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后自我总结

课后自我总结

时间:2022-05-07 00:21: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后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后自我总结

第1篇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教十年来,本人教学业务的长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注重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必须处理好“显效果”和“隐效果”的关系。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显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效果上所发生的或所体现的种种有形变化。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隐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认识、教学的处理和应变能力、教学艺术上的潜在的无形变化。“无形变化”是“有形变化”的必要前提,而“有形变化”则是“无形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完整地体现了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辩证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只追求“显效果”、而忽视“隐效果”的存在,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内驱力。

总之,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效果是显然的,但要讲究科学精神,贵在持之以恒。

第2篇

周  洛

(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青海  海北  812399)

   

摘  要:新课改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提升。本文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够获得持久性、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学校和老师,即学生的引导者来说,为了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首要前提。不要为了盲目的追求一时的学习效率,而忽略了持久性的持续性发展的习惯战略。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好习惯的养成是更加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其思想处于懵懂阶段,还不具备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成熟的思考能力,导致他们的学习无法持久高效的进行,此时,为了督促他们的学习,需要有老师的教导,然而,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则需要一个好的习惯来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要养成这方面的学习习惯,首先要使得学生有学习的欲求和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开始学习。就习惯的养成而言,以课堂为分界点可以分成三个板块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主要是,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的连贯性的学习惯性上的习惯养成。

一、课前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前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预习的部分,如何进行高效的预习,使得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获得知识和激发上课时的专心程度及持久程度。

数学,尤其是初中课程中比较浅显易懂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半知不透的课本教程部分来吸引学生继续学下去。在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预习习惯和思维时,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可以用课堂的时间来教导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在看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不教学,即不上课。相反的而是,在学生看书的时候,适当的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同时,让同学们将自己看书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以及看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部分做上标记,上课时进行探讨,解疑。关于课后习题的部分,应当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讲的情况下先自己进行解答,一方面如果解答正确的话会起到鼓励学生的效果,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如果解答错误的话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上课期间更加认真的专心听讲。

课前预习中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三个方面的学习思考习惯。

二、上课时的习惯培养

老师作为一个已知者来说,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有着太过固定或死板的教学意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做一个观察者,观察学生在这样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所思考、所想到的问题。

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将班上同学分组讨论,得出每一组的讨论结果。首先,每个同学将自己所思考、所疑问、所发现的内容写到纸上,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享,针对于疑问的部分,小组成员一起解答,针对于发现思考的内容则是抱着分享的态度来进行探究总结,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报告者将小组所得进行总结,在班上进行分享。在讨论分享是也要制定一定的纪律来进行行为规范。在班上同学分享完毕时,可以采取奖励性提问环节,促使学生们能够专心的听同学的分享。当然,上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当然是由老师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和改进,以及提出鼓励和表扬的部分。

在上课时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学习习惯。

三、课后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的学习最重要的无非是针对于学习内容梗概的总结和概括,当然长久性的学习习惯不应该只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针对自己自身方面的总结也是比如可少或者说更加重要的。

学习内容的总结方面就在于家庭课外作业的完成方面来进行考核,一方面使其得到实战,在真正的题目中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将本课程的内容学习了解透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习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个人修养方面的总结,因为无法考核,比较抽象的缘故,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适当提醒学生进行思想总结,这方面的总结是一个比较长远性的习惯养成。

在课后这方面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上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的学习习惯。

以上三个连贯性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万能之法,是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大致的方向。通过课前的预习思考,习题提前做,课中的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积极思考并且沟通交流分享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自我思考反省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自我总结和反省等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得学生更加高效持久并且坚定的学习下去。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得学生一生受益,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个方面的获得,更是人生路上很多未名的重大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扬.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A,2011,(03).

