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

时间:2022-12-30 03:5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工院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技工院校

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创新创业 发展建议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30条政策措施,为全国创业者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2015年浙江省也先后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创新创业文件,来支持和推动浙江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今天蓬勃涌动。为了顺应教育的发展,作为技工类院校,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一、积极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

以笔者学校为例:一是,现在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是毕业班学生的课外兴趣班选修课程,参与人数较少。另外,课程内容比较单一设,通常采用传统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进行教授,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二是,创新创业教师大多以年轻教师为主,本身的相关教学经验不足。同时教师往往缺乏真正的“双创”实践经验,也让“双创”课程的吸引力下降。因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应该扩大“双创”培训的学生覆盖面,逐步把创新创业课程设立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可以进行长期学习和短期集中培训的结合。

第二,在培训内容上要兼有创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向多元化迈进。如要包括创业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经营管理、营销技能、风险规避等等。

第三,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尤其是学生创业人士现身说话,给培训人员以“真刀真枪”的感觉。

二、申报“双创”项目,争取双创专项资金

各省市对双创逐渐重视,如浙江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12项重点工作中第4项“核心素养”中提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创新创业、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把创新创业能力列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因而浙江省对于创新创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如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以金华为例,2015年底,金华市政府出台《关于金华市区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的“双创”扶持政策项目多达25项,资金更是达到近8000万元。意见中提出鼓励市区高校、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就业指导。

意见规定,未来三年中每年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市区院校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另外,意见还提出扶持大众创业园、众创空间建设及创业大赛等。学校应该及时了解这些项目的申报,积极有效地进行专项“双创”的资金申请,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建设争取财政支持。

三、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学校的理论教学以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搭建一些创新创业的平台。校内方面,可以建立学生的双创基地,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方便,比如淘宝房间、快递基地等等。校外方面,可以寻求一些创新创业园区的合作,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场地、优惠等。以笔者学校为例,已经和校园周边的“北大科技园”“金谷创业园”等进行合作,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帮助。

四、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内容,很多学校在双创教学上,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双创”发展,我们可以从课程学分制、师资、文化、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

具体来说,在课程学分制方面,将双创的课程可以进行“双创”基础课程和实操课程的分割和尝试,也可以进行“双创”不完全学分制度的探索。笔者学校就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制度的改革尝试,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可以用创业学分来替代其他课程的学分。

在师资方面,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年轻教师和中年教师应该互相配合,鼓励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师的培训考试等等。

在文化方面,学校和学生可以一起成立学生创业的协会文化制度等。

在管理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创新创业办公室、“双创”处,或者直接设立“双创”系,来对学校的“双创”教育和学生进行有序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方法

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让机械、餐饮、电信等各专业、初高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好英语,进而掌握相关专业英语知识,以顺应当代职业发展的需求,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目标,也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让技工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加强技工院校的英语教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技能学习轻文化教育的观念使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存在以下教学瓶颈。

1.学生基础较差

当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强,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选择技能学习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不过关,而且学习不得法,读技工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英语基础就更令人担忧,很多学生连英语有多少个字母都不知道。这必然给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带来困难。

2.教材不适应时展

教材内容多、难度高。技工院校各个专业所用的英语和初高中联系不大,教材差异性强,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大,而且难度大,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英语教学方式老旧

英语教学没能从固有的讲授模式中脱离出来,加上学习形式单一,所以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热情,再加上英语学习枯燥,毕业后不能应用到工作中去,也使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4.中职院校学生学习气氛不浓

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多数学生是以混日子的心态学习,所以学习气氛不浓。大部分学生本来英语就不好,导致他们更加厌倦英语学习。

二、对策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探索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英语教师必须把所教的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对接,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也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感受到语言在未来工作中的实际效应。

2.有效利用课件教学、语音训练等辅助教学手段

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增加学生的感官效应,让英语教学环境变得更加直观。要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播间”,而课件应用和语音室训练则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武器。英语学习是枯燥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辅助手段改变这一现状。比如学习单词时,可以采用视频播放和联想记忆的方式,并使学生的记忆由单一走向多元。在学生口语训练时,设立教学情景,从网络上挑选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厌倦英语学习。

3.英语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起辅助作用

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可以进行角色布置。在上课之前,教师布置每位学生的角色任务,上课时每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展示交流,然后各自小组进行评价打分,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表演完毕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除了分组教学,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服务英语常用句比赛、计算机英语单词巧记忆、营销英语展示等等。诸多创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参与意识,也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的真实效应。而且采用这些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进行展示,培养表达意识,更利于打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打破技工院校学生不愿学习英语的现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蓝领精英。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曹文.英语孩子这样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第3篇

