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03:3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内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首先,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论文检索水平。科学论文的检索和查阅是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掌握资料的丰富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缺乏对论文检索和查阅方面知识的系统培养。即便在检索手段和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也很少有研究生对科学论文检索方法和知识作深入的了解。研究生最常见的通病就是直接通过网络,比如百度或谷歌等,随意而凌乱地查阅支离破碎的信息。其次,缺乏系统整理论文的能力。科学论文的梳理和综述是研究生培养学术能力的基石,能否从众多的科学论文中遴选和精炼出有效的信息,对研究过程来说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相当多的研究生在浩渺的科学论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的,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他们并不了解;囫囵吞枣一通阅读后,他们分辨不清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哪些则是需要细致整理加以分析的;分析后对科学论文也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精准有效的提炼。再次,对科学论文的理解缺乏准确性,尤其体现在非母语论文中。准确无误地理解论文,一方面是治学态度严谨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论文内涵理解的准确可以避免断章取义,使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理据分明,言之凿凿。而事实上,在研究生的论文使用过程中断章取义的现象并不少见[7]。
2科学论文学习与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聆听各类学术报告,以及大量地阅读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研讨课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查阅科学论文、汲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研究生通过真正的研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立论与逻辑思维能力,亦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论文研讨课还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1培养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的自觉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提高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导师的引导,在研究生初涉学科领域时,由于涉猎不深,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科显得兴趣不足,这时需要导师将研究生引入学术殿堂,带入科研实践,向研究生昭示学术的魅力。笔者在研究生科学论文研讨课的实践中,在科学论文的选取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指导:①选取中药学领域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英文科学论文,供研究生查阅,这些科学论文应能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或领域的最重要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使得研究生接触到最权威、最重要的学术思想;②有意识地帮助研究生选取与当前时事热点相关的科学研究内容,比如每年度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科学家的相关论文,提升研究生对热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兴趣,帮助研究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③引导研究生学习导师的科学论文和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帮助一年级的研究生尽快熟悉导师的研究领域,尽早进入科研氛围。
2.2授课方式灵活、开放,与研究生积极互动论文研讨课的科学论文学习是课程的内容,研讨则是课程的授课形式。就课程的授课方式而言,强调“研讨”,即以研究生讲解自己阅读的科学论文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研究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对专业科学论文的阅读和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型学习的氛围,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研讨课不仅要求研究生要阅读大量的科学论文,学会查找科学论文,而且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讲解和讨论。研究生除了阅读教师指定的科学论文外,还需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来查阅与课程主题报告相关的科学论文资料。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分析科学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科学论文学习报告,并制作出一份PPT用于课堂讲解。每名研究生都需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是课程教学的最大特色。论文研讨课要求研究生自己去阅读、探究、讨论科研科学论文,并予以综合提炼,从中发现问题,甚至提出研究课题,这样就把学习、研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研究生,使研究生成为真正的“研究生”,教师则从中进行点评指导。
2.3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的建立授课方式的灵活并不代表课堂松散无组织,有效的教学制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建立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论文研讨课程包括“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及“点评和总结环节”。“讲解环节”由研究生“值周组长”在上课开始前对阅读过的科学论文进行15~20分钟的讲解,内容包括科学论文的主要观点、所应用的方法、结论、对该领域的贡献以及科学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讨论环节”是针对上述讲解的科学论文,同学和教师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时间为15~20分钟。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做出总结和评定,包括指出科学论文讲解不足之处,补充涉及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类似的应用方法等。总之,每一次授课前负责的教师都要做好细致的规划,课堂上也要随时掌控课堂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论文研讨课的作用。
3完善的监督及评价机制
论文研讨课的实施,需要结合中药学研究生的特点,专门建立以科学论文学习为基础的学期考评制度。考评工作首先应建立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组负责,主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导师组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要为研究生设置严格而适合自己学术发展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一方面还要对研究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答,指导和引导研究生阅读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辅助研究生开拓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导师组还要阶段性地对研究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考核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地调整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经考核后,对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生提出批评和改善意见;对研究方案不适合的研究生,导师组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通过多环节多步骤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可能出现的个人主观评价差异。成绩评价从选题、PPT制作、课堂报告、课堂讨论、出勤、课堂后问题总结回复等多方面多环节给出,并且增加研究生打分环节,加强研究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责任感。
4展望
《高中地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调查———以高一学生为例》,该论文侧重于研究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障碍,学生群体里的个体是有差异的,其成绩有好有差,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浓厚有淡薄,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只适合某一部分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甚至很差。该论文侧重于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观因素。《高中地理空间概含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地理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与激发策略研究》;《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这些论文大多是从学生的认知领域和学习动机等心理层次来研究并阐述学生的地理的学习障碍以及应对策略。这些的论文大多不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听课、学习状态,对于每一节45分钟的地理课堂来说,教师讲授或开展的都是知识上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学习,直接导致其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障碍重重。目前在中学地理学科上的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上也不够完善。
我国学者关于LICC理论的研究基本日趋完善。渐渐地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也成为一个比教好的教育研究方法。代表性的有陈瑶编著的《课堂观察指导》一书。《课堂观察20问答》;《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论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专业性》;《课堂观察法》。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陈瑶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再创新,其中崔允漷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课堂观察,将其定义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这些论文都从理论的方面奠定了基础。《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基于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课堂观察》;《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研究》。这些论文从新的角度发展了LICC理论,将科学方法论和实证主义的思想和研究系统引入到LICC理论当中来。通过实证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不同目的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反思课堂中“教”与“学”行为的意义与效率,并可以据此提出改进“教”与“学”行为的方式与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发生积极变化。
有关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一般以1896年美国医学教育家摩根的研究为起始,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柯克首先用学习困难学生一词来描述智力正常而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学生。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Weiner)的归因理论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从而建立了一个归因模型。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学的、发展的、教育的社会条件。20世纪80年代,日本佐野良五郎的双因素理论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外关于学生学习困难的归因大多关注学生本身的因素,像生理因素,心理上的认知偏差,人格角色偏差等方面。他们关注的是心理学的角度,从心理学的研究机制去归因,不考虑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
国外学者关于LICC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观察仅仅是被作为一种方法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过程也是纯粹的观察和归纳,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和内容上的全面性。(2)工具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进入了科学实证主义的研究阶段,出现了很多定量化、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单向窗、摄像机等设备也使得课堂观察的手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3)扩展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课堂观察越来越成熟,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观察的方法丰富,方法和手段上能够做到优势互补。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者都有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但是国外的学者比较少有关注地理学科的学习困难研究。并且,在学习困难的研究领域,国内学者没有国外学者做的系统全面。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应用课堂观察理论指导并研究中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先例。
