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3 07:5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质测绘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1 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所谓的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设备对遥远的事物进行监测,从而获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传感器这项装备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关键的设备。利用传感器自身的传播性能,遥感技术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经过确定及筛选之后,获得有用的数据,同时再将这些信息与数据利用传感器传递到地面,采用分析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信息。此外,遥感技术渗透了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及地球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了各个学科的优点,整合而成的一项高端、先进而又精确测绘技术。
2 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在我国,在所有的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技术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必备手段,可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的水平与领域也随之不断延伸。然而,由于人们习惯和观念,对遥感技术存在一定陌生感,导致其推广受限。
2.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高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测绘项目因为遥感技术价格高等问题望而怯步,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遥感技术由最开始的理论层面正式步入实质阶段,其具体的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地质勘探以及地理测绘方面的检测功能逐渐明显。但是,仍然遥感技术造价高、花费大等特点仍然制约了其发展。此外,在我国,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研发的科研项目上,譬如说资源勘探、环境污染以及地址灾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矿开采或工程地址检测方面的则少之又少。
2.3 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勘测方面的优势将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失业用户地质灾害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提高遥感技术信息员的空间分比率,在测量水平、覆盖范围、以及信息数据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 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时展,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信息技术的漏洞与不足也愈加明显,而完善遥感技术手段、加强其宣传力度以及提高技术水平可以说是普及遥感技术的主要方式。
3.1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测绘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遥感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工具,其优势更为明显,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现的测绘漏洞。
(1)跟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发生人为干预的情况较少,可以客观、全面的将监测区域的情况反映出来。而若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测量,极容易出现误差偏大或误差累积等现象。而不得不说,遥感技术的测量数据比较真实、准确。譬如说:在矿区资源的定位和监测上,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确定煤矿资源的具置,避免以为内不科学开采威胁生命或资源浪费等问题。
(2)与传统的测绘方式不同,遥感技术能够动态实时、全方位、全天候的进行工作,这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它以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后盾与支撑,在完成空间定位与导航工作之后,能够实时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
(3)遥感技术发展至如今,应用范围已经极为广阔,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资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况,从而获取全面、精确的数据。
3.2 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可以说,在地质调查这项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与客观要求,从事物本身出发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讲,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应进一步以研究遥感技术为出发,提高其精度、准确度以及宣传力度。首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说也为遥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国必须以进一步开发遥感技术为核心,以强国为目标从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国还需提高思想认识与观念意识,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当前各大测绘工程项目应用遥感技术而遭遇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拓展其技术领域。其次,相关部门也应重视起来,加强对遥感技术的推动、深入研发与鼓励,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及普及。
3.3 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广工作中,才能充分的显示遥感技术对测绘工作的适应力与优势。现阶段,不少应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工程项目已经发现遥感技术高超的环境适应力以及技术优势,譬如谁:能够勘测不同地形,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等的全程监测,获取真实的数据,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适合监测不同地形,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的全程监测,从而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面积以及普及程度势在必行。
(1)利用遥感技术来降低项目工程的测绘造价,实现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实用度。只有降低资金成本,让更多和项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几个重点项目上。
(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4 结语
总之,在当今的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实现遥感工程司、灾害、气象、地质遗迹环境资源监测等项目,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预防、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3S
随着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出现,无论在学科理论,或在技术体系,以及应用范围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重大的变革,从而也将彻底地改变传统测绘的方式。当前测绘产业以“3S”技术为特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研究地球及自然环境,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重要工具。工程测量技术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水利、交通 、城市建设等行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 、测量仪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测量新技术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宽,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论文格式,3S。。
一、现代测绘新技术(3S)的发展概况
(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的发展
GPS是美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于九十中期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三维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导航与定位。随着精度从最初的百米范围内提高到1米以内,现在的GPS已经民用化。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创新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GPS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宽,目前,各种体积小、精度高类型的GPS问世,更加方便的用于野外测量。GPS技术作为测绘发展更新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先进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对测站选择更灵活、更适应不利条件、全天候连续作业外。还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规技术供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二)遥感技术(RS)的发展
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其中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手段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影像测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运用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广泛的应用。航空遥感最先在军事上应用,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很多国家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
(三)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结合的产物,GIS的提出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特别是在与民生和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业、城市规划、物流、交通、人口普查、疾病分析等领域,GIS技术的运用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测绘新技术的重大发展和跨越。当前GIS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论文格式,3S。。
二、测绘新技术(3S)在工程测量、林业、水利,高新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一)在工程方面
在工程项目中,可以运用GPS准确的定位,以便准确的找到工程项目的位置,例如地形复杂或山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准确定位控制点,矿区的范围的界定等。利用遥感技术(RS)在矿山测量中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利用GIS建立数据管理库,对项目进库后综合管理,以GIS为平台,以3S测量技术为数据获取的途径,可以建立集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输出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系统,作为工程测量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系统。
(二)在林业方面
3S技术主要在林业方面有三大应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灾害监测利用遥感技术(RS)对林地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调查和估测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GIS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林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三)在水利方面
