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

时间:2023-01-09 18:4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验报告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验报告总结

第1篇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一般要求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

电路实验报告要求同学您好: 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 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科技实验报告一、定义与作用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一)xx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

电子商务实验报告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实践与研究》之子课题《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浩友慧全一、课题提出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网页制作实验报告实验一:站点设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陈焘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试验内容1、数据表的建立基本表《简单的》带有主键带有外码约束的(外码来自其他表或者本表)2、数据表的修改添加删除列修改列属性类型添加删除约束(约束名)元组的添加,修改,删除删除数据表试验过程1、createtable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基本思路。 2.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主要方法。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实验总结“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在我们实验点开展五年了。这个课题的实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我们学区收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学区教

《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一、 课题的提出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SQL数据库制作考务管理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用法2. 熟悉掌握asp语言的应用3. 掌握asp的页面结构和内置对象4. 掌握asp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应用5. 掌握asp 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javascript,并熟悉它的应用6.制作一个功能完善的考务

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信息”服务于“学科”“技术”致力于“教学”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十一五”课题阶段实验汇报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战略呼唤下,确立了“以教研带科

生物教学中引导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一、开题背景: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通过短短一学期对电子政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实践学习中,我基本掌握了电子政务操作平台,在理论学习中,对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了了解,对电子政务的整体有了认知。

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实验报告我区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报经阳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研究》实验课题,经过XX年6月至XX年年6月的三年时间的实验。

《心育知识与技能在学校中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主题词:心育知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渗透 XX年7月始,我们在全县21所中小学校中进行了“心育”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该实验在XX年经教育部规划课题总课题组批准,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子课题,此课题经过四年的实

节能照明灯安装实验报告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节能生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经采油厂生产运行科安排,在xxx采油大队开展陕西省中生科技有限公司节能照明灯实际节能实验,现将安装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安装基本情况2010年6月

英语课题组阶段性实验总结紧张、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实验工作,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明德项目组对实验的总体要求,狠抓攀登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努力提高实验老师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攀登英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关注过少,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忽

“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第2篇

1. 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实验数据。但是为了使报告准确、美观,此时应该把实验测量数据先记录在草稿纸上。等到整理报告时再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以避免错填了数据,造成修改,把报告写得很乱。

3. 在实验中,如果发生实验测量数据与事先的计算数值不符,甚至相差过大,此时应该找出原因,是原来的计算错误,还是测量中有问题,不能不了了之,这样只能算是未完成本次实验。

4. 实验报告不是简单的实验数据记录纸,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要把通过实验所测量的数据与计算值加以比较,如果误差很小(一般5%以下)就可以认为是基本吻合的。如果误差较大就应该有误差分析,找出原因。

5. 在实验报告上应该有每一项的实验结论,要通过具体实验内容和具体实验数据分析作出结论(不能笼统的说验证了某某定理)。

6.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画出所设计的电路图,标出所选出和确定的电路参数。要有验算过程和必要的设计说明。

7. 必要时需要绘制曲线,曲线应该刻度、单位标注齐全,曲线比例合适、美观,并针对曲线作出相应的说明和分析。

8. 在报告的最后要完成指导书上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9. 实验报告在上交时应该在上面有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中给出的预习成绩和操作成绩,并有指导老师的签名,否则报告无效。

10. 希望每个同学认真完成好实验报告,这是培养和锻炼综合和总结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打下一个基础,对以后参加工作和科学研究也是大有益处的。

第3篇

实验选课前需确认在教务选课系统中选择该课程。电工学实验实行网上选课,=

二、 预习要求

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教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本节实验预备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注意实验内容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2. 课前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用铅笔、尺作图); 3. 课前在实验报告中列出所用实验设备及用途、注意事项(设备型号课后填写); 4. 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课前完成必要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 5. 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三、 实验课上要求

1. 每个实验均须独立完成,抄袭他人数据记0分; 2. 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观测;

3. 所有实验记录均需指导教师确认(盖印),否则无效; 4. 请遵守《电工实验安全规则》。

四、 实验报告

1. 请按实验教材中的要求提交预习报告;