关键词:品牌战略 品牌建设 特色创建 内涵提升 形象塑造

当今,教育市场开始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做出名气,树立好形象,是技工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技工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尚未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学校品牌,甚至连创建品牌也不被一些学校所重视,职业教育的品牌号召力弱,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服务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和探索,对这一课题做一些探讨。

一、技工院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都把创建品牌、提升品牌作为核心战略任务,以期得到社会公众对自身的认可。在教育市场中,品牌学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追捧和青睐。从现实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和示范高中的品牌号召力比较强,而职业院校的品牌号召力相对较弱。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比较低。正如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在一次学会会议上指出:“对于职业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人民群众依然不是很了解;目前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不重视品牌建设,不重视对职业教育整体形象的推广和包装。从全国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数量很多,但却是“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尚未能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名校。虽然一些学校也知道创名校的重要性,但认识不深,不注重下苦功提升内涵。因此,大力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对于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工院校加强品牌建设的途径

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着力提高全员的品牌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培养核心精神。笔者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铸魂――大力培养核心精神,提升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

品牌学校是有内涵、素质高的学校。创建品牌学校,需要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精神文化。要在传承历史中超越,在革除弊端中发展,在挖掘亮点中彰显,把提升文化内涵的重点放在构建学校的核心特色和培养核心精神上。这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因此,学校领导层一定要审时度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创建目标,将构建发展理念、体系等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贯穿始终,成为全员的自觉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东莞市技师学院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深入各行各业调研,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学院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技师学院,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办学方针――把人才培养标准融入社会需求,把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把学校发展融入社会科技进步;同时还提出了三大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国际化战略,这三大战略,互相联系,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技师学院制订了品牌规划和实施步骤、举措,并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和解读,将办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师生的行为中去,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使上述发展目标、方针、战略在校内家喻户晓,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创建品牌的积极性,自觉按学院部署开展工作。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创品牌工作如火如荼,卓有成效,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招生人数成倍增长,2014年,在校生人数增加到7300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大力更新发展理念,内强素质,着力构建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确保全员参加,人人重视,落实规划,分工协作,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条件。

2.强基――大力打造品牌专业,突显学校特色,夯实学校发展根基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故此必须立足长远,不断开拓新专业,打造新品牌,这是创建和提升学校品牌,夯实学校发展根基的重要举措。为此,技工院校必须以科技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始终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特色化、现代化和品牌化,着力形成示范性的名牌专业,以名牌效应全面带动品牌学校创建。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注重打造品牌专业。他们通过改造传统专业、优化骨干专业、培植重点专业、创立新兴专业等措施,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突出培植数控专业、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等专业,开设了汽车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按国际标准组织教学与考核,全力创建品牌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过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从而夯实了专业根基,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培英――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名师精英

师资力量是学校竞争的核心要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是创建品牌学校的保障。

因此,学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为主线,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激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和良好氛围。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刘海光院长到任不久,就主持制定了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的“名师工程”,并吸收、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经验,组织“一体化”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德国、英国等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参加一体化教研活动,以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制订了教师进修制度、实训制度、奖励制度以及到企业实岗见习制度,先后分批派出近百名教师赴德国、奥地利、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培训,还从有关行业、企业聘请了66名技术骨干、行家专家任兼职教师,力争在短期内造就一批名师,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4.借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经验,推进学校特色构建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破解“千校一面”的问题,创出特色,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再者,接轨国际,引进吸收国际领先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模式和经验,创立富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国际职教模式,按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核心能力过硬的高技能人才,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捷径。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在省内全面开启中德、中英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当今世界两大主流职教模式(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消化吸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标准、教育方法,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德国手工联合会(HWK)、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以及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心、英国沃索学院合作,合作分别设立了“德国HW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IH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中国总部”和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国(东莞)培训中心,开办了8个专业18个国际合作教学班,在校生近500人。同时,还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进行包装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借力”,东莞市技师学院的中德班、中英班已经成为东莞特色品牌专业班,连邻近省份的考生也慕名前来报名,以致学位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消化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发展理念、教学标准、管理及考核办法,并使之本土化、特色化,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和知名度、美誉度,这对加快创建品牌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蓄力――推进校企合作,创建学习型工厂,培养品牌学生