“3S”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防洪减灾,可用于灾前预测、灾中监测和灾后评估;“3S”技术防治水土流失调查预测和水土保持规划,可运用“3S”技术可以监测水蚀、风蚀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侵蚀区的侵蚀面积、数量和强度发展的动态变化。可以对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测在水利信息化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掌握瞬时变化的供水和需水等有关信息,才能科学、准确地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及调度;“3S”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3S”技术在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南水北调的选线,在DEM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情况分析,并结合GIS中的有关地质环境数据库实现合理的选线分析。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也广泛运用“3S”技术。如在水库的规划设计中,利用GIS建立的库区DEM,可以直观、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种库容和淹没面积及开挖土石方量;结合其他GIS专题数据可以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灌溉区有效灌溉面积和水库淤积量的估算。(四)在高新农业中
运用GPS技术对高新农业信息进行空间定位; RS影像技术可获取区内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化的影像信息,便于区内状况的分析; GIS技术可以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对作物生长苗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3S技术它能够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将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获取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测绘新技术(3S)的集成应用
测绘新技术3S集成应用,取长补短是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和向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进行空间分析,以从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实际应用中,较为多见的是两两之间的结合,常见的两两结合有以下几种方式:
RS与GIS集成: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来源,GIS则可作为遥感图像解译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GIS作为图像处理工具,可以进行几何纠正和辐射纠正,图像分类和感兴趣区域的选取;遥感数据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可以进行线和其他地物要素的提取,DEM数据的生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图更新。
GIS与GPS集成:定位、测量、监控导航。
GPS+RS集成:几何校正、训练区选择以及分类验证,提供定位遥感信息查询。
GPS+GIS集成:定点查询专题信息,提供或更新空间点位。
GIS+RS集成:几何配准、辅助分类等,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论文格式,3S。。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 GPS、R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GIS技术的不断成熟, 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3S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行业立足者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测绘工作;遥感测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遥感技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当前的遥感技术不再局限于人造地球卫星,多种专门用于环境、资源监测卫星的发射与运转以及航天飞机等都为其信息获取提供方便。当前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地质勘测以及资源测绘等,而遥感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在测绘行业中受到越来愈多测绘工作者的青睐。
一、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遥感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相关设备对被监测事物进行遥远的感知而获取相应监测数据的一种测绘手段。其最关键的装置在于传感器。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并且获取信息数据,再利用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地面,利用计算机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对所要监测的事物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从遥感应用上看,遥感技术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它的学科基础是建立在空间信息技术上,同时将测绘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因而遥感技术综合了当前各学科的优势,是一项先进的测绘技术。
二、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而且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在拓展。但是就当前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实际应用范围不够广泛,遥感技术在当今依然是一项不为人所熟知的测绘技术。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测绘工作,比如地形地质勘测、工程勘探等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对于遥感技术还比较陌生,对其应用就更加受限制,观念上的制约以及对遥感技术的不熟悉制约了遥感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也不利于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
2.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价高
遥感技术在工作中价格较高也是制约遥感技术进一步普及应用的重要问题。伴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正在从实验阶段走向技术应用阶段,其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灾害监测、环境资源检测的功能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反观当前的各项测绘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反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角色。主要原因就在于应用遥感技术花费太大,造价太高,因而我国应用遥感技术的领域主要是在重点部门的重点科研项目,比如说运用遥感对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勘探等进行测绘,而一般的工程地质检测、煤矿开采等应用不多。
2.3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测、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的优越性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的地质灾害研究事业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因而提高遥感技术信息源的空间分辨率,对于加强数据、的准确性、拓展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测量水平是极为有利的。
三、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不断普及,遥感信息技术的一些弊端和漏洞也逐步显现出来,而有效提高遥感技术的技术水平,加强其技术推广,是完善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的重要举措。相关人员要明确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与传统测绘工具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极大的规避了传统测绘工作的弊端。
3.1.1遥感技术覆盖范围比较广,能够全面了解所在区域的地理情况,获得全面的资料数据。
3.1.2遥感技术能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动态实时的检测。这是遥感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遥感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作支撑,完成空间导航和定位之后,可以全天候24小时对所检测区域进行动态实时的检测,比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检测,可以获取全面动态的检测数据和画面,从而为矿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研究数据。
3.1.3遥感技术受人为干预比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所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传统测量手段受主观因素干扰比较大,因而测量的数据会出现误差累积、偏差较大等问题,但是运用遥感技术会有效规避人力测量的劣势,误差不累计,测量数据精度较高。例如在矿区资源监测与定位上,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资源所在范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不科学开采导致的生命安全问题。
3.2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调查是相当必要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从加强遥感技术深度研究这一方面出发,提高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3.2.1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研究的鼓励和推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遥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比如,利用政策优势,鼓励相关部门在开展测绘工作者运用遥感技术,将遥感技术从示范性试验阶段推动到大范围应用普及阶段,使遥感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技术的优越性,对传统测绘手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开创。这将会大大推动遥感技术与实际测绘工作的联系水平,不仅有利于遥感技术发挥其测绘水平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掘遥感技术的弊端,从而推动遥感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2.2加大对遥感技术的资金投入也是深度研发遥感技术的关键举措。一项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要历经漫长的过程,遥感技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也逐渐成为遥感技术大国。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我国必须向着遥感强国的目标前进,因此加强技术的深度研发是极其必要的。相关研究部门要重视现代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观念意识,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研究者深度研究遥感技术,解决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性问题,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3.3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遥感技术只有在大力推广中才能显示其技术的活力和对测绘工作的广泛适应力。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凸显出其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环境适应力,比如,能够适用各种复杂地形的勘探工作,能够实现对火灾、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过程的实时检测,动态获取相关数据,为开展灾害研究和建立灾害防御体系提供便利等,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广遥感技术,提高普及程度。
3.3.1相关人员要从降低遥感技术工作造价出发,通过降低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测绘的资金花费,来实现各行各业测绘工作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只有减少资金预算,才能促使更多的行业选择应用遥感技术,而不仅仅集中于少数几个重点行业的重点项目。
3.3.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必将会大大拓展,遥感地质、环境资源监测、气象、灾害检测乃至工程矿区勘探测量中的遥感应用也必会进一步拓展,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2] 曾庆斌,韩金芳,马丽新,刘丽.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A].
