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厌学论文

学生厌学论文

时间:2022-08-18 15:0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厌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厌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

初中学生正是渴望学习新知识、对一切充满了好奇的年龄,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在学习中可以攻克难题、获得真理,从而体验到满足和喜悦。但初中学生中却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种种表现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缺乏学习动因,兴趣不高。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一种活受罪。在动机上表现为直接动机,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参加工作,缺乏有作为、有理想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没有信心。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

3.胸无大志,只顾眼前利益。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只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有了钱就吃、穿、玩,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赖性过强。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

厌学学生中一部分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其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能力都很一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待问题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尤为突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

2.不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里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遂产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家庭教育滞后是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家长每天上班忙于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少抽空过问并辅导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有的对学生娇生惯养,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3)课堂效率不高是产生厌学的又一因素。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上课满堂灌,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从而出现厌学心理。

三、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

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纠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增强前进的动力。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注重赏识教育。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定能纠正厌学情绪。

2.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将学习目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可通过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召开“美好的愿望”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调整学生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

3.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中学教师要摒弃过去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自信心。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50—01

目前,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这种状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学生的稳定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就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成因

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及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的动机和动力不足。

问卷调查发现,学习动机和动力的不足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教师,为了考试等,所以,他们的学习是处于被动状态的,是通过教师逼、家长压的方式来学习的,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2.对学习缺乏信心,自暴自弃。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挥洒过汗水,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所以无论怎样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过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使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因而放弃了学习。

3.受外界干扰大,学习兴趣转移。

学习兴趣的丧失是学生厌学的最重要因素。处于成长中的初中生,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上网、游戏上,逐渐荒废了学业。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二、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和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因此,教师可以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着手,也可以通过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他们的价值取向,进而热爱科学、热爱知识。教师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作为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第3篇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关于学生厌学方面的论文资料,阅读了大量学术期刊论文思考、总结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厌学的方法和途径,并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教育学、学生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论著

2、访谈法

对江西师大心理老师,上课老师以及部分学生的面谈。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现状的6大常见特征

1、盲目被动学习型

这是在体育系学生厌学现象中表现最轻的一种类型。这类体育学生的特点是能坚持正常学习,但是不具备经过主动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大学生个体的内部主观因素,而是来自于外部的某种原因,即被考试的杠杆所驱使,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部分人平时能坚持听课学习,完成作业,把学校和老师规定的硬性学习任务完成,但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采用实用主义的学习方式,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超过考试范围的就厌学。

2、不思进取,只为点名厌学型

从表面上看,虽然也能坚持正常的上课和学习,但他们去的目的只为老师点名,他们在课堂上根本不务正业,上课无精打采,把课堂当作“自由市场”“聊天室”,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各取所需,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干自己的。干脆在课堂上看小说,看娱乐性、消遣性课外读物或报章杂志,要么听音乐,要么在课桌下面玩手机,要么干脆就睡大觉。

3、训练比赛型

训练成绩好,天天奔波在体育场馆中,教练只看重学生的训练和比赛成绩,把学生的术科学习放在第二位。以比赛多为由时常请假,导致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自己把专项练好,学习没有什么必要。学院也把比赛放在第一位,认为为学校争光就行,等比赛完再去学习,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训练。

4、吃喝玩乐逃学型

这一类体育生往往表现为没有远大理想,把进入大学视为人生理想的终点站,因而放弃追求。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证书,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有的人由于是在体校考上大学,还有些是体育成绩好,学校为了获得比赛荣誉,特招进来的特招生,他们基本上没上过几天学,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听不懂课,不会记笔记,不会做作业,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受失败感的驱使,索性放弃学习,以玩为主。讨厌考试,厌恶学习,小病大养,无病,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闲谈聊天、进酒吧、上网聊天、谈情说爱上。

5、考试作弊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各种考试作弊的陋习也侵入到了大学的校园,使大学校园考试腐败之风日渐严重,已成为一大公害。这部分人平时根本不学习,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书也不看,只等期末考试之前让老师划重点、定范围。只要考试能过关,可以不择手段;在考场上搞小动作,夹带纸条、抄袭别人:利用手机短信息作弊;实在不行就等补考,认为补考一般好过关。

三、消除体育专业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1、各招生主管部门应把好体育高考关,确保招入学生的体育基础质量

对学生要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增加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以便形成积极的未来职业动机。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投影、幻灯片、录像、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优化管理,严格把关

