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23:2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场施工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正确的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对总体的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管理,并及时的改进施工技术,并及时的进行创新管理模式。所以在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中能够对施工的方式、程序、施工安全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要求。并且落实施工技术还要做好计量工作,将计量人员的岗位责任进行分配,并按照规定定期的进行检测,确保器具和现场计量的准确性。要使现场的施工技术得到提升,其有效的方法还要做好信息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且在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中,还要将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并将相对应的技术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科学的保证施工现场的各项组织工作全面的开展进行下去。同时还要充分的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并认真的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制定好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目标以及其管理指标,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才有可开展的具体计划可行。
2科学的管理现场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贯穿整个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施工管理贯穿于设计和施工中,首先要做好现场施工的起点建设,及时的对工程的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设定,确保工程施工项目的各项工序之间得以相互配合并实现及时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现场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一定要进行重视,有明确严格的现场工程施工秩序,才会有相对应的工程施工配合、及时性与高效性的存在,因此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使各种行为得以实现规范化。例如:现场考勤制度、进入现场施工的规章制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报位置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同时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管理,因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所以建立高素质和高业务能力的基建队伍,才能适应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在现场管理有效地情况下,才能将安全事故进行杜绝。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要规定对进入现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规定,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确保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要结合建筑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3注重建筑工地现场深基坑、基桩、灌注桩等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能够全面的保护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土钉墙支护深基坑的施工,土钉墙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土钉就地加固并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而成,从而形成一个类似重力挡土墙,从而依靠该种重力抵抗墙后土的压力。土钉和土体形成复合体,同时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能力以及承载能力。在现场施工中基桩的种类较多,但都是为了全面的提升整个工程的坚固性。当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太深时要采用深埋基桩的情况,如果软土层较厚,还要将基桩进行沉降,满足地籍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一般都是采用锤击震动或者震动冲击等方式开展,杜绝软土层对地基的危害,因此灌注桩在提升地基稳定性中具有更加针对性,对于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要设置钢筋槽笼进行地基的稳定,进而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
4现场管理的具体方法
认清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现场施工管理的重点要在施工作业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以及责任岗位的制度落实上开展。以合同的要求为准,开展对各项施工工序的落实,避免工程施工中现场的人员和物资的浪费现象。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对于自身施工技术的及时改进,并且在施工中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将购进的材料交由仓库管理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整和安排,从而提升整个工程中施工工序的配合程度。优化现场的施工作业协调能力,将整个施工现场进行综合的管理,因为现场施工阶段的资金投放量较大,暴露的问题也较多,施工方和业主的很多意见都不统一,因此在现场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形成现场施工中组织者、施工者和指挥者相互有效地配合。其次,要加强对整体施工队伍的素质考核。建立健全现场施工中的各项规章和制度,并且管理人员要及时的进行自身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真正的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施工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现场施工的生产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对材料的及时性管理,确保材料的供应及时、材料分类堆放规整,材料采购及时发放具有全面的配合性。注重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将设计图纸和施工方式进行及时性的商讨,并且要进行多施工进度的管控。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对建筑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的全面分析,能够从基本的建筑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最具有针对性的环节上进行相对应性的分析和管理,因此整个工程施工技术才会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工程的建设质量才具有全面的保障性。
二、落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管理的意义
1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不断的更新
实施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全面的保障,因此在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施工队伍才能将施工中的技术进行相对应的改进,结合实际的情况将施工技术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落实。从具体的施工方法到施工材料的选择,再到施工人员的选择,给施工技术的全面提升带来了基础的保障。
2提升现场管理的总体价值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以及实施的现场管理方法能够及时的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改进,因此在现场管理的开展下,施工人员才能配合施工制度的要求,及时的改进施工方式,有效地分配各个施工材料,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落实。整个的现场施工才能处于一种稳定和高效的情况,整个的工程建设情况才能被全面的把握,进而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不仅关系到国泰民安,而且还是整个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先进的施工技术管理更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则是我们做为工程施工及管理人员的一直要思考的课题。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在分析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和我国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作出全面深入分析。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1 图纸审核不严格
图纸审核不严或根本不审核。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由于和设计公司长期合作,对设计公司过于信任,对于其设计的图纸不审核或者在审核过程中达不到事事严谨,从而造成设计与实际施工和合同工产生矛盾。
1.2 缺乏比较彻底的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不够彻底,对于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是非常重要的,让所有的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施工中有一定的准备,不耽误工程进度,也不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1.3 材料设备管理不科学
部分施工进度缓慢,材料和设备供应不及时等这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在进行设备和材料管理时候,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土建施工中的分工责任不明确,导致很多人员干重复的工作,而一些工作却没人做,并且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后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材料管理的不严格,不仅仅使得建筑施工的成本增加,也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加强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3.1 有助于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完善的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建设项目施工的有序正常的进行的保障,最重要是有效的阻止错误的产生,避免工程的延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才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3.2 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工程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企业的信誉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促进技术力量和技术资源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也可以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3.3 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良好的技术管理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资源,保障施工安全了,更可以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完善与否,会影响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承受所有挑战,因而,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对于提高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分析
4.1 施工组织科学设计
作为指导施工准备和引领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要视工程的结构、性质、施工复杂程度、规模、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异。能够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并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的设计才是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其编制对工程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比如技术、质量、施工、安全、机械、材料等
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对其斟酌,优中选优,最关键的是必须做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组织实施。
