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12:4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复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初中毕业的关键时期。到了初中毕业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每一个初中毕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好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工作,直接关系着初中毕业考试和学生的升学,因此,备受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的实践,就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谈谈肤浅的认识,总结了初中毕业语文复习教学中应把握的“三字诀”,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念好“乐”字诀
在初中毕业复习中,学生在大量的习题中,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乐”字上想办法,下工夫,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因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二、念好“分”字诀
在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过程中,各种知识看起来比较松散而杂乱,其实,它们也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特别是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将各个语文知识点进行了巧妙而合理的安排,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观这些知识点,它们具有个性,也有共性。因此,在初中毕业复习中,首先必须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念好“分”字诀,分好系统。一般而言,初中语文可以分为这几大块:(1)识记背诵类。必须背诵积累的经典诗文、文言文等名篇,包括古代和近代及当代作品。(2)方法类。必须掌握拼音、字词、句子。包括修辞手法、语法应用等。(3)阅读类,着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是初中语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四是作文。这是初中语文复习的难点。这四类知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毕业总复习时,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做到合理有序,高质高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分”字上做足文章。①将识记背诵类作为第一阶段的重头戏。因为背诵需要大量的时间,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应该把背诵放在首位。按照“先长后短”的原则安排背诵复习周期的长短。②进行字词句的复习。尤其应该复习好修辞与语法。这个部分是后续复习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确保后续复习的顺畅。③进行阅读训练。采用分册、分内容、分段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学,通过精心分类和策划,确保“分”字诀分得恰当而又不失其功效。
三、念好“精”字诀
在九年级,学习时间异常宝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复习的有效性,这是初中毕业班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抓住一个“精”字,念好“精”字诀。所谓的“精”就是指精讲精练。(1)精讲,是指教师应该减少讲解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复习整理、查漏补缺和消化。(2)做好精练。学生在做复习题目时,教师应该善于归类,让学生在做一道题目的同时,能够掌握一类题目,做到触类旁通。例如,在进行修辞手法的专项复习训练时,笔者专门挑选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一句话“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笔者提问: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天气怎么样?(非常热,学生齐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狗吐舌头、骡马张大鼻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句话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天气十分干热,但是句子却没有一个“热”字。今后我们在判断句子是否采用夸张手法时应该注意什么?这对我们今后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有什么启发?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最后总结出了相关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解答这类题目提供了解题的思路范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运用精讲精练时,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和语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练习不断巩固复习成果。
总而言之,九年级是初中毕业冲刺的最后阶段,是确保学生顺利毕业的关键时段。作为九年级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复习教学,按照新课标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念好“三字诀”,即:念好“乐”字诀,让学生乐于学习;念好“分”字诀,分阶段、分内容进行复习;念好“精”字诀,精讲精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这盘“棋”,全面提升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单位 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复习是较为重要的环节,许多教师面临着教学成效低下的困境,教学精力与时间投入较多,但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并不高,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原则措施
初中面临中考,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予以慎重对待,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复习时,应不断优化复习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迁移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上来。
一、初中复原则
(1)系统性原则。平时的学习注重的是知识点的学习,而初中教学和复习则要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如,在初中学习《故乡》时,就应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复习。
(2)基础性原则。初中的学生虽然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总的说来还不够全面,为此,初中的教学和复习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增加知识的总量,为技能的提高打下基础。如,文言文的学习,在初中阶段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句子翻译的形象性和对整个文本的整体理解,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之上的。
(3)技能性原则。初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从基础学习向能力形成阶段发展,为此,在阅读、言语表达、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口语交际为例,在初中年级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不但要根据要求将句子表达清楚,还要强调修辞上的应用。
二、初中语文复习的有效措施
1.准确理解中考试题的类型及意图
中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近几年语文中考改革的趋势更趋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九九年中考试题为例:纯课内题(出自教材)只占约 25%;课内向课外延伸题(课外阅读)为 46%;考查学生创造能力的运用题即作文为54%,这就比较明显的体现出其考查的类型及意图。针对中考改革的这一特点,在复习时就应该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做好复习工作。所谓“纲”就是《课程标准》,教师只有在认真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其含义之后才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阶段的复习或综合复习,也就是针对标准中的所要求的各项能力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所谓“本”是指教材,《课程标准》强调了教材的“凭借”作用,也就强调了教材的基础作用,任何试题都是以基础知识为辐射点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好基础知识(即教材)并能举一反三,学生在面对各种试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处之泰然了。
2.分层复习
语文知识点比较零碎,涉及面比较广,教师可以将考试内容总结分类,分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复习。如:可以根据考试的四部分内容,由基础逐渐延伸,进行层层递进的复习,激发学生复习的欲望。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基础知识穿插到其他三部分进行,着重从古诗词文积累与阅读开始复习,可根据历史年代,引导学生根据时间点这条线索,自主总结,小组合作交流,补充知识点的范围,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掌握知识,加强记忆。对于其中出现的关于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的内容,提倡学生记录下来,对知识点进行积累,有个系统的整理,对知识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知识最大限度地实施开放性原则,让学生自由地去发挥,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平台。分层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加强学生记忆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与自主能动性。
3.注重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复习阶段尤其重要。批改作业时不仅可以找到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措施,它是教师下次备课的有效凭据,也是改进教学教法的指南针。其原则是“批改需认真、及时、正确、有效”。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当堂当面批改: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同时做好反馈记录,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和制定下一阶段的复习重难点。