不但高教政策要创新,高教制度也要创新。在教育管理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游戏人生”、“游戏大学生活”同样可以拿到大学毕业文凭的局面。对于那些上大学不务正业、贪玩厌学、无所作为、混文凭的大学生,应严格实行淘汰制,要有一定的淘汰率。不能让“混子”学生轻轻松松地毕业,绝不能让他们轻而易举地拿到大学文凭,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上大学,拿文凭,是要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的。

3、引导体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体育专业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思想教育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班会和个别交谈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自己运动生涯有限,不能一辈子靠父母成为“啃老族”,要独立自主地在社会上立足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必须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源清.青少年学生厌学心理探究及其矫正策略[J].交流与探讨,2002(12):34-36.

[2]平云光.技工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8):30-31.

[3]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P].中国学校体育,2001(2)

第4篇

关键词: 厌学 心理障碍 解决对策

孔子在《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由此可知学习对人的重要性。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来重视教育。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加上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无论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教育都更加重视了。但是在经过了九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之后,有的学生产生了该歇歇了的想法,于是对学习持一种松懈的态度;有的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和厌恶心理,学习在他们眼里已经没有乐趣可言,而是变成了一种无奈的、沉重的负担。目前,厌学已经成为影响老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它使班级不能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好学上进的学生因为部分学生的厌学行为而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的学习环境。

一、高中生厌学现象研究的现实意义

厌学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古老的问题,从教学一开始就存在,是一个普遍问题,从小学到大学,甚至从幼儿到成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心理是指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对练习、作业、考试等一切学习活动漠然置之。厌学的学生往往由不学沦为混学,进而成为学困生,造成恶性循环。厌学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体验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留,就会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影响个体发展,甚至贻误终生。[1]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在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就厌学学生本身而言,虚度年月,浪费光阴,渐渐耗去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相当数量的学生厌学而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必然导致成批新文盲的产生。厌学问题,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较好的解决的话,则其累积性效应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更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厌恶性反应定势”,即一接触学习情境就可能无意识地涌现出焦虑、压抑、烦燥,甚至恶心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其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而且严重的厌学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退缩、自卑、逃避、自我概念不良等个性特征。[2]

二、高中生厌学情绪的归因

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很多,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许多种。概括起来,主要有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因素等,又可以分为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影响学业成就的各种心理因素,如能力、情绪、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知识结构和人格等。环境因素是指需要借助个体自身心理特点对学业成就施加间接影响的各种学习环境元素,如教师期望、教学方式、课程安排、家庭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等。[3]

尹铁菊在她的《初中学生厌学现象初探》一文中关于学生厌学的原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政策、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因此高中生产生厌学情绪是各种原因综合导致的,如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体验了过多的失败;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评价教师的最好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教师伏案掌灯开夜车,同时要求学生上试题山、游考卷海;迫于压力,教师把教育的功效异化为应付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不惜一切压制学生的兴趣爱好。反复的训练、频繁的测验使学生成了考试机器。一些学生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品尝了失败的苦果后,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烟消云散。

三、消除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当前在许多学校中尽管有些老师们意识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但面对学生时,关注较多的仍然是学习成绩,在教学中依然承袭了普通教育的模式。但更多的教师们在努力寻找应对高中生厌学的对策。除了我们通常所用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大师们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消除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对策。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

1.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斯金纳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思想,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论假设:如果学生的学习同某种能够引发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情绪性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喜欢干哪些事,然后,把学习和这些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枯燥感。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系统。[4]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来提高自我管理、控制能力,逐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缓解厌学情绪,减少厌学行为,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重要性,在于缺失需要与生长需要之间的关系。学生如果处于饥饿状态,显然就不可能把精力用于学习。但是一般说来,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所以,教师应当爱学生。我国现代教育家夏D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一种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由“亲其师”而“信其道”,最终喜欢上学习。[5]

3.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论我们可以得出教师效能感与学生的成绩(Gibson,1984)、学生的动机(Newman,1989)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教师效能感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它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6]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从教师的角度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对自己所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学习标准的一种自我评估。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态度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改善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首先要分析学生厌学的情绪是如何形成的,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找出造成其厌学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刘芳.金昌市初中生厌学现象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11.

[2][4]马金祥,王水玉.学生厌学的环境诱因及治疗策略[J].教育探索,2005,5:95-96.