作者:王延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本文作者:许传华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俄国文学文本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也呈现数字化模态,PPT教学、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已经步入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海量信息和数字化技术的背景下,课堂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下列几个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当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互补的课程链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网络教学等其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来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单纯知识传授的讲述行为,将之转变为以引导和鉴赏为主的对话策略教学。这里,“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1]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是由文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文学本身具有审美的属性,涉及到审美价值的判断。在对文学审美客体的价值判断上,每一个审美主体具有各自的审美判断力,这就能彰显审美价值的多元化,由此也契合了对话策略教学的合理性。另外,鉴于其他课堂资源的丰富性,除主体课堂教学外,其他方式的课堂教学也应该纳入教学改革的体系,实现网络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如超星网络视频资源、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资源可以共享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课堂教学,从而丰富主体课堂教学的不足。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应当细读文本,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个性的解放,学生不再依赖老师的知识传授,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从而获得具有独特意义的知识。数字化时代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课堂上不可能精读每一部作品。建构在对话策略教学基础上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够将每一部作品的信息都进行传授。如此一来,就需要学习者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一种理念,强调的是学习者之间知识获得的平等关系,“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作用更为重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负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需要指出的是,学习者在进行协作学习的同时,应当进行文本细读的工作,立足于文本,从文本中发掘文学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问题在于,在有限的时间中如何将无限的文本进行细读呢?这里,教师的指导作用再次凸显出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指定经典的阅读文本和延伸阅读文本,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完成文本细读的任务。例如,在对普希金的小说进行解读时,可以挑选经典的《别尔金小说集》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将学生分成6组,分别让其阅读《出版者的话》、《射击》、《暴风雪》、《棺材店老板》、《驿站长》、《村姑小姐》。然后,由各个小组再次进行分工,具体到更细的章节。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读完自己分工内容,还能够通过与各组的交流获得他人的知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延伸阅读,对普希金的其他小说进行欣赏、分析,从而能够获得对普希金小说的整体印象。这种总体掌控—局部分工—综合讨论—延伸扩展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突破时间的局限,还能够拓展阅读的空间,为学时有限的俄国文学教学和学习创造有利的时间和空间。
从评价结果看,应当采用更为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更新所产生的问题是,传统的闭卷考核模式应当也随之发生变化。闭卷考试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丰富程度和熟练程度,考察的重点在于识记知识点。这在信息量有限的学习条件下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单纯的闭卷考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考察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鉴于新形势的变化,应当采用日常考核、定期论文、闭卷考试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日常考核中,教师应当检查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阅读心得。这种考核方式的作用主要是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协作学习的任务,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既定的阅读量,并养成延伸阅读的习惯。因此,日常考核既是一种考核,也是一种监督机制。定期论文是考察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知识储备与阅读能力。定期论文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为其以后的学术之路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定期论文进行开放性指导、多元性启发,从而使学生在文学阅读的兴趣中发现文学蕴涵的价值与意义。这里,定期论文既是一种考核机制,也是一种科研方法。闭卷考试是常规考核项目,在内容上应当有所变化。识记类考察应当减少,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客观性的选择题以及判断题应当减少,增加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出题力度(可以采用六选四、四选三等答题模式)。这样不仅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考察其前要求的日常考核和定期论文考核。这里,闭卷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应用,而非一种简单的识记知识考核。
关键词 教师 情绪智力 教师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情绪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和过程,它是影响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作为特定的职业群体,其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教师是一个高情绪化的职业。教师情绪智力存在于教师专业实践的每一个角落,教师情绪智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学的多个方面和环节。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以国内正式公开发表的教师情绪及其智力领域研究成果中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不限。
本研究选择了三个关键词——“教师课堂情绪”,“教师情绪”和“教师情绪智力”分别在题名和关键词中进行检索。期刊检索限制为普通期刊及以上期刊。所有检索均为高级检索。在实际的检索过程中,按照先检索题名,后检索关键词,先检索“教师课堂情绪”,再检索“教师情绪”,最后检索“教师情绪智力”的顺序依次检索,题名检索“教师课堂情绪”得到期刊18篇(其中硕博论文5篇、期刊13篇),题名检索“教师情绪”得到期刊106篇(其中硕博论文13篇、期刊93篇),题名检索“教师情绪智力”得到期刊12篇(其中硕博论文2篇、期刊10篇);关键词检索“教师课堂情绪”得到期刊0篇,关键词检索“教师情绪”得到期刊190篇(其中硕博论文40篇、期刊150篇),关键词检索“教师情绪智力”得到期刊0篇。在对所得结果进行查阅、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量按照关键词条件检索出的文献,其内容与“教师课堂情绪”和“教师情绪”的相关性也不够紧密,按照“明确围绕教师情绪及其智力展开具体论述的学术研究性文章” 为筛选标准,对检索到的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进行二次筛选,同时去除重复结果后,得到期刊258篇、硕博论文54篇。
2 情绪智力及教师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概述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十分重要的交流内容与媒介之一,也是人类一切思维活动的载体,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随着人们对情绪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学者们提出了“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外对于情绪智力的研究起步较早,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2.1 情绪智力的内涵
1920年,桑代克(Thorndike)提出了“社会智力”这一概念,其是“情绪智力”概念的雏形。梅耶(Mayer)和萨拉维(Salovey)是最早提出“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正式定义的学者。他们在1990年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是社会智力的子集,包括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①直到1995年,戈尔曼(Goleman)《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的出版,情绪智力受到了广泛关注,情绪智力被定义为“控制情绪冲动、解读他人情感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②随后Bar-on也对情绪智力进行了定义,但Bar-on的情绪智力理论没有梅耶(Mayer)、萨拉维(Salovey)和戈尔曼(Goleman)理论的影响大,但它仍是目前国外情绪智力三大理论之一,Bar-on将其定义为“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并且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③我国学者许远理(2004)把情绪智力定义为:“加工、处理情绪信息和解决情绪性问题的能力”。④
从上述所收集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多数学者都从能力学的观点出发,把“情绪智力定义为……的能力”;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和社会智力一样,是由一组相关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构成,情绪的知觉、表达、评价、管理能力是情绪智力的主要组成成分。
2.2 教师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概述
情绪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中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着自身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其职业属性及特点使得教师成为高情绪化的特殊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绪智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学的多个方面和环节,不仅影响着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左右着学生和教师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师情绪智力研究的检索发现,国内外对教师情绪智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Chan的研究。Chan(2002)认为,“香港教师逐渐接受了情绪智力的观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用情绪智力的现象也在增加。目前,教师要在课堂中面对具有各种能力但同时存在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来满足他们的社会和情感需要,就要求教师情绪智力中的移情能力和社会人际能力较高”。⑤2006年,Chan以香港167名中学教师为被试,考察了情绪智力和职业倦怠的三个成分(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低成就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衰竭受情绪评价和积极管理情绪能力(情绪智力)的影响。同时他也指出“教师情绪智力的不同组成部分可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⑥我国学者缪榕楠(1999)指出教师的情绪智力会影响到教师职业活动的5个层面:影响教师教育的输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影响师生的人际关系、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何安明也指出了教师情绪智力对于教师、学生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师情绪智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能力,它既不简单由教师的遗传素质先天决定,也不仅仅在教师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后天形成,而是在教师的自我意识、知识经验、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的一定发展水平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教育和主动训练形成和发展的”,⑦并提出了几个教师情绪智力培养的策略,如:转变教育的功利观;注重情绪情感能力的自我提高(自我评价法、同感理解法、交流学习法);掌握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技巧;改善师范教育课程。其中在师范院校和职前培训中开设EQ课程,如开设“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社会发展”、“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等课程,对于解决我国教师情绪智力水平欠缺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3 结论
通过对教师情绪智力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于有关教师情绪智力的研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3.1 教师情绪智力研究的匮乏
在中国知网(CNKI)中,题名检索“教师情绪智力”得到期刊12篇(其中硕博论文2篇、期刊10篇),关键词检索“教师情绪智力”得到期刊0篇,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教师情绪智力的研究并不多。
3.2 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较少
研究方法是直接影响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教师情绪智力研究领域,我们发现,很多研究主要采取了思辨以及经验总结的方式,通过大量的论述来说明教师情绪及其智力对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课堂情绪的影响,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化的研究。这种现象,反映出教师情绪及其智力领域学术研究方法仍以定性与思辨为主,缺少定量与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容易导致读者对研究成果科学性的质疑。
3.3 教师情绪智力调控策略的单一
在教师情绪智力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大多数从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出发提出许多可行的调控措施和解决策略,如:制怒术、愉悦术、幽默术、宣泄术、代偿移木术、升华术等等,而缺乏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来探讨和解决教师情绪智力及其调控策略,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等的巨大变化,必然对教师情绪及其智力带来多层面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多种学科的视角和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教师情绪及其智力的实际状态和复杂性给予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求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师情绪智力调控策略。
注释
① Salovey,P., 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② 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耿文秀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5.