对于测试卷模拟题的批改,更要做到:1)及时,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切忌连考两份;2)评分要严;3)给特殊的题加批语;4)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并认真做好记录。
4.多读优秀文章
中考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感情真挚”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写作的体裁不限。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以下几方面。
(1)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注意选择积极乐观、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或者思想进步、哲理性强的美文,或是知识性、逻辑性强的议论文。研究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怎样表现主题,有哪些语言特色;了解优秀文章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写作起到重要作用。
(2)多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为写作积累富有时代特色的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 10~20 分钟时间来读报(如《语文报》、《作文周刊》、《扬子晚报》等)。
(3)在写作训练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把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一、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体现教学环节前置
教学环节前置是非常悠久的话题,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在这一方面并未执行到位,还是习惯于以课堂为主,甚至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教师的讲解、启发和引导,还要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没有经过充分准备,必然导致课堂上不知所措,既不能熟悉学习内容,又不能掌握要点技巧,因此推动教学环节前置是非常必要的环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学环节前置的作用,以自主学习为抓手让学生课前充分准备,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坚持预习的习惯,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到新课学习必先进行课前预习。其次,在预习内容目标要求上做出明确规定,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握好尺度,预习的内容既包括字词基础知识,又包括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熟悉,以及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等等。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不断总结方式方法,既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自身学习活动总结,提炼针对性的预习方法。
二、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学生高度参与
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兴趣,更无法保证效果。教学工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师生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深入贯彻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语文学科实际,充分研究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特点,在教学模式的优化中着力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全身心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笔者在这一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畅所欲言,不禁锢学生思路,不制约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设置学生参与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在学习载体的设置,还是学习线索的编排,都充分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参与需求,从学习载体设置上建立合作小组,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载体的扁平化,在学习线索上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设置思考题,以这样的方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三是有效开展课内探讨,在学生完成基础内容学习之后,教师通过启发点拨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探讨、小组之间补充完善,通过辩论辨析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纠正片面错误的观点,接近正确的答案,体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二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分层教学要求
分层教学是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个层级分别采取相对应的教学要求、教学措施。分层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学习活动格外敏感,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激发,只有采取分层模式才能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功能。在这一模式中,笔者首先对目标进行了优化设置,除了情感性目标之外,知识与能力目标分为三个层级,分别对应相关联的学生,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一开始就确定与自身发展基础相一致的目标,整个教学活动都按照这样的目标有序推进。其次,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区别对待,保证每一个群体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融入的平台。以课堂提问为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同一个问题都会设置不同的提问,根据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氛围调节的需要和教学进度安排的需要,采取相对应的问题确定向不同层级提问,使学生有了积极参与的平台,有了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在教学考核中也体现了分层要求,采取不同难度等级试卷测试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初中语文教学当体现专题巩固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既要重视抓新授内容的推进,又要重视复习的巩固。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进度与要求,需要教师体现出高度的教学机智。教师既不能把所有内容都拉起来逐一复习,又不能一上了之、不顾复习,较为平衡的方法是择其重点要点,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薄弱环节重点突破,专题巩固提升就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抓手。笔者在每一阶段教学后都会回过头来反思,确定相对应的专题内容,边赶进度教新课,边回头进行专题巩固。如现代文阅读分析是学生公认的难点,笔者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穿行阅读分析专题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多遍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然后进一步分析文章的框架结构,从脉络上对文章的结构特点形成初步的印象,接下来结合具体的语段语句分析写作的手法。最后,要重新审视、综合判断。通过这样的专题训练巩固,学生可以有效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专题探究主要集中在有难度的内容复习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中的反馈信息,确定采取什么样的专题,以及专题中涵盖哪些内容。
五、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兴趣活动促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前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取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1.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因此,教师的“教法”首先要教会学生“生存”、“关心”、“学习”和“创造”之法。作为当今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一)教法和学法是矛盾的统一体,教法和学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教法和学法作为一对矛盾,一般来说,教师的教法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引导和接受引导的关系,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具有先导性和制约性。但是,教师教法的基础是学生的学法,教法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为了使“教”始终保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和“教法”转化为“学”和“学法”,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求合作解决问题”。
3.教法转化为学法,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和学生把教法内化为学法的能力等。其次,教师在把教法转化为学法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和转化过程,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由教法到学法的转化。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正确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谋求教育教学长足发展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就语文学法指导谈谈我一点粗浅的看法。
二、掌握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历年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
1.掌握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首先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这是一个广泛是概念。因为不管什么场合,都有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对于学生在校学习而言,课堂学习十分重要,学生绝大部分的知识和方法、经验是从课堂获得的。这是有初中生年龄特征及这个年龄所涉及的知识层面等决定的。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学生最优学习法是:“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这八个前后联系的学习环节,就是一个适用于指导中学生学习功课的较好的学习方法体系。其他还有如:预习、寻疑、问难、笔记、学思结合、按时复习、自我修正等等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既适用于各科学习,当然也适用于语文学习。
