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贸流通业

商贸流通业

时间:2022-10-19 09:4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贸流通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贸流通业

第1篇

目前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机遇。“入世”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国内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将直接面对跨国流通企业的竞争,以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经营管理形式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迫在眉睫。国家实施“开拓市场,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以及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商贸流通业在启动市场、扩大需求、促进生产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行业。为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优势,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商贸流通经营主体和经营管理方式,努力提高我市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素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为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和发展,以现代商贸流通业提升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现就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从“小商人”向“大商人”的转变,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商贸流通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丰富,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初步建成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相适应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具体目标是:

(一)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建设若干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开发和完善若干区域商业旺区和特色商业街,新型社区商业基本覆盖主要居民区。形成以连锁商业服务组织为主体,旺区商业和社区商业合理布局的现代城市零售商业体系;构筑工商结合,内外贸结合,以现代批发组织为主体、交易方式现代化的批发采购体系;发展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大型连镇企业配送和“产加销”一体化专业配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龙头企业。

以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市场为目标,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包括:年营业额在50亿元以上的商业零售连锁企业、年营业额在10亿元以上的餐饮连锁企业、年营业额(流转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采购分拨中心和商品批发配送中心,以及年营业额在5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配送企业。

(三)继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领域。

实现连锁经营业态、业种和连锁店铺数量大幅度增长,到20*年基本确立连锁经营在我市商贸流通业中的主体地位,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四)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80%以上连锁经营企业普及以条码技术、商品分类编码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数据流通标准化技术,以电子收款机、前台交易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普遍应用电子商务。

二、“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重点

为实现以上目标,“十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抓好以下重点:

(一)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兴建大型购物中心。重点推动市中心区南中轴大型商贸购物中心、华润新城、中信城市广场等具有国际水准的商业设施的建设,形成具有较大区域性影响的新型商业中心。

2.完善现有的商业旺区,开发新的商业旺区。继续完善老东门商业步行街、华强北商业街和人民南路商业区等商业旺区的配套建设,开展华强北商业街二期工程和人民南路商业区交通环境整治的建设工作,开发建设南山、宝安、龙岗等新的商业旺区。

3.建立健全特区外区镇的商业设施。按照中等城市规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宝安、龙岗两区的商业服务设施,启动实施“名店下乡”工程,引导和鼓励具有实力的各类连锁企业到各镇布点,推广现代商贸流通模式。

(二)大力推广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指企业经营若干同行业或同业态的店铺以同一商号、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或授予特许经营权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先进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对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规范流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商品销售和服务领域广泛推广。

1.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对连锁企业的引导,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战略合作和业务重组,培育发展一批以*为总部、跨地域发展的大型连锁企业。

2.扩大连锁经营领域。连锁经营要从目前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食品、餐饮、燃油和药品等领域向家电、家居、图书、音像制品、装饰材料、汽车、生产资料等产品以及运输、快件、旅游、维修、家政、个人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发展。

3.支持连锁经营向多业种、多业态发展。鼓励采取直营、加盟、特许经营等多种连锁方式,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在不同领域采取综合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多业态发展和业态创新。

(三)努力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

1.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化转变。要依托*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发展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较大区域影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物资集散、信息、价格形成以及制定标准、促进产销、物流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批发市场。要推动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由个体商户为主向公司企业为主转变,积极推进竞买制、拍卖制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道路,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

2.鼓励批发组织和服务创新。扶持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和大型批发商向外地拓展,形成批发业的连锁经营。鼓励批发业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业务,推动工商、农商结合,发展采购分拨和商品批发业务。

(四)促进会展业的进一步繁荣。

我市较为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交会”的成功举办,给*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要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我市会展业的繁荣。

1.依托优势产业,培育品牌会展项目。要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利用我市口岸优势和城市辐射力,用5年时间做到重要行业基本都能开发和培育1—2个具有国内以至国际影响的名牌展。

2.加快新的会展中心建设,完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展馆经营机制。

3.壮大会展组织,提高办展水平。鼓励本市会展企业、行业协会和各类其他机构,开拓展览业务,培育著名会展组织,加强国际、国内拓展力度,加强城市展会宣传,吸引国际、国内会展商来深举办会展。

4.支持我市工商企业组团外展,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五)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十五”期间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要加快发展。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笋岗一清水河、盐田港区、机场航空、前海湾、平湖、龙华六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物流信息平台,为仓储理货、采购分拨、商品配送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

2.扩大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将仓储整理、零配件和产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连锁经营、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大型批发采购分销网络等现代商业组织,形成大规模的商流,并为现代物流提供广阔的市场。

3.重点培育物流市场主体。要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大型连锁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配送物流、以及社会专业批发配送物流业务的发展,催生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三、加大对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改革行政管理办法,扶持连锁经营的发展。

1.简化审批手续。

第2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现就进一步促进商贸流通业创业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加大投入,提升发展实力

1.引导和鼓励投资兴建商贸流通设施。对实际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市区商贸流通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1%给予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鼓励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改造提升。对实际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市区商贸流通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按实际投资额1.5%给予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对列入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计划的,实行一场一策,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

二、鼓励品牌经营,提高产业水平

4.鼓励引进知名品牌。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市区,经营期在一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100元/平方米予以补助,每家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

(1)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

(2)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专卖店;

(3)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连锁分店。

5.鼓励企业创建品牌。市区新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和被评为国家特级酒店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股票上市的商贸流通企业,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予以奖励。

6.鼓励发展*特色餐饮。根据规模、接待量、菜肴特色等标准,市区每年评出10家特色餐饮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的奖励。

7.鼓励创建特色商业街区。重点扶持市区商旅特色街区业态培育、风貌整合等创建工作。

三、鼓励做大做强,增强竞争能力

8.对市区新设立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三年内,批发零售企业年度上缴地方税收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上缴地方税收达到25万元、60万元、100万元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8万元的奖励。

9.市区商贸流通企业销售(营业)额增长超过全市平均增幅且税收(含费)入库总额超过上年10%以上的,零售额达到3亿元、5亿元、10亿元,批发额达到5亿元、10亿元、15亿元的,分别给予企业经营者3万元、5万元、10万元的奖励。

10.市区商品批发企业(除专营行业外)年销售(营业)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3亿元以上、零售企业年销售(营业)额在2亿元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年销售(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年销售(营业)额在0.8亿元以上,且年销售(营业)额增幅在全市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由利润形成地方财政收入环比增长10%以上部分,财政给予补助。

11.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中开展“比规模、比贡献、比增长、比形象”的“四比”竞赛活动,评出*市重点骨干商贸流通企业20强,给予每家3万元的奖励;根据规模、效益、纳税、诚信等情况,评出市区最佳商贸流通企业15家,给予每家2万元的奖励。

12.扶持商贸流通业纳税大户。对市区纳税前10名的商贸流通企业,当年度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本行业平均增长率10%以上部分,财政给予扶持,其中1—5名每家最高不超过50万元,6—10名每家最高不超过30万元;同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者)进行奖励,1—5名各奖励5万元,6—10名各奖励3万元。

13.鼓励市区本土连锁企业发展经营网点。对在市内外新开设直营商业连锁网点,经营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经营品种在1000种以上的,每家网点给予企业总部1万元的补助。

14.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活动。对参加政府组织会展活动的市区企业按展位费50%予以补助,境内每只摊位补助最高不超过0.5万元,境外每只摊位补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每家企业每次参展摊位补助最多不超过3只。

四、鼓励节能减排,推进主辅分离

15.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根据《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绍政发〔*〕41号)精神,对市区商贸流通企业投资20万元以上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20%以内给予资金扶持;列入市级综合节能技术专项改造项目,给予设备投资额30%以内的资金扶持;实施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和应用热电冷联供技术后节电效果显著的企业,给予10—30万元的奖励。