2. 所有绘图必须用坐标纸绘图,并自行粘贴在报告上; 3. 没有按要求提交报告者不给成绩; 4. 抄袭报告记0分。

五、 实验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

平时成绩:完成必做实验任务满分记良好,完成必做实验任务和选做实验任务满分记优秀。

第4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分析

食品分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分析检验工作者的一门课程。实验报告既是实验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课程的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实验过程的体现形式,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数据分析、体会的总结。食品分析实验报告的写作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数据并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之后所做的书面报告,是对食品分析课程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提高。

1.研究方法

正确地规定实验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考评一份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按照学校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讨论分析的规范格式要求执行。通过制定评分标准,选出几个关键的评分点,实行量化评分。最终逐项评分和进行统计分析。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中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包含6项内容:实验目的10分、仪器材料10分、实验原理20分、实验步骤30分、实验结果10分、讨论与分析20分。对每个实验项目评分后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在5项内容中均按照得分正值计算,不以负值评分,其中实验目的、仪器材料、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计80分为基本得分点。如,学生对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实验目的中是否包含实验名称和内容;实验原理是否包含化学原理反应方程式;实验步骤是否按照实际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中实验记录和实验计算是否准确。讨论与分析20分,是食品分析实验报告的重点。从这项重点内容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对食品分析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程的动手能力。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小值和最大值。

2.结果与分析

2.1 班级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班级成绩分析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班的平均数标准差总体大于1班,说明2班的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程度大,而1班其值小说明比较集中,2班平均成绩低于1班。从变异系数来看,1班大于2班;只有分析与讨论一项,变异系数最大,说明一部分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中,不注意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以及思考题答错。从最大值、最小值看,2班差别较小,1班差异较大。

2.2 性别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性别成绩分析见表2。由表2分析得出,男生的平均数标准差总体大于女生,说明男生的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程度大,而女生其值小说明数据比较集中,男生的平均成绩低于女生,男生的标准差也大于女生。从变异系数来看,男生大于女生,其中分析与讨论一项差别最大,说明男生不注重对实验报告中分析与讨论的撰写,态度不认真。各项最小值中男生与女生差别明显,而最大值基本相同或接近。

2.3 分数段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分数段成绩分析见表3。从表3看出,90分以上的学生有25名,占37.87%。在实验结果一项变异系数最大。80~89分数段的学生有39名,占59.09%,在分析与讨论环节变异系数最大,说明有的学生没有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进行讨论。80分以下的学生有2名,占3.03%,由于人数少,分数段跨度宽则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差异当然就大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分数人员情况见表4。由表4可知,90分以上的24名学生中女生有21名,占了87.5%,而2班女生11名,占了45.8%,说明女生对食品分析实验的具体操作、实验报告等各项内容都做得很好;在86~90分数段中,男生与女生人数接近,81~85分数段中,女生只有2人,80分数以下的均为男生,说明男生要从态度上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实验要求的各项内容。

3.结论

3.1 班级成绩分析结果:2班平均成绩低于1班;2班的平均标准差大于1班;1班变异系数大。

3.2 从性别成绩分析得出:男生成绩低于女生,最高分数为女生,最低分数为男生,男生变异系数大。

3.3 90分以上的学生中女生占绝大多数,60%的学生位于80~89分数段,8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少;分数段成绩说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施较好,评分合理,呈现正态分布。

3.4 讨论与分析部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在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实验过程中要强化的重点,在规范食品分析实验及报告的过程中,这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特别是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一种办法是重做实验,另一种办法是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与步骤,查找和分析失败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孟利,雷虹,苏源德.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47-249.