其次,要掌握具体的学习操作方法。语文学习中的查字典、查词典、解词、析句、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朗读、默读、背诵、作读书笔记、复习、独立解题、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等等。每一项都有子项,如朗读还可以分重音、声调、节奏、情感等等。
2.形成语文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由此可见,自学能力具有基础性、独立性、指导性、问题性等特征。就初中生而言,初中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定的自学基础,给初中语文教师教师的自学指导做了一定的基础准备。初中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已经普遍掌握了字典、词典等语文学习工具书的使用,有一定的识字析词基础,学生可以依靠自己完成对学习对象的钻研、理解和获得知识。同时,初中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对学习对象已经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对于完成学习对象获取知识已经逐步走上必然。
三、明确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内容
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也不例外。一是教师要了解学情,制定好学法指导计划。要对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学习心理、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家庭教养、学习环境等进行整体的了解,并作出统计分析。二是指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方法体系。课堂学习方法指导包括预习课文、释疑解难、边听边记笔记、参加课堂讨论、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自我检查修改等。三是要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技巧。四是要指导学生应考的方法。五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心理是抵制外来干扰,完成预期学习任务的关键。六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管理。要定时、定事、定方法,加强计划管理,以法治学,实现语文学习管理自动化;要制定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反馈系统,有助于教师强化指导和学生学法的改进。
四、不断完善和改进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和途径
回顾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法指导有专题性指导,开设学法指导课,专题讲座、座谈会、调查访问,个别谈话、班组交流、印发学法经验;有经验性指导,主要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学情进行指导。
1.开设学法指导课
学法课主要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加强语言修养,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语文能力。开设学法指导课,我力求做到“三确定”:
⑴确定在哪个年级开设,讲多长时间为宜?我一般在初一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占用1节语文课)。当学生进入初二、三年级后,便用讲座或发讲义等形式使这种课程式学法指导得以延伸和拓宽。
⑵确定讲些什么?从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来看,学法指导首先应引导学生采取和掌握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就知识与思维的相互关系而言,学法指导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就学习过程的心理构成因素来说,学法指导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辩证关系而言,学法指导还应包括课外学习活动方法的指导。
⑶确定学法指导课应怎样上?要认真编讲义、写教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如讲述、讨论、选读,经验评论、调查分析、总结归纳等等。要精选学生中学习的典型案例,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具体知识讲;既面向全体学生,有注意因材施教;还要进行学法课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学法课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学法课教学的评价,不断改进学法指导课。
2.总结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的心理学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就要力争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而不是只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否则,是与现行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相悖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总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为教师提供改进教法的反馈信息(这是“教”和“学”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3.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当今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方式,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采取独立自学、自主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导学”的功能是与学生每个环节的“学”的实施同步推进的。对此教学中学法指导就必须落实到位。要做到:(1)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和有目的行地设计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2)“自学”阶段要指点方法,既要教会学生全册书自学发,每类文章的自学法,单元自学法,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揭示相应而具体的自学方法。(3)“导”的阶段要重视引导学生自悟学法,并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效的学法。(4)“训练”设计要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学法,强化迁移学法。
4.指导学生拟定并执行学习常规
学习习惯的养成,来自学习常规的执行和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法的形成也是这样。对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自学(预习)常规、上课常规、阅读常规、作业常规、复习常规、课外学习常规等等,让学生按常规进行学习,以便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按一定规范形成的习惯,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有学校总结出来的“读查思写”四字诀语文学法,要求学生按“自读”(阅读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圈点批画),“自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参阅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文前后的“教学要求”“学习重点”“自学提示”“思考”“练习”等等)。“自思”(思考自学目标提出的要求,思考课后习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自写”(写出自学笔记,检索积累自学收获)等四个步骤进行自学,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有序的操作规范。比如“自写”,要求学生自学笔记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认读――包含生字新词的注音释义,多音字形近字辨析,近义词同义词的比较,名言警语典故佳句的收集摘录等;释题――包含辨识文体,审清题意,熟悉作者,了解背景等;理解――要求学生围绕“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方面,写出对课文内容、手法、构思等自学心得,(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体裁的课文,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各项内容的深浅依照学生各自的学习基础而定,分层次要求,不强求一致;质疑――要求学生写出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发现的难以理解或不甚清楚的疑难问题;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对教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商榷行的意见。
这种学法指导,一是要对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二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学生按规章去做。
五、加强学法信息交流
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法信息交流的主体效应,不断完善适应学生个体的学法。⑴组织学生交流成功的学习方法;⑵向学生推介在报刊上寻觅到的学习方法文章,不断吸收新信息,利用新成果;⑶利用板报、专刊等发表自己的学法;⑷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法使用情况,加强个别指导;⑸请高年级或有关专家做学术报告。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世法关于中学生最优学习法思想主张
[2]魏书生语文教学科学管理经验
在我看来,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语言“粘”住学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特定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于耳” 首先是听懂,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避免语言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说话大声清晰,停顿恰当,有条有理,让学生能听懂。其次是乐听,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情感。初中生更乐于接受美的事物,教师运用富有美感的语言进行教学,更能引起初中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二是“于脑” 初中阶段,教师语言不能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简洁直白,更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符合初中生的心智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得教学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听的阶段,而是真正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分析,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是“于心” 初中语文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课程。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的特征,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把教师要传达的知识和情感铭记于心。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熏陶感染的作用。