16.主辅分离后设立的商贸流通企业,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以及主辅分离后设立的占地面积较大的市区物流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如纳税有困难,报经税务机关批准,设立初期按《关于支持市区企业主辅分离的意见》(绍政办发〔*〕210号)给予扶持。

五、其他

17.本意见实行最高限额原则。对企业同一事项涉及多项优惠的,按最优惠一项执行。有关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商贸办制订。

18.凡实际上缴地方税收低于奖励或扶持额、节能减排未达标、发生严重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环保事件等的企业,不享受本意见的有关奖励政策。

第3篇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推动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__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__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__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__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__实际,制定我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水电气及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

第4篇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经济发展;动态计量;建议

一、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商贸流通业,近年来商贸流通业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销售总额为133689亿元,比1978年的505.2亿元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10%以上,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6%-8%左右的年均增速。商贸流通登记在册的企业达到400多万家,形成以购物中心、连锁企业、专卖店为业态支撑的商贸流通体系。2015年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首先,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消费增长、扩大社会生产。商贸流通业包括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会展、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生活服务等行业,这些都是与居民生活有着直接、密切关联的行业。商贸流通业可以变潜在消费成为即期消费,从而促进消费增长。当商贸流通业促进消费增长后,就需要扩大生产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以使生产能力匹配消费能力。其次,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共有7685万从业人员,就业贡献率13.91%,占社会总从业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住宿餐饮、零售批发行业从业人员最多,占社会总从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力有很大的吸纳能力,接收劳动力越多,失业人数就越少,社会就越稳定,经济就越繁荣。最后,商贸流通业对三大产业的调整升级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三大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商贸流周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10)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面向企业服务的科技情报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法研究”(编号2014A040401036)研究成果之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外贸代工”与“品牌经营”模式的分化趋势—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外贸代工工厂转型实践模式的探索(SK201522)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通业作为服务主导行业是连接三大产业的重要桥梁,成为三大产业的中间需求,为各大产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支撑,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二、动态计量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计量分析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增长指标与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如表1所示。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繁荣则就业率高,经济萧条则就业率低。就业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员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就业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数/社会总从业人数。税收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所缴纳的总税额占商贸流通业总增加值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税收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纳税总额/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税收作用率越高,则说明商贸流通业缴税越多,高税收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资本作用率是指社会资产增加值在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中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资本作用率=社会资产增加值/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资本作用率越高,说明产业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就越有利。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增加值在所属的第三产业总增加值中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流通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越高,说明商贸流通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规模和比重越大,引导作用就更强。城市化作用率是指在城市中的商贸流通企业的总从业人数在城市所有产业总从业人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城市化作用率=城市商贸流通企业总从业人数/城市就业总人数。城市化作用率越高,说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对外贸易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外贸总额占所有产业外贸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外贸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外贸总额/所有产业外贸总额。对外贸易作用率越高,说明开放程度越高,高度开放的经济亦是反映经济繁荣程度的体现。

(二)计量分析本文将整个经济区域简要划分为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东部区域包括沪、苏、浙、鲁等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区域包括川、青、甘等地区。商贸流通业选取住宿、餐饮、零售、物流等主要行业数据进行统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在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方面,2014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为19.21,比中西部地区(12.6)高,如表2所示。而且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呈心电图增长趋势,甚至有下降趋势,反映出其作用率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好,而且东部地区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排头兵”,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下,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作用率也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在就业作用率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就业作用率略低于东部地区,但在2014年,中西部地区就业作用率实现反超,比东部地区的9.21高出0.16个百分点。2010-2014年,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就业贡献率虽然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但从表3可见其增速比东部地区快,至2014年实现了超越。这说明中西部地区这几年来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新增了大量就业岗位,而东部地区特别是上海市因出台了一些限制人员流动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进入,商贸流通业正是低层次劳动力的吸纳大户,这些政策影响了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而影响了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作用率(见表3)。在税收作用率方面,2010-2014年,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税收作用率都一直稳定提升。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税收作用率提升很快,甚至超过了东部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为了更好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商贸流通企业很多优惠,也因此减少了税收收入。但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很多是国企,在整体发展水平不如东部地区的情况下,国企仍然要承担较重的纳税责任(见表4)。在资本作用率方面,整体来说,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其资本作用率都不稳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2010年资本作用率为1.61,2012年又骤升至8.78,可见其资产增加量极其不稳定。东部地区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稍为稳定。总体来说,商贸流通业资本作用率比较低而且不稳定,与商贸流通业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不相符(见表5)。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分析。在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方面,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都比较稳定,东部地区稍高于中西部地区,基本上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都保持在30%-40%的水平,这说明商贸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最主要主导产业,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在城市化作用率方面,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化作用率都不高,说明商贸流通业对城市化发展作用不大。此外,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依然存在较多剩余劳动力,商贸流通业吸纳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见表7)。在对外贸易作用率方面,2009年以前中西部地区外贸作用率一直很低,但是到了2013年以后开始直线上升,东部地区的外贸作用率保持稳定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实施后,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良好发展,从而提高了外贸作用率。东部地区向来是我国开放前沿,对外开放程度也一直比内陆地区高,因此其商贸流通业的外贸作用率也比较高(见表8)。

(三)结果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就业作用率、纳税作用率、资本作用率、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城市化作用率、对外贸易作用率等各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具体来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税收作用率、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比较明显;资本作用率、城市化作用率以及外贸作用率不太明显;就业作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从增加税收、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提升第三产业作用和地位来体现。

三、商贸流通业优化发展建议

(一)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并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一方面,在完善的行业法律、法规指导下,建立起由政府主管、行业协会具体指导、管理有章有序的商贸流通业管理体系;在制度保障、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规划要以服务商贸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典范,不断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商贸综合体,推进业态变革和创新,使商贸流通产业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产业要改变生产效率过慢和质量过差的状况,需要建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企业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售前售后服务等活动,顺应网络购物发展趋势,扩大企业销售范围和发展模式。

(二)构建商贸流通业交通体系我国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也阻碍了东部商贸流通企业与中西部企业的合作。对此,政府要统筹规划,建设连接各省市、各地区的交通大网,包括航空建设、高铁建设、公路建设和水路建设等,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商贸流通业发达地区为轴心的“12310”交通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北、上、广、深周边城市,2小时可以到达北、上、广、深所在或所近省市,3小时可以到达北、上、广、深附近的省市,10小时可以到达国内其它主要城市,连接全国各地区成一张大网,提高商贸流通生产效率。

(三)统筹发展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落后,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业也有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就能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四)加大对外开放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目前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外贸作用率均不明显,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打破地区贸易壁垒,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利用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招商引资,让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另一方面,东部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寻求与国际企业合作和交流,引进资本和人才,输出商品和科技,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条件。(五)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我国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很多,就业作用率相对较高。但从业人员很多都是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较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努力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人才也有更高要求,因此,要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其技能水平,使其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人才推动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

MercantileTheory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修订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家顺良,杨凡.全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李骏阳,李钰.我国流通经济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

第5篇

为加快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渝府发〔*〕9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加快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进传统商贸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场法制监管、监测调控及商业信用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和谐发展。

(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一保(保障市场供应)、一建(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为抓手,完善县城商贸“十个一”和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建设,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12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构建三峡库区旅游商品“购物天堂”和“风味美食之都”,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区域聚合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即到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40亿元、64亿元、50家、4个;商业增加值、商贸从业人员分别突破10亿元、5万人。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00万美元,外派劳务实现200人。