4.2 严格做好技术的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不仅包含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规范要求、安全措施、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等也在其列,还要详细地交待清楚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项目中的有关特殊要求。在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过程中,首先,施工单位的总工程师向施工项目部的负责人就施工方案进行交底,其次,施工项目部的负责人需要向施工负责人、安全员、质量检查员、有关职能人员、班组长进行施工方法、施工方案、质量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交底。最后是技术交底的关键环节,单位工程负责人员再向参与施工的班组长和操作工人进行交底。技术交底是技术管理的重要一环,书面交底只是其一部分。检查、督促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要反复检查,施工监督要加强,严格中间验收,最终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4.3严格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会审
图纸是建筑工程的灵魂,而如果图纸出现错误且没有被发现,就会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不可言喻的后果。所以在工程中标之后,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就要组织人力对图纸进行细致的审查,在不影响其设计理念以及确保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检查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端,是否违反国家规定,是否在某些地方不符合合同要求,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要进行积极的修改,并且在审查之后,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还必须认真的熟悉整个图纸,了解设计者的理念和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对特殊的项目更要尤为加以注意。
4.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土建材料的管理是技术控制的关键。
首先,要结合施工方案,对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规格,种类,型号,数量等做出严格的统计,并选择优质的供货商。并选派专业的采购人员,加强对采购单的审核识别,保证材料的供应不会耽误工期。
其次,要严格材料的堆放,对材料进场的顺序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验收,可以实施抽样检测,确保所有的建筑工程材料质量都符合国家标准,并加强规范管理。
最后,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材料领用制度。登记到达施工现场的材料,按照施工进度,结合材料出库单进行发放,加强对材料使用过程的监督,避免浪费,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材料下料。
5.结柬语
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建筑工程完善工程管理系统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合理安排工序,做好施工组织。技术交底,加强对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加强对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标准都可以得到落实。如此,既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建筑程施工技术管理探析[期刊论文]《中华民居》一2012年3期
[2]孙光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期刊论文]《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一2012年1期
[3]王卫.加强港口码头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一2012年8期
【关键词】铁路工程;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安全控制;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10年12月22日,我国的宜万铁路在恩施举行首发仪式,这标志着全长377公里,总投资额225.7亿元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这段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历经7年的修建,完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难度铁路工程,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的铁路建设已位列世界前列。铁路工程施工是非常复杂而且繁琐的过程,对施工中现场的质量和施工安全要严格控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铁路工程中,不仅仅要做好预防,同时还要注意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理早确认、早检查早监督,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手段的加强,才能保障铁路施工工程的质量达标和施工现场安全。
二.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分析。
1. 安全生产。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施工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因素。安全生产的提倡和落实,不仅仅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同时对于提高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有积极作用。
在进行铁路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安全分析评估,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安全评估结果和处理措施要记录在案。同时,要在施工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分散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对各施工部门的组织架构进行明确,健全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对安全目标责任要明确到专人负责。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立宣传栏,对施工现场有关生产的安全规范和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进行宣传教育。在组织设计中,要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流程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处理措施。施工前,要加强对特种操作从业人员的技术考核和上岗证明的查验,要做到人、证相符,对特种从业人员要按要求进行体检和年审。铁路施工技术人员要将施工工程有关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交底时,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对特别的安全事项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铁路施工单位要健全安全监管检查制度,要组织至少每月一次的安全检查,对每次检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并做好存档。 安全监管机构要组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和教育情况要进行考核,对考核不达标的,要进行再培训,多次考核不达标的不得安排上岗。施工班组在施工现场要每天举行班前安全活动,对当地的天气条件和当天作业中不安全因素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各班组要对宣导内容进行记录,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班组安全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和管理。
在施工现场较危险的区域,要设置明显的安全提示牌。安全提示牌要表述清楚,要揭示明确,同时对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和联络人要进行明确。
在铁路施工单位,要设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施工现场要储备一定的医药和救护物资,要保证应急物资、车辆和器材随时能用,对施工现场的通讯要保证畅通。一旦发生事故时,要开展应急处理预案,同时要及时对上级进行报告,要做好施工事故现场的保护,要积极抢救伤员,要主动配合有关单位的调查处理。
在施工前,要建立安全质量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组织机构要编制铁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认真编制安全管理资料,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监督特种操作员的指证上岗,对施工班组开展班前的安全教育活动,对施工班组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在操作岗位悬挂操作规程指导书。
2.文明施工。
在铁路工程施工前,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编制文明施工的专项方案,专项方案要包括搭建临时设施、围挡墙、现场容貌、卫生管理、环境保护和消防等内容,将方案编制后,交由铁路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审批。
在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要根据需要设立彩色喷塑压型钢板组成的围挡墙,在围挡墙内外要保持整洁,不能堆积物料和其他器具,也不能用围挡墙做挡土、挡水墙的支撑体。施工单位要建立对围挡墙的巡查制度,尤其是在恶劣天气,要加强巡视和重点检查。
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要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的作业区将、加工区和生活区等合理利用安全警示牌,设置安全警示牌时规格要统一,标志要符合规定要求。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要设立“三戴”(戴安全帽、戴安全手套、戴安全绳)的提醒,并安排专人进行查看监督,发现违规的要及时进行纠正处理,避免出现因未佩戴劳动保护器具而发生事故。
对施工现场搭建的临时设施要加强检查,要保证设施建设的稳固,对临时建筑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施工人员宿舍要施行单人单床,对每间房屋的居住人数要进行限制,要适当改善居住水平,做好消毒处理工作,避免传染病的出现。施工单位要设置合理的是施工人员作息制度,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
3.技术应用及质量安全。
铁路工程施工是技术应用较多而且复杂度高、难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都对铁路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在铁路施工中,不仅仅是要加强质量的宣导,更要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控制,对施工质量要进行监督管理,对施工管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改善。
(1)施工中,在进行路基开挖作业时,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挖掘方式,要严禁采用掏底挖掘。在进行开挖作业和装运作业时,要错开进行,禁止出现双层作业的情况。开挖时,要及时清除已经松动的土和石块等,要严禁在开挖作业下方的弃土和滚石危及范围内的道路出现人员或车辆,在道路的醒目处要设立警示标志。对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路段和主要便道要进行洒水作业,避免出现尘土飞扬。在特殊路段的路基施工时要尽量避免雨季作业,作业现场要做好排水工程,保证排水的顺畅,同时要注意检查地基和已经填筑的路基不能被水浸泡。在容易出现危石滚落或石块堆积地段,路基施工时要注意预防岩石坍落,要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地下水发育地段,要特别做好排水处理工作。在路基施工中,要保证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在各类沟槽基坑挖掘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封闭,要避免雨水的浸泡,在地基上的电缆槽、预埋管线等要尽可能同路基一起施工,要防止因为其他施工导致路基损坏的情况。
(2)尽量选择在少雨季节对基坑进行施工,在基坑开挖前,要在基坑顶面做好防水、排水设施。在土石容易松动的地层、细砂层开挖基坑时,要对土质松软层进行支护。基坑开挖时,如发现顶面出现裂缝、坑壁涌水、涌砂时,要进行加固处理后才可施工。当基坑开挖位置在居民区附近或位于现场的通道时,要在基坑的边缘设立护栏,并且在夜间设置红色的警示灯。
(3)要保证桩基作业区域的平整度,要设置警示标志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员的出入,在桩基地面孔口的四周采用钢筋焊制防护围栏,在停止施工时,要用盖板盖好,在孔口周围设置围栏、警示灯和标志。在挖孔桩时,孔口附近不能有重车经过,要及时清除堆集在孔口周围的土渣和杂物,孔内要设置半圆形防护板,防护板要随着挖掘深度的下移而移动。在挖孔达到较深的区域时,要对孔内气体进行检测,如果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允许值或者挖孔深度达到10米时,要做好通风工作,适当时要加大通风量。在孔内作业人员要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在孔内要搭设应急用的安全绳和软梯,要根据孔深放置长度达到作业面上。孔内人员上下时,不能采用人工拉绳的方式运送人员。在两孔洞距离较近且一个孔位在进行浇筑或爆破时,另一孔作业人员要撤出到孔外,防止孔洞坍塌。
(4)隧道施工前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同时要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隧道进洞施工前,要做好现场的污水处理工作,要保证洞内外污水处理达标,在隧道内外的工作平台要牢固搭设,在平台上要铺满底板,平台周围要设置栏杆。在隧道内,要假设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设备,保证内外通信畅通,在隧道洞、施工区要设置消防器材,并明显标识,对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出现压力不达标的要立即更换。在隧道内,不得存在炸药、雷管、导火索、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要做好隧道洞内的通风工程,洞内照明要保证亮度,照明设备要根据作业面大小和位置合理布置。要在作业现场内要准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在隧道洞口要设置专人负责出入管理和出入登记,要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改善地质条件不好的洞口, 在施工期的雨季之前要完成洞口的排水系统施工。
