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力学实训总结

建筑力学实训总结

时间:2023-02-04 23:0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力学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力学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网络教学;模块化

0 前言

建筑力学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本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为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建筑力学课程具有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内容趣味性差等特点。如果始终按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很投入,但由于学生缺少兴趣、课堂缺少互动和讨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试及格率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都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探索,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建筑力学教材多是对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精简、浓缩和改写后编写而成,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许多重复和内容衔接不合理的地方,教材普遍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和工程实例联系少等特点[1]。许多教材没有将具体的算例和工程实践有效结合,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我在建筑力学教材、教案编写和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内容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建筑力学在具体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为重点。将教材的重心转移到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铺垫和准备上。对现有教材的内容和讲授方式等进行合理取舍和整合,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静力学基本内容、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杆件强度计算、杆件的刚度和结构位移计算及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以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与教育思想保持一致,而传统的教育思想都将教学的首要任务放在“传道、授业和解惑”上面,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教”上面。课堂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2]。以西京学院为例,通过“一师一优课”建设,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以教为主”的理念变为“以学为主”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将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加强互动式、讨论式和网络教学等方式,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能力,通过改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明显的提升。

为此,在建筑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积极采用了“启发式”、“对比式”和“讨论式”等诸多教学方法。注意加强了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一些工程实际问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总结点评的方式,将课堂教学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上。在上课前,我收集了许多与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图片和施工录像,并对板书和PPT等都做了精心设计。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讲授和讨论以及课后观摩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形式的有机集合,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建筑力学课程具有内容多、公式多、定理多和图形图表多的特点。在使用传统的课堂板书授课过程中,由于书写速度较慢,从而导致一些复杂公式的推导和抽象的力学概念讲解都很不方便[3]。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增加教学信息量,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我在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项目化教学

与一般数学等基础课程不同,建筑力学课程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性一般都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最好能将多个相互联系的力学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大的工程项目中来讲解[4]。在讲授抽象的力学理论知识的时候通常是结合与所讲述知识点相关的工程案例来讲解,老师讲解完成后再要求所有同学分组带着任务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每组选出代表将讨论结果对全班同学做出汇报,最后由老师做出点评。例如,在讲授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在课堂详细讲授几何组成分析的基本内容和三个重要规则,然后以工程施工中脚手架倒塌事故作为案例,让所有学生分组后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课堂中,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我再做出点评和总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 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优势,结合课程内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单位时间的知识传播量[5]。随着学校的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力学教学体系。我将自己做好的电子课件、相关的习题及考试题等上传到西京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上,所有同学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后自主学习,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安排在线答疑,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疑难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不减少教学信息量的同时既可以精简授课学时,又可以将学生复杂难懂的力学问题变得更直观核易于理解,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所有同学的欢迎。

3.3 仿真力学软件的应用

由于多数力学问题相对较为抽象且计算量大,数学基础要求高,故多数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兴趣。为提高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些力学问题不能在现场实验演示的情况下,在理论课程讲解之前,我首先使用力学仿真软件演示建筑结构或构件受力和变形的全过程,同时将一些试验全过程拍摄制成影像在课堂给学生演示。这种将课堂讲解和力学软件演示结合起来的教学手段,首先可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再经过教师在课堂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有了明显提高。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上必须考虑力学类课程的特点,单纯采用“一刀切”的笔试的评估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过关率较低,对学生学习力学类课程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故必须在考试的命题以及形式上做出必要的改革。

首先,对考试题型加以改革,针对课程的特点,建立建筑力学试题库,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将试题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多采用一些能发挥学生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题型。其次,在考核方法上也必须进行大的改革,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化考核。具体做法是: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提升为40%,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评定。如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及平时测验等;实验、实训考核权重占20%,其中实验实训态度、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均占一定的比例;期末闭卷考试所占权重为40%,采用“一纸开”等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力学核心知识点掌握的全面程度。通过这种过程化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5 结束语

建筑力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的改进、创新和探索,找到学生学习建筑力学课程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力学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实际中的建筑结构有机结合,为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西京学院校级教改项目(JGYB1620); 西京学院校级教改规划课题(JGGH1603)。

参考文献

[1]袁健,丁科.结合专业课程知识的结构力学教学方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 2) :56-58.

[2]亚芳,禹奇才.建筑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刍议[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2): 88-90.

[3]范小春,袁海庆.建筑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2, 27(3): 105 -107.

[4]胡兴福.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30-31.