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产生影响,是通过教学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学生还需要教师教授和引导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强。语文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把握,实践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一)立足于教师自身,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就是要做好教学过程设计,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导入中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课程导入。在我看来,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初中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比起小学生更能够专注地学习,但比起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又还不够,他们更倾向于对感兴趣和热衷的事物的专注。然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一上课就进入课文学习,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没有被吸引,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上课就容易走神,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的语言艺术,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上好整堂语文课好做好铺垫。
2.课堂授课中的语言艺术
锤炼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的导言是一堂优秀初中语文课的第一步。除了导言,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好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让课堂散发语言的魅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授课时可利用课文内容的关联性,采取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初中生对知识系统学习、比较学习的能力还不够。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进行示范教学。例如在上新课程的同时,联系旧知识,进行纵向的联系和比较,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更为系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可以采取横向比较法,如相似或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作家创作出来,其内容侧重点和艺术风格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课堂提问,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3.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不够,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偶尔开小差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不能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也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提问,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获得其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的进度。初中语文教师锤炼好提问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总结中的语言艺术
初中生的学习概括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的辅导帮助。初中语文课离不开总结这一环节。教师用精练、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课堂总结,能帮助学生理清整堂课的思路,分清重点难点,有效地进行复习。课堂总结还可以留下思考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恋爱,多么诱人的字眼,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也经受不住爱情的诱惑,居然从套子里探出头来,要品尝一下恋爱的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获得姑娘的爱吗?他的爱情结局将会怎样呢?”教师巧设悬念,让学生听完课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学生下堂课的听课兴趣。
(二)立足于学生角度,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语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
我国现在正处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因此,注重对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但是,要想提高其教学质量,关键的还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我国的中学需要注重从老师的课堂教学来抓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初中的语文阅读课堂中,要注重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其中,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由此可见,研究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对初中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针对式提问
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也主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在个性、知识面等方面都存在着基本差异,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必须要依据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通常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与阅读能力等方面来进行对学生的划分,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辅之以难易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教学中去,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这一节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A层次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委派其掌握基本生词的任务,实现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能够熟练阅读课文;对于B层基础知识较强但是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对其提出“根据文章标题进行对课文内容层次的划分”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对文章予以分层;对于C层基础知识较强且具有分析能力的学生来说,则要求其用精简语言概括文章每一个层次的内容。另外,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教师以提出“请找出本段中所采用了写作特点的词语”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哪些写作手段,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增强阅读兴趣。
二、提问要具备挑战性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当中,师本位的现象尤为严重。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对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当,经常出现提问“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在这样的提问模式下,学生的回答一直处于敷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于文本当中所讲述的内容不求甚解,仅仅是记住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而这对于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文本的理解、以及修辞的运用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弊的。所以,在当前的提问过程当中,就必须保证问题的挑战性。挑战性实际上指的是,教师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度,确保问题需要依靠学生一定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文本讲述之前,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从同一高度上掉落下来,会一起着地吗?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为了获得答案,就会对教材文本进行仔细地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伽利略可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因为原因相对较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整理出答案,并且派出各小组的代表进行解答。在学生代表阐述原因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其不足之处。随后,教师再一次提问:在这篇文章的学习当中同学们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们踊跃地发言。在学生将一连串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答之后,其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会一步步地深化,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且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
三、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层次感