③④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及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0.
⑤ Chan D W,Hui E K P. Stress,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mong guidance and non-guidanc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Hong Kong.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1998.19:169-178.
关键词:高职;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课程论文;教学改革;学习主体
《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特点是叙述性、记忆性的内容多,概念多,内容抽象,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有似易而难,似浅而深,似懂非懂的印象。
针对《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增设课程论文的设想。通过增设论文改革教学方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考核手段的全面改革。可以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展到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科研和实践,有利于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逐渐过渡到“会学”、“会用”。
增设课程论文的意义
(一)一线牵动了全局,一改可以推动教学各环节的全面改革
促进教学主导思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期以来,一种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这种旧的教学思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把知识与能力等同起来;二是教书不教人,把教书与教人割裂开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程论文体现了教学以培养能力、发展能力为主导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在教学内容上原来是书上有啥讲啥,现在转换为“四不讲”,“四增加”四不讲是:凡属高中或文化基础课讲过的不讲;陈旧过时的知识不讲;单纯阐述性的不讲;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的不讲。wWW.133229.Com四增加是:增加新知识,新技术;增加科学论文讲座;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课程论文。
与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相比较,这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旧的传统教学思想主要表现有二:一是“注入式”,二是“抱着走”。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改革这些方法势在必行。增设课程论文则注重四个为主,即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训练为主。以启发式、学导式代替注入式,根据课堂性质、学生的特点,采用讲授、课堂讨论、习题和指导学生自学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与各种课外训练,开阔思路,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促进了实验的改革原来实验是听、看、抄。听是学生听实验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使用等;看是少数学生照着教师的示范动作做一遍,大多数学生围着看;抄是实验之后大家互相抄数据和实验报告。现在改为自始至终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原来是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一锤定音,现在是以课程论文为前提,没有参加撰写课程论文或课程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考试,考试成绩改为两部分:课程理论占80%,课程论文占20%。
(二)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能力
过去单纯的课堂教学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会看书,不会作学习笔记,不会整理数据,也不会把新学到的知识有条理地讲出和写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差。通过课程论文的锻炼,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增设课程论文是写毕业论文前的一次预演和锻炼;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有效手段;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自行寻找参考资料,自学读书,自己处理数据,自己进行实验查证问题,教师辅导。这样学生和书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可以充分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流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向宽、深方面发展,学习中等的学生可以不吃力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充分的个别指导下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生各得其所,个个积极主动,因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和两极分化现象的改善。
(四)为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在论文的审定和批改上,采用教师批阅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审定的方式,使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减轻,从而可使教师把省下的时间用于备课,钻研教材、研究问题、辅导学生;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也扩大了知识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也为师生的发展带来了活动空间;在检查论文的合理性上,采用自己实验自己验证的方式,经验及时交流,错误及时纠正,教训及时吸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靠自己钻研获得知识和技能,因而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熟练,遗忘较少。
(五)能促进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讲到底,一个讲稿用几年。现在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快用新知识充实自己。这样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学内容也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无疑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个极大的促进。
增设课程论文的实施步骤
增设课程论文具体做法分为布置阶段、撰写论文阶段、实验验证阶段、质量考核阶段四个步骤。
(一)布置阶段
在课程教学中,增设课程论文是一个新想法,在学生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应及早布置,明确要求。上课前首先应向学生班级作一个通报,获得他们的支持,然后在第一节课时可向学生布置,要求课程论文的文章要文理通顺、简练,能较为正确地反映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资料来源较可靠,分析见解基本正确,有一定的技术情报价值或实际指导意义。完成时间在课程讲授到三分之二时为宜。过早,学生知识面太窄;过晚,学生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容易流产。考核方法:采用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由班集体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将学生意见与教师批阅相结合,其成绩按20%计入该课总成绩。论文题目可由教师确定,也可自选题目。
(二)撰写论文阶段
在本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选好论文题目无论自选题目或教师确定的题目,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有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好示范将近年来教研室教师正式发表的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学术文章在课堂上向学生宣读,或发给学生传阅。由作者谈选取资料、处理数据、实验验证的方法和过程。这样不仅把教学和科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给学生撰写论文作了示范性的讲解。
抓好资料的选取和自学阅读参考资料时,要求学生作到“四记”。“记心得”:不要抄书,要消化书上的知识,记下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记问题”:记下疑难问题和糊涂概念,以便给教师辅导时提供线索;“记数据”:便于分析比较;记需要实验的东西。
引导学生调查分析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些有特点的工艺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如可以让学生对机床主轴进行分析,从其使用的特点引出力学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主轴所需的各个力学性能要求分析,可以逐步论证出机床主轴的工艺要求,从而深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即使学生的设想可能不够完善,但只要学生自己能主动分析问题,就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搞好辅导学生写论文时,教师要随班辅导,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过去上课后自习时提出的问题要多一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容易的,给学生指出思路,启发进一步思考,不急于回答现成结论,对有共性又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堂解决,这样可提高辅导质量。
(三)实验验证阶段
课程论文有些可能是实验性很强的课题,有的课题甚至需要依靠实验得到的结果来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由始至终亲自动手去做,并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做实验的学生首先向实验室和任课教师提出做实验的项目。(2)由学生根据题目的需要和实验室的条件写出实验计划并和教师一道研究实施方案。(3)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检查等。(4)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试验的全过程,然后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交教师审阅。
(四)质量考核阶段
可采取学生互相交流、班集体评选与教师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推出较好的论文在班级范围内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增设课程论文需要的教师人数较多,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准备及对每个学生的足够重视,对每一个环节的细致考虑和对实验的设备条件要求也较高,因此增设课堂论文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实施中还要不断吸取经验,不断改进,使其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玉科,郑玉亮.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高等教育,2000,(4):40-41.