[5]张彩凤.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81-84.

第2篇

建筑专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有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施工中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差距,课程的每个模块进行完后,我都尽可能组织学生观摩施工现场,了解各个工序的施工方法,使他们对工程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降低了理论知识理解的梯度。

优化教学内容及体系

随着职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办学理念的改革,中职校应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职业能力。所以根据职业教育本身的属性和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体系”。采取“课程内容重组,自编教材,不断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课堂;”实行项目教学,以施工单位从一个工程项目投标开始到项目保修期满为止的建设过程作为课程开发主线,进行实际的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教学能力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成多个“小型”主题学习单元。

优化组合启发-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锻练学生的思维、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应为启发-讨论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提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任何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告诉老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老师只是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需要查找的学习资料,给学生一定的完成时间。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书本知识及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与应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提高。其次,教师应围绕重点,把握方向,组织有序讨论。组织学生切磋讨论,能解放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中根据任务大小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形成共识,然后选代表阐述方法,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质疑,得出最佳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与启发,防止讨论偏离轨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点拨,牢牢驾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行为,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则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检验自己的方案,并进行补充与修正,使任务得以合理地解决,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计算桁架的内力时,教师提问:“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判断出受力为零的杆件吗?”部分学生反应灵活,先找出桁架中的“零”杆,接着应用平衡条件,总结出关于“零”杆的常见情形。又如在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力学模型导出公式。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推导出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计算。启发-讨论式教学法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好时机。通过课堂上分析和讨论时的相互质疑、既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辩论和舌战的气氛中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总结与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建筑专业实践教学

“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这是哈佛大学的座右铭。就是说大学培养的是人才,一出校门就可以为企业、社会服务的一线技能和管理人才。职业教育更是如此,职业教育是职业与技术、岗位与技能的教育。建筑专业为了实现教学和实践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教室的设计,把教室布置成似“车间”、似“办公室”,实现“教、学、做”合一。同时通过这种布置,这样的“存在”,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了相应的“意识”。其次加强校外的认识实习和校内的综合实训,通过参观建筑行业有代表性企业生产活动和技术施工现场,使学生对生产劳动和现场工作状况有了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工程项目建设流程中涉及的建设程序和工作任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环境和任务不会太陌生;校内综合实训是以一套真实工程项目的施工图为载体,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模拟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模拟从施工单位中标进入施工现场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为止,整个项目建设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包括施工图阅读及图纸会审、材料进场检验、施工测量放线、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竣工验收及工程移交等工作。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的流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完成工程项目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最后参加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实现毕业后零距离上岗。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专业教育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步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从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各类现代手段生动鲜明、形象直观、反馈及时,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促成信息技术和专业教育教学的整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贴切生动的实例,辅以多媒体技术,可使课堂教学多样化、直观化,为学生主动参与、活跃思维,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创设了氛围,而且能巩固专业思想,使学生更加喜爱本专业。多媒体课件教学突破了“黑板加粉笔”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的缺陷,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以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化难为易,使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师生交互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建筑力学》这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力学计算”这一教学环节(运算能力),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因此学生普遍感觉难学。我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当建筑力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结构构件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做建筑力学题”转变为全方位的掌握结构构件基本特性,从而为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总之,优化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设计,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能力和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所注重的不应是最终结果,而是过程本身;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考试成绩,而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作者:佘泽锋单位: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第3篇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building specialty, construct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practice-theory integration which adapts to industry job capacity needs, and analyzes the future benefit of this system comprehensively.

关键词: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practice teaching;Richard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246-02

0 引言

新时期,由于知识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革,致使整个社会的人力结构、经济结构、劳动组织结构以及职业资格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劳动组织结构和职业资格方面的变化,对于我们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希望。

1 现行高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有:参观认识、演示验证、工艺操作、项目设计、综合实践。采用参观认识方法的有建筑构造、专业认知、施工技术等;采用演示验证方法的有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等;采用工艺操作方法的有建筑测量、施工技术等;采用项目设计方法的有建筑制图、建筑CAD、工程概预算等;采用综合实践方法的有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实训项目,应用不同的方法,以期望达到不尽相同的实训目的和培养要求。参观认识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演示验证的方法则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工艺操作侧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学生实践经验(例如,对通用仪器实践操作的经验,对应用仪器时常见问题的处理经验等);项目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设计的能力;综合实践的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处理问题及应变沟通能力。虽然,按照以上常规方法进行实验、实训可以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由于传统实践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有限,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实训指导教师就将理论讲述一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主动验证。然而,因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本就有着很大的差异,高职学生大多又都属于技能型人才,对单纯的理论学习本来学习兴趣就不高,在老师讲授理论时学生掌握的本就有限,所以,学生在正式实训期间,真正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理论自主进行实践的学生寥寥无几。最终,只能是学生一味的等候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学生照做。致使实训结束时,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仅仅只是按照老师要求操作而已。使学生实训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