二、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打造商贸服务平台。加快城乡商业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县、乡(镇)、村三级商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县城商贸“十个一”工程,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专业、特色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四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会。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各乡镇在2012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建设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2009年底,全面改造或新建每个乡镇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超市,以及每个村级日用品和农资便民放心商店,确保两年内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四)推进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农村商贸流通“六大”网络。一是加快完善以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两年实现全覆盖。二是支持农资龙头企业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具租赁、维修等多样化服务,为现代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三是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着力打造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终端一条龙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四是坚持统一规划、标识、协调价格、衡器、车辆、服装、管理及规范经营等“七统一规范”,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五是大力发展城乡餐饮、洗染、摄影、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网点。授牌确认有实力、有信誉的服务企业、经营大户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农民生活服务网络。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信产、农业、供销、通信等部门的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立集“信息、交易对接、咨询互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五)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发展护老托幼、维修、回收、洗染、美容美发、送餐服务、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等便民服务业,增强社区在家政、看护、保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汽摩、建材、家具、机电、化医、服装和农村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风味小吃及“农家乐”等社区餐饮,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推进餐饮业特色经营,着力提升餐饮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引进商业企业落户社区,促进典当、拍卖、再生资源企业发展。鼓励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引导街道居委会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县商委、发改委、财政、劳动、质监、药监、工商、移民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商业发展。

(六)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规划建设南北两岸货运中转中心,重点打造水天坪工业园、镇江精细化工园、丁庄溪、高家镇等物流园区,逐步构建各种物流配送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导本地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县外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的货运部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的领域。支持物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县外及境外先进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七)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完善和落实《*县突发公共事件生活物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粮油、猪肉、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棉被、帐篷、民爆物品等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持合理储备量。建立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调剂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储备商品的管理及定期轮换,保证应急物资质量。县商委、物价、工商、农业、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对日常商品供应和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预测预警,引导供给需求,维护市场稳定。

(八)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抢抓沿海梯度转移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引进商贸流通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零售企业全球销售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商贸企业到县外及境外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鼓励生产性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强做大。加强与市内外其他区县(城市)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及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藠头、榨菜、肉牛、药材等基地纳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对肉牛、藠头等实行原产地保护政策。

(九)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鼓励商贸流通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垄断经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产品购销随附单制、可溯源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种商品、危险化学品及民爆物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商业文化建设,将*神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峡移民文化及风土人情融入商业设施和商业经营活动,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三、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委,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机构和人员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及协调服务。发改委要跟踪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国土房管部门要为商贸流通协调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农业、畜牧、粮食、供销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农村市场的开拓,文化广电部门及新闻媒体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旅游、统计、工商、质监、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完善建设规划。坚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旅游、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等产业相促进,加快编制完善商贸中心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等商贸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要进行合理调控,在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匹配机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后每年按10%增加预算,用于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项目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应急保供物资储备轮换和贷款贴息的部分费用,以及商贸流通十强企业的考核奖励和项目工作经费等。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逐步降低餐饮店的银行刷卡费率;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向商贸流通业领域投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要向商贸流通产业倾斜。对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餐饮住宿、居民服务业的连锁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征收后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对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且实际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年终按企业当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给予奖励,由财政资金予以兑现。

(十三)加强发展扶持。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十强商贸流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坚持每年开展“商贸流通业十强”评选表彰活动,对其法定代表人进行奖励。工商、质监、国土房管、环保、市政、卫生防疫、公安等职能部门涉及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费,按收费标准的低限予以收取。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收费的监督检查。市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重点企业举行节日促销活动。加快推进工商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

第6篇

一、基本原则

按照省上确定的疫情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三个级别分区域,分地域、分层次、分业态,以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为前提,坚持属地管理、企业主体、行业监管、多方联动,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企业有序有效复工复产,保障安全营业。

二、基本要求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大型商贸流通服务企业要成立防控工作小组,制定管控方案和应急措施,建立信息采集及报告制度。

(二)落实防控措施,全面掌握员工上岗前生活、行程轨迹,落实隔离观察时间,及时报备,不得隐瞒。所有人员佩戴口罩、勤洗手、场所勤通风。

(三)准备防护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消毒水/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等防护用品,红外线测温仪等。

(四)加强防疫知识培训,合理安排员工住宿。采取灵活方式,实行不接触独立用餐。

(五)及时消毒清洁,建立接触物品人员快速消毒、所用纺品消毒、人员物品相互隔离等制度,保证人流、物流有序。建立垃圾及污染物品及时消毒、清扫、规放制度,不允许乱堆乱放乱丢弃。

(六)在疫情防控解除前,不得组织开展规模性促销活动、展销活动、聚餐品鉴活动,以及小型会议、小聚集性员工晨操等。

三、分类管理

(一)零售餐饮企业

1.员工管理。一是建立每日员工健康信息动态登记汇总制度;二是鼓励员工上下班骑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要做好自我防范;三是坚持进入经营场所前测量体温制度;四是落实“六步法”洗手制度。

2.场所管理。一是强化就餐场所消毒制度,适度增加消毒频次;二是坚持餐具、饮具、容器、炊具、用具勤洗、勤整理、勤消毒制度;三是增加顾客接触多的地方如走廊、电梯、扶手、洗手间的消毒频次;四是做到餐厨垃圾与废弃口罩、防护服等分类、加盖、及时消毒、清理。

3.用餐管理。做到安全距离内独立用餐,暂停供应凉菜。一是按照用餐场所面积、有效用餐座位,以至少半径1米以上推算出最多同时用餐人数,减少用餐座位;二是配置消毒液、餐巾纸等方便手部消毒,有序用餐;三是推行不接触售卖活动,提倡小型餐馆推行包装菜肴、自提带走的售卖方式。

4.货源管理。一是建立采购追溯制,禁止采购不明来源的食材;二是对内及肉制品全部建立索证索票制度;三是杜绝采购、饲养和现场宰杀活禽畜动物;四是严禁经营、储存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制品。

5.外卖管理。积极推广中央厨房消费模式。一是建立有开展外卖业务的餐饮企业登记制度;二是要求企业建立外卖配送员健康信息采集制度;三是建立外卖服务对象留痕备查制度。

6.顾客管理。一是坚持顾客出入口分开、入口测量体温;二是所有进店顾客除用餐外,全程佩戴口罩;三是探索“商通码”扫码留存联络方式采集信息,逐步建立用餐人员可追溯制度;四是积极推行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结算。

(二)商场超市企业

1.人员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包括顾客在内的全员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等制度;二是所有商场超市实行入口出口分离,合理设置顾客洗手场所;三是全部关闭商场超市内娱乐设施,暂停母婴室等服务设施;四是在商场超市内设置应急区域,发现疑似症状人员及时隔离。

2.顾客流量管理。一是及时控制顾客流量,避免人流拥挤,扎堆购货。商场超市每4平方米1人,且商超类人与人之间距离保持1米以上。菜市场每3平方米1人,超人数时采取一出一进的方式限流;二是建立入口顾客告示制度,引导顾客有序进入经营场所;三是建立服务导购机制,引导顾客以安全距离为限有序进入,分散购物;四是全面推行智能化自助结算。

3.设施设备管理。一是全面做好空调、电梯、冷藏保鲜设施的维修维护,确保安全正常运行;二是限制乘坐电梯人数;三是增加消毒和通风频次,及时清洁消毒场所内收银台、柜台等各类物体表面。

(三)酒店宾馆企业。在严格落实与餐饮企业、商超企业同质管理要求的同时,抓好下列措施:

1.人员管理。一是建立顾客信息登记全面采集制度,增加顾客行程信息,主要是出发地、交通工具和离店去向;二是在测量顾客体温后,增加健康说明;三是建立门口、楼口、接待大厅、楼梯口服务引导机制,发生人员密集情况要及时疏导。