【关键词】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47-02
随着科学技术在深度与广度上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文献的数量与类型也在急剧增加,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出版物在种类、数量、出版速度、出版形式等方面都以飞跃的姿态向前推进。据统计,从数量上来看,目前,用各种语言出版的专业科技期刊约四万多种,并且还在以每年一千多种的速度增加。从出版类型上看,现代科技文献的类型繁多,如科技图书、期刊论文、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学位论文、产品样本、说明书和手册等等。在科技文献中,若以语种分,以英语为最多。学好外语,尤其是专业英语,对于科技人员吸收世界上最新的技术情报、从事科学研究、参与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专业英语教师来说,不能简单地把专业英语上成英语课,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本文从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科技论文写作两方面探讨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一 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普通英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使用,它侧重于基本常用词汇的积累和严格的英语语法基础,所以其教学内容更生活化,涉及的范围更广,可以是对某些生活现象的讨论,也可以是某个人生活经历的介绍,或从某部文学作品节选的章节。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本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具有专业英语的表达、听说和应变能力。
客观性和准确性是专业英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要做到表达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常需要在一个句子中包含尽可能多的内容,因此专业英语文献中通常会遇到很多长句和难句,并且句子里随处可见专业词汇,这便增加了专业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难度,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比学习普通英语更高的要求。专业英语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本专业,以表达科技概念、理论与事实为主要目的。所以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的面更加狭窄,与专业知识配合更为密切,远没有普通英语内容生动、有趣,因此学生很难产生兴趣,这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还要解释专业理论,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 专业英语阅读的教学
1.专业知识的回顾
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因此专业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学生大部分都已学过。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归纳,将讲授内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或在讲授之前提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回顾相关专业知识。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把握一个大的方向,思路跟着内容走,避免对课程内容只是一个空泛的印象。对学生还未学过的专业内容,教师应简要地将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向学生交代清楚。
2.专业词汇的整理
专业英语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用词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术语、新概念、新理论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还有新词、缩略语等的不断产生。对于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专业词汇,首先要从词汇分类和构词方法的角度加以归纳,并利用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一,专业词汇分类。专业词汇分为专业词汇或技术词汇、次(半)技术词汇、非技术词汇等三类。专业或技术词汇是某个专业所特有的词汇,其专业性强,词义狭窄和单一,如diode(二极管)、capacitor(电容器)、autotransformer(自耦变压器)、superconductivity(超导)。次(半)技术词汇是很多专业学科所共有的词汇,不同专业学科往往具有不同词义。如power(幂,乘方;动力,功率,效率;电源,电力,功率,电能),在不同的专业学科,其具有不同词义。非技术词汇指在普通英语或非专业英语中使用较少,但实际却属于非专业英语的词汇,如“The circuit is then completed(然后接通电路)”一句中,complete在普通英语中很少作为“接通”使用,但其实它本身并不是专业词汇。
第二,专业词汇构词。专业英语中大部分专业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且前缀和后缀的出现频率较高。具体的构成方法有合成法、派生法、缩略法等。合成法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合成词在专业英语中较活跃,它由介词、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组合而成,如bandwidth(band+width)。派生法是通过对词根加上各种前缀或后缀来构成新词,如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常用的前缀和后缀多达百个,可见派生法的构词能力很强。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掌握50个常用前缀和后缀。通常通过词根加前缀构成新词词义变化,而词类不变;加后缀的词义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而词类一定会变化。只由词汇中的部分字母或由词组中每个词汇的首字母构成的词称为缩略词,如lab(laboratory)。
3.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课堂回答问题缺乏积极性,与教师很少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就业、考研、出国等方面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较难理解和翻译的段落或句子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而对于较简单的段落或句子,可以留给平时很少发言、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回答。这样,通过正确地回答问题,能够激发同学的积极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对于较关键的专业知识,利用图片、实物展示等方法,深入浅出地给同学讲解。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理解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科技论文写作的教学
随着对外科技交流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除了直接查阅和消化大量的国外英文专业科技文献外,还使用英文撰写出许多反映最前沿科技水平及其发展动向的、高质量的英文科技论文,并在国内外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对于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介绍创新性科学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对毕业论文及学术尤为重要。因此,科技论文写作是专业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英文的科技论文写作是以科技词汇、语法、熟练阅读为基础的,属于专业英语课程中的高级内容,所以学习科技论文写作,必须是在整个英语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之前,基本的英语能力应首先打扎实。科技论文写作应分为: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果、结论及参考文献几大部分。对于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把科技论文的各个部分拆开分别进行教学并且练习。如对于摘要部分,可以先讲解摘要的结构、长度、分类,然后讲解摘要的时态,总结各种常用的相关句式。然后让学生阅读几篇不同水平的摘要,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为给定论文撰写摘要进行巩固。如果扎实地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各部分内容的写作方法,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会更加标准,进步也会更快。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所写的科技论文作为教学实例,一方面教师会对论文内容相当熟悉,讲解时会更加自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四 结论
专业英语的教学有别于一般专业课和普通英语的教学,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在专业英语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的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利于专业技术的交流与分享。因此,教师应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着手,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贺琦.谈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方法[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李迅.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
摘 要: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在一次次的模仿、写作、修改中实现的。这个训练过程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挑选,细致的指导,细心的批改,到位的点评和真诚的鼓励。这一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考场上灵活发挥,在生活中适时运用。
关键词: 学以致用 作文教学 经验总结
近几年的福建高考作文,议论文成为大多数考生的首选。我将作文的训练重点定为写新材料议论文,每个月集中一周时间进行系统训练。下面将经验总结如下:
精心地挑选作业内容,选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话题作文素材,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方法,积累素材,学以致用。曾经在《高考作文鲜活素材与运用》中,看到诸如“担当”、“创新”、“定位”、“正能量”、“分享”、“细节”等作文素材的编写,里面除了有名言的运用、最新的同类素材外,还有对示例的评析和优美语段的示例。对于初学写议论文,素材不多,在文笔上不够灵活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素材归类,既可以让他们在写作中掌握方法,又可以让他们在模仿中增强文采,还可以让他们在运用中积累素材,一举多得。所以依照这个方法,我通过网络搜索和书籍剪贴进行选择、归类、汇总,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素材,在训练中积累,在训练中提高。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我利用课前5分钟,按座号顺序轮流,每日请一位学生上台,为同学们介绍一个写作事例,并分析此素材的适用话题,展示一段自己运用这个素材的作文片段。
用心地备课,选择最实用的课件或资料,总结写好议论文的方法,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轻松掌握,并学以致用。(一)巧妙设计议论文结构,突出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适时展现文采,多次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写作前,我会用15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安排方法和好处,让学生在同桌互动中掌握基本的议论文结构,探讨更好的议论文结构,达成共识,然后根据最终确定的文章结构进行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类,但不论哪一类,都重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安排。(二)将议论文结构分解成分论点、主体段落、开头与结尾三部分,逐段指导,重点突破,多次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段为单位进行仿写训练,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较好突破口。一个完整的段的结构,其实正是篇的缩影,会构段,何愁构篇?在教学中,我选择分段指导的方法,先让学生掌握每一段的基本写法,再布置作业进行训练。在批改中发现问题,在讲评中解决问题。1.分论点指导。提炼分论点的方法:阐释内涵法,分析理由法,探寻方法法,运用对比法。2.主体段落指导。构段主要模式,引导学生掌握写好第一个主体段落的具体方法。3.开头与结尾指导。开头的创新技巧:巧妙引用,巧用设问,巧用比喻、对比与排比,巧用类比推理法、开门见山法。结尾的创新技巧:前后照应式,总结归纳式,引文作结式,巧用修辞式,号召劝诫式。(三)重视审题训练,重在传授方法,以历年高考真题为训练内容,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论点,学以致用。单则材料分论点的提炼:由果溯因法,关键词句法。多则材料分论点的提炼:从同义材料中提炼论点;从反义材料中提炼论点;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几种不同的看法。
细心地批改学生习作,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学以致用。批改作文,往往可以将学生的习作水平分为三类:(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根据作文课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习作。对于这类作业,我除了打高分外,还会指出这份习作的优点,并采用第二人称,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该生。例如:“你文章的语句表述很灵活,表达切中要点,具备写出优秀作文的潜质,多积累点作文素材,老师相信你能在考场作文中取得好成绩!”“你分论点写得不错,懂得细化中心论点,从小处着手来构思,很好!”(二)习作中既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闪光之处,我会既表扬其优点,又指出其不足,引导他进行修改。例如:表扬:“议论文的结构掌握得很好,表扬!”不足:“你习作中有很多优点,只是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够整洁。这样就会让改卷老师看不到你的优点,有可能给你打低分。”(三)习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急需改正,我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不足,并在今后的课堂表现或习作批改中予以跟踪。例如:标点符号类:“反问句、设问句后面要用问号,请修改,并永远记住!”错别字类:“请将错别字记录在错别字本上,一一纠正过来。”写作方法类:“所选的事例一定要能有效,到位地论证中心论点,请再挑选三个合适的事例,并加以修改。”学习态度类:“基本的议论文结构都没有掌握,望珍惜课堂45分钟,当堂记住。”
尽心地讲评作业,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让优秀的学生在讲评中更自信,让写不好的学生在讲评中找对方法、找出差距,并在修改中慢慢进步。(一)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树立学习的好榜样。在讲评作业这个环节,我尽可能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鼓劲,让他们懂得,只要努力了,用心了,不论是谁,都有机会得到掌声。表扬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公布表扬榜鼓励法;优秀习作展示法;优秀学生朗读法;优秀习作汇编法。(二)印发高考标杆作文,在模仿中修改提高。在讲评作业这个环节,我会挑选适合本班学生的各种层次的标杆作文,印发后,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类反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同层次的标杆作文进行比较,寻找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老师的评语进行有效的修改,借助高考的评卷标准,让学生明白不能走进写作的误区,着重修改回归材料段、分论点及其例后论证。在一次次的写作、批改、讲评、再次修改之后,我发现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有所提高。经过修改,大部分学生的习作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采飞扬。(三)面批辅导点拨,在讲解中领会改进。除了全班讲评外,我还采用面批的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点拨,效果很好。在写评语时我力求准确到位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告诉他应该如何去修改。如果有些学生在犯了一次两次同样的错误后,我就觉得有必要进行面批了。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当他看不懂老师的评语时,面批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直接地解决学生的疑惑,通俗易懂地告诉他应该怎么修改。
参考文献:
[1]范纯正.新材料议论文点拨与训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1.