[3]蔡德科.厌学心理分析与辅导策略[J].学府新潮 ,2004,5;31-33.

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情绪;原因;对策

中职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喜人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其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并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对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笔者对江西省吉安市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走访,从各校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个班级,发放问卷470份,收回451份,其中有效问卷442份。为了全面真实客观地掌握了解厌学情况及其原因,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现状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有45%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持“不喜欢”或“无所谓”的态度,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对“您班上其他同学上课迟到现象”问题,33.4%的学生回答“较多”,22.3%的回答“中等”。对“您班上其他同学上课早退或者旷课现象”问题,23.9%的学生回答“较多”,30.9%的学生回答“一般”。对“上课开小差”的问题,41.8%的学生回答“较多”,21.6%的学生回答“一般”。在问到“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问题时,有31%的学生回答“独立完成”,45.8%的学生回答“与同学讨论完成”,23.2%的学生回答“经常不交或抄袭”。在问到“您对考试的态度”的问题时,71%的学生回答“认真准备”,29%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可见,中职学校学生的厌学问题普遍存在,给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以及教学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学校还是社会的发展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生本身基础较差。近几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为招来学生,降低了生源质量要求,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他们大多数属于初中毕业生的最低层次,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有些甚至早已厌倦了某些文化基础课程,入学后中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繁多,学习内容日益加深,尤其是专业性的增强,使他们常常觉得学习上无从下手,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学生学习动力和信心不强。大多数中职生入学前的学习状况均不太理想。调查中在问到“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情况”时,40.1%的学生回答“中等”,54.4%的学生回答“中等偏下”。而在以提高升学率为目标的初中学校,对于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差生”,批评多于表扬,冷落胜于关心,致使这些学生处于教育的边缘地带,备受学校和教师的冷落。学生们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得不到老师的激励和关注。学习和考试在他们的眼里成了失败的代名词,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学习信心下降,甚至产生放弃学业的念头。调查问卷中在问到“如果你不喜欢学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时,64%的学生回答“初中阶段”,由此可见,厌学的学生有超过半数以上是在初中阶段都已形成厌学情绪,具有一定的惯性。

迫于中考较低的分数而进入中职的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学习,现在的学习与将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并不清楚。他们中的很多人把进入职业学校作为一种无奈的茫然的选择,并由此产生了学习上的懈怠心理。调查问卷中在问到“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考不上高中”的占79.1%。

(二)学校因素

1.学校管理不严。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中职生的生源质量严重下滑,有的学校担心学生不能顺利毕业,放松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考核测评,这种“宽进宽出”的政策,使有的学生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不学照样毕业,客观上也是造成学生厌学乃至不学的诱因。调查中在问到“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吗”的问题时,67.2%的学生回答“不大”或“很小”,只有21.2%的学生回答“压力大”。对学生来说,这种宽松自由,没有什么压力的学习,自然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课程设置及内容不合理。调查显示,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目的是“学好技术,出去就业”。但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重文化课轻专业课,而在专业课中又存在重理论课而轻实训课的倾向。在课时安排上,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远大于专业实训课的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挫伤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不到学习一技之长的快乐,导致学生对部分文化课表现出对抗情绪而产生厌学心理。调查中有5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及内容设置不合理,教材理论性太强、程度偏深;在关于“您认为在校实验实习机会多少”的问题时,53.6%的学生回答“较少”;在关于“您认为教学改革主要应革新哪些内容?”的问题时,有54%的学生回答“理论过多”。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仍是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灌输式为主。这种教学过程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活动。因而容易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使教学活动单调,二是使学生的学习趋向于被动接受,这两种情况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在问卷问到“多数老师的教学方法”时,76.3%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灌输式教学”。而在问到“您认为教学改革主要应革新哪些内容?”时,有34.8%的学生回答“教学方法”。

(三)社会因素

1.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和轻视。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存有偏见和轻视行为,很多用人单位又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使中专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不仅削弱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失意感。部分学生认为找工作就要凭“关系”、“走后门”,学习再好也无人问津,出现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调查中在问到“你觉得读中等职业有前途吗”,回答“不清楚”或“没有”的学生占56.6%。在问到“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有71%的学生回答是中等职业文凭低,没有竞争力,就业前途渺茫。