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难的是产教结合。”技工院校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突破难点,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创建“学习型工厂”的教学环境。要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体系和模式,突破制度障碍,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招工计划和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真正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新机制。东莞市技师学院引进德国“BBW学习型工厂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制定校企“八共同”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以生产工作过程取代学科结构课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由多个不同领域或不同专业的多名老师组成教学小组,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共同完成综合性的教学领域,努力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实践训练以智力技能为主,以模仿性的操作能力为辅;并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改革中加快构建复合型专业教学体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技能培训目标,建立相关专业的“学习型工厂”,采用课堂教学+校内“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双元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学院对老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开发,实行“校企同生原则”,先后建立了有企业参与的“BBW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汽车医院”学习型工厂“会计事务所”学习型工厂等、“服装制作营销”学习型工厂、“小高微店”学习型工厂、“百分商城”学习型工厂、“东技国际旅行社”学习型工厂。这些学习型工厂的产品就是教学载体。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必须经过企业接定单、设计、生产、销售四个流程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流程无缝对接,从而就业与培训无缝的对接。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遴选技能标兵、品牌学生,一次带动全校学生学技之风。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实施东莞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使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而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许多外企及国内大型高新科技企业包括世界500强的企业都与东莞市技师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招生即招工。这就为创建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人社部有关部门领导和国内许多技工院校的特别重视和关注。最近,来自全国120家院校的220位代表参加了在东莞举行的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第二届大会。与会校长们在探讨“新常态与技工教育新发展”主题的同时,特别关注和探讨了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走向转型升级新常态,建立中德中英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双制、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弹性学制嵌入式、学业+创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多模式培养体系,创新现代职教新模式,率先开启职教国际化合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办学“高大尚”的共识:走“高端”办学的道路,选择“高端”企业合作,共同培育高标准人才;胸怀发展大目标,定位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技师学院,目标直指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崇尚品牌立校,为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化了机电一体、现代物流、汽车维修与钣金、模具等东莞企业急需的特色品牌专业,实现特色立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目标。

西安技师学院院长李长江在探讨东莞市技师学院现代职教新模式时深有感触地说:“亲身走进东莞市技师学院成批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这样世界一流设备,亲眼所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学生在‘学习型工厂’直接生产产品,亲耳聆听了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教授讲述用最先进的国际职教理念办学历程,让我从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两个字‘震撼’!”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会议期间,人社部能力建设司张立新司长到学院调研时说,东莞市技师学院实至名归,学院在职教新模式中探索出来的五种模式,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这五种模式齐头并进,同时在一所学校生根开花,在技工院校里不多见的。这五种模式都可以作为今后我们技工院校发展的选择,可能是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选择,学院作为创新的“实验田”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模式,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2014年7月2日,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社长王程来我院调研时指出此次东莞之行可谓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受感动”。东莞职业教育规模之大、设施设备之先进、做法之超前,让其大开眼界,见识大开,东莞职教人的执着追求、励精图治,让其感动。由此可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与探索,的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实际需要。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品牌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提升文化内涵,引进、消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紧贴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实际,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打造品牌专业、名师队伍、品牌学生,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好“学习型工厂”,建立产教高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大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为经济社会双转型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河北),2009.

[2]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教育,2011.

第4篇

关键词:招生策略;专业设置;中招咨询;拓宽宣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82-1

招生工作是每个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日常管理的先决条件。然而初三生源总量的逐年萎缩、民办职教兴起、高校盲目扩招、地方保护意识的加强促使技工院校的生源大幅度减少。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各技工院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无论应届还是往届,无论分数高低都被当场注册录取。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大大增加了就业难度。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愿望达不到预期,对学校的不满情绪不言而喻,反面宣传无法难免,从而进一步影响招生,造成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制定招生方案

详尽方案的制定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为了更好地开展招生工作,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招生指标。由分管校长与招就部门召开招生方案座谈会,根据调研的相关数据来分析当年的招生形势,从而确定招生的具体方案政策,并着手构建生源学校网络。充分调研,充分准备使招生工作有条不紊的按照节点环节进行,确保招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统一认识

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决非招生就业单个部门能独自当但。只有集全院之力才能确保顺利完成。招生方案制定后立刻组织召开全院教职工招生宣传大会,向大家介绍今年的招生形势及特点。理顺招生工作与学校发展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大家关心、参与招生工作的热情,使全院上下主动关心招生进程,积极出谋献策,共同探究生源渠道,从责任招生向激励招生过渡。形成上下一致、相互配合、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的招生体系,形成院领导、招就处、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探讨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技工学校的招生工作、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劳动力的流向影响着技工教育的专业结构和设置。技工院校生存的关键是提供以就业为导向“适销对路”的新兴专业。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据。每年必须由招生部门、教学部门、教研处联合召开专业设置探讨会。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我们在市场调研、专家座谈的前提下,保留传统优势专业,增设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前景度较大的新兴专业。

四、注重中招咨询

中招咨询会是市中招办组织省内职业类兄弟学校集中向初三应届考生及家长介绍地方中招政策、学校办学优势、学生就业前景的宣传平台。届时全省将有80余家中高职学校设立摊位,与广大中考学生以及家长面对面,现场接受考生们的志愿选择以及相关报名咨询。为了让广大考生及家长对我院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对传统单一的咨询宣传模式进行变革创新。技能演示、问卷调查、招生咨询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宣传新模式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前来咨询,部分家长当场表示了报名意向。