[2]刘信中.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2012.7.
[3]俞发亮.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8.
关键词:语文教研; 多样活动; 有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28-002
任教语文二十多年,参加过很多教研活动。然而大多涛声依旧,鲜有新意。笔者承担了校教研组长三年来,试图通过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改革,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语文教研之路。
一、勤于学习,引来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组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只有勤学充电,广泛涉猎,优化教法和学法,才能让语文教学活水不断,浇灌出语文这棵长青大树。
1.推荐篇目,资源共享
根据学校要求和个人成长计划,我们列出书目,要求本组同志每学期必须阅读两本以上的专业书刊,并能引领学生一起制订读书计划,师生同读经典,打好精神文化的底子。
2.勤做笔记,善于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名家名篇的过程中,老师们大都养成勤做笔记和知识卡片的习惯,并分门别类建立电子档案。读书笔记定期检查评比,交流展示。这些又成为教师二次备课迁移的有力补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课堂。
3.订阅报刊,各取所需
除了集体订阅的报刊,我根据学校的精神,要求教研组成员每人至少订阅一种以上优秀期刊,作为案头必备。学习的同时,写下随感和启示,活动时交流推荐,实现资源共享。
二.苦练内功,激发创优意识
1.培训研修,开阔视野
我们抓住课内外各种课程活动或专题会议等机会,争取更多同志走出去参加培训研修,让教师们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模式,结合本地现状,探讨当前语文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利于确定科学的教育目标,有效地设计各类教育活动。
2.素养考试,以考促学
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计划,要求教师参加每年一次校专业素养大赛,充分考察教师新课标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考试成绩计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的依据之一。
3.教研兴组,科研育人
根据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立足课改,发挥集体智慧,精心备课,研究教材、大纲和考纲,强化二次备课,抓好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中青年教师备详案,写教学反思,积极参加每年一度的说课、上课、课件、论文综合教学大比武,比学赶帮超已蔚然成风。
4.课堂观摩,取长补短
学会合作,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其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观摩课则是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载体,是教师专业共同成长的芳草地。本校教师之间互相进行课堂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共同探究,博采众长,教学相长显得极其重要。
5.下水作文,自我提高
要想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在指导、批阅前,必须先尝试“下水”。了解作文的写作中心,把握关键,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也是给学生一个示范及指引。我们要求所有中青年教师必须有相关下水作文,在学校教学工作例行检查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之一。
三、形式多样,丰富活动内容
1.举办专家讲座
我校坚持不定期聘请省内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何永康、高朝俊、喻旭初、吴锦、沈中尧等一批语文高考专家多次应邀来我校讲学。
2.实施青蓝工程
通过老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与一大批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3.观摩录像光盘
大面积外出学习的机会不会太多,我们就设法购置省内外大师名家或课堂大赛教学录像光盘,或通过网络媒体下载等渠道,定期组织大家观摩学习或自主学习,展开讨论,撰写心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开办草根讲坛
我们模仿“百家讲坛”,安排组内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等校内草根专家开设讲座或论坛,每月一个主题或中心,宣传自己的教学思想,传授教学经验。
5.举办教研沙龙
教研组活动,我们经常提前安排一两个教学热点问题,让大家相互讨论、交流。
6.利用节日活动
我们充分抓住清明、五一、中秋、国庆、春节、教师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演讲、辩论等竞赛,丰富了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师可利用小长假外出旅游观光学习。
7.重视文学社团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墨缘”文学社一直正常开展活动。每月一期的“墨缘”小报,每学期出两本“墨缘”校刊。
8.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语文组勇于成为科研兴校的急先锋。不仅大胆改革课堂,推行课改新模式,优化教法,还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组织申报多项科研课题。近几年已结题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六项,另有四项省市课题正在研究中。
9.用好网络平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我们语文组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学校网站、QQ群、今目标办公平台、微博等网络系统,实现远程传输、网内互动、群内共享、高效便捷、交流互动,优质高效地满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10.编写校本教材
根据新课改精神,语文组结合校情,先后组织编写出版了《唐宋诗词鉴赏》《经典美文欣赏》《写作一本全》《名著导读》《涟水文化》等多本校本教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抓手。
四、转变观念,提升教研质量
1.树立大语文观念
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让语文回归本真,以阅读和写作为抓手,切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加强阅读,博览群书,增加积淀,厚积薄发,重视写作,抒写真情实感。
2.确定几种课堂模式
经过几年的研讨探索,我们总结出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1)现代文阅读课:自读――导学――研讨――探究――迁移。(2)文言文阅读课:初读――质疑――讨论――点拨――拓展。(3)写作课:练习――互评――批阅――讲评――升格。
3.优化评价机制
好的模式及方法,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必须有相应的科学评价机制来支撑。
一、学习起点:对单元教学目标的思考与重构
“学习起点”的分析主要包括基础经验探查和学习需要分析两方面。首先,从基础经验探查来看,综观相关年级教材,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再则,横向对照本组课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说理性的文章,其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典型的议论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小学阶段首次真正接触议论文体,本单元导语中还要求“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这正是难点所在。
显然,仅凭本组的四篇文章来感悟科学精神的内涵,领悟议论文体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以结构化的“1+X”群文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有效地达成重点、难点,并以发现为核心目标,重构本单元的整组教学呢?