2.社会风气不良对学生影响较大。在问到“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有52%的学生回答是想早点赚钱,有钱就有一切,学习不重要。有些学生在眼花缭乱的商品经济大潮中,耳濡目染,认为金钱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产生了学不学无关紧要,只要能挣到钱便有了一切的“拜金主义”思想,导致他们一心想着赚钱,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三、克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实施分层教学,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首先,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进行职业定向,让学生将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相结合,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学生学习动机的获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励式教育。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对厌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制定低起点、努力就可达到小目标,让学生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严格教学管理,把好人才质量关

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育人质量意识,端正考试风气,坚决杜绝作弊现象。要严把毕业生质量关,让毕业生名符其实,学有所成,以此来消除懒惰学生的侥幸过关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思想,阻止厌学情绪的扩散。同时要改革学籍制度,实行学分制,对学生进行弹性管理。允许部分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提前毕业;也允许基础差的学生延缓毕业,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四)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实践为导向

第一,对于文化基础课的设置。要加强文化课的实用性,降低其所占课时资源的比例,以学生够用为宜。首先,要在非外语专业中将英语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原因是该科目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差,从小学到初中就是薄弱环节,是学生厌学的主要源泉。现在占用的课时还比较多,但收到的效果差。其次,对德育课成绩的考核实行与学生操行评定挂钩的方式进行,取消单纯的书面考试。最后,对于数学、语文学科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专业上用什么教什么,把那些不用和很少用的知识删去,提高实用性。

第二,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实用、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精减过时的、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反映到教学中,以体现出职业教育厚基础、强技能的特点。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要增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实训操作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顶岗实习或实训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这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决中职校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

(五)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单向施教、强制灌输的错误做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教学中心的转变,提倡“老师搭台,学生唱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淡化教师的权威地位,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信任、尊重学生,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宽容和善待学生的错误,采用直观、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求知欲,使其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

(六)重视职业教育,畅通就业渠道

全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都要重视、支持职业教育,要认识到职校生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要大力支持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扭转有失社会公平的现行用人机制,协助中职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部分中职生专业学习不扎实、厌学的局面。中等职业学校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最大可能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实现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让学生人尽其才,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并以此为契机,帮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

参考文献:

[1] 叶肇芳.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2] 王文曦.中专生厌学成因及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3] 张彩侠,曹彬,杨新胜.关于中职生学习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09,(8).

第6篇

【关键词】中专生;厌学情绪;自我调控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在教育的这块园地里,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它已成长为了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厌学情况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中专有,初中有,高中有,技校有,就连小学也有,而且所占的学生比例还不少,令人十分的吃惊。

我们在学校内抽取10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各种程度的都有)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收回80份。对于自己的未来,中专生多数表示有自己的追求,他们的追求都是较实际的,众多学生的目标是相同的: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而中专生热爱学习的人数仅仅有5人,厌学较轻和厌学次重的人数都是15人,厌学严重的有5人。5人偶尔想过要终止学业,有30无挂科记录也从未获得过奖学金,36人会在课堂上认真做随堂笔记记录。31人表示当自身存在厌学情绪时会通过某种方式发泄,而后继续学习,4人表示在出现厌学情绪时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表示会调整厌学情绪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因栏中填写的是为了将来的工作以及为了不让家长失望。在对我校中专护理学生的访谈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表示对于学习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之谈,喜欢不喜欢并不能决定什么,由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他们必须学习,这是一种责任。

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的问题

(一)社会大环境是造成现在中专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中专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变着。尤其是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及社会道德水平滑波等无不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学校周边环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室、录相厅、网吧之中,对学习毫无兴趣而言。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是造成部分中专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给子女的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他们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如某校有位三年制护理(初中毕业)学生回家时,常看到父亲打母亲,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离婚后的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他们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把这些学生视为“包袱”,甩到学校里,懒得去管。这些学生对学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变化,课堂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举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面大旗下,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它们落实到行动上来,或者讲开展得还很不深入。例如当今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实到处,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要思考如何尽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学校一些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现状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仍然按照过去的模式,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不注重调动学生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四)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这些学生当中,可分四种情况:一种是普通班的暂时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些暂时后进生不是自愿来读书的,是父母自费择校硬逼着来的。第二种是在文化学习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种是家庭溺爱的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子女。

(五)大部分中专护理学生会都存在或轻或重的厌学情绪,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通过不同的发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厌学情绪并且进行自我调控,而后继续学习。