第3篇

关键词:物理学习;习惯现状;改进

0 引言

中学物理知识是现代中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必须合理把握物理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中学物理学习的连贯性。从现代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整体来看,物理学科的知识学习无疑是中学阶段知识学习的难点,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存在学习困难,我们要善于发现物理学习的中逻辑性,促进自身中学物理学习方法的新突破。

1 当前物理学习习惯现状

(1)基础知识不踏实

物理学科知识是日常知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部分,随着中学生日常物理知识学习内容的逐步增加,物理研究的层度也逐步加强,基础知识是物理学科学习程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基础。但从现代中学生物理学习习题总结来看,其物理知识基础知识学习扎实性较低,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物理基础知识大多是公式,我们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时,往往只注重对公式的记忆,其他与公式相关的知识研究与分析却缺少透彻性的分析研究,使我们的物理基础知识的记忆准确性较低,一旦后期物理学习中出现与旧知识相似的知识结构[1],我们往往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准确的掌握两者之间的差别,最后导致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应用出现知识结构下混乱的情况。

(2)知识应用性差

中学生在对巨大的物理知识系统进行学习中,必须实现知识学习的灵活性应用。知识的学习,其理解性往往受到学科难度的影响,物理学科的难度与其他学科相比,抽象性更高。由于缺少良好的物理知识学习习惯,课后不能及时对课堂中学习的物理内容进行巩固、提升[2],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学物理知识的学习一部分堆积在一起,另一部分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遗,最后我们进行物理知识应用时,对物理知识的基本理解已经失去了学习时的灵活性,在后期的知识应用中,中学生是直接进行公式的机械套用,没有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更没有与题干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导致物理知识学习的应用能力较低,甚至出现物理知识学习困难,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也逐渐使我们的学习兴趣降低,是一种不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

(3)物理知识自我总结性差

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物理学科的知识学习是其学习中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科。从学科本身而言,物理学科的难度较高,对我们的思维要求严谨,但只要合理进行中学物理知识的钻研学习,会突破学习困难;另一方面,中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中,往往对物理知识学习中的习题总结性差,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中学生物理习题做题中存在的问题,物理知识的学习自我总结性差,依赖性较强[3],从而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2 改进物理学习习惯的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学物理知识是中学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了达到中学知识学习结构的科学性规划,必须把握科学的学习方式,突破高考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从中学物理学科的学习角度进行科学分析,养成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首要的是对高宏物理基础知识开展基础性学习,保障基础知识的扎实。例如: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中学物理知识学习中,物理电力知识占据重要的部分,在日常学习中,对电流运算公式、电压运算公式、电阻公式都要进行全面的学习,不仅要保障物理基础知识中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要对公式中每一个字母对应的相关性知识进行分析和识记,提升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认识与总结。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以电流公式为例:I=U/R[4],我们进行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进行基础物理知识关联性分析,为中学物理知识的学习提供鉴定的物理学习基础。

(2)实现知识灵活能应用

注重物理知识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保障中学物理学习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建立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避免学科知识的独立,逐步完善自身物理知识的结构框架,只有我们自身能够对中学物理知识结构逐步进行探索,才能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从而达到物理学习的灵活应用。例如以中学生进行分析,进行中学武力知识学习时,对牛顿经典力学与动能学知识相互对比,从而发现物理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再结合相关的物理习题,达到对物理知识记忆和学灵活多样的作用;另一方面,物理知识学习的灵活性也表现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上,要养成对物理习题认真分析的习惯,善于从习题的题干中搜索解题思路,及时与物理知识进行综合性的结合,最终实现中学物理学习的习题解答与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逐步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融合在中学知识学习中。