(一)结构的建立
本组教学主要由精读、“1+X”群文、口语交际(辩论)、习作、读书课等部分组成,在原来教材的编排上需进行大胆的调整。群文主要补充两类:其一,包含科学精神特质的文章,以丰富科学精神的内涵;其二,体现说理性的议论文章,并以比较发现议论的表达方法为主的文章。习作上建议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安排的小练笔作为习作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此项习作更符合本组文章的表达气质,更有助于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读书课将推荐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如《居里一家》《科学的旅程》《星光璀璨》《不要烦人・科学生涯经验谈》,不断加深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二)过程的设计
“1+X”群文阅读意味着寻求更合理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经历让读、让学、让发现的过程,以实现教材重构的最大效益。因此,本着结构化的原则,本组教学参考10~12课时,分以下三步实施。
第一步:精读教学(4课时)
教学目标:把握文章大意,体会文本情感,初步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教学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步:“1+X”群文教学(4~5课时)
教学目标: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经历较高水平的发现性阅读与思考性表达。
教学内容:
板块一:指向发现的“1+X”群文课例:《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
延伸活动:口语交际・辩论:“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板块二:指向表达的“1+X”群文课例:《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
延伸活动:习作・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第三步:巩固提升(2~3课时)
教学目标:打开阅读视野,延伸阅读活动,丰富主题体验,整理单元收获。
教学内容:结合“回顾・拓展”,导读科学家传记,读书课交流。
二、学习状态:对学习活动设计的需要与驱动
群文阅读一直强调多一些默读和浏览,多一些小组对话和讨论,多一些比较阅读,多一些探究思考。归根到底,就是要切实改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思索的乐趣,进而鼓动学习的动机,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在,在学生“理解不到”和“揣摩不出”的地方给予指导。这种以“学”为导向的课堂,必须驱动学生“学的活动”。
(一)依据“源自学生的带有共性的提问”组织“学的活动”
一堂好课应当激发学生的共鸣,其基础便是对学生真问题的发现。筛选带有共性的提问,是很考验教师课堂的辨识能力的。课堂上,“讨论―辨识―引领”的过程就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关键事件。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学习过程。
1.预习:居里夫人给你留下的“美丽”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讨论:学生反馈文中的各个关注点,呈现已懂,关注难懂及不懂。
3.辨识:对“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一句的理解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问题。
4.引领:带着问题展开群文阅读,内容为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与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获取关键信息,提升阅读领悟,解开疑惑。
5.反思:结合“诺贝尔科学奖颁奖”的形式,统整对“美丽”的认识,为居里夫人写几句颁奖辞。
这样的课堂,既能形成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模式,又有利于学生的思路相对集中,自然,最终使“学”更加有效。令人深思的是,“1+X”群文不仅是教材内容的拓展与补充,更成为学生突破难点的一种策略与途径,因疑而读,因读而思,因思而得,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依据“使学生感到意外,引起他们好奇心”的内容组织“学的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凭借单元中的四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初步感悟科学精神的一些特征,但若仅仅如此,相对于其内涵的博大精深,又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好奇心,更主动、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呢?例如以下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设计:
1.任务平台:出示《科学精神的形成》(法国・巴什拉著)中对“科学精神”的论述,重点关注其中列举的15种精神品质。
2.在这15种精神品质中,哪几种我们已经通过相关课文关注到了?(陈述已知)哪几种我们还没有关注到?(关注未知)
3.以未知为引擎,小组阅读群文资料袋中的四篇文章:《“蠢家伙”的胜利》《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我站在巨人肩上”》《对“想当然”的惩罚》,阅读后交流:发现了哪种未知的精神品质?
4.深化主题:丰富科学精神的概念图。
本例中,以富有张力的阅读话题激活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群文阅读的视域之中,生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随之,“1+X”也开始充实为“1+X+X+X” “1+X+1+Y”……这是一种有需求的阅读活动,可以预想,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空间大大提升,自然,思考的广度、深度都得以受益。
(三)依据“学生已经有所体验,但仍感到有疑难”的内容组织“学的活动”
对于议论文体教学,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是其核心要求。分析学情我们会发现,找出主旨,读懂议论文,显然是较容易达标的。而“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发表议论,对于小学生而言,自然是有困难的。
课例:用具体事实论证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
1.揭题讨论,小组阅读群文资料袋中论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三篇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说“勤”》,讨论思考:从文章的主旨、选用的具体事实、论证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三篇文章分别有哪些成功之处?
2.全班交流,并罗列出三篇文章中选用的所有具体事实,呈现在黑板上。
3.围绕主旨,自主选择2~3个具体事实,发表议论。在个人操练中,借助已有材料,尝试初步的议论文建构。
本例中,摒弃了苦口婆心的写作前指导,发挥了群文阅读结构化的优势,灵活地将“1+X”转变为“X+1”,采用多见面、多比较的方式把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通过自我辨析,强调自我建构,把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认识,如此定能突破难点。
三、学习结果:对教学评估指向的突破与丰富
“1+X”加减之间,到底“教什么”?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基本的立场,那就是把着力点放在“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学习结果”上,由此反过来审视教师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有效性。而对“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评估,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活动”的目标指向性与达成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大致有三个方面的指向。
(一)指向发现
“1+X”结构化的群文让学生始终保留着探知的新鲜感,比较、质疑、发现成为阅读过程中一种自觉的思维习惯。本单元意图通过比较阅读,运用联结、统整等策略,发现科学精神的内涵,初步认识科学精神的核心特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的学习设计:
1.基于“同质”的比较:对照居里夫人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中的三位科学家,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科学精神,如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等。
2.基于“异质”的比较:阅读《千年梦圆在今朝》与《我最好的老师》,发现两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独特科学精神,如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团结协作等。
3.统整“同质”与“异质”:对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以“我们眼中科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为话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提炼共同的基本特质,并在概念图中利用关键词表现出来。
群文阅读中采用最多的便是“相异和相同”的比较,这种发现正是群文结构化对学生思维结构化的最大促进。在一组教材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合理地将若干篇课文进行“1+X”的灵活组合,能唤起教材的新生命,激发阅读的新体验,带来新视野。
(二)指向策略
“1+X”群文阅读注重课内外联动,强调阅读策略的实践运用,让学生尝试更真实、更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因此,速读、体验与思辨,成为“1+X”群文阅读的几个关键要素。比如这样一个“怎么读议论文”的学习活动:
1.速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画找议论的句子。
2.小组交流,并比较哪个句子最能表明作者行文思想的观点,即论点。
3.围绕论点,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事实展开议论的?再次速读文章,用简练的词句概括出文中运用的具体事实,填入相应表格中。
4.对照表格中的“论点”与“具体事实”,形成阅读议论文体的基本策略。
5.续示表格,迁移运用,梳理《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论点,以及所运用的具体事实。
同大多数的“1+X”群文教学一致,上例中也巧借表格,逐步梳理读议论文的方法。使用表格这种阅读工具的好处,一是更加直观地呈现阅读过程,将“1”的范例聚焦、“X”的迁移运用很巧妙地聚焦在表格当中,做足“1”,做活“X”;二是更加有效地习得比较、联结、统整、视觉化等阅读策略,让看似理论生硬的历练过程得以循序渐进。
(三)指向表达
本单元编排议论文体,在“表达”上应当紧紧围绕“领悟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议论方式”,而学生最难体会的是“议论文体中语言表达的独特效果”,这也是议论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下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突破此难点:
1.议论文中如何叙述具体事实呢?在语言表达上和其他文章又有什么区别呢?