2.场所管理。一是增加对重要节点的消毒频次,重点是人流大、接触面广、接触频次高的门口、楼口、电梯口等;二是加强重要设备安全管理,提高空调及新风系统的消毒、清洗频次;三是提高垃圾清运频次;四是切实做好口罩、手套等常用防疫用品及时集中回收处置。

3.用餐管理。一是按照安全距离对用餐人数进行管控;二是推行错时用餐;三是落实有关无接触用餐要求。

4.“中央厨房”集中统一配送管理。一是合理确定主体企业;二是落实各项管控措施;三是加强配送安全管理。

四、落实措施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商贸流通企业经营下滑的影响,我们按照《省政府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实施意见》通知精神,并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市场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分层次分业态,积极抓好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复工复产和稳定市场、促消费的落实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促消费项目。按照省市商务部门项目储备的要求,要对全县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摸底筛选,确定促消费项目实施单位,通过促消费项目带动,引导县内大型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正常开展经营,保证市场供应。带动全县商贸流通企业稳定市场、促进消费。

二是全力打造电商新名片。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商进一步转换经营模式,发展电商加长短视频加直播,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度,并通过品牌培育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吸引企业入驻电商直播平台和网站、商城、企业公众号等进行网络推广,网红带货,招募,以分红和奖励为拓展模式。同时,利用等节会平台,大力推介。

三是落实减免房租措施。疫情期间,县内商贸流通企业都关门歇业,房租费成为企业的主要负担。要通过大力宣传,鼓励房主减免经营者在疫情期间的房租费,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在复工复产时,不裁员,不减员,可以享受失业保险费减免50%的优惠。

五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按照国家政策安排,实施减免了中小企业2月份疫情期间的水电费,并落实小规模企业增值税减免,调整税率为1%。

六是强化融资贷款扶持。针对部分公司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资金紧缺的情况,要及时和金融部门对接,为企业申请融资贷款。

七是推动便民消费提升。随着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复工复产,要按照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实施意见的安排,积极启动紫荆一条街、印象水洛城、商品住宅小区等项目建设,在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全力跟进,配套开展物业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便利店的项目建设,打造新的商业服务圈,开启夜场经济新亮点。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严格按照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全省商贸流通服务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方案的通知》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配合县卫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县内内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疫情防控进行检查指导,成立商务局商贸流通服务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局长任组长,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各股室各负其责的工作运行机制。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复工复产工作顺利推进。

(二)统筹兼顾,协调配合。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劳动密集程度高、社会牵扯面广,要坚持疫情防控与创新营业方式有机统一,统筹兼顾,以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推动商贸服务企业快速恢复正常水平。

第7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商务局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推动我区商贸流通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一)坚持促销费、稳内需、保增长,社会消费规模持续扩大。近三年,全区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7.09亿元、62.76亿元、68.45亿元,年增速分别为12.1%、10.5%、8.2%。2019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亿元,同比增长2.8%。积极培育商贸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5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36家,住宿餐饮企业19家。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全区注册登记电商企业167家,本土电子商务平台8个,个体网店600余家,营业规模现已达亿元。

(二)大力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新兴消费形式发展迅速。积极推动连锁经营模式发展,胜大超市、供销宜家、东方鲜奶等一批连锁经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加快推动城市商圈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引导华欧商贸城、河安小区中央街、三义和批发市场等传统商圈逐步发展成型,鸣翠新天地、万和高端商贸综合体、御景苑广场等一批新商贸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以河安小区、德胜街、海宁、河宁等区域为代表的社区商业发展迅速,社区商业网点数量逐年增加,商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网上购物、移动支付、智慧商业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商业业态快速发展,成为消费领域的新亮点。

(三)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产业,打造商贸流通发展新业态。加大线上农产品聚集平台培育力度,全力扶持淘河口、买卖惠、供销宜家等农特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为全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培育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新动能,举办了首届河口区特色农副产品百家电商营销大赛,100个团体和个人报名参赛,形成竞相发展电商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推动海参、冬枣、香油等农特产品“走出河口、卖向全国”。丰收节期间,成功召开河口区农商互联及电商惠农产销对接大会,推介了“义和庄”“新尚•金海湾”等一批区域电商公用品牌16个,与供销宜家、银座、京东金融扶贫馆等签订了产销协议。加大电商培训力度,举办了农村电商发展暨电商扶贫培训,参训人员200余人。

(四)切实加大政策服务力度,推动商贸企业培优做强。大力培树商贸流通品牌,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山东老字号”品牌创建工作,目前我区欣马酒业、军绿食品两家企业成功申报“山东老字号”品牌,在全市四家成功创建“山东老字号”的企业中独占两家。指导成立了河口区零售业协会,搭建了零售企业和商户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积极加强政策争取力度,成功为河口供销宜家争取省级商贸流通专项资金3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商贸流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商贸流通发展缺乏规划引领,布局散乱、层次不高。城区商圈发展速度较快,但缺少规划引领,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业态相近,缺少大型商贸综合体,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二是以传统商业为主,新兴消费形式培育不足。多数商贸企业、商户以传统商品售卖为主,新兴的信息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形式发展滞后,品质商品、健康商品、绿色商品供给不足,缺少新的消费热点。三是商贸流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区在扶持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等方面均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缺少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推进措施

(一)着力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结合河口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区商业发展需求,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确定各类商业功能区,科学布局各具特色的商业业态,加快构建以城区商业中心为高端聚集区、社区商业为基础、商业街区为特色的城区商业服务体系,做到规划先行、发展有序、特色突出、功能完善。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都市经济、夜间经济、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的相关政策,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三争”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上协调,重点为河口供销宜家争取2019年度国家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专项资金足额到位。

第8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政办秘〔〕146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宜办秘〔〕25号)精神,准确反映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切实做好扩大消费工作,推动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对经县统计局、商务局依法确认的,在我县范围内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批发业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住宿餐饮业年营业额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个体户)据实上报数据情况进行考评的主要依据。考核对象为各乡镇人民政府。

第三条考核工作由县商务局、县统计局共同负责,县商务局具体组织实施。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四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重视商贸流通业发展和限额以上单位统计工作。

(一)成立领导小组。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配备必要设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本地商贸流通企业在经营发展及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为地方和县域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二)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要督促已确认的各限额以上单位及时、准确、全面、高质量地上报统计数据和信息;要对限额以上单位实行动态管理,认真负责地做好限额以上单位的摸排工作,做到更新淘汰及时,应统尽统,并建立健全限额以上单位台账;要对辖区内限额以上单位统计工作进行考评。

第三章考核项目和办法

第五条考核项目分4大项15小项。

(一)组织领导

1、是否安排有分管领导分管统计工作。

2、是否安排专职或兼职统计员负责统计工作。

3、是否有办公场所。

4、是否配备相关统计工作设备。

5、是否对限额以上单位统计工作进行考评。

6、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情况。

7、参加统计工作会议及培训会议情况。

(二)报表报送

8、报送及时率。

9、报送准确率。

10、全面报送率。

(三)工作成效

11、培育发展限额以上单位情况。

12、指标完成情况。

(四)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3、辖区内企业经营情况、市场行情分析及预测。

14、“黄金周”市场运行情况报告及专项调查分析。

15、市场异常变化情况报告。

第六条考核采取量化计分方法,报表报送情况主要依据县统计局和商务局的日常考核。组织领导、报表报送两大项实行规定分值差错扣减,按得分高低排名,评选出先进单位和个人。先进个人主要考评对象是统计人员。(考评表附后)