(3)注重物理学习的总结

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离不开课后对知识的自我学习与巩固,加深物理知识学习的深刻性。例如: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以电流公式为例:I=U/R,我们进行物理知识学习中,可以依据自身物理学习的程度,进行电流计算的习题总结,建立相应的物理习题错题集,同时进行学习困难知识的自我总结,发现学习中的困难,进行针对性习题训练。另一方面,将日常学习中学习物理遇到的困难性习题进行结,合理进行物理知识的规划,提升自身物理学习的效率;或者,可以将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进行后期自我加工整理,将物理知识编成顺口溜进行记忆,逐步结合自身物理学习的问题[5],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自我探索。经过长期的物理知识总结与学习,我们可以达到对物理知识学习的习惯日益形成,不仅为我们的物理学习提供良好学习方式,同样也为自身中学知识的学习提供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4篇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走上教师这条道路快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满怀信心,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使我获益良多。现在我总结一下近一年的得与失,因为回顾走过的路就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作为一名新教师,当然在教学方面还欠缺很多的经验,但是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决定一定要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地把我的学生教好,于是无论多么忙,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都会经常挤出时间去听本校年长有经验教师的课,还去听优秀教师观摩课及讲座,并且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忙碌伴随着充实,我一共在校开过两节公开课,到林溪乡校开过一节新教师汇报课,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开课真的很能磨练人,前辈老师的指点让我受益很多,不管从教学方法上还是课堂管理上都有很大的感触和提高。

在这一年里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的举止言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自己的品德非常重要。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类新教师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我尽量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我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工作之余我还不断看书、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在教学中,我每次都很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做好课后反思,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平时我还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并及时向他们请教。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外,我与学生一起玩、一起笑,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姐姐。我努力用一颗平等、博爱及宽容的心去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提高;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知识的时候,有时还不能很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部分教材的内容把握不全面。其次论文意识不强。最后,有时自己的脾气太过孩子气,在处理有些事情时过于急躁,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与经验。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与反思中,我会不断地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越做越好的。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第5篇

反思能力是主体对问题或事物、主体思想和行为、它们所处的情境、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进行深刻的批判式的思考过程的能力。反思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习惯的培养,有了一个好习惯也就是形成了一种意识,有了一种好的意识就能形成一种好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小学生思维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没有进行复杂反思活动的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反思活动主要是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认识和理解思考的过程,更多地集中于对自身的认识上面,这也是反思活动的基础。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着重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

一、课前反思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反思的契机。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抓住反思的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在套用常规思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而是在充满疑惑和问题并积极赋予探究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的。为此,我们通常在每堂新课之前,都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进行自我目标的达成,为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学生能够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表明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了自我意识,产生了“内在需要”,因而产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愿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更有了自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以振奋、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为主动的参与探索。

二、课堂反思

课堂上,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情,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激发真情实感,增强主观能动性,从理解走向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反思就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结论等。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在操作中讲求反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对某些思考策略进行揭示,组成结构性的“问题链”,尝试让学生全面了解问题的整体,再将问题分解为前后具有逻辑关系的几个问题,步步推进,反思知识的内在联系,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主线。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反思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和形成过程,达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交流后注重反思

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做出不同的解答。交流中他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最好体现。这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能多学到一些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5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使学生自己对学习活动达到一些特定的目标,并且能够对自己成功和失败进行总结。下边就讨论一些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的策略。

一、传授小学生反思技能

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学习反思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技能。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活动范围太小,反思效果并不理想。对待数学学习的反思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分析方法,没有自己的经验。学习反思就是要提升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例如,探知和解析问题的方法策略,为小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好重点难点知识的指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归一应用题”的反思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学习反思技能更加顺利,教师应当做好这些应用题的准备工作,在问题解答的巩固练习中,将对问题的探究有意识地留给小学生处理。这样通过让小学生们尽可能多的自己探究问题实现反思技能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保障了小学生获得应用题的体验机会。教师向学生提问,对于刚才的应用题,我们能分析出哪些是它们的共同点,哪些是它们的不同点?在解题思路上两道题目又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小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反思的技能。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学习,既能锻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反思的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保持对学生们的耐心,不要拔苗助长,要做到收放有度。因此,通过特定的学习反思活动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引导小学生课后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学习反思需要先做题,后想题,解答问题之后及时反思。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小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尤其是一部分有连贯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进行反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回顾,纠正错误和完善解题过程。同时还可以对问题再次思考,总结题目的特点和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例如,一道数学题目是,“在一道算式里,除数、被除数与商的和是125,还知道商是5,请你们求一求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是多少。”小学生刚看到题目肯定会非常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会发现题目的条件并加以利用,发现除数和被除数的和是120,被除数又是除数的5倍,进一步会联想到20的5倍是100,而100与20的和就是120。再通过计算验证就可以解答问题。这时,教师在看到多数学生解答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最后总结出“把商转换被除数”的解题技巧。另外,除了及时对问题进行反思,还需要经过定期的学习进行反思周记的记录。周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一次测验之后,有的小学生会在周记中写道:每次经过考试,老师总会对答卷中的错题进行点评,并且让我们对错题进行改正和摘抄,找到错误的原因记录下来。在这次考试中有两道题目犯的错误值得警惕,第一个是把三角形认成等边三角形,读完题目由于惯性思维,对题目思考较少,导致做错。第二个是计算梯形的面积,对公式的记忆不深刻。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杜绝这种马虎的毛病,牢牢记住数学公式。通过周记,小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记录,更重要的是为反思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三、激励小学生自我对话