二、研究调查结论

中专护理学生应该做到学会调整自己的厌学情绪,从而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而自我调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改善环境,愉悦心情。首先就必须要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同学们可以请老师和家长配合,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自己因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的不好感觉。

(二)改变观念,接受自我。厌学的同学要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同学们要学会发现自己优点和好的方面,并适当地给自己一些肯定,认识到自己是能够学习好的。

(三)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要尽量创造条件,参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品味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四)严格要求,增强自控能力。当厌学的情绪一开始出现,同学们千万不能自暴自弃,任由自己放弃在学习上的种种努力。有时候,同学们应该强制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激起自己内心深处发奋进取的欲望。

(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要认清所有的题目的变化都是源于基础知识,把学习重点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来。

第7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厌学 现象 危害 策略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了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寒假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学生做了调查,在此笔者结合实际调查,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几方面,分析农村中学生厌学的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厌学”现象的表现

首先,有厌学症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读书无用”,认为学习好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联系。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厌学的人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信心,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不良的自我认识自我形象,是学生厌学的内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次,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活动。本来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界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但是,在其它活动中,如运动、游玩、劳动、聚会等他们却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第三,厌学的学生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他们好象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老师。他们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记笔记,面对老师提问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抄袭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但是,必须指出:厌学者只在学习中表现出适应不良,而在社交、生活、体育、艺术等方面一般也能较好适应。厌学者不同于“双差”生,也与“学困生”有区别。

二、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表现的分析,我认为在采取对策时,我们应坚持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

1.社会方面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狠抓党风和廉政作风建设,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下大力气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影响极大的丑恶现象,从而改善广大中小学生生活的外层空间,减少那些不良风气对学生们的侵蚀。

(2)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力度。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有关人士等在对教育投资的同时,既注重学校的外在形象,更应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校有空间学,有东西看,有条件玩。

2.家庭方面

(1)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

(2)父母及学生的亲属要教给学生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报效祖国等优良传统和精神,培养子女自强,自立品质,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地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严重后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学校方面

(1)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的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开设学制较短、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专业,让学生满怀需求入学,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而去,为家乡经济的建设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下大力气加强学校实验、实习、见习等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校应引进竞争机制,选拔出职业素质较高、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新颖的教师,强化学校的师资力量。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第8篇

    1.以审题立意训练为重点。

    2.注重素材的梳理和积累。

    3.周周有作文,实行面批,一写二写三写。

    4.精选题目《分享与承担》《穷与富》《找回童年》等。

    二、六十六中

    两周一次大作文,平时写随笔。

    确定好每次作文的目标、内容、文体,要求写规范的记叙文和规范的议论文。

    《一步与一生》《说安》。

    重视讲评,优秀作文引路,解析典型案例。

    三、三十九中:

    1.按2010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写作,因为这些高考作文题,既有现成的优秀作文,又有分析和点评。

    2.利用早读课和自习课时间读一些作文素材。

    3.学生作文力争面批,52分作为目标。

    四、育英外校:

    针对学生厌学、怕写作文的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引导。如先写容易些的片段,给学生提供素材,写前加强引导和指导。多鼓励激励。

    五、其他学校

    重点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议论文和记叙文。

    指导学生多阅读,教师选编一些范文和作文素材印发给学生。

    从小处落笔,先小后大,多种形式训练。写作文片段,学生背诵一些优秀作文片段。

    高淳:做到三达标:文体达标(记叙文和议论文,)字数达标、书写达标。

    六、河西分校:

    大小配套、专题安排、针对训练。

    七、建邺高中

    作文是学生的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不光是写作技巧问题,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密切相关。高三要强化训练,专项训练,序列训练,多种形式训练,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训练。

    从三个层面设计作文教学的序列。

    一是指向交流的层面。学生要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写文章要明确话题(写什么)、角色(我是谁)、读者(写给谁)、目的(为什么写)等要素。

    二是指向过程的训练。这个层面着眼于思维的培养,素材的积累。首先要真实表达,写我所愿;然后要真诚交流,切磋琢磨;第三要客观评价,真切修改。包括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包括一改二改三改。安排学生写文章决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应对写过的作文反复敲打,推敲琢磨,悟出真谛,以一当十。注重审题、立意谋篇、选取加工材料、起草修改、预写提纲、注重文脉的安排等。