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提问的依托,做到课堂提问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作为教学的目的,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摸底式问题,可以是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式问题或是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复习性问题等等。最后,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问题由浅人深的程度,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脉络,更好地掌握比较难的知识。总之,教师要针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积累。特别是在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诗句中的景象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时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
21世纪是个经济、科技都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经济化的趋势使得我国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培养人才就要从青少年时期做起。因此,对初中生的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本文针对我国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关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教师在备课时注意设计适当的问题、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和检查和学校注意控制给老师的教学任务等等。如果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能够注重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国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与提问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12年1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方式的落后,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初中生在学习和社会竞争的双层压力下,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易于浮躁,对课堂知识吸收效果慢,学习状态不佳。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以简单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语文成绩下降;第二,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脱节,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降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语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逐步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实际操作运用性也越来越强,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在围绕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对语文课程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等等问题。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改造,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推行与发展。教师的授课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师生教学的束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教师要通过案例引出课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幽默问答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讨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转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自己的童年出发,如那个年代与现代社会相比经济较落后,当时人们只局限于实现温饱。还记得当时玩具很少,并没有现在的电脑和游戏机,但是孩子们仍然有许多淳朴的童年时光。现在同龄人存在着许多沟通问题、以及目前独生子女常常有自私、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问题,而那是的孩子们虽然没有过多玩具,但是当时孩子的心灵淳朴、善于沟通,充满着生活乐趣。通过介绍教师的自身经历,引出童趣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关于童年的作文。第二,长时间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与相关课程有关的课外话题,转换学生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贯穿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把“学习是有用的”这一观念传输到学生思维层面。第三,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教师教学任务,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群体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团体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以优带劣,减小学生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互相探讨,交换意见,形成双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弥补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培养自信心。
三、创新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还会延续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即简单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长期学习。因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是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的来说,自主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考试知识复习资料,自己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利用此方式通过考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养成总结和整理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试题改错本,把错题总结归纳在改粗本上,经常性翻阅、回顾,以防犯第二次错误;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语文整体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归纳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积累成语、优美的作文语段。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建立专门的摘抄本,其中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等。并附上名词解释,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会有明显的改善,学生也能从积累中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要想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归位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式教育方式,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培养重点。教师要学会转化教学思维,仔细聆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做奋斗。
四、把语文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成为惯性
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实施教学课程研究,亦有助于让学生增加对语文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兴趣,这也能为学生在以后的语文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的具体应用中,学生主动融入语文生活,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惯性。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语文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生活处处都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则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应该在社会大的环境背景下,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探索中文这门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课堂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初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想联系,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仔细研究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教师要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成绩。
参考文献:
[1]柴艳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D]. 长春师范大学 2013
[2]王文文. 语文课堂教学失误及对策探析[D].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关键词:语文 方法 复习
语文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的提高,初中语文的教材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叙事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所以我着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深入研读课文,探究文本蕴义