第5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1医学物理实验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认识与能力不足:多数学生在医学物理实验上满足于实验数据的测量,忽略实验原理的理解,不清楚实验设计的思路;实验过程中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重复实验的操作,缺乏自主学习能力.(2)实验学时和仪器设备限制:医学物理实验的学时明显低于理论学时,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实验促进理论教学的作用不明显;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设备不足,使学生在实验时认识不到物理实验与医学职业的重要性.(3)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的评价方式缺陷:在医学物理实验中,仅以实验报告的成绩评价学生,造成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学生课上动手积极性差,实验报告存在明显的抄袭现象,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2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医学物理实验的不良现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考核、突出应用;多种方式,注重过程;尊重差异,促进发展”的理念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修订[2].其目的是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能力型人才培养,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全程化”的教学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客观、科学的评价.

2.1实验预习和实验设计

学生课前分析实验原理,并对实验原理中物理量的测量提出具体实现方法,完成实验预习报告.教师通过预习报告了解学生的认知难点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以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同学间讨论及师生讨论纠正错误认知及设计[1].实验课程要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通过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根据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或自主设计实验.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探索感兴趣的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2实验操作和课上解决问题

考察学生每次实验课的表现,包括课堂听课情况、是否积极动手参与实验、实验成功与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合作完成、实验问题出现时是否及时讨论并解决等,教师在实验课中当堂进行评定.

2.3实验总结和反思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后一周内统一上交实验报告,教师及时评阅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的原理、操作流程、实验数据进行如实记录及分析,提出实验改进的方向,并对改进提出相对具体的方法或思路.

2.4实验技能考核和拓展

学期实验结束后,随机选取3~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组织现场实验考核,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堂进行评分.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间与力度,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拓展与提高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项目的再设计、实验设备的再开发.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通过锻炼初步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5综合成绩量化

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应契合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的预习、操作、总结及技能考核[3].学期初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方式,有利于促进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使形成性考核顺利开展.学生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实验前及时向学生反馈.通过校内外专家的多次讨论,认为终结性实验成绩应包含实验的各环节,其中实验预习和实验设计部分占20%(为每次实验预习及设计的平均值),实验操作及课上解决问题能力占35%(为每次实验课堂操作成绩的平均值),实验总结和反思部分占20%(为所有实验报告的平均值),实验技能考核与拓展占25%(为期末实验技能考核及实验项目的创新所取得的成绩).

2.6调查问卷

学期末对学生开展调查问卷,不与学生成绩挂钩,仅为调查使用.评价等级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实验中心通过学生对自己和教师的评价鉴定教学质量,改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与学更和谐的发展,提高实验教学的总体水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标:学习态度包括认为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主动与老师的交流情况;学习纪律包括上课出勤率及课堂注意力;学习过程包括是否掌握实验操作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团队合作,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学习效果包括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按要求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取得必要的数据及结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指标:教学态度包括热爱教学工作,关心学生,严格管理;教学内容包括教师对实验内容、要求、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准确,示范操作严格规范,处理实验中的问题及时,实验准备充分,实验报告批改及时认真;教学方法包括耐心认真指导学生,讲授和实际操作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性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6篇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2、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

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C12+H20HCl+HC1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

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3、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呵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4、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

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2、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第7篇

作者:亓毅飞 陈建文 陈宝 刘丹 单位:中山大学

开拓学生实验思维,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综合实验有别于其他基础实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本科生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药学专业各实验课的独立性和内在的联系,切实感受到各药学专业基础实验课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实用性,培养学生了解新药研发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中山大学在2010年推行第三学期小学期制以来,将《现代药学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样可以将各个实验相互关联起来后,统一安排在一起集中完成,使之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将实验思路及大致技术路线设计好,某些实验细节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方案,方案制定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路线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路线的正确性、可行性,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对实验路线进行修改,直至合理。这样做不但可以开拓学生实验思维,使其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摆脱单一无趣的实验过程。 规范实验操作,重视实验报告以往的实验主要是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开始实验操作。结果是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所做的实验只要把试剂、药品加够就一定能做出来,甚至有的学生为此而多加试剂,不但造成大量浪费,实验结果也很不理想,反而质问实验方法有问题。通过综合实验,学生们从实验准备开始,小到试管的洗刷、枪头的灭菌和试剂的配制,大到仪器的选择,方案的确定都是学生独立确定。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规范了实验操作,纠正了实验不良习惯;实验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弱化实验教师讲授实验操作中那些地方容易出错,引导学生自己领会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和需要注意的实验细节。实验分3个阶段:基因工程阶段、蛋白纯化阶段及抗体制备阶段,各个阶段实验完成后由学生系统总结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按照论文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向全体师生做结果展示和总结问题。