(5)施工用混凝土要根据实验结果合理调配配合比,配合搅拌完成后,要进行离析性能分析,搅拌时,要对粗细骨料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水泥使用标号要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要达标。要保证混泥土搅拌设备性能符合要求,要加强对混凝土配比的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的耐久度要提高重视。在进行钢筋连接时,要保证连接度。
(6)现场物品进行装卸时,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进行,采用大型装卸设备的要有专人负责指挥。装卸材料要符合堆放规定,要将各类物资按照品种、规格进行分类摆放,在堆放钢板时,要在每层采用垫木隔开,且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米。存放压缩气体瓶时,要避免日晒,选择干燥、无油污、通风好的室内摆放。
(7)轨料装卸和搬运时,一般尽量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轨料装车不能超限、超载。堆放时机械堆码不超过30层,在每隔5-7层的垂直方向上要设置支垫木枕。在进行人工铺设轨道时,桥上铺散枕木要保持纵向,适当留出行人通道。人工钉道要将各工序错开,减少相互的干扰,同时要注意工序不得错乱,钉道时不得使用抡锤,而要使用抱锤,在每盘捶要错开3根枕木的距离,其左右股错开要在4m内。在安装钢轨底部垫板、胶垫以及安装接头夹板螺栓时,不得将手深入枕轨之间,不得手摸螺栓孔眼。施工中,如出现邻线来车时,要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撤出限界以外,待确认来车通过后才可继续施工。
采用机械铺轨时,轨节场布置要合理,各车及作业不得发生干扰,在卸车时不能进入限界内。电源线和龙门吊机接触线和轨顶距离要超过7.5米,电源线不能横跨股道,在现场中变压器和配电室要保持在同一侧。铺轨机铺轨时,前进速度要控制在5km/h内,对位时要把速度控制在1km/h内。龙门架走行轨时必须要保证支垫平稳。在宽枕轨道起道作业中,要采用工字钢和抬轨钳等起道工具,一般宜采用支承点稳固的起道机,采用起道机时,与轨腰接触部位要加垫硬木板。采用单枕法在新线上铺设长钢轨时,吊装所使用的龙门吊要统一起吊,要保持步调一致,运输时要固定牢固,要采用专人监视的专列车组运输。牵引长钢轨时,要设专人保护,轨头要准确的送入推送机构,在拖拉是要保持平稳。
(8)线路整修。
在新铺设线路未交付使用前,要及时进行整道。在大、中桥等部位重点整道前,要设置临时的避车台,经过重点整道后的线路要及时补碴整道。在已经卸车的碴堆上,不能混合其他轨料。起道时,起道机要稳固的安放在道碴上,起道机用完后,要远离道心或钢轨。
4.施工现场管理。
铁路施工现场管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标准、方法和制度,对施工现场人员、机械、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进行科学有效规划,进行综合的管理。这要求在施工现场要制定作业标准,要杜绝出现无效劳动。铁路施工现场繁杂,施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正因为如此,越发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三.结束语
铁路工程施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施工工程质量关系到行车安全和经济损失。在工程施工中,要通过加强预防意识,进行安全防护和技术培训,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对施工结果进行监督,发现施工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施工后要注意质量的检查,通过这些措施,可提高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做好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 徐永阳,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15期
[2] 杨进际,确保铁路施工质量安全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4期
[3] 汪贵忠,铁路施工的标准化管理探索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0期
[4] 赵伟,哈尔滨西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铁道经济研究》 2012年5期
[5] 蔡庆华,CAI Qing-hau 依靠科技.加强管理确保铁路建设质量安全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00年10期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路桥施工 施工技术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处理软基土质地基的方法有了较好的效果,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水泥搅拌桩加固法,这种方法对软体地基的实用性比较轻,而且效果比较好,这样可以形成复合土体或者符合地基,能够有效的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能有效防止地基的沉降,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于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沉降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路桥施工中水泥搅拌桩的成桩原理
水泥搅拌桩使用特别制造的钻杆或者钻头,钻进地基一定的深度,喷出浆,边喷、边搅、边上提,从而使得水泥浆沿着钻孔深度和地基土强行拌和,使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固结体,这样就可以达到软基加固的作用。
1.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
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含有水硬性胶结材料,这种材料含有的矿物主要有氧化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三氧化硫以及三氧化二铁等等。当水和水泥一起搅拌成为水泥浆时,这时水泥颗粒表面的这些矿物会和水发生水解以及水化反应,从而生成其他的水化物。这些水化物都是迅速溶于水的,这样会使水泥颗粒的表面暴露,使之继续和水发生反应。
2.水泥水化物与粘土颗粒的化学作用
水泥水化物凝胶颗粒的一部分与周围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颗粒发生反应,另一部分逐渐自身凝结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
(1)团粒化作用
土中的二氧化硅遇到水会形成硅胶微粒,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使得较小的颗粒逐步形成较大的土团粒。且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等凝胶粒子,这些物质的表面比较大,而且具有较强的吸附活性,这样土团粒就会进一步的互相结合。
(2)凝硬作用
当溶液中析出的钙离子的数量超过离子交换所需数量时.其多余部分便与粘土矿物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胶态二氧化硅或胶态三氧化二铝进行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硅或铝钙结晶化合物.在水中逐渐硬化.且强度增长.由于其结构较致密。水不易侵入.使得水泥土具有一定的水稳性.
(3)碳酸化作用
溶液中游离的氢氧化钙与空气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石灰石。它能增加土的强度,但其反应速度较慢,通过上述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桩体。
三.影响水泥搅拌桩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中含水量的多少
我们知道天然土中含水量越小,那么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就会越高,反过来在水泥掺入相对比较少时,天然土中的含水量对强度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一点。所以天然土的含水量是直接影响水泥土的强度的,同时还与水泥的掺入比例有关。
2.土的化学性质
我们知道土的化学成份中,比如土的酸碱度、土中有机质的含量,土中硫酸盐含量等等这些因素对加固土强度的影响都比较大。酸性的土壤(PH
四.水泥搅拌桩的设计
1.搅拌桩的设计
(1)布桩范围: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布置桩位,必须保证桩距。且路基范围最外一排桩不得大于设计桩距,必要时加密。
(2)布桩型式:采用柱桩,正方形布置。
2.确定搅拌桩长及桩间距
(1)桩长L
根据桩顶设计标高位于地面以下0.5 m。地面以下6.0m为中密砂层,故限制水泥搅拌桩加固深度。故先确定桩长L=6-0.5=5.5m,再计算单桩承载Rkd及水泥土的抗压强度。
(2)确定桩问距a
①首先确定桩的置换率m
②再确定每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A
③最后确定桩间距a
五.水泥搅拌桩加固料掺入料的确定
1.水泥搅拌桩的配合比
施工前按照现场取土样进行室内配比试验,以确定符合现场地质条件及桩体强度要求的水泥掺入量。
2.提升速度
经现场工艺试桩记录和提升速度与水泥搅拌桩的均匀性和功效进行对比,采用最佳提升速度0.8 m每分钟。单位时间内水泥浆液的喷出量:现场取土样进行试配和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分析,取水泥最佳掺入比为14%.土样的重度为18.9 KN每立方米。
3.任意一点的搅拌次数
搅拌轴叶片垂直投影高度是0.2 m,搅拌轴叶片总数是4片,根据这些提供的参数代人t=h∑z・n/v得出土体中任意一点经搅拌轴搅拌的次数为50次。
六.水泥桩的施工工艺
在具体的施工中为加强水泥搅拌桩的密实度。可以采用四搅两喷的方法,其效果比较明显。具体的施工程序如下:
1.在作业时必须要保证机械的平稳,特别是在桩机就位深层搅拌机到达桩位对中,要保证机械的水平。
2.在喷浆钻进搅拌下沉的时候必须按照掺入比以及水灰比来拌制水泥浆。并且要把水泥浆倒入集料斗备喷。
3.提高搅拌头自桩底的反转能力,使之一边旋转一边匀速的搅拌提升,直到设计桩顶标的高度。
4.重复喷浆钻进搅拌水泥浆随搅拌头再次旋转搅拌下沉而喷入地基,直到桩底标高,并喷完剩余的水泥浆。
5.在施工时重复的搅拌同时提升将搅拌机,做到一边旋转一边提升。之后又回到设计桩的标高,制桩完毕,又进行下一轮的操作循环。
七.搅拌桩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
1.水泥浆体拌制完后应防止其发生离析现象。
2.施工中冈故障停浆时,应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 m,待恢复供浆时再搅拌提升。
3.当喷浆口到达设计桩顶标高时,应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的均匀密实。
4.做好每一根桩的施工记录,深度记录误差不大于50mm,时间记录误差不大于5s。
八.搅拌桩质量检验
1.施工允许偏差桩身垂直偏差:不大于1%。桩位偏差:不大于50 mm。桩径偏差:不大于4%。桩顶标高:应超高500ram。桩底标高:应超深100 iIlln一200 mm。
2.施工过程检验。经常检查施工记录,根据每一根桩的水泥用量、水泥浆液的均匀性、搅拌次数和时间及成桩深度等对质虽进行评价。
3.施工后质量榆查:
(1)一般在成桩后28 d龄期,抽检总桩数的2%,用地质钻机钻取芯样观察其连续性和搅拌均匀程度并制成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场地复杂或施工有问题的桩,进行单桩倚载试验,检验其承载力;
(3)施工后28天,对搅拌桩进行抽检。经钻芯取样和静载试验,均达到设计要求。
九.结束语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道路的建设。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公路投入使用。但是调查显示路桥地基沉降的现象已经十分的普遍,高速公路尤为突出。特别是软土地基处显得格外严重,已经严重的影响到道路的行车的安全。为了减少路桥地基的沉降现象,水泥搅拌桩在路桥施工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泥搅拌桩加固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需要行业的专家以及施工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技术不断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姚章虎 阐述水泥搅拌桩在路桥施工技术应用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1年4期
[2]陈军 论述水泥搅拌桩在路桥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期刊论文] 《四川建材》 -2009年2期
[3]林贻森 杭州石祥路地道桥引道基坑支护技术 [期刊论文] 《铁道标准设计》 ISTIC PKU -2003年10期
[4]王小漫 李志华LI Zhi-hua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05年4期
[5]甘泉 水泥搅拌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年8期
[6]刘相东 詹慧鸿Liu XiangdongZhan Huihong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桥台后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期刊论文] 《铁道建筑》 PKU -2005年9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品质的好坏,是整个工程品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这样的总体施工技术管理目标之下,都在竭尽所能地完善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重要作用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品质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品质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二)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品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品质。
(三)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品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 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品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品质。
二、建筑施工存在问题的根本成因
