个重要前提,感染监控小组在感染监控管理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4.1±1.7)岁;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7.2±0.6)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3±1.6)岁;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7.4±0.5)个月。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管理方式 采用常规住院患者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主要内容:①监督护理服务执行情况;②监督医嘱执行情况;③监管患者疾病改善情况;④监督医疗环境保障情况。

1.2.2观察组管理方式 采用感染监控小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组成监管小组,由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②每日跟踪护理、治疗、医嘱执行情况;③利用早晚交接班等时间,组织统一学习,使医患防范意识显著增强;④严格监管病房和疗区的卫生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消毒计划;⑤对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并跟踪治疗效果[2]。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对管理模式满意度、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

2 结果

2.1院内感染的人数和对管理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应用常规住院治疗管理期间有9例出现院内感染疾病,该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9%;观察组应用感染监控小组模式管理期间有1例出现院内感染疾病,该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对照组患者中有34例对住院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达到79.1%;观察组患者中有42例对住院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达到97.7%。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人数和对管理模式满意度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2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应用常规住院治疗管理后(10.41±2.05)d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6.73±2.48)d;观察组应用感染监控小组模式管理后(6.28±1.47)d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0.86±2.29)d。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工作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该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率进行监控,了解并掌握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抗生素类药物的实际使用率,病原学、病原菌实际送检率,耐药性情况,医院内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3]。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并培养出具有强大工作能力的感染监控小组,对于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显著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有赖于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各项感染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指导、指挥、协调、监督、落实等均要依靠感染监控小组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4]。

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体系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防控的一个重要前提,感染监控小组在感染监控管理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作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首先,科室监控小组的成员应该在明确所在职位的职责及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能力和力度,定期参加由医院统一组织的各项考核,努力使感染现状得到显著改善;其次,应使监控小组成员的感染防控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觉使本科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改善、医疗产生废物的正确分类或处理方式、定期对科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最后,制订出一套非常严格的考核审评制度,对于感染监控小组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关键性作用[5]。

参考文献:

[1]董伟贤,胡必杰,何礼贤.122例医院败血症病例对照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10,17(12):102-103.

[2]宋钢兵,郭秀芹.医院管理模式丛书之医院感染管理分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05-106.

[3]于杭英.医院如何发挥医院感染管理3级网络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10):1141-1142.

第10篇

【关键词】 普外科;感染;管理;医疗护理质量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学的重要课题。作为普外科, 担负着为住院病人健康服务的重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康复, 降低患者费用的重要环节。大庆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

1 成立组织,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并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在院感染科的领导下, 普外科成立了以主任为总负责人, 护士长为主要监督执行人, 各岗位指定感染管理委员, 责任到人, 并制定考核评分标准与经济管理挂钩, 有效地把好了控制医院感染关。完善管理制度, 指导并督促落实要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必须做到有章可循, 因此,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等规章制度, 护士长2次/w对科室检查并指导落实, 每月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 及时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2 加强宣传教育及业务培训 医院感染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要抓好医院感染管理, 首先要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1];部分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针对以上原因, 本科每年分别举办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班, 分期分批给医务人员培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进修、实习及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还与患者及陪护的行为密切相关, 患者及陪护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科手术病人比较多, 陪护的人员也较多, 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本科采取多种形式, 如:黑板报、口头宣教、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健康行为及自我保护知识的宣教, 使患者了解、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积极主动配合医疗及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

3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管理,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检测: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及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进行灭菌。各岗位的兼职感染控制的护士及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每月对各类物品、工作人员手表面、消毒剂、灭菌剂等及各环境区域的空气抽样进行生物检测, 对不合格的样本进行原因分析, 采取改进措施, 并进行追踪复查。院感染科还以《感控简报》的形式在全科进行通报, 并和科室经济效益挂钩。

4 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应用, 如处置不当, 将会对社会、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巨大威胁[2]。医疗废物处置是否规范, 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他需要多部门的相互协作, 需要全员参与。因此, 我们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要求, 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 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及处置都做到了明确规定[3], 并指定专人负责一次性使用后的医疗用品的收集与处置工作, 使我科的医疗废物处置进入规范化管理,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毛晓清, 杨超群, 唐春连.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2(2):176.