综合实验的实验报告有别于一般的实验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尽量采用原始记录的形式,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结果整理的重要性,又提高了学生研读中外文献的能力及科研性文章的写作水平,达到通过该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考核模式的改进考核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实验过程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及结果展示部分,实验过程部分主要通过考察学生实验素养、实验方案设计、原始记录、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等。各个阶段结束后的总结及整个实验结束后的汇报对学生最后的成绩很重要,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判学生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和现象去查找原因,进行组内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现象的本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动手解决问题。在实验报告中强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列举实验数据,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实验结果汇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也更加符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初衷,强调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生物技术人才,使得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综合性实验是加强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当掌握这种能力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改进和设计,达到创新的目的[5]。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中,开设综合实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努力提高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最后,重视课后实验总结,加强师生交流,促进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提高综合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综合性大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中的新生事物,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充分准备,为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第8篇

1.应从教师开始

现在很多理论课程都以PBL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教师也可同样借鉴,做一个很好的“引导者”。首先,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理论课内容后,可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可以适当的提示学生有关实验原理,实验容和预期要观察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自行成立实验小组,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验规划,并创立实验方案。其次,在实验教学上,教师要告诉学生某些重要的实验操作和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并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纳总结。除此之外,教师自身还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因此,课前的教学准备要比以往更充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不断发现问题,并一一进行辅导解决。收集到相关实验数据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和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教师对整体实验过程进行汇总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既能自己提前感受到科研的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靠自身的能力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需要病理生理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了解相关的邻近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新颖的前沿知识。因此,教师应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拓宽了知识面,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

2.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先有教师教授基础实验理论并演示,接着让学生进行操作,是单纯的“模仿”过程。这样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通过借鉴PBL教学的经验,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的实验资料并在实验之前最好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再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也可进行整合,将部分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

例如,单纯的复制休克的动物模型或者单纯的复制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可以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建立家兔休克的模型,既观察家兔发生休克后的机能代谢改变,也观察家兔通过发生失血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后的机能代谢改变,最后使学生通过休克模型的复制,也能了解到休克致使心力衰竭的发生,能更好的将休克和心力衰竭的理论知识联结在一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3.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方面进行改革

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阶段性总结,既包括了实验的相关原理、材料和方法,还涵括了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传统的实验报告更注重实验报告书写的规整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的学校还将实验报告改成格式化的模式,学生只需在相应的栏目内填写少量的内容,以求达到标准化。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可以提升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完整性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不同的实验小组可能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和不同的实验问题,因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不应是统一的,而是各部相同的。

因此,应鼓励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多做努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扩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实验教学的学时也可适当的由原来的3学时改为4学时,这样既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完成实验,也能避免以往由于时间紧张而使某些难以操作的关键步骤需要老师协助完成。保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三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总结

第9篇

作者:刘洋 赵涛 杨烨 任东青 苗霞 李予蓉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 特殊作业环境危害评估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动教学,引导学生

1调整讲解过程,高效利用时间传统实验课通常是先对实验的目的原理进行讲解,再进行动手操作。而在小鼠脾结节的测定实验中,需要取出脾脏后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组织固定,因此我们对讲解过程进行了调整,先进行脾脏剖检固定,引领同学们动手操作,在组织固定的这段时间中进行实验目的、原理和如何计数脾结节的讲解。这样合理和充分利用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运用生动的操作启发与引导学生,并提高其在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示范正规,强调重点环节动物实验需要老师示范,这样使学生更加明确操作内容和手法,克服心理障碍。在示范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动作较缓,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避免意外发生。

3学生操作认真,及时纠正错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要分组合理,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给每个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秩序井然。另外,教师要不断巡视,做好辅导工作,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同学的操作情况,发现个别错误操作,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可以再次进行示范[3]。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自行回答,最后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建议其查阅资料文献,发挥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为以后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