现在的语文教材不仅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积累优秀语言的材料,而且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研究教材,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取不同视角去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每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对作品进行研究。比如小说,我们可以扣住人物的形象、环境、语言、主题做研究,通过发掘作品的典型性来理解作品,从而磨炼鉴赏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我们还可以将多篇课文串联,进行比较、探究。比较,既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又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要学会找准阅读的比较点,进行求同辨异的探究。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语文技能培训
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对判断病句难以掌握,学习效果不好。病句的类型多,情况复杂;句子长,筛选耗费时间多,所以判断病句是一项让人头疼的活,学生做这方面的试题准确率不高。于是我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育学生从关联词、介词、代词、动词、动词、习惯错用的词等几方面着手,抓病句标志词。
例1:我因为喜欢语文,所以讨厌数学。
错误:两者无因果关系,强加关联词。关联词语的使用需配对,不能乱用,关联词语不能强加给句子。
例2: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错误:“北京”不是“季节”,此处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例3: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错误:这是习惯错用的词,“目的”与“为了”重复。
三、加强学生开放、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语文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实际情况中,一部分学生虽然专心听课,分析重点、难点,但是对重点的思想方法没有给予注意,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致使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没有创新精神。下面我结合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阅读题,来研究探讨近期中考涌现的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例4(南宁市中考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
解析:答好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语言积累水平,文化积淀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仅仅是一个论点,我们要教育找出一个论据来证明它。可以选择的答案有许多,比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诸葛亮“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事例等等。
例5(吉林省中考题):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解析:这类题属于创制型,要求考生能联系文段创制对联等,或自拟题目作答。有一定文学色彩,目的主要是教育人、启发人。联系文段内容符合对仗的特点,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这些立意新颖、内容丰富的试题需要探索性的解法,需要用发散性的思维,思考多元性答案,所以很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四、加强语文知识的复习
我们的语文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强化记忆、查漏补缺、融会贯通。其中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是复习的中心任务。
通过复习,可以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组装”起来,或者说,将学过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透彻理解,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来进行,所谓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个新的理解和体会,主要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复习时,要加工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要设计系统表、比较表等,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感悟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又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感悟能力有关。特别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每个人对于阅读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获得思想上的升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就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力的基础,只有自己思考,才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才能充满活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才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正确指引,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互动,激发起学习动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语文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特殊的规律可循,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教师要放正自己的位置,以一种平等友善的眼光来对待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里所说的师生互动的课堂不是传统意义上追求的学生乱讲乱说,课堂出现混乱。而是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做好课堂上的组织交流工作。教师不仅要随和,也要在适当的时候严肃起来,毕竟课堂教学是一项很神圣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切合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活跃和热闹,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做到互教互学,传递给学生教学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
三、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适度借助多媒体教学新设备,更好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进入课堂,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有机结合。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增加课堂的教学信息量。但是现在有些教师太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为在课前自己精心准备课堂的PPT就可以在课堂上坐享其成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黑板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在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在识记和思考,教学进行得慢,但是效率还是很高的。而在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就开始懈怠了,以为在课堂上自己只要用鼠标简单地点几下,按照PPT上的文字读就行,以为学生在课后可以拷贝PPT进行复习,所以课堂进行得也相对较快。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虽然增加了课堂上的信息量,但是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课堂上传播的信息量很大,但是效率却很低。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度把握使用多媒体的度,避弊取利。教师要做到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视频图片,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当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板书,既锻炼学生的板书能力,又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活力,而不是幻灯片切换的声音。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课堂幽默诙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要具有自身的教学魅力。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一些幽默诙谐的对话,让学生放下压力,真正放松思维,被教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长期以来,就连班级上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也会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之情,在课堂上不再是木讷的,而是思维活跃的思考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以学生身边的资源为基础进行创新教学。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起学习的活力,充满激情地接受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课堂不再是白色的粉笔和黑板的色彩,而是充满五颜六色,调动学生多方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另外,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多了解一些语文课外的知识,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幽默诙谐的言语,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被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所吸引,从而更有活力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单元复习
全面系统的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水平。复习课较新课而言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复习所学知识,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提问中提高和进步。然而一些教师反应:上复习课比较沉闷,连续不断讲一节课,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开口说话的少,复习效果也不好。也有的学生反应:复习课没有重点,教师针对的是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复习速度偏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些不利因素影响复习课的效率。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促进高效复习课的生成呢?