二是由于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参观认识方法、演示验证方法)使学生大量的刻板的、被动的接受知识,一旦离开课本,学生不知应该如何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无法做到提早发现问题,防微杜渐。这样,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本专业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尤其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就会认为“学无所用”,逐步的丧失学习积极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三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某些构造的知识运用能力不够,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不能自主解决,最终致使设计实训变成了照抄或者描图训练。

四是综合实践管理难度大,学生在实训期间个人目标不明确,很多人在工地整天走马观花式的走过场。对于实习日志、实习考勤等都有弄虚作假,更有甚者是直接照抄作假,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个人的主见和见解。使整个综合实习无法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目标,只是学生熟悉工作环境,体验工作流程的一个过场。

2 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不同普通教育的方面是它的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培养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施工技术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即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资料员等基础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是我们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素质过硬、技术过硬的建筑工程类专门人才,是我们建筑工程类高职专业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模式,重新构建适合我们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4篇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构建中遵循能力本位、知识保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任务载体、实训保障的指导思想,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能力本位,知识保证: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将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整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能做会学,突出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采用“行动导向六步法”组织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应具有自主咨询决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估的能力,而教师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舞台的导演。任务载体,实训保障: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依据制定学习任务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以实际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学习。

2课程定位

依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建筑结构》课程为职业岗位课,是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在《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识图》等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结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一定的施工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2.1知识目标(1)建立正确的结构概念和构造要求;(2)具有较强的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3)具有常见结构体系认知能力;(4)具有基本构件设计和验算能力;(5)具有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2.2能力目标(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2)能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善于总结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有辨证思维的能力。

2.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4)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下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完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融合了课程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在掌握建筑结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锻炼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运用的各种方法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共为《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以下10个学习情境和24个学习任务。

(1)结构材料学习:①建筑结构的组成分析;②材料强度指标选取。

(2)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应用:①结构极限状态的认识;②某办公楼楼面荷载效应值计算及概率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的应用。

(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①某教学楼现浇简支板设计与模型制作;②某钢筋混凝土雨篷板的设计与模型制作;③某办公楼矩形截面简支梁设计与模型制作;④某厂房肋形结构次梁设计与模型制作;⑤某厂房钢筋混凝土外伸梁的设计与模型制作。

(4)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①某商铺底层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设计与模型制作;②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设计与模型制作。

(5)梁板结构设计:①某工业厂房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与模型制作;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③某住宅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与模型制作;④某住宅雨篷的设计与模型制作。

(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理解与模型制作。

(7)单层工业厂房设计:①单层厂房的结构布置与模型制作;②单层厂房柱设计与模型制作;③柱下独立基础认识与模型制作。

(8)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结构房屋:①多层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②剪力墙结构认识与模型制作;③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分析与模型制作;④高层建筑基础认识与模型制作。

(9)砌体结构房屋设计:①某多层办公楼混合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

(10)结构施工图识读:①多层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②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组织,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因此,《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组织中,就如何设计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成为教学考虑的重点问题。因此,通过在教学中构建建筑结构构件设计与模型制作的“体验情境”,对本课程的教学组织进行了改革。模型制作是按一定的缩小比例,科学合理地展示建筑结构层次、建筑物内部结构如钢筋布置等。在钢筋骨架的制作和下料过程中,必须考虑钢筋的抗震等级、锚固长度、搭接形式、保护层厚度、钢筋的弯曲调整值等因素。因此,通过制作建筑结构的钢筋骨架,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原先不甚了解的钢筋构造要求有了准确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4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采用“行动导向六步法”组织教学,图1、图2、图3为“某办公楼矩形截面简支楼面梁设计与模型制作”学习任务、完成任务的教学设计步骤和任务工单。在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中重点把握:①做中学、学中做、能做会学———能力本位;②把握好六个步骤,完整的工作过程———任务载体;③学生主体,教师主导;④利用任务工单引导学习过程———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和评价学习效果;⑤知识保证、实训保障。