第11篇

【关键词】 医疗机构; 消毒效果; 监测; 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57

消毒灭菌在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若消毒灭菌效果措施采取不当,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控制医院内感染,提高医院消毒质量,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1-2],重庆市合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开展了消毒效果监测,并将2009-2011年消毒效果检测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和范围 选择本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区级医疗机构、厂矿医院、中心卫生院、镇街卫生院、民营医院)和村卫生室作为监测对象,进行细菌总数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沙门氏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浸泡液、医务人员手、透析水。

1.2 采样和检测方法 采样和检测方法按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卫生消毒标准》进行采样和检测,抽样选择在消毒后、工作前。室内空气菌落总数监测采用平板暴露法;消毒液、浸泡液、透析水采用倾注法;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采用棉拭子涂抹法。

1.3 监测效果评价 依据GB15982-1995《医院卫生消毒标准》和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2009-2011年共采集监测样品1508份,合格数1439份,合格率95.42%。其中空气样品培养110份,合格数60份,合格率54.55%;物体表面监测113份,合格数111份,合格率98.23%;消毒剂监测993份,合格数993份,合格率100%;浸泡液监测121份,合格数119份,合格率98.35%;灭菌物品监测25份,合格数25份,合格率100%;医护人员手监测139份,合格数124份,合格率89.21%;透析液监测7份,合格数7份,合格率100%。见表1。

3 讨论

为全面掌握笔者所在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现状,正确评价医疗单位消毒设备运转状况、消毒剂使用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预防院内感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在2009-2011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抽样中,3年消毒物品监测总体结果比较理想,合格率分别为95.77%、94.13%、96.46%,平均合格率95.42%。

空气监测3年共采样110份,合格数60份,合格率54.55%,合格率较低。出现室内空气监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医院诊疗室、手术室没有建立层流设施,空气消毒主要采用紫外线灯照射,部分采用化学物品熏蒸。技术上存在消毒仪器功能与消毒面积不匹配,紫外线灯管安装数量未达到1uW/m3,紫外线强度

在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中,医务人员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占重要比例。医护人员工作中手操作较多,作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5]。医院感染通常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6]。在本次监测分析中,2009-2011年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分别是89.47%、84.38%、93.55%,平均合格率89.21%,合格率偏低。医护人员未认识洗手的重要性,普遍存在洗手不规范、不认真现象;同时部分医护人员消毒灭菌意识较差,操作前后不洗手或无干手设施,擦拭后造成再次污染。

物体表面监测3年平均合格率为98.23%,合格率较高。存在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无菌意识不强,未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擦拭消毒。同时未开窗通风、诊疗室消毒设备、环境差也是造成物体表面监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在乡镇卫生室尤其明显。

消毒剂、浸泡液及透析水合格率较高。主要存在盛装容器被污染,未按时清洗消毒容器及更换消毒溶液,未标明配备日期,使用时间长而造成细菌污染问题;其次,消毒剂配制方法不正确、浓度达不到要求也是造成细菌污染的原因之一;另外,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有机物、温度、酸碱度、待消物品的性能及使用频率的影响,影响因素常被忽略。消毒剂还存在进货把关不严等问题,消毒灭菌剂的质量低劣,有效成分的浓度达不到要求;标识不规范,如未标明消毒灭菌剂的有效成分、有效浓度、使用说明超出产品批文的范畴等;消毒剂在进货时或在药械科已超过或接近有效期也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对使用中消毒剂、浸泡液只监测细菌污染,不监测成份浓度,可能会出现浓度低、消毒效果受影响,但细菌污染未超标的现象[7]。

医院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范围内获得的任何感染,同时包括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患者,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单位的消毒灭菌管理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检测措施才能将院内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首先,医院管理者应首先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医院消毒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强化消毒观念,提高无菌意识。其次,增加消毒设施投入,完善消毒设备,配备必需的设备,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

目前,笔者所在区各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应加强监督义务,坚持定期及经常性监督工作,并定期开展消毒及医院感染学习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知消毒规范及消毒卫生标准,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

[2] 上海市消协会.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尤敏霞.2002年-2005年洛阳市瀍河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J].河南预防医学,2008,19(4):305-317.

