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

时间:2023-01-31 04:3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性化阅读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性化阅读教学

第1篇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早读课上,笔者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在课堂上,也尽可能地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和分析课文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而笔者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

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提倡学生学会质疑,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以教师提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再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材施教。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学生能做到以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学生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能赏析评价的学生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四、养成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领域中,个性化阅读一直是众多教育界人士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有学者认为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样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它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它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阅读为介质反应个性化教育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又展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在充分弘扬学生的自我意识过程中,也在不断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及空间,将二者合理化安排、调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以此鼓励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与众多不同的解读意义,并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学习,自主发现、创建文本的意义,更好地加深文本情感的认识与领悟。以此来达到学生语言及精神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可以说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鲜血液与原动力。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就语言学习的方面而言,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领悟、累积、感受、运用语言,借此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从中认识其深刻的道理,领会它所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领悟其体现的精髓,同时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语感,并且学着如何正确运用。有学者认为现代的阅读理论展现的是阅读者高度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需要凭借着个人的情感基础、生活经验、语言积淀来唤醒自我直觉意识,对文章做个性化理解阅读,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文本。这样对每个学生而言,因为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不同使得他们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学生将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下,带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来阅读,即使针对同样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往往也会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和领悟。所以抓住关键语言点,使学生深入领悟理解,在个性理解的前提下组织有效的交流讨论,将各自的理解都展现出来,并能够整理成为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语言,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如何使用语言是我们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运用文本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抓住语言使用的关键点,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意义的理解,拓展语言的学习运用能力,取得个性化阅读的成绩。

语感的形成是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日益培养积累的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语感的培养是语言学习工作的关键部分,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语言的感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要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就要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感受,发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表现出应有的价值。

二、个性化阅读对情感学习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情感、价值、态度观的正向熏陶、引导及树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投入感情、领悟感情,接受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从而获得美好的情感,发展美好情感,实现我们阅读的价值与目的。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天鹅的故事》,在精彩授课的尾声向学生提问:猎人以打猎为生,面对一大群天鹅,为什么放下了猎枪?对这样一个思维容量很大的开发性题,学生需要结合对文本的全面理解与感悟才能很好地做出回答,有学生认为是猎人对这群可爱天鹅的爱心,不忍心射杀;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还有人认为是猎人见天鹅的生存环境恶劣,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对它们采用这样的残忍方式来伤害天鹅……显而易见,这是值得倡导和表扬的与文本主人公交流的过程,这样的交流方式使得猎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和谐与统一。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

就思维训练的作用来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要求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是通过表面的现象发现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借此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小学生通常都因为知识积累的不足,表面现象储存的东西不多,可利用的东西相对太少,因此使思维的深刻性受到局限。个性化阅读要通过从多方面理解阅读的观念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再通过大家的交流活动这种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层的意义引导,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兆艳.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8).

[2]张洪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7).

第3篇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那么,该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我认为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需要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需要教师注重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将文本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进行多元性解读;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由交流的心理场。唯有如此,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感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理解,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一言堂”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

在教学中,要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其次,教师要引入“容错”的评价理念,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已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对话。如在学习《细柳营》一课时,有学生认为周亚夫治军虽然严谨有方,但营门挡驾,不准皇上入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是目无君主的表现;也有学生认为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其敬业精神值得敬佩。对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我都给予尊重,给予鼓励。这对张扬学生个性、发展求异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二、多元解读,交流提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统一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是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对话的过程,是渗透了个性化阅读理念的阅读教学。没有学生主体的自主参与,不论是文本还是他人的语言思想,都是外在于他的心灵的,都不会转化为他自己的思想。只有当学生走进文本为墨韵书香所浸染,将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把阅读教学课堂还给学生,还他们真正的“读者”地位,给他们阅读、思考的时间,为他们创设与作者、文本对话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实现自主阅读。其次,教师要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指路径,排障碍,适时“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引导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搭建起学生通向作者、文本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个性心理特质充分绽放,从而实现内容解读的多元性。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共同创造的过程,没有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就没有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如果缺乏与他人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很可能会造成个人理解的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只有在彼此尊重、平等真诚的对话中,不断汇聚、融合,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认识,甚至产生新的意义,实现创造性阅读。

三、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甚至会产生偏差或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各种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就是说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若干见解的交流,就能使个性化阅读对话走向全面、深刻、成熟。所以,教师要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第4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初中语文 教学 研究