第四章考核奖惩

第七条考核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由县政府颁发奖牌和奖金。一、二、三等奖奖金依次为3万元、2万元、1万元,并授予“县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给取得前三名的乡镇统计员颁发证书,并分别奖励2000元、1000元、500元。确定方法从高分到低分,分值相同的,由乡镇限额以上单位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多的优先。颁奖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进行。考核结果同时纳入县年度目标综合考评。

第八条对新纳入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单位当年给予2000元购置办公设备补贴。

第9篇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

商贸流通是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与城市间的贸易、经济等互相交流的一种全新性方式,其中互通的产业一般为:餐饮业、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产业链作为产业经济学主要的概念,能有效连接每一个产业部门,其建立与经济相关的基础上,且根据特定逻辑和形式逐渐形成链条状的一种关联。

一、构建产业链识别

(一)模型识别

在建立投入型的生产基础模型和延伸型的基础模型上,能够产生出识别模型,在商贸流通的过程中,由于商贸产业的子行业分类较多,且同行业的经济效益都有差异,所以在建设模型时应该利用两种产业识别的方式: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通过这两种产业方式对两者识别链进行整改,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措施。其中由于上游的产业链模型具备一定约束性,通过基础的模型设定,就能够直接消耗在商贸流通产业中,仅仅凭借单一性的消耗链在商贸流通产业中属于层属关系的特点,就能直接验证两者之间有所关联。在消耗系数过程中,基本采用直接和间接的和方式,反映出多种形式的消耗链在商贸流通产业之中表现出网状的结构关系。而对于下游的产业识别链模型来说,其对商贸流通产业链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因此根据上述的模型能够得出扩张性的产业链识别模型能够设定为:

maxnj=1(Iij)=maxnj=1(dij/rij)(i,j=1,2,...n,且rij≠0)

其中,Iij代表能够完全分配的系数(i)和直接分配的系数(j)之间比值,能够表示为Iij=i/j。maxnj=1(Iij)是为扩张型的产业链识别模型,是需要通过协同发展能够使Iij能够取得最大值的J产业,进而能够妥善的稳定发展I产业。需求性产业链是在上游和下游产业中作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补,由于上游产业链具有供给性较强的特点,所以下游的产业链也具备较强性需求特点,根据这两者产业链识别模型,主要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方面:直接分配系数与完全分配系数,而直接分配的系数主要代表为:

Rij=xij÷Xi,i,j=1,2,...,n

Rij是一个分配系数,是产品和部门之间的比值,而Xij是产品分配到部门的数量。除此之外,完全分配的系数表示为如下:

D=(I-R)-1-I

D代表完全分配系数中矩阵;R是直接分配中系数的矩阵,通过利用这样模型产业链作为研究的整体,就能确保其下游产业对商贸流通产业链有较大的要求。

(二)识别模型数据源头

针对于目前形势得知,我国在官方正式发售的商贸流通产业投入表有五种类型,并且还包括四张延伸表,这几张表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中进行延伸并编制的。对于目前来说,使用的模型数据表基本采用2010年延伸表,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商贸流通的批发和零售产业。由于在商贸流通的时候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就是零售产业,这个产业一方面具有传统的商贸流通特点,另一方面同时具备现代化的服务产业密集性特点。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服务进行全面的结合,因此这个产业能够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能够代表将来的商贸流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的模型应用

(一)上游产业链分布

随着当下产业对比数量逐渐提升,约束型较强的产业其自身突出性也明显提高。从图1能够看出,在商贸的流通业中,服务业能够在发展的时候形成较强的约束性产业,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其主要由于以房地产作为约束型的龙头产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总产业链中,都属于较短结构,因此在商贸流通时,在服务业间接消耗过程中,产业链的自身结构具有单一的特点,以此逐渐形成较为简易的网状结构。所以对于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的时候,服务业具备较强的约束性。从另一个方面能够看出,建筑行业在较为靠后的排名中,由于建筑业自身约束性经常处在稳定的状态,而制造业的自我约束能力排在最后,能够得出两者的产业链过长,由于商贸流通业对于制造业消耗产业链的自身结构具备复杂的特点,且网络层次性也较高,所以针对产业风险的防御能力也比较强,进而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在商贸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行业的约束能力较弱。

图1 上游产业约束性强度产业排名对比图

从图中能够看出,其上游产业中对商贸流通的发展约束能力较强,其中最具有代表的产业大致为建筑业和科技类产业等。在这类的产业中,伴随着目前整体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就会形成在具有约束型的产业,这类产业主要包括教育的产业等,这是因为在商贸流通业随着现代全速发展中,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转型的需求较大。

(二)下游产业链分布

通过图2能够得知,这张排名的对比图中可以得知,其制造业在商贸流通行业发展中由于具备扩张性特点,所以处于在第一,其次便是初级的产业,由于两者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在间接消耗时可以逐渐形成以网络为主但结构相对复杂的一种产业,其网络的相对作用能力较大,所以在产业风险和产业运营的结构中,风险防御能力相对比其他产业较强,以此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具备强大的依据和动力。从反方向来说,由于服务业是隶属于消耗过多的产业,因此在形成网络结构的时候较为单一化,相比之下,其扩张度在性能上也远不如制造业和初级的产业。

图2 下游产业扩张性强度产业排名图

从图中得知,下游产业对商贸流通整体来说,具备较强的扩张性,下游产业链组织结构主要包括非盈利资本品的制造业等。由于制造业不论从哪个名词来看,都位居第一,且商贸流通中建筑业和初级的产业之间处于竞争阶段,这就能发现在商贸流通时中级工业产业具有较强需求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生产性的服务行业能为商贸流通和工业今后发展带来全面帮助,再者由于初级产业在排名中需求性是隶属于第二,从中能发现商贸流通在产品开发和发展中具有支撑的关键作用,促使商贸流通的体系更为流畅,使产品的价格趋于稳定平衡状态。摘 要:在我国的经济往来中,商贸流通能够加强每个城市间进行交流和经济互通,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商贸流通的发展也逐渐变得更加壮大,由之前的末端行业逐渐演化成为城市的主导行业,并且是能够决定现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探究对于商贸流通业中上下游的产业链识别和优化。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

商贸流通是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与城市间的贸易、经济等互相交流的一种全新性方式,其中互通的产业一般为:餐饮业、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产业链作为产业经济学主要的概念,能有效连接每一个产业部门,其建立与经济相关的基础上,且根据特定逻辑和形式逐渐形成链条状的一种关联。

一、构建产业链识别

(一)模型识别

在建立投入型的生产基础模型和延伸型的基础模型上,能够产生出识别模型,在商贸流通的过程中,由于商贸产业的子行业分类较多,且同行业的经济效益都有差异,所以在建设模型时应该利用两种产业识别的方式: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通过这两种产业方式对两者识别链进行整改,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措施。其中由于上游的产业链模型具备一定约束性,通过基础的模型设定,就能够直接消耗在商贸流通产业中,仅仅凭借单一性的消耗链在商贸流通产业中属于层属关系的特点,就能直接验证两者之间有所关联。在消耗系数过程中,基本采用直接和间接的和方式,反映出多种形式的消耗链在商贸流通产业之中表现出网状的结构关系。而对于下游的产业识别链模型来说,其对商贸流通产业链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因此根据上述的模型能够得出扩张性的产业链识别模型能够设定为:

(二)识别模型数据源头

针对于目前形势得知,我国在官方正式发售的商贸流通产业投入表有五种类型,并且还包括四张延伸表,这几张表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中进行延伸并编制的。对于目前来说,使用的模型数据表基本采用2010年延伸表,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商贸流通的批发和零售产业。由于在商贸流通的时候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就是零售产业,这个产业一方面具有传统的商贸流通特点,另一方面同时具备现代化的服务产业密集性特点。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服务进行全面的结合,因此这个产业能够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能够代表将来的商贸流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的模型应用