[4] 舒明蓉,张卫东,王星月,等.医院消毒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76-4369.

[5]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25.

[6] 牟云青.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5):79-80.

第12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规范化培训

在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分离的危机[1]。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各自独立发展,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协作;既往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侧重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实习,而缺少在医院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及培训,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与临床之间的脱节[2-3]。改变这一现状还需一个较长的时期,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合感染病学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专业背景,就公共卫生医师在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了理论(培训方案)和实践探索。

1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的目的既包括医治患病个体,又包括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因此将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进行整合,培养具有整体医学观念、能提供防治一体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此次肺炎疫情的防控中更是体现了“防治结合”“医防融合”的重要性[4-6]。针对肺炎疫情,王辰院士曾指出“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然而,长期以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培养体系的平行状态,导致知识结构及观念差异,公共卫生医师对医院感染管理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足和对于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的短板,使其在重大疫情出现时不能与临床医学真正交叉、融合协作。对此,一方面要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加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防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面对现实,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充实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内容,并切实强化相应的教学培训,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对医院感染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了解,增强公共卫生医师对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知识的掌握,对于促进公共卫生医师在今后工作中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协同制定更符合医院实际的防控方案,完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

2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建立

我院作为“加强疾病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省内3个临床培训基地(试点单位)之一,是肺炎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招生并开展相应培训的单位。我们以解决问题、服务需求为导向,围绕公共卫生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岗位胜任力,研究构建了公共卫生医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2.1培训内容与要求

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实际和公共卫生医师岗位需求,确定以下培训内容及要求。

2.1.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技术及方法

培训后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1)医院感染的定义;(2)医院感染病例识别诊断、上报及监测;(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概念及预警;(4)手卫生时机及步骤;(5)标准预防的定义和内容;(6)不同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7)感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8)各种隔离措施的技术及方法;(9)常用消毒方法及监测;(10)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方法及要求;(11)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12)耐药菌监测及隔离;(13)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14)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15)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16)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7)侵入性诊疗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8)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19)职业防护及处置。

2.1.2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基本操作

包括:(1)掌握正确戴脱防护口罩的基本操作;(2)掌握正确穿脱隔离衣/防护服的基本操作;(3)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操作;(4)熟悉物表微生物监测的基本操作;(5)熟悉空气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操作。

2.2培训形式

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培训要求,开展多元化的培训。主要有:(1)现场查房培训。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的日常巡查督导工作,让公共卫生医师一起参与其中,尤其是针对重点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等的巡查,将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导管相关感染措施落实等内容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员有切实的体会和深入的了解;(2)理论培训。根据培训方案确定的培训内容,安排带教老师,进行以PPT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后带教老师与学员互动,进行提问并答疑,确保知识的掌握;(3)技能带教。以带教老师亲自示范以及视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某些重要或有难度的操作,采用事先录制的视频进行培训,学员可以反复观看、提出问题,带教老师进行逐一讲解,确保掌握要点。对于防护用品方面,进行一对一防护用品穿脱示教讲解;(4)感控病例讨论。选择典型与不典型的院感案例,制作PPT,针对感染病例的诊断、病原学、感染危险因素、感控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

2.3培训时长与考核

2.3.1培训时长

系统完成上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一般需要2周。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根据两大类24项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际工作,采取类间和项目间交叉结合,现场查房、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感控病例讨论相穿插的形式完成整个培训。按学时计算,现场查房培训约24学时、理论教学约17学时、技能带教约8学时、感控病例讨论约6学时,共计约55学时。