一、个性化阅读的本质探析

个性化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自主地对书面符号进行感性理解探究。它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区别在于强调教师个性化的教为学生个性化的读服务,在目标上强调语文素养提高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个性化阅读是读的方式与教的方式的统一体,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至今还没有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概括和总结。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中,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自主。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意

阅读教学关注人的精神和人的情感,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这些都需要教育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论证了这种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它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学习者,尊重而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存在。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要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无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都要以能够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自己的潜能,以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前提,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样,才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尊重人、发展人为教学宗旨的个性化教学的本意。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给学生选择自主阅读的机会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知识水平不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 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如《三峡》一文,当学生选择学习“山”的壮美时,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的读文看图欣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三峡“山”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读书效率也高了。(2)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学生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对象,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自己写读后感交流,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观点相互碰撞,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感受,可鼓励其选取喜欢的方式交流。如《岳阳楼记》,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喜欢绘画的也可,有的绘制出了晴明之景。个性化的交流方式激活了学生独具色彩的智慧,让个性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课堂上生机盎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能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2、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而“情境”的创设则是激发兴趣的最好途径。教学情境的设置,一般有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用意境悠远的画面配合文章主旨,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学中可以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以文章情感为基调,进而产生和谐的教学共鸣。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随着优美的旋律,云裳羽衣飘逸着,色彩艳丽精美绝伦,同学们兴奋不已,交头接耳议论着,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构建意义的平台。

3、尊重体验,鼓励多解

尊重体验,鼓励多解,对它的探究、揣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无阻开放的过程。倡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感受,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反复阅读、琢磨、品味,然后让学生思考,所得到的个性化见解既忠于文本又新颖别致,富有创意。

第5篇

语文作为教育范畴的核心学科,就其阅读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鼓励其通过自己的阅读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实施自我与阅读文本的交流,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和体验感悟等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基于个性化的视角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借以来推动学生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情感

从阅读的教学来说,情感是阅读的核心内容和阅读体验。就情感,心理学给出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就初中生来说,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诸如: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等等。个性化视角下的阅读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这样一来,统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明显是行不通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从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阅读情感。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置层次性的阅读问题来启发全体学生进入到阅读文本情境中去,进而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情感。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如下问题:1.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你对春天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3.朱自清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4.你觉得朱自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5.假设你能够见到朱自清,你最想和他说的是什么?6.尝试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问题层层递进,能够让每位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产生情感体验的点,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给予学生自,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的独特见解

语文阅读不同于其他理科教学内容,它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要核心内容一样,其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如今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对于语文阅读体验越来越注重其独特性。阅读本身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范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来开展阅读时间,进而启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产生独特的见解等。我们知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阅读,个性化视角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让学生个体实施与阅读文本、作者等之间产生对话,进而就阅读文本形成一定的自我的独特见解。俗语:“三分文章七分读”。鼓励学生多读,用心去读,感悟文本内容,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见解等。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教学内容时,笔者给予学生阅读的自,让学生自由的选取阅读方式,诸如:朗读、品读、解读、联读等等,强化自己的语感,同时从阅读中获取一定的直观感受;进而,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深入的去品味诗歌,感受其创作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与作者、阅读文本进行自我方式的对话,从而产生独特的见解。诸如:有的学生说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社会在发展,作者的思乡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传递形式;有的学生则说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台湾与大陆之间关系的情感以及其变化性等等。阅读本无定性,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我阅读体验,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对学生阅读的一种认可,有助于增强其阅读的自信心,推动自我个性化阅读的发展。

三、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做主导,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情感体验、阅读方式等画上一个圈,过于追求某种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思维呈现出固定模式发展,诸如:朱自清的《背影》核心内容就是表达父爱、《皇帝新装》表达的是皇帝的愚昧和大臣们的附炎趋势等等。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毫无个性可言,对于阅读感觉枯燥无味。而个性化角度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彰显,这种理念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文本内容为学生搭建个性化的阅读平台,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后盾力量。在学习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时,笔者以讨论、座谈、体悟感受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并持续这种开阔性的思维发展模式。如:在学习《皇帝新装》教学内容时,笔者就阅读文本内容开展讨论会,让学生就文章中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则提出了,这些人之所以是那样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背景,甚至还举出了清朝时候的“言语论”案例等等,是以现代化的社会角度分析问题的,其思维很有创意。同时,为了深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发展,笔者还在班级建立“阅读交流”广角,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以互动的形式来充实自我的阅读体验、感悟等等。基于个性化的角度来拓宽阅读教学范畴,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是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时展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借以来确保学生发展的与时俱进,符合社会性。