(一)上游产业链分布

随着当下产业对比数量逐渐提升,约束型较强的产业其自身突出性也明显提高。从图1能够看出,在商贸的流通业中,服务业能够在发展的时候形成较强的约束性产业,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其主要由于以房地产作为约束型的龙头产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总产业链中,都属于较短结构,因此在商贸流通时,在服务业间接消耗过程中,产业链的自身结构具有单一的特点,以此逐渐形成较为简易的网状结构。所以对于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的时候,服务业具备较强的约束性。从另一个方面能够看出,建筑行业在较为靠后的排名中,由于建筑业自身约束性经常处在稳定的状态,而制造业的自我约束能力排在最后,能够得出两者的产业链过长,由于商贸流通业对于制造业消耗产业链的自身结构具备复杂的特点,且网络层次性也较高,所以针对产业风险的防御能力也比较强,进而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在商贸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行业的约束能力较弱。

图1 上游产业约束性强度产业排名对比图

从图中能够看出,其上游产业中对商贸流通的发展约束能力较强,其中最具有代表的产业大致为建筑业和科技类产业等。在这类的产业中,伴随着目前整体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就会形成在具有约束型的产业,这类产业主要包括教育的产业等,这是因为在商贸流通业随着现代全速发展中,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转型的需求较大。

(二)下游产业链分布

通过图2能够得知,这张排名的对比图中可以得知,其制造业在商贸流通行业发展中由于具备扩张性特点,所以处于在第一,其次便是初级的产业,由于两者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在间接消耗时可以逐渐形成以网络为主但结构相对复杂的一种产业,其网络的相对作用能力较大,所以在产业风险和产业运营的结构中,风险防御能力相对比其他产业较强,以此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具备强大的依据和动力。从反方向来说,由于服务业是隶属于消耗过多的产业,因此在形成网络结构的时候较为单一化,相比之下,其扩张度在性能上也远不如制造业和初级的产业。

图2 下游产业扩张性强度产业排名图

从图中得知,下游产业对商贸流通整体来说,具备较强的扩张性,下游产业链组织结构主要包括非盈利资本品的制造业等。由于制造业不论从哪个名词来看,都位居第一,且商贸流通中建筑业和初级的产业之间处于竞争阶段,这就能发现在商贸流通时中级工业产业具有较强需求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生产性的服务行业能为商贸流通和工业今后发展带来全面帮助,再者由于初级产业在排名中需求性是隶属于第二,从中能发现商贸流通在产品开发和发展中具有支撑的关键作用,促使商贸流通的体系更为流畅,使产品的价格趋于稳定平衡状态。

三、商贸流通产业链优化

(一)上游产业链优化

在商贸流通的时候,要不断的培养上游产业的核心能力,使其发展方向出现变化,进而加大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实际需求,大型的零售商家能够从不同方面促进产业链发展,并在其驱动的基础上转变为采购方。这样的新方向都能够对于现在的上游产业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链的中上游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建筑和制造这三个行业,并通过上述三者来约束商贸流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的培养上游产业核心的能力,准确的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些发展零售制造业和销售商来说,需要加强技术性的改革,结合网络的充分利用,建立自身信息化平台,进而能够提高上游产业核心能力。以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制造、建筑和服务等行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产业链结构组成部分,符合上游产业链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在近几年的流通业发展中,尽管其产品投入的结果逐渐科学合理并趋于平衡,但在一些方面仍然不足如文化办公用品。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商贸流通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这就需要既保持传统的投入外,还要及时的增加文化办公室用品的投入,对相对应的产品产业有所调整,以此来提升商品的流通效率,促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二)优化下游产业链

当下在下游产业链中,产业链主要针对强化创新服务业。商贸流通行业在消费时就应该保持促进的效应,这样的思路是当下商贸流通所需主要的路径。在制造业不断转型发展中,主要是将制造业能够适应于市场的发展需求为重要的依据,然而商贸流通经过不断的创新,主要利用服务业基本创新的特点作为发展基础,反过来说技术服务业全面提高,就能为商贸流通行业带来全新的创造能力。在现代化的服务业发展中,需要不断的加强服务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保障商贸流通发展,同时对于贸易流通来说,生产性的服务行业能够为其做支撑,全面促进产业之间的升值,进而能够保障业态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进而能够推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商贸流通业在服务的层次上具有生产型能力,这种能力促使我国目前新兴的产业实施战略性的发展,特别是在商贸流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就需要针对目前商贸流通对新兴产业采用推动型战略为原则,在下游产业中,产业链需要更加优质、完善的新产业,例如汽车新能源产业、材料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等。从这几年我国注重环保节能产业发展得知,在目前推进战略型的产业中,需要准确的抓住产业发展机遇,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就能帮助流通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机械的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进步。

四、结语

在当下数据时代背景中,由于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经过不断改革,需要利用流配的体系进行自我创造和发展,就会帮助商贸流通有更多机遇。通过采用投入式的产出法对于商贸流通业的产业链进行模型识别,在此基础之上再建立商贸流通产业链,就会不断对产业链进行优化,保障和强化商贸流通先导性。

(作者单位:西安佰仕达人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江海学刊,2014(05).

[2] 毛艺林.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链识别与优化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

[3] 程晓栋.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

[4] 江静.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链优化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第10篇

保证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是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在商贸领域的体现,也是促进全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子课题。“隐患甚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4.12山林火灾再次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是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的持续性活动,否则将会遭到巨大的人物财和社会损失。分析我县城关的较大超市和重要家电销售企业代表,可以看到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形势,对于我们搞好全县的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幸福安居和市场秩序稳定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

一、***县城关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概况

***县城关的主要商超3家集中在天马大街,即艾欣超市、广缘超市和旺购超市,2家集中在北大街,即家惠超市和东安超商;家电类主要流通企业有苏宁电器(***店)、秦皇岛天洋电器***分公司、星星电器、迎宾家电、秦皇岛骊城淀粉等等。

通过历年的安全检查文字记录和今年的现场检查都可以发现,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多数商贸流通企业能够很好的进行“三项制度”建设并持续改进;按照国家和省市安全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求很好的进行防火防漏电、注意安全通道畅通、保持防火设备齐全并处于可用状态、防火分区合理、卷帘门运行良好、进行“四个能力“建设(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2、 扑救初级火灾能力; 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二、***县城关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安全生产意识和形式辩证的看。

我县多数商贸流通企业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但认识程度不一,有的商贸流通企业尚未认识到安全生产是可与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战略营销相并列的重要课题,甚至是前置条件,仅仅是流于形式应付短期消防部门和主管部门检查。走访中发现,有1家商贸流通企业在“四个能力”挂图上没有使用最新挂图,没有跟上安全形式的最新发展,有1家商贸流通企业电力开关处在隐蔽角落,使得遇到安全问题不能最快最便捷的处理二次危险,有2家商贸流通企业安全通道和出口临时被商品摆放干扰等等,这样一种并非所有企业都重视安全生产的结构恰恰使得安全隐患在客观上还存在,安全生产形势虽有好转,但并没有彻底结束危险的状态。

2、从商贸流通企业自防自检和政府监管辩证看。

商贸流通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具有主体责任,负责人更是具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在实地走访后发现,有的商贸流通企业自防自检还不到位,尤其具体体现在安全出口指引未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消火栓并未贴有最新消防标识、部分安全通道未保持良好畅通状态等等,总体而言,一些商贸流通企业在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还不够充分,这就使得自检自防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政府监管则是检验商贸流通企业是不是很好的履行了主体责任,但是政府监管往往重突击性轻连续性,往往是重检查轻复查,往往是重观察记录少实践操作,往往是重履行监督轻与企业互动。这就使得商贸流通企业自防自检和政府监管协调性不强,有时候还存在企业和政府的博弈,不利于安全生产保持连续稳定性。