五、拓宽宣传途径

由于生源的紧张导致县市地方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往生源地学校的宣传受到一定的阻碍。我们的宣传亮点无法到达学生和家长的层面,往往被学校或班主任截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反复宣传,尤其中招指南确保封面宣传,促使考生和家长印象的进一步加深。使我们的招生政策和教学优势家喻户晓。大大增加了学生报考我院的概率。另外在校生的宣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招生政策的宣传和技巧的培训。实践充分证明学生宣传学生是技工学校招生的有效途径。学生宣传目标明确,以身说法,家长和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心里下感到真实可信,对宣传学校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到技工学校就学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六、增强服务意识

由于技工学校一般是以机械、数控为主,现代服务类专业为辅的综合性学校。专业类别繁多,录取条件复杂,且周期较长。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就无法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分阶段召开招生工作会议,部署招生节点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对有意向的报名者要有100%的耐心进行答疑。根据掌握的学生信息合理地引导适合他们的专业。

总之,招生工作是技工院校的生命线,做好招生工作,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招生工作才能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新突破,学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明星,杨金梅.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王义智,杨金梅.职业学校管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第5篇

本文简单介绍了足球游戏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足球游戏在技工院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并对热身阶段、正式教学活动前阶段、技术训练阶段、教学结束阶段的足球游戏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

技工院校;足球教学;足球游戏法;体育活动

在大多数技工院校的足球教学中,体育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足球运动的规则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活动,学生在运动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足球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运动,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足球游戏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笔者出于对足球运动的热爱,结合多年足球教学经历,在此具体谈谈足球游戏法在技工院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足球游戏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1.足球游戏的特点

足球游戏是指将足球运动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增进对足球的兴趣,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足球游戏教学法融入足球教学过程中,能使足球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从而提高足球教学质量。足球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项目,形式灵活多样。足球游戏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足球游戏具有很强的竞技性,一般将足球游戏设计成对抗性项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足球游戏的设计原则

一是科学性。体育教师在设计足球游戏时,要考虑到技工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年龄特征以及技工院校的硬件设施条件等。二是趣味性。足球游戏的内容选择应该具有趣味性,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要保证适于学生锻炼,使足球游戏既有趣味性,又不失运动效果。

二、足球游戏内容的选择

足球游戏内容的选择要有教育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足球游戏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男生、女生参加的足球游戏的内容强度就不能相同,因为男生、女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为女生安排的足球游戏运动强度太大,那么就会导致很多女生难以适应,就会大大降低她们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建议为女生安排一些灵敏性突出的足球游戏活动,例如垫球和带球绕圈等。教师可以为男生安排一些力量性和耐力性突出的足球游戏,例如快速运球和射门竞赛等。另外,足球游戏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这对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足球游戏的教学安排要循序渐进,在足球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安排足球游戏活动,从而促进足球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从热身阶段、正式教学活动前阶段、技术训练阶段、教学结束阶段对足球游戏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的足球游戏主要采用慢跑或者定位操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建议设计抢球、传球、跳绳等方式,从而达到热身效果。

2.正式教学活动前阶段

正式教学前,可以安排两人争球、竞赛传球等活动,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达到最佳状态,保证后续正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技术训练阶段

技术训练阶段的足球游戏要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训练,要有针对性。例如,在实施足球战术教学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三对一、四对二的射门比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结束阶段

第6篇

1.学生社团组建的背景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升高中分流或高考落榜学生,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任务艰巨。而目前,技工院校传统的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方法,又无法消弭除了宣传教育、课堂教育、教育活动之外仍然存在的缺憾。要使这些学生重新振作,即使在学习成绩、技术水平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目标、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现代企业员工敬业、忠诚、认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则需要创新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方法。

2.学生社团组建的成因

如何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力,尤其在轰轰烈烈的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关注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式方法等细节,学生社团组织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历练和提升自我的途径和场所,更是一个舞台。让每一个学生从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做起,不断地训练、彩排,融会贯通,靓丽自我,通过一个个角色成功的体验而不断获得成功的心得,就会让更多的学生克服学习成绩较差而造成的自卑心理,也使得我们的学生教育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因而,以培育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各种社团组织为载体的创新活动深入而蓬勃的开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3.学生社团组建的原则

第一,遵循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四自”原则。

第二,学生教育遵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的教育思想。

第三,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既有长期规划又有眼前亮点,学校指导组建与引导学生自发组建社团并重的原则。

第四,指导专业社团成员广泛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发社团有活动的时间、空间,做到组建有章程、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年终有表彰。