作者:康东赟 单位:江西赣州市于都中学

第6篇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出的依据

1、源于《课标》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课标》中的这段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那么,可以这样说,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造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无疑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2、源于“语文”特点的思考

“语文”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唐承彬老师说过,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含有不少科学因素的,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牵涉到许多无法定量定序的变项,语文教师个人的特点,往往比某些规定的东西更实际,更重要。这番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在理性的传授知识、探索规律的同时,又应该求异、创新,以独特的教学个性,求得多彩的教学风格。

3、源于“主体”的思考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他们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在每时每刻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们稚嫩的心灵,更要欣赏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力,求得每一个学生多角度的发展。任何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语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不断地帮助他们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4、源于“教学者”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特征的个体,都有着个性魅力,有着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着独特的人文素质。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深层的生命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一定要亮出个性,亮出“自我”。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需要教师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配合《观舞记》,用欢快明丽的松林、清溪之曲伴读《山中之友》等等。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学习《观舞记》时,观看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说明你的理由。这无疑掀起了课堂的,同学们兴奋不已,交头接耳议论着,最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不同的词汇,可谓精彩纷呈。“恐怖”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空气凝固了一秒中,我内心也一惊,这么美妙的舞蹈竟有这种感受,故意捣乱,不是,你看他一脸坦诚,于是我不断引导其说出其根据,原来都是那盏铜灯惹的祸,马上有同学提出异议,说这是印度宗教色彩的体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阅读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对文章主题感受体验的独特性,又要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诸如“为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放开思维空间,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你争我辩,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在质疑释疑中挖掘教材,开启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2、需要平等和谐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索的愉悦,课堂也就成了一个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要求我们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沟通心灵,用尊严赢得庄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快乐着学,坦露内心,畅所欲言。譬如,在教学《马》这课的教学中,主人给马戴上黄金链条,将其项鬣编成细辫,打扮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说是对马的侮辱?这一提问掷地有声,同学们纷纷思索,展开讨论,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结合自己的体验,有的自喻,最后感悟出马非马,人非人,这是最大的侮辱。由此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从而使思想境界也得以升华。

3、需要旁征博引

文言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讲解《马说》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毛遂自荐”与“自高自大”本质区别,我讲了一个例子,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博会上,中国人急中生智打碎国酒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推销了自己。这则故事帮助学生领悟了学习《马说》的现实意义——别在等待伯乐的时光中,自我蹉跎,而要自主地推销自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个性化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就会生成很多的教学细节。我们要随机应变,用语文教师所有的敏感去捕捉、发现课堂的生成点,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引申、深入教学。用我们的智慧,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在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得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我们得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储备、敏锐的思辨、良好的语感等等。

参考文献:

1、黄瑞槐《解读“创造性阅读》

2、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

3、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4、彭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云南教育

第7篇

学生在没有对全文内容作整体理解、把握,还没有做出自己的感悟、体验与文本的作者还没有作深入的对话、交流时,就急于让学生作出个性化的解读,以求得课堂的活跃。这与个性化阅读教学貌合神离了,实质即失之于浅薄、浮躁。我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到:“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也就是说,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的独特解读(赞同、反对)。它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求同――求异――再求同。

1、求同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求同: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共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首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或文本)表现的主题思想;其次,在理解到作者(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文本)的观点思想是通过怎样的独特的语言、构思、手法来表现出来的。例如:《藏羚羊跪拜》一文的阅读中,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独立阅读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初步感悟到文章所要赞颂的一种世间伟大的情感――母爱,并为文中的母藏羚羊的行动所感动产生的敬仰之情。而此时教师应深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体会感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藏羚羊跪拜、落泪)、心理描写(老猎人在扳动扳机之前的心理活动)、老猎人在剖开藏羚羊腹部发现其腹中已成型的小藏羚羊时的神情及动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又一次作了深入的解读,并且做出了个性化的解读,那么,则是水到渠成了。

2、求异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学生在充分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及为表现思想观点所采用的形式后,对文本所展示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心定会有个人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以至于出现超越作者本身的认识局限,产生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和创造,发掘出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实现了自我建构。例如:《草船借箭》一文,老师在求同阶段引导学生已经总结出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人物性格特点。而在求异阶段,由于有了和文本充分的交流,有的学生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老实。他既没有向周瑜说实话,也没有向诸葛亮说实话,这难道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若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那么,赤壁之战的历史将可能改写了。试想,如果没有对文章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在个性化的解读中,学生已经摸到人物特点的复杂性,多面性,学会了分析人物的辩证法。