1、明确复习目标,计划要全面具体
制订明确的复习目标是高效复习课的前提,其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复习课的主要内容,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把握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巩固知识点。有些教师的复习课缺乏全面性、整体性,复习计划没有列到教案上,上课就显得比较随意,东讲西讲,一节课下来根本无法复习重点,时间就到了。这样的复习课显然是不好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应精心设计复习计划,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及平时上课的讲授情况,制订全面具体的复习纲要。比如,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首先需明确本单元的复习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品读文章的主题思想,从文章中体味人间百态;还需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具体的复习计划要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两篇重点课文展开,包括鲁迅的《藤野先生》和的《我的母亲》,让学生自主回顾学习的重难点,体会人生,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
2、区分复习对象,设计要因人而异
复习课也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正如有些学生所抱怨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自己跟不上,面向的都是成绩中上的学生。现实教学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这样一来,学困生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少。教师复习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对单元学习查漏补缺。教师应考虑学生接收能力的差异,促使班级均衡发展,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难度的复习要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复习八年级第六单元描写景物的古代散文时,我设计了三种难度不同的复习思考题:要求学习较好的学生背诵《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及《诗五首》全文,且能翻译重要的字词和短语,赏析文章表达的情感;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背诵其中的重要片段,赏析部分语句包含的情感;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默写生字词,读课文,简单赏析部分句子。给学生安排适合的复习内容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复习,更好地发挥复习的作用,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3、注意复习进度,要循序渐进
初中语文知识包罗万象,难易有度,它们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复习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将知识重新归纳,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最终将知识有机接合在一起。可以从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梳理、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归纳、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及识记要点等方面出发。如在进行写人记事类的阅读训练时,可以结合典型例题,对学生渗透解题技巧,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怎样做”。学生需掌握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方法,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作用,进而把握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逐步把握文章的主题。
4、利用高新技术,创新复习形式
新课改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在经过最初的热热闹闹的课改运动之后,要进入理性反思阶段。本人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四点感悟。
以宜兴市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点有: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关注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单一,课堂教学方法依然“穿旧鞋走老路”,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呆板。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的过失。那么,如何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呢?我的感悟是以下四点。
第一,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提出八种智能是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而且每种智能在人身上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式不相同。根据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热爱语文课。我们学校虽然属于城区学校,但是近年来外来人口增多,新市民的子弟与本市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学生与学生之间生活经历不一样,人生感悟不一样,学习语文能力也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发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的优点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醉翁亭记》一文时候,我布置一个探究性题目:让学生探究作者的乐趣究竟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朗诵,那么就让他们在朗诵中体悟作者的乐趣;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我就让他们绘制醉翁亭记图画,让他们在绘画中把这种乐趣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喜欢旅游,我就让他们模仿导游,介绍旅游醉翁亭的所见所感,在导游解说词中体现作者的乐。虽然手段方法不一样,但是效果都一样,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面对了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领悟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丰富、有梯度。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语文工具性的功能被放大,甚至忽略了语文人文性的一方面。新课改提出三维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综合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真正把三维教学目标放在一起考虑的还是比较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在语文课堂的每节课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分析人物形象、揣摩语言特色、小说的主旨揭示上面。其实,小说中作者的情感线索非常重要,作者在文中探求新生活新路子的理念,要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角度让学生体悟。还可以联系现实,让初中学生谈谈人生之路、做好人生的早期生涯规划。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梯度。目标设计一般是由易到难,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比如学习九年级《桃花源记》一文时,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锻炼的含义,要背诵、翻译全文。这是基础目标,是必须夯实的,基础目标没有完成,探究情感价值观目标毫无意义。每一个目标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难度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步一步来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在基础与能力的提升中不断提高。