第二届 " 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 " 论文精选[C].2010.
学术研究
(1)建立新国家地理格网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初探 狄琳
(3)远离大陆海岛的高程传递 柯宝贵 章传银 张利明
(5)玉树地震对周围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的影响分析 李凯锋 欧阳永忠 陆秀平 任来平
(9)基于eros-b影像更新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与精度评价 陈国良 汪云甲 田丰
(12)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三维建模方法探讨 冯梅
(15)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快速处理技术研究 尹杰 杨魁
(18)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 杨浩
(22)基于椭球面大尺度表达地表对象方法研究 杨永崇 竞霞
(26)gis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曾波
无
(28)拓普康全站仪车模亮相首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 无
技术交流
(29)基于jscors层析连云港沿海水汽的三维特征分析 董春来 王香兰 蒋廷臣 周立
(33)基于椭球膨胀法实现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 于亚杰 赵英志 张月华
(37)困难复杂地区输电防雷线塔数据机载lidar三维扫描获取 阮羚 周平 姚尧
(40)基于点云数据的文物精细建模 孟志义 钱林
(44)利用改进的fcm方法分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田慧 周绍光
(47)无砟轨道cp ⅲ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谯生有 闻道荣
(50)gis与模型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线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解智强 杜清运 高忠 王贵武 黄俊
(54)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栅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转换方法研究 刘佰琼 周卫 戴相喜
(58)mapinfo二次开发在坐标转换中的应用 李东 毛之琳
(6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字线划地图概述 武文忠 郭新成
无
(63)“则泰杯”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评选揭晓 无
技术交流
(64)基于webgis的复杂城市交通网络信息服务 薛明 刘春 肖学年
(69)武汉市1∶2000房产管理图数字化测绘与建库工程及成果应用 郑举汉 张鹏 徐磊 陈镇
(72)一种改进的折线转分段bezier曲线的拟合方法 张超 王文静
(75)测绘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赵力彬 张新利 吕志勇 施建辉 李发红
无
(78)爱普生大幅面专业绘图仪助力遥感产业化发展 无
徕卡测量新技术应用专栏
(79)徕卡hds 8800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露天矿中的应用 段奇三
则泰三维技术应用专栏
&nb
sp; (81)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舟曲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周学林 魏文涛 刘丽惠 王占超
测绘教学
(83)空间大地测量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研究 魏二虎 张奇 李征航 王甫红
(86)gis应用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舒娱琴
无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误差来源、精度
中图分类号:O34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继GPS技术后测绘领域的又一次革命,传统的单点测量已无法满足现代测绘对目标真实情况反映的要求,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非接触性、高效率、高精度、主动性的优点被不断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之中。
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原理
从工作方式上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看做一台高速运转的自动测角、测距的无棱镜全站仪[1]。一般包括扫描仪、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扫描系统主要包括激光测距系统、激光测角系统、仪器内部控制校正系统和CCD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仪器内部伺服马达系统精密控制反射棱镜的快速转动,发射并接收物体反射的激光脉冲,测量每个激光脉冲传播的时间(或相位差)并以此来计算扫描仪到被测目标的距离,同时角度编码器记录扫描瞬时的水平角、垂直角、目标的反射强度信息I。由测得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根据公式(2.1)就可计算出目标点的空间三维坐标(X,Y,Z)[2]。
图2.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原理
(2.1)
三、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误差
与其他测量仪器相同,受扫描仪器本身构造缺陷、外界环境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扫描作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
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误差分为4类:与仪器相关的误差、与被测物体有关的误差、与操作有关的误差以及与环境因有关的误差。
1、与仪器相关的误差:该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性能缺陷造成的,主要包括激光测距误差,测角误差。激光测距信号处理的各个环节都会带来一定误差,主要是光学电子电路中激光脉冲回波信号处理引起的误差。测距误差的综合体现为测距中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可以通过仪器校检来确定它们的大小;测角误差主要有水平角测角误差和竖直角测量误差,该误差主要是因为扫描镜的微小震动、伺服马达的不均匀转动等综合因素引起的。
2、与被测物体有关的误差:由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需要接收被测物体反射的激光信号来计算坐标。因此,目标表面的反射特性对观测结果有很大影响。不同距离、颜色、材质、粗糙度以及不同倾斜角度的物体反射率都不相同。距离的远近影响时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强度,距离越近信号越强,反之,信号越弱;不同颜色的光谱特性也不相同,对激光的吸收和反射强度都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浅色物体的反射率大,深色物体的反射率小;目标表面粗糙时能产生更多的漫反射从而有更多的信号返回;当物体倾斜时,物体表面切平面法向量与激光束方向不重合,导致激光光束返回不能被完全接收,对测距、测角都有影响[3]。因此,要根据测量目标的不同合理设置测站的位置,以减小测量物体的反射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与操作有关的误差:操作人员的熟练和细心程度不同会引起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对中、整平、目标框选以及各种扫描参数设置等各方面中产生相应的误差。对于这些误差,应认真按照规范对中、整平,根据不同的条件合理设置扫描间隔、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等参数以减小这些人为误差的影响。
4、与环境有关的误差:不同的温度、气压、磁场、天气状况会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内部精密部件和其发射的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路径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于,大雾、阴雨天气更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对此,应该选择合适的天气保证在扫描仪在一定的温度、气压和磁场环境范围内工作并设置相应环境下的扫描仪参数。
四、总结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以高效率、高采样率、高精度、非接触性、主动性等优点在地形测量、变形监测、逆向工程、考古、医学,公安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但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的时候应该注意:
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扫描作业,特别温度应介于在0-40°之间;
根据不同的扫描目标,合理布设测站位置,使扫描距离一般不超过70m,特殊情况下不超过90m;
扫描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精确对中整平仪器;
扫描时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
参考文献:
[1]官云兰.地面三维激光数据处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8
[2]郑德华,沈云中,刘春.三维激光及测量误差影响分析.测绘工程,2005,31(2):32-34