2.以 “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为例,对比出示两个版本:原文中议论文表达的版本、改写成的记叙文表达的版本,在语言表达上有何不同?可以从整体上去比较,也可以从细节去揣摩。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梳理出议论文中叙述具体事实的特点:突出强调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事情过程写得简洁精练;语言上修饰性的语言极少,感彩极浅……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政治课堂 整合 实践探索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优势和不同的适用性,也有局限性和相互间的互补性,因此适时适度地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素材的有效使用,都还有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研究,要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做到操作性强、达到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必须对多媒体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益。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出现了两种可能带有极端性的结果,一是课堂上滥用多媒体,把多媒体的演示当成课堂“出彩”的主要措施,另一种是回避使用多媒体技术造成课堂效益的低下。这两种做法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纠正。
2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避免片面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忽视了传统教学优点的做法。(2)解决忽视整合的目的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行为。(3)纠正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性,忽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4)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浓缩教材精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育人效果。
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提高了学生素质,发展了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扩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使用多媒体技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发展学生使用信息技获取知识的能力。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政治教学队伍,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3)提升课堂效益,促进学校发展。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在多媒体技术使用方面的能力发展,强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使用有效性的方面的意识,使参与研究的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明显提升,进而带动本学科乃至所有学科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性的研究。取得一定有影响的教学成果,对兄弟学校或同类教学实验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4 具体实施
(1)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我们采取校内外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开展业务培训,包括“案例的撰写”、“论文的撰写”、“课件制作”等,促使教师了解整合内涵、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必备条件,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件制作、案例、论文写作能力。开展技术培训。达到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实行资源共享的目标。
(2)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备课过程中的有效性设计研究,让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效、高效。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探讨整合理念,整合思路,整合问题,整合技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总结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层问题导学法,形成了模式流程:“核心备课人制定导学案—组长审核导学案并胶印—教师提前分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自学质疑并完成预习内容—教师收取并批阅导学案—教师带着批阅导学案发现的问题参加集体备课—形成教案—教师根据共案二次备课—课堂教学”。教案一般采用纸质教案加课件,每位老师课后必须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典型错误、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我们还通过课堂实录,通过视频案例,通过校本研究,将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的有效性要义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将课题研究渗透在常规教学之中,使本课题研究行之有效。
(3)通过各种活动,推进教师对整合有效性的理解和认识。结合省市有关论文、案例、课件评比活动,我们组织政治组教师撰写案例、论文、制作课件,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评比。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写作水平,也推动了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更深化了政治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整合有效性的理念,促进了政治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带动教师思考、探究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研组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观摩活动,推进全组教师积极投生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教学整合有效性的体验,并促进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到各种活动之中,提升了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和多媒体技术使用水平。
(4)利用网络开展个性化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变成现实。针对我校寄宿制特点,我们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校园网,针对自己的实际在课内外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这一方法的使用和推广,扩大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5 研究成效分析
(1)形成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整合的成果—分层问题导学法。这一教学法,以分层问题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以解决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全过程,以问题解决的效度来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准则,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课堂评价为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对问题解决的自信和喜悦走出教室,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更加轻松、主动地学习。在使用这一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要求集体备课设计的教案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适时、适度、有效,大家要充分讨论,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政治课课堂效益,坚决避免盲目使用。
(2)完成了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整合资源库建设。我们通过网络寻找、筛选、整合、教学资源,以常规教学课件为主,突出网络课件,资源库丰富多彩。同时,我们遵循资源库共享理念。我们规定,从高一到高三,所有课件都必须共享,避免人不在,课件丢失的现象。得到了政治课老师们的好评。
(3)探索出了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的途径。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政治教师队伍,提高了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4)通过整合实践与反思,提高了本组教师“案例、论文撰写”等教科研水平,带动全校各学科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效性研究。经过实践,我们获得了许多感性认识,为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
(5)增强了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实践,我们也认识到只注意使用还是不够的,必须注意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度。同时,大家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教学实现整合是必要的,更要实现有效结合。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研究述评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6
Abstract Lots of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quir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teaching model,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and so on. Though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of great value, there also exist some deficiencies .So the research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emerg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and the terminal learning software ,so that, we can promote the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addition, we can combine it with hierarch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curriculum small-class teaching reform to subvert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the flipped classro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research review; development trend
1 翻转课堂概述
1.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英文为The Flipped Classroom,有的学者也将其译作颠倒课堂、反转课堂等,但其中最常见的译文是翻转课堂。关于翻转课堂的概念,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是从n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课上讨论交流,课后巩固练习的角度阐述翻转课堂的概念。因此,笔者将翻转课堂定义为借鉴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支撑,对课堂与课外教学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分配与运用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2 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发展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认可度极高的教学组织形式最早是从可汗学院开始的,它推动了翻转教学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在2011年7月的美国翻转课堂大会上,很多学者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成为了指点学生发展的导师;教学内容通过视频被保存了下来,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这种模式融合了单纯讲解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2012年4月,在美国的翻转课堂大会上,与会者通过展现翻转课堂模型图和普遍适应思想的构想图,向世界展现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的本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逐渐在美国开始流行并引起狠多人的争论。
在我国,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教学方法,但被称为高效课堂。典型的例子是山东杜郎口中学在1998年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
2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采用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以“翻转课堂”作为检索词在“篇名”中进行精确检索,经过检索发现国内的有效文献自2012年算起,搜索年限截止到2015年12月,并将会议、报纸、访谈等不符合要求的各类非学术文章剔除,共检索出期刊2286篇,进而以“高职”为篇名在结果中搜索,共搜到相关期刊259篇;硕士学位论文102篇,“高职”题名的3篇。具体年份和论文研究数量见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我国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最早是从2012年开始的,到2015年12月为止,共有2286篇期刊论文、102篇硕士学位论文,说明我国对翻转课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15年增长速度最快,研究成果最多。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数量见表2。
表2数据显示明确运用翻转课堂作为篇名,对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最早始于2013年,并在2015年呈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期刊论文研究数量较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较少。通过对文献内容展开分析,总结出学者们对于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如下: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通过对260多篇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此类研究是从探索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模式开始的。较早对翻转课堂与高职教育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的学者是结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大步骤:课前新知识的学习及检测,课上讨论及教师辅导,课后教师对问题的反馈及知识加深。但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会面临学生的内驱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随着课程建设及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学者提出了“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先建立空间课程资源,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构建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选取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和资源。随后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将其分为自主学习和进入课堂讲解两部分。然后根据分类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一半利用网络学习,另一半则在课堂由教师讲解疑难知识点。近来,随着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和二维码技术的发展,有的学者开始探索将所有的相关学习内容和操作方式转换为二维码附到书本知识后面,当学生对书本知识点存在疑惑时可以随时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解决疑惑,这不仅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践行着因材施教。
2.2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较早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的文献都主要从翻转课堂的可行性研究、开展情况等方面研究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高职教育之中。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在高职教育中最早应用翻转课堂的是实训类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和全校性的公共课程,李爱红教授最早对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该门课程中她运用了微课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建立碎片化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式的实训体系、养成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体系以及面向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来实现课程完整教学过程。其他很多学者都曾尝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会计”、“证券投资分析”以及很多实训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3 翻转课堂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实训课程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制约着实训教学质量和进度,很多宝贵的课堂实训时间都用于了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大减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训时间,难以实现实训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训课程的这种困境,翻转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与导向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值得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中适当推广和普及。
通过知网文献分析发现,对于在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借鉴传统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没有完全贴合实训课程的需要,但细细分析学者们的观点发现,他们大都认同实训课程更需要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多数学者在作相关研究时都是以相应的实训课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基于文献分析发现,学者们越来越注重如何做好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并结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如慕课、微弹幕等,改善课堂效果,而不是只停留在论证翻转课堂是什么,为什么要用翻转课堂的阶段。
3 高职院校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及展望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公式也被广泛认同和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将会使未来一切教与学的活动都围绕互联网发生巨大的变化,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将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实现知识的成型,并对线下的活动形成必要的补充和拓展,线上线下相互补充。
现有关于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虽然对于今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但是也不难发现,现有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借鉴阶段,很多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论证和理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为主,实践应用性和系统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作为教学模式研究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高职院校翻转课堂应用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教学模式,对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在高职院校中实践翻转课堂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因此,为了促进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紧跟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今后的研究与实践应注意结合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终端学习软件,实现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灵活应用,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此外,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中运用翻D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该根据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果,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弥补传统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 [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61-64.