5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模式,由于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要素为核心,以情境教学为方式,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发展能力和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与以往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模式比较,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积极热情,学生之间和教师的主动交流、沟通明显增多;做得善于计划和思考,团队和协作精神得以显现;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资料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责任心也大大增强;基本达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

第5篇

1.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现场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过程控制;现场的施工准备,测量标志保护,进场材料检查;填写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及施工日志。2.技术员岗位主要工作: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督促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持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3.测量员岗位主要工作: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建筑物的控制桩、水准点;实地校核红线桩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测定;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检查;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4.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与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程计划、统计的管理;竣工资料报送;工程档案移交。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全面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证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2.强化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第6篇

[关键词]昆明园林本科专业教学形式现状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52-04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及独立工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通过对我省昆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师大文理学院)共4所院校园林本科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见表1),总结其优势与不足,以期增进校际交流,推动各院校基本技能课程实验教学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本情况

1.在西南林业大学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花卉学》共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8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园林施工与管理》共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8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城市生态学》、《三大构成》、《城市规划原理》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1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3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14%。

2. 在云南农业大学课程实验教学设置中,专业基本技能必修课程实验教学占相应课程课时总数的比例均在20%至90%之间。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0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3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15%。

3. 在昆明理工大学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设计初步》共64学时,教学计划中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没有明确规定。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2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15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68%。

4. 在云南师大文理学院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花卉学》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5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5%;《园林树木学》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植物造景》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2%;《园林设计初步》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共72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2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工程制图》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管理》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5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其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共15门,占开出课程总门数的60%。(见表1)

二、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整体上,4所院校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量都比较大,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充分反映了各院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其中西南林业大学单门课程实验教学课时占本门课程课时比例低于20%的有8门,占课程门数的19%,在21%至40%之间的课程有12门,占课程门数的28%,在41%以上的课程有23门,占课程门数的53%;同种情况下,云南农业大学低于20%的课程有6门,占课程门数的21%,在21%至40%之间的课程有12门,占课程门数的43%,在41%以上的课程10门,占课程门数的36%。两所院校建校时间早,传统基础学科资源丰富,尤其是生物学、林学、农学等教学资源建设比较完善,因此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昆明理工大学在建筑、规划、设计、工程类基本技能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优势也较其他院校突出;云南师大文理学院是云南省创建最早的“独立学院”,办学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在其他院校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不足

尽管4所院校的教学形式设置虽展现不同优势,但整体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在实验教学设置比例低于20%的课程中,技能性较强的基础性课程偏多,如云南师大文理学院的《园林设计初步》、《工程制图》、《植物造景》、《园林工程》等课程实验教学均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左右。另外,西南林业大学的《城市生态学》、《三大构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云南农业大学的《园林建筑概论》、《测量学》、《城市规划原理》,昆明理工大学的《设计初步》、《建筑力学》、《工程概预算》、《苗圃学》的实验教学设置模糊,课时不明确等。

三、改革建议

1. 设置相对固定的教室作为专业教室,并按课程模块集中在一个区域为各学科带头人配备相应的工作室,基本技能课程实验教学以工作室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服务场所。

2. 设定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项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法,使学生高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由基础训练到创新的转变,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周期。

3. 构建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学实习中应做到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实习基地的构建应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拓展。

四、结语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成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而教学形式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园林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园林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园林本科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应适当削减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延长课程教学实习时间,有效实现实验、实习、实训交叉、融合与互通,调动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启发性”和“创造性”,[2]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角色定位;专业特点;择业心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udents into vocational schools begin this new environment, so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heir own identity? Come to this school is doing? What is their future? In the self, professional and employment aspects of the role to help students make new positioning, so that students faster and better adapt to the new role of conversion in order to learn something, well into the job.