4.学生社团组建的形式

(1)专业社团的组建。让学生人人有事做,而且人人有组织活动,从而达到“人人有社团,个个是社员”的最大化目标。学校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处、团委)直接领导和指导筹建的以学生会为主体、各个社团代表参与的学生社团首脑组织“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总社”(简称总社),是在学生社团筹建的初始阶段必备的领导和指导形式。再由总社统筹、协调各个专业分社和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开展活动。

所谓专业社团,主要是指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直接领导或指导筹建的学生社团。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直接参与学院相关部门的工作,接受学院批准的兼职辅导员为他们指导和安排工作。现阶段较为成熟的专业学生社团有:后勤服务促进社、宣传服务促进社、文体活动促进社、自我管理促进社、安全保卫促进社、公寓管理服务社、酒店服务管理社等。

(2)自发社团组建。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由于其兴趣的趋同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形式的适宜性等特点,就必然在学生社团组建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和成立社团,动员每个学生至少加入校内一个社团组织并积极参与活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院鼓励学生会、社团干部成为一个学生自发社团的发起人,并按照较为严格的筹建程序,履行制定章程和备案等工作。

(3)社团组建应关注的问题。

一是学院团委、学生会、各系党支部、团总支、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包括有专长和兴趣的老师,要积极申请成为各个社团的辅导员,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活动,指导社团开展活动。

二是总社要做好督促、检查,指导各个分社和学生自发组建社团的工作;各个分社要与指定的部门积极配合,利用自习、业余时间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各个学生社团组织要举办成立大会,大张旗鼓地宣扬,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每学期开展一次全院性学生社团评比活动,对活动积极、业绩较好的社团给予表彰,学院出资奖励。

5.学校配合学生社团开展主题活动

(1)开展培训活动。在学院学生社团领导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相关部门要做好本部门学生培训大纲的编写工作,对所属学生社团搞好岗前培训。由学生管理部门筹建学生干部培训学校,定期分类对学生干部进行轮训。

(2)开展“以小文化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及其社团,开展以“美化设计宿舍大赛”为核心的宿舍文化,以“标准化教室”为核心的教室文化,以“抬头挺胸走快点”为核心的走路文化,以及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书法比赛、化妆讲座、艺术节、音乐会等“小文化”活动。

(3)实施年度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发挥学生业余党校在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的主导作用,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全校范围内,做好优先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内入党,这样也会使更多的学生为学院、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让更多的学生由于感恩而回报学院。

(4)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是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教研室根据用工单位需求,并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对其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与指导,对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备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材目标,引导他们有目的、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二是素质拓展训练。各系部要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和层次学生不同的成材需要,广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训练和帮助。

三是建立评价体系。素质拓展认证与素质拓展学分的有机结合是推进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载体。

第7篇

关键词:职业需求 无缝对接 “五共同” “三教育” “走出去,请进来”

校企合作已成为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选择的一种办学模式。但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往往普遍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德育工作的校企无缝对接。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具备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以校园为主的传统德育工作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打破学校相对封闭的德育教育模式,建立一种相对开放的德育工作校企合作模式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目前,技工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德育教学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降低。技工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不能与社会职业岗位相脱离,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走德育工作校企合作之路。而校企合作要最终实现双赢的目标就必须加强校企双方德育工作的合作。首先,德育工作的校企合作有助于增强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与企业融合的道德认知,使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文化。其次,可以促使技工院校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才德育方面的要求,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德育课课程设置,更新德育课教学内容。通过合作能及时评价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市场效果,检验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明确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使学校整个德育培养过程完全跟着企业的市场变化需求走。最后,校企合作的学生日后能成为企业重要的德才兼备的生力军。

二、西方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德育合作的借鉴意义

在西方,德国的“双元制”(German Dual System)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 ( Co-operative Education)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都是典型的“工学结合”成功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质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它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德国双元制模式培训的学生,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他们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为人生道路作了坚实铺垫。美国的“合作教育” 模式强调企业对学生的劳动态度的评定,英国的“工学结合”模式也都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工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以往一些惯用的德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校企合作,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三、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校企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

根据企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要做到“五共同”,即: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德育目标、共同制定德育教学大纲、共同编写德育校企教材、共同实施德育教学计划、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考核评价。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与企业的要求相吻合。所以,德育教学内容必须侧重加入个人道德素质、团结合作精神、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德育的内容。校企德育工作合作要实现对学生的“三教育”,即:与企业理念融合的道德认知教育、与企业环境结合的道德情感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德育教学是技工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注重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把德育课堂搬到企业中去,比如组织学生参观、观摩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对德育方面的要求;工学交替时增加德育实习和考核的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遵守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的重要性;请企业的专家或劳模“现身说法”,到学校来开德育讲座。