关键字:自动化,测绘,地图,计算机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measurement field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topographic survey often use outdated tools, and spend a lot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so that the topographic mapping has defec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of modern mapping technology, topographic mapping has been ou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become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for a variety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vides unparallel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simple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survey with modern mapping technology autom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automation; mapping; map; computer
中图分类号:U412.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测绘概述
地形测量是通过一定方式对需要的地方进行地貌形状进行测绘,从而为相关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
二、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对地形测量的促进作用首先、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简单。传统的地形测量,是通过动用大量的测量工作人员和原始的测量工具到实际需要测量的地方进行测量。由于这种地形测量的方式需要的动用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测量之后还要进行人工绘制相应的图形,所以传统的地形测量工作是相当繁琐的。随着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地形测量工具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地形测量中。这些现代化的测绘技术通过先进的测绘仪器,不仅可以让工作人员不用深入到实地进行测绘,而是通过各种仪器进行测绘,如遥感系统的运用,测绘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通过操控计算机从而完成测绘工作,与此同时,现代测绘技术也可以通过相关技术对所测绘地形自动生成图形,从而节省了测绘人员的作图这一环节。
其次、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精确。地形测绘是通过对相关的地形进行测量,并绘制相关的图形,从而为国家保留相关的地理资料,通过整理,从而运用到国家中的各个行业,其中包括地域规划,战略设定、运用于地理教学等,因而地形测绘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确度,才能满足这上述的要求。传统的地形测绘工作精确度是相当差的,它通过原始的测绘工具进行两,通过手工对地形进行绘制,这样的地形测绘很难符合相关的精确毒的要求。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地形测绘的广泛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智能化的绘图手段,从而更加准确的对需要测绘的地形进行测量并自动绘制相应的地形图,例如现代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图片都是通过卫星拍摄的方式获得的,让学生对地形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另外,智能化的绘图能够减少人力的浪费,并且精确性较高,可以防止人为的疏忽,
最后、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安全。传统的地形测绘工作中,由于工作要求的需要,测绘工作人员将会到各种地形进行测绘工作,而这些测绘的地点并不是都是安全的,例如在山地等地形进行测绘过程中,由于山地的地形叫陡峭,测绘人员需要进行一些具有很大危险性的工作;而在湿地等地方进行测绘工作时 ,由于这类地方的环境影响,很多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也会给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传统测绘工作的安全性是人们很难防范的。现代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解决了这一个难题,既减少了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通过先进的测绘仪器,测绘工作人员已不再需要深入到危险的实地进行测绘,他们的任务变成了通过操作现代化仪器进行远程测绘或通过卫星进行相关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工作人员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当前地形测绘中的具体运用1、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作为七十年代美国军方用的第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能够为美国军方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服务,并进行情报收集和核能检测、应急通讯等方面。随着这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GPS技术也已经跻身与世界的前列,为我国的各项事业提供巨大的帮助。GPS的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共同配合,从而完成相应的工作,即地面控制部分,用于检测和控制定位系统、空间部分,具有24颗卫星,用于具体的工作和用户装置部分,用于接收定位系统发出的信号,三者的合作,即可以完成工作要求。全球定位系统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并不局限于陆地上的各种测绘,与此同时,它也被用在了海洋和航空航天中,为人类在探测海洋中的地形,保证人们正常的海上作业。例如上海市的特殊地形,需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其水下地形的变化进行测绘,描述变化趋势,为建设提供宝贵的水下地形资料,这一工作在上海市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而GPS的组件普及,市政工程论文给这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让水下测绘工作变得更加便捷、精确和效率。综合上述内容,全球定位系统在地形测绘中的特点主要有:测站之间无需同时,但上空应开阔,保证GPS信号接收;定位进度较高;观测时间短,节省测绘时间;提供三位坐标;操作简便和全天候作业,因此GPS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2、遥感技术(R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随着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对我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帮助,包括国民经济建设、测绘领域中的应用等,均有重大的发展。而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则是遥感技术当前的运用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形测绘理念,即通过测量并绘制纸质地图已经不再存在,现代化的地形测绘已经向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包括多品种、多用途、高度集成等,其中还包括模拟和数字化等,遥感影像资料也再测绘中广泛应用。我国通过遥感完成相关的测绘工作的实例很多,并通过借鉴国外的发展状态下,推出4D产品模式,为我国的地形测绘工作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斑竹。当前,国内很多测绘机构部门正在进行信息化工作,即通过现代化手段完成现代化的地形测绘资料,国家测绘局也再遥感技术的帮助下多种比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遥感技术借助雷达卫星全天时、全天候及不易受其他恶劣环境影响的特点,通过立体摄影的方法帮助测绘人员获取测绘地面的三维信息,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测绘地形的特征。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又称GIS,它是利用计算机建立的储存相关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它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转化为与之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数字存储、分析、处理及建立有效数据管理系统。另外,通过对这些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分析,从而方面研究人员能快速的获取满足不同需求的数据,通过图形、数字等方式表示相关的结果。当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地形测绘中应用的首要步骤是设计并建立数字地图,其中包括野外数字化采集、地图扫描、数字摄影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地图,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地形结构,便于测绘和规划设计,发挥测绘人员对测绘计划的参与作用,提高了测绘的工作质量和效益。