Key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role; professional features; career psychology;

G455

一、自我角色定位

1.培养个体健全的人格

(1)中职学生的人格特点

中职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存在严重的悲观心理。不重视自己,也不被别人所重视。一方面,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因学科分数低而常受到周边人的歧视,渐渐地由厌恶学习演变到厌恶生活。“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抱着“我就是这个样”的逆反心理走进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他们从小受到长辈们的宠爱,吃苦耐劳的意志薄弱,对自己学习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惰性,抱着“混水摸鱼”的心理走进职业学校。可以说选择职业学校也是为了暂时的躲避压力。总体来看,学生个体的人格不够健全。

(2)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和方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既适应时代背景,又切合改革形势,更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鼓励式。鉴于中职学生特殊的年龄段,自尊心和成人意识逐渐增强,在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肯定。这时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切忌过多的批评,那样只会加速他们的逆反心理。

第二 激发式。中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不乏聪慧,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却是思想、学习的双差生。对这类学生不妨试着委以重任,挖掘其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让其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激发积极向上且带动其他学生。例如我班生活委员何玉海,刚开始很是散漫,而且很有号召力。他伙同宿舍的另外两个学生不参加军训、在校园内外闲逛,正式开课后一个月内时有迟到现象,而且下午的课上一节逃一节。多次找他谈话,但收效甚微,我感觉很棘手。一次在和他们宿舍成员聊天时偶然听说这个学生非常细心,我当时没太在意,确切地说是我不太相信,他,这怎么可能?随后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我班教室有一幅窗帘掉下来好几天了,我以为是坏了,就督促生活委员找人修,之后就没了结果。有一天进教室,那幅帘子重又挂了上去,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是他修好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是他找了工具利用下午时间修好的。我借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我发现他居然红着脸,不好意思的底下了头。还有一件是班里开展了一次宿舍卫生大比拼活动,他们宿舍全票通过为优秀宿舍,卫生的打扫、物件的摆放、被褥的叠法以及宿舍的布置都是他策划和带头实施的。在接下来的班委调整中,他被推举为班级生活委员,每周一的卫生检查我们班总有加分,而且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严格,在学期末由于成绩良好,还被评为了优秀班干部。

第三 安慰式。安慰式教育方式主要适用于后进学生和成绩处于下降状态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想包袱重,意志消沉。这时,一般的鼓励作用不大,班主任应及时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使他们尽快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新树立起前进的信心。

第四 联合式。班主任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要尽可能多的与学生家长联系,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另外,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还可以采用诸如冷却式、群体式、榜样式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2.增强个体与团队协作的意识

中职学生毕业后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具备较强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因此增强学生个体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尤为重要。

团结协作不是要抹煞学生的个性,而是在极大地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各尽所能,为集体争光。但是中职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集体性活动。没有共同奋斗的目标,团结协作等于一句空话。于是我有意识的在班会、课堂等场所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班级学习园地布置等。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出团结协作意识,进而培养出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专业角色定位

1.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施工

【主要开设课程】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地基与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

【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建筑工程施工的操作与管理人员

(2)对应工作岗位举例

施工员 质检员 安全员 制图员 工程测量员 监理员 材料试验员 测量放线工

(3)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施工员 质检员 安全员 制图员 工程测量员 监理员 材料试验员 测量放线工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施工、节能环保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掌握建筑工程及其施工的基本知识;

(3)会选用建筑材料和构配件,能进行建筑材料取样、监测、保管;

(4)能识读建筑施工图,能进行测量定位放线;

(5)能正确使用常用建筑施工工具、设备,能制定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案;

(6)掌握建筑工程主要工种施工方法及质量监控、检查验收、监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

(7)具有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笔录、整理、建档能力;

2.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热情

借助学校新学年对于该校优秀毕业生大力宣传的契机,请这些优秀毕业生来到学生中间,利用现身说法,用他们成功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积极鼓励学生观摩并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项专业技能大赛。对于获了奖、拿了名次的分别记入班级“功名册”,特别地还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予以公示。并利用班会课,和大家一起交流思想,总结成功经验。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所学的专业。

3.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时刻不忘提醒他们手脑并用,动手第一。强化操作技能培养,重视技能考核。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根据专业特点,定期监督学生按照专业科要求到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接受企业考评。另外,要求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即将到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就业角色定位

1.学生择业心理与现状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还非常热衷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其实随着近年来国企改革和机关人事改革的进展加快,这些单位的编制普遍紧张,不少单位还面临裁员。同时,这些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等要求都很高,职校学生很难能在其中谋职。并且,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技术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各基层的劳动者。有的学生不愿做工资低、干活辛苦的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却不知自身的条件达不到那些岗位对员工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求职失败。

2.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

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一般如下: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合法从事个体经营;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再学习等。

看起来门路似乎不少,但是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毕业之后的首选还是就业。现如今,每年的中职毕业生数量都在迅速增长。而且,同期毕业的大学生们不断降低就业期望值,也开始成为与中职毕业生抢饭碗的“竞争对手”。为此,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3.树立学生求真务实的就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