4理论指导实践,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原理的讲解要把握好主动,语言生动清晰,内容重点突出,注意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枯燥乏味。可以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回顾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然后可结合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对本次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4]。

5学会结果分析,严谨科学态度实验结果要进行科学严谨的概括分析,不可篡改编造数据。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实事求是,对于误差较大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5]。

6把握最后10分钟,做好实验小结实验课教学的最后时段一般安排有10分钟左右的小结。实验小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使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再次深化,而不是简单的总结与概括,所以实验结束后,教师必须做好小结。小结时须再次强调实验的设计思路,并以学生能否自觉而熟练地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作为小结的主要内容,全面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获得经验教训[6]。

批改报告,认真反馈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对待实验报告的批改。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课的一个回顾总结、思考体会,是将理论与实际集合在一起的书面形式。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应仔细批改,不能简简单单地只给出一个分数,要发现报告中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对于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教师要指出来并进行批注。通过实验报告的批改,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实验课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另外,学生也可通过教师批改后的实验报告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对错误加以更正[7]。

通过参加实验课教学,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取得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不但提高了自己专业理论的水平,也锻炼了教学实践的能力。感触最深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既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又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感,这种来自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非常重要,也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第10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计划和安排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活动。通过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实验报告的设计与记录。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份好的实验报告设计,就像是一盏明灯,能给学生指引实验的目标、方向,能提供给学生形成结论的分析数据,进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素养,使学生的科学实验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观察实验报告的填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的责任心和有序观察能力。

教科版四下《油菜花开了》解剖花的实验中,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剖 花》实验人

花的名称

实验方法:用镊子把花的各部分,从外向里一层层撕下,整齐排列并贴在相应的名称左边,数一数,填在相应的空格上。

个萼片

个花瓣

个雄蕊

个雌蕊

在班级(1)上课时我没有设计实验报告,就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先介绍解剖花的方法、花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书本要求独立解剖油菜花。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且相当活跃,但检查结果时,学生雌雄蕊不分,萼片、花瓣不分,桌上、地上掉落的都是花瓣,实验效果之不佳显而易见。

后来,我根据班级(1)出现的情况,设计了如上实验报告,实验的效果就相当出色。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并没有限制学生解剖何种花,但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很清楚地完成解剖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桌上有了这份实验报告,便时刻提醒着学生做实验究竟是何目的,做实验时必须仔细观察什么,做实验的观察步骤是什么。在解剖花的过程中,动作快的同学还可在老师的同意下,多取一两张实验报告单,多解剖几种花,因此既避免了学生在一旁闲着无所事事而打闹的局面,又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学生的科学素质。至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在巡视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辅导,让他们也能够尝到独立成功的喜悦,而避免了跟在其他同学后面蒙混过关的心理,以扎扎实实地学会实验操作要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实验的责任心。

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是小学尤其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的神经系统较脆弱,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不能精确地感知事物,也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2]他们选择对象往往从兴趣出发,不按老师的要求去感知。比如,老师要求观察花的形状、结构、颜色,他们却会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所以,这部分孩子的感知、观察能力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对三、四年级刚刚起步学习科学的孩子来说,老师如果能够为特定的实验设计好观察实验报告,这对培养孩子的观察事物的责任心和有序观察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实验报告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教科版四上第3单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书前面几个小实验都非常简单,教师如做一个实验讲一个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主观性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此,我就专门为这课设计了一份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观察记录表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

器材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归纳共同点

1

锯条

一手将锯条一端按紧在桌子边缘,另一手向下用力压锯另一端,后放手。

(1)(有,无)声音,

(2)锯条发声时

2

空盒、橡皮筋

把皮筋绷在盒子上,用手指拨动皮筋

(1)(有,无)声音,

(2)皮筋发声时

3

队鼓、上有少许豆粒、小槌

用槌把队鼓敲响

现象:小豆

说明:鼓发声时鼓面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便可独立完成实验,也不受限制,多余时间可多做一遍,多研究一遍。