【摘 要】本文分析了GI专业当前社会需求,针对实际教学中显露出的问题,分析了整体优化GIS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整GIS专业培养方向,理顺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解决社会需求与GIS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问题,对其他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GIS课程体系;GIS专业培养方向;GIS专业建设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经济的发展,GIS专业已经逐步发展到GIS产业,西南石油大学在2003年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历经12年4届毕业生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我校的GIS专业秉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石油类院校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同时基于新世纪新形势下油气勘探及大数据大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GIS人才。
目前石油院校具有石油特色的GIS专业的总量较少、开设时间较晚,难以适应大数据时展的需求。基于以上现实,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对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石油类高校的GIS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一些思路:“坚持地球科学作为认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作为系统论基础,“大地学”作为专业论基础。”
2.大数据时代背景及GIS专业现状
2.1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术语最早是由全球知名资讯公司麦肯锡提出的,在我们目前日常生活中,无不充斥着大数据的身影,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浪潮,更加推动大数据时代在各行业领域的扩展。而在GIS行业中,多年来一直提到和追捧的海量数据也慢慢过渡到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时代给GIS行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2石油大学GIS专业建设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约有220余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四川省大概有12所高校开设GIS本科专业,在开设GIS专业的高校中,主要依托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地质学科,测绘学科、计算机学科、石油工程及天然气学科和其他应用行业学科等。
以目前我校GIS专业建设为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设置在地质工程和油气地质专业领域,在长期的培养方案中,已经慢慢形成“数字油田”本科方向,主要适应“三桶油”对GIS专业的需求,但是随着地理信息逐渐形成产业以及石油行业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影响下,现行的培养模式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的需求。
3.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思路
3.1根据社会需求导向优化培养学生方向
柳林等在对多部门人才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目前的GIS人才分为五类:分别是技术型岗位人才、操作性岗位人才、应用型岗位人才、科研型岗位人才和复合型岗位人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方向分为以下不同岗位:GIS应用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GIS技术服务工程师,这三大方向也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3.2立足传统3S实习,加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建设
3S实习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传统的实习内容,可采取与相关社会行业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如可以安排学生在相关国土测绘部门实习,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测绘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专业软件来采集、处理测绘遥感数据。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引入GIS技术,结合目前我校地科院的油气地质虚拟仿真实验室,改革现有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对野外地质实习过程的网络管理、虚拟实习的全部过程,辅助学生探索性实习以及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
3.3课程教学与专业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坚持把第二课堂的实习、竞赛、实训等生产实际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推进各类专业竞赛的实践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个类别的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Supermap杯全国GIS开发大赛,通过竞赛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4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坚持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原则, 加强GIS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专业课教师承接各项产学研服务项目,教研室组织教师对项目中的难点进行攻关,提炼实际项目中的科学问题,推动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尤其高年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类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技术推广,并在适当时机进行技术孵化,形成以研促学、以研促产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4.总结
截止2013年,全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已达2.3万家之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产值达到2600亿元。伴随着GIS产业的快速发展,GIS专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自身改革和调整来应对产业的需求。西南石油大学GIS专业在目前现有本科培养方向之外,更多的结合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在当前“大数据,小专业”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理念,将GIS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融合,真正实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我校GIS专业发展在石油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优势;同时通过本文,为同类院校设置GIS专业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汤国安,龙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45-47
[2]崔铁军.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中国GIS协会第四次GIS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王永兴.我国部分高校GIS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福建地理.2001(3)
[4]柳林,卢秀山.面向社会需求的GIS专业人才立体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0(6)
【作者简介】
汪宙峰(1983-),男,安徽东至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省级教改项目 (编号:X15021301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土地测绘是指在土地管理工作当中,对自然地理和人工建筑设施的大小、形状、空间位置以及特性等项目进行专业的测量,它是一种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的繁琐的工作[1]。土地测绘的主要目的是向国土资料管理部门提供测绘的数据信息。目前,通常在地籍图、建筑用地和日常用地等方面会涉及到土地测绘这项工作。土地测绘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在是确保测绘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测绘的效率。