第8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工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35-01

一、前言

技工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2009年开始,我国要逐步实现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中国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重点而大力推行,使其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时,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约90%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够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由于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取得重大发展,其教育规模已经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然而,在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更需认真审视和分析前进途中呈现出的问题。

二、技工院校学生特点

1.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差的情况

随着高招录取率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踏上大学这条明媚的大道。然而每年在中高考中失利被淘汰下来的学生,理论上有所减少,但事实上也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而随着近年来学生生源数下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度增加。再加上江苏省中职教育院校数量多,并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争抢生源现象严重,竞争的激烈给各学校的招生带来雪上加霜的困难。鉴于以上原因,技工院校只能降低门槛招生,从多年前的高门槛,变成现在的无门槛,基本没有任何分数要求、学历要求,只要自己和家长愿意,就能注册入学。这样的现状就造成了我校生源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差,综合素质不佳的情况。

表现在学习方面,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劲,文化功底薄弱,往往听不懂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比如,英语就是这类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英语底子太差、跟不上,才无法就读高中或者大学的。英语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像“天书”,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课堂知识及其困难,从而致使如何保证课堂效率,成为技工学校的一个难题。

表现在生活习惯、个人行为上,部分学生往往将来校之前就形成的恶习带进校门,甚至传染给其他同学,进入恶性循环。如抽烟、讲脏话、不服从管理;以歪风邪气为效仿对象,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导向。

表现在心态上,部分家长是抱着“让孩子在学校多关几年,学不到知识无所谓”的心态,有些学生的想法是“在学校混一天算一天,读个一两年就不读了,不需要毕业证”,再有一些学生自控力差,个性懒散,学技术、学手艺的初衷在进校后不久就淡忘,也开始了漫无目标、浑浑噩噩的生活。

2.家庭教育缺失,不少学生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家庭教育缺失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家庭完整,但因父母工作忙或其他原因,造成对孩子的教育缺失。二是家庭不完整,家长未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经过普遍了解,发现我校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成长自问题家庭,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还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后随爷爷奶奶生活或者独自生活。经过访谈式的调查,可以粗略估计:技工院校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在家庭中的受重视程度往往比不上读重点中学、大学的孩子。

3.学生多自卑心理,生活无目标

技工院校学生在中小学中,多被冠以“差等生”头衔。他们可能生活在灰色、不被人问津的地带,甚至于红色警示地带。所谓灰色地带,指的是除去优等生和差等生的中间地带,中间地带的同学容易被老师忽略,不像优等生能够得到老师重视,不像学生干部能得到同学的注目,默默无闻的角色使其得不到树立自信的机会。所谓红色区域,指的是这类学生经常触犯学校规矩,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经常被批评、被叫家长,甚至于受处分、被开除。自信的人往往是在鼓励和肯定中长大的,而他们多是在批评声中度过学生时代。所以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自信。导致在现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甚至连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组织一句完整的语言的能力都没有,更何况让他们侃侃而谈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呢。

谈到理想,初中生最直接的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而高中生最大的理想就是上大学。而技工院校学生的目标呢?理论上,他们的生活目标至少应该是完成学业,毕业后有个好的出路。而事实上,他们很多人往往没有为一定的目标去奋斗,成天无所事事,虚度时间。没有人生追求,就导致了学生不学习、行为不上进、态度不积极。究其根源,他们心中没有航向的原因仍然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关联,家长没有对其成长严格把关,没有对其提出高要求;学生自身自制力差,同时接触的人群多为同类型的学生,没有学习和效仿的榜样,都为最终学生的成型埋下隐患。

三、分析现状,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9篇

一、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二、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十分重要。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会、班委会和团支部,培养和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树立模范典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德育教育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把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三个层次很好地将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应全力抓好。

四、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五、构建职业道德平台,树立职业道德规范

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师德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教师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因此,技工院校要在以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并以此作为起点,让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对象,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第10篇

技工院校的学生很多处于青春期,并且在校学生很多都呈现心理不适,敏感等心理异常表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尤为重要,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在技工院校不同程度的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一职尤为重要,以下从技工院校在校生的心理特点来探讨“心理委员”的工作模式。

一、技工院校开展班级心理委员的必要性

1.学生亟待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咨询方面,许多技工院校咨询人员的数量往往与广大学生的咨询需求不成正比,想要咨询的同学要预约时间才有可能得到咨询。面向个体的心理咨询也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发生后的调整。在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规律,这决定了大多数同学会遇到一些类似的、具有普遍性的、程度较轻的问题,如: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等。在心理学教学、讲座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只能在某一个学期或某一个阶段开设,且课程的数量有限。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在校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出现的,尤其一些突发的危机事件,讲座则存在着范围小,对象过于集中,内容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一些以问题为导向的团体活动,人员构成相对松散,只能吸引一小部分对某方面问题有兴趣的同学的关注。