激励小学生进行自我对话,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我质疑的习惯,将反思学习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问自己如何解决。自我对话是进行学习反思的重要活动,巩固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自我对话要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考习惯,教师的引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同学之间的提醒,激发小学生对自我的质疑。这个过程中其他人无法替代小学生完成,学生自我对话的总结可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进一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能力。自我对话一方面为小学生积累经验,在以后的类似场景很可能会用到。另一方面,帮助小学生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因此,首先需要学生自我质疑,促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同时锻炼数学发散思维。其次是自我总结,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结促进反思,因此自我总结十分重要。问题解决了,教师对小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甚至可以进行书面反思,形成深刻记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反思,需要动用多方面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对学习数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058―01

高中数学入门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只要学生能积极进入学习状态,能迅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好方法。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在学生刚踏进高中校门就让他们不但喜欢上这门学科,而且在以后的学习经历中能够学得轻松有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掌握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上的一些变化

1. 知识的差异。首先,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面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在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题目、已知和结论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但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函数语言等,多研究变量、字母,注重计算、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 课时的变化。在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较少,题目相对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较小,进度较慢,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老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堂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会使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做好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过渡

1. 搞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能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要首先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更符合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2. 注意学法变化。在初中,由于大多是本源性、派生性知识。大多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老师已反复训练。因此老师把学生需要自己深刻理解的问题,往往集中表现在耐心的讲解和大量训练中。而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做好课前预习;再次听课过程要有科学性,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最后还要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3.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不超纲。第二,注意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不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凡是要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当堂完成,并实施当堂检测,保证大面积达标。

三、做好反思和专题教学

第8篇

从教二十年来,我追求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成功。尤其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总是想方设法创设丰富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变难懂的内容为易懂的知识。虽说教无定法,但也规律,数学也是如此。如何才能把小学数学课上得更好?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潜心钻研,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人们常说:授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为此,我首先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始终把学习自觉地作为坚持不懈的习惯。二十年来,我系统地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儿童心理学》、《教师心理素质专题》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以改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做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力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和本校领导和同事共同研究“目标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更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有机地和“目标导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会他们学习知识,更注重教会他们如何学会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实现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二、精心施教,注重细节

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点拨指导,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结合。

1.课前认真研读教材,钻研课标,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我坚持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重点、备难点、备疑点。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按照“目标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卡。

2.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索的空间。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教师就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点拨者,和学生一起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导学卡的帮助下,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实现生生间的互帮互带。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少讲,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力求达到课课清。

3.注重课后的反馈与练习。小学生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加以完善。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练习。在布置作业时不求多和杂,力求精和细,要求学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要进行及时辅导,找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与疏漏,及时进行补救,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4.课后要经常进行反思。课后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教师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为此,在反思中,教师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了没有,也就是基础知识是否学会;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体现了“以生为本”,是否体现“生生交流”和“师生互动”,学生是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还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获取新知,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还要反思是不是有“伪探究”的现象,要重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总之,上好一节数学课,与教师平时的精心研究是分不开的。为此,教师既要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又要注重细节,精心施教,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的数学课堂,才是最具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最高效的课堂。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自评 自控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因以及现行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评价”一节中写到:“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全面透彻地分析和总结。它不单是对教学效果进行鉴定,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再认识和再提高,以便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从而改进和革新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现行状况是:评课的“声音”要么过于单一(在各种评课或研讨会上,几乎都是教研员,听课教师的“一言堂”,执教者很难参与其中);要么过于客套(“不说好,不说坏,免得大家怪”)。评课的内容是就课评课,点到为止,缺少深层次的剖析;评价强调的是鉴定与选拔,评价的气氛是紧张的;评价的结果是功利性强且过后不再过问。尤其是颇具规模的赛课的成功,在成为教师晋职升级的有力评证后,有的会滋生惰性,不思进取。这样的评课远离了客观、真实,背离了评课的目的和意义,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