建筑施工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因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施工技术因素,还有一方面则为控制管理体制因素。建筑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倘若没有良好的掌握施工技术的科学要领,忽视细节问题,便较易令施工技术应用不当,进而对整体建筑工程品质形成不良影响,还会对施工建设员工安全形成一定威胁。现行建筑施工管理体制多以施工方分包为核心,分包方各项管理体制创建欠缺健全性,因而较易令工序存在错漏疏忽问题。同时施工建设与管理人员具备的技术以及控制管理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施工阶段中也会形成不利影响。为此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尤为重要,只有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方能提升建设水平,延长工程服务应用寿命,创设显著效益。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是使工程品质达到要求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强制性标准的培训,以提高其执行标准的能力。坚决杜绝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按规定严厉查处相关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2)认真会审施工图纸
在施工技术管理中,最关键的是要理解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及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品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工程项目中标后,认真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尤其是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在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工程品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及时解决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设计问题和更改要求。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仔细检查设计图纸帮助和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3)明确落实责任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品质负有高度的责任。要求相关负责人能及时而准确地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准确地将设计图纸实施于现场。同时,还要严格复核测量计算数据,并参与场材料、半成品的品质以及各工序施工品质的控制等。总之,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应包括解决和参与管理所有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及工程成品品质的各个施工环节。
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1)技术交底要及时
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品质得以保证的关键。因此,无论是整个工程还是各个部分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到及时而准确的。尤其要加强特殊和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成品的保护、易发生品质事故的部位、建筑材料以及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等,应强化管理。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向下级的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而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应向施工长和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施工长和班组长向工段和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这种层层的技术交底,深化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及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按期竣工为用户创造出精品建筑。
(2)工程品质管理
对工程项目的品质目标进行控制管理,是基于工程合同文件的品质条款为准则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品质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材料品质以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为及时解决那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的单元,以及重要单元工程进行工程施工时所出现的技术难题,必须成立相应的技术攻关小组以保证工程的品质。严格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进行品质控制。另外,要认真对待施工中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工程品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成本及工程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度目标来全面实施进度计划。同时,要随时关注施工能力、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单元工程形象的实际进度等,还要根据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其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另外,为了不影响整体工期目标,要注意协调好分包的工程项目的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在保证品质符合要求以及工期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工程的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应。
3.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施工完成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整个单位工程的品质及特性进行测定,再将测得的结果与预先所规定的品质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对建筑产品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如果符合预先所规定的标准条件的建筑予以通过,否则要对其进行加固或补强。如果符合优良标准的建筑则被评为优良品。在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工程项目的品质检查包括度量、比较、判断和处理等四项具体工作。度量,是指利用计算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和测试;比较,则是把品质标准和度量结构进行对比;而判断,就是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工程项目是否符合预先所规定的品质标准;处理,是决定被检查的工程项目是否可以验收,以及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等。
结束语
建筑施工的技术的优化是建筑施工企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施工单位不仅要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技术管理控制,并且施工结束后也要总结经验,提取精华,这有这样才能使得其自身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苏丽萍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2] 阙树兴.对某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讨[J].华章,201 0,(09).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土木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以建筑工程为主要方向的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门课程涉及施工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量多面广,是在工程实践之中应用较多、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涉及范围同时也是建设类企业各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考试必考的内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独立性,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注重学生对施工技术的掌握,运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建立对施工工艺的感性认识,能够根据工程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达到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在以往“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教材为流程,学生则被动的听讲。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覆盖了建筑施工的全部流程,每个章节内容较为独立,一个章节一般为一个独立的分部(分项)工程,章节之间的逻辑性较差,但涉及具体的施工工艺,实践性较强,加之内容较多,难以把每个章节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教师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中有关施工原理、施工相关计算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使用,但讲解枯燥,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而对于像工艺流程、施工过程这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单纯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
因此,针对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笔者申报了2009年度学院教学科研基金项目计划,并通过了学院的立项审批和获得了研究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1.修订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包含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方法,但随着高层建筑施工的深基础工程、高耸结构施工及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迅速发展,为了使学生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将“高层建筑施工”从“建筑施工技术”中分化出来,形成“高层建筑施工”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及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懂得高层建筑采用的施工技术与结构形式、地质水文、周围条件、施工条件等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才能求得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学时分配方面,原来“建筑施工技术”100学时,现在修订为“建筑施工技术”60学时,“高层建筑施工”50学时。经过课程的分化,将原来一门较长学时的课程分解为两门学时适中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1)课堂讲授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课程的内容常常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很难区分,结合此特点和具体教学进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施工构件和机械,组织学生到施工实训基地观看实物,如脚手架、模板、钢筋、混凝土泵、混凝土搅拌机和钢筋焊接机械等,然后回到课堂结合刚参观的实物进行理论讲解;对于具体施工工艺或施工流程,调整教学计划,联系一些适当的建筑工地,组织学生现场教学,如脚手架绑扎、砖墙砌筑、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以及装饰施工等,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而且还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调整教学计划中,以不影响其他正常教学为前提,我们分配一周左右的时间,利用学生的课余、周末或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
(2)课堂教学与“专家”讲座相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既可以采取“走出去”的现场教学模式,也可以采取“把专家请进来”进行专题讲座的方法,即把工地上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这些“专家”请到课堂上来。因为现场的技术人员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请他们走进课堂进行讲座,他们可以结合工程目前采用的较先进的施工工艺、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的具体问题等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尤其有些内容是一些课本上没有而实际工程中经常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这些内容很可能是学生毕业后到施工现场会直接接触的,因此学生听起来特别认真。专题讲座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根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深入工地,拍摄现场施工视频、照片,我们制作、下载或购买多媒体课件,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施工Flash动画,还到较好的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上搜寻相关的电子资料,再对收集的这些素材精心整理,形成集视频、动画、图片、表格、案例、文字等多元为一体的PPT课件,这些内容的展现虽然没有学生亲临施工现场那么触手可及,但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是亲临现场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体现。我们还利用网络的优势,把多媒体课件放到教学平台上供学生随时观看。