2.学生工作需要心理健康

在技工院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是从上至下进行的,大多是教师发起一项活动,学生来参与配合,缺乏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校中,由于学生的的心理特点师生关系有一定距离感,加之教师与学生两者角色的差异,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学生遇到困难、烦恼时选择独自闷在心里或和同学、朋友倾诉,这就造成心理咨询老师和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教育工作者无法了解和解决问题。

3.学生自身需要心理健康指导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学生遇到烦恼时,65.59%的同学选择和同学、朋友倾诉,其次是自己消化克服,只有15%左右的同学会考虑心理咨询。出现烦恼自己消化克服,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困惑,甚至出现危机事件。学生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很难及时了解,配备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异常情况。发动学生力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在现行的班干部队伍中增添班级心理委员角色来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能够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的心中,从而有效地弥补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不足。

二、完善心理委员的工作制度

1.在校班级实施班级心理委员制度

对在校班级每个班级选配1到2名心理委员,并纳入学生干部队伍。班级心理委员可以大大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性,以宿舍、班级为单位,进而再到整个学校的心理教育相关活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由点到面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力得到加强,便于班级管理和开展活动。

在对学生一些特殊心理信息的掌握上,班级心理委员机制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灵活性,形成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全方位网络,及时沟通反馈与解决,提高教育及咨询的有效性。由于班级心理委员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得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

2.规范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心理委员的设立是更好的服务学生,心理委员要积极宣传与普及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宣传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促进班级同学交往和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心理委员要服从心理咨询室的安排在班上定期每月至少1-2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并作好相应的策划、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材料,做好对一些特殊学生的预警上报工作。

心理委员要对本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建立心理记录台账,对有心理疑惑的同学开展力所能及的相关工作,对班级有重点的同学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报告。心理委员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定期向负责人反馈本班学生心理状态相关信息。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并有可能有偏激行为的同学要迅速及时地上报班主任或上报到心理咨询室,以便做出有效及时的应对措施;配合学学校心理咨询室、各系,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3.心理委员的管理

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员,纳入学生干部编制,受本系和学院心理咨询室双重领导。每年可在招聘新的心理委员期间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讲,让心理学不再那么神秘。对于心理委员要大张旗鼓的进行招新,并严格筛选。

班级心理委员主要是在院心理咨询室、各班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上起着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使得心理咨询室能够及时得到各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指引全校同学走上美好心灵的坦途。

三、定期给予心理委员的专业培训

1、对心理委员的团体培训

对心理委员的团体培训,主要让心理委员了解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流程以及如何开展活动的技巧,让心理委员掌握一定技巧在自己开展工作中如何去开展工作,同时对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委员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

2、对心理委员的业务培训

第1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内涵式发展路径

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内涵式发展以促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重要途径。制定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标准,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技工院校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一根本点,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一、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及特色

1.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以技工院校硬件办学条件改进提高为基础,向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等软实力方面实现发展转变。积极挖掘现有的办学资源和潜在发展能力,在保证办学规模稳定和教育教学布局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优化。打造办学品牌,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支撑。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更优配置,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改革,办学质量和效益得以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内涵式发展的特色

(1)独特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办学特色凸显的发展,必须体现发展的独特性。抓住特色办学,抓住特色打赢生源竞争规模战役,通过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培养环境、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创新来加强内涵式发展核心内质,核心竞争力才会更持久、更强大。

(2)争先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基于质量竞争意识之上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高低是衡量一所技工院校品牌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标志。对一所技工院校进行评估和科学考量,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如果忽视了办学质量的竞争与发展,就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3)协调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要与地方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人才需求目标相一致,强调协调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调整新思路,提高新要求,推出新举措,及时规范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对接经济转型方面科技创新等因素,找寻内涵式发展路子,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4)渐进性。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科学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渐进性。是将办学质量作为发展核心,从宏观大局出发,从质量提升入手,积极挖掘自身办学优势,不断丰富完善办学思路,充分持续发力,营造有利于内涵式发展的技工院校办学环境。

二、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

1.保持发展规模

技工院校办学发展规模要适度,不能过度寻求规模效应。考察一所技工院校是否实现内涵式发展,不能只看规模大小,实现办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其关键,并且还要看其办学规模与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实训场所等是否相匹配。不能不顾已有办学基础和条件,进行盲目扩张,更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要保持办学规模的相对稳定,防止造成办学资源的闲置浪费。注重用好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办学规模稳定,办学质量持续提升,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