二、自评比他评更重要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张扬,实现个体素质的主动发展,那么和谐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评价也不例外,我们追求的不但是重在研讨,(“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更重要的是提倡教师自控反思、交流和分析的深度,并在这一基础上的再设计──再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必须提供教师自评自控的机会。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他本人最了解开展教育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积极地自我反馈、自我鉴别、自我总结、自我调整,自我跟踪,非常有利于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实践,所以自评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功能长效的评价形式。

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带有教师本身的个体性,其产品是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效果的验证有滞后性、隐蔽性。每位教师每周要上十几节课,每学期要上几百节课,全校那么多教师,他评他控的长期效力是保证不了的,校本培训中课改的主要精力还是应“眼睛向内看”,积极发掘教师的潜力和创造精神,“内部驱动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动力”,运用这样的评价机制可让教师懂得,做任何一件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将自己被动工作转化为主动行为不但可使自己工作潜力发挥到最佳状态,更可以把个人的成功变成学校的财富。

三、自评自控的操作原则和方法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1.尝试使用“档案盒”“业绩盒”。这种不是由档案室或教务处封存的那种,而是由教师自己保存的开放性评价资料库,可以是纸质的,不过更提倡电子版的,这样,很多资料会随着教师个人的进步而不断修改完善,如教师对某一课堂教学自创的ppt、Word教案、或百里挑一的一段精彩视频,抑或是某一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反复疑惑的几个知识点的整合分析策略等,若公开展示他们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是最符合本校、本班学生接受水平的,是最体现教师本人教学特色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所有的课堂有价值的改革痕迹、研究的过程、改进的方案都累积在动态“业绩盒”中。这种精心收集整理的过程不但是教师是自觉主动发展的表现,更为创设有本校特色的“原生态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和广泛的发展空间。

2.开展“二自”活动。一是自请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听课,一种是听自己说课,另一种是请他们进班听课,再一种就是把“录像课”传到他们的电脑上,等大家都看完后,再聚齐共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条件的约束,就是必须有学校领导的支持配合)。二是,利用录音、录像手段,课后教师自己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感受自己在板书、教态、应变、设计等方面的不足,通过“照镜子”,达到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目的,这是一种自觉主动的完全自愿的改进自己的教学形式,实施起来也比较方便。

3.上“课型”课。这种课是专为解决本专业的某一板块教学服务的,要为研究一个课题而上,要为有疑点、有难点而上,或者同行共同参与,参与者分头查找资料寻找类似课例的不同教法,每个人设计出一堂具有个体特征的课型,大家都来上一上,上完课后,所有关于这一课例的资料拿出共享,共同研讨最佳教学方案,从而让大家受益。然后把教学经验总结为撰写教学案例,把个例转变为案例,就是一个重新整理教学思维的过程。它能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它能从个别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4.撰写课后反思。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策略等;记录教学过程中自己的突发灵感,记录学生的独特解法、精彩回答……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快捷及时的反馈以思促教。它能使教师养成课后思得、思失、思改的习惯,真正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第10篇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作者/邓文涛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上完课后对所教科目的回顾和与反思,它可以反映出教师授课后课堂所出现的效果体现。优秀的教师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得出经验,提高自己。优秀的教学方式主要由师生沟通、同事切磋、换位思考、自我反思组成。