第三,课堂教学方法要针对课型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最怕老师一讲到底,课改以来,讨论课往往是一种形式主义,很多语文老师公开课运用讨论课,热热闹闹,平时上课老师一个人“一言堂”、教学方法涛声依旧,学生没有机会,更谈不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新授课,注重教师讲解,师生讨论,共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这是可以的。讲授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年青的教学方法。运用好,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复习课就不一样,目前复习方法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每一种方法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试卷讲评课方法又不同,我一般先让课代表把试卷或者讲义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统计每个小题的得分失分情况,然后有选择的把疑难问题或者学生不会的题目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讨论、争鸣,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最后,教师把同一类题型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拓展中加深印象,巩固课堂知识。讲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自己的课型特点。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型特点,尽量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是充满学习兴趣的一项活动、而且学习语文方法多样,不拘一格。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捕蛇者说》一文时,新授课主要疏通字句、理解文意,领会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道理,主要用讲授法。复习课《捕蛇者说》一文时候,要注重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的归纳和整理。比如对于“之”字的不同用法,例句“余悲之”“君将哀而生之乎”“言之,貌若甚戚者”中的“之”用法不同。再与七年级、八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之”结合起来,系统归纳总结初中阶段“之”在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试卷讲评课如果选择《捕蛇者说》一文中段落时,要注意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每一题要选用课外文言文拓展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能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去解决课外阅读问题,真正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第四,教学评价要立体感强一些。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单一的标准化测试为主。这种评价的缺点是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中要重视过程评价,例如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爱好、意志、情感等。在过程性评价中,多多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每次都是多表扬学生的作文优点,有的是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爱好写作文,让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成就感。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抓住学生的作文缺点,紧紧不放,严重伤害了学生写作文的自尊心。试想,这样下去,今后学生还敢写作文吗?语文教师要创设多种机会,学会多角度立体评价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语文成绩,不仅可以弥补标准化测试评价带来的不足,还可以密切联系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常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让语文学习充满语文味。
【关键词】提高;文教学;实效性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堂效率低就是一个方面。语文课堂效率低,与学生对这一学科不够重视以及教师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关。那么及时从这两个方面下手进行解决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交际能力、艺术修养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求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探索语文中的语言魅力,提高欣赏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分数来评定学生,死扣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没有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科性质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则对语文学科存在“轻视”的心理,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在于课堂而在于平时的积累,以至于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心不在焉。这两个方面就足以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教和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成因
语文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学好语文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提高都有利,例如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等。造成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把复习资料当成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练习,以做大量练习的方式来试图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甚至把练习中涉及到的问题当做课程的内容来讲解,而这些题型大多类似,学生的学习只是局限于做题,而没有在本质上领悟知识。教师讲课中也缺乏对文本知识的剖析,不能做到从文本知识中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拓展知识面,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只会做类似的习题而不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语文学科中的其他问题,致使学习效率底下。
2.背诵文章代替了写作文章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板块,作文可以综合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定位、知识广度、生活态度等,是考察一名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古诗词,以求在作文中得到应用,希望把背诵的诗词歌赋在考试写作文时原文再现,以博得作文高分,教师经常把这一方法视为迅速取得高分的有效途径,并且也要求学生这么去做,教师在评定作文时也按照这一标准,所以学生就更加相信古诗词应用在作文中可以取得高分,也都纷纷效仿去做。这种以背诵文章代替写作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3.各种考试代替正常教学
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为了评定学生的好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毕业班中,各种考试接踵而来,月考、期中、期末考、模拟考等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打乱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的提高。有效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不断地掌握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感知教材的用意,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要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扎实落实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创新性。
1.重视语文课本的地位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充分重视语文教材,着眼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针对语文教材中的范文进行扩展,挖掘范文中的人文内涵,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运用正确的教学技巧,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述说教作用为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有趣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扩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和对观点的辨识。此外,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尽量保证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像背诵文章代替了写作文章的方法就很不科学。
3.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
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的检验。频繁的考试安排只会增加学生对考试的逆反心理,使得考试无法发挥实效。因此,语文课程应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考试的强度和密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总之,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时候也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教师的教学手段、技巧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本文探讨的只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之一二,更多方法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郭林涛.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成因对策分析[J].中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