    三是指向结果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要求和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下写特定体裁作文的能力,这是在前两个层面序列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是根据写作要求,根据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根据写作功能的指向而安排的提高、升格、提优的训练。

    每周一定有一次作文时间,或写作文或评作文或列提纲。选好作文题目。

    八、李青松:

    一要选好作文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写作的欲望。如《主动》《独自面对》《转身》《难题》《境界》等。

    二要选好训练的角度,立意、文体、材料、两大类文体的得分点。

第9篇

思想政治课是对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所以有人说政治课是历史学科的论文。历史背景呈现量的大小决定着政治课教学内涵和外延的大小,更决定着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程度和对政治课知识的理解。如何恰当运用、展示历史背景,从而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理解政治观点是政治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恰当运用课本中的插图和资料。课本中插图和资料是学生理解的主渠道,课本中的图片资料是对政治学科中观点最有力的支撑,最浓缩的精品。教师在讲授之时,恰当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中所附资料对于引导学生理解有着直接的作用,更方便学生引用,更易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初三政治课中讲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所用的“神舟”五号运行发射塔的情景图片,引导学生去观看、讨论,教师巧妙加以引导,去印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和富强,便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利用多媒体展现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初三政治课讲到《党的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课文中辅助资料很少,学生很难理解如何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期的标志。如果纯粹作为知识来划分,让学生识记下来,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前后社会情况加以对比,学生们自然会产生深深震撼,会很容易理解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学生自主参与收集、展示、讨论历史背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引入历史背景,最好让学生参与收集、展示、讨论,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如讲到后,特别是近15年来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课节时,放手让学生去收集发展数据、发展图片,相互交流、讨论,办出手抄报或者展板,召开主题班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又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增强了能力,这也与新课改的要求形成一致。

四、利用互联网拓展延伸政治课中历史背景的外延,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当思想政治课讲到《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去查找我国面临的严重情况,从而开扩视野,形成视觉冲击,引起学生重视,把思想政治课上的语言感知转移到实际行动上,真正起到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学生认识的目的。

总之,恰当巧妙地运用好历史背景资料,对于促进我们政治课教学会起到积极作用,更能使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具有出时代精神的有用人才。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 原因 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79-02

1 大学里的厌学现象

大学里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上课时老师等学生,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看别的书,或者因各种原因不去上课。大学校园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也存在这种现象。《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在针对大学逃课这个问题时也提到“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河北日报》2002年5月报道显示:大学里的基础课逃课率一般都在25%左右,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竟达到5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陕西理工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地方高校也存在着学生逃课的现象,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逃过课的学生多于没逃过课的学生;(2)年级越高,逃课现象越严重;(3)后进校的学弟学妹逃课发生的时间早于先进校的学长;(4)男生逃课的次数多于女生。

2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2.1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实用性不强,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不了实质性的帮助指导,让大部分学生感觉是在浪费时间,因此这门功课完全是为了应付学校安排的考试,而考试前好好看下书,复习后就能通过考试,所以没必要来上课,导致了很多人逃课。

教师责任心不强,不注重讲课方式的更新,缺乏与学生的交流。高校老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多偏重于科研成果,大学老师评职称的关键在于本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因此老师在教学方面的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新;教学内容陈旧或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市场的需求,讲课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有的老师甚至将上课当做一种任务来做,课前准备不足,讲课时缺乏激情,一味的照本宣科,缺少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课堂上对学生不关心、没耐心,基本上视学生不存在,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对任课教师的不满情绪,继而对该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发展为逃课。

2.2学生方面的因素

自我约束力缺乏。学生从小学上到大学,至少也要上十五年,长期的学习使他们很辛苦,而且一直受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严厉管教,尤其是高中学习时期,压力非常大。而考上大学后自以为完成了父母的心愿,到了大学就有所懈怠。由于在学校缺乏家长监督,经常性借口谈恋爱、和朋友出去玩、心情不好而逃课。在上大学之前,孩子一直受着父母的严厉管教,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但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没人逼迫自己学习。而且课程压力和考试压力都相对较小,时间较宽松,这也为学生谈恋爱、外出游玩、睡懒觉提供了便利条件。致使他们经常会借口谈恋爱、出去玩、睡懒觉等原因逃课。

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很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完全是父母的意愿安排。由于没兴趣,又没天赋,因此学起来觉得很枯燥,很困难。长期这样,无法建立起该课程的成就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想学习,进而会选择逃课。