关键词:经验;反思;沟通;切磋;思考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上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还能再现一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课后进行适当的回顾、小结,并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助于以后的教学,还可以用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课后进行反思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每上完一周课,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把我们班的各学科长召集起来共同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拘束,说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并把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给教师提的意见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随时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例如,学生提出有些学困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教师常常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复杂心态,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又不敢说,生怕别人嘲笑。于是,我就在课后找他们谈心,总能了解到他们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比如:有位学困生上课从不发言,但我发现和他交流后,他开始课堂上发言,而且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成绩明显有所好转。有时候还主动和我讨论他在做某道题时的困惑及他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教师的冷淡、责怪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了自信心,他们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看来,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同一节课,同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不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我平时都是在备课组之间相互听同事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同事那里,我学到了不少自己讲课时涉及不到的问题。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不同的班级要进行不同的调整。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后,我每上一节课,总是先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每备完一课,写完一节教案,我都静下心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去理解一下这堂课。然后和我的学科长讨论一下这节教案,让他就本节课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就由学科长组织本节课,我会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这样才能体会到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胆尝试,实践证明我的教法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在同事之间也有好评。我的课堂不再是以前那样死气沉沉,而是真真正正地活了起来。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能力和业务水平才会提高。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带着这些“沉重”的反思,我及时处理与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如:课堂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做法,通过教学中的相互探讨,对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好教学笔记,对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及时纠正,取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不足。对好的教学模式加以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认真记录,共同研究。对于教学中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并加以推广;对于教学中的疏漏,及时记录课堂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向学生提问时,学生再也不是忙于翻教材,寻找答案,而是思如泉涌,踊跃发言。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如果我们能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且不断改进实践,长期积累,就一定会获得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路井中学)

第11篇

一、抓好“个人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个人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的重新认识,即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完善提高。在反思的过程中,我校要求教师对照教育教学新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经过反省、检查,形成新的认识。这是教师自我学习,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我的主要做法是:

1、强调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教师上完一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提倡写“教学反思”,着重思六个方面:思成功之处,思失误之处,思机智之处,思学生的不同见解,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

2、每节研究课后,做课教师向听课教师作教学反思发言,接受提问、质疑。用这样的方法促使教师平时努力钻研教学理论,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增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3、教师定期写课改教学体会,总结阶段教学情况,促使教师勤学多思,不断进步。

4教师每个学期,着重钻研一个课题,在教学中围绕这个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取得成果。

5定期召开教师“教学反思”座谈会,相互交流,相互进步。

二、开展“同伴互助”,促使教师人人参与、互动。

1、人人执教研究课。每学期每个教师在校内上一次以上的研究公开课。学校教导处编排好教师研究课时间安排表。研究课一般以教研组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出一节的教学设计来,然后由相应的执教教师上公开课。课后组织好评课工作,先由执教者作教学反思发言,然后听课者评课。教案及评课记录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2、组织好全校性的专项教研活动。学校制定好教研活动的计划安排,如研究课、说课、基本功竞赛、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等。专项教研活动做到精心组织,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切实起到交流、指导、带动的作用。我校的研究课安排表和专项教研活动计划安排张贴办公室,严格执照时间表开展活动。

3、注意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进其专业成长。学校建立骨干教师档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得到学习、锻炼和提高。

三、注重“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理论上水平

1、订阅教学杂志和有关课改的刊物、资料。这是获得课改理论和信息的首要来源。其中有关课改的理论文章是学科教研组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让教师们通过学习理论,获取信息,吸取经验,指导课改实践。

2、组织必要的教师培训大会,聘请县教研室专家。我们认为,培训能营造气氛,激起教师们的热情。专家创新的理论和生动的课例,给我校教师们极大的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指导教师们的课改实践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而且由于与专家的亲近与交流,拉近了教师与专家的距离,使教师们对学术和理论并不觉得玄乎。

3、播放专家讲学录像和教学录像。我校购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光碟,我校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观看、座谈。教师们可以不出校门就能聆听专家的讲学,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和观摩,这是一种省时省力有效的培训方式,教师很感兴趣。