三、实现***县商贸流通企业持续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所有的预防都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危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我县城关的商贸流通企业要始终坚持防备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县商品流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复杂,单一的简单的治理模式针对事故的“威力”已经不再够大,必须利用一切现代的、科技的、复合的手段和方法,处理好安全事故防范,最大限度使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有最有力的抓手。

2、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无缝隙结合。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一定要紧紧依靠企业自身在预防思维、管理模式、安全培训、技术保障等多方面下大力气,商贸流通企业自身搞好安全生产是我县商贸流通流域安全生产落实好的最强劲力量,也一定是最大受益者。政府方面注重监管的形式要创新,保持监督的连续性,重视复查,防止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漏洞出现“死灰复燃”,坚持与企业实现良好互动,勤于沟通,实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无缝隙结合,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安全生产既具有给力的操作性又具有密封的保障性。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商贸流通;核心竞争力;江苏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71-02

1 引 言

随着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与激烈,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既要面对外资商业的强势进攻和挤压,又要面对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兼并、收购的风险,困难重重。但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占国民经济的绝大比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高,其经济地位也已从我国国民经济的末端行业提升为先导行业。流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窗口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作为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其流通市场一方面外资商业区域性投资的首选,另一面市场化发展程度高,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江苏省商贸流通业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重大变化,紧紧围绕扩消费、保增长的中心任务,积极培育市场,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全省消费品市场总量居全国第三位,重点商贸企业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力居全国前列。2009年江苏省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5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8.7%,创自1997年以来13年的新高。据2009年统计年鉴资料,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73.3亿元,增长15.7%;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399.2亿元,增长27.6%,全省批零贸易仍占市场主导,限额以上企业增长平稳,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贡献较大,其中限额以下的企业都为中小微型企业。[注:资料来源:2009年江苏省年鉴。]江苏全省中小企业已超过12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在江苏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注:资料来源:江苏省中小企业网(jste.省略/)。]中小企业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活力之源,支撑江苏省GDP 的“半壁江山”。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美地区零售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中国大力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使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一枝独秀,并于2009年当年趋稳态势,中国市场被外资零售巨头看做金融风暴的“避风港”。同时我国流通企业由于前几年的“跟马圈地”式的扩张,竞争格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也进入重新“洗牌”。特别是近三年来,商业地产租金大幅上升、人工成本上涨、外资扩张提速、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等因素使江苏省乃至全国中小流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和生存危机。

2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生存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力情况,剖析其经营现状,笔者组织调查员以江苏省流通市场为例,对全省13个地级市场的6个城市即苏州、常州、南通、泰州、盐城和徐州作为样本城市,随机抽样调查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小流通企业作为调查单位,共发放问卷100张,实际回收67张。调查内容包括:中小企业经营形式、经营业态、经营面积、近五年来经营面积的变化情况、职工人数、近五年来职工人数的变化情况、商贸流通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内外资流通企业的主要差距、知名品牌商品渠道选择中衡量要素、企业管理层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销售利润率水平、流通市场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等指标进行了调研。通过统计汇总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1 基本经营指标的比较分析

江苏省中小流通企业近五年来各项基本经营指标情况经过调查统计汇总得出:经营形式以连锁商店分店的形式经营的比例比较高占64.62%、独立经营的占18.46%、其他经营形式占16.92%。被调查企业中其经营业态分布情况是百货商店占38.46%、超级市场33.84%、仓储式会员店27.69%;经营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占53.96%、1~3万平方米的占33.33%、3~10万平方米占9.52%、10万平方米以上占3.19%;近五年来经营面积基本不变的占50.77%、经营面积增加的占47.69%、经营面积下降的仅占1.54%。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规模占34.38%、100~500人的占39.06%、500人以上的占26.56%。近五年来,员工人数变化情况基本不变的是32.31%、员工人数增加的占57.81%、下降的占10.94%。总体情况看,中小企业经营以连锁分店的形式主体,百货经营和超级市场为主导经营业态,经营面积绝大部分处于1万平米以下,且营业面积稳定在既定的规模并有增加,员工人数规模也是稳定中有增长的态势。

2.2 经营手段及绩效指标分析

通过对江苏省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抽样调查,认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的占42.86%、品牌竞争占34.92%、人才竞争占3.17%、管理竞争占19.05%;内资商业与外资商业竞争的主要差距为品牌差距占47.69%、管理差距占35.38%、资金差距占4.6%、人才差距占3.07%、采购差距占6.15%、供应链差距占3.07%;知名品牌商品渠道选择中衡量要素单店规模占47.62%、商业品牌占23.81%、网点区位占28.57%;销售利润率水平5%~10%的占51.28%、10%~15%的占20.07%、5%以下的占15.38%;被调查企业中认为租金占运营成本较大份额的占41.38%、人工占较大份额的占22.41%、促销占较大成本的占17.24%;流通市场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认为是网点过于密集的占39.34%、市场秩序欠规范的占26.23%、竞争不公平的占3.28%、其他原因的占31.15%。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还是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也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管理与人才的影响不是足够大;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竞争主要差距是品牌,其次是管理,充分说明品牌已经成为零售终端的主要竞争力之一;知名品牌商品渠道选择中衡量的重要因素是单店规模的大小,其次是商家的品牌效应;而在日常经营中的占据成本较大的是商业地产租金,其次是人工成本;流通市场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是网点过于密集,市场秩序失范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2.3 综合经营管理指标分析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我国流通企业的管理长期致力于价格竞争,对企业内涵建设缺少积淀。本次调查我们对江苏省中小流通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情况、信息技术使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企业管理层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中以下的占12.3%、专科学历占44.62%、本科学历占33.85%、本科以上的占9.23%;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认为处于高水平的占50.79%,一般的占38.09%、较高水平的占9.52%;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问题的占52.38%、文化原因占36.51%、福利待遇问题的占6.35%;信息化软件使用情况在中小企业中的使用还没有能够达到很普及的程度。

3 提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当前,随着外资加快我国市场的扩张与提速,价格竞争作为原始的竞争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市场竞争,流通企业的竞争手段已经将管理、营销、技术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这点也是通过以上调查得出的结论。为此,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是我国对吸纳就业、税收和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通过我们对发达地区的样本城市的调查发现,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问题。诸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以及商业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都是当前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

3.1 强化流通企业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传统的流通业不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仅仅将流通作为商品的中转环节,对人力资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中小企业在面对外资的强势和大企业的规模优势背景之下,一是加快流通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增加教育部门流通领域人才计划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流通巨头相竞争。另一方面加强流通领域人才的技术教育与培养,因需施教;再一方面,强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订单培养,供需对接。二是加大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的力度。切实改变流通企业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制定合理可行的人才招聘制度与方法,确保招聘的人才适应岗位需要。三是加强在职在岗位的人员职业培训。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应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对在职在岗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水平,稳步提高顾客对中小企业的特色服务产生忠诚。

3.2 提高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能力

正如前述的调研数据所证明的,比较中外流通企业的主要差距是管理。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和效率。一是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一切管理制度是纲,只有在制度的框架下,组织的运行才能有效率。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组织协调、浪费等消灭在制度之中。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致力于通过组织内部的日常管理中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如行政管理部门的运行效率的提高,要加强执行力。供应链管理方面中强化供应商在上下游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稳步提高管理效能。三是强化管理的执行力。执行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组织的生命力与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一方面领导示范,形成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执行的考核。

3.3 塑造强势的商业品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认牌选购已经延伸到商家品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是通过前述的调研资料所证明了的。如何提升我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商品品牌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商业品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供应商的数量与档次。如何有效地吸引品牌供应商的入驻,除了规模实力外,软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特色等要素。二是流通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流通企业的品牌很大程度是受制于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而口碑传播又因流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提供的服务技能与服务品质决定的。如店堂的陈设、日常接待和售后服务等。

3.4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小流通企业应尽快与时代同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如POS系统、MIS系统、SCM系统、ER系统、PDSS系统等,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切实而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适应当前电子商务时代的各种需要。因中小流通公布广,数量多,可以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品传送点,成为信息的集中发散地。

3.5 打造特色与精品企业

市场经济是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企业不断健康运行的企业。中小流通企业可以根据规模小运作方便等特点,可以利用其对各地域的人文较为熟悉的特点,一方面打造精品街区。提供百货和连锁进行差别化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特色,经营有地方特色、产品特色、时尚流失特色等各种生活用品;或根据消费市场特点,适时引导消费时尚潮流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2009年江苏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查艳,龚伟.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影响与对策[J].宏观经济观察,2011(1).