[2] 彭耀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述评[J].亚太教育,2015.7:123-124.
[3] 邬锦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86-87.
关键词 合作式英语教学 写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 Skills
――Empirical Study of 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ZHANG Lijua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52)
AbstractEducation reform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constant renewal of teaching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reform. Focus on 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this cooperative-based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undergraduate thesis writing skills to develop the role of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o make the evaluation of cooperative teaching methods, summed up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fluence on teaching to explain the role of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collaborative English teaching; writing ability development
1 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cooperative teaching, or co-teaching)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直到本世纪初,仍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和教育家都十分关注合作式教学,对该教学法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合作式教学的最早定义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分享部分或全部学生的课堂教学任务的责任,主要涉及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任务的实施,和对学生的评价。在弗莱德和库克(Friend & Cook)看来,“合作式教学能创造活跃的、高能量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学习效果的提升” (Friend & Cook2003:30)。摩洛克和阿古拉(Morocco & Aguilar)对此的明确观点是,“合作式教学是专业教学合作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好形式” (Morocco & Aguilar2002:341)。
2 研究任务
为了有效实现立项研究目标,课题组对合作式教学提出并下达了研究计划,特别强调了该项试验的目的。经过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将是尝试课程教学改革,突破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瓶颈的重要步骤。
该项目的细化任务目标:首先是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将教师与学生的努力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习效果。课程目标分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定义、分析、归纳能力;文献资料查阅及应用能力;理性构思能力,和逻辑陈述等方面的能力,总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为最终目标。检验的方式就是课程教学考试和毕业论文的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学生的参与兴趣,确保课程的教育价值,同时保证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其次,该项目的目标是优化教学实践,提高合作教师的研究能力。
项目组用两个学期,在两个教研室15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中组成了2个合作教学实验小组,综合英语(含高级英语)课程任课教师为一组,其他任课教师(含英语阅读、英语写作、毕业论文写作及其他)为一组。课程涉及的班级为一至四年级的8个班,学生参与数达近268人。每个班选定的各门课程合作教学时数分别为综合英语4次,英语阅读4次,写作4次,其他4次,毕业论文课程教学的有效部分和写作全程,每个学生(选定8人)约10学时。总计约208个合作教学学时。
在2个合作教学实验小组15位教师中,有5位任不同课程的教师围绕一个班级,参与合作教学循环,主要任务是:合作备课、合作教学和合作评价。各门课程使用的教学用书按照不同主题都做了综合处理,同时教师还为各种能力培训收集了有关补充材料。
3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3.1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了跟踪教学和综合评价方法。本课题组有4/5的成员参加了有关课程的合作教学,与合作教学实验小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实验课程内容,指导课程组和学生小组活动,如提出思考问题、资料查询、布置任务、批改作业等。概括地讲,研究人员做到了在同一课堂、同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交差观摩实验课,对合作教学、课堂活动、师生互动、能力展示及其他课堂情况做真实记录。通过考试、学生口头能力展示,和写报告、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其它评价方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合作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合作式教学实践
在该项目进行的前10个教学周,合作教学实验小组的教师们重点观察了两位合作教师的情况。从教学材料的准备,到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及教学效果的测评,以观测到的综合英语张老师(Z老师)和英语阅读范老师(F老师)初期、中期和末期合作教学情况为例,具体结果如下表:
(1)合作教学的第二周,综合英语Z老师与教学小组一起备课,一人完成教学;任A班的综合英语;课堂没有合作迹象;没有合作要求,学生也没有合作反应;Z有些紧张,只关注教学内容。而英语阅读F老师自己备课,自己教学; 任A班的英语阅读;课堂没有合作迹象;没有合作要求,学生也没有合作反应;F有些紧张,只关注教学内容。
评语:任同一个班级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没有合作;他们的教学不是合作式教学。
(2)合作教学的第四周:综合英语教师Z和F一同走进综合英语课堂;Z常常忽略项目组的要求,F和项目组人员课间给予必要提示;Z进行知识扩展时,F有打断,提示时间;Z给出“cognitive process”的英文定义;Z请一个学生重复;F提示:“你不需要给出汉语解释吗?”Z回答:“好的。” Z继续请其他学生重复;小组活动,两位教师都参与到学生中;有了更多的互动。而教阅读课的F和Z一同走进英语阅读课堂;Z配合F做背景介绍;F和Z共同参与学生讨论活动;F和Z与学生有更多互动。
评语:合作教学有很大进步;合作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了。
(3)合作教学的第八周:两位合作教师共同深入探究课程教学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共同设计书面练习作业;共同走进教室;两位教师相互帮助为学生分组、指导,以人为主,一人为辅;学生按组讨论、准备、表演。
评语:两位教师能吸取对方的优点,明确彼此的不足,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在准备展示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变化。
实验进行到第九周时,观察者在课后就合作教师Z和F做了访谈。合作教师Z就两人在合作方面所花的时间做了归纳:每次合作内容研究两小时;材料准备2小时;教法探讨半小时;课后评估半小时;课堂合作教学2小时;总计6小时。他们共同认识到实施合作教学充满了挑战,一是时间压力和阅读量;二是环境压力,来自各类观察者和学生。此外他们对合作教学的看法是:实施合作教学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是坚持力;二是合作的兴趣。合作教学方法更适合于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4)合作教学的第十周:继阶段访谈之后,实验小组又进行了一次课堂跟踪。我们发现:课前两位合作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商讨;课堂上,合作者Z邀请合作者F就具体内容给出更多的信息,也邀请了参与听课的外教提供背景信息;合作者Z提示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请问合作者F,或外教;学生准备作业时两位合作者都走进学生,向个体或小组提供帮助;合作者Z解释一些文化术语,如Saint George-English, 等的同时,合作者F解释: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 = anti + dis + establish + ment + arian + ism (fandui fenlie/liguojia zhuyi); 课堂上几次出现Time-Out 和 Idea Box; 合作者Z用委婉的口气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合作者Z给出的问题;学生基本能用英语回答,个别不会的用汉语回答;合作者Z对学生的疑问做进一步解释;合作者F也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与合作教师Z互动;合作教师F与学生互动;两位合作教师间互动。
评语:当学生和合作教师F有疑问时,合作教师Z就成了翻译者;课堂上的互动很好;合作教学进行的很自然。
3.3 合作式教学的应用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作用的评价
本课题组对合作式教学方法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作用的评价采用了形成性和综结性并用的方法,重点评价了该方法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作用和合作教学效果。评价包含六个主要部分:(1)学生的表述能力测试;(2)期末考试;(3)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和教师的评价;(4)观察课堂教学;(5)问卷和访谈;(6)合作教师的反映和交流。
对学生表述能力评价按照形成性原则,在课堂上进行。该部分的评价内容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合作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层次分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侧重语言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小组的表述技巧的评价;学生互评,表述者接受其他学生简单赞誉的情况。
3.4 合作式教学方法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通过综合评价,项目实验组总结出合作教学方法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式教学使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对教师的备课、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安排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教学效果更加突出。第二,教学内容的准备更充分且富有逻辑。第三,在合作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细致,教学导入、讲授、操练等步骤更加紧凑。第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频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4 结论
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不在于某一门重要的教与学,重要的在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所实施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必须不断改进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大论文协作相关能力的训练。实践证明,合作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所要求的相关能力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DiMco, J.H., D. D. Merritt & B. Culatta. 1998.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s and Decision-making. Language intervention in the classroom. San Diego, CA: Singular.
[2]Eick, C. J., F.N. Ware & P.G. Williams. 2003. Coteaching Is a Scientific Method Course, a Situated Learning Model of Being a Teacher.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4: 3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