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把重点放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放在知识的死记硬背上。我们不能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的能力。拿我们学校来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离开了课本什么都不会,我想家长是不会认可的,只是说教师对学生太严了,而不是会教学生。

第12篇

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尤为重要。它是进一步备好课、上精品课的前提和保证。它使得备课更优化、课堂教学更流畅、教学任务完成更好。课后及时回顾和总结每节课的体会,并写出每节课的课后反思,记录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有益于教师提高备课能力和积累经验,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在笔者几年的教学探索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教学反思策略。

一、教学设计反思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教学体验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问题,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很难准确预料,而课后反思能及时将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例如,一次课上讲这one,it,that几个词的用法,学生们总是搞不清楚,于是我想到了前面有一节的课后反思,让他们翻译下面两个经典句子。

(1)―Do you have a camera?

―No,but my father has one;he bought it a week ago.

(2)The air of a suburb is cleaner than that of a city.

于是学生们很快翻译出来了。根据他们的翻译,并且在我的帮助下,他们总结了如下用法:one表示代替前面已出现的同类可数名词,只能代替单数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用ones,表泛指;it代替同一样东西;that 可代替单数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复数为those,表特指,通常有后置定语。由此可见,转变教学观念,强调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正如,Tell me,I forget. 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所言。

二、教学设计反思方法的多样性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写教后感。教师在课后认真及时地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中的感想和体会,作为反思的基础。

2、用心听课。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听课,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特色,从而促进对自己教学后动的反思。例如:有一次上公开课,我和另一个同事上《The environment》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我们都花了大量的心血把课文材料制成课件,也配上了大量的图片,其中有与课文密切相关的,也有拓展的,并且设计了几个问题。流畅特点差不多,但所不同的是我所设的问题过于表层,上课分几次让学生回答,把该文章的几个主要情节都用多媒体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对话表演,最后组织学生讨论“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play?”结果讨论了3~4分钟,就这样下课了。而同事除了注重表层问题外,还注意让学生对阅读方法,文章的深刻的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了解。对比之后,笔者重新设计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提高。看来,教学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突出教学目的。

3、回眸录像。观看自己,同事以及网络上的一些教学录像,进行比较,总结其优缺点,这也是教学反思的有效手段。

众所周知,就知识面而言,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义。这些最主要地体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个人的经验有限,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能够了解学生阅读的现状,(1)过度关注语言点和语法分析;(2)过度注重细节;(3)依靠词典查找词义;(4)知识面窄(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对这些现象了解之后,笔者就会适当调整在阅读方面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模式,大胆运用多媒体,从理论上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指导,对常见的细节题,推理题等,让学生熟悉,解决阅读中的长难句。仅仅这些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我校学生用的“Good English”一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效率。

三、教学设计反思内容的条理性

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仔细的科学分析和探究,提供科学数据,并进行对比研究。

1、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体现了一个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思维,也是一个教师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能力和用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后动的能力,其中包括,教学法,以及内容的设计、安排,以及偶获的灵感等。例如:一次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区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于是我设计了如下两题:⑴ The news____ he gave us isn’t true.⑵The news_____he will go to Beijing isn’t true.通过这两个例子,学生很快就判断出⑴是定语从句,⑵是同位语从句,还总结出区别是在定语从句中前面的先行词在句中作成分,同位语从句中成分是全的,只是对前面的名词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2、教学中的失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教学中,即使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熟悉教材,精心备课,在课堂上,也难免出现疏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后教师及时记下课上发现的不足,然后加以思考,找出解决方法,则可避免教学中犯类似的错误。例如:一次上复习课讲习题,整个过程从单选到阅读虽然进行的很顺利,但整个过程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有少数几个学生都打起了瞌睡。课后我对此情况反复思考,最后发现整个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也有起伏:与低潮,课堂的前15分和后20分是大脑的兴奋期,而中间的10分钟属于学生学习思维抑制期。利用此规律,在课中我总是采用适当的幽默语言进行教学,调节课堂气氛或让他们互相讨论,由此发现课堂的效率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