第12篇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产业结构 合理化 高度化

目前,受发达国家高端产业“挤压”和发展中国家低端产品“挤出”的双重冲击,我国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才能打破原有的分工格局。伴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我国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商贸流通业的交易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分工水平,有利于各个区域有效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不仅能够调整各个地区之间的供需市场,还可以控制区域间的价格差距,通过市场来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分析

优化产业结构,首先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由我国各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点任务就是促进农业劳动要素的非农化。因此,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有必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农业劳动要素非农化的影响。

(一)商贸流通业的直接就业效应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扩大社会的就业面,促进就业人数的不断提高,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内失业率。由于我国城镇劳动力较为有限,而当前我国城镇就业面不断拓宽,促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进而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程度。

流通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是流通业不断发展促进流通业自身就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分析我国流通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本文以我国流通业增长水平为自变量,流通业就业水平为因变量,构建实证检验的模型如下:

lnCLt = a0 + a1 lnCYt + εt (1)

其中,CLt为流通业就业水平,用我国流通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表示;CYt为流通业增长水平,用我国流通业增加值表示。本文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两大部门综合反映商贸流通业。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采用1994-2012年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其中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通过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lnCLt=3.969+0.399lnCYt

(2)

(10.022) (7.619)

R2 = 0.927,F = 58.625

由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各变量的显著性均非常高,因此认为模型回归结果是良好的。由结果可知,商贸流通业产出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我国流通业就业水平提高约0.4个百分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如2012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比2011年提高了12.4%,但当前我国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且城镇人口增速相对有限,这就促使了农村就业人员不断向城镇转移,提高了劳动力的非农化程度。

(二)商贸流通业的间接就业效应

商贸流通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先导产业,它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不断强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为相关产业提供必要的中间供给,也对相关产业产生一定的中间需求,因而商贸流通业的增长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增长,进而引致这些产业就业需求量的提高,这就是商贸流通业的间接就业效应。

为了进一步分析商贸流通业带来的间接就业效应,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实证。设商贸流通业与某行业部门的关联程度用商贸流通业对该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B =(I - A)-1- I (3)

其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完全消耗矩阵B中商贸流通业所在列,即为商贸流通业对其他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列。

商贸流通业对该行业引致的间接就业需求量可表示如下:

ICLi = Li × bi (4)

其中,ICLi为商贸流通业对第i行业引致的间接就业需求量,Li为该行业的就业水平(用该行业的年末从业人数表示),bi为商贸流通业对该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由于投入产出表所涉及的行业部门较为细化,因此有必要根据三次产业的划分进行归类加总,最后综合为商贸流通业对三大产业间接就业效应。综合后的结果如表1所示。

商贸流通业对其他行业的中间需求促进了这些行业的产出水平提高,从而扩大了这些行业的就业能力。由表1可知,商贸流通业对三大产业引致的间接就业效应均达到一定水平,其中引致间接就业人数最多的两大产业为农业和工业,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农业劳动要素非农化带来了直接促进和间接引致两种效应,从而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分析

目前,提升我国产业高度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推进第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这是我国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首先有必要研究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从而不断深入探讨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提升我国产业高度的贡献。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第二产业的作用分析

本文仍采用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商贸流通业与第二产业关系的模型如下:

lnGYt= a0 + a1 lnCTYt + εt (5)

lnGYt = a0 + a1 lnCRYt + εt (6)

其中,GYt为我国第二产业的经济水平,采用我国第二产业的增加值表示。考虑到我国商贸流通业包含多个行业部门,因此需逐次分析。CTYt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CRYt为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本文选取1995-2012年我国的年度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通过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lnGYt=2.723+0.885 lnCTYt+εt (7)

(3.91) (2.87)

lnGYt=3.667+0.759lnCRYt+εt (8)

(2.85) (4.03)

上述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且对上述模型的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ADF统计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第二产业增长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这两大商贸流通行业部门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商贸流通业增长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商贸流通业对优化我国空间产业结构的贡献分析

通过以上对商贸流通业促进第二产业的分析可知,商贸流通业增长能推动我国第二产业规模升级。从商贸流通业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商贸流通业能大规模和集中化地提供媒介商品流通服务,并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引致了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从这个层面上讲,流通业整合了区域经济资源,促进了区域空间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而推高了区域产业高度。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贡献,本文重点实证检验商贸流通业增长对优化空间产业结构的影响。

考虑到产业结构的空间性,本文选取2003-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自治区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以下涉及变量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各地区统计年鉴。

本文分别构建商贸流通业两大部门对主要行业结构贡献的计量模型:

AGSit = a0 + a1 CTSit + a2 CRSit + uit + εit (9)

INSit = b0 + b1 CTSit + b2 CRSit + uit + εit (10)

TESit = c0 + c1 CTSit + c2 CRSit + uit + εit (11)

FISit = h0 + h1 CTSit + h2 CRSit + uit + εit (12)

RESit = k0 + k1 CTSit + k2 CRSit + uit + εit (13)

其中,CTS、CRS分别表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产值结构);AGS、INS分别为农业、第二产业的产值结构;TES为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FIS、RES分别为服务业中两大主要部门―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产值结构。

对上述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模型的回归效果来看,所有模型均选择了固定效应形式,且模型的拟合度也都较高。从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

首先,商贸流通业两大部门对农业结构均有显著的负向削弱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农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0.10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使农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0.431个百分点。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农业结构呈现合理的下降,而高端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比重提升将促使农业结构比重下降,而前面的结果也表明商贸流通业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升级,因此笔者认为商贸流通业对优化农业结构有重要贡献。

其次,商贸流通业两大部门对第二产业整体结构也均有显著的负向削弱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显著下降0.089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显著下降0.299个百分点。同时,商贸流通业两大部门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促使高技术新产品产值比重显著提升0.048和0.153个百分点,因此商贸流通业比重提高有利于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工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最后,商贸流通业两大部门对金融业、房地产业结构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促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产值比重显著提高0.359和0.08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促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产值比重显著提高0.417和0.320个百分点。该结果充分表明,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而促进服务业结构不断升级。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空间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商贸流通业对提升产业高度具有显著贡献。

结论

本文从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综合本文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商贸流通业增长能通过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有效调整农业劳动要素,促进农业农村劳动力不断非农化,从而使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第二,商贸流通业增长能显著促进第二、三产业增长,有效提升整体产业规模;第三,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能有效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增长点不断向高技术工业和主导服务业转移,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高度化。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谢莉娟.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基于中部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10(2)

2.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3.吴华安.城乡商贸统筹与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考―以重庆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