2.3.2培训考核

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结业考核,主要分为平时表现(过程性评价)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具体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如下:(1)平时表现考核。自编平时表现评价表,评价表包括职业素养、出勤情况和院感工作量3大方面。对院感工作量的评价,通过“医院感染病例识别审核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数量是否达到要求;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隔离落实率调查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积极主动辅助院感科完成临床科室日常巡查;是否按要求参加院级或科级感控相关培训;是否按要求参加感控病例讨论;是否按要求辅助院感科参加消毒供应中心、内镜中心等督查;是否按要求辅助院感科参加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科室的督查”进行细化评定。考核由带教老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需重新参加医院感染相关培训。(2)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诊断;手卫生时机及操作;医用防护用品的穿脱;锐器伤的应急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多重耐药菌的识别判断;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隔离;感染性疾病的隔离;保护性隔离患者的识别及处理;含氯消毒剂的配置及监测;血液或体液溢出的处置;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处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中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环境微生物监测方法。考核采取面上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和重要操作项目现场操作考核的形式。其中,专业技能操作考核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不合格者需重新补考,直至合格才能参加专业理论知识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需重新参加医院感染相关培训。(3)结业标准。平时表现考核60分及以上、专业技能操作考核等级为合格及以上、专业理论知识考试60分及以上,予以核准通过公卫医师院感规培。

3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2020年3月至11月,我院分13批次开展了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来自省内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工作年限不超过2年的33名公共卫生医师,参加了培训并核准通过公卫医师院感规培。

3.1考核结果

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呈负偏态,X=86.21,S=5.59,M(Q)=90(10),最高分95,最低分70;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良好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合格5人(15.2%)、良好21人(63.6%)、优秀7人(21.2%),其中有3名学员在穿脱二级防护用品的操作考核中未能一次通过,经重新培训补考后通过;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P=0.200),X=94.09,S=4.20,M(Q)=95(8),最高分100,最低分85。以上结果表明,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实施,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3.2各项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为:平时表现考核成绩与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r=0.743(P<0.001),平时表现考核成绩与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r=0.627(P<0.001),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r=0.683(P<0.001)。以上结果表明,3项考核成绩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考核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3.3学员问卷调查结果

设计针对培训内容及形式方面的调查问卷,对每一位完成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学员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工作年限等;(2)有无需要增加的培训内容;(3)培训时间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4)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建议;(5)公共卫生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如何具体发挥作用等开放性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培训均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培训十分必要且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绝大多数学员认为目前的规培形式和规培内容能较好地满足规培要求;部分学员建议对培训要点做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需求特点;有学员建议增加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医院环境监测方面的内容。总之,学员对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及实施是满意的。

4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完善

作为肺炎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招生并开展公卫医师院感规培的试点单位,虽然圆满完成了试点,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在方案实施中较好地达成了试点目标。但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34号)的新要求,遵循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我们深感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还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主要是:(1)坚持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统一,调整规培时长。如,鉴于医院感染管理内容丰富且专业性强,2周的培训时间相对较短。本轮培训考核中,个别学员对部分复杂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诊断力和对手术室、内镜中心等医院重点科室感控细节的掌握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计划在下一轮的培训中,根据学员基础,将培训时间设置成2~3周不等;(2)坚持为掌握而培训、为提升岗位胜任力而培训的原则,探索平台+模块的培训,从深度上进一步优化培训方案。我们计划在下一轮的培训中,从参训的公共卫生医师大多数已定岗,且其岗位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实际出发,结合学员不同岗位特点,制定模块化的规培计划,使培训更具个性化;(3)从广度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如本轮培训考核中,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成为大多数学员的主要扣分点,这就提示我们,今后应强化这方面内容的培训。我们计划在下一轮培训前,深入一线、回访学员,调查研究、健全内容,进一步提升培训方案的适用面。总之,作为疫情防控“哨点”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其在岗公卫医师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传染源早发现和有效管控的关键,如何提升他们的医院感染管理能力是时代之问。我院的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与实践,仅是对这一时代之问的初浅答卷。虽然这一初浅答卷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但我院将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在基层公卫医师院感规培上,为重要窗口提供更优样本,交出公卫医师院感规培方案的高分答卷。

参考文献

[1]段志光.肺炎疫情后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04):37-40.

[2]张爱华,肖婷婷,洪峰.医防结合培养实用性公共卫生人才[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54-955.

[3]史宏灿,龚卫娟,郑英,等."5+3"医学教育与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5):661-663.

[4]王晓阳,刘军.紧密型医共体参与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短板及对策分析[J].现代医院,2021,21(2):185-187.

[5]刘文生.医防融合的"人间正道"[J].中国医院院长,2020,(06):52-57.

[6]张馨月.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20,28(2):181-184,191.

[7]邢玉斌,季之欣,陈世平,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0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