从众心理影响。一些学生看见别人逃课自己也跟着逃,明辨是非能力不强,觉得逃课是种时尚,不逃就感觉落后了。据第一调查网的“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调查”中,在问到“从众心理在大学生逃课时是否是主导因素”时,45.25%的人选择是。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了解到不少学生逃课是因为受身边朋友、宿舍同学的影响。

家庭经济因素。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想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在社会上做兼职。在做兼职的过程中,认识的工作方面的朋友越来越多,工作技能更加娴熟,因此兼职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忙,占用了大量的上课时间。这类学生逃课、旷课多为了工作。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因为家里已凭借社会关系为学生联系好工作,学生毕业后就有工作,不用为找工作发愁,没有压力,因此也缺乏努力学习的动力,在学校应付学习,上课听讲不专心,在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逐渐演变为逃课。

2.3社会方面的因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找工作光凭文凭是不够的,资格证书、技能证书成了企业招聘的参考标准。因此学生们还要在课余时间准备一些证书考试。而有时课余时间不够,就会逃课。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高学历,准备考研,为了考研逃课。

因为一部分大学生不被社会认可,就说大学学到的知识没用。厌学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就业没有明确的规划,受社会上一些歪理邪说的影响,对前途迷茫,对学习失去希望和信心,兴趣降低,不好好学习,在课堂上做别的事,甚至逐渐发展为逃课。

3 解决大学生厌学行为的策略建议

大学生逃课在高校已是普遍现象,因此作为高校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53%以上学生会逃的马哲、毛概的理论思想很强的课程,学校要改掉传统的老师满堂照本宣科的方式,而是以勾出重点,老师稍微讲解,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让学生领悟到一些哲理,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

合理调整高校的课程结构。学校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分析预测市场,开设能对学生将来就业有帮助指导作用的课,增强课程的实用性。避免让学生简单认为有些课就为了考试,让学生感到没有实用性。更大范围地开设辅修专业,让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人不可能处处都优秀,事事都擅长。但只要有一技之长,将来就能生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努力去学。

完善对高校老师的评价机制。改变以前重视科研成果的评估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民意满意度,对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都给予重视,鼓励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

灵活使用学校的管理制度。对于考研、考证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积极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口号上的支持,而是要实际化,从这些同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考研、考证的学生,为了复习准备考试,时间较紧张,因此选择逃掉一些公共课,或与专业性关联不大的课程,对此学校应网开一面,不予追究。

3.2加强大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工作

要做好学生的学业规划工作,通过组织讲座,班主任班会交流的形式,告诉学生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度过大学时光。帮助他们规划好自己的学业以及将来就业,让他们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安排好宝贵的大学生活。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积极发展自己,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针对贫困生,学校要给予及时的思想心理指导,告诉他们孰重孰轻,让他们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不为眼前一时之苦放弃远大志向的拼搏,不为眼前一点小利忽略长久价值的追求。由于经济压力力较大,学校对贫困生要给予重视,关注心理健康。一方面,在助学金、勤工助学等项目上给与照顾,重视培养贫困生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另一方面,通过领导、老师的引导,让他们不受社会的不良影响,对生活不失去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自卑失望,自暴自弃。

对于因为家里找好工作的同学,学校可通过座谈会、讲座等教育形式,让他们知道靠人不如靠己,社会是不停进步的,家里的照应只是一时,要想长远发展,终究得靠自己,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好知识,以备将来之用。

对于自制力差、易懈怠的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应秉承高中培养模式,家庭监督的降低无法避免,但学校方可以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监督管理,帮助其在自由的大学环境里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免误入歧途。待学习习惯养成后,再逐渐放松,给予自由。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留守学生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激励教育

安福县华泰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公助、寄宿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的生源主要由划片内招生和全县因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代管的学生(留守学生)组成,为方便管理和学习,学校特设有全托班(吃住由学校托管)。通过笔者,发现这些留守学生普遍存在自理能力差、厌学、爱上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抓好这几个方面的教育。