1 造成土地测绘误差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影响土地测绘的环境因素总结起来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测绘生产环境因素。测绘工作多在室外开展,所以外界条件对测绘工作影响很大。测绘过程中,因自然中的阳光、气温、风速以及地质等因素都是非常不稳定的,这势必影响观测的结果,造成观测数值的误差。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测量工具产生长短的变化;空气的可见度和光线的折射作用会影响测量的视线。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观察中都是避免不了的,人们能做的只有尽量把环境因素对土地测绘的影响力降低最低值。
1.2 器械设备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仪器设备是土地测绘人员的必备工具,设备本身有质量优劣,其精确度必定会影响到测绘的结果。然而,没有哪一个厂家能确保其生产的测量仪器有百分之百的精准度,因为仪器设备的生产受到当时生产工艺的影响,误差在所难免,只是误差大小的问题。其实,在土地测绘过程中,是允许误差存在的,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测量值都是有效的。此外,在土地测绘时,工作人员还要顾及到仪器的类型、使用性能能否达到测量要求以及使用起来是否灵便的问题。
1.3 人为因素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1.3.1 土地测绘工作者自身的局限性
土地测绘工作者是测绘工程项目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参与了测绘的整个过程,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会造成测绘精准度的误差。因此,人为因素对测绘质量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观察者的感官鉴别能力、技术水平、工作习惯、态度、责任心以及工作时的心情都会影响到测绘结果。例如,工作人员是否能准确地把握地形、水准点和控制点;是否严格按照土地测绘的规则制度来作业;能否懂得使用网络来辅助测绘工作的顺利展开等等,只要这一系列问题中,有一项没有处理妥当,都会导致测绘数值产生误差。
1.3.2 方法手段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影响
在土地测绘施工中,一个测绘项目包含了复杂繁琐的工序,如控制测量、地形地籍要素测量、界址点测量、内业图形编辑、回放检查、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和统计汇总、各类表格编制、成果装订、验收检查等工序。每个环节都会对整个施工的最终精确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熟悉每个测绘项目的特性,依据其特性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能最终得出合格的测绘结果。
2 在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对环境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
在测绘施工中,密切注意环境因素对测绘工作的影响,并积极地采用对应的措施,将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2.2 对仪器设备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
仪器设备是否精准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测绘工作中在选用测绘仪器设备时,要看其性能指数是否符合测绘工作的要求,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其检验期是否有效。
2.3 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测绘数值的影响
首先,测绘单位在用人方面应该秉承扬长避短、量才而用的原则。测绘单位的全体员工,包括负责人、直管部门人员、检测人员和主要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上岗证和资格。施工方案应该力求工艺先进、经济合理、操作便利,能够确保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3 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则
3.1 质量第一的原则
在土地测绘施工中,切实按照部门有关规定,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对土地测绘施工的每道工序都严格的把关,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数据第一的原则
测绘数据是测绘质量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测绘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土地测绘工作中,要坚持以数据为基准,全力保障测绘数据的可靠性[2]。
3.3持续改进的原则
土地测绘质量的保持和提升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而不能停滞在原有水平上。随着测绘技术得不断更新,人们对土地测绘的准确度的要求也更加高。测绘单位和测绘工作人员要采取行动,保证土地测绘质量。就测绘单位而言,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让土地测绘的质量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督促其工作人员不断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测绘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觉意识,主动采用改进措施,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
3.4 整体到部分的原则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国内的基础测绘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工程量大,覆盖面积广阔,因此,所有的土地测绘工作都要严格做到先整体后局部,先全局安排,再分开实施。整体到局部的土地测绘原则是指,在测绘施工过程中,要先布设全国性的高程控制网,待掌握控制点的高程和坐标后,再作建筑物的放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累积,保证测绘成果的可靠性。
3.5 核检原则
核检原则又称“步步检测”的原则。地面点的定位必须以确切为前提,对每一个操作,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数据和每一项成果都必须使用各种核检方法和手段验证其是否正确[3]。只有在确保前一道工序万无一失的前提下,才能继续下一道工序,否则也是做无用功。只要采取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才能保证最后测绘结果的可靠性。
4 结语
土地测绘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检查施工过程,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严加批评,严重时予以一定的处罚,做好验收的把关工作,排除质量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保证测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22-23.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量;管理工作
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中,GPS技术是指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的运用,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及其他相关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全天化、高精度、自动化及高效益等特点。由此可见,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GPS技术及其特点、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优点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GPS技术在国土测绘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做以下简要分析:
1 GPS技术及其特点
与传统测绘技术不同的是,GPS技术能够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国土的各个范围进行精确测控,且在测绘的过程中能够将误差降到最低,确保测绘的准确性。针对GPS技术及其特点,主要分析如下:
1.1 GPS定位原理
地面用户在使用GPS进行测绘时,可以通过地面的接受机来接受卫星信号后,通过伪距测量或载波相位测量,测算出卫星信号到接收机所需要的时间,在结合各卫星的星历,将卫星至用户的多个距离球面相交后,即可确定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能够通过自身的优势,在测绘管理中节省大量的操作时间,还能保障测绘质量,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GPS技术特点