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增加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直观地再现相关的施工流程,变被动、枯燥的学习为主动、有兴趣的学习,这样学生既能深刻理解施工原理和工艺,又能了解目前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并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主要工艺与主要施工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无疑是继课堂教学后又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过程。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对学生理实结合、动手操作、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除了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以外,在提供必要的教学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基地的生产功能来服务社会,这样可以不断积累生产回馈资金,分期分批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正在开发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将学校建成为开放的育人平台,不仅解决了办学难题,为教学提供了支撑,还增强了学院服务社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应以各种形式吸引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企业法人代表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学校共同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提供劳动岗位、实践教学环境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集生产、培训、教学一体。学校也可利用企业用工在淡季的需求,组织学生投入企业生产,既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又可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分散式实践教学。暑期对于学生来说是悠闲的假期,没有上课、作业、自习等学业任务,近两个月的假期,很容易遗忘上学期的专业课程内容,而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暑期一般工程项目任务重,工作繁忙,人员紧张。为顺应当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做”合一原则,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2009年我们在2008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试行暑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2010暑假在全系所有专业班级全面推行暑期顶岗实习活动。暑期顶岗实习即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两个假期,号召学生到行业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通过实习,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知识,独立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暑期顶岗实习的开展对学生的优点包括:(1)使学生认识行业领域,接触本专业工作;(2)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3)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5)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6)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市场,顺利就业。根据系部统一安排,每个专业班级指定有相应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了暑期顶岗实习任务书以及实习介绍信,指导教师对暑期顶岗实习做了动员,并进行了安全教育。系部统一要求每位学生暑假顶岗实习时间至少三周。
(2)集中式实践教学。集中式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是集中统一安排,即先由实训指导老师联系好施工工地,然后组织学生到各工地实践教学。这里所讲的集中式实践教学,一是指导教师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联系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施工工地,如大型基坑开挖、大型脚手架绑扎、大模板安装、大跨度结构吊装等,从施工方案的设计到施工,由教师或现场技术人员作现场的教学与指导;二是在集中实践教学的同时,利用DV设备录制施工现场视频,回到学校后可以回顾放映,加深学生实践印象,也可以穿插到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当中;三是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结合实际案例作专题讲座。
3.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要想使实践教学收到实效,其首要条件应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制,形成分管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班长的多级管理模式。并要形成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种角色的职责,保证实践教学有序地开展。其次要结合实践教学的教学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指导书(任务书),实践教学指导书(任务书)应结合。“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大纲,采取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的方式,由企业兼职教师提供素材,专职教师执笔完成。实训项目的任务来源于工程实际,完全按照建筑施工的场景来设计实践教学。在学生开展工程实践之前,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教学指导书(任务书),分析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工程实践。增强实践的目标性,有的放矢,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实践教学指导书(任务书)还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分部(分项)工程特点,结合以上内容有所侧重地制定,对参加实践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实践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提交实习报告,结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实习报告考核成绩,依据实践教学指导书(任务书)的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分。还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反馈实训体会,综合该届学生实践效果,找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完善,反馈到下一届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以利于后期“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
[关键词]建筑工程 重要性 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169-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民用建筑也在同步发展,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客观要求。提升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对于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的劳动生产率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等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基础工程是各类工程项目中都不可缺少和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工程施工的核心技术要求。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的科学与合理对于后续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般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供电、供水和交通以及场地整平工作,这些工作也被人们简要的称之为三通一平工作。
2.放线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放线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的相关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使得其中的各种不良质量隐患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与预防。在施工中放线工作主要是根据图纸设计需要将在测定好的地面之上进行放线和具体放弃的规划,这种环节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而言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在放线环节需要结合房屋的坐落情况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进行严格的分析与控制。
3.基坑开挖
在房屋的放线工作完成且检测标准之后,在按照基坑的槽宽与施工要求进行挖土工作,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其中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和土质参数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以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够而引起施工安全事故。
4.基础工程混凝土浇筑
在基坑开挖工作完成且基槽验收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及混凝土分项工程工作施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混凝土,并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完善。一般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模板支撑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拆除模板等。
二、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1.加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浇注工程的主要材料就是水泥、砂和石子、外加剂等。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按标准使用。各材料配方比例要严格控制。对现场的水泥要进行二次复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决定是否使用。对商品砼厂家,采用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现场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放,坚决不得混用。
要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采用好的科学的施工方法。浇注用的混凝土要提前试配、计量、配合比要准确。掌握好水灰比,作好坍落度的实验,按规定数量作好现场实验。混凝土的搅拌要均匀,在没有浇注混凝土前。由施工组织标测认定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准确,模板清理干净,模板稳定牢固。一切具备时,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砼浇筑完毕后,应根据规范要求及时进行养护。
2.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顺序为:内外结合,上下交叉;粗装饰在前,精装饰在后;湿作业在前,干作业在后;样板先行,大面积施工在后。
施工技术要求:各分项装饰工程施工前,均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对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作出具体布置和规定。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在订货前,需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商定,在使用前进行验收,不合格者不能使用。施工中坚持样板引路,各种装饰均应制作样板或样板间,经各方验收认可后,方能进行大面积施工。
3.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4.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
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施工进度。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要在项目施工作业之前,对工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结合经验预测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做好图纸会审、平面图设计、技术交底等前期管理制度建设;做好材料,半成品试检制度建设;完善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结构检查与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不同的施工环节,技术管理制度也应当有所不同,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都在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进行,督促各个施工环节的人员各司其职,摸清自己负责环节的技术问题并迅速解决,有效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5.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将施工安全放在工程施工的第一位。负责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巡查工地,查找问题,监督下层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底层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制止违规违章行为,加强对施工设备的验收工作,凡是不达标设备不予使用。