1养成教育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感觉情感上亏欠孩子,想在钱物上给孩子更多的补偿,而孩子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自理能力更差,花钱没有计划,很随意,有的学生每周花钱多则几百元,少则也有上百元,而钱却大部分用在吃零食和玩耍上。表面上看,花费钱财是小事,可是用零食代替主食,必然影响学生的健康。天天吃零食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消费观,破坏学校的环境卫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消费习惯,同时也对他人产生影响。作为班主任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首先要与家长或其代管亲属取得联系,适当控制学生的“钱袋子”,把钱花在恰当处;其次,进行亲情教育,引导其认识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应懂得珍惜;再次要在班上狠抓一个“严”字,为此,一要有婆婆嘴、天天讲、经常讲。课堂讲、班会讲、课外看到学生吃零食还要讲;二要制定班级公约,让学生了解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三是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配合班主任工作,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效果显著。但也要注意的是“严”要有张有弛,“严”要有“人情味”,能让学生接受;“严”也应该有“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着想,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真正保护他们、爱护他们的。从而养成学生生活自理、自觉守纪、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长辈是不懂教育,一味地宠着孩子。所以,在留守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等,追其原因有很多,但心理不健康是一个重要因素。盲目模仿、攀比、放纵、好奇、呈英雄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掌握有关信息,加强家校联系,发现问题,就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尽量多一些善意的笑容,少一些漠视的眼光。这样,我们就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心和宽容,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学习的认识,让他们的心理偏差及时得到纠正。因此,每位老师就应该是一名心理医生,医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理想教育

在“留守学生”当中,“读书无用论”非常流行,在这种错误的思想指导下,学生厌学、逃学,人生理想不明确也就不足为怪。作为班主任,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端正学生的思想,树立他们正确的学习观。因此,要让学生明白,读书不是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道精神枷锁,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生活,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世界上没有一种学习是让人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愉悦,会催人上进的;其次,“留守学生”成绩普遍偏差,作为老师应正确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用一顺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年终考核中受影响,就去挖苦、嘲笑、甚至漫骂这些学生。如果这样,只会加重这些学生不配合、对抗、厌学、逃学;再次,还可以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事例到班上宜读,或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讲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学知识的趣味性,让他们在学知识中感悟人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4激励教育

“留守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理想,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如果老师重视不够,学生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问题学生”。作为一个优秀班主任,不仅要上好课、教好书,也应该善于利用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做好这个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为此,老师应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场合有的放矢地表扬他们,让学生的内心感觉到老师的表扬是真心的、真诚的;另外,要多开展班级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感觉到自已也是有优点的,也是很露脸的。这样做既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自强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课堂小练笔 切入设计

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小练笔设计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可是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常规课堂,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小练笔却并不多见。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作文就会出现“无病、无米之炊”的现象。再者说,课堂练笔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积累相关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课堂小练笔无疑是一种让学生获得方法的有效途径,而这种训练途径的关键就是要找好切入点。

那么,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补充课文留白,充实文本内容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还有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只重点对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什么,假想到什么进行了比较具体的介绍,至于他是怎样对自己的假想进行论证的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如查阅资料,亲自考察,都是一带而过。我在教学时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说魏格纳对假想论证到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是不是很简单,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让同学们把大家的发言归纳起来把课文写具体。这样更能表现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二、透过文字表面,感受人物内心

有些课文,从文本内容表面看不到什么,但是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实在文字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挖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文章感人。仔细研读这一课,会发现课文中写小钱的两个相似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患了白血病,生命苍白,此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透过文字背后,你想,他的内心会平静吗?生命垂危时,他有着对生命的渴求,他不愿意就此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可是又没有办法。后来,经过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帮助,小钱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两处“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句子一样,但他的心情一样吗?是“静静地”的吗?此时他在想什么呢?我在此时设计的练笔,可以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感受他复杂“静静地”的背后“不平静的”情感世界。

三、延伸想象空间,续写课文结尾

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结尾:“桑娜拉上了帐子……”那么以后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这一家人的日子会过得怎样呢?我让学生续写故事。又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凡卡》的结尾,“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爷爷会收到他的信吗?凡卡悲惨的命运会就此结束吗?我让学生继续写下去。这样的续写小练笔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

四、挖掘词语内涵,丰满人物形象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抓住“饱经风霜”来进行练笔:“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请你用几句话写出来。” 在习作实录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由此,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以上只是教学中随机练笔的几种方法。总之,课堂处处是作文,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找准小练笔的切入点,适时适度的进行小练笔,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05期

[2]《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刘国正编著

[3]《中西教育史》 [海外中文图书] / 洪祥编著

[4]《教海漫记》[中国矿业出版社]/于永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