3、再求同是个性化阅读的归宿

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后,不但意在追求文本最终价值,更意在要实现文本的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爱国热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例如:《三峡》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后,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人文性:我们伟大的祖国像三峡这样的美丽壮观的秀美风景还有许许多多,对此你作何感悟,引导学生去从多角度发表见解;作者笔下的三峡描写的为何如此淋漓尽致呢?正是因为作者有了这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份美景才溢于笔下。同学们能否把你的这份感情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呢?或者用行动表现呢?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这份文章情感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并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4、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5、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第8篇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33-01

伴随新课改的号角,时代赋予广大语文教师以重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从而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题的差异决定了思维与理解能力的差异。现代文艺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没有权利把自己创造完整的哈姆雷特强加给其他人,每一个读者都有在原作基础上再创造的权利和能力,哪怕他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引导鼓励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不要为所谓的“标准答案”牵着鼻子走。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的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二)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新课标强调师生平等,倡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师怎么体现引导者的作用?怎样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这些同样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二、预设充分,引导得力

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一)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精心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情感过程,两者密不可分。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致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学生的学习似乎是被迫的。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在拥有自尊、自信、自赏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形成一种自主而非强制的学习状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舒展灵性。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二)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及正确引导,绝大多数都会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体现自主性、完整性。

教学设计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资源,展现自主的阅读新方式。

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及准备状态。除此之外需要考虑情境、资源、评价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三)适时点拨才有个性化阅读。点拨的实质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应该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课堂上的时间是紧张的也是珍贵的,但是解决重要的疑难问题,应该给学生以必要的思考机会,而不应未待学生思考就先行点拨,其结果必然影响点拨的质量,降低教学效果。如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文,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片段,应让学生诵读领悟,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进作品的世界之中,走进作者的世界之中,领会其中的内涵,只针对诵读内容进行适时点拨。适时点拨要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要点在“节骨眼”上,点在必要时,即点在学生思维迷茫时,这有助于头脑开窍,思路接通。

三、多元评价帮助个性化阅读

在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判,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下”,“这个问题,你答对了一半,很好,老师相信你再想想,也能答对另一半”。同时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敢于回答而回答对错次之。这样,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结论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怎样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再长远,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参考文献:

[1] 王利华.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2).

第9篇

一、注重课内文本教学与课外个性阅读相结合

1、将阅读延伸到原作

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仅仅依靠几十篇文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课文为范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找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建立图书角,让学生的阅读资料得到有效的交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眼界,这样学生会对该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内涵储备更丰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辐射作家的其他作品

作家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他们的作品展示的大千世界也是千变万化的,可是课本中展示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只了解书本上的作者,那是远远不够的,那会造成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偏颇,甚至误解。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向作者的其他作品辐射。在课内了解了某位作家的作品后,引领学生学生阅读辨析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还可以加深对这位作家作品内容的了解和作家作品风格的把握。

3、与比较中求异同

比较是我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学生长期在比较中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必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欣赏与思维能力。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其智慧潜能

1、授之以法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怎样学习,就可以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去学习、探究。“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例如,我们学习沈复的《童趣》,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言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就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赏析文言文的方法与步骤:读通――读畅――读情――读境,并按照这四步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步骤。在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课文时,也应传授他们阅读的相关知识与写作这些文体文章的方法。

2、设置疑问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3、放飞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水很活泼”、“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些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啊!如果还抱着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加以否定的话,无疑会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

三、尊重个性体验,真实评价学生

第10篇

本文所讲的语文阅读主要是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完全吻合,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对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语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层次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方式来进行,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及智力水平,使语文阅读教育目标尽可能地适应他们应有的发展水平。标准过高,会给学习者造成精神压力;标准过低,将会压抑其对知识探索的激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阅读课文只能是个人行为。阅读中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来唤回直觉经验。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阅读课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每一个读者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直觉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不一定非要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其次,要注重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读诵涵泳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三、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活动及其发展过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完整性与程序性,有一定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有操作性与有效性。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是固定的一种。它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与选择。过去单篇课文教学的模式,多数是五步程式化,即作者背景简介范读分段及归纳段意分析思想内容并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沿用苏联文学教学的程序,使教学处于僵化状态,教学效率不高。近几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模式,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教学模式,段力佩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模式,还有张孝纯的“一主两翼”的“大语文教育”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地选用,不必固定一格,而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是多侧面的多层次的过程,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没有超越特定教学条件的唯一的万能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遵循认识规律,有一定的运动规则;作为艺术,它又充满灵性,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的语文考试只有一种形式,就是用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成的一张张试卷来考学生。统一的试卷、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不但被评价者处于被动状态,就连评价者的主观意愿也很难介入。如此众多的学生接受同一张试卷的测试,接受同一答案的评判,学生的个性如何体现,创新性从何而来?教学评价不能要求一刀切,要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对待,对学生的成绩的评估不能是静止的、绝对的,不能用一次考试来定好坏,要建立一种发展的、全面的、动态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语文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课程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并重视定性分析。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建立档案资料,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教学评价一般由教师来完成,但也应该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评价的机会,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学生资助中心)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21-01