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缩短测绘管理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测绘管理质量。针对GPS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定位精度高。通过大量的实践不难看出,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50km以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6-10m,100-500km范围之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7-10m,1000km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9m-10m。第二,地面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信息后,需要观察人员对整个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观测。在其观测的过程中,观测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GPS系统的完善与更新进行变化。在目前使用的技术中,针对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只需要15-20分钟,在随时定位的过程中,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由此可见,GPS定位在科学的缩短定位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整体的定位质量。第三,对测站的整体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上空保持空旷即可,在节省大量投资经费的同时,还确保了测站的灵活性。第四,提供三维坐标。在土地测量中,高度的测量模式通过在平面与高程之间进行实地测量,以此来得出整体的测量结果;而GPS在测量的过程中,则能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测量,并能够为其提供精确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第五,操作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GPS接收机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在提高自身自动化程度的同时,还简化了机器操作,在节省操作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操作质量。
2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管理作为整个国土测绘管理的基础,能否得到精确的测量,将直接关系着国土测绘管理的整体质量。针对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与密度
在整个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通过GPS测量技术,对固定范围内的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以此来确保地籍图件管理的准确性。在地籍测量实施的过程中,能否具备一定的精度与密度,将直接关系着测量土地的权属范围。GPS地籍网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按照测区范围及测量地区的先后顺序分为基本网与加密网两个类型。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着城镇地区的实际界点密度,以便在保障网点精度的前提下,确保测点的精度与密度。
2.2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在使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时,基于GPS定位技术的优势,能够使其在建立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WGS-84坐标的三维坐标差。在范围小、高差小的GPS网中,其自身的基准差能够不影响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位置,而针对高差较大的,则有与之相符的要求进行数据起算。在实际地籍测量中,基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导致GPS网尺度的变化,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高程测定。
2.3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以往的三角测量控制网中,要想确保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将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充分的考虑进去,以便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与以往的观测模式相比,GPS观测在使用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函数及随机模型进行测量,且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单一的布网方式,同时还具备速度快及精度高等优势。换而言之,在整个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充分发挥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在完善地籍调查的同时,还能保障国土测绘管理的质量。
2.4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运用,主要是结合着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及专用等几个方面,对土地的使用范围进行界定,在确定其位置的同时,还能对其面积、分类及使用现状进行详细的绘制,确保国土面积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3 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优点
首先,在使用GPS技术的过程中,针对普通地形,管理人员在设站时,只需要在5km半径的测区进行测量,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控制点数量,同时也避免了仪器的大幅度搬运,在节省成本投资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其次,GPS技术的使用,具备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以及误差小等优势,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在指定的作业范围内,其平面及高程精度都能精确到厘米。最后,在其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操作简单、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作业条件的要求,能够有效的保障测量精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GPS技术在国土测绘管理中的应用,在提高国土管理质量的同时,还推动了我国国土管理的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结合着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快GPS技术的研究步伐,使其在国土测绘管理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国土测绘管理,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保伦,张明福,史先良.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与开发[J].价值工程,2010,(04) .
[2]曹华生.城市测绘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 .
[3]林章盘.对测绘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江西测绘,2008,(02) .
新仪器新设备投入不足:近年来,除专业野外测量队以外,其余野外测量工作还仅滿足于测点放线等工作,新的全站仪、GPS定位等先进设备使用和投入不足,这不仅影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测量工作人员操作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新科技新理论新知识接受速度慢:由于地质勘查单位分布分散,长年野外作业,经常远离大城市,接收新科技新理论新知识渠道较少。有些地勘单位野外测量人员长期不足,又忙于工作,没有机会抽出时间系统地接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加之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地质测量理论和知识更新发展又快,学习和培训跟不上,与社会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总体实力机构设置有待加强
测量工作总体实力有待加强: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公司)现有测量工作人员130多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3名。有两个单位分别具有测量甲级和乙级资质,其它单位仅有丙级资质,这些单位曾经奋战在陕西和西北地质勘探一线,为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地质测量工作相对于行业总体发展速度和水平还比较滞后。由于种种原因,现有工程测量人员大多忙于常规的地质测量工作,对新理论、复杂工程条件下测量工作接触少,承担较大工程测量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机构设置不健全:多年来全局(公司)机关仅有1名测量主管人员,下属各队地质科有的设有测量主管有的没有,各野外分队(除测量分队外)仅有测量人员,没有测量技术行政管理组织,不利于单位测量工作长远规划和接序发展。总之目前地勘测量科研人员数量少,科技攻关能力弱,科技成果较少,难以适应公司“地勘立局,矿业兴局,多元发展”的工作需要。
对策
1建立管理体系更新仪器设备
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要建立自上而下“局、队、分队”不同层级的测量技术管理网络,根据不同单位规模和技术要求,赋予相应的技术(行政)管理权限,以便进行技术规划和管理、人员交流和培训、队伍建设和长远发展。根据工作需要,更新仪器设备:相对于地勘其它设备,测量仪器设备投入费用并不大。只要局队重视,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配备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使单位测量人员不断学习,使测量能力和水平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同步。