6.科学、规范地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做好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的准则是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施工时首先要考虑控制人的因素,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其次是人的素质。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行到位管理。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7.加强工程规范化运作
严格落实施工标准,项目施工前,管理人员必须全部熟悉工程资料和技术环节,有重点有步骤的执行施工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监督,划分责任区,对擅自更改施工标准、不规范操作的工人进行警示处理,严重的予以清退。要加强项目巡查督导,制止行为。通过规范化管理和操作,提高人员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
由于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使用的施工设备部同,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的建筑物的变化程度大,很难把握建筑物的整体特点,这样就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同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其薄弱,他们不按照施工的方案进行施工,施工的时候只是草率的看一下图纸,并没有按照施工的程序进行。然而有些建设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没有检查施工图纸是否与施工的设计方案吻合,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把施工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由于没有明确的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这样就导致建筑施工管理落实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造成施工混乱。
1.2 只是重视施工过程,而忽视了安全管理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管理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只是一味的重视施工的过程,有的只是盲目的赶工期,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工程量,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样就造成了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有些施工单位错误的认为如果想要施工能够安全,那么就会加大工程造价,进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许多的施工单位认为安全工作没有什么可细说的,只要将施工的过程满足另一方的要求就可以了,只要在施工中不出事情就可以了,抱着这种错误态度的施工单位,只是一味的应付工作,并没有把安全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
1.3 建筑施工设备的质量差
我们应该知道建筑施工的整个工序是非常复杂的,要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然后选择相应的施工设备,因为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设备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考虑施工的需要,在选用施工设备的时候,要对施工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不能盲目的就运用,这样很容易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使用施工设备进行施工的时候,在实际作业的时候不注重对施工设备进行保养和防护,使施工设备遭到严重的损坏,他们多数只是重视施工设备的使用过程,而对于管理,在他们的脑海中却没有概念,不能够保障施工设备的质量,那么就会出现安全隐患。
1.4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体系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较差,再加上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有些施工单位开始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偷工减料,他们的安全意识是非常单薄的,这样更谈不上如何进行管理。
1.5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操作方法不正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操作方法主要是指施工技术,施工技术人员由于在施工中不注意施工的管理过程,没有按照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技术没有具体掌握,技术水平较弱,例如:有些施工人员擅自操作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导致机械设备失控,造成人员伤亡,还有的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不戴安全帽,在高空中不小心掉落下来,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所以,在建筑施工的现场,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给他们讲解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他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进行安全规范的操作。
2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因素非常多,为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进行安全施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时刻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在施工的现场加大建筑施工安全的教育力度。
2.2 建立安全的施工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
我们要知道建筑施工工程一定要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要明确安全施工的具体目标,同时要把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有效的划分,并且能够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根据建筑施工的每个工序的性质,然后进行分工,并且采用规范的管理模式,施工单位的领导要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负责,要对施工现场分配专人负责管理。要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我们要知道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者对建筑施工单位起到关键性作用。
2.3 对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在建筑施工中,要经常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施工中,如果遇到非常危险的作业,那么就要让专门懂施工技术的人员给予指导,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要说明施工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可以使施工人员对施工有个大概的了解,避免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遇到更多的危险。通过对抗他们培训,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懂得建筑施工的安全知识,让他们不断的掌握专业技能,确保自己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安全进行施工。
2.4 要保证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购买施工材料是提高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要对施工材料的生产厂家,材料的规格,质量说明书进行检查,同时还要检查施工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对施工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把关。
2.5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理
我们知道建筑施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建筑施工所涉及的知识面是很广的,不仅仅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施工人员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这个过程离不开管理层。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这样就可以将管理的职责落实到管理者的身上,一旦施工现场发生了安全隐患就可以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小组上报,通过上报,作为管理人员就要帮助施工人员做到及时的解决问题。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进而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3 总结
在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舒适温馨的生活居住环境,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肩负着很大的压力,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工程的责任重大,而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危险,经常会产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该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意识,保证施工安全,要完善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豪;;实施规范化管理为项目经营目标提供可靠保障[A];发耳电厂4×600MW机组工程施工论文总结汇编[C];2010年
2 张普生;李佩超;尚艳红;;加强施工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7年
3 杨晓宁;孔庆健;;关于在施工管理中加强应用网络计划方法[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各类建筑工程的承建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地下防水施工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但是与人们的居住质量息息相关,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的地下防水施工技术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下面就针对施工中的弊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
1、建筑地下工程漏水原因分析
建筑地下工程漏水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没有及时的对施工完成的成品采取保护措施,或者对成品保护措施的实施不足就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这就会导致已完成的工程遭到破坏,继而出现渗漏的情况。
1.2 在建筑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混凝土一般都是在施工现场配置,但是在具体配置的过程中,常常存在配置比例不科学的情况,这就导致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值,导致裂缝的出现。
1.3 没有对顶留接口、变形缝、后浇带等细节位置做好处理工作或者选择的封堵措施不够科学合理,这也会给工程的施工留下一些隐患。
1.4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在地下工程之中应该在混凝土围栏结构处进行堵漏,也要做好相应的漏层处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未做好围栏堵漏工作,就会导致工程出现漏水的情况。
2、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特点
2.1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材料的多样性
建筑地下工程之中,基础桩桩头防水施工的材料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各类不同的材料,如聚硫嵌缝膏、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等等。此外,在基础桩桩头施工完成后,也会出现很多浇带,在浇带防水的施工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多种多样的材料。
2.2 地下水位高、施工工期长、技术要求严格
为了做好防水工作,可以在底板结构后浇带部分使用超前止水的处理方式,这样就能够保证施工底板防水安全性。在外墙防水卷材和外墙基层、基层垫层和底板防水卷材之间宜使用满粘法的处理方式,在基层与导墙范围中的卷材以使用点粘法的处理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卷材的变形能力。
3、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作的施工前期准备