语文知识是阅读的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以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前提,开展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把语文学习和个性化阅读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改善语文教学方式和发展学生主体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的“相对自由”的阅读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深谙其方向及“”,这样才能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中游刃有余。否则,获得的效果甚微,甚至是反面的。

个性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空间性,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加强。教师要把个性化阅读的优点延伸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当作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亮点,提升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二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如果教师没有更好地理解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就会导致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由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存在差异,任其阅读就不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如果对个性化阅读认识不够深,教师在教学当中就不能很好地去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地融合到个性化阅读教学里。

1.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是因为有高品质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当中,如果教师没能给学生更好的发挥空间而又缺乏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就无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无限的想象力。

第二,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以个体的差异性为前提,教师如果不以每个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而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学得更有成效。

2.没有深入了解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第一,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不当。个性化阅读不是在教学课堂上放任学生阅读,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给予解决,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阅读,这样才能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得更好。

第二,不理想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跟着学生走,就会给个性化阅读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教师对学生就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也让原本的教学目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三 改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要把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好,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更高效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创造出更有效和更新颖的模式,懂得个性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把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实施。

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开拓阅读渠道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开创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使个性化阅读能有创新,让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具特色。为学生开拓更多的阅读渠道,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枯燥乏味、单一的阅读形式,而是高效、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2.设计完整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有很大的影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注重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更有突破性地摸索,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3.教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思考,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意识到语文基础知识是阅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对个性化阅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 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

参考文献

第12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语文“个性化阅读”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传统的“教师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是“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是“强调阅读技法,而忽略个体情感体验”等现象得到改变。

一、整体通读,个性化感知文本

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这一环节,一是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提问题;二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仅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要求结合课后问题默读思考,在文本旁边写批注,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方式,既培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又体现了整体通读的个性化。

二、抓点品读,个性化理解文本

“点”一是指课文主题,即中心点;二是指体现课文主题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抓点品读就是围绕主题结合具体语言精读、细读,理解文本内容。在抓点品读中如何落实个性化?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设计主线问题

为避免“灌输式”教学,又克服“满堂问”的琐碎,在教学设计中,提出能牵动全文阅读的主线问题,用问题组织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设计主线问题途径很多。按照课文体裁不同,方法也不同:写景状物篇——作者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写人篇——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抓住人物的具体描写来体会;写事寓理篇——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具体谈谈。另外,还可以围绕中心词(句)设计主线问题。比如:《学棋》一文围绕“学”字提出:谁学?怎么学?学的结果怎样?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带着主线问题研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2.创设品读情境

为避免“单向分析”式教学,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1)音乐渲染法。对于情感丰富的文本,在品读中以音乐渲染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很快进入文本意境中加深体会。

(2)多媒体演示法。对于品读中的难点词句,则需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引导学生品读。

(3)教师“独白语”法。记得区教研员越淑丽老师经常对教师说:“语文教师要带着丰富的情感走进课堂,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因此,教师课堂中的“独自语”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创设品读情境方法。

三、入情朗读。个性化感悟文本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解和感悟,都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既然我们承认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等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范读、引读、自由读、评价读。我认为“评价读”更利于体现个性化朗读。教师首先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而不是马上纠正;耐心地听取他们这样朗读的原因,让大家评议,而不是教师直接做评断。

四、拓展阅读,个性化升华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阅读量有明确规定,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核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多读”问题,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阅读内容拓展方式有三种:

一是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整篇文章或局部著作。一般应用于名篇名著的阅读教学上。

二是从课文拓展到同内容的作品。

三是从课文拓展到同主题的作品。

以上三种拓展阅读方法都是从教学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个性化感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