2配足工作人员加强培训
配备和充实足够的工作人员:各野外地勘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充足的测量人员。要把测量人才发展纳入局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从研究生、大学本科、高职、中专技校生中逐年补充优秀学员以充实队伍和培育新鲜血液,形成测量人才在学历、职称和年龄上的梯队结构。加强培训,提高广大测量工作者技能和水平:局队要制定测量人员培训提高计划,分批次分层次逐年提高测量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每年安排适量测量人员到高校及工程单位去学习和深造,更新测量人员知识和能力体系,并聘请高校教师、技术专家进行新理论和行业发展前沿动态讲座,拓展测量人员视野,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认真落实局“5511”人才培训工程,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导师制”,技术工人“师徒制”,签定“导师(师傅)与学员(徒弟)培养责任书”,落实培训内容,在工作和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训学习,加强对测量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和考核,将培训考核成绩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及工资定级等范围,逐年提高测量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
3提高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加省测绘学会及各分会举办的测量年会和技术研讨活动,鼓励测量技术人员撰写测量技术论文,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积极与兄弟单位开展各层次的技术合作,共同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技术疑难问题。根据国家和行业技术发展需求,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确立不同层次科研课题(或项目),并积极争取上级和同级单位多方面的资金支持,和相关科研单位合作,有步骤地破解工程建设中的系统性技术难题,比如,煤田地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现代矿井地质与测量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如何发挥其在现代矿井地质预报和地质保障中的作用等。通过这些技术攻关,提高煤田地质勘查单位测量人员综合技术能力,提升单位测量工作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鼓励引导测量人员从事测量科研工作。建立课题申报立项制度,认真执行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科研激励和奖励制度,确保测量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课题有经费有制度有保障出成果。
本文着重论述了测绘工程监理的职责、质量保障措施、实施过程。通过讨论现行长江电子航道图预处理人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说明引入测绘工程监理机制的必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
监理;人工质量检查;长江电子航道图
测绘监理学作为监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作用是依据现行测绘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确保测绘行为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并对测绘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一、引入测绘工程监理制度到源数据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长江电子航道图作为我国第一条内河数字航道图,于2007年开始研制,2008年第一段全场369.5公里的长江下游南(京)浏(河口)段数字航道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长江干线2687.8公里航道的电子航道图全面贯通,并于2010年3月起试用至今,期间,长江电子航道图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其版本也由最初的狭义海图(1.0版)升级到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综合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对公共服务、航道及港航企业管理、船舶航行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的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其打破了长江航道传统管理与服务模式,提升了航道部门服务能力及水平。
(一)源数据生产流程
源数据生产经历了预处理和源数据编辑处理两个过程,形成了中间数据即制图资料,最终形成电子航道图源数据。控制源数据的质量,需要从数据来源、源数据编辑过程和编辑后的质量检查等环节入手,依据各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减少错误和控制质量。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制图资料是长江电子航道图源数据的来源,因此,长江电子航道图源数据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电子航道图制图资料的质量检查、源数据的制作和质量检查全过程。
(二)源数据质量控制流程
根据长江电子航道图源数据制作流程,其质量控制流程包含四级:1)制图资料制作完成后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初检(QC0)。2)源数据编辑处理过程中进行实时质量控制(AQC)。3)源数据编辑完成后,利用计算机程序执行质检操作(QC1)。4)人工质量检查(HQC)。其中,QC0和QC1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的,AQC是实时质量控制手段,HQC是人工对数据进行抽查。HQC作为抽样检验,是一种测后检验,而监理工作是包括测前、测中、测后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和检查,能有效预防各类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现行的一线HQC措施效果及原因分析
现行的一线HQC措施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一线班组自查,然后是测绘处检查,最后由航道科审核,尽管这些措施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然无法满足各类规范对测绘质量的高要求,原因有四点:1)受其自身测绘经验与水平的制约,自查过程把关不够严谨,对全局缺乏掌控,对细节缺少重视,导致提交的成果时有错误;2)由于测绘处和航道科的日常工作十分繁琐,特别是2.0版电子航道图试运行以来,测绘处任务量加大,不仅要按期完成航道维护测量任务目标及电子航道图调绘工作,还要完成对内对外经营创收任务,同时还从事其他事务性的工作,有时难以很好地兼顾航道维护班组测绘生产;3)测绘处、航道科与各航道基地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与工作性质都有所差异,在生产中难以进行有效沟通,针对其生产中发现问题的沟通得不到有效反馈,各班组测绘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成图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4)航道维护班组的测绘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他们在工作中除了要完成各类航道维护的事务性工作外,还要完成测绘生产的各项技术性工作,任务量较大,有时难以平衡。
(四)引入测绘工程监理机制的可行性探讨
人员从业要求:进行预处理生产监理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预处理生产的相关规范和流程,具有丰富的生产工作经验和敏锐的发现问题能力,保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质量为先的工作原则。人员选用探讨:测绘处职工作为电子航道图预处理工作的主体,在执行测绘监理工作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其一,长期从事预处理工作使测绘处职工都积累的大量的实践经验,逐渐成为了实用型人才;其二,他们大都具备一定的测绘知识基础,能够将工作中发现的值得改进的各个方面,转化成QC项目或科技论文等形式发表推广,进而提升整体一线班组的测绘实力;其三,他们熟悉预处理生产流程、仪器操作及使用方法、各自辖区水道特点,能够在源数据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有效巩固现行的HQC质量控制体系;其四,他们担任监理工作能够更为直接的深入一线测量,了解并及时改进不足,调动航道维护班组职工的测绘工作积极性,培养更多优秀的测绘人才;其五,在测绘处的工作期间他们具备了一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有效提高一线测绘水平,解决一线生产难题,确保一线测绘质量。
二、结语
随着数字航道、智能航道航道的发展,航道维护班组的工作重心将逐渐转向测绘生产,随之而来的测绘管理难度也将越来越大,通过引入测绘监理机制可以有效做到从源头管理电子航道图生产质量,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整体提高一线班组工作效率,减少返工率,为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刘飞 阳传华 郭尧 朱婷婷单位:长江岳阳航道管理处测绘处
参考文献:
[1]JT/T765-2009,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