在课堂实验中,教师一般都喜欢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式。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过程,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仿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实验步骤,要求一致,步调一致,课堂次序较易把控。但这种方式下,学生做实验比较被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果能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实验,则能取得边讲边实验的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效果。但如果由学生自己独立实验,教师则不易控制纪律,往往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在这课中,我设计了以上实验报告后,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

三、探究实验报告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③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求虽然不高,但如果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探究的全过程或部分过程经过实验报告的填写、设计由扶到放地反复训练,那么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基本方法便能初步地掌握,这便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八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 5.搜集整理信息 6.思考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3]而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这些部分:1.实验内容2.实验目的3.实验器材4.实验方法5.实验结果6.问题与讨论。将科学探究的实施和实验报告的填写两者相结合,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有意识地从扶到放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教科版四下三食物单元《面包发霉了》为例来设计:

问题的提出

霉菌的生长与 有关吗?

霉菌的生长与 有关吗?

猜想与假设

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容易霉菌长得快。

制订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

相同条件:两块同样大小的面包,挑同样多少的菌丝,同时滴上10滴水,放入相同的保鲜袋扎紧。

不同的条件:一块放在厨房任一地方,一块放入冰箱

实验方法:

记录实验数据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结论

如果说“面包的发霉与温度有关”这一探究实验老师需要扶着走,那么另一个问题“面包的发霉与水有关吗?”学生完全可以模仿老师给出的模式自己来进行实验。这不仅能让孩子清晰地了解整个探究的过程,了解了探究的一般步骤,也教给了孩子科学的探究方法,今后再遇到相类似的科学探究问题完全能独立地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实验报告的设计与填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科版5上《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

蚯蚓适宜生活在

明亮还是阴暗的地方

潮湿还是干燥的地方(自己设计)

实验用品准备

一长方形纸和内涂黑,将盒低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塑料薄膜,一块黑湿布,5条蚯蚓。

实验环境准备

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布上放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在明暗交界处

观察记录

蚯蚓爬向 的地方。

(选择:(1)明亮(2)黑暗)

蚯蚓数量:高处暗处

(填“=”“<”“>”

得出结

蚯蚓适宜生活在 环境中

以上实验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 、 的环境中。

这张实验报告我重点设计了验证“蚯蚓适于生活在明亮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这一环节。上课前一天我便把实验报告发下去,学生可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自行先准备实验材料,而且还可自己设计验证“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还是干燥的地方”实验所需的材料,而后根据上课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自己实验设计的正确性,或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如何改正。通过多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大大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学生实验报告的填写,还便于教师掌握信息反馈,进而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仍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例。第一年带学生时并没有准备实验报告,因此,在问及学生声音产生时皮筋和鼓有何新的现象,学生均能回答出“震动”。我以为学生所说的“震动”便是我想传授的“振动”,想当然地就写了“振动”两个字,便以为学生都理解了。第二年再上这课时设计了上述实验报告,许多学生根本不能写出“振动”这个词,许多学生经过细致观察能够写出“上下不停地动”“左右来回不停地动”。个别学生填写的是“震动”,“振动”这一词能填出者几乎没有。正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我才猛然惊醒,上届的学生岂不是稀里糊涂学了个“振动”,真的有必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学生何为“振动”,此“振动”非那“震动”。

虽然教科版科学教科书相比原先的人教版自然教材有了一些实验记录的表格雏形,但也有一些内容并无实验报告设计,且由于科学书属于循环使用教材,学生不能在书本上随意填写,所以很多实验报告还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重新进行设计,这就给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使用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实验报告必须以课本为基础,在尊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巧妙地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实验报告中。实验报告要精而细,切忌粗而广,让学生无从下手;不能过于死板,应有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自我的空间。

2.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及时表扬并作出示范,切忌用后便置之不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而不马虎了事。

第11篇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

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

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

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

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 C12+H20HCl+HC1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

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 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呵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五、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

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2、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第12篇

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

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

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

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

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 c12+h20hcl+hc1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

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 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呵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五、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

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