2.突出专业优势

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如何,很大程度能通过专业设置来集中体现,专业建设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和潜力所在。看一所技工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首先要看专业优势是否突出,有无特色专业。技工院校应该立足自身现有办学条件,发挥潜在办学优势,强化专业建设推进步伐,在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上重拳出击,使专业建设走在同类、同等规模院校前列,其内涵发展水平也就远远高于其他院校。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内涵式发展的主体和具体推动者是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如果一所技工院校名师多,学科带头人多,有质量过硬的教学团队,那么这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必定出色,教科研成果会很丰硕,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大,吸引学生的效力就强,其内涵式发展也一定是走在前列。技工院校所拥有的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不但是技工院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的依靠力量,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突出标志。

4.完善科学管理体系

技工院校加快内涵式发展靠的是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和高水平的管理。如果一所技工院校教育教W管理混乱甚至粗放办学,其内涵式发展就难以实现,也根本谈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实力,一定以科学的管理作保证。技工院校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在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全面推进并创新,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精细并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5.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技工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承载院校灵魂和精髓的物质环境文化,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以物质文化设施建设以及文化活动建设为重要载体,以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依托,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推进文化管理,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内涵式发展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

第12篇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职业指导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1技工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及突出问题

据调查发现,近年来,部分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占半数以上在一些知名企业就业,呈现出就业质量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薪酬高、稳定性高、满意度高、毕业生创业能力强的现象,由此看来,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是效果显著的,但是不同的经济背景、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很不平衡,总的来看目前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如下:

(1)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导致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很不平衡。就全国来看,西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在经费投入、师资理念等方面远强于不发达地区的技工院校,投入的巨大差异,就导致了发达地区的技工院校职业指导效果更为明显,成绩更为显著,同时,不同地区的技工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差异,反映在职业指导上,也出现有的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专业性强、指导性强,而有的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则基本上没有像样的系统,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甚至只是上上职业指导课了事。

(2)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出现定位不准,重视不够的现象。因为技工院校是以培养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所以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跟普通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学校根本不用担心学生的就业,所以历年来,大多数的技工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有的技工院校甚至没有相关的职业指导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毕业生要求的提高,而每年毕业生的数量又在不断增加,导致就业越来越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技工院校来讲,职业指导工作是完全必要的,有一些技工院校开始重视职业指导工作,但是基本上都还处在初步的摸索阶段。

(3)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普遍认识片面,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咨询指导”“信息采集”“职业设计”“帮扶实施”等内容,而目前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为了提高就业率多以找工作为主,却忽视了职业设计和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部分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只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工作,而忽视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从而造成毕业生普遍毁约跳槽现象,导致了学生就业的不稳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目前,职业指导工作逐渐引起了技工院校的重视,有不少技工院校开始有组织地对毕业生进行择业、从业的指导,但是职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远远不够健全,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也很薄弱,而且不够专业化,据调查发现,不少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因工作繁忙难以兼顾,导致职业指导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4)目前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形式单一古板,实用性差。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通常以集中授课为主,针对毕业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个性化和专业化不强,而且也没什么科学的测评工具,这致使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发现自己所学的职业指导知识根本就不实用,还是一入人才招聘市场就两眼摸黑,无所适从。

2提高技工院校职业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20世纪90年代左右,从英美等国家引进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多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国情不同,完全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就导致很多技工院校在职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有效策略:

(1)要加强技工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坚持适度原则和激励原则。适度原则就是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每一名毕业生的爱好、学习成绩、职业技能、专长、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清楚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制定合理的就业方向,使学生的就业心理尽可能地适应就业现状和就业目标,在面对就业困境时,能够做实时的自我调整,很快从困境中走出来,依靠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激励原则,是指要鼓励毕业生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不气馁不丧气。技工院校的学生本来就有很多是基础知识较差,自信心不足,缺乏足够的毅力,所以在面临就业的时候,职业指导教师更应该实时地进行激励,鼓励学生再坚持一下,让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契机,获得发展。

(2)技工院校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技工院校应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从上到下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强化以市场为引导的职业指导机制,加强领导,完善职业指导机制,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应将指导工作前伸后移,加强对学生全程化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同时,要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分类别地对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职业指导人员学习培训,开展研讨和交流等活动,以提高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服务水平。

(3)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指导,同时不断丰富指导的形式和内容。当前,随着大众化教育浪潮的到来,学生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日益个性化,社会的发展导致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技工院校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职业指导工作的理念,丰富职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个性特征的不同,进行分层次的个性化职业指导,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小结

总之,目前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很不平衡,普遍出现定位不准,重视不够,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形式单一古板的现象,要加强技工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须坚持适度和激励原则,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对学生进行分层职业指导,同时不断丰富指导的形式和内容,以提高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