为了提高防水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深入了解图纸的设计技术和防水细部构造要求,并根据实际的要求编制好完善的专项技术措施和工程施工方案。在完成图纸会审工作后,下一阶段就是材料的选购关,采购的所有防水材料都必须要有正规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证书,材料的参数也必须要符合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取样复式工作,保证材料在复式合格后方可使用。此外,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选择专业的防水施工队伍,施工队伍中的技术负责人和班组长要持有专业单位颁发的上岗证书。
4、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方法
4.1 桩头防水施工方法
4.1.1 施工工艺要点
在桩头防水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标准规定调和好净水与浓缩材料的比例,并将混合物调至稠糊状态,配比的量不宜过大,要遵循当天配、当天用的原则,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宜加水。在施工时,涂料的涂层应该保持在2层以上,并使用半硬尼龙刷进行涂刷,不能使用滚筒、抹子、喷枪或者油漆刷来涂刷,涂刷要使用纵横的方向,这样才能够保证涂抹的均匀性。同时,还要注意,涂刷时应该使用交替变化涂刷方式,将涂刷的用量控制在1.5Kg/㎡,同层涂料搭茬宽度以30到50mm为宜。在进行二层涂刷时,要先检查第一层的初凝状态,如果发现第一层已经干燥,必须要喷水之后再进行涂刷。
同时,要注意到,如果是在夏季施工,应该将涂刷的时间控制在夜间、早间和晚间,防止过早涂刷出现龟裂和起皮的情况。待涂抹完成后,要及时的进行喷水养护工作,养护也必须要使用净水,每层喷水的次数应该大于4次,此外,还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设置好防火草帘和塑料布,防止污水和雨淋对涂层产生不必要的污染。
4.1.2 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条施工方式
在桩头的根部应该使用30 20mm的遇水膨胀橡胶条,并在橡胶条部位垫层表面根部剔凿30 20mm的凹槽,桩头钢筋线根部应该使用10 10mm的遇水膨胀型胶条,并在钢筋根据实际情况剔凿好相应宽度的凹槽。凹槽的剔凿完成后,要保证其中无尘土和浮渣,并保持整个凹槽的干燥性,待整个橡胶条施工完成后,即可进入下一施工的施工。
4.1.3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施工方式
在进行抹砂浆处理前,应该先将基面处理好,保证基面的牢固、干净和湿润,EC聚合物粉和EC聚合物胶应该按照4:1的比例进行拌合,在拌合时既可使用人工搅拌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机械搅拌方式。配置好的水泥砂浆应该在1h内使用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禁止加水。对于配置好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该用抹子和刮板处理,总厚度宜保持在10mm左右。在施工完成后,应该使用覆盖防火草帘进行保养。
4.1.4 聚硫嵌缝膏施工方法
在进行聚硫嵌膏施工前,应该首先要做好基面的处理工作,将表面的油污、灰尘清理干净,保持基面的干燥和清洁,同时,要将卷材表面聚乙烯膜使用喷灯熔化,此外,在正式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小样试验工作,待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阶段。对于拌合完成的嵌缝膏要使用腻子刀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卷材的防水层。在施工完成后,要做好密封材料的养护工作,防止材料出现污染和损伤的情况。
4.2 卷材防水层与地下防水细节构造施工方法
4.2.1 底板基础导墙防水要点
在基础底板外防水方式的选择上,宜采取外放内贴的方式,待卷材甩茬完成后,既可以在保护墙中放置好转压顶,对于永久性保护墙,宜使用卷材点粘的方式进行施工,并在靠结构侧涂抹1:3的水泥砂浆。
4.2.2 外墙防水要点
外墙防水宜使用外防外贴的方式进行施工,防水保护层宜使用100mm厚度的增强聚苯板,在基础导墙位置也要增铺好卷材加强层。
4.2.3 后浇带防水要点
基础底板中包括结构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两种,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结构后浇带的浇筑方式,对于地下室的外墙,要使用盖板进行封闭,封闭完成后方可使用钢板进行防水。同时,在卷材搭接缝处,要用喷枪进行加热,以便形成一种均匀的沥青条。在变形缝处应该使用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并设置好多道设防方式。
5、结语
总之而言,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实际使用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从细节着手,尤其是要做好隐蔽部位的施工工作,在施工完成后要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许方平.刍议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期刊论文].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 (25)
[2]袁军建,仝兆阳.机关职工住宅楼水科院五、六号楼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方案[期刊论文].河南建材,2011,10(20)
[3]张宏涛,张江涛.建筑工程的地下防水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与企业,2012,09(06)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建筑行业是中国的基础性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数量以及规模都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问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显然与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其中所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面对房屋施工作业呈现出的多样性的变化以及所存在的诸多隐患,需要房屋建筑工程单位给予高度的重视,对施工安全技术问题以足够的重视,以预防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一、重视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一)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中渗入了各种新的技术。在建筑的施工阶段,要将这些新型的施工技术引入到现场中,就要经历检验和时间验证两个环节。这样做不仅使房屋建筑施工的周期得以延长,而且还会降低建筑工程安全系数。因此,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是确保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房建工程质量,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是关键
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从安全的角度而言,提高施工技术是减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伤亡事故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还会保证房屋建筑投入使用后,并不会因质量问题而缩短使用寿命。
(三)优化施工结构工艺是提高房建施工效率的有效途径
施工技术的选择要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那么,就要选择合理的技术,并优化使用技术方案。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综合考虑。鉴于建筑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普遍较差,为了使建筑施工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就要提高建筑施工结构工艺的优化程度,以提高建筑施工效率。
二、房建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
(一)房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房屋建筑施工之前,都没有按照规定勘察房建工程施工现场。因此在施工设计中,并没有对相近的场地环境勘测报告,而是在施工之前,搜集了附近同类建筑的基础设计资料,凭借经验来进行地基处理,这就会对建筑基础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外墙渗漏的技术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中,外墙渗漏是主要质量通病。一旦出现渗漏,就会影响到房屋的使用性能。由于施工工艺技术而导致的房屋外墙渗漏,主要是由于裂缝的出现所导致的。建筑施工的工作量之大,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往往会对砌筑的质量有所忽略。在进行房建工程施工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规范施工,就会对砌筑的强度造成影响。砌筑的时候,要确保砌块被湿润,但往往由于水泥砂浆中的水分被吸收而导致水泥无法完全水化,导致墙体和建筑结构主体之间的整体性受到影响。如果抹灰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容易导致墙体开裂。
(三)混凝土养护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但在目前的混凝土的养护方面,浇水的过程缺少了,混凝土养护时间上存在着不足。如果发现混凝土有蜂窝或者麻面,就说明混凝土养护技术不到位,因此而埋下了安全质量隐患,不利于建筑工程投入受用后的安全保障。
(四)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技术问题
混凝土的构成中,除了水泥、骨料、水之外,还包括气体。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混凝土的组成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导致变形。混凝土会因此而出现很多细微的缝隙。随着温差和干缩程度的不断加大,混凝土中所存在的不会引起视觉注意的缝隙,其破裂程度会有所加剧,此时,混凝土裂缝的破坏形式是显而易见的。
三、房建施工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地基的施工技术处理
地基是建筑物质量的基础,更是提高建筑物安全性和风险性的保障,那么,就应该在地基施工之前,进行土壤结构测试,并根据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比如,如果地基的地质状况为淤泥土层,主要的特点是土层相对较薄,此时,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上,就要避免淤泥土层,投入质量均匀且密度极好的垃圾废料,以提高持力层的承受力。
(二)外墙渗漏的预防和处理
外墙渗漏的预防,就是要做好基层处理工作。清理干净墙面之后,充分湿润达到10%~15%的含水率之后,才可以进行墙面抹灰。抹灰之前要注意使用界面剂进行墙面基层处理,抹灰之后,还要对抹灰墙面采取适当的保养措施。对墙面要适当地喷水,以避免由于日晒雨淋而导致开裂隐患。
外墙渗漏的处理,需要将漏点寻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渗水不是很明显的漏点,可以采取撒干水泥粉的方法判断,漏点会留有湿润的痕迹。墙体裂缝的局部处理,要根据裂缝的大小,凿出一个凹槽,深度18~22毫米,宽度为30~40毫米。使用高压水对槽内冲洗,并完全干燥后,用砂浆填满凹槽。如果裂缝非常大,就要将一定比例的膨胀剂搅拌在砂浆中,高压注浆到凹槽中。当砂浆干燥时,要进行检查,漏点处理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面层装饰的恢复工作。
(三)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民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工作是关键。按照建筑施工规定,混凝土进入到养护阶段,不仅要保障7天的养护,还要在养护期间对混凝土进行适当地浇水,以使混凝土保持相对恒定的湿润程度。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拆模过早或者施工的时候负载过重,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总结:
综上所述,民建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面对民建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就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针对已经投入使用而暴漏的质量隐患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技术处理措施,以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性,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石.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调查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和研究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响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路,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笔者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建筑、水工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专业调查。目的是掌握近几年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提供可靠依据。
1研究对象与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施工、监理、造价及现场代表。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笔者对2012年以前的建筑、水工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50份,回收38份,回收率为76%。
经统计,其中有89%的同学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比较有用,有78%的同学存在看不懂图纸,有84%同学施工流程不清晰等问题。在调查中有92%的同学认为应加强施工技术实训,使理论讲授和实践紧密结合(见表1)。调查后,笔者又和部分同学及用人单位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认真听取了他们对本门课程在教学中的建议。笔者对本次调查中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对本门课程的改革思路进行了一些思考。
表1调查情况统计表(问卷中的部分内容)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课程教学需要,提高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锻炼,参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聘任一批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或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以此来增加校内专兼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学生对工程实际的认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2.2.1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通过调查和研究,采用加强案例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并确定每个项目组成员的角色(如项目经理,生产经理,财务经理,经营经理和采购经理),在项目经理的带动下各部门协调,使项目顺利完成。此种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周密的计划,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就需要老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不是光靠查阅资料就能完成的。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把教学内容形成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工程九大知识模块,并合理序化。在组织教学时,把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案例,教师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展开问题分析。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问题的模式进行。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知识传递,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型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见图1)
图1项目化教学和案例教学
2.2.2优化多媒体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很多施工工艺抽象难懂,单凭书本知识的讲解,学生很难明白。笔者认为多媒体是完成理论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多媒”,是老师们在制作课件时必须要考虑的。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把文字复制一下通过PPT放出来就认为是多媒体。而是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拍摄一些施工现场的图片,制作一些相关施工过程的动画或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施工流程的录像,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使学生虽然没有去工地,就好像身处现场一样。例如在讲到灌注桩几种方法(即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时,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就可以制作成动画并配以音乐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会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此种教学方法在该校2009级水工专业学生中投入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2.3调整现有的教学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整合和重构。理论教学形成以九大知识模块为基础,并按照建筑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序化,知识传授的深度以满足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需要为度,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突出应用性,实践教学。(见图2)
图2课程教学体系
2.4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围绕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项目经理(预备)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将“五大员”的职业技能考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按照九大学习模块设置九个学习情境,设计与每一个学习情境和岗位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学习任务,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考虑前后课程内容衔接的基础上,设计出螺旋提升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2.5实践教学改革
施工现场是不可缺少的辅教学手段,某些学院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有了对建筑的感性的认识。
但是一周的认识实习,采用的大都是整个班级进入施工现场,技术员讲,学生听的模式。由于人数多,多数学生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笔者认为应该把实训穿插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将较大的实训项目分解成若干个能在1-2次课能完成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实训场或者组织学生到现场深入到施工队来完成。如砌墙,让学生亲自体会砌墙的过程。
另外在《建筑施工技术》讲课过程中,可以拿一两套完整的施工图,让学生来完成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模板系统设计、钢筋下料单的编制等内容。既考查了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和绘制相关图纸的能力。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实训条件等多个方面。成功的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和所有专业教师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分不开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了良好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使学生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 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7,(20).
2 姚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1,(8).
3 周朝国.《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咨询,2008,(17).
4 刘志明.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09).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型建筑普遍推行,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要求,并详细阐述了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严峻的事实表明,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刻不容缓。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要求,并详细阐述了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措施。
一、墙体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空心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沿垂直方向且长圆孔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破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冷热桥的现象。施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施工质量。依据的技术规范,除砌体、混凝土结构、抗震、工程施工验收等方面外,针对性的有《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混凝土小型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住宅建筑节点构造》等。提高砌块墙体的施工质量,主要从砌块质量、砌筑砂浆的质量和灰缝饱满度、砌块的整体性和均匀性、粉刷层与砌块的粘结性和变形协调等方面加强技术措施。在砌块与构造梁柱交接处、门窗洞口部位、屋面檐口和女儿墙、有集中荷载的应力变化、墙面曲折和突变等重点部位更需要重视。
2、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其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
以各种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超轻陶砂、聚苯乙烯粒、浮石、火山灰、粉煤灰等)加入水泥、石灰、石膏、化学聚合物等胶结料,并加入少量助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保温砂浆,一般都采用抹灰的施工方式。保温砂浆应在基层质检验收合格,屋面防水层完工,与墙体相连的隔墙、门窗框、管线施工不破坏保温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5℃,夏季应注意保湿养护。保温砂浆抹狄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施工中应注意:
1、基层作清洁、修平、湿润处理。表面不易粘贴的混凝土墙、梁、柱等部位应打毛或刷粘结剂。②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宽50mm 护角。为保证保温层厚度墙面应做标准饼、冲筋。③每次抹灰厚度10mm 左右为宜。当底层初凝且表面有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施工下一层。应注意保湿养护但不能水冲,砂浆硬化期间严禁撞击和振动。④保温砂浆一般设置内侧,用于外侧必须有防水、防裂、防脱落等保证措施。
随着新型保温产品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科粘结材料和粘贴工艺。大部分粘贴工艺都结合机械锚固使用。目前只有少数外墙保温系统采用纯粘贴施工工艺。 挤塑聚苯板、水泥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都采用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化学粘结剂粘贴,并用尼龙锚件、膨胀螺栓将外层的钢丝刚水泥砂浆粉刷层与墙体连接起来。粘贴复合保温墙体,可分为内置式保温、夹心保温或外置式保温 3 种。内置式和外置式粘贴复合保温应用面在不断扩展,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施工中尚需注意以下环节。
①内置式保温将保温层粘贴或加机械
锚固时,需在内墙表面设平薄板、钢丝网粉刷层、胶粘剂加耐碱玻纤网抹面层等防护层。施工时应保持粘贴面平整、清洁、湿度适宜,且屋面防水层完好和上层无施工水下渗。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从阴角开始。粘贴前应做好踢脚线和门窗洞护角。挂镜线位置间隔从墙体中预埋木块穿过保温层用于固定挂镜线。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墙体防护面层应考虑防湿防渗和便于贴面。在墙体转角处,内外墙交接处以及踢脚线处易形成“热桥”或结露滴水,可根据工程实际在上述部位加强保温效果。 转贴于
②外置式保温,通常将聚苯乙烯板、玻璃棉板、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保温板用粘结剂或锚固件将其与面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面层内设加强网,聚苯板作保温层时用耐碱玻纤网聚合物水泥砂浆作面层,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用钢丝网防水水泥砂浆作面层。
三、门窗安装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闭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质门窗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框双玻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
2、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
3、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槽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
4、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
5、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音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无灰尘和污物。
四、保温屋面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通常屋面保温是将密度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按此种正铺法,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水泥蛭石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筑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采用松散料直接或袋装设置在尖顶屋面下或吊顶上部的有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现场发泡浇筑的有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等。反铺法主要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以下,可有效保护防水层,方便施工检修,但由于造价较高,住宅建筑尚未大量使用。屋面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通常在屋面结构上部或下部设置通风隔热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隔热、屋顶结构上设反射层或蓄水植被等。
五、结语
目前,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之大的。因此,建筑节能已经成为节能的重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